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者的“有为”与“无为”

领导者的“有为”与“无为”

一、领导者的“有为”与“无为”(论文文献综述)

葛荣晋[1](2004)在《道家哲学智慧与企业柔性管理》文中指出从管理学角度 ,揭示了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三层涵义 ,阐明“无为而治”是一种以最小的领导行为取得最大的管理效果的柔性管理 .并指出了这种“无为即大为”的柔性管理艺术对现代企业管理所具有的重要指导意义 .

英震[2](2019)在《“无为”之智与“领导之体”》文中提出"无为"思想的内涵是"无为而无不为",以"无为"作为实践方法,达到"无不为"的目标。领导者为了提高领导力,达到"无不为"的目的,要具备"无为"之智,实现"无为"到"有为"的过渡,塑造"领导之体",达到良好的管理效果。从组织管理与领导角度践行"无为"之智,达到"无为"统筹"有为",利用"无为"智慧提升领导力,要求当代领导者与民为亲、与时俱进、以柔制胜、以不言塑威严。

葛荣晋,李伟波[3](2005)在《道家的“无为而治”与企业的科学管理》文中研究表明将道家“无为而治”的哲学智慧运用于现代企业管理,主要含义有四:一是在企业决策上,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二是在企业用人上,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三是在企业家行为上,要“顺其自然”有所为,“逆其自然”有所不为;四是在市场竞争中,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无为而治”是一种以最小的领导行为获取最大的管理效果的高超管理艺术。

刘兵权,颜世富[4](2018)在《道家超级领导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道家管理思想有着丰富的内容,其中亦蕴含着丰富的领导思想。"无为而治"就是其中最核心且重要的一点,超级领导理论则是当代领导理论的最新发展之一。在深入研究道家领导思想及综合前人多种研究的基础上,探究道家"无为而治"的领导思想和超级领导理论的共性和差异。从本质上说,超级领导理论的核心观点是"领导是为了不领导",而道家"无为而治"的领导思想则是"不领导是为了领导"。基于上述分析,为构建"自我领导"的组织架构提供了一些意见和建议,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与实践提供了一些参考。

王明华[5](2010)在《老子管理智慧》文中提出老子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之一。老子的思想继承了我们祖先的先进思想,并且把以前几千年的传统的思想充分地理性化了,以理性的方式表达了我们民族尊道而贵德的价值取向。本文专门挖掘老子的管理智慧。当然老子的智慧博大精深,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巨大系统。本文不能面面俱到地论述老子的全部,仅仅在管理智慧的角度对老子的思想做一些尝试性的研究,涉及到老子管理智慧的五个重要方面。其中包括老子管理智慧的哲学基础;老子管理智慧的人性论基础;老子的管理之道;老子的管理之术;老子的管理智慧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等内容。什么是智慧?智慧不是善于总结经验,不是聪明,智慧是道和术的统一。一个人有智慧并不是因为他有方法,而是他的方法的运用和掌握符合道的要求。老子的管理智慧是“道和术的统一”。而且术的根据就是道。没有了道,术是没有办法成立的。因为老子的术的东西不是经验的总结,而是从道中必然引申出来的。所以本文用了三章的篇幅说明老子的管理之道,从老子的哲学基础,到老子的人性理论,再到老子的管理之道。老子的管理之道的基本内容。其中主要提纲挈领地有四个内容:他们分别是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反者道之动和弱者道之用。老子的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启示也是多层次的。我们不仅应当对老子的道心领神会,还应当注意老子的思想的实用价值。本文分为两个层次论述了老子思想对于今天的管理的价值。第一个层次就是一般术的层次。本文只是揭示了四个老子经常推崇的方法,即祸福、守柔,处下和不争的具体应用。第二个层析就是在具体经营管理活动当中的应用。管理大约有战略和战术两个方面。在这两个方面我都做了一定的探讨。

徐顺娟[6](2009)在《老子“无为而治”思想对现代领导科学的启示》文中提出老子"无为而治"思想是一种领导艺术,对现代领导者有现实的借鉴意义。"无为而治"不是消极的主张,其目的是为了实现"无为而无不为",与现代意义上的领导科学有融通之处,领导者可以通过尊重并顺应客观规律等途径将"无为而治"思想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从而达到"无为而治"的领导极致。

王春林,郑孝萍[7](2010)在《道家“无为而治”对企业管理思想的启示》文中提出"无为而治"作为一种统治术,即顺应自然、无所妄为、杜绝干预的治术。对今天的企业管理者而言,应借鉴道家的"行不言之教"和"君无为而臣有为"的思想,以调动全体员工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同时,要实施"无为而治",企业领导者必须培养老子提倡的"不敢为天下先"的谦下美德。

徐小跃[8](2017)在《道家及老子思想研究(下)》文中研究指明道家老子思想体系由"道""无""自然""无为"等范畴所构成。老子思想是本体论、方法论和境界论的统一,它所欲达到的终的是"无为而无不为"。说了"道""无",还要说"自然""无为"以及"无为而无不为",如此,老子思想及其精神实质即可完整呈现矣。

黄如金[9](2013)在《无为之见:中国式管理艺术之源》文中研究指明中国式管理问题,是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热点。笔者把中国式管理的策略艺术归纳为有道之识、无为之见、人本之思、和合之计、变易之术、中庸之道、人文化成和统筹兼顾等八个方面。如果将"有道之识"视为中国式管理艺术之纲,而"无为之见"则为中国式管理艺术之源。本文着重探讨了"有道"与"无为",无为而治与顺其自然,有为之行与因势利导,无为无不为等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及对中国现代管理的指导、借鉴意义。

黄杰辉[10](2018)在《国者,天下之制利用也 ——荀子治国思想研究》文中提出基于“国者,天下之制利用也”这一总体看法,荀子以“一核双线”(人性论研究为理论内核、内圣能思外王能群为展开主线)为理论进路,展开了其政治哲学的思想体系。哲学研究离不开对人的理解,荀子认为人性虽有自然的趋向,但人却又能思、能群,具有社会的品格,从人之天性出发说人性本恶,仅仅只是荀子人性论学说逻辑起点所在,荀子并未仅仅停留在性恶本身,而是重点强调“化性起伪”以及“涂之人可以为禹”,后者体现了人的能善品格。荀子对人的理解,也主要聚焦于体现人的后天特性的能善论,其治国理论则由此引出,由此出发,荀子以内圣能思和外王能群为两条主线建构其治国思想体系。具体而言,荀子认为人的根本特性之一在于能思,个体能思特性展开为理性思维等能力,并使个体能够把握天道和人道,遵循礼法规范。圣人在这方面提供了典型的范例。荀子提出“心也者,道之工宰者也。”重要观点,又说:“圣人者,精于心道者也。”在荀子眼中,圣人就是精通思维之道者,所谓能思成圣,也就是在后天进一步发展人在这方面的能力,以便为“国”之治理提供内在前提。荀子认为,人的另一根本特性在于“能群”,人和万物根本不同,除了个体通过能思把握天道和人道,遵循礼法规范等等之外,还在于人能够合群以发挥更高的群体作用。在由能群而达外王方面,荀子提出“国者,天下之大器也。”重要观点,并强调:“国者,天下之重任也。”荀子主张以群学开外王,认为王道即群道,从而,把握并依据群道,便可逐渐达到合乎礼制的治国之境。综合起来,从广义的人性论出发,荀子以“能思”扩展内圣、以“能群”落实外王,就“个体如何思”、“国家如何群”进路进行深入研究,对国之“治”的一系列问题作出深刻阐述,由此展开的思想既包括历史的意义,也蕴含理论的意义。

二、领导者的“有为”与“无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领导者的“有为”与“无为”(论文提纲范文)

(1)道家哲学智慧与企业柔性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 无为而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科学柔性管理思想
2无为而治是一种以最小的领导行为取得最大管理效果的智慧管理
    2.1 在决策上要有所不为 有所为
    2.2 在求贤用贤上要有所为 有所不为
    2.3 提倡顺其自然之为

(2)“无为”之智与“领导之体”(论文提纲范文)

一、领导者的“无为”之智
二、从“无为”到“领导之体”
三、以“无为”之智塑造“领导之体”
    (一) 与民为亲
    (二) 与时俱进
    (三) 以柔制胜
    (四) 以不言塑威严

(3)道家的“无为而治”与企业的科学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一、在企业决策上, 要“有所为, 有所不为”
二、在企业用人上, 要“有所为, 有所不为”
三、在企业家行为上, “顺其自然”有所为, “逆其自然”有所不为
四、在市场竞争中, 要 “有所为, 有所不为”

(4)道家超级领导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道家领导思想与超级领导理论的主要观点
2“无为而治”思想与超级领导理论
    2.1“治大国若烹小鲜”与领导他人
    2.2“守中”与领导自己
    2.3“无为而治”与领导他人去领导自己
    2.4“人单合一”与无为而治
3 结论

(5)老子管理智慧(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绪论
    0.1 《老子》的研究概况
        0.1.1 国内研究概述
        0.1.2 国外研究概述
    0.2 研究思路和文章结构
        0.2.1 研究思路
        0.2.2 文章结构
第1章 老子与《老子》
    1.1 老子
        1.1.1 《史记》中的老子
        1.1.2 《论语》中的老子
        1.1.3 《老子》中的老子
        1.1.4 哲学家眼中的老子
    1.2 《老子》
        1.2.1 老子的三个版本
        1.2.2 老子成书时代
        1.2.3 《道德经》三字的由来及其意义
第2章 老子管理智慧的理论基础――老子哲学观
    2.1 本体论
    2.2 认识论
    2.3 辩证法
    2.4 哲学与管理
        2.4.1 什么是哲学
        2.4.2 哲学家与管理
        2.4.3 管理学家、企业家与哲学
第3章 老子管理智慧的理论基础――老子人性论
    3.1 世界人性理论的两大系统
    3.2 西方人对于人性的理解
        3.2.1 对人的超越性存而不论
        3.2.2 从现实性和经验性理解人
        3.2.3 强调尊重人权比拥有人性的知识更重要
        3.2.4 人性科学具有假说和相对性
        3.2.5 超越性是个人事务,不是知识的任务
    3.3 中国文化的人的人性概念
        3.3.1 重视差异而不是普遍人性
        3.3.2 重视整体而不是个人
        3.3.3 重视宗法而不是社会规则
        3.3.4 重视天命而崇尚修养
    3.4 老子对于人性的理解
        3.4.1 系统提出了规范的人生观
        3.4.2 真正改变了天命的人生观
        3.4.3 批判的人生观
        3.4.4 积极的人生观
    3.5 老子的思想和中国其他人性学说的渊源关系
        3.5.1 德性文明与反德性的文明
        3.5.2 从老子到儒家
        3.5.3 从性善到性恶
第4章 老子的管理之道
    4.1 老子管理智慧的价值
        4.1.1 管理要适应文化的需要
        4.1.2 我们向老子学习什么
    4.2 老子的管理之道
        4.2.1 道法自然
        4.2.2 无为而治
        4.2.3 反者道之动
        4.2.4 弱者道之用
第5章 老子的管理之术
    5.1 祸福关系的运用
        5.1.1 正确的祸福观
        5.1.2 吃亏是福
        5.1.3 物壮则老
    5.2 守柔
        5.2.1 守柔的重要性
        5.2.2 守柔的表现形式
        5.2.3 守柔也就是柔性管理
    5.3 处下
        5.3.1 处下的意义
        5.3.2 对企业的意义
    5.4 不争
        5.4.1 不争的含义
        5.4.2 世人有争
        5.4.3 如何做到不争
        5.4.4 不争之利
第6章 老子的企业战略观
    6.1 战略目标
    6.2 企业战略特性
        6.2.1 企业战略的简单性
        6.2.2 企业战略的包容性
        6.2.3 企业战略稳定性
    6.3 制定战略
        6.3.1 制定战略的原则
        6.3.2 如何制定战略
        6.3.3 战略与战术
        6.3.4 战略的类型
    6.4 战略的执行
        6.4.1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6.4.2 战略执行的自觉性
        6.4.3 战略执行存在的问题
第7章 老子管理职能观
    7.1 老子与领导
        7.1.1 领导的本质――影响力
        7.1.2 领导者的修养
        7.1.3 领导者的决策
        7.1.4 领导者的授权
        7.1 5 领导者的协调
    7.2 老子与计划
        7.2.1 什么是计划
        7.2.2 计划的重要性
        7.2.3 老子的计划最高境界
        7.2.4 计划制定的原则
        7.2.5 怎样做计划
    7.3 老子与组织
        7.3.1 什么是组织
        7.3.2 组织的目标
        7.3.3 组织的环境
        7.3.4 组织的制度
        7.3.5 组织结构
        7.3.6 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
        7.3.7 有无相生的无边界组织
    7.4 老子与控制
        7.4.1 什么是控制
        7.4.2 控制的原则
        7.4.3 如何对人控制
        7.4.4 控制的方式
        7.4.5 控制最高表现形式——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参考文献
后记
论文摘要
Abstract

(6)老子“无为而治”思想对现代领导科学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无为而治”的思想内涵
二、“无为而治”与现代领导艺术的融通
三、“无为而治”对现代领导科学的启示
    (一) 尊重并顺应客观规律
    (二) 提高素质, 做好表率
    (三)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四) 举贤任能, 合理授权
    (五) 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

(7)道家“无为而治”对企业管理思想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道家的“无为而治”
二、“无为而治”与当代企业管理中的领导思想
    (一) 行不言之教
    (二) 君无为而臣有为
三、不敢为天下先

(8)道家及老子思想研究(下)(论文提纲范文)

6 说自然
    6.1“自”“然”及“自然”释义
    6.2 道家用“自然”概念来表征万物的“自性具足”的状态和情状
7 说无为
    7.1“无为”的字义解释以及道家“无为”的真义
    7.2 认识意义上的“无为”
    7.3 社会意义上的“无为”
    7.4 生活方式意义上的无为
    7.5 为人处事意义上的无为
    7.6 境界论意义上的无为
8 说无为而无不为
    8.1 无为而得胜
    8.2 得胜而无为

(9)无为之见:中国式管理艺术之源(论文提纲范文)

一、“有道”与“无为”
二、无为而治与顺其自然
三、有为之行与因势利导
四、无为无不为与现代管理

(10)国者,天下之制利用也 ——荀子治国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章 治国之道
    1.1 “国者,天下之大器也”
        1.1.1 “国”的定位
        1.1.2 “国”的价值
    1.2 “国者,天下之重任也”
        1.2.1 研究的进路
        1.2.2 内圣能思和外王能群
        1.2.3 以法为端和以人为本
    1.3 “率一道治万变”
        1.3.1 维齐非齐和当之为贵
        1.3.2 义利并存和礼法兼施
        1.3.3 化性起伪和王霸并用
第二章 人性与治道
    2.1 人之性
        2.1.1 人性本恶
        2.1.2 由恶至善
        2.1.3 人性与治道
    2.2 能思与能群
        2.2.1 能善为核心
        2.2.2 内圣与能思
        2.2.3 外王与能群
    2.3 内在意义
        2.3.1 人格的提升及其进路
        2.3.2 礼法的外在制约
        2.3.3 引导与教化
第三章 能思与内圣:以“治”为视域
    3.1 个体的层级
        3.1.1 “人有五仪”说的提出
        3.1.2 凡圣的区隔
        3.1.3 社会的结构
    3.2 能思与内圣
        3.2.1 治心之道的提出
        3.2.2 “精于道者,精于物者”
        3.2.3 “知道为本,以道观尽”
    3.3 内圣与治国
        3.3.1 社会治理的本质
        3.3.2 圣人思维的价值
        3.3.3 圣人为治理枢纽
第四章 国者,天下之大器也:能群与外王
    4.1 “国”的层级
        4.1.1 “国”的五重涵义
        4.1.2 “国”的差异
    4.2 王道的本质
        4.2.1 王道即群道
        4.2.2 何谓“群道当”
        4.2.3 王道境界说
    4.3 “国”之价值
        4.3.1 “国”对“民”的激发
        4.3.2 “国”的多方面性
        4.3.3 “国”与“治国”
第五章 国者,天下之重任也:外王的进路
    5.1 法治与人治
        5.1.1 以君为源
        5.1.2 以法为端
        5.1.3 以人为本
    5.2 以法为端和法治
        5.2.1 壹王道
        5.2.2 壹王政
        5.2.3 壹王制
    5.3 以人为本和人治
        5.3.1 得君行道
        5.3.2 尚贤使能
        5.3.3 大化合一
第六章 荀子治国思想与先秦儒学的演化
    6.1 逻辑的展开
    6.2 演化的历史
    6.3 演化的内在逻辑
第七章 荀子治国思想与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演化
    7.1 理论的溯源
    7.2 理论的演化
    7.3 《管子》的初步探索
    7.4 荀子的系统整合
附录一 心也者,道之工宰者也:心如何思
    1.1 思维的层级
    1.2 思维的方法
    1.3 思维的检验
附录二 荀孟的分别
    2.1 人性论的分别
    2.2 内圣论的分别
    2.3 外王论的分别
研究综述
    1.1 中国大陆荀子思想研究现状
    1.2 中国近代、香港台湾及海外荀子思想研究借鉴
    1.3 近代世界思想史研究方法论借鉴
结论
参考文献

四、领导者的“有为”与“无为”(论文参考文献)

  • [1]道家哲学智慧与企业柔性管理[J]. 葛荣晋.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04)
  • [2]“无为”之智与“领导之体”[J]. 英震. 领导科学, 2019(07)
  • [3]道家的“无为而治”与企业的科学管理[J]. 葛荣晋,李伟波.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5(04)
  • [4]道家超级领导思想研究[J]. 刘兵权,颜世富. 上海管理科学, 2018(03)
  • [5]老子管理智慧[D]. 王明华. 吉林大学, 2010(08)
  • [6]老子“无为而治”思想对现代领导科学的启示[J]. 徐顺娟.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10)
  • [7]道家“无为而治”对企业管理思想的启示[J]. 王春林,郑孝萍.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4)
  • [8]道家及老子思想研究(下)[J]. 徐小跃. 新世纪图书馆, 2017(10)
  • [9]无为之见:中国式管理艺术之源[J]. 黄如金. 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01)
  • [10]国者,天下之制利用也 ——荀子治国思想研究[D]. 黄杰辉. 华东师范大学, 2018(02)

标签:;  ;  ;  ;  ;  

领导者的“有为”与“无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