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上马精神

中华民族上马精神

一、中华民族的尚马精神(论文文献综述)

石艳丽[1](2021)在《元代题马图诗研究》文中提出元代题画诗是中国诗歌艺术史上诗、画艺术完美结合的一朵奇葩,其在前人诗歌绘画的创作基础上,或题他人之画,或自题画,诗人题写的对象也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如“马”这一物象。在元代社会中,马扮演着精神与物质力量的双重角色,诗人笔下的马较之前人塑造的更加丰满,其形态动作不仅成为美的象征,更成了诗人寄托情感的重要载体,诗人和马共同构建了元代社会精神与物质交流的双重空间,为元代文学呈现了具有独特审美意趣的题马图诗。元代题马图诗从形式上说,是将诗歌与绘画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融于一体,既能看出画中马的姿态各异,又能品出马的文学艺术审美价值;从内容上说,元代诗人又援诗入画,以诗论马图,凭马图作诗,诗与马图二者不可割裂而论,马图是诗歌创作的重要前提。故本文以元代题马图诗作为研究对象,从元代题马图诗的题咏对象和其文化背景入手,详细论述元代题马图诗的诗歌内容、艺术特点、兴盛原因等,继而概括总结出元代题马图诗的文学史意义。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从以下六个部分展开:第一部分主要为绪论,对元代题马图诗这一论题的问题缘起、选题意义、研究现状、文献综述、研究思路以及研究方法等逐一展开论述,理清学界现在的研究态势,整理研究方法,为后文论述做一总括。第二部分主要梳理我国古代题马图诗的历史发展脉络,并对元代题马图诗的文化背景有所阐释,以及对元代题马图诗的创作背景、创作数量、诗人民族等基本情况进行考述,为后文元代题马图诗的内容及艺术特点的论述做铺垫。第三部分主要是对元代题马图诗的内容进行详细分类。根据诗人题写的画马图,分为马的外形、动作、配饰、品德及气韵;元代诗人以借马抒怀、咏史的方式表达自我情感;元代题马图诗中所展现的绘画理论等,选取典型诗人的题马图诗进行内容分析。第四部分主要探讨元代题马图诗的艺术特点,表现在其“以马比兴,意在言外”的表现手法、“画意入诗,虚实兼顾”的诗歌意境、“巧用典故,迁移历史”的创作手法、“凝练概括,平淡为美”的诗歌语言等四个方面上。第五部分主要是分析元代题马图诗得以兴盛的原因。主要有人们普遍具有崇马、爱马的情结,开放自信的时代精神与马文化内蕴气质的审美契合,社会上书画收藏与鉴赏之风的盛行,很多书画家在儒、释、道三教文化的浸润导引下对书画艺术理论的发展等。第六部分主要就元代题马图诗的文学史意义展开论述,笔者从文学史题材内容的丰富、元代士人心态与文风特点、多民族交融的社会状况的展现等方面展开论述。元代诗人将历史上众多画家所画的马描写的气象万千,使得世间诗情与世间骏马得到了完美的融合,成为元代诗歌中一道亮丽的题画诗题材景观。而随着元代题马图诗的诞生与兴盛,其背后的文化背景、诗歌描写内容、勃兴原因以及文学史意义对前代题画诗有了全新意义的继承与开拓,对明清时期的题画诗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张唯佳[2](2020)在《中华“马精神”在艺术作品中的艺术表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笔墨当随时代,在历史的长河中,时代的光辉凝聚在艺术作品之上。通过浅析历代"马形象"的艺术表现,重新审视其传统文化符号,关注时代使命,并且以此构建符合新时代的艺术主题,借以抒发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

孙会芳[3](2017)在《唐宋“马”诗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意象研究历来受到人们的关注。而“马”作为古人生活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工具,在中国古代文学中也广泛出现,尤其是在唐宋诗词中。因而有必要透过这类意象的表层,来探索其背后丰富的文化意义。本论文“唐宋马诗词研究”主要包括三大部分:一是唐宋咏马诗词的发展历程,二是唐宋诗词中的马意象研究,三是唐宋马诗词的文化意义。具体来说,第一章主要是追溯先唐马文学的发展流变,以期对马的文化象征意义有初步把握。第二章则是对唐诗、宋诗及唐宋词中的咏马作品进行梳理,以期把握其发展脉络。第三、四章则着重探讨了一些典型的马意象,如“白马”、“天马”、“舞马”、“赢马”及“马嘶”意象的内涵及意义。结语则简单总结唐宋马诗词的意义及影响。

赵士城[4](2013)在《唐代边塞诗中马意象研究》文中指出马意象走进中国文学殿堂已有很悠久的历史,文人对马意象的钟爱在唐代诗歌中达到鼎盛,诗歌中尤其是边塞诗中,不但大量出现马意象,而且形态、意义极其丰富,并且随着唐代社会的变迁而不断变化。马意象在唐代不同时期的诗歌中内涵有所不同,造成这种变化和差异的原因自然离不开政治、经济、文化,甚至外交关系、民族关系和宗教等因素。本文重在研究唐代边塞诗中马意象。本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从目前对马意象的研究与边塞诗的研究,引出本文研究意义。第二部分考察马意象在边塞诗中频繁出现的原因。一是唐代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二是唐代通过各种政策和措施对疆域的开拓,以及便于管理辽阔疆域而对马的重视;三是是唐代统治者对边功的重视,使得大量文人奔走在为建功立业的边塞之路上;四是唐代尚武风尚盛行,并与其他文化相结合,形成了唐代独有的精神风貌;五是诗歌自身艺术的传承,马意象经过古人的不断探索和创造,到唐代基本完备。第三部分论述马意象在唐代边塞诗中的流变。分析初唐、盛唐、中晚唐三个不同时期边塞诗中马意象的不同形态、内涵,进而探讨诗歌的艺术特色。第四部分探究马意象在唐代边塞诗中流变的原因。整体上马意象的变化与唐代社会现实的变化密不可分,具体地讲边塞诗的盛衰、边塞战争的胜败、文人心态的变化以及审美情愫的变化、养马业的变化等等,都对诗歌中马意象的变化产生一定的影响。

常云秀[5](2009)在《骁腾有如此 万里可横行──浅析古典文学中的马意象》文中提出中华民族向来对马厚爱有加。直到现代,一提起马,人们就会想到徐悲鸿大师笔下那神采奕奕、奔驰如飞的骏马,也会联想到其内蕴的高雅精神风貌。马之所以在人们心中留下如此不可磨灭的印

楼宇栋[6](1991)在《陕西考古学文献目录》文中研究说明1981年至1984年陕西考古学文献目录已载本刊1985年第4期,1985年的载本刊1986年第5期,1986年的载1987年第5期,1887年的载本刊1988年的第5期,1988年的载本刊1989年第4期,1989年的载本刊1990年第4、6两期,今编发1990年目录并补入往年漏编篇目。为便利读者查阅,1900年的1986年陕西考古学文献目录已载入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西北五省(区)考古学文献目录》一书。

钟丰彩[7](1990)在《中华民族的尚马精神》文中指出 中华民族是一个爱马的民族,马在古代人们的崇尚心理中,地位仅次于龙。而且,古代常有马与龙混淆的现象。《尚书·中侯》记载:“龙马衔甲,赤文绿色“”又,伏羲氏有天下,龙马负图于河。”唐人孔颖达疏注,以为“龙马”是指“龙,而形象马。”这是把龙说成是象马一般的动物的最早记载。还有把马说成龙的。如《周礼·夏官·廋人》说,“马八尺以上为龙”或“马六尺为龙。”到了汉代,干脆将宫廷中所畜之马称为“龙马”,设“龙马监”,置“龙马监长丞”。后人进一步把骏马称之为“龙马”。

二、中华民族的尚马精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华民族的尚马精神(论文提纲范文)

(1)元代题马图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与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元代题马图诗的基本创作情况
    (一)题马图诗的历史梳理
        1.春秋战国至秦汉——题马图诗的萌芽
        2.魏晋至南北朝——题马图诗的生成
        3.隋唐至五代——题马图诗的成熟
        4.两宋、辽、金至元——题马图诗的繁盛
        5.明清至近代——题马图诗的顶峰
    (二)元代特殊的马文化背景阐释
        1.元代马的物质文化
        2.元代系列马神话
        3.元代马图腾崇拜
    (三)元代题马图诗的创作状况
        1.元代题马图诗的数量状况
        2.元代题马图诗的创作群体状况
二、元代题马图诗的内容旨趣
    (一)马之形象的艺术塑造
        1.“八尺驹,骨鬣奇”——马之外形
        2.“似追风,雄姿空”——马之动作
        3.“金鞍光,朱英翠”——马之配饰
        4.“耐苦寒,最精神”——马之品德
        5.“飞云烟,气超轶”——马之神韵
    (二)借马抒发情怀与志向
        1.壮心不已,志在千里——展现豪情壮志
        2.神骏鞍前,悲天悯人——控诉怀才不遇
        3.宝马金鞍,人世无常——改变人生态度
        4.骐骥入汉,龙种贤才——咏史怀古之情
    (三)阐释马图的绘画理论
        1.诗画同体,形神兼备——注重马之艺术气韵
        2.崇法唐人,古淡天真——注重马之自然状态
        3.文人绘画,书画本同——注重马之笔墨线条
三、元代题马图诗的艺术韵味
    (一)以马起兴,意在言外的表现手法
    (二)画意入诗,虚实兼顾的诗歌意境
    (三)巧用典故,迁移历史的创作手法
    (四)凝练概括,平淡为美的诗歌语言
四、元代题马图诗兴盛的原因
    (一)元代人崇马爱马情结
    (二)元代的时代思想与马精神的审美契合
    (三)元代书画收藏与品鉴之风盛行
    (四)儒释道文化对元代社会的影响
    (五)元代书画理论的艺术引导
五、元代题马图诗的文学史意义
    (一)丰富了文学史题材内容
    (二)展现了元代士人的文化心态与创作趋向
    (三)凸显了多民族文学文化交融的社会状况
结语
附录:元代题马图诗代表作品辑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2)中华“马精神”在艺术作品中的艺术表现(论文提纲范文)

一、“马形象”的研究意义
二、马与我们的生活
三、中华马精神的艺术表达
    1. 由唐韩干《照夜白图》来体现自然之马
    2. 由宋末元初龚开《骏骨图》来体现品格之马
    3. 由徐悲鸿《战马图》来体现新时代之马
四、总结

(3)唐宋“马”诗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与方式
第一章 “马”之内涵及先秦“马”文学的流变
    第一节 “马”之内涵
    第二节 先唐文学中的马
第二章 唐宋咏马诗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唐宋咏马诗的歌咏范畴
    第二节 唐代咏马诗
    第三节 宋代咏马诗
    第四节 唐宋题画马诗研究
第三章 唐宋诗词中的马意象(上)
    第一节 唐宋诗词中的“白马”意象
    第二节 唐宋诗词中的“天马”意象
    第三节 唐宋诗词中的“舞马”意象
第四章 唐宋诗词中的马意象(下)
    第一节 唐宋诗词中的赢马意象
    第二节 唐宋诗词中的“马嘶”意象
结语 唐宋马诗词的意义与影响
    一、唐宋马诗词的文学史意义
    二、唐宋马诗词的文化意义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后记

(4)唐代边塞诗中马意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唐诗中马意象概况与研究述评
    1.2 唐代边塞诗与马意象研究述评
2. 马意象在唐代边塞诗中频繁出现的原因
    2.1 多元文化的交汇
    2.2 唐代辽阔的疆域的影响
        2.2.1 马在辽阔疆域中的作用
        2.2.2 典籍中马对辽阔疆域的印证
    2.3 文人的边疆之志
    2.4 尚武风尚盛行
    2.5 诗歌自身艺术的传承
3. 马意象在唐代边塞诗中的流变
    3.1 善走致远的战马——低沉向欢歌的转变
    3.2 勇猛强健的骏马——强烈的建功立业之志
    3.3 瘦弱不堪的病马——深刻的国愁身悲之苦
4. 马意象在唐代边塞诗中的流变的原因
    4.1 边塞诗的盛衰
    4.2 边疆战争的胜败
    4.3 文人心态的变化
        4.3.1 积极向上的心态
        4.3.2 乐观自信的心态
        4.3.3 忧患内敛的心态
    4.4 文人审美情愫的变化
    4.5 唐代养马业的变化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5)骁腾有如此 万里可横行──浅析古典文学中的马意象(论文提纲范文)

一、人才象征的“骐骥意象群”
二、深情密意的知己
三、豪迈气势、阳刚力量的符号

四、中华民族的尚马精神(论文参考文献)

  • [1]元代题马图诗研究[D]. 石艳丽.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9)
  • [2]中华“马精神”在艺术作品中的艺术表现[J]. 张唯佳. 艺术品鉴, 2020(23)
  • [3]唐宋“马”诗词研究[D]. 孙会芳. 南京师范大学, 2017(02)
  • [4]唐代边塞诗中马意象研究[D]. 赵士城. 新疆师范大学, 2013(06)
  • [5]骁腾有如此 万里可横行──浅析古典文学中的马意象[J]. 常云秀. 飞天, 2009(06)
  • [6]陕西考古学文献目录[J]. 楼宇栋. 文博, 1991(05)
  • [7]中华民族的尚马精神[J]. 钟丰彩. 江西文物, 1990(01)

标签:;  ;  ;  ;  ;  

中华民族上马精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