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高LQJ-10型环氧浇注互感器电晕电压的试验(论文文献综述)
北京开关厂[1](1967)在《提高LQJ-10型环氧浇注互感器电晕电压的试验》文中研究表明 目前我国生产的LQJ-10型环氧浇注互感器,普遍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在远低于工作电压以下即产生电晕;另一个是在工频试验电压下有较明显的树枝状放电。电晕会引起相当大的电能损失,会引起现场运行人员的错误判断。伴随电晕现象所产生的高频电磁波对通讯綫路、无綫电广播及电视产生干扰,还会引起高频继电保护的误动作。
李昂[2](2017)在《基于高压直流GIS盆式绝缘子基材的环氧树脂表面电荷积累与抑制方法研究》文中认为直流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GIS)是直流输电系统中的重要电力设备之一。在各种复杂电场环境下电荷在GIS盆式绝缘子表面积累,易导致绝缘击穿事故的发生。本文研究了直流电压与脉冲过电压复合场下环氧树脂表面电荷的动态特性,并采用基于氟化技术的表层分子结构调控与添加非线性电导无机填料两种材料改性方法,探究两种改性方法对表面电荷的影响规律,揭示了盆式绝缘子环氧树脂绝缘材料表面电荷的抑制机理,为直流绝缘性能的提高奠定了实验与理论基础。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获得的科研成果如下。(1)通过对直流与脉冲复合场下表面电荷动态特性的研究,得到直流与脉冲多场作用下环氧树脂表面电荷复合过程与积累规律。发现直流电压一定时,同极性复合场下,随着脉冲电压的提高,初始表面电位先减少后增加,表面电位的衰减速度与初始表面电位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异极性复合场下,脉冲施加处的表面电位发生极性改变,而周围区域仍保持原有直流电压极性。外加电场撤除后,异极性电荷沿环氧树脂试样表面的迁移使表面电位在衰减过程中出现了极性变化。以上说明脉冲电压会改变原有直流电场下表面电荷形成的电场分布以及陷阱电荷分布特性。(2)通过对表层分子结构调控环氧树脂复合场下表面电荷积累与消散特性的研究,发现一定时间的氟化处理可使环氧树脂中的H原子被F原子置换,在表面形成微米级厚度的C-F层。同样的外加电场下氟化试样初始表面电荷密度更小,电荷的消散率大幅增加。氟化层束缚电荷形成的反向电场减弱了电荷向基体的注入,氟化层屏蔽了材料内部的深陷阱,解决了复合场下的表面电荷积累问题,均匀环氧树脂表面电场分布,提高闪络电压。(3)通过对SiC/环氧树脂非线性电导复合材料体电导率、表面电荷、沿面闪络电压的研究,发现SiC质量分数较高的环氧树脂试样复合材料在高电场下会呈现非线性电导特性。随着SiC含量和外加直流电场强度的增加表面电位增加量明显下降,电位衰减率增加。高SiC含量的环氧树脂复合材中的载流子在高场下通过热跃迁或隧道效应越过界面势垒加速其迁移过程,在高电场下实现了对表面电荷积累的抑制作用,从而减少了沿面闪络的发生。
高阔[3](2014)在《35kV及以下电力设备的可视化检测技术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现代光谱技术的发展,各种可视化检测技术以不同的检测设备为载体应用于电力设备的检测。通过这些设备,我们可以得到一些运行设备肉眼看不到的光谱信息,从而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设备的潜在缺陷,有效避免电力事故的发生。本文提出的可视化检测技术综合了X射线检测技术、红外检测技术和紫外检测技术。由于X射线首次应用于采用固体绝缘介质的电力设备,因此首先对X射线是否会对固体绝缘介质造成影响进行了试验分析。然后采用不同的参数经过多次试验,分别对不同的电力设备如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绝缘护套、XLPE电缆及干式变压器进行检测,得到针对不同电力设备合理透视的检测参数。为了验证X射线对这些电力设备检测的可能性,对两起引起事故的设备进行透视检测,证实了其检测的有效性。最后综合传统的电气绝缘检测手段和可视化检测技术,提出了一种综合检测方法。并通过具体实例进行分析验证,充分说明了采用综合检测方法,能够对设备的状态进行较为全面的了解。可视化检测方法为电力设备的状态检测和全寿命周期管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
西村喜代志[4](1968)在《6千伏级塑料电压电流互感器》文中研究说明 一、序言树脂浇注技术引入到日本已经数十年了。从小型轻巧的变压器、仪用互感器,到大型高压变压器,甚至于目前的户外产品,都获得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环氧树脂,由于它不但在机械、电气、化学等特性方面都良好,而且成型性也好,故其产品早已出现了。然而在树脂浇注技术引入初期,树脂用在电器产品的高压部件上,由于树脂在粘度和使用期限及硬化收缩等方面存在问题,因此在初期,它的制品还不及油浸线绝缘产品。经过研究克服了这些缺点,塑料互感器在前几年投入了生产。已被电力公司所采用的户
西安绝缘材料应用研究室[5](1973)在《国外电绝缘材料应用概况》文中研究表明 国外高压电器绝缘高压电器绝缘的种类繁杂,广泛包括各种气体、液体和固体材料,但使用范围最广、用量最多的却是简单的传统的矿物油和纸绝缘结构。油纸绝缘甲在卅年代就普遍应用,目前仍被大量使用。这种结构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各国历年来对它的组分、纯度、配制,抗氧化及测试方面进行了很多研究工作,使其性能不断满足高压电器发展的基本要求。自四十年代以来,陆续出现了各种新型合成材料,部分取代天然材料,但由于某些特性和成本较高的缘故,早期应用发展缓慢,主要用在特种要求的电器上。近十年来,随着合成材料的不断改进和发展,在高压电器中的应用迅速推广。
郑择中,蔡诗锵[6](1983)在《降低LCZ—35型环氧电流互感器局部放电量及其测试方法的探讨》文中提出 一 引言 近几年来,SW2——35型少油断路器配用的LSJC——35型环氧电流互感器,曾发生过多起绝缘击穿事故,威胁电网的安全运行。为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1981年7月电力部生产司要求将35千伏环氧电流互感器局部放电量验收标准,由原来的35千伏、1000微微库,25千伏400微微库改为40.5千伏250微微库,25.7千伏100微微库。
蒋志敏[7](2015)在《12kV环网柜外置地刀及伞裙套管电场分析与结构优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环网供电以其供电稳定性、安全可靠性和经济性,在电网中得到广泛应用。传统环网柜接地刀闸封闭在SF6气箱内,因为断口不可见而易发生误合地刀事故。许继(厦门)智能电力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设计了一种地刀外置的RX3型环网柜,使得接地断口可见,也减小了气箱体积及SF6用量。本论文主要围绕12k V RX3型环网柜地刀外置及其绝缘附件伞裙套管进行仿真分析和结构设计改良。通过仿真分析和测试试验,提出了降低外置地刀空气域和伞裙套管电场峰值的改良方案,使电场分布更加均匀、绝缘性能更强。并对最优改良方案进行了试验验证。本文研究内容如下:(1)外置地刀及伞裙套管设计与电场分析。针对地刀外置的情况,设计了一款结合地刀静触头的电缆进出线套管。为了增强外置地刀绝缘性能,该套管在原有标准套管基础上设计了伞裙结构。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绘制了伞裙套管在不同电压下的电场分布图,分析了地刀静触头与空气接触面电场值、静触头与环氧树脂绝缘材料接触面电场值和套管最大电场值随电压变化趋势。(2)伞裙套管高压试验。针对初次设计的伞裙套管模型,搭建试验平台,对内部嵌件分全网、不带网、半网等三类共8种伞裙套管样品进行了工频耐压试验。测试结果表明,伞裙套管不带网样品和带半网样品测试时起始放电电压为10k V,不合格。伞裙套管内部嵌件为全网时最低放电起始电压为25k V,与仿真结果基本相符。(3)外置地刀及伞裙套管结构优化。结合对原模型电场分布的分析,提出了三种改善电场的方案并对各方案进行了电场分析。根据仿真结果确定了外置地刀及伞裙套管的最优方案。对优化方案进行试验检测,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套管模型可以达到国家标准要求的局部放电标准和耐压标准,能应用于RX3型环网柜中。
刘泽坤[8](2015)在《X射线检测对电力设备环氧树脂影响的研究》文中认为X射线透视检测技术,因其能在不解体、不停电情况下,对气体绝缘全封闭组合开关设备(GIS)、断路器、绝缘子、互感器等电力设备进行现场实时的可视化检测,而逐渐引入电力设备的故障诊断中。但X射线辐射对电力设备绝缘的影响情况还不确定,所以提出在不同的能量和照射时长下,研究X射线辐射对环氧树脂固体绝缘材料的电气性能与微观结构的影响情况。为X射线数字成像透视检测技术对电力设备进行可视化检测给予明确、充分的依据。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对环氧树脂固化物进行不同时长和不同能量的X射线辐射;(2)用X射线衍射仪对X射线辐射后的环氧树脂固化物进行分析,并对其结晶度和晶粒尺寸进行计算,研究其微观结构的变化;(3)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X射线辐射后的环氧树脂固化物进行观察,研究微观形貌的变化(4)对X射线辐射后的环氧树脂固化物进行基本电气性能的测试,研究其电气性能的变化,并探讨其电气性能与微观结构的内在关系。实验结果表明:经过X射线辐射后的环氧树脂固化物,其环氧晶粒间逐渐开始松散,表面出现小裂缝;结晶度和结晶尺寸随着辐射强度和辐射时间的增加而减小;其击穿场强、介电常数、介电损耗、电阻率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电气性能与微观结构有着紧密的联系。
曹承宗[9](1982)在《SW2—35开关环氧CT局部放电试验简述》文中研究指明 上海华通开关厂生产的SW2—35开关内部装有环氧树脂浇注的电流互感器,这种互感器由于浇注工艺的问题,绝缘内部残留了较多的气泡,在运行电压或较长时间的过电压作用下,会产生局部放电,严重的可能因此而发展到绝
芦竹茂[10](2012)在《环氧树脂绝缘材料中的电树枝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环氧树脂具有良好的电气绝缘和耐化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干式变压器、电流互感器、SF6高压开关和GIS组合电器中绝缘部件的浇注。随着电网传输容量的不断增大,电压等级的提高,绝缘材料的电树枝老化问题愈显突出。本文研究了固化温度、固化时间,SiO2含量,热老化时间和气隙等因素对环氧树脂电树枝生长特性的影响,对评估环氧树脂的绝缘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实验采用针-板放电模型,试样浸在变压器油中,通过数码CCD摄像机记录电树枝的生长过程。选用相同固化时间,不同固化温度和相同固化温度,不同固化时间的方法,分析固化温度和固化时间对电树枝的影响。实验发现:110℃固化的环氧树脂电树枝特征参数明显优于90℃和130℃固化的试样;固化时间为8小时的环氧树脂比固化10小时和12小时试样的电树枝性能要好。在环氧树脂中填充不同质量分数的SiO2,进行电树枝和工频击穿实验,研究SiO2含量对环氧树脂绝缘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添加SiO2后,环氧树脂的电树枝特征参数明显好于没有添加SiO2的试样;随着SiO2含量的增加,环氧树脂的工频击穿电压先升高后下降,并且在SiO2的质量分数为3%时,工频击穿电压达到最大。将环氧树脂试样分别在90℃温度下热老化30小时、50小时、100小时和200小时,进行电树枝和工频击穿实验,研究热老化时间对环氧树脂绝缘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随着热老化时间的增加,电树枝性能和工频击穿电压逐渐下降。在试样针电极处引入气隙,进行电树枝实验,分析气隙对环氧树脂电树枝的影响。实验表明:引入气隙后,电树枝颜色较深,树枝生长速度快,具有明显的粗大松干通道,在分叉树枝上又发展出密集的枝状电树枝。实验与分析结果表明:(1)中温利于固化剂向层间的迁移及层间环氧的固化,使得环氧体系和固化剂的固化反应更加充分;(2)环氧树脂固化反应后的残余应力随高温固化时间的增大而增大,从而影响了材料的性能;(3)散射理论和陷阱模型解释了添加SiO2后环氧树脂绝缘性能提高的原因,但是SiO2粒子的团聚作用使得SiO2的含量继续增加时,环氧树脂的绝缘性能反而下降;(4)随着热老化时间的增长,高温引起的材料结构破坏,导致了绝缘能力的下降;(5)当存在气隙时,局部放电引起的热效应、化学腐蚀和机械应力是造成对材料绝缘破坏的主要原因。
二、提高LQJ-10型环氧浇注互感器电晕电压的试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提高LQJ-10型环氧浇注互感器电晕电压的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高压直流GIS盆式绝缘子基材的环氧树脂表面电荷积累与抑制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工程技术背景 |
1.3 GIS设备及其常见故障 |
1.3.1 GIS设备简介 |
1.3.2 GIS设备常见故障 |
1.4 GIS盆式绝缘子环氧树脂绝缘材料表面电荷研究现状 |
1.4.1 盆式绝缘子环氧树脂绝缘材料简介 |
1.4.2 盆式绝缘子环氧树脂材料表面电荷研究现状 |
1.5 电荷积累抑制方法研究现状 |
1.5.1 含氟聚合物材料简介 |
1.5.2 基于氟化技术的表层分子结构调控技术研究现状 |
1.5.3 非线性复合材料简介 |
1.5.4 非线性电导复合材料研究现状 |
1.6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
第2章 试样制备与实验方法 |
2.1 引言 |
2.2 实验材料与试样制备 |
2.2.1 环氧树脂实验原料 |
2.2.2 SiC/环氧树脂非线性电导复合材料制备 |
2.2.3 环氧树脂表层分子结构改性 |
2.3 实验装置与实验方法 |
2.3.1 介电常数测量方法 |
2.3.2 直流电导率测量方法 |
2.3.3 直流与脉冲复合电场下表面电荷测量方法 |
2.3.4 电荷陷阱分布计算方法 |
2.3.5 直流闪络电压测量方法 |
2.3.6 闪络数据统计学分析方法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复合电场下环氧树脂表面电荷积累与消散特性 |
3.1 引言 |
3.2 直流与脉冲复合电场下环氧树脂表面电荷积累特性 |
3.2.1 复合电场下初始表面电位特性 |
3.2.2 复合电场下初始表面电位分布特性 |
3.3 直流与脉冲复合电场下环氧树脂表面电荷动态特性 |
3.3.1 同极性复合电场下表面电位动态特性 |
3.3.2 异极性复合电场下表面电位动态特性 |
3.4 同极性复合电场下环氧树脂的陷阱特性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环氧树脂表面电荷积累与表层分子结构调控 |
4.1 引言 |
4.2 表层分子结构调控环氧树脂性能表征 |
4.3 表层分子结构调控环氧树脂介电特性 |
4.4 表层分子结构调控环氧树脂表面电荷积累特性 |
4.4.1 同极性复合电场下表面电荷积累特性 |
4.4.2 异极性复合电场下表面电荷积累特性 |
4.4.3 表层分子调控对表面电荷积累特性影响的机理分析 |
4.5 表层分子结构调控环氧树脂表面电荷动态特性 |
4.5.1 直流电压下表面电荷动态特性 |
4.5.2 同极性复合电场下表面电荷动态特性 |
4.5.3 异极性复合电场下表面电荷动态特性 |
4.6 表层分子结构调控环氧树脂表面电位分布特性 |
4.6.1 同极性复合电场下表面电位分布特性 |
4.6.2 异极性复合电场下表面电位分布特性 |
4.7 表层分子结构调控环氧树脂的陷阱特性 |
4.7.1 直流电压下陷阱特性 |
4.7.2 同极性复合电场下陷阱特性 |
4.8 表层分子结构调控环氧树脂沿面闪络特性 |
4.9 本章小结 |
第5章 环氧树脂非线性复合材料表面电荷积累与沿面闪络抑制 |
5.1 引言 |
5.2 SiC/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特征 |
5.3 SiC/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非线性电导特征 |
5.3.1 SiC含量对直流电压下非线性电导的影响 |
5.3.2 SiC/环氧树脂复合材料非线性电导特性的机理分析 |
5.4 SiC/环氧树脂非线性复合材料的表面电荷积累特性 |
5.5 SiC/环氧树脂非线性复合材料表面电位衰减特性 |
5.5.1 SiC含量对表面电位衰减特性的影响 |
5.5.2 直流电压对表面电位衰减特性的影响 |
5.6 SiC/环氧树脂非线性复合材料的陷阱特性 |
5.6.1 SiC含量对陷阱特性的影响 |
5.6.2 直流电压对陷阱特性的影响 |
5.7 SiC/环氧树脂非线性复合材料沿面闪络特性 |
5.8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3)35kV及以下电力设备的可视化检测技术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1.1.1 可视化检测技术 |
1.1.2 红外检测技术 |
1.1.3 紫外检测技术 |
1.1.4 X 射线检测技术 |
1.1.5 课题的提出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红外检测技术发展现状 |
1.2.2 紫外检测技术发展现状 |
1.2.3 X 射线检测技术发展现状 |
1.3 研究目的与内容安排 |
1.3.1 研究目的 |
1.3.2 内容安排 |
第2章 X 射线对固体绝缘材料影响研究 |
2.1 固体绝缘介质 |
2.2 X 射线对固体绝缘材料的影响 |
2.2.1 X 射线固体绝缘材料在不带电条件下的检测研究 |
2.2.2 X 射线固体绝缘材料在带电条件下的检测研究 |
2.3 X 射线参数的选择对透视检测的影响 |
2.3.1 X 射线能量对透视检测图像的影响 |
2.3.2 曝光量对透视检测图像的影响 |
2.3.3 焦距对透视检测图像的影响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35KV 以下电力设备的透视检测 |
3.1 X 射线 DR 检测系统 |
3.2 透视检测 |
3.2.1 电压互感器的透视检测研究 |
3.2.2 电流互感器的透视检测研究 |
3.2.3 复合绝缘护套的透视检测研究 |
3.2.4 干式变压器的透视检测研究 |
3.2.5 XLPE 电缆的透视检测研究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X 射线透视检测发现的典型缺陷 |
4.1 电流互感器典型缺陷检测分析 |
4.1.1 电流互感器透视检测 |
4.1.2 电流互感器解体验证 |
4.2 干式变压器典型缺陷检测分析 |
4.2.1 干式变压器透视检测 |
4.2.2 ANSYS 电场仿真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可视化综合检测方法和事例分析 |
5.1 可视化综合检测方法 |
5.2 事例分析 |
5.2.1 常规电气绝缘试验 |
5.2.2 X 射线透视检测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7)12kV环网柜外置地刀及伞裙套管电场分析与结构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误合地刀事故介绍 |
1.2 环网柜简介 |
1.3 套管简介 |
1.4 环氧树脂套管的制作工艺 |
1.5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
1.6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
第二章 外置地刀及伞裙套管数学模型建立 |
2.1 电场分析数值计算方法 |
2.2 电场计算的数学基础 |
2.3 外置地刀及伞裙套管有限元数学模型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外置地刀及伞裙套管结构设计与电场分析 |
3.1 伞裙套管技术要求 |
3.1.1 外置地刀及伞裙套管设计与分析 |
3.1.2 伞裙套管绝缘材料选取 |
3.2 伞裙套管电场仿真 |
3.2.1 ANSYS简介与验证 |
3.2.2 外置地刀及伞裙套管模型导入 |
3.2.3 伞裙套管单元选择与网格剖分 |
3.2.4 外置地刀边界条件加载 |
3.2.5 外置地刀及伞裙套管电场分布分析与讨论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伞裙套管工频耐压试验 |
4.1 耐压试验基本原理 |
4.2 试验平台搭建与实施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伞裙套管结构优化 |
5.1 改善电场方法 |
5.2 伞裙套管优化方案与分析 |
5.2.1 方案一 |
5.2.2 方案二 |
5.2.3 方案三 |
5.3 方案二实验验证 |
5.3.1 局部放电试验基本原理 |
5.3.2 优化方案试验测试 |
5.3.3 套管的生产和应用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校期间学术成果及奖励 |
(8)X射线检测对电力设备环氧树脂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X射线透视像检测技术 |
1.2 环氧树脂材料 |
1.2.1 环氧树脂材料简介 |
1.2.2 环氧树脂材料在电力设备绝缘中的应用 |
1.2.3 射线辐射对聚合物材料影响的研究现状 |
1.3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 |
1.4 本课题主要研究工作 |
第2章 环氧树脂固化物的结构及老化原理 |
2.1 环氧树脂的固化成型 |
2.1.1 双酚A型环氧树脂 |
2.1.2 固化剂 |
2.1.3 双酚A型环氧树脂与酸酐固化剂的固化成型 |
2.2 环氧树脂固化物的结构和性能的关系 |
2.2.1 环氧树脂固化物的分子运动和性能的关系 |
2.2.2 环氧树脂固化物聚集态结构和性能的关系 |
2.3 高能辐射老化 |
2.3.1 电老化 |
第3章 X射线辐射对环氧树脂微观结构的影响 |
3.1 环氧树脂固化物的X射线老化试验方案 |
3.2 物相、结晶度及晶粒尺寸的影响 |
3.2.1 环氧树脂固化物的X射线衍射分析 |
3.2.2 结晶度和晶粒尺寸的测定 |
3.3 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X射线辐射对环氧树脂固化物介电性能的影响 |
4.1 对电阻率的影响研究 |
4.1.1 固体电介质的电导 |
4.1.2 实验方案 |
4.1.3 实验结果分析 |
4.2 对介电常数影响的研究 |
4.2.1 固体电介质的极化与损耗 |
4.2.2 实验方案 |
4.2.3 实验结果分析 |
4.3 对击穿场强影响的研究 |
4.3.1 固体电介质的击穿 |
4.3.2 实验方案 |
4.3.3 实验结果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10)环氧树脂绝缘材料中的电树枝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电树枝研究现状 |
1.3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环氧树脂和电树枝 |
2.1 环氧树脂 |
2.1.1 环氧树脂 |
2.1.2 固化剂 |
2.1.3 填料 |
2.2 电树枝 |
2.2.1 电树枝机理 |
2.2.2 电树枝特征参数 |
2.2.3 分形维数的算法 |
第3章 实验试样制作与实验平台搭建 |
3.1 实验试样制作 |
3.1.1 环氧树脂特性及应用 |
3.1.2 实验试样模型 |
3.1.3 基于ANSOFT软件试样模型仿真 |
3.1.4 试样制作模具 |
3.1.5 试样制作方法 |
3.2 实验平台搭建 |
3.2.1 恒温箱改造 |
3.2.2 实验平台介绍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固化温度、固化时间对电树枝影响研究 |
4.1 实验方法 |
4.2 实验数据 |
4.2.1 固化温度对电树枝影响实验数据 |
4.2.2 固化时间对电树枝影响实验数据 |
4.3 结论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SiO_2填充料对环氧树脂电树枝影响研究 |
5.1 SiO_2改性环氧树脂绝缘材料 |
5.1.1 聚合物复合材料 |
5.1.2 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改性 |
5.1.3 SiO_2填充料 |
5.1.4 研究现状 |
5.2 添加SiO_2填充料的环氧树脂试样制作方法 |
5.2.1 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5.2.2 实验试样制作 |
5.3 添加SiO_2填充料的环氧树脂电树枝实验及结论分析 |
5.3.1 实验数据 |
5.3.2 实验结论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温度老化对环氧树脂电树枝影响研究 |
6.1 热老化 |
6.2 试样制备 |
6.3 实验数据 |
6.3.1 电树枝实验数据 |
6.3.2 工频击穿实验数据 |
6.4 结论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气隙对环氧树脂电树枝的影响研究 |
7.1 气隙的产生 |
7.2 气隙对电树枝的影响 |
7.3 气隙对电树枝影响的原因分析 |
7.4 本章小结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提高LQJ-10型环氧浇注互感器电晕电压的试验(论文参考文献)
- [1]提高LQJ-10型环氧浇注互感器电晕电压的试验[J]. 北京开关厂. 变压器, 1967(09)
- [2]基于高压直流GIS盆式绝缘子基材的环氧树脂表面电荷积累与抑制方法研究[D]. 李昂. 天津大学, 2017(08)
- [3]35kV及以下电力设备的可视化检测技术应用研究[D]. 高阔. 华北电力大学, 2014(03)
- [4]6千伏级塑料电压电流互感器[J]. 西村喜代志. 变压器, 1968(09)
- [5]国外电绝缘材料应用概况[J]. 西安绝缘材料应用研究室. 绝缘材料通讯, 1973(04)
- [6]降低LCZ—35型环氧电流互感器局部放电量及其测试方法的探讨[J]. 郑择中,蔡诗锵. 高压电器, 1983(05)
- [7]12kV环网柜外置地刀及伞裙套管电场分析与结构优化[D]. 蒋志敏. 厦门理工学院, 2015(06)
- [8]X射线检测对电力设备环氧树脂影响的研究[D]. 刘泽坤. 华北电力大学, 2015(05)
- [9]SW2—35开关环氧CT局部放电试验简述[J]. 曹承宗. 华北电力技术, 1982(05)
- [10]环氧树脂绝缘材料中的电树枝研究[D]. 芦竹茂. 华北电力大学, 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