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式抓斗试验总结

板式抓斗试验总结

一、板式攻关试验总结(论文文献综述)

马建,孙守增,芮海田,王磊,马勇,张伟伟,张维,刘辉,陈红燕,刘佼,董强柱[1](2018)在《中国筑路机械学术研究综述·2018》文中研究表明为了促进中国筑路机械学科的发展,从土石方机械、压实机械、路面机械、桥梁机械、隧道机械及养护机械6个方面,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筑路机械领域的学术研究进展、热点前沿、存在问题、具体对策及发展前景。土石方机械方面综述了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平地机技术等;压实机械方面综述了静压、轮胎、圆周振动、垂直振动、振荡压路机、冲击压路机、智能压实技术及设备等;路面机械方面综述了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沥青混凝土摊铺机、水泥混凝土搅拌设备、水泥混凝土摊铺设备、稳定土拌和设备等;桥梁机械方面综述了架桥机、移动模架造桥机等;隧道机械方面综述了喷锚机械、盾构机等;养护机械方面综述了清扫设备、除冰融雪设备、检测设备、铣刨机、再生设备、封层车、水泥路面修补设备、喷锚机械等。该综述可为筑路机械学科的学术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基础资料。

乔神路[2](2014)在《高速铁路桥上无砟道岔系统空间精细化设计理论及试验研究》文中指出随着高速铁路的建设与发展,由于轨道高平顺性、高稳定性的要求及环保、地形、地质等诸多条件的限制,会有相当数量的无砟道岔设置在大桥、特大桥或高架结构上,形成高速铁路桥上无砟道岔结构。高速铁路桥上无砟道岔系统不仅综合了无缝道岔、桥上无缝线路、无砟轨道以及大跨度桥梁的技术特点,而且衍生出一系列新的技术难点,已经成为轨道工程研究领域面临的重大技术难题之一。本文在国内外桥上道岔研究资料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大系统及协同仿真理论,自主建立了高速铁路桥上无砟道岔的精细化空间耦合模型,采用以静为主、静动结合的分析方法,对高速铁路桥上无砟道岔的参数影响规律及典型设计难题进行了系统研究,设计开展了高速铁路桥上无砟道岔的现场综合试验,并对高速铁路桥上无砟道岔典型工点进行了系统检算评估,成功指导了郑西等高速铁路桥上无砟道岔的设计。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及成果如下:(1)建立了高速铁路桥上无砟道岔精细化空间耦合模型。基于无缝道岔(车辆)-无砟轨道-桥梁-墩台的相互作用机理,首次建立了完善的高速铁路桥上无砟道岔精细化空间耦合模型。模型由无缝道岔(车辆)、无砟轨道、桥梁、墩台结构以及相互作用模块组成,不仅利用实体单元实现了道岔板、底座板、限位凹槽、道岔梁等结构实际尺寸及物理属性的准确模拟,而且详尽考虑了道岔里轨截面变化、转辙机作用等细部因素及限位器、间隔铁、扣件、滑动层等部件的非线性作用。(2)开展室内及现场试验研究,提出了高速铁路桥上无砟道岔关键设计参数的合理取值。既有参数多适用于普速或提速道岔,不能满足高速铁路桥上无砟道岔的设计需要。针对目前研究的不足,率先开展了高速道岔扣件阻力、间隔铁阻力等关键参数的室内试验研究,参与了砂浆层阻力、制动力率等参数的现场试验,提出了关键设计参数的合理取值,形成了完整的高速铁路桥上无砟道岔设计参数体系。(3)系统研究掌握了高速铁路桥上无砟道岔的力学特性及参数影响规律。利用精细化空间耦合模型,揭示了无缝道岔-无砟轨道-桥梁-墩台的相互作用机理,研究掌握了高速铁路桥上无砟道岔在不同荷载作用下的力学特性,对辙跟结构型式、扣件阻力、摩擦板长度、桥墩刚度、道岔梁跨度及型式等主要参数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高速铁路桥上无砟道岔的合理设计建议。(4)采用静动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高速铁路桥上无砟道岔的关键设计难题。针对既有研究方法的不足,首次采用静动结合的方式,对温度-车辆荷载耦合作用场的影响、岔桥相对位置及道岔梁间简支梁的设置等难以单纯从静力或动力角度解决的高速铁路桥上无砟道岔设计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为高速铁路桥上无砟道岔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5)设计开展了高速铁路桥上无砟道岔的静、动态综合试验研究,对精细化理论进行了有效验证。在郑西高速铁路渭南北站和京沪高速铁路徐州东站,对桥上无砟道岔的钢轨温度力、钢轨及桥梁位移、横向变形、无砟轨道温度及结构动力响应等进行了系统测试,把握了结构的实际受力变形规律,有效验证了精细化设计理论,掌握了里轨伸缩的车辆碾压影响值、无砟轨道温度分布及变化规律等设计参数。(6)建立了高速铁路桥上无砟道岔检算评估指标及方法,并应用于典型工点。从整个系统及道岔、无砟轨道、桥梁等组成结构的静、动态受力变形等多角度考虑,建立了高速铁路桥上无砟道岔检算指标与方法。通过理论计算及现场试验,对郑西高速铁路渭南北站桥上轨枕埋入式无砟道岔和京沪高速铁路徐州东站桥上板式无砟道岔进行了全面的检算评估。

曲村[3](2013)在《高速铁路长大桥梁无砟轨道无缝线路设计理论及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建设的展开,大跨度连续梁结构频繁应用于跨越沟谷、河流及道路,在长大桥梁上铺设无砟轨道无缝线路已不可避免。目前,我国分别在京津城际铁路、武广高速铁路、郑西高速铁路、沪宁城际铁路、广珠城际铁路、京沪高速铁路、广深港高速铁路、郑武高速铁路、合福高速铁路及沪昆高速铁路等线路中的长大桥梁上铺设了无砟轨道无缝线路。但是,在相关的设计、施工、养护和维修中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仍亟待研究解决。本文针对当前高速铁路长大桥梁无砟轨道无缝线路设计理论及方法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在综合分析国内外桥上无缝线路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考虑高速车辆、无缝线路、无砟轨道和长大桥梁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建立空间耦合的静、动力学理论分析模型,开展现场静、动态试验,从理论和试验角度对高速铁路长大桥梁无砟轨道无缝线路的静、动力学特性开展研究分析和检算评估,并对可适应的温度跨长进行研究,对设计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本文的主要工作和成果如下:1、研究了高速铁路长大桥梁无砟轨道无缝线路的设计参数合理取值国内外对于普通桥上无缝线路或有砟轨道无缝线路的设计参数进行了一些理论与试验研究,但针对高速铁路长大桥梁上铺设的无砟轨道无缝线路的设计参数的研究相对较为缺乏。针对既有研究的不足,通过研究和分析德国、日本、其他国家及组织与我国在桥上无缝线路设计参数取值方面的差异,确定了本文研究中应采用的设计参数合理取值。2、建立了高速铁路长大桥梁无砟轨道无缝线路的空间耦合精细化静力分析模型,对其静力学特性和设计参数的影响规律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基于无缝线路、无砟轨道和长大桥梁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首次建立了高速铁路长大桥梁无砟轨道无缝线路的空间耦合精细化静力分析模型,详尽、细致地考虑了钢轨、扣件、轨道板、砂浆充填层、底座板、凸形挡台、树脂填充层、双块式轨枕、道床板、隔离层、限位凹槽、橡胶垫板、支撑层、滑动层、固结机构、高强度挤塑板、L型侧向挡块、长大桥梁、桥墩、摩擦板、端刺、路基土体等结构的实际参数和细部构成。对温度变化、挠曲作用和制动条件下各细部结构的静力学特性和设计参数的影响规律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分析了既有病害的形成机理,对设计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3、推导了适用于计算台后锚固体系纵向受力与变形的解析算法综合考虑底座板、摩擦板、隔离层、端刺结构和路基土体的相互作用关系,推导出了适用于计算台后锚固体系纵向受力与变形的解析算法,并与有限元空间耦合模型进行了相互验证。基于所建立的解析算法,分析了大端刺设计尺寸、小端刺数量等对台后锚固体系纵向位移的影响规律。4、建立了高速铁路长大桥梁无砟轨道无缝线路的空间耦合精细化动力分析模型,对其动力学特性和设计参数的影响规律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基于高速车辆、无缝线路、无砟轨道和长大桥梁之间的动力耦合作用机理,将高速车辆视为多刚体系统,充分考虑车体、转向架、轮对、轴箱悬挂和中央悬挂系统的各种非线性因素,详尽地考虑钢轨、扣件、无砟轨道、长大桥梁、端刺锚固体系等结构的实际情况,通过刚柔耦合技术,建立了高速铁路长大桥梁无砟轨道无缝线路的空间耦合精细化动力分析模型。对高速条件下各细部结构的动力学特性进行了计算和验证,对设计参数的影响规律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对比分析了不同无砟轨道结构型式条件下的各项动力响应。5、开展了高速铁路长大桥梁无砟轨道无缝线路的现场静、动态试验研究通过郑西高速铁路长大桥梁单元式无砟轨道无缝线路和京沪高速铁路京杭运河特大桥纵连式无砟轨道无缝线路的现场静、动态试验,测试了单元式无砟轨道结构内部温度梯度分布规律,研究了长大桥梁上纵连式无砟轨道无缝线路钢轨温度力变化规律,掌握了高速车辆、无缝线路、无砟轨道和长大桥梁之间的耦合振动规律,评估了高速车辆通过长大桥梁无砟轨道无缝线路时的安全性与平稳性。6、进行了高速铁路长大桥梁无砟轨道无缝线路典型工点的静、动态检算评估应用高速铁路长大桥梁无砟轨道无缝线路设计理论,在对各项静、动态检算评估指标及相关标准进行汇总的基础之上,采用本文所建立的空间耦合精细化静、动力分析模型,针对沪昆高速铁路长昆线岔河特大桥上双块式无砟轨道无缝线路和京沪高速铁路京杭运河特大桥上CRTS 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无缝线路等两处典型工点,进行了全面的静、动态检算评估。7、研究了高速铁路长大桥梁无砟轨道无缝线路可适应的合理温度跨长当桥梁跨度大到一定程度时,为保证轨道和桥梁结构的安全使用,必须采用一定数量的钢轨伸缩调节器。如何确定铺设无砟轨道无缝线路的大跨度混凝土桥梁合理的温度跨长,尽量减少钢轨伸缩调节器的设置是高速铁路长大桥上无砟轨道无缝线路设计的核心技术。应用高速铁路长大桥梁无砟轨道无缝线路设计理论,对不同地段不同钢轨磨耗条件下不同气温范围可适应的高速铁路长大桥梁无砟轨道无缝线路温度跨长合理取值开展了研究。

胡华锋[4](2014)在《高速铁路CRTS I板式无砟轨道充填层力学性能分析及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摘要:我国高速铁路以无砟轨道为主,与有砟轨道相比,其具有稳定性、刚度均匀性和耐久性好,平顺性高、维修工作量少等突出优点。板式轨道是无砟轨道的主要形式,由钢轨、扣件、轨道板、板下充填层以及混凝土底座等组成。充填层的服役性能对高速行车的安全性、舒适性以及无砟轨道结构自身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均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板式无砟轨道设计中,对充填层静动态力学性能研究及关键设计参数的确定尤为重要。然而,目前尚缺少对高速铁路板式无砟轨道充填层的完整理论体系、评价检算方法与试验验证,板式无砟轨道的充填层结构设计、材料选型缺乏依据。论文针对高速铁路CRTSI型板式无砟轨道,在归纳总结国内外水泥乳化沥青砂浆充填层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能详细考虑充填层特性的单元板式无砟轨道空间静、动态理论分析模型,依据充填层的功能定位系统开展充填层力学性能与关键参数的分析,提出CRTSI型板式轨道充填层的功能定位以及设计参数的指导性建议。结合充填层材料服役性能室内试验研究,进行充填层力学性能、耐久性能和施工性能的演变规律研究及参数优化分析,研究成果可为充填层的设计提供理论支撑并指导其现场施工,另外通过动力学理论仿真和哈大线现场实车试验对研究成果进行验证和评估。本文主要工作及成果如下:1)建立能充分考虑充填层特性的单元板式无砟轨道空间耦合静力分析方法。针对高速铁路CRTSI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基于弹性地基梁体理论,应用有限单元法,建立了能充分体现充填层支承调整、缓冲协调、弹性阻隔等各方面特性的单元板式无砟轨道空间耦合静力分析精细化模型。模型中采用了广义Maxwell模型以充分考虑充填层材料的粘弹性本构关系。2)建立能充分考虑充填层参振特性的列车-无砟轨道-下部基础空间耦合动力学理论。将车辆视为一个由悬挂弹簧和阻尼联系起来的7刚体共31个自由度的振动系统,轮轨作用由赫兹非线性弹性接触理论和蠕滑理论确定。将钢轨视为弹性点支承基础上的Beraoulli-Euler梁,轨道板视为弹性基础上的弹性实体,凸形挡台及CA砂浆充填层对轨道板提供横垂向非线性弹性约束,底座板视为弹性地基上的弹性实体。并通过不同车速下轨道结构动力学特性的仿真结果与哈大线实测数据的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和准确性。3)提出了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充填层功能定位、力学性能与关键设计参数。为系统开展充填层力学性能及其影响因素分析,需首先将其作为系统结构层之一进行功能定位,根据其在结构体系中的支承、传载、减振、隔振、阻裂五大功能特点进行参数辨识并构建针对性强的计算模型,通过大量数值模拟分析探索充填层厚度、密度、弹性模量及其粘弹性本构关系等参数对各项功能的影响,总结提出了充填层功能及参数的指导性建议。4)揭示了CA砂浆充填层厚度、弹性模量等参数及轨道板空吊、砂浆充填不满、充填层刚度不均匀等病害对轨道动力特性的影响规律。利用建立的列车-无砟轨道-下部基础空间耦合精细化动力学模型,对CRTS Ⅰ型板式无砟轨道的动力学特性进行研究;结合静力分析部分的研究成果,研究CA砂浆充填层厚度、弹性模量等参数以及轨道板空吊、砂浆充填不满、充填层刚度不均匀等病害对轨道动力特性的影响规律,为我国无砟轨道的检测、监测、养护维修工作提供理论依据。5)基于结构和材料的试验研究提出了CRTS Ⅰ型板式无砟轨道充填层材料服役性能。建立了CRTS Ⅰ型板式无砟轨道试验模型,测试了不同充填层材料及工况的轨道系统振动与噪声特性,得到了基于减振、降噪与变形协调等功能的充填层材料及施工工艺类型;进行了充填层材料的耐水、抗冻、温度疲劳等耐久性试验,并结合充填层的施工特点,提出了用于CRTS Ⅰ型板式无砟轨道充填层的CA砂浆性能指标。6)开展了CRTS Ⅰ型板式无砟轨道充填层动力学性能试验研究。通过无砟轨道充填层材料实车试验,分析行车条件下不同无砟轨道充填层砂浆配方对轨道结构动力性能的影响;另外,针对桥梁、路基、隧道等典型线下基础进行不同车速下CRTS Ⅰ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动力特性的高速实车试验研究;通过依据轮轨系统动力学评价指标,如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轮轨作用力、轨道结构的动力学强度等评估CRTS Ⅰ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体系的动力性能、行车安全性、舒适性,测试结果验证了理论研究的正确,并为板式无砟轨道结构充填层的设计、优化提供了试验依据。

陈鹏[5](2009)在《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结构力学特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无砟轨道由于具有稳定性好、维修工作量低及使用寿命长等突出特点,在日本、德国等高速铁路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我国目前在建的客运专线均大规模采用了无砟轨道结构,可见无砟轨道在我国有着相当广阔的发展前景。无砟轨道力学特性的研究,对于我国世界一流客运专线的建设,及铁路技术装备质量的大幅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较全面的文献调研基础上,以新型Ⅱ型板式无砟轨道为主要研究对象,从静力学及动力学的角度,对无砟轨道的力学特性(包括路基上及桥梁上的无砟轨道系统)进行研究。本文主要开展了如下几方面的研究。1.总结了国内外无砟轨道的发展、应用情况及轨道结构力学的研究现状在对国内外无砟轨道的发展及应用情况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重点对德国、日本无砟轨道的研发模式、无砟轨道的发展历程、典型无砟轨道型式的结构特点及优缺点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分析,并对我国无砟轨道的发展历程进行了阐述;总结了轨道结构静力学及动力学的研究现状,并对当前无砟轨道力学研究中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拟定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及创新点。2.建立了无砟轨道的静力及动力有限元分析模型采用ANSYS有限元平台建立了用于无砟轨道设计计算的三种静力有限元分析模型,即叠合梁模型、梁板模型及梁体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及比选,明确了各模型的差别及使用条件。对ABAQUS运用于无砟轨道动力学仿真时的建模方法及主要涉及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路基及桥梁上无砟轨道动力有限元分析模型,并与遂渝线无砟轨道动力测试结果相比较,验证了建模方法的可靠性。3.研究了结构参数及基础变形(桥梁挠曲和路基不均匀沉降)对无砟轨道静力特性的影响采用建立的静力有限元分析模型,选取无砟轨道设计中重点关注的轨道板尺寸、砂浆弹性模量、支承层参数、扣件刚度、地基系数、预裂缝深度等设计参数,对无砟轨道的静力特性进行了参数影响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无砟轨道的设计提出了建议。研究了路基不均匀沉降条件下无砟轨道不同受力计算方法的差异,及纵向连接筋、路基不均匀沉降大小对于无砟轨道受力的影响;研究了桥梁挠曲条件下无砟轨道不同受力计算方法的差异,及纵向连接筋、连续梁固定支座上方的反弯作用、梁端转角、墩台差异沉降对无砟轨道受力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基础变形条件下的无砟轨道设计提出了建议。4.研究了结构参数对无砟轨道动力特性的影响,对中高速条件下路基及桥梁上无砟轨道的动力响应进行了动力仿真分析采用建立的动力有限元模型,选取了扣件刚度、砂浆弹性模量、支承层弹性模量及基床参数等结构参数,对无砟轨道的动力特性进行了参数影响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无砟轨道的设计提出了建议。研究了中高速条件下车辆、无砟轨道、路基及桥梁系统的动力响应,结合国内外有关的动力评价指标及相应规定,对路基及桥梁上无砟轨道系统的动力响应水平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评价。5.对比研究了不同纵向连接型式的无砟轨道力学特性静力方面,采用桥上无缝线路的分析方法,对不同纵向连接型式下的桥上无砟轨道纵向力进行了比较;动力方面,对路基、桥梁及路桥连接处不同纵向连接型式下的无砟轨道动力特性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纵向连接型式的无砟轨道作出了评价。

王路[6](2018)在《悬索桥主缆与索鞍间滑移机理理论及试验研究》文中认为主缆是悬索桥的主要承重结构,主缆与索鞍间稳定的相对位置关系是保证全桥结构安全的必要条件。在传统两塔悬索桥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多塔悬索桥,具备超强的跨越能力和良好的经济效益,被认为是跨越海湾、海峡等宽阔水域的理想桥型。对于该桥型而言,主缆与中主索鞍间的抗滑问题是制约中塔选型乃至结构成立的核心因素,围绕该抗滑问题开展科研攻关极为必要。基于此,本文采用理论与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在抗滑摩擦准确计算、滑移机理明确把握、抗滑方案深化设计、抗滑性能合理评估等方面的深入研究,较为系统地解决了主缆抗滑问题,可为相关理论修正及创新工程实践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工作如下:首先,针对主缆侧面抗滑摩擦难以准确计算及充分利用的问题,开展了主缆侧向力方面的理论及试验研究:探明了既有计算公式的理论基础及应用局限性;基于离散体接触关系,提出了鞍槽内丝股相互作用力的计算模型,构建了侧向力理论计算方法;基于最小二乘准则进行分区间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提炼了便于工程应用的实用计算公式;探讨了参数影响规律,并对比了既有公式、理论方法及实用公式的计算结果;最后利用实用公式,对主缆抗滑摩擦力进行了计算示例。另一方面,通过在模型设计、加载方式及测试方法等方面的探索实践,形成了有效的侧向力试验方案;根据测试结果,进一步明确了侧向力的分布模式及变化规律,并验证了理论研究成果的准确性。为明确主缆与索鞍间的滑移机理,给理论模型的构建提供必要基础,开展了以索股为基本研究对象的大规模试验研究:制定了以两端张拉索股模拟平衡状态、以单侧顶推索鞍模拟偏载状态的加载方案,并设计了相应的试验模型及测试方法;综合考虑侧面摩擦、索股数目及索鞍构造等因素,开展了共15种工况的试验测试;利用实测数据,深入研究了索力发展特征、索股滑移行为、滑移时变效应、名义摩擦系数等机理问题;最后,就主缆与索鞍间摩擦系数合理设计取值的必要性及可行性进行了探讨。进一步地,针对多塔悬索桥中塔索鞍抗滑不足的问题,研究了竖向摩擦板式及水平摩擦板式抗滑方案的总体思路;抽离单束索股作为基本单元形成索元概念,提出了索元物理模型及规格化力学模型,开发了便于主缆滑移模型嵌入与调用的索元分析模块;在此基础上,结合设有竖向或水平摩擦板时的索鞍构造特征及索股分布特点,考虑分层滑移特性及侧面摩阻效应,通过理论推导,构建了竖向摩擦板或水平摩擦板协同作用时的主缆分层滑移分析模型,并通过试验数据证实了分析模型的有效性。最后,在明确了现行抗滑模式不适宜性的基础上,联合采用抗滑安全系数、索力不均匀率、索股滑移率等三项指标,构建了面向滑移过程的主缆抗滑性能评估准则;以温州瓯江北口大桥作为典型工程实例,基于所提出的主缆分层滑移分析模型及抗滑性能评估准则,分别对增设竖向摩擦板和增设水平摩擦板两种抗滑思路下的多种抗滑设计方案进行了详细的参数分析,明确了各方案所对应的索股滑移、评估指标、各向受力、摩阻组成、抗滑效力等规律性特征,推选了列间全置竖向摩擦板及层间布置2块水平摩擦板(分别置于约1/4及1/2高度处)作为两类相对最优的抗滑方案,并就此阐明了两类方案的构造可实现性。综合上述研究,形成了一套适用于主缆抗滑性能分析的理论方法体系,为实际主缆抗滑方案的构思、设计及实施提供有益参照。

付庆端[7](2020)在《大型固定管板式反应器制造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化学工业的不断发展,对应着不同的化学反应,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化学反应器。固定管板式反应器作为化学工业以及其他过程工业中应用较广的化学反应器之一,并且随着化学工业生产规模和产能的扩大以及化工过程设备制造水平的提高,此类化学反应器向着大型化的趋势持续发展。大型固定管板式反应器在过程工业生产中越来越被广泛应用,特别是顺酐的工业生产中。顺酐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和精细化工产品,是目前世界上仅次于苯酐和醋酐的第三大酸酐,其中,生产顺酐的装置中的关键设备“顺酐反应器”即为大型固定管板式反应器。本文以云南大为恒远化工有限公司5万吨/年顺酐装置的顺酐反应器,作为一个大型固定管板式反应器的一个典型例子,以顺酐反应器为研究对象,将顺酐反应器的本体结构特征、制造关键技术、制造后的各种试验和检验等方面作为重点,对整个顺酐反应器的制造过程及其技术原理、理论基础、制造质量保证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针对大型固定管板式反应器管板的结构特点,通过控制管板的平面度、采用合理的拼接坡口、并进行无损检测和热处理等措施,对大型固定管板式反应器管板拼板焊接工艺和防焊接变形控制技术进行攻关,使管板拼板焊接后不平度可控制在3mm以内,最终使其制造质量优于设计要求。2.针对大型固定管板式反应器管板的换热管孔数量多且要求高的特点,通过先采用数控编程引孔,然后用三台钻床以优化均布的方式圆周布置,再以先钻后铰的加工工艺,对大型固定管板式反应器管板上列管管孔加工及孔系精度控制进行研究,最终使其管板既满足加工精度要求又提高加工效率。3.通过合理设置支撑及其辅助工装,对顺酐反应器上管板(浮动管板)与下管板、26180根反应管的组装工艺进行研究,使设备主体的组装顺利完成。4.通过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专门的吊装工装设计和吊装方案,对顺酐反应器组对、吊装工装设计、制作和试验进行攻关,保证了设备制造进度的顺利进行。5.针对顺酐反应器属于大型固定管板反应器,通过工艺方案的探讨到实施,对其质量检测控制(含反应管与管板焊接质量检测的氨、氦检漏、370°C条件下熔盐检漏和该反应器的整体水压试验)进行研究,通过制定合理的检测和试验方案,实现了大型顺酐反应器的质量检测控制。通过对大型固定管板式反应器的典型实例——顺酐反应器制造工艺的研究,对大型固定管板式反应器的制造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为整个大型固定管板式反应器的制造、使用和管理提供技术保证,为确保大型固定管板式反应器的制造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于大型固定管板式反应器的实际制造以及确保其制造质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而且也使其能够在现有技术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

马明正[8](2015)在《高速铁路CRTS 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施工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高速铁路具有运载能力大、运行速度快、运输效率高、运载成本低、安全系数高的特点,在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上占据明显的优势,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建设高速铁路,实现客货分离,不仅缩短了沿线城市时空距离,大幅度提升旅客运输服务质量,方便旅客出行,还能改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释放既有铁路能力,有效缓解货运能力紧张状况,对促进沿线区域经济发展、实现我国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高速铁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结构稳定且维修养护简单的无砟轨道逐渐成为高速铁路建设中的主要趋势。本文以CRTS Ⅱ型板式无砟轨道为研究对象,对其施工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系统的研究,提出合理的质量目标和职能分配方式,制定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可靠的质量控制措施,确定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高速铁路CRTS Ⅱ板式无砟轨道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和关键环节分析以高速铁路CRTS Ⅱ板式无砟轨道施工全过程研究为基础,结合对运营期常见病害的产生机理分析,综合运用故障树分析法、统计分析法、因果图分析法,识别出影响CRTS Ⅱ板式无砟轨道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分析确定了影响CRTS 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施工质量的八大关键环节,即线下结构物的沉降变形控制、精密控制测量、梁面打磨、滑动层和挤塑板施工、底座板施工、轨道板精调、水泥乳化沥青砂浆灌注及轨道板的纵向连接。2.高速铁路CRTS 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施工质量控制研究对高速铁路CRTS 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施工质量控制进行了深入研究,确定了无砟轨道施工控制的目标,提出了以“系统施作、过程控制、重视维护”为主要内容的施工质量控制理念和基于供应链的施工质量控制模式,并针对CRTS 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施工的关键控制环节,从制度、组织、人力资源、材料与机械设备、质量监督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质量控制措施。3.建立高速铁路CRTS Ⅱ型板无砟轨道质量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在遵循科学性、全面性、系统性、代表性、可比性、方便性和成长性等原则上,建立了一种科学的高速铁路CRTS Ⅱ型板无砟轨道质量管理评价指标体系,还介绍了多种可用于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施工质量评价的方法,并对基于多指标可拓综合评价模型进行了细致分析。4.客专CRTS 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施工质量管理实证研究以石武客专CRTS 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施工质量管理为对象进行了实证研究,对其无砟轨道质量策划进行了深入分析,确定了无砟轨道施工的质量方针与总目标并对总目标进行了分解,明确各参建方的质量职能,结合影响质量形成的关键要素和关键控制环节,提出了石武客专CRTS 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并建立多指标可拓综合评价模型进行质量评价。

欧祖敏[9](2016)在《板式无砟轨道结构疲劳可靠性分析方法及其应用研究》文中指出无砟轨道以其高平顺、高稳定和少维修的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高速铁路和客运专线。随着列车提速及高速铁路建设需要,我国的无砟轨道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理念的基础上,通过快速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并经大量的试验段研究及工程建设实践积累了丰富的设计、建造经验,逐渐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砟轨道技术和相对系统的无砟轨道设计理论体系,为无砟轨道的广泛应用作出了较大贡献。然而,由于日常服役中无砟轨道结构面临的列车荷载、结构及自然环境等参数存在明显的随机特性,现有设计理论与方法难以完全反映和体现无砟轨道结构的抗疲劳设计需求,也无法对长期服役条件下的无砟轨道结构疲劳性能进行准确评估。本文通过引入可靠性理论,建立考虑荷载、结构和环境等参数随机特性的板式无砟轨道结构疲劳可靠性分析模型,用于分析长期服役条件下的板式无砟轨道结构疲劳可靠性。本文的研究工作促进了可靠性理论与方法在板式无砟轨道结构抗疲劳设计或疲劳性能分析中的应用,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本论文主要开展了如下研究工作:(1)在广泛收集国内外研究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无砟轨道结构在长期服役条件下面临的现实问题,建立描述无砟轨道结构服役中面临的荷载、结构和自然环境等参数随机特性的数学模型。利用ABQUAS软件建立的车辆-轨道-地基耦合系统动力仿真模型,分析了轨道高低不平顺激励下作用于板式无砟轨道结构上的列车荷载分布特征及其参数取值,提出引入蒙特卡罗法(Monte Carlo)来模拟产生板式无砟轨道结构中荷载、结构等随机参数变量样本。(2)对弹性地基叠合梁模型解析解法计算板式无砟轨道结构横向弯矩的不足进行修正,提出了利用修正后的弹性地基叠合梁模型解析解分析随机参数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中轨道板和底座板等主体承载结构的列车荷载效应(弯矩)分布特征的方法。考虑列车轮载、扣件刚度及地基系数等主要参数的随机特性,采用蒙特卡罗法(Monte Carlo)模拟产生这几种随机参数变量样本,结合修正后的弹性地基双层叠合梁模型解析解分析确定了这几种随机参数下的板式无砟轨道结构中轨道板和底座板的常用列车荷载效应(弯矩)的分布特征和分布参数。(3)根据固体传热理论建立和求解得到板式无砟轨道结构温度场方程,利用城市历史气象资料和温度场方程计算得到代表城市所在地板式无砟轨道结构中标准厚度轨道板和底座板温度梯度作用(日最值和常用值)和轴向均匀温度作用(包含日均值、日幅值、日最值和常用值)的多年历程,通过统计分析确定了不同城市所在地板式无砟轨道结构中这几种温度作用的分布特征和分布参数。基于温度作用概率模型及分布特征,提出了确定具有不同概率需求的板式无砟轨道结构温度作用日最值代表值的计算方法,结合无砟轨道结构特征和相关规范要求,提出了部分地区无砟轨道结构温度梯度作用和轴向均匀温度作用日最值的建议值。(4)考虑板式无砟轨道结构中轨道板和底座板可能发生的损伤形式和板的结构特征,分析确定了轨道板和底座板主要的潜在疲劳失效模式,并提出了各种疲劳失效模式的表征指标。根据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材料的疲劳性能,建立了一般条件下(不考虑环境作用)轨道板和底座板各种疲劳失效模式对应的疲劳可靠性分析模型及极限状态方程。在材料疲劳性能常数中引入环境作用衰减函数φ(t),以考虑大气环境碳化作用、寒冷地区冻融环境冻融循环作用的影响。通过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建立考虑环境作用的板式无砟轨道结构中轨道板和底座板各种疲劳失效模式对应的疲劳可靠性分析模型及极限状态方程。(5)利用本文建立的一般条件下和环境作用条件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中轨道板和底座板各种疲劳失效模式对应的可靠性分析模型和极限状态方程,对现有的CRTS-II和CRTS-III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中轨道板和底座板的抗疲劳可靠指标及失效概率进行分析,评价不同地区、不同环境条件下CRTS-II和CRTS-III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中轨道板和底座板的疲劳可靠性。本文在板式无砟轨道结构疲劳可靠性分析方面所作的一些列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等工作,将促进板式无砟轨道结构疲劳可靠性分析方法的发展,为完善无砟轨道结构的抗疲劳设计或疲劳性能检算及评价提供有效的途径。

高睿[10](2014)在《CRTS Ⅱ型板式无砟轨道轨道板离缝上拱整治及效果研究》文中提出随着高速铁路和客运专线对舒适性和安全性的不断提高,轨道的高稳定性和高平顺性的要求也愈来愈高,传统有砟轨道已不能满足高速铁路发展的要求,从而促进了无砟轨道技术的快速发展。其中CRTS 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已在京津城际、京沪高铁等线路上成功铺设并运营,但随着运营时间的不断增长,局部地段的CRTS 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系统各结构不同程度的出现破损等病害,因此对CRTS 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的养护维修技术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首先采用文献检索方式获取国内外有关CRTS 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相关维修措施,并对京津城际、京沪高铁等相关线路进行现场调研,分别对承轨台破损(包括塑料套管破损、承轨台支座破损及挡肩破损等)、轨道板破损(包括轨道板表面剥离、轨道板上拱、宽接缝混凝土压溃及轨道板劈裂等)、轨道板与砂浆层离缝、侧向挡块斜裂、轨道下沉等病害的产生原因及相关维修措施进行总结分析,提出了CRTS 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维修对轨道结构影响的三级分类:影响轨道外观、影响轨道局部功能和影响轨道结构。在介绍CRTS 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组成、离缝上拱病害、原因及整治措施的基础上,根据桥上CRTS 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建立了分析模型,并重点针对利用植筋锚固措施整治轨道板上拱前后CRTS Ⅱ型板式轨道结构纵向力特性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根据植筋锚固对钢轨、轨道板及底座板伸缩力特性影响分析可知,在桥上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上进行植筋锚固,均对各结构的伸缩力影响较小,可忽略不计。根据植筋锚固对钢轨、轨道板及底座板制动力特性影响分析可知,在桥上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上进行植筋锚固,均对各结构的制动力影响显著。为了防止植筋锚固时轨道板及底座板所受制动力过大而产生二次破坏,同时为了保持受力对称,建议至少植筋数量为4根,即以两股钢轨中心为对称轴每侧布置2根钢筋。同时建议需依据锚固后的钢轨受力检算所在区段无缝线路的锁定轨温。

二、板式攻关试验总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板式攻关试验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筑路机械学术研究综述·2018(论文提纲范文)

索引
0引言 (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提供初稿)
1 土石方机械
    1.1 推土机 (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肖茹硕士生, 吉林大学赵克利教授提供初稿;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统稿)
        1.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 1 国外研究现状
        1.1.1. 2 中国研究现状
        1.1.2 研究的热点问题
        1.1.3 存在的问题
        1.1.4 研究发展趋势
    1.2 挖掘机 (山河智能张大庆高级工程师团队、华侨大学林添良副教授提供初稿;山河智能张大庆高级工程师统稿)
        1.2.1 挖掘机节能技术 (山河智能张大庆高级工程师、刘昌盛博士、郝鹏博士, 华侨大学林添良副教授, 中南大学胡鹏博士生、林贵堃硕士生提供初稿)
        1.2.1. 1 传统挖掘机动力总成节能技术
        1.2.1. 2 新能源技术
        1.2.1. 3 混合动力技术
        1.2.2 挖掘机智能化与信息化 (山河智能张大庆高级工程师, 中南大学胡鹏、周烜亦博士生、李志勇、范诗萌硕士生提供初稿)
        1.2.2. 1 挖掘机辅助作业技术
        1.2.2. 2 挖掘机故障诊断技术
        1.2.2. 3 挖掘机智能施工技术
        1.2.2. 4 挖掘机远程监控技术
        1.2.2. 5 问题与展望
        1.2.3 挖掘机轻量化与可靠性 (山河智能张大庆高级工程师、王德军副总工艺师, 中南大学刘强博士生、万宇阳硕士生提供初稿)
        1.2.3. 1 挖掘机轻量化研究
        1.2.3. 2 挖掘机疲劳可靠性研究
        1.2.3. 3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1.2.4 挖掘机振动与噪声 (山河智能张大庆高级工程师, 中南大学刘强博士生、万宇阳硕士生提供初稿)
        1.2.4. 1 挖掘机振动噪声分类与产生机理
        1.2.4. 2 挖掘机振动噪声信号识别现状和发展趋势
        1.2.4. 3 挖掘机减振降噪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1.2.4. 4 挖掘机振动噪声存在问题与展望
    1.3 装载机 (吉林大学秦四成教授, 博士生遇超、许堂虹提供初稿)
        1.3.1 装载机冷却系统散热技术研究
        1.3.1.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2 研究发展趋势
        1.3.2 鱼和熊掌兼得的HVT
        1.3.2. 1 技术原理及结构特点
        1.3.2. 2 技术优点
        1.3.2. 3 国外研究现状
        1.3.2. 4 中国研究现状
        1.3.2. 5 发展趋势
        1.3.2. 6 展望
    1.4 平地机 (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赵睿英高级工程师提供初稿)
        1.4.1 平地机销售情况与核心技术构架
        1.4.2 国外平地机研究现状
        1.4.2. 1 高效的动力传动技术
        1.4.2. 2 变功率节能技术
        1.4.2. 3 先进的工作装置电液控制技术
        1.4.2. 4 操作方式与操作环境的人性化
        1.4.2. 5 转盘回转驱动装置过载保护技术
        1.4.2. 6 控制系统与作业过程智能化
        1.4.2. 7 其他技术
        1.4.3 中国平地机研究现状
        1.4.4 存在问题
        1.4.5 展望
2压实机械
    2.1 静压压路机 (长安大学沈建军高级工程师提供初稿)
        2.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2 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2.2 轮胎压路机 (黑龙江工程学院王强副教授提供初稿)
        2.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2 热点研究方向
        2.2.3 存在的问题
        2.2.4 研究发展趋势
    2.3 圆周振动技术 (长安大学沈建军高级工程师提供初稿)
        2.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3.1. 1 双钢轮技术研究进展
        2.3.1. 2 单钢轮技术研究进展
        2.3.2 热点问题
        2.3.3 存在问题
        2.3.4 发展趋势
    2.4 垂直振动压路机 (合肥永安绿地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宋皓总工程师提供初稿)
        2.4.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4.2 存在的问题
        2.4.3 热点研究方向
        2.4.4 研究发展趋势
    2.5 振动压路机 (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杂志社万汉驰高级工程师提供初稿)
        2.5.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5.1. 1 国外振动压路机研究历史与现状
        2.5.1. 2 中国振动压路机研究历史与现状
        2.5.1. 3 特种振动压实技术与产品的发展
        2.5.2 热点研究方向
        2.5.2. 1 控制技术
        2.5.2. 2 人机工程与环保技术
        2.5.2. 3 特殊工作装置
        2.5.2. 4 振动力调节技术
        2.5.2. 4. 1 与振动频率相关的调节技术
        2.5.2. 4. 2 与振幅相关的调节技术
        2.5.2. 4. 3 与振动力方向相关的调节技术
        2.5.2. 5 激振机构优化设计
        2.5.2. 5. 1 无冲击激振器
        2.5.2. 5. 2 大偏心矩活动偏心块设计
        2.5.2. 5. 3 偏心块形状优化
        2.5.3 存在问题
        2.5.3. 1 关于名义振幅的概念
        2.5.3. 2 关于振动参数的设计与标注问题
        2.5.3. 3 振幅均匀性技术
        2.5.3. 4 起、停振特性优化技术
        2.5.4 研究发展方向
    2.6 冲击压路机 (长安大学沈建军高级工程师提供初稿)
        2.6.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6.2 研究热点
        2.6.3 主要问题
        2.6.4 发展趋势
    2.7 智能压实技术及设备 (西南交通大学徐光辉教授, 长安大学刘洪海教授、贾洁博士生, 国机重工 (洛阳) 建筑机械有限公司韩长太副总经理提供初稿;西南交通大学徐光辉教授统稿)
        2.7.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7.2 热点研究方向
        2.7.3 存在的问题
        2.7.4 研究发展趋势
3路面机械
    3.1 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 (长安大学谢立扬高级工程师、张晨光博士生、赵利军副教授提供初稿)
        3.1.1 国内外能耗研究现状
        3.1.1. 1 烘干筒
        3.1.1. 2 搅拌缸
        3.1.1. 3 沥青混合料生产工艺与管理
        3.1.2 国内外环保研究现状
        3.1.2. 1 环保的宏观管理
        3.1.2. 2 沥青烟
        3.1.2. 3 排放因子
        3.1.3 存在的问题
        3.1.4 未来研究趋势
    3.2 沥青混凝土摊铺机 (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周小浩硕士生提供初稿)
        3.2.1 沥青混凝土摊铺机近几年销售情况
        3.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3.2.2. 1 国外沥青混凝土摊铺机发展现状
        3.2.2. 2 中国沥青混凝土摊铺机的发展现状
        3.2.2. 3 国内外行驶驱动控制技术
        3.2.2. 4 国内外智能化技术
        3.2.2. 5 国内外自动找平技术
        3.2.2. 6 振捣系统的研究
        3.2.2. 7 国内外熨平板的研究
        3.2.2. 8 国内外其他技术的研究
        3.2.3 存在的问题
        3.2.4 研究的热点方向
        3.2.5 发展趋势与展望
    3.3 水泥混凝土搅拌设备 (长安大学赵利军副教授、冯忠绪教授、赵凯音博士生提供初稿;长安大学赵利军副教授统稿)
        3.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3.3.1. 1 搅拌机
        3.3.1. 2 振动搅拌技术
        3.3.1. 3 搅拌工艺
        3.3.1. 4 搅拌过程监控技术
        3.3.2 存在问题
        3.3.3 总结与展望
    3.4 水泥混凝土摊铺设备 (长安大学胡永彪教授提供初稿)
        3.4.1 国内外研究现状
        3.4.1. 1 作业机理
        3.4.1. 2 设计计算
        3.4.1. 3 控制系统
        3.4.1. 4 施工技术
        3.4.2 热点研究方向
        3.4.3 存在的问题
        3.4.4 研究发展趋势[466]
    3.5 稳定土厂拌设备 (长安大学赵利军副教授、李雅洁研究生提供初稿)
        3.5.1 国内外研究现状
        3.5.1. 1 连续式搅拌机与搅拌工艺
        3.5.1. 2 振动搅拌技术
        3.5.2 存在问题
        3.5.3 总结与展望
4桥梁机械
    4.1 架桥机 (石家庄铁道大学邢海军教授提供初稿)
        4.1.1 公路架桥机的分类及结构组成
        4.1.2 架桥机主要生产厂家及其典型产品
        4.1.2. 1 郑州大方桥梁机械有限公司
        4.1.2. 2 邯郸中铁桥梁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4.1.2. 3 郑州市华中建机有限公司
        4.1.2. 4 徐州徐工铁路装备有限公司
        4.1.3 大吨位公路架桥机
        4.1.3. 1 LGB1600型导梁式架桥机
        4.1.3. 2 TLJ1700步履式架桥机
        4.1.3. 3 架桥机的规范与标准
        4.1.4 发展趋势
        4.1.4. 1 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
        4.1.4. 2 智能安全监测系统的应用
        4.1.4. 3 故障诊断技术的应用
    4.2 移动模架造桥机 (长安大学吕彭民教授、陈一馨讲师, 山东恒堃机械有限公司秘嘉川工程师、王龙奉工程师提供初稿;长安大学吕彭民教授统稿)
        4.2.1 移动模架造桥机简介
        4.2.1. 1 移动模架造桥机的分类及特点
        4.2.1. 2 移动模架主要构造及其功能
        4.2.1. 3 移动模架系统的施工原理与工艺流程
        4.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4.2.2. 1 国外研究状况
        4.2.2. 2 国内研究状况
        4.2.3 中国移动模架造桥机系列创新及存在的问题
        4.2.3. 1 中国移动模架造桥机系列创新
        4.2.3. 2 中国移动模架存在的问题
        4.2.4 研究发展的趋势
5隧道机械
    5.1 喷锚机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谷立臣教授、孙昱博士生提供初稿)
        5.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5.1.1. 1 混凝土喷射机
        5.1.1. 2 锚杆钻机
        5.1.2 存在的问题
        5.1.3 热点及研究发展方向
    5.2 盾构机 (中南大学易念恩实验师, 长安大学叶飞教授, 中南大学王树英副教授、夏毅敏教授提供初稿)
        5.2.1 盾构机类型
        5.2.1. 1 国内外发展现状
        5.2.1. 2 存在的问题与研究热点
        5.2.1. 3 研究发展趋势
        5.2.2 盾构刀盘
        5.2.2.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5.2.2. 2 热点研究方向
        5.2.2. 3 存在的问题
        5.2.2. 4 研究发展趋势
        5.2.3 盾构刀具
        5.2.3.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5.2.3. 2 热点研究方向
        5.2.3. 3 存在的问题
        5.2.3. 4 研究发展趋势
        5.2.4 盾构出渣系统
        5.2.4. 1 螺旋输送机
        5.2.4. 2 泥浆输送管路
        5.2.5 盾构渣土改良系统
        5.2.5. 1 国内外发展现状
        5.2.5. 2 存在问题与研究热点
        5.2.5. 3 研究发展趋势
        5.2.6 壁后注浆系统
        5.2.6. 1 国内外发展现状
        5.2.6. 2 研究热点方向
        5.2.6. 3 存在的问题
        5.2.6. 4 研究发展趋势
        5.2.7 盾构检测系统
        5.2.7.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5.2.7. 2 热点研究方向
        5.2.7. 3 存在的问题
        5.2.7. 4 研究发展趋势
        5.2.8 盾构推进系统
        5.2.8.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5.2.8. 2 热点研究方向
        5.2.8. 3 存在的问题
        5.2.8. 4 研究发展趋势
        5.2.9 盾构驱动系统
        5.2.9.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5.2.9. 2 热点研究方向
        5.2.9. 3 存在的问题
        5.2.9. 4 研究发展趋势
6养护机械
    6.1 清扫设备 (长安大学宋永刚教授提供初稿)
        6.1.1 国外研究现状
        6.1.2 热点研究方向
        6.1.2. 1 单发动机清扫车
        6.1.2. 2 纯电动清扫车
        6.1.2. 3 改善人机界面向智能化过渡
        6.1.3 存在的问题
        6.1.3. 1 整车能源效率偏低
        6.1.3. 2 作业效率低
        6.1.3. 3 除尘效率低
        6.1.3. 4 静音水平低
        6.1.4 研究发展趋势
        6.1.4. 1 节能环保
        6.1.4. 2 提高作业性能及效率
        6.1.4. 3 提高自动化程度及路况适应性
    6.2 除冰融雪设备 (长安大学高子渝副教授、吉林大学赵克利教授提供初稿;长安大学高子渝副教授统稿)
        6.2.1 国内外除冰融雪设备研究现状
        6.2.1. 1 融雪剂撒布机
        6.2.1. 2 热力法除冰融雪机械
        6.2.1. 3 机械法除冰融雪机械
        6.2.1. 4 国外除冰融雪设备技术现状
        6.2.1. 5 中国除冰融雪设备技术现状
        6.2.2 中国除冰融雪机械存在的问题
        6.2.3 除冰融雪机械发展趋势
    6.3 检测设备 (长安大学叶敏教授、张军讲师提供初稿)
        6.3.1 路面表面性能检测设备
        6.3.1. 1 国外路面损坏检测系统
        6.3.1. 2 中国路面损坏检测系统
        6.3.2 路面内部品质的检测设备
        6.3.2. 1 新建路面质量评价设备
        6.3.2. 2 砼路面隐性病害检测设备
        6.3.2. 3 沥青路面隐性缺陷的检测设备
        6.3.3 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
    6.4 铣刨机 (长安大学胡永彪教授提供初稿)
        6.4.1 国内外研究现状
        6.4.1. 1 铣削转子动力学研究
        6.4.1. 2 铣削转子刀具排列优化及刀具可靠性研究
        6.4.1. 3 铣刨机整机参数匹配研究
        6.4.1. 4 铣刨机转子驱动系统研究
        6.4.1. 5 铣刨机行走驱动系统研究
        6.4.1. 6 铣刨机控制系统研究
        6.4.1. 7 铣刨机路面工程应用研究
        6.4.2 热点研究方向
        6.4.3 存在的问题
        6.4.4 研究发展趋势
        6.4.4. 1 整机技术
        6.4.4. 2 动力技术
        6.4.4. 3 传动技术
        6.4.4. 4 控制与信息技术
        6.4.4. 5 智能化技术
        6.4.4. 6 环保技术
        6.4.4. 7 人机工程技术
    6.5 再生设备 (长安大学顾海荣、马登成副教授提供初稿;顾海荣副教授统稿)
        6.5.1 厂拌热再生设备
        6.5.1.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6.5.1. 2 热点研究方向
        6.5.1. 3 存在的问题
        6.5.1. 4 研究发展趋势
        6.5.2 就地热再生设备
        6.5.2.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6.5.2. 2 热点研究方向
        6.5.2. 3 存在的问题
        6.5.2. 4 研究发展趋势
        6.5.3 冷再生设备
        6.5.3.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6.5.3. 2 热点研究方向
    6.6 封层车 (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杨光兴硕士生提供初稿)
        6.6.1 前言
        6.6.2 同步碎石封层技术与设备
        6.6.2. 1 同步碎石封层技术简介
        6.6.2. 2 国外研究现状
        6.6.2. 3 中国研究现状
        6.6.2. 4 研究方向
        6.6.2. 5 存在的问题
        6.6.3 稀浆封层技术与设备
        6.6.3. 1 稀浆封层技术简介
        6.6.3. 2 国外研究现状
        6.6.3. 3 中国发展现状
        6.6.3. 4 热点研究方向
        6.6.3. 5 存在的问题
        6.6.4 雾封层技术与设备
        6.6.4. 1 雾封层技术简介
        6.6.4. 2 国外发展现状
        6.6.4. 3 中国发展现状
        6.6.4. 4 热点研究方向
        6.6.4. 5 存在的问题
        6.6.5 研究发展趋势
    6.7 水泥路面修补设备 (长安大学叶敏教授、窦建明博士生提供初稿)
        6.7.1 技术简介
        6.7.1. 1 施工技术
        6.7.1. 2 施工机械
        6.7.1. 3 共振破碎机工作原理
        6.7.2 共振破碎机研究现状
        6.7.2. 1 国外研究发展现状
        6.7.2. 2 中国研究发展现状
        6.7.3 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6.7.3. 1 研究热点
        6.7.3. 2 发展趋势
7 结语 (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提供初稿)

(2)高速铁路桥上无砟道岔系统空间精细化设计理论及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高速道岔及桥上无缝线路发展概况
        1.2.1 高速道岔
        1.2.2 桥上无缝线路
    1.3 桥上无缝道岔研究现状
        1.3.1 桥上道岔基础理论
        1.3.2 桥上道岔工程应用
        1.3.3 存在的问题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1.4.1 研究的必要性
        1.4.2 研究内容及方法
    1.5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2 高速铁路桥上无砟道岔空间精细化模型及设计参数研究
    2.1 无缝道岔-无砟轨道-桥梁-墩台空间耦合模型
        2.1.1 桥上轨枕埋入式无砟道岔
        2.1.2 桥上板式无砟道岔
        2.1.3 力学平衡方程的建立及求解
        2.1.4 精细化空间耦合模型的验证
        2.1.5 桥上无砟道岔计算软件的开发
    2.2 高速车辆-无缝道岔-无砟轨道-桥梁动力协同仿真模型
        2.2.1 车辆结构
        2.2.2 道岔及桥梁结构
        2.2.3 轮轨关系
    2.3 高速铁路桥上无砟道岔设计参数研究
        2.3.1 扣件阻力及刚度
        2.3.2 间隔铁及限位器阻力
        2.3.3 其他参数
    2.4 本章小结
3 高速铁路桥上无砟道岔静力特性及参数影响规律研究
    3.1 无砟轨道结构型式的影响
        3.1.1 桥上轨枕埋入式无砟道岔
        3.1.2 桥上板式无砟道岔
        3.1.3 不同型式桥上无砟道岔的对比
    3.2 轨道结构参数影响规律研究
        3.2.1 轨温变化幅度
        3.2.2 辙跟结构型式
        3.2.3 扣件纵向阻力
        3.2.4 无砟轨道伸缩刚度
        3.2.5 滑动层摩擦系数
        3.2.6 摩擦板长度
    3.3 桥梁结构参数影响规律研究
        3.3.1 桥温变化幅度
        3.3.2 桥墩纵向刚度
        3.3.3 道岔梁跨度
        3.3.4 道岔梁型式
        3.3.5 道岔梁相邻简支梁支座布置型式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静动结合的高速铁路桥上无砟道岔关键问题研究
    4.1 温度-车辆荷载耦合场作用的影响
        4.1.1 桥上轨枕埋入式无砟道岔
        4.1.2 桥上板式无砟道岔
    4.2 岔桥合理相对位置
        4.2.1 静力分析
        4.2.2 动力分析
    4.3 道岔梁间简支梁的设置
        4.3.1 简支梁数量
        4.3.2 简支梁跨度
        4.3.3 支座布置型式
    4.4 本章小结
5 高速铁路桥上无砟道岔现场试验研究
    5.1 测试内容及方法
        5.1.1 静力测试
        5.1.2 动力测试
    5.2 桥上轨枕埋入式无砟道岔
        5.2.1 钢轨纵向力
        5.2.2 钢轨及桥梁位移
        5.2.3 无砟轨道温度
        5.2.4 动力响应
    5.3 桥上板式无砟道岔
        5.3.1 钢轨纵向力
        5.3.2 钢轨及桥梁位移
        5.3.3 无砟轨道温度
        5.3.4 动力响应
    5.4 高速铁路桥上无砟道岔设计准则
    5.5 本章小结
6 高速铁路桥上无砟道岔检算评估方法及工程应用研究
    6.1 检算评估指标及方法研究
        6.1.1 静力检算评估
        6.1.2 动力检算评估
    6.2 郑西高铁渭南北站桥上轨枕埋入式无砟道岔检算评估研究
        6.2.1 基本设计参数
        6.2.2 静力检算评估
        6.2.3 动力检算评估
        6.2.4 综合评估
    6.3 京沪高铁徐州东站桥上板式无砟道岔检算评估研究
        6.3.1 基本设计参数
        6.3.2 静力检算评估
        6.3.3 动力检算评估
        6.3.4 综合评估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3)高速铁路长大桥梁无砟轨道无缝线路设计理论及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桥上无缝线路研究概况
        1.2.1 国外桥上无缝线路研究概况
        1.2.2 我国桥上无缝线路研究概况
        1.2.3 国内外桥上无缝线路研究概况分析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主要研究思路
        1.3.3 主要创新点
2 高速铁路长大桥梁无砟轨道无缝线路设计参数研究
    2.1 桥梁温差和钢轨温差研究
        2.1.1 国外桥梁温差和钢轨温差研究
        2.1.2 我国桥梁温差和钢轨温差研究
        2.1.3 桥梁温差和钢轨温差的合理取值研究
    2.2 线路纵向阻力研究
        2.2.1 国外线路纵向阻力研究
        2.2.2 我国线路纵向阻力研究
        2.2.3 线路纵向阻力的合理取值研究
    2.3 桥梁竖向荷载研究
        2.3.1 国外桥梁竖向荷载研究
        2.3.2 我国桥梁竖向荷载研究
        2.3.3 桥梁竖向荷载的合理取值研究
    2.4 列车制动力率研究
        2.4.1 国外列车制动力率研究
        2.4.2 我国列车制动力率研究
        2.4.3 列车制动力率的合理取值研究
    2.5 桥墩纵向刚度限值研究
        2.5.1 国外桥墩纵向刚度限值研究
        2.5.2 我国桥墩纵向刚度限值研究
        2.5.3 桥墩纵向刚度限值的合理取值研究
    2.6 活动支座摩阻率研究
        2.6.1 国外活动支座摩阻率研究
        2.6.2 我国活动支座摩阻率研究
        2.6.3 活动支座摩阻率的合理取值研究
    2.7 无砟轨道结构型式研究
    2.8 本章小结
3 高速铁路长大桥梁无砟轨道无缝线路静力特性研究
    3.1 高速铁路长大桥梁无砟轨道无缝线路静力分析模型建立
        3.1.1 高速铁路长大桥梁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无缝线路模型
        3.1.2 高速铁路长大桥梁双块式无砟轨道无缝线路模型
        3.1.3 高速铁路长大桥梁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无缝线路模型
        3.1.4 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台后锚固体系纵向力学解析算法研究
        3.1.5 分析结果对比与模型验证
    3.2 高速铁路长大桥梁无砟轨道无缝线路参数影响规律研究
        3.2.1 荷载场参数影响规律研究
        3.2.2 纵向传力参数影响规律研究
        3.2.3 轨道结构参数影响规律研究
        3.2.4 桥梁结构参数影响规律研究
        3.2.5 荷载组合方式影响规律研究
    3.3 高速铁路长大桥梁无砟轨道无缝线路病害研究
        3.3.1 桥上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梁端处半圆形凸形挡台受力研究
        3.3.2 桥上块式无砟轨道道床板上拱上翘变形影响研究
        3.3.3 路基支撑层上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板上拱离缝成因研究
        3.3.4 桥上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轨道板和底座板断裂影响研究
    3.4 本章小结
4 高速铁路长大桥梁无砟轨道无缝线路动力特性研究
    4.1 高速铁路长大桥梁无砟轨道无缝线路动力分析模型建立
        4.1.1 高速铁路长大桥梁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无缝线路模型
        4.1.2 高速铁路长大桥梁双块式无砟轨道无缝线路模型
        4.1.3 高速铁路长大桥梁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无缝线路模型
        4.1.4 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台后锚固体系模型
    4.2 高速铁路长大桥梁无砟轨道无缝线路动力综合分析
        4.2.1 高速铁路长大桥梁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无缝线路动力分析
        4.2.2 高速铁路长大桥梁双块式无砟轨道无缝线路动力分析
        4.2.3 高速铁路长大桥梁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无缝线路动力分析
        4.2.4 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台后锚固体系动力分析
        4.2.5 分析结果对比与模型验证
    4.3 高速铁路长大桥梁无砟轨道无缝线路动力参数影响规律研究
        4.3.1 不同车辆速度影响规律研究
        4.3.2 不同扣件刚度影响规律研究
        4.3.3 不同桥跨长度影响规律研究
        4.3.4 不同轨道结构型式影响研究
    4.4 本章小结
5 高速铁路长大桥梁无砟轨道无缝线路综合试验研究
    5.1 高速铁路长大桥梁单元式无砟轨道无缝线路综合试验研究
        5.1.1 静态试验研究
        5.1.2 动态试验研究
        5.1.3 综合试验研究结论
    5.2 高速铁路长大桥梁纵连式无砟轨道无缝线路综合试验研究
        5.2.1 静态试验研究
        5.2.2 动态试验研究
        5.2.3 综合试验研究结论
    5.3 本章小结
6 高速铁路长大桥梁无砟轨道无缝线路设计理论应用研究
    6.1 高速铁路长大桥梁无砟轨道无缝线路检算评估研究
        6.1.1 高速铁路长大桥梁无砟轨道无缝线路检算评估指标及相关标准
        6.1.2 高速铁路长大桥梁单元式无砟轨道无缝线路检算评估研究
        6.1.3 高速铁路长大桥梁纵连式无砟轨道无缝线路检算评估研究
    6.2 高速铁路长大桥梁无砟轨道无缝线路可适应的温度跨长研究
        6.2.1 我国各地区温度区域划分汇总
        6.2.2 高速铁路长大桥梁无砟轨道无缝线路计算结果汇总
        6.2.3 高速铁路长大桥梁无砟轨道无缝线路可适应的温度跨长计算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4)高速铁路CRTS I板式无砟轨道充填层力学性能分析及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高速铁路发展与轨道结构特点
        1.2.1 国内外高速铁路发展概况
        1.2.2 高速铁路轨道结构特点
    1.3 无砟轨道的研究与应用
        1.3.1 国外无砟轨道的研究与应用
        1.3.2 我国无砟轨道的研究与应用
    1.4 CRTS Ⅰ型板式无砟轨道CA砂浆研究现状
        1.4.1 国外板式无砟轨道CA砂浆研究现状
        1.4.2 我国板式无砟轨道CA砂浆研究现状
        1.4.3 存在的主要问题
    1.5 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思路
第2章 无砟轨道结构充填层静动力学模型
    2.1 CRTS Ⅰ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分类及特点
    2.2 静力性能分析模型
        2.2.1 弹性地基梁体理论
        2.2.2 无砟轨道模型
        2.2.3 充填层的粘弹性模型
        2.2.4 充填层静力分析有限元模型
    2.3 动力性能分析模型
        2.3.1 车辆模型
        2.3.2 无砟轨道模型
        2.3.3 轮轨接触关系
        2.3.4 轨道不平顺
        2.3.5 主要计算参数及计算模型
    2.4 模型验证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无砟轨道充填层功能及力学性能分析
    3.1 无砟轨道结构充填层功能定位
    3.2 支承作用
        3.2.1 参数辨识
        3.2.2 温度荷载
        3.2.3 计算分析
        3.2.4 充填层的粘弹性材料特性
    3.3 传载作用
        3.3.1 研究方案
        3.3.2 板式无砟轨道的应力扩散规律
        3.3.3 充填层厚度对其传载性能的影响
        3.3.4 充填层弹性模量对其传载性能的影响
    3.4 减振隔振
        3.4.1 模态分析结果及数据分析
        3.4.2 模态应变能及减振效果分析
        3.4.3 瞬态分析及结果
        3.4.4 隔振效果分析
    3.5 阻裂作用
        3.5.1 研究方案
        3.5.2 结果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无砟轨道充填层动力特性研究
    4.1 动力学评价指标的选取
    4.2 CRTS Ⅰ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系统动力响应时程曲线
    4.3 充填层材料参数对动力特性的影响研究
        4.3.1 充填层厚度对动力特性的影响
        4.3.2 充填层弹性模量对动力特性的影响
    4.4 充填层病害对动力特性的影响研究
        4.4.1 轨道板空吊对动力特性的影响
        4.4.2 充填层刚度不均匀对动力特性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充填层材料服役性能室内试验研究
    5.1 充填层性能室内试验工况
    5.2 板式无砟轨道充填层材料的力学性能
        5.2.1 充填层材料的减振与隔振特性
        5.2.2 充填层材料的降噪特性
        5.2.3 充填层材料的变形协调性能
        5.2.4 充填层材料力学性能的温度敏感性
        5.2.5 含气量对低弹模CA砂浆力学性能的影响
    5.3 板式无砟轨道充填层材料的耐久性能
        5.3.1 充填层材料的抗水损害能力
        5.3.2 模注法施工时高弹模CA砂浆的温度疲劳
        5.3.3 低弹模CA砂浆的抗冻性研究
    5.4 水泥乳化沥青砂浆的施工性能
        5.4.1 新拌CA砂浆温度的选定
        5.4.2 新拌CA砂浆分离度的选定
        5.4.3 充填层CA砂浆膨胀率的选定
        5.4.4 充填层CA砂浆流动时间的选定
        5.4.5 充填层CA砂浆可工作时间的选定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无砟轨道结构充填层性能现场实车试验研究
    6.1 无砟轨道结构不同配方的充填层材料实车试验
        6.1.1 试验概况
        6.1.2 测试结果分析
    6.2 无砟轨道不同线下基础上的充填层动力性能实车试验
        6.2.1 桥上Ⅰ型板式无砟轨道动态响应
        6.2.2 路基上Ⅰ型板式无砟轨道动态响应
        6.2.3 隧道里Ⅰ型板式无砟轨道动态响应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5)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结构力学特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无砟轨道的发展及应用概述
        1.2.1 德国的无砟轨道
        1.2.2 日本的无砟轨道
        1.2.3 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无砟轨道
        1.2.4 国内的无砟轨道
    1.3 轨道结构力学特性的研究现状
        1.3.1 轨道结构的静力学研究
        1.3.2 轨道结构的动力学研究
    1.4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主要的创新点
2 无砟轨道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2.1 CAE平台的选择
    2.2 无砟轨道静力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比选
        2.2.1 模型的建立
        2.2.2 模型的对比分析及比选
    2.3 基于ABAQUS有限元平台的无砟轨道动力仿真方法研究
        2.3.1 ABAQUS/Standard与ABAQUS/Explicit的主要区别
        2.3.2 数值解法及时间增量的控制
        2.3.3 接触问题的处理
        2.3.4 多体系统的模拟及与车辆动力学分析软件的比较分析
    2.4 无砟轨道动力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可靠性验证
        2.4.1 模型的建立
        2.4.2 建模方法的可靠性验证
    2.5 木章小结
3 无砟轨道的静力学特性研究
    3.1 结构参数对无砟轨道静力学特性的影响
        3.1.1 轨道板尺寸
        3.1.2 砂浆弹性模量
        3.1.3 支承层(HGT)参数
        3.1.4 扣件刚度
        3.1.5 地基系数
        3.1.6 预裂缝深度
    3.2 路基不均匀沉降对无砟轨道静力学特性的影响
        3.2.1 轨道板受力计算方法的研究
        3.2.2 纵向连接筋对轨道板受力的影响
        3.2.3 沉降值对无砟轨道受力的影响规律
    3.3 桥梁变形对无砟轨道静力学特性的影响
        3.3.1 桥梁挠曲对无砟轨道受力的影响
        3.3.2 纵连筋对轨道板受力的影响
        3.3.3 连续梁固定支座上方反弯作用对无砟轨道受力的影响
        3.3.4 梁端转角对梁端扣件的影响
        3.3.5 墩台差异沉降对梁端扣件的影响
    3.4 木章小结
4 无砟轨道的动力学特性研究
    4.1 结构参数对无砟轨道动力学特性的影响
        4.1.1 扣件刚度
        4.1.2 砂浆弹性模量
        4.1.3 支承层弹性模量
        4.1.4 基床参数
    4.2 中高速条件下路基上无砟轨道的动力学特性
        4.2.1 路基上无砟轨道系统的动力响应指标
        4.2.2 路基上无砟轨道系统的动力仿真研究
    4.3 中高速条件下桥上无砟轨道的动力学特性
        4.3.1 桥上无砟轨道系统的动力响应指标
        4.3.2 桥上无砟轨道系统的动力仿真研究
    4.4 本章小结
5 不同纵向连接型式的无砟轨道力学特性比较
    5.1 不同纵向连接型式的桥上无砟轨道静力特性比较
    5.2 路基上无砟轨道纵连与否时的动力特性比较
    5.3 不同纵向连接型式的桥上无砟轨道动力特性比较
    5.4 路桥连接处不同纵向连接型式的无砟轨道动力特性比较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6)悬索桥主缆与索鞍间滑移机理理论及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回顾与分析
        1.2.1 适宜结构体系研究
        1.2.2 最不利加载模式研究
        1.2.3 摩擦试验及抗滑措施研究
        1.2.4 滑移模式及仿真研究
        1.2.5 主缆侧向力及抗滑模式研究
    1.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第2章 主缆侧向力理论计算方法及实用公式研究
    2.1 既有公式理论基础探究
    2.2 理论计算模型及方法
        2.2.1 计算模型及计算假定
        2.2.2 侧向力的计算
        2.2.3 侧向压力的计算
        2.2.4 侧向合力的计算
    2.3 误差影响分析
        2.3.1 泊松效应
        2.3.2 鞍槽宽度偏差
    2.4 实用计算公式
    2.5 参数分析及结果对比
        2.5.1 钢丝层数一定时的列数影响
        2.5.2 钢丝总数一定时的排列影响
        2.5.3 摩擦系数影响分析
    2.6 实例计算与分析
        2.6.1 抗滑摩擦力计算及组成机理分析
        2.6.2 抗滑安全性评估分析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主缆侧向力分布模式的模型试验研究
    3.1 模型试验研究
        3.1.1 模型制作
        3.1.2 测试方法
        3.1.3 工况设置
        3.1.4 试验过程
    3.2 主要试验结果
        3.2.1 各侧向力测点结果
        3.2.2 工况间结果对比
    3.3 理论计算方法的验证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主缆与索鞍间滑移行为及力学特征试验研究
    4.1 理论基础及既有研究结果分析
    4.2 试验模型及测试方案
        4.2.1 模型设计
        4.2.2 测试方法
        4.2.3 工况设置
        4.2.4 试验过程
    4.3 主要试验结果及分析
        4.3.1 索力发展特征分析
        4.3.2 索股滑移行为分析
        4.3.3 滑移时变效应分析
        4.3.4 名义摩擦系数及关键因素影响分析
        4.3.5 工况间结果对比
    4.4 关于摩擦系数合理设计取值的探讨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摩擦板协同作用时的主缆分层滑移分析模型
    5.1 摩擦板式抗滑思路
        5.1.1 竖向摩擦板式
        5.1.2 水平摩擦板式
    5.2 索元模型的开发
        5.2.1 物理模型
        5.2.2 力学模型
        5.2.3 编程实现
    5.3 主缆分层滑移分析模型
        5.3.1 理论基础
        5.3.2 设竖向摩擦板时的滑移分析模型
        5.3.3 设水平摩擦板时的滑移分析模型
    5.4 模型验证
        5.4.1 MCLSAM_VFP模型
        5.4.2 MCLSAM_HFP模型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主缆抗滑性能分析方法及实例应用研究
    6.1 抗滑性能评估准则
        6.1.1 现行抗滑模式探析
        6.1.2 多元联合评估准则
    6.2 实例工程概述及参数准备
        6.2.1 工程概述
        6.2.2 力学参数
    6.3 竖向摩擦板式抗滑方案研究
        6.3.1 列间全置竖向摩擦板方案
        6.3.2 中空设置竖向摩擦板方案
        6.3.3 间隔设置竖向摩擦板方案
        6.3.4 竖向摩擦板式方案对比
        6.3.5 构造实现研究
    6.4 水平摩擦板式抗滑方案研究
        6.4.1 设置1 层水平摩擦板
        6.4.2 设置2 层水平摩擦板
        6.4.3 关键状态索股受力分析
        6.4.4 构造实现研究
    6.5 关于两类抗滑推荐方案的综合对比
    6.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7)大型固定管板式反应器制造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概述
    1.2 大型固定管板式反应器的国内外研究和应用进展情况
    1.3 顺酐生产及顺酐反应器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和趋势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意义
第二章 大型固定管板式反应器制造常见问题及原因
    2.1 大型固定管板式反应器的一般结构
    2.2 大型固定管板式反应器制造中的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大型固定管板式反应器车间制造关键技术
    3.1 顺酐反应器简介
    3.2 主要部件制造工艺要求
    3.3 主要零部件制造工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顺酐反应器车间制作装配工艺及检验和试验
    4.1 穿管
    4.2 管端定位
    4.3 管端切削
    4.4 管头焊接
    4.5 胀管
    4.6 氨渗漏试验
    4.7 气密性试验及壳程水压试验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顺酐反应器现场制作安装工艺及其检验和试验
    5.1 现场部分装配工艺流程图
    5.2 现场总装工艺方案的确定
    5.3 制作程序
    5.4 安装程序
    5.5 熔盐试验
    5.6 水压试验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论文研究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8)高速铁路CRTS 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施工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无砟轨道结构主要类型与特点
        1.2.1 国外无砟轨道结构
        1.2.2 我国无砟轨道结构
    1.3 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1.3.1 国内外质量管理理论的研究与发展状况
        1.3.2 无砟轨道质量管理研究现状
        1.3.3 CRTS 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施工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CRTS 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施工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2.1 CRTS 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施工全过程及主要特点
    2.2 CRTS Ⅱ型板式无砟轨道常见病害
    2.3 影响CRTS 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
        2.3.1 基于故障树分析的关键质量问题辨识
        2.3.2 基于统计分析和因果图分析的关键质量问题辨识
    2.4 影响CRTS 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施工质量的关键环节
        2.4.1 关键环节辨识
        2.4.2 关键环节的确定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CRTS 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施工质量控制
    3.1 CRTS 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施工全过程质量策划
        3.1.1 质量策划概述
        3.1.2 质量目标策划及质量管理理念
    3.2 CRTS 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施工质量控制
        3.2.1 质量控制模式
        3.2.2 质量控制流程
        3.2.3 质量保证措施
        3.2.4 关键环节质量控制措施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CRTS Ⅱ型板式无砟轨道质量评价
    4.1 质量评价目标与依据
        4.1.1 评价的目标
        4.1.2 评价的依据
    4.2 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4.2.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4.2.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3 质量评价方法
        4.3.1 质量评价方法简介
        4.3.2 评价方法比选
    4.4 基于多指标可拓综合评价模型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CRTS 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施工质量管理实证研究
    5.1 石武客专工程概况
    5.2 石武客专CRTS Ⅱ型板式无砟轨道质量策划
        5.2.1 质量方针及质量目标
        5.2.2 质量职能分配
        5.2.3 质量形成的关键过程
        5.2.4 质量形成的关键要素
        5.2.5 采取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5.3 石武客专CRTS 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施工质量控制
        5.3.1 石武客专CRTS 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施工控制理念和方法
        5.3.2 石武客专CRTS 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5.3.3 石武客专CRTS 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施工重要点质量控制
    5.4 石武客专CRTS Ⅱ型板式无砟轨道质量评价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板式无砟轨道结构疲劳可靠性分析方法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分析
        1.2.1 无砟轨道结构的发展应用现状
        1.2.2 无砟轨道运营阶段病害问题现状
        1.2.3 无砟轨道结构疲劳问题研究现状
        1.2.4 钢筋混凝土结构及材料疲劳研究现状
        1.2.5 环境作用下混凝土结构疲劳研究现状
        1.2.6 无砟轨道结构可靠性研究现状
        1.2.7 现有研究现状评析
    1.3 本文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无砟轨道中结构和荷载参数不确定性及其随机模拟
    2.1 引言
    2.2 无砟轨道结构中的随机不确定性
        2.2.1 计算模型的不确定性
        2.2.2 结构参数的不确定性
        2.2.3 荷载的不确定性
        2.2.4 处理不确定性的可靠性分析方法
        2.2.5 无砟轨道结构中随机参数特性描述
    2.3 无砟轨道结构参数的随机特性分析
        2.3.1 材料性能参数
        2.3.2 几何参数
    2.4 无砟轨道列车荷载参数的随机特性分析
        2.4.1 无砟轨道典型列车车辆荷载
        2.4.2 列车竖向荷载动载系数取值方法
        2.4.3 常用轮载动载系数统计分析
        2.4.4 设计轮载动载系数分布参数
    2.5 无砟轨道结构中的随机参数模拟
        2.5.1 随机参数模拟方法
        2.5.2 随机参数样本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随机参数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列车荷载效应统计分析
    3.1 引言
    3.2 列车荷载作用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弯矩计算方法
        3.2.1 弹性地基梁模型
        3.2.2 弹性地基梁-板模型
        3.2.3 弹性地基梁-体模型
        3.2.4 三种分析模型对比
        3.2.5 弹性地基横向叠合截梁模型修正
    3.3 板式无砟轨道结构受力参数敏感性分析
        3.3.1 轨道板宽度
        3.3.2 轨道板厚度
        3.3.3 支承层厚度
        3.3.4 扣件刚度
        3.3.5 地基系数
        3.3.6 列车竖向荷载
        3.3.7 参数敏感性分析小结
    3.4 荷载与结构随机参数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列车荷载效应
        3.4.1 随机参数下无砟轨道结构列车荷载效应分析方法
        3.4.2 无砟轨道随机参数的选择及取值
    3.5 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常用列车荷载效应统计分析
        3.5.1 轨道板常用轮载荷载效应分布直方图
        3.5.2 常用轮载荷载效应分布特征
    3.6 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常用列车荷载效应统计分析
        3.6.1 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概述
        3.6.2 常用轮载荷载效应分布特征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板式无砟轨道结构温度作用及作用效应特征统计分析
    4.1 引言
    4.2 板式无砟轨道结构温度场求解与验证
        4.2.1 板式无砟轨道结构温度场函数求解
        4.2.2 板式无砟轨道结构温度场函数验证
    4.3 板式无砟轨道结构温度作用分类与表达
        4.3.1 轴向均匀温度作用
        4.3.2 温度梯度作用
        4.3.3 温度作用表达式
    4.4 轨道板温度梯度作用统计分析
        4.4.1 温度梯度作用日最值年分布
        4.4.2 常用温度梯度作用年分布
    4.5 轴向均匀温度作用统计分析
        4.5.1 日均值年分布
        4.5.2 日幅值年分布
        4.5.3 日最值年分布
        4.5.4 常用轴向均匀温度作用年分布
    4.6 板式无砟轨道板温度作用代表值
        4.6.1 温度梯度作用日最值
        4.6.2 轴向均匀温度作用日最值
    4.7 板式无砟轨道结构温度作用效应
        4.7.1 板式无砟轨道轴向均匀温度作用效应分析
        4.7.2 轨道板温度翘曲作用效应分析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板式无砟轨道结构疲劳可靠性分析模型
    5.1 引言
    5.2 板式无砟轨道结构失效模式及表征指标
        5.2.1 板式无砟轨道结构失效模式分析
        5.2.2 疲劳极限状态及表征指标
    5.3 一般条件下无砟轨道结构疲劳可靠性分析模型
        5.3.1 一般条件下结构或材料疲劳特性
        5.3.2 疲劳累积损伤规律
        5.3.3 疲劳可靠性分析模式
        5.3.4 轨道板/底座板疲劳极限状态方程
    5.4 环境作用下无砟轨道结构疲劳可靠性分析模型
        5.4.1 环境作用下混凝土结构疲劳特性描述
        5.4.2 环境作用下疲劳分析模式
        5.4.3 冻融环境下混凝土抗弯拉疲劳性能
        5.4.4 冻融环境下混凝土抗压疲劳性能
        5.4.5 大气环境下锈蚀钢筋的疲劳性能
        5.4.6 环境作用对疲劳应力的影响系数
        5.4.7 环境作用下轨道板/底座板疲劳极限状态方程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板式无砟轨道结构疲劳可靠性评价应用
    6.1 引言
    6.2 无砟轨道结构疲劳荷载效应分析
        6.2.1 基于容许应力法的荷载效应组合概述
        6.2.2 疲劳荷载及荷载效应组合
        6.2.3 轨道板和底座板等效等幅疲劳应力
        6.2.4 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等效等幅疲劳应力分布特征
        6.2.5 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等效等幅疲劳应力分布特征
    6.3 轨道板和底座板疲劳抗力取值
        6.3.1 混凝土受拉/压状态疲劳强度
        6.3.2 钢筋/预应力筋受拉状态疲劳强度
    6.4 轨道板/底座板疲劳可靠性评价
        6.4.1 疲劳可靠性内涵
        6.4.2 可靠指标计算方法
        6.4.3 一般条件下疲劳可靠指标及可靠性概率
        6.4.4 环境作用下疲劳可靠指标及可靠性概率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的学术经历与成果
致谢

(10)CRTS Ⅱ型板式无砟轨道轨道板离缝上拱整治及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板式无砟轨道的发展及其维修现状
        1.2.1 国外板式无砟轨道发展及其维修现状
        1.2.2 国内板式无砟轨道发展及其维修现状
    1.3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CRTS 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病害及维修方式
    2.1 承轨台的破损与维修
    2.2 轨道板的破损与维修
    2.3 水泥沥青砂浆层的破损与维修
    2.4 侧向挡块的破损与维修
    2.5 轨道下沉的维修
    2.6 支承层上部结构完全破坏的维修
    2.7 无砟轨道病害及维修方式对轨道的影响
第3章 CRTS Ⅱ型板式无砟轨道轨道板离缝上拱病害及整治措施
    3.1 底座板施工控制不良引起的离缝上拱及原因分析
    3.2 宽接缝施工控制及修补不良引起离缝上拱及原因分析
    3.3 极端温度情况引起轨道板的离缝上拱及原因分析
    3.4 轨道结构间作用力相互影响引起的离缝上拱及原因分析
    3.5 轨道板离缝上拱的维修
第4章 轨道板离缝上拱整治效果评价力学模型分析
    4.1 轨道纵向受力影响分析
    4.2 力学分析模型
    4.3 求解方法
    4.4 轨道系统各结构计算参数
    4.5 轨道系统各纵向阻力计算参数
第5章 轨道板离缝上拱整治措施效果综合评价
    5.1 未发生病害时的纵向力特性
        5.1.1 伸缩力
        5.1.2 制动力
    5.2 植筋锚固后轨道系统的纵向力特性
        5.2.1 伸缩力
        5.2.2 制动力
    5.3 整治效果评价
结论及展望
    结论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四、板式攻关试验总结(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筑路机械学术研究综述·2018[J]. 马建,孙守增,芮海田,王磊,马勇,张伟伟,张维,刘辉,陈红燕,刘佼,董强柱. 中国公路学报, 2018(06)
  • [2]高速铁路桥上无砟道岔系统空间精细化设计理论及试验研究[D]. 乔神路. 北京交通大学, 2014(07)
  • [3]高速铁路长大桥梁无砟轨道无缝线路设计理论及方法研究[D]. 曲村. 北京交通大学, 2013(05)
  • [4]高速铁路CRTS I板式无砟轨道充填层力学性能分析及试验研究[D]. 胡华锋. 北京交通大学, 2014(12)
  • [5]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结构力学特性的研究[D]. 陈鹏. 北京交通大学, 2009(12)
  • [6]悬索桥主缆与索鞍间滑移机理理论及试验研究[D]. 王路. 西南交通大学, 2018(03)
  • [7]大型固定管板式反应器制造工艺研究[D]. 付庆端.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8]高速铁路CRTS 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施工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D]. 马明正. 西南交通大学, 2015(12)
  • [9]板式无砟轨道结构疲劳可靠性分析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 欧祖敏. 东南大学, 2016(02)
  • [10]CRTS Ⅱ型板式无砟轨道轨道板离缝上拱整治及效果研究[D]. 高睿. 西南交通大学, 2014(01)

标签:;  ;  ;  ;  

板式抓斗试验总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