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东方红—40拖拉机的使用注意事项(论文文献综述)
孙佳伟[1](2021)在《如何做好拖拉机的磨合试运转工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磨合试运转可以提高拖拉机的使用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通过磨合中的检查、调整和保养,可使柴油机各运动部件处于良好的配合状态,避免不正常的磨损和损坏,探讨了拖拉机磨合的技术方法。
侯翔[2](2020)在《基于北斗导航的农机自动驾驶系统构建与经济效益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精准农业、智能化装备已成为农机技术的发展方向。北斗卫星导航技术是精准农业技术的重要组成之一,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渠道。目前,农用拖拉机上安装的各类导航自动驾驶系统,归根到底都是一种辅助驾驶系统。预计在今后的几年里北斗导航自动驾驶系统应用将进入一个快速的发展时期,会出现更多的农场、合作社和农民购置与应用北斗导航自动驾驶系统。因此,开展北斗导航技术在农机驾驶系统的应用研究及其经济效益分析评价体系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主要研究北斗导航技术在农用拖拉机上应用的实现及其经济效益分析,开展的工作主要有:1.在阐述自主开发的北斗导航自动驾驶系统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提出该技术在农用拖拉机上的应用方法及技术途径;2.详细介绍了北斗导航自动驾驶系统在拖拉机上的安装过程和具体使用方法,实车验证了设备的功能,测试了有关技术参数;3.探究了北斗导航自动驾驶系统在起垄、铺膜、播种、施肥、施药以及农业信息化上的应用优势,采用三种预算模型对北斗导航农机自动驾驶技术在江苏农垦黄海农场稻麦两季上的应用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推广试验研究表明,本课题研究的北斗导航农机自动驾驶系统的投入,对农场、农机站和农机户均可不同程度的提高其经济效益,且设备有明显的价格优势,所以该北斗导航自动驾驶系统在国有农场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周运超[3](2018)在《东方红LX904拖拉机变速箱故障诊断解析》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国内各个行业都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国家政府一直以来高度正视三农工作,实施一系列直接有效的支农惠农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对农民作业使用的农机具进行了大力补贴,农用机械化得到了大力发展。特别是拖拉机的使用,极大改善了农业的发展。并且由于拖拉机能够适应很多丘陵山区的地形,而且能够自由改变速度,机动性强,性价比高等优点,特别是农忙季节播种施肥运载货物等一系列的作用体现让更多的农民认识到拖拉机能够带给他们轻松便利,创造更多的财富。本文针对东方红拖拉机变速箱在发生故障时如何进行有效的诊断和分析,降低农业工人的经济损失,提出了东方红拖拉机变速箱的故障诊断方法。通过对东方红拖拉机变速箱LX904齿轮箱故障过程的研究,阐述了故障诊断全过程,并提出了故障诊断的分析方法,最终实现了故障诊断。本文分析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比较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对拖拉机变速箱故障,共分为绪论、变速箱概述、变速箱的齿轮和路径传动、变速箱的常见故障、结论与展望五个部分。为提高拖拉机变速箱的使用年限,给农业工作者带来便利,本文通过东方红LX904这款拖拉机变速箱为例,为更加方便变速箱的检修,介绍拖拉机变速箱的组成以及构造、变速箱的工作原理、变速箱档位及路线传递分析、变速箱的拆装,重点介绍变速箱的换挡困难、异响、乱挡、跳挡等故障,从故障现象、故障原因以及故障诊断与排除三个方面进行有效分析,学习拖拉机变速箱的故障维修手段,从而掌握变速箱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方法,延长拖拉机变速器的使用寿命,为农业工作者带来福利。
王桂民[4](2017)在《基于规模化经营的水稻生产机器系统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与重要口粮,水稻种植规模保持稳定增长,对农业机械的需求也必然保持增长。水稻产区农业经营方式正逐步由散户经营向规模化经营过渡,经营主体的变化带来购机能力的提升以及产品多元化的要求,同时水稻产区自然、经济、社会条件的巨大差异也对农机化技术装备的适应性提出不同要求。针对这些新时期水稻机械化发展环境的变化,以及我国农机工业整体实力不断攀升,农机技术供给能力不断增强的状况,如何就水稻生产技术的供给与需求展开分析?如何对水稻生产机器的选型进行合理评判?如何对水稻生产机器进行优化配置?等等,这些问题的研究,不仅对于促进农业工程与管理科学的交叉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农业经济主体购机决策、农机生产商的技术创新和产品战略决策等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鉴于此,本文综合运用文献分析、实地调研、基于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方法(logarithmic mean weigh division index method,LMDI )、基于非线性规划的耕地流转预测法、基于数据挖掘构建的经营规模预测法、模糊综合评判法以及最优化理论与方法等,定量分析了耕地流转的影响因素并进行流转规模的预测,揭示了农业经营规模分布情况与经营模式,对水稻生产全程装备进行了选型,围绕对规模化经营主体水稻生产需求进行了机器优化配置。具体研究工作如下:(1)本文利用LMDI因素分解法定量分析了耕地流转的影响因素,构建出可流转耕地面积预测模型以及农户经营规模分布函数,分析了不同经营模式下的规模分布情况。(2)通过对江苏省36个县级农机推广机构调研,分析不同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供给与需求情况;通过对110个家庭农场调研,比较分析得出了水稻生产各个作业环节选用的机械化技术。(3)结合文献和调研分析,确定了水稻生产机器的综合评判指标体系与权重,构建了评价指标的隶属度函数;针对不同指标的特性,通过座谈、资料查阅和问卷调研等,获取评价指标值,计算出每款机型的隶属度,以隶属度大小定量地综合判定机器的优劣。(4)分析水稻规模经营体的收益与成本机制,构建水稻生产机器优化配置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方程,较为合理地建立了水稻生产机器优化配置模型,然后以苏州某家庭农场为例,利用水稻生产各作业环节的机器选型结果,通过实地调研得到各拟配机器价格、效率、成本等关键参数,由此确定目标函数和约束方程的系数,经求解运算得到了水稻生产各环节机器优化配置结果。通过上述研究工作,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经济因素、农民增收因素、农机化因素对耕地流转有显着的正向作用,其中农机化因素对耕地流转的正面影响最大,经营意愿因素对耕地流转有显着的负向影响。农机化效应对耕地流转的促进作用最为显着,绝大部分地区耕地流转率提高10%以上。(2)水稻生产机械技术选用方案如下:机械化旋耕以及深翻-旋耕组合、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化肥机械化撒施技术、地面高效植保技术、渠灌、、联合收获技术、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产地烘干技术。(3)模糊综合评判法能较好地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在对水稻生产机器选型时,能较好地克服理论分析法、大田实验法、专家评判法等方法的局限,以隶属度大小排序得出的水稻生产各作业环节的机器选型更符合实际。(4)构建的水稻生产机器优化配置模型引入了固定合同服务收入、竞争性服务收入与投资额约束,更符合当前我国水稻经营现实情况。以苏州地区的某家庭农场为例的水稻生产机器优化配置结果表明,优化后家庭农场的利润将比现有利润提高23.08%。
慕海锋[5](2016)在《基于VPT的玉米根茬收获—整地机的设计与行走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世界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不可再生能源消耗剧增,生态破坏日益严重,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可持续利用的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及应用正在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玉米根茬作为一种可持续利用的生物质能源,进行玉米根茬的收获将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同时玉米根茬的移除还能为后续的耕整地及种植创造良好的田间作业条件,并具有一定的环境效益。近年来,随着传统农业耕作模式的影响,农业生产也在面临着土壤退化、耕地减少、水土流失、地力下降和作业成本不断提高的严峻形势,当前世界各国普遍在将研究可同时实现高效、节能、节水蓄水、联合作业的农业机械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方向。本文针对吉林省农业机械化的特点及现行耕作模式存在的弊端,结合联合作业机的研究基础及发展趋势,基于虚拟样机技术(VPT)进行了玉米根茬收获整地机的理论设计和性能研究。本研究在吉林大学设计的4GS-2型玉米根茬收集机的基础上展开,设计了一款玉米根茬收获整地联合作业机,并建立了整机的三维实体模型。结合整机的结构特点,确定了整机行走性能的评价指标:驱动力、通过性和行驶稳定性。通过分析和计算可知:整机所需的牵引力为17.2k N,总功率为42.74k W,东方红-LX904拖拉机可以满足机组的使用要求;整机的最小离地间隙为365mm,接近角为14°,离去角为11°,横向通过半径为775mm,机组的最小转弯半径为4.9m,机组具有良好的通过能力。着重分析计算了机组的行驶稳定性,初步探讨了影响机组行驶稳定性的因素,为整机及其机组的改进设计和其他半悬挂式机组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根据机架的受力特点,在弯曲工况和弯扭组合工况下对机架进行有限元静力学分析,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机架进行自由模态分析。由分析结果可知:机架的设计可满足使用要求。提升稳定性是衡量折叠悬挂装置性能的重要指标,对悬挂装置的提升稳定性展开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选取一级折叠悬挂装置的提升稳定性为优化目标,建立一级折叠悬挂装置提升速比的数学模型和提升稳定性的优化目标函数,通过java语言编程的方式实现一级折叠悬挂装置的优化设计,确定优化变量(下拉杆铰接点到液压杆和下拉杆的连接点之间的距离)的值为450mm。建立一级折叠悬挂装置的ADAMS动力学模型,通过比较数学模型和动力学模型的计算结果,验证数学模型和动力学模型的正确性。探讨一级折叠悬挂装置各参数对其提升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分析可知:各杆件的长度对提升稳定性的影响均不太显着,而上下铰接点连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对提升稳定性的影响较为显着。侧翻稳定性是衡量机组行驶稳定性的重要指标之一,针对半悬挂式机组侧翻稳定性研究的不足,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表征机组侧翻稳定性的方法。以横向载荷转移率(LTR)作为机组的侧翻指标,分别建立拖拉机-玉米根茬收获整地机机组的侧翻数学模型和ADAMS动力学模型。通过比较数学模型和动力学模型的计算结果,验证数学模型和动力学模型的正确性。探讨了半悬挂式机组各参数对机组侧翻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分析可知:机组的最大静态侧倾稳定角为36.4°,可以满足国家标准的要求。拖拉机和半悬挂式机具的LTR均分别与其重心高度正相关,与其轮距负相关;拖拉机的LTR还受其自身重量和半悬挂式机具的重量、轴距、重心到牵引点的水平距离、牵引点高度的影响。对侧翻指标各影响因素的敏感度分析表明:拖拉机和半悬挂式机具的重心高度和轮距均为影响它们的侧翻稳定性的重要因素;若要提高半悬挂式机具的侧翻稳定性,除了增大轮距和降低重心高度外,还可采用减小其轴距、牵引点高度以及增大其重心到牵引点的水平距离的方法。
李荣军[6](2016)在《东方红802型履带拖拉机的使用与正确操纵》文中研究说明通过对东方红802型履带拖拉机的使用方法及操作要点的讲述,使广大农机手对履带拖拉机有了一个更好的了解,以使该种机型能够更好地为我国的农业生产服务。
赵传扬[7](2013)在《浅谈拖拉机与农机具衔接技术》文中指出随着国家连续多年惠农政策的实施,大功率拖拉机及其配套农机具的销量和保有量持续攀升。但是国内企业大多数只生产拖拉机或只生产农机具,用户只能分别购买主机和农机具,根据经验或别人推荐进行自主配套,这就容易造成主机与农具的不配套问题,不但给用户造成损失,而且拖拉机厂家及农机具厂家也因此蒙受损失。产生问题后如何界定责任、依法"三包",成为困扰相关厂商及用户的难题,为此加强沟通、关注技术衔接、互惠互利对于广大拖拉机及机具生产企业至关重要。
张顺利[8](2012)在《东方红1804拖拉机使用调整和常见故障排除》文中研究表明为了加快大马力机车的更新进程,提高基础整地质量,2009年9月份我场从东方红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引进了17台东方红1804大马力拖拉机。为更好地使用东方红1804大马力拖拉机,充分发挥他们的动力性和经济性,现将东方红1804拖拉机的主要使用调整和常见故障排除介绍如下,仅供同行参考。
吴纯[9](1998)在《东方红LF80-90/80-904WD拖拉机结构与使用维护(连载五)》文中提出东方红LF80-90/80-904WD拖拉机结构与使用维护(连载五)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十四、前驱动桥和传动轴东方红LF80-90/80-904WD拖拉机前驱动桥包括中央传动、差速器、壳体、等速万向节和最终传动装置等部件。壳体为整体球铁铸件,承载力大...
二、东方红—40拖拉机的使用注意事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东方红—40拖拉机的使用注意事项(论文提纲范文)
(1)如何做好拖拉机的磨合试运转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拖拉机磨合试运转的重要性 |
2 拖拉机磨合试运转操作规程 |
2.1 试运转前的技术准备 |
2.2 发动机无负荷试运转 |
2.3 拖拉机的无负荷试运转 |
2.4 液压悬挂系统的试运转 |
2.5 拖拉机的负荷试运转 |
2.6 磨合后的技术保养和注意事项 |
(2)基于北斗导航的农机自动驾驶系统构建与经济效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农业导航技术状况 |
1.2.2 国内农业导航技术状况 |
第2章 农机自动驾驶技术方案实现 |
2.1 总体架构 |
2.1.1 差分基准站方案 |
2.1.2 北斗导航自动驾驶仪方案 |
2.1.3 创新点及与同类技术比较 |
2.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2.2.1 北斗导航自动驾驶系统 |
2.2.2 差分基准方案 |
2.2.3 北斗测量型接收机 |
2.2.4 数据电台 |
2.2.5 北斗导航自动驾驶仪 |
2.2.6 三轴惯导模块 |
2.2.7 车载平板计算机 |
2.2.8 转向控制与驱动器 |
2.2.9 车载平板计算机软件设计 |
2.2.10 图形用户界面设计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北斗导航自动驾驶系统的安装与使用方法 |
3.1 设备安装 |
3.1.1 电子学部组件安装 |
3.1.2 导向轮角测量装置安装 |
3.1.3 转向控制阀组安装 |
3.1.4 油管连接 |
3.2 设备的使用方法 |
3.2.1 用户界面功能介绍 |
3.2.2 设置操作 |
3.2.3 作业操作 |
3.2.4 新建作业 |
3.2.5 用户实际使用操作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北斗农机导航系统的试验与应用 |
4.1 田间试验 |
4.2 北斗农机导航系统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
4.2.1 起垄作业 |
4.2.2 铺膜作业 |
4.2.3 播种、施肥、施药作业 |
4.2.4 实时监控 |
4.2.5 作业规划和调度 |
4.3 北斗导航自动驾驶系统的使用注意事项 |
4.4 北斗导航自动驾驶系统的优势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北斗导航自动驾驶系统经济效益分析 |
5.1 经济效益评价方法 |
5.2 部分预算法经济效益分析 |
5.2.1 北斗导航技术应用经济效益分析 |
5.2.2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影响 |
5.2.3 部分预算法中新技术应用确定标准 |
5.3 投资分析法经济效益分析 |
5.3.1 投入模型的建立 |
5.3.2 产出模型的建立 |
5.3.3 经济效益评价指标 |
5.3.4 投资北斗导航农机自动驾驶经济效益分析 |
5.4 农机户投资自动驾驶系统的经济性分析 |
5.4.1 作业收入 |
5.4.2 作业费用 |
5.4.3 机组折旧费 |
5.4.4 机组修理费 |
5.4.5 作业利润 |
5.5 北斗导航自动驾驶系统的价格优势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工作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论文 |
致谢 |
(3)东方红LX904拖拉机变速箱故障诊断解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变速箱故障诊断发展现状 |
1.2.1 机械故障诊断技术发展 |
1.2.2 变速箱故障诊断发展现状 |
2 变速箱概述 |
2.1 东方红拖拉机变速箱的组成及结构 |
2.1.1 变速箱的组成 |
2.1.2 变速箱的构造 |
2.2 变速箱的工作原理 |
2.2.1 齿轮传动类型 |
2.2.2 变速箱齿轮传动比 |
2.2.3 变速箱变速原理 |
2.2.4 变速箱齿轮旋转方向 |
2.2.5 同步器 |
3 变速箱挡位及路线传递 |
3.1 变速箱挡位 |
3.1.1 齿轮名称 |
3.2 挡位传递路线 |
3.2.1 主、副变速杆简介 |
3.2.2 变速箱结构图 |
3.2.3 挡位及路线 |
3.3 变速箱拆装 |
3.3.1 变速箱拆卸 |
3.3.2 检查 |
3.3.3 变速箱的装配 |
4 变速箱常见故障 |
4.1 自适应滤波技术 |
4.1.1 自适应滤波原理 |
4.1.2 自适应滤波器模型 |
4.1.3 试验及数据采集 |
4.1.4 变速箱振动信号的频率分析 |
4.1.5 振动信号的调制解调分析 |
4.2 变速箱异响 |
4.2.1 故障现象 |
4.2.2 故障机理分析 |
4.2.3 故障诊断过程 |
4.3 变速箱挂不上挡 |
4.3.1 故障现象 |
4.3.2 故障机理分析 |
4.3.3 故障诊断与排除 |
4.4 变速箱换挡困难 |
4.4.1 故障现象 |
4.4.2 故障机理分析 |
4.4.3 故障诊断与排除 |
4.5 变速箱乱挡 |
4.5.1 故障现象 |
4.5.2 故障机理分析 |
4.5.3 故障诊断与排除 |
4.6 变速箱自行脱挡 |
4.6.1 故障现象 |
4.6.2 故障机理分析 |
4.6.3 故障诊断与排除 |
4.6.4 实例1:高一挡脱挡 |
4.7 变速箱摘不掉挡 |
4.7.1 故障现象 |
4.7.2 故障机理分析 |
4.7.3 故障诊断与排除 |
4.8 变速箱漏油 |
4.8.1 故障现象 |
4.8.2 故障机理分析 |
4.8.3 故障诊断与排除 |
4.9 变速箱轮齿断裂 |
4.9.1 故障现象 |
4.9.2 故障机理分析 |
4.9.3 预防措施 |
5 结论及展望 |
5.1 结论 |
5.2 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4)基于规模化经营的水稻生产机器系统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农业规模化经营研究综述 |
1.3.2 农业技术需求研究综述 |
1.3.3 农机选型研究 |
1.3.4 农机优化配备研究综述 |
1.3.5 国内外相关研究评析 |
1.4 研究内容 |
1.4.1 研究对象 |
1.4.2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5.1 研究方法 |
1.5.2 技术路线 |
1.6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2章 理论基础 |
2.1 关键概念界定 |
2.1.1 农业机械化 |
2.1.2 农业规模化经营 |
2.1.3 农业机器系统 |
2.2 理论基础 |
2.2.1 耕地流转理论 |
2.2.2 农业机器系统优化理论 |
2.2.3 农业机器系统优化的方法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经营规模预测研究 |
3.1 水稻产业发展时空特征分析 |
3.1.1 水稻产业发展时序特征 |
3.1.2 水稻产业的空间特征 |
3.2 耕地流转影响因素分析 |
3.2.1 构建因素分解模型 |
3.2.2 数据来源 |
3.2.3 影响因素评价分析 |
3.3 稻区可流转耕地面积预测 |
3.3.1 构建耕地流转预测模型 |
3.3.2 确定模型参数 |
3.3.3 2020耕地流转预测 |
3.3.4 水稻产区耕地流转面积 |
3.4 经营规模预测 |
3.4.1 水稻产区经营规模现状 |
3.4.2 经营规模预测方法 |
3.4.3 2020年稻区耕地经营规模预测结果 |
3.4.4 不同经营模式规模分布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规模化经营下水稻生产技术供给与需求研究 |
4.1 水稻生产技术成熟度分析 |
4.1.1 面向农机推广机构调研 |
4.1.2 技术成熟度结果分析 |
4.2 规模化经营下水稻生产技术需求分析 |
4.2.1 面向规模经营主体调研 |
4.2.2 技术需求结果分析 |
4.3 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选用结果 |
4.3.1 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路线 |
4.3.2 机械化技术配套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水稻生产机器选型研究 |
5.1 选型原则 |
5.2 模糊综合评判法 |
5.2.1 基本原理 |
5.2.2 评判程序 |
5.3 建立评判因素指标集 |
5.3.1 指标选择 |
5.3.2 选择评价机型 |
5.3.3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
5.4 确定指标权重 |
5.5 构建隶属函数 |
5.6 确定机器评价指标值 |
5.6.1 确定方法 |
5.6.2 机器评价指标值结果 |
5.7 隶属度计算 |
5.8 评价结果汇总 |
5.9 本章小结 |
第6章 规模化经营下水稻生产机器优化配置研究 |
6.1 水稻生产机器配备原则与程序 |
6.1.1 配备原则 |
6.1.2 决策程序 |
6.2 水稻生产机器配备约束环境与目标分析 |
6.2.1 约束环境 |
6.2.2 配备目标 |
6.3 构建模型 |
6.3.1 变量选择 |
6.3.2 目标函数 |
6.3.3 约束方程 |
6.4 具体案例 |
6.4.1 水稻机械化作业工艺安排 |
6.4.2 作业机具选择 |
6.4.3 水稻机收适时性损失系数确定 |
6.4.4 机器关键参数 |
6.4.5 设变量、编目标函数与约束方程 |
6.4.6 规划结果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录A 面向江苏基层农机部门调研分布 |
附录B 农机化技术需求问卷调查表 |
附录C 面向水稻规模经营主体的调研问卷 |
(5)基于VPT的玉米根茬收获—整地机的设计与行走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计算机模拟技术在农业工程中的应用 |
1.3.1 虚拟样机技术在农业工程中的应用 |
1.3.2 有限元技术在农业工程中的应用 |
1.4 课题来源与研究目标 |
1.5 研究内容 |
1.6 拟釆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
1.6.1 研究方法 |
1.6.2 技术路线 |
第2章 玉米根茬收获整地机的虚拟样机设计 |
2.1 整机的虚拟样机设计 |
2.1.1 整机设计思路 |
2.1.2 整机结构组成 |
2.1.3 机组的挂接方式及工作过程 |
2.1.4 整机传动装置 |
2.1.5 整机的主要结构参数及性能指标 |
2.2 整机关键部件的设计 |
2.2.1 机架的结构设计 |
2.2.2 折叠悬挂装置的设计 |
2.2.3 起垄、镇压装置的选择与设计 |
2.2.4 杆条式横向输送卸茬装置的设计 |
2.2.5 折叠悬挂装置液压系统设计 |
2.3 基于PRO/E的整机虚拟样机建模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整机的行走性能分析 |
3.1 玉米根茬收获整地机的行走机理 |
3.1.1 行驶的驱动与阻力 |
3.1.2 影响玉米根茬收获整地机行走性能的因素 |
3.1.3 玉米根茬收获整地机行走性能的评价指标 |
3.2 整机驱动力及功率验证 |
3.2.1 整机牵引力的估算 |
3.2.2 整机功率估算 |
3.3 机组的通过性计算与评价 |
3.3.1 最小离地间隙的测量 |
3.3.2 接近角、离去角的测量 |
3.3.3 玉米根茬收获整地机横向通过半径的测量 |
3.3.4 机组的转弯半径计算与分析 |
3.4 机组的行驶稳定性 |
3.4.1 机组的纵向稳定性 |
3.4.2 机组的横向稳定性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ANSYS的机架有限元分析 |
4.1 机架的有限元建模 |
4.1.1 模型导入 |
4.1.2 材料与属性 |
4.1.3 网格划分 |
4.2 机架的有限元静力学分析 |
4.2.1 静力分析基础 |
4.2.2 机架受载情况分析 |
4.2.3 载荷加载 |
4.2.4 弯曲工况 |
4.2.5 弯扭组合工况 |
4.3 机架的有限元模态分析 |
4.3.1 模态分析理论基础 |
4.3.2 机架的自由模态计算与分析 |
4.3.3 机架整体模态评估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折叠悬挂装置的建模与仿真分析 |
5.1 一级折叠悬挂机构的运动学分析 |
5.1.1 曲柄摇块提升机构的运动分析 |
5.1.2 一级上、下拉杆四连杆机构运动分析 |
5.1.3 折叠悬挂机构悬挂点F的提升速比 |
5.1.4 机组纵向瞬心的确定 |
5.1.5 悬挂点F的坐标的确定 |
5.2 悬挂机构的提升性能 |
5.2.1 悬挂机构的提升能力 |
5.2.2 提升时间 |
5.3 一级折叠悬挂装置数学模型的建立与优化分析 |
5.3.1 设计变量的确定 |
5.3.2 目标函数的确定 |
5.3.3 提升速比的目标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
5.3.4 约束条件 |
5.3.5 优化设计及计算分析 |
5.4 悬挂机构的动力学仿真 |
5.4.1 一级折叠悬挂机构的建模 |
5.4.2 仿真约束的添加 |
5.4.3 驱动的添加 |
5.4.4 仿真结果与分析 |
5.4.5 影响因素敏感度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机组侧翻模型建模与仿真分析 |
6.1 拖拉机-玉米根茬收获整地机机组侧翻数学模型建立 |
6.2 准静态侧翻仿真试验 |
6.2.1 仿真试验装置的动力学建模 |
6.2.2 静态侧翻仿真试验 |
6.2.3 轮胎垂向载荷和侧翻评定指标的分析 |
6.2.4 侧翻模型的验证 |
6.2.5 半悬挂式机组参数对机组侧翻稳定性的影响 |
6.2.6 影响因素敏感度分析 |
6.3 本章小结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致谢 |
(6)东方红802型履带拖拉机的使用与正确操纵(论文提纲范文)
1 启动前的准备工作 |
2 B4125J型柴油机的启动 |
2. 1 柴油机启动前的准备 |
2. 2 柴油机的启动操作 |
3 拖拉机的驾驶 |
4 磨合期的保养 |
5 拖拉机日常保养要点 |
(7)浅谈拖拉机与农机具衔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拖拉机与机具连接部件 |
1液压悬挂系统 |
2液压输出系统 |
3机械连接件 |
4动力输出系统 |
5配重系统 |
6气制动系统 |
拖拉机与农机具配套的简明理论指导 |
1拖拉机与农具配套的力学要求 |
2拖拉机与牵引作业农机具的配套 |
3拖拉机与动力输出农机具应配套 |
4拖拉机轮距与农机具的配套 |
5拖拉机轮胎宽度与农机具应配套 |
6拖拉机配重与农机具的配套 |
7与主机的挂接 |
配套举例 |
1旋耕机的配套 |
2牵引犁的配套 (以1LYF-430型悬挂犁为例) |
四、东方红—40拖拉机的使用注意事项(论文参考文献)
- [1]如何做好拖拉机的磨合试运转工作[J]. 孙佳伟.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1(08)
- [2]基于北斗导航的农机自动驾驶系统构建与经济效益研究[D]. 侯翔. 扬州大学, 2020(01)
- [3]东方红LX904拖拉机变速箱故障诊断解析[D]. 周运超. 四川农业大学, 2018(01)
- [4]基于规模化经营的水稻生产机器系统优化研究[D]. 王桂民. 江苏大学, 2017(01)
- [5]基于VPT的玉米根茬收获—整地机的设计与行走性能研究[D]. 慕海锋. 吉林大学, 2016(09)
- [6]东方红802型履带拖拉机的使用与正确操纵[J]. 李荣军.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16(01)
- [7]浅谈拖拉机与农机具衔接技术[J]. 赵传扬. 农业机械, 2013(04)
- [8]东方红1804拖拉机使用调整和常见故障排除[J]. 张顺利.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12(01)
- [9]东方红LF80-90/80-904WD拖拉机结构与使用维护(连载五)[J]. 吴纯. 农村机械化, 1998(02)
标签: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 东方红拖拉机; 东方红; 农业; 农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