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工业耐火液压油概况

国外工业耐火液压油概况

一、国外工业用抗燃液压油概况(论文文献综述)

王广[1](2021)在《高压调门油动机的数字孪生体建模及性能分析》文中认为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用电量的需求也随之增大,火力发电机组开始向高容量和高参数方向发展。加上可再生能源和热能源的不断结合导致了汽轮机控制策略的越加复杂和非设计模式下的频繁运行。从部件级上来说,火力发电厂的负荷变化主要靠汽轮机的控制系统来实现。在火力发电的汽轮机控制系统中,执行机构调门油动机在汽轮机控制系统中起着调节汽轮机进汽阀门开度的作用,从而达到调节其功率的作用。调门油动机运行状态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机组的运行好坏。因此对调门油动机故障的研究有重要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导致了数字孪生技术被广泛关注。本文将结合数字孪生技术利用AMESim和ADAMS软件建立调门油动机的数字孪生体,并对调门油动机的数字孪生体在正常状态和故障状态下的阶跃响应和快关特性进行分析研究。最后通过搭建的调门油动机试验台验证了数字孪生体的正确性。为今后故障研究提供相关数据支持。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阐述了汽轮机系统的组成以及调门油动机的构成和工作原理。根据数字孪生框架建立了调门油动机的数字孪生框架。并对调门油动机数字孪生框架中各部分进行了阐述,着重阐述了数字孪生体模型的构成及建立。(2)通过参数化建模的方式,使用Creo软件建立调门油动机油缸高度吻合的三维模型。(3)将Creo软件建立的三维模型以x_t格式导入到ADAMS中,在ADAMS软件中进行约束的添加以及模型数据输入输出接口建立,进而建立了其动力学模型。奠定了与AMESim模型联合仿真的基础。(4)利用AMESim软件建立了调门油动机液压部分各元件的仿真模型,并将其在AMESim软件中进行了集成。(5)基于AMESim和ADAMS软件通过设置数据输出输入接口交互文件将各模型进行整合,从而构成调门油动机的数字孪生体。并对调门油动机数字孪生体在正常、油缸内泄漏故障以及节流孔C0堵塞故障状态下的阶跃响应和快关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同时也对孪生体在伺服阀内泄露故障状态下的阶跃响应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6)搭建了调门油动机的试验台,对试验台在正常、油缸内泄漏故障和C0节流孔堵塞故障状态下的阶跃响应和快关特性进行了测试,也对伺服阀内泄露故障状态下的阶跃响应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通过对比测试结果与孪生体仿真结果验证了调门油动机数字孪生体的正确性,从而验证孪生体能高度模拟调门油动机运行状态。

冯彦辉,任宝秦,张怡春[2](2020)在《冶金行业设备润滑技术服务实例剖析》文中认为润滑油产品制造企业向用户提供润滑技术服务,已成为润滑油市场开发营销的重要内容。针对马鞍山钢铁独具特色的"板、型、线、轮"产品结构,连续化、特大型、自动化的生产特点,某品牌高性能、差异化、全系列润滑油产品为马钢提供全面润滑解决方案。润滑技术服务团队通过润滑油品优化归并、用油整体方案的设计、在用油品的替代,主动分析解决重点工艺项目润滑问题,用先进的润滑解决方案助力马钢改进润滑管理,降低生产运营成本,更好地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航天级润滑保护产品和完备的润滑技术服务,实现了某品牌润滑油产品在马钢的全面应用和销售的快速增长。2018年该品牌润滑油在马钢52个润滑油品种实现销售1598 t,销售额超过2000多万元,每年为马钢节约采购成本和管理成本150多万元。某品牌替代进口油品在马钢的应用,在冶金行业具有示范性作用,分析替代和应用的过程,有利于国产工业齿轮油在冶金行业的推广应用,增加国产润滑油的市场占有率。

丁娅,陈炳耀,杨善杰[3](2020)在《润滑油复合添加剂的运用概述》文中研究说明润滑油复合添加剂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极为广泛,如我们使用的内燃机油复合添加剂、齿轮油生产中所用的复合添加剂、在生产液压油时使用的复合添加剂、自动传动液复合添加剂等。其中,从数量和质量来看,内燃机油都占有绝对重要的位置,它是带动润滑油工艺技术进步的关键所在。

陈冀[4](2019)在《航空换热器交变载荷下疲劳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飞机运行时机载工况的复杂和恶劣程度远超地面换热器工作环境,航空换热器服役过程中面临的热疲劳与机械疲劳对换热器设备性能劣化有着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相关疲劳机制形成后的换热器工作过程中,设备会滋长裂纹、结构开裂并导致发生泄漏。而疲劳断裂破坏所具备的累积性、隐蔽性和突发性的特征决定了设备疲劳不易在其使用过程中被及早察觉,这种情况下对航空换热器疲劳与寿命建立适用的评估方法并开展预测分析就具有了重要意义以及工程价值。本文结合理论分析、数值仿真以及实验研究三方面展开对航空换热器的分析和研究工作。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内容如下:(1)总结了换热器主要的劣化形式及其作用机制,重点介绍航空换热器中的疲劳劣化及其机理,指出航空换热器复杂工作环境下所面临的疲劳机制主要为高温下的热疲劳和压力交变作用下的机械疲劳;(2)针对燃油-液压油换热器设计了多种工况的压力交变实验,得到产品在所设计的压力交变工况下的结构应力响应情况。同时进行的结构仿真分析计算结果与实验监测结果吻合程度较好,数值仿真计算能获得较为有效的结构对交变负载的动态响应特性;(3)针对空气-空气次级换热器实施了热动力实验,获取了产品结构上的热应力与应变数据;同时首先完成了换热器的共轭传热数值仿真计算,通过验证所获取的高温工况下的换热器内部温度分布结果,继而完成了对应结构上的热应力计算分析。对比验证得出热分析数值仿真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较为吻合,在此基础上获得的应力载荷谱数据能够满足换热器热疲劳下的寿命预测精度要求;(4)基于名义应力法开展了航空换热器结构全寿命疲劳分析,将结构静力分析与热分析得到的有限元结果输入nCode Designlife,得出复杂工作环境下的航空换热器剩余寿命仿真预估结果,所获得的结论对机载系统中服役的换热器疲劳寿命提供了预测依据。

黄文轩[5](2018)在《第19讲:添加剂对润滑油产品质量及品种、节能和改善尾气排放的贡献》文中研究说明添加剂不仅在提高润滑油产品的质量、增加品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也是减少摩擦、提高燃料经济性、节省能源的主要推手,是减少汽车尾气中有害物质的排放和改善环境的贡献者。本文主要论述了润滑剂添加剂在上述方面的重要作用。

黄文轩[6](2018)在《第18讲:表面活性剂的特性及应用:乳化剂和破乳化剂》文中提出本文介绍了表面活性剂的分类、性质、作用原理和主要品种,重点阐述了乳化剂/破乳化剂2类表面活性剂的应用情况,展望了乳化剂/破乳化剂的发展趋势。表面活性剂(Surfactant)是指一种能显着降低液体表面张力,或改变2种液体之间或液体与固体之间界面张力的物质。它由亲水的极性部分和亲油的非极性部分组成。极性基团可为羧酸、磺酸、硫酸、氨基或胺基及其盐,也可以是羟基、

武佩佩[7](2018)在《基于生态创新的广西汽车制造企业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文中提出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围绕实现制造强国《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的背景下,传统的高能耗、高污染的增长模式已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制造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而当今制造企业的竞争已经发展到制造企业所在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制造业供应链转型升级迫使供应链企业进行生态创新。判断供应链生态创新转型是否有效,取决于能否增长供应链的绩效和提升市场竞争力,因此需要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作为判断依据。广西汽车制造企业供应链要想获得竞争成功,必然要做出基于生态创新的绩效评价。从而使供应链节点企业可以依据评价结果分析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出相应改善,提高生态创新能力,朝着更有利于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本文通过对比全国汽车制造企业供应链的发展现状,来分析广西汽车制造企业供应链的现状。以生态创新理论和供应链绩效理论为理论基础,结合广西汽车制造企业供应链的特点,从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责任、顾客满意度和竞争能力五个方面出发,构建基于生态创新的广西汽车制造企业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问卷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设立权重,并建立基于三角函数的模糊综合评价法,以此构建基于生态创新的广西汽车制造企业供应链绩效评价模型。选取以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为核心企业的供应链为案例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对比供应链实施生态创新前后的绩效评价结果,发现其绩效得分得到提高,绩效水平获得提升,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绩效评价体系的有效性。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从生态创新的视角构建了广西汽车制造企业供应链绩效指标体系和模型,并评价了基于生态创新的广西汽车制造企业供应链绩效。

唐弓斌[8](2017)在《涡轮—火箭—冲压组合循环发动机润滑油的研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航空发动机是飞行器的“心脏”,保证航空发动机有关轴承和齿轮等摩擦副的良好润滑、降低摩擦系数、减少磨损是延长其寿命,确保飞行安全的关键技术。随着航空涡轮发动机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新型组合循环发动机的问世,这对航空发动机润滑油的使用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状况,本文详细分析了当前航空发动机的类型与润滑剂性能要求,查阅大量的国内外相关文献,提出研制一种适用于新型组合循环航空发动机润滑油。首先,课题分析了当前应用航空发动机润滑油基础油的基本现状。研制过程中,经综合考虑,精选新多元醇酯(NP451)、油溶性聚醚(OSP32)、聚α-烯烃(PA06)的复合作为研制油的复合基础油。其次,为提高研制油的减摩、极压抗磨、抗氧抗腐剂、热氧化安定等性能,通过大量的试验,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法结合MATLAB软件,确定了摩擦改进剂、极压抗磨剂以及抗氧抗腐剂的最佳配比;确定了抗氧抗腐剂、金属防锈剂、金属减活剂的用量范围。在此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均匀设计试验,设计了 10组配方。基于测定各组配方的性能指标,分析了摩擦改进剂、极压抗磨剂、抗氧抗腐剂等之间的协同或拮抗效果;利用网络层次分析法(ANP)对10组全配方建立了数学评价模型,并借助SuperDecisions软件对ANP模型求解,从而确定了配方D10为最优全配方方案。最后,通过对研制油的典型理化指标测试,对比相关标准表明,研制油具有优异的低温性、减摩性、极压性、抗磨性、抗氧、抗腐等性能,能较好的满足更为严苛的航空发动机工况要求。

李晴[9](2017)在《水—乙二醇难燃液压液的制备研究》文中认为水-乙二醇难燃液压液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难燃液压液之一,其对环境友好、成本较低、系统无需修改即可使用以及其使用寿命较长。但是由于它属于水基类型难燃液压液,所以耐燃性很好。但是防锈能力和承压抗磨能力有待改善。因此,研究并制备润滑性优异的水-乙二醇难燃液压液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四球试验机对不同物质的摩擦学性能进行了研究。测试了添加量不同时,油酸三乙醇胺、二聚酸钾以及混合物在基础液(水、乙二醇及增稠剂)中的摩擦学性能。包括摩擦系数(f)、最大无卡咬负荷(PB)以及磨斑直径(WSD)。测试结果表明,这三种物质均有较好的润滑性。当油酸三乙醇胺质量分数为7%时,其PB是基础液的3.7倍,WSD与f分别减小了 15%和39%;当二聚酸钾质量分数为3%时,其PB是基础液的3.2倍,WSD与f分别减小了30%和30%;二聚酸钾以及油酸三乙醇胺以质量比3:7,配合成混合物。其质量分数为5%时,其PB是基础液的5.8倍,WSD与f分别减小了37% 和 40%。以二聚酸钾与油酸三乙醇胺的质量比3:7,配合成混合物。并以其质量分数为5%作为极压抗磨剂制备难燃液压液,对自制难燃液压液进行以上摩擦学测试,以及倾点、铜片腐蚀、pH值、泡沫特性等性能测试,并与市售样品A和B进行性能对比。自制难燃液压液PB为1166N,WSD为0.40mm,摩擦系数为0.054。倾点小于-42℃,pH值为9.4,铜片腐蚀级别为1a级,泡沫特性满足国标;市售样品A的PB为1000N,磨斑直径为0.59mm,摩擦系数为0.078;市售样品B的PB为902N,磨斑直径为0.55mm,摩擦系数为 0.088。对自制水-乙二醇难燃液压液四球机测试后的钢球表面磨斑的形貌以及元素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EDS进行分析。基础液润滑条件下的磨损最是严重,其磨痕深而密同时还有钢球表皮剥落和明显的犁沟。市售样品A和B中,钢球表面也有较深划痕及表皮的轻微脱落。自制难燃液压液润滑条件下,钢球摩擦表面的磨痕较浅,没有明显的沟痕。相比于基础液和市售样品,磨斑更为平整。EDS图中存在元素C、O和N的峰,是油酸三元乙醇胺和二聚酸钾牢牢的吸附在金属元件的表面并且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形成坚固的有机化学反应膜及物理吸附膜。

李慧芳[10](2016)在《煤制乙二醇残液提质的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为了对具有水、低沸点有机物、易水解酯类及高沸点醇类等特点的煤制乙二醇残液进行综合利用,提出了采用浸没蒸发-活性炭吸附-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法处理后的残液作为生产乙二醇型防冻液的原料的工艺,对其工艺参数进行研究,获得了乙二醇残液的浸没蒸发、浓缩乙二醇残液的除味及脱色、浓缩乙二醇残液的脱酸最佳工艺,同时进行概念设计及技术经济初步评价。1.设计了浸没蒸发装置,优化其实验条件为:气体流量45mL/min、直管浸没深度为液面下2/3处、蒸发率为62.5%。2.获得了浓缩乙二醇残液脱色、除味的最佳工艺条件:吸附时间为3h、温度为50℃、振荡频率为150r/min、1#活性炭的投加量为10g/50mL浓缩乙二醇残液;在此工艺条件下,浓缩乙二醇残液无异味,且脱色率为95.48%;另外,活性炭可300℃重复再生使用四次,第四次的脱色率为92.35%。3.通过动态吸附试验,筛选D311树脂为脱酸的吸附剂;优化其预处理时间,确定了分别用10%NaCl、1mol/LHCl、1mol/LNaOH处理24h的预处理方式;考察了流速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流速为0.6mL/min;同时,对树脂再生剂用量进行研究,确定了1mol/L NaOH用量为树脂体积的3倍。在小试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概念设计,包括工艺流程、工艺方案说明、简单的物料和能量衡算、设备选型等;同时对方案进行了技术经济初步评价,评价结果说明本课题具有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可以作为乙二醇残液的资源化再利用方案之一。

二、国外工业用抗燃液压油概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外工业用抗燃液压油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高压调门油动机的数字孪生体建模及性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数字孪生技术研究现状
    1.3 EH调门油动机仿真建模技术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标和技术路线
    1.5 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第2章 调门油动机数字孪生体方案设计
    2.1 引言
    2.2 汽轮机系统组成
    2.3 调门油动机基本构成与原理
        2.3.1 油动机分类
        2.3.2 调门油动机构成
        2.3.3 调门油动机工作原理
    2.4 数字孪生框架
    2.5 调门油动机数字孪生体组成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调门油动机的数字孪生体建模
    3.1 引言
    3.2 调门油动机几何模型和物理模型建立
        3.2.1 ADAMS软件简介
        3.2.2 调门油动机ADAMS模型建立
    3.3 调门油动机行为模型建立
        3.3.1 AMESim软件介绍
        3.3.2 二级双喷嘴挡板阀AMESim模型建立
        3.3.3 调门油动机运动分析及仿真模型
        3.3.4 二通插装阀AMESim模型
        3.3.5 快关电磁阀AMESim模型
    3.4 模型融合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压调门油动机测试试验台的搭建
    4.1 引言
    4.2 试验台组成
    4.3 数据采集模块介绍
    4.4 软件系统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数字孪生体的性能仿真分析与试验验证
    5.1 引言
    5.2 数字孪生体模型的仿真分析
    5.3 试验台的试验结果分析
        5.3.1 正常状态下的阶跃响应和快关特性
        5.3.2 故障状态下的阶跃响应和快关特性
    5.4 试验台试验结果与数字孪生体仿真结果对比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2)冶金行业设备润滑技术服务实例剖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马钢设备润滑方案设计
    1.1 生产设备工况分析
    1.2 油品消耗过大问题的处理思路
    1.3 润滑油品优化方案设计
2 某品牌齿轮油替代进口油品的可行性分析
    2.1 润滑油品替代过程的服务蓝图
    2.2 某品牌齿轮油性能的分析
    2.3 某品牌齿轮油对比替代油品的性能分析
        2.3.1 某品牌拟替代油品的性能指标
        2.3.2 某品牌齿轮油1与国外竞品1的性能对比
        2.3.3 某品牌工业齿轮油2与国内竞品1的性能对比
        2.3.4 某品牌工业齿轮油2与国外竞品2的性能对比
    2.4 进行油品混兑试验
3 某品牌齿轮油替代进口油品的效果分析
    3.1 某品牌齿轮油的替代实施
    3.2 某品牌齿轮油在马钢的应用监测
    3.3 保障马钢设备的长周期运行
    3.4 为马钢生产过程节能降耗
4 结论

(3)润滑油复合添加剂的运用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 润滑油复合添加剂
    2.1 内燃机油复合添加剂
    2.2 齿轮油复合添加剂
    2.3 液压油复合添加剂
    2.4 自动传动液复合添加剂
3 润滑油复合剂添加剂的使用价值
4 总结

(4)航空换热器交变载荷下疲劳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科学意义
    1.2 换热器介绍
        1.2.1 换热器的概念与范围
        1.2.2 板翅式换热器的发展及结构特点
    1.3 航空换热器发展需求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6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航空换热器性能劣化分析及数值模拟理论基础
    2.1 换热器性能劣化表现形式
    2.2 换热器性能劣化作用机制
    2.3 换热器疲劳劣化
        2.3.1 概述
        2.3.2 疲劳劣化过程及机理阐述
    2.4 热流固耦合数值仿真基本理论
        2.4.1 传热与传质及计算流体力学理论
        2.4.1.1 流动与传热问题的控制方程
        2.4.1.2 湍流模型与离散格式简介
        2.4.2 流热固耦合
        2.4.3 ANSYS Workbench介绍
    2.5 热应力分析理论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机械过载下航空换热器强度研究
    3.1 试验台介绍
        3.1.1 航空换热器交变压力载荷实验台
        3.1.2 应变仪及产品应力应变监测
    3.2 实验步骤
    3.3 压力交变数值仿真分析流程
    3.4 数值模拟仿真
        3.4.1 线性静力学结构力学分析基础
        3.4.2 结构静力学分析基本过程
        3.4.3 几何模型的建立
        3.4.4 有限元网格划分
        3.4.5 材料设定
        3.4.6 边界条件设定
        3.4.7 结构应力仿真结果
        3.4.8 结构动态响应应力结果及验证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热过载下航空换热器强度研究
    4.1 试验设计内容概括
    4.2 试验结果结论
    4.3 热动力试验小结
    4.4 航空换热器流热固耦合数值仿真分析
        4.4.1 数值仿真分析计算思路
        4.4.2 换热器芯体周期单元的选取和几何模型建立
        4.4.3 共轭传热计算初值条件边界条件及相关设置
        4.4.4 换热器共轭传热计算结果
        4.4.5 次级换热器结构热应力计算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航空换热器复杂工作环境下的寿命评估
    5.1 航空换热器寿命预测方法研究
    5.2 应力-寿命(S-N)曲线
    5.3 平均应力对疲劳寿命的影响
    5.4 线性疲劳累计损伤理论
    5.5 结合有限元法的疲劳寿命估算
    5.6 nCode Designlife软件进行疲劳寿命分析
    5.7 基于名义应力法的换热器全寿命疲劳分析
        5.7.1 分析流程图搭建
        5.7.2 材料属性及载荷设置
        5.7.3 全寿命疲劳分析结果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5)第19讲:添加剂对润滑油产品质量及品种、节能和改善尾气排放的贡献(论文提纲范文)

添加剂对润滑油质量/品种的贡献
    车用润滑油
    工业润滑油
添加剂对润滑油降低摩擦、磨损和改进燃料经济性的贡献
添加剂对减少有害尾气排放的贡献
    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复合剂配方组成
    2005年的复合剂配方组成
    复合剂配方组成变化的原因
未来添加剂发展趋势展望
    对SAPS控制更为严格
    开发环境友好添加剂

(6)第18讲:表面活性剂的特性及应用:乳化剂和破乳化剂(论文提纲范文)

表面活性剂的分类[2]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两性表面活性剂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特殊类型表面活性剂[3~5]
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及作用原理
    界面活性
    乳化/破乳化作用
        乳化作用
        破乳化作用
    临界胶束浓度 (CMC)
    亲水亲油平衡值 (HLB值)
表面活性剂的品种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羧基盐
        烷基硫酸酯盐
        烷基磺酸盐
        烷基磷酸酯盐
    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咪唑啉衍生物
        甜菜碱衍生物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多元醇酯类
        烷基醇酰胺类
        环氧乙烷加成物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乳化剂的性能及应用
    乳化剂的选择方法[6, 10, 11]
    破乳化剂的性能、应用及作用机理
    破乳剂的种类
        环氧丙烷二胺缩聚物[15, 16]
        高分子聚醚[13]
国内乳化剂/破乳化剂商品牌号[10, 18]
    乳化剂
    破乳化剂
破乳化剂和乳化剂发展展望[13]

(7)基于生态创新的广西汽车制造企业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之处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
    2.1 生态创新理论
    2.2 汽车制造企业供应链
    2.3 评价体系理论基础
    2.4 供应链绩效评价理论基础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广西汽车制造企业供应链现状分析
    3.1 汽车制造企业供应链发展现状
    3.2 广西汽车制造企业供应链发展现状
    3.3 广西汽车制造企业供应链的特点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生态创新的广西汽车制造企业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1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4.2 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
    4.3 指标体系的来源
    4.4 指标体系的具体构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生态创新的广西汽车制造企业供应链绩效评价
    5.1 基于生态创新的广西汽车制造企业供应链绩效评价模型
    5.2 基于生态创新的广西汽车制造企业供应链绩效评价实证分析
    5.3 实施生态创新对广西汽车制造企业供应链绩效评价的影响分析
    5.4 提高广西汽车制造企业供应链生态创新绩效的建议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8)涡轮—火箭—冲压组合循环发动机润滑油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航空喷气发动机的发展历史
    1.3 喷气式航空发动机结构与润滑
        1.3.1 涡喷发动机基本结构
        1.3.2 涡扇发动机基本结构
        1.3.3 蜗桨/桨扇/涡轴发动机基本结构
        1.3.4 冲压喷气发动机基本结构
        1.3.5 组合循环发动机的基本结构
        1.3.6 航空喷气发动机润滑的主要部件
    1.4 航空发动机的润滑要求
        1.4.1 润滑油的工作条件
        1.4.2 润滑系统的功用和要求
    1.5 航空润滑国内外现状
        1.5.1 航空润滑的国外现状
        1.5.2 航空润滑的国内现状
    1.6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1.6.1 研究的目的
        1.6.2 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 航空润滑油基础油的选择
    2.1 合成基础油的种类
        2.1.1 酯类油
        2.1.2 聚醚型油
        2.1.3 合成烃
        2.1.4 其它合成油
    2.2 基础油的选择
        2.2.1 新戊基多元醇酯
        2.2.2 聚α-烯烃
        2.2.3 油溶性聚醚
    2.3 基础油的复配试验
        2.3.1 理论计算
        2.3.2 试验验证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添加剂的选择与配比试验
    3.1 摩擦改进剂的选择及其配比试验
        3.1.1 摩擦改进剂的机理
        3.1.2 摩擦改进剂的选择
        3.1.3 摩擦改进剂的配比试验
    3.2 极压抗磨剂的选择及其配比试验
        3.2.1 极压抗磨剂的作用机理
        3.2.2 极压抗磨剂的选择
        3.2.3 极压抗磨剂的配比试验
    3.3 抗氧剂的选择及其配比试验
        3.3.1 抗氧剂的作用机理
        3.3.2 抗氧剂的选择
        3.3.3 抗氧剂的配比试验
    3.4 其它添加剂的选择
        3.4.1 抗氧抗腐剂的选择
        3.4.2 金属防锈剂的选择
        3.4.3 金属减活剂的选择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全配方方案的优选
    4.1 全配方方案设计
    4.2 全配方试验结果
    4.3 全配方试验结果的回归分析
        4.3.1 研制油极压抗磨效果分析
        4.3.2 研制油减摩效果分析
    4.4 基于网络层次分析法的全配方筛选
        4.4.1 特征矩阵标准化
        4.4.2 ANP模型的建立
        4.4.3 ANP超矩阵权重的计算
    4.5 结果分析与讨论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研制油的性能测试
    5.1 研制油性能测试方法
    5.2 研制油性能测试结果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9)水—乙二醇难燃液压液的制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难燃液压液的分类
        1.2.1 水包油型乳化液
        1.2.2 水的化学溶液
        1.2.3 油包水乳化液
        1.2.4 含聚合物水溶液
        1.2.5 磷酸酯无水合成液
        1.2.6 其他无水合成液
    1.3 液压液的性能要求
        1.3.1 适合的运动粘度
        1.3.2 良好的粘温特性
        1.3.3 较好的氧化稳定性
        1.3.4 较好的抗摩擦性
        1.3.5 较好的消泡性
        1.3.6 其他性能
    1.4 水-乙二醇难燃液压液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水-乙二醇难燃液压液在国内的研究现状
        1.4.2 水-乙二醇难燃液压液在国外的研究现状
    1.5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意义
        1.5.1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1.5.2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2 实验部分
    2.1 主要试剂和仪器
        2.1.1 主要试剂
        2.1.2 主要仪器
    2.2 难燃液压液的制备方法
    2.3 性能测试方法
        2.3.1 极压抗磨性测试
        2.3.2 粘度性能测试
        2.3.3 泡沫特性能测试
        2.3.4 铜片腐蚀性能测试
        2.3.5 倾点性能测试
3 结果与讨论
    3.1 添加剂油酸三乙醇胺的摩擦学性能测试
        3.1.1 添加剂油酸三乙醇胺的极压性能测试
        3.1.2 添加剂油酸三乙醇胺的抗磨性能测试
        3.1.3 添加剂油酸三乙醇胺的减摩性能测试
        3.1.4 添加剂油酸三乙醇胺的摩擦学机理分析
        3.1.5 添加剂油酸三乙醇胺性能研究结果
    3.2 添加剂二聚酸钾的摩擦学性能测试
        3.2.1 添加剂二聚酸钾的极压性能测试
        3.2.2 添加剂二聚酸钾的抗磨性能测试
        3.2.3 添加剂二聚酸钾的减摩性能测试
        3.2.4 添加剂二聚酸钾的摩擦学机理分析
        3.2.5 添加剂二聚酸钾的性能研究结果
    3.3 添加剂油酸三乙醇胺和二聚酸钾混合物的摩擦学性能
        3.3.1 添加剂混合物的极压性能
        3.3.2 添加剂混合物的抗磨性能
        3.3.3 添加剂混合物的减摩性能
        3.3.4 自制水-乙二醇难燃液压液性能分析
        3.3.5 自制水-乙二醇难燃液压液的钢球表面形貌分析
        3.3.6 自制水-乙二醇难燃液压液的钢球表面元素分析
        3.3.7 性能研究结果
4 结论
5 展望
6 参考文献
7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8 致谢

(10)煤制乙二醇残液提质的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综述
    1.1 课题背景
    1.2 煤制乙二醇残液概述
        1.2.1 煤制乙二醇残液的来源及组成分析
        1.2.2 乙二醇残液回收的研究现状
        1.2.3 乙二醇溶液提质方法
    1.3 浸没燃烧技术简介
        1.3.1 浸没燃烧蒸发技术概述
        1.3.2 浸没燃烧蒸发技术的应用现状
        1.3.3 浸没燃烧蒸发器的结构介绍及其改进
    1.4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1.5 研究内容
    1.6 工艺路线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2.1.1 实验仪器
        2.1.2 实验材料及试剂
    2.2 乙二醇残液的组分分析
        2.2.1 乙二醇残液的来源
        2.2.2 乙二醇残液的组成
    2.3 浸没蒸发过程的实验研究
        2.3.1 实验原理
        2.3.2 实验装置
        2.3.3 实验方法
        2.3.4 结果与讨论
        2.3.5 小结
    2.4 活性炭对浓缩乙二醇残液吸附过程的实验研究
        2.4.1 实验原理
        2.4.2 实验装置
        2.4.3 实验方法
        2.4.4 结果与讨论
        2.4.5 小结
    2.5 离子交换树脂对浓缩乙二醇残液吸附过程的实验研究
        2.5.1 实验原理
        2.5.2 实验装置
        2.5.3 实验方法
        2.5.4 结果与讨论
        2.5.5 小结
    2.6 产品指标检测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概念设计
    3.1 概念设计简述
        3.1.1 概念设计的定义
        3.1.2 概念设计的内容
    3.2 概念设计依据
    3.3 概念设计的过程
        3.3.1 工艺流程
        3.3.2 工艺方案说明
        3.3.3 初步物料衡算和能量衡算
        3.3.4 设备计算及选型
        3.3.5 提出问题
        3.3.6 设计中试装置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技术经济初步评价
    4.1 技术经济初步评价简述
    4.2 技术经济初步评价的过程
        4.2.1 技术评价
        4.2.2 经济评价
        4.2.3 社会评价
        4.2.4 生态环境评价
        4.2.5 原料、能源和水源评价
        4.2.6 市场评价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国外工业用抗燃液压油概况(论文参考文献)

  • [1]高压调门油动机的数字孪生体建模及性能分析[D]. 王广. 燕山大学, 2021
  • [2]冶金行业设备润滑技术服务实例剖析[J]. 冯彦辉,任宝秦,张怡春. 润滑油, 2020(05)
  • [3]润滑油复合添加剂的运用概述[J]. 丁娅,陈炳耀,杨善杰. 轻工科技, 2020(06)
  • [4]航空换热器交变载荷下疲劳特性研究[D]. 陈冀.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9(02)
  • [5]第19讲:添加剂对润滑油产品质量及品种、节能和改善尾气排放的贡献[J]. 黄文轩. 石油商技, 2018(05)
  • [6]第18讲:表面活性剂的特性及应用:乳化剂和破乳化剂[J]. 黄文轩. 石油商技, 2018(04)
  • [7]基于生态创新的广西汽车制造企业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D]. 武佩佩. 广西科技大学, 2018(04)
  • [8]涡轮—火箭—冲压组合循环发动机润滑油的研制[D]. 唐弓斌. 广西大学, 2017(07)
  • [9]水—乙二醇难燃液压液的制备研究[D]. 李晴. 天津科技大学, 2017(02)
  • [10]煤制乙二醇残液提质的工艺研究[D]. 李慧芳. 宁夏大学, 2016(02)

标签:;  ;  ;  

国外工业耐火液压油概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