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场药用食品调查分析

昆明市场药用食品调查分析

一、昆明市售加药食品调查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晨骄[1](2021)在《氮、磷营养对植物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效应及经济效益分析》文中提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和治理,是我国实施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内容,是绿色食品安全生产的根本保障,研究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和方法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主要有物理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植物群落、超富集植物修复成本低、不破坏土壤生态环境且不引起二次污染,被国内外研究工作者重视,但植物修复也存在生长慢、生物量低、对重金属耐受性受限、修复周期长等方面的问题。氮、磷元素是植物必须元素,在土壤生态系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作用。我们前期的研究已表明施用氮磷营养可增加植物群落的恢复速率,但氮磷营养元素是否能促进超富集植物对土壤重金属的修复方面研究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经济性,还鲜见报道。对此,本项目采用盆栽实验、理化分析和文献调查法,研究了鬼针草和狼尾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初期对镉胁迫的响应、氮磷营养增加超富集植物鬼针草和植物群落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效果,基于此我们进一步分析了氮磷营养添加在植物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中的经济性。本研究结果表明:(1)种子萌发期鬼针草对Cd2+耐性较强,2种超富集植物对Cd2+的耐受性强弱关系为鬼针草>狼尾草。具体表现为不同质量浓度镉处理下鬼针草和狼尾草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相同Cd2+质量浓度下,Cd2+对狼尾草的种子萌发率的抑制作用更强。(2)氮肥、氮磷联合施用显着促进重金属Cd、Cu、Pb污染下鬼针草生长和生物量,尤其是促进地上部生长,其中氮磷联合施用促进作用最强。氮肥和氮磷联合施用显着增强重金属Cd、Cu、Pb污染下鬼针草根系耐受性,其中氮磷联合施用鬼针草耐受性最强。氮肥、氮磷联合施用显着促进鬼针草对Cd、Cu、Pb的富集,并转移到地上部分,进而提高鬼针草对重金属Cd、Cu、Pb的修复效率,且氮磷联合施用效果最佳。(3)施用氮磷肥料植物群落的地上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占比显着增加。联合施用氮磷营养植物地上生物量、植物地上生物量占比显着增加,氮磷营养同时施用的作用更强。施用氮磷营养增加植物对重金属污染物的抗性,降低了植物群落重金属的含量,但总体上增加植物群落重金属的积累量。(4)分析比较复合重金属污染多种物理、化学和植物修复方法经济性,得出以下结论:植物修复相对低廉。氮磷施肥可以增加植物的生物量和重金属累积量,且植物群落的重金属富集效率较高。鬼针草和植物群落修复复合重金属污染土壤时价格相差甚微,添加氮磷肥后经济效益提高了1.07倍。综上所述,鬼针草相对于狼尾草对Cd2+的耐受性更强。施用氮磷营养可增加超富集植物和植物群落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效率,其中氮磷联合施用的效果更佳。通过经济性分析发现氮磷施肥可以增加超富集植物和植物群落修复复合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效率。我们的研究结果可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提供一种有效的解决途径,特别是针对超富集植物和植物群落修复效率低的问题。

龙滔[2](2019)在《DTRO处理垃圾渗滤液工程应用关键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通过采用DTRO(碟管式反渗透,Disk Tube Reverse Osmosis)系统处理云贵高原地区某县城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在10个月的运行期间内,对系统运行压力、水温、电导率、脱盐率等指标相互之间的影响效果进行分析,确定影响系统运行效能的主要因素,并设计实验优化工艺参数。实验对进出水中化学需氧量(COD)、生物需氧量(BOD5)、总磷(TP)、总氮(TN)、氨氮(NH3-N)、悬浮物(SS)等污染物浓度进行检测,考察DTRO系统分离性能,研究分离机理并对分离能力进行优化;采用混凝+芬顿(Fenton)氧化作为预处理进行实验,调整混凝过程和Fenton氧化中各项参数至最佳值,降低进水渗滤液盐度,减轻填埋场区盐度积存对DTRO运行效能的影响;对环境温度影响产水率进行机理分析,探讨LFG(Landfill Gas,填埋场废气)回用的可行性,计算填埋场LFG产量及热值,设计渗滤液加热及浓缩液干化系统;优化膜清洗机制,提高膜通量并延长膜寿命;对比DTRO与MBR(膜生物反应器组合工艺,Membrane Bio-Reactor)、MVC(低能耗机械蒸汽压缩卧管蒸发器,Mechanical Vapor Compression),对DTRO工艺技术经济性进行讨论。结果表明:(1)MBR、DTRO、MVC三种工艺处理生活垃圾渗滤液均可以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控制标准》(GB 16889-2008)限值标准;与MBR工艺相比,DTRO工艺可以采用完全物理分离方式处理渗滤液,水质适应性较好,工艺组合灵活;设备体积小,便于拆卸二次搬运;处理规模可以模块化调整,膜片故障时更换较为简单。三种工艺处理量相同时,DTRO工艺的综合建设成本及运营成本较低,具备更高的经济性。DTRO同样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受环境温度、场区电导率积存等问题影响。(2)DTRO性能主要受到盐浓度、环境温度、运行压力、pH值、膜污染等因素的影响。出水各项污染物均达标。填埋场区渗滤液电导率呈持续上升趋势,由16.14mS/cm上升至31.63mS/cm,一级DTRO运行压力随之由35.33bar上升至53.7bar。系统运行效率与温度有关,冬季渗滤液温度低于14℃时,运行压力进入峰值区,压力最高值超出正常趋势约25%,一级DTRO脱盐率在此区间达到最高值97.73%。COD、BOD5、TP、TN、NH3-N、SS,金属离子等污染物,能够稳定达标排放。渗滤液pH值是在RO膜片分离主要污染物过程中,可调节的最主要影响因素。透过主要污染物分离的变化规律,讨论分析了分离机理。渗滤液pH值调节至67可以较好的平衡DTRO运行经济性和污染物分离性能。(3)采用混凝+Fenton工艺作为预处理后,渗滤液电导率由18.62mS/cm下降至9.68mS/cm。一级DTRO运行压力平均值下降了约3.2bar。成本约为14.82元/t。渗滤液每吨处理成本增加约15元左右,综合药剂投加和运行功耗,加入预处理后,DTRO运行成本约为43.79元/t。混凝实验中,pH值调整至6.5左右效果较好,PFS投加量为1.2g/L时COD去除率达到最高值46.82%。剧烈混凝2min,慢速混凝20min,混凝去除效果最好。Fenton氧化实验中,pH值为4时COD去除率达到最高值63.03%;H2O2投加量为8ml/L时去除率为64.03%;摩尔比nH2O2·nFe2+定为1.5:1,氧化反应时间为1h,去除率即达到最大值。预处理可以有效缓解场区盐度积存对渗滤液处理系统的影响。(4)渗滤液中水的动力粘度和运动粘度随着温度变化而改变,从而影响产水效率。在海拔1910米的环境下,当渗滤液原液温度低于14℃时,DTRO运行压力进入峰值区。小试实验中温度由14℃升高至22℃,一级DTRO运行压力由56.2bar下降至49.5bar,运行压力变化趋于平缓。LFG未经处理的气体热值是19.222.5MJ/m3,有较高的回收利用价值。采用IPCC模型估算,实验所在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LFG产气量约为5000m3/d,回用燃烧约可产生105MJ/d的热量。LFG加热系统不仅可以实现低温环境下渗滤液的加热,还能分时运行实现浓缩液的蒸发干化,最终产生约3%的残渣,可以实现渗滤液的完全无害化,成本约为30.73元/t。(5)运行期间随着渗滤液电导率上升,一级DTRO运行压力持续上升。进行化学清洗后,膜通量从15.6L/h·m2提升至19.6L/h·m2,运行压力也随之下降,说明化学清洗是最有效的膜清洗方式。用稀释后的H2SO4、NaOH清洗液交替进行清洗,清洗时间在2h内,膜通量恢复速度较快,考虑到清洗经济性,以及清洗对RO膜片本身造成的损害,清洗时间在1.52h最佳。膜通量在1525℃的区间内恢复速度最快,温度低于15℃清洗效果较差,当t>25℃,膜通量恢复趋势较为平缓。正常工况下,建议清洗温度为2535℃。除了缓解场区盐度积存的原因以外,为延长DTRO系统使用寿命并降低综合运行成本,也应该在工艺段中引入预处理工艺,降低胶体颗粒和有机物对RO膜的污染负荷,减少清洗次数。

潘志颖[3](2019)在《DY经济开发区污水厂升级改造方案研究及运行效果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颁布与执行,我国很多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出水都要升级一级A标准。由于原有污水处理工艺不尽相同,进水水质差别也较大,因此,升级改造的工艺选择是确保出水达标的关键,也是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最核心的问题。DY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原有设计的出水水质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B标准,不能达到一级A标准的要求。因此,应对原有处理工艺进行升级改造。本研究的目的就是对DY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的升级改造工艺进行研究,为该厂的升级改造以及扩建工程提供技术支持。本课题以DY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以及扩建工程为研究对象,结合工程实际对该厂的升级改造和扩建工程的处理工艺进行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污水处理厂进水分析;运行处理效果以及原有污水处理工艺存在的问题分析;升级改造和扩建工程处理工艺方案选择与分析,设计参数优化及工艺设计,运行效果分析等。根据DY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实测进水水质指标,结合概率分析确定DY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和扩建工程的设计进水水质为CODcr为400mg/L,SS浓度为200mg/L,NH3-N浓度为40mg/L,TP浓度为5mg/L。排水执行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一级A排放标准,具体为CODcr≤50mg/L,NH3-N≤5mg/L,SS≤10mg/L,TN≤15mg/L,TP≤0.5mg/L。DY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进水的可生化性为0.4,易于生物降解。因此,升级改造工艺仍采用生化处理工艺。从现有工艺的处理效果分析可以看出,升级改造工艺应强化脱氮除磷效果,强化生物处理段,增加深度处理。根据进水水质和出水水质标准的要求,结合现有处理工艺,采用改良A2/O生物池+MBBR生物池+活性砂滤池工艺+紫外线消毒的工艺方案。升级改造工艺的核心是在现有的A2/O生物池后增加了 MBBR生物池和活性砂滤池。运行结果表明,DY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后,处理效果稳定,各项指标均达到了设计要求,满足一级A排放标准要求。DY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的升级改造和扩建工程的建设及投产,提高了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水质,有利于缓解和消除污水对周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对改善周边水域水质具有重要意义。

严波波[4](2019)在《杭州市药品流通领域质量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药品是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特殊商品,在预防、治疗、诊断疾病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然而,近年来一些药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引起了公众对药品安全的更加关注。从药品的研发到生产再到销售,这中间包含很多环节,而流通领域作为连接药品生产企业和用药者的必要环节,该环节的药品质量安全不容忽视。目前药品质量风险管理的研究多集中在生产领域,关于流通领域的质量风险管理研究相对较少。因此,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去研究药品流通领域的质量风险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对杭州市药品流通领域质量风险管理的研究包含了七个部分,第一章是绪论,介绍了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内容和方法;第二章是文献综述,首先对药品质量风险管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合论述,其次对一些基本概念做了界定,最后围绕药品质量风险管理的概念、流程和工具这几个方面对药品质量风险管理理论作了详细介绍;第三章是杭州市药品流通领域质量风险的识别与确认,主要运用了文献研究法、专家咨询法和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杭州市药品流通领域质量风险进行了识别确认,最后得到药品质量风险管理体系的完善程度、质量风险管理工具等27个影响药品质量的风险点;第四章是质量风险因素的评估,通过运用质量风险管理工具FMECA对杭州市药品流通领域的质量风险因素进行量化评估,评估结果为质量风险管理工具、医疗机构药房管理人员的质量管理水平和追溯体系建设的完善程度等18个是可以接受的风险点,质量管理体系完善程度、确保冷藏药品温度的设备设施和运输工具等9个中等水平的风险点需要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第五章,从所从事的工作岗位、工作年数、所受教育程度和对影响药品质量风险点的熟悉程度这四个因素对不同的评估人员分配不同的β权重系数,通过评估人员的不同β权重系数来对RPN值进行优化;第六章是对策建议,从药品监管部门的角度提出加强药品流通领域监管队伍建设、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构建药品流通领域信息的监管平台、提高医疗机构和药品流通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提升药品流通企业负责的质量风险意识和提高执业药师的素质等六条对策建议;第七章,对本次研究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罗闹[5](2019)在《体外细胞模型评估典型污水处理工艺出水溶解性有机质的毒性》文中提出污水处理厂出水溶解性有机质(Effluent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EfOM)随出水排放到河流、湖泊中,是接收水域中DOM的重要来源。研究发现EfOM中的某些微量组分,如PPCPs、EDCs和DBPs等存在生物活性和毒性,但迄今为止,关于EfOM整体生物效应的相关研究鲜有报道。昆明市主城区污水处理厂均不能完全有效地去除DOC,出水经入滇河流进入滇池,与滇池富营养化有关,而目前关于滇池流域各污水处理厂EfOM的特征和成分信息十分匮乏,因此收集EfOM特征和成分相关信息,并对其进行毒性评估显得尤为迫切,这对EfOM的环境行为和风险预测具有重要意义,对流域环境管理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研究选取滇池流域四个不同处理工艺的污水处理厂:第一污水处理厂(Carrousel/Orbel氧化沟)、第三污水处理厂(ICEAS)、第四污水处理厂(3AMBR)、第八污水处理厂(A2/O),采用反渗透浓缩法富集分离获得每个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深度处理出水和脱水污泥中的DOM,并进行元素和光谱特性分析。以人肝癌(HepG2)细胞及人正常肝(L02)细胞为体外细胞模型,通过对比不同来源DOM暴露下细胞增殖、凋亡、ROS产生情况,初步评估其毒性效应。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不同来源和不同处理工艺导致EfOM结构组成和分子量大小都不一样。四污和八污二级出水中的DOM分别经臭氧和紫外氧化后芳香度升高,而一污和三污二级出水中的DOM经紫外氧化后芳香度降低。对比四种不同二级处理工艺出水,发现氧化沟出水中含有最多的芳香性蛋白类物质;经深度处理后,四个污水处理厂出水中DOM的分子量均降低。(2)HepG2和L02细胞暴露于较高浓度的DOM(>20 mgC/L)时表现出明显的毒性效应,同一个污水处理厂不同工段的DOM的毒性效应大小基本呈现出一致规律:DSDOM>SEDOM>AEDOM,即二级出水经深度处理后毒性降低;推测这可能与高级氧化降低了DOM的分子量有关。(3)四个污水处理厂的二级出水经深度处理后导致细胞总凋亡减少,但均比结构相对简单的HA和FA产生的细胞总凋亡量多,可能与DOM分子量大小有关,对比不同的二级处理工艺发现氧化沟和ICEAS出水DOM暴露总凋亡百分比较另外两种工艺高,且以早期凋亡为主,可能是因为氧化沟和ICEAS出水DOM中含有更多的芳香类物质。(4)HepG2和L02细胞暴露于不同来源的DOM均产生氧化应激损伤,说明DOM具有基因毒性。四个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经高级氧化后减少了细胞内ROS的产生,这与MTS和细胞凋亡结果一致。可以推测氧化应激是DOM诱导基因毒性的重要机制。

林杰[6](2016)在《水源地农业面源污染的农户生态补偿意愿及政策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农业面源污染尤其是种植业污染已成为当今水源地的主要污染源之一。现有文献发现,较之传统的“命令-控制”型环境政策,激励排污微观主体自愿行为的生态补偿机制的治污效果可能更好。本文以水源地农业面源污染的直接产生者——农户的生态补偿参与意愿为研究对象,基于新消费者理论求得农户家庭生产的效用极大化条件,并构建家庭福利函数深入分析家庭福利最优化的关键决定因素;进一步利用浙江省温州市桥墩水库和余姚市四明湖水库等水源地的541个水稻种植户调查数据,采取有序Logit回归模型、分位数回归模型及联立双变量Probit模型依次从“环保参与意愿→受偿意愿→受偿方式选择意愿”三个递进层次对水源地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农户参与意愿展开全面具体的实证分析;最后,在以上研究和发达国家经验启示的基础上,提出水源地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户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总体思路。本文的主要研究发现如下:(1)农户生产决策的效用极大化条件是使基于生态补偿创造的生产条件的边际产品价值与其他投入要素边际产品价值无限接近。而在达到家庭福利最优化的条件下,除了个体特征因素,农户生态保护参与意愿还受不同性质产品价格与补偿的农户利用效率所影响。而最优补偿量则取决于各种投入要素在保护性耕作、传统耕作或是其他用途之间的边际产品价值的比较。在选择补偿方式时,农户会基于产出对经济损失的止损能力、各种希望通过补偿获得弥补的需要、不同补偿手段的要素转化率和其他补偿方式的各种投入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等因素进行决策。(2)收入相关因素对农户水源地面源污染治理参与意愿的影响较为显着,兼业者、家庭收入和个人收入高者、生产效率高者更倾向于选择高比例削减化肥和农药。农户对于农药与化肥污染的认知程度不高,所以不同环境认知程度的农户之间水源面源污染治理参与意愿差异并不明显。另外,受偿意愿越高的农户一般更加依赖农业收入,参与意愿也较低。(3)对于农户水源地面源污染治理的受偿意愿来说,化肥削减情景下两地的受偿期望值与农户平均利润和报告30%削减量农户的平均受偿意愿较为接近,且低于两地最高土地流转价格;而在农药削减情景下两地受偿期望值差距较大,且均远高于化肥削减情景下的期望受偿值。农户受偿的基本愿望实为确保家庭消费结构与收入水平不受影响。生产效率和预期减产风险对期望受偿强度存在正效应;家庭总收入、粮食出售比例与期望受偿强度正相关;而参与意愿低、家庭经济条件或居住地经济环境差的农户受偿意愿会相对较高。(4)农户对补偿方式的选择是其综合考虑功能性、灵活性与稳定性的结果。虽然资金补偿最受欢迎,但是绝大部分农户对于其它非资金补偿方式同样具有极高接受度。相对于造血式补偿与脱钩补偿,农户更偏好于输血式补偿和挂钩补偿。在多选情景下,资金补偿是农户首选补偿方式,其次是粮食补偿与替代投入品,然后是技术学习与其他就业,而物理杀虫与有机肥的接受度最低。生产效率更高与参与意愿更高的农户更希望获得经济补偿,而不会选择技术补偿;耕地破碎度高、面积大的农户更偏好于替代投入品与非智力补偿,家庭收入高的农户容易选择智力补偿与其他就业。(5)农户关于农药面源污染治理的生态补偿参与意愿相较化肥的差异性更小,可影响农药削减情景下农户决策的因素相比化肥削减情景下更少,这可能是由农药相对高减产风险的特征所决定。在补偿方式方面,农户更谨慎看待农药削减的后果,在多选情景下他们偏好于更具替代关系的补偿方式组合以分散风险;而在相对风险易控的化肥削减情景中,农户倾向于选择具有互补关系的补偿方式。(6)立足于农户视角的水源地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生态补偿政策应该是在充分考虑农户需求的基础上,以农户家庭为单位逐步推进生态补偿制度的构建,政策设计的重点在于通过全面提升农户的农田管理能力来增进其参与意愿,并且在体现公平、体现差别、体现信用、相应补偿和损失补偿五大原则指导下使农户的环保参与率、受偿满意度与补偿方式选择合理性全面得到提升。本文创新之处在于:第一,研究内容上,以农户家庭机会成本权衡解析生态补偿的农户参与意愿,从三个递进层面对水源地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农户参与意愿展开系统研究,既考虑了农户参与意愿的整体性,又兼顾了不同层面之间的差别性。第二,研究方法上,综合使用改进的重复投标博弈法、分位数回归与联立双变量Probit模型等方法使实证结果更具可靠性和解释力;同时,对期望受偿强度的度量和对补偿方式的重新筛选与整合也提升了分析结论的严谨度;第三,研究视角上,立足于微观主体解读水源地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困境,更进一步在农户意愿实证考察基础上,构建以农户需求为导向的水源地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生态补偿机制,这样得出的相关政策建议更具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李月亭[7](2016)在《骨科外用凝胶膏剂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骨科外用凝胶膏剂是以大黄、黄柏、黄芩、重楼等组成的中药复方制剂,主要用于闭合性骨病,包括骨折、淤血肿痛、治痈肿、跌打伤痛、祛瘀消肿、除湿通络、强筋壮骨。本课题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应用现代制药技术和方法,对骨科外用凝胶膏剂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进行系统的试验研究,确保制备工艺科学合理,制剂安全有效、质量稳定可控。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骨科外用凝胶膏剂制备工艺研究基质配方工艺研究:在预试验及单因素试验确定凝胶膏剂基质种类及用量范围基础上,以初黏力、持黏力、综合感官得分为评价指标,采用L18(37)正交试验方法对骨科外用凝胶膏剂的基质进行优选,得到最佳空白基质配比为:聚丙烯酸钠(NP-700):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90):丙二醇:甘油:水:酒石酸:氢氧化铝:3%卡波姆(0.5:0.4:2:3:3:0.1:0.15:2)。通过验证试验证明优选的最佳基质配比制得的空白基质粘性适中,贴敷舒适性好,物理性质稳定。骨科外用凝胶膏剂成型工艺研究:分别考察了药粉粉碎细度、载药量,确定了最佳药材粉碎细度为过120目筛,载药量为基质重量的10%。小试验证:小型试验凝胶膏剂涂布机涂布,室温条件下放置干燥2天。通过验证试验证明优选的最佳成型工艺制得的骨科外用凝胶膏剂基质粘性适中,贴敷舒适性好,物理性质稳定。二、质量标准研究TLC定性鉴别:采用TLC法对骨科外用凝胶膏剂中大黄、黄柏、黄芩等14味药材进行了薄层鉴别研究,未进行显微鉴别。结果,大黄、黄柏、黄芩、重楼、白及、白芷、毛冬青7味药的供试品色谱中,在对照药材或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斑点,阴性对照在相应位置上无干扰,且重现性良好;由于处方中药味较多,成分复杂,未作显微鉴别,有待进一步研究。检查:按《中国药典》2015版四部通则凝胶膏剂项下规定,对骨科外用凝胶膏剂进行了赋形性、含膏量、初黏力、持黏力、耐热性、耐寒性及皮肤追随性检查,结果均符合规定。含量测定研究:采用HPLC法测定骨科外用凝胶膏剂中大黄素、大黄酚含量,用十八烷基键合硅胶为填充柱;流动相:甲醇-0.1%磷酸(70:30);流速1.0 ml?min-1;柱温25℃;检测波长为254nm。并进行了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该方法合理可行,重现性好,可用于骨科外用凝胶膏剂的质量控制。本品每片含大黄以大黄素、大黄酚总量计,不得少于84.69μg/贴。

李拓[8](2015)在《25种药用植物提取物体外抗肺癌活性筛选》文中研究指明目前肺癌的治疗尤其是肺癌晚期患者的治疗主要依靠化疗药物。虽然近十几年来抗肺癌药物的不断开发与改进,但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较大、耐药性的产生等难题至今还困扰着药物学家。因此寻找、开发有效的、毒副作用较小的抗癌药物仍是肺癌治疗的关键。而天然药物具有许多合成药物所不能比拟的优势,如生物相容性较好等特点。在我国,天然药物尤其是中草药是一个丰富的资源,因此建立相应的天然药物样品库,从中筛选出具有活性且毒副作用较小的天然药物是目前抗癌药物研究中的新思路。本研究通过天然混合物库的建立—采取溶剂提取与萃取法,其中包含药用植物36种共252个药用植物萃取相和醇提物,并对其中25种植物的175个样品在体外采用MTT法进行抑制A549细胞生长的活性筛选,最终筛选出具有明显抑制肺癌A549细胞生长的萃取相或醇提物11种,如花叶常春藤95%乙醇提取物、垂序商陆石油醚和氯仿萃取相、小蓬草石油醚和氯仿萃取相、冬葵乙酸乙酯萃取相等。本研究对垂序商陆氯仿萃取相和小蓬草石油醚萃取相采用MTT法进行抑制A549细胞生长的一系列活性实验。结果显示,这两种萃取相在体外都有良好的活性,且呈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并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这两种萃取相分别阻滞A549肺癌细胞的G2/M期和G1、G2/M期。本研究通过对其中一种抑制A549肺癌细胞生长活性较好的植物—花叶常春藤(Hedera nepalensis K.Koch)的95%乙醇提取物的活性跟踪分离,最终分离并鉴定:hederagenin 3-O-α-L-arabinopyranoside(常春藤阜苷 3-O-α-L-阿拉伯吡喃糖苷,IC50= 13.69±1.29μg/ml)和 pulsatilla saponin A(白头翁阜苷 A,IC50=2.80±0.94μg/ml)两种活性化合物。后续的生物活性实验表明这两种化合物对于A549肺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呈剂量效应。第一次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凋亡细胞染色)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证明hederagenin 3-O-α-L-arabinopyranoside可以诱导A549细胞凋亡,并且呈剂量效应。pulsatilla saponin A对A549细胞具有诱导凋亡作用,并首次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凋亡细胞,证明其对A549细胞的凋亡作用呈剂量效应。

贺唯[9](2014)在《农药残留毒死蜱与重金属镉的复合毒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毒死蜱(CPF)是有机磷农药的主要类型。毒死蜱由于使用范围广泛而存在于各种环境介质中,从而造成了蔬菜、水果中的残留。前人研究报道了毒死蜱能够造成人体健康的多种损伤,包括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肝脏毒性及内分泌紊乱。重金属镉(Cd)是环境中显着的污染物,同样会造成人体脏器的损伤,如肝脏、肾脏等。研究证实了有机磷农药毒死蜱与镉在环境介质中和食物如蔬菜、水果中的共存,目前多数研究均集中在单一污染物上,然而不同污染物之间的联合暴露和协同毒性则更加让人担忧。因此,本文选择毒死蜱和镉为研究对象,通过一系列体外试验作用于人体肝脏细胞系具有代表性的HepG2细胞,主要研究了两种污染物在食品中的共同残留可能引发的潜在复合毒性作用。研究结果发现,当HepG2细胞单独用10 μM/mL的CPF和Cd2+处理时,MTT法检测无细胞毒性;而在两者复合暴露后,与对照组或者暴露于一种污染物相比,AB法检测发现细胞活力下降21%,BrdU法检测结果同样显示细胞增殖被抑制23%,说明CPF和Cd2+共同暴露后会产生明显的复合毒性。此外,实验还表明CPF和Cd2+产生的复合毒性能诱发HepG2细胞经过线粒体通路产生凋亡。本文同时也创新性的研究了 CPF和Cd2+的复合毒性对脂代谢的影响。实验发现,CPF与Cd2+复合暴露于HepG2细胞后造成细胞中脂积累明显增加,而这是由于CPF-Cd的复合物能促进关键酶胆固醇调节原件(SREBP-1)与脂肪酸合成酶(FASN)的蛋白表达。本文的研究结果能为将来研究不同污染物之间的生物协同效应及机制提供有力的数据参考。

袁芝琼[10](2013)在《两种常用抗生素对小鼠肠道微生态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课题拟以土霉素及氯霉素标准品,常见化脓性致病菌大肠埃希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易于获取的常见益生菌乳酸杆菌为研究对象,通过多因素多水平正交设计进行动物实验,在抗生素对小鼠进行菌群失调造模后,以常见的化脓性致病菌对小鼠进行攻击,观察致病菌的作用效果是否有增强。再以益生菌对肠道菌群进行调整,探讨益生菌缓解或恢复肠道菌群失调的效能,寻找影响肠道菌群分布的主要因素,以期为人体肠道微生态健康提供有力的科研证据。方法按照多因素多水平正交设计方案对各实验组分别采用土霉素、氯霉素连续灌胃3d,停药4d后给予不同种类和剂量致病菌连续灌胃7d,停药1d后给予不同剂量乳酸杆菌连续灌胃7d,停药1d后取小鼠盲肠内容物进行菌群选择培养,观察肠道菌群变化。结果(一)正常小鼠肠道菌群分布1.不同窝别小鼠肠道菌群分布实验不同时段中所采用小鼠的乳酸杆菌总数、肠杆菌总数、肠球菌总数及真菌总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不同窝别的小鼠之间肠道菌群分布无差异,实验有效。2.不同性别小鼠肠道菌群分布不同性别小鼠的乳酸杆菌总数、肠杆菌总数、肠球菌总数及真菌总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不同性别的小鼠之间肠道菌群分布无差异,实验有效。3.正常小鼠肠道菌群分布正常小鼠肠道内,肠杆菌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乳酸杆菌,再次为肠球菌及真菌。(二)不同广谱抗生素作用下小鼠肠道菌群分布情况1.抗生素的直接作用随着土霉素剂量的减小,乳酸杆菌总数呈上升趋势,但肠杆菌、肠球菌及真菌随着土霉素剂量的降低一定的降低趋势。土霉素在不同剂量作用下小鼠肠道菌群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氯霉素剂量的减小,乳酸杆菌总数变化无规律,肠杆菌及肠球菌出现上升趋势,但真菌变化较小。氯霉素低剂量组与对照组间(p=0.011<0.05),氯霉素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间(p=0.037<0.05),肠球菌总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2.抗生素作用后细菌的再定植随着土霉素剂量的减小,乳酸杆菌总数的上升趋势消失,肠杆菌、肠球菌总数出现波动状态,真菌总数呈现降低趋势。提示土霉素在不同剂量作用下小鼠肠道菌群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氯霉素剂量减小,肠杆菌、肠球菌总数呈现下降趋势,乳酸杆菌变化无规律。氯霉素中剂量组与对照组间(p=0.012<0.05),氯霉素低剂量组与对照组间(p=0.025<0.05),氯霉素高剂量组与中剂量组间(p=0.029<0.05),乳酸杆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相同剂量不同种类抗生素作用相同剂量不同种类抗生素作用下,无论作用后是否自然恢复,小鼠肠道各菌群之间除抗生素中剂量组两抗生素种类作用下肠球菌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p=0.027<0.05),其他剂量组两抗生素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相同抗生素种类及其剂量作用下不同处理因素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相同抗生素种类及其剂量作用下,处理因素不同,小鼠肠道菌群的差异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致病菌作用下小鼠肠道菌群分布情况在抗生素作用后,给予致病菌灌胃处理,除高剂量土霉素及高剂量大肠埃希菌处理组外,每一组均以肠杆菌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乳酸杆菌,但土霉素低剂量加大肠埃希菌高剂量组、土霉素高剂量加金黄色葡萄球菌高剂量组以肠球菌所占比例居第二。不同抗生素种类及剂量作用后以大肠埃希菌进行处理的各剂量组间各类肠道菌群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土霉素高剂量加金黄色葡萄球菌高剂量组与中剂量组间,乳酸杆菌总数差异(p=0.034<0.05),氯霉素高剂量加金黄色葡萄球菌高剂量组与对照组间,乳酸杆菌总数差异(p=0.008<0.05),低剂量组与对照组间,乳酸杆菌总数差异(p=0.026<0.05),低剂量组与对照组间,肠杆菌总数差异(p=0.000<0.05),氯霉素低剂量加金黄色葡萄球菌高剂量组与对照组间,肠杆菌总数差异(p=0.005<0.05),高剂量组与中剂量组间,肠杆菌总数(p=0.007<0.05),上述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四)乳酸杆菌拮抗作用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不同乳酸杆菌剂量在不同处理因素作用后小鼠肠道菌群分布情况各异,加入不同处理因素后小鼠肠道菌群的分布会有一定的影响。部分实验组加入乳酸杆菌后肠道菌群失调有所恢复,多数实验组效果不明显。(五)小鼠肠道菌群分布影响因素影响肠道菌群分布变化的因素因菌种不同而异,其中影响乳酸杆菌总数的主要因素为抗生素种类,其回归方程为y=1.463-1.439x,影响肠杆菌总数的因素按影响作用从大到小分别为终末体重(x1)、设计分组(x2)、致病菌剂量(x3)及实验时间(窝别)(x4),其回归方程为y=-16.164+0.351x1+0.453x2+1.184x3+2.052x4,而肠球菌总数及真菌总数不受本次设计实验因素的影响。结论1.土霉素及氯霉素均可造成小鼠肠道菌群失调,呈现随抗生素剂量减小,乳酸杆菌所占比例增加,而肠杆菌及肠球菌随之比例降低的特征;土霉素对小鼠肠道肠杆菌及肠球菌抑菌作用较强,对乳酸杆菌作用稍弱;氯霉素对肠球菌、乳酸杆菌的影响较土霉素大,随着氯霉素剂量的减小乳酸杆菌呈下降趋势;停药后各类菌群仍出现降低趋势,其慢性毒性作用较大。2.大肠埃希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后对肠道菌群的分布存在差异,氯霉素处理组,致病菌对肠道菌群的影响较明显,尤其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乳酸杆菌影响较大,随着氯霉素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减少,乳酸杆菌增加。3.部分实验组,乳酸杆菌对致病菌的拮抗作用对调整和恢复肠道菌群平衡的有一定效果,多数实验组提高乳酸杆菌,减轻菌群失调程度、恢复肠道菌群平衡的作用不显着。4.影响小鼠肠道乳酸杆菌总数的主要因素为抗生素种类,土霉素影响较氯霉素大;影响肠杆菌总数的因素按影响作用从大到小分别为终末体重、实验设计分组、致病菌剂量及动物窝别,终末体重增加,可导致肠道肠杆菌增大;抗生素或致病菌种类及剂量或乳酸杆菌的剂量组合不同可影响肠杆菌的分布;大肠埃希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剂量减少可导致肠杆菌的增加;小鼠窝别不同对肠杆菌数量有影响;肠球菌总数及真菌总数未受影响。

二、昆明市售加药食品调查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昆明市售加药食品调查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氮、磷营养对植物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效应及经济效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土壤重金属污染概述
        1.1.1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
        1.1.2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
        1.1.3 土壤重金属的主要来源
    1.2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1.2.1 物理修复技术
        1.2.2 化学修复技术
        1.2.3 生物修复技术
        1.2.4 超富集植物修复
        1.2.5 植物修复存在的问题
    1.3 N、P营养在土壤重金属污染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3.1 N、P营养元素的生物学功能
        1.3.2 N、P营养增加植物对环境胁迫的抗性
        1.3.3 N、P营养在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中的研究
        1.3.4 N、P营养在植物群落修复重金属污染中的研究
    1.4 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经济性评价
        1.4.1 物理修复技术的经济性分析
        1.4.2 化学修复技术的经济性分析
        1.4.3 植物修复的经济性分析
    1.5 主要研究内容
        1.5.1 鬼针草和狼尾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对镉胁迫的响应
        1.5.2 氮磷营养对鬼针草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效果研究
        1.5.3 氮磷营养增加植物群落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
        1.5.4 土壤重金属污染不同修复技术的经济性综合分析
    1.6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1.7 技术路线
    1.8 创新点
第2章 鬼针草和狼尾草种子萌发与生长对镉胁迫的响应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2 数据处理
    2.3 结果与分析
        2.3.1 镉污染对不同超富集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2.3.2 对种子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的影响
        2.3.3 对鬼针草和狼尾草幼苗根长、芽长的影响
        2.3.4 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结果
    2.4 结论
第3章 氮磷营养对鬼针草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效果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材料
        3.1.2 盆栽试验设计
        3.1.3 植物收获
        3.1.4 指标测定
        3.1.5 统计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鬼针草生长情况
        3.2.2 鬼针草生物量
        3.2.3 鬼针草植株中Cd、Cu、Pb含量
        3.2.4 鬼针草各部位中Cd、Cu、Pb富集量
        3.2.5 鬼针草Cd、Cu、Pb转运系数
    3.3 结论
第4章 氮磷营养对植物群落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温室试验设计
        4.1.3 实验数据的采集
        4.1.4 指标测定
        4.1.5 数据统计与画图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处理植物地上生物量
        4.2.2 不同处理植物地上、地下生物量的比值
        4.2.3 不同处理植物地上、地下重金属含量
        4.2.4 不同处理植物地上部分重金属富集量
        4.2.5 不同处理植物地上、地下重金属富集量比值
        4.2.6 N、P处理及其交互作用对植物富集重金属的影响
    4.3 结论
第5章 土壤重金属污染不同修复技术的经济性综合分析
    5.1 不同修复技术的经济性比较
        5.1.1 物理修复技术的成本估算
        5.1.2 化学修复技术的成本估算
        5.1.3 植物修复技术的成本估算
    5.2 综合性评价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致谢

(2)DTRO处理垃圾渗滤液工程应用关键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意义
    1.2 研究内容及思路
第二章 DTRO技术综述及特性对比研究
    2.1 DTRO技术概述
        2.1.1 DTRO处理垃圾渗滤液技术路线
        2.1.2 DTRO核心组件及处理流程
        2.1.3 主要配套设施
        2.1.4 DTRO膜片的改性
    2.2 传统渗滤液处理工艺存在的问题
        2.2.1 垃圾渗滤液污染物的构成
        2.2.2 渗滤液水质的影响因素
        2.2.3 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污染控制标准
        2.2.4 渗滤液传统处理工艺概述
        2.2.5 常规处理工艺中存在的问题
    2.3 DTRO工艺优势对比
        2.3.1 新型渗滤液处理技术运用情况概述
        2.3.2 工艺流程及机理
        2.3.3 工艺特性
        2.3.4 存在的主要问题
    2.4 DTRO、MBR和 MVC综合成本分析
        2.4.1 建设投资费用
        2.4.2 DTRO系统运行成本
        2.4.3 单位运行成本对比结论
    2.5 关键技术点差异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DTRO分离性能优化及机理研究
    3.1 运行效能影响因素研究
        3.1.1 电导率的表征作用
        3.1.2 实验采样点概述
        3.1.3 实验装置与方法
        3.1.4 填埋库区渗滤液电导率变化分析
        3.1.5 电导率与运行压力的关系
        3.1.6 高盐度对DTRO脱盐能力的影响
        3.1.7 低温对DTRO渗透压的影响
        3.1.8 运行压力对脱盐率的影响
        3.1.9 主要性能影响因素优化的讨论
    3.2 DTRO分离污染物性能分析
        3.2.1 污染物分离性能实验装置与设备
        3.2.2 SS削减能力分析
        3.2.3 COD、BOD、TP、TN和 NH_3-N的削减能力分析
        3.2.4 金属离子的去除
        3.2.5 pH值对污染物去除性能的影响
        3.2.6 DTRO分离性能实验结果的讨论
    3.3 分离性能优化及机理
        3.3.1 实验设计
        3.3.1.1 RO膜分离的基本原理
        3.3.1.2 DTRO主要分离现象的讨论
        3.3.1.3 实验参数的选定
        3.3.2 pH值对一级DTRO运行压力的影响
        3.3.3 pH值对COD、BOD、TP分离性能的影响
        3.3.4 pH值对TN、NH_3-N分离性能的影响
        3.3.5 pH值取值优化
        3.3.6 DTRO污染物分离机理的讨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场区渗滤液盐度积存的减量化
    4.1 浓缩液回灌的影响
        4.1.1 浓缩液回灌后盐度变化规律
        4.1.2 浓缩液污染负荷
    4.2 预处理工艺比选
        4.2.1 Fenton氧化机理及作用
        4.2.2 UASB反应器运行机理及构成
        4.2.3 混凝机理及作用
        4.2.4 对比结论
    4.3 预处理实验方法与结果分析
        4.3.1 预处理实验方法
        4.3.2 实验结果分析
    4.4 预处理工艺的优化
        4.4.1 絮凝剂的选择
        4.4.2 絮凝剂投量的优化
        4.4.3 混凝时间的优化
        4.4.4 pH值的优化
        4.4.5 H_2O_2投量的优化
        4.4.6 摩尔比n的优化
        4.4.7 反应时间的优化
    4.5 预处理综合运行成本分析
        4.5.1 主要设备构成
        4.5.2 药剂消耗成本
    4.6 Fenton氧化改良的探讨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低温运行优化及浓缩液最终处置的研究
    5.1 LFG预加热可行性的实验研究
        5.1.1 温度、气压对渗滤液粘度影响机理
        5.1.2 渗滤液加热可行性分析
        5.1.3 渗滤液加热小试实验结果
        5.1.4 LFG的燃烧性能
    5.2 LFG回用加热物料平衡计算
        5.2.1 甲烷IPCC计算方法
        5.2.2 DOC的计算
        5.2.3 热值产生量的计算
    5.3 LFG系统回用加热系统设计
        5.3.1 LFG收集系统设计
        5.3.2 加热系统工艺流程及投资估算
        5.3.3 浓缩液的无害化处置
        5.3.4 LFG加热蒸发系统成本核算
        5.3.5 浓缩液最终处置的讨论
    5.4 渗滤液的减量
        5.4.1 填埋场区设计优化
        5.4.2 运行阶段的优化
        5.4.3 减量化的讨论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DTRO渗透压控制及膜清洗机制优化
    6.1 渗透压增长规律及污染分布研究
        6.1.1 渗透压的增长规律
        6.1.2 膜污染的分布
        6.1.3 膜污染增长的影响因素
        6.1.4 减缓膜污染方法的讨论
    6.2 清洗过程的优化
        6.2.1 实验设计
        6.2.2 物理、化学清洗效果对比
        6.2.3 清洗时间的优化
        6.2.4 清洗温度的优化
        6.2.5 洗脱液处置及清洗改良的讨论
    6.3 DTRO污染机理及防治
        6.3.1 主要污染机理
        6.3.2 膜污染防治的讨论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研究结论、创新点及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论文创新点
    7.3 展望及下一步工作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博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3)DY经济开发区污水厂升级改造方案研究及运行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以及的目的意义
        1.1.1 本课题依托的实际工程
        1.1.2 课题研究背景
        1.1.3 研究的目的意义
    1.2 城市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
        1.2.1 传统活性污泥法
        1.2.2 生物脱氮技术
        1.2.3 生物除磷技术
        1.2.4 同步脱氮除磷技术
    1.3 我国城市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现状
        1.3.1 A/O工艺
        1.3.2 厌氧/缺氧/好氧工艺及其变形工艺
        1.3.3 氧化沟工艺及其变形工艺
        1.3.4 SBR工艺及其变形工艺
        1.3.5 其它工艺
    1.4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 升级改造前污水处理工艺及处理效果分析
    2.1 概况
    2.2. 升级改造前原污水处理规模及处理工艺
        2.2.1 升级改造前的工艺流程
        2.2.2 已建主要构筑物及工艺设计参数
    2.3 升级改造前工艺处理效果分析
        2.3.1 污水处理厂原设计水质
        2.3.2 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
        2.3.3 污水处理厂改造前出水水质分析
    2.4 原工艺存在的问题分析
    2.5 升级改造的内容
    2.6 小结
3. 进出水水质确定及升级改造工艺方案研究
    3.1 升级改造目标分析与确定
        3.1.1 升级改造规模的分析与确定
        3.1.2 设计进水水质的分析与确定
        3.1.3 处理程度及出水水质的确定
    3.2 升级改造工艺方案论证
        3.2.1 基本污染物处理方法分析
        3.2.2. 一级处理段工艺方案分析
        3.2.3 生物处理段工艺方案选择
        3.2.4 三级处理段工艺方案选择
        3.2.5 消毒系统分析
        3.2.6 污泥处理系统分析
        3.2.7 两种备选方案的确定
        3.2.8 两种备选的比较及推荐方案的确定
    3.3 小结
4. 升级改造工艺设计
    4.1 设计参数
    4.2 工艺设计
        4.2.1 细格栅间及曝气沉砂池(改造)
        4.2.2 配水井(新建)
        4.2.3 改良A~2/O生物池(改造和新建)
        4.2.4 二次沉淀池(新建)
        4.2.5 污泥回流及剩余污泥泵站(改造)
        4.2.6 MBBR生物池及提升泵站(新建)
        4.2.7 活性砂滤池(新建)
        4.2.8 紫外线消毒槽(改造及新建)
        4.2.9 鼓风机房(新建)
        4.2.10 加碳间(新建)
        4.2.11 加药间(改造)
        4.2.12 污泥浓缩脱水机房(改造)
    4.3 小结
5. 工程运行效果分析
    5.1 COD去除效果分析
    5.2 BOD去除效果分析
    5.3 SS去除效果分析
    5.4 TP去除效果分析
    5.5 NH_3-N去除效果分析
    5.6 TN去除效果分析
    5.7 小结
6. 结论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获奖情况
致谢

(4)杭州市药品流通领域质量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公众对流通领域药品安全的关注
        1.1.2 药品流通领域监管工作的需要
        1.1.3 检查过程中发现存在一些影响药品质量安全的风险点
    1.2 研究意义
        1.2.1 确保消费者的用药安全
        1.2.2 推动药品流通领域的健康发展
        1.2.3 提升药品流通领域的监管效果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基本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国内的研究现状
        2.1.1 文献来源
        2.1.2 文献发表时间分布统计
        2.1.3 文献发表的单位统计
        2.1.4 文献发表的期刊统计
        2.1.5 文献涉及到的研究内容分布
        2.1.6 文献涉及到的研究内容
        2.1.7 文献总结与分析
    2.2 国外的研究现状
    2.3 基本概念的界定
        2.3.1 药品
        2.3.2 风险与风险管理
        2.3.3 药品流通领域
    2.4 药品质量风险管理理论研究
        2.4.1 概念
        2.4.2 流程
        2.4.3 工具
第三章 杭州市药品流通领域质量风险因素识别与确认
    3.1 风险因素识别的原则
    3.2 风险因素识别的方法和步骤
    3.3 杭州市流通领域质量风险因素识别
        3.3.1 正规流通渠道内的风险因素
        3.3.2 非法药品的风险因素
        3.3.3 合理用药的因素
        3.3.4 监管部门的因素
        3.3.5 社会环境因素
    3.4 影响杭州市流通领域质量风险的因素确认
        3.4.1 问卷设计
        3.4.2 调查对象的确定
        3.4.3 问卷的发放
        3.4.4 问卷的信度检验
        3.4.5 问卷的效度检验
        3.4.6 问卷的调查结果统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FMECA杭州市药品流通领域质量风险因素评估
    4.1 杭州市药品流通领域风险因素评估咨询表的设计
    4.2 风险评价标准的制定
        4.2.1 故障模式严重度评价标准制定
        4.2.2 故障模式可能性大小评价标准制定
        4.2.3 故障模式可检测大小评价标准制定
    4.3 风险优先数RPN计算方式
    4.4 风险水平分类表的制定
    4.5 风险计算
        4.5.1 严重度分析
        4.5.2 发生的可能性分析
        4.5.3 可检测度分析
        4.5.4 风险优先数RPN分析
    4.6 风险评价结果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β权重系数对风险优先数RPN的优化
    5.1 权重系数的定义及分类
        5.1.1 定义
        5.1.2 指标权重系数
        5.1.3 评价人员的权重系数
    5.2 引入β权重系数的意义
    5.3 引入β权重系数的依据
        5.3.1 不同工作岗位权重系数分配的依据
        5.3.2 工作年数的权重系数分配依据
        5.3.3 受教育程度的权重系数分配依据
        5.3.4 对质量风险点的熟悉程度的权重系数分配依据
    5.4 β权重系数的具体划分与计算方式
        5.4.1 不同工作岗位权重系数分配
        5.4.2 工作年数的权重系数分配
        5.4.3 受教育程度的权重系数分配
        5.4.4 对质量风险点的熟悉程度的权重系数分配
        5.4.5 β 权重系数的计算方式
    5.5 β权重系数应用举例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杭州市药品流通领域质量风险控制的对策建议
    6.1 加强药品流通领域监管队伍建设
    6.2 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6.3 构建药品流通领域信息的监管平台
    6.4 提高执业药师的素质
    6.5 药品监管部门要提高医疗机构和药品流通企业质量管理水平
    6.6 药品监管部门要提升药品流通企业负责人的质量风险意识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 作者简历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5)体外细胞模型评估典型污水处理工艺出水溶解性有机质的毒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内容及方案
    1.3 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EfOM概述
        2.1.1 EfOM的组成
        2.1.2 EfOM的产生
    2.2 EfOM去除工艺
        2.2.1 膜过滤分离过程
        2.2.2 高级氧化过程(AOPs)
    2.3 EfOM的表征分析
    2.4 EfOM的生物效应和毒性效应
第三章 四种典型污水处理工艺EfOM的提取与表征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3.2.2 污水处理厂的选择
        3.2.3 分析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四个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参数分析
        3.3.2 脱水污泥的物理性质
        3.3.3 元素组成变化
        3.3.4 FTIR分析有机质结构变化
        3.3.5 UV-vis吸光特性
        3.3.6 荧光特性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体外细胞模型评估四种典型污水处理工艺EfOM的毒性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材料
        4.2.3 实验方法
        4.2.4 统计分析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四种典型污水处理工艺Ef OM对细胞活性的影响
        4.3.2 四种典型污水处理工艺Ef OM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4.3.3 四种典型污水处理工艺Ef OM影响细胞内活性氧的产生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及奖励

(6)水源地农业面源污染的农户生态补偿意愿及政策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论文关键概念界定
        一、生态补偿
        二、饮用水水源地
        三、农业面源污染
    第三节 研究目标与框架
        一、论文主要目标
        二、研究框架
    第四节 论文可能创新之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为何进行生态补偿
        一、饮用水安全与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二、农户行为与农业面源污染生态补偿
    第二节 如何进行生态补偿
        一、理论对策
        二、补偿标准
        三、补偿效应
    第三节 文献评述
第三章 生态补偿农户参与决策模型的构建与扩展
    第一节 农户受偿意愿经济构成
        一、基于环境目标的受偿意愿
        二、基于生产目标的受偿意愿
    第二节 农户意愿与效用理论
        一、农户意愿的效用理论基础
        二、基于家庭生产效用极大化的生态补偿农户参与决策
    第三节 家庭福利最优化的农户化肥、农药施用决策
        一、削减化肥的最优决策
        二、削减农药的最优决策
    第四节 家庭福利最优化的农户受偿意愿
        一、福利最优化的农户受偿条件
        二、最优补偿量的决定因素
    第五节 家庭福利最优化的补偿方式最佳选择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实证方案设计与调查点选取
    第一节 浙江省源头水农业面源污染现状
        一、浙江省源头水环境质量状况
        二、浙江省化肥、农药潜在污染变化趋势
    第二节 论文样本点介绍
        一、桥墩水库概况
        二、四明湖水库概况
        三、选取两地区的可行性论证
    第三节 问卷设计与调查步骤
        一、农户化肥、农药削减指标设计说明
        二、农户受偿意愿的调查设计说明
        三、样本抽取方法说明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水源生态保护的农户参与意愿
    第一节 化肥和农药的农户削减意愿
        一、样本特征
        二、受访者对农田生态环境的认知程度
        三、农药、化肥削减量与产量关系的农户认知
    第二节 研究方法:模型与变量
        一、模型构建
        二、变量选择
    第三节 内生性处理方法
        一、工具变量选择及其有效性检验
        二、内生性检验
    第四节 模型估计结果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水源地农户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受偿意愿
    第一节 农户削减农药、化肥的受偿意愿特征
        一、农户削减化肥的受偿意愿
        二、农户削减农药的受偿意愿
    第二节 研究方法:模型与变量
        一、模型构建
        二、变量选择
    第三节 实证结果分析
        一、农户削减化肥的期望受偿强度影响因素分析
        二、农户削减农药的期望受偿强度影响因素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水源地生态补偿方式的农户选择意向
    第一节 补偿方式的类别
    第二节 补偿方式的争议
        一、资金补偿VS非资金补偿
        二、输血式补偿VS造血式补偿
        三、挂钩补偿VS脱钩补偿
        四、农户选择补偿方式的决策依据
    第三节 研究设计与说明
        一、补偿方式的选择与分类
        二、调查说明
        三、农户选择补偿方式的描述性统计
    第四节 研究方法:模型与变量
        一、理论分析
        二、模型构建
        三、变量说明
    第五节 实证结果分析
        一、化肥削减情景下实证结果
        二、农药削减情景下实证结果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水源地农户导向生态补偿政策设计
    第一节 中国生态补偿政策施行现状及其问题
        一、农户的政策需求
        二、国内政策法规施行现状
        三、中国饮用水水源地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农户补偿实践
        四、国内补偿政策的不完备之处
    第二节 发达国家生态补偿政策及其经验启示
        一、美国的补偿政策
        二、欧盟的补偿政策
        三、加拿大的补偿政策
        四、日本的补偿政策
        五、发达国家补偿政策对中国的启示
    第三节 基于自愿计划的生态补偿政策建议
        一、补偿原则
        二、农户导向的生态补偿政策框架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7)骨科外用凝胶膏剂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实验研究
    第一节 处方中各药味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1.1 大黄
        1.2 黄柏
        1.3 黄芩
        1.4 重楼
        1.5 白及
        1.6 白芷
        1.7 冬青叶
        1.8 天花粉
        1.9 叶上花
        1.10 叶下花
        1.11 乳香
        1.12 没药
        1.13 五香血藤
        1.14 甘草
    第二节 剂型选择及工艺路线设计
    第三节 骨科外用凝胶膏剂基质配方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3 小结
第二部分 骨科外用凝胶膏剂的质量标准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3 检查项目
    4 含量测定
    5 质量标准草案
结论
展望
凝胶膏剂综述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8)25种药用植物提取物体外抗肺癌活性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肺癌的危害与治疗现状
        1.1.1 肺癌的流行与危害
        1.1.1.1 肺癌的危害
        1.1.1.2 肺癌的流行趋势
        1.1.1.3 肺癌的治疗概况以及存在的问题
    1.2 天然化合物的优势
        1.2.1 天然化合物的发展与优势
        1.2.2 抗癌天然化合物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3 云南省天然药物资源
        1.3.1 云南省天然药物资源简介与开发
        1.3.2 昆明市天然药物资源简介与开发
    1.4 天然化合物库
        1.4.1 天然化合物库现在与应用
    1.5 活性跟踪分离技术的现状与应用
        1.5.1 活性跟踪分离技术现状与问题
        1.5.2 活性跟踪分离技术的发展趋势
    1.6 本研究思路
        1.6.1 研究的目的以及意义
        1.6.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天然混合物库建立和抑制肺癌A549细胞生长活性的筛选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试剂
        2.1.3 仪器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植物采集
        2.2.1.1 植物的采集
        2.2.1.2 植物标本制作
        2.2.2 细胞培养
        2.2.3 天然混合物库的制备
        2.2.4 细胞生长抑制检测
    2.3 实验结果
        2.3.1 植物采集
        2.3.2 天然混合物库制备
        2.3.3 抑制肺癌细胞生长的植物萃取相
        2.3.3.1 初筛
        2.3.3.2 复筛
    2.4 实验小结
    2.5 实验讨论
第三章 两种萃取相抑制A549细胞生长机制的初步探究
    3.1 实验材料与仪器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试剂
        3.1.3 仪器设备
    3.2 实验方法
        3.2.1 A549细胞培养与药物稀释
        3.2.2 细胞生长抑制检测
        3.2.3 两种萃取相对A549肺癌细胞周期的影响
        3.2.3.1 细胞培养
        3.2.3.2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
    3.3 实验结果
        3.3.1 两种萃取相抑制活性与剂量、时间的关系
        3.3.1.1 两种萃取相抑制活性与剂量的关系
        3.3.1.2 两种萃取相抑制活性与时间的关系
        3.3.2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
    3.4 实验小结
    3.5 实验讨论
第四章 花叶常春藤的活性跟踪分离
    4.1 实验材料与仪器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试剂
        4.1.3 仪器设备
    4.2 实验方法
        4.2.1 细胞培养
        4.2.2 植物采集
        4.2.3 细胞生长抑制检测
        4.2.4 活性跟踪分离方法
        4.2.5 活性化合物与阳性药物吉西他滨抑制A549细胞生长活性检测
    4.3 实验结果
        4.3.1 活性跟踪分离
        4.3.2 活性化合物的理化常数与波普数据
        4.3.3 活性化合物的抑制A549细胞的生长剂量效应
    4.4 实验小结
    4.5 实验讨论
第五章 两种化合物抑制肺癌细胞生长的分子作用机制初步研究
    5.1 实验材料与仪器
        5.1.1 实验材料
        5.1.2 实验试剂
        5.1.3 仪器设备
    5.2 实验方法
        5.2.1 Hoechst 33342染料观察细胞凋亡形态改变
        5.2.1.1 细胞培养
        5.2.1.2 Hoechst 33342染料观察细胞凋亡形态改变
        5.2.2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
        5.2.2.1 细胞培养
        5.2.2.2 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细胞
    5.3 实验结果
        5.3.1 化合物A和B对A549细胞形态学的影响
        5.3.2 化合物A和B诱导A549细胞凋亡
    5.4 实验小结
    5.5 实验讨论
第六章 讨论与展望
    6.1 天然混合物库的建立
    6.2 垂序商陆氯仿萃取相和小蓬草石油醚萃取相的活性
    6.3 花叶常春藤中的抗癌活性化合物
    6.4 其他萃取相、醇提物的研究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化合物A和B完整波谱数据
附录B 硕士期间已发表文章和已申请的专利

(9)农药残留毒死蜱与重金属镉的复合毒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有机磷农药应用及残留情况
    1.3 有机磷农药毒性研究现状
        1.3.1 有机磷农药的神经毒性
        1.3.2 有机磷农药的致癌作用
        1.3.3 有机磷农药的生殖毒性
    1.4 重金属污染现状
    1.5 重金属污染的危害
    1.6 有机磷农药毒死蜱与重金属镉复合暴露研究现状
    1.7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方法
    1.8 本论文的研究技术路线
2 毒死蜱与镉的复合毒性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与试剂
        2.1.2 主要实验仪器
        2.1.3 细胞培养方法
        2.1.4 MTT法
        2.1.5 AlamarBlue(AB)法
        2.1.6 BrdU法
        2.1.7 实验分析
    2.2 实验结果与讨论
        2.2.1 毒死蜱和镉对HepG2细胞的毒性效应
        2.2.2 毒死蜱和镉对HepG2细胞的复合毒性效应
        2.2.3 毒死蜱和镉复合暴露对HepG2细胞形态的影响
    2.3 小结
3 毒死蜱与镉引起HepG2细胞凋亡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与试剂
        3.1.2 主要实验仪器
        3.1.3 流式细胞凋亡检测
        3.1.4 JC-1检测线粒体膜电位
        3.1.5 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法
    3.2 实验结果与讨论
        3.2.1 毒死蜱和镉引起HepG2细胞凋亡
        3.2.2 毒死蜱和镉引起HepG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
        3.2.3 毒死蜱和镉引起细胞色素c释放
    3.3 小结
4 毒死蜱与镉的复合暴露对脂代谢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材料与试剂
        4.1.2 主要实验仪器
        4.1.3 高糖HepG2细胞模型建立
        4.1.4 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测定
        4.1.5 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法
    4.2 实验结果与讨论
        4.2.1 毒死蜱和镉引起HepG2细胞中甘油三酯含量的变化
        4.2.2 毒死蜱和镉引起HepG2细胞中总胆固醇含量的变化
        4.2.3 毒死蜱和镉引起SREBP-1蛋白表达量的变化
        4.2.4 毒死蜱和镉引起FASN蛋白表达量的变化
    4.3 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10)两种常用抗生素对小鼠肠道微生态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Ⅰ 大理市部分乳及乳饮料抗生素残留检测分析
附录Ⅱ(发表论文)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昆明市售加药食品调查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氮、磷营养对植物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效应及经济效益分析[D]. 王晨骄. 云南师范大学, 2021
  • [2]DTRO处理垃圾渗滤液工程应用关键技术的研究[D]. 龙滔. 昆明理工大学, 2019(06)
  • [3]DY经济开发区污水厂升级改造方案研究及运行效果分析[D]. 潘志颖. 沈阳建筑大学, 2019(05)
  • [4]杭州市药品流通领域质量风险管理研究[D]. 严波波. 浙江工业大学, 2019(03)
  • [5]体外细胞模型评估典型污水处理工艺出水溶解性有机质的毒性[D]. 罗闹. 昆明理工大学, 2019(01)
  • [6]水源地农业面源污染的农户生态补偿意愿及政策机制研究[D]. 林杰. 浙江工商大学, 2016(03)
  • [7]骨科外用凝胶膏剂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D]. 李月亭. 云南中医学院, 2016(08)
  • [8]25种药用植物提取物体外抗肺癌活性筛选[D]. 李拓. 昆明理工大学, 2015(01)
  • [9]农药残留毒死蜱与重金属镉的复合毒性研究[D]. 贺唯. 北京林业大学, 2014(04)
  • [10]两种常用抗生素对小鼠肠道微生态影响的研究[D]. 袁芝琼. 大理学院, 2013(S2)

标签:;  ;  ;  ;  ;  

昆明市场药用食品调查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