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肺心病防治中几个问题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徐学功[1](2005)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对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疗效和安全性评价及机制探讨》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对中西医结合综合方案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价,并观察其对部分细胞因子及免疫状态的影响。试图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治疗的优化方案。 研究方法:以肺心病急性发作期中医辨证属痰浊蕴肺、肺气郁闭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和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方案治疗,即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以中药治疗,基本证型为痰浊蕴肺、肺气郁闭,采用宣肺平喘,化痰止咳为治法,方选三拗汤、瓜蒌薤白半夏汤及桔梗汤合方。兼肺脾两虚者,以宣肺平喘、化痰止咳、健脾益肺为治法,在基本方基础上加用香砂六君子汤。兼阳虚水泛者,以宣肺平喘、化痰止咳、温阳利水为治法,在基本方基础上加五苓散。西医常规治疗采用控制性氧疗,积极抗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通气、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降低肺动脉压,纠正心衰,营养支持,预防及处理各种并发症。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两组均治疗14天。观察疗效性指标(总体疗效、中医主症及次症积分、西医体征积分、胸部X线、白细胞总数及分类、血气分析、肺功能、自我生活能力评分等)、机理性指标(IL-8、T细胞亚群、IgG、IgA、IgM等)、卫生经济学指标及安全性指标。 结果:治疗组在总体疗效、降低症状体征积分、缩短白细胞总数及分类异常的恢复时间、提高血氧分压和FEV1/预测值及生活能力评分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住院总费用治疗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安全性分析均无明显异常。同时治疗组在降低血清IL-8水平、提高CD3+、CD4+、CD4+/CD8+、IgG、IgA、IgM水平等方面亦优于对照组。 结论:初步研究提示,针对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可能具有提高总体疗效,改善症状体征,缩短疗程,降低医疗费支出,改善肺功能及生活能力等优势,且有较好的安全性。同时此方案对部分炎症因子及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状态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本研究可为进一步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肺心病急性发作期防治优化方案提供有益借鉴。
晁恩祥[2](2003)在《慢性肺原性心脏病中医治法运用》文中研究说明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中大部分患者又来自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阻塞性肺疾患。近年来中西医防治肺心病的经验不断得到充实提高,为了进一步总结探讨中医防治肺心病的经验,提高防治水平,现从治法运用方面加以整理,并以治法选用为依据,将常用治法及治法运用举例加以讨论。 1.中医在防治肺心病中治法选用的依据 在中医学中如何立法,如何选
胡云琼[3](1988)在《Doll-Bilger指数对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右心室肥厚早期诊断的临床探讨——附71例分析》文中指出 心电图对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右心室肥厚的诊断价值及其诊断标准均已较明确,国内倪氏等认为Doll-Bilger指数(V5a/b<1)(以下简称DBI)对肺心病的右室肥厚代偿者心电图诊断较其他指标敏感。本文对我院1982年7月~1987年5月临床、心电图及胸部X线检查等资料较完整的71例慢性肺原性心脏病,以及对16例由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演变至慢性肺原性心脏病进行DBI追踪对比观察。以并对DBI早期诊断肺心病右心室肥厚的实际应用价值进行探
陈文彬[4](1979)在《肺原性心脏病》文中研究表明 肺原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系由于肺组织、胸廓或肺动脉系统病变所引起的肺动脉压力增高,右心负荷增加,进而发生右心肥大,最后发展为右心衰竭的心脏病。根据起病缓急和病程长短的不同,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临床上以慢性肺心病为常见。
湖北省防治肺心病临床协作组[5](1977)在《肺性脑病中几个问题的探讨(附109例肺性脑病临床分析)》文中提出 本文重点对武汉市13个医院,收治的109例肺脑,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肺脑概念与防治中几个问题作初浅探讨。资料来源与分析下文女料,由全市肺心病协作组13个武钢、一冶、武船职工医院,长航总医院,铁路巾心医院,武汉市医师进修学院衬属医院,武汉市商业
侯恕[6](1977)在《肺心病防治中几个问题的探讨》文中认为 慢心肺心病是由慢性呼吸道疾病进一步导致心脏功能和结构上的变化所致。慢性肺、心功能不全,多有组织供氧不足及二氧化碳停留。还可能伴有肺对各种生理活性物质、代谢功能的紊乱、破坏了机体内环境的恒定,导致各系统各器官功能或结构上的潜在性损伤。当肺心病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或心功能不全时其病情严重而复杂,变化剧烈而迅速。临床处理稍有疏忽或不当,均可招致严重的后果。近年来我们科在临床实践中所遇到的教训是深刻的。肺心病防治中所涉及的问题极广,限于我们实践的局限性,仅就下列问题探讨如下:
山西省防治肺心病协作组[7](1976)在《防治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的几点体会——821例资料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以下简称肺心病)是山西省常见疾病之一,根据雁北、大同地区一些医院统计,每年入冬后肺心病占内科住院和死亡病例的首位;太原铁路医院统计,1974年5月至1975年4月底共收治各种心脏病人166例,其中肺心病的发病率37.3%,
山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科肺心病组[8](1975)在《防治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的几点体会——821例资料分析》文中指出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以下简称肺心病)是山西省常见疾病之一。据根雁北、大同地区一些医院统计,每年入冬后肺心病占内科住院和死亡病例的首位;太原铁路医院统计,1974年5月至1975年4月底共收治各种心脏病人166例,其中肺心病为37.2%,占同期住院心脏病的第一位。为了更好地防治肺心病,认真总结经验,现整理1974年10月至1975年4月底全省七专三市较大医院和部分县医院住院治疗的肺心病,按"一九七三年全国肺心病会议诊断标准修正草案"确诊的821例。通过资料分析,浅谈防治肺心病的几
中山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肺心病组[9](1975)在《慢性肺原性心脏病147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 本文对我院近年收治的147例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住院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并着重对早期诊断和死亡原因中的几个问题进行初步探讨。147例中绝大部分同时有X线和心电图检查资料。符合1973年全国肺心病专业会肺心病诊断标准,小部分经尸检确诊为本病者。临床资料一、一般分析 1.病因:147例肺心病的原发病因中,慢性气管炎合并肺气肿114例,占77.5%,支气管哮喘18例,占12.2%,肺结核5例,占3.4%,
中山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肺心病小组[10](1975)在《慢性肺原性心脏病147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 本文对我院近年收治的147例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住院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并着重对早期诊断和死亡原因中的几个问题进行初步探讨。147例中绝大部分同时有X线和心电图检查资料。符合1973年全国肺心病专业会肺心病诊断标准,小部分经尸检确诊为本病者。
二、肺心病防治中几个问题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肺心病防治中几个问题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对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疗效和安全性评价及机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研究内容 |
1.试验目的 |
2.课题来源 |
3.对象与方法 |
3.1 合格对象选择 |
3.1.1 健康人标准 |
3.1.2 诊断标准 |
3.1.3 纳入标准 |
3.1.4 排除标准 |
3.1.5 病例脱落和剔除标准 |
3.2 研究设计 |
3.2.1 总体设计 |
3.2.2 参加医院及病例数要求 |
3.2.3 分组方法 |
3.2.4 随机化方法 |
3.3 治疗方法 |
3.3.1 治疗组(中西医综合治疗组)治疗方案 |
3.3.2 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组)治疗方案 |
3.4 观察指标及方法 |
3.4.1 一般项目 |
3.4.2 安全性观察项目 |
3.4.3 疗效性观察项目 |
3.4.4 机理方面的指标 |
3.5 疗效评定方法 |
3.5.1 中医症状和西医体征评分法 |
3.5.2 呼吸功能不全疗效判定原则 |
3.5.3 自我生活能力评定标准 |
3.5.4 综合疗效评定标准 |
3.6 统计学分析 |
3.7 质量控制 |
结果 |
1.病人基础资料及基线齐性分析 |
2.临床疗效比较 |
2.1 总体疗效 |
2.2 单项主症积分变化 |
2.3 单项次症积分变化 |
2.4 体征积分变化 |
3.自我生活能力评价 |
4.胸部X线疗效 |
5.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分类变化 |
6.肺功能变化 |
7.血液气体分析的变化 |
8.两组住院总费用比较 |
9.血清IL—8的变化 |
10.血清T亚群变化 |
11.血清免疫球蛋白变化 |
12.安全性分析 |
讨论 |
1.中医学对CPHD的认识 |
1.1 肺胀的历史沿革 |
1.2 现代中医对CPHD的认识 |
1.2.1 关于CPHD病因病机 |
1.2.2 关于CPHD急性发作期的辨证施治 |
1.2.3 关于CPHD急性发作期的辨病治疗 |
2.对导师治疗CPHD学术思想的理解 |
2.1 症状与发病 |
2.2 辨证治疗思路 |
2.3 治疗需把握“三宜”、“三忌" |
2.4 中药在CPHD治疗中的作用 |
2.5 西医治疗方面的经验 |
3.综合治疗方案中药组方分析 |
4.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
4.1 总体疗效评价 |
4.2 综合方案对CPHD急性发作期症状体征的改善作用 |
4.3 综合方案对自我生活能力的影响 |
4.4 综合方案对胸部X线、血白细胞及分类的影响 |
4.5 综合方案对血气和肺功能的影响 |
4.6 医疗费支出比较 |
4.7 安全性评价 |
5.综合方案对CPHD急性加重期部分机制探讨 |
5.1 综合治疗方案对IL-8的影响及意义 |
5.2 综合治疗方案对细胞免疫的影响及意义 |
5.3 综合治疗方案对体液免疫的影响及意义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件1 肺心病细胞因子与免疫功能中西医研究现状 |
附件2 中医药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临床研究概况 |
附件3 公开发表论文、着作及科研项目 |
附件4 声明 |
四、肺心病防治中几个问题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对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疗效和安全性评价及机制探讨[D]. 徐学功.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5(07)
- [2]慢性肺原性心脏病中医治法运用[J]. 晁恩祥. 首都医药, 2003(20)
- [3]Doll-Bilger指数对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右心室肥厚早期诊断的临床探讨——附71例分析[J]. 胡云琼. 铁道医学, 1988(06)
- [4]肺原性心脏病[J]. 陈文彬. 成都医药通讯, 1979(01)
- [5]肺性脑病中几个问题的探讨(附109例肺性脑病临床分析)[J]. 湖北省防治肺心病临床协作组. 武汉新医药, 1977(02)
- [6]肺心病防治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 侯恕. 黑龙江医药, 1977(01)
- [7]防治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的几点体会——821例资料分析[J]. 山西省防治肺心病协作组. 山西医药杂志, 1976(01)
- [8]防治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的几点体会——821例资料分析[J]. 山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科肺心病组. 医卫通讯, 1975(03)
- [9]慢性肺原性心脏病147例临床分析[J]. 中山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肺心病组. 广东医药资料, 1975(03)
- [10]慢性肺原性心脏病147例临床分析[J]. 中山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肺心病小组. 广东医药资料, 197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