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PLC改造罐区钢带浮子液位计的变送器(论文文献综述)
倪生光[1](2018)在《石蜡罐区液位监控系统改进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储罐是油库和石油码头的重要设备,承担着储存原油、中间产品以及成品油等任务。早期用于检测储罐液位的单法兰液位变送器在实际生产使用过程中存在很大问题,测量值非常不准确。因此,根据实际生产需要选用合理的液位检测仪器,配合设计合理的液位监控系统,对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从而达到罐区储罐液位的自动监控目的,就显得尤为重要。导波雷达液位仪计比其他传统流体测量仪器精度高、实时性好,在液位监控系统中优先进行选用,目前已经在石油、化工、冶金、锅炉等行业有较多应用。本文基于石蜡储罐液位监测的现状与问题,对其液位监测系统进行了更新与优化,设计选用了雷达液位计,代替原有的单法兰液位计,并对原有监测系统进行改进设计,达到对石蜡罐区液位进行精确监控的目的。完成的主要工作有:1.对DCS与雷达液位计,进行硬件设计分析,完成整体的系统结构搭建;2.建立了两种仪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进行了simulink仿真分析,对比两种系统的结果;完成了DCS雷达液位监控系统的整体建模与simulink仿真工作;3.对DCS控制系统算法依据的数学模型和数学原理进行分析,对比控制策略,设计较优化的DCS控制策略,对原有的控制进行改进;4.对改进后的DCS系统进行了控制系统策略算法的混合编程封装、组态安装、以及RS485的通信连接,实现整体的监控功能。
谢文奋[2](2018)在《古大雷达液位计在罐区的应用现状》文中提出随着仪表技术的发展,罐区液面测量逐渐由机械式测量向智能化仪表发展,在罐区使用最普遍的智能化仪表是雷达液位计,利用回波测距原理进行测量液位。其中,古大雷达液位计是国内技术比较领先的液位计,其工作方式是经变送器天线发射出脉冲微波信号,迅速在空间里传播,传播过程中遇到被测介质表面,其部分脉冲微波信号被反射回来,被雷达变送器天线所接收。利用发射的脉冲微波与接收脉冲微波的时间间隔与变送器天线到被测介质表面的距离成正比来进行液面测量,是国内最早使用26GHZ脉冲微波测量的物位计。
李明胜,张身伟[3](2017)在《ELL外测液位计在苯储罐上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在化工企业中有4大类工业指标非常重要,温度、压力、液位和流量,对这4大指标的监测直接关系到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文中简单介绍本公司8号沟罐区情况,结合技改项目考察、分析几种不同原理液位计的比对,经过论证和比较,得出ELL外测液位计以其安全、环保和安装、维护简单最适合苯罐区的液位测量。本文主要结合仪表的实际使用,详细介绍了ELL外测式液位计的工作原理,以及在苯储罐上的安装、调试和使用效果。最后得出结论:ELL外测液位计是罐区技改项目的首选仪表。
孙明光[4](2016)在《化工储运罐区废气治理中液位测量系统的改造设计》文中提出化工储运罐更改为氮封带压罐后,储罐原有液位测量仪表无法保证储罐密封和液位测量需要。为了提高储罐的密封性和测量精度,文章对储罐现有液位测量系统进行了改造。将储罐就地钢带液位计改造为2500钢带液位计加2900变送器,并将其移位到罐顶安装,防止了管道气体的泄漏。同时,在储罐底部增加6011罐底显示器,用于就地液位显示,便于工艺就地查看液位。改造后的系统减少了泄漏点,提高了系统的兼容性,增加了液位计正常运行时的稳定性,实现了节能减排。
万金峰[5](2015)在《基于自控专业设计的罐区自动化及仪表选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罐区是石化企业中非常重要的储运设施,也是国家能源战略建设的重点对象。随着石化行业的不断发展,对罐区流程及自动化先进性和安全性的要求也日益提高。目前很多中小型企业和老国企部分装置暴露出的很多问题已引起国家和业主的高度重视。本文依托一项目前运行良好的改造装置,基于工程设计项目中自控专业的设计经验和体会,进行了探讨和总结。针对原罐区生产工艺复杂、添加剂配比要求严格、品种多样、互换性差的特点,重点研究了控制系统改造和仪表选型。本文以辽宁同益石化有限公司3万吨/年MTBE装置和10万吨/年特种蜡装置及配套设施改造项目为对象,结合罐区工艺流程特点和自动化水平不高的实际,提出了罐区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控制系统改造选择PCS7作为平台,从仪表选型、软硬件配置、设计总体布局及系统的最终实现几个方面探讨和研究了设计过程中的方法和思路。在此基础上,选用先进的自动化控制仪表取代原有的老式仪表,对各类检测仪表进行剖析,并首次成功应用无线仪表系统解决实际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着重介绍了伺服液位计在改造过程中的应用。目前原罐区通过改造已经实现了较先进的自动化水平,通过本次的成功应用经验,希望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为类似装置的应用打下更优良的基础。
周晓娜[6](2013)在《雷达液位计在洛川输油末站原油储罐上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导波雷达液位计作为一种智能仪表而得到实际应用。它是一种新型的利用电磁波的传播来实现液位测量的仪表。导波雷达液位计的特点是抗干扰性能好、耐高温高压、可测量惰性气体等,而且其测量更加精确、耐老化好、安装方便且使用寿命长。它是根据TDR(时域反射)原理,采用非接触式的测量方法发射脉冲信号来进行液位测量。能够在多种极其复杂条件下使用,综合性能好于其他一般液位测量技术,需求量很大,应用非常广泛。本文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文献,明确了各种常见液位计的工作原理、优缺点等,选择出适合洛川末站原油储罐的导波雷达液位计—VF03。对其安装、配置及在洛川末站的应用情况进行研究。在生产工作中,大大降低了劳动力成本,提高了管理效率和安全性,也实现了油品更加精确的计量,最大程度的减少了油罐冒顶和抽空事故的发生,确保了生产安全平稳无事故运行。因此,对液位计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刘非[7](2011)在《基于PLC的罐区监控系统设计与实施》文中提出针对某炼油厂油品罐区自动控制系统的升级改造项目,结合罐区工艺控制要求,设计开发一套基于PLC的罐区监控系统。通过对主流自控方案的研究确定适合该罐区的控制系统为PLC+IPC的监控方案。在进一步分析罐区工艺流程、仪表工况及控制要求的前提下,设计仪表自控回路(包括点数及控制方案)并确定仪表选型。PLC系统下位机选用SIEMENS公司S7-300系列产品。系统硬件配置:314C-2DP CPU模块、ET200M分布式I/O模块及其它AI/AO、DI/DO模块。安装STEP 7编程软件和WinCC人机界面组态软件,利用STEP 7平台开发下层控制程序,在WinCC中完成流程图、数据管理、人机交互及趋势、报警等上层组态。现场安装系统硬件并下装软件,系统上电,现场仪表接入PLC进行联校,完成整个控制系统调试,最终实现系统投入运行。通过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施,有效提高罐区自动化管理水平、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及事故发生率。
于勇[8](2010)在《成品油储罐液位计改造方法及分析》文中认为介绍了油罐液位测量由钢带式改造为光纤式的方法和优点,旨在推广油罐液位测量的新方法。
于力[9](2010)在《现代化工物流罐区液位计量解决方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分析了化工物流储罐液位自动计量方式,从投资性价比出发,提出了对新老罐区的建设和改造,合理设计液位计量解决方案,以适应现代化化工物流罐区对物流库存管理的需要。
蒋玉卓[10](2009)在《油田沉降罐双液位仪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油田沉降罐是油田各联合站内常用的大型储油装置,仅大庆油田就有沉降罐近千个,它兼有储存和分离沉降两大功能。为了粗略了解油田生产的情况,初步掌握进出联合站的原油数量,需要知道各沉降罐油水量。因此,需要时常测量储液罐内油水界面的具体位置——量油,对指挥调度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主要是采用人工量油法,其缺点是工人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误差大以及人为因素多。本文研制了一套测量精度和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油田沉降罐双液位仪,以提高联合站的自动化水平和科学管理水平。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油田现场调研很快就确定了研制方案:依据流体力学的相关理论,并选用若干个50欧姆串联电阻、干簧管及两个配好比重的浮子设计出一次仪表;采用不锈钢管封装一次仪表以提高防爆性能,同时为了避免浮球位移过程中摩擦产生的静电及火花,在浮球与不锈钢管的接触面上加装了紫铜衬套;根据二次仪表的工作原理,结合电子技术及计算机AD/DA,考虑到测量精度、仪表造价、抗干扰性能等几方面,设计出二次仪表。实测结果表明,研制出的双液位仪具有较高的自动化程度、测量精度和防爆性能,不但可以大大地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提高了联合站的自动化水平和科学管理水平。
二、用PLC改造罐区钢带浮子液位计的变送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PLC改造罐区钢带浮子液位计的变送器(论文提纲范文)
(1)石蜡罐区液位监控系统改进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课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方法 |
2 石蜡罐区液位监控原理与控制方法研究 |
2.1 储罐液位监控系统的使用现状 |
2.1.1 石蜡罐区简介 |
2.1.2 石蜡罐区主要问题 |
2.2 液位控制策略研究 |
2.2.1 控制策略的选择 |
2.3 常用液位计选型及特点 |
2.3.1 罐区液位测量特点 |
2.3.2 液位监测中液位计选型原则 |
2.4 本安型雷达液位计原理 |
3 石蜡罐区监控系统硬件设计 |
3.1 DCS集散控制设计 |
3.2 现场总线技术与RS485通信技术 |
3.2.1 现场总线技术 |
3.2.2 RS485通信技术 |
3.3 雷达液位计硬件设计分析 |
3.3.1 步进延时脉冲产生原理 |
3.3.2 电源电路 |
3.4 DCS系统组态安装 |
4 液位监控系统仿真分析与软件设计 |
4.1 雷达液位计与单法兰的仿真对比 |
4.1.1 单法兰模型建立 |
4.1.2 单法兰仿真结果分析 |
4.1.3 雷达液位计系统模型建立 |
4.1.4 雷达液位计仿真结果分析 |
4.2 石蜡罐区监控系统整体建模与仿真分析 |
4.2.1 模型建立 |
4.2.2 仿真结果分析 |
4.3 PID控制与模糊PID算法建模仿真分析 |
4.3.1 常规PID串联校正控制 |
4.3.2 石蜡罐区监控系统PID算法仿真 |
4.3.3 石蜡罐区监控系统模糊PID算法仿真 |
4.4 模糊PID算法C程序的设计 |
5 石蜡罐区液位监控系统的测试 |
5.1 配电装置试验 |
5.2 I/O通道测试 |
5.2.1 AI通道测试 |
5.2.2 AO/DI/DO通道测试 |
5.3 应用软件功能测试 |
5.3.1 系统组态测试 |
5.3.2 监控画面测试 |
5.3.3 系统冗余配置测试 |
5.4 石蜡罐区控制系统测试 |
5.4.1 连续历史记录 |
5.4.2 罐区液位控制响应结果 |
6 全文总结及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编程 |
致谢 |
(2)古大雷达液位计在罐区的应用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储油罐液位计介绍 |
2 罐区常用几种液位计的性能对比 |
2.1 光导式液位计 |
2.2 伺服液位计 |
3 古大雷达液位计工作原理 |
3.1 独特的Echo Discovery回波处理技术 |
3.2 脉冲微波技术 |
4 古大雷达液位计的优势 |
5 古大雷达液位计在罐区的实际应用 |
5.1 雷达液位计的现场安装要求 |
5.2 雷达液位计在罐区安装状况 |
5.3 现场安装问题处理 |
5.4 锥形管天线密封试验 |
5.5 实验及处理结果 |
6 古大雷达液位计在罐区的应用效果 |
6.1 古大雷达液位计在罐区中的应用 |
6.2 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
7 结束语 |
(3)ELL外测液位计在苯储罐上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背景介绍 |
2 几种液位计的比较 (如表1所示) |
2.1 钢带液位计 |
2.2 差压液位变送器 |
3 ELL外测液位计原理[2-4] |
3.1 声纳测距原理 |
3.2 精度自动校准技术 |
3.3“微振动分析”技术 |
4 ELL系列外测液位计的优势[6] |
5 ELL外测液位计在灌区的实际应用 |
5.1 ELL外测液位计现场安装 (见图1) |
5.1.1 主机安装[7] |
5.1.2 探头安装[8] |
5.2 ELL外测液位计应用情况 |
6 结束语 |
(4)化工储运罐区废气治理中液位测量系统的改造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
2 液位测量及远传系统的整体设计 |
3 钢带液位的选型设计及安装 |
3.1 钢带液位的选型设计 |
3.2 钢带液位计的安装 |
4 6011型罐底显示器 |
5 总线远传的选择及设计 |
6 结束语 |
(5)基于自控专业设计的罐区自动化及仪表选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罐区自动化系统发展历程与现状 |
1.2.1 罐区自动化系统的基本架构 |
1.2.2 国内罐区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历程 |
1.2.3 国内外罐区自动化系统的现状及比较 |
1.2.4 罐区控制系统的特点 |
1.3 罐区主要危险源 |
1.4 国内罐区自控系统自动化的趋势 |
1.5 论文研究的内容 |
第二章 罐区工艺流程简介 |
2.1 储运罐区的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 |
2.1.1 储运罐区的特点 |
2.1.2 国内罐区运行普遍存在的问题 |
2.2 工艺流程简述 |
2.2.1 原料输送流程 |
2.2.2 产品输送流程 |
2.2.3 火炬排放系统流程 |
2.2.4 注水泵流程 |
2.2.5 开停工置换流程 |
2.3 储罐配置及工艺参数 |
2.4 机泵配置及工艺参数 |
2.5 主要设计原则 |
第三章 自动化系统在罐区的应用 |
3.1 原有控制系统的不足 |
3.2 罐区改造总体设计 |
3.2.1 罐区自动化系统的基本架构 |
3.2.2 预期实现的设计目标 |
3.3 DCS系统的选择及构建 |
3.3.1 DCS系统的选择 |
3.3.2 罐区自动化平台的总体描述 |
3.4 系统硬件的配置 |
3.5 系统软件的配置 |
第四章 系统仪表选型及应用 |
4.1 仪表选型 |
4.1.1 流量计选型 |
4.1.2 温度仪表 |
4.1.3 压力仪表 |
4.1.4 液位仪表 |
4.1.5 阀门 |
4.1.6 安全仪表及其它 |
4.2 无线仪表的选择与实施 |
4.2.1 无线仪表选择 |
4.2.2 无线仪表系统的实施 |
4.3 供电、气源、接地 |
4.3.1 供电 |
4.3.2 气源 |
4.3.3 接地 |
4.4 防雷系统设计方案 |
4.4.1 电源防雷 |
4.4.2 信号防雷 |
4.4.3 接地等电位、屏蔽措施 |
4.4.4 控制室电源防雷系统及改造措施 |
4.4.5 经过防雷改造后的风险评估 |
第五章 罐区自动化系统的改造及系统实现 |
5.1 仪表检测部分 |
5.2 安全联锁部分 |
5.3 DCS系统部分 |
5.4 设计布置部分 |
5.5 自控平台的实现 |
5.5.1 硬件组态 |
5.5.2 第三方组态通讯 |
5.5.3 网络组态 |
5.6 控制需求与实现 |
5.7 罐区自动控制内容 |
第六章 结论 |
6.1 本文工作总结 |
6.2 相关技术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附件 |
(6)雷达液位计在洛川输油末站原油储罐上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洛川末站概况 |
1.2 洛川输油末站工艺流程简介 |
1.3 储罐液位测量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 |
1.4 液位计的重要作用及研究意义 |
1.5 浮顶罐介绍 |
1.6 课题背景及本文主要工作 |
第二章 常见液位计简介及选型 |
2.1 常见液位计的性能特点 |
2.1.1 压力式液位计 |
2.1.2 浮力式油罐液位计 |
2.1.3 磁致伸缩式液位计 |
2.1.4 电容式液位计 |
2.1.5 超声波液位计 |
2.1.6 雷达式液位计 |
2.2 雷达液位计分类 |
2.3 雷达与导波雷达 |
2.4 洛川末站液位仪表的选型研究 |
2.4.1 液位仪表应用分析 |
2.4.2 液位仪表选型 |
第三章 导波雷达液位计的特点及其工作原理 |
3.1 导波雷达液位计的组成 |
3.2 导波雷达液位计的工作原理 |
3.3 导波雷达的优点 |
第四章 VF03 导波雷达液位计在洛川输油末站的应用 |
4.1 VF03 导波雷达液位计简介 |
4.2 VF03 导波雷达液位计的组成部分 |
4.3 VF03 导波雷达技术规格 |
4.4 VF03 导波雷达系统组成 |
4.5 VF03 导波雷达液位计在洛川末站的储罐上的安装 |
4.5.1 安装 |
4.5.2 参数详解 |
4.5.3 测量值的计算公式 |
4.6 配置 |
4.7 VF03 导波雷达液位计在洛川末站的应用 |
4.7.1 VF03 雷达回路联校方法 |
4.7.2 Hycontrol VF03 的现场调试及维修 |
4.7.3 运行及维护 |
第五章 VF03 导波雷达液位计在洛川末站的应用拓展 |
5.1 VF03 导波雷达液位计通过 RS-484 与上位机 iFIX 的通讯 |
5.1.1 设计主要技术参数 |
5.1.2 硬件配置 |
5.1.3 软件配置 |
5.2 VF03 导波雷达液位计与 SCADA 系统整合 |
5.3 VF03 导波雷达液位计与 SCADA 系统网络图 |
5.4 VF03 导波雷达液位计应用的优点总结 |
第六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详细摘要 |
(7)基于PLC的罐区监控系统设计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1.1 课题来源 |
1.1.2 课题意义 |
1.2 罐区控制系统发展和现状 |
1.3 罐区控制的几种方案比较 |
1.3.1 采用单元仪表控制 |
1.3.2 采用可编程控制器(PLC)控制 |
1.3.3 采用集散控制系统(DCS)控制 |
1.3.4 采用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控制 |
1.3.5 罐区仪表控制系统改造方案确定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2章 罐区控制系统总体介绍 |
2.1 罐区工艺介绍 |
2.1.1 原油罐区工艺流程介绍 |
2.1.2 液化气罐区工艺流程 |
2.2 罐区控制系统控制要求 |
2.3 罐区控制系统升级后应实现的功能 |
第3章 现场仪表概况及选型 |
3.1 罐区现场仪表概况 |
3.2 仪表选型 |
3.2.1 温度仪表 |
3.2.2 压力仪表 |
3.2.3 液位仪表 |
3.2.4 执行机构 |
第4章 控制系统下位机设计 |
4.1 PLC硬件设计 |
4.1.1 PLC的基本结构及特点 |
4.1.2 PLC选型 |
4.1.3 S7-300 PLC的结构和特点 |
4.1.4 PLC硬件配置 |
4.2 PLC软件组态设计 |
4.2.1 STEP7 组态软件简介 |
4.2.2 STEP 7 组成及功能 |
4.2.3 STEP 7 项目设计过程 |
4.2.4 PLC程序总体结构 |
4.3 PID控制功能的实现 |
4.4 系统上位机与下位机通讯 |
4.4.1 CPU314C-2DP与WinCC的通讯 |
4.4.2 CPU与ET200M的通讯 |
第5章 控制系统上位机设计 |
5.1 上位工控机硬件配置及软件安装 |
5.1.1 工控机配置 |
5.1.2 STEP 7 软件的安装 |
5.1.3 WinCC软件安装 |
5.1.4 CP5611 通讯卡安装 |
5.2 上位机软件设计 |
5.2.1 组态软件介绍 |
5.2.2 WinCC的特点 |
5.2.3 WinCC主要组成部分 |
5.2.4 项目组态 |
5.2.5 监控系统的实现 |
第6章 系统安装调试和投运 |
6.1 系统安装 |
6.1.1 机柜安装 |
6.1.2 系统安装 |
6.2 系统接地和上电前检查 |
6.3 系统通电 |
6.4 系统调试与投运 |
6.4.1 PLC系统单校 |
6.4.2 仪表系统联校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9)现代化工物流罐区液位计量解决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1 浮力液位计量与远传 |
2 差压方式液位测量 |
3 雷达液位计 |
3.1 脉冲测量法 |
3.2 连续调频法(FMCW) |
4 物流化工液体罐区计量系统 |
5 结论 |
(10)油田沉降罐双液位仪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创新点摘要 |
前言 |
第一章 概述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目前沉降罐液位计量技术及发展趋势 |
1.2.1 直接计量法 |
1.2.2 间接计量法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创新点 |
第二章 油田常用液位计技术现状分析 |
2.1 液位计的分类和简介 |
2.1.1 浮子式钢带液位计 |
2.1.2 磁致式液位计 |
2.1.3 差压式液位计 |
2.1.4 静压式液位计 |
2.1.5 伺服式液位计 |
2.1.6 雷达式液位计 |
2.1.7 超声波液位计 |
2.2 常用液位计比较和适用介质 |
2.3 选用液位计的原则 |
2.4 油库液位仪表 |
2.4.1 油库液位仪表的使用现状 |
2.4.2 油库液位仪表的发展趋势 |
第三章 新型液位计一次仪表的设计 |
3.1 一次仪表概述 |
3.1.1 一次仪表简介 |
3.1.2 一次仪表工作原理 |
3.2 开关器件的选择 |
3.3 双差压计液位测量 |
3.3.1 工程背景 |
3.3.2 改进方案的原理和基本结构 |
3.3.3 计算实例 |
3.4 一次仪表的封装及防爆处理 |
3.4.1 防爆工具的特性和安全 |
3.4.2 防爆工具的选择使用 |
3.4.3 电气火灾的预防措施 |
3.5 油水界面的测量 |
3.5.1 分离原油与水的方法 |
3.5.2 伺服式液位计的工作原理 |
第四章 新型液位计二次仪表的设计 |
4.1 二次仪表概述 |
4.1.1 二次仪表的工作原理 |
4.2 主要元器件的性能简介 |
4.3 抗干扰电路的设计 |
4.4 二次仪表工作流程图 |
第五章 光纤传感技术在油罐液位测量中的应用 |
5.1 光纤液位计测量原理 |
5.1.1 整体系统描述 |
5.1.2 磁力祸合检测系统 |
5.1.3 光纤传感系统 |
5.1.4 光电转换及二次仪表部分 |
5.2 光纤液位计的主要技术指标 |
5.3 光纤液位计的特点 |
第六章 现场应用情况 |
6.1 对几种典型液位测量仪表的比较分析 |
6.1.1 浮球式液位计 |
6.1.2 压变式液位计 |
6.1.3 差压式液位计 |
6.1.4 电容式液位计 |
6.1.5 超声波液位计 |
6.1.6 光纤液位计 |
6.2 新型液位测量仪表的使用情况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文章目录 |
致谢 |
详细摘要 |
四、用PLC改造罐区钢带浮子液位计的变送器(论文参考文献)
- [1]石蜡罐区液位监控系统改进设计[D]. 倪生光. 大连理工大学, 2018(07)
- [2]古大雷达液位计在罐区的应用现状[J]. 谢文奋. 仪器仪表用户, 2018(02)
- [3]ELL外测液位计在苯储罐上的应用[J]. 李明胜,张身伟. 仪器仪表用户, 2017(09)
- [4]化工储运罐区废气治理中液位测量系统的改造设计[J]. 孙明光.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6(13)
- [5]基于自控专业设计的罐区自动化及仪表选型研究[D]. 万金峰. 北京化工大学, 2015(03)
- [6]雷达液位计在洛川输油末站原油储罐上的应用研究[D]. 周晓娜. 西安石油大学, 2013(05)
- [7]基于PLC的罐区监控系统设计与实施[D]. 刘非. 中国石油大学, 2011(11)
- [8]成品油储罐液位计改造方法及分析[J]. 于勇. 石油化工应用, 2010(10)
- [9]现代化工物流罐区液位计量解决方案[J]. 于力. 上海化工, 2010(07)
- [10]油田沉降罐双液位仪的应用研究[D]. 蒋玉卓. 大庆石油学院, 2009(03)
标签:雷达液位计论文; 压力变送器工作原理论文; 差压液位计论文; 自动化控制论文; 电容式液位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