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免疫低下患者的肺部感染(论文文献综述)
曾俊豪,万小雨,黄可可,张婉怡,韩莉,周永芹,刘朝奇[1](2020)在《木瓜发酵液干预免疫低下小鼠肺部感染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究木瓜发酵液(Chaenomeles sinensis fermentation,CSF)对免疫低下小鼠机会性感染的干预活性。方法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并鼻内接种肺炎克雷伯菌制备免疫低下小鼠机会性感染肺炎动物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CSF低(5ml/kg)和高(15 ml/kg)剂量组;感染细菌前连续6天灌胃不同剂量木瓜发酵液,感染72 h后处死小鼠,比较相关免疫脏器指数、体质量、肺部载菌量变化、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onA和LPS刺激不同组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指数及脾脏淋巴细胞亚型。结果模型组的肺组织细菌培养阳性。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HE染色显示肺组织有明显的炎症反应,体质量、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均显着降低,肺指数显着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CSF组小鼠肺部载菌量显着降低(P<0.01),肺部病变明显减轻,体质量、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均显着升高,肺指数显着降低(P<0.05);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显示,模型组脾脏淋巴细胞增殖指数显着降低,CD4+、CD8+T细胞和CD19+B细胞比例均显着降低(P<0.05);CSF干预组脾淋巴细胞的增殖指数显着升高,CD4+、CD8+T细胞和CD19+B细胞比例均显着增高(P<0.05)。结论木瓜发酵液对免疫低下的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小鼠有保护作用,其可能机制是通过调节机体免疫细胞的活性发挥作用。
朱锦琪,赵素娥[2](2020)在《不同免疫状态下肺隐球菌病临床特点及误诊误治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不同免疫状态下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误诊误治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9年12月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肺隐球菌病患者33例,按基础疾病或宿主因素分为免疫正常组24例和免疫低下组9例。比较两组患者不同免疫状态下的临床资料和误诊误治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常见临床表现依次为咳嗽、咳痰、发热、胸痛等。免疫低下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血沉水平高于免疫正常组,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低于免疫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部CT显示两组均累及右肺下叶多见,以结节肿块型、斑片实变和空洞型多见。初诊共误诊17例,误诊率高达51.5%;其中,免疫低下组4例误诊为肺结核,误诊为细菌性肺炎1例;免疫正常组误诊为肺结核4例,误诊为细菌性肺炎和肺脓肿8例。结论:无基础疾病者患肺隐球菌病日益增多,初诊误诊率高。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对免疫功能正常患者可能有提示价值,高度怀疑的患者建议首选经皮肺穿刺活体组织检查,以减少误诊。
张燕相,董丽霞,曹洁[3](2018)在《不同免疫状态肺隐球菌病32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肺隐球菌病患者的免疫状态与临床特点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8月至2017年10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确诊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阴性的32例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肺隐球菌病易患因素将32例患者分成免疫正常组(13例)和免疫低下组(19例)。比较在不同免疫状态下的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32例患者全部因有临床症状就诊,咳嗽最为常见,其次为咳痰、发热、胸闷、胸痛、咯血等,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胸部CT显示病变累及肺上叶的免疫正常组2例(6.3%),免疫低下组5例(15.6%),累及肺下叶的免疫正常组9例(28.1%),免疫低下组12例(37.5%);病变形态为结节肿块型的免疫正常组10例(31.3%),免疫低下组0例;病变表现为浸润型的免疫正常组1例(3.1%),免疫低下组8例(25.0%);病变呈混合型的免疫正常组2例(6.3%),免疫低下组11例(34.4%)。32例患者中有5例并发隐球菌脑膜炎,其中2例伴有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升高。结论免疫状态不同时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免疫正常组胸部CT主要表现为结节肿块型,免疫低下组主要表现为浸润型和混合型。根据患者免疫状态合理选择治疗方案。
徐辉,何晓静,李晓冰,菅凌燕[4](2017)在《铜绿假单胞菌慢性肺部感染合并免疫低下大鼠模型的建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建立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慢性肺部感染合并免疫低下大鼠模型,为相关模型建立与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将实验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肺部感染组(B组)、免疫低下组(C组)、肺部感染合并免疫低下组(D组)。以40 mg·kg-1的剂量给予C、D2组大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连续给药3 d,造模成功后以相同剂量每周注射一次;运用气管插管法,构建B、D组大鼠慢性肺部感染。在模型建立期间,以固定时间对大鼠肺载菌量、肺部病理学变化、免疫学指标变化、T细胞亚群等指标进行考察。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B、D组大鼠在造模成功后肺部产生病理学病变,并有较明显的中性粒细胞聚集等现象。与A组相比,B组与D组大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增高,C组与D组白细胞数目有所下降,实验组大鼠CD4+/CD8+有显着增高。结论:通过该实验方法,成功建立PA慢性肺部感染合并免疫低下大鼠模型,成功率高、死亡率低,适于采取该方法进行相关研究。
岳静宇,唐引引,李强,桑锋,李杰,刘真,徐立然[5](2017)在《清肺培元颗粒对免疫低下肺部感染小鼠模型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清肺培元颗粒对免疫低下肺部感染小鼠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免疫低下肺部感染小鼠模型,随机分为8组,各组给药14d后摘取眼球取静脉血;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中CD4+T、CD8+T细胞含量,计数CD4+/CD8+的比值;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及降钙素(PCT)含量。结果:各治疗组病理学改变较模型组轻,中西药组,清肺培元颗粒中、高剂量组改善明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CD4+显着降低(P<0.05),CD8+显着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用药后清肺培元颗粒3个剂量组小鼠,CD4+T淋巴细胞水平及CD4+/CD8+比值明显升高,同时降低CD8+T淋巴细胞数量(P<0.05);模型小鼠血清中IL-6、PCT表达水平均较正常组增高(P<0.05),各治疗组较模型组显着降低(P<0.01)。结论:清肺培元颗粒有效地调节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降低IL-6、PCT的表达水平,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徐秀梅[6](2017)在《老年肺部感染患者营养及免疫状况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在全球范围内,因感染性疾病死亡的人数占人类总死亡人数的30%左右,而老年患者因自身免疫功能下降、多脏器功能衰退、多种慢性基础疾病等更易发生感染,发病率明显高于年轻人。在感染性疾病中以呼吸道感染为着,且易造成各种不良事件发生,严重者可死亡。因此如何预防及更好地控制感染疾病的发生发展,改善患者预后及降低死亡率已成为目前临床工作的重点。临床工作中发现,目前因感染住院的老年患者多伴有营养不良及免疫功能低下,而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可延长感染患者预后时间甚至加重原有感染,如此恶性循环,导致患者经久不愈,机体状态越来越差。因此针对感染性患者如能尽早评估筛查其存在营养不良及免疫功能低下,并给予积极干预对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感染性疾病中以肺部感染发生比例最高,故本研究专门调查肺部感染患者的营养状态及免疫功能水平,目前已有关于感染患者营养水平的调查,但对于感染患者同时进行营养状态及免疫水平的评估研究尚有限,尤其老年患者的研究更少,本研究拟通过对老年肺部感染住院患者行营养及免疫功能方面评估分析,并调查临床中对老年肺部感染患者存在营养不良及免疫功能低下的干预情况,为优化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营养及免疫支持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2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老年干部科诊断肺部感染的老年患者140名,年龄≥60岁(平均年龄84.05±7.46岁),根据患者年龄分为三组,A组(60-74岁)、B组(75-89岁)和C组(≥90岁),入院后给予营养风险及免疫功能的筛查及评估,并对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h lipoprotein,LDL)、尿酸、肌酐、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视黄醇蛋白、淋巴细胞总数进行分析比较,同时分析肺部感染存在营养不良及免疫功能低下的老年患者临床干预的比例。数据分析结果应用统计软件SPSS22.0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纳入140例老年患者进行营养筛查,A组15例,B组99例,C组26例,总营养不良发生率为68.6%(96/140),总免疫低下发生率为80.7%(113/140),总营养不良合并免疫低下发生率为58.6%(82/140)。其中不同年龄组营养不良及免疫功能低下的比例不同,在A组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免疫功能低下发生比率及营养不良合并免疫功能低下发生率依次为40.0%、53.3%、26.7%;在B组依次为66.7%、79.8%、54.5%;在C组依次为92.3%、100%、92.3%。不同年龄组营养不良发生率差异显着(P<0.05),B组营养不良发生率显着高于A组(P<0.05),C组显着高于A组(P<0.01)和B组(P<0.05)。不同年龄组免疫低下发生率差异显着(P<0.05)。B组免疫低下发生率显着高于A组(P<0.05),C组显着高于A组(P<0.01)和B组(P<0.05)。另外,不同年龄组营养不良合并免疫低下发生率差异显着(P<0.001)。B组营养不良合并免疫低下发生率显着高于A组(P<0.05),C组显着高于A组(P<0.001)和B组(P<0.01)。另外,MNA-SF评分与白蛋白、前白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血红蛋白的线性相关性均显着(P<0.05)。不同年龄组白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红蛋白、体重指数(BMI)差异均显着(P<0.05)。A组患者白蛋白显着高于B组患者(P=0.014,P<0.05)和C组患者(P=0.039,P<0.05);A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显着高于B组患者(P<0.001)和C组患者(P=0.002,P<0.01);A组患者血红蛋白显着高于B组患者(P=0.009,P<0.01)和C组患者(P<0.001),B组显着高于C组患者(P=0.044,P<0.05)。C组患者BMI数值水平显着低于A组患者(P=0.001,P<0.01)和B组患者(P=0.012,P<0.05),B组显着低于A组(P=0.038,P<0.05),随年龄增长,BMI数值水平下降。其中感染性患者合并营养不良组中营养支持比例为38.5%;而免疫水平差的患者给予免疫支持治疗的比例也仅为24.8%;营养不良合并免疫功能低下同时给予营养及免疫支持治疗总比例仅为14.6%。结论:(1)肺部感染老年患者,营养不良及免疫功能低下发生率高,并且随着年龄增长,更易发生营养不良及免疫功能低下。(2)肺部感染存在营养不良及免疫功能低下的老年患者,临床工作中给予营养及免疫支持干预的比例低。(3)白蛋白、前白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血红蛋白的水平与机体营养状态相关,其中白蛋白、低密低脂蛋白及血红蛋白的水平与年龄相关。
邱荃[7](2017)在《温肺培元颗粒对免疫低下肺部感染小鼠模型T淋巴细胞亚群、IFN-γ、IL-4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建立免疫功能低下合并肺部感染小鼠模型,探讨温肺培元颗粒对免功能疫低下肺部感染模型小鼠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血清中IL-4、IFN-γ含量的影响,且探索温肺培元颗粒对免疫功能低下合并肺部感染的作用机理,为温肺培元颗粒进一步的临床推广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动物分组:将90只清洁级、健康、近交系BALB/C小鼠分9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即:正常对照组、Friend鼠白血病病毒组、模型组、齐多夫定组、唐草片组、温肺培元颗粒加盐酸左氧氟沙星组(中西药组)、温肺培元颗粒高剂量组、温肺培元颗粒中剂量组、温肺培元颗粒低剂量组,每组平均为10只。2.小鼠造模与用药:适宜性喂养小鼠3天后,各组小鼠每只腹腔注射配比好的FLV病毒的悬浊液0.5ml(除正常组外),而后观察21天。小鼠出现毛皮光泽欠佳、活动度减弱、尾骶部晦暗,腹部膨大(脾肿大)等体征。后采用滴鼻法对小鼠进行Ⅲ型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S.pn)接种,每只每次约滴入50μl,观察7天。待建立免疫低下合并肺部感染模型成功后各治疗组给予相应药物与剂量进行干预,正常组、FLV组、模型组给予与药液同体积的生理盐水。3.指标测定:每天观察并记录小鼠一般情况,末次给药后摘眼球取血处死小鼠,取胸腺,脾脏并计算其脏器指数;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模型外周血中CD4+T、CD8+T细胞含量,计算CD4+T/CD8+T的比值;酶联免疫吸附(enzyme-linked immune sorbent assay,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中IL-4及IFN-γ含量。结果:1.成功复制免疫功能低下合并肺部感染小鼠模型;2.小鼠一般情况比较结果:正常组毛发有光泽,活动饮食及体重均正常。FLV组与模型组毛发光泽度较差,毛发蓬乱现象严重,活动度逐渐下降,饮食饮水明显减少,体重下降。AZT组、唐草片组和温肺培元颗粒低剂量组毛发光泽欠佳,有竖毛现象,活动度逐渐下降,饮食饮水减少,体重变化不明显。中西药组、温肺培元颗粒高剂量组和温肺培元颗粒中剂量组毛发、活动度、饮食饮水量、体重与正常组相比均无显着改变;3.小鼠体重比较结果:与正常组相比FLV组、模型组小鼠体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AZT组、中西药组、温肺培元高剂量组小鼠体重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FLV组相比AZT组、唐草片组、中西药组、温肺培元高剂量组小鼠体重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ZT组相比温肺培元中剂量组、温肺培元低剂量组小鼠体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温肺培元高剂量组相比中剂量组小鼠体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脏器质量及脏器系数比较结果:(1)胸腺质量:与正常组相比FLV组、模型组胸腺质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AZT组、唐草片组、中西药组、温肺培元高剂量组、温肺培元低剂量组胸腺质量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FLV组相比AZT组、唐草片组、中西药组、温肺培元高剂量组、温肺培元中剂量组、温肺培元低剂量组胸腺质量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ZT组相比模型组、温肺培元低剂量组胸腺质量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温肺培元高剂量组相比温肺培元低剂量组胸腺质量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胸腺指数:与正常组相比FLV组、模型组胸腺指数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AZT组、中西药组、温肺培元高剂量组、温肺培元中剂量组胸腺指数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FLV组相比AZT组、唐草片组、中西药组、温肺培元高剂量组、温肺培元中剂量组、温肺培元低剂量组胸腺指数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ZT组相比模型组、温肺培元低剂量组胸腺指数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温肺培元高剂量组相比温肺培元低剂量组胸腺指数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脾脏质量:与正常组相比FLV组、模型组脾脏质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AZT组、唐草片组、中西药组、温肺培元高剂量组、温肺培元低剂量组脾脏质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FLV组相比AZT组、唐草片组、中西药组、温肺培元高剂量组、温肺培元中剂量组、温肺培元低剂量组脾脏质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ZT组相比模型组、温肺培元低剂量组脾脏质量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温肺培元高剂量组相比温肺培元低剂量组脾脏质量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脾脏指数:与正常组相比FLV组、模型组脾脏指数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AZT组、中西药组、高剂量组、温肺培元中剂量组脾脏指数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FLV组相比AZT组、唐草片组、中西药组、温肺培元高剂量组、温肺培元中剂量组、温肺培元低剂量组脾脏指数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ZT组相比模型组、温肺培元低剂量组脾脏指数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温肺培元高剂量组相比低剂量组脾脏质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小鼠模型外周血CD4+T、CD8+T淋巴细胞数量及CD4+T/CD8+T比值结果: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D4+T、CD8+T有显着差异(P<0.05),并再次证明FLV病毒可以明显抑制小鼠T淋巴细胞数量。与模型组相比,用药后温肺培元颗粒高、中、低三个剂量组小鼠,CD4+T淋巴细胞水平及CD4+T/CD8+T比值显着升高,同时CD8+T淋巴细胞数量下降(P<0.05);6.细胞炎症因子IL-4、IFN-γ检测结果:免疫功能低下合并肺部感染小鼠模型血清中IL-4、IFN-γ表达水平均较正常组上升(P﹤0.05)而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1.成功复制免疫功能低下合并肺部感染小鼠模型并用于观察温肺培元颗粒对免疫功能低下合并肺部感染小鼠模型的影响;2.温肺培元颗粒能够改善模型小鼠的一般情况,同时降低FLV病毒对小鼠的体重、脏器质量、脏器系数的影响,提示温肺培元颗粒可以有效地治疗并控制肺炎病毒感染;3.温肺培元颗粒能够有效地改善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提示温肺培元颗粒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4.温肺培元颗粒能够有效的抑制了小鼠血清炎性因子IL-4及IFN-γ的表达,提示温肺培元颗粒具有一定的抗炎的作用。
陈相猛,段晓蓓,郝以秀,金志发,崔恩铭,龙晚生,张朝桐,柳学国[8](2016)在《非艾滋病患者不同免疫状态肺隐球菌病临床和CT表现对比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非艾滋病(AIDS)患者不同免疫状态下肺隐球菌病(PC)的临床和CT表现的异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PC患者的临床和CT资料,分别对免疫低下和免疫正常PC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胸部CT征象进行对比。结果:共收集49例非AIDS PC患者,包括免疫低下组24例和免疫正常组25例,平均年龄(51.8±12.5)岁。PC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咳嗽和发热,免疫低下组均明显多于免疫正常组(P=0.015;P=0.028)。在病灶数量上,免疫低下组以多发为主15例(62.5%),免疫正常组以单发为主16例(6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4)。在CT征象上,免疫低下组表现为结节或肿块11例(45.8%),实变13例(54.2%),合并磨玻璃密度影7例(12.9%);而免疫正常组CT表现为结节或肿块21例(84.0%),实变4例(16.0%),合并磨玻璃影1例(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P=0.023)。病变内部空洞形成率在免疫低下患者13例(54.2%)明显多于免疫正常患者6例(24.0%,P=0.030)。结论:咳嗽和发热更常见于非AIDS但免疫力低下的PC患者。非AIDS PC患者的影像学表现与免疫状态有关。免疫低下者以肺内多发、实变影为主,免疫正常者以肺内单发、结节/肿块影常见;空洞和磨玻璃密度影更容易发生在免疫低下患者。
扶伟[9](2016)在《清肺培元颗粒对免疫低下肺部感染小鼠Treg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清肺培元颗粒对免疫低下肺部感染小鼠血清中Treg细胞水平变化的影响,进而探讨该药物对T淋巴细胞的影响机制,为清肺培元颗粒的临床应用提供动物学研究的理论支持。方法:1.动物分组:昆明小鼠72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组、环磷酰胺组、环磷酰胺+肺炎克雷伯杆菌组(模型组)、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香菇菌多糖片(西药组)、清肺培元颗粒组(中药组)、清肺培元颗粒+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中药加西药组),每组12只,雌雄各半。2.造模及给药:适应性饲养4d后,连续3天腹腔注射环磷酰胺针剂(正常组除外),2d后,给予水合氯醛麻醉,将肺炎克雷伯杆菌菌液以滴鼻的方式接种于小鼠(正常组、环磷酰胺组除外)。3d后开始灌胃给药。3.指标检测:各组小鼠给药结束后,麻醉状态下采用眼球静脉取血法,取血至提前配备好的EDTA抗凝管中,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小鼠外周血中CD4+T细胞、CD8+T细胞和Treg细胞含量,并计算CD4+/CD8+比值;在超净工作台取出小鼠胸腺、肺脏、脾脏,并称重和计算脾脏、胸腺指数;肺组织HE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病理变化。结果:1.免疫低下合并肺炎克雷伯杆菌肺部感染小鼠模型建立成功,环磷酰胺对小鼠免疫系统具有抑制作用。2.清肺培元颗粒对小鼠一般情况(体重、毛发、精神、饮食量、活动度)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与正常组相比,环磷酰胺组、模型组小鼠体重均低于正常组,差异显着(P<0.01);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西药组、中药加西药组小鼠体重均高于模型组,差异显着(P<0.01);与环磷酰胺组相比,中药组、西药组、中药加西药组小鼠体重均高于环磷酰胺组,差异显着(P<0.01)。3.清肺培元颗粒对实验小鼠免疫器官的影响:(1)清肺培元颗粒对实验小鼠胸腺质量的影响:与正常组相比,环磷酰胺组、模型组小鼠胸腺质量均低于正常组,差异显着(P<0.01);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西药组、中药加西药组小鼠胸腺质量均高于模型组,差异显着(P<0.01);与环磷酰胺组相比,中药组、西药组、中药加西药组差异显着(P<0.01);(2)清肺培元颗粒对实验小鼠胸腺指数的影响:与正常组相比,环磷酰胺组及模型组小鼠胸腺指数均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显着(P<0.01);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西药组、中药加西药组小鼠胸腺指数均高于模型组,差异显着(P<0.01);与环磷酰胺组相比,西药组、中药加西药组差异显着(P<0.01),中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清肺培元颗粒对实验小鼠脾脏质量的影响:与正常组相比,环磷酰胺组、模型组小鼠均低于正常组,差异显着(P<0.01);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西药组、中药加西药组小鼠均高于模型组,差异显着(P<0.01);与环磷酰胺组相比,中药组、西药组、中药加西药组小鼠均高于环磷酰胺组,差异显着(P<0.01);(4)清肺培元颗粒对实验小鼠脾脏指数的影响:与正常组相比,环磷酰胺组、模型组小鼠均低于正常组,差异显着(P<0.01);与模型组相比,西药组、中药加西药组小鼠均高于模型组,差异显着(P<0.01),中药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环磷酰胺组相比,西药组、中药加西药组小鼠均高于模型组,差异显着(P<0.01),中药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4.清肺培元颗粒对实验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1)清肺培元颗粒对实验小鼠外周血CD4+T细胞百分比的影响:与正常组相比,环磷酰胺组、模型组差异显着(P<0.01);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西药组、中药加西药组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环磷酰胺组对比,中药组、西药组、中药加西药组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清肺培元颗粒对实验小鼠外周血CD8+T细胞百分比的影响:与正常组相比,环磷酰胺组及模型组均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显着(P<0.01);与模型组相比,西药组、中药加西药组均差异显着(P<0.01),中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环磷酰胺组相比,西药组、中药加西药组均差异显着(P<0.01),中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清肺培元颗粒对实验小鼠外周血CD8+T/CD4+T细胞比值的影响:与正常组相比,环磷酰胺组、模型组小鼠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显着(P<0.01);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西药组、中药加西药组小鼠均差异显着(P<0.01);与环磷酰胺组相比,中药组、西药组、中药加西药组小鼠均差异显着(P<0.01)。5.清肺培元颗粒对小鼠外周血Treg细胞的影响:与正常组相比,环磷酰胺组、模型组小鼠均低于正常组,差异显着(P<0.01);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西药组小鼠均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加西药组差异显着(P<0.01);与环磷酰胺组相比,中药组、西药组、中药加西药组小鼠均高于环磷酰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清肺培元颗粒对实验小鼠肺脏病理变化的影响: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西药组、中药加西药组对肺部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改善,以中药加西药组改变最为明显。结论:1.环磷酰胺大剂量(100mg/kg)应用时能够使小鼠免疫系统紊乱,造成免疫功能低下,易感染肺炎克雷伯杆菌,表明该模型重复性良好,有利于相关动物实验研究的开展。2.清肺培元颗粒可以有效增加免疫低下肺部感染模型小鼠的胸腺质量及胸腺指数、脾脏质量及脾脏指数,说明清肺培元颗粒对免疫低下肺部感染小鼠模型的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3.清肺培元颗粒可以有效改善免疫低下肺部感染小鼠模型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对机体紊乱的免疫功能有正向调节作用。4.清肺培元颗粒可以有效改善免疫低下肺部感染小鼠模型外周血中Treg细胞水平,有助于免疫失衡的恢复,达到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功能。
李亮平[10](2016)在《清肺培元颗粒对免疫低下肺部感染小鼠模型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清肺培元颗粒调控免疫功能低下合并肺部感染小鼠模型血清中Th1/Th2细胞因子(IL-5、IL-12、TNF-α、GM-CSF)水平变化的作用机理,为清肺培元颗粒的临床应用及推广奠定基础。方法:1.动物分组:将雌性BALB/c小鼠70只,随机分为7组,分别为正常组、Friend鼠白血病病毒(FLV)组、FLV+肺炎链球菌组(模型组)、齐多夫定+青霉素V钾片组(西药组)、唐草片组、清肺培元颗粒高剂量组、清肺培元颗粒低剂量组,每组10只。2.造模及给药:将小鼠适应性饲养3d后,腹腔接种FLV病毒悬液(正常组除外),21d后,在麻醉状态下将肺炎链球菌菌液以滴鼻的方式接种于小鼠。7d后开始灌胃给药。3.指标检测:各组小鼠给药结束后,麻醉状态下摘除眼球取血至EDTAK2抗凝管中,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小鼠外周血中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含量水平,并计算CD4+/CD8+比值;Bio-Plex 200悬浮芯片系统测定血清中IL-5、IL-12、TNF-α、GM-CSF含量;无菌操作下取出小鼠脾脏、胸腺,称重并计算脾脏、胸腺指数;肺组织HE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病理变化。结果:1.免疫低下合并肺炎链球菌肺部感染小鼠模型建立成功。2.清肺培元颗粒对小鼠一般情况有一定的改善作用。3.清肺培元颗粒对实验小鼠免疫器官的影响:(1)清肺培元颗粒对实验小鼠胸腺质量的影响:与正常组相比,FLV组、模型组小鼠胸腺质量均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西药组、清肺培元高剂量组小鼠胸腺质量均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唐草片组、清肺培元低剂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FLV组相比,西药组、清肺培元高剂量组差异显着(P<0.01),唐草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清肺培元低剂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清肺培元颗粒对实验小鼠胸腺指数的影响:与正常组相比,FLV组及模型组小鼠胸腺指数均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显着(P<0.01);与模型组相比,西药组小鼠胸腺指数均高于模型组,差异显着(P<0.01),清肺培元颗粒高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唐草片组、清肺培元低剂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FLV组比较,西药组、唐草片组、清肺培元颗粒高剂量组差异显着(P<0.01),清肺培元颗粒低剂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清肺培元颗粒对实验小鼠脾脏质量的影响:与正常组相比,FLV组、模型组小鼠脾脏质量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显着(P<0.01);与模型组相比,西药组、清肺培元颗粒高剂量组差异显着(P<0.01),唐草片组、清肺培元颗粒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FLV组对比,西药组、清肺培元颗粒高剂量组差异显着(P<0.01),唐草片组、清肺培元颗粒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清肺培元颗粒对实验小鼠脾脏指数的影响:与正常组相比,FLV组、模型组小鼠脾脏质量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显着(P<0.01);与模型组相比,西药组差异显着(P<0.01),唐草片组、清肺培元颗粒高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清肺培元颗粒低剂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FLV组对比,西药组差异显着(P<0.01),唐草片组、清肺培元颗粒高、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清肺培元颗粒对实验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1)清肺培元颗粒对实验小鼠外周血CD4+T细胞百分比的影响:与正常组相比,FLV组、模型组差异显着(P<0.01);与模型组相比,西药组差异显着(P<0.01)、唐草片组、清肺培元颗粒高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清肺培元颗粒低剂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FLV组对比,西药组差异显着(P<0.01)、唐草片组、清肺培元颗粒高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清肺培元颗粒低剂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清肺培元颗粒对实验小鼠外周血CD8+T细胞百分比的影响:与正常组相比,FL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差异显着(P<0.01);与模型组相比,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唐草片组、清肺培元颗粒高剂量组、清肺培元颗粒低剂量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FLV组对比,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唐草片组、清肺培元颗粒高剂量组、清肺培元颗粒低剂量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清肺培元颗粒对实验小鼠外周血CD8+T/CD4+T细胞比值的影响:与正常组相比,FLV组、模型组均差异显着(P<0.01);与模型相比,西药组、唐草片组、清肺培元颗粒高剂量组均差异显着(P<0.01)、清肺培元颗粒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FLV组对比,西药组差异显着(P<0.01)、唐草片组、清肺培元颗粒高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清肺培元颗粒低剂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清肺培元颗粒对实验小鼠血清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1)清肺培元颗粒对实验小鼠血清TNF-α的影响:与正常组相比,FLV组、模型组差异显着(P<0.01);与模型组相比,西药组、唐草片组、清肺培元颗粒高剂量组、清肺培元颗粒低剂量组均差异显着(P<0.01);与FLV组对比,模型组差异显着(P<0.01),唐草片组、西药组、清肺培元颗粒高剂量组与清肺培元颗粒低剂量组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清肺培元颗粒对实验小鼠血清IL-5的影响:与正常组相比,FLV组、模型组差异显着(P<0.01);与模型组相比,唐草片组、西药组、清肺培元颗粒高剂量组以及清肺培元颗粒低剂量组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FLV组对比,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唐草片组、清肺培元颗粒高剂量组、清肺培元颗粒低剂量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清肺培元颗粒对实验小鼠血清IL-12的影响:与正常组相比,FL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差异显着(P<0.01);与模型组相比,唐草片组、西药组、清肺培元颗粒高剂量组以及清肺培元颗粒低剂量组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FLV组对比,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唐草片组、清肺培元颗粒高剂量组、清肺培元颗粒低剂量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清肺培元颗粒对实验小鼠血清GM-CSF的影响:与正常组相比,FLV组、模型组差异显着(P<0.01);与模型组相比,清肺培元颗粒高剂量组、清肺培元颗粒低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唐草片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FLV组对比,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唐草片组、西药组、清肺培元颗粒高剂量组以及清肺培元颗粒低剂量组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清肺培元颗粒对实验小鼠血清Th1/Th2免疫平衡的影响:与正常组相比,FLV组、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西药组、清肺培元颗粒高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唐草片组、清肺培元颗粒高剂量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FLV组对比,模型组、唐草片组、清肺培元颗粒高剂量组、清肺培元颗粒低剂量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清肺培元颗粒对实验小鼠肺脏病理变化的影响:与模型组相比,清肺培元颗粒高剂量组与清肺培元颗粒低剂量组的肺组织病理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改善。结论:1.免疫功能低下肺部感染小鼠模型建立成功,再一次证明该模型的重复性良好,有利于相关动物实验研究的开展。2.清肺培元颗粒可以有效增加免疫低下肺部感染模型小鼠模型的胸腺质量及胸腺指数,降低小鼠的脾脏质量及脾脏指数,说明清肺培元颗粒对免疫低下肺部感染小鼠模型的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3.清肺培元颗粒可以改善免疫低下肺部感染小鼠模型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清肺培元颗粒可以有效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4.清肺培元颗粒可以有效改善免疫低下肺部感染小鼠模型血清中Th1、Th2细胞因子IL-5、IL-12、TNF-α、GM-CSF的分泌水平,提示清肺培元颗粒可以通过调控Th1/Th2的免疫平衡,达到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减少免疫炎症损伤的目的。
二、免疫低下患者的肺部感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免疫低下患者的肺部感染(论文提纲范文)
(1)木瓜发酵液干预免疫低下小鼠肺部感染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试剂 |
1.2 动物分组及给药处置 |
1.3 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和肺指数的测定 |
1.4 肺组织HE染色 |
1.5 肺匀浆细菌载量检测 |
1.6 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亚群及对不同抗原刺激增殖 |
1.7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木瓜发酵液改善小鼠一般状况 |
2.2 木瓜发酵液对小鼠肺匀浆细菌载量的影响 |
2.3 木瓜发酵液对小鼠肺部感染病理变化的影响 |
2.4 木瓜发酵液对小鼠脾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
2.5 木瓜发酵液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
3 讨论 |
(2)不同免疫状态下肺隐球菌病临床特点及误诊误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4)铜绿假单胞菌慢性肺部感染合并免疫低下大鼠模型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
1.1 仪器 |
1.2 试剂 |
1.3 实验动物 |
1.4 实验菌株 2 方法 |
2.1 CTX剂量的确定 |
2.2 动物分组及给药 |
2.3 慢性肺部感染合并免疫低下大鼠模型的建立 |
2.4 指标的记录与测定 |
2.5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
3.1 预实验动物存活率 |
3.2 实验动物生理状况改变 |
3.3 肺部组织匀浆细菌学结果 |
3.4 肺部病理结果 |
3.4.1 肺部外观变化 |
3.4.2 组织病理 |
3.5 大鼠免疫学结果 |
3.5.1 外周血血常规分析 |
3.5.2 外周血T细胞亚群分析结果 4 讨论 |
(5)清肺培元颗粒对免疫低下肺部感染小鼠模型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 |
1. 动物 |
2.药物 |
3.仪器与试剂 |
方法 |
1. 免疫低下肺部细菌感染小鼠模型的制备 |
2. 给药 |
3. 观察指标 |
3.1 小鼠肺组织病理学观察 |
3.2 小鼠外周血T细胞亚群中CD4+、CD8+T淋巴细胞及CD4+/CD8+比值检测 |
3.3 小鼠血清中炎性因子IL-6、PCT检测 |
4.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各组小鼠肺组织病理学观察 |
2.小鼠外周血T淋巴亚群数量及CD4+/CD8+比值结果 |
3.各组小鼠血清中炎性因子IL6、PCT检测结果 |
讨论 |
(6)老年肺部感染患者营养及免疫状况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1章 绪论 |
第2章 综述 |
2.1 老年人常见感染的原因 |
2.1.1 机体衰退 |
2.1.2 疾病因素 |
2.1.3 营养不良 |
2.1.4 医源性因素 |
2.2 老年人常见营养不良的原因 |
2.2.1 机体衰退 |
2.2.2 精神因素 |
2.2.3 疾病因素 |
2.2.4 饮食因素 |
2.2.5 药物因素 |
2.3 老年人常见免疫功能低下的原因 |
2.3.1 机体衰退 |
2.3.2 其他原因 |
2.4 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与感染之间的关系 |
2.5 老年人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合并感染的治疗 |
2.6 营养不良、免疫功能测定方法 |
2.6.1 营养不良测定方法 |
2.6.2 免疫功能测定方法 |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
3.1 入组及排除标准和分组方法 |
3.1.1 入组标准和分组方法 |
3.1.2 排除标准 |
3.2 检测及分析指标 |
3.3 统计学分析 |
第4章 结果 |
4.1 老年感染患者营养状况分析 |
4.1.1 MNA-SF量表筛查不同年龄组营养不良发生比例 |
4.1.2 不同年龄组患者体重指数(BMI)分析 |
4.1.3 不同年龄组营养生化检测指标的比较分析 |
4.1.4 MNA-SF评分与营养相关生化检测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4.2 不同年龄组免疫功能分析比较 |
4.3 不同年龄组营养不良合并免疫功能低下的分析比较 |
4.4 不同年龄组营养不良患者干预情况 |
4.5 不同年龄组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干预情况 |
4.6 不同年龄组营养不良和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干预情况 |
第5章 讨论 |
5.1 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营养状态 |
5.2 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 |
5.3 老年肺部感染患者营养不良合并免疫功能低下 |
5.4 不同年龄组生化营养指标及BMI分析比较 |
5.5 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营养及免疫干预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7)温肺培元颗粒对免疫低下肺部感染小鼠模型T淋巴细胞亚群、IFN-γ、IL-4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用药 |
1.3 主要试剂、菌株及溶液配制 |
1.4 主要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动物的选择及分组 |
2.2 造模方法与评价标准 |
2.3 给药方法 |
2.4 标本采集方法 |
2.5 检测指标 |
3 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1 各组小鼠症状体征等一般情况的变化 |
2 温肺培元颗粒对小鼠体重、胸腺、脾脏的影响 |
2.1 温肺培元颗粒对小鼠模型体重、胸腺质量、胸腺指数的影响 |
2.2 温肺培元颗粒对小鼠模型脾脏质量、脾脏指数的影响 |
2.3 温肺培元颗粒对小鼠模型T淋巴细胞的影响 |
2.4 温肺培元颗粒对小鼠模型血清IFN-γ、IL-4 的影响 |
讨论 |
1 中医学和现代医学对免疫功能低下肺部感染的研究概况 |
1.1 中医学对免疫功能低下肺部感染的认识 |
1.2 免疫功能低下肺部感染的中医药治疗 |
1.3 现代医学对免疫功能低下肺部感染的认识 |
1.4 现代医学对免疫功能低下肺部感染的治疗 |
2 免疫功能低下合并肺部感染动物模型实验的相关研究 |
3 温肺培元颗粒组方及解析 |
3.1 药物的功效及配伍 |
3.2 药物的现代药理分析 |
4 实验结果分析 |
4.1 温肺培元颗粒对小鼠模型胸腺、脾脏的影响 |
4.2 温肺培元颗粒对实验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
4.3 温肺培元颗粒对实验小鼠血清 IL-4、IFN-γ细胞因子的影响 |
5 不足之处与未来展望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
附录 2 |
附录 3 |
参考文献 |
附录 4 |
(8)非艾滋病患者不同免疫状态肺隐球菌病临床和CT表现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2.检查方法 |
3.图像阅读与测量 |
4.确诊方法 |
5.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1.不同免疫状态肺隐球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对比 |
2.不同免疫状态肺隐球病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对比 |
讨论 |
1.肺部隐球菌感染的临床表现 |
2.肺部隐球菌病的CT表现和病理机制 |
3.肺部隐球菌病的影像学鉴别诊断 |
4.本研究局限性 |
(9)清肺培元颗粒对免疫低下肺部感染小鼠Treg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对象 |
1.2 实验药物 |
1.3 实验菌株 |
1.4 实验所用试剂 |
1.5 实验所用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动物分组 |
2.2 动物饲养环境 |
2.3 实验模型制备 |
2.4 实验动物给药方法 |
2.5 实验标本采集 |
2.6 指标检测 |
3 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1 各组实验小鼠一般情况的改变 |
2 清肺培元颗粒对实验小鼠免疫器官的影响 |
3 清肺培元颗粒对实验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
4 清肺培元颗粒对实验小鼠Treg细胞的影响 |
5 实验小鼠肺组织病理改变 |
讨论 |
1 中医学和现代医学对免疫低下肺部感染的研究概况 |
1.1 中医学对免疫低下肺部感染的认识 |
1.2 中医药对免疫低下肺部感染的治疗 |
1.3 现代医学对免疫低下肺部感染的认识 |
1.4 现代医学对免疫低下肺部感染的治疗 |
2 清肺培元颗粒组方及解析 |
2.1 药物的功效及配伍 |
2.2 药物的现代药理分析 |
3 实验结果分析 |
3.1 清肺培元颗粒对实验小鼠胸腺、脾脏的影响 |
3.2 清肺培元颗粒对实验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
3.3 清肺培元颗粒对实验小鼠外周血Treg细胞的影响 |
4 不足之处与未来展望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病理图片 |
附录2 流式细胞图 |
附录3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4 在校期间论文论着和科研情况 |
(10)清肺培元颗粒对免疫低下肺部感染小鼠模型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 |
1.2 实验药物 |
1.3 实验病毒及菌株 |
1.4 实验主要试剂 |
1.5 实验主要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动物分组 |
2.2 动物饲养环境 |
2.3 免疫低下肺部感染小鼠模型的制备过程 |
2.4 实验动物给药方法 |
2.5 实验标本采集 |
2.6 实验指标检测 |
3 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1 各组实验小鼠一般情况的改变 |
2 清肺培元颗粒对实验小鼠免疫器官的影响 |
3 清肺培元颗粒对实验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
4 清肺培元颗粒对实验小鼠血清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 |
5 实验小鼠肺组织病理改变 |
讨论 |
1 理论研究探讨 |
2 对HIV/AIDS肺部感染的认识 |
3 免疫低下肺部感染动物实验的相关研究 |
4 清肺培元颗粒组方及解析 |
5 实验结果分析 |
6 不足之处与未来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病理图片 |
附录2 流式细胞图 |
附录3 Th1、Th2细胞因子标准曲线图 |
附录4 文献综述 免疫低下肺部感染中医药治疗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附录5 在校期间论文论着和科研情况 |
四、免疫低下患者的肺部感染(论文参考文献)
- [1]木瓜发酵液干预免疫低下小鼠肺部感染的实验研究[J]. 曾俊豪,万小雨,黄可可,张婉怡,韩莉,周永芹,刘朝奇. 免疫学杂志, 2020(12)
- [2]不同免疫状态下肺隐球菌病临床特点及误诊误治分析[J]. 朱锦琪,赵素娥. 中国社区医师, 2020(20)
- [3]不同免疫状态肺隐球菌病32例临床分析[J]. 张燕相,董丽霞,曹洁.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2018(04)
- [4]铜绿假单胞菌慢性肺部感染合并免疫低下大鼠模型的建立[J]. 徐辉,何晓静,李晓冰,菅凌燕.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7(24)
- [5]清肺培元颗粒对免疫低下肺部感染小鼠模型的影响[J]. 岳静宇,唐引引,李强,桑锋,李杰,刘真,徐立然.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7(07)
- [6]老年肺部感染患者营养及免疫状况分析研究[D]. 徐秀梅. 吉林大学, 2017(09)
- [7]温肺培元颗粒对免疫低下肺部感染小鼠模型T淋巴细胞亚群、IFN-γ、IL-4的影响[D]. 邱荃. 河南中医药大学, 2017(06)
- [8]非艾滋病患者不同免疫状态肺隐球菌病临床和CT表现对比分析[J]. 陈相猛,段晓蓓,郝以秀,金志发,崔恩铭,龙晚生,张朝桐,柳学国. 放射学实践, 2016(11)
- [9]清肺培元颗粒对免疫低下肺部感染小鼠Treg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D]. 扶伟. 河南中医药大学, 2016(04)
- [10]清肺培元颗粒对免疫低下肺部感染小鼠模型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D]. 李亮平. 河南中医药大学, 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