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沙超基性岩体变形及其与铬铁矿成矿的关系

罗布沙超基性岩体变形及其与铬铁矿成矿的关系

一、罗布莎超基性岩体变形及与铬铁矿成矿作用的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雷小琼[1](2018)在《超基性岩区反射地震勘探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地球深部探测对科学研究和指导找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西藏罗布莎铬铁矿区科学钻探选址预研究”项目为依托,针对西藏罗布莎超基性岩区的深部地震探测的需求,开展研究超基性岩区反射地震勘探技术。在雅鲁藏布江南岸的蛇绿岩带东段的超基性岩区设计两条近南北向的深反射地震长剖面,研究超基性岩区反射地震数据采集设计。针对深反射地震资料中背景噪音强,信噪比低,反射轴不连续,多次折射发育、深部信号弱等难点问题,分析超基性岩区地震波传播规律和响应特征,研究相应的数据处理方法和金属矿地震探测解释技术,并结合科学钻孔研究成矿规律特征,其主要成果如下:(1)通过理论分析、地震正演模拟和野外试验研究,选取合适的地震数据采集参数,为以后超基性岩区反射地震勘探采集设计提供依据。(2)首次结合正演模拟波场特征、实际数据地震单炮记录和属性分析方法,研究超基性岩区地震反射波特征:近岩体出露位置反射波和初至混合;岩体上界面清晰,下界面由于屏蔽作用反射波微弱;岩体上下界面反射波相位一般反向;铬铁矿的存在使得底界面同相轴局部频率、能量降低;岩体内部有不连续蝌蚪状弱同相轴等,为以后超基性岩区的反射地震勘探提供参考。(3)利用层析静校正和折射静校正相结合的静校正方法能有效地解决超基性岩区静校正难的问题。针对多次折射淹没反射波,且二者频率、视速度一致的情况,研究并试验了多域且炮点两侧不同参数的去噪方法,能有效地去除多次折射,突出浅中层多次折射淹没的有效信号。针对浅层和深层采取不同的方法去除面波,消除深层面波的残留,提取深部微弱的有效信号。(4)叠后逆时深度偏移方法应用于深反射地震叠后数据,偏移得出深度20 km的信息,查清了超基性岩体及其围岩在地下的展布特征,分析了铬铁矿的成因和物质来源,并预测了地下赋存前景信息。本课题结合超基性岩区的地质资料、钻孔资料和深反射地震剖面,旨在为罗布莎铬铁矿深部找矿提供构造依据,并能为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区域的大陆科学钻孔的选址提供科学建议,同时也为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的演化机制的研究提供更多的地下地质信息。

刘良志,路利春,姜鸿,李陇锋,王龙龙,李冰,王鹏,陶青华[2](2018)在《西藏罗布莎地区重磁场特征与地质解释》文中提出根据不同地层、不同岩(矿)石密度、磁性差异,结合地质、钻孔资料,分析了西藏罗布莎地区的重磁场分布特征;利用重磁场图件,结合物化探、地质钻孔、遥感解译等资料推断出48处隐伏岩体,并分别作了相应解释,预测其中19处隐伏岩体为成矿潜力区块。选取3个重点成矿区重磁异常剖面进行了2.5D反演拟合解释。总结了罗布莎地区重磁异常与隐伏岩体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成因,为成矿远景区划分提供依据,为深部地质找矿提供了地球物理资料。

朱明玉,王成辉,王登红,李立兴,张建,王国瑞,周详[3](2013)在《中国铬矿主要矿集区及其资源潜力探讨》文中提出铬是中国最紧缺的矿种之一,长期以来依靠进口,资源安全难以保障,但国家对于铬铁矿的找矿工作一直是很重视的。2006年以来全国开展的25个重要矿种潜力评价工作中就包括铬,本文通过对全国铬铁矿成矿规律的研究,划分出13个矿集区,认为西藏罗布莎、新疆达拉布特和内蒙古贺根山3个矿集区成矿条件最好,找矿潜力最大,目前宜深入研究其深部找矿的技术方法,加强对深部控矿条件的分析,总结深部探测的经验,力争通过攻深找盲来取得找矿突破。

郭统军[4](2019)在《西藏罗布莎铬铁矿香卡山矿区矿床地质与成矿预测》文中提出西藏罗布莎铬铁矿产在雅鲁藏布江蛇绿岩之中,是目前我国最大的铬铁矿床,也是典型的豆荚状铬铁矿,根据矿床空间展布特征,由西向东可分为罗布莎、香卡山和康金拉三个矿区;铬铁矿一直以来是战略紧缺资源,而我国铬铁矿大都是以豆荚状铬铁矿的形式产出,矿体延伸变化大,规律性较差,其找矿难度不言而喻,香卡山矿区作为罗布莎铬铁矿最具潜力的矿区之一,其深部矿体分布情况、找矿潜力如何亦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通过详细的矿床地质研究与基于现有钻孔资料,构建三维地质模型,分析钻孔元素异常,进一步总结成矿规律与找矿标志,并进行成矿预测。通过矿床地质与三维可视化模型的建立,发现研究区内矿体空间展布明显受罗布莎岩体控制以及构造控制,主要以“成带分布,成群出现,分段集中”以及“矿体在平面上呈雁行状展布,剖面上呈叠瓦状排列”的特点,矿体走向与岩体走向一致,倾向南,矿体形态主要有豆荚状,脉状,透镜状以及囊状等,矿石具有致密块状、浸染状、条带状、瘤状、豆状等构造,自形、半自形、残余等结构;围岩主要以方辉橄榄岩和纯橄榄岩为主,且发生不同程度的蛇纹石化,碳酸盐化等,矿体与围岩接触有的呈截然接触关系,有的呈逐渐渐变的接触关系,矿体主要产在含纯橄榄岩的方辉橄榄岩相带中。通过分析钻孔元素地球化学异常,我们发现,Zn、Mn、Cr、Ni、V、Al、Fe、K、Ti元素含量变化在矿体附近呈现升高的趋势,而其他元素含量随深度增加并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鉴于元素与矿体的对应关系,我们选择Zn、Mn、Cr、V、Al、Fe、K、Ti元素建立钻孔剖面地球化学异常图,发现这些元素在矿体附近出现明显异常,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利用Zn、Mn、Cr、V、Al、Fe、K、Ti元素异常可大致圈定矿体的范围;根据现有钻孔资料显示,香卡山北部矿带见矿深度集中在50-125m之间,南部矿带见矿深度集中在275-375m之间。基于矿床地质、三维立体模型的建立、钻孔元素地球化学异常以及结合地球物理及遥感信息,我们认为在香卡山ⅩⅡ-ⅩⅣ矿群南部、Ⅷ矿群内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洪俊,姚文光,张晶,张辉善,吕鹏瑞,杨博[5](2015)在《新特提斯缝合带中段豆荚状铬铁矿成矿规律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新特提斯缝合带中的铬铁矿带是全球最重要的豆荚状铬铁矿成矿带之一,尤其是新特提斯缝合带中段,即穆斯林巴赫-科希斯坦-雅鲁藏布江一带,自东向西发育罗布莎、马拉坎德、穆斯林巴赫等若干大型铬铁矿床。本文系统总结和梳理新特提斯缝合带中段蛇绿岩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典型豆荚状铬铁矿的矿床特征、赋存规律和控矿因素。研究表明,蛇绿岩形成时代主体为中侏罗世—晚白垩世,自东向西大致呈逐渐变新的趋势,构造侵位的时代相近,为古新世—始新世;马拉坎德、瓦济里斯坦、穆斯林巴赫及贝拉铬铁矿,与罗布莎矿床相似,均属于富铬型铬铁矿,产于SSZ相关构造背景下,显示良好的岩相分带,具有良好的成矿条件;提出下一步找矿方向是针对成矿条件优越的蛇绿岩,解析层序剖面,识别纯橄岩与方辉橄榄岩的岩相分带,确定有利赋矿岩相。

路利春,张冲,周明霞[6](2018)在《基于重磁异常特征对罗布莎地区隐伏岩体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通过对罗布莎地区重磁场特征的研究,分析该地区隐伏岩体的形成时代及空间分布特征,同时解决矿产勘探中遇到的问题。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依据实测重力、磁测数据资料,结合不同的数据处理方式推断出罗布莎地区的隐伏岩体并作解释,预测多处隐伏岩体成矿远景区块。选取重点岩体成矿区重磁异常剖面进行2.5D反演拟合解释,总结了罗布莎地区重磁异常与隐伏岩体特征的相关关系,为综合地球物理找矿在该地区的应用提供具有超价值意义基础资料。

蔡鹏捷[7](2019)在《柴北缘开屏沟超基性杂岩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对找矿的指示》文中研究表明超基性杂岩是指具有不同岩相和不同化学成分组成且与地幔相关的岩石。超基性杂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能够很好地反应地幔岩浆的形成机制与其演化的过程,同时能够用于揭示其岩石成因模式。此外,超基性杂岩是大陆环境下独特的地幔岩浆作用、金属聚集的产物,与铜镍硫化物矿床和铬铁矿床密切相关,也是对地幔的组构、壳幔作用、及其流体反应及相关元素迁移和富化等深部作用的重要研究对象,对于相关矿床的成因(岩浆镍铜硫化物矿床和铬铁矿)解释及其矿产的勘查等具有相当重要意义。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位于我国西部的青海省境内,青藏高原的东北缘,沿柴达木盆地的北缘呈NWW-SEE向展布。北侧是祁连地体,南侧为柴达木地体,东接秦岭造山带,其西端被阿尔金断裂所切割,是一个形成于早古生代的洋壳俯冲到陆壳俯冲碰撞复合型造山带。柴北缘内的超基性岩主要可以划分为3个类型:造山带石榴橄榄岩(胜利口),大洋蛇绿岩型橄榄岩(都兰),以及碰撞后岩浆结晶侵入型(冷湖、牛鼻子粱)。开屏沟超基性岩位于柴北缘鱼卡地体与绿梁山地体之间,且具有镍矿化显示,目前对该区超基性岩研究资料很少,它的岩石成因与矿化关系是什么?有趣的是,它西北部落凤坡超基性岩还含有铬铁矿床,这两个超基性岩之间的关系又是什么?对这些岩体与成矿之间的许多科学问题尚需系统研究或论证。本文主要探讨俯冲带壳幔混合作用与超基性质杂岩的成矿作用之间的关联。通过锆石U-Pb定年、微量元素、Hf同位素,全岩主微量、PGE元素,单矿物电子探针、LA-ICP-MS微量,包裹体激光拉曼等实验手段。确定了柴北缘开屏沟纯橄榄全岩具有高的Mg#、Mg/Si和Ni值,同时具有相对难熔的HREE和HFSE微弱亏损特征,以及与流体活动性相关的LREE和LILE的轻微富集;橄榄石具有较高的Fo值(90.1192.77)与NiO含量(0.320.45wt.%)、低的CaO(<0.02wt.%);PGEs的原始地幔标准化与交代橄榄岩和残留橄榄岩近似;两组变质锆石年龄为459.5±3.6Ma和417.5±2.7Ma,对应εHf(t)为-0.719.45和-11.96-1.2,分别反映了洋壳流体(或早期大陆俯冲板片流体)和陆壳流体交代的性质和时限。证实了开屏沟橄榄岩来源于俯冲带上覆地幔楔,遭受不同来源流体不同程度的交代作用而获得地壳特征。开屏沟纯橄榄内铬铁矿具有明显核边结构,核部为铝铬铁矿,具有相对高Al2O3,低FeOT、TiO2、Cr#特点,也指示寄主原岩形成于SSZ(俯冲带)环境,是地幔橄揽岩与具有MORB(洋中脊玄武岩)亲缘性的熔体相互反应形成产物。核部铝铬铁矿为岩浆型铬铁矿,通过计算得到其结晶温度平均为1372℃,结晶压力平均为2.96GPa,ΔlogfO2平均为-1.42,表明其形成于地幔软流圈。边部为高铁铬铁矿,具有低Al2O3,高FeOT、TiO2、Cr#特征,指示铬铁矿边部受到蛇纹石化蚀变作与富Fe流体的共同作用。铬铁矿由核到边部Fe3+/Fe2+比值升高,Ni硫化物包裹体增多,同时NiO组分增加,都指示了Ni随着氧逸度的升高而发生迁移并富集,也证实了地壳流体作用会导致橄榄岩中镍的富集。此外,对落凤坡超基性杂岩研究发现,落凤坡铬铁矿的环带结构,具有富含Al贫Fe的核部。其核部具有高Cr#(81.54-85.72)和低Mg#(25.27-36.00)的特征。这些特征及其微量元素特征指示其是典型的蛇绿岩铬铁矿。此外,铬铁矿核心中的Cr-Mg-Ti-Al关系表明,主岩应该来自俯冲带环境(SSZ)中的前弧岩石圈。含铬铁矿角闪辉石岩中的岩浆锆石的年龄为483.1±3.5 Ma,而变质锆石的年龄为434.2±2.1 Ma。岩浆锆石和变质锆石的εHf(t)分别为-6.35至2.94和-7.96至2.58。全岩原始地幔标准化的微量元素蛛网图显示负Nb,Ta和Ti异常,这与CAA-OAB(CAA:大陆弧安山岩,OAB:海洋弧玄武岩)的模式一致。铬铁矿具有低的总铂族元素(PGE),但它们具有高IPGE/PPGE(IPGE:Os,Ir,Ru;PPGE:Pt Pd,Rh)比率。此外,铬铁矿中含有地壳硅酸盐,氯化物和碳酸盐包裹体(顽辉石,镁方解石,水氯镁石和白云石)和较高的变质级夹杂物(如刚玉和菱镁矿)指示了壳物质的循环作用。总之,落凤坡铬铁矿提供了关于柴达木地块和祁连地块之间海洋中发生的弧的证据。确定了落凤坡铬铁矿具有深部循环成因,早期(480Ma)形成于弧前SSZ蛇绿岩环境,铬铁矿在434Ma时发生了变质作用。落凤坡铬铁矿的核部形成于高压(3.3-3.5GPa)和高温(1283-1294℃)条件,指示在上地幔条件下发生了含有铬铁矿的超基性岩的结晶和再平衡。铬铁矿中的壳源矿物包裹体也表明向上迁移的岩浆穿过平板窗口,它们会同化俯冲物质(地壳)而促进铬铁矿结晶。通过总结收集现有资料,确定了(1)有利铜镍矿成矿的基性-超基性岩m/f为1.58.5,而有利铬铁矿成矿的基性-超基性岩m/f为6.512.5。同时,含铬铁矿的基性-超基性岩具有高MgO,低Cao,K2O,TiO2,Al2O3,Na2O,P2O3特征,而含铜镍矿的基性-超基性岩则相反。(2)铜镍矿基性-超基性岩全岩具有高的PPGE/IPGE比值(0.06343.75,平均16),Pd/Ir>1,铬铁矿基性-超基性岩全岩具有低的PPGE/IPGE比值(0.000420.34,平均0.55),Pd/Ir<1。(3)铜镍矿基性-超基性岩内铬铁矿尖晶石具有高TiO2,高Fe#,和Cr#与Mg#较大变化范围的特征;而铬铁矿基性-超基性岩铬铁矿尖晶石则具有低TiO2,低Fe#,低Mg#与高Cr#特征。利用上述判别指标,指示开屏沟超基性岩具有镍成矿潜力。

章奇志,巴登珠,熊发挥,杨经绥[8](2017)在《西藏罗布莎豆荚状铬铁矿床深部找矿突破与成因模式讨论》文中研究说明中国铬铁矿资源的瓶颈状态已持续多年。最近,在西藏罗布莎蛇绿岩地幔橄榄岩的深部勘探发现200万t致密块状铬铁矿床,这是中国近50年来铬铁矿找矿的重大突破,对今后继续寻找同类型的铬铁矿床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蛇绿岩地幔橄榄岩中产出的豆荚状铬铁矿床是工业需求铬的重要来源。研究豆荚状铬铁矿的成矿作用和矿体围岩地幔橄榄岩地质特征,建立铬铁矿的成矿模型和找矿标志,是开展寻找同类型矿床的重要保证。随着近些年在豆荚状铬铁矿及围岩地幔橄榄岩中金刚石等深部矿物的不断发现和深入研究,人们对蛇绿岩型铬铁矿的物质来源和形成过程,有了新的认识,提出了铬铁矿的深部成因模式。研究认为深部成因铬铁矿床主要经历了4个阶段:(1)早期俯冲到地幔过渡带(410660 km)的陆壳和洋壳物质被脱水和肢解,过渡带产生的热和流体促成了地幔的熔融和Cr的释放和汇聚;(2)铬铁矿浆在地幔柱驱动下,运移到过渡带顶部冷凝固结,并有强还原的流体进入,后者携带了深部形成的金刚石、斯石英等高压矿物,进入"塑性—半塑性地幔橄榄岩"中;(3)随着物质向上移动,深度降低,早期超高压相矿物发生相变,如斯石英转变成柯石英,高压相的铬铁矿中出溶成柯石英和单斜辉石;(4)在侵位过程和俯冲带环境下,含水熔体与方辉橄榄岩反应形成了不含超高压矿物的规模相对较小的浸染状铬铁矿及纯橄岩岩壳。进一步研究表明,同处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西段的几个大型地幔橄榄岩岩体与罗布莎岩体可以对比,经历了相同的构造背景和豆荚状铬铁矿的成矿作用,存在较大的找矿空间。

谢江涛[9](2012)在《西藏铬铁矿重磁异常特征及分布规律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依托西藏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第二批矿种物探资料应用研究课题,以西藏1:50万的航磁数据和1:100万的区域重力数据为基础资料,通过系统总结前人资料和结论,以西藏自治区航磁、区域重力异常特征为主要依据,结合相关物探、地质等资料,主要推断超基性岩体的范围及其断裂构造的分布;以蛇绿岩型铬铁矿为主要例子,利用高精度磁测、重力资料来研究铬铁矿矿体的异常特征,探讨、研究航磁资料对间接寻找铬铁矿资源的作用与规律,以及直接利用高精度磁测、重力资料寻找铬铁矿矿体的效果,从而根据航磁异常的分布特征对西藏自治区未知铬铁矿的分布区域作出推断,同时扩大已知矿区的找矿远景。西藏自治区已知铬铁矿矿床主要分布在藏南(象泉河-雅鲁藏布江超基性岩带)和藏北(班公湖-东巧-怒江超基性岩带)两条超基性岩带。两条超基性岩带与近东西分布的高航磁异常条带相对应,该条带状异常主要反应了控制超基性岩带的深大断裂构造和岩体分布。在西藏寻找铬铁矿我们首先利用航磁资料识别高航磁异常来寻找受断裂控制的超基性岩体,再通过地面磁测异常检查确定是否矿致异常,对矿致异常进一步进行普查、详查来推断矿体规模。同时加大已知矿区重力异常检查、查证外还应加大已知矿体的深部找矿工作,以期扩大矿区的找矿前景。本文根据航磁和区域重力异常在无矿点地区初步推断了6个铬铁矿远景区,在已知矿点附近地区推断了7个有可能扩大矿体规模的远景地,其中在罗布莎推断了2个、香卡山4个、康金拉1个,可供今后工作参考。

崔军文,刘建三,乔子江[10](1983)在《罗布莎铬铁矿田构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本文对藏南起基性岩带罗布莎铬铁矿床的实际地质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其中重点分析了构造型式与超基性岩体形态、岩相带和含矿带的展布及矿体分布规律的关系,并根据超基性岩体的形变规律探讨构造的成生、发展对超基性岩体和铬铁矿体形成的制约作用,结合国内、外同类型超基性岩体和铬铁矿体的地质特征,提出岩体含矿性评价和成矿有利地段预测的主要地质依据。

二、罗布莎超基性岩体变形及与铬铁矿成矿作用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罗布莎超基性岩体变形及与铬铁矿成矿作用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超基性岩区反射地震勘探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
        1.2.1 反射地震方法在深部金属矿勘探中的发展现状
        1.2.2 硬岩区反射地震勘探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深反射地震探测及数据处理方法的研究历史及现状
        1.2.4 罗布莎铬铁矿区研究历史及现状
        1.2.5 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3 创新点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2.1 交通位置
    2.2 自然环境
    2.3 地形地貌
    2.4 区域地质背景
        2.4.1 区域构造演化
        2.4.2 构造
        2.4.3 地层
    2.5 研究区地质特征
        2.5.1 超基性岩体地质特征
        2.5.2 铬铁矿赋存形态特征
    2.6 研究区地球物理特征
        2.6.1 重磁电特征
        2.6.2 浅表层地震地质条件
        2.6.3 中深层地震地质条件
第三章 超基性岩物性特征及正演地质模型
    3.1 超基性岩物性特征
    3.2 波动方程的有限差分算法
        3.2.1 交错网格4阶差分格式
        3.2.2 边界条件
    3.3 罗布莎铬铁矿超基性岩区地质模型建立
第四章 超基性岩成矿区反射地震勘探找矿存在的问题
    4.1 采集问题
    4.2 处理问题
    4.3 解释问题
第五章 超基性岩区反射地震勘探观测系统优化设计研究
    5.1 采集要求、难点及技术思路
        5.1.1 采集要求及其难点
        5.1.2 采集技术研究思路
    5.2 观测系统优化与采集方法设计
        5.2.1 观测系统设计原则
        5.2.2 采集参数论证研究
        5.2.2.1 测线弯曲程度的控制
        5.2.2.2 分辨率分析
        5.2.2.3 检波器的选择
        5.2.2.4 最大炮检距的优化
        5.2.2.5 道距的优化
        5.2.3 采集参数正演模拟
        5.2.4 现场试验
        5.2.4.1 激发岩性试验
        5.2.4.2 井深试验
        5.2.4.3 药量试验
        5.2.4.4 试验炮道距对比
    5.3 观测系统选择
第六章 超基性岩区地震波响应特征
    6.1 陡倾角超基性岩体反射波特征
    6.2 超基性岩体地震波的响应特征
    6.3 总结
第七章 超基性岩区地震资料处理关键技术研究
    7.1 原始资料分析
        7.1.1 干扰波分析
        7.1.2 信噪比分析
        7.1.3 频率特征分析
        7.1.4 一致性分析
        7.1.5 静校正
    7.2 处理要求、难点及技术对策
        7.2.1 处理要求
        7.2.2 处理难点及重点
        7.2.3 技术技术研究方案
    7.3 关键预处理技术
        7.3.1 静校正计算
        7.3.2 多次折射压制方法研究
        7.3.3 保幅处理
        7.3.3.1 地表一致性补偿
        7.3.3.2 地表一致性反褶积
    7.4 深反射地震处理关键技术
        7.4.1 针对深部信息去除噪音的研究——面波压制
        7.4.2 针对深部信息的速度分析研究
    7.5 偏移技术选择
第八章 罗布莎铬铁矿区构造解释及含矿预测
    8.1 超基性岩反射波特征
    8.2 区域构造解释和铬铁矿预测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9.1 结论
    9.2 创新点
    9.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2)西藏罗布莎地区重磁场特征与地质解释(论文提纲范文)

1 地质背景
2 物性特征
    2.1 密度特征
    2.2 磁性特征
3 重磁异常特征
    3.1 重力异常特征
    3.2 磁场特征
4 岩体特征与地质解释
    4.1 岩体分布特征
    4.2 岩体圈定与地质解释
    4.3 重磁剖面2.5D反演与地质解释
5 结论

(3)中国铬矿主要矿集区及其资源潜力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源概况
2 中国铬铁矿主要类型
3 铬铁矿矿集区的圈定
4 重要铬铁矿集区潜力评述
    4.1 西藏雅鲁藏布江东段矿集区 (罗布莎矿集区)
        4.1.1 成矿条件
        4.1.2 成矿规律
        4.1.3 成矿潜力与找矿方向
    4.2 新疆西准噶尔达拉布特铬铁矿矿集区 (萨尔托海矿集区)
        4.2.1 成矿条件
        4.2.2 成矿规律
        4.2.3 成矿潜力评价
    4.3 内蒙贺根山铬铁矿矿集区
        4.3.1 成矿条件
        4.3.2 成矿规律
        4.3.3 成矿潜力评价
5 近年来工作进展与找矿方向
6 讨论与结语

(4)西藏罗布莎铬铁矿香卡山矿区矿床地质与成矿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1.2 研究区位置与自然经济地理
    1.3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1.3.1 研究现状
        1.3.2 存在问题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完成工作量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地层
    2.2 构造
    2.3 岩浆岩
        2.3.1 罗布莎岩体
        2.3.2 其他岩浆岩
    2.4 区域矿产
第3章 矿床地质特征
    3.1 典型矿体特征
        3.1.1 Cr141矿体
        3.1.2 Cr168矿体
        3.1.3 其他矿体
    3.2 矿石特征
        3.2.1 矿石成分
        3.2.2 矿石组构
    3.3 蚀变特征
        3.3.1 铬铁矿蚀变
        3.3.2 围岩蚀变
第4章 香卡山ⅩⅡ-ⅩⅣ矿群三维建模
    4.1 原始资料的搜集与数字化
    4.2 钻孔数据库的建立
        4.2.1 数据校验
        4.2.2 钻孔数据库的建立
        4.2.3 钻孔位置校准
        4.2.4 钻孔轨迹值
        4.2.5 钻孔图案填充
    4.3 香卡山ⅩⅡ-ⅩⅣ矿群三维实体模型的构建
        4.3.1 地表模型
        4.3.2 地质剖面解译
        4.3.3 矿体三维实体模型
        4.3.4 岩体模型
    4.4 综合模型
第5章 香卡山矿区成矿预测
    5.1 成矿规律
    5.2 找矿标志
    5.3 成矿预测
        5.3.1 钻孔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5.3.2 遥感特征
        5.3.3 地球物理特征
    5.4 综合预测
    5.5 靶区验证
第6章 结论
    6.1 主要成果
    6.2 下一步工作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5)新特提斯缝合带中段豆荚状铬铁矿成矿规律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区域地质背景
2蛇绿岩特征及时代
    2.1蛇绿岩分布与含矿性
    2.2蛇绿岩的时代
3典型铬铁矿床对比
    3.1罗布莎铬铁矿床
    3.2科希斯坦铬铁矿
    3.3马拉坎德铬铁矿
    3.4穆斯林巴赫铬铁矿
4区域成矿规律对比
    4.1成矿类型及构造环境
    4.2豆荚状铬铁矿成因
    4.3成矿规律对比
    4.4找矿方向探讨
5结论

(6)基于重磁异常特征对罗布莎地区隐伏岩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地质背景
2 物性特征
    2.1 密度特征
    2.2 磁性特征
3 地球物理场特征
    3.1 重力异常特征分析
    3.2 磁场特征
4 隐伏岩体特征
    4.1 岩体分布
    4.2 隐伏岩体推断解释
    4.3 定性与半定量反演解释
5 结论

(7)柴北缘开屏沟超基性杂岩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对找矿的指示(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来源及意义
        1.1.1 选题来源及研究目的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造山带超基性杂岩
        1.2.2 俯冲隧道上覆地幔楔中的壳幔相互作用
        1.2.3 交代作用对超基性岩中镍的富集作用
        1.2.4 柴北缘开屏沟地区超基性杂岩研究现状
        1.2.5 超基性岩含矿性判别标志
    1.3 研究内容和方案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案
    1.4 完成工作量
第二章 实验分析方法
    2.1 全岩主微量地球化学分析
    2.2 全岩铂族元素分析
    2.3 锆石LA-ICP-MS U-Pb定年及微量元素
    2.4 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
    2.5 电子探针矿物成分分析
    2.6 包裹体激光拉曼光谱分析
    2.7 单矿物LA-ICP-MS微量元素分析
第三章 区域地质背景
    3.1 柴北缘造山带地质背景
        3.1.1 柴北缘地质概况
        3.1.2 柴北缘的超基性岩
    3.2 鱼卡-绿梁山地区地质背景
        3.2.1 鱼卡地区
        3.2.2 绿梁山地区
第四章 开屏沟-落凤坡超基性杂岩地质特征
    4.1 开屏沟橄榄岩地质特征
        4.1.1 岩体地质概况
        4.1.2 岩石与矿物学特征
        4.1.3 矿化特征
    4.2 落凤坡超基性杂岩地质特征
        4.2.1 岩体地质概况
        4.2.2 岩石与矿物学特征
        4.2.3 矿化特征
第五章 开屏沟橄榄岩成因及其指示意义
    5.1 测试结果
        5.1.1 锆石U-Pb、微量及Lu-Hf同位素
        5.1.2 锆石内部包裹体
        5.1.3 全岩主、微量和稀土特征
        5.1.4 铂族元素特征
        5.1.5 橄榄石主量特征
    5.2 讨论
        5.2.1 开屏沟橄榄岩成因
        5.2.2 锆石的指示意义
        5.2.3 对柴北缘洋壳俯冲到陆陆碰撞的指示
    5.3 小结
第六章 俯冲带中流体交代作用对镍的富集
    6.1 测试结果
        6.1.1 铬铁矿尖晶石特征
        6.1.2 蛇纹石主量特征
    6.2 讨论
        6.2.1 铬铁矿尖晶石环带成因
        6.2.2 铬铁矿尖晶石温度、压力及氧逸度变化
        6.2.3 源区性质与构造环境
        6.2.4 两期流体的交代作用对镍富集
    6.3 小结
第七章 俯冲再循环超基性岩
    7.1 测试结果
        7.1.1 铬铁矿尖晶石特征
        7.1.2 锆石U-Pb、微量及Lu-Hf同位素
        7.1.3 全岩主微量稀土、铂族元素特征
        7.1.4 铬铁矿尖晶石包裹体
    7.2 讨论
        7.2.1 铬铁矿尖晶石组成及其意义
        7.2.2 变质和原岩时代
        7.2.3 对柴北缘早古生代构造的指示
    7.3 小结
第八章 基性-超基性岩含矿性判别指标的对找矿的指示
    8.1 含矿基性-超基性岩(铜镍与铬铁矿)的地球化学特征
        8.1.1 含矿基性-超基性岩主量元素特征
        8.1.2 含矿基性-超基性岩铂族元素特征
        8.1.3 含矿基性-超基性岩铬铁矿元素组分
    8.2 基性-超基性岩铜镍与铬铁矿判别讨论
        8.2.1 m/f比值特征
        8.2.2 全岩主量元素
        8.2.3 全岩铂族元素的判别标志
        8.2.4 铬铁矿尖晶石元素的判别
    8.3 判别验证
    8.4 小结
第九章 主要结论、创新点及存在问题
    9.1 主要结论及认识
    9.2 创新点
    9.3 存在问题及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8)西藏罗布莎豆荚状铬铁矿床深部找矿突破与成因模式讨论(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地质背景
3 矿床特征
    3.1 矿体特征
    3.2 矿石类型
4 讨论
    4.1 西藏罗布莎铬铁矿成矿模式的建立
    4.2 西藏蛇绿岩带中铬铁矿的找矿前景
5 结语

(9)西藏铬铁矿重磁异常特征及分布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依据
        1.1.3 研究意义
    1.2 重力与磁测数据资料
        1.2.1 重力资料
        1.2.2 磁测资料
第2章 区域物性参数
    2.1 区域磁性参数
    2.2 区域密度参数
    2.3 各矿区物性参数
第3章 数据处理方法
    3.1 航磁数据处理
        3.1.1 变倾角化极处理
        3.1.2 航磁ΔT 化极垂向一阶导数处理
        3.1.3 航磁ΔT 化极上延处理
    3.2 重力数据处理方法原理
第4章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4.1 西藏自治区铬铁矿时空分布
    4.2 区域航磁特征
    4.3 区域重力特征
第5章 铬铁矿所在位置与典型矿床研究
    5.1 罗布莎岩体
        5.1.1 岩体地质概况
        5.1.2 岩体所在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5.1.3 罗布莎矿区地球物理特征
        5.1.4 香卡山矿区地球物理特征
    5.2 仁布岩体
        5.2.1 岩体地质概况
        5.2.2 岩体所在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5.3 东巧岩体
        5.3.1 岩体地质概况
        5.3.2 岩体所在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5.3.3 东巧矿区地球物理特征
    5.4 切里湖岩体
        5.4.1 岩体地质概况
        5.4.2 岩体所在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5.4.3 切里湖矿区地球物理特征
    5.5 依拉山岩体
        5.5.1 岩体地质概况
        5.5.2 岩体所在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5.5.3 依拉山矿区地球物理特征
第6章 综合分析
    6.1 重磁异常特征及找矿标志
    6.2 资源前景及找矿方向
结论与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四、罗布莎超基性岩体变形及与铬铁矿成矿作用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超基性岩区反射地震勘探关键技术研究[D]. 雷小琼.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8(01)
  • [2]西藏罗布莎地区重磁场特征与地质解释[J]. 刘良志,路利春,姜鸿,李陇锋,王龙龙,李冰,王鹏,陶青华.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18(03)
  • [3]中国铬矿主要矿集区及其资源潜力探讨[J]. 朱明玉,王成辉,王登红,李立兴,张建,王国瑞,周详. 中国地质, 2013(04)
  • [4]西藏罗布莎铬铁矿香卡山矿区矿床地质与成矿预测[D]. 郭统军.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2)
  • [5]新特提斯缝合带中段豆荚状铬铁矿成矿规律对比研究[J]. 洪俊,姚文光,张晶,张辉善,吕鹏瑞,杨博. 地质学报, 2015(09)
  • [6]基于重磁异常特征对罗布莎地区隐伏岩体研究[J]. 路利春,张冲,周明霞. 矿产与地质, 2018(04)
  • [7]柴北缘开屏沟超基性杂岩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对找矿的指示[D]. 蔡鹏捷. 中国地质大学, 2019(02)
  • [8]西藏罗布莎豆荚状铬铁矿床深部找矿突破与成因模式讨论[J]. 章奇志,巴登珠,熊发挥,杨经绥. 中国地质, 2017(02)
  • [9]西藏铬铁矿重磁异常特征及分布规律研究[D]. 谢江涛. 成都理工大学, 2012(02)
  • [10]罗布莎铬铁矿田构造研究[J]. 崔军文,刘建三,乔子江.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所刊, 1983(04)

标签:;  ;  ;  ;  ;  

罗布沙超基性岩体变形及其与铬铁矿成矿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