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缩节安(DPC)对花生荚果产量及籽仁品质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汪颖[1](2021)在《种植密度和多效唑互作对花生茎秆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文中认为为探究单粒精播下种植密度和多效唑互作对花生茎秆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本试验于2019~2020两年生长季在山东农业大学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农学试验站分别进行室内试验和田间试验。选用大花生品种山花108,设置密度和多效唑双因素试验。试验设置4个密度处理分别是19.5万株hm-2(D1)、24万株hm-2(D2)、28.5万株hm-2(D3)、33万株hm-2(D4),2个多效唑处理分别是0 mg L-1和100 mg L-1(P),研究了种植密度和多效唑互作对花生茎秆发育、光能利用、叶片衰老及产量品质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种植密度和多效唑互作对花生茎秆发育的影响随着种植密度的提高,花生主茎GA3含量增高,主茎高、侧枝长和重心高度增大,木质素合成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咖啡酸3-O-甲基转移酶(COMT)、肉桂酸醇脱氢酶(CAD)、莽草酸香豆酯/奎酸酯3-羟化酶(C3’H)、肉桂酰Co A还原酶(CCR)和阿魏酸5-羟化酶(F5H)等酶活性降低,茎秆木质素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降低,茎粗、茎秆穿刺力和抗折力减小,植株田间倒伏率显着增大。外源多效唑处理显着抑制了花生主茎GA3合成,降低了植株重心高度,增强了茎秆机械强度,提高了木质素合成关键酶PAL、COMT、CAD、C3’H、CCR和F5H等酶活性,促进茎秆木质素的积累,提高了茎秆抗折力和穿刺力,增强了茎秆机械强度,从而降低植株倒伏率。2种植密度和多效唑互作对花生光能利用和叶片衰老的影响随着种植密度的提高,花生叶面积指数(LAI)增大,光能截获率随之增大,但花生比叶重、SPAD值及净光合速率(Pn)降低,地上部干物质量显着降低。密度过大,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丙二醛(MDA)含量提高,叶片易早衰脱落,不利于花生生育后期物质的积累。高密度下喷施多效唑使叶片增厚,叶绿素含量提高,促进Pn的提高;但降低了冠层光能截获率,提高透光率。喷施多效唑提高叶片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MDA含量,从而提高了叶片抗氧化能力。3种植密度和多效唑互作对花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随着花生种植密度增大,单位面积分枝数和有效分枝率增加,单株结果数和荚果重显着降低。产量随着密度增大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本试验条件下,未喷施多效唑处理中,D2处理产量最高;喷施多效唑显着提高了高密度(D3、D4)下的单株花生结果数、荚果产量和出仁率;在所有处理中,D3P处理,即在28.5万株hm-2密度下,配合施用多效唑,花生荚果产量最高。种植密度对花生籽仁的粗脂肪、蛋白质及可溶性糖含量影响不明显。喷施多效唑会降低花生籽仁蛋白质含量,提高粗脂肪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综上所述,喷施多效唑可缓解高密度下花生茎秆细长,易倒伏的情况,促进木质素积累,提高茎秆抗折力和穿刺力;喷施多效唑可改善高密度下花生叶片冠层结构,增强叶片光合性能,提高叶片净光合速率和抗氧化能力;密度高于28.5万株hm-2喷施多效唑会有明显增产效果。本实验条件下,在28.5万株hm-2密度下,配合施用多效唑,花生荚果产量最高。
马金龙[2](2019)在《三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藜麦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藜麦是一种起源自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藜科作物,因其含有全面的营养价值和较强的抗逆性而备受推崇,目前在我国的北方大面积种植。然而在低海拔地区的生产过程中,藜麦的倒伏现象严重影响了其产量提高。为解决这一问题,探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降低藜麦株高、抗倒伏和提高产量的作用,具有生产实践意义。本研究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和和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三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矮壮素、多效唑和缩节胺)对藜麦株高、茎粗和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三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均能降低藜麦的株高同时增加茎粗,但对藜麦生长后期伸长生长的抑制效果不明显。使用15%多效唑7.5g/L在出苗后15天喷施对株高的抑制效果最佳,使用50%矮壮素0.8ml/L在出苗后25天对茎粗增粗效果最佳。(2)三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均能显着增加一级分枝数和单株粒重,对藜麦单株粒数的增加有促进作用。使用15%多效唑2.5g/L在出苗后15天喷施对增加一级分枝效果最佳,使用10%缩节胺1.0g/L在出苗后25天喷施是提高单株粒重和增加单株粒数的最佳组合。(3)三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均能提高藜麦的生物产量,其中矮壮素和缩节胺效果显着。10%缩节胺1.0g/L在出苗后25天喷施,可得到最佳生物产量。(4)50%矮壮素与10%缩节胺对藜麦产量的提高较15%多效唑有较好的效果;出苗后15天喷施药剂对藜麦的株高抑制、茎粗的增加和产量的提高有较好的效果。。(5)根据L9(34)正交试验结果,出苗后5天施用15%多效唑5g/L、出苗后15天施用50%矮壮素0.6ml/L、出苗后15天施用10%缩节胺0.5g/L和出苗后25天施用10%缩节胺1.0g/L为提高产量的最佳组合。
余琼,司贤宗,张翔,李亮,毛家伟,余辉[3](2018)在《化控时期与品种互作对花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文中认为为改进花生高产优质生产技术,选用花生高产远杂9307和远杂6这2个品种,采用大田裂区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在花生出苗后不同时期进行化控处理对花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施肥条件下,花生品种对花生籽粒蛋白质含量及产量、粗脂肪的产量和脂肪酸组成均无明显影响;在花生出苗后50 d进行化控时,远杂9307比远杂6的花生产量增加1.2%;与花生出苗后30 d化控相比,在花生出苗后50 d化控的农艺性状、粗脂肪产量、蛋白质产量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较高,其中,产量增加11.0%。花生出苗后50 d化控+远杂9307是较优的花生高产组合,产量为4 086.9 kg/hm2。
王振军,刘艳,李梦姣[4](2017)在《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花生上的应用研究进展》文中提出外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影响花生的内源激素。文章综述了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分别在花生的播种期、苗期、花针期、荚果期外施,从而改变花生生理生化活性和植株丰产指标,最终影响花生的产量和品质。
王玉红[5](2010)在《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花生上的应用效果研究》文中认为研究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花生生产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花生生产安全,喷施初期,10%多·甲可湿性粉剂对花生叶斑病有防治作用;可提高籽仁中的可溶性糖含量,改善口感,其中以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处理可溶性糖的含量最高,比对照提高9.33%;可增加产量,其中10%多·甲可湿性粉剂较喷清水对照增产6.74%,96%缩节胺、15%多效唑分别增产3.97%、3.02%。因此,花生生产应首选10%多·甲可湿性粉剂和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作为调节剂。
禤维言,张涛,黄永禄,冯钊,凌小花[6](2010)在《缩节胺对花生生长发育的影响》文中提出缩节胺是一种新型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目前,尚未见有缩节胺在华南地区珍珠豆型花生上的应用研究报道。笔者进行不同浓度的缩节胺对南方花生生长发育影响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花生施用缩节胺药剂500mg/kg~1 000mg/kg可提高SOD酶活性、降低MDA含量,对花生降低株高,提高抗逆性,粗壮茎秆,提高叶片中叶绿素含量,降低后期POD酶活性,促进光合产物向荚果转移有明显效果;施用不同浓度的缩节胺均可提高饱果数、荚果重和产量,尤以500mg/kg和1 000mg/kg处理增产效果明显。
赵华建[7](2010)在《铁、硼、钼肥不同施用方式对花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文中指出试验于2008-2009年在山东农业大学农学实验站和作物高产生理实验室进行。以丰花1号为研究材料,采用盆栽的方法,研究了铁、硼、钼肥不同施用方式对花生叶片生理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探讨了花生功能叶中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籽仁中脂肪及其组分、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和O/L值变化规律。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铁、硼、钼肥不同施用方式对花生功能叶生理特性的影响Fe、B、Mo肥不同施用方式对花生主茎倒三叶中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和叶片净光合速率有明显影响,B和FeB不同施用方式均可提高花生开花后不同时期的叶片叶绿素含量,Fe、B、Mo不同施用方式对开花后不同时期叶片中硝酸还原酶活性和叶片净光合速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作用,特别是对提高花后60天的叶片净光合速率作用明显,说明,合理施用Fe、B、Mo可改善花生叶片生理特性、延缓叶片后期衰老。Fe、Mo肥的作用较好,Fe、B、Mo肥单独施用好于配合施用。Fe、B、Mo肥不同施用方式对提高花生叶片SOD、POD、CAT活性,降低MDA含量,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有明显效果,有利于延缓叶片衰老,叶面喷施的效果好于基施和浸种处理。2铁、硼、钼肥不同施用方式对花生籽仁品质相关酶的影响Fe、B、Mo肥不同施用方式能够不同程度地提高花生籽仁中磷脂酸磷酸酯酶(PPase)的活性,不同肥料配施的效果好于单施;施用Fe、B、Mo肥能够显着提高结荚期主茎倒三叶中谷氨酰胺合成酶(GS)的活性,促进花生的氮素代谢,Fe、B、Mo肥单施条件下,Fe、B肥基施和Mo肥叶面喷施的效果最好,在配施条件下,FeB肥配合基施、FeMo肥叶面喷施和BMo肥基施效果最好,三者配施条件下,叶面喷施>浸种>基施;施用Fe、B、Mo肥对花生主茎倒三叶谷氨酸合成酶(GOGAT)的增加作用并不一致,Fe、B、Mo肥在单施条件下,Fe、Mo肥叶面喷施效果最好,B肥基施效果最好;二者或者三者配施条件下,叶面喷施的效果最佳,与对照相比差异显着,总的来看,叶面喷施的效果最好,其次是基施和浸种。另外,研究发现GS与GOGAT有内在的联系,在同一时期GS的活性随着GOGAT的升高而升高。3铁、硼、钼肥不同施用方式对花生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Fe、B、Mo肥不同施用方式对花生产量的影响不尽一致,除FeBMo配合基施减产外,其它基施处理均可增加花生荚果产量,特别是B、Mo、FeB、FeMo基施处理增产都在10%以上;除B和FeB肥浸种有一定增产作用外,其它浸种施肥处理均没有明显增产作用,有的甚至减产;不同肥料和配比叶面喷施对花生荚果产量的影响不大。说明Fe、B、Mo肥基施的增产效果好于浸种和叶面喷施,Fe、B、Mo肥配合施用的增产效果不如分别单独施用。Fe、B、Mo肥基施增产的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单株生产力和出仁率、提高了果重(减少了公斤果数),而浸种主要增加了花生出仁率,叶面喷施对单株生产力和出仁率没有明显影响。4铁、硼、钼肥不同施用方式对花生对花生籽仁品质的影响除FeMo、BMo配合喷施和FeBMo配合基施可明显提高花生籽仁脂肪酸含量外,其它施肥处理对脂肪酸的增加作用不显着,有的处理甚至具有明显降低脂肪酸含量的作用。说明,合理施用Fe、B、Mo肥可提高籽仁脂肪含量,配施的效果好于单施,叶面喷施整体效果好于基施和浸种。Fe、B、Mo肥因施用方法不同而O/L值不同。Fe、B、Mo肥基施条件下,Mo肥单施效果最好,O/L值为1.62,极显着高于对照,其次是B、FeMo、BMo、FeB、Fe处理,与对照也达显着差异水平;Fe、B、Mo肥叶面喷施对O/L比值的影响不大,但浸种却可不同程度的降低花生油脂中的O/L比值。Fe、B、Mo肥不同施用方式对提高花生籽仁中亚油酸含量、降低油酸含量作用明显,叶面喷施>基施>浸种;在增加花生烯酸方面,B肥单施和FeB肥配施浸种效果最佳。Fe、B、Mo肥不同施用方式对花生籽仁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不同,在基施条件下,Fe肥单施、FeB肥和BMo肥配施均能明显提高籽仁蛋白质含量,而其它基施肥料处理显着降低了蛋白质含量;Fe、B、Mo肥在浸种条件下,除B肥单施可提高蛋白质含量外,其它浸种施肥处理均不同程度降低了籽仁蛋白质含量;Fe、B、Mo肥叶面喷施均不同程度增加了蛋白质含量,以B、Mo肥单施和FeB肥配施效果最为显着。说明,籽仁中蛋白质含量因Fe、B、Mo肥施用方式的不同而不同。叶面喷施能明显提高籽仁中蛋白质的含量,其次是基施和浸种处理。Fe、B、Mo肥基施处理均降低了饱果期籽仁可溶性糖含量,以Fe肥单独施用和FeB肥配合施用效果最佳;除Fe肥单独浸种和BMo肥配合浸种降低了可溶性糖含量外,其它浸种施肥处理均不同程度提高了糖含量,以FeBMo肥三者配施效果最佳;Fe、B、Mo肥叶面喷施均不同程度提高了籽仁可溶性糖含量,以B肥单独喷施和FeBMo配合喷施效果最为明显。
李赫男[8](2007)在《植物生长调节物质—HKL-4对黄花乌头产量与品质的影响》文中指出本研究对吉林省道地药材黄花乌头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物质HKL-4,对其农艺性状的变化、内源激素的影响以及对有效成分含量和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提高了种子的萌发率、存苗率,开花提前,提高了叶绿素含量增加了块根的产量,结果表明:1、施用HKL-4,以30×母液的HKL-4处理最好。2、浸种可提高种子发芽率、出苗率和存苗率,发芽率、出苗率和存苗率分别为83.20%,59.56%和50.2%,比对照提高了38.65%、34.7%及58.8%。3、对黄花乌头生长发育、产量、质量、内源激素及叶绿素含量有一定影响。(1)可使株高、茎粗、单株叶片数增加;现蕾期、开花期提前;果实成熟率显着提高;叶片栅栏细胞和海绵组织增厚,海绵组织/栅栏组织值增大;可使单株子根个数、根长、根粗及根重增加。(2)可提高叶片及根中的IAA、GA4、、CTKs含量,降低叶片及根中的ABA含量。(3)可提高叶绿素的含量,其光合速率(Pn)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光合速率明显提高。(4)可提高地上和地下部分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分别较对照提高了46.7%和58.9%,可溶性蛋白较对照提高了41.3%和74.4%。(5)可提高块根产量及折干率和关附甲素含量。
周录英[9](2006)在《不同肥料运筹对花生生理性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试验于2004~2005年在山东农业大学农学试验站和作物高产生理实验室进行。以目前种植面积较大的大花生品种丰花1号为研究材料,采用大田试验和池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氮磷钾钙肥不同用量及不同配比对花生叶片生理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探讨了氮磷钾钙肥不同用量及配比施用后花生籽仁脂肪、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规律。试验结果如下:1氮、磷、钾、钙肥不同用量对花生生理性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1.1氮、磷、钾、钙肥不同用量对花生植株性状的影响氮磷钾钙肥对花生营养生长影响不同,氮肥对营养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钙降低了主茎高和侧枝长度,抑制花生营养生长、对防止旺长和倒伏有利,磷、钾肥处理对主茎高度和侧枝长影响不大。施肥后花生分枝数比对照减少,说明施肥有利于改善花生株型,避免分枝过多而影响通风透光。1.2氮、磷、钾、钙肥不同用量对花生生理特性的影响施入氮、磷、钾、钙肥可提高花生叶片中叶绿素含量,钙提高中期和后期功能叶片叶绿素含量作用最显着;花生施用N、P、K、Ca肥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光合速率,氮肥对提高光合的作用主要在前期,磷肥的作用主要在中后期,钾肥和钙肥的作用前后期比较一致;施磷、钙肥对提高叶片SOD、POD、CAT活性,降低MDA积累量,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效果较好,氮、钾肥与对照差别不大。1.3氮、磷、钾、钙肥不同用量对花生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施肥不同程度提高了花生荚果产量,施氮肥处理随施肥量的增加产量提高,施磷、钾、钙肥处理以中等施肥量(P150、K300、Ca300)产量最高。不同肥料种类相比,钾、钙肥的增产作用大于氮、磷肥。从产量构成因素分析可以看出,施氮、钙肥增产的原因主要是增加了单株结果数和出仁率、提高了果重,而施磷、钾肥主要是提高了果重和出仁率。1.4氮、磷、钾、钙肥不同用量对花生籽仁品质的影响氮肥随施肥量增加蛋白质含量升高,磷、钾、钙随施肥量增加蛋白质含量提高作用减小。每公顷施纯氮300kg和450kg及P2O575kg对提高花生食用品质效果较好。氮肥处理随施氮量的增加脂肪含量升高,随钾肥用
王丽丽[10](2005)在《改变源-库比对花生籽仁品质和叶片衰老的影响》文中提出为探明不同源库比对花生产量、品质以及叶片和根系衰老的影响,2002~2005 年在大田条件下,结合盆栽试验,设计减源25%、50%、75%,减库25%、50%、75%和对照7 个处理,进行了人工改变源库比例的试验。本试验在山东农业大学教学基地和作物高产生理实验室进行,试验主要结果如下: 1 改变源库比对花生产量的影响丰花1 号减源25%和减库25%提高了荚果产量,其余处理的荚果产量均低于对照,而鲁花15 减源和减库处理均降低了荚果产量。随减源和减库比例的增大,源库比改变,荚果产量降低。2 改变源库比对花生植株性状的影响减源能够抑制花生植株地上部分的生长,减源越多,抑制程度越大;减库促进了植株地上部分的生长,但随库容量减少幅度的增大,对地上部分生长的促进作用降低。单株结果数随叶源的减少而减少,而随库数量的增加而增加。3 改变源库比对花生叶片衰老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轻微减源和减库能够增加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延缓叶片衰老;在盆栽条件下,无论减源和减库处理均降低了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促进了叶片的衰老。4 改变源库比对花生根系活力的影响减源和减库均提高了两品种的根系活力。轻微减源和减库可以提高丰花1 号保护酶活性,而鲁花15 减库和轻微减源可提高其保护酶活性,从而延缓根系衰老。随减源比例的增大,源库比改变,根系活力及保护酶活性均降低;而随减库比例的增大,源库比改变,根系活力升高。
二、缩节安(DPC)对花生荚果产量及籽仁品质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缩节安(DPC)对花生荚果产量及籽仁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种植密度和多效唑互作对花生茎秆发育和产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目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花生单粒精播 |
1.2.2 种植密度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
1.2.3 外源多效唑对植株生长发育的作用 |
1.2.4 茎秆发育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设计 |
2.2 测定项目与方法 |
2.2.1 茎秆表观性状的测定 |
2.2.2 茎秆机械强度的测定 |
2.2.3 主茎解剖学结构的测定 |
2.2.4 主茎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
2.2.5 主茎木质素含量的测定 |
2.2.6 主茎木质素合成关键酶活性的测定 |
2.2.7 主茎赤霉素含量的测定 |
2.2.8 叶面积的测定 |
2.2.9 光能截获的测定 |
2.2.10 叶片光合作用的测定 |
2.2.11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
2.2.12 干物质积累和比叶重的测定 |
2.2.13 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测定 |
2.2.14 叶片MDA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 |
2.2.15 田间倒伏情况的测定 |
2.2.16 产量的测定 |
2.2.17 籽仁品质的测定 |
2.3 数据统计与分析 |
3 结果分析 |
3.1 种植密度和多效唑互作对花生茎秆发育的影响 |
3.1.1 种植密度和多效唑互作对花生茎秆表观性状的影响 |
3.1.2 种植密度和多效唑互作对花生茎秆机械强度的影响 |
3.1.3 种植密度和多效唑互作对花生茎秆解剖结构的影响 |
3.1.4 种植密度和多效唑互作对花生茎秆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3.1.5 种植密度和多效唑互作对花生茎秆GA_3含量的影响 |
3.1.6 种植密度和多效唑互作对花生茎秆木质素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
3.2 种植密度和多效唑互作对花生光能利用和叶片衰老的影响 |
3.2.1 种植密度和多效唑互作对花生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
3.2.2 种植密度和多效唑互作对花生光能截获的影响 |
3.2.3 种植密度和多效唑互作对花生叶片光合性能的影响 |
3.2.4 种植密度和多效唑互作对花生地上部干物质量的影响 |
3.2.5 种植密度和多效唑互作对花生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3.2.6 种植密度和多效唑互作对花生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3.2.7 种植密度和多效唑互作对花生叶片MDA含量的影响 |
3.3 种植密度和多效唑互作对花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3.3.1 种植密度和多效唑互作对花生有效分枝率的影响 |
3.3.2 种植密度和多效唑互作对花生产量的影响 |
3.3.3 种植密度和多效唑互作对花生品质的影响 |
4 讨论 |
4.1 种植密度和多效唑互作对花生茎秆发育的影响 |
4.2 种植密度和多效唑互作对花生光能利用和物质积累的影响 |
4.3 种植密度和多效唑互作对花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5 结论 |
6 参考文献 |
7 致谢 |
8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2)三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藜麦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藜麦及其发展概况 |
1.1 藜麦及其营养价值 |
1.2 藜麦的发展概况 |
第二章 植物生长调节剂 |
2.1 植物生长调节剂简介 |
2.2 矮壮素 |
2.3 多效唑 |
2.4 缩节胺 |
第三章 研究的目的、意义及技术路线 |
3.1 研究目的 |
3.2 技术路线 |
第二篇 研究内容 |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地点 |
1.3 试验方法 |
1.4 试验调查及数据统计 |
第二章 结果与分析 |
2.1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藜麦生育时期的影响 |
2.2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藜麦株高的影响 |
2.3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藜麦茎粗的影响 |
2.4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藜麦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
2.5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藜麦产量的影响 |
第三章 讨论与结论 |
3.1 讨论 |
3.2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3)化控时期与品种互作对花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1.1 试验材料和试剂 |
1.2 试验地概况 |
1.3 试验设计 |
1.4 样品的采集与分析 |
1.5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处理对花生农艺性状的影响 |
2.2 不同处理对花生产量的影响 |
2.3 不同处理对花生籽粒蛋白质、粗脂肪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
2.4 不同处理对花生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
3 讨论与结论 |
(4)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花生上的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播种期 |
2 苗期 |
3 花针期 |
4 荚果期 |
5 小结 |
(5)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花生上的应用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供试材料 |
1.2 试验设计 |
1.3 用药时期及方法 |
1.4 记载观察项目 |
1.4.1 对花生的安全性。 |
1.4.2 对花生营养生长性状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
1.4.3 对花生叶部病害及功能叶片的影响。 |
1.4.4 对花生品质的影响。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处理对花生生长安全性的影响 |
2.2 不同处理对花生营养生长性状的影响 |
2.3 不同处理对花生产量性状的影响 |
2.4 不同处理对花生叶部病虫害及功能叶片的影响 |
2.5 不同处理对花生籽仁品质的影响 |
3 结论 |
(6)缩节胺对花生生长发育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1.1 材料和处理 |
1.2 测定方法 |
1.2.1 SOD测定方法花生叶片中SOD含量的测定采用NBT光化还原法[9]。 |
1.2.2 MDA测定方法花生叶片中MDA含量的测定采用TBA法[9]。 |
1.2.3 POD测定方法花生叶片中POD含量的测定采用愈创木酚法[9]。 |
1.2.4 叶绿素的测定方法花生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测定采用丙酮法[9]。 |
1.3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缩节胺不同浓度处理对SOD酶活性的影响 |
2.2 缩节胺不同浓度处理对花生叶片MDA含量的影响 |
2.3 缩节胺不同浓度处理对花生叶片中POD含量的影响 |
2.4 缩节胺不同浓度处理对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2.5 各处理对产量和产量结构的影响 |
3 讨论 |
(7)铁、硼、钼肥不同施用方式对花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
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引言 |
1.1 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外花生生产概况 |
1.2.2 铁、硼、钼等微量元素对花生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现状 |
1.2.3 其它条件对花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供试材料和试验方法 |
2.2 测定内容与方法 |
2.2.1 叶片光合特性测定 |
2.2.2 叶片酶活性测定 |
2.3 产量及相关性状的调查 |
2.4 花生籽仁相关酶测定 |
2.5 花生籽仁品质性状测定 |
2.5.1 脂肪酸及其组分含量测定 |
2.5.2 蛋白质含量测定 |
2.6 数据统计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铁、硼、钼肥不同施用方式对花生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
3.1.1 对花生主茎倒三叶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3.1.2 对花生主茎倒三叶硝酸还原酶的影响 |
3.1.3 对主茎倒三叶衰老酶特性的影响 |
3.1.4 对花生主茎倒三叶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
3.2 铁、硼、钼肥不同施用方式对花生品质相关酶的影响 |
3.2.1 对花生磷脂酸磷酸酯酶的影响 |
3.2.2 对花生谷氨酰胺合成酶的影响 |
3.2.3 对花生谷氨酸合成酶的影响 |
3.3 铁、硼、钼肥不同施用方式对花生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
3.3.1 对花生产量的影响 |
3.3.2 对花生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
3.4 铁、硼、钼肥不同施用方式对花生品质的影响 |
3.4.1 对花生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
3.4.2 对花生籽仁中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
3.4.3 对花生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4 讨论与结论 |
4.1 铁、硼、钼肥不同施用方式对花生功能叶生理特性的影响 |
4.1.1 对花生功能叶光合特性的影响 |
4.1.2 对花生功能叶硝酸还原酶的影响 |
4.1.3 对花生功能叶衰老酶酶的影响 |
4.2 铁、硼、钼肥不同施用方式对花生籽仁品质相关酶的影响 |
4.3 铁、硼、钼肥不同施用方式对花生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
4.4 铁、硼、钼肥不同施用方式对花生品质的影响 |
4.4.1 对籽仁脂肪酸及其组分含量的影响 |
4.4.2 对籽仁其它品质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8)植物生长调节物质—HKL-4对黄花乌头产量与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黄花乌头的研究现状 |
1.1.1 资源分布概括 |
1.1.2 生物学特征 |
1.1.3 化学成分 |
1.1.4 药理活性及应用 |
1.1.5 栽培学研究 |
1.2 植物生长物质研究概括 |
1.2.1 植物生长物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
1.2.2 植物生长物质在药用植物生产上的应用 |
1.2.3 植物生长物质 HKL-4 在药用植物生产上的应用 |
第二章 HKL-4 对黄花乌头种子萌发及出苗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剂 |
2.1.3 试验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HKL-4 对黄花乌头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
2.2.2 HKL-4 对黄花乌头种子出苗率和存苗率的影响 |
第三章 HKL-4 对黄花乌头农艺性状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材料 |
3.1.2 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HKL-4 处理对黄花乌头地上部性状的影响 |
3.2.2 HKL-4 处理对黄花乌头地上部生长发育的影响 |
3.2.3 HKL-4 处理对黄花乌头叶片组织结构的影响 |
3.2.4 HKL-4 处理对黄花乌头地下部分性状的影响 |
3.2.5 HKL-4 处理对黄花乌头地下部分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四章 HKL-4 对栽培黄花乌头内源激素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材料 |
4.1.2 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HKL-4 处理对黄花乌头功能叶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
4.2.2 HKL-4 处理对黄花乌头根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
第五章 HKL-4 对栽培黄花乌头产量构成的影响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材料 |
5.1.2 方法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HKL-4 对黄花乌头产量的影响 |
5.2.2 HKL-4 对黄花乌头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5.2.3 HKL-4 对黄花乌头光合速率日变化的影响 |
第六章 HKL-4 对黄花乌头品质的影响 |
6.1 材料与方法 |
6.1.1 材料 |
6.1.2 试剂与仪器 |
6.1.3 方法 |
6.2 结果与分析 |
6.2.1 HKL-4 对黄花乌头折干率的影响 |
6.2.2 HKL-4 对黄花乌头关附甲素(Guanfu base A 缩写GFA)含量的影响.. |
6.2.3 HKL-4 对黄花乌头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6.2.4 HKL-4 对黄花乌头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第七章 讨论与结论 |
7.1 讨论 |
7.1.1 HKL-4 对黄花乌头种子萌发及出苗的影响 |
7.1.2 HKL-4 对改善黄花乌头农艺性状,提高光合效率的影响 |
7.1.3 HKL-4 对栽培黄花乌头内源激素的影响 |
7.1.4 HKL-4 对栽培黄花乌头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
7.2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9)不同肥料运筹对花生生理性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关于学位论文原创性和使用授权的声明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表 |
1. 前言 |
1.1 目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品种因素 |
1.2.2 栽培因素 |
1.2.3 环境因素 |
1.2.4 质量性状与营养品质的相关性研究 |
1.2.5 矿质元素对花生品质的影响 |
1.2.5.1 氮、磷、钾、钙对花生品质的影响 |
1.2.5.2 微量元素对花生品质的影响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设计 |
2.3 测定内容与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氮、磷、钾、钙肥不同用量对花生生理性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
3.1.1 氮、磷、钾、钙肥不同用量对花生植株性状的影响 |
3.1.2 氮、磷、钾、钙肥不同用量对花生生理特性的影响 |
3.1.2.1 磷、钾、钙肥不同用量对花生叶绿素含量叶片光合速率及气孔导度白勺影响 |
3.1.2.2 氮、磷、钾、钙肥不同用量对功能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
3.1.2.3 氮、磷、钾、钙肥不同用量对花生叶片保护性酶活性的影响 |
3.1.3 氮、磷、钾、钙肥不同用量对花生荚果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
3.1.4 氮、磷、钾、钙肥不同用量对花生籽仁品质的影响 |
3.1.4.1 氮、磷、钾、钙肥不同用量对收获期花生籽仁品质的影响 |
3.1.4.2 氮、磷、钾、钙肥不同用量对收获期花生籽仁氨基酸组分含量影响 |
3.1.4.3 氮、磷、钾、钙肥不同用量对脂肪积累动态的影响 |
3.1.4.4 氮、磷、钾、钙肥不同用量对蛋白质积累动态的影响 |
3.1.4.5 氮、磷、钾、钙肥不同用量对籽仁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3.1.4.6 不同肥料用量对油脂中主要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
3.2 氮、磷、钾、钙肥不同配比对花生生理性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
3.2.1 氮、磷、钾、钙肥不同配比对花生植株性状的影响 |
3.2.2 氮、磷、钾、钙肥不同配比对花生生理特性的影响 |
3.2.2.1 氮、磷、钾、钙肥不同配比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3.2.2.2 氮、磷、钾、钙肥不同配比对花生叶片光合速率及气孔导度的影响 |
3.2.2.3 氮、磷、钾、钙肥不同配比对花生叶片荧光参数的影响 |
3.2.2.4 氮、磷、钾、钙不同配施花生叶片中 SOD、CAT、POD 活性、可溶性 Pr含量及 MDA 含量的影响 |
3.2.2.5 氮、磷、钾、钙不同配比花生叶片对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
3.2.3 氮、磷、钾、钙肥不同配比对花生荚果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
3.2.4 不同肥料运筹对花生籽仁品质的影响 |
3.2.4.1 氮、磷、钾、钙肥不同配比对收获后花生籽仁品质的影响 |
3.2.4.2 氮、磷、钾、钙肥不同配比对花生籽仁脂肪积累的动态影响 |
3.2.4.3 氮、磷、钾、钙肥不同用量对蛋白质积累变化的影响 |
3.2.4.4 氮、磷、钾、钙肥配比用量对籽仁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3.2.4.5 氮、磷、钾、钙肥不同配比对花生仁中中主要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
4 讨论与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10)改变源-库比对花生籽仁品质和叶片衰老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1.1 目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花生品质影响因素的研究 |
1.2.2 源库关系研究现状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供试材料与试验方法 |
2.2 测定内容与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改变源库比对花生产量性状的影响 |
3.1.1 对荚果产量的影响 |
3.1.2 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
3.2 改变源库比对花生植株性状的影响 |
3.3 改变源库比对花生叶片衰老的影响 |
3.3.1 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3.3.2 对单叶光合速率及气孔限制值的影响 |
3.3.3 改变源库比对叶片中 SOD、POD、CAT 活性和 MDA、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
3.4 改变源库比对花生根系衰老的影响 |
3.4.1 改变源库比对根系活力的影响 |
3.4.2 改变源库比对根系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 SOD、POD、CAT 活性的影响 |
3.5 改变源库比对花生籽仁品质的影响 |
3.5.1 改变源库比对籽仁中糖含量的影响 |
3.5.1.1 对可溶性总糖含量的影响 |
3.5.1.2 对籽仁中蔗糖含量的影响 |
3.5.2 改变源库比对籽仁中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
3.5.2.1 对收获期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
3.5.2.2 改变源库比对籽仁中蛋白质积累的影响 |
3.5.3 改变源库比对花生籽仁中脂肪含量的影响 |
3.5.3.1 对收获期籽仁中粗脂肪含量的影响 |
3.5.3.2 改变源库比对籽仁中脂肪积累动态的影响 |
3.5.4 改变源库比对花生籽仁蛋白质和脂肪影响的比较分析 |
3.5.5 改变源库比对花生油脂中脂肪酸含量及油/亚比的影响 |
3.5.5.1 改变源库比对油脂中主要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
3.5.5.2 丰花 1号和鲁花 15籽仁中棕榈酸、油酸、亚油酸之间的相关分析 |
3.5.5.3 改变源库比对油/亚比的影响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四、缩节安(DPC)对花生荚果产量及籽仁品质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种植密度和多效唑互作对花生茎秆发育和产量的影响[D]. 汪颖. 山东农业大学, 2021(01)
- [2]三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藜麦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影响[D]. 马金龙. 吉林农业大学, 2019(03)
- [3]化控时期与品种互作对花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余琼,司贤宗,张翔,李亮,毛家伟,余辉. 山西农业科学, 2018(02)
- [4]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花生上的应用研究进展[J]. 王振军,刘艳,李梦姣. 农业科技通讯, 2017(01)
- [5]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花生上的应用效果研究[J]. 王玉红. 现代农业科技, 2010(16)
- [6]缩节胺对花生生长发育的影响[J]. 禤维言,张涛,黄永禄,冯钊,凌小花. 广西农学报, 2010(03)
- [7]铁、硼、钼肥不同施用方式对花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D]. 赵华建. 山东农业大学, 2010(05)
- [8]植物生长调节物质—HKL-4对黄花乌头产量与品质的影响[D]. 李赫男.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7(10)
- [9]不同肥料运筹对花生生理性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D]. 周录英. 山东农业大学, 2006(12)
- [10]改变源-库比对花生籽仁品质和叶片衰老的影响[D]. 王丽丽. 山东农业大学, 2005(07)
标签:多效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