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DLH—2型电流横差继电器(论文文献综述)
一机部西安设计院[1](1975)在《工业企业继电保护调查报告》文中研究表明为了学习和了解现有工业企业继电保护的设计和运行经验,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你对那个问题不能解决吗?那末,你就去调查那个问题的现状和它的历史吧!你完完全全调查明白了,你对那个问题就有解决的办法了。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的教导,我们于1973年下半年先后去北京、天津、沈阳、大连、上海、南京、杭州、武汉、西安等地的供电局、工厂和设计院等有关单位进行调查和学习,在各有关单位的热情帮助和支持下,使我们学习和了解了不少宝贵经验。现将调查情况简要介绍如下。
曾平[2](2006)在《发电厂保护整定计算中的问题研究》文中认为发电厂主设备保护的种类繁多,随着新保护装置的不断推出,已有的保护整定规程不能直接地运用到有些新保护装置整定中;此外有些新保护装置虽然推荐了一些针对性的整定步骤,但也不够严密。围绕上述问题,本文对发电厂中一些主设备保护的整定计算进行了研究,尤其对变压器差动保护中平衡系数对差动门槛的整定影响的问题进行了比对。 首先研究了发电厂主设备的主保护的原理和整定计算方法,包括发电机、变压器、发电机变压器组、电动机等主设备。 其次发电机的主保护主要介绍了比率制动式纵差保护、不完全纵差保护、故障分量负序方向微机保护、多分支分布中性点水轮发电机的综合差动保护、单元件横差保护、纵向零序过电压保护、转子回路二次谐波电流保护等。 变压器的保护整定计算中,本论文着重对变压器差动保护中平衡系数对差动门槛的整定影响进行了研究。在平衡系数整定中,基本侧选择不同,将直接影响差动保护最小动作电流(差动门槛)的整定。本文探讨了目前存在的四种基本侧选择方式,并提出了差动门槛整定与基本侧的对应关系,以便更合理地整定不同保护装置的差动门槛。
肖仕武[3](2003)在《同步发电机定子绕组内部故障暂态仿真及其应用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电力工业的不断发展,发电机组的容量越来越大,对发电机保护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继电保护的理论基础是建立在对故障规律的清楚认识上的,进一步提高大型发电机组保护的性能就需要深入、广泛地了解发电机内部故障的规律。在深刻认识发电机内部故障的条件下,根据故障特征提出、改进发电机保护原理,丰富和完善发电机保护理论。基于以上认识,本课题首先对发电机定子绕组内部故障暂态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建立了同步发电机内部故障暂态计算数学模型,并在一台模拟凸极同步发电机上进行了试验对比,结果证明了故障暂态计算数学模型的正确性。在对发电机定子绕组内部故障暂态过程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相关度的发电机采样值纵差保护原理,在故障分量负序方向保护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故障分量功率方向元件,本文最后介绍了基于发电机内部故障暂态仿真程序的发电机保护数字测试系统的方案。课题具体内容如下:基于多回路分析的思想,应用通用支路电压矩阵方程来统一表示发电机内部定子、转子回路及外部各元件,建立了同步发电机故障暂态过程计算数学模型。同时建立了与系统并列运行的发变组故障暂态仿真模型,为研究发电机变压器组保护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数字仿真手段。根据以上数学模型完成了包括同步发电机定子绕组内部故障参数计算、暂态过程方程求解的同步发电机故障暂态计算软件包,实现了发电机内部故障的暂态全过程数字仿真。在一台实际模拟凸极同步发电机上进行了外部故障、空载内部短路和带电阻负载内部短路试验,与暂态仿真程序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基于上述方法的同步发电机定子绕组内部故障暂态计算的正确性。应用同步发电机故障暂态仿真程序分析了定子和转子回路的电阻对发电机故障暂态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为了准确进行发电机内部故障暂态过程计算,应该全面考虑影响的各种因素,准确求取定子和转子回路的电阻。利用暂态仿真程序对凸极同步发电机主保护在各种定子绕组内部故障暂态过程中的灵敏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没有制动量的保护来说,灵敏度得到了提高,但对于有制动量的保护,由于制动量在暂态过程中也增大,因而其灵敏度需要进行具体计算分析。对大型隐极汽轮同步发电机定子绕组内部故障进行了研究,并讨论了两种汽轮发电机内部故障主保护,即纵向基波零序过电压和故障分量负序方向保护在故障暂态过程中的表现。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相关度的发电机采样值差动保护原理,研究了各种因素对相关度的影响。基于相关度的采样值差动保护动作速度快、可靠性高,不<WP=5>受频率偏移的影响,并且可以防止在电流互感器饱和情况下差动保护的误动。该方法实现简单、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提出了一种故障分量三相功率方向的元件,理论分析和仿真试验证明了这种方向元件能够可靠地在各种故障情况下正确地识别故障性质,并结合故障分量三相功率方向元件讨论了几种辅助元件。提出了基于离线电力系统暂态仿真程序的继电保护测试系统,并研究了可以用于发电机保护测试的数字发电机保护试验系统的方案。基于离线电力系统暂态仿真程序的发电机保护试验系统具有硬件简单、功能强大的优点,并可以满足动模测试的要求。
傅光祖[4](1981)在《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的保护》文中提出本文简要叙述了电容器损坏的原因及内部故障的发展过程,介绍了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的各种保护装置的原理及有关的整定计算。
侯继光[5](2013)在《基于双CPU系统的线路横差保护装置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智能化电网建设的推进,对继电保护装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用在双回线路中的横差微机保护装置大多还是基于16位单CPU,处理速度较慢且不易扩展更多其它保护功能。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线路横差微机保护装置,采用LPC2468和TMS320F2812的双CPU架构,具有动作速度快,可靠性高的特点,且易扩展保护功能。文章首先对微机保护发展历史和现状进行综述性介绍,然后分析了横差保护的原理。重点阐述了装置的硬件设计和双CPU架构的实现,并对其采用的103规约通信做了详细说明。软件主要对μC/OS-Ⅱ系统的移植和各功能模块做了介绍。
罗昌民[6](1990)在《发电机匝间短路保护及继电器》文中指出 一、前言现代大型发电机定子绕组,每相都有两组以上的并联分支,对于每相定子绕组匝间或分支间的短路,称为定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发电机匝间短路的短路电流可能超过机端三相短路电流很多,故匝问短路是发电机的一种严重故障。以往对于双星形接线而且中性点引出六个端子的发电机,通常装设单元件式横差保护,但大型机组由于一些技术上和经济上的考虑,发电机中性点侧常常又引出三个端
王强[7](2002)在《二滩水电厂发—变组微机保护运行情况分析》文中提出二滩水电厂总装机容量 6× 5 5 0MW ,是四川电网的主调频和骨干电厂。电厂的两套发—变组微机保护采用瑞士ABB公司产品 ,该保护装置投运两年多来 ,虽未经历发电机变压器主设备电气事故的考验 ,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通过对该保护装置的结构配置及具体功能的介绍 ,根据运行实践及该保护装置运行两年多来的动作情况 ,着重分析了保护动作原因及误动解决办法 ,对同行及有关电厂有参考价值。
张广韬[8](2018)在《大型发电机励磁绕组匝间短路故障的在线监测与定位》文中研究说明励磁绕组匝间短路故障是一种常见的大型发电机电气故障,会造成转子励磁电流增大、输出无功减小、机组振动加剧等不良后果,若不及时处理还可能会导致更加严重的安全事故。本文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利用发电机运行中的故障特征量实现对故障的在线监测,进一步消除传统方案中的监测死区,能够及时发现小匝数的早期故障,做到防患于未然。本文的研究重点在于故障的场路结合数学模型、故障的在线监测方案,故障磁极的定位方法以及故障后转子的不平衡磁拉力,是实现励磁绕组匝间短路故障在线监测和定位的核心,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为实现励磁绕组匝间短路故障的快速、准确计算,采用场路结合法建立了故障数学模型。考虑到故障初期气隙磁场变化较小,采用有限元法对正常运行时定、转子各绕组的电感参数进行计算,并导入多回路方程中,进而得到故障后发电机各电气量的稳态解。该方法实现了电路与磁场方程的解耦,在计算过程中对二者分别求解,不再进行反复迭代,显着提高了计算效率。通过样机故障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的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2)为解决定子固有不平衡电流对小匝数故障监测灵敏度的影响,提出了基于定子固有不平衡电流估算的监测方案。基于场路结合数学模型对二滩和彭水水轮机的励磁绕组匝间短路故障进行了计算,并根据实测数据对故障监测的灵敏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证明:对于分数次和偶数次固有不平衡电流含量较高的发电机,传统的移相叠加监测方案依然存在监测死区。为此,对不同极对数发电机定、转子不圆引起不平衡电流的谐波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实验和仿真对研究结果进行了验证。在不同工况下对定子固有不平衡电流进行了仿真计算,得到了不平衡电流总有效值与发电机工况之间的关系,据此提出一种基于固有不平衡电流估算的故障监测方案,并在彭水发电机上对该方案的灵敏性进行了计算,结果证明此方案成功消除了分数次和偶数次固有不平衡电流对小匝数短路故障监测灵敏度的影响,进一步提高了故障监测的灵敏性。(3)为解决无法实现励磁绕组匝间短路故障磁极定位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不平衡电流波形时域特征的故障磁极定位方法。利用故障数学模型对样机单极短路故障进行了计算和分析,找到了故障磁极位置、故障磁动势、故障电动势和故障不平衡电流之间的相位关系,据此提出一种基于故障不平衡电流波形时域特征的故障磁极在线定位方法,并通过故障实验和样机仿真验证了故障磁极在线定位方法的正确性。最后,为了研究定子绕组形式对不平衡电流时域特征的影响,对三种定子绕组形式的同步发电机进行了转子匝间短路故障仿真,得到了不同定子绕组形式下不平衡电流的时域特征,并通过研究定、转子绕组线圈电感参数的数值特征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4)为研究故障后发电机的机械振动特征,对转子不平衡磁拉力的计算模型、产生机理以及幅值和频率特征进行了全面和深入的研究。首先,提出一种基于多回路法的转子不平衡磁拉力快速计算模型,通过有限元仿真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突破了无法实现故障后转子不平衡磁拉力快速、准确计算的瓶颈,并基于该模型对不同短路匝数和短路位置的转子不平衡磁拉力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然后,全面考虑故障产生的各种气隙磁场,通过分析磁场间的相互作用,明晰了故障对振动的影响机理,并得到了不同定子绕组形式的发电机转子不平衡磁拉力的频率特征;最后,对不同工况下的转子不平衡磁拉力进行了理论分析和仿真计算,得到了不平衡磁拉力随发电机工况变化的特征,为实现机电信息融合的转子匝间短路故障在线监测奠定了理论基础。
李大伟[9](2010)在《小型热电厂继电保护配置研究》文中认为发电厂继电保护的整定配置是电力系统中一项重要的基础性技术研究工作。发电厂内设备种类繁多,保护内容配置复杂、自动化程度高,专业人员合理的进行继电保护配置往往存在困难。本论文结合不锈钢事业部热电联产项目,对小型发电厂二次保护整定配置进行了研究。文中通过跟踪故障发生过程中电气量的变化特征,研究和评判继电保护的性能,确保整定配置满足继电保护的可靠性、选择性、速动性、灵敏性的基本要求。论文着重研究了以下三方面内容:首先,研究发电厂主设备的保护原理和整定计算方法,包括发电机、变压器、发电机变压器组、电动机等主设备,并建立小型发电机组继电保护配置模型。然后通过对小型热电厂系统短路电流进行计算分析,研究发电机组继电保护整定配置,并对热电厂内发电机主保护以及后备保护进行了实例分析;其次,分析设计小型发电机组保护配置,主要介绍了比率制动式纵差保护、标积制动式纵差保护、复合电压闭锁过流保护、发电机失磁保护等。对发电机差动保护整定进行了比对,确立了发变组保护、变压器及电动机等主设备在小发电系统中的继电保护配置模式。此外还将整定原理与微机综合保护紧密结合,研究了西门子7UM62综保装置在发电机保护配置中的应用,建立了基于SEL微机综合保护技术在变压器主保护中的优化模型以及AREVA微机综合保护的电动机热过负荷模型;最后,针对失电及电压凹陷这一长期困扰供电系统稳定运行的技术难题,论文第五章做了详尽阐述。然后将电源快速切换原理与线路继电保护配置理论紧密结合,并对电源快切参数设置与继电保护原理进行了协调性分析,有效解决了失电及电压凹陷的影响。论文结合不锈钢热电联产项目工程建设实例,对小型发电厂继电保护配置以及热电厂内失电及电压凹陷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建立了小型热电厂二次保护控制模型,对今后同类热电厂继电保护配置与微机保护综合应用,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陈晶[10](1996)在《大型发电机、变压器内部短路主保护比较》文中认为大型发电机、变压器内部短路主保护比较云南省电力学校陈晶80年代以来,我国科技工作者经过攻关、解决了发电机内部短路计算机的问题,为发电机保护的校验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人们对发电机保护又有了新的认识。1发电机内部相间短路立保护对发电机内部相间短路,所采用的...
二、DLH—2型电流横差继电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DLH—2型电流横差继电器(论文提纲范文)
(2)发电厂保护整定计算中的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
1.2 本课题的主要背景 |
1.3 本课题的主要工作 |
第二章 整定中的设备与整定分类 |
2.1 发电厂保护整定的内容介绍 |
2.1.1 发电厂的分类介绍 |
2.1.2 发电厂设备与整定分类 |
2.2 发电厂主要的保护动作对象 |
2.3 短路电流的计算 |
2.4 发电厂保护整定中的一些问题 |
第三章 发电机继电保护整定中的问题研究 |
3.1 发电机保护 |
3.2 定子绕组内部故障主保护 |
3.2.1 比率制动式纵差保护 |
3.2.2 标积制动式纵差保护 |
3.2.3 故障分量比率制动式纵差保护 |
3.2.4 不完全纵差保护 |
3.2.5 故障分量负序方向微机保护 |
3.2.6 多分支分布中性点水轮发电机的综合差动保护 |
3.2.7 单元件横差保护 |
3.2.8 纵向零序过电压保护 |
3.2.9 转子回路二次谐波电流保护 |
第四章 变压器整定中的问题研究 |
4.1 变压器保护的整定内容 |
4.2 变压器内部故障主保护整定 |
4.2.1 变压器纵差动保护整定 |
4.2.2 变压器分侧差动保护 |
4.2.3 变压器零序差动保护 |
4.2.4 变压器瓦斯保护 |
4.3 变压器差动保护中平衡系数对差动门槛整定的影响 |
4.3.1 平衡系数与差动门槛 |
4.3.2 基准侧的选定方法 |
4.3.3 举例分析 |
4.3.4 结语 |
第五章 发——变组保护的整定的问题研究 |
5.1 差动保护 |
5.2 相间故障后备保护 |
5.3 接地故障后备保护 |
第六章 电动机的保护整定问题研究 |
6.1 电动机保护的概述 |
6.1.1 电动机故障的形式和电动机常见的不正常运行状态 |
6.1.2 电动机的保护方式 |
6.2 电动机差动保护整定计算 |
6.3 电动机的电流保护的整定 |
6.4 电动机的失压保护整定 |
6.5 电动机的单相接地保护(零序电流保护) |
6.6 同步电动机的失步保护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同步发电机定子绕组内部故障暂态仿真及其应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发电机定子绕组内部短路主保护现状综述 |
1.3 大型发电机主保护研究方向的探讨 |
1.4 发电机定子绕组内部故障分析方法综述 |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同步发电机定子绕组内部故障暂态仿真数学模型 |
2.1 引言 |
2.2 同步发电机定子绕组内部故障暂态计算数学模型 |
2.3 同步发电机定子绕组内部故障时各支路参数的计算 |
2.4 发电机-变压器组故障暂态仿真 |
2.5 同步发电机转子运动方程 |
2.6 小结 |
第三章 凸极同步发电机定子绕组内部故障暂态仿真实验验证 |
3.1 引言 |
3.2 实验模型、实验设备及实验接线 |
3.3 空载机端三相短路试验 |
3.4 空载定子绕组内部匝间短路试验 |
3.5 带载定子绕组内部短路试验 |
3.6 误差分析 |
3.7 小结 |
第四章 凸极同步发电机故障暂态过程仿真和分析 |
4.1 引言 |
4.2 定子支路电阻和阻尼支路电阻对暂态过程波形的影响 |
4.3 凸极同步发电机单元件横差保护在暂态过程中的性能 |
4.4 凸极同步发电机裂相横差保护在暂态过程中的性能 |
4.5 凸极同步发电机完全纵差保护在暂态过程中的性能 |
4.6 凸极同步发电机不完全纵差保护在暂态过程中的性能 |
4.7 小结 |
第五章 隐极同步发电机故障暂态过程仿真和分析 |
5.1 引言 |
5.2 汽轮发电机定子绕组内部故障电气参数的计算 |
5.3 汽轮发电机故障暂态仿真 |
5.4 汽轮发电机故障暂态过程对保护的影响 |
5.5 小结 |
第六章 基于相关度的发电机采样值差动主保护 |
6.1 引言 |
6.2 采样值差动保护 |
6.3 相关度及影响相关度的因素 |
6.4 基于相关度的发电机采样值差动保护新判据 |
6.5 仿真验证 |
6.6 基于相关度的采样值差动原理在母线保护中应用的探讨 |
6.7 小结 |
第七章 故障分量三相功率方向元件 |
7.1 引言 |
7.2 故障分量保护 |
7.3 故障分量方向元件 |
7.4 发电机定子绕组内部故障保护的故障分量方向元件 |
7.5 一种新的故障分量功率方向元件 |
7.6 故障分量方向保护的辅助元件 |
7.7 小结 |
第八章 基于离线仿真程序的发电机保护试验系统 |
8.1 引言 |
8.2 继电保护试验系统的研究现状 |
8.3 基于离线仿真程序的继电保护实时闭环试验系统的方案 |
8.4 数字式发电机保护试验系统测试发电机差动保护 |
8.5 数字式发电机保护试验系统测试发变组差动保护 |
8.6 基于离线仿真程序的双端线路保护试验系统 |
8.7 基于离线仿真程序继电保护试验系统的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
8.8 小结 |
第九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 谢 |
附 录 |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5)基于双CPU系统的线路横差保护装置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致谢 |
第一章 绪论 |
1.1 微机保护概述 |
1.1.1 微机保护的发展 |
1.1.2 微机继电保护的特点 |
1.1.3 我国保护发展概述 |
1.2 横联差动保护 |
1.3 微机继电保护的趋势 |
1.4 课题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二章 线路横差保护原理 |
2.1 横差方向保护 |
2.1.1 横差保护原理 |
2.1.2 横差保护的相继动作区和死区 |
2.2 横联差动保护的整定计算 |
2.3 电流平衡保护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装置硬件设计 |
3.1 系统总体设计 |
3.2 CPU 及外围电路 |
3.2.1 2468 处理器的功能简介 |
3.2.2 TMS320F2812 简介 |
3.2.3 看门狗电路 |
3.2.4 外扩存储单元 |
3.2.5 CPLD |
3.3 模拟量的采集 |
3.3.1 前端滤波电路 |
3.3.2 模数转换 |
3.4 开关量输入输出 |
3.4.1 开入量回路 |
3.4.2 开出量回路 |
3.4.3 防跳设计 |
3.5 人机交换界面 |
3.5.1 键盘设计 |
3.5.2 显示设计 |
3.6 电源 |
3.7 通信模块 |
3.7.1 485 电路 |
3.7.2 故障信息传输电路 |
3.8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的通信 |
4.1 双 CPU 之间的通信 |
4.1.1 并口通讯 |
4.1.2 串口通信 |
4.2 103 规约简介 |
4.2.1 帧格式 |
4.2.2 链路的传输规则 |
4.2.3 ASDU 单元 |
4.2.4 报文信息分类 |
4.3 103 规约通信流程的实现 |
4.3.1 复位初始化 |
4.3.2 时间同步 |
4.3.3 遥测 |
4.3.4 遥信 |
4.3.5 遥控 |
4.3.6 总查询 |
4.3.7 通用分类服务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软件设计 |
5.1 操作系统的搭建 |
5.1.1 μC/OS-Ⅱ简介 |
5.1.2 μC/OS-Ⅱ在 ARM 中的移植 |
5.1.3 系统任务的划分 |
5.2 DSP 程序 |
5.3 保护算法 |
5.3.1 装置自检 |
5.3.2 低电压启动算法 |
5.3.3 平衡电流闭锁 |
5.3.4 横差保护判据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项目总结 |
6.2 前景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8)大型发电机励磁绕组匝间短路故障的在线监测与定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内容的研究现状 |
1.2.1 励磁绕组匝间短路故障的监测原理与方法 |
1.2.2 励磁绕组匝间短路故障的定位方法 |
1.2.3 发电机定子分支的固有不平衡电流 |
1.2.4 发电机故障的计算方法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2 励磁绕组匝间短路故障的场路结合模型及其实验验证 |
2.1. 发电机电感参数的有限元计算 |
2.1.1 发电机的有限元模型 |
2.1.2 有限元的电感参数计算步骤 |
2.1.3 场路结合模型中的电感参数表达式 |
2.2 故障模型中的电路方程 |
2.3 故障模型中的磁场方程 |
2.4 实验方法与实验平台 |
2.4.1 实验样机转子短路方法说明 |
2.4.2 实验平台介绍 |
2.5 仿真与实验对比分析 |
2.5.1 空载工况下的实验和仿真结果 |
2.5.2 电阻负载下的仿真结果 |
2.5.3 联网负载下的仿真结果 |
2.6 本章小结 |
3 考虑定子固有不平衡电流影响的励磁绕组匝间短路故障在线监测 |
3.1 考虑定子固有不平衡电流影响的故障监测原理与灵敏度分析 |
3.1.1 基于故障后定子稳态不平衡电流总有效值的监测方案 |
3.1.2 二滩水电站4号发电机故障监测定值整定及灵敏性分析 |
3.1.3 彭水1号发电机故障监测定值整定及灵敏性分析 |
3.2 定子固有不平衡电流的频率特征 |
3.2.1 气隙磁导和不平衡电动势分析 |
3.2.2 定子不圆引起的固有不平衡电流分析 |
3.2.3 转子不圆引起的固有不平衡电流分析 |
3.2.4 定子固有不平衡电流频率特征的实验验证 |
3.3 运行工况对定子固有不平衡电流的影响 |
3.3.1 有功功率对定子固有不平衡电流的影响 |
3.3.2 励磁电流对定子固有不平衡电流的影响 |
3.4 基于定子固有不平衡电流估算的监测方案 |
3.5 本章小结 |
4 励磁绕组匝间短路故障磁极的在线定位 |
4.1 故障不平衡电流的时域特征分析 |
4.1.1 定子绕组轴线位置的确定 |
4.1.2 故障磁极位置与故障磁动势之间的相位关系 |
4.1.3 故障磁动势与不平衡电动势之间的相位关系 |
4.1.4 故障不平衡电动势与不平衡电流之间的相位关系 |
4.2 故障磁极定位的步骤 |
4.3 故障磁极定位方法的仿真与实验验证 |
4.3.1 A1553样机单极励磁绕组匝间短路故障仿真 |
4.3.2 A1553样机单极励磁绕组匝间短路故障实验 |
4.3.3 非故障特征量对故障磁极定位的影响 |
4.4 定子绕组形式对不平衡电流时域特征的影响 |
4.4.1 A1553原型样机定子绕组—分支对称相间不对称的绕组 |
4.4.2 Ⅰ型定子绕组—空间位置完全对称的绕组 |
4.4.3 Ⅱ型定子绕组—同相分支空间位置分布不对称的绕组 |
4.5 本章小结 |
5 励磁绕组匝间短路故障的转子不平衡磁拉力 |
5.1 故障后转子不平衡磁拉力的解析计算模型 |
5.1.1 励磁绕组匝间短路故障后的电气量 |
5.1.2 励磁绕组匝间短路故障时气隙的磁动势和磁密 |
5.1.3 故障时转子不平衡磁拉力的计算 |
5.1.4 仿真与实验验证 |
5.2 短路位置和短路匝数对转子不平衡磁拉力的影响 |
5.2.1 分布式励磁绕组短路位置对不平衡磁拉力的影响 |
5.2.2 分布式励磁绕组短路匝数对不平衡磁拉力的影响 |
5.3 转子不平衡磁拉力的频率特征分析 |
5.3.1 转子匝间短路故障时的磁动势分析 |
5.3.2 气隙空间磁动势对转子不平衡磁拉力的作用分析 |
5.3.3 故障后转子不平衡磁拉力频率特征的分析与仿真 |
5.3.4 定子绕组形式对转子不平衡磁拉力的影响分析 |
5.4 转子不平衡磁拉力的幅值特征分析 |
5.4.1 有功功率对转子不平衡磁拉力的影响 |
5.4.2 励磁电流对转子不平衡磁拉力的影响 |
5.5 基于机电信息融合的励磁绕组匝间短路故障监测方案 |
5.6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附录C |
附录D |
附录E |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9)小型热电厂继电保护配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二章 热电厂整定设备与分类 |
2.1 热电厂整定设备与分类 |
2.1.1 发电厂的分类介绍 |
2.1.2 发电厂设备与整定 |
2.2 发电厂主要的保护动作对象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热电厂发电机继电保护整定配置研究 |
3.1 引言 |
3.2 发电机继电保护的配置 |
3.3 短路电流计算 |
3.3.1 短路电流计算假设条件 |
3.3.2 不锈钢热电厂短路电流计算实例 |
3.4 热电厂发电机组保护研究 |
3.4.1 比率制动式纵差保护 |
3.4.2 发电机 7UM62 差动综保装置的应用 |
3.4.3 标积制动式纵差保护 |
3.4.4 复合电压闭锁过流保护 |
3.4.5 故障分量负序方向保护 |
3.4.6 发电机过负荷及过电流保护 |
3.4.7 发电机定子接地保护 |
3.4.8 发电机过电压保护 |
3.4.9 发电机的失磁保护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热电厂其它主设备保护配置研究 |
4.1 变压器保护整定内容 |
4.1.1 变压器内部故障主保护整定 |
4.1.1.1 变压器纵差动保护整定 |
4.1.1.2 短路电流计算 |
4.1.1.3 纵差保护动作特性参数的计算 |
4.1.1.4 灵敏度系数的计算 |
4.1.1.5 励磁涌流判别原件的整定 |
4.1.1.6 纵差保护的其它辅助整定计算及经验数据推荐 |
4.1.2 发-变组保护的整定的问题研究 |
4.1.3 相间故障后备保护 |
4.1.4 SEL 技术在变压器保护配置中的研究 |
4.1.4.1 差动保护变压器保护逻辑图及逻辑方程 |
4.1.4.2 变压器差动保护整定计算 |
4.2 电动机保护整定问题研究 |
4.2.1 电动机的保护方式 |
4.2.2 电动机差动保护整定计算 |
4.3 电动机电流量保护的整定 |
4.3.1 电动机过电流保护整定 |
4.3.2 AREVA 微机综合保护热过负荷模型的建立 |
4.3.3 电动机单相接地保护 |
4.4 电动机失压保护整定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热电厂电源快切与继电保护协调性分析 |
5.1 传统备自投原理 |
5.2 电源快切的原理及应用 |
5.2.1 电源快切起动方式 |
5.2.2 电源快切的切换方式 |
5.2.3 电源快切的实现方式 |
5.3 快切与继电保护配置协调优化 |
5.4 快切装置参数设置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四、DLH—2型电流横差继电器(论文参考文献)
- [1]工业企业继电保护调查报告[J]. 一机部西安设计院. 铁路标准设计通讯, 1975(10)
- [2]发电厂保护整定计算中的问题研究[D]. 曾平. 浙江大学, 2006(08)
- [3]同步发电机定子绕组内部故障暂态仿真及其应用的研究[D]. 肖仕武.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03(04)
- [4]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的保护[J]. 傅光祖. 电力电容器, 1981(03)
- [5]基于双CPU系统的线路横差保护装置的研究[D]. 侯继光. 合肥工业大学, 2013(03)
- [6]发电机匝间短路保护及继电器[J]. 罗昌民. 电工技术杂志, 1990(05)
- [7]二滩水电厂发—变组微机保护运行情况分析[J]. 王强. 水力发电, 2002(07)
- [8]大型发电机励磁绕组匝间短路故障的在线监测与定位[D]. 张广韬. 北京交通大学, 2018(11)
- [9]小型热电厂继电保护配置研究[D]. 李大伟. 上海交通大学, 2010(10)
- [10]大型发电机、变压器内部短路主保护比较[J]. 陈晶. 云南电力技术, 199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