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870例急性胆囊疾患发病节律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邓科平,龚双喜[1](2013)在《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诊治体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总结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Acuteacalculouscholecystitis,AAC)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8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31例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该病的病因、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本组31例患者均进行手术,其中,胆囊切除29例,胆囊大部分切除2例。30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有一例死于难治性心衰。结论: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病情急、进展快,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漏诊。此类患者一经确诊,提倡早期手术治疗,且以胆囊切除术为最佳手术方案。
李帅帅[2](2012)在《平衡针膝痛穴特征及规律的横断面调查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以膝骨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平衡针膝痛穴阳性率及阳性反应的表现形式,探讨膝痛穴存在的普遍性、规律性,为膝痛穴临床定位和取穴原则提供参考。方法:横断面调查:采用连续病例抽样法,自研究开始之日起,在调查中心连续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直至病例数达到315例为止。对315例膝骨关节炎患者膝痛穴进行观察:1症状体征观察评分。评分等级为:自觉不适(酸麻胀痛)分为:无(0分)、轻度(1分)、中度,能忍受(2分)、重度,难忍受(3分);部位颜色变化、皮肤本身变化、皮下组织形态学异常变化均分为:无变化(0分)、轻度变化(1分)、明显变化(2分)。2疼痛视觉量表观察(VAS)评分通过一个范围在0(不痛)到10(极痛),长度是10厘米的视觉模拟量表(VAS),测量膝痛穴以及膝痛穴邻近部位异常按(酸麻胀痛)。将症状体征观察评分和疼痛视觉量表观察(VAS)评分转换机为有或无,计算阳性率、并将健侧与患侧进行比较。结果:1膝痛穴阳性率膝骨关节炎患者膝痛穴阳性率为80%,其中健侧阳性率达66.35%,患侧66.98%。2膝痛穴阳性表现形式膝痛穴阳性反应主要表现形式为压痛,出现率达64.44%,其他阳性表现形式出现率分别为自觉不适23.17%、色泽变化5.08%、表皮变化11.11%、皮下组织变化22.22%。3膝痛穴与膝痛穴周围临近区域压痛比较情况健侧膝痛穴压痛率为62.86%,周围临近区域为20.95%。患侧膝痛穴压痛率为63.17%,周围临近区域为21.59%。结论:1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膝痛穴有阳性反应,其阳性率高达80%,且膝痛穴阳性表现形式以压痛为主,出现率高达64.44%。2双侧膝痛穴压痛率均高于穴位同侧周围临近区域,可以根据“以痛为腧”原则指导临床取穴。
李建勋,高志刚,周建平,石存兰[3](2011)在《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诊断治疗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总结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对我院1999年3月—2010年11月收治的19例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胆囊切除12例,胆囊大部切除2例,胆囊造瘘3例,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2例。术前误诊7例,误诊率36.8%。除2例死于术后多脏器功能衰竭外,其余病例均治愈出院。结论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病情急、进展快、临床表现不典型。早期诊断和及时手术治疗是提高其治愈率和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曲宏伟[4](2011)在《硫酸镁早期干预急性胆管炎的疗效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报导认为急性胆管炎能够引起或并发Oddi括约肌痉挛,而Oddi括约肌痉挛可加重急性胆管炎。Oddi括约肌痉挛属于Oddi括约肌功能紊乱范畴,目前Oddi括约肌功能紊乱逐渐被认识,是一种临床常见病。研究证明,硫酸镁能够缓解Oddi括约肌痉挛。我们以急性胆管炎为研究对象。观察早期应用硫酸镁对急性胆管炎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择急性胆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早期应用硫酸镁为观察组143例,141例未用硫酸镁为对照组。除外胆肠吻合术后、恶性肿瘤等引起的胆管炎。两组病人均采用标准的非手术治疗,有手术指征的采取手术治疗。观察组入院时即给予33%硫酸镁5060毫升(胃管注入)治疗,每8小时追加一次。观察24小时后疼痛缓解率、体温降低率、白细胞降低率、急诊手术率(包括PTCD、ERCP+EST+ENBD、腔镜胆道镜、传统开腹手术)、排便率。观察组中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应用硫酸镁治疗后疼痛缓解、急诊手术发生病例数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比较发病距给药时间012小时、1224小时、24小时以后三组病人的疼痛缓解率。结果:观察组在24小时以后疼痛缓解率、白细胞降低率、体温降低率、排便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急诊手术率(行PTCD、传统开腹手术)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上述经统计学分析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重症胆管炎患者其疼痛缓解、急诊手术发生病例数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急性胆管炎发病距给药时间越短,硫酸镁对疼痛缓解率越高。结论:对急性轻型胆管炎行早期硫酸镁干预,能够早期缓解患者症状,减轻痛苦;能够降低急诊手术率;能够促进患者排便。考虑与应用硫酸镁能够缓解Oddi括约肌痉挛,解除胆管下端梗阻,控制急性胆管炎病情发展有关。硫酸镁早期干预急性重症胆管炎效果欠佳。急性胆管炎发病距给药时间越短,硫酸镁缓解Oddi括约肌痉挛进而缓解急性胆管炎的效果越明显。
张学兵[5](2009)在《《黄帝内经》五脏节律与自然时令相关性理论及东北三省心脑血管疾病发病节律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黄帝内经》一百六十二篇始终贯穿着“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认为五脏节律与自然阴阳节律密切相关,并详细论述了五脏的生理病理节律,包括昼夜时辰节律、日节律、季节节律、五运节律、六气节律。本课题第一部分通过对五脏节律与自然时令节律相关性理论的整理研究,发现《黄帝内经》从阴阳五行生克乘侮规律方面系统地论述了五脏病的发病节律。后世医家禀承《黄帝内经》这一思想,结合临床经验,有进一步的发挥与发展。本课题第二部分收集长春市二所综合性医院心脑血管疾病病历19826例;沈阳市二所综合性医院心脑血管疾病病历20022例;哈尔滨市二所综合性医院心脑血管疾病病历20138例,对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月节律进行圆形统计分析,对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五运节律、六气节律、年节律进行柱状图分析,说明心病临床发病时间节律与《黄帝内经》心病发病时间节律理论有相关性,脑血管疾病发病时间具有节律性。进一步说明了《黄帝内经》“天人相应”整体观念的科学性与实用性。分析总结东北三省(长春、沈阳、哈尔滨地区)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时间节律,对临床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治疗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娄满[6](2009)在《胆总管梗阻致急性胆囊炎与梗阻解除后胆囊病理、血清IL-1、胆囊组织中ICAM-1、IL-1变化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临床上我们观察到胆总管梗阻的病人经常并发急性胆囊炎,在十二指肠镜下解除胆总管梗阻、胆汁引流通畅后胆囊的炎症也明显减轻。但有关胆总管梗阻导致胆囊损害的机制、病理过程及梗阻过程中、梗阻解除后血清IL-1、胆囊组织中ICAM-1、IL-1的研究仍未见动物试验报道,本试验采用家兔制备急性胆总管梗阻的模型,探索胆总管梗阻不同时段及解除胆总管梗阻后血清IL-1、胆囊组织中ICAM-1、IL-1的变化,为临床上治疗胆总管梗阻引起的急性胆囊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健康家兔,雌雄各半,共54只,体重2.2-2.5kg/只(购自河北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随机分为9组:假手术组(NC);胆总管梗阻组:胆总管梗阻1天组(B1),胆总管梗阻3天组(B3),胆总管梗阻5天组(B5),胆总管梗阻7天组(B7);治疗组:胆总管梗阻1天解除梗阻组(R1),胆总管梗阻3天解除梗阻组(R3),胆总管梗阻5天解除梗阻组(R5),胆总管梗阻7天解除梗阻组(R7),每组6只。所有家兔术前禁食过夜,自由饮水,用3%戊巴比妥钠(30-40mg/kg)腹腔麻醉后,在无菌操作下行上腹正中切口(长3cm),剖腹探查并观察肝胆大体形态,仔细游离胆总管下段,在其后壁置一外径为2mm的细硅胶管(导管内穿引一根10#丝线),将硅胶管两端经皮下隧道由腹壁戳孔引出,腹壁引出处距正中切口2cm,提起并收紧硅胶管,直视下观察以能阻止胆流和胆管梗阻为度,关腹并固定硅胶管;假手术组开腹后仅游离胆总管下段,手术后3天处死动物;各梗阻组分别于梗阻后1天、3天、5天、7天处死动物,而各治疗组均于梗阻解除后3天处死动物。无菌条件下取血清标本检测IL-1,胆红素;各组均摘取胆囊,纵行剖取1/2研磨成匀浆,离心后取上清于-20℃保存用于测ICAM-1及IL-1。其余胆囊组织置于10%中性甲醛中以备制石腊切片、行HE染色,用于光镜下观察胆囊组织病理情况。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FOR WINDOW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所得结果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各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和Student-Newman-Keuls方法进行统计学检验,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血清中胆红素随着胆总管梗阻时间延长逐渐升高,胆总管梗阻组各组之间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表明胆总管梗阻的动物模型制作成功,而各治疗组与同时段胆总管梗阻组相比较,血清中胆红素均降低(P<0.05),说明胆总管梗阻解除后胆汁流出通畅。胆总管梗阻后导致胆囊急性炎症,胆总管梗阻早期,B1、B3组家兔胆囊较假手术组有所增大、囊壁增厚、胆汁为深黄色、粘膜完整,未见溃疡;镜下粘膜上皮无缺损,固有层、肌层、浆膜层均有水肿,并有血管扩张充血及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随着梗阻时间的延长,B5、B7组胆囊明显增大,被膜紧张,胆囊底部粘膜可见溃疡,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者可见穿透性溃疡,周围形成包裹;胆汁混浊,为墨绿色;另外B7组胆囊用生理盐水冲洗后可见较多直径约0.5mm的小颗粒状结石;镜下B5组胆囊粘膜上皮部分脱落,血管明显扩张充血,粘膜层、固有层、肌层、浆膜层均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弥漫性浸润;B7组粘膜上皮消失,见大量白细胞碎屑,肌层模糊不清,严重时可出现坏疽。解除胆总管梗阻后胆囊炎症逐渐恢复,胆总管梗阻解除越早,炎症恢复也越快。胆囊组织中的ICAM-1、IL-1及血清中IL-1随着梗阻时间延长逐渐升高,胆总管梗阻组各组之间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各治疗组与同时段胆总管梗阻组相比较,胆囊组织中的ICAM-1、IL-1及血清中IL-1均降低(P<0.05),胆总管梗阻解除越早,胆囊组织中的ICAM-1、IL-1及血清中IL-1、胆红素越低,胆囊病理炎症越轻,恢复也越快。结论:1胆总管梗阻后导致急性胆囊炎,胆总管梗阻早期,胆囊肿大,囊壁水肿、增厚,粘膜皱壁完好;随着胆总管梗阻时间的延长,胆囊的炎症加重,囊壁进一步增厚,粘膜可见溃疡形成,严重时可导致胆囊穿孔;胆总管梗阻解除后胆囊炎症逐渐减轻。2胆总管梗阻后,胆总管梗阻组血清中的IL-1及胆囊组织中ICAM-1、IL-1随胆总管梗阻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治疗组与同时段胆总管梗阻组比较血清中的IL-1及胆囊组织中ICAM-1、IL-1下降。表明IL-1、ICAM-1在胆总管梗阻所致胆囊炎症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张明泉[7](2007)在《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细胞分子机制的季节变化与中医肾本质研究的探讨》文中研究表明天人相应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思想,它对中医理论的阴阳、五行、藏象、气血津液等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在藏象理论中,天人相应学说更是通过季节气候将五脏、六腑等与自然融为一体,形成了具有中医特色的“五脏应时”理论。然而目前对季节气候如何通过人体对五脏发挥作用的机制研究还处在初始阶段,所以如何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以中医天人相应的整体思维模式为基础,建立“五脏应时”的实验研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1.目的:以中医“肾应冬”为“五脏应时”研究的突破口,以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为主线,通过对其理论内涵的剖析,提出与肾实质密切相关的甲状腺轴研究的可行性思路,并通过内分泌激素水平、细胞信号转导水平的相关性实验研究,进一步证实该思路的可行性与科学性,从而为中医五脏的实质研究开辟新的方向和领域。2.方法:2.1理论研究: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中医“五脏应时”学说的中医理论内涵和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整体调节理论基础进行阐释和分析,提出中医“五脏应时”学说现代研究的可行性思路和途径,并对其实验研究的切入点进行探讨。2.2实验研究:(1)总体设计:本实验研究主要以“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为主线,以对光强度极为敏感的松果腺为切入点,选择了在细胞信号转导途径中起重要作用的G蛋白和受体,以及内分泌系统分泌并释放的激素作为研究的对象,观察在生理状态下,大鼠冬夏季节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相应水平的G蛋白、TSH受体(MR)、TRH受体mRNA及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促甲状腺激素刺激激素(TSH)、三碘甲状腺氨酸(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的变化。同时观察松果腺在此过程中的高位调节作用。(2)实验动物:SD大鼠,雄性,180-200 g/只。随机分成生理组、手术组、伪手术组,每组8只。实验大鼠接受自然光照,自由摄取食水,室温饲养(冬季室温为17℃±2℃,夏季室温为25℃±2℃)。在每年冬至、夏至日前一个月,手术组大鼠结扎矢状窦并摘除松果腺,伪手术组大鼠结扎矢状窦但不摘除松果腺,生理组大鼠不做任何手术。所有实验大鼠将被饲养至冬至、夏至当日晚九点,断头处死。(3)检测方法:G蛋白及TSH受体含量测定,运用Western Blot;TRH、TSH、T3、T4测定,运用放射免疫法;TRH受体mRNA,运用RT-PCR法。(4)分析方法:受体、G蛋白和TRH受体mRNA含量分析运用AlphaImager TM图像分析系统,所有数据将接受裂区设计的实验分析,该分析将运用SAS 8.02软件进行统计,并进行q检验。3.结果3.1理论研究结果(1)褪黑素在中医基础理论中发挥的作用非常关键,它是阐明中医基础理论中天人相应的整体思想的关键所在,也是研究“时脏相应”揭示五脏实质的关键所在,更是研究节律提倡因时制宜的关键所在,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2)西医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注重机体的整体功能调节,符合中医“天人相应”的整体思想,体现了中医五脏的相生相克,制化平衡的机制。它是阐明五脏之间相互关系的物质基础,也是阐明五脏本身的物质基础。(3)以“五脏应时”为理论依据,通过“时”这个节律性变化因素研究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既可以保证该网络体系研究的生理特性,又体现了其网络体系的整体性和特殊性,其研究方法符合中医的整体思想和以生理推断五脏实质的研究思路。3.2实验研究结果3.2.1季节因素对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影响(1)血清内分泌激素:T3(P<0.01)、T4(P<0.05)、TRH(P<0.05)三项指标冬夏比较:冬高夏低,差异显着;TSH含量冬夏比较没有显着性差异。(2)受体水平:甲状腺TSH受体含量冬夏比较:冬高夏低,差异显着,P<0.05。(3)基因水平:垂体TRH受体mRNA含量冬夏比较:冬高夏低,差异显着,P<0.05。(4)甲状腺轴G蛋白:下丘脑Gi、垂体Gq两项指标冬夏比较:冬高夏低(P<0.05),差异显着;而甲状腺Gi和甲状腺Gs冬夏比较没有显着差异。3.2.2手术因素对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影响(1)血清内分泌激素:SD大鼠血清T4在冬至生理组和冬至手术组之间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T3、TSH、TRH在生理组、手术组及伪手术组间比较没有显着性差异。(2)受体水平:TSH受体含量在在生理组、手术组及伪手术组间比较没有显着性差异。(3)基因水平:TRH受体mRNA含量在生理组和手术组之间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4)甲状腺轴G蛋白:下丘脑的Gi、甲状腺的Gs蛋白在生理组和手术组之间比较都有显着性差异,P<0.05;垂体的Gq蛋白在冬至生理组和冬至手术组之间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甲状腺的Gi蛋白在在生理组、手术组及伪手术组间比较没有显着性差异。3.2.3手术与季节的交互作用。(1)血清内分泌激素:SD大鼠血清T3(P<0.05)、T4(P<0.05)、TSH(P<0.01)三项指标各自存在手术与季节的交互效应,也就是说季节因素产生的差别,可因手术施加的程度而异。而血清TRH没有手术与季节的交互效应。(2)受体水平:SD大鼠甲状腺TSH受体含量没有手术与季节的交互效应。(3)基因水平:SD大鼠垂体TRH受体mRNA含量没有手术与季节的交互效应。(4)甲状腺轴G蛋白:SD大鼠垂体Gq蛋白的含量存在手术与季节交互效应(P<0.05)。而下丘脑Gi、甲状腺Gs和Gi三项指标各自没有手术与季节的交互效应。4.结论(1)中医“肾应冬”调控机制与季节因素密切相关。(2)中医“肾应冬”调控机制与松果体密切相关。(3)从“五脏应时”角度研究中医脏象实质的思路是可行的。(4)本研究首次以季节变化为因素,以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为主线,从整体角度深入研究细胞信号转导机制,并通过实验证实中医“肾应冬”的规律与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整体调节机制下的细胞信号转导网络被激活密切相关。(5)本研究首次发现,手术摘除松果体对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季节性变化规律有拮抗作用,也就是说褪黑素对甲状腺轴的影响在季节方面具有双重性。进而本文从细胞信号转导水平对该双重性进行了分析和论证。其实验意义是具有开创性的。
樊凌,常小荣[8](2006)在《针刺治疗胆道系统疾病的独特优势》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综合分析针刺治疗胆道系统疾病的独特优势。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维普数据库2000-01/2006-03有关针刺治疗胆道系统疾病的文献,检索词“针刺,胆囊”,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同时还参考了相关医学书籍。资料选择:对检索到的针刺治疗胆道系统疾病方面的相关信息进行整理,选取针对性强的文章。同一领域的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权威杂志的文章。资料提炼:共检索到53篇相关文献,其中41篇文章符合要求。资料综合:胆道系统疾病的防治已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之一。针刺治疗胆道系统疾病疗效确切、操作简便、价格低廉且毒副作用少,因此,其独特优势正逐渐被患者接受。作者从中西医对胆道系统疾病的认识入手,综合分析近年来临床运用针刺疗法治疗胆囊炎、胆石病、胆绞痛、胆道蛔虫症及胆心综合征等胆道系统疾病的报道,指出针刺在胆道系统疾病预防、治疗方面的作用,并提出目前存在的不足以及今后工作应注意的问题。结论:针刺治疗胆道系统疾病疗效确切,优势独特,但其相关实验却较少。因此,其作用原理尚未完全明确,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金航,周俊,杨兵,钟征翔,胡奕[9](2000)在《870例急性胆囊疾患发病节律分析》文中研究说明
二、870例急性胆囊疾患发病节律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870例急性胆囊疾患发病节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诊治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临床表现 |
1.3 治疗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病因 |
3.2 诊断 |
3.3 治疗 |
(2)平衡针膝痛穴特征及规律的横断面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简表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平衡针疗法的临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疾病反应点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1 临床资料 |
2 观察范围 |
3 研究方法 |
4 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
5 数据处理 |
6 伦理学原则 |
7 总结与资料保存 |
8 技术路线图 |
研究结果 |
1 基线资料 |
2 膝痛穴阳性率 |
3 膝痛穴阳性表现形式 |
4 膝痛穴与膝痛穴周围临近区域压痛比较情况 |
第三部分 结论 |
第四部分 讨论 |
1 平衡针理论探讨 |
2 本研究的优点与缺点 |
3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五部分 小结 |
附表:“膝痛穴”相关的横断面调查研究调查问卷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诊断治疗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临床表现 |
1.3 治疗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病因 |
3.1.1 胆汁滞留 |
3.1.2 胆囊壁血运障碍 |
3.1.3 细菌繁殖和感染 |
3.2 诊断 |
3.3 治疗 |
(4)硫酸镁早期干预急性胆管炎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1、临床资料 |
2、观察对象与分组 |
3、观察指标 |
4、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黄帝内经》五脏节律与自然时令相关性理论及东北三省心脑血管疾病发病节律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黄帝内经》五脏节律与自然时令节律相关性理论的研究 |
1 《内经》五脏节律与季节日时辰节律相关性理论的研究 |
1.1 《内经》五脏节律与季节节律 |
1.1.1 五脏生理节律与季节节律 |
1.1.2 五脏病理节律与季节节律 |
1.2 《内经》五脏节律与日节律 |
1.2.1 五脏生理节律与日节律 |
1.2.2 五脏病理节律与日节律 |
1.3 《内经》五脏节律与昼夜节律 |
1.3.1 五脏生理节律与昼夜节律 |
1.3.2 五脏病理节律与昼夜节律 |
1.4 《内经》五脏病传变节律与五行生克乘侮规律 |
2 《内经》五脏节律与五运节律相关性理论的研究 |
2.1 《内经》五脏节律与岁运节律 |
2.1.1 五脏节律与岁运太过 |
2.1.2 五脏节律与岁运不及 |
2.1.3 五脏节律与胜复之气 |
2.2 《内经》五脏节律与主运节律 |
2.3 《内经》五脏节律与客运节律 |
3 《内经》五脏节律与六气节律相关性理论的研究 |
3.1 《内经》五脏节律与主气节律 |
3.2 《内经》五脏节律与客气节律 |
3.2.1 五脏节律与司天之气 |
3.2.2 五脏节律与在泉之气 |
3.2.3 五脏节律与客气的不迁正、不退位 |
3.2.4 五脏节律与客主加临 |
4 《内经》五脏病治疗原则 |
4.1 五脏病治疗原则与五味五行生克乘侮规律 |
4.2 五脏病治疗原则与岁运五行生克乘侮规律 |
4.3 五脏病治疗原则与六气五行生克乘侮规律 |
4.3.1 五脏病治疗原则与司天之气 |
4.3.2 五脏病治疗原则与在泉之气 |
4.3.3 五脏病治疗原则与胜复之气 |
4.4 五脏治疗原则与季节规律 |
4.5 五脏病治疗与地域关系 |
5 后世医家五脏节律与自然时令节律相关性理论的研究 |
5.1 五脏节律与季节日时辰节律相关性理论的研究 |
5.1.1 五脏节律与季节节律 |
5.1.2 五脏节律与日节律 |
5.1.3 五脏节律与昼夜节律 |
5.1.4 五脏病传变节律 |
5.2 五脏节律与五运节律相关性理论的研究 |
5.2.1 五脏节律与岁运不及 |
5.2.2 五脏节律与岁运太过 |
5.2.3 五脏节律与胜复之气 |
5.3 五脏病治疗原则与五行生克乘侮规律 |
6 五脏节律现代研究概况 |
6.1 五脏病发病时间节律的研究 |
6.2 五脏病死亡时间节律的研究 |
第二部分 东北三省心脑血管疾病发病节律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
1 东北三省六所综合性医院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月节律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
1.1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月节律的调查研究 |
1.1.1 一般材料 |
1.1.2 结果 |
1.2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沈阳市第四医院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时间月节律的调查研究 |
1.2.1 一般资料 |
1.2.2 结果 |
1.3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哈尔滨医大一院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时间月节律调查研究 |
1.3.1 一般资料 |
1.3.2 结果 |
1.4 结论与分析 |
1.4.1 东北三省心血管疾病发病月节律 |
1.4.2 2006 年丙戌年六所综合性医院心病发病五运六气柱状图统计分析 |
1.4.3 东北三省脑血管疾病发病月节律 |
2 东北三省六所综合性医院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年节律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
2.1 一般材料和方法 |
2.2 东北三省三所中医院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年节律的调查研究 |
2.2.1 长春、辽宁、黑龙江三所中医院心病发病年节律柱状统计分析 |
2.2.2 长春、辽宁、黑龙江三所中医院脑病发病年节律柱状统计分析 |
2.3 东北三省三所西医院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年节律的调查研究 |
2.3.1 长春、辽宁、黑龙江三所西医院心病发病年节律柱状统计分析 |
2.3.2 长春、辽宁、黑龙江三所西医院脑病发病年节律柱状统计分析 |
3 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胆总管梗阻致急性胆囊炎与梗阻解除后胆囊病理、血清IL-1、胆囊组织中ICAM-1、IL-1变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研究论文 胆总管梗阻致急性胆囊炎与梗阻解除后胆囊病理、血清IL-1、胆囊组织中ICAM-1、IL-1变化的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一)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
综述(二) 细胞间粘附分子-1 与炎症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细胞分子机制的季节变化与中医肾本质研究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 |
前言 |
第一部分 综述 |
综述一 时间中医学的研究概况 |
1. 时间中医学的定义 |
2. 时间中医学的特性 |
3. 时间中医学研究的内容 |
4. 时间中医学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综述二 G蛋白偶联受体及G蛋白的研究进展 |
1.G 蛋白 |
2.G 蛋白偶联受体 |
3.G 蛋白偶联受体和G蛋白跨膜传递信息的机制 |
4.G 蛋白偶联受体及G蛋白存在的生物学及医学意义 |
综述三 褪黑素在中医基础理论中的地位和作用 |
第二部分 理论探讨 |
1. “五脏应时”的理论基础 |
2. “五脏应时”的现代研究基础 |
2.1 五脏实质的现代研究 |
2.2 “以时测脏”思路的可行性 |
2.3 “五脏应时”的实验基础 |
3.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与中医脏腑的关系 |
3.1 甲状腺的选择 |
3.2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运行的机制 |
3.3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与中医肾阳的关系 |
4. 光敏感高位调节器——松果腺的引入 |
5. 课题设计思路的提出 |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
实验一冬夏变化对SD大鼠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内分泌激素的影响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附实验 |
实验二冬夏变化对SD大鼠甲状腺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影响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实验三冬夏变化对SD大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mRNA的影响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实验四冬夏变化对SD大鼠下丘脑、垂体、甲状腺G蛋白含量的影响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裂区设计资料的方差方法 |
(9)870例急性胆囊疾患发病节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一般资料 |
2 统计方法 |
3 结果 |
3.1 急性胆囊疾病的发生节律 |
3.1.1 急性胆囊疾病发生的年节律 |
3.1.2 急性胆囊疾病发生的四季节律 |
3.1.3 急性胆囊疾病发生的月节律 |
4 讨论 |
四、870例急性胆囊疾患发病节律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诊治体会[J]. 邓科平,龚双喜. 求医问药(下半月), 2013(08)
- [2]平衡针膝痛穴特征及规律的横断面调查研究[D]. 李帅帅.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09)
- [3]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诊断治疗分析[J]. 李建勋,高志刚,周建平,石存兰. 临床军医杂志, 2011(05)
- [4]硫酸镁早期干预急性胆管炎的疗效分析[D]. 曲宏伟. 大连医科大学, 2011(06)
- [5]《黄帝内经》五脏节律与自然时令相关性理论及东北三省心脑血管疾病发病节律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D]. 张学兵.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09(02)
- [6]胆总管梗阻致急性胆囊炎与梗阻解除后胆囊病理、血清IL-1、胆囊组织中ICAM-1、IL-1变化的研究[D]. 娄满. 河北医科大学, 2009(10)
- [7]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细胞分子机制的季节变化与中医肾本质研究的探讨[D]. 张明泉.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02)
- [8]针刺治疗胆道系统疾病的独特优势[J]. 樊凌,常小荣. 中国临床康复, 2006(27)
- [9]870例急性胆囊疾患发病节律分析[J]. 金航,周俊,杨兵,钟征翔,胡奕.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