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集合记谱法教学

浅谈集合记谱法教学

一、集合表示法教学浅谈(论文文献综述)

闫笑[1](2020)在《高中数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高中新课程改革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问题导学法正是与这项要求相吻合的一种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的是,问题导学法强调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全流程的能力。这个流程可以培养学生获取、搜集、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除此之外,问题导学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本文研究“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在以往的文献当中,关于“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研究有许多,但大多数是基于省市级重点中学,对县级普通中学的关注较少。因此,本文以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第一高级中学为例,进行了调查研究。根据鲁山县高中学生的数学学习现状,进一步探究将“问题导学法”应用到高中数学课堂当中去的策略和方法,以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根据问卷调查得出的相关数据,对鲁山县第一高级中学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进行分析,找出实施“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2)结合问卷调查分析结果以及访谈教师之后的成果,提出在高中数学课堂应用“问题导学法”的相关策略;(3)用两个高中课堂教学的实际案例,来探究如何实施“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有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访谈法、以及案例研究法。通过文献研究得到了“问题导学法”发展的过程,并对该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继而奠定本文的理论基础。通过问卷的方式,调查学生们的学习现状,发现学生们在数学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如下:(1)大多数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态度不是非常积极;(2)学生们在学习过程当中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3)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没有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对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方面不够重视。针对这三个问题,本文试着提出一些解决策略,例如厘清“问”与“导”之间的关系、转变师生关系等等,期望能够对“问题导学法”的应用难题有所启发,让“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课堂能够得到较好的应用。

贾净娜[2](2020)在《合作学习结合视频反馈法在羽毛球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以南昌大学科技学院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内体育教育的不断革新,越来越多的教育手段与方法,被学者们所研究和运用,单一的教学法势必会被淘汰,只有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才能够适应当今教育事业的改革,本文将采用已经被广大学者所证实符合中国教育国情的合作教学法,并在其基础上运用视频辅助教学手段,从而达到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在视频反馈法中,视频播放为介质,承担教学过程中的工具载体,视频录制为反馈,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并加以改善。结合合作学习法,弥补传统教学方式中的不足,组织学生相互之间互相帮助,自主学习、从而达到共同进步。将视频反馈与合作学习结合形成创新型教学模式旨在为体育教学方法的革新提供新的思路,也为后期更加深入的研究做出理论铺垫。本研究通过翻阅大量文献,并结合访谈专家教授所得建议,制定完善调查问卷,设定教学实验前测与后测指标,然后从南昌大学科技学院羽毛球公共选项课中选取三个班的学生,采用三种不同的教学模式进行分组教学,并发放问卷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对实验数据以及调查问卷的数据整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教学实验,三个班学生的羽毛球专项素质测试成绩均有所提高,且B班好于A班好于C班。因此可以得出合作学习结合视频反馈教学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羽毛球专项素质,且好于单一的合作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2)通过教学实验,A、B班在正手发高远球、对击高远球技术的达标和技评成绩上,均高于C班;而且,B班要高于A班,由此可以得出,合作学习结合视频反馈教学法对学生基本技术的技评和达标成绩均有所提高,且明显高于其它班。(3)通过教学试验,A、B、C三班学生羽毛球课期末综合成绩的提升差异不明显,原因可能是:1考核部分中非教学实验设计部分引起;2、实验时间太短,不足以对学生的身体机能和各方面素质都产生显着的影响;3、其他客观因素,如学生因素(个体差异情况、精神状态等)对此次的教学实验效果会产生一定影响。(4)通过教学实验,合作学习结合视频反馈教学法对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有一定帮助,且好于单一的合作学习法和传统教学法。(5)通过教学实验,合作学习结合视频反馈教学法较比单一的合作学习和传统的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对羽毛球的学习兴趣,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对羽毛球教学的满意度,增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6)通过教学实验,学生对合作学习结合视频反馈教学模式的认可度要好于单一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建议:(1)本文针对羽毛球公共选项课程中所采用的合作学习法结合视频反馈法,在研究中得到的教学效果尚可,但还是有些许不足,同时这种结合的教学模式能否运用到其他体育项目的教学中还有待研究。(2)合作学习与视频反馈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两种教学方法如何更好的融入体育教学中,还需要大量的教学实验研究,相关研究影响机制也需要不断完善与补充。(3)视频反馈教学中,需要注意教学视频的筛选,要符合常规教学的需求,贴合教学实验的实际,同时还要注意反馈视频的记录,要详细记录,做好记录视频的可靠性。

张雪萍[3](2007)在《引导发现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认识》文中认为当今职业中专学校的数学教育令人担忧,为了能够培养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才,面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职业中专的数学教学也在进行着改革。“引导发现法”教学是在国外发现学习的基础上演变而来,但不同于纯粹的发现学习。它注重“引导——发现”,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和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国不少教育工作者在不同程度上对“引导发现法”进行了实验研究。笔者是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对“引导发现法”在职业中专学校的实施进行实践研究。笔者把高一(8)班作为试验班实施“引导发现法”教学,高一(7)班作为对照班实行传统教学。在实践后期对两个班级的成绩进行了对比,并对两个班级的学生在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方面的变化做了问卷调查。经过为期一个学期的实践,结合平均分和标准差来看,试验班的成绩相对对照班提高较大,试验班大部分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兴趣提高,对学习方式、思维方式有显着的改善。实践证明,“引导发现法”教学对职业中专的学生而言不失为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

刘娴琳[4](2019)在《“构造法”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中思想政治课具有极强的德育性、思想性和科学性,是一门由多种学科原理和方法支撑的综合性课程。思想政治课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它不同于单一的学科课程,要想做到高中思想政治课提质增效,通过跨学科的方式进行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构造法”作为一种特殊的数学方法,体现了数学发现的思想,在解题中常常能达到化繁为简、事半功倍的效果,将“构造法”运用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可以增强学科的科学性,将原本较为抽象的概念转化为直观的数学模型,提高教学效率,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思维,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相契合,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利用价值。本文以将“构造法”应用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为研究中心,在对“构造法”内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阐释了其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的几种不同运用类型。通过实证调查,对“构造法”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其在应用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从教师、学生、课堂等角度提出了优化策略。以期通过多方合力,使“构造法”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真正地落到实处。

周朝晖[5](2019)在《上海美专的西洋画教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一百多年前,在上海美租界乍浦路成立了一个新型的学校——上海图画美术院。这便是中国第一个专业的美术院校,日后名闻遐迩的上海美专。多年以来,对于这所学校进行研究的学术专着和论文车载斗量,但是苦于文献方面的缺失,目前尚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有关这所学校西洋画教学方面的整体性的研究。近年以来,随着一些有价值的文献,尤其是散失在民间的资料不断被发现、收集、整理,相关研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可能。《上海美专的西洋画教学研究》一文便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写成的。任何学术研究的结论必须建立在翔实、充分的数据的支撑下。由于文献资料动态化的特点,以及相关领域整体性研究的缺位,上海美专在西洋画教学方面的成就和历史地位虽已得到了比较高的程度上的认同,然而建立在最新文献资料基础上的系统性研究,仍然有其必要性。在这几年来的专业理论学习中,一个关于研究方向的核心问题点的轮廓逐渐清晰起来——上海美专西洋画教学的成才率和创造力是如何形成的?围绕这个问题寻求答案,须从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学术研究和艺术创作的成就等信息梳理入手,深入分析达到这一高“产值”的内在逻辑。本文正论部分可以概括为“一纵三横再收官”的结构。第一章对上海美专的西洋画教学,进行了纵向的、学术史方面的梳理。根据美专四十年办学历史中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结合几次对教学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将西洋画教学史分为“探索期”“酝酿期”和“成熟期”三个时期。文章的主体部分是第二、第三、第四三章,分别就教学中最为关键的课程设置、师资团队建设、学术研究三个并列的板块,结合第一章的历史分野,依据大量重要历史文献,对美专在这些关键教学环节上的做法进行深入的挖掘,并分析其举措的得失和对整个教学体系的影响。关键的第五章,经过前四章“一纵三横”的叙述和分析,对本文的核心问题点进行了提炼和总结。将一个具有四十年办学历史,影响巨大的学校,进行完整的数据整理是不现实的,更何况还存在着严重的文献佚失情况。故本文采取了将覆盖面和典型案例结合的方法,就“人才培养”和“成果产出”两个层面,对学校的办学成绩进行了总结。至于取得这些成果的内在原因,则是文章研究的难点和要点,经过前文对课程设置、师资建设、学术研究等重要环节的梳理,一条隐藏于办学过程中的,体现上海美专西洋画教学特点的逻辑链条已隐约可见,那便是以“宽容”“开放”和“创新”为其主要特色的“海派”办学风格所带来的多元化的学科教学环境,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认为是办学者通过“体内循环”和“体外循环”有意营造的多种学术观点,多种艺术风格的碰撞和对抗,激活了学校思辨、创新的空气和土壤,并由此为西洋画教学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发展推力。本章的最后还对西洋画教学及其所引申的问题进行了反思。本文的研究方法以文献研究法、形式分析法为主。这两种研究方法对文字和图像资料,在数量和质量上有较大和较高的需求。得益于导师数十年的积累,加上所在教学团队长期在本领域研究所形成的学术资源,使本人能够及时获得文献资料新发现的信息,让课题研究得到了充分的史料支撑。文献的收集和使用,正是本文最主要的创新点。在多年的艺术教育工作中,笔者有幸结识了上海美专的毕业生朱瑚教授,朱教授虽已年过九旬,但记忆力过人。他为本文做的口述历史,不仅提供了部分关键的信息,一定程度上也启发了本人对问题点的思考。文章最后对核心问题点所作出的结论,即海派宽容开放的思想,激活了创新的学术氛围,最终对学科发展形成了推力,是在前文所做的大量研究、推论的前提下自然形成的结果。

张先波[6](2019)在《中学数学思想的培养研究 ——基于深度教学的视角》文中提出从原始的结绳记事,到对于数与形的重视;从楔形文字、象形文字的表达,到初等数学符号的出现;从面向生活实践的零散数学规律,到系统性的数学学科体系。数学这门古老的学科,在迈过其漫长的发展历史之后,在学校教学的过程中继续生根发芽。作为学校教育中的一门基础性学科,数学不仅致力于传递古今中外的数学知识和定律,更重要的是在与学校生活中其他学科的交融过程中,使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领会数学思想,感悟数学之美。曾有学者指出,数学是关于美的学科,数学是关于艺术的学科,数学是不断反思发展的学科。数学之美,体现在其数字的变幻之美,体现在数学公式的平衡之美,体现在数学发现的探索之美,同时也蕴含在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所体会到的获得之美。数学同时还是关于思想的学科,历代数学家根据自己对相关数学领域的研究,不断充实数学思想库,在传承与创新的过程中实现数学学科的不断发展。关于数学是一门艺术还是一门科学性学科的争论至今仍然存在,数学是一门艺术体现在数学通过艺术化的语言、简练的公式表达,使得数学思想得以发展,数学学科也称为学科发展史上的一朵奇葩。数学是一门科学,数学的语言及表达要求精确而凝练地指出相应的意图,要求数学学习者和研究者对于相应数学思想的深刻化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做到运用时的精准化。数学同时是一门生活化的学科,原始的数学便发端于人们对于生活问题的解决过程。如古埃及数学文明的发展,便是由于尼罗河三角洲的河道淤积以及洪水泛滥等问题,迫使数学家开始研究淤积的面积,并提供相应的预测。数学的发展往往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数学发展的每一个重要阶段必然伴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且也在顺应社会的需求。这一点在近现代数学发展史中得到了印证,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以及基础数学研究的日益专门化和数学教育的大众化等趋势,均是数学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表现。无论是古典时期阿基米德的几何《原本》,还是现代数学家所取得的重要成就和关键突破,均为数学的发展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当前数学的发展,除了需要数学家和相关研究者持续不断的努力,同时需要学校教育培养出对数学感兴趣、能够领悟数学之美的人才。学校教育的产生,在人类历史上无疑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使得人类文明的传承有了相对规范化和制度化的途径。学校教育的产生以及与之相伴随的学科教育的发展,使得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成果能够分门别类的进行传递和发展。正如学者所言,我们的数学教育并非是使每个孩子的都成为数学家,而是要在他们心中埋下数学的种子,使他们感悟和理解数学之美。学科教学的过程,不应当只是知识的传递过程,更重要的是学科教学应该成为思想领悟的过程,成为数学知识向数学思想跨越的过程。数学知识的学习是数学思想领悟与获得的基础,是数学深度学习达成的必要前提。基于深度教学的视角探讨中学数学思想的培养过程意味着,从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等方面进行中学主要数学思想进行培养。从深度教学的视角而言,知识的结构分为符号表征、逻辑结构和意义系统三个层次。数学知识教学过程中,应当是超越知识的符号性教学和表层化教学,进而深入到知识的内部结构之中,使学生在领悟数学学科知识的结构的基础之上,获得数学思想的熏陶。从数学知识到数学思想,不仅是数学教学的飞跃式发展,同时也是教学走向深度的必然要求。当前对于学生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视,最终需要回归到各个学科教学的过程中来,通过学科教学逐步渗透相应的学科思想,培养学生优秀的学科思维,进而促使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的提升。尤其是对于中学数学教学而言,中学处于义务教育阶段是学生相应学科思想学习的黄金时期,这一阶段的数学思想学习尤其需要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课堂教学应当以学科思想,即重要的数学思想为线索,将数学知识串点成线成面。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经由学科思想的浸润,通常能够加深对于数学学科的认识,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以及促进其对于学科结构的把握。因而,数学思想的教学之于数学教学过程而言至关重要,从数学知识到数学思想的跨越是当前课堂教学应当关注的重点。同时,如何在中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以及数学思维品质,也是一线教师及研究者应关注的的问题之一。

邢德红[7](2020)在《递加循环法在小学体育健美操教学中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为了响应学生全面化发展的培养要求,健美操逐渐开始走入校园,在学生阶段开设健美操专项课和选修课,还将其融入到课间操,使学生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具有活力,受到了学生和教师的推崇和热爱。小学体育课中开展健美操运动项目后,因为其独特的风格,吸引了众多学生的目光。在节奏感的音乐带领下,进行操化动作的学习,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在课堂上展现自己的风采。健美操结合了强烈的音乐旋律,将体操和舞蹈融于一体的身体运动,对练习者个体有着强健身体和美育的作用,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大多数体育教师在健美操课堂上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由于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状态,可以学习到基础知识,但是自身的学习能力难以提升,不符合以学生发展为主的教育观。而递加循环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每次学习一个步伐或手臂组合后,都会再次与前面所学的步伐或手臂组合叠加起来进行练习的一种循环式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小学生为主角,为小学生的学习过程提供有效支持与帮助。教学过程是,学习新动作A+学习新动作B→叠加循环练习A+B→新动作B→巩固练习A+B+C以此类推。近年来很多学者关注递加循环法在体育领域中的应用。本文的实验探究将递加循环法应用于小学体育健美操课的可行性,以期为小学体育健美操课的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一定的实验数据支持。本论文在研究过程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教学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将育秀小学五年级随机两个班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连续12周的教学实验研究,实验结束后,根据统计整理分析的数据得出以下结论:1将递加循环式法应用于小学体育健美操课可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通过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显示无明显差异,在实验后实验组对照组的学生都有所提高,实验组的学生所测数据显示差异较为明显,可以从实验过程看出健美操对小学生身体的素质发展是有促进作用的。2实验组学生的测试项目在实验前后成绩变化明显,实验过程中实验组的小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学习,并积极与老师交流动作组合的连接,不仅能够较为自信的自我展示,还会与学生积极讨论。在小学健美操课程中运用递加循环法进行教学可以促进学生之间合作学习,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3递加循环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终生体育意识,通过实验将递加循环法运用在小学体育健美操中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实验,递加循环教学法可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促进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增加学习动作组合的兴趣,从而培养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终身锻炼的体育意识。4递加循环教学法,有利于强化小学生的心理,增强社交能力。在教学实验过程中,递加循环法秉承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环叠加的练习,以帮助小学生增强自信心,学习过程中克服困难,互相鼓励,互相学习,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身体素质。递加循环法在小学健美操教学过程的应用,从实验结论可以看出对小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效果较为明显。建议:由于递加循环法是体育教学中的常用方法,但根据新时代课程要求标准,教学的过程要与时俱进,如何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在实验中,对于过程变量的控制、教学环境的布置、以及教学器材的选择都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教学实验的顺利进行。(实验过程、教学环境、教学器材的完善从侧面推动了教学试验更好地进行。)本论文在试验前后,进行了多项数据综合的统计,也将使实验结果更具说服力。

马旭,欧阳尚昭[8](2019)在《“集合的概念”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与点评》文中研究表明"集合的概念"教学设计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数学情境为载体,引导学生用集合的语言对已学内容进行再抽象,并以"问题串"的形式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理解集合语言。"问题串"的设计是整节课的教学主线,力求使所提出的问题对学生理解集合概念、领悟集合的基本思想、掌握用集合的语言刻画有关事物等发挥作用。在教学实践基础上,对教学设计与过程进行了反思,并从人教A版新教材与原来教材在"集合"内容上的变化出发,结合课堂教学的流程,对教学的过程性、数学抽象的过程和数学语言的转化以及数学学习的"初高中衔接"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点评。

方玉泉[9](2020)在《数学构造思想方法的理论探索与现状调查》文中研究表明数学是一门注重能力和方法的科学,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科学的灵魂,中学阶段数学的学习、教学和问题解决都离不开数学思想方法的指导.构造思想方法是一类通过构造新的数学对象来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方法,在数学科学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掌握和应用构造思想方法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显着的积极作用.基于这样的背景,展开对构造思想方法的理论探索,了解学生构造素养的现状,是促进师生掌握和应用构造思想方法的重要环节.研究以构造思想方法为核心,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利用多种研究方法开展.研究围绕以下几个内容进行:(1)对构造思想方法的解题理论与教学理论进行探索;(2)对中学生构造素养的现状展开调查;(3)对中学生构造素养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4)对师生在教与学中应用构造思想方法的问题提出建议.研究的方法包括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个案分析法和分析综合法.在理论上,充分查阅大量关于构造思想方法的文献,结合对构造思想方法的理解与认识,深入探索了构造思想方法解题与教学的理论,不仅提出了构造思想方法解题的特点、原则和策略,教学的意义与原则,还对解题策略的维度进行划分,并对各二级维度之间的关系加以研究.在实践上,编制了用于调查中学生构造素养的测试卷,并制定了与之匹配的评价标准和访谈提纲,择期在国内两所中学实施测试,并利用相关软件对测试的结果展开了多个角度的统计与分析,还对三个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访谈和个例分析.得出的结论在实践方面表现为学生整体上利用构造法解题的表现较为一般,学生的构造素养受学校和性别的影响较大,受成绩水平的影响较小,学生对构造思想方法的了解不足,认知的途径比较单一,意愿比较平淡.最后基于上述研究结论,分别提出针对学生和教师的建议,并且对研究的不足与展望进行总结.

秦雄伟[10](2020)在《逆向思维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新课标背景下对数学教学中思维的教与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明确了在数学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应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也是数学学科素养教育的核心。在高中数学教与学双边活动中,恰当地引入逆向思维,并引导学生应用;在教学中有意识有计划地渗入逆向思维的培养训练,可以改变学生的思维定势,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敏性、创造性和深刻性,使得学生对数学概念、原理、公式、定理的理解更加透彻,并且能够准确应用。本文基于这一现实背景,对逆向思维做了明确的界定,以逆向思维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作为理论支持,指出逆向思维在中学阶段研究的必要性,对中学数学教学中需加强逆向思维的应用给出论证。从理论方面对中学数学中逆向思维的应用进行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研究逆向思维在立体几何、函数、三角函数和概率统计等知识模块中的应用,逆向思维应用于函数领域主要包括逆向思维在函数定义域值域,函数单调性奇偶性,反函数以及综合应用等方面;在立体几何中主要应用于证明平行和垂直关系;三角函数模块中逆向思维主要应用于定理定义,图像变换以及定义域值域等性质中;逆向思维在概率统计中的应用主要包含在概率模型中的应用以及在排列组合中的应用,每一个知识模块中都列举若干实例,应用实例指出逆向思维在每个知识点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二、研究逆向思维在中学数学教学策略中的应用,主要研究正难则反教学策略,反例法教学策略,补集法教学策略和执果索因教学策略,正难则反教学策略主要体现在反证法的应用,补集法教学策略主要研究其在代数和几何中的应用,反例法教学策略主要研究其在课堂中的应用以及构造方法,执果索因教学策略主要包含分析法和逆推法;通过对这些教学策略的研究说明逆向思维在中学教学方法中的实用性和普遍性。通过问卷调查表明现阶段逆向思维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学生现阶段对逆向思维概念方法理解不到位,实践中的应用不够;教师在教学中对逆向思维的重视度不够,逆向思维的方法理论在教学中体现的很有限,缺乏对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这就使得逆向思维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更加有意义。本研究运用具体的教学实例和数据分析研究逆向思维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实验将自己所带的三个班级中的一个班级作为实验组,在高二第二学期的教学中有意针对性的渗透逆向思维,其他两个班级作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教学,将三个教学班月考,期中和期末三次考试的均分,及格率和标准差进行对比,实验组的成绩整体优于对照组,但是对学生成绩差异显着性检验,得到P(29)0.05,说明两组学生成绩差异不显着,这与教学实验的时间、班级管理、学生思维以及学习习惯等因素有关。又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考试结果进行分层分类别的分析,得出优秀学生和良好学生逆向思维的应用效果显着,中等学生也有比较显着的效果,据此可初步得出,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为逆向思维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提供了更强的说服力。

二、集合表示法教学浅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集合表示法教学浅谈(论文提纲范文)

(1)高中数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现状
        1.1.2 国家基本教育政策的要求
        1.1.3 高中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背景
        1.2.2 国外研究背景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思路
        1.3.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意义
        1.4.1 理论意义
        1.4.2 实践意义
    1.5 本文结构
第2章 “问题导学法”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问题导学法”概念
        2.1.1 问题意识
        2.1.2 问题导学法
        2.1.3 “导”与“学”的关系
    2.2 理论依据
        2.2.1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2.2.2 奥苏贝尔的认知学习理论
        2.2.3 主体性教育理论
        2.2.4 波利亚的教与学三原则
        2.2.5 最近发展区理论
    2.3 “问题导学法”在数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2.3.1 “问题导学法”的应用要求
        2.3.2 “问题导学法”的数学课堂模式建构
第3章 鲁山县第一高级中学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应用现状调查
    3.1 调查目的
    3.2 调查过程
        3.2.1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3.2.2 访谈提纲的设计与实施
    3.3 问卷调查结果及数据分析
    3.4 访谈结果整理及分析
        3.4.1 访谈结果
        3.4.2 访谈结论
第4章 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应用策略及案例
    4.1 “问题导学法”应用策略
        4.1.1 以“问”带“导”,“导”中生“问”
        4.1.2 应用问题导学法实施多元化教学
    4.2 “问题导学法”的案例展示
        4.2.1 案例一: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4.2.2 案例二:正、余弦函数图像
第5章 结语
    5.1 结论
    5.2 存在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合作学习结合视频反馈法在羽毛球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以南昌大学科技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合作学习法
        2.1.2 视频反馈教学法
    2.2 国内外关于合作学习法的研究现状
        2.2.1 国外关于合作学习法的研究现状
        2.2.2 国内关于合作学习法的研究现状
    2.3 国内外视频反馈法的研究现状
        2.3.1 国外研究现状
        2.3.2 国内研究现状
    2.4 现有文献评述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2.5 教学实验法
4 实验结果与分析
    4.1 教学实验前测试的结果与分析
        4.1.1 教学实验前三个班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的比对结果分析
        4.1.2 教学实验前三个班学生的羽毛球专项素质的比对结果分析
    4.2 教学实验后测试的结果与分析
        4.2.1 三个班学生羽毛球专项素质的差异分析
        4.2.2 三个班学生羽毛球考核项目专项部分的差异分析
        4.2.3 三个班学生期末综合成绩的差异分析
    4.3 教学实验后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4.3.1 三个班学生主观情感态度的结果分析
        4.3.2 三个班学生学习态度的结果分析
        4.3.3 三个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结果分析
        4.3.4 三个班学生师生情感交流增进程度的结果分析
        4.3.5 三个班学生对羽毛球基本技术提高方面自我评价的结果分析
        4.3.6 三个班学生对三种教学模式满意度的结果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件1
附件2
附件3
附件4
附件5
附件6
附件7
致谢

(3)引导发现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认识(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序言
第一章 背景与问题提出
    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呼唤“引导发现法教学”
    二、职业中专教育的现状需要“引导发现法”教学
    三、职专学生的学习特点迫切要求“引导发现法”教学
    四、数学发展的过程昭示“引导发现法”教学的必要性
    五、培养创新性人才需要“引导发现法”教学
    六、学生自主发展需要“引导发现法”教学
第二章 引导发现法教学的涵义
    一、“引导发现法”教学的涵义
    二、“引导发现法”教学的特征
第三章 引导发现法教学的理论依据
    一、国外的发现学习理论
    二、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三、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四、弗莱登塔尔的“再发现教学”理论
    五、波利亚数学教育理论
第四章 引导发现法教学的实验研究
    一、引导发现法教学的实验研究
    二、引导发现法教学的案例
第五章 教学实践总结及反思
    一、教学实践总结
    二、教学实践的反思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关于“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的案例
附录二: 关于“集合”的案例
附录三: 关于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情感、态度的变化的问卷调查
致谢

(4)“构造法”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1、问题提出
        2、研究意义
    (二) 研究综述
        1、“构造法”的内涵
        2、“构造法”在中学不同学科中的运用状况
        3、“构造法”的教学价值
    (三)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观察法
        3、访谈法
        4、问卷调查法
    (四) 创新与不足
        1、创新之处
        2、不足之处
一、“构造法”概述
    (一) “构造法”的特点及应用
        1、“构造法”的特点
        2、“构造法”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二) “构造法”运用于高中政治课教学的必要性
        1、有助于教师更新教学理念
        2、有助于学生转变对中学思政课的传统认知
        3、有助于增强中学思政课实效性
    (三) 研究“构造法”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运用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主体间性理论
        3、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二、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构造法”的运用状况调查分析
    (一) 调查对象与目的
    (二) 调查内容与过程
        1、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开展
        2、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
    (三) 问题及原因分析
        1、学生需求的多样性,无法获得所有学生的认可
        2、教师知识的局限性,无法很好做到各学科融合
        3、构造方法的单一性,无法增强课堂教学吸引力
三、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构造法”的运用原则
    (一) 坚持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
    (二) 坚持启发性与创造性相结合
    (三) 坚持主导性与融合性相结合
四、“构造法”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运用的策略
    (一) 用好主渠道,提升课堂教学的获得感
        1、明确课堂教学方向
        2、发挥问题导向作用
        3、整合课程资源
    (二) 以学生为主体,提升课堂学习的幸福感
        1、培养联想思维能力
        2、充分利用迁移规律
        3、让学生乐于接受
    (三) 加强质量意识,提高教师教学的责任感
        1、培养跨学科核心素养
        2、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3、探索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致谢

(5)上海美专的西洋画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三、前期相关研究综述
    四、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第一章 上海美专西洋画教学的历史分野
    第一节 筚路蓝缕——上海美专西洋画教学的“探索阶段”
    第二节 初露峥嵘——上海美专西洋画教学的“酝酿阶段”
    第三节 艺术策源——上海美专西洋画教学的“成熟阶段”
第二章 上海美专西洋画教学的课程体系
    第一节 写生教学地位的确立
    第二节 特色课程在美专西洋画教学中的历史作用
    第三节 美专西洋画课程体系的结构和内涵分析
第三章 上海美专西洋画教学的教师团队
    第一节 核心人物对于教学理念形成的引领地位
    第二节 中坚力量的构成和教学核心作用
    第三节 从教师团队结构的变化看教学理念的成熟
第四章 上海美专西洋画教学的学术研究
    第一节 技法理论方面的研究
    第二节 艺术创作观念方面的研究
    第三节 学术研究对实践教学的反哺作用
第五章 上海美专西洋画教学的分析与反思
    第一节 对成才率和创造力之形成的分析
    第二节 对上海美专西洋画教学的反思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上海美专西洋画教学相关人名录
附录二:上海美专西洋画教学年表
附录三:上海美专西洋画教学名师统计表
附录四:上海美专西洋画优秀学生统计表
附录五:上海美专西洋画教学方面的重要学术活动
附录六:上海美专师生入选教育部第一届全国美术展览会西洋画作品统计
附录七:朱瑚教授口述历史(根据录音整理)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参与的项目
致谢

(6)中学数学思想的培养研究 ——基于深度教学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数学育人价值实现与当前课堂教学实施的矛盾
        二、数学学科思想教学与当前教学变革的错位
        三、学生深度学习达成与课堂教学效果的偏离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一) 关于数学课程的研究
        (二) 关于数学知识及其教学的研究
        (三) 关于学科思想方法的研究
        (四) 关于数学思想的研究
        二、国外文献综述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五节 研究内容
第一章 数学思想:内涵与意义
    第一节 数学思想的发展回溯
        一、数学思想的发展历史及阶段
        二、我国数学思想在教学中的发展
    第二节 数学思想的含义
    第三节 数学思想的特征分析
        一、内隐性
        二、连续性
        三、可迁移性
    第四节 数学思想的价值分析
        一、数学思想的教学价值
        二、数学思想的发展价值
        三、数学思想的应用价值
第二章 中学主要数学思想及相关概念辨析
    第一节 数学发展史上的主要数学思想
    第二节 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思想
        一、数形结合思想
        二、分类讨论思想
        三、转化或化归思想
        四、类比或递推思想
        五、构造或建模思想
    第三节 相关概念辨析
        一、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
        二、数学能力与数学思想
        三、数学方法与数学思想
        四、数学素养与数学思想
第三章 当前中学数学思想教学现状分析
    第一节 中学数学思想教学现状调查的描述分析
        一、中学数学教师思想教学的基本情况
        二、中学教师数学思想教学现状
    第二节 中学教师数学思想教学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教师自身对于数学思想的认知
        二、学生数学学习的阶段性与连续性
        三、教材与学生发展之间的关联性
        四、教学活动组织的适切性
    第三节 问题与讨论
第四章 基于深度教学的中学生数学思想建立过程
    第一节 中学生数学思想的形成过程
        一、以观察能力为基础
        二、以猜想能力为辅助
        三、论证思维的建立
    第二节 深度学习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
        一、深度学习之内涵
        二、深度学习与数学思想的建立
        三、深度学习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
    第三节 深度教学以促进数学思想的培养
        一、深度教学之意涵
        二、深度教学与数学思想的建立
        三、深度教学以促进数学思想的培养
第五章 中学数学思想及其培养策略
    第一节 学科思想的特性与数学思想的价值
        一、学科思想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二、数学思想的学科意蕴
    第二节 中学主要数学思想的形成过程
        一、中学数学思想培养所必备的学习经历
        二、中学数学思想培养的教学过程
        三、中学主要数学思想的培养
    第三节 中学主要数学思想的培养策略
        一、分类讨论思想的培养策略
        二、数形结合思想的培养策略
        三、转化或化归思想的培养策略
        四、递推或类比思想的培养策略
        五、构造或建模思想的培养策略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递加循环法在小学体育健美操教学中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选题依据和意义
    1.1 选题依据
        1.1.1 小学体育健美操课程的发展需求
        1.1.2 小学体育健美操课传统模式的限制
        1.1.3 递加循环法在小学体育健美操教学过程中的优势
        1.1.4 实验学校校本课程开展的背景介绍
    1.2 选题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健美操的概念
    2.2 递加循环法的概念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2.3.1 国内研究现状
        2.3.1.1 递加循环法在健美操教学中的相关研究
        2.3.1.2 健美操在小学体育中开展中的开展情况研究
        2.3.1.3 健美操课程的体育教学模式研究
        2.3.2 国外研究现状
        2.3.2.1 健美操运动的相关研究
        2.3.2.2 体育教学方法的相关研究
3 研究对象和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实验法
        3.2.3 数理统计法
        3.2.4 访谈法
4 教学实验
    4.1 教学实验设计
        4.1.1 实验目的和假设
        4.1.2 实验变量
        4.1.3 自变量控制
        4.1.4 实验过程中无关变量的控制
    4.2 教学实验实施
        4.2.1 教学实验安排
        4.2.2 教学前准备
        4.2.3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教学
5 结果与分析
    5.1 实验前对照组与实验组身体素质对比
    5.2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身体素质对比分析
    5.3 实验前后身体素质各项指标对比
        5.3.1 被试者速度素质的对比分析
        5.3.2 被试者柔韧素质的对比分析
        5.3.3 被试者力量素质的对比分析
    5.4 教学实验后的反馈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9)数学构造思想方法的理论探索与现状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1.1 数学学习的特点
        1.1.2 数学解题的重要性
        1.1.3 解题离不开数学思想方法
        1.1.4 教学同样需要数学思想方法
        1.1.5 构造思想方法具有重要的地位
    1.2 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1.3 研究的内容
    1.4 研究的方法
    1.5 研究的框架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
        2.1.1 数学思想方法
        2.1.2 构造思想方法
    2.2 国外研究现状
    2.3 国内研究现状
3. 理论的探索
    3.1 构造法的解题理论探索
        3.1.1 构造法的解题特点
        3.1.2 构造法的解题原则
        3.1.3 构造法的解题策略
        3.1.4 构造法解题策略间的关系
    3.2 构造法的教学理论探索
        3.2.1 构造法的教学意义
        3.2.2 构造法的教学原则
        3.2.3 构造法教学案例设计
4. 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4.1 调查的设计
        4.1.1 测试对象的选择
        4.1.2 测试卷的设计
        4.1.3 评价标准的制定
    4.2 调查的实施
5. 调查结果的总结与分析
    5.1 测试卷数据分析
        5.1.1 测试数据的编码
        5.1.2 测试对象的基本信息统计
        5.1.3 测试卷答题情况统计分析
        5.1.4 测试数据的分布分析
        5.1.5 测试数据的差异性分析
        5.1.6 测试数据的相关性分析
    5.2 个例访谈分析
    5.3 调查结果总结
6. 研究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1.1 理论探索的结论
        6.1.2 现状调查的结论
    6.2 建议
        6.2.1 对学生的建议
        6.2.2 对教师的建议
7.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10)逆向思维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依据
    2.1 思维发展过程理论
    2.2 数学思维在教学中的形成过程
    2.3 定势思维在教学中的应用
    2.4 逆向思维相关理论
    2.5 逆向思维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实际意义
第3章 逆向思维在中学数学知识模块中的应用
    3.1 逆向思维在函数中的应用
    3.2 逆向思维在三角函数中的应用
    3.3 逆向思维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3.4 逆向思维在概率统计中的应用
第4章 逆向思维在中学数学教学策略中的应用
    4.1 正难则反教学策略
    4.2 反例法教学策略
    4.3 补集法教学策略
    4.4 执果索因教学策略
第5章 中学数学中逆向思维的应用现状调查
    5.1 问卷设计
    5.2 访谈(学生)结果
    5.3 总结
第6章 逆向思维的教学实验研究
    6.1 实验设计
    6.2 实验过程
    6.3 实验前三个班的基本情况
    6.4 结果分析
第7章 总结和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集合表示法教学浅谈(论文参考文献)

  • [1]高中数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研究[D]. 闫笑. 信阳师范学院, 2020(07)
  • [2]合作学习结合视频反馈法在羽毛球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以南昌大学科技学院为例[D]. 贾净娜. 武汉体育学院, 2020(06)
  • [3]引导发现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认识[D]. 张雪萍. 福建师范大学, 2007(07)
  • [4]“构造法”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刘娴琳. 苏州大学, 2019(06)
  • [5]上海美专的西洋画教学研究[D]. 周朝晖. 上海大学, 2019(02)
  • [6]中学数学思想的培养研究 ——基于深度教学的视角[D]. 张先波.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7]递加循环法在小学体育健美操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 邢德红.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8)
  • [8]“集合的概念”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与点评[J]. 马旭,欧阳尚昭.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19(22)
  • [9]数学构造思想方法的理论探索与现状调查[D]. 方玉泉.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1)
  • [10]逆向思维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秦雄伟. 西南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浅谈集合记谱法教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