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学会印发关于《加强省农学会组织建设》的通知

中国农学会印发关于《加强省农学会组织建设》的通知

一、中国农学会发出“关于加强省级农学会组织建设”的通知(论文文献综述)

史晓玲[1](2020)在《国家、生态、技术、市场 ——棉花与鲁西北社会变迁(1906-2006)》文中研究说明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棉纺织业是中国近代第一大支柱产业和中国近代工业的象征,在国家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变革的重要推动力量。鲁西北是山东棉花发源地,明清时期为山东省的核心植棉区域,其中明代出现商业化,清代呈现专业化,民国趋于规模化。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历了四个阶段:恢复期、徘徊期、发展期、萎缩期,其中波动最大的两个阶段是1980年代成为全国商品棉基地和1990年以后逐渐退出市场。本文选取1906至2006年为主要时间节点,从生态环境、历史演变、品种改良、技术革新、市场流通、棉纺织业浮沉和社会生活等角度,全面考察鲁西北百年来植棉业的曲折历程及其对区域经济社会的影响。从生态环境和历史演变考察,鲁西北是山东地区最适合植棉的区域,这是原生态的最大优势。该地区具备气候、温度、光照、土壤等相对充分的自然资源,尽管受到降水量时有不足和自然灾害频繁的制约,但是通过灌溉排涝可以适当改善。鲁西北作为山东核心植棉区,是技术改良的试点区域。棉花生产的技术变迁主要体现在品种改良和耕作技术革新两个方面。从清末新政试种美棉到民国时期设立试验场进行品种改良,从日本侵华时的强制育种到名动天下的鲁棉1号,从虫害无法抵制到抗虫棉的产生,品种改良始终是技术革新的重点。其中,早期改良的目的是提升质量适应纺织工业需要,而新中国成立以后则以追求高产为主要目标。清末民国时期的品种改良由于战争等因素而断断续续,总体而言美棉在鲁西北得到成功推广。新中国成立后,棉花品种经历了5次有计划有组织的更换,美棉最终替代了中棉。从耕作和管理的角度看,鲁西北在集体化时期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土地改良和积肥运动,这些“硬件”为棉花增产提供了有力保障。棉花耕作技术的变迁主要体现在从不用浇水到确保灌溉、从靠天生产到科学种田、从人工捉虫到预防测报以及新式农具的广泛使用等方面,但是大型机械化的推广和使用却十分尴尬,集体化时期的机耕到1980年代恢复原始的人畜耕作。1990年代以后,小麦等粮食作物耕种收已经基本实现机械化,而棉花在机收方面仍旧没有进展。从生产组织形式看,棉花管理大致经历了家庭——集体——家庭的交替。具体来讲有几个典型组织方式,民国时期产销合作组织,集体化时期的互助组、合作社和植棉组、改革开放以后的专业户。不同时期的组织形式对棉花产出率影响较大,生产责任制是家庭与集体都不可忽视的生产组织形式。从市场建构和重组的角度看,鲁西北地区的棉花市场经历了三次重组,其典型特点是实现了从乡村集市贸易到出口国际市场的转变,棉花生产最终在完全市场化中被边缘化。第一次重组是因为政府的倡导、美棉的引种和日本的掠夺,棉花传统的运销网络被改变,由国内运销转向间接或直接进入国际市场,此时的市场价格有波动,但总体上是供不应求,棉花产销合作社也有力地应对了国际市场,使得棉花种植提高了农民的收益。第二次重组是国家统购政策的实施,完全由国家指令性政策主导运行,地方市场基本上与国际市场呈现脱钩状态,没有市场价格波动,农民生产相对安逸,但是统购后期对农民的不利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如导致棉花商品化特性在民间的削弱、农民卖棉难、奖售政策不能兑现等。第三次重组是国家棉花流通体制改革,市场完全放开,地方棉花直接进入国际市场,单纯的家庭生产模式要在各个生产阶段面临严峻的国际竞争,最终在棉花质量、成本收益等因素的竞争中被边缘化。随着棉花生产的演变,鲁西北地区的棉纺织业经历了从中心到萎缩再到崛起的过程。明清时期作为山东棉产区,借助先天的自然优势成为山东土布中心。随着清末国外资本的渗透,洋纱在当地没有太广阔的市场,本地的手工棉纺织业获得持续发展,并开始探索机器纺织,但在纺织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特别是当青岛、济南大型纱厂建立以来,鲁西北地区因为运河断流,津浦铁路选址避开此地,导致交通闭塞,主要充当了原棉供应地的角色,潍县由于处于胶济铁路的有利位置,棉纺织业得到飞速发展,鲁西北地区土布中心的地位相对削弱。抗战时期,由于纺织工厂的停业,借助棉花资源优势,一直到集体化时期,传统的手工棉纺织业继续发展。“大跃进”到改革开放以前,该地区的棉花生产跌入低谷,棉纺织业也陷入萎缩。改革开放后,鲁西北地区的棉花生产达到顶峰,带动了区域棉纺织业重获新生。1990年代到本世纪初,由于棉花生产的萎缩和国家工业体制改革,鲁西北的棉纺织业出现分流,有的在整合中淘汰,有的则改组后崛起。当地棉花退出生产不但没有影响棉纺织业的发展,反而由于棉花市场的放开而获得了新的发展。总体上看,在统购统销时代,国家支援地方纺织工业建设,但是地方棉区为服务国家纺织工业也做出了一定牺牲,农民作为最基础的原料生产者在纺织工业发展中也向国家做出巨大贡献。新世纪以来,随着棉花生产政策调整、市场流通体制改革和纺织工业体制改革,这种国家、地方与农民之间的利益关系被打破,重新组合的棉纺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崛起。植棉业的变迁对区域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从农业生产结构看,棉花面积的增减对当地农业生产结构影响深刻,特别是棉花鼎盛时期,突出强调棉花重要性,而忽视其他作物。由于该地区对棉花生产的坚守,导致聊城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非常缓慢。在国家提出发展多种经营时,没有跟上政策步伐,城镇工业发展相对滞后。从农民收入水平看,聊城地区植棉业的兴衰与农民收入的相关性密切,农民收入水平与植棉业的变化呈正相关,棉花复苏则农民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以上,棉花减产则降至全国平均水平以下,似乎验证了鲁西北民谚“棉花兴,百业兴”。总体来看,棉花生产鼎盛时期对当地社会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如作为棉花技术传播的中心地带颇受关注,建立了区域棉业知识技术体系,成为全省、全国乃至国际的焦点;带动区域民众从业结构的变化,国营棉厂职工大起大落,棉农化身民营企业家,家庭妇女走进工厂,妇女成为棉花生产主力;植棉致富,吸引外来人口,等等。当地农民对棉花有着特殊情感,将本来具有经济性的棉花,又附加了社会性和政治性,从民国至改革开放前,从当地的偷棉事件中反映出国家与集体、农民之间利益的冲突与调整。鲁西北植棉有史以来,棉花其本身具备的经济和商品特性,逐渐成为国家、市场、技术与农民之间关系的纽带。特别是近代以来,美棉的引种成为鲁西北走向国际的突破口,百年来棉花生产在官方调控下经历了从中心到边缘的变迁轨迹,延续600余年的传统经济作物几乎退出了历史舞台,这个过程充满了曲折性和复杂性。其主要特点是:棉花生产影响因素呈现多元化,对区域经济影响具有延展性,对区域社会的影响体现阶段性,农民与棉花之间的情感饱含复杂性。从影响因素的角度分析,生态环境是棉花生产的必备条件,国家政策(政府行为)是棉花生产的主导因素,市场机制是影响棉花生产进退的风向标,经济效益是影响农民生产意愿的关键因素,技术革新是影响植棉效率和棉花品质的重要因素。其中,最具决定意义的是市场和收益两个因素。从鲁西北植棉业的历史变迁过程中,不难发现国家与农民的关系发生了复杂的变化,国家与农民的利益关系随国家发展的步伐不断调整。新中国成立以来,从人民公社化时期农民和农业对工业的无条件付出,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民的自觉反抗中的建立,再到农业税的彻底取消,国家与农民作为利益博弈的双方不断调整策略。棉花生产能否延续、农业生产如何组织、政府调控政策如何发挥是值得继续研究的问题。

李博灵[2](2020)在《山仑与旱地农业和节水农业研究探析(1950-2017)》文中指出

于欣玉[3](2020)在《基于BIM的抗震支吊架智能设计与工程应用研究》文中指出2015年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实施国家标准《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中,明确规定了抗震支吊架的设计与使用要求。为了生命安全,符合国家规范,抗震支吊架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应用过程中同时存在相应问题:在抗震支吊架正式施工前,设计人员需要在管线施工平面图中标注抗震支吊架布置位置,整个过程需人工完成,不仅消耗大量人力还严重影响项目进度。国内对抗震支吊架的整体结构分析课题研究较少,大多数还停留在抗震支吊架流水线生产的层面,无法准确知晓抗震支吊架的整体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响应。为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本文基于BIM典型软件Revit的二次开发技术,对机电系统管线抗震支吊架进行智能化设计,扩展了Revit的应用功能;选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抗震支吊架在3种典型地震波下的地震响应进行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以Revit软件为平台,对二次开发流程及工具进行阐述。利用Visual Studio2015软件选用C#语言,建立水、电、风专业不同类型的抗震支吊架参数化模型,选择相关API函数对各类管线信息进行提取、将参数化模型载入编写的程序中,实现抗震支吊架的间距计算、与相对应管线的匹配工作,最终实现水管、桥架、风管的抗震支吊架智能化设计。(2)抗震支吊架的三维BIM模型通过导出为ACIS格式,导入HyperMesh软件中做网格划分等前处理,从而将其导入到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中进行性能分析。选择3种地震波,对水管、桥架和风管三种不同类型的抗震支吊架结构进行地震动的动力时程分析,结果表明:在3种地震波的作用下,抗震支吊架结构均满足强度要求。最后通过共享参数的方法,将分析结果参数化嵌入到BIM模型中。(3)将本文的研究内容应用到实际工程中,通过插件功能实现三种不同管线抗震支吊架的智能设计,并将计算结果参数化嵌入相应BIM模型中,在项目中选中对应的抗震支吊架可查看分析结果。为布置完成的抗震支吊架批量添加型号,生成明细表,完成后期施工人员工程量的统计工作。

黄祁琦[4](2020)在《基于博弈分析的休耕政策执行评估 ——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休耕试点实证》文中提出开展耕地轮作休耕试点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巩固提升粮食产能,提高农业质量效益与竞争力的需要。自2016年6月,原农业部等十部委联合印发《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方案》,明确指出将在我国地下水漏斗区、重金属污染区和生态严重退化区开展耕地轮作休耕试点以来,休耕政策内涵不断丰富、路径不断清晰、成效不断显现。但由于目前政策实施时间尚短,相关耕地休耕组织方式和政策体系仍处于探索之中,对于休耕政策具体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缺乏系统的研究和总结,难以进一步针对问题完善相关政策。休耕政策作为一项公众政策,其执行过程本质上是各个利益主体的博弈过程,因此,有必要在厘清休耕利益主体间博弈关系的基础上对休耕政策执行过程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并提出优化对策,从而实现政策效益最大化。本文从休耕、利益主体、休耕政策执行的内涵出发,以人地关系论、演化博弈论、公共政策评估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按照“问题提出——利益主体博弈分析——指标体系构建——实证评估”的研究思路,建立休耕政策执行评估的路径。在此基础上选择典型石漠化地区,同时也是国家休耕政策试点区之一的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为研究区,结合问卷调查与访谈资料,根据所构建的休耕政策执行评估体系,分析该区域目前的休耕政策执行成效,通过分析结果判断其政策执行是否实现了主要利益主体间的博弈均衡,针对现有政策执行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提出优化对策。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休耕政策利益主体可分为确定型利益主体(中央政府)、预期型利益主体(地方政府和农民)和潜在型利益主体(社会公众)三类。根据主要利益主体间的演化博弈分析结果可知,地方政府和农户的演化博弈过程中,两者博弈的均衡结果主要取决于农户休耕后从事其他产业所获得的收益以及农户不休耕时每年种植农作物的收益与兼作他项生产的收益之和的大小;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演化博弈过程中,两者博弈的均衡结果主要取决于中央政府监督所需人力物力等投入和地方政府受到奖惩激励的程度。(2)休耕政策执行受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农户三大利益主体综合影响,主要影响因素涉及资源保障度、任务落实有序度、宣传指导有效性、监管有序度、农户意愿、农户满意度六大方面。其中,中央政府主要在人力投入、物力投入、财力投入、监管督促和奖惩制度等方面影响政策执行;地方政府主要在政策宣传、群众动员、任务落实、技术指导、监督检查、意见反馈、社会保障等方面影响政策执行;农户作为休耕政策的直接利益影响者,其休耕意愿以及政策满意度是影响政策执行的关键。(3)隆阳区休耕政策执行总体评估得分为83.45,评估等级为“比较好”,在资源保障度、任务落实有序度、宣传指导有效性、监管有序度、农户意愿、农户满意度六个二级指标中,得分最高的为宣传指导有效性和任务落实有序度,其次为农户意愿和农户满意度,得分最低的为资源保障度和监管有序度。整体来看,隆阳区在休耕政策执行过程中尚未实现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之间的博弈均衡,基本实现了农户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均衡,但由于农户就业培训、生计保障、休耕补贴兑付等方面工作较为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农户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均衡性。(4)目前隆阳区休耕政策执行中存在部分休耕农户诚信度不够、休耕地块分散、资源保障性较弱、奖惩机制不够完善、休耕年限较短、休耕试点面积有限、缺乏休耕农户生计保障和休耕地管护不到位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应从延长休耕年限,适当扩大休耕规模、完善休耕补偿机制、整合涉农项目等方面着手,对休耕政策执行进行优化。

涂孟梅[5](2020)在《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以四川省A县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党的十九大的重大部署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为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开篇,也带来了新时代我国“三农”工作新机遇。要实现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关键在人的作用发挥,乡村人才是美丽乡村的建设者、乡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农民发展的领头雁,党中央和国务院长期以来都对农业农村人才工作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乡村振兴,关键在推动人才振兴。我国学者一致认为,实施乡村振兴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一直以来对我国乡村人才队伍建设进行了积极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指导,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当前我国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总体上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留才难、引才难、育才难、管才难等仍是制约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突出短板。对此,我们应多层面、多角度聚焦于乡村人才队伍培育和建设,实行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完善、创新人才建设机制,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以四川省A县乡村人才队伍建设问题为研究对象。四川省A县位于长江经济带和成渝城市群双重国家战略交汇区域,处于成都、重庆、西安三角经济区腹地。近年来随着嘉陵江畔大美公园城市战略的实施,该县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深入推进,全面迎来振兴发展良机,于2016年10月贫困县摘帽。基于此,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和相关数据分析,探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四川省A县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现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结合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提出对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有参考意义的对策和建议。从整体结构上看,全文共包含六章内容。第一章“绪论”,主要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及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方法、研究重难点。第二章“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基础”,对乡村振兴战略及乡村人才等核心概念进行内涵说明的基础上,对乡村人才进行分类,阐述本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三章“乡村振兴战略下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现实动因”,主要阐述了乡村振兴视角下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必要性以及对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新要求。第四章“乡村振兴进程中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主要从多个角度剖析A县乡村人才队伍的总体状况,队伍建设工作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第五章“A县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探讨A县乡村人才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深入剖析其成因。第六章“乡村振兴战略下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思考”,针对问题和成因分析,提出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本文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A县围绕乡村振兴战略部署,通过明确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目标、加强组织领导、优化发展环境、依靠五大模式等措施,对乡村人才重要性的认识持续强化,乡村人才队伍总量、整体素质、发展环境有所改善。但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依旧存在诸多问题,包括:乡村人才总量不足、人才结构不尽合理、整体素质依旧不高、建设工作中缺乏针对性、主动性和灵活性、培养模式难以适应乡村振兴需求等。深入剖析成因在于:城乡二元结构障碍、县级财政制约、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管理的专业化和科学化不够。因此提出通过进一步厘清人才工作思路、树立科学人才观念、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优化组织管理格局、完善教育培训体系、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等对策建议来进一步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服务乡村振兴。

陈斌[6](2019)在《群团组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服务能力建设研究 ——以广西科协所属学会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政府职能进一步转移出来。群团组织作为重要的社会力量,被国家赋予了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重要任务,对其承接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本文围绕群团组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服务能力建设开展研究,以广西科协所属学会为例,探讨新形势下群团组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服务能力建设的问题、挑战、原因,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群团组织更好地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本文基于治理理论、公共物品理论,采取文献资料分析法、历史分析法、个案研究法,归纳了群团组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理论、政策法规、现实依据,梳理了群团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的历史脉络,从而分析出群团组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渊源、进程、地位和作用。本文分析了广西科协所属学会已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总体情况、类别情况及典型案例。目前,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服务能力存在观念意识跟不上、独立自主性不强、内部治理结构不够完善、筹资能力不足、人力资源短缺、专业水平不高等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发现了产生问题的原因,主要有:政府不放权,干预过多;脱钩不彻底,行政色彩依然浓厚;学会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改革滞后,公信力不足,筹资缺乏信任感;待遇和职业前景不理想,难以吸引和留住人才;承接服务不经常、不正常,专业化发展受阻。在分析问题和原因,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群团组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能力建设的对策建议:在完善服务能力建设外部支撑体系方面,主要包括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组织建设支持体系、开展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完善考核评估制度、加强日常运行监督等。在完善服务能力建设内部支撑体系方面,主要包括强化服务理念、理顺与政府部门的关系、完善内部治理、创新人才机制、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开展专业化培训、加强信息公开等。

张帅[7](2019)在《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农业科技人才开发研究 ——以乐清市为例》文中提出治国经邦,人才为急。在科技进步带动经济发展的时代,人才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产业兴旺,产业兴旺的关键在人才开发,特别是农业科技人才的开发。乡村振兴战略中就提出实行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农业科技人才可以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运用科研能力、经营管理能力、教育服务能力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为实现产业兴旺提供支持。本文以乐清市为例,首先分析了乐清市农业科技人才开发的政策、经济、人文环境和人才开发的主体。乐清市通过制定农村“四个一批”人才政策、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开发农业科技人才。在经济发展中,乐清市第二产业发展成熟,第三产业是支柱产业,第一产业发展相对缓慢。在人文环境中,乐清市文化底蕴深厚,重视教育。对政府部门、涉农企业、非营利组织进行了农业科技人才开发主体分析,围绕农业科技人才开发主体的定义及作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其次结合环境与主体因素,分析了乐清市农业科技人才开发存在的问题及问题原因。乐清市存在产业结构失衡、农业教育体系不完善、公务员招录局限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等不利于农业科技人才开发的问题。通过分析农业科技人才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层次原因的剖析。最后结合需求层次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和邓小平发展理论,针对问题及原因提出完善政策和农村基础建设、推广农业教育、利用涉农企业资源开发农业科技人才的对策。

汪勇[8](2019)在《XX地区油田公司科研项目价值MIS分析与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科研投入越来越大,促进了企业经营能力的不断提升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有力保障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当前,大多数企业建立了针对企业实际的科研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完成了对企业科研项目的信息化管理,但对于如何评价科研项目的价值和效益,如何衡量科研人员的绩效等问题还比较初级,缺少相关的信息管理功能。论文针对该问题,以XX地区油田公司科研项目价值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为题,开展了相关研究。首先,通过系统需求分析,掌握了企业科研项目管理的基本情况,调查了企业科研项目价值管理的功能需求和数据需求,进而在对企业科研项目管理现行业务流程和数据流程分析的基础上,完成了基于科研项目价值管理的业务路程优化,提出了新的系统逻辑方案。然后,按照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的要求,完成了对XX地区油田公司科研项目价值管理MIS的详细设计,包括:系统总体架构设计、系统模块结构设计、系统运行平台设计、代码设计、输入/输出设计。最后,根据XX地区油田公司科研项目价值管理MIS的实际,对系统数据库进行了设计,主要完成了数据模型的选择、E-R实体关系分析、数据库表设计、数据库安全设计。通过论文的研究,不仅为XX地区油田公司设计了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科研项目价值管理MIS开发方案,实现企业对科研项目价值管理的信息化;而且对于企业提高科研项目管理的水平有着重要的实践指导作用。

石国亮[9](2019)在《新时代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取向——基于党的十八大以来年度“社会组织十件大事”的综合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评选年度"社会组织十件大事",是加大对社会组织宣传力度的重要举措。从近年来入选的社会组织大事来看,或是当年度出台的社会组织的重大政策,或是社会组织改革发展取得的重大突破,或是社会关注度最高的社会组织大事。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组织十件大事"也是观察我国社会组织

全国学会优秀改革案例汇编课题组[10](2019)在《全国学会改革与发展系列报告(六)——学会党建工作》文中认为社会组织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是我们党执政的重要社会基础,在促进经济发展、繁荣社会事业、创新社会治理、扩大对外交往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党的十九大提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

二、中国农学会发出“关于加强省级农学会组织建设”的通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农学会发出“关于加强省级农学会组织建设”的通知(论文提纲范文)

(1)国家、生态、技术、市场 ——棉花与鲁西北社会变迁(1906-2006)(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三、相关概念界定
    四、研究思路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生态环境与历史演变:鲁西北植棉业的变迁
    第一节 鲁西北的生态环境
        一、气候资源
        二、水资源
        三、土地资源
        四、自然灾害
    第二节 从中心到边缘: 鲁西北植棉业的历史进程
        一、山东植棉业之滥觞
        二、明代劝导政策与鲁西北植棉业的商品化
        三、清代鲁西北植棉业的专业化
        四、清末民国时期鲁西北植棉业的规模化
        五、1949年以来鲁西北植棉业的曲折发展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更新与淘汰: 优良品种的引进与培育
    第一节 改良开端: 清末民国时期良种的选育与推广
        一、美棉的早期试种(1900-1911)
        二、民国时期良种的选育与推广(1912-1937)
        三、日伪时期棉种改良与强制推广(1938-1945)
        四、品种改良与推广的影响
    第二节 自主创新: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良种繁育
        一、棉花良种引进与繁育的几个阶段
        二、良种繁育推广体系的组成
        三、繁育和推广的主要品种
        四、新品种繁育推广的影响与特点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灾害应对与技术革新: 棉花的耕种与管理
    第一节 棉田生态改造
        一、水利设施的修建
        二、盐碱地的治理与应对
        三、土地肥力的培养
    第二节 棉花耕种技术的革新
        一、19世纪以前传统耕作技术的演进
        二、清末民国时期科学植棉的初步探索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技术植棉
        四、耕作技术演进的特点
    第三节 棉花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变迁
        一、鲁西北棉花主要病虫害
        二、不同历史阶段病虫害防治技术与措施
        三、病虫害防治技术变迁的特点
    第四节 棉作技术传播方式的改进
        一、传播方式的初步探索
        二、互助合作中的技术传播
        三、家庭生产模式下的技术传播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从乡村到国际: 棉花市场流通体系的建构与重组
    第一节 由内到外: 1945年以前的棉花市场
        一、明清时期的棉花集市贸易
        二、清末民国棉花流通体系的初步建立
        三、日伪对棉花市场的“一元化”统制
    第二节 从自由到统购: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棉花流通
        一、规范秩序: 抗战后的棉花市场
        二、实行统购: 棉花市场的一元化
        三、稳定市场与统一调配: 棉花统购政策的影响
        四、“买棉难”与“卖棉难”: 统购时期的流通困境
    第三节 多元化与边缘化: 新经济体制下的棉花市场
        一、国家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曲折历程
        二、市场体制改革中的地方棉花交易
        三、全面市场化对区域棉花生产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棉纺织业的浮沉: 棉花生产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第一节 土布中心: 1949年以前鲁西北的棉纺织业
        一、明清时期鲁西北手工棉纺织业的初步发展
        二、清末民初民间纺织的延续和新型纺织业的兴起
        三、抗战前后工厂停业与民间纺织的复苏
        四、鲁西北棉纺织业相对削弱与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二节 时起时落: 新中国成立以来鲁西北的棉纺织业
        一、互助合作时期传统手工棉纺织业的延续
        二、1958-1978年机械化棉纺织业的曲折前进
        三、1979-1990年棉纺织企业遍地开花
        四、1990年代棉纺织业的萎缩
        五、新世纪棉纺织业的转型与发展
        六、鲁西北棉纺织业浮沉的影响因素分析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以棉换粮”与“弃棉从粮”:棉花与区域社会生活
    第一节 棉粮争地: 棉花生产与区域种植业结构变迁
        一、清末至民国: “粮棉兼种”与“以粮挤棉”
        二、1949年至1978年:从“爱国家种棉花”到“以粮为主”
        三、改革开放初期: 以棉为主的种植结构
        四、1990年以后: 棉花萎缩与多种经营的产业结构
    第二节 借棉致富: 棉花生产对农民收入和生活的影响
        一、以棉换粮: 棉花扩张期的农民收入与生活(1906-1948)
        二、陷入困境: 棉花徘徊期的农民收入与生活(1949-1979)
        三、超越全国: 植棉高峰期的农民收入与生活(1980-1990)
        四、弃棉从粮: 波动萎缩时期的农民收入与生活(1991-2015)
    第三节 角色转换: 棉花生产对区域从业结构的影响
        一、“美差”的消失: 国营棉厂职工大起大落
        二、突破家庭藩篱: 从自纺自织到纺织工人
        三、加入附带行业: 腹地民众依靠棉花副业创造价值
        四、打破男耕女织: 妇女成为植棉主力军
    第四节 由内聚到开放: 棉花生产与地方社会网络
        一、请进来与走出去: 棉花生产带来的内外交流
        二、专业人才培养: 创建专业研究机构和培训学校
        三、与外省联姻: 农民婚姻网络之变迁
    第五节 偷棉事件: 棉花生产与地方社会秩序
        一、扞卫经济利益: 民国时期的偷棉与护棉
        二、严肃的政治问题: 集体化早期的偷棉事件
        三、不是秘密的秘密: 集体化后期心照不宣的偷棉行为
        四、利益冲突与调整: 偷棉事件中的国家、集体与农民
    本章小结
结语: 棉花视角下的生态、市场、技术、国家与农民——鲁西北棉花生产与社会变迁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一、鲁西北棉花生产与社会变迁的特点
    二、鲁西北棉花生产与社会变迁的影响因素分析
    三、疑问与思考: 透过鲁西北植棉业历史变迁看农业发展
附录
    附录一: 鲁西北棉花生产大事记
    附录二: 部分统计表
        表1 1368-2006年鲁西北行政区划统计表
        表2 1949-2015年聊城地区棉田面积及产量
        表3 1949-1990年聊城地区棉花加工企业基本情况简表
        表4 1949-2000年鲁西北9县棉厂统计表
    附录三: 访谈记录选编
        (一) STC访谈记录
        (二) WFJ访谈记录
        (三) 杨俊生访谈记录
        (四) 闫荣军访谈记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基于BIM的抗震支吊架智能设计与工程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动态
        1.2.1 BIM技术国外研究现状
        1.2.2 BIM技术国内研究现状
        1.2.3 抗震支吊架在国外的研究现状
        1.2.4 抗震支吊架在国内的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Revit二次开发与抗震支吊架应用技术
    2.1 Revit二次开发技术
        2.1.1 Revit API概述
        2.1.2 Revit二次开发所用工具
        2.1.3 Revit插件的三种实现方式
        2.1.4 Revit二次开发环境的搭建
        2.1.5 二次开发的流程
    2.2 抗震支吊架应用技术
        2.2.1 抗震支吊架分类
        2.2.2 抗震支吊架应用范围
        2.2.3 抗震支吊架布置间距
    2.3 抗震支吊架模型参数化
        2.3.1 抗震支吊架族模型创建
        2.3.2 参数标签赋予
        2.3.3 共享参数添加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抗震支吊架智能设计系统
    3.1 总体方案设计
    3.2 插件界面设计
        3.2.1 面板按钮设计
        3.2.2 操作界面设计
        3.2.3 在Revit中引入WPF界面
    3.3 智能布置设计
        3.3.1 间距计算
        3.3.2 抗震支吊架族模型载入
        3.3.3 获取信息
        3.3.3.1 获取管道信息
        3.3.3.2 获取管线连接件连接端管道信息
        3.3.4 抗震支吊架布置
    3.4 插件测试
        3.4.1 水管测试
        3.4.2 桥架测试
        3.4.3 风管测试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抗震支吊架抗震性能分析
    4.1 BIM模型导入与处理
        4.1.1 BIM模型导入Hypermesh
        4.1.2 简化分析模型
        4.1.3 模型导入ABAQUS
    4.2 有限元分析设置
        4.2.1 材料本构关系
        4.2.2 单元类型
        4.2.3 边界条件
        4.2.4 输入载荷
    4.3 有限元结果分析
        4.3.1 水管抗震支吊架
        4.3.2 桥架抗震支吊架
        4.3.3 风管抗震支吊架
        4.3.4 结果分析
    4.4 参数化嵌入BIM模型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工程应用案例
    5.1 工程介绍
        5.1.1 工程概况
        5.1.2 工程难点
    5.2 抗震支吊架布置原则
        5.2.1 基本原则
        5.2.2 计算原则
    5.3 SSH智能设计系统应用
        5.3.1 抗震支吊架智能设计
        5.3.2 计算结果查看
        5.3.3 工程量统计
    5.4 应用效果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4)基于博弈分析的休耕政策执行评估 ——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休耕试点实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目标及内容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休耕研究进展
    2.2 土地政策利益主体博弈研究进展
    2.3 公共政策执行研究进展
    2.4 研究述评
第3章 理论分析及研究框架
    3.1 核心概念
    3.2 理论基础
    3.3 研究框架
第4章 休耕政策执行中利益主体的博弈分析
    4.1 休耕政策利益主体识别
    4.2 休耕政策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及行为特征
    4.3 休耕政策利益主体间的博弈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休耕政策执行评估体系构建
    5.1 休耕政策执行影响因素分析
    5.2 休耕政策执行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5.3 休耕政策执行评估指标权重确定
    5.4 休耕政策执行评估方法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休耕政策执行评估实证
    6.1 研究区选择的依据
    6.2 研究区概况
    6.3 数据来源与处理
    6.4 研究区休耕政策执行评估过程及结果
    6.5 研究区休耕政策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6.6 研究区休耕政策执行优化对策
    6.7 本章小结
第7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特色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成果发表与科研实践
附录

(5)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以四川省A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重点和难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乡村振兴战略
        (二)乡村人才的内涵和分类
    二、理论基础
        (一)人力资本理论
        (二)激励相关理论
        (三)新公共管理理论
        (四)习近平关于人才的重要论述
第三章 乡村振兴战略下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现实动因
    一、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关系分析
        (一)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保障
        (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推动乡村人才队伍建设
    二、乡村振兴视角下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一)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是乡村产业振兴的支撑
        (二)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是乡村生态振兴的依靠
        (三)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是乡村文化振兴的关键
        (四)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是乡村组织振兴的助力
    三、乡村振兴战略对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新要求
        (一)乡村振兴战略对乡村人才队伍的新要求
        (二)乡村振兴战略对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新要求
第四章 乡村振兴进程中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
    一、A县概况
        (一)自然地理
        (二)区域经济状况
        (三)人民生活
    二、样本选取原因
        (一)典型性
        (二)可靠性
    三、A县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状况
        (一)人才队伍总体结构
        (二)年龄结构
        (三)学历结构
        (四)类型分布
        (五)区域分布
        (六)政治面貌
    四、A县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围绕一个中心,确立一个目标
        (二)组建一支队伍,加强组织领导
        (三)落实三大保障,优化发展环境
        (四)依靠五大模式,构建人才高地
        (五)A县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的初步成效
第五章 A县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乡村人才总量不足,增长乏力
        (二)乡村人才结构不尽合理,分布失衡
        (三)乡村人才整体素质不高,参加培训较少
        (四)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不力
        (五)乡村人才队伍培养模式上存在问题
    二、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客观原因
        (二)主观原因
第六章 乡村振兴战略下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思考
    一、厘清人才工作思路,明确队伍建设目标
        (一)强化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
        (二)坚持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原则
        (三)明确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
    二、规范乡村人才识别,树立科学人才观念
        (一)构建科学规范识别体系
        (二)树立人才为先的人才观
        (三)强化乡村人才主体意识
    三、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打造人才振兴高地
        (一)打造引才聚才的政策环境
        (二)营造敬才重才的社会环境
        (三)优化优才助才的服务环境
        (四)保障顾才留才的工作环境
    四、优化组织管理格局,健全人才工作体系
        (一)强化力量配备协同,形成管理工作合力
        (二)采用动态数据模式,实现精细联动管理
        (三)完善目标考核办法,提高人才管理质量
        (四)管好用好专项资金,强化人才管理保障
    五、完善教育培训体系,全面提素质强能力
        (一)提升基础教育质量,培养新兴后备人才
        (二)发展乡村职业教育,培养专业实用人才
        (三)高度重视科学培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四)加快推进培训立法,护航人才队伍成长
    六、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干事创业热情
        (一)改进乡村人才培养支持机制
        (二)构建乡村人才引才用才机制
        (三)强化乡村人才激励保障机制
        (四)创新乡村人才评价考核机制
        (五)健全乡村人才顺畅流动机制
结论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人才问题调查问卷
附录 B A县2019年乡村人才调查统计表
附录 C 关于做好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有关数据统计和问卷调查工作的通知
附录 D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人才问题访谈提纲
致谢
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

(6)群团组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服务能力建设研究 ——以广西科协所属学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第2章 群团组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相关基本概念和依据
    2.1 基本概念
        2.1.1 群团组织
        2.1.2 科协所属学会
        2.1.3 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服务能力建设
        2.1.4 服务能力评价体系
    2.2 基本理论
        2.2.1 治理理论
        2.2.2 公共物品理论
    2.3 理论分析
        2.3.1 马克思主义对群团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的理论分析
        2.3.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对群团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的理论分析
        2.3.3 国外对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的理论分析
        2.3.4 国内对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的理论分析
    2.4 政策法规依据
        2.4.1 中央政策文件
        2.4.2 法律法规章程文件
    2.5 现实依据
        2.5.1 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
        2.5.2 群团组织自身发展的需要
        2.5.3 符合人民群众对社会服务多样化的需求
    2.6 小结
第3章 广西科协所属学会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现状
    3.1 群团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的历史进程
        3.1.1 1919年至1948年
        3.1.2 1949年至1978年
        3.1.3 1979年至2012年
        3.1.4 2013年至今
    3.2 广西科协所属学会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现状
        3.2.1 广西科协所属学会基本情况
        3.2.2 学会已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总体情况
        3.2.3 学会已承接政府职能类别情况
        3.2.4 学会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典型案例
    3.3 小结
第4章 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服务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4.1 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服务能力存在的问题
        4.1.1 观念意识跟不上
        4.1.2 独立自主性不强
        4.1.3 内部治理结构不够完善
        4.1.4 筹资能力不足
        4.1.5 人力资源短缺
        4.1.6 专业水平不高
    4.2 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服务能力不足的原因
        4.2.1 政府不放权,干预过多
        4.2.2 脱钩不彻底,行政色彩依然浓厚
        4.2.3 学会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改革滞后
        4.2.4 公信力不足,筹资缺乏信任感
        4.2.5 待遇和职业前景不理想,难以吸引和留住人才
        4.2.6 承接服务不经常、不正常,专业化发展受阻
    4.3 小结
第5章 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服务能力建设可借鉴的国内外经验
    5.1 国内经验
        5.1.1 加强政策和宏观引导
        5.1.2 开展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5.1.3 加快与挂靠部门脱钩
        5.1.4 创新学会体制机制
        5.1.5 加强对外沟通合作
        5.1.6 健全考核评估机制
    5.2 国外经验
        5.2.1 结成伞形组织联盟
        5.2.2 多方面、多渠道筹措资金
        5.2.3 建立现代化内部治理体系
        5.2.4 开展专业化培养
        5.2.5 构建社会组织与政府的合作关系
        5.2.6 加强绩效评估
    5.3 小结
第6章 群团组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服务能力建设的对策建议
    6.1 完善服务能力建设外部支撑体系
        6.1.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6.1.2 建立组织建设支持体系
        6.1.3 开展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6.1.4 完善考核评估制度
        6.1.5 加强日常运行监督
    6.2 完善服务能力建设内部支撑体系
        6.2.1 强化服务理念
        6.2.2 理顺与政府部门的关系
        6.2.3 完善内部治理
        6.2.4 创新人才机制
        6.2.5 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6.2.6 开展专业化培训
        6.2.7 加强信息公开
    6.3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农业科技人才开发研究 ——以乐清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文献综述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内容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科技人才
        2.1.2 农业科技人才
        2.1.3 人才开发
        2.1.4 乡村振兴战略
    2.2 理论基础
        2.2.1 需求层次理论
        2.2.2 人力资本理论
        2.2.3 邓小平发展理论
第3章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农业科技人才开发环境分析
    3.1 政策环境分析
        3.1.1 乐清市执行国家政策情况
        3.1.2 乐清市农业科技人才开发相关政策
    3.2 经济环境分析
        3.2.1 宏观经济环境
        3.2.2 乐清市经济发展情况
        3.2.3 乐清市农业生产经营人员结构
    3.3 人文环境分析
        3.3.1 乐清市及中国教育情况
        3.3.2 乐清市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第4章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农业科技人才开发主体分析
    4.1 政府部门
        4.1.1 政府的组成及职能
        4.1.2 政府开发农业科技人才的作用
    4.2 涉农企业
        4.2.1 综合性兼农企业
        4.2.2 农业企业
    4.3 非营利组织
        4.3.1 非营利组织的地位
        4.3.2 非营利组织开发农业科技人才的作用
第5章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农业科技人才开发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5.1 乡村振兴战略中农业科技人才开发存在的问题
        5.1.1 产业结构失衡不利于农业科技人才开发
        5.1.2 农业教育体系不够健全
        5.1.3 农村基础设施落后不能满足人才需求
        5.1.4 农业单位及基层公务员招录具有局限性
    5.2 农业科技人才开发问题的原因分析
        5.2.1 经济及政策原因
        5.2.2 农业科技人才开发主体原因
第6章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农业科技人才开发对策
    6.1 完善政策为开发农业科技人才提供保障
    6.2 多种角度开发农业科技人才
    6.3 推广农业教育
    6.4 利用农民工资源开发本地化人才
    6.5 利用涉农企业的资源开发农业科技人才
    6.6 加速完善农村地区基础建设
第7章 研究不足与展望
    7.1 研究不足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XX地区油田公司科研项目价值MIS分析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高校视角研究现状
        1.2.2 行业视角研究现状
        1.2.3 政府视角研究现状
        1.2.4 小结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重点及难点
        1.5.1 研究的重点
        1.5.2 研究的难点
第2章 系统开发主要理论和相关技术
    2.1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
    2.2 C/S、B/S和M/S体系结构
        2.2.1 C/S体系结构
        2.2.2 B/S体系结构
        2.2.3 M/S体系结构
    2.3 MICROSOFT SQL SERVER 2012概述
第3章 系统分析
    3.1 系统需求分析
        3.1.1 系统现状
        3.1.2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3.1.3 系统数据需求分析
        3.1.4 系统性能需求分析
    3.2 现行系统业务流程分析
        3.2.1 系统用户管理业务流程分析
        3.2.2 科研项目基本信息管理业务流程分析
    3.3 现行系统数据流程分析
        3.3.1 系统用户管理数据流程分析
        3.3.2 科研项目基本信息管理数据流程分析
    3.4 业务流程优化
        3.4.1 科研项目价值评价管理业务流程的构建
        3.4.2 系统用户管理业务流程优化
        3.4.3 科研项目基本信息管理业务流程优化
    3.5 新系统逻辑方案
        3.5.1 系统新增业务流程
        3.5.2 系统新增数据流程
第4章 系统设计
    4.1 系统总体设计
        4.1.1 系统架构
        4.1.2 系统模块结构
    4.2 系统运行平台设计
        4.2.1 设计依据
        4.2.2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4.2.3 网络系统设计
        4.2.4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选择
        4.2.5 软、硬件的选择
    4.3 代码设计
        4.3.1 顺序码
        4.3.2 层次码
        4.3.3 助忆码
        4.3.4 系统具体代码设计
    4.4 输入/输出设计
        4.4.1 输入/输出设备设计
        4.4.2 输入/输出数据格式设计
        4.4.3 输入/输出数据正确性校验设计
第5章 系统数据库设计
    5.1 数据模型的选择
    5.2 E-R图设计
    5.3 数据库表设计
    5.4 数据库安全设计
第6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9)新时代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取向——基于党的十八大以来年度“社会组织十件大事”的综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组织工作, 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谋划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 是新时代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
二、加强党对社会组织的领导, 以党建引领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 是新时代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的显着特点
三、积极推进政社分开, 使社会组织回归社会本位, 是新时代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基点
四、坚持扶持培育与综合监管并举, 做大做强社会组织, 是促进新时代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主线
五、持续加强社会组织自身建设, 增强社会组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本领, 是推动新时代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10)全国学会改革与发展系列报告(六)——学会党建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一、学会党组织
    案例参考 (60) :中华医学会
        (一) 改革背景
        (二) 改革措施
        (三) 成效和体会
        (四) 案例小结
    案例参考 (61) :中国农业机械学会
        (一) 改革背景
        (二) 改革措施
        (三) 案例小结
    案例参考 (62) :中国水利学会
        (一) 改革背景
        (二) 改革措施
        (三) 案例小结
    案例参考 (63)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一) 改革背景
        (二) 改革措施
        (三) 开展的活动
        (四) 案例小结
二、党建强会
    案例参考 (64) :中国感光学会
        (一) 改革背景
        (二) 改革措施
        (三) 案例小结
    案例参考 (65) :中国自动化学会
        (一) 改革背景
        (二) 改革措施
        (三) 案例小结
    案例参考 (66)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一) 改革背景
        (二) 改革措施
        (三) 案例小结
    案例参考 (67) :中国航空学会
        (一) 改革背景
        (二) 改革措施
        (三) 案例小结
    案例参考 (68) :中国照明学会
        (一) 改革背景
        (二) 改革措施
        (三) 案例小结
    案例参考 (69) :中国农学会
        (一) 改革背景
        (二) 改革措施
        (三) 主要成效和基本经验
        (四) 案例小结
    案例参考 (70) :中国药学会
        (一) 改革背景
        (二) 改革措施
        (三) 案例小结
    案例参考 (71) :中国毒理学会
        (一) 改革背景
        (二) 改革措施
        (三) 案例小结

四、中国农学会发出“关于加强省级农学会组织建设”的通知(论文参考文献)

  • [1]国家、生态、技术、市场 ——棉花与鲁西北社会变迁(1906-2006)[D]. 史晓玲. 山东大学, 2020(08)
  • [2]山仑与旱地农业和节水农业研究探析(1950-2017)[D]. 李博灵. 福建师范大学, 2020
  • [3]基于BIM的抗震支吊架智能设计与工程应用研究[D]. 于欣玉. 山东建筑大学, 2020(12)
  • [4]基于博弈分析的休耕政策执行评估 ——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休耕试点实证[D]. 黄祁琦. 西南大学, 2020(01)
  • [5]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以四川省A县为例[D]. 涂孟梅. 西华师范大学, 2020(01)
  • [6]群团组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服务能力建设研究 ——以广西科协所属学会为例[D]. 陈斌. 广西大学, 2019(01)
  • [7]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农业科技人才开发研究 ——以乐清市为例[D]. 张帅. 湖南农业大学, 2019(08)
  • [8]XX地区油田公司科研项目价值MIS分析与设计[D]. 汪勇. 西南石油大学, 2019(06)
  • [9]新时代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取向——基于党的十八大以来年度“社会组织十件大事”的综合分析[J]. 石国亮. 中国社会组织, 2019(05)
  • [10]全国学会改革与发展系列报告(六)——学会党建工作[J]. 全国学会优秀改革案例汇编课题组. 学会, 2019(02)

标签:;  ;  ;  ;  ;  

中国农学会印发关于《加强省农学会组织建设》的通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