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型扭矩测量仪的研制

DN型扭矩测量仪的研制

一、DN型扭矩测量仪的研制(论文文献综述)

李尚清[1](2021)在《聚烯烃热塑性硫化橡胶的微相结构与性能调控及流变行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热塑性硫化橡胶(Thermoplastic vulcanizate,简称TPV)是采用动态硫化技术制备得到一类特殊的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它是通过在低含量(<40%)的热塑性塑料中混入高含量(>50%)的橡胶及其交联剂等,在熔融共混过程中橡胶被剪切破碎同时原位地产生化学交联(硫化),形成大量的微纳米颗粒分散在塑料基体中,最终得到大量交联的橡胶微粒为分散相、少量热塑性塑料为连续相的橡塑两相共混物。TPV在常温下的物理性能和弹性类似热固性橡胶,在高温下可像热塑性塑料一样加工成型,使之作为一类容易加工、可多次回收利用的“绿色”化工新材料在汽车工业、电子电器、建筑行业等应用领域逐步替代热固性硫化橡胶。为了满足生产生活日益增长的应用需求,人们开始对TPV提出相态足够精细、高性能化等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性能TPV制备和加工成为热塑性弹性体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其关键在于相态精细。目前,三元乙丙橡胶/聚丙烯(EPDM/PP)TPV等聚烯烃热塑性硫化胶仍是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消耗量最多的TPV,但人们对其微相形成(尤其是橡胶纳米粒子及其聚集体)的本质影响因素、微相结构调控以及性能优化、加工流变等仍缺乏深入的认识。为此,本论文研究了EPDM/PP TPV等聚烯烃热塑性硫化橡胶微相结构形成及影响因素、通过动态硫化和加工改性对聚烯烃热塑性硫化橡胶相态精细化调控与性能优化、以及聚烯烃热塑性硫化橡胶微相结构与流变行为的响应关系等内容。其中,创新性工作与结果如下:(1)通过研究在BIMSM/PP与BIIR/PA不同共混体系动态硫化过程中橡胶相交联动力学、破碎动力学与融并动力学之间关系,揭示了橡胶微粒形成的本质。结果发现,在动态硫化过程中,橡胶粒子的形成,是橡胶破碎动力学、融并动力学与交联动力学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与橡塑黏度比有密切关系。对于橡塑初始黏度比小于1的BIMSM/PP共混体系,在动态硫化过程中,橡塑两相黏度差越来越小,橡胶相破碎与交联匹配起主导作用,大于橡胶相的融并,则最终生成小尺寸的橡胶粒子,相态精细。而对于橡塑初始黏度比接近于1的BIIR/PA共混体系,在动态硫化过程中,橡塑两相黏度差越来越大,橡胶相破碎与交联不匹配,融并占主导,则最终生成大粒径的橡胶分散相,相态粗糙。这一结论为指导动态硫化调控精细相态制备高性能TPV提供了理论支撑。(2)通过选用两种不同PP分子量和三种不同交联体系与同一种EPDM进行正交动态硫化实验,揭示了EPDM/PP TPV橡胶纳米粒子及其聚集体等微相结构形成的本质影响因素。结果表明,EPDM纳米粒子的粒径主要受PP分子量(或橡塑两相界面张力)、EPDM交联速率和交联程度的耦合控制。较低塑料相分子量和较低的橡胶相交联速率、交联程度有助于粒径较小的橡胶纳米粒子形成。而EPDM纳米粒子聚集体的粒径主要受PP分子量和EPDM交联程度的耦合控制。较高塑料相分子量和较高橡胶相交联程度有助于粒径较小的橡胶纳米粒子聚集体形成。这些发现为TPV的微相结构精细化提供了理论支撑;(3)通过高速注射成型加工EPDM/PP TPV,研究了加工过程中剪切作用对EPDM/PP TPV微相结构和各向异性的影响。在注射成型过程中增大剪切速率不仅使EPDM纳米粒子聚集体精细破碎,粒径明显减小;而且使更多PP晶体、PP链和EPDM纳米粒子聚集体发生在剪切方向上取向,还增加PP晶体中α和β晶型的结晶度。这些微相结构在各项异性上响应体现为:TPV在拉伸测试得到的拉伸弹性模量和拉伸强度在剪切方向(注射方向)和垂直于剪切方向上均增大,且两者在剪切方向上增幅更大。不仅如此,TPV在剪切方向上的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远高于在垂直于剪切方向上,而断裂伸长率和弹性性能则相反。但剪切作用进一步增大会导致PP分子链降解,从而降低TPV所有性能。这些发现为加工调控TPV微相结构提供了方法指导。(4)研究了强剪切破碎和POE界面包覆的加工工艺调控EPDM/PP TPV微相结构以及优化TPV物理性能。通过热力学界面稳定铺展理论确定了EPDM/PP TPV的合适的界面包覆剂聚烯烃弹性体(Polyolefin elastomer,简称POE)。采用高强剪切破碎和POE界面包覆的加工改性工艺实现了EPDM纳米粒子聚集体精细破碎与热力学稳定分散,使TPV相态精细性能提高,这些结果得到了定量纳米力学表征以及包覆前后体系界面张力减小等实验和理论的验证;结果表明,在适量的界面包覆剂作用下,由于包覆前后体系界面张力下降,导致TPV中EPDM纳米粒子聚集体粒径大幅较小,拉伸强度提高了46%左右、断裂伸长率提高了近40%、弹性模量和弹性明显改善。这一加工改性工艺为精细加工TPV和性能调控提供了方法指导和新思路。(5)通过PP共混充稀EPDM/PP TPV设计不同橡胶纳米粒子聚集体相结构,采用动态振荡扫描流变表征方法定量研究了TPV的微相结构与线性黏弹性、非线性黏弹性的响应关系,揭示了TPV在应变剪切流场下表现出弱应变过冲行为的屈服应力流体特性,它的屈服应力与橡胶纳米粒子聚集体含量呈现指数关系。当橡胶纳米粒子聚集体从网络结构向孤立分散状态变化时,TPV流变行为从弱应变过冲行为向应变稀化行为转变。此外,通过毛细管挤出流变研究发现,TPV的流动呈现拉伸变稀和剪切变稀的性质,且TPV中橡胶纳米粒子聚集体相结构对拉伸流场的响应比对剪切流场的要敏感。TPV的拉伸流动特性与熔体弹性主要受橡胶纳米粒子聚集体相结构的影响;橡胶纳米粒子聚集体越是形成网络结构,TPV熔体拉伸应力或黏度越大、熔体弹性越显着。TPV的剪切流动行为主要受塑料相控制。这些结果为高性能TPV的加工提供指导。

王永鼎,陈晨超[2](2021)在《渔船主机功率在线监测研究》文中认为针对中国渔船目前存在的"大机小标"现象以及缺少相应监测手段的情况,对渔船主机功率在线监测系统进行研究。采用磁电式转速传感器与应变式扭矩传感器对渔船主机的转速与扭矩进行测量,通过无线遥测系统传输采集信号,并使用计算机进行处理得到功率值,实现对渔船主机功率的在线监测、记录和回放。选择潍柴WP10C287-21型柴油机按照推进特性进行试验,将测量值与标定值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在监测对象WP10C287-21型柴油机标定功率范围内,监测系统的功率测量误差率均在1%以内,可以较为精确地实现对渔船主机功率的在线监测。本研究为相关单位收集渔船主机功率信息,管理渔船捕捞作业,优化船-机-桨匹配提供参考。

初翔宇[3](2021)在《胎路磨耗产物产生规律及环境风险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孙鑫[4](2021)在《基于锚固孔随钻参数的岩石强度量化识别研究》文中提出

陈建军[5](2021)在《基于模糊PID方法的定扭矩螺栓扳手控制系统研究》文中指出

马亮[6](2021)在《定扭矩电动冲击扳手控制系统研究》文中指出

赵顺义[7](2021)在《集成式压电扭矩测力仪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提升制造行业的发展水平,相关部门规划了“中国制造2025”重要行动纲领。其中,智能制造是行动纲领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在智能制造领域中,面向扭矩实时监测的智能机床是极其重要的一环。因此,开展面向实际应用的集成式扭矩测力仪研究,对维护产品质量、促进制造效率、保证加工精度、降低生产成本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针对机械加工过程中扭矩智能监测的需求,设计了一种集成式压电扭矩测力仪。本文研究的扭矩测力仪完成了机械结构设计、内嵌硬件电路设计和上位机软件设计。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1)为实现扭矩信号的实时监测,设计了一种集成式压电扭矩测力仪。开展了对测量方案的研究,涉及压电传感器单元布置形式和石英晶片尺寸计算。结合测量方案,完成扭矩测力仪机械结构的设计和三维模型的构建,对测力仪的关键结构进行了强度校核。进一步,基于扭矩测力仪的三维模型依靠有限元仿真实现了静力学和模态仿真分析,优化并确定了测力仪的结构参数,验证了扭矩测力仪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和可靠性。(2)在完成扭矩测力仪结构设计的基础上,设计了测力仪的内嵌硬件电路。内嵌硬件电路包括了信号调理电路、模数转换/无线传输电路和供电电路。信号调理电路由电荷转换级电路、压控电压源二阶低通滤波电路、归一化电路和输出放大级电路组成,可实现将微弱的电荷信号无失真地转化为放大的电压信号。模数转换/无线传输电路采用STM32单片机中的模数转换器,实现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的转化,并将转换后的数字信号由WIFI通信模块实时发送。供电电路由导电滑环和DC-DC降压模块构成,电能从导电滑环输入后进入DC-DC降压模块中,统一处理为合适电压后为其余的电路板供电。(3)基于Lab VIEW软件开发了扭矩实时监测助手,采取WIFI通信方式实现切削过程中数据的实时采集,并将采集到的数据在仪表及波形图中实时显示。所接收的数据可一键保存为文本格式的文件。上位机软件可设置数据阈值,当接收的数据超过所设定的阈值时,软件报警机制则会启动,以报警指示灯和报警声音的方式反馈给操作者。(4)用内嵌的信号调理电路与国产的标准电荷放大器开展对比标定实验,获得信号调理电路的非线性误差和重复性误差均低于0.1%,标定数据与国产的标准电荷放大器的标定数据较为接近。将扭矩测力仪的各机械零件进行装配,并安装好相关的内嵌硬件电路,完成测力仪整体的静态和动态标定实验。实验测得测力仪整体的非线性误差和重复性误差均低于1%,测力仪固有频率为321.04Hz,满足设计要求。

孔宁宁[8](2021)在《安全阀智能上料车自动行走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安全阀作为一种防超压保护装置,是承压类设备必不可少的安全附件,每年至少需要校检一次。由于很多安全阀校验站场地有限,不少校验站都设在办公用房内,无法装备行车等吊装设备,重量不大的安全阀尚可手工搬运,但是当校验重量较大的大口径安全阀时就会面临很大的困难。因此,用智能化的机械设备来高效完成安全阀校验过程中的搬运与上料是本课题所追求的目标,也是众多特检机构工作人员的期待。本课题针对特检院的需求设计了一款安全阀上料车,以上料车的自动行走系统为重点研究对象,从总体方案设计、行走稳定性分析与仿真、轨迹跟踪控制三个方面做出了研究。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首先,根据安全阀上料车的功能需求和技术指标,确定上料车使用磁导引作为导引方式,站点识别方式为RFID标签识别,采用双轮差速驱动的四轮布局方式。使用Solid Works软件设计了上料车的整体机械结构,对对中机构、行走底盘、行走驱动机构进行了重点设计,同时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关键承重部件-行走底盘进行了强度和刚度分析。设计了上料车的控制系统,对控制系统主要模块的实现方式进行了原理分析。其次,基于安全阀上料车的整体结构,充分考虑车体存在质心偏移这一结构特点,建立了上料车的运动学模型,探究了上料车位姿与驱动轮速度、半径之间的关系。在分析动力学特性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了行走系统的驱动平衡方程和原地转向动力学模型。采用ADAMS软件对上料车行走过程进行虚拟样机仿真,分析了电机驱动力对上料车行走稳定性的影响,以及不同的轮地静摩擦系数、转向角加速度、整车偏心距对原地转向误差的影响程度,仿真结果证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根据理论分析与仿真结果,优化了上料车的结构参数和运动参数。然后,针对优化后的安全阀上料车,对上料车的轨迹跟踪控制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上料车质心偏移下的位姿误差微分方程,运用两种方法分别设计了上料车的轨迹跟踪控制器。在分析系统稳定性的基础上,通过构造李雅普诺夫标量函数,设计了基于李雅普诺夫函数的控制器,在滑模控制理论的基础上,设计了滑模控制器。针对两种控制器,使用Matlab软件对直线轨迹和曲线轨迹分别进行了仿真,最终通过对比分析证明了基于李雅普诺夫函数设计的控制器具有显着的优越性。最后,制造了安全阀上料车的物理样机,基于前文理论分析与软件模拟仿真结果,分别进行了原地转向误差试验和轨迹跟踪控制试验,在实际环境中测试了上料车的性能,检验了部分理论分析与仿真结果的可靠性,探究了上料车在实际行走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程成[9](2021)在《圆捆机卷压性能参数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文中提出圆捆机作业过程中,功耗、草捆卷压力、草捆密度等关键性能参数对草捆的质量有着重要影响,为了探明钢辊式圆捆机收获草物料的卷压机理及降低卷捆功耗,本文以蒙拓9YG-1.3钢辊式圆捆机为试验对象,设计了一套基于Lab VIEW和NI USB-6211数据采集卡的圆捆机性能参数数据采集系统,对圆捆机卷压过程中的关键性能参数进行实时显示、存储和处理。在分析圆捆机的结构与卷压工作原理基础上,搭建圆捆机卷压试验台,确定了数据采集系统的总体方案。圆捆机数据采集系统主要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硬件部分主要包括扭矩传感器、卷压力传感器、卸料油缸压力传感器、转速传感器等的选型与安装及相关零部件的设计、制造;软件部分采用Lab VIEW与NI-DAQmx模块进行上位机采集程序的编写,并完成了与USB数据采集卡的通信传输,实现了对工作过程中圆捆机扭矩、主轴转速、钢辊转速、钢辊卷压力、卸料油缸压力等性能参数的实时显示、存储与数据处理。对圆捆机性能参数数据采集系统调试并进行了卷压验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数据采集系统具有较高的精准度和良好的稳定性,能满足实际卷压过程中各参数采集要求,为进一步研究钢辊式圆捆机的卷压机理及结构优化奠定基础。

曾祥虎[10](2021)在《高含水原油智能切水系统的仿真分析与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沉降罐在石油化工行业作为油水分离的主要设备,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其工作原理是物理分离法,油水混合物静置一定时间,油上浮,水下沉,达到沉降分离的目的。油水分层后,人工打开阀门,排出底部的水,这个过程称为人工切水。人工切水主要依靠工人的经验来判断,油、水分离的时间易受混合状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很难保证切水的精确性和可靠性,易造成原油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而且费工费时。目前我国很多地区都进入了高含水原油的开采阶段,原油的含水率高,现场采出液的含水率在60%~95%之间,因此,迫切需要一套智能切水系统来代替人工切水。高含水原油智能切水系统的构成,主要包括两个微波传感器、蝶阀、管路及其信号传输与控制系统。微波传感器能适应高含水原油检测的要求,检测范围宽,检测精度高,影响因素少,还不受油水混合状态的影响,微波传感器非常适合作为智能切水系统的检测装置。本课题针对高含水原油智能切水系统,运用fluent软件仿真分析沉降罐及其智能切水器的内部流场,依据仿真分析结果,完善和优化了智能切水系统结构及参数的设计。为了提高智能切水系统的精度,针对微波传感器检测精度,设计了矿化度和温度对微波传感器影响的实验。运用曲线拟合方程和支持向量机误差分析校正方法处理了大量的实验数据,得出了高含水原油含水率检测精度误差校正的数学公式与模型。利用该模型,使微波传感器在矿化度的影响下检测原油含水率的检测误差降到了±4.17%,温度影响下的检测误差降到了±0.3%,满足了实际的生产要求。本系统可以实现智能化排水,提高了沉降罐分离油和水的效率,保障了准确性和安全性,符合高效、高质量的生产理念,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DN型扭矩测量仪的研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DN型扭矩测量仪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1)聚烯烃热塑性硫化橡胶的微相结构与性能调控及流变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课题背景
        1.2.1 热塑性弹性体
        1.2.2 热塑性硫化橡胶
        1.2.3 动态硫化技术
    1.3 TPV微观相态研究进展
        1.3.1 在动态硫化过程中TPV微相形成机理
        1.3.2 在动态硫化过程中TPV微相演变发展研究进展
        1.3.3 TPV微相结构形成的影响因素
        1.3.4 TPV微相结构和性能调控研究进展
        1.3.5 TPV加工性能与流变行为研究进展
        1.3.5.1 TPV流变响应表征方法
        1.3.5.2 TPV流变性能影响因素
    1.4 论文选题的立论、目的和意义
    1.5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1.5.1 动态硫化过程中橡胶微粒形成机理
        1.5.2 动态硫化调控EPDM/PP TPV微相结构形成的影响因素
        1.5.3 加工调控EPDM/PP TPV微相结构以及性能优化
        1.5.4 EPDM/PP TPV微相结构与流变行为的响应关系
    1.6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聚烯烃热塑性硫化橡胶的橡胶微粒形成机理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材料、测试仪器及加工设备
        2.2.2 样品制备
        2.2.3 橡塑两相黏度表征
        2.2.4 橡塑两相界面张力表征
        2.2.5 静态硫化曲线
    2.3 橡胶交联动力学
    2.4 橡胶相在交联过程中破碎与融并
    2.5 橡胶微粒形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聚烯烃热塑性硫化胶微相形成的影响因素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材料、测试仪器及加工设备
        3.2.2 橡塑两相界面张力表征
        3.2.3 橡塑两相表观黏度测试
        3.2.4 橡塑快慢交联体系设计
        3.2.5 样品制备与体系设计
        3.2.6 溶胀法表征交联程度
        3.2.7 原子力显微镜(AFM)
        3.2.8 样品溶解实验
    3.3 PP分子量与EPDM交联动力学对橡胶粒子及其聚集体的耦合影响
        3.3.1 橡塑硫化体系的交联动力学
        3.3.2 PP分子量和EPDM交联动力学对橡胶粒子的影响
        3.3.2.1 橡塑硫化体系热力学参数的测定
        3.3.2.2 变形破碎理论计算EPDM/PH体系的橡胶最小液滴粒径
        3.3.2.3 临界毛细管破碎方程计算EPDM/PL体系中的橡胶最小液滴粒径
        3.3.2.4 橡胶粒子粒径
        3.3.3 PP分子量和EPDM交联动力学对橡胶粒子聚集体的影响
        3.3.3.1 PP分子量的影响
        3.3.3.2 EPDM交联动力学的影响
    3.4 分子量和交联动力学耦合影响橡胶粒子及其聚集体机理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注射成型TPV微相结构与各向异性响应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材料、测试仪器及加工设备
        4.2.2 样品制备
        4.2.3 微相结构表征
        4.2.3.1 原子力显微镜(AFM)
        4.2.3.2 广角X射线衍射(WAXD)
        4.2.3.3 偏光显微镜(POM)
        4.2.4 傅里叶红外光谱
        4.2.5 物理机械性能测试
        4.2.5.1 拉伸性能测试
        4.2.5.2 拉伸与回复测试
    4.3 注射成型TPV微相结构和各向异性的响应关系
        4.3.1 注射成型剪切速率的确定
        4.3.2 剪切速率对EPDM/PP TPV微相结构的影响
        4.3.2.1 剪切速率对橡胶纳米粒子聚集体破碎和排列取向的影响
        4.3.2.2 剪切速率对TPV结晶结构、结晶度的影响
        4.3.2.3 剪切速率对TPV中PP相取向的影响
        4.3.3 剪切速率对EPDM/PP TPV纳米力学模量各向异性的影响
        4.3.4 剪切速率对EPDM/PP TPV力学性能各向异性的影响
        4.3.5 剪切速率对EPDM/PP TPV弹性各向异性的影响
        4.3.6 EPDM/PP TPV微相结构与各向异性的形成机理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聚烯烃热塑性硫化橡胶的相态加工调控与性能优化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材料、测试仪器及加工设备
        5.2.2 样品制备
        5.2.3 原子力显微镜(AFM)
        5.2.4 动态振荡应变扫描
        5.2.5 物理机械性能测试
        5.2.5.1 拉伸性能测试
        5.2.5.2 拉伸与回复测试
    5.3 强剪切作用和POE界面包覆对TPV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5.3.1 EPDM纳米粒子聚集体的热力学不稳定现象
        5.3.2 界面包覆剂的确定
        5.3.3 POE界面包覆实验验证
        5.3.4 强剪切与POE界面包覆对橡胶纳米粒子聚集体的影响
        5.3.5 强剪切与POE界面包覆对TPV性能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EPDM/PP TPV的微相结构与流变行为的响应关系
    6.1 引言
    6.2 实验部分
        6.2.1 实验材料、测试仪器及加工设备
        6.2.2 样品制备
        6.2.3 原子力显微镜(AFM)
        6.2.4 流变行为表征
        6.2.4.1 动态振荡剪切扫描
        6.2.4.2 双料筒毛细管流变仪
        6.2.5 流变方法分析
        6.2.5.1 拉伸流变与剪切流变
        6.2.5.2 振荡频率扫描确定松弛时间谱
    6.3 橡胶纳米粒子聚集体相结构在线性与非线性黏弹性上的响应
        6.3.1 橡胶纳米粒子聚集体相结构变化
        6.3.2 橡胶纳米粒子聚集体相结构与TPV动态黏弹性的响应关系
        6.3.2.1 非线性黏弹性
        6.3.2.2 线性黏弹性
        6.3.3 橡胶纳米粒子聚集体相结构与TPV稳态流变行为的关系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及导师简介
附件

(2)渔船主机功率在线监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在线监测系统总体设计
2 数据采集模块的设计
    2.1 主机功率测量
    2.2 转速测量设计
    2.3 扭矩测量设计
    2.4 数据采集卡设计
3 数据传输模块设计
4 数据处理模块设计
    4.1 信号预处理
    4.2 信号处理
5 试验与分析
    5.1 试验平台
    5.2 试验结果
    5.3 结果分析
6 结论

(7)集成式压电扭矩测力仪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内容
2 集成式压电扭矩测力仪结构设计及分析
    2.1 扭矩测力仪测量方案设计
        2.1.1 扭矩测量原理
        2.1.2 石英晶片尺寸确定
    2.2 扭矩测力仪机械结构设计
        2.2.1 测力仪结构设计
        2.2.2 测力仪关键部分尺寸计算
    2.3 有限元仿真分析
        2.3.1 静力学仿真分析
        2.3.2 模态仿真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集成式扭矩测力仪的内嵌电路设计研究
    3.1 信号调理电路设计研究
        3.1.1 电荷转换级电路设计
        3.1.2 压控电压源二阶低通滤波电路设计
        3.1.3 归一化电路设计
        3.1.4 输出放大级电路设计
    3.2 模数转换/无线传输电路设计研究
        3.2.1 模数转换电路设计研究
        3.2.2 无线传输电路设计研究
    3.3 供电电路设计研究
        3.3.1 导电滑环参数
        3.3.2 DC-DC降压模块
    3.4 本章总结
4 扭矩实时监测软件设计
    4.1 开发环境介绍
        4.1.1 虚拟仪器基本概念
        4.1.2 Lab VIEW开发语言
    4.2 上位机软件总体分析
        4.2.1 软件功能要求
        4.2.2 软件工作流程
    4.3 上位机软件程序设计
        4.3.1 信号接收显示子程序
        4.3.2 信号预警子程序
        4.3.3 信号存储子程序
        4.3.4 辅助子程序
    4.4 上位机软件功能实现
    4.5 本章小结
5 扭矩测力仪标定实验
    5.1 电路对比标定实验
        5.1.1 内嵌的信号调理电路标定
        5.1.2 标准电荷放大器标定
    5.2 集成式压电扭矩测力仪标定
        5.2.1 扭矩测力仪标定方案
        5.2.2 扭矩测力仪标定
    5.3 瞬态脉冲响应实验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8)安全阀智能上料车自动行走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安全阀上料设备
        1.2.2 无人搬运车(AGV)的发展
        1.2.3 虚拟样机仿真技术
        1.2.4 轮式移动机器人轨迹跟踪控制技术
    1.3 课题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安全阀上料车总体方案设计
    2.1 引言
    2.2 安全阀上料车总体设计要求
        2.2.1 工况分析
        2.2.2 功能需求
        2.2.3 主要技术指标
    2.3 行走系统关键技术分析
        2.3.1 导引方式
        2.3.2 站点识别
        2.3.3 驱动方式
    2.4 机械系统设计
        2.4.1 整体结构方案
        2.4.2 对中机构设计
        2.4.3 行走底盘结构设计
        2.4.4 行走底盘有限元分析
        2.4.5 行走驱动机构设计
    2.5 控制系统设计
        2.5.1 上层控制系统设计
        2.5.2 底层控制系统设计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安全阀上料车行走稳定性研究
    3.1 引言
    3.2 安全阀上料车行走稳定性理论分析
        3.2.1 运动学分析
        3.2.2 动力学分析
    3.3 虚拟样机的建立及仿真前处理
        3.3.1 安全阀上料车的虚拟样机
        3.3.2 模型参数设置
        3.3.3 接触力分析
    3.4 安全阀上料车运动仿真及结果分析
        3.4.1 驱动力对行走稳定性的影响
        3.4.2 轮地静摩擦系数对原地转向的影响
        3.4.3 转向角加速度对原地转向的影响
        3.4.4 偏心距对原地转向的影响
    3.5 参数优化取值分析
        3.5.1 偏心距优化
        3.5.2 转向角加速度取值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安全阀上料车轨迹跟踪控制研究
    4.1 引言
    4.2 安全阀上料车轨迹跟踪控制系统的描述
        4.2.1 安全阀上料车轨迹跟踪过程分析
        4.2.2 安全阀上料车轨迹跟踪控制系统建模
    4.3 基于李雅普诺夫直接法的控制器设计
        4.3.1 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分析
        4.3.2 轨迹跟踪控制器设计
    4.4 基于滑模变结构的控制器设计
        4.4.1 滑模控制基本原理
        4.4.2 切换函数设计
        4.4.3 滑模控制器设计
    4.5 轨迹跟踪控制器仿真分析
        4.5.1 直线轨迹跟踪
        4.5.2 曲线轨迹跟踪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安全阀上料车物理样机试验
    5.1 引言
    5.2 物理样机制造
        5.2.1 行走底盘制造
        5.2.2 物理样机整体结构
    5.3 硬件系统搭建
    5.4 原地转向误差试验
        5.4.1 偏心距试验
        5.4.2 转向角加速度试验
    5.5 轨迹跟踪控制试验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9)圆捆机卷压性能参数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卷压成捆设备研究现状
        1.2.2 国内卷压成捆设备研究现状
        1.2.3 圆捆机卷压机理研究现状
        1.2.4 圆捆机卷压性能参数采集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2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1 圆捆机卷压作业分析
        2.1.1 圆捆机卷压成型过程分析
        2.1.2 圆捆机钢辊卷压过程中各辊受力分析
        2.1.3 卷压成型过程主要性能参数
    2.2 系统总体设计思路与方案
    2.3 系统工作原理与功能要求
        2.3.1 系统的工作原理
        2.3.2 系统的功能要求与特点
3 系统硬件设计
    3.1 圆捆机试验台的搭建
    3.2 圆捆机扭矩测试部分硬件设计
        3.2.1 扭矩传感器的选型
        3.2.2 轴承座与联轴器的选型
        3.2.3 传动轴的设计与校核
        3.2.4 底座和连接支架的设计
        3.2.5 扭矩采集系统整体硬件连接
    3.3 钢辊力测试系统硬件设计
        3.3.1 卷压力采集装置的设计
        3.3.2 压力传感器的选用与标定
    3.4 卸料油缸测试系统硬件设计
    3.5 钢辊转速传感器的布设
4 系统软件设计
    4.1 虚拟仪器与LabVIEW
        4.1.1 虚拟仪器的构成
        4.1.2 LabVIEW软件平台的选用与概述
    4.2 数据采集卡
        4.2.1 NI USB-6211 数据采集卡
        4.2.2 数据采集卡的频率与接地选择
    4.3 采集程序设计
        4.3.1 数据通信
        4.3.2 数据采集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5 圆捆机卷压采集系统验证试验
    5.1 试验材料
    5.2 试验设计
    5.3 试验结果分析与研究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10)高含水原油智能切水系统的仿真分析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3 题目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1.3.1 研究课题来源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3.3 创新点
第二章 高含水原油智能切水系统的仿真分析与结构设计
    2.1 智能切水系统的构成及原理
        2.1.1 原油沉降罐的沉降分离工艺流程
        2.1.2 高含水原油智能切水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2.1.3 高含水原油智能切水系统的传感器的确定及其在线监测原理
    2.2 高含水原油智能切水系统内部流场分析仿真软件的简介
        2.2.1 仿真软件Fluent概述
        2.2.2 流体力学分析
        2.2.3 湍流模型
    2.3 智能切水系统内部流场的仿真分析
        2.3.1 三维模型的确定
        2.3.2 Fluent仿真
        2.3.3 全开状态下仿真结果
        2.3.4 阀门半开状态下的仿真结果
    2.4 智能切水系统的结构设计
        2.4.1 智能切水系统的管道设计
        2.4.2 连接法兰的选型
        2.4.3 阀门的选择
        2.4.4 控制方案设计
        2.4.5 智能切水系统的安装
第三章 智能切水系统精度的影响因素及实验方案设计
    3.1 智能切水系统中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3.2 微波传感器在检测原油含水率时影响检测精度的主要因素
    3.3 实验方案设计
        3.3.1 药品及实验仪器的选用
        3.3.2 实验步骤
第四章 矿化度对智能切水系统精度影响的研究
    4.1 矿化度对智能切水系统的影响原理
    4.2 单组份矿化度对智能切水系统精度的影响
        4.2.1 NaCl对智能切水系统精度影响的研究
        4.2.2 MgCl_2对智能切水系统精度影响的研究
        4.2.3 CaCl_2对智能切水系统精度的影响的研究
    4.3 双组份矿化度对智能切水系统精度影响的研究
        4.3.1 实验方案
        4.3.2 实验结果
        4.3.3 双组份矿化度对智能切水系统精度影响的校正
第五章 温度对智能切水系统精度影响的研究
    5.1 温度对智能切水系统精度影响的实验方案设计
        5.1.1 实验步骤
        5.1.2 实验数据记录
    5.2 实验数据分析
    5.3 温度对智能切水系统精度的误差校正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四、DN型扭矩测量仪的研制(论文参考文献)

  • [1]聚烯烃热塑性硫化橡胶的微相结构与性能调控及流变行为研究[D]. 李尚清. 北京化工大学, 2021
  • [2]渔船主机功率在线监测研究[J]. 王永鼎,陈晨超. 渔业现代化, 2021(04)
  • [3]胎路磨耗产物产生规律及环境风险研究[D]. 初翔宇.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
  • [4]基于锚固孔随钻参数的岩石强度量化识别研究[D]. 孙鑫.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5]基于模糊PID方法的定扭矩螺栓扳手控制系统研究[D]. 陈建军. 安徽大学, 2021
  • [6]定扭矩电动冲击扳手控制系统研究[D]. 马亮. 安徽大学, 2021
  • [7]集成式压电扭矩测力仪研究[D]. 赵顺义.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8]安全阀智能上料车自动行走系统研究[D]. 孔宁宁. 江南大学, 2021(01)
  • [9]圆捆机卷压性能参数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D]. 程成.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
  • [10]高含水原油智能切水系统的仿真分析与研究[D]. 曾祥虎.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9)

标签:;  ;  ;  ;  ;  

DN型扭矩测量仪的研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