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肛管内异物1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厉周,方素珍,蔡寨,黄宗海[1](2010)在《特殊性行为导致肛管直肠损伤11例诊治分析》文中指出
蔡碧波,张振勇,张霓[2](2013)在《肛管直肠异物嵌顿的诊治体会》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肛管直肠异物嵌顿产生的原因、临床不同类型诊治原则和疗效。方法:收集2003-2012年间我科在临床中诊治的肛管直肠异物嵌顿31例,回顾分析临床资料。结果:依据31例肛管直肠异物嵌顿的分类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所有患者均康复。病例中并发1例肛周脓肿,并发症发生率为3.23%。结论:根据肛管直肠异物嵌顿的不同情况及早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是顺利取出直肠异物、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方连城,叶传校[3](2011)在《直肠肛管异物的诊治体会》文中提出直肠肛管内异物在临床中并非少见。直肠肛管(肛门)是消化道的最后通道。它存在的异物不但有从通过肛门进入肛管结直肠的,也有从口腔上部进入然后置留于直肠肛管的。所以,该部异物从两个不同方向都可进来而置留。现将5例直肠肛管异
王丹[4](2007)在《高位虚挂引流治疗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索高位虚挂引流术式对肛周脓肿的疗效及其对肛门的影响。方法:将20例符合要求的肛管直肠周围间隙脓肿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10例。试验组采用高位虚挂引流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切开挂线术治疗。术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时疼痛、术后并发症(漏气漏液,肛管锁眼畸形)、肛管直肠压力变化。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各10例,患者全部痊愈,治愈率达到100%,经统计学分析(P>0.05),无显着性差异。试验组平均愈合时间为26.10天,对照组平均愈合时间为24.10天,经统计学分析(P>0.05),两组间无显着性差异。术后随访对照组与试验组各脱落1例,观察有无复发,两组均没有复发脓肿或遗留肛瘘。经统计学分析,无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在肛门括约肌功能方面无显着性差异(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漏气漏液、肛门锁眼畸形的发生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间疼痛积分方面存在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试验组手术前后的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而对照组手术前后的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存在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结论:高位虚挂引流术式对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治愈率高,较传统切开挂线术术后并发症较少,对肛门直肠功能保护较好,对肛门直肠压力的影响较小。
陈继贵,刘敏,路直美,张宇星,陈超,徐俊,王倩,杨睿,熊非,罗会华[5](2009)在《肛管直肠损伤34例诊治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肛管直肠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收集1994年10月至2008年10月我院经治的34例肛管直肠损伤的病历资料,对其受伤原因,诊治经过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全组行非手术治疗5例,手术治疗29例。其中,单纯腹部手术6例,腹部手术加延期肛门括约肌修复手术5例,单纯肛门括约肌修复术5例,取异物手术6例,清创引流7例。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8%。结论详细询问受伤经过、仔细观察病情、及时肛门指诊和进行控制感染的手术与保护肛门功能的手术是肛管直肠损伤诊断与治疗的基本原则。
黄宗海,余文林,杨继震[6](2001)在《直肠肛管损伤的诊断和治疗(附19例报告)》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直肠肛管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1985~1998年间19例直肠肛管损伤病人的临床资 料,治疗方法包括早期清创止血、修补直肠肛管创口、放置引流、必要时行转流性乙状结肠造口。结果治愈17例,因严 重腹腔感染并发多器官功能不全而死亡2例,死亡率为10.5%。结论早期诊断和及时手术治疗是降低直肠肛管损伤死 亡率的关键,清创修补直肠肛管创口及转流性乙状结肠造口是选择的主要术式。
王守军[7](2006)在《直肠内脱垂和盆底痉挛的肛直肠动力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直肠内脱垂和盆底痉挛是出口梗阻性便秘中最常见的类型,两者的病理生理变化尚不完全清楚,临床治疗效果均欠佳。本研究旨在通过研究直肠内脱垂和盆底痉挛的肛直肠动力学变化,进一步探讨直肠内脱垂和盆底痉挛的病理生理变化,以指导临床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方法一、试验对象及分组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门诊就诊病人中连续抽取有排便功能障碍症状并经排粪造影诊断的直肠内脱垂和盆底痉挛各32例,直肠内脱垂中直肠粘膜脱垂22例、直肠全层套叠10例。同时取同期无排便障碍症状、肛直肠器质性病变的志愿者18例作对照组。检查前均取得受检者知情同意。二、检测指标分别用Medtronic Keypoint Polygraf消化道压力检测仪、Medtronic Keypoint KP肌电图仪和排粪造影片测量下列指标。1.肛门括约肌功能包括肛管静息压、肛管收缩压和肛管咳嗽压。2.直肠感觉功能包括引起直肠初始感觉、初始便意感觉和最大耐受感觉的容积。3.直肠肛门抑制反射能否引出直肠肛门抑制反射及引出直肠肛门抑制反射的直肠阈值容积。4.会阴下降用直接法和排粪造影法测量摒便时会阴下降。5.耻骨直肠肌肌电和肛直肠角用同心针电极测量耻骨直肠肌静息相、摒便相和缩肛相的干扰相分析肌电转折数和平均振幅;在排粪造影片上测量直肠内脱垂和盆底痉挛静息相和摒便相肛直肠角。6.直肠排空功能60ml气囊逼出试验;用模拟排便法测量直肠排空率。测量摒便时直肠压和肛管压。结果一、肛门括约肌功能直肠内脱垂的肛管静息压、肛管收缩压和肛管咳嗽压均较对照组低,且直肠全层套叠肛管静息压低于直肠粘膜脱垂;盆底痉挛肛管静息压较对照组高(均为P<0.01)。二、直肠感觉功能直肠内脱垂和盆底痉挛的直肠初始感觉容积和初始便意感觉容积均较对照组高,直肠最大耐受容积较对照组低(P<0.01或P<0.05)。三、直肠肛门抑制反射所有受试者均能够引出直肠肛门抑制反射。直肠内脱垂的直肠肛门抑制反射阈值容积无变化(P>0.05);盆底痉挛的直肠肛门抑制反射阈值容积较对照组增加(P<0.01),且与盆底痉挛直肠初始感觉容积呈正的直线相关(r=0.670,P<0.01),直线回归方程为y=4.570+0.461x。四、会阴下降直接法测量结果与排粪造影法测量结果无统计学差异。直肠内脱垂摒便时会阴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且直肠全层套叠摒便时会阴下降幅度大于直肠粘膜脱垂(P<0.01);盆底痉挛摒便时会阴下降幅度低于对照组(P<0.01)。五、耻骨直肠肌肌电和肛直肠角1.耻骨直肠肌肌电耻骨直肠肌摒便相转折数对照组和直肠全层套叠低于静息相,盆底痉挛高于静息相(P<0.01或P<0.05)。2.肛直肠角摒便相肛直肠角直肠内脱垂较静息相增大,盆底痉挛较静息相缩小(P<0.01)。六、直肠排空功能1.直肠排空直肠内脱垂直肠排空低于对照组(P<0.01),其中直肠全层套叠直肠排空降低明显(P<0.01),直肠粘膜脱垂直肠排空无降低(P>0.05)。盆底痉挛直肠排空较对照组低(P<0.01)。2.直肠排空时直肠、肛管压力对照组和直肠内脱垂摒便时直肠压高于肛管压;盆底痉挛摒便时直肠压低于肛管压(P<0.01)。结论1.直肠内脱垂存在盆底松弛性改变,且直肠全层套叠较直肠粘膜脱垂严重,包括肛管压力下降和会阴下降幅度增加;盆底痉挛存在盆底痉挛性改变,包括肛管静息压增加、直肠肛门抑制反射异常、会阴下降幅度降低和摒便时直肠压低于肛管压。2.直肠内脱垂和盆底痉挛均存在直肠感觉功能下降。3.直肠粘膜脱垂无直肠排空功能下降,直肠全层套叠和盆底痉挛有直肠排空功能下降。通过本课题研究,我们认为直肠内脱垂存在盆底松弛性改变和直肠感觉障碍,且直肠全层套叠盆底松弛较直肠粘膜脱垂严重,直肠全层套叠有直肠排空功能下降,直肠粘膜脱垂无直肠排空功能下降;盆底痉挛存在盆底痉挛性改变和直肠感觉障碍,有直肠排空功能下降。
王小婉[8](2014)在《低位切开高位置管引流术一次性根治肛周高位肌间脓肿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比观察,探讨低位切开高位置管引流术一次性根治肛周高位肌间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病例的40例肛周高位肌间脓肿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0例,试验组采用“低位切开高位置管引流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术”治疗。通过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包括手术操作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术后排尿障碍、术后换药时疼痛程度、切口愈合时间、肛门功能及随访六个月内的复发情况等方面,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以α=0.05为标准进行双侧检验。结果:在术后第1-7天切口疼痛、术后第1-7天换药时疼痛及创面愈合时间比较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受试组在手术操作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术后当天及术后第8-14天的疼痛程度、术后排尿障碍、随访复发情况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切开高位置管引流术在治疗肛周高位肌间脓肿上不仅有效地根治脓肿,良好地保护了肛门功能,而且减轻了术后切口及换药时切口的疼痛程度,并且在切口愈合时间等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证明了低位切开高位置管引流术是治疗肛周高位肌间脓肿较优良的术式。
徐睿,李维明[9](2001)在《肛管、直肠内异物取出2例报告》文中指出 1 病例资料1.1 食用大量带皮瓜籽引起直肠梗阻1例 患儿,男4岁,食用带皮瓜籽多半碗后4d未大便,在家中患儿腹胀、腹痛,便意强烈,肛门疼痛,又不敢排便,哭闹不止,其母挤入患儿肛门内开塞露1支,患儿仍不能自行排便,后其母用手抠出少量粪便,主要为破碎的带皮瓜籽,并有少量血水,来门诊后肛门指诊:肛门缘上1cm处即可触及坚硬粪块团状物。直径约3cm左右,用手指轻轻将结成团块状的瓜籽粪团压碎挖出,至肛缘上5 cm处仍有坚硬粪块嵌塞。予石蜡油约 30 ml注入肛内10 min后,嘱患
王志亮[10](2015)在《瘘管切开近段基底、远段全层缝合内口引流术治疗低位肛瘘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瘘管切开近段基底缝合、远段全层缝合内口引流术与肛瘘切开引流术治疗慢性炎症期低位肛瘘的手术、术后并发症以及疗效情况,评价两种术式的疗效差别。方法:制定符合本研究的纳入排除标准,收集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符合条件的住院病人6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应用肛瘘瘘管切开近段基底缝合、远段全层缝合内口引流术,对照组采用肛瘘切开引流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情况、术后疼痛情况、术后出血情况、手术创面大小、术后合并症、创面愈合情况、术后肛门功能及术后半年随访复发情况等方面的差异。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结果进行分析,以α=0.05为水准进行双侧检验。结果:两组患者在治愈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术后继发出血情况、创面愈合时间、术后瘢痕面积大小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手术时间对照组短于观察组(P<0.05):而在术后疼痛、切口水肿、肛门功能及随访半年复发情况等方面两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瘘管切开近段基底缝合、远段全层缝合内口引流术治疗低位肛瘘,安全可行,可以有效治疗肛瘘,手术方式相对简单易于掌握,可操作性强,有效的缩短了切口愈合时间,手术瘢痕小,能更好的保护肛门形态与功能,是治疗慢性炎症期低位肛瘘的一种良好的术式。
二、肛管内异物1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肛管内异物1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2)肛管直肠异物嵌顿的诊治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
1.1一般资料 |
1.2治疗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4)高位虚挂引流治疗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一、祖国医学对该疾病的认识 |
1. 肛周脓肿的病名 |
2. 肛周脓肿病因病机 |
3. 肛周脓肿的治疗 |
二、现代医学对肛周脓肿病因的认识 |
1. 感染因素 |
2. 性激素影响 |
3. 其他疾病因素 |
三、治疗 |
1. 非手术治疗 |
2. 手术治疗 |
四、高位虚挂引流术式治疗肛周脓肿的理论与临床应用 |
1. 挂线疗法在肛周脓肿治疗中应用的理论基础 |
2. 高位虚挂引流治疗肛周脓肿的解剖学基础 |
3. 高位虚挂引流法的临床研究进展 |
4. 高位虚挂引流法的临床意义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一、材料与方法 |
(一) 临床资料 |
(二) 诊断标准 |
(三) 治疗方法 |
(四) 观察指标 |
(五) 观察方法 |
(六) 统计方法 |
二、结果 |
(一) 疗效 |
(二) 术后创面愈合时间 |
(三) 术后肛门漏气漏液、肛管锁眼畸形并发症情况 |
(四) 疼痛程度 |
(五) 试验组手术前后的肛管静息压和最大收缩压 |
(六) 对照组手术前后的肛管静息压和最大收缩压 |
(七) 术后肛门括约肌的功能 |
(八) 随访有无脓肿复发、成瘘情况 |
(九) 结果分析 |
三、讨论 |
(一) 本术式的关键技术 |
(二) 本研究的关键问题 |
(三) 高位虚挂引流治疗肛周脓肿的优缺点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肛管直肠损伤34例诊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临 床 资 料 |
1.一般资料: |
2.治疗方法: |
3.结果: |
讨 论 |
(7)直肠内脱垂和盆底痉挛的肛直肠动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一览表 |
英文摘要 |
中文摘要 |
论文正文 直肠内脱垂和盆底痉挛的肛直肠动力学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致谢 |
照片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直肠内脱垂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8)低位切开高位置管引流术一次性根治肛周高位肌间脓肿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引言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
1.1 课题来源 |
1.2 病例来源 |
1.3 诊断标准 |
1.3.1 西医诊断标准 |
1.3.2 中医诊断标准 |
1.4 纳入病例标准 |
1.5 排除病例标准 |
1.6 病例脱落及剔除标准 |
1.7 治疗方法 |
1.7.1 分组方法 |
1.7.2 术前准备 |
1.7.3 麻醉方法 |
1.7.4 手术方法 |
1.7.5 术中注意事项 |
1.7.6 术后处理 |
1.8 观察和评价标准 |
1.8.1 手术操作性 |
1.8.2 术后并发症 |
1.8.3 术后恢复情况 |
1.9 疗效评定标准 |
1.10 安全性评价标准 |
1.11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手术操作性比较 |
2.2 术后并发症比较 |
2.3 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
2.4 疗效比较 |
3. 结果分析 |
3.1 疗效分析 |
3.2 术后创面愈合情况分析 |
3.3 术后并发症分析 |
3.4 手术操作性分析 |
3.5 术后肛门功能及随访复发分析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中西医对肛周高位肌间脓肿的认识 |
1.1 祖国医学对肛周脓肿的认识 |
1.2 现代医学对肛周脓肿的认识 |
2. 诊断与治疗 |
3. 手术方式 |
4. 本术式的临床特点 |
5. 本术式的不足 |
6. 问题与展望 |
第四部分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综述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10)瘘管切开近段基底、远段全层缝合内口引流术治疗低位肛瘘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2. 临床资料和方法 |
2.1 病例来源 |
2.2 诊断标准 |
2.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2 中医诊断标准 |
2.3 观察病例纳入标准 |
2.4 排除病例标准 |
2.5 病例的剔除、脱落标准及其处理 |
2.6 一般资料 |
2.7 治疗方法 |
2.7.1 术前准备 |
2.7.2 体位与麻醉方法 |
2.7.3 手术方法 |
2.7.4 术中注意事项 |
2.7.5 术后处理 |
2.8 手术观察及评价标准 |
2.8.1 手术操作性 |
2.8.2 术后观察指标 |
2.9 疗效评定标准 |
2.10 安全性评价标准 |
2.11 统计方法 |
3. 结果与结果分析 |
3.1 手术操作性比较 |
3.2 术后出血分析 |
3.3 术后疼痛分析 |
3.4 术后水肿分析 |
3.5 愈合时间与瘢痕面积分析 |
3.6 肛门功能分析 |
3.7 总体疗效比较与安全性评价 |
4. 讨论 |
4.1 中西医对肛瘘的认识 |
4.1.1 中医学对肛瘘的认识 |
4.1.2 中医学对肛瘘病因的认识 |
4.1.3 肛瘘的中医治疗方法 |
4.2 现代医学对肛瘘的认识 |
4.2.1 肛瘘认识的发展过程 |
4.2.2 肛瘘的病因 |
4.2.3 肛瘘不易自愈的原因 |
4.2.4 肛瘘的治疗 |
4.2.5 肛瘘发病与治疗中的组织损伤与修复机制 |
4.2.6 引流的作用 |
4.2.7 手术创面的缝合与修复 |
4.2.8 影响术后创面愈合的因素 |
4.2.9 肛瘘复发的原因 |
5 本术式临床特点 |
5.1 内口、瘘道处理充分 |
5.2 部分缝合有效缩小创面 |
5.3 部分缝合,内口引流 |
5.4 本术式的不足 |
6. 结论 |
7.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件一: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示例) |
四、肛管内异物1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特殊性行为导致肛管直肠损伤11例诊治分析[J]. 厉周,方素珍,蔡寨,黄宗海.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09)
- [2]肛管直肠异物嵌顿的诊治体会[J]. 蔡碧波,张振勇,张霓. 实用医学杂志, 2013(07)
- [3]直肠肛管异物的诊治体会[J]. 方连城,叶传校. 中外医学研究, 2011(13)
- [4]高位虚挂引流治疗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临床研究[D]. 王丹.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07(01)
- [5]肛管直肠损伤34例诊治分析[J]. 陈继贵,刘敏,路直美,张宇星,陈超,徐俊,王倩,杨睿,熊非,罗会华. 腹部外科, 2009(01)
- [6]直肠肛管损伤的诊断和治疗(附19例报告)[J]. 黄宗海,余文林,杨继震.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2001(01)
- [7]直肠内脱垂和盆底痉挛的肛直肠动力学研究[D]. 王守军. 第三军医大学, 2006(04)
- [8]低位切开高位置管引流术一次性根治肛周高位肌间脓肿的临床研究[D]. 王小婉.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4(06)
- [9]肛管、直肠内异物取出2例报告[J]. 徐睿,李维明. 职业与健康, 2001(11)
- [10]瘘管切开近段基底、远段全层缝合内口引流术治疗低位肛瘘的临床观察[D]. 王志亮.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