一、丹参对实验性急性胃粘膜损伤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陈嘉希[1](2020)在《丹酚酸B预处理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丹酚酸B预处理对肠缺血再灌注大鼠的保护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本次实验设置了阴性对照组和模型组,丹酚酸B给药组也设置相应的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中随机配备雄性SD大鼠12只,通过夹闭肠系膜上动脉,制造肠道缺血,时间维持60min,随后再灌注24h从而得到实验所需的肠缺血再灌注模型。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的CAT、SOD、GSH、MDA含量,测定各组大鼠回肠组织中CAT、SOD、GSH、MDA以及TNF-α、IL-1β、IL-6等因子的含量;检测其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NF-κB p65水平;肠粘膜通透性的测定运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结合葡聚糖的方法。取1cm回肠组织的进行HE染色,观察对应切片的病理学变化,并进行Chiu’s评分;分析TNF-α、IL-1β、IL-6的含量与NF-κB p65的表达是否存在相关性;分析TNF-α、IL-1β、IL-6、NF-κB p65水平与Chiu’s评分是否存在相关性。此外,还将采用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测定各组大鼠回肠组织PI3Kp85α和p-AKT(ser473)的m RNA表达以及蛋白水平。结果:1.模型组大鼠血清中MDA水平较阴性对照组明显升高,抗氧化剂SOD、CAT、GSH的含量则显着降低(P<0.01)。与模型组进行比较,丹酚酸B+模型组大鼠血清中的MDA含量显着降低,而抗氧化剂SOD、CAT、GSH的含量则有所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相较于阴性对照组,模型组大鼠回肠组织中MDA的含量明显升高,而抗氧化剂SOD、CAT和GSH均表现出明显下降的趋势,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丹酚酸B+模型组大鼠回肠组织中MDA水平大幅下降,而抗氧化剂SOD、CAT和GSH均呈现大幅升高,差异明显(P<0.01)。3.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回肠组织中的TNF-α、IL-1β、IL-6的含量均大幅增加(P<0.01)。而丹酚酸B+模型组相较于模型组,上述指标含量均明显降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1)。4.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回肠组织匀浆的MPO和NF-κB p65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较于模型组,丹酚酸B+模型组大鼠的MPO水平和NF-κB p65降低,差异极显着(P<0.01)。5.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的FITC-葡聚糖含量大幅增加,其粘膜通透性升高。相较于模型组,丹酚酸B+模型组大鼠血浆中的FITC-葡聚糖的含量减少,肠黏膜通透性降低,差异极显着(P<0.01)。6.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中大鼠肠道粘膜受损严重,毛细血管破裂,导致腺体功能受损,并可发现中性粒细胞浸润现象,Chiu’s的评分明显增加(P<0.01);相较于模型组,丹酚酸B+模型组大鼠肠道黏膜轻微损伤,Chiu’s评分降低,差异极显着(P<0.01)。7.以回肠组织内IL-1β、IL-6、TNF-α含量与NF-κB p65水平的为指标,在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分析二者的相关性发现呈显着的正相关,对应的相关系数依次为0.932、0.949、0.937(P<0.01);肠缺血再灌注大鼠回肠组织中的IL-1β、IL-6、TNF-α及NF-κB p65含量与回肠组织的Chui’s评分均呈显着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01、0.884、0.873、0.898(P<0.01)。8.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回肠组织中PI3Kp85α和p-AKT(ser473)的m RNA表达降低,差异极显着(P<0.01);对比模型组大鼠,丹酚酸B+模型组回肠组织中的PI3Kp85α和p-AKT(ser473)的m 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9.将模型组大鼠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可以发现,模型组大鼠回肠组织中PI3Kp85α和p-AKT(ser473)的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大鼠进行对比,丹酚酸B+模型组回肠组织中的PI3Kp85α和p-AKT(ser473)的蛋白水平显着升高,差异显着(P<0.01)。结论:1.丹酚酸B能够有效降低缺血再灌注对机体造成的损伤,作用机理涉及抑制氧化反应、改善肠粘膜的通透性和抑制炎症反应。2.丹酚酸B可能通过对NF-κB信号通路的调节,从而发挥其对IL-1β、IL-6、TNF-α表达的抑制作用。3.丹酚酸B可能通过调节PI3K/Akt信号通路,从而减轻、改善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
秦汉[2](2020)在《丹参素钠对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恢复能力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探讨丹参素钠在改善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能力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为脊髓损伤治疗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将9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成三组,分别为空白对照、模型对照及丹参素钠组,每组各30只;采用改良Allen’s法对模型对照组及丹参素钠组大鼠进行T10脊髓损伤模型构建;建模成功后,丹参素钠组大鼠每日于腹腔内注射丹参素钠溶液1ml/kg,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大鼠腹腔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干预时间为21天。在干预后第1、3、7、14及21天,采用BBB评分法对各组大鼠运动功能进行评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每组分别于第3及21天处死大鼠,取脊髓组织经石蜡包埋、脱水、制片及HE染色,观察各组脊髓组织形态学变化;第21天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三组大鼠尾静脉血中PI3K、Akt、mTOR mRNA水平;SPSS Pearson软件分析大鼠脊髓损伤后后肢运动恢复能力与PI3K、Akt、mTOR mRNA水平相关性。结果:在干预后第1和3天,大鼠运动功能评分在丹参素钠处理组与模型对照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干预后第7、14及21天,丹参素钠处理组大鼠运动功能评分显着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模型对照组干预3天后,脊髓组织镜下可见斑片状出血,神经细胞数量相对较少,形态改变,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干预21天后,脊髓组织疏松严重,形成大量空泡,存在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丹参素钠组干预3天后,脊髓损伤明显,可见少许组织空泡;干预21天后,组织空泡相对较少,炎性细胞及胶质细胞明显减少;在干预后第1、3、7、14及21天,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大鼠炎症因子IL-8、IL-1β水平在丹参素钠干预组均显着降低(P<0.05),但丹参素钠组大鼠在不同时间点(第1、3、7、14及21天)间的IL-8和IL-1β水平无显着差异(P>0.05);处理后第21天,丹参素钠处理组大鼠PI3K、Akt、mTOR 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与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恢复能力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丹参素钠能改善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能力,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减轻炎症反应。PI3K、Akt、mTOR mRNA水平与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能力恢复呈正相关。
申阳,孔立[3](2019)在《中医药治疗急性胃粘膜病变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急性胃黏膜病变常诱发上消化道出血,如不及时诊治,常出现生命危险,因此迅速鉴别与诊断急性胃粘膜病变患者,并使用合理中医药诊治急性胃粘膜病变患者从而降低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尤为重要。中医认为急性胃粘膜病变属于"胃脘痛"、"反胃"、"呕吐"、"便血"等范畴,与"血证"、"瘀证"等有关[1]。从中医辨证论治的观点分析,多由久病之后情志刺激、饮食不节、肝胃不和、脾胃损伤而致,分为胃阴亏虚、肝胃不和、脾胃虚寒、肝胃郁热、瘀血阻络等症型。
姜阳[4](2019)在《不同配穴对应激性胃溃疡大鼠氧化—抗氧化重构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本课题使用应激性胃溃疡(SU)大鼠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研究不同配穴对SU大鼠氧化-抗氧化重构的影响,为SU的干预治疗提供腧穴优选依据。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50只,适应饲养3d后,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组(雷尼替丁)、针刺1组(俞募配穴组即中脘配伍胃俞)、针刺2组(合募配穴组即中脘配伍足三里),每组9只大鼠。依据束缚-水浸造模方法造模。阳性药物组给予雷尼替丁溶液灌胃干预治疗,针刺组进行针刺干预。干预治疗7d后进行造模并处死。组织取材后应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胃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IL-6、TNF-α含量、同时检测胃组织中SOD、MDA的含量。采用Westblot法检测胃组织中的TLR4、MyD88、NF-ΚB表达情况。结果:(1)各组SU大鼠胃组织光镜下观察结果:光镜下可见,同模型组和阳性药物组相比,针刺2组胃粘膜组织形态更接近于空白组。(2)各组大鼠血清中IL-6,TNF-α检查结果:模型组与空白组相比,P<0.05,存在显着差异;阳性药组与空白组相比,P<0.05,有显着差异;针刺组与模型组相比,均P<0.05,统计结果存在差异,且针刺2组优于针刺1组。(3)各组大鼠胃组织中SOD,MDA检查结果:模型组与空白组相比,P<0.05。阳性药组同模型组相比,SOD表达量提高,MDA表达量降低。针刺组同模型组相比,SOD增长较明显,MDA表达量下降。(4)空白组、模型组,合募配穴组大鼠血清中TLR4,MyD88,NF-ΚB检测结果:模型组同空白组相比,TLR4等蛋白表达明显。针刺2组同模型组相比,血清中TLR4等蛋白显着降低。结论:(1)合募配穴(中脘配伍足三里)和俞募配穴(中脘配伍胃俞)对恢复应激性胃溃疡大鼠模型氧化-抗氧化系统恢复有积极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治疗应激性胃溃疡。(2)中脘配伍足三里组对应激性胃溃疡大鼠模型氧化损伤修复效果优于中脘配伍胃俞组。(3)足三里配伍中脘可能是通过TLR4/NF-ΚB信号通路影响SU大鼠氧化-抗氧化系统重构。
王燕[5](2019)在《温中止痛方治疗胃痛(寒凝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临床试验通过观察温中止痛方治疗胃痛(寒凝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旨在评价该方在治疗多种消化系统疾病所致胃痛属寒凝气滞血瘀证的有效性、安全性,为该方制成山西省中医院临床上确实有效的中药制剂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用随机、阳性药物、平行对照试验设计方法,严格按照纳入标准收集胃痛(寒凝气滞血瘀证)患者120例,采用完全随机化分组方法分为试验组(温中止痛方)、对照组(温胃舒胶囊)各60例,均治疗2周,分别记录用药前后两组中医证候总积分、主要症状积分(脾胃病ClinRO胃痛量化积分、脾胃病ClinRO胃痛量化积分、胃痛VAS评分)、各单项症状积分;记录止痛时间(天);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两组安全性指标,随访停药4周后复发情况,客观分析评价其安全性,有效性。结果:(1)本研究纳入120例患者,试验组脱落6例,对照组脱落4例,最后临床实际观察110例。(2)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治疗2周后中医证候疗效评价组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温中止痛方组愈显率72.22%,有效率94.44%;温胃舒胶囊组分别为42.86%,85.71%,试验组优于对照组。(3)治疗2周后中医证候总积分组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较对照组平均减少2.47分。(4)主要症状疗效评价疗效:治疗2周后脾胃病ClinRO胃痛量化积分、脾胃病ClinRO胃胀量化积分、胃痛VAS评分、止痛时间组间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较对照组,胃痛量化积分平均减少5.30分,胃胀量化积分平均减少5.04分,胃痛VAS评分平均减少1.25分,止痛时间平均减少0.61天,试验组优于对照组。(5)中医证候总积分和胃痛VAS评分组内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疗后优于疗前。(6)单项症状疗效评价:治疗2周后单项症状胸胁满闷、嗳气、反酸、痛有定处症状组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胁胀满症状试验组总有效率92.37%;对照组为86.54%;嗳气症状试验组总有效率94.00%;对照组为72.00%;反酸症状试验组总有效率93.62%,对照组为70.21%,痛有定处症状试验组总有效率92.37%,对照组86.54%。温中止痛方组优于温胃舒胶囊组。纳呆、形寒肢冷组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7)停药4周后复发率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13.20%、3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复发情况低于对照组。(8)安全性评价:两组试验过程中尚未见到安全性指标异常变化及毒副作用表现。结论:温中止痛方和温胃舒胶囊均能改善寒凝气滞血瘀证胃痛患者症状,温中止痛方组总体疗效优于温胃舒胶囊组,可以明显缓解患者胃痛、胃胀、胸胁满闷、嗳气、反酸、痛有定处等症状,缩短止痛时间,且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安全级别高且远期疗效可观,值得进一步推广及探索。
刘锋[6](2019)在《参苓白术散合丹参饮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采取随机对照试验,观察实验组对照组治疗前后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候评分,胃镜征象改变,病理改变,研究中医益气健脾、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研究其作用机理,为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提供思路和方法。材料与方法:采取随机原则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急诊门诊与消化门诊就诊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选择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采用SPSS系统随机分组法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以中药参苓白术散合丹参饮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临床常用中成药胃复春片,两组疗程均为9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候评分,胃镜征象改变,病理改变,填写病例报告,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中医症状总有效率:96.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5%;腺体萎缩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2.5%,对照组使用中成药胃复春片的总有效率:48.3%;肠化生治疗组有效率分别为:85.2%,对照组有效率23.1%;增生治疗组总有效率为:28.57%,胃复春片组总有效率10%;抗Hp疗效有效率治疗组:50%,对照组:21%。结论:参苓白术散合丹参饮在改善CAG中医症状及病理改变有效,且明显优于胃复春片。
周靖,王晨光,范良秀,张春妹,张菊生[7](2016)在《对胃粘膜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的保健食品原料综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保健食品行业的迅速发展,尽快找出对胃粘膜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的保健食品原料将具有重要意义。现简要论述了胃粘膜损伤的原理,介绍了目前国内对胃粘膜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的保健食品的评价方法、原料种类,并对其进行了功能评价。
赵晓兰[8](2015)在《丹参的药用研究进展》文中提出目的丹参是中国的传统中药,在临床治疗上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近年来对丹参深入研究,发现其在其它领域有新的用途,这为临床应用提供了丰富依据,发展前景将非常广阔。本文通过对丹参药用研究成果的综述,以期为其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丹参的研究资料和文献,对他们的研究结果作一归纳总结,从丹参的药用研究及临床应用方面,进行了综述。结果和结论丹参在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所含化学成分复杂,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国内外学者对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不断深入研究,进一步阐明了化学成分与其药理活性之间的关系,但对丹参的研究仍然存在着以下问题:有关药理活性的物质基础不甚明确,有效成分及作用机理未能揭示,以上问题仍需更加深入的探索。
郑红[9](2015)在《海螵蛸对胃粘膜损伤保护及其凝血、止血功效研究》文中指出海螵蛸,又名乌贼骨,为传统中药材,具有抗胃溃疡、凝血、止血、成骨等生物活性。但是,在乌贼的加工过程中,海螵蛸通常被丢弃,造成资源浪费。如果能根据海螵蛸自身生物活性开发成新型药物或保健食品,不仅能变废为宝,而且更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本试验以海螵蛸为主要原料,采用先进的分析手段对海螵蛸的结构进行检测,验证海螵蛸胃粘膜损伤保护作用、凝血、止血活性,并研制出治疗胃溃疡的片剂。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海螵蛸物质结构及其主要成分的分析研究。采用环境扫描电镜、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4种手段对海螵蛸的结构进行检测并分析,初步探究其结构与部分生物活性的关系。经电镜扫描发现,海螵蛸腹面疏松层整体呈房架结构,由疏松多孔的壁龛样的网格结构形成。而粉碎后的海螵蛸,其网格结构完全被破坏。但是,经动物实验证实:粉碎后海螵蛸粉末仍具有保护胃粘膜损伤、凝血、止血的活性,这说明此网格结构与其凝血、止血、保护胃粘膜损伤活性关系不大。由红外扫描和X射线衍射分析可知:海螵蛸含有文石结构的碳酸钙,完整海螵蛸与其腹层相比化学成分基本相同,但文石含量不同。此外,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检测,海螵蛸含70种无机元素,其中含大量的Ca,少量的Na、Sr、Fe、 P、K、 Mg,微量的Si、Zn、Cu、Al、Br、Ba、B、Mn、Ni等。2、海螵蛸对乙醇诱导的急性胃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在Wistar大鼠体内营造乙醇诱导的急性胃粘膜损伤模型,以不同剂量的海螵蛸对模型Wistar大鼠进行灌胃给药,测定胃粘膜的损伤面积、损伤指数、损伤抑制率、胃液体积、酸度、MDA、GSH、T-SOD、PEG2、MPO等指标,比较各组对乙醇诱导的急性胃粘膜损伤的保护效果。结果显示:海螵蛸具有保护乙醇诱导的胃粘膜损伤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海螵蛸中的钙与胃酸产生中和作用,提高胃液pH值,减轻其对胃粘膜侵蚀作用。同时,可调节胃粘膜组织中NO含量,加强胃粘膜的屏障功能;促进胃液、胃组织、血清中PGE2的合成,增强黏膜组织的抵抗能力,加速溃疡的愈合。此外,提高SOD的活力,清除氧自由基和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降低胃组织和血清中MDA的含量,减轻对胃粘膜细胞的损伤,不同程度的降低胃组织中MPO的活性,参与调节胃粘膜损伤的炎症反应,可能是其保护胃粘膜的另一机制。3、海螵蛸凝血作用效果研究。通过分析海螵蛸悬浮液对不同实验组小鼠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的影响,验证其凝血效果,并对可能的凝血机制进行探讨,为新型海螵蛸药物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250g/L剂量下,海螵蛸的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分别比生理盐水对照组缩短11.45 mmin和1.38 min。海螵蛸各剂量组均能明显缩短小鼠的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且不同程度脱钙后的海螵蛸固形物组的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极显着。这表明,不论海螵蛸中钙含量多寡,均具有凝血活性,且未脱钙海螵蛸的凝血效果最好,对剂量也有一定的依赖性。而单纯的碳酸钙却不具有凝血活性。海螵蛸能明显缩短凝血时间,提示海螵蛸凝血活性可能与各种凝血因子的含量及它们的功能有关。海螵蛸能明显缩短出血时间,这提示海螵蛸可能与血小板数胃粘膜损伤量、血小板的功能、毛细血管功能、组织因子数量及组织收缩力等有关。4、海螵蛸体外止血效果研究。通过小鼠试验,比较海螵蛸与其他常见的止血材料的止血性能。以豚鼠模型,评价海螵蛸粉末对豚鼠背部健康皮肤和破损皮肤产生刺激的反应,探究其致敏性。通过小鼠股动脉横切面止血试验,证实了超微粉碎海螵蛸止血时间最短为(1.21±0.11)min,止血速度短于云南白药和淀粉,止血效果理想。经豚鼠背部健康皮肤和破损皮肤的单次接触试验证明,海螵蛸粉末对皮肤无刺激性、无致敏性、安全性强。因此,海螵蛸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和无致敏性。5、海螵蛸片剂的制备工艺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试验优化影响片剂质量的因素条件,获得最佳的片剂配方:麦芽糊精1.0g、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CCNa)添加量3%、硬脂酸镁添加量0.2%。按此配方,得到的片剂外观光洁,片重差异、崩解时间均符合药典要求且重现性好。
段玉晶[10](2014)在《基于药物体系的丹参饮药物制备工艺与质量控制技术方法研究》文中提出本论文分为五章:第一章为文献综述,第二章为基于药物体系的丹参饮药物提取工艺研究,第三章为基于药物体系的丹参饮药物分离富集工艺研究,第四章为基于药物体系的丹参饮药物质量控制技术方法研究,第五章为总结与创新点。第一章 文献综述对近年来丹参饮及其单味药材丹参、檀香、砂仁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了综述,共引用文献51篇。第二章 基于药物体系的丹参饮药物提取工艺研究采用课题组建立的PK-PD-DI药物体系研究模式,前期对本方药物体系了研究:确定出本方提取物化学组成及其入血形式(原型及代谢);同时进行了药效学指标的考察及抗心肌缺血动态药学-药效作用评价,对其自然性、协同性、亲和性按单一成分、单一化学类型分别进行考量,找到其成分之间、化学类型之间相关性。发现与确定本方抗心肌缺血药物体系主要组成为:酚类、二萜醌类、萜类等。本章基于基于前期研究结果,以药物体系为导向,对丹参饮提取物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选。采用L,(43)正交设计试验方法,以挥发油出油量(萜类所在部位)、总酚提取量、总二萜醌提取量为指标,对提取溶剂(A)、溶剂倍量(B)、提取时间(C)、提取次数(D)等4个因素进行考察。以总酚及其指标性成分提取量为指标进行分析,因素A、B、C、D均有显着性差异,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Aa~bBc>dCeDf;以总二萜醌提取量及其指标性成分为考察指标进行分析,因素A、B有显着性差异,因素C、D无显着性差异,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Ab>aBc>dCe>g>hDf>i>j。综合分析正交试验结果,并结合实际生产,确定丹参饮提取物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AbBcCeDf,即檀香、砂仁浸泡k小时,m倍溶剂提取n小时,提取挥发油后,药渣与丹参合并,b%乙醇回流提取f次,每次提取e小时,溶剂用量为c倍量。第三章 基于药物体系的丹参饮药物分离富集工艺研究本章基于基于前期研究结果,以药物体系为导向,对丹参饮总酚和总二萜醌有效物质富集工艺进行了研究。以总酚和总二萜醌的吸附量和吸附-解吸率及转移率为考察指标,对树脂类型进行筛选,通过测定分析6种不同类型大孔吸附树脂对总二萜醌和总酚的吸附特性与解吸附特性,得出AB-8型大孔吸附树脂对总酚和总二萜醌的吸附量较大,解吸附较容易,吸附后洗脱物中总酚和总二萜醌的含量较高。最终选择AB-8型大孔吸附树脂作为富集丹参饮有效物质的树脂。进而以总酚和总二萜醌的含量及转移率为主要考察指标对AB-8型大孔吸附树脂富集工艺进行研究,分别对其吸附条件、除杂条件、洗脱条件进行优化,包括上样液浓度、上样量与树脂体积比、树脂柱径高比、吸附流速、最大上样量;水洗倍量、水洗流速;洗脱溶剂、洗脱流速、洗脱倍量等参数的考察,确定最佳树脂富集工艺为:丹参饮提取物用水分散,制成浓度为pg/mL(以生药量计)的上样液,通过AB-8型大孔吸附树脂进行吸附,上样量与树脂体积比为q,树脂柱径高比为r,吸附流速为是sBV/h;吸附完毕后,用t倍树脂体积水洗脱除杂,水洗流速为uBV/h;水洗除杂完毕后,用V%乙醇洗脱w倍树脂体积,洗脱流速为uBV/h,收集v%乙醇洗脱液,减压回收溶剂,真空干燥,即得丹参饮酚类富集物;再用x%乙醇洗脱y倍树脂体积,洗脱流速为uBV/h,收集x%乙醇洗脱液,减压回收溶剂,真空干燥,即得丹参饮二萜醌类富集物。对丹参饮酚类富集物及二萜醌类富集物提取富集工艺进行了验证。3批样品的制备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丹参饮酚类富集物及二萜醌类富集物提取富集工艺合理、稳定。丹参饮酚类富集物平均得率为7.30%,总酚平均含量为44.10%,平均提取率为97.20%,转移率在65.82%以上;丹酚酸B平均含量为2.96%,平均提取率为97.09%,转移率在60.58%以上。丹参饮二萜醌类富集物平均得率为1.35%,总二萜醌平均含量为2.81%,平均提取率为89.11%,转移率在62.08%以上;丹参酮ⅡA平均含量为1.28%,平均提取率为92.70%,转移率在60.02%以上,挥发油平均得率为6.5%。结果均基本稳定,符合要求。对丹参饮水提物、醇提物、富集物进行了药效验证。采用大鼠舌下静脉注射脑垂体后叶素造成急性心肌缺血模型,选择血清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作为衡量心肌缺血损伤的生化指标,通过对数据分析得出,模型对照组大鼠CK、LDH明显高于(P<0.01)正常对照组,说明舌下静脉注射脑垂体后叶素造成急性心肌缺血模型成功。丹参饮水提物组、醇提物组和富集物组大鼠CK、LDH含量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说明丹参饮各制备物对模型大鼠心肌缺血损伤均有治疗作用。在相同生药量剂量下,丹参饮水提物组(出膏率48.7%)给制备物药量为1.2g/kg,醇提物组(出膏率40%)给制备物药量为1.46g/kg,而富集物组(出膏率8.65%)给制备物药量仅为0.26g/kg(皆按照正常人体等比例换算后的给药剂量),可以看出丹参饮富集物组给药物量小,药效佳。第四章 基于药物体系的丹参饮药物质量控制技术方法研究本章基于基于前期研究结果,以药物体系为导向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参饮二萜醌类制备物中总二萜醌的含量测定方法,以丹参酮ⅡA为对照品的回归方程为Y=3956994.24X+14218.87,r=0.9997(n=10),表明丹参酮ⅡA在0.04 μg 0.4μg的质量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丹参酮ⅡA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95%,RSD为2.86%。测得丹参饮二萜醌类富集物中总二萜醌含量为2.73%2.87%之间。3批样品的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可靠、稳定性好,可作为丹参饮二萜醌类制备物中总二萜醌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建立了丹参饮二萜醌类制备物中主要指标性成分丹参酮ⅡA的HPLC定量方法,丹参酮 ⅡA 的回归方程为 Y=3956994.24X+14218.87,r=0.9997(n=10),表明丹参酮 ⅡA在0.04 μg 0.4 μg的质量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丹参酮ⅡA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95%,RSD为2.86%。测得丹参饮二萜醌类富集物中丹参酮ⅡA含量为1.23%1.27%之间。对3批丹参饮二萜醌类制备物中丹参酮ⅡA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简便、稳定,可作为丹参饮二萜醌类制备物中丹参酮ⅡA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采用可见分光光度法对丹参饮酚类制备物中总酚进行定量分析,并对三氯化铁-铁氰化钾显色反应进行了方法学考察。以丹酚酸B为对照品对总酚进行定量分析,建立的丹酚酸B线性回归方程为Y=15.625X+0.15,r=0.9975(n=6),表明丹酚酸B在0.0128mg 0.4608 mg的浓度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丹酚酸B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11%,RSD为2.88%。测得丹参饮酚类富集物中总酚含量为43.64%-44.67%之间。3批样品的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可靠、稳定性好,可作为丹参饮酚类制备物中总酚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建立了丹参饮酚类制备物中指标性成分丹酚酸B的HPLC定量方法,并对丹参饮酚类富集物、提取物进行了含量测定。丹酚酸B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20,111,386.9286 x-6,512,362.2000,r=0.9998(n=6)。实验结果表明丹酚酸 B 在0.4 μ g 2.4μg 的质量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丹酚酸B的平均回收率为102.13%,RSD为2.36%。测得丹参饮酚类富集物中丹酚酸B含量为2.95.%3.03%之间。对3批丹参饮酚类富集物及提取物中丹酚酸B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简便、稳定,可作为丹参饮酚类制备物中丹酚酸B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第五章 总结与创新点1.首次应用新的中药有效物质基础-药物体系发现新模式,阐明丹参饮方剂中药物的自然化学属性,阐明药物类药有效物质基础、药物类药动态属性与协同作用特性以及药物动态效应属性及其协同作用特性。2.论文基于前期药物体系研究结果,继续研究建立了丹参饮提取工艺方法及其酚类有效物质、二萜醌类有效物质的提取、富集工艺方法及其挥发油(萜类所在部位)提取方法。3.采用可见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建立了有效物质中总酚和总二萜醌及指标性成分丹酚酸B、丹参酮ⅡA的含量测定方法,作为丹参饮有效物质质量控制指标,为进一步进行创新药物的开发研制,制定科学、合理、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和评价体系奠定了基础。
二、丹参对实验性急性胃粘膜损伤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丹参对实验性急性胃粘膜损伤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丹酚酸B预处理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概况 |
1.1.1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概念 |
1.1.2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病机制 |
1.1.3 中医药治疗肠缺血再灌注损伤 |
1.1.4 西药治疗肠缺血再灌注损伤 |
1.2 丹参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概况 |
1.2.1 化学成分研究 |
1.2.2 药理作用研究 |
1.3 丹酚酸B的研究概况 |
1.3.1 丹酚酸B对心脏的药理作用 |
1.3.2 丹酚酸B对大脑的药理作用 |
1.3.3 对肝、肾的作用 |
1.3.4 抗癌 |
1.3.5 其他 |
1.4 立题依据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动物 |
2.2 仪器与试剂 |
2.2.1 主要仪器 |
2.2.2 主要试剂 |
2.3 实验方法 |
2.3.1 动物分组及给药 |
2.3.2 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 |
2.3.3 标本收集与处理 |
2.3.4 血清MDA、SOD、CAT、GSH的测定 |
2.3.5 回肠组织MDA、SOD、CAT、GSH的测定 |
2.3.6 回肠组织MPO活力和促炎细胞因子的测定 |
2.3.7 肠通透性测定 |
2.3.8 小肠HE染色 |
2.3.9 RT-PCR测定回肠组织PI3Kp85α和 p-AKT(ser473)m RNA的表达 |
2.3.10 Western Blot法检测回肠组织PI3Kp85α和 p-AKT(ser473)的蛋白水平 |
2.4 统计学分析 |
第三章 结果 |
3.1 丹酚酸B预处理对肠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抗氧化剂和脂质过氧化产物活性的影响 |
3.2 丹酚酸B预处理对肠缺血再灌注大鼠回肠抗氧化剂和脂质过氧化产物活性的影响 |
3.3 丹酚酸B预处理对回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力的影响 |
3.4 丹酚酸B预处理对回肠组织促炎细胞因子的影响 |
3.5 丹酚酸B预处理对肠通透性的影响 |
3.6 丹酚酸B预处理对回肠病理组织学变化的影响 |
3.7 IL-1β、IL-6、TNF-α与 NF-p65 的相关性研究 |
3.8 丹酚酸B预处理对回肠组织中PI3Kp85α、p-Akt(ser473)m RNA表达的影响 |
3.9 丹酚酸B预处理对回肠组织中PI3Kp85α、p-Akt(ser473)蛋白水平的影响 |
第四章 讨论 |
4.1 肠道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建立 |
4.2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与氧化应激 |
4.3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与炎症反应 |
4.4 肠缺血再灌注与肠道黏膜损伤 |
4.5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与NF-κB通路 |
4.6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与PI3K/Akt通路 |
4.7 创新与不足 |
第五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丹酚酸 B 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2)丹参素钠对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恢复能力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脊髓损伤临床特点及治疗现状 |
2 炎症反应与脊髓损伤治疗 |
3 丹参素钠与脊髓损伤 |
4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
材料与方法 |
1 仪器与试剂 |
2 动物模型制备 |
3 BBB评分 |
4 脊髓组织HE染色 |
5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
6 实时荧光定量PCR |
7 统计分析 |
结果 |
1 丹参素钠改善脊髓损伤大鼠运动能力 |
2 丹参素钠对脊髓组织形态学影响 |
3 丹参素钠降低IL-8和IL-1β水平 |
4 丹参素钠上调PI3K、Akt、mTOR mRNA水平 |
5 脊髓损伤大鼠运动恢复能力与PI3K、Akt、mTOR mRNA水平相关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 |
致谢 |
(3)中医药治疗急性胃粘膜病变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急性胃粘膜病变 |
2 中医病因病机 |
3 辨病辩证 |
4 中医治疗现代药理研究 |
5 展望 |
(4)不同配穴对应激性胃溃疡大鼠氧化—抗氧化重构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针灸治疗应激性胃溃疡的研究进展 |
综述二:氧化-抗氧化平衡重构中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
综述三:应激性胃溃疡氧化-抗氧化平衡重构过程与炎症介质的关系 |
实验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统计学处理 |
4 实验结果 |
讨论 |
1 针刺配伍方法的依据 |
2 实验方案讨论 |
3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本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介 |
(5)温中止痛方治疗胃痛(寒凝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中英文缩写对照表 |
前言 |
临床研究 |
1.临床资料 |
2.研究方法 |
3.治疗方案 |
4.观测指标 |
5.疗效判定 |
6.数据处理 |
7.研究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表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参苓白术散合丹参饮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词一览表 |
引言 |
1.一般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排除标准 |
1.3.1 纳入标准 |
1.3.2 排除标准 |
1.4 剔除病例、脱落病例、终止实验标准 |
1.4.1 剔除病例标准 |
1.4.2 脱落病例标准 |
1.4.3 中止标准 |
2.研究方法 |
2.1 样本量估算 |
2.2 随机分组方法 |
2.3 操作流程图 |
2.4 治疗方案 |
2.5 合并用药和禁用药 |
2.5.1 注意事项 |
2.6 治疗疗程 |
2.7 观察项目及评分标准 |
2.7.1 一般项目 |
2.7.2 主要观察疗效指标 |
2.7.3 疗效判定标准 |
2.7.4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 |
2.7.5 病理活检评定标准 |
2.8 病死率 |
2.9 安全性评价 |
2.9.1 不良反应与药物之间的关系 |
2.9.2 不良反应程度分级及处理 |
2.9.3 终点事件 |
2.9.4 保证依从性措施 |
2.9.5 伦理学要求 |
2.9.6 统计学分析方法 |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3.1 受试人群分析 |
3.2 一般资料分析 |
3.2.1 两组人口学比较 |
3.2.2 两组的病程比较 |
3.2.3 两组的病理等级分布比较 |
3.3 中医症状量化积分比较 |
3.3.1 中医总积分 |
3.4 胃镜疗效 |
3.5 病理等级积分比较 |
3.6 治疗后Hp治疗效果比较 |
3.7 安全性比较 |
4 讨论 |
4.1 立题依据 |
4.2 传统中医病因病机 |
4.3 导师对CAG的认识 |
4.4 从中医古籍评价CAG益气健脾、活血化瘀法 |
4.5 关于CAG各个医家之说 |
4.6 方药分析和药理研究 |
4.7 参苓白术散合丹参饮作用机制探讨 |
4.8 观察指标及设定 |
4.9 对照组用药选择 |
4.9.1 关于基线的讨论 |
5 疗效讨论 |
5.1 中医症状疗效 |
5.2 胃镜疗效与炎症比较 |
5.3 病理疗效比较 |
5.4 Hp根除率比较 |
5.5 结论 |
5.6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部分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西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7)对胃粘膜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的保健食品原料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胃粘膜损伤概述 |
2 胃粘膜损伤的原理 |
3 具有保护胃粘膜功能的保健食品 |
3.1 中草药及其提取物类 |
3.1.1 丹参。 |
3.1.2 蒲公英 |
3.1.3 三七 |
3.1.4 甘草 |
3.1.5 川芎 |
3.1.6 胡芦巴 |
3.2 食药用菌类 |
3.2.1 茯苓 |
3.2.2 猴头菇 |
3.3 益生菌类 |
3.4 动物类 |
3.5 特殊物质类 |
4 结语 |
(8)丹参的药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丹参简介 |
二、丹参的药用研究 |
(一) 抗氧自由基损伤、保护内皮细胞 |
(二) 改善微循环, 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 |
(三) 调整细胞因子 |
(四) 对非内科疾病的作用 |
(五) 抗凝治疗 |
(六) 影响癫痫 |
(七) 急性胰腺炎的效果 |
(八) 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
(九) 对消化性溃疡的影响 |
(十) 治疗哮喘性慢性支气管炎 |
三、小结 |
(9)海螵蛸对胃粘膜损伤保护及其凝血、止血功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海螵蛸的形态 |
1.2 海螵蛸的结构 |
1.3 海螵蛸的化学成分 |
1.4 海螵蛸生物活性 |
1.4.1 中和胃酸 |
1.4.2 成骨 |
1.4.3 降低血磷和甲状腺素 |
1.4.4 凝血 |
1.4.5 抗胃溃疡 |
1.4.5.1 胃溃疡的成因 |
1.4.5.2 建立溃疡模型的方法 |
1.4.5.3 粘膜损伤评价方法 |
1.4.5.4 海螵蛸抗溃疡的研究现状 |
1.5 海螵蛸应用现状 |
1.5.1 作组织支架的材料 |
1.5.2 制备乳酸钙 |
1.5.3 海螵蛸中甲壳素的研究利用 |
1.5.4 海螵蛸中多糖的研究利用 |
1.5.5 药剂应用 |
1.6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
1.6.1 研究意义 |
1.6.2 实验内容 |
第二章 海螵蛸结构分析与主要化学成分测定 |
2.1 材料与仪器 |
2.1.1 材料与试剂 |
2.1.2 实验仪器 |
2.2 试验方法 |
2.2.1 环境扫描电镜的测定 |
2.2.2 红外光谱的测定 |
2.2.3 X射线衍射的测定 |
2.2.4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的测定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环境扫描电镜的分析 |
2.3.2 红外光谱的分析 |
2.3.3 X射线衍射的分析 |
2.3.4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的分析 |
2.4 小结 |
第三章 海螵蛸乙醇诱导的大鼠急性胃粘膜损伤保护作用研究 |
3.1 材料与仪器 |
3.1.1 试验材料 |
3.1.2 实验仪器 |
3.1.3 实验动物 |
3.2 试验方法 |
3.2.1 实验分组 |
3.2.2 给药与造模 |
3.2.2.1 给药 |
3.2.2.2 造模 |
3.2.3 标本采集与处理 |
3.2.3.1 样本采集 |
3.2.3.2 样本处理 |
3.2.4 胃粘膜损伤指标 |
3.2.4.1 胃粘膜损伤指数 |
3.2.4.2 胃粘膜损伤抑制率 |
3.2.4.3 胃粘膜损伤面积的测定 |
3.2.5 胃液中胃液体积、胃液酸度、NO含量、PEG_2指标 |
3.2.5.1 胃液体积的测定 |
3.2.5.2 胃液酸度的测定 |
3.2.5.3 胃液中NO含量的测定 |
3.2.5.4 胃液中PEG_2含量的测定 |
3.2.6 胃组织中MDA、GSH、T-SOD、PEG_2、MPO等指标 |
3.2.6.1 胃组织中MDA含量的测定 |
3.2.6.2 胃组织中GSH含量的测定 |
3.2.6.3 胃组织中T-SOD含量的测定 |
3.2.6.4 胃组织中MPO含量的测定 |
3.2.6.5 胃组织中PEG_2含量的测定 |
3.2.7 血清中MDA、T-SOD、PEG_2指标 |
3.2.7.1 血清中MDA含量的测定 |
3.2.7.2 血清中T-SOD含量的测定 |
3.2.7.3 血清中PGE_2含量的测定 |
3.2.8 统计分析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海螵蛸对大鼠体重的影响 |
3.3.2 海螵蛸对大鼠胃粘膜损伤的影响 |
3.3.2.1 胃粘膜肉眼观察情况 |
3.3.2.2 海螵蛸对胃粘膜损伤指数、抑制率、面积的影响 |
3.3.3 海螵蛸对胃液体积、pH、NO等指标的影响 |
3.3.4 海螵蛸对胃液、胃组织、血清中PEG_2指标的影响 |
3.3.5 海螵蛸对胃组织、血清中MDA指标的影响 |
3.3.6 海螵蛸对GSH指标的影响 |
3.3.7 海螵蛸对胃组织、血清中T-SOD指标的影响 |
3.3.8 海螵蛸对MPO指标的影响 |
3.4 小结 |
第四章 海螵蛸凝血作用效果研究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 |
4.1.2 实验动物 |
4.1.3 试验方法 |
4.1.3.1 实验设计 |
4.1.3.2 动物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的测定测定 |
4.1.4 统计分析 |
4.2 结果与讨论 |
4.2.1 海螵蛸对小鼠体重、尾长、出血时间、凝血时间的影响 |
4.2.2 碳酸钙对小鼠体重、尾长、出血时间、凝血时间的影响 |
4.2.3 不同含钙量海螵蛸对小鼠体重、尾长、出血时间、凝血时间的影响 |
4.2.4 脱钙后的海螵蛸粉末对小鼠体重、尾长、出血时间、凝血时间的影响 |
4.3 小结 |
第五章 海螵蛸体外止血效果研究 |
5.1 材料与仪器 |
5.1.1 实验材料 |
5.1.2 实验动物 |
5.2 试验方法 |
5.2.1 海螵蛸止血实验 |
5.2.2 海螵蛸体外止血时间的测定 |
5.2.3 海螵蛸皮肤刺激试验 |
5.2.3.1 试验分组 |
5.2.3.2 脱毛处理 |
5.2.3.3 皮肤单次接触性试验 |
5.2.3.4 致敏性观察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海螵蛸止血效果验证 |
5.3.2 海螵蛸的皮肤刺激性研究 |
5.4 小结 |
第六章 正交设计优化海螵蛸片剂的制备工艺 |
6.1 材料与方法 |
6.1.1 实验材料 |
6.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6.1.3 实验方法 |
6.1.3.1 海螵蛸片剂的制备工艺流程 |
6.1.3.2 崩解时间的测定 |
6.1.3.3 片剂差异的测定 |
6.1.3.4 单因素实验 |
6.1.3.5 正交试验设计 |
6.2 结果与分析 |
6.2.1 单因素实验 |
6.2.1.1 麦芽糊精添加量对片重差异、崩解时间、片剂外观的影响 |
6.2.1.2 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添加量对片重差异、崩解时间、片剂外观的影响 |
6.2.1.3 硬脂酸镁添加量对片重差异、崩解时间、片剂外观的影响 |
6.2.2 海螵蛸片剂制备正交试验研究 |
6.3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基于药物体系的丹参饮药物制备工艺与质量控制技术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丹参饮研究进展 |
第二节 丹参饮中单味药研究进展 |
前言 |
第二章 基于药物体系的丹参饮药物提取工艺研究 |
第一节 丹参饮药物提取工艺研究 |
第二节 丹参饮药物提取工艺验证 |
第三章 基于药物体系的丹参饮药物分离富集工艺研究 |
第一节 丹参饮药物分离富集工艺研究 |
第二节 丹参饮药物分离富集工艺验证 |
第三节 丹参饮制备物药效验证 |
第四节 结果 |
第五节 讨论 |
第四章 基于药物体系的丹参饮药物质量控制技术方法研究 |
第一节 基于酚类成分含量的丹参饮质量控制技术方法研究 |
第二节 基于酚类指标性成分含量的丹参饮质量控制技术方法研究 |
第三节 基于二萜醌类成分含量的丹参饮质量控制技术方法研究 |
第四节 基于二萜醌类指标性成分含量的丹参饮质量控制技术方法研究 |
第五节 结果 |
第六节 讨论 |
第五章 总结与创新点 |
第一节 论文总结 |
第二节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丹参对实验性急性胃粘膜损伤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丹酚酸B预处理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D]. 陈嘉希. 南昌大学, 2020(01)
- [2]丹参素钠对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恢复能力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 秦汉. 青岛大学, 2020(01)
- [3]中医药治疗急性胃粘膜病变的研究进展[J]. 申阳,孔立.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96)
- [4]不同配穴对应激性胃溃疡大鼠氧化—抗氧化重构的影响[D]. 姜阳.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9(02)
- [5]温中止痛方治疗胃痛(寒凝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研究[D]. 王燕.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19(01)
- [6]参苓白术散合丹参饮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D]. 刘锋.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7]对胃粘膜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的保健食品原料综述[J]. 周靖,王晨光,范良秀,张春妹,张菊生. 上海农业科技, 2016(01)
- [8]丹参的药用研究进展[J]. 赵晓兰. 品牌(下半月), 2015(06)
- [9]海螵蛸对胃粘膜损伤保护及其凝血、止血功效研究[D]. 郑红. 福建农林大学, 2015(08)
- [10]基于药物体系的丹参饮药物制备工艺与质量控制技术方法研究[D]. 段玉晶.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