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藏日土—普兰地区遥感图像线性构造特征(论文文献综述)
李兰[1](2021)在《青藏高原湖泊演化及生态环境效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独特且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为青藏高原储存水资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雪山绵延、冰川纵横、湖泊密布,众多大江大河的源地,滋养着流域内几十亿人口,青藏高原是名实相符的“亚洲水塔”。青藏高原湖泊是“亚洲水塔”水资源的重要载体,在高原环境下,其收支主要受冰川、冻土中地下冰等固体水资源及地表水、地下水汇集和蒸散发的影响,湖泊面积、数量的改变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区域气候的变化。在近几十年气候的显着变化的背景下,青藏高原湖泊演化、江河源径流变化等,对于区域生态环境影响甚大,急需开展青藏高原湖泊演化趋势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湖泊的演化经历了从自然驱动到人和自然共同驱动的历程,为探究青藏高原湖泊的演化过程及其动态变化的驱动力,本文基于RS和GIS技术,提取了1980s-2020年青藏高原的湖泊数据,依照不同成因,将湖泊分为构造湖、冰川湖、热喀斯特湖、堰塞湖、河成湖和人工湖。重点研究了1980s-2020年青藏高原构造湖、热喀斯特湖和冰川湖的数量、面积和空间变化,分析了湖泊动态变化的驱动力及其生态环境效应。主要结论如下:(1)近40年青藏高原在整体变暖、大部分区域降水波动增加的过程中,青藏高原湖泊变化显着。湖泊数量由1980s的70005个持续增长至2020年的143582个;湖泊面积整体呈减少(1980s-1990年)-加速增长(1990-2020年)的趋势,由1980s的41347.84km2降低至1990年的40441.4km2,后增长至2020年的54634.44km2。1980s-1990年湖泊面积减少的原因是大部分区域气温降低,降雨减少;1990-2020年湖泊面积渐增主要是因为气温显着升高、降水量增多和冰川融水增多。(2)构造湖在1980s-1990年湖泊面积减少,1990-2020年面积持续扩张,总面积增加了11388.13km2;数量由1089个增加至1451个。空间分布方面,构造湖变化主要发生在内陆流域。结合区域年降水量和年均气温,发现内陆流域气温升高和降水显着增加,是构造湖数量面积增加的直接原因。(3)多年冻土区是热喀斯特湖发育的区域。1980s-2020年热喀斯特湖个数由60834个增加至120374个,面积由932.5km2增长至1713.57km2。空间上主要集中在可可西里地区和北麓河区域,区域内地势平坦,显着的气候变暖导致了多年冻土区发生了广泛的退化乃至融化,地下冰融水加上降水量增加,使得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内热喀斯特湖成倍增加。(4)热喀斯特湖是多年冻土退化过程中的典型地貌单元,也是青藏高原整个区域中湖泊演化过程中数量和面积发生变化最为显着的类型。为此,本研究选取多年冻土区热喀斯特湖泊点密度、冻土稳定性类型、年均降水量、地表温度、土壤水分、积雪面积、NDVI和坡度等评价指标,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及专家评判确定指标权重,采用综合评判法获得了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热喀斯特湖易发程度区划图。其中高易发区占19.02%,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中部包括可可西里地区。(5)冰川湖形成于冰川作用过程,补给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和冰川融水。1980s-2020年间冰川湖的个数由8002个增加至20329个,湖泊面积由900.1km2增长至1620.5km2。空间变化方面主要发生在唐古拉山、喜马拉雅山、西昆仑山以及青藏高原的南缘区域。(6)采用NDVI、湖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冰川湖溃决灾害三类指标对青藏高原湖泊生态环境效应进行了评价。整体上青藏高原NDVI呈增加趋势,文中以2000-2019年NDVI差值作为评判植被退化和改善指标,显示植被改善区占37.58%;湖泊作为独立的生态系统,随着湖泊面积的增加,青藏高原湖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也呈增加趋势;气温的升高和冰川的广泛退化造成冰川湖溃决日益增加,危害较大。(7)青藏高原湖泊作为一种资源兼具了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持和区域生态保障等重要生态服务功能。其中热喀斯特湖和冰川湖经常被视为不良地质现象,其演化过程、尤其是溃湖的发生对区域重大工程、生态环境存在着潜在或直接的危害,在相关区域规划、工程建设、环境保护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所获得的成果可为《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工作查清青藏高原湖泊本底、厘清其与冻融环境间关系提供基础数据,有助于促进对全球变化下湖泊生态系统演变的科学认识,服务于湖泊生态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管理,以及为热喀斯特湖和冰川湖溃决防灾减灾提供基础性支撑。
娄元林,陈武,李致伟,杨桃[2](2018)在《综合找矿方法在西藏象日锑矿床的应用》文中提出西藏措美县象日锑矿是近年来通过区域地质调查新发现的锑矿床,其矿化带受断裂构造控制。文章在简要介绍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后,通过综合分析矿区的地质特征、1∶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1:1万土壤地球化学特征、物探音频大地电磁测深(AMT)和1:1万激电中梯剖面特征,结合遥感地质特征,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为该区进一步找矿指明了方向,作者结合对该区地物化遥综合找矿勘查应用,总结出了适用于高原山区浅覆盖-隐伏矿床(体)的勘查流程。
揭文辉[3](2017)在《西藏加布呀地区多源成矿有利信息分析及找矿应用》文中认为加布呀地区地处班公错-怒江金、铬、铂、钯、镍成矿亚带,成矿地质条件较为优越,找矿潜力较大。本文在分析区域铜多金属成矿规律基础上,利用WorldView-2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对加布呀地区成矿有利信息进行遥感地质解译,利用Aster数据提取的蚀变异常信息,综合分析加布呀地区成矿有利信息特征,构建了铜多金属矿找矿模型、圈定了找矿靶区,经野外查证发现了铜多金属矿化。
刘海利,刘欢[4](2017)在《红河流域遥感地质综合解译与找矿前景分析》文中认为指出了红河流域地区处于特提斯构造成矿域与西太平洋构造成矿域的接合部位,地质构造比较复杂,矿产资源丰富。为加速红河流域地带找矿工作的突破,以SPOT5、ALOS和ETM+等多源遥感数据为信息源,重点提取了地层、岩浆岩、断裂构造和环形构造等成矿信息,并综合分析了已有的大地构造成矿背景、区域矿产资料、矿化点的矿化物和物化探等地质资料,利用MapGIS平台开展了遥感数据的地质综合分析和找矿前景预测,针对国内部分提出了10处找矿远景区,为该区域进一步找矿工作提供了线索,对矿产资源勘查和资源评价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卢辉雄,张恩,李名松,魏本赞,杨彦超,牛海威,董双发,汪冰,付丽华,揭文辉[5](2017)在《青海玛沁大湾地区铜多金属矿遥感找矿模型及找矿预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充分研究玛沁大湾地区铜多金属矿的成矿地质条件、控矿因素的基础上,利用World View-2、Aster遥感数据,提取了与成矿有关的构造、岩体、蚀变等信息,建立了铜多金属矿遥感找矿模型。利用该模型,开展了找矿预测工作,圈定了2片找矿靶区,为玛沁大湾地区进一步开展矿产资源调查提供了基础资料。
宋坤[6](2017)在《滇西北松诺—地苏嘎矿区斑岩型铜矿矿化遥感异常信息提取及找矿预测》文中研究指明滇西北松诺-地苏嘎矿区为高原地区、植被覆盖厚、地质找矿工作系统推进存在困难。本文利用遥感技术手段,通过收集、整理并分析研究区地质、物探、化探等多源地学数据,以遥感地质解译提取的信息为主,分析总结矿区矿化遥感异常特征,建立区域遥感找矿模型,基于矿产资源评价系统(MRAS)的证据权重法进行成矿预测,圈定滇西北松诺-地苏嘎矿区找矿潜力地段。通过大量研究实践,本文主要取得的成果如下:1.建立松诺-地苏嘎线环构造遥感影像解译标志,提取各类矿化遥感蚀变异常信息地质信息;结合已有地质资料,较为全面的分析了滇西北松诺-地苏嘎矿区线环构造、蚀变分带与矿化的关系,分析认识了区域矿化遥感地质异常特征。2.选取滇西北松诺-地苏嘎矿区斑岩型铜矿典型矿床进行遥感地质成矿、控矿条件分析,建立“矿化遥感蚀变异常信息+遥感解译线性构造+遥感解译环形构造+成矿有利地层单元”组成的区域遥感找矿模型;3.在矿化遥感异常信息分析处理的基础上,以地质成矿理论与遥感地质理论为指导,构建了线性构造缓冲区图层、线性构造有利成矿密度区分布图层、线环构造交汇点缓冲区图层、化探异常信息图层、钾长石蚀变异常信息图层、石英蚀变异常信息图层、绢云母蚀变异常信息图层、绿泥石蚀变异常信息图层、绿帘石蚀变异常信息图层、有利成矿地层单元图层等10个专题图层,开展了滇西北松诺-地苏嘎矿区基于MRAS的证据权重法矿化遥感异常成矿预测研究,以定量的方式分级提取成矿预测远景区,即根据证据权重法后验概率的相对大小划分出一级、二级和三级远景区,并相应开展了野外查证,总结研究成果,为研究区或地质条件相似的、具有相同潜力的区域下一步的找矿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
孙永彬,王瑞军,邓国武,牛海威,曹秋义[7](2016)在《新疆红柳泉地区航空高光谱构造蚀变特征分析与找矿预测》文中研究指明利用CASI/SASI航空高光谱遥感数据,对新疆红柳泉地区进行了航空高光谱遥感构造解译,修正了部分线性构造及环形构造。基于航空高光谱遥感提取的蚀变信息,结合野外实地调查验证,重点分析了研究区内祥云金矿、盘龙沟金矿与构造、蚀变之间的关系,结合已有的矿产地质特征、航空高光谱遥感地质特征,在该区圈定5处找矿预测区,预测矿种为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研究成果为相同地区的成矿预测与寻找同类型矿床提供遥感依据。
黄静宜[8](2016)在《强震地表破裂评估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强震在合适的条件下可产生地表破裂,地表破裂通常会造成严重的灾害,工程建设中必须回答建设场地是否存在地震地表破裂的潜在危险这一问题,因此,地震地表破裂的评估是当前岩土工程抗震领域的研究热点问题之一。开展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对城市防灾规划、工程建设以及探索地震的发生机理等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在地震地表破裂问题的研究中,工程上感兴趣的问题有三个方面。第一,发震断层发生强震时,地表产生破裂的可能性有多大;第二,如果产生地表破裂,破裂的长度和宽度多大,覆盖的范围有多大;第三,在覆盖范围内可能产生哪些震害。回答上述三个问题十分困难,这是因为地表破裂的发生受断层的活动性、强震的震级、震源深度和场地覆盖层厚度等多种因素的控制,并且与地震的发生一样,地表破裂的产生同样具有不确定性。一百多年来,学术界在这一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本文在总结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围绕地震地表破裂数据库建设、地震地表破裂的概率计算方法、破裂规模的估计和地震地表破裂评估方法的工程应用等方面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工作,取得如下主要成果。1、地震地表破裂的研究综述。本文系统的总结、归纳了地震地表破裂这一科学和技术问题的研究历程,评述了当前地震地表破裂研究领域的前沿成果,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在这一领域需要继续开展的研究工作。本文的这一部分工作对有兴趣开展这一方面研究工作的科技人员有一定的参考意义。2、建立了有工程特色的地震地表破裂数据库。广泛收集了历史地震和现代地震资料,对历史地震资料进行了认真的辨析和核实,给出了可靠度的标识,制定了数据录入标准,建立了目前国内最为丰富的地表破裂的数据资料库。这一工作为开展地震地表破裂研究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基础资料。3、本文将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引入到地震地表破裂评价中。逻辑回归分析是研究多变量参与、预测某一事件发生概率的数学分析模型,由于对自变量约束弱化而广泛应用于工程、经济和医学等领域。本文介绍了逻辑回归方法的原理和用于地震地表破裂概率预测的适宜性,确定了评价因子及分级,应用SPSS软件及matlab程序进行了数据计算和显着性检验,并用汶川地震和于田地震等实例证明了这一方法应用于地震地表破裂概率评估是合适的。这一工作实现了地表破裂评估结果的概率表达。4、统计给出了地表破裂的几何参数与震级的关系。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用最小二乘法拟合了地表破裂长度、宽度、水平位错和垂直位错与震级的关系,分别给出了中国大陆、中国西部、中国东部、中国西部走滑断层、中国西部正断层和中国西部逆断层对应的统计关系式,给出了相关系数和剩余方差。同时,统计了震级分别为6.0-6.4、6.5-6.9、7.0-7.4、7.5-7.9和8.0-8.5时,不同破裂长度、宽度、水平位错和垂直位错量的发生频度。上述工作建立了适用于中国大陆地区的震级与地表破裂参数关系式。5、提出了地震地表破裂的工程评估方法。本文在综合考虑断层的活动性、发震断层的上限震级以及覆盖层厚度的基础上,应用本文提出的地震地表破裂可能性的概率评估方法和几何评估方法,给出了地震地表破裂的工程评估方法、危险性分级和工程评价的建议。本文的这一工作推进了活断层研究成果与工程应用的密切结合,为工程场地活断层工程应用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建立的地震地表破裂数据库为进一步深入开展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本文将Logistic分析方法应用到地震地表破裂的评价中,实现了地震地表破裂的概率表达,丰富了地震地表破裂的研究成果。本文提出的地震地表破裂评估的工作流程和统计给出的地震地表破裂几何参数表达式对工程场地地震地表破裂的评价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魏本赞,汪冰,付丽华,张策,揭文辉,石海岗,李存金[9](2015)在《西藏那加木地区沉积岩型铜矿赋矿层位高分辨率遥感定位预测研究》文中提出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是重要的铁铜金多金属成矿带,矿产资源丰富,找矿前景良好。文章以那加木地区为研究区,利用World View-2高分影像数据解译结果,通过野外调查验证,新发现了多处沉积岩型铜多金属矿矿化线索。综合矿产地质资料研究分析,定位了竟柱山组为研究区沉积岩型铜矿的赋矿地层,并建立了遥感找矿模型,最后在GIS平台上,通过找矿模型圈定2处沉积岩型铜矿找矿靶区,为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那家木地区进一步开展矿产资源调查工作提供了基础资料。
付丽华,张策,魏本赞,董双发,揭文辉,沈鸿坡[10](2015)在《西藏达朵希巴地区成矿条件分析及遥感找矿预测》文中认为西藏革吉县达朵希巴地区处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物玛成矿亚带,成矿部位为岩浆岩与火山岩的接触带。利用WorldView-2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在达朵希巴地区开展了构造及岩性解译,野外查证发现铜金矿化点。综合分析矿化点的矿化特征、成矿地质条件、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建立了达朵希巴地区遥感找矿模式,为进一步的找矿工作提供了线索。
二、西藏日土—普兰地区遥感图像线性构造特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西藏日土—普兰地区遥感图像线性构造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青藏高原湖泊演化及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湖泊演化与生态环境变化息息相关 |
1.1.2 遥感技术已成为资源环境调查研究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遥感技术在水体提取中的进展 |
1.2.2 青藏高原湖泊动态变化及原因研究 |
1.2.3 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研究 |
1.2.4 存在的问题 |
1.3 本文创新点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青藏高原自然地质环境背景 |
2.1 自然地理 |
2.2 气象水文 |
2.3 地形地貌 |
2.4 地质构造和新构造运动 |
2.5 地下水 |
2.6 植被及土壤概况 |
2.7 土地利用 |
2.8 生态环境 |
第三章 青藏高原湖泊类型及发育特征 |
3.1 遥感数据的选取与预处理 |
3.2 遥感水体提取机理及方法 |
3.2.1 水体提取机理 |
3.2.2 水体提取方法 |
3.3 青藏高原湖泊水体自动提取 |
3.4 青藏高原湖泊类型划分 |
3.5 青藏高原湖泊发育特征 |
3.5.1 青藏高原湖泊规模及数量 |
3.5.2 青藏高原湖泊几何形态特征 |
3.6 青藏高原湖泊分布规律 |
3.6.1 湖泊分布与海拔关系 |
3.6.2 湖泊分布与坡度关系 |
3.6.3 湖泊分布与构造关系 |
3.6.4 湖泊分布与土壤类型关系 |
3.6.5 湖泊分布与植被类型关系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青藏高原构造湖演化规律 |
4.1 青藏高原构造湖演化分析 |
4.2 青藏高原构造湖演化驱动力因素分析 |
4.3 格尔木盆地典型构造湖演化分析 |
4.4 典型构造湖演化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热喀斯特湖演化规律 |
5.1 热喀斯特湖演化分析 |
5.2 热喀斯特湖演化驱动力因素 |
5.3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热喀斯特湖易发程度分区 |
5.3.1 易发程度评价模型 |
5.3.2 易发程度评价指标体系 |
5.3.3 评价指标权重 |
5.3.4 评价指标量化 |
5.3.5 基于ArcGIS的综合评价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青藏高原冰川湖演化规律 |
6.1 冰川湖演化分析 |
6.2 冰川湖演化驱动力因素 |
6.3 典型区域冰川湖演化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青藏高原湖泊生态环境效应 |
7.1 青藏高原NDVI变化 |
7.2 青藏高原湖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 |
7.3 冰川湖灾害效应 |
7.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主要结论 |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2)综合找矿方法在西藏象日锑矿床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区域地质背景 |
2矿区地质 |
3物化遥综合找矿方法 |
3.1遥感地质方法 |
3.2地球化学方法 |
3.2.1 1∶5万水系沉积物异常特征 |
3.2.2 1∶1万土壤地球化学剖面特征 |
3.3地球物理方法 |
3.3.1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 (AMT) |
3.3.2激电中梯剖面测量 |
4矿床地质特征 |
4.1矿 (化) 体地质特征 |
4.2矿石特征 |
5结论 |
(3)西藏加布呀地区多源成矿有利信息分析及找矿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
1地质概况 |
2遥感数据源特征 |
2.1遥感数据特征 |
2.2遥感影像处理 |
2.3遥感蚀变异常信息提取 |
3多源成矿有利信息特征 |
3.1区域地质源特征 |
3.2遥感解译地质源特征 |
3.3遥感蚀变提取异常源特征 |
4遥感找矿模型 |
5找矿应用 |
6结论 |
(4)红河流域遥感地质综合解译与找矿前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研究区概况 |
2.1 自然地理概况 |
2.2 区域构造概况 |
3 遥感数据处理 |
3.1 几何纠正与配准 |
3.2 影像增强 |
4 遥感影像特征与地质解译 |
4.1 岩浆岩影像特征 |
4.2 断裂构造影像特征 |
4.3 环形构造影像特征 |
4.4 综合遥感信息及前景分析 |
5 结论 |
(5)青海玛沁大湾地区铜多金属矿遥感找矿模型及找矿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研究区地质背景 |
2 遥感数据信息提取 |
2.1 基于World View-2的信息提取 |
2.2 基于Aster的信息提取 |
3 典型矿床遥感特征分析 |
3.1 遥感影像特征 |
3.2 遥感异常特征 |
4 遥感找矿模型建立 |
5 找矿预测 |
6 结论 |
(6)滇西北松诺—地苏嘎矿区斑岩型铜矿矿化遥感异常信息提取及找矿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与意义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
1.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2 以往存在不足分析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及研究流程 |
1.5 研究过程和主要工作量 |
1.5.1 研究过程 |
1.5.2 主要工作量 |
第二章 区域地质特征 |
2.1 自然地理概况 |
2.1.1 交通位置 |
2.1.2 自然地理概况与社会经济概况 |
2.2 区域地质背景概况 |
2.2.1 区域地质概况 |
2.2.2 区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异常 |
2.3 矿区地质特征 |
2.3.1 地层 |
2.3.2 构造 |
2.3.3 岩浆岩 |
2.3.4 变质作用及围岩蚀变 |
第三章 矿化遥感异常基本原理 |
3.1 矿化遥感异常的空间特征 |
3.1.1 地质构造条件 |
3.1.2 地质体和地质现象 |
3.2 矿化遥感异常波谱特征 |
3.2.1 矿化遥感异常波谱特征 |
第四章 矿化遥感异常信息提取 |
4.1 遥感数据源及数字图像处理 |
4.1.1 遥感数据源 |
4.1.2 遥感数字图像增强处理 |
4.2 矿化地质体及地质现象遥感异常信息提取 |
4.2.1 线环构造、地质体信息提取 |
4.2.2 线环构造与矿化关系分析 |
4.3 矿化遥感异常波谱信息量化提取 |
4.3.1 围岩蚀变遥感异常 |
4.3.2 蚀变遥感异常信息提取 |
4.3.3 蚀变遥感异常与矿化关系分析 |
第五章 遥感综合找矿模型构建及证据权重法成矿预测 |
5.1 遥感综合找矿模型构建 |
5.1.1 典型矿床分析 |
5.1.2 松诺-地苏嘎地区遥感综合找矿模型构建 |
5.2 基于MRAS证据权重法成矿预测 |
5.2.1 证据权重法概述 |
5.2.2 矿化遥感异常证据权重法成矿预测 |
5.3 松诺-地苏嘎成矿预测野外验证 |
第六章 结语 |
6.1 结论 |
6.2 存在问题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附录B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相关学术交流及科研项目 |
(7)新疆红柳泉地区航空高光谱构造蚀变特征分析与找矿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区域地质背景 |
2 遥感数据源的选取与预处理 |
3 航空高光谱遥感解译构造特征 |
3.1 主要线性影像构造特征 |
3.2 环形影像构造特征 |
4 蚀变信息提取效果 |
5 矿床与构造、蚀变的关系 |
(1)祥云金矿(图3a)。 |
(2)盘龙沟金矿。 |
6 找矿预测 |
7 结论 |
(8)强震地表破裂评估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强震地表破裂的评估方法 |
1.2.1 震例统计法 |
1.2.2 模拟方法 |
1.3 地表破裂研究的工程应用 |
1.4 本文研究内容 |
1.5 本文章节安排 |
第二章 地表破裂及其灾害 |
2.1 强震与地表破裂 |
2.1.1 强震的概念 |
2.1.2 地表破裂的概念 |
2.1.3 强震与地表破裂的关系 |
2.2 地表破裂的特征及灾害 |
2.2.1 地表破裂的特征 |
2.2.2 地表破裂在中国的分布特征 |
2.2.3 地表破裂的震害 |
2.2.4 地表破裂诱发的次生灾害 |
小结 |
第三章 强震地表破裂数据库的建立 |
3.1 中国历史地震概况 |
3.1.1 历史地震记载 |
3.1.2 历史地震地表破裂资料整理 |
3.2 强震地表破裂资料 |
3.2.1 地表破裂资料的整理方法和原则 |
3.2.2 中国历史强震统计 |
3.3 地表破裂资料库的建立 |
3.3.1 数据库的内容 |
3.3.2 数据库的形式 |
小结 |
第四章 基于逻辑回归分析的地表破裂估计方法 |
4.1 Logistic回归的基本原理 |
4.1.1 Logistic回归模型 |
4.1.2 Logistic回归模型的检验 |
4.2 地表破裂的Logistic回归因子 |
4.2.1 影响因子 |
4.2.2 影响因子分级与量化处理 |
4.3 Logistic回归分析的实现过程 |
4.3.1 SPSS软件的应用 |
4.3.2 参数估计方法 |
4.4 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的地表破裂估计 |
4.4.1 Logistic回归模型的应用 |
4.4.2 回归结果及检验 |
4.4.3 实例验证 |
小结 |
第五章 地表破裂参数与震级的统计关系 |
5.1 震级与破裂长度 |
5.1.1 震级与地表破裂长度的统计关系 |
5.1.2 基于蒙特卡罗方法对L与Ms关系的分析 |
5.1.3 震级与地表破裂长度的频度统计 |
5.2 震级与破裂宽度 |
5.2.1 震级与地表破裂宽度的统计关系 |
5.2.2 基于蒙特卡罗方法对lg Dh与Ms关系的分析 |
5.2.3 震级与地表破裂宽度的频度统计 |
5.3 震级与位错 |
5.3.1 震级与水平位错的统计关系 |
5.3.2 基于蒙特卡罗方法对lg Dh与Ms关系的分析 |
5.3.3 震级与地表破裂水平位错的频度统计 |
5.3.4 震级与垂直位错的统计关系 |
5.3.5 基于蒙特卡罗方法对lg Dv与Ms关系的分析 |
5.3.6 震级与地表破裂垂直位错的频度统计 |
小结 |
第六章 地表破裂评估方法的工程应用 |
6.1 危险性等级划分和评估流程 |
6.1.1 危险性等级划分 |
6.1.2 评估流程 |
6.2 活断层判定 |
6.2.1 活断层的鉴别 |
6.2.2 活断层年代的确定 |
6.3 评估因子的获取 |
6.3.1 发震断层震级上限的估计 |
6.3.2 震源深度的获取 |
6.3.3 断层性质的获取 |
6.3.4 覆盖层厚度的获取 |
6.4 工程应用实例 |
6.4.1 孤店断裂 |
6.4.2 安宁河断裂 |
小结 |
第七章 结语与展望 |
7.1 本文主要结论 |
7.2 今后工作展望 |
附录1 中国历史强震目录 |
附录2 中国历史强震震害及地表破裂简介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攻读博士期间主要参与的课题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
(9)西藏那加木地区沉积岩型铜矿赋矿层位高分辨率遥感定位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区域地质概况 |
1.1大地构造 |
1.2地层 |
1.3构造 |
1.4岩浆岩 |
2研究方法 |
2.1遥感图像处理及应用 |
2.2遥感岩性—构造解译 |
2.3找矿预测 |
3遥感解译 |
3.1地层影像特征 |
3.2线性构造影像特征 |
3.3岩浆岩影像特征 |
4成控矿分析与野外查证 |
4.1野外查证 |
4.2地层层位对铜矿的控制作用 |
4.3构造对成矿的控制作用 |
5成矿预测 |
6结论 |
(10)西藏达朵希巴地区成矿条件分析及遥感找矿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1地质构造背景 |
2构造、岩性遥感解译 |
2.1地层解译 |
2.2岩浆岩解译 |
2.3构造解译 |
3矿化点特征 |
3.1矿化特征 |
3.2围岩蚀变 |
3.3成矿条件 |
3.4找矿标志 |
3. 4找矿有利地段 |
4成矿地质条件分析 |
4.1地层条件 |
4.2岩浆条件 |
4.3构造条件 |
5建立遥感找矿模型 |
6结论 |
四、西藏日土—普兰地区遥感图像线性构造特征(论文参考文献)
- [1]青藏高原湖泊演化及生态环境效应研究[D]. 李兰. 长安大学, 2021
- [2]综合找矿方法在西藏象日锑矿床的应用[J]. 娄元林,陈武,李致伟,杨桃. 矿产勘查, 2018(01)
- [3]西藏加布呀地区多源成矿有利信息分析及找矿应用[J]. 揭文辉. 地质找矿论丛, 2017(03)
- [4]红河流域遥感地质综合解译与找矿前景分析[J]. 刘海利,刘欢. 绿色科技, 2017(14)
- [5]青海玛沁大湾地区铜多金属矿遥感找矿模型及找矿预测[J]. 卢辉雄,张恩,李名松,魏本赞,杨彦超,牛海威,董双发,汪冰,付丽华,揭文辉. 矿产勘查, 2017(03)
- [6]滇西北松诺—地苏嘎矿区斑岩型铜矿矿化遥感异常信息提取及找矿预测[D]. 宋坤. 昆明理工大学, 2017(11)
- [7]新疆红柳泉地区航空高光谱构造蚀变特征分析与找矿预测[J]. 孙永彬,王瑞军,邓国武,牛海威,曹秋义. 地质找矿论丛, 2016(03)
- [8]强震地表破裂评估方法研究[D]. 黄静宜.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2016(02)
- [9]西藏那加木地区沉积岩型铜矿赋矿层位高分辨率遥感定位预测研究[J]. 魏本赞,汪冰,付丽华,张策,揭文辉,石海岗,李存金. 矿产勘查, 2015(05)
- [10]西藏达朵希巴地区成矿条件分析及遥感找矿预测[J]. 付丽华,张策,魏本赞,董双发,揭文辉,沈鸿坡. 矿产勘查, 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