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GA_3在葡萄生产上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阙好新,聂志奎[1](2021)在《赤霉酸在葡萄生产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据研究,赤霉酸对于葡萄果实的生长具有关键意义。赤霉酸不仅能够促进其成熟,也能促进培育无核果实的生成。赤霉酸(GA3)是生物活性很强的一种赤霉素,也是应用最早、最广泛的一种赤霉素。农业生产上应用的GA3是通过赤霉菌发酵后提取获得的,属微生物自身代谢的天然产物,且其结构与植物体内的内源赤霉素结构一致,对人体安全,因此在农业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对葡萄生产中的赤霉酸应用进行了总结探讨,以期提高葡萄生产行业的赤霉酸应用水平。
周琪[2](2021)在《GA3处理对葡萄果实水分及发育的调控机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赤霉素(GA3)作为植物六大类激素之一,同时是果树生产中的生长调节剂,在植物生长发育和生产应用中,时刻都发挥着其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在鲜食葡萄的日常管理中,常采用含有GA3为主成份的生长调节剂处理果实,来实现无核化或增加果实大小的效果,以提高商品价值。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GA3处理葡萄果实后其水分参数发生了显着变化,但探讨GA3处理后水分和果实发育之间关系的研究,鲜有报道。基于此,在2018-2019两年的重复试验中,以鲜食品种‘红地球’葡萄为试验材料,使用不同浓度赤霉素(GA3)(T1:40 mg/L;T2:70 mg/L)浸蘸处于第一次膨大期的果穗(果粒平均横径8-10mm),以清水处理为对照(CK)。分别在处理后一周内每天和间隔15天进行取样直至果实成熟,测定其水分参数和内源激素并采用编码和非编码RNA测序(mRNA,nc RNA-seq)和基因克隆技术,探讨GA3处理果实后,水分对其生长发育的调控机理。主要结果如下:1.不同浓度GA3处理果实后水分和内源激素会对果实的生长发育产生显着影响;GA3处理果实后,其主要水分参数:自由水,水势,渗透势,膨压均显着升高,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结果在处理后很快(0-1 d)即得到了反馈,而且水分参数的变化趋势也随着葡萄的双“S”生长曲线进行改变,较CK而言,虽然变化趋势是相似的,但是处理1 d后直至成熟期,主要水分参数始终保持显着较高的水平。内源激素水平来看,外源GA3的介入显着提高了果实中生长素(IAA),赤霉素(GA3)和玉米素(ZT)的水平,且与水分参数变化趋势保持相似结果,均在处理1 d后显着升高,且保持较高水平直至成熟期,与此同时,ABA的变化与促进生长类激素(IAA,GA3,ZT)变化趋势呈现相反的情况;结合2018和2019两年中,果实水分参数和内源激素两个主要生理指标,利用相关性和聚类分析的方法,结果表明:不同浓度(T1,T2)GA3处理果实后,对果肉细胞长度,细胞大小,果实纵横径,单果重,体积和果穗紧密程度均有显着的增大影响。2.综合考虑不同浓度GA3处理果实后水分和内源激素的变化趋势(0-1 d即出现显着差异),选择高浓度(T2)处理后0 d(2 h)的果实进行转录组(mRNA和nc RNA)测序分析,在mRNA水平共得到436个差异表达的基因(DEGs),其中显着上调表达350个,显着下调表达86个。经过GO分类注释表明,差异表达基因数目参与最多的生物学过程为“刺激反应”,“生物调节”和“转运活动”;KEGG富集分类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涉及―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类黄酮的生物合成‖,―苯丙氨酸代谢‖等相关代谢途径为富集项。为进一步了解葡萄果实响应外源GA3而变化的生物学途径,绘制并分析了水分转运和激素类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筛选到与水分转运相关的VIT_12s0028g01810基因(Biological Process:water transport GO:0006833)和赤霉素相关的VIT_08s0007g5030基因(Biological Process:gibberellin GO:0009739)作为后续转化试验的候选基因,并且随机挑选了21个DEGs进行qRT-PCR验证,发现其表达趋势与转录组数据表达水平保持相似。3.对候选水分转运相关VIT_12s0028g01810(VvGSK-3)基因和赤霉素相关VIT_08s0007g5030(VvRAX2)基因进行功能鉴定与分析,利用同源重组方法成功构建p CAMBIA1300-VvGSK-3-GFP和p CAMBIA1300-VvRAX2-GFP两个过表达载体,转入洋葱表皮和烟草叶片进行亚细胞定位发现,VvGSK-3和VvRAX2均定位于细胞核中,与生物信息学预测结果保持一致;为了进一步验证二者的生物学功能,转入葡萄愈伤组织(cv.Monastrell)和番茄(Micro-Tom)中,发现转VvGSK-3和VvRAX2基因愈伤组织中内源GA3含量显着升高,GA3含量排序为VvRAX2>VvGSK-3>WT(野生型);对转VvGSK-3和VvRAX2基因番茄果实的水分参数和果实表型测定发现,转基因果实中的总水含量,水势,以及单果重,纵横径,单果体积均较WT果实而言,显着提高,果实大小综合排序为:VvRAX2>VvGSK-3>WT。结合外源GA3处理果实后生理和分子水平结果,我们推测水分和内源激素共同调控了葡萄果实表型上的差异,进而影响其生长发育,且水分和内源激素间可能存在相互调节或促进的关系,需要进一步深化和系统的研究。4.通过对高浓度GA3(T2)处理后2 h的果实进行非编码RNA(nc RNA)测序分析发现,共鉴定到286个mirRNA,其中14个差异表达,9个显着上调,5个显着下调;2146个LncRNA,差异表达79个,46个显着上调,33个显着下调;CircRNA 2583个,差异表达12个,6个显着上调,6个显着下调。从该差异表达的编码(mRNA)和非编码RNA靶基因的GO分类和KEGG富集来看,主要富集在“激素信号转导”,“水转运”,“苯丙烷生物合成”,“碳代谢”和“生长”等通路中,表明外源GA3对葡萄果实生长发育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并且以差异表达基因(DEmRNAs)的靶向mirRNA为中心,构建与mirRNA竞争结合的mRNA,LncRNA和CircRNA调控网络(CeRNA机制),表明不同RNA可以靶向多种RNA,它们之间存在相互调控和影响的关系。
郭西智,陈锦永,顾红,程大伟,李明[3](2020)在《赤霉酸在葡萄生产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赤霉酸(GA3)是生物活性很强的一种赤霉素,也是应用最早、最广泛的一种赤霉素。农业生产上应用的GA3是通过赤霉菌发酵后提取获得的,属微生物自身代谢的天然产物,且其结构与植物体内的内源赤霉素结构一致,对人体安全,因此在农业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在葡萄生产上的作用主要是拉长果穗、
王洁萍[4](2020)在《植物生长调节剂在鲜食葡萄生产中的应用》文中指出植物生长调节剂在鲜食葡萄生产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其主要作用是促进葡萄大粒无核的产生,作用效果除了受使用时间、使用浓度、药剂种类等因素影响外,环境条件的变化也对其有着重要的影响。生产上通过设施栽培技术改善葡萄生长环境,提高品质和产量。目前在提高葡萄座果、膨大果实方面,应用的主要是赤霉素(GA3)和细胞分裂素(如CPPU、TDZ、6-BA),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使用量过大带来的副作用,如穗梗木质化程度高、果穗变硬、果实不易着色、成熟期推迟、品质下降等。本试验采用不同浓度配比的GA3和TDZ组合进行葡萄果穗处理,研究对葡萄果实内、外在品质以及成熟期的影响,以期筛选出最适的GA3和TDZ浓度组合,为生产上科学、合理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提供技术参考。本试验对泾阳县鲜食葡萄露地和设施葡萄经济效益进行了调查。并以5年生‘户太8号’和2年生‘阳光玫瑰’为试材,采用不同质量浓度配比的GA3和TDZ组合分别于末花期(开花90%)、花后7d和10d对果穗进行浸蘸处理,在‘户太8号’和‘阳光玫瑰’成熟期分别对葡萄穗重、单粒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含酸量、无核率等理化指标进行测定,比较每种处理的影响。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由于可以避免秋季雨水,减少病害发生,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设施葡萄是泾阳县鲜食葡萄生产发展的方向。2.综合考虑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果实物理性状和化学性状的作用效果,‘户太8号’以末花期(90%)使用浓度15mg/L GA3+0.75mg/L TDZ溶液一次,间隔10d使用浓度30mg/L GA3+1.5mg/L TDZ处理第二次在三组试验中效果最好,穗重889.8g,单粒重13.43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7.82%,含酸量1.09%,无核率32.22%。3.综合考虑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果实物理性状和化学性状的作用效果,‘阳光玫瑰’以花后1-2d使用浓度15mg/L GA3+0.75mg/L TDZ溶液第一次,并间隔10d处理第二次效果最好,穗重464.775g,单粒重7.64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1.53%,含酸量1.23%,无核率76.65%。
路方方[5](2020)在《几种生长调节剂组合处理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膨大和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以‘阳光玫瑰’葡萄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赤霉素、链霉素和氯比脲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8个处理组合对葡萄果实膨大及品质的影响,测定了相关果实品质指标,并观察了果实解剖结构,主要结果如下:1.从不同生长调节剂组合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纵横径的影响来看,赤霉素、链霉素和氯比脲的各处理组合均能增大‘阳光玫瑰’葡萄果实的横径和纵径,其中组合5和组合6对果实横径增大效果最明显,组合1和组合7对果实纵径增大效果最好。2.从不同生长调节剂组合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的大小及果形的影响来看,组合3的葡萄果粒体积较小,组合1的葡萄果形较长,组合6的葡萄果形较圆。赤霉素和链霉素具有拉长葡萄果粒的作用,生产中应根据具体需要选择适宜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组合。3.从不同生长调节剂组合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解剖结构的影响来看,组合5的果实细胞面积较大、数量较多,且果实单粒重和穗重也较大,效果最佳,生产上建议应用。第一次快速生长期组合4的果实细胞密度最大,为310个/mm2,生长滞后期组合9的果实果皮细胞密度最大,为204个/mm2,第二次快速生长期组合5的果实细胞密度最大,为148个/mm2。4.从不同生长调节剂组合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无核率的影响来看,组合1的无核率最高达70%,其它各个组合的无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5.从不同生长调节剂组合对‘阳光玫瑰’葡萄耐贮性的影响来看,相比于对照组,各个生长调节剂组合均能提高‘阳光玫瑰’葡萄果实的耐贮性。其中组合5和组合3果实的落粒率和腐烂率最小,耐贮性最佳。综上所述,生长调节剂组合5的应用,即‘阳光玫瑰’葡萄满花后12 h用25 mg/L赤霉素+2 mg/L氯吡脲蘸穗,间隔10-14d用25 mg/L赤霉素+2 mg/L氯吡脲蘸穗,可有效提高‘阳光玫瑰’葡萄的果实品质、无核率和耐贮性,建议生长上应用。
姜建福[6](2020)在《葡萄果肉质地性状的评价、QTL定位及候选基因预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果肉质地是果实口感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国内外育种者关注的重要育种目标之一。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以及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鉴定与果实质地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并将其应用在果树早期辅助选择中,进而缩短育种周期、加快育种进程,对培育耐贮新优品种意义重大。本研究通过对大量葡萄种质果肉质地性状进行了鉴定评价,开展了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质地变化规律研究,利用蛋白质组学解析了赤霉素调控果实质地的机理,构建了葡萄高密度图谱,在此基础上对葡萄果肉质地硬度性状进行了 QTL定位,初步确定了一些与葡萄果肉质地相关的候选基因。主要结果如下:(1)采用TPA方法对290份不同种类、不同用途的葡萄种质果肉质地进行了鉴定评价,不同种质间果肉质地参数表现各异。整体上,鲜食葡萄果肉质地硬度高于酿酒葡萄和制汁葡萄,鲜食葡萄中欧亚种种质高于欧美杂种和其他种类。通过比较分析不同葡萄种质果肉TPA参数,硬度与咀嚼度、弹性与粘聚性、弹性与回复性、粘聚性和回复性、咀嚼度和回复性之间均呈显着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前2个主成分对葡萄果肉质地的贡献率达到95.79%,弹性和硬度对果肉质地的影响较大,可以作为反映葡萄果肉质地的重要参数。(2)通过比较不同质地的‘玫瑰香’和‘克瑞森无核’葡萄品种在果实发育过程中的质地变化,表明在整个果实发育期间硬肉品种‘克瑞森无核’果肉硬度的降幅远远低于软肉品种‘玫瑰香’,软肉品种果肉硬度大幅度下降出现在转色之前,而硬肉品种则发生在转色之后。在果实发育过程中,原果胶随着果实发育呈现下降趋势,软肉品种下降更加明显,可溶性果胶含量软肉品种高于硬肉品种,而纤维素含量恰好相反;质地硬度下降趋势与PG酶活性和基因表达量基本一致,预示着PG在葡萄果肉质地变化中所起作用更大。(3)施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可显着提高‘夏黑’果实的质地硬度和咀嚼度,对果实的弹性、粘聚性和回复性没有明显影响。将花后90 d经50 mg/L赤霉素处理的样品与对照进行差异蛋白组学分析,二者果肉质地硬度差异明显,iTRAQ定量分析表明,共鉴定到了 788个差异蛋白,其中上调表达的蛋白246个,下调表达的蛋白542个。这些差异蛋白主要在半乳糖代谢途径、代谢途径、戊糖与葡萄糖醛酸互作途径、次生代谢产物合成等途径发生富集,主要包括β-半乳糖苷酶、果胶甲基酯酶PME1前体、β-葡萄糖苷酶、果胶酯酶、果胶裂解酶、聚半乳糖醛酸酶、钙结合蛋白、半乳糖基转移酶等,预示这些蛋白参与了果实质地的调控。(4)利用玫瑰香×克瑞森无核F1代的105株真杂交后代构建了遗传群体,使用HiSeq 4000测序平台对亲本和子代样品进行重测序,并对原始数据进行过滤和筛选,获得有效数据790.63 G,Q30 比例介于91.96%-94.05%之间,GC含量比例介于36.20%-38.37%。成功地构建了玫瑰香和克瑞森无核的分子遗传图谱。整合的遗传图谱形成19个连锁群,包含1622个Bin标记(26039 SNPs),覆盖总图距1460.38 cM,位点间平均距离为0.88 cM,属于遗传密度较高的葡萄图谱之一,可作为后续数量性状QTL定位研究的基础。(5)通过对亲本和F1群体的果肉质地硬度性状进行连续3年的鉴定,表明果肉质地硬度性状在亲本间存在显着差异,在F1代群体中呈现连续变异特点,其分布接近正态分布。利用整合的遗传图谱,结合3年的表型数据,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共检测到了 3个葡萄质地硬度相关的QTL位点,均分布在第18号连锁群上,单个QTL位点贡献率在21.5%-28.6%不等。通过筛选,找出了与葡萄果肉质地相关的候选基因共有4个,这些基因主要与内切葡聚糖、脱落酸、NAC转录因子和MADS-boX转录因子相关。进一步的qRT-PCR试验表明,VIT 18s004lg02410和VIT 18s0089g00210在‘克瑞森无核’和‘玫瑰香’不同果实发育时期的表达量与其果肉质地硬度的下降趋势基本一致,预示这两个基因很有可能与葡萄果肉质地硬度有关,是葡萄果肉质地硬度相关的关键候选基因。
刘巧,彭家清,程均欢,肖涛,朱先波,夏宏义[7](2019)在《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葡萄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文中指出本文介绍了赤霉素、脱落酸、乙烯利、单氰胺、氯吡苯脲等5类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理化性质和作用机理,总结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葡萄生产中的应用现状、研究进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科学合理的使用建议。
黄晓婧[8](2019)在《单氰胺处理对葡萄冬芽萌发的影响及其调控机理初探》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我国葡萄产业快速发展,南方高温地区已成为重要产区。然而,因冬季低温积累不足使得冬芽不能完成自然休眠,导致春季萌芽率低、萌芽不整齐,从而影响葡萄产量。单氰胺是一种常用的破眠剂,在暖冬地区常用来打破休眠,促进萌芽,但关于单氰胺打破休眠的机制还尚不清楚。本研究以‘夏黑’葡萄作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2%、2.5%和3%)、不同时间(自然萌芽前10天、25天、40天和55天)单氰胺涂芽处理对葡萄物候期、萌芽率等生长特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离体单氰胺破眠试验,对芽的抗氧化、碳水化合物以及激素等的变化及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对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行分析,初步探明了单氰胺打破葡萄冬芽休眠的生理和分子机理,为南方高温多湿寡日照地区葡萄产业提供了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成都高温多湿寡日照地区,避雨栽培条件下,于自然萌芽前1055天(12月中旬左右)用2%3%浓度的单氰胺对葡萄冬芽进行涂芽处理均能使‘夏黑’葡萄的物候期不同程度地提前。其中,于萌芽前40天左右(1月中旬)用2.5%单氰胺溶液处理破眠效果最佳。(2)离体试验中,2.5%单氰胺处理组与对照组分别在第8天后和第12天开始萌芽,第8-16天和第16天处于萌芽期,第16天萌芽率分别达到97.85%和57%。(3)在抗氧化代谢水平上,与清水对照组相比,单氰胺处理组萌芽期H2O2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显着上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0-12显着高于对照组,但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0-16天快速下降。与H2O2产生相关的酶VvSOD-Fe、VvPAO和VvPAOX及与清除H2O2相关的酶VvPOD和VvGSH-Px在萌芽前表达量变化不显着,萌芽期表达量均显着上调。(4)在碳水化合物代谢方面,单氰胺处理组,在萌芽期可溶性糖含量显着上升,淀粉含量显着下降;蔗糖合成相关酶VvSUS、VvSPS和VvHK在萌芽期上调表达,分解相关酶VvINV和VvFK在萌芽期下调表达;在萌芽期淀粉合成相关酶VvGBSS和VvSS下调表达,淀粉分解相关酶VvAM和VvBM随着芽萌发上调表达。(5)激素水平上,单氰胺处理后,葡萄芽IAA、ZT和BR含量显着上升;萌芽前GA3含量下降,萌芽期含量变化差异不显着;ABA含量在萌芽期显着下降;植物内源激素信号传导路径关键基因上调(AUX/IAA,ARF,CYCD)和下调(DELLA,ABF)表达。由此推测,单氰胺处理后细胞内产生氧化胁迫,H2O2累积可能引起ABA含量下降,为了保持植物内源激素的动态平衡,IAA、ZT和BR含量上升,GA3含量下降,相应的激素信号传导途径转录因子上调/下调表达,促进细胞分化,芽休眠解除;同时ABA对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减缓,淀粉水解转化为蔗糖为芽萌发提供能量,促进芽萌发。
竺啸恒[9](2018)在《葡萄芽变‘11-06-25’的遗传鉴定和农艺性状比较》文中研究指明‘11-06-25’(暂定名)是在‘三本提’葡萄上发现的早熟芽变,其成熟期较母树提早约10 d,在浙江省温室促成栽培条件下,可在6月中旬成熟上市,与‘夏黑’葡萄的芽变‘早夏无核’相近。而且,‘11-06-25’在果实品质方面全面优于‘早夏无核’,是我省极早熟葡萄品种选育的重要资源,完成其品种选育过程、登记和推广具有极高的经济、社会价值。本研究以‘11-06-25’、‘早夏无核’、‘三本提’、‘夏黑’等葡萄品种为试材,鉴定‘11-06-25’与各葡萄品种(系)间的亲缘关系、遗传差异,和主要生物学及农艺性状。探索了‘11-06-25’和相关品种果实的生长发育和品质积累规律,并研究了不同浓度和配比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于‘11-06-25’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SSR分子标记鉴定,明确了‘11-06-25’是‘三本提’葡萄的芽变,‘11-06-25’改变了35个位点中2个位点的遗传物质,与‘早夏无核’的遗传本质存在差异,在Vr ZAG15、Vr ZAG64、VMC4A1、VMC9A2.1等4个位点上表现出的带型不同,由此推断‘11-06-25’和‘早夏无核’是两个不同的葡萄品系。供试品种间的亲缘关系研究表明‘三本提’与‘夏黑’之间存在较近的亲缘关系。2、‘11-06-25’的形态学特征与‘三本提’、‘夏黑’和‘早夏无核’相近,生长结实能力强于‘早夏无核’和‘夏黑’,抗病性好;物候期与‘早夏无核’基本一致,成熟期较‘三本提’和‘夏黑’提早约10 d;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着色程度和香气物质含量均全面优于‘早夏无核’,在着色方面较‘夏黑’更好,在香气风味方面较‘三本提’和‘夏黑’更佳。3、‘11-06-25’果实生长发育期持续约60 d,可分为第一快速生长期、停滞期和第二快速生长期,其中停滞期处于花后21-28 d之间,持续时间较短且不明显。从花后28 d起进入第二快速生长期,果实开始着色、变软,伴随着糖分的迅速积累和酸的降解。‘11-06-25’果实发育进程与‘早夏无核’基本一致,着色较母树‘三本提’提早约1周,成熟提早约10 d。‘11-06-25’果实在糖分和果皮花青苷的积累速率上始终快于‘早夏无核’,具有更为优良的品质。4、使用GA3和CPPU对果穗进行处理能明显改善‘11-06-25’果粒小、果穗松散等问题,并显着增加单果重和果实硬度,同时还能提高果实中特征香气物质的含量。CPPU对‘11-06-25’果实膨大的效果较好,但是会导致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下降,着色期推迟,并影响着色程度。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生产上建议在盛花后5-6 d使用50 mg/L乳油剂型赤霉酸进行膨大处理。
武轩[10](2017)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夏黑葡萄果实膨大及品质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夏黑葡萄(Summer Black)是优质早熟无核品种,自然生长下果粒较小,严重影响了其商品性。生产上常采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果实膨大,但膨大效果及果实品质受药剂种类、使用浓度和时期的影响,并与当地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为了探索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杨凌地区夏黑葡萄果实膨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筛选出最佳的膨大处理,本试验于2016年在陕西省杨凌示范区以夏黑葡萄为试材,采用赤霉素(GA3)、GA3+氯吡脲(CPPU)、GA3+噻苯隆(TDZ)等试剂的不同组合进行膨大处理,研究了不同组合处理的膨大效果、果实基本理化指标、酚类物质含量、果皮质地特性、浆果质构特性和果实贮藏特性,并采用模糊数学法对不同处理浆果的品质进行了综合评价。本试验条件下得到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夏黑葡萄果实纵横径在整个发育期有两次明显的生长高峰,其生长发育动态呈现双“S”型曲线。第一次浆果快速生长期为花后10 d至30 d,而花后30 d至40 d纵横径增长变慢,随后浆果进入第二次快速生长期。果实成熟期果粒平均纵横径为22.89mm×20.85 mm。(2)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处理对果实膨大均有显着效果。总体而言,膨大效果以TDZ+GA3组合处理>CPPU+GA3组合处理>GA3处理。和清水处理相比,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不同组合处理后葡萄果实总酚和单宁含量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另外,不同浓度的TDZ+GA3组合处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果实花色苷含量。(3)不同浓度TDZ+GA3组合处理对夏黑葡萄果皮厚度和硬度的影响大于CPPU+GA3组合,其中2 mg/L TDZ+40 mg/L GA3组合处理的果皮厚度和硬度值最大,分别为1.24 mm、0.50 N、1.50 mJ、0.17 N/mm。在果实质构特性方面,浆果的硬度、黏附性、咀嚼性受GA3浓度的影响较大,总体以TDZ+GA3组合处理>CPPU+GA3组合处理>GA3处理,其中2 mg/L TDZ+40 mg/L GA3的效果最优。(4)模糊数学综合评价表明,与清水处理相比,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同浓度组合处理均能显着提高夏黑葡萄的果实品质,其中以处理23(2 mg/L TDZ+40 mg/L GA3)综合得分最高,效果最好。(5)在果实贮藏方面,相比于清水处理,不同浓度TDZ+GA3组合处理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果实耐贮性,降低果穗的自然落粒率。其中以处理23(2 mg/L TDZ+40 mg/L GA3)的效果最优。(6)综合上述试验结果,初步得出适宜于杨凌地区夏黑葡萄果实膨大的技术方案为:在夏黑葡萄花序长1015 cm、花蕾完全分离但还没有开花的时期,以4 mg/L的GA3溶液浸蘸花序。开花末期以15 mg/L GA3浸蘸花序进行保果处理。保果处理后第10 d使用2 mg/L TDZ+40 mg/L GA3组合处理进行果实膨大。
二、GA_3在葡萄生产上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GA_3在葡萄生产上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2)GA3处理对葡萄果实水分及发育的调控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Summary |
缩略词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赤霉素类概述 |
1.1 赤霉素类的种类及结构 |
1.2 赤霉素类的合成途径 |
1.3 赤霉素类的生理学功能 |
1.4 赤霉素类信号转导 |
1.5 赤霉素在葡萄生产中的应用以及对果实发育的机理研究 |
1.6 果实细胞和果实发育的关系 |
1.7 果实细胞分裂和增殖生长与水分、膨压的关系 |
2.植物内源激素与细胞生长和果实发育的机理研究 |
3.全转录(编码/非编码RNA)组学在植物生物学中的研究 |
3.1 小RNA(microRNA)在植物生物学中的研究进展 |
3.2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植物生物学中的研究进展 |
3.3 非编码RNA与 mRNA的关系及竞争性内源RNA(CeRNA)的研究进展 |
5.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6.技术路线 |
第二章 GA_3处理后对果实水分参数的影响 |
1.试验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地概况 |
1.3 试验材料处理方法 |
1.4 试验方法 |
1.4.1 果实中总水、自由水和束缚水含量的测定 |
1.4.2 果实中水势,渗透势和膨压的测定 |
1.4.3 果实发育指标和可溶性固形物的测定 |
1.5 数据处理 |
2.结果分析 |
2.1 赤霉素GA_3处理对果实水分参数的影响 |
2.1.1 赤霉素GA_3处理对果实总水含量的影响 |
2.1.2 赤霉素GA_3处理对果实自由水和束缚水含量的影响 |
2.1.3 赤霉素GA_3处理对果实水势的影响 |
2.1.4 赤霉素GA_3处理对果实饱和水势,渗透势,膨压的影响 |
2.2 赤霉素GA_3处理对果实发育的影响 |
2.2.1 赤霉素GA_3处理对纵横径,体积及硬度的影响 |
2.2.2 赤霉素GA_3处理对单果重,果形指数和可溶性固形物的影响 |
3.讨论 |
3.1 赤霉素GA_3处理对果实水分参数的影响 |
3.2 赤霉素GA_3处理对果实发育的影响 |
第三章 GA_3处理后对果实内源激素的影响 |
1.试验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及处理方法 |
1.1.1 试验试剂 |
1.2 试验方法 |
1.2.1 内源激素测定 |
1.2.2 果实细胞数目和形态的观察 |
1.2.3 数据分析 |
2.结果与分析 |
2.1 赤霉素GA_3对果实中促进生长类激素的影响 |
2.1.1 赤霉素GA_3对果实中赤霉素(GA_3)的影响 |
2.1.2 赤霉素GA_3对果实中玉米素(ZT)的影响 |
2.1.3 赤霉素GA_3对果实中生长素(IAA)的影响 |
2.2 赤霉素GA_3对果实中抑制生长类激素(ABA)的影响 |
2.3 赤霉素GA_3对葡萄果实细胞生长的影响 |
2.4 相关性分析 |
2.5 聚类分析 |
3.讨论 |
3.1 外源赤霉素GA_3对果实中IAA,GA_3,ZT和果实发育的影响 |
3.2 外源赤霉素GA_3对果实中ABA和果实发育的影响 |
3.3 外源赤霉素GA_3处理葡萄对果实发育的影响 |
第四章 葡萄果实响应外源GA_3的RNA-seq分析 |
1.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RNA建库和RNA测序 |
1.3 GO注释和KEGG富集筛选差异表达基因 |
1.4 qRT-PCR分析 |
1.5 统计分析 |
2.结果与分析 |
2.1 葡萄果实响应GA_3的转录谱分析 |
2.2 差异表达基因的鉴定 |
2.3 差异表达基因的GO分类 |
2.4 差异表达基因的KEGG分类 |
2.4.1 参与植物激素信号转导及水转运通路的差异表达基因 |
2.5 qRT-PCR验证 |
3.讨论 |
第五章 葡萄VvGSK-3和VvRAX2 基因克隆及功能鉴定 |
1.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及所用主要试剂 |
1.2 试验方法 |
1.2.1 基因克隆 |
1.2.2 载体构建 |
1.2.3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制备 |
1.2.4 大肠杆菌转化和鉴定 |
1.2.5 农杆菌感受态细胞制备 |
1.2.6 农杆菌转化和鉴定 |
1.2.7 洋葱表皮和烟草叶片的亚细胞定位 |
1.2.8 葡萄愈伤组织的转化鉴定和内源赤霉素GA_3的测定 |
1.2.9 番茄转化 |
1.2.10 转基因番茄果实的VvGSK-3和VvRAX2 表达量鉴定 |
1.2.11 转基因番茄果实生理指标的测定 |
2.结果分析 |
2.1 VvGSK-3和VvRAX2 基因扩增 |
2.2 VvGSK-3和VvRAX2 生物信息学分析 |
2.2.1 VvGSK-3 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
2.2.2 VvRAX2 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
2.2 载体构建及测序鉴定 |
2.3 阳性单克隆农杆菌鉴定 |
2.4 洋葱表皮细胞和烟草叶片亚细胞定位 |
2.5 葡萄愈伤组织转化鉴定和内源激素的测定 |
2.5.1 葡萄愈伤组织的转化和鉴定 |
2.5.1.1 葡萄愈伤组织的转化 |
2.5.1.2 葡萄愈伤组织的鉴定 |
2.5.2 葡萄愈伤组织内源赤霉素GA_3的测定 |
2.6 番茄转化及鉴定 |
2.7 VvGSK-3和VvRAX2 基因在转基因番茄果实中的表达 |
2.8 转基因番茄果实总水含量和水势 |
2.9 转基因番茄果实表型 |
3.讨论 |
第六章 葡萄果实响应外源GA_3的非编码RNA鉴定 |
1.材料与方法 |
1.1 植物材料与处理方法 |
1.2 仪器及试剂耗材 |
1.3 RNA的定量鉴定 |
1.4 mirRNA文库的构建及测序 |
1.5 LncRNA和 CircRNA文库的构建 |
1.6 上机测序 |
1.7 mirRNA的序列分析 |
1.8 LncRNA和 circRNA的序列分析 |
1.9 差异表达基因(DEGs)的功能预测 |
2.结果分析 |
2.1 mirRNA鉴定与分析 |
2.1.1 mirRNA鉴定 |
2.1.2 mirRNA差异表达鉴定 |
2.1.3 差异表达mirRNA靶基因分析 |
2.1.3.1 差异表达mirRNA靶基因GO分类 |
2.1.3.2 差异表达mirRNA靶基因KEGG富集 |
2.2 LncRNA鉴定与分析 |
2.2.1 LncRNA差异表达鉴定 |
2.2.2 差异表达LncRNA靶基因GO分类 |
2.2.3 差异表达LncRNA靶基因KEGG富集 |
2.3 CircRNA的鉴定与分析 |
2.3.1 CircRNA的鉴定 |
2.3.2 CircRNA的差异表达鉴定 |
2.3.3 差异表达CircRNA来源基因的GO分类 |
2.4 LncRNA,mRNA和 mirRNA关系 |
2.5 mRNA,LncRNA,mirRNA和 circ RNA关系 |
2.6 CeRNA网络的构建 |
2.6.1 响应GA_3差异表达的 mRNA靶向的 mirRNA |
2.6.2 CeRNA中 mirRNA靶向基因的功能注释和富集分析 |
2.6.3 响应外源GA_3的CeRNA网络构建 |
3.讨论 |
第七章 全文结论与研究展望 |
1.全文结论 |
2.创新点 |
3.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导师简介 |
(3)赤霉酸在葡萄生产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GA3在葡萄上的登记情况 |
1.1 GA3登记产品详情 |
1.2 GA3登记产品及企业分布情况 |
1.3 GA3剂型登记情况 |
2 GA3在葡萄生产上的应用 |
2.1 拉长花序 |
2.2 诱导无核 |
(4)植物生长调节剂在鲜食葡萄生产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鲜食葡萄市场发展趋势 |
1.2 葡萄产业发展现状 |
1.2.1 世界葡萄生产现状 |
1.2.2 我国葡萄生产现状 |
1.2.3 陕西省泾阳县葡萄生产现状 |
1.3 葡萄设施栽培 |
1.3.1 葡萄设施栽培现状 |
1.3.2 葡萄设施栽培类型及其优缺点 |
1.3.2.1 日光温室 |
1.3.2.2 塑料大棚 |
1.3.2.3 简易避雨棚 |
1.3.3 设施栽培的必要性 |
1.3.4 泾阳地区葡萄设施栽培现状 |
1.4 植物生长调节剂 |
1.4.1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葡萄生产中的应用 |
1.4.2 葡萄中应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 |
1.4.2.1 生长素类 |
1.4.2.2 赤霉素类 |
1.4.2.3 细胞分裂素类 |
1.5 常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葡萄果实的影响 |
1.5.1 膨大果粒 |
1.5.2 诱导葡萄无核化 |
1.5.3 促进果实成熟 |
1.6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葡萄设施栽培 |
2.1 材料与方法 |
2.2 葡萄设施栽培的效益调查结果 |
2.3 讨论 |
2.3.1 泾阳地区葡萄设施栽培存在的问题 |
第三章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鲜食葡萄生产中的应用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地概况 |
3.1.2 试验材料 |
3.1.3 试验设计 |
3.1.3.1 试验处理的药剂种类 |
3.1.3.2 药剂浓度配置 |
3.1.4 田间试验处理 |
3.1.4.1 ‘户太8号’试验方案 |
3.1.4.2 测定指标及方法 |
3.1.5 试验数据处理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户太8号’果实品质的影响 |
3.2.1.1 ‘户太8号’果实物理性状分析 |
3.2.1.2 ‘户太8号’果实化学性状分析 |
3.2.2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阳光玫瑰’果实品质的影响 |
3.2.2.1 ‘阳光玫瑰’果实物理性状分析 |
3.2.2.2 ‘阳光玫瑰’果实化学性状分析 |
3.3 讨论 |
3.3.1 关于设施葡萄栽培的应用 |
3.3.2 GA_3和CPPU在葡萄生产中的应用 |
3.3.3 不同浓度GA_3和CPPU对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
3.3.4 ‘户太8号’和‘阳光玫瑰’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建议 |
3.3.5 生长调节剂应用注意的问题 |
3.4 结论 |
附图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几种生长调节剂组合处理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膨大和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无核葡萄形成原理及优势 |
1.2 常见膨大剂作用原理及应用 |
1.2.1 赤霉素类 |
1.2.2 细胞分裂素类 |
1.2.3 生长素类 |
1.2.4 抗生素类 |
1.3 多种膨大剂混合处理的原理及优势 |
1.4 本论文选题目的及研究意义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试材与处理 |
2.2 测定方法 |
2.2.1 果实纵横径 |
2.2.2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测定 |
2.2.3 可滴定酸 |
2.2.4 果皮颜色测定 |
2.2.5 葡萄果实细胞面积和密度测量 |
2.2.6 耐贮藏性测定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不同生长调节剂处理组合对‘阳光玫瑰’葡萄生长的影响 |
3.1.1 不同生长调节剂组合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纵横径的影响 |
3.1.2 不同生长调节剂组合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果形的影响 |
3.1.3 不同生长调节剂组合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解剖结构的影响 |
1.不同生长调节剂组合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细胞面积的影响. |
2.不同生长调节剂组合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细胞密度的影响. |
3.2 不同生长调节剂组合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
3.2.1 不同生长调节剂组合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 |
3.2.2 不同生长调节剂组合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内在品质的影响 |
3.3 不同生长调节剂组合对‘阳光玫瑰’葡萄色差的影响 |
3.4 不同生长调节剂组合对‘阳光玫瑰’葡萄无核率的影响 |
3.5 不同生长调节剂组合对‘阳光玫瑰’葡萄成熟果实纵横径的影响 |
3.6 不同生长调节剂组合对‘阳光玫瑰’葡萄贮藏性的影响 |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
4.1 结论 |
4.2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葡萄果肉质地性状的评价、QTL定位及候选基因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果肉质地研究进展 |
1.1.1 果肉质地的鉴定评价 |
1.1.2 影响果实质地的主要因素 |
1.1.3 果实质地遗传规律研究 |
1.2 葡萄遗传图谱研究进展 |
1.2.1 遗传图谱构建原理 |
1.2.2 遗传图谱构建方法 |
1.2.3 葡萄遗传图谱构建情况 |
1.3 葡萄重要性状的QTL定位研究进展 |
1.3.1 QTL定位原理 |
1.3.2 QTL定位方法 |
1.3.3 葡萄重要性状的QTL定位研究进展 |
1.4 研究目的意义与主要内容 |
1.4.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2 主要研究内容 |
1.4.3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葡萄种质资源果肉质地的鉴定评价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方法 |
2.1.3 数据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不同葡萄种质果肉质地硬度特点 |
2.2.2 不同葡萄种质果肉质地弹性特点 |
2.2.3 不同葡萄种质果肉质地粘聚性特点 |
2.2.4 不同葡萄种质果肉质地咀嚼度特点 |
2.2.5 不同葡萄种质果肉质地回复性特点 |
2.2.6 葡萄种质果肉质地参数之间的相关性 |
2.2.7 葡萄果肉质地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
2.3 讨论 |
2.3.1 不同葡萄种质果肉质地差异特点 |
2.3.2 葡萄果肉质地参数相关性 |
2.3.3 葡萄果肉质地参数的主成分分析 |
2.4 小结 |
第三章 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果肉质地的动态变化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方法 |
3.1.3 数据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果实发育过程中生长动态及果肉质地变化 |
3.2.2 果实发育过程中主要细胞壁相关成分的变化 |
3.2.3 果实发育过程中主要细胞壁相关代谢酶活性的变化 |
3.2.4 果实发育过程中主要细胞壁代谢相关基因的变化 |
3.3 讨论 |
3.3.1 葡萄果实生长期果肉质地变化 |
3.3.2 细胞壁物质对质地形成中的作用 |
3.3.3 细胞壁物质代谢相关酶及对质地发育的影响 |
3.4 小结 |
第四章 外源赤霉素对葡萄果肉质地影响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 |
4.1.2 试验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赤霉素对葡萄果实发育的影响 |
4.2.2 果肉质地响应赤霉素的蛋白组差异 |
4.3 讨论 |
4.3.1 赤霉素对葡萄果实发育的影响 |
4.3.2 差异蛋白组技术的应用 |
4.4 小结 |
第五章 葡萄高密度遗传图谱的构建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试验材料 |
5.1.2 试验方法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杂交群体后代的真实性鉴定 |
5.2.2 重测序数据统计 |
5.2.3 SNP标记开发 |
5.2.4 高密度遗传图谱的构建 |
5.3 讨论 |
5.3.1 DNA分子方法在杂交后代真实性鉴定中的应用 |
5.3.2 重测序在遗传图谱构建过程中的应用 |
5.3.3 整合图谱与前人图谱的比较 |
5.4 小结 |
第六章 葡萄果肉质地性状的QTL定位及候选基因预测 |
6.1 材料与方法 |
6.1.1 试验材料 |
6.1.2 试验方法 |
6.2 结果与分析 |
6.2.1 果肉质地表型分析 |
6.2.2 果肉质地的QTL定位 |
6.2.3 果肉质地相关候选基因的预测 |
6.3 讨论 |
6.3.1 果肉质地的表型遗传规律 |
6.3.2 葡萄果肉质地QTL定位 |
6.3.3 与果肉质地相关的候选基因 |
6.4 小结 |
第七章 结论 |
7.1 结论 |
7.2 主要创新点 |
7.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葡萄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五类主要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机理 |
1.1 赤霉素 |
1.2 脱落酸 |
1.3 乙烯类 |
1.4 单氰胺 |
1.5 氯吡苯脲 |
2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葡萄生产中的应用 |
2.1 打破休眠 |
2.2 抑制枝梢生长、增产 |
2.3 提高植株抗逆性 |
2.4 无核化、保果和膨果 |
2.5 改善葡萄品质 |
2.6 延长贮藏期 |
3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3.1 药剂选择不当 |
3.2 施用时期不当 |
3.3 施用浓度不当 |
3.4 施用方法不当 |
3.5 果品药剂残留问题 |
4 展望 |
(8)单氰胺处理对葡萄冬芽萌发的影响及其调控机理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 |
1 文献综述 |
1.1 芽休眠的定义与分类 |
1.2 影响芽休眠的因素 |
1.2.1 光 |
1.2.2 温度 |
1.2.3 激素 |
1.2.4 水分状态 |
1.2.5 糖 |
1.2.6 酶 |
1.3 芽休眠的调控 |
1.3.1 单氰胺 |
1.3.2 植物生长调节剂 |
1.3.3 水分胁迫 |
1.3.4 瞬时高温 |
1.3.5 去除芽鳞 |
1.4 单氰胺打破葡萄芽休眠研究进展 |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处理 |
2.3 生理指标测定方法 |
2.3.1 物候期观察标准 |
2.3.2 萌芽率、成枝率和结果枝率的统计方法 |
2.3.3 H_2O_2的测定 |
2.3.4 CAT、POD、SOD酶液提取及活性测定 |
2.3.5 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测定 |
2.3.6 IAA、ZT、GA3、ABA和 BR含量的测定 |
2.4 实时荧光定量表达分析 |
2.4.1 总RNA提取 |
2.4.2 RNA样品检测 |
2.4.3 cDNA的合成 |
2.4.4 设计qRT-PCR引物 |
2.4.5 qRT-PCR |
2.5 数据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单氰胺处理对葡萄物候期的影响 |
3.2 单氰胺处理对葡萄芽、枝梢生长的影响 |
3.3 单氰胺处理对离体培养葡萄萌芽率的影响 |
3.4 单氰胺处理对抗氧化酶的影响 |
3.4.1 H_2O_2含量变化 |
3.4.2 CAT、POD和 SOD活性变化 |
3.4.3 抗氧化酶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
3.5 单氰胺处理对碳水化合物的影响 |
3.5.1 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变化 |
3.5.2 蔗糖与淀粉代谢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 |
3.6 单氰胺处理对内源激素水平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3.6.1 IAA水平及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变化 |
3.6.2 ZT水平及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变化 |
3.6.3 GA3水平及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变化 |
3.6.4 ABA水平及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变化 |
3.6.5 BR水平及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变化 |
3.7 单氰胺打破葡萄冬芽休眠的工作模型 |
4 讨论 |
4.1 单氰胺处理对葡萄生长特性的影响 |
4.2 单氰胺处理对葡萄芽氧化还原水平的影响 |
4.3 单氰胺处理对葡萄芽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影响 |
4.4 单氰胺处理对葡萄芽内源激素的影响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表 |
(9)葡萄芽变‘11-06-25’的遗传鉴定和农艺性状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缩略词表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课题提出 |
2 我国葡萄芽变选种研究进展 |
2.1 芽变选种的概念 |
2.2 芽变的发生 |
2.3 葡萄芽变性状 |
2.3.1 果色变异 |
2.3.2 成熟期变异 |
2.3.3 植株形态变异 |
2.4 葡萄芽变选种概况 |
2.5 芽变的鉴定方法 |
2.5.1 形态学鉴定 |
2.5.2 细胞学鉴定 |
2.5.3 同工酶鉴定 |
2.5.4 分子标记鉴定 |
3 本研究的内容和目的 |
第二章 ‘11-06-25’的遗传鉴定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植物材料 |
1.2 DNA提取 |
1.3 引物选择与PCR扩增 |
1.4 琼脂糖凝胶电泳及毛细管电泳 |
1.5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样品DNA提取及检测 |
2.2 PCR扩增结果及引物多态性分析 |
2.3 亲缘关系分析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章 ‘11-06-25’主要生物学和农艺性状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2.1 形态学特性调查 |
1.2.2 生物学特性调查 |
1.2.2.1 物候期调查 |
1.2.2.2 成花及结实性调查 |
1.2.2.3 抗病性调查 |
1.2.3 果实品质性状测定 |
1.2.4 果皮花青苷的提取与测定 |
1.2.5 可溶性糖和有机酸的提取及测定 |
1.2.6 挥发性香气物质的萃取及测定 |
1.3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11-06-25’与对照品种的形态学特征比较 |
2.2 ‘11-06-25’与对照品种的生物学特性比较 |
2.2.1 物候期比较 |
2.2.2 生长结实能力比较 |
2.2.3 抗病性比较 |
2.3 ‘11-06-25’与对照品种的果实品质性状比较 |
2.4 ‘11-06-25’与对照品种的挥发性香气物质成分和含量比较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四章 ‘11-06-25’果实生长发育及品质积累规律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3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各品种果实生长发育动态变化 |
2.2 各品种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糖、酸含量的变化 |
2.2.1 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的变化 |
2.2.2 可溶性糖和有机酸含量的变化 |
2.3 各品种果实着色和软化过程 |
3 讨论 |
3.1 ‘11-06-25’果实的生长发育规律 |
3.2 ‘11-06-25’的性状变异 |
4 小结 |
第五章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11-06-25’果实品质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试验设计 |
1.3 测定方法 |
1.4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11-06-25’和‘早夏无核’果实外观的影响 |
2.2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11-06-25’和‘早夏无核’果实品质的影响 |
2.3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11-06-25’和‘早夏无核’果实香气物质含量的影响 |
3 讨论 |
3.1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11-06-25’葡萄果实膨大的影响 |
3.2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11-06-25’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
3.3 不同剂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处理效果上的差异 |
4 小结 |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10)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夏黑葡萄果实膨大及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性质及作用机理 |
1.1.1 生长素类 |
1.1.2 赤霉素类 |
1.1.3 细胞分裂素类 |
1.1.4 乙烯类 |
1.1.5 脱落酸 |
1.2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葡萄上的应用 |
1.2.1 促进插条生根 |
1.2.2 抑制枝梢生长,提高坐果率 |
1.2.3 诱导葡萄无核化与果实膨大 |
1.2.4 提高果实品质 |
1.3 鲜食葡萄果实品质因子及其评价 |
1.3.1 品质因子 |
1.3.2 浆果质地特性 |
1.3.3 果实品质综合评价方法 |
1.3.4 耐贮性 |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5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5.1 研究内容 |
1.5.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不同膨大处理对夏黑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材料与试剂 |
2.2.2 主要仪器设备 |
2.2.3 试验方法 |
2.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夏黑葡萄果实生长发育动态 |
2.3.2 夏黑葡萄拉穗处理 |
2.3.3 不同膨大处理对夏黑葡萄果实重要外观品质的影响 |
2.3.4 不同膨大处理对夏黑葡萄果实重要内在品质的影响 |
2.3.5 不同膨大处理对夏黑葡萄果实酚类物质含量的影响 |
2.3.6 不同膨大处理的果实感官评价 |
2.3.7 不同膨大处理对夏黑葡萄果皮质地特性的影响 |
2.3.8 不同膨大处理对夏黑葡萄果实质构特性的影响 |
2.3.9 采用模糊数学方法综合评价夏黑葡萄果实品质 |
2.3.10 不同处理果实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残留 |
2.4 讨论 |
2.4.1 夏黑葡萄不同处理的膨大效果 |
2.4.2 膨大处理对夏黑葡萄果实酚类物质的影响 |
2.4.3 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与食品安全 |
2.4.4 采用综合评价方法筛选夏黑葡萄果实的最佳膨大处理 |
第三章 夏黑葡萄果实贮藏期间浆果质地特性的变化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试验材料 |
3.2.2 试验方法 |
3.2.3 仪器设备 |
3.3 分析与讨论 |
3.3.1 数据处理及分析 |
3.3.2 浆果基本理化分析与贮藏状况调查 |
3.3.3 夏黑葡萄贮藏期间浆果质地特性的变化 |
3.3.4 质地参数间的相关性分析 |
3.4 讨论 |
3.4.1 膨大处理对夏黑葡萄果实基本理化指标的影响 |
3.4.2 膨大处理对夏黑葡萄果实贮藏期间掉粒的影响 |
3.4.3 夏黑葡萄贮藏期间浆果质地特性的变化 |
3.4.4 质地参数间的相关性分析 |
3.5 小结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GA_3在葡萄生产上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赤霉酸在葡萄生产中的应用研究[J]. 阙好新,聂志奎. 现代农业研究, 2021(11)
- [2]GA3处理对葡萄果实水分及发育的调控机理研究[D]. 周琪. 甘肃农业大学, 2021(01)
- [3]赤霉酸在葡萄生产中的应用[J]. 郭西智,陈锦永,顾红,程大伟,李明. 果农之友, 2020(09)
- [4]植物生长调节剂在鲜食葡萄生产中的应用[D]. 王洁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3)
- [5]几种生长调节剂组合处理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膨大和品质的影响[D]. 路方方.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20(06)
- [6]葡萄果肉质地性状的评价、QTL定位及候选基因预测[D]. 姜建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2)
- [7]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葡萄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刘巧,彭家清,程均欢,肖涛,朱先波,夏宏义.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9(08)
- [8]单氰胺处理对葡萄冬芽萌发的影响及其调控机理初探[D]. 黄晓婧. 四川农业大学, 2019(12)
- [9]葡萄芽变‘11-06-25’的遗传鉴定和农艺性状比较[D]. 竺啸恒. 浙江大学, 2018(04)
- [10]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夏黑葡萄果实膨大及品质的影响[D]. 武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