婀娜多姿的青竹展——中国'99昆明世园会竹园

婀娜多姿的青竹展——中国'99昆明世园会竹园

一、幽幽翠竹展风采——中国’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竹园走笔(论文文献综述)

陈东明[1](1998)在《幽幽翠竹展风采——中国’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竹园走笔》文中认为 翠竹青青、小径幽幽,花团锦簇,彩蝶飞舞,竹榭、竹亭、竹门、竹廊、竹楼分布其间,一个竹的王国,一个竹的世界! "竹园"是’99昆明世博会六大专题展园之一。云南是世界竹类植物的

陈东明[2](1999)在《园艺博览 异彩纷呈——’99昆明世博会世博园巡礼》文中研究指明占地218公顷的世博园位于昆明市东北郊鸣凤山,是中国’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会址,场馆的总体规划比较好地体现了“人与自然———迈向二十一世纪”的主题,基本达到了既突出园林园艺,又满足世博会功能的需要;既讲求实效,又要达到国际水平;既能充分展示中国园林...

董雁[3](2012)在《明清戏曲与园林文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明清时期为考察时段,以园林文化为观照视角,将戏曲发展与园林文化作为一个整体,作学科之间的整合研究。本文对明清戏曲与园林文化关系的研究,创新之处在于并不是要从史学层面作追本溯源的学理性探究,也不是要从艺术学、建筑学层面作某种技艺性阐释,而是将二者的关联作为一种精神现象,试图说明,明清园林是如何被预设为烙着士人主体印痕的诗性处所,明清戏曲以何种形式契合了居息于园林中的士人的文化品位与审美情趣,园林中的戏曲与戏曲中的园林怎样互映、折射着士人的生命意识与精神追求,士人园林生活的消长盛衰又如何影响了戏曲生态及其嬗递演进。因此,全文各个章节的论述以士文化传统及其精神追求作为思考主线来展开。本文共五章十六节,另有绪论与结语。第一章“明清社会与士人的生活趋尚”揭示明清戏曲与士人园林发展的时代因素与文化背景。戏曲与园林在明清时期的繁荣并不是偶然的,与明清士人追求闲雅生活的时代趋尚密不可分。追求闲雅生活的士人代不乏人,但明清时期此类士人为数甚众,这些生活条件相对优裕的士人,因畏惧政治高压而产生消极抗争的退隐心理,其消磨心志的重要一途就是沉溺于风雅的闲情逸趣;还有不少士人因功名无望而对仕进心灰意冷,但他们却因接受过严格的艺文素养的训练而成为风雅士人,并以此相互标榜、自我确认。这些士人由于心性散淡、甘苦备尝而在生活中体现出任情适性的倾向,他们通过园林生活的开展以及各种风雅情趣的张扬,渐渐有了自觉地以闲雅生活来抗衡社会体制的意识。第二章“明清戏曲与园林文化的发展”探讨明清时期戏曲与士人园林文化发展状况。自经历了有元一代的充分发展,至明清时期,戏曲开始与士人结缘,越来越多的士人借助传奇创作表达他们的理想、情感,并以自身的审美标准、艺术旨趣,影响着戏曲的内在意蕴与形式体系的方方面面,戏曲的性质亦随之发生变化——从不登大雅之堂的城市勾栏伎艺,成长为融入了士人思想观念和审美趣味的艺术形式。而正是于明清时期,士人造园之风大盛,明清士人继承前代园林的发展趋势,结合社会文化脉络,以“芥子纳须弥”的艺术匠心与技法,将婆娑大千世界摄入片石池水之中,以使历史积淀的文化体系潜藏其中,完成了古典园林艺术的最终美学型态。在士人闲雅的生活趋尚引导下,失去勾栏的城市逐渐将戏曲演出地点移向私人性、小众化的场所。戏曲开始走进私家园林,走入士人的园林生活之中,声韵悠扬的昆腔水磨调即由士人园林之中陶冶而出,演剧风格亦由勾栏的喧嚣酣畅转入园林的清幽绵邈。在明清士人园林声伎风潮推动之下,戏曲艺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长足发展。由此,士人园林化为明清戏曲生态的资源和标记参与了戏曲艺术的构建,戏曲的嬗递演进深刻契入中国的园林文化之中。第三章“园林中的戏曲”与第四章“戏曲中的园林”以士人主体精神与审美旨趣为主线,对明清戏曲与园林文化的相互关系进行具体论述。明清士人园林中的戏曲演出带有鲜明的士人特色。从主要的演出场所来看,士人尽量避免在市肆酒楼与市井之人杂处,而常常选择私家园林中的厅堂、庭院、露台、水畔等场所来度曲演剧,其中蕴含着士庶、雅俗之别的身份确认和文化认同。从园林声伎的演出类型来看,主要有四种类型:闲暇自娱、雅集社交、吉祥庆典和奉亲娱乐。在诸如此类的园林演剧中,明清士人通过度曲、顾曲、教习、演剧,将戏曲的审美、娱乐、社交、礼仪等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从园林演剧的士人趣味来看,主要体现在声腔选择、剧目题材等诸多方面:声腔中清雅绵邈的昆曲最为士人所喜爱,剧目题材多选择典雅工丽的才子佳人戏、体局正大的吉祥庆贺戏和契合园林情境的士人传奇剧。诸如此类的演剧特色,经明清士人集体性的参与,逐渐积淀为士阶层所独有的演剧之道与审美规范。士人园林是传统社会中别具文化意味的空间形式,是流转着士人生命意识与审美心灵的诗性处所。明清士人濡染园林声伎既久,遂于园林演剧之外,发展出一条平行映照的园林书写系统,士人园林这一地景空间,大量进入士人传奇之中。经由戏曲文本召唤在场的叙事与抒情,士人园林特定的精神结构及人文意蕴不断得到突显。明清士人在园林戏曲文本的书写中,在真实与想象的相互转化中,使士人园林日益超越其作为物理空间的存在,积淀为一种精神性的象征与符号。第五章“南北园林与南北戏曲”从南北园林的代表——士人园林与皇家园林的消长盛衰来探讨明清戏曲的嬗递演进。清乾隆末年,士人由园林退回书斋,专注于学术,人生诉求与价值取向发生改变,士人间的社交亦由园林笙歌、听曲观剧,一变而为相互砥砺、磋谈学问,自明中叶以来的江南园林文化渐趋衰落,士人那种臻于极致的闲雅生活与情感规范亦成昨日黄花,士阶层引领戏曲发展的主导作用大大削弱。与此同时,北方皇家园林演剧大为兴盛,清中叶帝后大臣雅俗共赏的审美趣味引导了戏曲的发展趋尚。从清乾隆末年至道光年间,花部乱弹在兴起于北京民间剧坛的同时,亦相继堂而皇之地进入皇家园林。在南北园林此消彼长的相互转化中,铿锵激昂的京剧逐渐取代缓歌慢弦的昆曲,回响于宏伟富丽的皇家园林之中。从江南士人园林到北方皇家园林,南北园林中各自形成的戏曲生态与接受主体,对明清南北戏曲的消长嬗递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结论:作为一种综合艺术,戏曲的发展变迁乃由社会各个阶层、多种文化相互碰撞融合的合力所驱动,尚不能简单地将明清园林文化的发展视为明清戏曲嬗变的注解。虽然园林文化的消长盛衰并不能全然决定戏曲的命运和走向,但它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了中国戏曲及各种声腔剧种的兴衰变换。因此,园林文化可作为戏曲艺术发展演变的一个独特视角,通过对明清园林文化的探讨,可更加细微地把握到彼时戏曲艺术发展演变的某些面相。

朱松[4](2010)在《湖南森林公园森林文化研究》文中认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的森林旅游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回归自然已成为现代人的一种重要生活方式,森林公园逐渐成为旅游者的主要目的地之一。同时随着生态文明的愈加重视和现代林业的发展,以及湖南省对生态林业发展的迫切要求,使得湖南省森林公园森林文化研究具有相当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对湖南省森林公园的森林文化进行研究。首先,概述了研究的背景,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明确研究对象。接着通过对比研究,充分挖掘森林文化的文化内涵和现实的文化表达,为进一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三章进入文章的主体部分,先是论述森林公园森林文化的历史渊源,从历史的角度认识森林公园森林文化,也进一步探究了森林文化的文化源头。同时对森林公园森林文化进行了历史时期的划分,、将森林文化自产生至今大致划分为了四个时期:形成期、发展期、繁荣期和近现代时期,在这其中强调了湖南省在这些不同时期所做出的贡献和发挥的作用。第四章为本文的核心内容,首先,对湖南省森林公园森林文化分区域进行文化特征分析,从而总结出湖南省森林公园森林文化的基本特征,即:以荆楚文化为主的本土文化、南下的中原文化所代表的儒家思想、红色革命文化、湖南独特的娱乐文化以及湖南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与森林文化的完美结合。接着,对湖南森林公园森林文化进行量化研究:’定义量化评价指标,通过改进的层次分析法(lAHP),计算出各指标的权重系数,以更加科学的确定各项指标评价标准分值,建立评价体系,再通过相关数据对湖南省森林公园森林文化进行评价计分,最终通过计算,湖南省得分为67.3分(满分100分),水平为Ⅲ级(中等)水平。最后一章,提炼了森林文化的核心内涵:以人为本、天人合一,实现自然与人文的完美融合。并以此为指导,全面弘扬森林文化,推进湖南省森林公园及森林文化的建设,主要措施有:积极推动森林文化体系建设、启动森林文化体系建设工程、提高全民参与水平、积极开展森林文化宣传和交流活动以及加强森林文化队伍建设。

二、幽幽翠竹展风采——中国’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竹园走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幽幽翠竹展风采——中国’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竹园走笔(论文提纲范文)

(3)明清戏曲与园林文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对象与意义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三、研究现状与评述
    四、基本概念与问题
第一章 明清社会与士人生活趋尚
    第一节 世变与士风
        一、政治环境与士人出处抉择
        二、经济发展与士人生活多元
        三、科举弊端与士人观念新变
        四、心学思潮与士人心性解放
    第二节 士人生活趋尚及其文化品位
        一、闲情雅致的生活好尚
        二、穷欢极欲的逸乐追求
        三、雅韵俗趣的文化品位
    第三节 江南的园林文化与艺术精神
第二章 明清戏曲与园林文化的发展
    第一节 明清士人与戏曲
        一、士人与戏曲的结缘
        二、南戏声腔的分化
        三、清曲与剧曲
    第二节 明代士人的园林生活
        一、明代士人园林的兴盛
        二、明代士人的园林生活
        三、昆曲与园林的审美同构
    第三节 清代士人的园林生活
        一、鼎革之际的衰落萧条
        二、遗民世界的风雅名节
        三、承平岁月的风流遗响
第三章 园林中的戏曲
    第一节 士人园林的戏场种类
        一、园林厅堂戏场
        二、园林庭院戏场
        三、园林露台戏场
        四、园林亭榭戏场
    第二节 士人园林的演剧类型
        一、闲赏自娱与雅集社交
        二、吉祥庆典与奉亲礼仪
    第三节 园林演剧的士人趣味
        一、声腔演唱的士人趣味
        二、剧目题材的士人特色
    第四节 园林声伎中的浮世人生
        一、自适与放纵:屠隆
        二、任情与尚趣:张岱
        三、风雅与名节:冒襄
        四、风流与自售:李渔
第四章 戏曲中的园林
    第一节 现实园林与园林散文
        一、空间形式的审美
        二、隐逸精神的发微
        三、虚拟幻景的想象
    第二节 园林意象与文学传统
        一、文学传统中的“乐园”形态
        二、叙事文学中的“花园”意象
    第三节 明清戏曲的园林意象
        一、至情人性的隐喻:《牡丹亭》的园林意象
        二、情爱乐园的创设:明清爱情传奇的园林叙事
        三、历史兴废的记忆:《桃花扇》中的园林及其它
第五章 南北园林与南北戏曲
    第一节 士人园林演剧的衰落与戏曲的花雅消长
        一、士人园林演剧的衰落
        二、商贾园林蓄乐的兴盛
        三、戏曲花部雅部的消长
    第二节 皇家园林演剧的兴盛与京剧的诞生
        一、皇家园林演剧的兴盛
        二、民间戏班演剧及其声腔
        三、花部乱弹进京与京剧的诞生
    第三节 南北园林的消长与南北戏曲的嬗变
        一、北方皇家园林中的京剧
        二、南北园林与南北戏曲
        三、士人园林与昆曲的近世命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4)湖南森林公园森林文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研究的意义
        1.1.2 森林文化国内外研究现状
        1.1.2.1 国外研究现状
        1.1.2.2 国内研究现状
        1.1.3 基本概念的界定
    1.2 研究的理论基础
        1.2.1 森林文化与人类文明进程的关系理论
        1.2.2 生态文明建设论
    1.3 研究架构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2 森林文化中的文化内涵与文化表达
    2.1 森林文化的特点与内涵
    2.2 森林文化与其它文化的相互关系
        2.2.1 相互交叉的文化
        2.2.2 引伸而来的文化
    2.3 森林文化中的文化结构的表达
        2.3.1 物质文化表达
        2.3.2 精神文化表达
        2.3.3 制度文化表达
        2.3.4 行为文化表达
        2.3.5 森林文化结构体系之间的相互关系
3 森林文化的渊源及森林文化发展阶段划分
    3.1 森林文化阶段的划分
        3.1.1 划分的目的、依据与原则
        3.1.2 森林文化的发展时期与阶段
    3.2 形成期的森林文化(史前的发生—秦汉时期)
        3.2.1 森林文化的渊源(木器时代—石器时代)
        3.2.2 森林文化的萌芽(殷商—西周)
        3.2.3 森林文化的形成(西周—汉代)
    3.3 发展期的森林文化(汉—隋唐—两宋)
    3.4 繁荣期的森林文化(明清时期)
        3.4.1 论"游道"
        3.4.2 森林旅游文化向纵深发展
    3.5 走向近现代的森林文化(20世纪至今)
        3.5.1 森林公园体系的建立
        3.5.2 生态文学的出现
        3.5.3 园林艺术的放逐
        3.5.4 生态伦理道德的提出
        3.5.5 大众森林旅游时代的到来
4 湖南森林公园森林文化特征分析及其量化研究
    4.1 湖南地域代表性森林公园及其森林文化分析
        4.1.1 湘西北
        4.1.1.1 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
        4.1.1.2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
        4.1.2 湘北——夹山国家森林公园
        4.1.3 湘东——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
        4.1.4 湘南
        4.1.4.1 九龙江国家森林公园
        4.1.4.2 莽山国家森林公园
        4.1.5 湘西南——舜皇山国家森林公园
        4.1.6 湘中——天际岭国家森林公园
        4.1.7 湖南森林公园森林文化特征总结
    4.2 湖南森林公园森林文化量化研究
        4.2.1 森林文化等级标准设定
        4.2.2 森林文化指标体系的构建
        4.2.3 评价指标权重系数的确定
        4.2.4 湖南省森林公园森林文化水平评价
5 弘扬森林文化传统
    5.1 "山借人名"、"木得余润"——自然和人文的融合
    5.2 "以人为本"、"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森林文化的核心内涵
    5.3 发挥湖南森林公园森林文化的优势
    5.4 推进湖南(森林公园)森林文化的可持续开发与建设
        5.4.1 推进森林文化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
        5.4.2 森林公园森林文化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四、幽幽翠竹展风采——中国’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竹园走笔(论文参考文献)

  • [1]幽幽翠竹展风采——中国’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竹园走笔[J]. 陈东明. 人与自然, 1998(03)
  • [2]园艺博览 异彩纷呈——’99昆明世博会世博园巡礼[J]. 陈东明. 云南农业科技, 1999(02)
  • [3]明清戏曲与园林文化研究[D]. 董雁. 陕西师范大学, 2012(10)
  • [4]湖南森林公园森林文化研究[D]. 朱松.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0(02)

标签:;  ;  ;  ;  ;  

婀娜多姿的青竹展——中国'99昆明世园会竹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