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课后修电子表活动的实践与体会

开展课后修电子表活动的实践与体会

一、开展课外修理电子表活动的做法和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教育部[1](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指出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王悟知[2](1990)在《开展课外修理电子表活动的做法和体会》文中研究说明 最近,我们组织高二(六)班学生成立了课外电子活动小组,修理电子手表30余块。学生通过实践,尝到了甜头,大大激发了物理学习的兴趣。学生用电子表物美价廉,走时准确,是学生分组实验中理想的工具。但它又容易出

林木[3](2019)在《中国共产党对沈阳城市的接管和改造研究(1948-1952)》文中研究指明解放战争时期,东北城市先后解放,中国共产党陆续接管和改造这些城市。作为中国共产党城市工作的初次探索,其不仅是巩固革命成果与支援前线战争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实现党的工作重心转移与建立民主政权的关键问题,因而意义重大。沈阳作为东北最大城市,具有政治色彩浓厚、工业经济发达与地理位置优越等优势,自近代以来一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而代表性强。因此,论文研究1948-1952年中国共产党对沈阳城市的接管和改造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理论上有助于丰富和完善马克思主义城市思想与中国共产党城市工作思想,总结和归纳中国共产党接管和改造城市的一般规律;实践上有助于提高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城市治理能力与水平,解决新时代中国城市发展面临的新问题与新挑战。论文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和观点,综合运用历史学、城市学、政治学与经济学等理论及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文献研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与多学科交叉等研究方法,系统研究中国共产党接管和改造沈阳城市。首先,追溯了中国共产党接管和改造沈阳城市的理论基础与经验借鉴;其次,考察了中国共产党接管和改造沈阳城市的历史背景与条件准备,并梳理其具体过程;最后,阐述了中国共产党接管和改造沈阳城市的成效与经验,并总结其历史作用与现实启示。沈阳城市的接管和改造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成功范例。中国共产党一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城市思想,另一方面结合沈阳具体实际,批判继承已有东北城市接管经验,并吸收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即近代沈阳城市管理经验和苏美城市管理经验。在此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克服重重困难,按照“各按系统、自上而下、原封不动、先接后分”的原则,对沈阳政权、经济、文化、市政和社会系统分别进行接管和改造,并取得显着成效,为人民带来福祉,证明其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不仅能打破旧世界,还能创造新世界。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其成功经验就在于制定并执行正确的城市政策,派遣纪律严明且训练有素的城市干部,妥善处理城市各阶级阶层之间的关系以及接管城市与经济建设同时并举。沈阳城市接管和改造的顺利完成,为支援解放战争及抗美援朝战争贡献力量,为实现沈阳由消费型向生产型城市转变奠定基础,为推动东北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创造前提,更为接管和改造全国其他城市提供范例;对当前推进中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样给以启迪。

王子顺[4](2006)在《物理课外实验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对课外实验的研究还缺乏系统性,然而物理课外实验正是让学生学会做、学会知、学会与人相处,学会生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式。选择开设物理课外实验课,探索综合理科课外实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改进现行的实验教学,还可以为课程改革的深化探索一条新路子,它是教育改革和发展新形势的必然选择。搞好物理课外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激活学生的创造潜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真正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进而提高物理课堂教学质量。同时课外实验在加强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开展好课外实验教学,则需要确定一定的教学形式和方法,根据课外实验的本质、目的及特点,借鉴中外成功的教学经验和理论,充分发挥课外实验的教学功能。课外实验的评价,应该始终从素质教育基点出发,从全面育人入手,用新的教学观、学生观、评价观去制定评价标准,使教学评价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确保学生在参与的研究活动中受益,使评价更好地成为激励和鼓励学生学习,能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尊重和体现的有效手段。

杰弗里·迪弗,严志军,张沫[5](2008)在《冷月》文中研究表明后"9·11"时代的纽约,充斥着困惑、恐惧和愤怒交织的危机情结。一个"唯我独清"的重案组女警探,在自己生命中四个重要的男人之间周旋:声誉即将毁于一旦的警察父亲、罪行已经败露的警察男友、高位截瘫的精神伴侣、一个沉醉于阴谋和诡计的犯罪高手。寒冷的12月的夜晚,一轮满月高挂在纽约市的上空,此时发生了两起命案。凶手在两个现场都放置了同样诡异的古董钟,还附上一张署名为"钟表匠"的纸条!犯罪学家林肯·莱姆和警探萨克斯受命组成调查组,在扑朔迷离的线索之间抽丝剥茧,在物证、推理和目击供词之间艰难取舍,终于找到了售出十只钟表的经销商——意味着将有十位受害人在纽约死于非命。作案手法将异常残忍:割腕、放血、砸碎喉咙、火刑……古董钟发出的每一声嘀嗒,都意味着一个生命即将结束。在表意学专家凯瑟琳的协助下,他们先抓住了"钟表匠"的助手,一个名为文森特的性变态罪犯。然后,钟表匠本人主动现身,警方轻松将其抓捕归案。然而案情却急转而下——钟表匠表示,他犯下的两桩命案都是假的,其实根本没有受害者,他之所以偷来尸体布置现场,目的在于制裁那些贪污的警察。由于缺乏确凿证据证明其犯有严重的罪行,钟表匠顺利获释,但他真的如此高尚而单纯吗?莱姆不禁怀疑钟表匠背后还隐藏着更大的阴谋……

王济民[6](1994)在《在课外教学中提高学生实验能力和操作技能的探讨──课外实践教学的构想和实践》文中提出本文阐述了课外实践教学的意义,主要做法,以及实践的初步效果。有构想,有实践,有体会,对开辟课外教学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范宇星[7](2020)在《核心素养下初中物理学困生的成因分析及个案转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以培养和提高全体学生综合素养为主的现代教育朝着国民教育的方向发展,积极推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成为实现科教兴国和培育现代化人才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课程目标从学科内容深入到核心素养,基础教育领域发生了深刻变革。随着可接受基础教育的学生的基数大幅增加,学困生的数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呈上升趋势。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提出,初中学生在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还须在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等方面获得发展,这对原本成绩落后的初中物理学困生来说更是一座难以翻越的学习大山。因此研究初中物理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已成为现代素质教育研究中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研究以国内外物理核心素养和初中物理学困生的相关研究为依托,借助教育心理学为理论依据,编制出初二学生物理学习情况调查问卷,其中以调查学生的现有物理核心素养发展水平和学习成绩为基准,筛选出213名初中物理学困生和182名初中物理学优生,采用课堂观察、访谈、个案研究等方式进行深入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以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要求为准则,对初中物理学困生进行相关概念界定,并对核心素养下的初中物理学困生和学优生群体做出判定;(2)依据核心素养下的初中物理学困生和学优生群体判定的准则,结合教育实践,编制课堂观察量表、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通过多种形式收集本文研究所需数据资料,运用SPSS26.0统计软件对比分析初中物理学困生和学优生之间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与学习成绩发展现状;(3)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探讨初中物理学困生的学习成绩与其物理核心素养发展间是否存在一定联系,深挖深思初中物理学困生核心素养发展滞后、学习成绩不佳的普遍原因;(4)根据研究结果,提出适合当前我国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策略,再通过典型案例转化及跟踪试验进行实证研究。通过研究所得结论如下:(1)初中物理学困生的学习成绩与学科核心素养发展间存在一定关联,二者相辅相成。学困生因缺乏物理观念导致科学思维与科学探究发展不足,严重影响物理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致使学习成绩落后。同时学习成绩长期处于末位会使学困生在学习物理时出现负面情绪和不良状态,进一步加剧其物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困难,使得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步入恶性循环。(2)初中物理学困生的形成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学习兴趣浅薄、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方法不当等内因和家庭教育错位、学校教育欠妥、社会教育大环境不佳等外因是最突出的致困因素。(3)针对初中物理学困生存在的非智力因素薄弱环节,本文从情感策略、学习策略、教学策略、环境策略出发,提出兼具操作性、实践性、效仿性的多维度、一体化转化策略,帮助初中物理学困生全面提高物理核心素养,走出学习困境。所提出策略由个案转化研究验证具有较高可行性。

韩婧[8](2020)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信息技术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为例》文中认为伴随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各中职学校都在积极探寻促进中职教育改革、适应企业人才需求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国内外教育研究表明: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有效帮助中职学生提升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动手能力,也有利于充分调动中职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因而是一种能够提升中职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本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法、问卷调查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在对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信息技术专业教学中的适应性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着重就中职信息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中的任务驱动法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进行了探究。通过对教学实践前后测试成绩的对比以及相关问卷调查数据的分析,结果发现,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切实提高中职信息技术专业课堂教学效果,并增强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本研究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阐明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对国内外任务驱动教学法相关文献和理论依据进行梳理,并确定了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部分阐述了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概念内涵,并依据中职学校信息技术专业学生、教师和课堂教学的特点,分析了在中职学校信息技术专业教学中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可行性。第三部分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重在对中职学校信息技术专业教学中有效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实践探索。通过对不同班级所实施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的教学效果进行对比,进而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践效果进行评价,并发现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针对当前运用任务驱动法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优化策略,以使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更好地满足中职学校信息技术专业课堂教学实践要求。第五部分主要对本研究进行总结并且提出今后继续努力的方向与思路。任务驱动教学法作为一种能够有效改善中职学校信息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正被越来越多中职学校信息技术专业的一线教育工作者所提倡。希望本研究能为中职学校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王晓音[9](2013)在《对外汉语教师素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针对对外汉语教师队伍现存的基本素质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专业素质有待完善等问题,以及当前研究中对教师素质界定的视角微观、内涵模糊等缺憾,提出“大素质”概念,从基本素质、专业素养两个大的方面着眼,对对外汉语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养、人格素养以及心理素质进行了详尽描述;对对外汉语教师应具备的汉语知识素养、语言素养、业务素养、跨文化交际素养等进行了全面分析。本研究重实践性、实用性,以期为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新教师提供一个全面的、操作性较强的自我成长指南。对外汉语教师的职业素养包括职业意识、专业意识、职业精神、职业操守等。对外汉语教师应当秉持正确的职业意识,以成为一名“多项全能选手”为目标,摒弃偏颇观念,从社会、个体、学术等角度认识自己的价值,实现自我专业身份认同,既不可轻视自己为教书匠,也不可将职业与学术研究割裂开来。职业精神除了对本职业要充满热爱与激情,还要对学生充满爱心、耐心与同理心。作为涉外工作者,对外汉语教师要有符合规范的职业操守,言行得体,维护民族尊严。由于道德水平难以用数字量化,且本文也无意批评或评价,因此本研究从教师“高尚的道德品行”、“良好的精神状态”两方面对外汉语教师的人格素养提出设想。从“践行公民道德”、“践行教师道德”两方面提出了建议与期待,希望对外汉语教师拥有良好的公共道德和可作表率的私德,在工作中有责任心、有激情,并且真心关爱学生。从“积极的精神面貌”、“健康的人格”两个方面指出对外汉语教师应当精力充沛、向学生输出正能量并且具有坚定的意志和工作激情,表现出健全、和谐、积极的人格状态以及良好的性格。本研究引用了“信念”(Belief)这一概念,从教师对自我的信念、对学生的信念以及对教与学的信念这三个角度来探讨对外汉语教师的心理素质。我们认为,对外汉语教师对自我的信念包括“认识自己”、“教学机智”、“心理应激”三个方面。教师要尊重自我,同时也要敞开自我,不断自我完善。在教学中,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身份是“中介者”、“导师”。准确的自我信念还包括稳定的心态、较强的心理承受力,以及善于调适自我心理、情绪等。对外汉语教师对学生的信念包括“认识学生”、“认识学习者的情感”。对于教与学的信念,包括“对学习的信念”和“对教学的信念”。如何营造适宜的学习环境,以实现第二语言学习的目标;如何实现高成效的教学,这都是在明晰了对教与学的信念之后才有可能得到答案的。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理解是对外汉语教师专业素养的根本。“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理解”是本研究的一个独特提法。对外汉语教学的难点就在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时凸显出来的独特之处,教师对此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处理教学中的疑难问题,是极其重要的专业素养。本研究着重分析了语音、汉字、词汇、语法等语言要素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表现出来的难点以及处理实际问题的方法。本研究从“语言表达”、“语言运用”两个角度来分析对外汉语教师所应具备的语言素养。在语言表达部分,分析了教师语言物理层面、意义层面、情感层面所应当具备的特点和发挥的作用。在语言运用部分,我们借用了英文相关着作的部分研究角度,从生理方面、人际方面、教学法方面分析了教学语言。最后,我们从建立和维持课堂交际模式、营造课堂气氛、与学生有效沟通三个方面分析了教师语言的作用。在每个层面的分析中,我们都引入了教学实例,使分析更具体,建议更实用。对外汉语教师的业务素养主要包括教学准备、课堂教学素养以及各种课型的课堂教学技巧。备课不仅包括备教材、备学生,还包括教师对自我的长期与短期的准备。教师从备课到上好一堂课,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备课是上课的前提与基础,上课是备课内容的实践、展现与调整,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动态联接的。我们提出了“课堂教学基本素养”的概念,将“板书”、“范读”、“肢体语言”归为教师课上良好素养展示的因素,将“回顾反思”、“收集学生反馈”、“自我修正与调整”归为课后总结的良好习惯,并详尽分析了如何上好一堂课。掌握各种基础语言课的特点、教法,是对外汉语教师必备的业务素养之一。每一位教师都必须是教学中的多面手,各种课型全面适应。本文从教师教学实践的角度对各种课型在教学实际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包括听力教学、口语教学现状中的偏差和误区,阅读教材的缺陷,写作教学目标和写作模式的反思。以此梳理为基础,提出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的修正途径以及详尽的教学建议。跨文化交际是对外汉语教师专业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一专业素养一方面表现在教师自身的跨文化交际活动中,以跨文化交际意识为基础,搭建跨文化交际知识,有能力处理自身所经历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另一方面表现在教师处理语言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知识的方式,以及应对教学管理中出现的跨文化交际障碍的手段。

黄舟子[10](2017)在《建国以来国产民用表的设计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民族制表业诞生于新中国成立初,一直以来在我国国民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并以其特有的精密制造技术和精密计时产品长期服务于我国国民经济各领域,与新中国工业共同成长。经过60年的发展,我国民族制表业现已建立起较完整的生产制造体系和营销网络,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和较大的市场空间。但是不容忽视的是,新形势下的我国民族制表业产业结构亟待调整优化,国际地位亟待提升。对国产民用表设计思想及设计特征的源流梳理分析,对加快推进我国民族制表业自主品牌建设具有现实启示意义,亦将为中国民族制造业其他国货产品的设计发展研究提供有益的蓝本。本文建立在国产民用表设计的现状和具体案例基础之上,解析其所处的设计语境,分析提炼其主要的设计思想,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探究其设计方法和设计原则,以此来解读其产生及发展脉络,探索其未来发展趋势。绪论介绍了国产民用表设计发展历程的研究价值和研究范式。第二章对国产民用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形制进行了界定,并回顾了新中国建立以前,孕育期的民族制表业的文化语境,以及民用表在我国传播、制造和使用概况。第三至五章分别从设计语境、设计思想和设计特征三方面入手,剖析了建国至今,国产民用表设计在我国民族制表业初创、发展到创新的三个阶段的发展历程。功能性与艺术性、民族性与现代性、用户与设计者在国产民用表设计中的地位与角色的变迁是研究重点。结论试图从文化政治学和社会学的解释路径,对国产民用表设计发展进程里的演变源流及特点分析概括,展望其未来的发展。

二、开展课外修理电子表活动的做法和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开展课外修理电子表活动的做法和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3)中国共产党对沈阳城市的接管和改造研究(1948-1952)(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选题意义
    1.2 核心概念阐释
        1.2.1 城市接管
        1.2.2 城市改造
        1.2.3 城市管理
        1.2.4 城市治理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与思路
        1.4.2 研究方法
2 中国共产党对沈阳城市接管和改造的理论基础及经验借鉴
    2.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城市思想
        2.1.1 马克思恩格斯的城市思想
        2.1.2 列宁的城市思想
    2.2 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的城市工作思想
        2.2.1 毛泽东的城市工作思想
        2.2.2 陈云的城市工作思想
    2.3 中国共产党东北的城市接管经验
        2.3.1 哈尔滨的城市接管经验
        2.3.2 长春的城市接管经验
    2.4 国内外的城市管理经验
        2.4.1 近代沈阳的城市管理经验
        2.4.2 苏联与美国的城市管理经验
3 中国共产党对沈阳城市接管和改造的背景及条件
    3.1 战后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
        3.1.1 美苏对峙格局形成及其在中国的博弈
        3.1.2 国民党财政经济危机与军事政治失败
        3.1.3 共产党革命力量壮大与方针政策正确
    3.2 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掌握战争主动权
        3.2.1 国共军事力量对比发生改变
        3.2.2 夏秋冬季攻势取得胜利
        3.2.3 辽沈战役加速推进沈阳解放
        3.2.4 战争中重视对沈阳的保护
    3.3 沈阳地下党组织采取有效行动
        3.3.1 调查与搜集有关沈阳的情报资料
        3.3.2 宣传中国共产党接管和改造沈阳的方针政策
        3.3.3 组织沈阳各界群众开展护城运动
        3.3.4 保护沈阳党员进步分子与策反国民党军政人员
    3.4 沈阳军事管制委员会正式成立
        3.4.1 明确沈阳军事管制的目的与军管会的使命
        3.4.2 设置沈阳军管会的组织机构及其人员
        3.4.3 调配与培训沈阳军管会所需的干部队伍
4 中国共产党对沈阳城市接管和改造的具体实践
    4.1 沈阳政权系统的接管和改造
        4.1.1 解散反动党团与实行公开建党
        4.1.2 打碎旧政权机构与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4.1.3 留用旧职人员与整顿公职人员思想纪律
        4.1.4 搜集军队遗留资财与加强军工军需生产
    4.2 沈阳经济系统的接管和改造
        4.2.1 没收官僚资本工业企业与建立国营工业企业
        4.2.2 没收官僚资本财政金融机构与稳定金融市场
        4.2.3 保护与引导私营工商业向有益于国计民生方向发展
    4.3 沈阳文化教育卫生系统的接管和改造
        4.3.1 恢复进步报纸广播与加强职工文艺活动
        4.3.2 调整合并学校与实施课程教学改革
        4.3.3 整治环境卫生与开展妇幼保健工作
    4.4 沈阳市政系统的接管和改造
        4.4.1 抢修煤气电力与自来水系统
        4.4.2 抢修邮电通讯系统
        4.4.3 修复铁路交通运输网
    4.5 沈阳社会秩序的接管和改造
        4.5.1 遣散散兵游勇与收容游民乞丐
        4.5.2 开展锄奸肃特斗争与打击盗匪抢劫
        4.5.3 取缔封建会道门与整顿宗教界活动
        4.5.4 封闭妓院与禁绝烟毒
5 中国共产党对沈阳城市接管和改造的成效及经验
    5.1 沈阳城市接管和改造的成效
        5.1.1 政权相对稳定党政领导加强
        5.1.2 经济加快恢复国家财政好转
        5.1.3 文教卫发生变革人民素质提升
        5.1.4 市政设施改善社会风气净化
    5.2 沈阳城市接管和改造的成功经验
        5.2.1 制定并执行正确的城市政策
        5.2.2 派遣纪律严明且训练有素的城市干部
        5.2.3 接管城市与经济建设同时并举
        5.2.4 妥善处理城市各阶级阶层之间的关系
    5.3 沈阳城市接管和改造的不足之处及其原因分析
        5.3.1 思想认识存在偏差
        5.3.2 接管人员与机动兵力准备不足
        5.3.3 城市工作方法过粗
6 中国共产党对沈阳城市接管和改造的作用及启示
    6.1 沈阳城市接管和改造的历史作用
        6.1.1 为支援解放战争及抗美援朝战争贡献力量
        6.1.2 为实现沈阳由消费型向生产型城市转变奠定基础
        6.1.3 为推动东北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创造前提
        6.1.4 为接管和改造全国其他城市提供范例
    6.2 沈阳城市接管和改造的现实启示
        6.2.1 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提升城市治理民主化水平
        6.2.2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提升城市治理科学化水平
        6.2.3 运用大众传播媒介提升城市治理信息化水平
        6.2.4 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提升城市治理法治化水平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4)物理课外实验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课外实验理论基础
    1.1 建构主义理论与课外物理实验教学
    1.2 多元智力理论与物理课外实验教学
    1.3 物理课外实验研究范围的界定
2. 物理课外实验研究现状
    2.1 美国物理课外实验开展情况
    2.2 英国课外实验开展情况
    2.3 德国课外实验开展情况
    2.4 我国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3. 课外实验教学形式及方法
    3.1 课外物理实验教学设计
    3.2 物理课外实验设计的一般过程
    3.3 物理课外实验的内容
    3.4 课外物理实验的主要过程
    3.5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物理课外实验活动的组织形式
4. 物理课外实验活动的指导
    4.1 明确实验目的,做好实验准备工作
    4.2 指导课外实验应注意的几点
    4.3 积极筹集器材
    4.4 精心安排,让学生有所获
    4.5 积累资料、充实内容,做好评价工作
    4.6 及时反馈
5. 课外实验学生评价
    5.1 学生评价指标体系
    5.2 量表的使用说明
    5.3 评价的方法
    5.4 评价实施的结果
    5.5 对实验的分析与讨论
6. 物理课外实验活动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6.1 加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6.2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6.3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6.4 加强理论与实际联系的能力
    6.5 锻炼学生的注意力、耐心、毅力
    6.6 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6.7 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6.8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与人协作的能力
7. 物理课外实验实施原则
    7.1 整体性和选择性原则
    7.2 因校、因时、因地制宜原则
    7.3 师生共同参与、学生为主体原则
    7.4 愉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
    7.5 活动性、实践性原则
    7.6 因材施教,发展特长的原则
8. 结束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7)核心素养下初中物理学困生的成因分析及个案转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现状
        1.4.1 国内外核心素养研究现状
        1.4.2 国内外学困生研究现状
    1.5 相关概念界定
        1.5.1 核心素养
        1.5.2 物理核心素养
        1.5.3 初中物理学困生
2 理论基础
    2.1 元认知理论
    2.2 成败归因理论
    2.3 三层次理论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问题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方法设计
        3.3.1 文献查阅法
        3.3.2 课堂观察法
        3.3.3 访谈法
        3.3.4 问卷调查法
        3.3.5 个案研究法
4 初中物理学困生成因分析
    4.1 内因
        4.1.1 学习兴趣浅薄学习热情不高
        4.1.2 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动机模糊
        4.1.3 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良
        4.1.4 学习意志不坚学习态度不端
        4.1.5 数学基础薄弱知识储备不足
        4.1.6 缺少知识转化能力忽视知识网络整合
        4.1.7 缺少归因过程缺乏深入思考
    4.2 外因
        4.2.1 家庭教育方面
        4.2.2 学校教育方面
        4.2.3 社会环境方面
5 初中物理学困生典型案例转化研究
    5.1 案例一
        5.1.1 基本情况
        5.1.2 学习困难原因分析
        5.1.3 转化方案
    5.2 案例二
        5.2.1 基本情况
        5.2.2 学习困难原因分析
        5.2.3 转化方案
6 初中物理学困生转化策略
    6.1 情感策略
        6.1.1 激活学习兴趣重燃学习热情
        6.1.2 唤醒学习动机重塑学习意志
    6.2 学习策略
        6.2.1 制定学习目标预习把握教材
        6.2.2 自评听课状态加强自我监督
        6.2.3 独立完成作业树立自觉意识
        6.2.4 及时解答疑难有效整理错题
        6.2.5 借助多种手段强化复习效率
        6.2.6 消除认知误区丰富学习内容
    6.3 教学策略
        6.3.1 实施分层教学满足各级发展
        6.3.2 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充分展现学科特点
        6.3.3 加强物理概念教学深化知识理解应用
    6.4 环境策略
        6.4.1 管束关爱并重科学健康育人
        6.4.2 重视协同教育加强家校往来
        6.4.3 开展校园主题活动专设学校奖惩措施
        6.4.4 利用差异资源加强校网建设
        6.4.5 建立多元评价机制敦促教学方式变革
        6.4.6 规范课外辅导机构传递正确价值取向
7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物理课堂学习行为观察量表
    附录二 :被试者、同伴、教师、家长访谈提纲
    附录三 :关于初二学生物理学习情况的调查问卷
    附录四 :学生物理课堂学习行为自评量表
    附录五 :八年级物理月考试卷2019.10
    附录六 :洛阳市2019—2020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物理试卷
致谢

(8)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信息技术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评述
    1.3 理论基础
        1.3.1 建构主义理论
        1.3.2 做中学理论
        1.3.3 成就动机理论
        1.3.4 多元智力理论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及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信息技术专业教学中的适用性分析
    2.1 任务驱动教学法概述
        2.1.1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
        2.1.2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特点
        2.1.3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流程
        2.1.4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势
    2.2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信息技术专业教学中的适应性
        2.2.1 对中职信息技术专业课堂教学的适应性
        2.2.2 对中职信息技术专业学生的适应性
        2.2.3 对中职信息技术专业教师的适应性
第三章 基于任务驱动法的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
    3.1 中职信息技术专业课程任务驱动法教学设计
        3.1.1 教学目标分析
        3.1.2 教学内容分析
        3.1.3 学习者分析
        3.1.4 教学过程设计
        3.1.5 教学效果评价
    3.2 中职信息技术专业课程任务驱动法教学实践
        3.2.1 教学实践设计
        3.2.2 教学目标
        3.2.3 教学内容
        3.2.4 教学对象
        3.2.5 教学实践时间
        3.2.6 教学实践过程
        3.2.7 教学成效评价
        3.2.8 教学案例
    3.3 中职信息技术专业课程任务驱动法教学实践效果分析
        3.3.1 任务驱动教学法实践效果分析
        3.3.2 任务驱动法教学实践主要发现
    3.4 中职信息技术专业课程任务驱动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4.1 教学目标任务存在不足
        3.4.2 过度依赖教材
        3.4.3 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3.4.4 协作学习形式化
        3.4.5 教学评价不完善
第四章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信息技术专业教学中的优化策略
    4.1 转变教学理念,增强学生主体性
    4.2 注重课外实践,强化课外任务环节
    4.3 针对学生特点,合理设计教学任务
    4.4 加强教师主导作用,注重对学生的引导
    4.5 重视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团队协作能力
    4.6 完善教学评价机制,实施多元评价方式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调查问卷(前测)
附录二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调查问卷(后测)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9)对外汉语教师素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对外汉语教师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1. 教师队伍结构现状
        2. 教师队伍所存在的问题
        2.1 基本素质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2.2 专业素养有待完善
        3.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培养研究现状思考
        3.1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学科背景
        3.2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模式思考
    第二节 对外汉语教师研究现状
        1. 研究成果分析
        1.1 数量较少
        1.2 高质量研究不多
        2. 对本研究的介绍
        2.1 本研究的目的
        2.2 本研究的内容
        2.3 本研究的意义
上编 基本素质篇
    第一章 对外汉语教师的职业素养
        第一节 对外汉语教师的职业意识
        1. 对本职业的认识与定位
        1.1 “小儿科”
        1.2 文化传播中介
        1.3 “香饽饽”
        1.4 “多项全能选手”
        2. 对外汉语教师的价值
        2.1 社会价值
        2.2 个体价值
        2.3 学术价值
        第二节 对外汉语教师的专业意识
        1. 教书匠与专家
        2. 个人本专业为主与教汉语为辅
        3. 专业身份认同
        第三节 对外汉语教师的职业精神
        1. 对本职业的热爱与激情
        2. 对学生的爱心、耐心与同理心
        第四节 对外汉语教师的职业操守
        1. 遵守涉外人员基本行为规范
        2. 遵守职业规范
        2.1 政治行为规范
        2.2 交际言行规范
    第二章 对外汉语教师的人格素养
        第一节 高尚的道德品行
        1. 践行公民道德
        1.1 良好的公德行为
        1.2 可作表率的私德
        2. 践行教师道德
        2.1 表现方式独特的责任心
        2.2 用学生可接受的方式关爱学生
        第二节 良好的精神状态
        1. 积极的精神面貌
        1.1 精力充沛
        1.2 输出正能量
        1.3 意志坚定
        1.4 充满工作激情
        2. 健康的人格
        2.1 健全、和谐的人格
        2.2 积极的人格状态
        2.3 良好的性格
    第三章 对外汉语教师的心理素质
        第一节 对自我的信念
        1. 认识自己
        1.1 如何看待自己
        1.2 中介者
        1.3 导师
        2. 教学机智
        2.1 稳定的心态
        2.2 良好的心理承受力
        3. 心理应激
        3.1 自我心理调适
        3.2 自我情绪调控
        第二节 对学生的信念
        1. 认识学生
        1.1 关于学生的概念
        1.2 学习者的个体性
        2. 认识学习者的情感
        2.1 个别情感因素
        2.2 交互情感因素
        第三节 对教与学的信念
        1. 对学习的信念
        1.1 学习的概念
        1.2 第二语言学习的目标
        1.3 营造学习环境
        2. 对教学的信念
        2.1 教学的概念
        2.2 高成效教学
        2.3 反思性教学
下编 专业素养篇
    第一章 对外汉语教师的汉语知识素养
        第一节 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特点的理解
        1. 语音
        1.1 以持续性为特点的语音训练
        1.2 以实用性为目标的教学内容
        2. 汉字
        2.1 灵活处理汉字教学
        2.2 教学内容的定位与调整
        3. 词汇
        3.1 利用内涵意义与构词特点分析词义
        3.2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控制
        4. 语法教学
        4.1 教学内容的选定及处理方法
        4.2 发现教学难点
        第二节 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要素处理
        1. 语音
        1.1 音素教学与语流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1.2 处理教学难点
        2. 汉字
        2.1 以分析理解为基础的教学方法
        2.2 处理教学中的具体问题
        3. 词汇
        3.1 实用性教学原则
        3.2 词语释义技巧要点
        4. 语法
        4.1 教学原则
        4.2 处理方法要点
    第二章 对外汉语教师的语言素养
        第一节 对外汉语教师语言表达
        1. 语言表达的物理层面
        1.1 教师语言物理层面要求
        1.2 教师语言物理层面特点
        2. 语言表达的意义层面
        2.1 准确规范
        2.2 清楚达意
        2.3 围绕中心
        2.4 实现目的
        2.5 收放自如
        3. 语言表达的情感层面
        3.1 语言中的情感
        3.2 教师情感的传达
        第二节 对外汉语教师语言运用
        1.教学语言
        1.1 生理方面
        1.2 人际方面
        1.3 教学法方面
        2. 教师语言的作用
        2.1 建立和维持课堂交际模式
        2.2 营造课堂气氛
        2.3 与学生有效沟通
    第三章 对外汉语教师的业务素养(上)
        第一节 教学准备
        1. 备课
        1.1 准备自己
        1.2 备教材
        1.3 备学生
        2. 课前准备
        2.1 检查教学用品、设备
        2.2 调整情绪
        3. 集体备课
        第二节 课堂教学基本素养
        1. 课上良好素养的展示
        1.1 板书
        1.2 范读
        1.3 肢体语言
        2. 如何上好一堂课
        2.1 合理安排教学环节
        2.2 有效利用课堂时间
        2.3 灵活调整教法
        2.4 与学生有效互动
        3. 课后总结的良好习惯
        3.1 回顾反思
        3.2 收集学生反馈
        3.3 自我修正、调整
    第四章 对外汉语教师的业务素养(下)
        第一节 听力教学
        1. 听力教学现状中的问题
        1.1 受到普遍的轻视
        1.2 教学模式单一
        2. 教学技巧
        2.1 有效的引导
        2.2 有针对性的讲解
        2.3 有趣的活动
        2.4 其他
        第二节 口语教学
        1. 口语教学现状中的问题
        1.1 教学内容的偏差
        1.2 教学方法的误区
        2. 口语教学技巧
        2.1 引导“自发的”谈话
        2.2 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2.3 分组活动
        2.4 巧妙纠错
        第三节 阅读教学
        1. 理想的阅读教学
        1.1 教材
        1.2 教学目标
        2. 阅读教学技巧
        2.1 课文处理
        2.2 提问技巧
        第四节 写作教学
        1. 写作教学目标
        1.1 对外汉语写作教学目标
        1.2 汉语写作模式
        2. 写作教学方法
        2.1 写作指导
        2.2 修改与反馈
    第五章 对外汉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素养
        第一节 跨文化交际知识与素养
        1. 文化交际知识
        1.1 文化交际学与语言教学
        1.2 跨文化交际知识
        2. 跨文化交际素养
        2.1 树立文化差异意识
        2.2 成为一个“多文化”人
        第二节 语言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
        1. 语言教学中跨文化交际内容的界定与定位
        1.1 语言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内容
        1.2 跨文化交际在语言教学中的地位
        2. 应对与处理教学管理中的跨文化交际障碍
        2.1 教学活动中跨文化交际障碍的构成
        2.2 教学活动中跨文化交际障碍主要类别
        2.3 跨文化交际障碍产生的原因
        2.4 跨文化交际障碍的化解途径
        第三节 跨文化交际课程设计与实施
        1. 跨文化交际课程的设计
        1.1 课程目标
        1.2 课程内容
        2. 跨文化交际课程的实施
        2.1 教学方法
        2.2 教学改进设想
结论
    1. 本研究的地位和作用
        1.1 综合性
        1.2 独创性
        1.3 实用性
        1.4 开放性
        1.5 针对性
    2. 本研究的缺憾
        2.1 研究方法方面
        2.2 研究内容方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某校对外汉语教师学科背景调查表
    附录二 对外汉语教师基本素质调查问卷
    附录三 “学生心目中理想的老师”调查问卷
    附录四 语音教学项目的初步设计(叶军)
    附录五 《基础汉字表》(1000常用字表)
    附录六 备课情况调查
    附录七 调查问卷
    附录八 MBTI测试题目
    附录九 学习类型自我测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10)建国以来国产民用表的设计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概念界定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相关概念界定
    1.4 研究的创新点及难点
        1.4.1 论文的创新点
        1.4.2 论文的难点
    1.5 研究方法及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第二章 国产民用表的基本概念与近代历史溯源
    2.1 国产民用表的基本概念
        2.1.1 国产民用表的基本概念
        2.1.2 国产民用表的基本形制
    2.2 国产民用表的近代历史溯源
        2.2.1 近代民族制表业的文化语境
        2.2.2 近代民用表在我国的传播、制造和使用概况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初创期(1950~1979):从无到有的自力更生
    3.1 初创期民族制表业的文化语境
        3.1.1 社会文化中浓厚的政治色彩
        3.1.2 短缺经济时期的艰苦创业
        3.1.3 计划体制下的统筹产销
    3.2 初创期国产民用表的设计思想
        3.2.1 从致用逐步走向审美
        3.2.2 义利统一的责任意识
        3.2.3 独立自主的进取精神
    3.3 初创期国产民用表的设计特征
        3.3.1 去繁就简——简洁硬朗的造型设计
        3.3.2 以素为美——朴素平易的装饰设计
        3.3.3 致用为本——精练单纯的功能设计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发展期(1980~2000):设计的转型探索
    4.1 发展期民族制表业的文化语境
        4.1.1 从贫乏到丰裕:渐入消费社会
        4.1.2 从封闭到开放:重返国际舞台
        4.1.3 石英风暴:世界制表业的变局
    4.2 发展期国产民用表的设计思想
        4.2.1 从国家主导到市场主导下的用户关切
        4.2.2 科学精神的注入与专业化建设
        4.2.3 试错与投机的实用主义
    4.3 发展期国产民用表的设计特征
        4.3.1 大众文化下的民生设计
        4.3.2 山寨文化下的仿制设计
        4.3.3 西体中用的两种设计风格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创新期(2001~):设计的新发展
    5.1 当代民族制表业的文化新语境
        5.1.1 经济新常态下的创新驱动要求
        5.1.2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诉求
        5.1.3 信息时代改变读时方式
    5.2 当代国产民用表的设计新思想
        5.2.1 凝练:培育品牌文化
        5.2.2 细致:倾注工匠精神
        5.2.3 先锋:前瞻与前沿探索
    5.3 当代国产民用表的设计新特征
        5.3.1 中国元素的风格化运用
        5.3.2 技术极致与概念创新
        5.3.3 装饰传统与智能未来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国产民用表设计发展的研究结论及展望
    6.1 对国产民用表设计发展的研究结论
        6.1.1 国产民用表设计的功能领域与艺术风格变迁
        6.1.2 中西元素在国产民用表设计上的认识与运用变迁
        6.1.3 用户与设计者在国产民用表设计中的角色变迁
        6.1.4 以上海牌为例——上海牌民用表的设计发展变迁
    6.2 对国产民用表设计未来发展的展望
        6.2.1 功能新语义与艺术的泛化
        6.2.2 民族品牌与产品生态
        6.2.3 用户与设计者的共生与共鸣
参考文献
附录
    图目录
    表目录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研究成果清单

四、开展课外修理电子表活动的做法和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2]开展课外修理电子表活动的做法和体会[J]. 王悟知. 物理教师, 1990(01)
  • [3]中国共产党对沈阳城市的接管和改造研究(1948-1952)[D]. 林木.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1)
  • [4]物理课外实验教学研究[D]. 王子顺. 西北师范大学, 2006(04)
  • [5]冷月[J]. 杰弗里·迪弗,严志军,张沫. 译林, 2008(01)
  • [6]在课外教学中提高学生实验能力和操作技能的探讨──课外实践教学的构想和实践[J]. 王济民. 娄底师专学报, 1994(04)
  • [7]核心素养下初中物理学困生的成因分析及个案转化研究[D]. 范宇星. 洛阳师范学院, 2020(07)
  • [8]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信息技术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为例[D]. 韩婧. 山西大学, 2020(01)
  • [9]对外汉语教师素质研究[D]. 王晓音. 陕西师范大学, 2013(02)
  • [10]建国以来国产民用表的设计发展研究[D]. 黄舟子. 江南大学, 2017(02)

标签:;  ;  ;  ;  ;  

开展课后修电子表活动的实践与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