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林黛玉入贾府》在书中的地位和主要人物

论《林黛玉入贾府》在书中的地位和主要人物

一、试谈《林黛玉进贾府》在全书中的地位及其主要人物(论文文献综述)

张心科[1](2021)在《《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选文功能来看,《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有作为单篇选文的阅读方法之一的与节选课文相关的、作为整本书阅读方法示范的与学习任务群相关的以及作为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凭借的与选修课程、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等相关的三种类型。其中第二种在确定其内容与形式时,还应考虑文本体式和基本学情等因素,即:落实编者的预设,适当结合文本体式等自行设计;先让学生在课外结合任务自主阅读,再在课内结合学情集中教学。

罗仕媚[2](2020)在《《林黛玉进贾府》文本解读与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徐芹芹[3](2019)在《让名着在课堂重新焕发光彩 ——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文中研究表明《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的传世经典,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匠心巨作。《红楼梦》也因此成为了中国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被广泛选入语文教材中。其中“林黛玉进贾府”这一部分是整部作品中至关重要的情节之一,不仅是全书的命脉,而且其内容极具文学性与艺术性。学生通过阅读与学习这段情节,可以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也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因此这段情节内容成为了各版本语文教材的经典选文之一。但事实上,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林黛玉进贾府》一文的文学和文化价值并没有被充分挖掘和利用。针对这一现状,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梳理了与《林黛玉进贾府》相关的研究文献,分析现存的研究成果,然后使用比较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掌握当前《林黛玉进贾府》这段情节内容的教学现状与学生的学习情况,最后深入挖掘这段情节内容在文学与文化方面的教学价值,然后以此为基础提出《林黛玉进贾府》这段情节内容的有效教学策略。本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是阐明本文的选题原因,介绍研究方法,然后根据现有关于《林黛玉进贾府》的文献资料进行综述和概括,最后分析出本文研究的创新所在。第二部分,教学现状和《红楼梦》在语文教材中的选文情况分析。在本章节中,首先确定了《林黛玉进贾府》在着作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其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巨大教育价值,最后针对当前高中语文教材中《林黛玉进贾府》这部分情节内容的教学现状展开分析,得出现存问题。第三部分,分析《林黛玉进贾府》这段情节内容的文学价值与文化价值。其中,文化价值包括精神与物质文化价值这两个层面;文学价值则深入到作品中挖掘写作技巧、人物塑造方法以及作者对细节的描写等第四部分,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从学生兴趣、审美教育和影视作品的教育功能这三个层面提出《林黛玉进贾府》选文的具体教学策略,目的是让学生产生研究与探索的热情,体会与欣赏古文的艺术美,并结合《红楼梦》影视作品内容展开相关引导教育,发挥影视作品的教育功能。第五部分,提出高中语文《红楼梦》阅读教学的一些建议,提出《红楼梦》阅读教学要泛读与精读结合,为了深化阅读教学效果,还要展开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积极交流读书成果,有效指导学生阅读古典文学名着。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与探究,能让《林黛玉进贾府》这一片段内容发挥有效的教育价值,同时期望本文针对这一片段内容提出的教学措施能为其他古文教学提供参考,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了解中国文学经典,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赵亚鲁[4](2019)在《《红楼梦》与中学语文教育 ——以现行人教版语文必修教材为主要讨论对象》文中提出《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集大成之作,其出色的思想艺术对提高中学生整体人格有着重要的滋养价值。自原着片段入选中学语文教材后,对其教学的研究可谓汗牛充栋。但是,教材选文与原着的对照,有关选文辅助阅读系统的研究却比较少见;加之统编教材刚刚出版,对于新入选的作品片段研究,更是寥寥无几。本文以人教版高中语文实验教科书与初中统编教材为主要讨论对象,以案例研究的方式,对中学必修教材中《红楼梦》的选文进行细致了分析。梳理了教材中《红楼梦》选文选编的基本情况,揭示了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还提出了促进学生阅读的教学策略。论文主要内容有:首先,对初、高中必修教材的选文及体例进行梳理和研究。以对比的方式,从教材所能提供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和教学目标的实现等方面出发,揭示教材选文与原着间存在的差异以及教材选编设计尚存的问题。其次,探讨从必修课文到延伸至整本书阅读的可能性,提出了从必修课文到名着导读,从专题阅读到整本书阅读的实践路径。最后,是对前几章的研究做出反思和总结,探讨选文的入选标准,总结已有教材中存在的明显问题,以求引起关注与重视。在结语部分,论文也梳理自身设计和撰写中存在的较难克服的缺陷,希望此论文的研究能够为中学语文教学实践提供一定参考。

路会会[5](2018)在《《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语文教学设计以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哲学等作为理论基础,有助于制定符合文本价值的教学计划。选择《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作为研究对象,不仅基于它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代表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重要地位,而且具有丰富的文本价值和教学意义。通过本篇论文的研究从前人的研究中获取经验,为自己将来的教学设计研究与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本论文创新点在于通过对高中语文教材《林黛玉进贾府》的五篇代表性教学设计进行比较分析,进而总结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和创新形式,为自身的语文教学与研究服务。本论文除了绪论和结语外包括四章内容。第一章是对语文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进行阐述,分别从语文教学设计的依据、内容和有效性展开,对教学设计有一个比较系统的研究。第二章是对《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研究,分别从《红楼梦》与《林黛玉进贾府》、教学价值研究、教学价值体现三个方面展开。主要研究《林黛玉进贾府》在语文教材中的选用情况及文本本身具有的研究价值。第三章主要对选出的几篇教学设计进行整理、比较、分析,如教学目标、导语和教学过程等方面的设计,从中分析这些教学设计的异同点、优缺点,进一步分析对教学设计的重要意义。《林黛玉进贾府》的语文教学设计研究的情况,所选用的几篇《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案例各方面内容的比较分析并进行经验总结。第四章侧重于教学设计探索,把握好《林黛玉进贾府》选文的教学目标,在其指导下进行教学设计,并进行适当的教学实践来评价其效果。

顾晓红[6](2013)在《《林黛玉进贾府》是荣国府环境和人物展示的总纲》文中研究说明《林黛玉进贾府》历来是高中语文教材的经典篇目,但入选中职教材时,其教学重点出现了偏差,只关注主要人物形象的刻画,而忽略了环境在文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就此入手,揭示课文《林黛玉进贾府》在《红楼梦》中的重要作用:借林黛玉这个外来者的眼睛第一次从正面将贾府这个众多人物活动其间的贵族大家庭的典型环境以及贾府的主要人物一一介绍给读者。贾府的典型环境不仅包括贾府众多房屋院宇的建筑格局、各种陈设布置、也包括贾府这个典型的贵族大家庭复杂特殊的人际关系,以及贾府诸多人物背后隐藏的课文中初露端倪的矛盾;其次课文展示了三个主要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同样具有总纲作用。在论文的第四部分借助比较法、矛盾分析法,从探究课文的文字表述背后隐隐露出的矛盾入手,,揭示隐藏在文字表象下面的诸多深意,进一步展现贾府的典型环境中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和隐藏的矛盾。最后小结这篇课文的艺术特色。此探究的目的是通过对中职语文教材中的“经典”课文的解析,而对中职语文阅读教学做一次解读尝试,进而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力求改善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质量。

王金波[7](2006)在《弗朗茨·库恩及其《红楼梦》德文译本 ——文学文本变译的个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从全新的视角研究文学文本的变译,即原本内容的非逐字逐句式翻译。本论文以描写译学和变译理论为框架,把《红楼梦》德文译本作为典型个案,通过与原本和其他《红楼梦》英文变译本的对比分析观察、描写其外在特征,总结其对原本进行了怎样的翻译操作,然后深入到译者所处的广阔社会文化环境解释其变译的根本原因。本论文在介绍译者生平和译着的基础上细致入微地描写《红楼梦》德文译本在原本选择、书名回目、人物塑造、情节结构、文本衔接、叙事模式、文化专项、修辞手段方面的特点,总结概括其对原本所进行的变通处理和运用的变译方法,解释影响译本的种种文本以外的制约因素,并将其与英文变译本进行比较以凸现其独特魅力和价值。本论文结合微观文本分析和宏观文化阐释,试图全面系统地评价《红楼梦》德文译本,并指出文学文本变译的历史贡献和现实意义。在二十世纪初,德国着名的中国文学翻译家弗朗茨·库恩(Franz Walter Kuhn, 1884-1961)以巨大的奉献精神和卓越的文学才华超大量地将中国古典文学的优秀作品翻译为德文,为德语国家打开了一扇通往古老中国的大门,从而基本塑造了中国文学在德语国家乃至西方的形象。《好逑传》(1926)、《金瓶梅》(1930)、《红楼梦》(1932)、《水浒传》(1934)、《肉蒲团》(1959)等译本不仅在德语国家广泛传播,拥有大量读者,而且通过其他至少18种文字的转译传遍整个欧美乃至全世界,为中国文学在西方世界的传播做出了重大贡献。弗朗茨·库恩是运用变译的奇才,在他所翻译的所有46部中国小说中,除了《金瓶梅》续书《隔帘花影》为全译外,其他的都是变译。值得一提的是,库恩是欧洲第一个真正成功翻译《红楼梦》之人,其德文译本又被作为原文全文转译为英文、荷兰文、意大利文和匈牙利文,部分转译为其他欧洲文字。如同库恩翻译的众多中国古典小说一样,《红楼梦》德文译本虽然并非全译,但却首次向欧洲较为完整地传达了原着的内容,彻底结束了欧洲人对这部小说近一个世纪的无知和忽视。自从1932年首次问世以来,《红楼梦》德文译本不断再版重印并屡经转译,尤其对后来的英文全译本和变译本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到目前为止仍然是世界上唯一的德文译本。传统的翻译研究本质上以源语为导向,以全译为默许的翻译方式,以忠实、对等

赵青[8](2006)在《清代“《红楼梦》戏曲”探析》文中研究说明曹雪芹的《红楼梦》出来后,迅疾由“读书人”中向外波染开去,激起了更广泛阶层(甚至可以说是全民化)的审美欲求,人们更加渴望舞台上的“《红楼梦》戏曲”(以下简称“红楼戏”)的出现。当时的剧作家们了解到群众的爱好,便相继动笔了。另外,《红楼梦》本身所富有的传奇的戏剧性,《红楼梦》的振人心弦及其悲剧的感人之深,或对别人的改编不大满意而力求独出心裁、别开生面等,也都有力地促进了“红楼戏”创作的繁荣,使得红楼故事纷纷搬演于场上而盛极一时。清代中叶,根据《红楼梦》小说改编戏曲甚至成为剧坛的时尚之一。 本论文旨在对清代“红楼戏”的总体状貌及其中值得重视而又易被忽略的一些问题、作家作品等作一深入细致的探析。具体从七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部分是对所收集到的(有的仅见目录着存)与清代“红楼戏”相关的主要作家作品在总体上作一梳理,第二部分是就清代“红楼戏”对《红楼梦》小说的主要改编情况作出探释,第三部分探究的是清代“红楼戏”在戏曲体制方面的因循与新变,第四部分主要探讨了时代创作风会对清代“红楼戏”的浸染情况,第五部分是就清人对“红楼戏”的态度和评价问题进行了透析,第六部分是对清代“红楼戏”中几个易被忽略但很重要的问题作出了相关探究,第七部分是对女剧作家吴兰征及其“红楼戏”《绛蘅秋》进行再次审视。 尽管清代“红楼戏”在中国戏剧史上的地位不高,但由于其与古典名着《红楼梦》的特殊关系,就值得我们好好审视了。希望通过本论文的这些探析,能够给目前学界的“红楼戏”研究带来一定的帮助,能够对专家学者们在中国古代戏曲尤其是清代“红楼戏”观照方面的不足有所弥补;也希望通过笔者的这些探讨,能够对当前的《红楼梦》研究有所补益。

宋培效[9](1983)在《试谈《林黛玉进贾府》在全书中的地位及其主要人物》文中指出《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这回书近一万字,编者删除了开头和结尾两个关系不太大的部分:开头部分用约一千字的篇幅简述贾雨村通过走贾府的后门捞到了金陵应天府尹的肥缺,走马上任去了.回末部分写林黛玉初进贾府这一中心事件的余波(约七百字).本回其余的七千多字是主要部分,全都节录下来了.

二、试谈《林黛玉进贾府》在全书中的地位及其主要人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谈《林黛玉进贾府》在全书中的地位及其主要人物(论文提纲范文)

(1)《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问诊案例
诊断意见
    一、选文功能
    二、文本体式
    三、基本学情
专家处方
    一、落实编者的预设,适当结合文本体式等自行设计
    二、先让学生在课外结合任务自主阅读,再在课内结合学情集中教学

(3)让名着在课堂重新焕发光彩 ——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问题的缘起
    二、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三、研究的文献综述
    四、研究的创新与意义
第一章 《林黛玉进贾府》的经典地位及教学现状分析
    第一节 《林黛玉进贾府》的经典地位
        一、《林黛玉进贾府》在《红楼梦》中的重要地位
        二、《林黛玉进贾府》在高中语文课本中的经典地位
    第二节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师教学现状考察与分析
        二、学生学习情况现状分析
第二章 《林黛玉进贾府》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独特价值
    第一节 《林黛玉进贾府》的文化价值
        一、物质文化
        二、精神文化
    第二节 《林黛玉进贾府》的文学价值
        一、写作技巧
        二、细节描写
        三、人物塑造
第三章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的实施策略
    第一节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精彩导语,点燃兴趣
        二、探究问题,引发兴趣
        三、表演文本,展示才艺
    第二节 从审美教育视角进行教学
        一、含蓄的语言美
        二、独特的人物美
        三、丰富的文化美
    第三节 合理发挥影视作品的作用
        一、影视作品与原着相互映证
        二、影视作品与原着相互比较
        三、影视作品拓展课文外延
第四章 高中《红楼梦》阅读教学指导建议
    第一节 泛读与精读结合,整体把握全书内容
        一、泛读全书内容,理清脉络结构
        二、精读重点片段,赏析人物形象
    第二节 开展研究性学习交流读书成果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红楼梦》与中学语文教育 ——以现行人教版语文必修教材为主要讨论对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意义
    二 学术史回顾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初中实验教科书与统编教材中《红楼梦》选编研究
    第一节 实验教科书《香菱学诗》选文研究
        一 选文与原着对比
        二 选文注释对比研究
        三 选文导语研究
        四 课后习题研究
    第二节 统编版教材《刘姥姥进大观园》选文研究
        一 选文与原着对比
        二 选文注释对比研究
        三 单元导语研究
        四 课后习题研究
第二章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红楼梦》选编研究
    第一节 《林黛玉进贾府》选文研究
        一 选文与原着对比
        二 选文注释对比研究
        三 单元导语研究
        四 选文插图与人物关系表
        五 课后习题研究
    第二节 必修教材中《红楼梦》专题阅读研究
        一 “名着导读”的内容构成与体例设置
        二 “名着导读”与必修教材的联系
第三章 从必修教材到《红楼梦》整本书阅读
    第一节 必修课文是兴趣阅读的起点
        一 “从无到有”
        二 “授之以渔”
        三 整体意识
        四 思维锻炼
    第二节 名着导读是拓展阅读的桥梁
        一 名着导读是必修课文的深化
        二 选修教材是名着导读的扩展
    第三节 选修教材是深化解读、建构知识的助力
        一 内容丰富,解读全面
        二 专题精良,易于探究
        三 预设结构,引导阅读
第四章 教材选编反思与总结
    第一节 教材选编演进概述
        一 早期
        二 中期
        三 晚近期
    第二节 教材选文节选讨论
        一 已有选文之文本特点探究
        二 开阔视野,探究其它选段的可能性
    第三节 选编研究中其它相关反思
        一 选文版本的确立
        二 原着段落的截取
        三 课文注解的取舍
        四 课后习题的设计
        五 教材选编的总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注释对照表
附录B 《香菱学诗》导语与课后练习
附录C 《刘姥姥进大观园》单元导语与助读提示
附录D 《林黛玉进贾府》单元导语与课后练
致谢

(5)《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语文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依据
    第二节 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做好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
第二章 《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价值
    第一节 《红楼梦》及《林黛玉进贾府》
    第二节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价值研究
    第三节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价值体现
第三章 对前人《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比较分析
    第一节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选择依据
    第二节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案例的比较分析
    第三节 前人设计《林黛玉进贾府》教学的基本策略
第四章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再探索
    第一节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策略
    第二节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过程
    第三节 笔者对《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设计
    第四节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林黛玉进贾府》是荣国府环境和人物展示的总纲(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录
绪论
一、《林黛玉进贾府》在语文课本中的经典地位
    (一)、《林黛玉进贾府》是高中阶段语文教材的经典篇目
    (二)、《林黛玉进贾府》在中职教材和高中教材中教学重点的差异
二、“林黛玉进贾府”是《红楼梦》典型环境展示的总纲
    (一)、《红楼梦》第三回的回目
    (二) “林黛玉进贾府”在《红楼梦》中的特殊作用
    (三) “林黛玉进贾府”——荣国府环境的首次集中展示
三、主要人物形象的总纲展示
    (一) 《红楼梦》刻画人物的“正邪两赋”原则
    (二) 林黛玉的形象展示
    (三) 王熙凤、贾宝玉的形象
四、本文的矛盾探究
    (一) 矛盾一:为何全文只有黛玉的心理描写
    (二) 矛盾二:为何荣国府是贾政夫妇主政持家
    (三) 矛盾三:为何老大贾赦夫妇住处的位置、气派不及老二贾政夫妇
五、窥一斑而知全豹
    (一) 语言艺术
    (二) “草蛇灰线,在千里之外”
六. 值得商榷的《教学参考书》两处提法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7)弗朗茨·库恩及其《红楼梦》德文译本 ——文学文本变译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 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红楼梦》翻译概述
        1.1.1 《红楼梦》英译概述
        1.1.2 《红楼梦》德译概述
    1.2 研究的必要性
    1.3 研究的目的
    1.4 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
        1.4.1 理论框架
        1.4.1.1 描写译学
        1.4.1.2 变译理论
        1.4.2 研究方法
2 弗朗茨·库恩的生平及译着
    2.1 生平背景
    2.2 主要译着
3 《红楼梦》德文译本描写
    3.1 原本选择
        3.1.1 亚东初排本与亚东重排本
        3.1.2 德文译本译后记
        3.1.3 德文译本的文字
        3.1.3.1 译本回目
        3.1.3.2 正文内容
        3.1.3.3 评注信息
    3.2 书名回目
    3.3 人物塑造
    3.4 情节结构
    3.5 文本衔接
        3.5.1 照搬原文
        3.5.2 综述概括
        3.5.3 挪移组合
    3.6 叙事模式
        3.6.1 整体模式
        3.6.2 局部模式
    3.7 文化专项
    3.8 修辞手段
4 《红楼梦》德文译本的变译艺术
    4.1 变译方法
        4.1.1 摘译
        4.1.2 编译
        4.1.3 译述
        4.1.4 阐译
        4.1.5 增译
    4.2 误译举隅
5 为《红楼梦》德文译本辩
    5.1 社会文化背景
        5.1.1 译语社会文化环境
        5.1.2 译者实际翻译环境
        5.1.2.1 赞助机制
        5.1.2.2 意识形态
        5.1.2.3 文学观念
        5.1.3 源语社会文化环境
    5.2 个人因素
        5.2.1 文学再创造的雄心
        5.2.2 全译本的奠基之作
    5.3 文学反响
6 《红楼梦》德文译本与英文变译本之比较
    6.1 乔利1892-1893 年译本
    6.2 王际真1929 年译本
    6.3 王际真 1958 年译本
    6.4 杨宪益、戴乃迭 1986 年译本
    6.5 黄新渠 1991 年译本
7 结论
    7.1 研究的意义
    7.2 研究的局限性
    7.3 研究前景展望
附录 1 弗朗茨·库恩主要着作一览表
附录 2 《红楼梦》德文译本发行状况一览表
附录 3 《红楼梦》德文译本之西文转译本一览表
附录 4 《红楼梦》原本篇幅统计一览表
附录 5 《红楼梦》英文全译本篇幅统计一览表
参考文献

(8)清代“《红楼梦》戏曲”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上编
    第一章 “红楼戏”主要作家作品述评
    第二章 “红楼戏”对《红楼梦》的改编情况
        第一节 对原着情节内容的取舍
        第二节 对原着人物的加工、改造
        第三节 对原着之“情”的解读定位
    第三章 “红楼戏”在戏曲体制上的因循与新变
        第一节 出数和出目
        第二节 曲辞和曲牌
        第三节 脚色
        第四节 开场和下场、生旦冲场
    第四章 时代创作风会对“红楼戏”的浸染
        第一节 传奇类“红楼戏”的杂剧化
        第二节 “红楼戏”的道德化、宗教化特征
        第三节 新旧文学观念在“红楼戏”中的交织
    第五章 清人对“红楼戏”的态度和评价问题
        第一节 “红楼戏”作者和评论者的身份特点
        第二节 文人学士争相点评“红楼戏”
        第三节 保守势力竭力反对“红楼戏”
下编
    第六章 对几个易被忽略问题的探究
        第一节 《葬花吟》和《红楼梦曲》在戏中的化用
        第二节 刘姥姥在戏中多被忽视或遗忘
        第三节 《三钗梦》与《十二钗传奇》间的“疑案”
    第七章 吴兰征及其《绛蘅秋》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四、试谈《林黛玉进贾府》在全书中的地位及其主要人物(论文参考文献)

  • [1]《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J]. 张心科. 中学语文教学, 2021(04)
  • [2]《林黛玉进贾府》文本解读与教学研究[D]. 罗仕媚.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2020
  • [3]让名着在课堂重新焕发光彩 ——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D]. 徐芹芹. 山东师范大学, 2019(09)
  • [4]《红楼梦》与中学语文教育 ——以现行人教版语文必修教材为主要讨论对象[D]. 赵亚鲁. 上海师范大学, 2019(08)
  • [5]《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研究[D]. 路会会. 聊城大学, 2018(10)
  • [6]《林黛玉进贾府》是荣国府环境和人物展示的总纲[D]. 顾晓红. 福建师范大学, 2013(05)
  • [7]弗朗茨·库恩及其《红楼梦》德文译本 ——文学文本变译的个案研究[D]. 王金波.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6(03)
  • [8]清代“《红楼梦》戏曲”探析[D]. 赵青. 华东师范大学, 2006(11)
  • [9]试谈《林黛玉进贾府》在全书中的地位及其主要人物[J]. 宋培效. 承德师专学报, 1983(S1)

标签:;  ;  ;  ;  ;  

论《林黛玉入贾府》在书中的地位和主要人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