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侧切法合用中药熏洗治疗Ⅲ期肛裂45例(论文文献综述)
陈美君[1](2021)在《裂愈膏治疗气滞血瘀型Ⅱ期肛裂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裂愈膏治疗气滞血瘀型Ⅱ期肛裂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研究方法:纳入2020年02月01日至2021年01月31日厦门市中医院肛肠门诊诊断为气滞血瘀型Ⅱ期肛裂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组(裂愈汤组)、B组(六磨汤组)C组(裂愈膏组)各40例。A组予裂愈汤中药汤剂口服,B组予六磨汤中药汤剂口服,C组予裂愈膏方口服,1周为一疗程,连续口服2个疗程,观察各组药物的临床疗效。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20例患者,三组均无剔除脱落病例,共120例完成临床观察并纳入统计。治疗前对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便血积分、肛门疼痛评分、便秘程度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观察结果如下:1.三组通过2个疗程药物治疗后,A组总有效率为87.5%,B组总有效率为72.5%,C组总有效率为92.5%,三组的总体疗效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疗效优于A、B两组。2.便血症状积分分析:三组治疗第1周、第2周便血症状均较前改善(P<0.05),其中C组治疗第1周、第2周对便血症状的改善均优于A、B两组(P<0.05)。3.便时肛门疼痛评分情况:三组治疗第1周、第2周肛门疼痛程度较治疗前均有缓解(P<0.05),其中C组治疗第1周、第2周对肛门疼痛程度改善上优于A、B两组,A组优于B组(P<0.05)。4.便秘症状严重程度改善情况:三组治疗第1周、第2周便秘严重程度上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其中C组治疗第1周、第2周对便秘症状的改善均优于A、B两组(P<0.05);治疗第2周,A组便秘症状的改善优于B组(P<0.05)。5.满意度评分情况:三组治疗后满意度评分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A、B两组满意度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A、C两组,B、C两组满意度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裂愈膏可有效治疗气滞血瘀型Ⅱ期肛裂的临床症状,尤其对减轻患者便血症状、便时或便后肛门疼痛、改善便秘情况上有明显优势,疗效肯定。2.裂愈膏治疗气滞血瘀型Ⅱ期肛裂与裂愈汤、六磨汤治疗相比临床疗效确切,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毒副作用或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满意度高,值得临床使用。
胡启炳[2](2021)在《痔疮消炎软膏纱条对肛裂内括约肌松解术术后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痔疮消炎软膏纱条在肛裂行内括约肌松解术术后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术后并发症治疗以及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从而验证痔疮消炎软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0年12月于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肛肠科就诊且符合纳入标准的住院患者80例,入院后手术均采取肛裂内括约肌松解术治疗,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80例患者分为治疗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在术后第2d坐浴消毒后开始使用痔疮消炎软膏纱条换药,对照组在术后第2d坐浴消毒后开始使用肛泰软膏纱条换药,每天一次。以量化评分的形式分别记录两组肛裂手术病人在换药前、以及术后第3d、7d、14d肛门疼痛、肛缘水肿、创面出血、渗出并发症以及肉芽组织生长情况;比较术后上述时间点两组创面大小改变;出院后嘱咐患者每日返院换药,评价术后第14d两组总体疗效并随访记录创面愈合平均时间。上述评分数据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此次临床研究共有77例患者最终纳入观察,其中治疗组38例,对照组3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肛裂分期等一般情况经统计分析后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首次换药前两组各项观察指标及创面大小经比较后,无明显差异(P>0.05)。痔疮消炎软膏纱条换药对比肛泰软膏纱条换药治疗结果如下:1.肛门疼痛比较:两组间肛门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10.983,P组间=0.001),且术后第3d、7d、14d,治疗组肛门疼痛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3、7、14=0.000);组内比较,两组肛门疼痛评分均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而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514.400,P时间=0.000)。2.肛缘水肿比较:两组间肛缘水肿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5.800,P组间=0.018),其中术后第3d治疗组与对照组肛缘水肿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3=0.200),术后第7d、第14d治疗组肛缘水肿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7=0.040,P14=0.000);组内比较,两组肛缘水肿评分均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而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44.815,P时间=0.000)。3.创面出血比较:两组间创面出血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15.857,P组间=0.000),其中术后第3d、7d、14d,治疗组创面出血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3、7=0.000,P14=0.045);组内比较,两组创面出血评分均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而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80.548,P时间=0.000)。4.创面渗出比较:两组间创面渗出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7.76,P组间=0.007),其中术后第3d、7d、14d,治疗组创面渗出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3=0.039,P7=0.000,P14=0.045);组内比较,两组创面渗出评分均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而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71.503,P时间=0.000)。5.肉芽组织生长比较:两组间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12.298,P组间=0.001),其中术后第3d,治疗组与对照组肉芽组织生长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3=0.130),术后第7d、第14d,治疗组肉芽组织生长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7=0.000,P14=0.049);组内比较,两组肉芽组织生长评分均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而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100.971,P时间=0.000)。6.创面大小比较:两组间创面大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组间=1.001,P组间=0.320),其中术后第3d治疗组与对照组创面大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3=0.607),术后第7d、第14d治疗组与同期对照组创面大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7=0.033,P14=0.002);组内比较,两组创面面积均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而缩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880.869,P时间=0.000)。7.创面愈合平均时间比较:治疗组创面愈合平均时间为16.36±1.85d,对照组创面愈合平均时间为18.10±2.13d,两组经比较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总体疗效比较:术后第14d两组对比,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7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17%。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痔疮消炎软膏纱条应用于肛裂内括约肌松解术术后换药上,能有效减轻术后肛门疼痛、肛缘水肿、创面出血及渗出等并发症,同时能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提高临床治愈率,证实其安全有效、副作用少等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梁小青[3](2021)在《外剥内扎术加芍倍注射术治疗中重度混合痔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外剥内扎术加芍倍注射术配合我科中药坐浴1号方苦劳汤熏洗坐浴治疗中重度混合痔术后常见并发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与外剥内扎术加消痔灵注射术进行疗效对照,为其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提供可信的依据。方法:本课题的病例均来源于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期间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肛门外科收治入院的60例混合痔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其中观察组采取外剥内扎术加芍倍注射术治疗,对照组采取外剥内扎术加消痔灵注射术进行治疗,术后第一天均进行坐浴,随后给予肛泰栓、肛安软膏换药,每天两次。通过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程度、术后肛门坠胀感程度、术后出血、术后渗液、术后创面愈合时间的情况、术后2周、1个月、3个月肛门直肠狭窄发生的情况,收集数据,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差异。运用SPSS2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在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肛门疼痛方面:两组术后第3、7天比较,观察组术后肛门疼痛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肛门坠胀感方面:术后第3、7天,观察组改善术后肛门坠胀感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出血情况方面:术后第3、7天,观察组改善术后出血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术后渗液情况方面:术后第3、7天,观察组在改善术后渗液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住院时间方面: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临床具有可比性,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术后创面愈合时间情况方面:两组患者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临床具有可比性,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术后1个月、3个月肛门直肠狭窄发生情况方面:两组患者在术后第1、3个月,观察组肛门直肠狭窄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1)外剥内扎术加芍倍注射术治疗中重度混合痔可以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恢复。(2)外剥内扎术加芍倍注射术治疗中重度混合痔可以有效改善术后肛门疼痛、肛门坠胀感、术后出血、减少渗出液、降低肛门直肠狭窄发生率等术后并发症。(3)外剥内扎术加芍倍注射术治疗中重度混合痔安全性好且远期疗效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周瑶[4](2021)在《自拟补脾柔肝方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肛窦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自拟补脾柔肝方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肛窦炎的临床疗效,研究该药的有效性及其优势,并分析其作用机理和安全性,为其进一步服务于临床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方法:本课题所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9年6月-2020年10月就诊于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门诊及住院部,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肛门镜检查结果诊断为慢性肛窦炎(气阴两虚型),并符合本试验纳入标准的患者,总计58例,按随机对照原则将58位受试患者等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与治疗组分别予口服甲硝唑片、自拟补脾柔肝方。分别于1周后和2周后,对治疗前后受试患者的肛门坠胀、疼痛、瘙痒评分变化,肛门镜检查下肛窦充血、水肿评分变化,纳入患者心理状态评估评分变化等项,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治疗期间,需严密观察两组受试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以对药物安全性做出评价。疗程结束后对有效病例进行为期1个月的追踪随访,观察两组的复发情况。结果:1.基线维度比较:首先将治疗前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分布3方面的数据资料进行比对,差异未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其次进行临床症状体征轻重程度方面的比较,治疗前将两组受试者肛门坠胀、疼痛、瘙痒评分,肛窦充血、水肿评分,心理状态评分,症状体征总评分进行比对,两组差异均未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即有均衡可比性。2.症状评分比较:治疗期间,通过组内对比,可知两组受试者的肛门坠胀、疼痛、瘙痒的症状均达到一定改善。待治疗1周后,通过组间对比,可知治疗组与对照组症状改善未呈现明显差距(P>0.05);而待2周治疗后,两组组间肛门坠胀、疼痛、瘙痒评分对比,差距已显着,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3.体征评分比较:治疗期间,对两组受试者肛门镜检查下肛窦充血、水肿评分行组内对比,得出两组均产生了疗效。待治疗1周后,通过组间对比,可知治疗组与对照组体征改善未呈现明显差距(P>0.05);而待2周治疗后,两组组间的肛窦充血、水肿评分对比,差距已显着(P<0.05),其中尤以水肿消减为甚(P<0.01)。4.心理状态评分比较:待1周治疗后,从组内对比结果来看,对照组较用药前评分未呈现明显下降(P>0.05),而治疗组评分已出现大幅度降低(P<0.05);待治疗2周后,行焦虑抑郁量表评分的两组组间对比,得出差距显着(P<0.01)。5.总评分比较:待治疗1周后,两组症状体征总评分对比已拉开显着差距(P<0.01);疗程终止后,再次比对,发现两组分差进一步拉大,差异悬殊,具备较大统计学意义(P<0.01)。6.总体疗效比较:疗程终止后,遵照尼莫地平评分法,计算出两组服药后分别达到各级疗效指标的人数,测得总有效率对照组有75.00%,而治疗组高达89.66%,且经分析两组总体疗效差距悬殊(P<0.05)。7.复发情况比较:疗程终止后,对两组起效患者的密切观察延长1个月,得出治疗组在统共26例中复发者为2例,对照组在统共21例中复发者为8例,具备较为显着的差异(P<0.05)。8.安全性比较:对照组1例患者因过敏自行要求退出试验,另有3例出现轻度不良反应,未影响后续治疗,治疗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自拟补脾柔肝方组在肛门坠胀、疼痛、瘙痒,肛窦充血、水肿,心理状态改善方面疗效均优于甲硝唑片组,且治疗组未出现不良反应,说明自拟补脾柔肝方不仅疗效佳,同时还具备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董艳娇[5](2021)在《紫连膏治疗肛裂的临床研究及对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观察紫连膏对肛裂患者疼痛、便血、便后疼痛持续时间、创面愈合及肛管静息压的临床疗效,以及观察紫连膏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巨噬细胞(CD68)及一氧化氮(NO)的影响,探讨中医药紫连膏治疗肛裂的临床机理及效果。方法:选取血热肠燥型Ⅰ、Ⅱ、Ⅲ期肛裂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对照组药物分别是紫连膏、硝酸甘油软膏外用,一共治疗2个疗程(1个疗程2周)。即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1、2、3、4周后疼痛、便血、便后疼痛持续时间、创面愈合率;分别观察治疗1、2疗程后总有效率;比较治疗前及治疗2个疗程后肛管静息压,治疗2个疗程后,随机选取两组中要求转手术治疗的患者至少各6例的肛裂病变组织通过进行免疫组化法来观察VEGF、CD68的阳性表达及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计算一氧化氮(NO)的浓度,因NO性质不稳定,予以通过检测一氧化氮合成酶(NOS)的浓度来反应NO的浓度。结果:第1个疗程中,治疗1周后,治疗组创面愈合率评分(P<0.05)优于对照组。治疗2周后,治疗组减少便血、促进创面愈合(P值均小于0.05)优于对照组。1个疗程后,紫连膏、硝酸甘油软膏总有效率分别是83%、50%(P<0.05),紫连膏总体疗效高于硝酸甘油软膏。第2个疗程中,治疗3周后,治疗组对于缓解肛裂引起的主要症状、促进创面愈合(P值均小于0.05)均优于对照组。治疗4周后,治疗组对于减少便血、促进创面愈合(P值均小于0.05)优于对照组。2个疗程后,紫连膏、硝酸甘油软膏总有效率分别是93%、90%(P>0.05),治疗2疗程后两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治疗前、后两组比较对照组更能降低肛管静息压(P<0.05)。2个疗程结束后,VEGF、CD68阳性率及NO(NOS)浓度(P值全部小于0.05),治疗组更能表达VEGF、CD68,对照组检测出的NO浓度更高。结论:第1个疗程中,紫连膏总有效率高于硝酸甘油软膏。2个疗程结束后,两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表明两组均能改善肛裂患者肛门疼痛、便血等症状,而紫连膏治疗1个疗程后有效率就已显着,因此,紫连膏治疗肛裂起效更快,疗程更短。紫连膏优于促进创面愈合、较少便血,促进VEGF、CD68阳性表达,硝酸甘油软膏优于降低肛管静息压、增加NO的浓度。
胡胜利[6](2020)在《早期肛裂纵切横缝术后应用活血润肠汤效果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早期肛裂纵切横缝术后应用活血润肠汤的效果。方法: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均用纵切横缝术治疗,观察组术后用活血润肠汤煎服。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7.50%、对照组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肛裂纵切横缝术后用活血润肠汤可促进创面愈合,缓解术后疼痛,减少并发症。
陈淑玲[7](2020)在《复方黄柏液涂剂治疗湿热下注型肛裂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复方黄柏液涂剂纱条治疗湿热下注型肛裂术后创面疼痛、水肿、出血常见症状及创面愈合时间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60名肛裂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采用相同的手术方式及常规治疗,从术后第1天开始,治疗组使用复方黄柏液涂剂纱条换药,对照组使用生理盐水纱条换药。对患者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创面的疼痛、水肿、出血情况作出评价并记录,记录第14天、21天创面的愈合情况,及创面完全上皮化所需的时间,将数据进行统计对比,得出结论。结果:1.切口疼痛程度的比较:在术后第1天,两组切口疼痛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两组切口疼痛积分的比较存在显着差异(P<0.05)。说明复方黄柏液涂剂纱条可缓解术后切口的疼痛。2.创缘组织水肿的比较:术后第1天,两组创缘组织水肿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两组创缘组织水肿积分的比较存在显着差异(P<0.05)。提示复方黄柏液涂剂纱条能够减少术后创缘组织的水肿。3.创面出血情况的比较:术后第1天和第14天,两组创面出血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第7天两组创面出血积分的比较存在显着差异(P<0.05)。说明复方黄柏液涂剂纱条可减少术后早期创面的出血。4.创面愈合率的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术后第14天、第21天的创面愈合率的比较存在显着差异(P<0.05)。在使用复方黄柏液涂剂纱条换药后,同一时间,治疗组创面愈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说明复方黄柏液涂剂纱条能促进创面愈合。5.创面愈合时间的比较:治疗组平均创面愈合时间24.5±1.358天,对照组平均创面愈合时间27.3±2.277天,两组在创面愈合时间的比较存在显着差异(P<0.05)。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提示复方黄柏液涂剂纱条能够加快创面上皮化,缩短病程。6.综合总疗效的比较:在治疗14天后,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3.3%,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6.7%,综合总疗效比较存在显着差异(P<0.05)。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复方黄柏液涂剂纱条对术后创面的疼痛、水肿、出血症状有治疗作用。结论:复方黄柏液涂剂纱条对湿热下注型肛裂术后切口疼痛、肛缘组织水肿、创面出血等并发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能够明显减轻术后肛门疼痛、消退肛缘组织水肿,减少术后创面出血,缩短愈合时间,促进创面的良好愈合。
何佳[8](2020)在《肛肠坐浴一号方对于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肛门水肿疼痛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肛肠坐浴一号方熏洗坐浴治疗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肛门水肿疼痛的临床疗效,探讨肛肠坐浴一号方治疗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肛门水肿疼痛的机制,验证肛肠坐浴一号方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研究共观察90例湿热下注型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患者,皆来自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肛门外科住院病人,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于术后第2天开始使用肛肠坐浴一号方熏洗坐浴肛门部,对照组于术后第2天开始使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熏洗坐浴肛门部,两组均于坐浴后予肛泰栓、痔疮消炎软膏常规换药处理,上午和下午各一次。于治疗后第3、7、14天进行比较,并于出院后门诊及电话随访,观察两组水肿、疼痛程度及创面愈合时间,收集数据,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差异。对记录数据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次临床研究共有87名患者纳入观察,其中治疗组44例给予肛肠坐浴一号方坐浴,对照组43例给予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治疗前对两组性别、年龄、内痔分期、手术时长、术中处理外痔数量、术后当天即治疗前的疼痛评分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术后肛缘水肿、肛门疼痛、创面愈合时间以及整体疗效,经统计学分析,结果如下:肛缘水肿评分:治疗后第3天,两组肛缘水肿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第7、14天,两组肛缘水肿评分比较,治疗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疼痛评分:治疗后第3、7、14天,两组疼痛评分比较,治疗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创面愈合时间:两组创面愈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整体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88.6%,对照组总有效率83.7%,两组整体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肛肠坐浴一号方熏洗坐浴治疗湿热下注型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水肿、疼痛疗效均优于高锰酸钾溶液。结论:肛肠坐浴一号方熏洗坐浴在治疗湿热下注型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水肿、疼痛疗效优于高锰酸钾溶,且安全有效,副作用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杜媛芳[9](2020)在《加味五味消毒饮保留灌肠治疗热毒型肛窦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开展使用保留灌肠法治疗肛窦炎的随机对照研究,对比加味五味消毒饮和复方黄柏液治疗热毒蕴结型肛窦炎的疗效差异,探索加味五味消毒饮保留灌肠疗法是否具有安全性和疗效优势,为临床治疗热毒蕴结型肛窦炎提供统计学依据。研究方法:将符合诊断及纳入标准的44例患者,采用区组随机化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2例。两组患者均采用保留灌肠法治疗,试验组的灌肠药液使用加味五味消毒饮,对照组药液使用复方黄柏液,均为每日2次,每次50ml,以10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在治疗开始前和疗程结束后,分别统计两组患者在肛门疼痛、肛门灼热、肛门坠胀、肛窦充血、肛窦水肿方面的积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体疗效,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最终有40例患者进入疗效分析阶段,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前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症状体征积分方面均无显着差异,具有可比性。两组总体疗效比较,试验组痊愈2例,显效11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对照组痊愈1例,显效6例,有效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70%,经统计学分析两组间差异显着(P<0.05)。对比治疗前后两组在症状、体征方面的积分情况,发现两组积分在治疗后均比在治疗前下降,表现在肛门疼痛、肛门灼热、肛门坠胀、肛窦充血、肛窦水肿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治疗后两组间积分情况,发现试验组在肛门疼痛、肛门灼热、肛窦充血、肛窦水肿方面积分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肛门坠胀积分情况,试验组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P>0.05)。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情况。研究结论:加味五味消毒饮治疗热毒蕴结型肛窦炎安全有效,能有效改善患者肛门疼痛、肛门灼热、肛门坠胀、肛窦充血、肛窦水肿情况,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戚文月,贾叶娟,蔡乐,高记华[10](2019)在《中西医对肛窦炎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文中提出肛窦炎又称肛隐窝炎,它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是肛瘘、痔和肛裂的伴发症或前驱症。随着人们饮食及生活习惯的变化,近年来其发病率有明显增高的趋势。经阅读相关文献,将近年来中医、西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肛窦炎的治疗情况予以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二、侧切法合用中药熏洗治疗Ⅲ期肛裂45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侧切法合用中药熏洗治疗Ⅲ期肛裂45例(论文提纲范文)
(1)裂愈膏治疗气滞血瘀型Ⅱ期肛裂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理论研究 |
1 祖国医学对肛裂的认识 |
1.1 病名的提出及病因病机 |
1.2 中医治法 |
2 现代医学对肛裂的认识 |
2.1 定义及分期 |
2.2 病因及发病机制 |
2.3 西医治法 |
3 膏方的来源与现代临床应用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病例选择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样本量估算 |
2.2 随机分组 |
2.3 治疗方法 |
2.4 药物制备 |
3 观察指标 |
3.1 一般项目 |
3.2 疗效性观察 |
3.3 满意度观察 |
3.4 观测时点 |
3.5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
4 不良反应与安全性评价 |
5 伦理学要求 |
6 统计学处理 |
7 技术路线 |
研究结果 |
1 一般资料 |
1.1 三组患者性别分布比较 |
1.2 三组患者年龄分布比较 |
1.3 三组患者病程分布比较 |
2 观察指标 |
2.1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
2.2 三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及满意度比较 |
2.3 三组患者总体疗效比较 |
3 安全性检验 |
分析与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中西医治疗肛裂的研究概况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2)痔疮消炎软膏纱条对肛裂内括约肌松解术术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回顾 |
1 中医学对肛裂的认识 |
1.1 中医古籍对肛裂的认识 |
1.2 中医学肛裂的病因病机 |
2 现代医学对肛裂的认识 |
2.1 肛裂的症状与病理表现 |
2.2 肛裂的发病机制 |
3 肛裂的治疗 |
3.1 肛裂的中医治疗 |
3.1.1 中药内治法 |
3.1.2 中药坐浴 |
3.1.3 油膏外敷 |
3.1.4 栓剂纳肛 |
3.1.5 中医其他疗法 |
3.2 肛裂的西医疗法 |
3.2.1 西医药物治疗 |
3.2.2 手术治疗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2.1 肛裂的西医诊断标准 |
1.2.2 肛裂的中医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和脱落标准 |
2 实验方案 |
2.1 实验分组 |
2.2 术前准备 |
2.3 手术方式 |
2.4 药物选择及制备 |
2.5 术后常规治疗及换药 |
2.6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
2.7 疗效评定标准 |
2.8 统计学处理 |
3 研究结果 |
3.1 病例脱落情况 |
3.2 一般情况对比 |
3.3 换药前(术后第2 天)症状评分及创面大小对比 |
3.4 临床疗效对比 |
3.5 安全性评价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中医对肛裂术后并发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
2 西医对肛裂术后并发症及创面愈合的认识和治疗 |
3 中药软膏外敷的作用和机理 |
4 痔疮消炎软膏的组成及方药分析 |
5 痔疮消炎软膏的现代药理学分析 |
6 痔疮消炎软膏的作用机制 |
7 肛泰软膏的作用及临床应用 |
8 研究结果分析 |
9 不足与展望 |
第四部分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知情同意书 |
附录2 术后评分表 |
综述 肛裂术后中医药疗法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3)外剥内扎术加芍倍注射术治疗中重度混合痔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回顾 |
1 痔的认识 |
1.1 祖国医学对痔的认识 |
1.2 祖国医学对痔的病因病机的认识 |
1.3 西医对痔的认识 |
1.4 西医对痔的病因病机的认识 |
2 痔的治疗 |
2.1 痔的中医治疗 |
2.2 痔的西医治疗 |
3 中西医结合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2.1 西医诊断标准 |
1.2.2 中医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和脱落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分组方法 |
2.2 术前准备 |
2.2.1 术前准备工作 |
2.2.2 术前检查 |
2.3 手术方式 |
2.4 术后常规护理 |
2.5 药物来源 |
3 统计学处理 |
4 研究结果 |
4.1 病例脱落情况 |
4.2 一般情况对比 |
4.2.1 两组性别比较 |
4.2.2 两组年龄比较 |
4.2.3 两组内痔分期比较 |
5.安全性评价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痔的注射疗法的发展 |
2 芍倍注射液的组成及药理作用 |
3 芍倍注射液的药用特点 |
4 消痔灵的用药特点 |
5 熏洗疗法 |
6 苦劳汤方药分析及药理作用 |
7 对混合痔术后出现常见并发症的认识 |
7.1 从中医角度认识混合痔术后并发症 |
7.1.1 术后疼痛 |
7.1.2 术后出血 |
7.1.3 术后渗出物 |
7.2 从现代医学角度认识混合痔术后并发症 |
7.2.1 术后疼痛 |
7.2.2 术后出血 |
7.2.3 术后渗出液 |
8 研究结果分析 |
8.1 改善术后肛门疼痛效果分析 |
8.2 改善术后肛门坠胀感效果分析 |
8.3 改善术后术后出血、渗出液效果分析 |
8.4 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效果分析 |
8.5 肛门直肠狭窄发生率低效果分析 |
9 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知情同意书 |
综述 痔疮中西医治疗概况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4)自拟补脾柔肝方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肛窦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历史回顾 |
1.古代医学对肛窦炎的认识 |
2.现代医学对肛窦炎的认识 |
3.中西医结合对肛窦炎的治疗 |
4.小结 |
参考文献 |
1.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例选择 |
2.研究方法 |
2.1 病例分组 |
2.2 治疗方法 |
2.3 观察指标 |
2.4 统计学方法 |
3.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基线比较 |
3.2 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比较 |
3.3 治疗后总体疗效比较 |
3.4 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
3.5 复发情况比较 |
3.6 安全性评价 |
4.讨论 |
4.1 古代医学对肛窦炎的辨证分型 |
4.2 中药汤剂自拟补脾柔肝方的立方依据 |
4.3 中药汤剂自拟补脾柔肝方组方及配伍分析 |
4.4 对照组药物甲硝唑的选用依据 |
4.5 结果分析 |
4.6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介 |
(5)紫连膏治疗肛裂的临床研究及对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资料与方法 |
1.一般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治疗前疾病类别、症状及便后疼痛持续时间比较 |
1.2.1 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疾病类别比较(表4、图4) |
1.2.2 治疗前疼痛、便血及便后疼痛持续时间评分及总评分比较(表5) |
1.2.3 治疗前两组的肛管静息压数值比较(表6) |
2.方法 |
2.1 随机方法 |
2.2 病例选择标准 |
2.3 纳入标准 |
2.4 排除标准 |
2.5 剔除标准 |
2.6 治疗方案 |
2.7 安全性观察指标 |
2.8 疗效性观测 |
2.9 疗效评定标准 |
2.10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第1个疗程(第 1、2 周) |
1.1 第1 疗程第1 周临床观察结果 |
1.2 第1 疗程第2 周临床观察结果 |
1.3 第1 个疗程总体疗效比较结果 |
2.第2个疗程(3、4 周后) |
2.1 第2 疗程第3 周临床观察结果 |
2.2 第2 疗程第4 周临床观察结果 |
2.3 治疗4 周后治疗组、对照组肛管静息压比较 |
2.4 第2个疗程总体疗效比较结果 |
3.治疗2个疗程后免疫组化结果 |
3.1 VEGF表达结果 |
3.2 CD68 表达结果 |
3.3 VEGF和 CD68 阳性率评分 |
3.4 NO(NOS)浓度分析 |
4.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 疗程后主要症状评分综合情况 |
4.1 治疗组治疗前后评分情况 |
4.2 对照组治疗前后评分情况 |
5.不良反应 |
讨论 |
1.课题的依据及意义 |
1.1 中医对肛裂的认识 |
1.2 西医对肛裂的认识 |
1.3 肛裂的危害 |
2.紫连膏及其单味药药理及研究分析 |
3.硝酸甘油软膏的相关研究 |
4.症效、时效、总疗效结果及分析 |
4.1 症效 |
4.2 时效 |
4.3 总疗效 |
4.4 肛管静息压结果 |
4.5 肛裂病变组织VEGF、CD68阳性率及NO(NOS)浓度的结果分析 |
4.6 实验结果原因分析 |
5.本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
6.问题和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中西医对肛裂的认识及治疗进展 |
1.中医的认识 |
1.1 肛裂的历史沿革 |
1.2 肛裂的病因病机 |
1.3 肛裂的治疗 |
2.西医的认识 |
2.1 肛裂的概念 |
2.2 肛裂的病因 |
2.3 肛裂的病理 |
2.4 肛裂的临床表现及分类 |
2.5 肛裂的鉴别诊断 |
2.6 肛裂的治疗 |
3.相关细胞因子 |
4.外用膏药的治疗概况 |
5.小结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知情同意书 |
临床观察表 |
致谢 |
(6)早期肛裂纵切横缝术后应用活血润肠汤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2 治疗方法 |
3 观察指标 |
4 疗效标准 |
5 治疗结果 |
6 讨论 |
(7)复方黄柏液涂剂治疗湿热下注型肛裂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选择标准 |
2 治疗方案 |
2.1 术前准备 |
2.2 手术方式 |
2.3 药物制备 |
2.4 术后治疗 |
3 观察指标 |
3.1 安全性指标 |
3.2 观察指标 |
3.3 疗效性评定指标 |
3.4 综合总疗效判定标准 |
3.5 不良反应事件 |
4 统计方法 |
5 技术路线图 |
结果与分析 |
1 一般情况分析 |
1.1 治疗组与对照组年龄的比较(见表2-1) |
1.2 治疗组与对照组性别的比较(见表2-2) |
1.3 治疗组与对照组病程长短的比较(见表2-3) |
2 观察指标结果及分析 |
2.1 切口疼痛情况(见表2-4) |
2.2 创缘组织水肿(见表2-5) |
2.3 创面出血情况(见表2-6) |
2.4 创面愈合率(见表2-7) |
2.5 创面愈合时间(见表2-8) |
2.6 综合总疗效判定(见表2-9) |
3 安全性检验与不良反应 |
讨论 |
1 传统医学对肛裂术后的认识及中医药治疗研究现状 |
1.1 中医对肛裂病因病机的认识 |
1.2 中医对肛裂术后病因病机的认识 |
1.3 中医药对肛裂术后临床研究的现状 |
2 现代医学对肛裂术后的认识及研究现状 |
2.1 现代对肛裂的生理及病理认识 |
2.2 现代医学对肛裂术后的认识 |
2.3 现代医学对肛裂术后的临床研究现状 |
3 复方黄柏液涂剂的治法与组方 |
3.1 复方黄柏液涂剂的组方依据及药理研究 |
3.2 复方黄柏液涂剂的主要治疗作用及机制 |
4 研究结果分析 |
5 病例脱落情况 |
6 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8)肛肠坐浴一号方对于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肛门水肿疼痛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回顾 |
1 痔的认识 |
1.1 中医古籍对痔的认识 |
1.2 中医对痔的病因病机的认识 |
1.3 西医对痔的病因的认识 |
2 痔的治疗 |
2.1 痔的中医治疗 |
2.2 痔的西医治疗 |
3 痔术后水肿疼痛的认识 |
3.1 中医对混合痔术后水肿疼痛原因的认识 |
3.2 西医对痔术后水肿疼痛原因的认识 |
4 痔术后水肿疼痛的预防和治疗 |
4.1 术中预防 |
4.2 中医治疗 |
4.3 西医治疗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和脱落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实验分组 |
2.2 术前准备 |
2.3 手术方式 |
2.4 治疗方案 |
2.5 观察指标 |
2.6 疗效判定标准 |
2.7 统计学处理 |
3 研究结果 |
3.1 病例脱落情况 |
3.2 一般情况 |
3.3 临床疗效比较 |
3.4 安全性评价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中药熏洗的作用和机理 |
2 肛肠坐浴一号方的方药分析 |
3 肛肠坐浴一号方的现代药理学分析 |
4 肛肠坐浴一号方的作用机制 |
5 高锰酸钾的药理学分析及临床应用 |
6 研究结果分析 |
7 问题与展望 |
8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知情同意书 |
附录2 术后评分表 |
综述 中医药治疗混合痔术后水肿疼痛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9)加味五味消毒饮保留灌肠治疗热毒型肛窦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 |
引言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2.1 西医诊断标准 |
1.2.2 中医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终止试验及剔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病例分组 |
2.2 治疗方法及疗程 |
2.2.1 药物选择 |
2.2.2 器械选择 |
2.2.3 操作方法 |
2.2.4 疗程 |
2.3 观察指标 |
2.3.1 疗效观察 |
2.3.2 疗效评定标准 |
2.3.3 安全性观察 |
2.4 统计学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一般资料 |
3.1.1 两组性别比较情况 |
3.1.2 两组年龄比较情况 |
3.1.3 两组病程比较情况 |
3.2 治疗前后评分比较情况 |
3.2.1 肛门疼痛评分比较 |
3.2.2 肛门灼热评分比较 |
3.2.3 肛门坠胀评分比较 |
3.2.4 肛窦充血评分比较 |
3.2.5 肛窦水肿评分比较 |
3.3 治疗后总体疗效对比 |
3.4 安全性评价 |
第二部分 理论研究 |
1 肛窦和肛门腺的解剖与生理 |
1.1 肛窦 |
1.2 肛门腺 |
2 肛窦炎的病因病机及发病机制 |
2.1 祖国医学对肛窦病因病机的认识 |
2.2 西医学对肛窦炎病因及病理机制的解释 |
3 肛窦炎的临床表现及中医辨证分型 |
3.1 临床表现 |
3.1.1 临床症状 |
3.1.2 体征 |
3.2 中医辨证分型 |
4 肛窦炎的中西医治疗 |
4.1 中医治疗 |
4.1.1 中医内治法 |
4.1.2 中医外治法 |
4.2 西医治疗 |
4.2.1 保守治疗 |
4.2.2 手术治疗 |
讨论 |
1 加味五味消毒饮的选方原理 |
1.1 五味消毒饮古籍记载 |
1.2 五味消毒饮组方及功效 |
1.3 加味五味消毒饮药味分析 |
1.4 药物功效及药理研究 |
2 复方黄柏液的药理作用 |
3 中药保留灌肠作用机制 |
4 灌肠器械的选择 |
5 临床疗效分析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西医治疗肛窦炎的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附录1:试验观察表 |
附录2:在读期间学术成果 |
(10)中西医对肛窦炎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医疗法 |
1.1 外治法 |
1.1.1 保留灌肠: |
1.1.2 中药纳肛: |
1.1.3 中药熏洗坐浴: |
1.1.4 针灸疗法: |
1.2 内治法 |
1.3 内治法、外治法相结合 |
1.3.1 中药口服加纳肛: |
1.3.2 中药口服加坐浴: |
2 西医疗法 |
2.1 非手术治疗 |
2.2 手术治疗 |
3 中西医结合疗法 |
3.1 手术联合中药内外治法 |
3.2 中西药联合 |
3.3 中西医多联治疗 |
4 讨论与展望 |
四、侧切法合用中药熏洗治疗Ⅲ期肛裂45例(论文参考文献)
- [1]裂愈膏治疗气滞血瘀型Ⅱ期肛裂的临床疗效观察[D]. 陈美君.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痔疮消炎软膏纱条对肛裂内括约肌松解术术后的临床疗效观察[D]. 胡启炳.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
- [3]外剥内扎术加芍倍注射术治疗中重度混合痔的临床研究[D]. 梁小青.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
- [4]自拟补脾柔肝方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肛窦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 周瑶.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紫连膏治疗肛裂的临床研究及对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D]. 董艳娇.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1
- [6]早期肛裂纵切横缝术后应用活血润肠汤效果观察[J]. 胡胜利.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0(10)
- [7]复方黄柏液涂剂治疗湿热下注型肛裂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观察[D]. 陈淑玲.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8]肛肠坐浴一号方对于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肛门水肿疼痛的临床研究[D]. 何佳.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9]加味五味消毒饮保留灌肠治疗热毒型肛窦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 杜媛芳.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10]中西医对肛窦炎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J]. 戚文月,贾叶娟,蔡乐,高记华.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