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有名词的普通化(论文文献综述)
周树军[1](2008)在《专有名词普通化的语用认知理据探究》文中提出专有名词普通化受语境因素制约,其理据是建立在语言符号所指体现的常规关系上。这些理据不是来自语言的内部,而是来自语言外部,是语言外部理据,反映的是该语言所体现的外部世界及其特征,因此具有时代性、地域性和民族性,反映该民族的语言文化特征。专有名词的普通化过程是通过相关联的认知域之间的投射实现的,语境是其转化的条件。
杨璐[2](2012)在《英语专有名词普通化及其翻译》文中研究指明英语专有名词普通化是英语词汇构成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该现象的分析有助于英语词汇的学习和理解。本文主要分析了英语专有名词向普通化转化的来源,专有名词普通化的特点,并尝试探讨了对专有名词普通化翻译的几点认识。
尚萌[3](2007)在《专有名词普通化现象探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专有名词普通化现象是一种特殊而常见的语言现象,本文通过对专有名词普通化的定义、来源和特征加以分析,阐述了专有名词普通化现象对丰富英语词汇及增强英语语言的文化内涵起到的积极作用。
黄亚萍[4](2015)在《汉语人名的意义泛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汉语人名意义泛化是语义演变的一种特殊情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事物的不断出现,人们在进行交际时,常常会出现“词穷”的现象。这时交际主体习惯于选择在原有词形基础上生发出新义的方法弥补这样的空白,于是词义的泛化就开始了。本文将词义泛化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结合语义学、语法学、认知语言学等相关理论对汉语人名意义泛化进行深入研究,并结合当下流行语中的一些意义泛化的汉语人名,分析了其在泛化类型、泛化程度、组合形式等方面的表现特征。文章主要包括如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介绍了论文的研究价值、研究概况、研究对象和范围。指出研究汉语人名意义泛化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虽然不少学者已经对词语的意义泛化及人名进行了研究,但是针对汉语人名意义泛化的研究还比较少。本文将意义泛化的汉语人名作为一个开放的集合,以规范性词典收录的意义泛化人名为参照点进行细致分析。第二部分:汉语人名意义泛化的概念界定。首先对人名的上位概念——专有名词是否具有涵义的问题进行讨论,得出作为语言现象被研究的专名是有涵义的结论,进而指出人名也是有涵义的。人名的涵义就是所指对象的陈述方式,是人们对人物的认知和评价。然后从词义泛化的概念界定开始总结出汉语人名意义泛化的定义,并将其与词义扩大和作为修辞手段的临时泛化现象进行了比较,指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归纳了意义泛化的汉语人名的主要特点和来源。第三部分:汉语人名意义泛化的语义分析。首先从意义泛化的方式角度,将汉语人名意义泛化分为类化、借代等五个主要的类型。然后通过“同一人名形成的不同泛化义之间”、“同一泛化类型的人名之间”等几方面的对比分析了泛化程度的不同,指出泛化过程是一个连续统,存在泛化程度的不同,但未有明确界限。同时还总结了人名泛化在意义方面的表现以及人名意义泛化的文化及时代特性。第四部分:汉语泛化人名的语法分析。主要列举了意义泛化的人名在组合关系及一些框架结构中的表现,意义泛化前后人名在句中语法位置的异同。指出这些是一种因意义变化而引起的超常搭配,也可以说是超常搭配下的语义变化。第五部分:汉语人名意义泛化的动因分析。首先分析了汉语人名意义泛化的心理动因,主要从原型范畴、转喻和认知语境等理论角度对其进行了解释。接下来分析了汉语人名意义泛化的内部动因和外部动因。指出汉语人名意义泛化是在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和认知规律以及媒体的推动等因素的协同作用下产生和发展的。第六部分:结语。对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成果和不足之处进行全面总结。
宋海鹤[5](2016)在《专有名词普通化转喻的认知-文化理据考略》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体验哲学为视域,阐释英语中专有名词普通化转喻模式的认知和文化理据,揭示普通化了的专有名词词汇意义的产生不是任意的,受制于其来源的专有名词。研究发现一,在由专有名词的指称意义向普通名词的词汇意义转换的过程中,反映了人类的"接近"和"突显"的完型认知心理,属整体转喻部分;二,人类对现实的体验包含对社会文化的认知,语言意义的解读离不开其根植的社会文化土壤。
单军娜,栾吉斌[6](2007)在《从文化视角看英语专有名词的普通化》文中研究表明英语专有名词普通化现象始终受到语言学家的关注,本文主要分析了英语专有名词向普通化转化的来源,专有名词普通化的类型,从而指出专有名词的普通化这一现象对丰富英语词汇及增强英语语言的文化内涵起到了积极作用。
窦潇潇[7](2015)在《英汉专有名词普通化比较浅议》文中提出专有名词一般被认为是单一实体的表达式,其转化来的普通名词意义不可估量。本文拟从英汉专有名词普通化现象进行简单对比,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多视角对此现象进行再研究,更进一步认识专有名词泛化,并探索这一现象的理论意义,以期对专有名词的研究带来启发。
金定元[8](1992)在《也谈专有名词普通化》文中研究表明专有名词作普通词语用,是对常规的有意偏离。含有这种词语的句子当属异常句。它们之所以能被理解,是交际双方密切合作并对语境加以充分利用的结果;而它们的可接受性则基于人类语言对模糊的宽容。经过长期、广泛的使用,这些词所传递的信息会固定下来成为它们的词义。
刘佳[9](2011)在《英语专有名词普通化示例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在英语发展过程中,某些专有名词经过长期、广泛的使用具有了普通名词的特性或含义。本文主要分析了英语专有名词向普通化转化的来源,专有名词普通化的类型,从而指出专有名词的普通化这一现象对丰富英语词汇及增强英语语言的文化内涵起到了积极作用。
郑曦临[10](2009)在《英语专有名词普通化的词源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专有名词普通化就是用专有名词指代普通概念,主要包括人名普通化和地名普通化两方面。用做普通名词的专有名词的词源可以追溯到文学作品、历史事件、风土人情等方面。研究专有名词普通化现象有助于了解专有名词的本义和衍生义,更好地了解西方文化。
二、专有名词的普通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专有名词的普通化(论文提纲范文)
(2)英语专有名词普通化及其翻译(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专有名词普通化的主要来源 |
2.1 人物专有名词 |
2.2 地点专有名词 |
2.3 商标名 |
2.4 书名 |
三、专有名词普通化的特点 |
四、专有名词普通化的翻译 |
4.1 直译 |
4.2 意译 |
4.3 直译加说明 |
五、结语 |
(4)汉语人名的意义泛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择汉语人名意义泛化研究的理由 |
二、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 |
三、本文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
第一章 汉语人名意义泛化的概念界定 |
第一节 人名有无涵义的界定 |
一、专名有无涵义的问题 |
二、关于人名涵义的问题 |
第二节 汉语人名意义泛化现象的界定 |
一、人名意义泛化的概念界定 |
二、人名意义泛化与词义扩大和修辞现象 |
第三节 意义泛化的汉语人名的特点和主要来源 |
一、意义泛化的汉语人名的特点 |
二、意义泛化的汉语人名的主要来源 |
第二章 汉语人名意义泛化的语义分析 |
第一节 汉语人名意义泛化的类型 |
一、类化型 |
二、借代型 |
三、转类型 |
四、并举型 |
五、固定语境支持型 |
第二节 汉语人名意义泛化的程度问题 |
一、汉语人名意义泛化的一般过程 |
二、同一人名形成的不同泛化义之间有程度上的差异 |
第三节 泛化前后人名的语义对比分析 |
一、意义的扩大 |
二、意义特征的变化 |
第四节 汉语人名意义泛化的特性 |
一、文化性与民族性 |
二、时代性与发展性 |
第三章 汉语人名意义泛化的语法分析 |
第一节 意义泛化人名的组合关系与句中功能 |
一、副词+人名 |
二、表示数量的词语+人名 |
三、人名+们 |
四、区别性词语+人名 |
五、人名+类后缀 |
六、意义泛化后人名的句中功能 |
第二节 意义泛化的人名与框式结构 |
一、比+人名+还(更)+人名 |
二、有一种X+人名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汉语人名意义泛化的动因 |
第一节 认知心理动因 |
一、原型范畴 |
二、转喻 |
三、认知语境对于汉语人名泛化义的理解 |
第二节 语言内部动因 |
一、语言经济原则的要求 |
二、汉语人名意义泛化自身的优势 |
第三节 语言外部动因 |
一、社会的发展 |
二、媒体的推动 |
结语 |
本文不足之处 |
附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专有名词普通化转喻的认知-文化理据考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英语专有名词普通化转喻本质的动态识解 |
1 The United States is raising a Frankenstein by providing hardware to that country. |
二、英语专有名词普通化转喻生成的体验- 认知基础 |
2The champagne cork popped when he pulled it out. |
4He went out for a walk listening to his walkman. |
三、英语专有名词普通化转喻生成的文化理据 |
(6)从文化视角看英语专有名词的普通化(论文提纲范文)
1 专有名词与普通名词 |
2 专有名词普通化的主要来源 |
3 专有名词普通化的类型 |
4研究意义 |
(7)英汉专有名词普通化比较浅议(论文提纲范文)
一、英汉专有名词的概念 |
二、专有名词普通化的主要形式及机理 |
三、英汉专有名词来源比较 |
四、英汉专有名词特点比较 |
(一)英汉专有名词普通化过程反应了中西的思维方式差异。 |
(二)英汉专有名词普通化过程反应了中西独特的社会文化 |
(8)也谈专有名词普通化(论文提纲范文)
一、两种不同的转化 |
二、专有名词普通化的可理解性 |
三、专有名词普通化的可接受性 |
四、专有名词普通化的新奇感 |
(9)英语专有名词普通化示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专有名词普通化的主要来源 |
二、专有名词普通化的类型 |
(一)完全普通化。 |
(二)部分普通化。 |
三、结束语 |
(10)英语专有名词普通化的词源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人名普通化 |
1. 源于真实人物的姓名 |
2. 源于虚构人物的姓名 |
二、地名普通化 |
1. 真实的地名转变为普通名词 |
2. 虚构的地名转变为普通名词 |
三、结语 |
四、专有名词的普通化(论文参考文献)
- [1]专有名词普通化的语用认知理据探究[J]. 周树军.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 [2]英语专有名词普通化及其翻译[J]. 杨璐.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2012(07)
- [3]专有名词普通化现象探析[J]. 尚萌.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2)
- [4]汉语人名的意义泛化研究[D]. 黄亚萍. 南京师范大学, 2015(02)
- [5]专有名词普通化转喻的认知-文化理据考略[J]. 宋海鹤.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3)
- [6]从文化视角看英语专有名词的普通化[J]. 单军娜,栾吉斌.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7(05)
- [7]英汉专有名词普通化比较浅议[J]. 窦潇潇. 社科纵横, 2015(12)
- [8]也谈专有名词普通化[J]. 金定元.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2(02)
- [9]英语专有名词普通化示例分析[J]. 刘佳.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11(02)
- [10]英语专有名词普通化的词源分析[J]. 郑曦临. 文教资料, 20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