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学作文指导与批改(三)(论文文献综述)
吴瑞[1](2020)在《民国时期初级中学作文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民国是语文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从清末开始,先后有白话文运动、国语运动以及“关于中学生国文程度”的论争,直到20世纪30年代,白话文终于取代文言文成为初级中学作文教学的载体。如今白话文写作已经走过近百年的历史,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被视为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问题,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对其重视不够。本文从教育史的角度,按照时间顺序,结合当时社会背景和政治因素,通过横向比较和纵向分析民国时期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的要求和规定、国文教材和教育家的论着、国统区和解放区在作文教学方面的不同发展等方面,对民国时期初级中学作文教学进行整体把握,以期对当下的初中作文教学有所启示。论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绪论,首先论述了本文的选题缘由,然后从着作、学位论文和期刊论文三个方面分析本课题的研究现状,最后介绍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第一章,论述初级中学作文教学的理念。民初的作文教学理念开始从“为功名”向“为实用”转变,到20年代由于课程标准的实施以及教育家们的实践探索,开始具有“求真立诚”的现代意识,到30年代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直至40年代末“为应用”的战时需求意识,民国时期初级中学的作文教学理念是一直在变化的。第二章,论述初级中学作文教学的内容。从民初沿袭旧式文章作法,以古文为主,经过20年代的白话文运动、国语运动,开始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白话文作文教学的尝试和探索,到30年代作文教学内容注重文法、修辞,40年代根据战时需求来进行作文教学的内容设置。第三章,论述初级中学作文教学的方法。民初的教学方法是承袭清末的,以模仿八股为主,随着教育家和一线教师在实践中的不断探索,开始了一系列的教法改革,20年代主张整理思想、训练思维;30年代作文训练从课内向课外拓展;40年代进行集体作文教学的探索。
刘光成[2](2010)在《百年中学作文命题研究》文中提出作文教学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中最难以把握的部分。作文命题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讲究作文命题艺术,做到命题恰当是作文的关键。作文命题体现命题者的教育思想,命题的科学与否,反映了在作文教学中教师是否发挥了主导作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次作文的成败,关系到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快慢,并最终决定学生作文素养的高低。在语文能力测评中,作文命题的质量还关系到它的选拔和导向功能的有效发挥。研究作文命题,有助于提高作文教学水平,对当下实施的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有助于发掘我国的考试文化,提高考试作文命题水平,从而丰富我国的考试理论宝库。中华民族素有重视文章写作的优良传统,历史上曾出现辉煌的文学创作时期,产生过众多文章大家,所有成绩的取得都与扎实的基础性作文训练有关,或者说与作文命题有关。语文独立设科以来,我国中学作文教学的历程已逾百年。百年来,中学作文命题紧跟时代的步伐波澜起伏,积累了许多经验,也有沉痛的教训。本论文拟以中学作文命题受时代思潮影响而不断调整,不断变迁的历史,来勾勒语文独立设科至今一百余年中学作文命题思想发展的主要轨迹,探寻其背后的成因,并冀以对当今的中学作文教学改革有所启示。本论文运用文献法、比较法、统计法、历史分析法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系统探讨百年来中学作文命题的沿革与发展。研究的问题聚焦在四个方面:(1)梳理百年中学作文命题的沿革与发展历程;(2)揭示百年中学作文命题的历史阶段特征;(3)探寻百年中学作文命题的发展变革原因;(4)总结中学作文命题的历史经验与教训并对其未来发展作出构想。根据各个历史时期中学作文命题的不同特点,本论文把百年中学作文命题史划分为四个历史时期:一是承绪与变革期。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的颁行,中国的语文教育掀开了历史新篇章,这可以看作是我国近代作文教育史的重要转折点。1904至1919这十五年时间,属于我国中学作文命题的承绪与变革期。由于根深蒂固的古AI写作作教育传统与科举文章命题的影响,中学作文命题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沿着传统科举文章命题的轨道作惯性运行,但现代中学作文命题曙光初现。在“经世致用”、“中体西用”等思想的影响下,出于对科举文章命题的有力矫枉,“实用”思想逐渐成为中学作文命题的主导思想。在清末民初的一些重要教育法规中,中学作文命题的“实用”思想有了较为明确的体现,而在当时的作文教学实践中,也呈现出一些可喜的变化。二是探索与定型期。从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爆发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这三十年时间,是中学作文命题的探索与定型期。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中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是中国中学作文命题现代化探索的契机。语文教育界的有时之士认识到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他们在对其进行考察、批评的过程中,也肩负起了时代的责任,开展摆脱作文训练随意、混乱局面,寻求作文命题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初步创建了现代中学作文命题规范。中学作文命题趋向科学与实用。命题内容较为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抒写个人的生活与情感、关心人民大众的福祉和疾苦,关心祖国的前途与命运,成为命题主旋律;命题文体日趋成熟,记叙文、议论文、抒情文成为中学生作文的主要文体。三是波折与重创期。新中国的建立开创了历史的新纪元。与过去相比,新中国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向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这种转变一度为语文教育带来了空气活跃的新气象。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作文命题无计划、无序列的现象普遍存在。随着“教育大革命”的兴起,中学作文教学又被生硬地套上了政治评判标准,虽然不乏有识之士呼吁,但在极左思潮的干扰下,作文教学的政治倾向并没有根本扭转,中学作文命题的价值追求在“外在工具价值(文)”和“内在思想价值(道)”两端徘徊。“文化大革命”爆发后,作文教学完全沦陷为政治斗争的工具,学生作文大多是以“革命”和“造反”为主题的“大字报”式的文章,结构单一,格式呆板,近乎千篇一律,中学作文命题实践走入了死胡同。四是回归与创新期。以粉碎“四人帮”为标志的“文化大革命”的结束,中国开始了历史性的转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拨乱反正,打碎精神枷锁,实行改革开放,中国人民开始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第二次创业腾飞。社会结构的调整,文化思想的转型,教育理论的发展,写作理论的创新,促使中学作文命题逐步从政治舞台上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到写作主体上来。中学作文命题开始注意激发写作者的主体意识,命题方式趋向灵活多样,学生作文从单一应景的书写载体逐步演变为多姿多彩的心灵窗口。21世纪前后,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东西方交流日趋频繁,多元化文化格局形成。在此背景下的中学作文命题更是发生了质的飞跃,变得开放、多元、丰富,“乐于表达”、“自由表达”、“个性化表达”等“人本”作文教学理念成为中学作文命题猎猎飘扬的旗帜。本研究的基本结论是:第一,上述四个时期的中学作文命题内容不尽相同,命题样式也各具情态,但从中我们仍能发现百年中学作文命题的大致演进轨迹:一是命题内容从功利性走向人文性。百年中学作文命题紧跟着时代变迁的步伐,历经曲折,命题内容由“仕途功利性”“现代实用性”“革命政治性”的外部观照转向了人的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和人的健康心理的完整构建,逐步由主体的困顿与自在走向了主体的自觉和自由。二是命题形式从单一化走向多样化。语文独立设科以来,中学作文命题的类型先后历经了给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三次大的变化。每一次变化,每一种类型的出现都是因时而动,都是一种探索,虽然每一种类型各有所长、不能彼此取代,但总的趋势是前进的。作文文体也由单一的政论文向应用文、叙述文演进,今天学生的作文几乎涵盖了所有的文章和文学体裁。第二,百年来,中学作文命题内容与形式的变化绝不是偶尔的,每一道题目都是特定思潮下的产物,每一阶段作文命题呈现出的特点,都与特定阶段下的语文教育思潮有着深刻的联系。纵观百年中学作文命题,交错存在和发展着的三种语文教育思潮对作文命题产生了直接而深刻的影响,中学作文命题完整地演绎了语文教育思潮由“社会本位”向“以人为本”的演进,中学作文命题的发展轨迹深刻地反映了百年来人们对语文教育性质、功能认识的不断深入及反复。当今的中学作文命题似乎又有向第二时期回归之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历史的一种单纯循环,而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一种有益反思。第三,新世纪的中学作文命题理当高举“人本”的旗帜,这是中学作文命题发展规律使然,同时也是由制约其发展变化的语文教育思潮所决定的。但是,如何在中学作文命题中落实“以人为本”却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展望中学作文命题的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研究和实践的深入,人本语文教育思潮下的中学作文命题必将极大地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激活学生的写作思路,引发学生拥抱生活的激情。同时,我们也坚信,作文命题只要真正地体现了“以人为本”,作文终将成为人生的第一等快事,学生将在乐此不疲的写作中张扬他们的个性,放飞他们的心灵,并为此奉献出他们神圣的创意。
罗绍和[3](2020)在《中学作文教学的语用学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学作文的教与学一直是师生的难点、痛点,解决中学作文教学问题有助于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语文从古代的“经义教育”过渡到了现代的“语言专门化”教育。“语用教育观”的提出,既是“语言专门化”的深化,又是现代语文教育发展进程中的第二次选择。写作是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写作中的“语用”和语用学中的“语用”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它们都是关于语言功能的揭示。笔者以期通过语用学对高中作文教学的指导,建构中学作文教学的语用学策略,使师生教学有法。本课题采用调查法、分析法、归纳法来剖析中学作文的教学问题,期望通过语用学理论来建构中学作文的语用学策略。本课题前有绪论,后有结语,正文共分为四章,各部分主要内容分别如下:绪论部分主要论述选题背景、写作缘起、研究的理论意义以及实践意义,该部分分别从中学作文教学、语用学运用于语文教学、语用学运用于中学作文教学这三个方面作了研究综述,通过研究说明语用学指导中学作文教学是可行的。并在此基础上,建构符合中学作文教学实际的语用学策略。第一章为中学作文教学的价值追求与现状。这一章论述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中学作文教学的目标追求;中学作文教的现状;中学作文写的现状。第二章为中学作文教学语用学策略的理论建构。这一章主要研究本课题适用的语用学的核心内容,分别从言语行为理论、关联理论、合作原则、礼貌原则、语境这五个方面探讨与中学作文教学的关系。第三章为中学作文教学过程的语用学策略。这一章内容主要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出发,分析如何在中学作文教学过程中提出切实可行的语用学策略。第四章为中学作文教学中三种基本文体的语用学策略。这一章从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出发,分别剖析三大文体的本质特征及现状,从而建构符合三大文体写作的语用学策略。结语部分主要总结了本课题的得失,并呼吁广大研究者关注中学作文的教学问题,不断总结出指导中学作文教学的策略性知识,以期早日完成作文教学课程的建构。本课题的基本结论是:在语用学指导下建构的中学作文教学的语用学策略,使师生教学有法,能有效改变中学作文处于“附庸”的局面,真正提高学生的作文素养,增强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在此基础上,作文教学的策略性知识必将得到不断开发,语文教育也必将在“语用教育观”的引领下,开拓新局面。
龚赛男[4](2016)在《语用视角下的中学作文教学创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一直以来,中学作文教学存在着不少问题,现状堪忧。一方面,中学作文教学始终指向应试,在平时的教学中,特别注重作文的技巧技法训练,作文的语用目标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另一方面,作文教学的指导理论随着政治意识形态左右摇摆,尽管新世纪以来作文素质教育论、作文实践活动论、作文人格论、交际语境作文教学等理论异彩纷呈,但是没有相对稳定的指导理论。笔者认为,语用学理论作为语言学范畴的一个重要理论,其语境理论、礼貌原则、合作原则等与中学作文教学目标契合,用语用学理论指导中学作文教学,能够很好地实现中学作文教学目标,从而极大地提高中学生的作文能力。本文采用例证法、理论归纳与作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旨在分析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探索中学作文教学语用目标的还原与回归。本文前有绪论,后有结语,正文共分为四章,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分别为:绪论部分交代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及写作缘起,论述了本文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并就语用学用于语文教学的相关研究和语用学用于中学作文教学的相关研究进行文献综述,说明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一章为中学作文教学价值目标与现状反思。这一章主要论述了中学语文以及中学作文的价值目标,指出了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并对此进行反思。第二章为用语用学理论指导中学作文教学的可行性。该部分论述了语用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基本理论,以及语用学理论语境原则、会话原则、礼貌原则与作文的内在关联及对中学作文教学的启迪。第三章为用语用学理论指导中学作文教学的各个过程。该部分主要论述如何运用语用学理论中的语境理论、礼貌原则、合作原则指导中学作文教学的命题、指导、批改与讲评各个环节,使中学作文教学的各个过程以语用学理论为指导,实现中学作文教学的语用目标。第四章为语用学理论指导中学作文各类文体写作。该部分主要论述如何运用语用学理论中的语境理论、礼貌原则、合作原则等指导中学作文中记叙文、议论文和应用文的写作,使学生在语用学理论指导下进行各类文体写作,在写作中实现语言文字的实际运用。结语部分对本文的观点和论述进行总结和说明,同时也认可中学作文教学任务的繁重与复杂,指出用语用学理论来指导中学作文教学方面的研究比较薄弱,有着广阔的研究空间。本文的基本结论是中学作文教学中,命题离不开语境理论的指导,教学的各个过程和各类文体的写作离不开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指导。结合语用学的这些理论进行中学作文教学,是改变目前中学作文教学现状,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
缪丹[5](2010)在《试论读者意识写作教学观及其实践》文中研究表明将读者意识引进中学语文写作教学,冲击了传统写作教学,也为学生写作动力性困难的解决打开了出路,写作不单是完成教学任务,更是为了与人交流,为了与读者分享。培养学生以“作家”的心态为读者写作,而不是以“学生”的心态完成教师布置的写作任务,将导致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理念上根本性颠覆。从理论上而言,读者意识写作教学观注重读者与发表的新特点,必将产生新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相应地也将会影响到教师角色与师生关系在新的教学观里的表现。本文试图从读者意识写作教学观的特点、教师角色转变、新型的师生关系三个维度更全面地论述读者意识写作教学观。从实践上而言,读者意识写作教学观里,教师努力为学生创建发表的平台,营造读者参与的情境,点拨为读者写作的写作技巧,从而将读者意识写作教学观落到实处,真正解决学生写作动力性的困难。
曾娟[6](2014)在《着眼于写作过程指导的中学作文教学实践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写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传统的写作教学以教师活动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写作活动,它主要以静态语言学、文章学知识为主体,注重结果即文章的产生,这种写作教学注重范文的指导作用,要求学生在阅读优美范文的基础上进行模仿,这样能使学生迅速地掌握各种文体的写作技巧,适用于应试教育。但是它忽视了写作过程指导的重要性,因而导致学生对写作的意义和过程产生模糊认识。着眼于过程指导的写作教学模式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重视教师的引导作用,它把写作教学分为写作前指导、写作中指导和写作后指导,在写作的不同阶段给予学生不同的指导,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掌握写作方法,真正提高写作能力。本文分为三章,第一章主要对忽视写作过程指导的中学作文现状进行分析,并阐述了忽视写作过程指导的原因和后果。第二章主要对写作过程指导用于中学作文教学的实质进行了分析,在这个章节中,具体阐述了写作过程的定位及写作过程指导在教学实践中的目的、功用和类型。在前两章的基础上,第三章探讨了写作过程指导模式在中学作文教学中的具体实践工作。在教学实践中,要使过程指导得到实现前提就是使写作过程指导与命题指导、讲评指导相衔接,而它的基础在于把每一次单篇完整作文练习改为分项分层训练,关键是让学生放弃仿写范文而随时虚心向教师求教,将教师的关注点由作文批改转向过程指导是该模式的核心,要使写作过程指导教学得到保障就要以写作过程指导引领中学生掌握作文方法要领。本文希望通过对写作过程指导的探讨,改变传统写作教学模式,挖掘出隐藏在写作过程中的隐形成果,学生通过在写作过程中学到的写作方法能真正爱上作文,提高写作能力。
周立伟[7](2006)在《合作学习与中学作文教学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文中指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一直是一个令人头疼的课题,学生不爱写,教师不好改,学生的写作水平自然无法提高。本文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框架下,经过对合作学习与作文教学理论的认真思考,结合集体授课和分组合作两种形式,进行互帮互助的独立写作实践探索,重点研究“分组合作式”教学策略在中学作文教学中的实施,及其对学生写作的影响及意义。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新课标积极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具有十分明显的优越性。但传统的观念认为写作是个人化的活动,与他人商讨,会造成抄袭或掠夺别人成果的弊端。各国作文教学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共同讨论,合作写作并不构成抄袭,反而能帮助学生开阔视野,非常有利于写作技巧的提高,对那些缺乏自信的学生很有益处。而且,中学作文教学改革迫切呼唤合作学习,以促使教师更新观念,转换角色,以便更有效地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有鉴于此本人结合自身实际,分阶段、分批次地进行了“分组合作式”作文教改实验,并对“异质分组”作了灵活变通。经过两年实践后,发现合作学习应用于中学作文教学中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更能有效地解决目前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
袁治信[8](2003)在《中学作文教学过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作文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首先要求写作者具备一定的思想水平,同时要求写作者必须掌握并领会灵活运用具体的知识、词语、章法、写作技巧等等。当今社会日益信息化、效率化,对作文教学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而当前的作文教学状况却不尽如人意。因此,《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特做如下强调“重视学生写作过程的指导,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写作知识务必精要有用。”作文教学虽然改革不已,然而往往是重局部而轻整体,重环节而轻过程,不成系统。 作文教学改革必须重整体、重过程:作文命题——变单一型为多样型;作文指导——变封闭型为开放型;作文批改——变一支笔为几十支笔;作文讲评——变“一言堂”为“群言堂”。从系统论出发审视该教学过程,可以看出其含有的科学性、合理性程度较高。这不仅因为它具备了一个完整的动态教学结构所必备的定向、执行、反馈三个环节要素,而且在整个过程中的反馈调节行为处于反复进行的形态之中——批改与讲评。从作文教学过程的主体性看,该过程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是学生走出低谷的有效措施之一。教师要放手学生自己观察事物、体验生活、提炼主题、精选材料、巧妙构思,教师只做适当点拨、启示。即使评改作文,也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可以组织学生自己评改、相互评改、集体评改等。 如此改革,可产生多元效应:可操作性强;信息传递加强;减少了许多无效劳动,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和写作水平的提高快。
吕健伟[9](2004)在《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对学生进行素质训练的重要途径与手段。长期以来,广大中学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断努力探索、实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不能回避的是,在语文教学中最不能令人满意的还是作文教学。基于此,本文试图在反思我国目前中学作文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剖析问题的根源,并结合2001年《语文课程标准》中写作教学的要求及精神,对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并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进行初步探讨。 论文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关于作文能力。对作文能力的内涵、特征、构成分别进行了界定,特别是对作文能力的特征、构成,从传统背景与新课程背景两个视角进行了阐释。指出,在新的教育背景下,中学生作文能力的特征及构成已经有了更富于时代意义的新的变化。 第二部分,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及思考。首先,从作文教学目的、作文教学理念、作文教学方法、作文教学评价及学生作文现状等六个层面反思了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其次,指出这种现状产生的原因与传统文化、近代科学主义课程思想及当代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有关。 第三部分,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这一部分是本文的重心所在。主要从教师作文教学理念的更新及作文教学策略的改革两方面进行了论述。认为,在新课程背景下,作文教学应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自信心、注重发展个性、注重社会需要、注重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同步发展四个方面对中学生的作文能力进行培养。
张馨蕾[10](2016)在《中国古AI写作作理论视阈下的中学作文教学研究》文中指出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重心,一直处在紧张激烈的发展变革之中。然而,当今中学写作的教与学仍在一种混沌的状态中摸索冲撞,中学写作教学实践仍处于无序的状态。如何能改变这种状况呢?必须要探寻科学系统的写作理论来指导作文教学的实践。在关注作文教学的新理念的同时,我们不妨来审视一下我国古AI写作作教学。我国的写作历史源远流长,是文章古国,更是文章大国,无数文人学者写下了至今仍然辉煌灿烂的典籍,这些作品经历了时间的检验被历史保存了下来,其中潜藏着我们民族文化的精髓,是我国古AI写作作理论的硕果,对当今的写作教学研究有借鉴意义。本论文将中学作文教学架构于中国古AI写作作理论下,归纳梳理了我国古AI写作作理论中的精华之处,重点研究了古AI写作作理论对中学作文教学实践的启示,使之为指导当前的写作教学服务,真正做到古为今用。论文分为绪言、正文以及结语三部分:绪言部分是对文章的研究概述,主要包括古AI写作作理论和中学作文教学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以及文章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强调了研究目的和意义。第一部分归纳梳理了中国古AI写作作理论。首先,从写作主体入手,研讨我国古AI写作作理论中的写作主体建构观,对写作兴趣与动机的建构、人格精神修养的建构、学识修养的建构作了具体论述。其次,整理了古AI写作作理论中素材、立意、构思与谋篇、语言表达、修改等具体写作过程方面的理论。最后,从辨体和破体两方面总结了古代文体观。第二部分分析了中国古AI写作作理论观照下当今中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学生写作主体性的缺失;写作过程缺乏具体科学的指导;写作文体意识淡化等。第三部分在归纳古AI写作作理论的基础上,阐述了其对当今中学作文教学的指导作用。本章对解决中学作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研究策略,即尊重学生写作主体地位,促进写作素养的养成;在具体过程中给予学生指导;强化文体意识。结语部分总结了中国古AI写作作理论对中学作文教学的指导意义,在对中国古AI写作作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为中学作文教学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二、中学作文指导与批改(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学作文指导与批改(三)(论文提纲范文)
(1)民国时期初级中学作文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起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初级中学作文教学的理念 |
(一)从为“功名”向为“实用”转变 |
(二)“求真立诚”的现代意识 |
(三)注重“培养民族精神” |
(四)“为应用”的战时需求意识 |
第二章 初级中学作文教学的内容 |
(一)沿袭旧制古文为主 |
(二)白话文写作的探索与尝试 |
(三)注重文法、修辞 |
(四)以战时需求为主 |
第三章 初级中学作文教学的方法 |
(一)模仿八股文作法为主 |
(二)整理思想,训练思维 |
(三)作文训练从课内向课外扩展 |
(四)集体作文教学的探索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2)百年中学作文命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意义及理论基础 |
三、文献综述 |
四、概念与研究范围界定 |
五、研究方法 |
六、研究思路和内容框架 |
第一章 中学作文命题的承绪与变革(1904-1919) |
第一节 发轫之前的科举文章命题 |
一、科举文章命题的主要特点 |
二、科举文章命题的演变轨迹 |
三、科举文章命题的兴衰启示 |
第二节 中学作文命题的艰难发轫 |
一、停科举与科举文章命题之终结 |
二、定学制与中学作文命题之发韧 |
第三节 中学作文命题的传统承绪 |
一、中学作文命题的承绪特点 |
二、中学作文命题的承绪原因 |
第四节 中学作文命题的现代变革 |
一、教育法规对作文命题的实用规范 |
二、中学作文命题践行上的实用变化 |
第五节 承绪与变革背后指导思想 |
一、"经世致用"思想 |
二、"中体西用"思想 |
第二章 中学作文命题的探索与定型(1919-1949) |
第一节 中学作文命题现代化探索的思想基础 |
一、民主科学精神的确立 |
二、西方教育理论的输入 |
三、文章写作理论的发展 |
第二节 中学作文命题现代化探索的直接动因 |
一、作文教学的弊端 |
二、作文载体的变化 |
三、教育制度的支撑 |
第三节 中学作文命题现代化道路的理论探索 |
一、中学作文教学相关问题的探讨 |
二、中学作文命题要领的理论探讨 |
第四节 中学作文命题现代化道路的实践探索 |
一、春晖中学作文命题实践 |
二、扬州八中作文命题实践 |
第五节 中学作文命题现代化探索的基本定型 |
一、中学作文命题规范与体制的基本定型 |
二、中学作文命题参照与范例的基本定型 |
三、中学作文命题形式与内容的基本定型 |
第三章 中学作文命题的波折与重创(1949-1978) |
第一节 中学作文命题转变的文化教育背景 |
一、新民主主义文化范式的确立 |
二、新民主主义文艺思想的形成 |
三、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的提出 |
第二节 建国之初中学作文命题的缓慢发展 |
一、建国之初中学作文命题的主要问题 |
二、建国之初中学作文命题的实践探索 |
第三节 教育革命前后中学作文命题的波折 |
一、中学作文教学文道关系的反复 |
二、中学作文命题政治意识的凸显 |
三、中学作文命题科学体系的新构 |
第四节 文化革命期间中学作文命题的重创 |
一、语文教材作文命题的政治化 |
二、中学作文命题实践的政治化 |
第四章 中学作文命题的回归与创新(1978年至今) |
第一节 新时期中学作文命题演进的思想背景 |
一、文化思想从单一封闭转向多元开放 |
二、教育思想从服务政治转向人的发展 |
三、写作理论从以文为本转向以人为本 |
第二节 新时期前20年中学作文命题的生活回归 |
一、中学作文命题研究工作取得进展 |
二、中学作文命题改革实验蓬勃发展 |
三、中学作文命题制度规范趋向科学 |
四、中学作文训练考核命题贴近实际 |
第三节 世纪之交中学作文命题的主体个性张扬 |
一、人文论倡导与中学作文命题的主体回归 |
二、语文课程标准中学作文命题的人本规范 |
三、作文训练与考核、竞赛命题的创新变革 |
第五章 中学作文命题的反思与前瞻 |
第一节 百年中学作文命题演进的历史反思 |
一、中学作文命题与社本语文教育思潮 |
二、中学作文命题与知本语文教育思潮 |
三、中学作文命题与人本语文教育思潮 |
第二节 中学作文命题未来发展的几点思考 |
一、客观认识中学作文命题的功用价值 |
二、正确领悟中学作文命题的基本要求 |
三、切实把握中学作文命题的原则策略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后记 |
(3)中学作文教学的语用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的依据和实践意义 |
一 选题依据 |
二 选题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现状分析 |
一 中学作文教学研究综述 |
二 语用学运用于语文教学的研究综述 |
三 语用学运用于中学作文教学的研究综述 |
四 简单小结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中学作文教学的目标与现状 |
第一节 中学作文教学的目标 |
一 中学语文教学的本质属性 |
二 中学作文教学的目标 |
第二节 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 |
一 作文教学目标追求应试 |
二 作文教学缺乏理论指导 |
三 教师作文素养有待提高 |
第三节 中学作文写作的现状 |
一 写作动力不足 |
二 写作内容空泛 |
三 写作技巧欠缺 |
第二章 中学作文教学语用学策略的理论建构 |
第一节 语用学相关问题的研究 |
一 语用学的界定 |
二 我国的语用学研究 |
三 语用学对于作文教学研究的独特性 |
第二节 中学作文教学的语用学策略 |
一 言语行为理论与中学作文教学 |
二 关联理论与中学作文教学 |
三 会话含义理论与中学作文教学 |
四 礼貌原则与中学作文教学 |
五 语境与中学作文教学 |
第三章 中学作文教学过程的语用学策略 |
第一节 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用学策略 |
一 教师命题的语用学策略 |
二 教师指导的语用学策略 |
三 教师批改的语用学策略 |
四 教师讲评的语用学策略 |
第二节 作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语用学策略 |
一 学生审题的语用学策略 |
二 学生写作过程的语用学策略 |
三 学生修改的语用学策略 |
第四章 中学作文教学中基本文体写作教学的语用学策略 |
第一节 记叙文写作的语用学策略 |
一 记叙文写作的内涵、文体特征 |
二 记叙文写作的教学现状 |
三 记叙文写作的语用学策略 |
第二节 议论文写作的语用学策略 |
一 议论文写作的内涵、文体特征 |
二 议论文写作的教学现状 |
三 议论文写作的语用学策略 |
第三节 说明文写作的语用学策略 |
一 说明文的内涵、文体特征 |
二 说明文写作的教学现状 |
三 说明文写作的语用学策略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致谢 |
(4)语用视角下的中学作文教学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及写作缘起 |
二、选题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
三、本选题的文献综述 |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一章 中学作文教学价值目标与现状反思 |
第一节 中学作文教学价值目标 |
一、中学语文教学价值目标 |
二、中学作文教学价值目标 |
第二节 中学作文教学现状反思 |
一、写作教学理论摇摆不定 |
二、作文教学目标指向应试 |
三、写作教学指导过程囫囵吞枣 |
第二章 语用学理论指导中学作文教学的可行性 |
第一节 语言学中的语义学与语用学的区别 |
一、语义学与语用学的区别 |
二、本文中语用学的定义与研究内容 |
第二节 语用学基本理论及其对作文教学的启迪 |
一、语境理论 |
二、会话含义中的合作原则理论 |
三、礼貌原则 |
第三章 语用学理论指导中学作文教学过程 |
第一节 中学作文命题应遵循语境性原则 |
一、中学作文命题现状分析 |
二、语境理论指导中学作文命题 |
第二节 中学作文教学指导应遵循合作原则 |
一、指导学生审题立意遵循关联准则 |
二、指导学生语言表达遵循方式准则 |
第三节 合作原则指导中学作文教学的批改与讲评 |
一、作文评语应遵循数量准则 |
二、作文评语应遵循质量准则 |
三、作文评语应遵循方式准则 |
第四节 礼貌原则指导作文讲评 |
第四章 用语用学理论指导中学作文各类文体写作 |
第一节 记叙文写作应讲求语境 |
一、记叙文的内涵、文体特征和写作现状 |
二、指导学生利用上下文语境,培养敏锐的语境感 |
三、指导学生利用情景语境,使表达变得灵活自如 |
四、指导学生调动背景语境,使文章立意切合题意 |
第二节 议论文写作注重合作原则 |
一、议论文论点确立应遵守关联准则 |
二、议论文论据选择应遵守数量准则和质量准则 |
三、议论文的语言表达应遵守方式准则 |
第三节 应用文写作联系合作原则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试论读者意识写作教学观及其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目录 |
绪论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二节 研究的现状 |
第三节 本文的思路 |
第四节 选题的意义 |
第一章 读者意识写作教学观的产生 |
第一节 "读者缺席"写作教学现状及原因 |
第二节 读者意识写作教学观的兴起 |
第三节 "为读者写作"的教学新方向 |
第二章 读者意识写作教学观的理论支撑 |
第一节 阐释学的阐释者观 |
第二节 接受美学的读者观 |
第三节 传播学的受众观 |
第三章 读者意识写作教学观的阐释 |
第一节 读者意识写作教学观的界定 |
第二节 读者意识写作教学的特点 |
第三节 读者意识写作教学观下的教师角色转变 |
第四节 读者意识写作教学观下的教学关系 |
第四章 读者意识写作教学的实践构想 |
第一节 纵轴——创立持久有效的发表平台 |
第二节 横轴——培养读者意识的教学方式 |
第五章 结论 |
附录1 问卷调查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着眼于写作过程指导的中学作文教学实践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和文献综述 |
第一章 忽视写作过程指导的中学作文教学现状分析 |
第一节 忽视写作过程指导的中学作文教学现状 |
一、学生学习方面 |
二、教师教学方面 |
三、其他方面 |
第二节 忽视写作过程指导的中学作文教学因由 |
一、过程指导的观念不明确 |
二、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 |
三、中、高考指挥棒的影响 |
第三节 忽视写作过程指导的中学作文教学后果 |
一、作文教学目标形式化 |
二、“伪主体”的作文教学现象越来越明显 |
三、整体写作水平下降,学生呈现“伪圣化”畸形人格 |
第二章 写作过程指导用于中学作文教学的实质分析 |
第一节 写作过程与写作过程指导 |
一、写作过程定位 |
二、写作过程指导 |
第二节 写作过程指导的目的与功用 |
一、写作过程指导的目的 |
二、写作过程指导的功用 |
第三节 写作过程指导的实质与类型 |
一、写作过程指导的实质 |
二、写作过程指导的类型 |
第三章 着眼于写作过程指导的中学作文教学实践模式 |
第一节 前提:写作过程指导与命题指导、讲评指导相衔接 |
一、命题指导和讲评指导 |
二、过程指导与命题指导、讲评指导相衔接 |
第二节 基础:由单篇完整练习变为分项分层训练 |
一、以往的作文训练模式 |
二、分项分层训练 |
第三节 关键:由放弃仿写范文变为虚心求教老师 |
一、谈仿写 |
二、变仿写为向老师求教 |
第四节 核心:由关注作文批改转为过程指导 |
一、作文批改与评讲的意义 |
二、关注写作过程 |
第五节 保障:引领学生掌握作文方法要领 |
一、写作前的方法 |
二、写作中的方法 |
三、写作后的方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合作学习与中学作文教学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合作学习与中学作文教学 |
一、中学作文教学面临的困惑 |
(一) 作文教学的现状 |
(二) 对作文教学现状的反思 |
二、对新课标的学习与思考 |
(一) 新课标理念的特点 |
(二) 新课标对写作的要求 |
三、合作学习的内涵和特征 |
(一) 合作学习的内涵和特征 |
(二) 合作学习在美国 |
(三) 新课标中的合作学习 |
四、对研究问题的初步构想 |
(一) 选题的含义 |
(二) 研究的对象 |
(三) 研究的方法 |
第二章 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及其在国内外中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状况 |
一、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
(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二)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
(三) 马斯洛的“需要”理论 |
(四) “群体动力”理论 |
二、合作学习在国外及港台中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状况 |
(一) 美国的作文教学 |
(二) 日本的作文教学 |
(三) 香港创意写作教学 |
(四) 台湾作文教学的指导方法 |
(五) 其他国家的作文教学 |
三、合作学习在国内的理论与实践 |
(一) 合作学习理论研究的代表人物 |
(二) 合作学习的主要模式 |
(三) 合作学习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
第三章 关于合作学习与中学作文教学的理论思考 |
一、中学作文教学 |
(一) 关于写作 |
(二) 关于中学作文教学 |
(三) 影响作文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 |
二、中学作文教学改革 |
(一) 教师的作文教学观念 |
(二) 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
三、中学作文教学改革呼唤合作学习 |
(一) 合作学习体现着“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
(二) 合作学习促使教师更新观念,转换角色 |
(三) 合作学习有效地保障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
第四章 合作学习与中学作文教学的应用方案与实施过程 |
一、研究的方案 |
二、研究的实施过程 |
(一) 怎样分组 |
(二) 怎样培训组长 |
(三) 怎样辅导差生组 |
(四) 如何在课外展开合作小组活动 |
(五) 如何将合作学习引入课堂 |
(六) 如何讲评作文 |
三、研究的结果 |
第五章 合作学习在中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成效评估 |
一、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
(一) 有利于创设和谐氛围,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
(二) 有利于培养集体观念和合作意识 |
(三) 有利于增强自我完善的内驱力和良性竞争观 |
(四) 有利于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拓宽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
(五) 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
二、解决目前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
(一) 开掘写作的源泉 |
(二) 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
(三) 保障学生的写作心理健康 |
(四) 加大训练力度,以说促写 |
(五) 有利于作文修改习惯的形成和修改能力的提高 |
第六章 反思与总结 |
一、强化学生对合作学习的认识 |
二、加强合作学习技能的指导 |
三、帮助学生掌握人际交往技能的策略 |
附录:高中学生写作状况调查表 |
注释 |
参考文献 |
后记 |
(8)中学作文教学过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作文教学过程研究概述 |
一、 作文教学过程的内涵 |
二、 作文教学过程研究现状 |
三、 作文教学过程研究的意义 |
第二章 作文教学现状及原因探微 |
一、 作文教学现状 |
二、 作文教学贫困现状原因探微 |
第三章 作文教学对策研究 |
一、 作文教改综述 |
二、 作文命题研究 |
三、 作文指导研究 |
四、 作文批改研究 |
五、 作文讲评研究 |
第四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一、 作文教学过程研究之结论 |
二、 作文教学建议 |
附录 |
注释 |
参考文献 |
(9)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目录 |
引言 |
一、 关于作文能力 |
(一) 作文能力的内涵 |
(二) 作文能力的特征 |
(三) 作文能力的构成 |
二、 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及思考 |
(一) 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 |
(二) 对中学作文教学现状的思考 |
三、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
(一) 作文教学理念的更新 |
(二) 作文教学策略的改革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10)中国古AI写作作理论视阈下的中学作文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现状 |
1.国外研究现状 |
2.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 |
1.文献研究法 |
2.经验调查法 |
3.描述性研究法 |
(四)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一、中国古AI写作作理论的概述 |
(一)古AI写作作主体建构观 |
1.写作兴趣与动机的建构 |
2.人格精神修养与学识修养的建构 |
(二)古AI写作作过程观 |
1.素材:“博采”“崇实”“贵约” |
2.立意:“文以意为主” |
3.构思与谋篇:“思接千载”“条贯统序” |
4.语言表达:“语不惊人死不休” |
5.修改:文不厌改 |
(三)古代文体观 |
1.辨体 |
2.破体 |
二、中国古AI写作作理论观照下当今中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
(一)学生写作主体性的缺失 |
1.学生缺乏写作动机与写作热情 |
2.学生缺乏写作素养 |
(二)学生写作过程缺乏具体科学的指导 |
1.选材缺乏深度与广度 |
2.审题出现偏差、立意封闭化 |
3.结构模式化、逻辑差 |
4.语言表达轻基础、重技巧 |
5.修改意识的缺席 |
(三)写作文体意识淡化 |
1.文体训练单一 |
2.文体混乱 |
三、中国古AI写作作理论对当今中学作文教学的指导 |
(一)尊重学生写作主体地位,促进写作素养的养成 |
1.给学生放胆,培养写作兴趣与信心 |
2.培养学生的写作素养 |
(二)在具体过程中给予学生指导 |
1.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
2.引导学生在古代经典名篇中构建议论文结构 |
3.在具体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
4.指导学生锤炼语言 |
5.引导学生重视作文修改 |
(三)强化文体意识 |
1.在阅读中领悟文体知识 |
2.提出具体的文体要求 |
3.进行有序的单项文体训练 |
4.在文体能力养成的基础上鼓励创新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四、中学作文指导与批改(三)(论文参考文献)
- [1]民国时期初级中学作文教学研究[D]. 吴瑞. 吉林大学, 2020(08)
- [2]百年中学作文命题研究[D]. 刘光成. 湖南师范大学, 2010(10)
- [3]中学作文教学的语用学策略研究[D]. 罗绍和. 重庆三峡学院, 2020(01)
- [4]语用视角下的中学作文教学创新研究[D]. 龚赛男. 湖南师范大学, 2016(02)
- [5]试论读者意识写作教学观及其实践[D]. 缪丹. 福建师范大学, 2010(02)
- [6]着眼于写作过程指导的中学作文教学实践探讨[D]. 曾娟. 湖南师范大学, 2014(09)
- [7]合作学习与中学作文教学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D]. 周立伟. 西北师范大学, 2006(04)
- [8]中学作文教学过程研究[D]. 袁治信. 西北师范大学, 2003(02)
- [9]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D]. 吕健伟. 东北师范大学, 2004(01)
- [10]中国古AI写作作理论视阈下的中学作文教学研究[D]. 张馨蕾. 辽宁师范大学, 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