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GTO 逆变器的贯穿短路保护(论文文献综述)
吴强,邓秋生,吴胜红[1](1999)在《GTO 逆变器的贯穿短路保护》文中研究表明介绍了GTO逆变器贯穿短路时的一些保护方法;以短路过程分析为基础,阐述了应用短路分流法保护时电路有关参数的选择原则;给出了GTO逆变器贯穿短路保护装置的实例。
杨晓萍[2](2009)在《配电网静止同步补偿器不平衡控制策略研究及系统设计》文中研究指明配电网静止同步补偿器(Distribution Static Synchronous Compensator-DSTATCOM)因其能对系统无功功率进行双向动态补偿、抑制谐波、补偿负载不平衡等,成为现代静止无功补偿技术研究的热点之一。以往电力电子设备的设计和运行分析,通常假设运行在对称条件下,但这与实际情况不符,尤其在三相四线系统中对称的假设难于满足。因此,研究DSTATCOM及其在系统不平衡补偿中的控制策略对于提高配电网的电能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配电网不平衡补偿这一课题,从理论和技术上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建立了三相四线DSTATCOM的数学模型。从abc静止坐标系出发建立了三相四线三电平NPC逆变器的开关模型和平均模型,并将abc坐标下的平均模型转化为dqO坐标下的平均模型;在对直流电容引入“等值电容”概念的基础上,将交流侧和直流侧电量进行统一处理,建立了不依赖主电路结构的三相四线DSTATCOM装置的标幺值平均数学模型,并给出了等值电路。标幺值模型的引入,为进行装置的稳定性分析和装置参数评估提供了统一方法,解决了不同电压等级不同容量的统一处理问题。提出了基于参考电压分解的新型3-D多电平空间矢量PWM调制算法。针对算法中的开关矢量选择问题,提出将参考电压矢量分解成偏移矢量和3-D两电平矢量,采用3-D两电平空间矢量PWM算法来合成多电平参考电压矢量,将任意电平数目的3-D空间矢量PWM调制算法问题简化成3-D两电平空间矢量PWM调制算法问题。分析了配电网不平衡对DSTATCOM运行和控制的影响,建立了电网不平衡状态下DSTATCOM的复矢量模型和零序单变量矢量模型。研究了补偿三相负载不平衡的正、负序双同步控制器和零序同步控制器,实现了对不平衡负载负序、谐波电流的补偿及三相四线系统中线电流的控制:并提出了基于正负序分量调节的不平衡电压控制策略,解决了配电网电压的不平衡问题。分析了DSTATCOM装置自身故障及电力系统故障对装置的影响,提出了将封锁脉冲运行方式作为DSTATCOM装置处于紧急状态下的保护措施,针对NPC逆变器桥臂直通短路故障,提出了采用阳极电抗及其箝位电路限制短路电流及阻尼短路电流振荡,使短路电流在IGBT浪涌电流的承受能力内。在电力系统发生不对称故障情况下,采用对称调制方式,应对正序电流进行快速控制来抵御系统对装置的影响;采用非对称调制方式,在保证装置安全的条件下,增加对系统无功的支持能力。最后根据本文提出的DSTATCOM的控制策略,研制了基于3-D空间矢量调制三电平NPC逆变器的100kVar DSTATCOM装置。仿真实验和样机的运行试验表明,多电平3-D空间矢量PWM调制算法设计简单,计算时间少;DSTATCOM的不对称控制策略能有效实现负载不对称、谐波的补偿,减小电网的不平衡度,装置设计达到了预期目的。
张广超[3](1994)在《大功率GTO逆变器的电流保护技术》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结合1100kW功率等级的GTO逆变器的研制试验,阐述了大功率GTO逆变器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电流保护技术,分析了过电流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保护系统设计方法和系统参数计算结果。经试验证明,保护系统是可靠的,有效的。
李军[4](2003)在《IGCT器件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IGCT器件是从GTO发展而来的,它结合了GTO与IGBT的优点,具有关断电压高、关断电流大、开关频率高、损耗小、可靠性高的特点。为了探索IGCT在我国电力牵引领域应用的可能性,对这一新型器件进行了应用研究,目的在于掌握其应用性能,研究电路参数对应用性能的影响,优化电路设计。 论文介绍了IGCT器件性能参数、门极驱动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对IGCT、GTO和IGBT的特点进行了对比。采用理论分析、计算机仿真和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多方面、深层次地研究了IGCT的应用电路。在试验研究上,采用了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策略,从相构件模块的单、双脉冲开关试验入手,经过模块的连续脉冲斩波试验,再到三相逆变试验。充分利用计算机仿真的优势,详细分析了模块电路杂散电感对IGCT关断过电压的影响,进行了短路浪涌电流计算,对试验中发生的短路故障进行计算机仿真分析,重现了试验中出现的误触发贯穿短路故障现象。 在中间直流环节电压Ud=2800V,开关频率为350Hz的条件下,逆变的试验电流达到了1000Ar.m.s,完全能够满足350km/h高速动车组对变流器中间电压2600V、输出电流为950Ar.m.s的要求,表明了地面试验机组的研究获得了成功。
李威,郝荣泰[5](1997)在《GTO电压型逆变器短路故障快速关断保护法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采用关断GTO的方法进行短路保护,具有电路简单、成本低的特点,可将保护电路直接加入GTO的门极驱动电路,但对短路检测的速度要求较高,本文提出了适合于关断保护法的检测方案,设计出一套关断保护电路,并在斩波电路上对保护电路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
吴胜红[6](1996)在《8K机车GTO逆变器的现场试验分析及改进意见》文中研究说明具体分析了8K机车辅助变流装置的试验数据和波形,主要内容包括GTO元件的过电压、电流,以及系统的干扰屏蔽和温升等情况,还分析了该辅助变流系统的不足之处,诸如GTO容量偏紧,缺少短路保护装置,门极驱动存在缺陷,并提出了改进意见.
S.Bernet,吴茂杉[7](1998)在《用于大功率逆变器的大功率IGBT与硬驱动GTO的比较》文中指出将两点式PWM逆变器中的硬驱动GTO(IGCT)与大功率IGBT模块进行了比较。阐明了所述器件的结构、基本工作方式和特性。为了能比较IGCT和IGBT的损耗,对1.14MVA逆变器在开关频率fs=250Hz/500Hz情况下进行了仿真。对器件性能的评价是决定其应用范围的基础。
龚文斌[8](2011)在《AC01/02型地铁列车辅助逆变器A14模块IGBT替代的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轨道列车逆变器的技术发展迅猛,辅助逆变器采用的也随之变化。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已取代早期的晶闸管、功率晶体管和门极可关断晶闸管(GTO)等功率器件。自1999年投入运营以来,AC01/02型地铁列车辅助逆变系统存在较高的故障率,其中主要故障集中在列车辅助逆变器A14模块烧损,该列车每辆车配一台采用功率元件为智能功率模块(IPM)的辅助逆变器,为模块化结构。本文针对该列车辅助逆变器A14 IPM模块高故障率现象,基于该IPM模块的结构特性和列车实际技术需求,分析其故障原因,发现原有IPM模块在实际应用上存在诸多不足。同时,通过对A14模块的仿真分析,比较IGBT与IPM模块之间的性能差异,提出采用IGBT替代原有IPM模块。IGBT替代IPM的研制在其电气性能、尺寸大小、保护回路、驱动电路等方面进行设计选型,选用的IGBT电气性能优于原有IPM,集电极电流、短路特性阀值增大,设计了驱动电路,并对保护回路进行设计改进,改善温度保护模块。最终IGBT替代模块通过试验,并装车试运营,实践证明达到设计要求。
张文龙[9](2007)在《基于IGCT的STATCOM保护设计和空间矢量调制策略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前,电力系统存在无功补偿容量不足,大部分补偿装置补偿手段落后,难以满足系统补偿要求的问题,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COM)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STATCOM是一种新型无功补偿装置,可以大大提高电力系统中电压稳定性,进而提高输电能力,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论文首先介绍了新型功率开关器件集成门极换向晶闸管(IGCT)的结构特点、性能参数和工作原理,对其在过电压和过电流情况下进行了保护设计。其次介绍了STATCOM的主电路结构,分析了STATCOM对保护的要求,对STATCOM进行了系统保护设计;并详细介绍了封锁脉冲方式在STATCOM中的应用。最后在介绍两电平空间矢量调制(SVPWM)的基础上研究了三电平空间矢量调制策略(SVPWM),给出了PWM波的计算公式和开关动作次序。对开关矢量的作用顺序作了优化,用MATLAB软件仿真验证了SVPWM调制算法的正确性,并在DSP芯片TMS320F2812上实现了这种调制算法。
袁俊[10](2004)在《基于空间电压矢量法的三电平逆变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在运动控制领域三电平中压变频器的开发研究得到了广泛关注,三电平逆变器使得电压型逆变器的大容量化、高性能化成为可能,研究和开发三电平逆变器,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实际应用上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论文首先论述了三电平逆变器的原理,详细分析了一种控制策略--空间电压矢量法,并给出PWM波的计算公式和开关动作次序。其次阐述了三电平逆变器的主电路构成、功率器件IGBT的保护与驱动技术和基于PIC单片机的控制系统硬件电路设计,并据此设计出了一套小容量三电平逆变器实验装置。最后介绍了三电平空间电压矢量控制算法的实现和软件设计,给出了实验装置的运行结果,并分析了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二、GTO 逆变器的贯穿短路保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GTO 逆变器的贯穿短路保护(论文提纲范文)
(2)配电网静止同步补偿器不平衡控制策略研究及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应用研究现状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STATCOM系统建模与分析 |
1.3.2 主电路拓扑结构 |
1.3.3 多电平逆变器PWM控制方案 |
1.3.4 DSTATCOM系统控制策略的研究 |
1.3.5 保护系统研究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
2 基于三电平逆变器的DSTATCOM数学模型 |
2.1 概述 |
2.2 在abc静止坐标系下三相四线DSTATCOM数学模型 |
2.2.1 三电平NPC逆变器开关函数模型 |
2.2.2 采用占空比描述的三电平NPC逆变器的平均模型 |
2.3 在dq0同步旋转坐标系下三相四线DSTATCOM数学模型 |
2.4 标幺值模型 |
2.4.1 在abc三相静止坐标系下的标幺值模型 |
2.4.2 在同步旋转坐标系dq0下的标幺值模型 |
2.4.3 系统电压含有除正序基波外的谐波情况 |
2.5 本章小结 |
3 多电平三维空间矢量调制(3-DSVM)算法研究 |
3.1 多电平SVM算法原理 |
3.2 三维(3-D)空间电压矢量 |
3.3 两电平和三电平空间电压矢量的比较 |
3.4 两电平3-D空间矢量算法的实现 |
3.4.1 3-D两电平开关状态的确定 |
3.4.2 3-D两电平开关状态作用时间的计算 |
3.4.3 3-D两电平开关状态作用顺序 |
3.5 多电平3-D空间矢量控制算法 |
3.5.1 多电平2-D空间矢量调制算法 |
3.5.2 多电平3-D参考电压矢量的分解 |
3.5.3 多电平3-D参考电压矢量的合成 |
3.5.4 3-D多电平开关状态的排列顺序 |
3.6 多电平3-D空间矢量算法的实现 |
3.7 本章小结 |
4 电网不平衡时DSTATCOM的控制 |
4.1 概述 |
4.2 电网不平衡时三相电压源逆变器的基本问题 |
4.2.1 电网不平衡时序分量的计算与分析 |
4.2.2 三相电网电压不平衡对直流侧电压的影响 |
4.2.3 直流侧电压谐波对交流电压、电流的影响 |
4.3 电网不平衡时三相电压源逆变器的控制 |
4.3.1 电网不平衡时DSTATCOM的dq0矢量模型 |
4.3.2 电网不平衡时DSTATCOM的控制 |
4.3.3 电网不平衡时DSTATCOM控制策略仿真 |
4.4 本章小结 |
5 DSTATCOM的故障及系统故障对DSTACOM的影响分析 |
5.1 概述 |
5.2 DSTATCOM保护系统的特点与脉冲封锁保护 |
5.3 DSTATCOM装置的故障分析及仿真 |
5.3.1 直流电容短路故障 |
5.3.2 逆变桥臂贯穿短路时的故障分析 |
5.3.3 IGBT及其驱动电路故障分析 |
5.4 电力系统故障对装置的影响 |
5.4.1 对称故障对装置的影响 |
5.4.2 不对称故障对装置的影响 |
5.5 本章小结 |
6 基于三电平NPC逆变器的DSTATCOM装置的研制 |
6.1 DSTATCOM的系统构成与设计 |
6.1.1 主电路设计 |
6.1.2 控制系统设计 |
6.1.3 保护系统设计 |
6.2 DSTATCOM保护系统总体设计 |
6.2.1 控制系统与保护系统的相互关系 |
6.2.2 分级动作的保护系统 |
6.2.3 DSTATCOM保护系统的构成 |
6.3 DSTATCOM装置的实验结果 |
6.4 本章小结 |
7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4)IGCT器件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
第2章 IGCT器件的特点和种类 |
2.1 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回顾 |
2.2 IGCT的特点 |
2.3 IGCT的种类 |
2.4 IGCT、GTO和IGBT的比较 |
2.5 IGCT的发展趋势 |
2.6 机车牵引变流器对大功率半导体开关器件的要求 |
第3章 相构件模块电路的分析 |
3.1 相构件模块电路 |
3.2 L_i对IGCT关断过电压影响 |
3.3 杂散电感L_(S1)对IGCT关断过电压的影响 |
第4章 仿真研究 |
4.1 相构件电路参数与关断过电压关系的仿真研究 |
4.2 贯穿短路浪涌电流仿真分析 |
第5章 IGCT变流器系统 |
5.1 IGCT器件的特性参数 |
5.1.1 阻断参数 |
5.1.2 机械参数 |
5.1.3 通态参数 |
5.1.4 开通参数 |
5.1.5 关断参数 |
5.1.6 IGCT的安全工作区 |
5.2 IGCT门极电路 |
5.2.1 门极驱动单元框图 |
5.2.2 门极驱动单元的绝缘 |
5.2.3 光接口 |
5.2.4 IGCT的门极硬驱动原理 |
5.2.5 门极供电 |
5.2.6 隔离变压器的负载特性 |
5.3 相构件模块电路 |
5.4 模块电路元件参数的确定 |
5.5 逆变器主电路 |
5.6 控制系统 |
5.7 短路保护策略 |
第6章 IGCT变流器的试验研究 |
6.1 相构件模块单脉冲开关试验 |
6.2 相构件模块双脉冲开关试验 |
6.3 IGCT模块的连续斩波试验 |
6.3.1 IGCT模块的250Hz连续斩波试验 |
6.3.2 续流二极管电压振荡现象 |
6.3.3 IGCT误导通的仿真分析 |
6.4 三相逆变试验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8)AC01/02型地铁列车辅助逆变器A14模块IGBT替代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城轨列车辅助逆变器的发展历程 |
1.2 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对列车辅助逆变器的影响 |
1.2.1 电力电子元件的发展 |
1.2.2 IGBT 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
1.2.3 电力电子器件发展展望 |
1.3 研究背景与目的意义 |
1.4 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
第二章 AC01/02型地铁列车辅逆A14模块的主要结构与工作原理分析 |
2.1 AC01/02 型地铁列车辅助逆变系统主要结构组成 |
2.1.1 AC01/02 型地铁列车辅助供电结构 |
2.1.2 列车负载 |
2.1.3 高压母线 |
2.1.4 高压母线 |
2.1.5 低压母线 |
2.1.6 蓄电池低压系统 |
2.1.7 辅助逆变器 |
2.2 AC01/02 型地铁列车辅助逆变器组成与工作原理分析 |
2.2.1 总体描述 |
2.2.2 A 车辅助逆变器(DBU15.1)工作原理及组成 |
2.2.3 B/C 车辅助逆变器(DBU15.2)工作原理及组成 |
2.3 辅逆A14 模块工作特性分析及MATLAB 仿真 |
2.4 A14 模块实际运营情况及用 IGBT 替代IPM 的必要性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IGBT和IPM模块的工作特点及性能比较 |
3.1 IPM 模块工作原理与特点分析 |
3.1.1 IPM 模块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
3.1.2 IPM 模块的基本特性 |
3.1.3 IPM 模块的保护回路 |
3.2 IGBT 模块工作原理与特点分析 |
3.2.1 IGBT 基本结构 |
3.2.2 IGBT 工作原理 |
3.2.3 IGBT 工作特性 |
3.3 IGBT 主要参数 |
3.3.1 电压参数 |
3.3.2 电流参数 |
3.4 IPM 模块与IGBT 模块性能比较 |
3.4.1 技术发展水平 |
3.4.2 故障情况保护 |
3.5 IGBT 替代IPM 可行性研究 |
3.5.1 空间尺寸 |
3.5.2 技术参数 |
3.5.3 驱动保护电路设计 |
3.5.4 IGBT 备件采购 |
3.5.5 改造成本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IGBT和IPM的研制 |
4.1 IGBT 模块设计选型 |
4.1.1 电气特性 |
4.1.2 热态 |
4.1.3 电磁兼容性 |
4.2 IGBT 驱动电路设计 |
4.3 IGBT 保护电路设计 |
4.3.1 过压保护 |
4.3.2 过流保护 |
4.3.3 过温保护 |
4.3.4 短路保护 |
4.4 IGBT 模块组装 |
4.5 IGBT 的 A14 模块试验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5.1 主要研究工作 |
5.2 存在不足及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AC01/02 型地铁列车IPM 辅助逆变器 A14 模块的IGBT 替代研究成果用户使用报告(附录1)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的或录用的论文 |
(9)基于IGCT的STATCOM保护设计和空间矢量调制策略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我国电力系统无功补偿现状 |
1.3 常用无功补偿装置及其原理 |
1.4 STATCOM的研究现状 |
1.5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二章 STATCOM无功功率理论及基本工作原理 |
2.1 无功功率理论 |
2.1.1 正弦电路的无功功率理论 |
2.1.2 非正弦电路的无功功率理论 |
2.1.3 无功功率理论的研究及其进展 |
2.2 瞬时无功功率理论 |
2.2.1 瞬时无功功率理论 |
2.2.2 瞬时无功功率理论在STATCOM中的应用 |
2.3 STATCOM的结构与原理 |
2.3.1 STATCOM电路基本结构 |
2.3.2 STATCOM基本工作原理 |
2.4 STATCOM的控制方法 |
2.4.1 电流间接控制 |
2.4.2 电流直接控制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IGCT的特性与保护设计 |
3.1 IGCT的结构及其特点 |
3.2 IGCT的工作原理 |
3.3 IGCT的特性参数 |
3.3.1 阻断参数 |
3.3.2 通态参数 |
3.3.3 开通参数 |
3.3.4 关断参数 |
3.3.5 IGCT的安全工作区 |
3.4 IGCT的保护设计 |
3.4.1 IGCT过电压保护设计 |
3.4.2 IGCT过电流保护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IGCT的STATCOM主电路保护设计 |
4.1 STATCOM主电路的结构 |
4.2 基于IGCT的链式主电路设计 |
4.3 STATCOM的保护系统设计 |
4.4 STATCOM的封锁脉冲运行方式 |
4.4.1 封锁脉冲后直流侧电容电压的变化 |
4.4.2 封锁脉冲后直流侧过电压的抑制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DSP的空间矢量调制策略 |
5.1 引言 |
5.2 二电平SVPWM基本原理 |
5.2.1 调制电压矢量扇区的确定 |
5.2.2 调制电压矢量持续的时间T1,T2和T0的确定 |
5.2.3 仿真研究及结果 |
5.3 三电平SVPWM调制算法 |
5.3.1 三电平逆变器的空间电压矢量 |
5.3.2 SVPWM调制方法中扇区和区域的划分 |
5.3.3 空间电压矢量中矢量持续时间的计算 |
5.3.4 SVPWM调制方法中向量的优化 |
5.4 SVPWM的DSP实现 |
5.4.1 DSP介绍及型号的确定 |
5.4.2 软硬件设计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基于空间电压矢量法的三电平逆变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
1.1 概述 |
1.2 交流电机控制理论的发展 |
1.3 新型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 |
1.4 变频技术的发展 |
1.5 微电子技术在变频调速领域的应用 |
1.6 三电平逆变器是实现变频器高压、大功率的一种重要手段 |
1.7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 |
第二章 三电平逆变器工作原理 |
2.1 概述 |
2.2 三电平逆变器的控制要求 |
2.3 小结 |
第三章 三电平逆变器空间电压矢量脉宽调制(SVPWM)策略 |
3.1 概述 |
3.2 二电平SVPWM的基本原理 |
3.3 三电平SVPWM策略 |
3.4 小结 |
第四章 三电平逆变器的硬件电路 |
4.1 概述 |
4.2 主电路的组成 |
4.3 IGBT的驱动和保护 |
4.4 控制电路设计 |
4.5 小结 |
第五章 三电平逆变器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
5.1 概述 |
5.2 三电平SVPWM逆变器控制算法 |
5.3 三电平SVPWM逆变器中点电位控制 |
5.4 三电平SVPWM逆变器软件设计 |
5.5 小结 |
第六章 实验结果和总结 |
6.1 概述 |
6.2 实测电压、电流波形及相关数据 |
6.3 运行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
6.4 小结 |
第七章 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研究成果目录 |
附录 |
四、GTO 逆变器的贯穿短路保护(论文参考文献)
- [1]GTO 逆变器的贯穿短路保护[J]. 吴强,邓秋生,吴胜红. 机车电传动, 1999(01)
- [2]配电网静止同步补偿器不平衡控制策略研究及系统设计[D]. 杨晓萍. 西安理工大学, 2009(05)
- [3]大功率GTO逆变器的电流保护技术[J]. 张广超. 中国铁道科学, 1994(04)
- [4]IGCT器件的应用研究[D]. 李军. 西南交通大学, 2003(02)
- [5]GTO电压型逆变器短路故障快速关断保护法的研究[J]. 李威,郝荣泰. 北方交通大学学报, 1997(01)
- [6]8K机车GTO逆变器的现场试验分析及改进意见[J]. 吴胜红. 机车电传动, 1996(01)
- [7]用于大功率逆变器的大功率IGBT与硬驱动GTO的比较[J]. S.Bernet,吴茂杉. 电力牵引快报, 1998(Z1)
- [8]AC01/02型地铁列车辅助逆变器A14模块IGBT替代的研究[D]. 龚文斌. 上海交通大学, 2011(01)
- [9]基于IGCT的STATCOM保护设计和空间矢量调制策略的研究[D]. 张文龙. 江苏大学, 2007(05)
- [10]基于空间电压矢量法的三电平逆变器研究[D]. 袁俊. 兰州理工大学, 20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