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北豆根总碱对大鼠腹腔肥大细胞组胺释放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于风明[1](2016)在《类叶牡丹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效部位免疫抑制作用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关节滑膜炎症性疾病,严重时可导致关节功能丧失,目前全球的发病率高达0.8%。RA的发病原因尚未明确,中医定义RA为“痹症”,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防御能力减弱而被风寒湿热之邪侵犯所引起的。西医定义RA发病可能与遗传、感染、性激素等因素有关。类叶牡丹(Caulophyllum robustum Maxim.)为小檗科红毛七属植物,又名红毛七、威严仙等,根及根茎是其主要的药用部分。早在民间,类叶牡丹就有诸多的药用价值,如用于致疗风湿痹痛、跌打损伤、月经不调,止血、降血压、抗炎等。现代化学及药理表明三萜皂苷和生物碱是类叶牡丹主要的化学成分。已有研究报道,类叶牡丹含有抗RA的有效成分,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本文对类叶牡丹抗RA有效部位进行了药效学研究,具体研究如下:1.类叶牡丹抗RA有效部位最小有效浓度(阈浓度)考察目的:通过大鼠角叉菜胶左后足急性炎症实与小鼠热板实验验考察类叶牡丹抗RA有效部位的最小有效浓度。方法:灌胃给予昆明(KM)小鼠类叶牡丹抗RA有效部位极低剂量(12.5mg/kg)、低剂量(25 mg/kg)、中剂量(50mg/kg)、高剂量(100mg/kg),雷公藤(0.01mg/g),阿司匹林(0.4mg/g),给药7d,各组分别在末次给药后0.5h、1h、2h、4h、6h用恒温可控热板仪测定各组KM小鼠痛阈值;灌胃给予SD大鼠类叶牡丹抗RA有效部位极低剂量(8.65mg/kg)、低剂量(17.31mg/kg)、中剂量(34.62mg/kg)、高剂量(69.23mg/kg),雷公藤(7.88mg/kg),甲氨蝶呤(0.68mg/kg),给药7d后,利用角叉菜胶给各组大鼠左后足致炎;各组分别在致炎后0.5h、1h、2h、4h、6h利用足容积测定仪测定各组SD大鼠的足肿胀度。结果:在SD大鼠急性炎症实验中,类叶牡丹抗RA有效部位极低剂量(12.5mg/kg)在各检测时间点的足肿胀度与模型组比较,p>0.05,差异不显着,而低剂量组(25mg/kg)、中剂量组(50mg/kg)、高剂量组(100 mg/kg)大鼠分别在2h、1h、0.5h就表现出肿胀度减轻;在KM小鼠热板实验中,类叶牡丹抗RA有效部位极低剂量(8.65mg/kg)在各检测时间点的足痛阈值与空白组比较,p>0.05,差异不显着,而低剂量组(17.31mg/kg)、中剂量组(34.62mg/kg)、高剂量组(69.23mg/kg)大鼠分别在1h、0.5h就表现出组痛阈值变大。结论:由SD大鼠急性炎症实验与KM小鼠热板实验结果,确定抗炎实验的起效剂量为25mg/kg,镇痛实验的起效剂量为17.3 1mg/kg。2.类叶牡丹抗RA有效部位对AIA大鼠的致疗作用及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目的:观察类叶牡丹抗RA有效部位对患有RA疾病的SD大鼠的致疗作用及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建立SD大鼠AIA模型,各组大鼠(除空白组、模型组)经类叶牡丹抗RA有效部位低、中、高剂量致疗阶段,在不同的时间点观察并记录各组大鼠一般状态,体重,原发性足肿胀程度,并于末次给药后,利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细胞因子IL-17、G-CSF、IFN-γ、TGF-β的含量。结果:在给药后,各组大鼠(除空白组、模型组)原发侧足肿胀程度明显缓解,缓解程度由大道小为:类叶牡丹抗RA有效部位高剂量组>雷公藤组>中剂量组>甲氨蝶呤组>低剂量组;末次给药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细胞因子发现,类叶牡丹抗RA有效部位抑制血清IL-17、血清G-CSF、血清IFN-丫、血清TGF-β的含量。结论:类叶牡丹抗RA的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了血清IL-17、血清G-CSF、血清IFN-γ、血清TGF-β的增殖,从而减轻了AIA模型大鼠的足肿胀度,起到抗RA的作用。3.类叶牡丹抗RA有效部位对KM小鼠免疫功能的研究目的:观察类叶牡丹抗RA有效部位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灌胃给予KM小鼠类叶牡丹抗RA有效部位低剂量(25 mg·kg-1)、中剂量(50 mg·kg-1)、高剂量(100 mg·kg-1)7d后,分别通过碳粒廓清法、小鼠溶血素抗体生成法、2,4-二硝基氟苯(DNFB)诱导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法(DTH)并结合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各组小鼠的碳粒廓清指数(K)和吞噬系数(a)、血清溶血素半数溶血值HC50、小鼠耳廓肿胀度及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各亚群比例。结果:三种剂量均能明显减小碳粒廓清指数(K)和吞噬系数(a),抑制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p<0.05);亦能抑制DNFB诱导的小鼠DTH,且淋巴细胞各亚群中CD3+、CD4+在一定程度上减少,CD8+明显增加,CD4+/CD8+比值显着降低(p<0.05)。同时可降低血清溶血素含量,且低剂量组的抑制作用明显弱于中、高剂量组。结论:类叶牡丹抗RA有效部位对小鼠的免疫功能具有抑制作用。综上,本文确定了类叶牡丹抗RA有效部位的最低起效剂量,在此基础上证明了类叶牡丹抗RA有效部位可能是通过抑制血清IL-17、血清G-CSF、血清IFN-γ、血清TGF-β的增殖来起到抗RA的作用,并且还通过碳粒廓清实验、小鼠溶血素抗体生成实验、2,4-二硝基氟苯(DNFB)诱导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实验(DTH)等三个免疫相关实验进一步证明了类叶牡丹抗RA有效部位具有免疫抑制作用。以上研究结成果为类叶牡丹抗RA有效部位进一步开发利用和进行新药创新奠定基础。
王化龙,李振虎,徐砚通[2](2015)在《中药治疗过敏性疾病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文中提出中药治疗过敏性疾病临床疗效确切,但其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尚在探索中。总结了近年来中药复方、单味中药提取物和中药活性成分在治疗过敏性疾病方面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突出体现了中药抗过敏作用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和多途径特征,从而加深对中药抗过敏作用的认识,一方面为中药治疗过敏性疾病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另一方面为研发抗过敏中药产品提供信息。
马燕[3](2012)在《蒙药希拉汤对奶牛热应激的调理作用和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了研究蒙药希拉汤对奶牛热应激的调理作用和机制,进行了以下研究。其分为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基础研究是选择昆明小白鼠按要求进行饲养和40℃热应激处理。临床研究选择12头产犊日期、胎次和泌乳量也都相近的健康荷斯坦奶牛为研究对象,试验期是选择夏季相对比较炎热的10d。最大耐受量的测定,蒙药希拉汤最大耐受量高达120000mg/kg体重,无毒。主要检测动物免疫、血清酶活力、内分泌激素和行为。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如下:①对小鼠进行称重法、MTT法、碳廓清法测定结果:蒙药希拉汤具有提高淋巴脏器指数、NK细胞活性和吞噬细胞的吞噬的趋势。②流式细胞术测定结果:蒙药希拉汤能提高热应激小鼠CD3+T细胞、CD4+T细胞和CD19+B细胞的百分率,CD4T细胞的百分率在热应激2h和7d时,与热应激组差异达到显着(p<0.05);CD19+B细胞的百分率在热应激1h、2h和7d时,与热应激组差异均达到显着(p<0.05)。能降低CD8+T细胞的百分率,在热应激1h、2h和7d时,与热应激组差异均达到显着(p<0.05)。能升高CD4+/CD8=比值,在热应激1h、2h和7d时,与热应激组差异均达到显着(p<0.05)。③放射免疫测定结果:蒙药希拉汤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奶牛的IL-2、IFN-γ、IgG含量。④用酶标仪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检测结果:蒙药希拉汤能够提高小鼠TP、ALβ、GLU、AKP含量,在7d时GLU差异显着(p<0.05),高剂量组的AKP差异显着(p<0.05);能降低AST、ALT、CK、BUN的含量,BUN差异显着(p<0.05),高剂量组的CK差异显着(p<0.05)。在临床研究中,也有相似的结果,高剂量组的AKP差异达到极显着(p<0.01);CK差异达到显着(p<0.05)。⑤放射免疫测定结果:能够降低小鼠CORT、 ACTH、 INS、 PG和E,蒙药高剂量组的CORT差异达到极显着(p<0.01);能够提高T3、T4的含量,T4差异显着(p<0.05)。临床研究结果与基础试验结果相似,蒙药高剂量组的T4差异达到显着(p<0.05)。⑥动物行为测定结果:蒙药希拉汤特别是高剂量能够提高小鼠的采食量和饮水量(P<0.05),能够增加运动量;在临床研究中,蒙药希拉汤能够加强奶牛的消化代谢,延长卧息时间,反刍时间、排粪次数、排尿次数差异显着(P<0.05)。蒙药希拉汤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奶牛食欲。⑦用远红外遥感测温枪和温度计测定结果:蒙药希拉汤高剂量有极显着降低平均体温(P<0.01),显着降低平均皮温(P<0.05),显着降低直肠温度(P<0.05)的作用,也具有降低呼吸频率(P>0.05)的作用。⑧用乳成分分析仪测定结果:蒙药希拉汤能提高乳糖、非脂固形物、乳脂、乳蛋白的百分率(P>0.05)。结论:根据研究结果可以初步认为蒙药希拉汤是对热应激动物的内分泌激素和生化指标等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从而能够降低热应激对组织器官的损害,调节体内代谢,改善食欲,增加对食物的摄入量,提高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增加蛋白质合成,从而改善机体的抗应激能力和奶牛的生产性能。
张杰[4](2011)在《蝙蝠葛酚性碱对S180荷瘤小鼠瘤组织P53和Caspase-3mRNA表达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通过蝙蝠葛酚性碱抗肿瘤活性的体内实验研究,观察PAMD对S180荷瘤小鼠肿瘤的抑制作用及免疫功能的影响;通过检测肿瘤组织中P53和Caspase-3 mRNA的表达,探讨其可能的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给C57BL/6小鼠右腋皮下接种S180肿瘤细胞,建立动物模型。造模后小鼠随机分为五组,分别为PAMD高、中、低剂量组,环磷酰胺阳性对照组和模型组。观察PAMD对荷瘤小鼠的一般生命状态的影响,并按公式计算抑瘤率、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应用RT-PCR技术检测肿瘤组织中P53和Caspase-3mRNA的表达。结果:PAMD高、中、低剂量组抑瘤率分别为31.47%、44.11%、38.37%。PAMD对荷瘤小鼠的一般状态和免疫器官指数无明显影响,与模型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PAMD可以上调瘤组织中P53和Caspase-3mRNA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PAMD对S180荷瘤小鼠具有明显的抑瘤作用,其抑瘤作用可能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上调P53和Caspase-3 mRNA表达,诱导细胞凋亡来实现的。
刘英姿[5](2010)在《碎米花杜鹃提取物原花青素A-1免疫活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碎米花杜鹃(Spiciferum)为杜鹃花科(Ericaceae)杜鹃花属(Rhododendron)植物,为小灌木,主要产于我国云南中部至东南部以及贵州西部等地。生于海拔800-1200米的山坡灌丛、松林或次生林园中。碎米花杜鹃的乙酸乙酯层提取物Proanthocyanidin A-1(PAA-1)是一种原花青素类二聚体化合物。原花青素是植物中广泛存在的一大类多酚化合物的总称。近年来研究发现,原花青素具有抗氧化、保护心血管、抗癌、抗血小板聚集、免疫调节、保护肝肾功能等多种药理活性。原花青素作为天然药物提取的有效成分,其多种药理作用决定了原花青素类制剂的开发在临床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国内外主要针对原花青素的抗氧化活性以及防治一些如癌症、心血管疾病等一些慢性病的研究,而对于其免疫调节活性的报道却极少。一种物质研究其是促进还是抑制免疫细胞的增殖,对其免疫调节活性的研究和发现新的药物都是非常重要的。体外研究表明,PAA-1具有很好的免疫调节作用,通过各种浓度(5、25、50、100 mg/L)体外刺激能单独或协同LPS或者Con A、anti-CD3mAb刺激Balb/c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Con A和LPS作为淋巴细胞的有丝分裂原,能刺激淋巴细胞有丝分裂,所以常被用来刺激T、B淋巴细胞,作为评估机体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的指标。Con A、anti-CD3mAb直接作用于T淋巴细胞,而LPS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参与细胞免疫,而B淋巴细胞主要参与体液免疫反应。PAA-1可以协同LPS或Con A、anti-CD3mAb体外刺激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证明PAA-1可提高机体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在机体防御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能通过抗肿瘤和抗病毒而发挥重要作用。NK细胞主要能识别病毒感染细胞,以及肿瘤细胞并对其起到杀伤作用,从而保护机体免受损伤。试验发现,PAA-1通过体外各种浓度刺激能激活NK细胞对YAC-1细胞的杀伤活性,说明PAA-1对于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应答也存在一定的促进作用。为进一步研究PAA-1体外促进淋巴细胞增殖的机制,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AA-1对小鼠脾淋巴细胞表面标志CD4和CD8 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的影响,从分子水平上对其机理进行研究。CD4细胞识别MHC II类分子递呈的抗原,并通过辅助性T细胞Th1介导细胞免疫反应,通过Th2细胞介导体液免疫。CD8细胞识别MHC I类分子递呈的抗原,通过细胞毒性T细胞(Ts)调节细胞免疫反应。实验证明, PAA-1体外刺激不仅增加了CD4+CD8+双阳性细胞数量,而且诱导了CD4+CD8+向CD4+以及CD8+单阳性细胞方向分化增殖,显示PAA-1能刺激T淋巴细胞的分化成熟,从而发挥辅助性或杀伤性的作用。PAA-1体外能显着刺激T淋巴细胞分化成熟,表明PAA-1是通过增加成熟T淋巴细胞的比率而发挥免疫增强作用。此外,为了进一步了解这种机制,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对Th细胞分泌的多种细胞因子进行了测定。细胞因子是一种蛋白质多肽,是细胞信号转导的分子。它们由多种类型的细胞分泌,并相互之间紧密联系,共同发挥作用。细胞因子在免疫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对抗各种免疫、炎症以及感染性疾病。当机体受到各种感染侵袭时,各种免疫细胞(如T细胞和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对抗感染。此外,细胞因子还可以激活免疫细胞,刺激它们产生更多的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分泌量,对机体对抗各种感染的能力密切相关。试验发现,PAA-1各浓度在体外能协同Con A增加Th1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L-2、IL-12、IFN-γ、TNF-a),却抑制Th2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L-4、IL-10)。这些结果表明,Th1可能为PAA-1的靶细胞,PAA-1使Th1/Th2的平衡向Th1方向移动,这对许多的Th2占优势的免疫紊乱性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巨噬细胞是参与免疫应答的一种重要细胞,具有抗原加工、提呈和免疫调节等作用,在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巨噬细胞可吞噬消化异物、杀灭多种病原微生物,并吞噬处理机体自身衰老死亡的组织细胞,是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重要因素。PAA-1各种浓度体外能显着提高腹腔巨噬细胞能量代谢水平以及吞噬中性红的能力,说明PAA-1可促进巨噬细胞增殖并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只有活化的巨噬细胞的才能发挥吞噬作用,对机体的免疫反应才具有意义。巨噬细胞在免疫活化或受刺激时,能释放大量的一氧化氮自由基和活性氧等细胞效应分子,以杀伤入侵病原体和肿瘤细胞。一氧化氮(NO)是一种重要的介质分子,参与机体的多种生理与病理过程,包括神经传递和炎症;在免疫功能的调节中也起着十分广泛而复杂的作用。既是天然免疫中的一个重要免疫分子,能够发挥非特异性杀菌和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又是一种重要的信使分子,可以调节获得性免疫。通过Griess法测定证实PAA-1各种浓度体外能增加小鼠腹腔巨噬细胞NO的分泌量。具有强大的杀灭微生物活性的活性氧杀灭外来入侵物的过程中,氧消耗的突然增长,生成超氧阴离子(O2-),从O2-开始,在细胞膜上进行的一系列反应导致了过氧化氢(H2O2)、羟自由基(·OH)、单线态氧(1O2)以及其他活性物质的生成,这一现象即呼吸爆发。呼吸爆发伴随着吞噬作用而产生,是吞噬细胞杀灭被吞噬微生物的另一重要机制。由于超氧阴离子(O2-)是呼吸爆发活动中的关键产物,因而O2-生成量,成为检测和评价吞噬细胞杀菌功能的重要指标。NBT还原实验证明,通过一定浓度的PAA-1体外刺激,可以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的活性氧还原NBT的能力。巨噬细胞富含溶酶体酶,如酸性磷酸酶、非特异性酯酶、溶菌酶等,测定这些酶的活性也是衡量巨噬细胞功能的指标之一。经过PAA-1的体外刺激,细胞溶酶体酶的活性也提高了,说明PAA-1能可活化巨噬细胞,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体外试验证明了PAA-1的免疫增强作用,要确定其对动物体的免疫调节作用,还应进行临床的体内试验。选用1日龄肉鸡,7日龄时进行新城疫免疫,11日龄时分别添加不同剂量PAA-1(0、5、10、15 mg/kg)10天,在14和21日龄分别采血测新城疫HI抗体效价,21日龄屠宰后测免疫器官胸腺、法氏囊、脾脏指数,结果为PAA-1能提高新城疫HI抗体效价水平,增强免疫器官指数,进一步证明了PAA-1在动物体内的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作用,为PAA-1开发成为新型的免疫增强剂提供一定的科学与实验技术依据。
孔晓妮[6](2009)在《熟地黄抗Ⅰ型变态反应活性部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干燥块根经蒸制成为熟地黄,具有滋阴补血,益精填髓之功效。现代研究发现:熟地黄对内分泌、造血、免疫以及心血管系统具有调理作用,还可用于抗肿瘤、抗衰老及降血糖等。近年研究发现:熟地黄水煎液还具有抗Ⅰ型变态反应活性,但其活性部位和活性成分尚未见报道。本文首先将熟地黄水煎液分为脂溶性部位(LF)、小分子部位(MIF)和大分子部位(MAF),然后又将MIF分为大孔树脂不吸附部位(RNF)和吸附部位(RAF),对比研究了其体内外抗炎和抗变态反应活性。主要结果如下:1、低中高剂量熟地黄(i.g.7.5,15,30mg/10g BW)对二甲苯诱导小鼠耳肿胀的抑制率分别为6.16%,25.59%和28.73%,中高剂量作用显着。LF、MIF和MAF(相当于熟地黄15mg/10g BW)的抑制率分别为1.90%、18.85%和29.85%,MAF作用显着。2、低中高剂量熟地黄(i.p.,0.1,1,10μg/g BW)对Compound 48/80诱导的小鼠死亡率分别为73.3%,66.7%和60.0%,其血胺抑制率分别为7.09%,24.7%和61.51%,中高剂量达显着水平。LF、MIF、MAF、RNF和RAF(相当于熟地黄1μg/g BW)的死亡率分别为66.7%、46.7%、73.3%、53.3%和73.3%,血浆组胺抑制率分别为18.99%、51.97%、5.73%、67.09%和28.54%,其中LF和MIF作用显着。3、熟地黄(0.1、1.0、2.0、4.0、8.0 g·L-1)对Compound 48/80在体外诱导大鼠腹腔肥大细胞组胺释放的抑制率分别为11.46%、44.96%、75.03%、69.25%和62.15%。LF、MIF、MAF、RNF和RAF(相当于熟地黄1μg/g BW)的抑制率分别为19.61%、86.5%、23.65%、46.08%和40.13%。4、Compound 48/80可使大鼠血浆皮质酮含量下降,而提前1h给予熟地黄(i.p.10μg/g BW)可使其升高,但与正常大鼠相比差异均不显着。本文结果表明熟地黄具有一定抗炎作用,其中MAF作用较强,而对于Compound 48/80诱导的小鼠过敏性休克和大鼠腹腔肥大细胞脱颗粒,MIF作用较强,对此RNF和RAF似乎具有加合作用,因此认为MIF为熟地黄抗Ⅰ型变态反应的活性部位。本研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熟地抗Ⅰ型变态反应的活性成分和产品开发奠定了基础。
王睿林[7](2009)在《过敏体质理论及其外周血基因表达谱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对过敏体质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分析古代及现代对过敏体质的认识,补充中医体质学过敏体质相关理论;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对过敏体质者的外周血基因表达谱进行研究,探讨过敏体质分子生物学特征,为过敏体质的辨识和防治,提供理论及实验依据。方法梳理分析古今文献中有关过敏体质的论述,在中医体质学对过敏体质的概念、成因、特征、诊断、干预方法论述的基础上,补充过敏体质的相关理论。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按过敏体质标准,挑选30例平和体质者和15例过敏体质者,对其进行常规体检、中医症状体征调查。取上述受试者的外周血,提取总RNA并进行扩增和标记,用Sentrix(?) Human-6 Expression BeadChip检测受试样品,并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注释和pathway分析,并对差异表达基因的生物学功能进行评价,阐述部分差异表达基因及其相关通路与过敏体质的关系,从基因水平探讨过敏体质成因、特征及其发病机制。结果中医古代文献尚未形成对过敏体质的系统论述,中医体质学明确提出过敏体质的概念并对过敏体质防治有突破性认识。中医体质学认为对过敏体质者调治的重点应该是针对“过敏人”,而不是一味避开“过敏原”,对于具有过敏体质而未发病的人群,积极改善其过敏体质,可实现病因预防。基因表达谱研究发现,过敏体质者与平和体质者相比,外周血基因表达谱上调的基因有86个,下调的基因有111个。其中FOS基因、IL-16基因表达的上调与近期对其与过敏的相关研究结果相一致;而其他表达差异的基因中,涉及的生物信息学通路与过敏关系密切的有IL-4signaling pathway及p38MAPK signaling pathway等,差异表达基因在上述生物信息学通路中起重要作用,可能在过敏体质发生过敏性疾病的过程中起重要调节作用。结论基于中医体质学理论的过敏体质调治思想,对于阻止过敏体质相关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过敏体质者与平和体质者相比FOS基因、IL-16基因表达的差异是其基因水平的重要表现;其他表达差异参与IL-4signaling pathway及p38 MAPK signal ing pathway的调节过程,与过敏体质发生过敏性疾病有密切关系。
李环[8](2009)在《蝙蝠葛酚性碱对BXPC-3荷瘤裸鼠肿瘤组织中MMP-2和MMP-9表达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观察蝙蝠葛酚性碱对BXPC-3荷瘤裸鼠肿瘤基本生命体征影响(2)观察蝙蝠葛酚性碱对BXPC-3荷瘤裸鼠肿瘤的抑制作用(3)观察蝙蝠葛酚性碱对荷瘤裸鼠免疫器官的影响(4)观察蝙蝠葛酚性碱对荷瘤裸鼠瘤组织中MMP-2表达的影响(5)观察蝙蝠葛酚性碱对荷瘤裸鼠瘤组织中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BXPC-3荷瘤小鼠的动物模型,检测蝙蝠葛酚性碱对裸鼠一般状态的影响和转移瘤的抑制率,同时检测蝙蝠葛酚性碱对荷瘤裸鼠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蝙蝠葛酚性碱对瘤组织中MMP-2和MMP-9表达的影响。结果:蝙蝠葛酚性碱高、中、低剂量对BXPC-3荷瘤裸鼠均有明显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其抑瘤率分别为34.91%、52.83%、41.5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蝙蝠葛酚性碱对荷瘤裸鼠的一般状态免疫器官指数无明显影响。蝙蝠葛酚性碱可以降低BXPC-3荷瘤裸鼠瘤组织中MMP-2的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蝙蝠葛酚性碱对BXPC-3荷瘤裸鼠的MMP-9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结论:蝙蝠葛酚性碱对BXPC-3荷瘤裸鼠具有明显的抑瘤作用并且对裸鼠的一般状态和免疫器官无严重影响,其抑瘤作用可能与通过降低MMP-2和MMP-9含量有关。本实验研究为其在临床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实验和理论依据。
杜永强[9](2009)在《蝙蝠葛酚性碱对胰腺癌相关基因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蝙蝠葛酚性碱(PAMD)抗肿瘤活性的体内实验研究,观察PAMD对胰腺癌(BXPC-3)荷瘤小鼠肿瘤的抑制作用及外周血TNF-α含量的影响;PAMD对胰腺癌(BXPC-3)荷瘤小鼠肿瘤组织中k-ras和DPC4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PAMD对胰腺癌(BXPC-3)细胞凋亡率的影响。方法:裸鼠40只,雌雄各半,采用右腋皮下接种胰腺癌(BXPC-3)肿瘤细胞,建立裸鼠胰腺癌动物模型,40只造模后小鼠随机分为五组,每组8只,分别为PAMD高剂量20mg/kg,PAMD中剂量10mg/kg,PAMD低剂量5mg/kg,阳性对照组给予注射用环磷酰胺1 5 6mg/kg,模型组给予同体积的生理盐水,另取8只作为空白组对照组(不接种瘤株,给予同体积的生理盐水)。观察PAMD对胰腺癌(BXPC-3)荷瘤小鼠移植瘤及免疫器官的影响,并按公式计算抑瘤率、脾脏指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BXPC-3荷瘤小鼠外周血TNF-α含量;采用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技术、蛋白印迹技术(Western-blot)检测肿瘤k-ras和DPC4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差异;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胰腺癌(BXPC-3)细胞凋亡率,从而判断PAMD对在体肿瘤的抑制作用及相关靶基因(k-ras、DPC4)表达的影响,探讨PAMD抗胰腺癌作用靶点。结果:PAMD高、中、低剂量对BXPC-3荷瘤小鼠均有明显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抑瘤率分别为34.91%、52.83%、41.5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1);同时PAMD中、低剂量组荷瘤小鼠的脾脏指数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MD高剂量组荷瘤小鼠的脾脏指数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AMD高、中、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BXPC-3荷瘤小鼠外周血TNF-α含量较模型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AMD高、中、低剂量下调BXPC-3荷瘤小鼠瘤组织中K-ras mRNA及蛋白表达量,上调DPC4 mRNA及蛋白表达量,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1);PAMD高、中剂量组肿瘤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AMD对BXPC-3荷瘤小鼠具有明显的抑瘤作用,其抑瘤作用可能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充分调动细胞因子生物学活性,下调K-ras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上调DPC4基因表达,影响TGF-β信号传导通路,诱导细胞凋亡和分化,从而抑制肿瘤生长。
赵大卓[10](2009)在《蝙蝠葛酚性碱对BxPC-3荷瘤小鼠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蝙蝠葛酚性碱(PAMD)的抗肿瘤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胰腺癌细胞株BxPC-3裸鼠皮下异位移植瘤模型,观察PAMD对胰腺癌细胞株BxPC-3裸鼠皮下异位移植瘤的影响,并按公式计算抑瘤率、脾脏指数;通过光镜及电镜观察PAMD对胰腺癌细胞株BxPC-3裸鼠皮下异位移植瘤细胞形态学的影响;通过实时定量PCR(Real-timePCR)技术、蛋白印迹技术(Western blotting)观察PAMD对胰腺癌细胞株BxPC-3皮下异位移植瘤细胞凋亡相关基因p53及p16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以此探讨PAMD抗肿瘤作用机理。结果:PAMD高、中、低剂量对胰腺癌细胞株BxPC-3裸鼠皮下异位移植瘤的生长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抑瘤率分别为34.91%、52.83%、41.51%,同时PAMD对BxPC-3荷瘤小鼠的免疫器官指数无明显影响,明显优于化疗药物;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PAMD可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及坏死。PAMD能够显着降低胰腺癌细胞株BxPC-3裸鼠皮下异位移植瘤组织中p53mRNA及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p16mRNA及蛋白表达量。结论:PAMD对胰腺癌细胞株BxPC-3裸鼠皮下异位移植瘤表现出明显抑制作用,能够有效的抑制肿瘤生长,其机理可能与PAMD能够诱导细胞凋亡及影响凋亡相关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有关。
二、北豆根总碱对大鼠腹腔肥大细胞组胺释放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北豆根总碱对大鼠腹腔肥大细胞组胺释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类叶牡丹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效部位免疫抑制作用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立论依据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类叶牡丹国内外研究现状 |
1.1 植物学研究 |
1.2 化学成分研究 |
1.3 药理作用研究 |
1.4 临床应用研究 |
2. 中药免疫抑制作用研究进展 |
2.1 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中药材 |
2.2 中药免疫抑制作用的临床应用 |
3. 小结 |
第二章 类叶牡丹抗RA有效部位最小有效浓度(阈浓度)考察 |
1. 实验目的 |
2. 实验设计 |
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2.2 实验仪器 |
2.3 实验动物 |
2.4 受试药物的制备 |
2.5 给药剂量 |
3. 角叉菜胶所致SD大鼠左后足急性炎症实验 |
3.1 实验方法 |
3.2 大鼠足体积检测 |
3.3 统计学处理 |
4. KM小鼠热板实验 |
4.1 实验方法 |
4.2 小鼠后足痛阈值检测 |
4.3. 统计学处理 |
5. 实验结果 |
5.1 类叶牡丹抗RA有效部位对角叉菜胶所致大鼠左后足急性炎症实验的影响 |
5.2 类叶牡丹抗RA有效部位对KM小鼠热板实验的影响 |
6. 讨论与小结 |
6.1 角叉菜胶角叉菜胶致大鼠急性炎症足肿胀实验 |
6.2 热板法小鼠镇痛实验 |
6.3 小结 |
第三章 类叶牡丹抗RA有效部位对大鼠的致疗作用及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
1. 实验目的 |
2. 实验设计 |
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2.2 实验仪器 |
2.3 实验动物 |
3. 给药剂量 |
4. 依据与指标 |
5. 实验方法 |
5.1 动物分组与AIA大鼠模型的建立 |
5.2 动物给药级足体积测量 |
5.3 对大鼠一般状态的观察 |
5.4 待测血清的制备 |
5.5 脏器指数 |
5.6 各组大鼠血清细胞因子IL-17、G-CSF、IFN-γ、TGF-β的检测 |
5.7 统计学处理 |
6. 实验结果 |
6.1 类叶牡丹抗RA有效部位对AIA大鼠原发侧关节肿胀的影响 |
6.2 AIA大鼠原发侧关节肿胀度的计算 |
6.3 类叶牡丹抗RA有效部位对AIA大鼠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影响 |
6.4 类叶牡丹抗RA有效部位对AIA大鼠脏器指数的影响 |
7. 小结 |
第四章 类叶牡丹抗RA有效部位对KM小鼠免疫功能的研究 |
1. 实验设计 |
1.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1.2 实验仪器 |
1.3 实验动物 |
2. 给药剂量 |
3. 类叶牡丹抗RA有效部位对KM小鼠碳粒廓清的影响 |
3.1 实验方法 |
3.2 统计学分析 |
4. 类叶牡丹抗RA有效部位对DNFB诱导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DTH)的影响 |
4.1 实验方法 |
4.2 统计学分析 |
5. KM小鼠溶血素抗体生成实验 |
5.1 实验方法 |
5.2 统计学分析 |
6. 结果 |
6.1 对KM小鼠单核细胞吞噬作用及免疫器官的影响 |
6.2 对KM小鼠DTH的影响 |
6.3 对DTH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各亚群(CD~(3+)、CD~(4+)、CD~(8+))比例的影响 |
6.4 对KM小鼠溶血素抗体生成的影响 |
7. 讨论与小结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蒙药希拉汤对奶牛热应激的调理作用和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热应激的研究进展 |
1.1.1 应激的概念 |
1.1.2 应激的机制 |
1.1.3 热应激 |
1.1.4 热应激对动物机体的影响 |
1.1.5 热应激的判定方法 |
1.1.6 热应激防治措施 |
1.2 蒙药的基本理论 |
1.3 蒙药希拉汤的组成 |
2 蒙药希拉汤最大耐受量的测定 |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方法 |
2.2 蒙药希拉汤最大耐受量的测定结果 |
3 蒙药希拉汤对热应激小鼠淋巴脏器指数的影响 |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方法 |
3.1.3 数据处理 |
3.2 结果 |
3.3 讨论 |
4 蒙药希拉汤对热应激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 |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 |
4.1.2 试验方法 |
4.1.3 数据处理 |
4.2 结果 |
4.3 讨论 |
5 蒙药希拉汤对热应激小鼠脾脏NK细胞的影响 |
5.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5.1.1 试验材料 |
5.1.2 试验方法 |
5.1.3 数据处理 |
5.2 结果 |
5.3 讨论 |
6 蒙药希拉汤对热应激小鼠外周淋巴细胞及亚群的影响 |
6.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6.1.1 试验材料 |
6.1.2 试验方法 |
6.1.3 数据处理 |
6.2 结果 |
6.3 讨论 |
7 试验期试验场地环境参数测定 |
7.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7.1.1 试验材料 |
7.1.2 试验方法 |
7.2 数据处理 |
7.3 结果 |
7.4 讨论 |
8 蒙药希拉汤对热应激荷斯坦奶牛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
8.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8.1.1 试验材料 |
8.1.2 试验方法 |
8.1.3 数据处理 |
8.1.4 结果 |
8.1.5 讨论 |
9 蒙药希拉汤对热应激试验动物的生化指标的影响 |
9.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9.1.1 试验材料 |
9.1.2 试验方法 |
9.1.3 数据处理 |
9.2 结果 |
9.2.1 蒙药希拉汤对热应激小鼠的生化指标的影响 |
9.2.2 蒙药希拉汤对热应激荷斯坦奶牛的生化指标的影响 |
9.3 讨论 |
10 蒙药希拉汤对热应激试验动物内分泌激素的影响 |
10.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10.1.1 试验材料 |
10.1.2 试验方法 |
10.1.3 数据处理 |
10.2 结果 |
10.2.1 蒙药希拉汤对热应激小鼠内分泌激素的影响 |
10.2.2 蒙药希拉汤对热应激荷斯坦奶牛内分泌激素的影响 |
10.3 讨论 |
11 蒙药希拉汤对热应激试验动物行为的影响 |
11.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11.1.1 试验材料 |
11.1.2 试验方法 |
11.1.3 数据处理 |
11.2 结果 |
11.2.1 蒙药希拉汤对热应激小鼠行为的影响 |
11.2.2 蒙药希拉汤对热应激荷斯坦奶牛行为的影响 |
11.3 讨论 |
12 蒙药希拉汤对热应激斯坦奶牛采食、呼吸、直肠温度和体温的影响 |
1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12.1.1 试验材料 |
12.1.2 试验方法 |
12.1.3 数据处理 |
12.2 结果 |
12.2.1 蒙药希拉汤对热应激荷斯坦奶牛采食行为的影响 |
12.2.2 蒙药希拉汤对热应激荷斯坦奶牛呼吸、直肠温度和体温的影响 |
12.3 讨论 |
12.3.1 蒙药希拉汤对热应激荷斯坦奶牛采食行为的影响 |
12.3.2 蒙药希拉汤对热应激荷斯坦奶牛呼吸、直肠温度和体温的影响 |
13 蒙药希拉汤对热应激荷斯坦奶牛产奶量、乳成分的影响 |
1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13.1.1 试验材料 |
13.1.2 试验方法 |
13.1.3 数据处理 |
13.2 结果 |
13.3 讨论 |
14 总体讨论 |
1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4)蝙蝠葛酚性碱对S180荷瘤小鼠瘤组织P53和Caspase-3mRNA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综述 |
1. 中医对肿瘤的认识 |
1.1 中医对肿瘤病因病机的认识 |
1.2 中医对肿瘤的治则治法 |
1.3 中医药防治肿瘤的特色和优势 |
2 中药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
2.1 常用的抗肿瘤中药 |
2.2 中药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 |
3. 细胞凋亡相关因子 |
3.1 抑制细胞凋亡的因子 |
3.2 诱导细胞凋亡的因子 |
3.3 细胞凋亡效应因子 |
4. 北豆根(蝙蝠葛根)的研究进展 |
4.1 北豆根的化学成分 |
4.2 药理作用 |
4.3 北豆根临床应用及前景 |
实验部分 |
1. 蝙蝠葛酚性碱抗肿瘤活性的体内实验研究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1.3 实验结果 |
2. 蝙蝠葛酚性碱抗肿瘤活性的形态学观察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方法 |
2.3 实验结果 |
3. 蝙蝠葛酚性碱对S180荷瘤小鼠瘤组织凋亡相关基因P53和Caspase-3mRNA表达的影响 |
3.1 实验材料 |
3.2 实验方法 |
3.3 实验结果 |
讨论 |
1. 中西医结合抗肿瘤应用前景 |
2. 实验动物模型评价 |
3. 给药剂量及方案 |
4. PAMD对S180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和对免疫器官的影响 |
5. 细胞凋亡相关因子P53和Caspase-3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个人简历 |
(5)碎米花杜鹃提取物原花青素A-1免疫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词表 |
引言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中药及其复方免疫活性研究进展 |
1 中药增强免疫作用机制 |
2 具有免疫增强作用的中药 |
3 具有免疫增强作用的中药方剂 |
4 影响中药免疫增强作用的因素 |
第二章 中药单体免疫活性研究进展 |
1 多糖类的免疫调节作用 |
2 苷类的免疫调节作用 |
3 黄酮类的免疫调节作用 |
4 有机酸类的免疫调节作用 |
5 挥发油类的免疫调节作用 |
6 生物碱类的免疫调节作用 |
第三章 原花青素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
1 抗氧化活性 |
2 保护心血管作用 |
3 抗肿瘤作用 |
4 调节血小板活性 |
5 免疫调节活性 |
6 抗诱变作用 |
7 防止急性肾衰竭作用 |
第二篇 实验部分 |
第一章 PAA-1 对三种主要免疫细胞的影响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二章 PAA-1 对T 细胞表面标志表达的影响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三章 PAA-1 对 Th1/Th2 细胞因子的影响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四章 PAA-1 对巨噬细胞释放细胞效应分子的影响 |
1 材料 |
2 方法 |
2.1 细胞培养与分组给药 |
2.2 Griess 法测定巨噬细胞分泌 NO 量 |
2.3 NBT 还原试验测定巨噬细胞分泌超氧阴离子量 |
2.4 测定巨噬细胞溶酶体酶活性 |
2.5 统计学处理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五章 PAA-1 对鸡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6)熟地黄抗Ⅰ型变态反应活性部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1 炎症和变态反应 |
1.1 炎症 |
1.2 变态反应 |
2 中药抗变态反应活性成分研究 |
2.1 挥发油 |
2.2 生物碱 |
2.3 黄酮 |
2.4 皂苷 |
2.5 苯丙素类 |
3 熟地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
3.1 熟地黄的化学成分 |
3.2 熟地黄的药理活性 |
4 熟地黄抗变态反应研究现状 |
5 本课题拟研究的问题 |
第二章 熟地黄及其不同部位的制备 |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1.1 药品与试剂 |
1.2 实验仪器 |
2 熟地黄水煎液及其不同部分的制备 |
2.1 熟地黄水煎液的制备 |
2.2 熟地黄水煎液不同成分的制备 |
3 熟地黄水煎液及不同部分寡糖的TLC检测 |
3.1 TLC检测条件的确立 |
3.2 样品的检测 |
3.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第三章 熟地黄对二甲苯诱发小鼠耳肿胀的影响 |
1 材料、试剂与仪器 |
1.1 材料与试剂 |
1.2 实验仪器 |
1.3 实验动物 |
2 实验方法 |
2.1 熟地黄对二甲苯诱发小鼠耳肿胀的抑制作用 |
2.2 熟地黄水煎液不同部位对二甲苯诱发小鼠耳肿胀的抑制作用 |
3 实验结果 |
3.1 熟地黄水煎液对二甲苯诱发小鼠耳肿胀的抑制作用 |
3.2 熟地黄水煎液不同部位对二甲苯诱发小鼠耳肿胀的抑制作用 |
4 讨论 |
第四章 熟地黄水煎液对Compound 48/80诱导小鼠过敏性休克的影响 |
1 材料、试剂与仪器 |
1.1 材料与试剂 |
1.2 实验仪器 |
1.3 实验动物 |
2 实验方法 |
2.1 熟地黄水煎液对Compound 48/80诱导小鼠过敏性休克的影响 |
2.2 熟地黄水煎液对Compound 48/80诱导过敏小鼠血浆组胺含量的影响 |
2.3 熟地黄不同部分对Compound 48/80诱导小鼠过敏性休克的影响 |
2.4 熟地黄不同部分对Compound 48/80诱导过敏小鼠血浆组胺含量的影响 |
2.5 大孔树脂不吸附部位、吸附部位对Compound 48/80诱导小鼠过敏性休克的影响 |
2.6 大孔树脂不吸附部位、吸附部位对Compound 48/80诱导过敏小鼠血浆组胺含量的影响 |
3 实验结果 |
3.1 熟地黄水煎液对Compound 48/80诱导小鼠过敏性休克的影响 |
3.2 熟地黄水煎液对Compound 48/80诱导过敏小鼠血浆组胺含量的影响 |
3.3 熟地黄不同部分对Compound 48/80诱导小鼠过敏性休克的影响 |
3.4 熟地黄不同部分对Compound 48/80诱导过敏小鼠血浆组胺含量的影响 |
3.5 大孔树脂不吸附部位、吸附部位对Compound 48/80诱导小鼠过敏性休克和血浆组胺含量的影响 |
4 讨论 |
第五章 熟地黄水煎液对Compound 48/80诱导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影响 |
1 材料、试剂与仪器 |
1.1 材料与试剂 |
1.2 实验仪器 |
1.3 实验动物 |
2 实验方法 |
2.1 大鼠腹腔肥大细胞原代分离和纯化 |
2.2 熟地黄水煎液对Compound 48/80激发肥大细胞脱颗粒的作用 |
2.3 熟地黄水煎液不同部分对Compound 48/80激发肥大细胞脱颗粒的作用 |
2.4 大孔树脂不吸附部位、吸附部位对Compound 48/80激发肥大细胞脱颗粒的作用 |
3 结果 |
3.1 熟地黄水煎液对Compound 48/80激发肥大细胞脱颗粒的作用 |
3.2 熟地黄水煎液不同部分对Compound 48/80激发肥大细胞脱颗粒的作用 |
3.3 大孔树脂不吸附部位、吸附部位对Compound 48/80激发肥大细胞脱颗粒的作用 |
4 讨论 |
第六章 熟地黄对大鼠皮质酮代谢的影响 |
1 材料、试剂与仪器 |
1.1 材料与试剂 |
1.2 实验仪器 |
1.3 实验动物 |
2 实验方法 |
2.1 分组 |
2.2 给药方式 |
2.3 指标观察 |
2.4 血清皮质酮测定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图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目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7)过敏体质理论及其外周血基因表达谱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过敏体质研究进展 |
1 过敏体质的理论研究 |
2 过敏体质的临床研究 |
2.1 过敏体质特征的研究 |
2.2 过敏体质辨识的研究 |
2.3 过敏体质相关疾病的研究 |
2.4 过敏体质调治的研究 |
3 总结与展望 |
综述二 过敏相关基因研究 |
1 过敏性鼻炎相关基因的研究 |
2 过敏性哮喘相关基因的研究 |
2.1 白细胞介素基因 |
2.2 肿瘤坏死因子基因 |
2.3 细胞间粘附分子基因 |
2.4 其它细胞因子基因 |
2.5 哮喘与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多态性 |
2.6 哮喘与膜受体基因多态性 |
2.7 其他与哮喘相关的基因 |
3 过敏性紫癜相关基因的研究 |
3.1 过敏性紫癜与人类白细胞抗原的基因多态性 |
3.2 PAX2基因多态性 |
3.3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 |
3.4 血小板活化因子分解酶基因多态性 |
4 特应性皮炎相关基因 |
4.1 白介秦-13基因(IL-13) |
4.2 白介素-4受体A基因(IL4RA) |
4.3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Kazal-5基因(SPINK5) |
5 药物过敏反应基因 |
6 其他过敏性疾病相关基因的研究 |
7 药物对过敏基因表达调节的研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过敏体质的理论研究 |
1 过敏体质的概念 |
2 过敏体质的特征 |
3 过敏体质的形成 |
3.1 先天因素 |
3.2 后天因素 |
4 过敏体质与疾病的相关性 |
4.1 中医古代文献对过敏体质相关过敏性疾病的认识 |
4.2 现代对过敏体质相关过敏性疾病治疗的研究 |
5 过敏体质的辨识 |
6 过敏体质的调治 |
6.1 西医对过敏体质的调治 |
6.2 中医对过敏体质的调治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过敏体质外周血基因表达谱研究 |
1 受试人群的筛选与样本获取 |
1.1 受试人群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
1.2 受试人群筛选结果 |
1.3 样本采集 |
2 仪器与试剂 |
2.1 仪器 |
2.2 试剂 |
3 实验方法 |
3.1 实验设计与质量控制标准 |
3.2 实验步骤 |
4 实验结果 |
4.1 过敏体质与平和体质比较差异表达的基因 |
4.2 过敏体质与平和体质组间差异基因聚类分析 |
5 讨论 |
5.1 表达差异基因的生物学功能评价 |
5.2 与过敏相关的表达差异基因浅析 |
5.3 表达差异基因相关生物信息学通路分析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1 过敏体质的理论研究 |
2 过敏体质外周血基因表达谱研究 |
3 创新点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录 过敏体质与平和体质表达差异基因注释表 |
(8)蝙蝠葛酚性碱对BXPC-3荷瘤裸鼠肿瘤组织中MMP-2和MMP-9表达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实验部分 |
实验一 |
实验二 |
实验三 |
实验四 |
实验五 |
讨论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图 |
个人简历 |
(9)蝙蝠葛酚性碱对胰腺癌相关基因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综述 |
第一部分 蝙蝠葛酚性碱抗肿瘤活性的体内实验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结果 |
实验一 PAMD对胰腺癌小鼠一般状况及移植瘤的影响 |
实验二 PAMD对胰腺癌小鼠免疫器官的影响 |
实验三 PAMD对荷瘤小鼠外周血TNF-α含量的影响 |
第二部分 Real-time PCR检测胰腺癌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结果 |
实验一 Real-time PCR检测胰腺癌K-ras mRNA表达结果 |
实验二 Real-time PCR检测胰腺癌DPC4 mRNA表达结果 |
第三部分 Western blotting检测胰腺癌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结果 |
实验一 Western blot法检测K-ras蛋白表达结果 |
实验二 Western blot法检测DPC4蛋白表达结果 |
第四部分 流式细胞术检测BXPC-3荷瘤小鼠细胞凋亡率 |
材料与方法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个人简历 |
(10)蝙蝠葛酚性碱对BxPC-3荷瘤小鼠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综述 |
1 祖国医学对肿瘤的认识 |
1.1 病名 |
1.2 病因 |
1.3 病机和病理 |
1.4 治则治法 |
1.5 古代医家对胰腺癌病因病机的认识 |
2 现代医学对胰腺癌的认识 |
2.1 胰腺癌的流行病学研究 |
2.2 胰腺癌的危险因素 |
2.3 胰腺癌的诊断 |
2.4 现代医学对胰腺癌的治疗 |
3 中医药抗肿瘤作用机理的现代研究 |
3.1 中药抗基因突变 |
3.2 中药抗癌前病变 |
3.3 中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
3.4 中药诱导肿瘤细胞的分化 |
3.5 中药促进机体自身的抗癌机能 |
3.6 中药抗肿瘤转移 |
3.7 逆转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性 |
3.8 杀伤肿瘤细胞 |
4 蝙蝠葛酚性碱现代药理研究 |
4.1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
4.2 对脑缺血及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
4.3 对凝血系统的作用 |
4.4 防治痴呆作用 |
4.5 抗肿瘤作用 |
4.6 抗炎镇痛、抑菌作用 |
4.7 肌松作用 |
4.8 其它作用 |
实验部分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瘤株 |
1.3 实验设备 |
1.4 实验试剂及药品 |
2 实验过程 |
2.1 PAMD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
2.2 Real-time PCR法检测PAMD对胰腺癌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2.3 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AMD对胰腺癌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
3 统计学分析 |
实验结果 |
1 PAMD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
1.1 PAMD对BXP C-3荷瘤小鼠体内抑瘤作用的影响 |
1.2 PAMD对BXPC-3荷瘤小鼠免疫器官的影响 |
1.3 PAMD对BXPC-3荷瘤小鼠肿瘤组织病理学变化的影响 |
2 Real-time PCR法检测PAMD对胰腺癌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2.1 总RNA纯度和完整性的鉴定 |
2.2 Real-time PCR法检测p53 mRNA基因表达结果 |
2.3 Real-time PCR法检测p16 mRNA基因表达结果 |
3 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AMD对胰腺癌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
3.1 We stern blotting法检测p53蛋白表达结果 |
3.2 We stern blotting法检测p16蛋白表达结果 |
讨论 |
1 动物模型的选择 |
1.1 实验动物 |
1.2 裸小鼠胰腺癌移植瘤动物模型的建立 |
2 PAMD对BXPC-3荷瘤小鼠的体内抑瘤作用及对免疫器官的影响. |
3 胰腺癌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
4 胰腺癌与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关系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个人简历 |
四、北豆根总碱对大鼠腹腔肥大细胞组胺释放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类叶牡丹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效部位免疫抑制作用初步研究[D]. 于风明.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6(02)
- [2]中药治疗过敏性疾病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王化龙,李振虎,徐砚通. 中草药, 2015(10)
- [3]蒙药希拉汤对奶牛热应激的调理作用和机制的研究[D]. 马燕.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2(06)
- [4]蝙蝠葛酚性碱对S180荷瘤小鼠瘤组织P53和Caspase-3mRNA表达的影响[D]. 张杰.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1(04)
- [5]碎米花杜鹃提取物原花青素A-1免疫活性研究[D]. 刘英姿. 吉林大学, 2010(05)
- [6]熟地黄抗Ⅰ型变态反应活性部位研究[D]. 孔晓妮. 山东大学, 2009(06)
- [7]过敏体质理论及其外周血基因表达谱研究[D]. 王睿林.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9(11)
- [8]蝙蝠葛酚性碱对BXPC-3荷瘤裸鼠肿瘤组织中MMP-2和MMP-9表达的研究[D]. 李环.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09(11)
- [9]蝙蝠葛酚性碱对胰腺癌相关基因影响的研究[D]. 杜永强.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09(11)
- [10]蝙蝠葛酚性碱对BxPC-3荷瘤小鼠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D]. 赵大卓.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