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引流、空肠逆行胃管置入及空肠造口治疗食管胃吻合口漏

胸腔引流、空肠逆行胃管置入及空肠造口治疗食管胃吻合口漏

一、胸腔引流、空肠逆行置胃管及空肠造瘘治疗食管胃吻合口瘘(论文文献综述)

候小芹[1](2020)在《鼻肠管喂养技术在婴幼儿食管瘘患儿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比较鼻肠管喂养与鼻胃管喂养两种喂养技术在婴幼儿食管瘘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探讨鼻肠管喂养技术的应用价值,为食管瘘患儿的营养支持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入住江西省某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的食管瘘患儿为研究对象,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40例患儿。将40例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每组各20例。两组患儿在入院后均常规接受抗感染、抗胃食管反流、维持水电解质稳定、食管上端持续低负压吸引等疾病常规诊疗措施。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置入鼻胃管,干预组置入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均给予牛奶或母乳缓慢泵入。于患儿开始肠内营养当天、第7天、第14天三个时间点分别收集两组患儿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淋巴细胞数、体重等营养相关性指标并进行比较,收集两组患儿一般资料、肠内营养启动时间、全量肠内营养到达时间、联合静脉营养天数、并发症发生率、治疗费用等,应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入院体重、主诊断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处于同一水平,具有可比性。2.营养实施情况:(1)肠内营养启动时间:干预组16.9±3.71h,对照组27.75±22.45h,干预组肠内营养启动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全量肠内营养到达时间:干预组2.05±1.88d,对照组7.65±2.79 d,干预组较对照组更早到达全量肠内营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研究周期内联合使用静脉营养天数:干预组联合使用静脉营养天数为3.13±1.76d,对照组8.45±4.38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营养效果:对比两组患儿肠内营养治疗前后的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B)、淋巴细胞数(LYM)、年龄别体重Z值(WAZ)水平,结果显示:(1)肠内营养治疗前各项指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将两组肠内营养治疗第7天与治疗前的差值进行组间对比,结果显示:营养第7天,两组TP、ALB、HB、LYM营养前后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PA、WAZ值干预组增长幅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将两组肠内营养治疗后第14天与治疗前的各指标差值进行组间对比,结果显示:营养14天,干预组的ALB、PA、HB、WAZ值增长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TP、LYM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呼吸道管理:(1)呼吸道清理次数干预组4.3±0.12次/天,对照组7.26±0.57次/天,干预组呼吸道清理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食管上端24小时持续负压引流量:干预组186.28±24.02ml,对照组209.20±35.92ml,干预组食管上端24小时负压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营养治疗费用:研究周期14天内营养治疗费用干预组(2560.33±1318.60)元,对照组(4038.78±2225.10)元,干预组营养治疗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相关并发症:(1)腹泻发生率:干预组20.00%(4/20),对照组15.00%(3/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呕吐误吸发生率:干预组10.00%(2/20),对照组40.00%(8/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意外拔管发生率:干预组10.00%(2/20),对照组40.00%(8/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堵管发生率:干预组15.00%(3/20),对照组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鼻肠管喂养技术有利于食管瘘患儿早期启动肠内营养,更早到达全量肠内营养而减少静脉营养辅助应用。2.鼻肠管喂养技术改善食管瘘患儿营养状况的效果优于鼻胃管喂养。3.鼻肠管的应用有助于减少因反流导致的呼吸道分泌物增多。4.鼻肠管喂养技术降低了食管瘘患儿营养治疗费用,有较好的经济效益。5.食管瘘患儿采用鼻肠管喂养可以降低呕吐误吸的风险,但需加强管道护理以减少意外拔管、堵管、腹泻等并发症的发生。

周开国[2](2020)在《食管癌术后纵隔引流管嵌入吻合口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方法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食管癌术后纵隔引流管嵌入吻合口的影响因素,探讨能有效预防纵隔引流管嵌入吻合口的吻合方法。方法(1)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到2019年07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503例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76例,女性127例,共有26例术后纵隔引流管嵌入吻合口。利用单因素分析研究纵隔引流管嵌入吻合口的可能影响因素,再进一步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纵隔管嵌入吻合口的独立危险因素。(2)按照吻合方法将所纳入的病例进行筛选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术中吻合前行食管黏膜延长及吻合后行大网膜包埋吻合口完成吻合的食管癌手术病例为观察组,术中采用常规机械吻合的食管癌手术病例为对照组。统计两组患者纵隔引流管嵌入吻合口的发生率,吻合口狭窄、吻合口出血等吻合口相关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清白蛋白低(P=0.002)、术后呕吐(P=0.004)、术后重症肺部感染(P=0.040)、术后吻合口瘘(P=0.039)、置管部位(P=0.028),食管粘膜延长(P=0.041)和网膜未包埋(P=0.001)与纵隔引流管嵌入吻合口显着相关。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呕吐(P=0.011,OR=2.877,95%CI=1.223~9.172)、血清白蛋白低(P=0.008,OR=2.904,95%CI=1.534~5.971)和网膜未包埋(P=0.001,OR=3.518,95%CI=1.523~5.148)是纵隔引流管嵌入吻合口的独立危险因素。(2)观察组203例吻合前行食管粘膜延长及吻合后行网膜包埋吻合口,术后平均住院(14.7±4.9)d,5例发生纵隔管嵌入吻合口,2例出现吻合口狭窄,3例出现吻合口出血。对照组175例常规机械吻合,术后平均住院日(17.1±7.6)d,12例发生纵隔管嵌入吻合口;均采用与观察组同样的治疗方法处理,2例出现吻合口狭窄,2例出现吻合口出血。观察组纵隔管嵌入吻合口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吻合口狭窄及吻合口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血清白蛋白水平低、术后呕吐和网膜未包埋吻合口是食管癌术后纵隔引流管嵌入吻合口的独立危险因素。食管癌手术过程中采取延长食管黏膜及大网膜包埋吻合口改进吻合技术,能有效预防食管癌术后纵隔引流管嵌入吻合口,明显缩短术后住院时间,且不会增加吻合口狭窄及吻合口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宋亚男[3](2020)在《奈维与带蒂大网膜在食管癌颈部吻合口包埋中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索食管癌根治术颈部机械吻合口包埋材料对术后吻合口瘘和狭窄的影响及预防方法。方法纳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2018年3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128例食管癌颈部机械吻合患者,入组患者均采用Mc-keown术式,采用回顾性的研究方法,收集入组患者术前术后化验指标、术中包埋材料、术后相关并发症及术前术后治疗方面等资料,分析各种因素与颈部吻合口瘘和狭窄的关系。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计量结果采用X±s表示。结果128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术后病理均为鳞状细胞癌,且围术期内无死亡事件发生。入组患者参照Stooler分级,其中0级28例,1级41例,2级34例,3级21例,4级4例(图1),3级及以上患者有明显进食哽噎感,需经球囊扩张才能缓解,入组狭窄患者均经球囊扩张后症状缓解。本次研究中主要出现4种术后并发症,分别为颈部吻合口瘘,颈部吻合口狭窄,术后胃液返流,术后呛咳(未出现术后吻合口出血、声音嘶哑、颈部淋巴管瘘、吻合口癌复发等并发症)。其中吻合口瘘患者6例,均出现在大网膜包埋组;术后吻合口狭窄患者25例,其中奈维包埋组13例,大网膜包埋组12例;术后胃液返流患者45例,其中奈维包埋组25例,大网膜包埋组20例;术后呛咳患者40例,其中奈维包埋组23例,大网膜包埋组17例。两组狭窄患者在包埋材料、术前哽咽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史、冠心病史、糖尿病病史、术后钙浓度、白蛋白平均水平、血小板平均水平、体重指数、吻合口瘘、术前化疗、术后化疗、术后呛咳(P>0.05)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术后返流(X2=113.38,P<0.05)、瘢痕体质(X2=12.497,P<0.05)方面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吻合口瘘患者中使用不同包埋材料(X2=4.372,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后返流、瘢痕体质可能是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的高危因素;包埋材料奈维及大网膜对食管吻合口狭窄的影响无统计差异,而包埋材料奈维在预防颈部吻合口瘘方面可能具有一定优势,需要更多的样本数据来验证其临床应用价值。

康宁宁[4](2019)在《镜下荷包技术胸内吻合与颈部直视吻合在微创食管中、下段癌根治术中应用的对比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食管癌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其病死率在恶性肿瘤中排第六位。我国是食管癌的高发地区,每年世界上新增加的食管癌患者中,约有一半以上发生在中国。外科手术仍然是食管癌的主要治疗方式。长期以来,开放食管切除术(open esophagectomy,OE)一直是治疗食管癌主要的手术方式,主要包括左经胸食管切除术(Sweet术)、经腹右经胸食管切除术(Ivor Lewis术)、右经胸经腹经颈三切口食管切除术(Mckeown术)、经腹经颈食管内翻剥脱术等等。这些手术需要常规开胸、开腹或附加颈部切口,切口较长,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了巨大的创伤。随着手术技术的发展,腔镜下的微创手术逐渐应用于食管癌的治疗。相较于传统的开放手术,微创食管癌切除术(minimally invasive esophagectomy,MIE)在保证肿瘤彻底根治的同时,可以有效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已逐渐成为治疗食管癌的常规术式。目前,主流的微创食管切除术按照吻合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颈部吻合术(thoracoscopiclaparoscopic esophagectomy with anastomosis in the neck,TLE-neck,MIE-Mckeown)与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胸内吻合术(thoracoscopiclaparoscopic esophagectomy with anastomosis in the chest,TLE-chest,MIE-Ivor Lewis)。TLE-neck术开展较早,操作相对较简单,应用更加广泛,已逐渐成为各大医院治疗食管癌的常规术式。而TLE-chest术相对难度较大,开展较晚。由于其省去了颈部切口,相对于颈部吻合术更加“微创”。应用腔镜下荷包缝合技术的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胸内吻合术是一种新式的TLE-chest术。其特点是术中仅仅用一根最常规的Prolene线将食管肌层荷包缝合,完成钉砧头的置入,简化了胸内吻合的流程和耗材,目前关于这种术式围手术期临床资料报道较少。近年来,我们将应用腔镜下荷包缝合技术的TLE-chest术与TLE-neck术均进行了持续的优化与完善,许多新的操作和流程被加入到这两种术式中,产生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对于食管中、下段癌采用微创手术进行治疗时究竟该选择颈部吻合还是胸内吻合,目前仍没有定论。目的1.分析基于腔镜下荷包缝合技术的TLE-chest术的围手术期资料,探讨该手术方式应用于食管中、下段癌的可行性,评价其治疗效果及安全性。2.总结应用腔镜下荷包缝合技术的TLE-chest术与TLE-neck术术中技术和流程的改进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经验。3.将两种术式进行改进后的围手术期相关资料进行对比,为食管中、下段癌采用微创手术进行治疗时的手术方式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共计250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40例为TLE-neck术,110例为基于腔镜下荷包缝合技术的TLE-chest术。所有患者术前均未行放疗和化疗。患者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史、饮酒史、肿瘤位置、病理类型及术前临床分期。术中术后观察项目包括: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由腔镜中转为开放的例数、围手术期死亡例数、术后总引流量、胸管留置天数、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情况(吻合口瘘、上消化道出血、肺部并发症、喉返神经损伤、乳糜胸)及术后病理分期。将两组术式的临床资料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应用腔镜下荷包缝合技术的TLE-chest组的平均年龄为64.05±8.38岁,其中男性82例,女性28例。平均体重指数为22.49±2.78 Kg/m2,其中57(50.18%)例有吸烟史,49(44.55%)例有饮酒史。73(66.36%)例为胸中段食管癌,37(33.64%)例为胸下段食管癌。鳞状细胞癌的百分比为92.73%。TLE-neck组的平均年龄为64.99±7.05岁,其中男性100例,女性40例,平均体重指数为22.61±2.74Kg/m2,其中60(42.86%)例有吸烟史,51(36.43%)例有饮酒史。107(76.43%)例为胸中段食管癌,33(23.57%)例为胸下段食管癌。鳞状细胞癌的百分比为95.71%。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史、饮酒史、肿瘤位置、病理类型、术前临床分期等指标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腔镜下荷包缝合技术的TLE-chest术组平均手术时间为273.71±48.85min,平均淋巴结清扫个数为22.58±10.77个,术后平均总引流量为2172.59±1130.03ml;术后病理分期:Ia期12例,Ib期15例,IIa期27例,IIb期12例,IIIa期6例,IIIb期28例,IVa期10例。术后胸管留置天数为9.93±3.53天,术后住院天数为11.67±4.10天。吻合口瘘4例,均行保守治疗后治愈。上消化道出血2例,1例行保守治疗治愈,另外1例术后行全麻下胃镜下钛夹止血治疗后治愈。肺部并发症11例,喉返神经损伤4例。乳糜瘘2例,均行保守治疗后治愈。围手术期死亡1例,因术后重症肺部感染而死亡。TLE-neck术组平均手术时间为254.23±58.78min,淋巴结清扫个数为24.52±13.14个,术后总引流量为2329.97±1587.39ml;术后病理分期:Ia期13例,Ib期23例,IIa期24例,IIb期18例,IIIa期9例,IIIb期45例,IVa期8例;术后胸管留置天数为11.31±6.09天,术后住院天数为13.88±8.24天。吻合口瘘15例,其中14例行保守治疗后治愈。上消化道出血7例,均行保守治疗治愈。肺部并发症24例,喉返神经损伤21例。乳糜瘘3例,2例经保守治疗治愈,1例经剖腹探查后发现为乳糜池破损,经手术治疗后治愈。围手术期死亡2例,均死于术后肺部感染,其中1例并发吻合口瘘,继而出现食管气管瘘、呼吸衰竭,经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抗感染等治疗,出现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后治疗无效而死亡。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中中转例数、围手术期死亡例数、术后总引流量、术后病理分期、上消化道出血、术后肺部并发症及乳糜瘘等指标上无显着差异(P>0.05)。应用腔镜下荷包缝合技术的TLE-chest术组术后胸管留置天数、术后住院天数、吻合口瘘发生率及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显着小于TLE-neck术组(P<0.05)。结论:1.应用腔镜下荷包缝合技术的TLE-chest术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临床治疗效果满意,在保证肿瘤根治的同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2.通过对应用腔镜下荷包缝合技术的TLE-chest术与TLE-neck术术中技术和流程的改进,提高了可操作性,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3.对于胸中段及胸下段食管癌患者的微创治疗来说,采用镜下荷包技术的TLE-chest术是一种合适的选择。

张翀,曹隆想,吕颖莹,王莺,汪路明,吕望,胡坚[5](2019)在《经腹逆行胃管空肠营养管的临床应用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总结经腹逆行胃管空肠营养管的临床应用及相关经验,并研究其使用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就诊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住院行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45例,分为应用鼻胃管+空肠造口管31例(对照组),应用逆行胃管+空肠造口管(经腹逆行胃管空肠营养管) 14例(试验组),均行双切口食管癌切除术,45例患者的术后病理均为食管鳞状细胞癌。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体质指数、术前白蛋白、术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术前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术前血红蛋白、病变部位和病理分期,其P值均大于0. 05,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h和术后1周白蛋白、术后24h和术后1周血红蛋白、胃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其P值均大于0. 05,均无显着性差异。试验组术后24h胃管引流量少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对于可切除的食管癌,经腹逆行胃管空肠营养管能有效完成术后胃肠减压和肠内营养,避免了经鼻置管给患者带来的鼻腔刺激等痛苦,值得进一步临床试验和推广。

周庆峰[6](2019)在《食管癌根治术后食管胃吻合口瘘危险因素分析及治疗》文中认为[目的]分析围术期食管癌切除术后食管胃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探讨预防和减少食管癌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方法。[方法]查阅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胸外科行食管癌根治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筛选出62例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吻合口瘘分为吻合口瘘组及非吻合口瘘组,对比分析两组间相关因素的差异。通过临床观察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选择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术前白蛋白、手术时间、手术方式、肿瘤位置、吻合口位置、术中出血量、术后是否发生肺部感染、术后N分期、T分期、病理分期、ASA评分、术后第一天引流量,术前FEVl、FEV1/FVC,术前及术后第一天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值,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吻合口瘘发生的危险因素,其中对于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类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再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发生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纳入本研究中的62例患者,行食管癌根治术后发生吻合口瘘6例,吻合口瘘发生率为9.7%(6/62),其中颈部吻合口瘘3例,胸内吻合口瘘3例(弓上2例,弓下1例)。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P=0.024)、术前白蛋白(P=0.000)、手术时间(P=0.002)、术后肺部感染(P=0.009)、术后N分期(P=0.014),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肿瘤位置、手术方式、吻合口位置、病理分期、T分期、ASA评分、术中出血量、术后第一天引流量,术前FEV1、FEV1/FVC,术前及术后第一天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值,这些因素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Logistics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白蛋白(P=0.005,0R=0.442)、手术时间(P=0.008,OR=1.017)、术后肺部感染(P=0.014,OR=16.538)是吻合口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术前白蛋白、术后肺部感染、手术时间是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发生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2.对于食管癌切除术患者,应加强围术期患者营养支持,加强呼吸道管理,预防肺部感染,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风险。3.早期诊断、早期积极治疗是吻合口瘘治疗的关键,对于大多数吻合口瘘,通过积极保守治疗,一般都能够愈合。

周书成[7](2018)在《消化道瘘的内镜处理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消化道瘘病因复杂,创伤、腹腔肠道炎症感染、手术损伤及肿瘤等因素均可引起,其中食管肿瘤术后并发食管瘘的患者最为常见,如不即使治疗死亡率为高达80%左右。既往手术是消化道瘘的主要处理措施之一,但再次手术需面临高达60%的死亡率。由于瘘口持续存在,食物及消化液可直接进入胸腹腔,常继发腔内严重感染。故而多数患者需禁食、胃肠减压以减轻对瘘口的刺激,长此以往造成了患者营养不良。二者相互促进,持续反复的感染加重了机体消耗,而禁食、消耗降低了机体免疫能力又进一步加重感染。这一恶性机制不断循环,是此类患者难以耐受二次手术的关键,也是消化道瘘难治的主要原因。故而,其治疗方案应着重于封堵瘘口减轻感染和加强患者营养支持两个方面。目前,营养治疗不再单单满足基本日常需要。对于消化道瘘患者,更有要起到调控免疫、内分泌、促进组织修复的作用。既往对于瘘患者,临床多采用肠外营养支持,但其实施要求比较高,营养液配制有严格的条件。此外,肠外营养也常因一些并发症导致不能继续实施。如消化道黏膜萎缩、肠道功能紊乱、菌群异位、电解质紊乱、静脉炎、导管脱落再次置管、血管损伤等。尽早开放肠内营养成了治疗食管瘘的关键。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便得到了临床的认可。随内镜技术的发展,消化道疾病的治疗翻开了新的篇章。诸如消化道出血、异物、穿孔、肿瘤等疾病,均实现了内镜下微创式治疗。相较于传统外科手术,内镜治疗具有创伤小、风险低、恢复快、治疗费用低等诸多优点。目前在多数领域,内镜下微创方法已成为国际公认的标准治疗方式。在此基础上,将内镜技术应用于消化道瘘的治疗,通过早期封堵瘘口或者建立肠内营养通道的方法是否有利于瘘口的愈合,一直是临床关注的重点。目的:评估内镜下空肠管置入术、钛夹夹闭术及OTSC金属夹系统等消化内镜技术治疗消化道瘘治疗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同时探索内镜治疗方法的应用经验,以期为远期临床推广提供指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自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消化道瘘患者共38例,其中行OTSC闭合5例,内镜下钛夹夹闭术20例,内镜下空肠管置入术13例。对所有38例患者的技术成功率、临床治愈率及术后住院时间进行相关统计,计算各种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并总结各种方法的应用经验。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了内镜下治疗,治疗过程中未出现相关并发症。空肠管组13例患者,1例因严重胸腔感染继发脏器衰竭死亡。剩余12例患者,5例瘘口未见明显变化,3例瘘口较前缩小,4例瘘口完全愈合,治愈率30.8%,术后平均住院天数47.4±14.1天;钛夹组20例患者,治疗过程中1例患者因严重腹腔感染继发感染性休克死亡。剩余19例患者,16例瘘口完全愈合,3例瘘口未见缩小,治愈率80%,术后平均住院天数17.9±8.9天;OTSC组共5例患者,其中1例难治性食管瘘患者,采用多次OTSC联合钛夹夹闭的方式逐步缩小瘘口直至完全愈合,瘘口愈合时长为102天;其余4例患者采用单纯OTSC治疗,瘘口均在1周内完全愈合,术后平均住院天数5.2±1.7天。结论:空肠管宜作为消化道瘘患者早期营养支持的基础,配合其他封堵技术,进一步缩短瘘口愈合时间,改善预后;对于直径较小(小于1cm),周围组织正常的瘘口可与钛夹直接封闭。若瘘口较大,或周围组织纤维化、糜烂较重,宜选用OTSC夹闭瘘口;对于巨大的难治性消化道瘘,可多种方法结合应用。

赵龙[8](2018)在《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62例诊疗探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原因、诊断及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于2005年4月—2018年4月该科室发生62例食管癌根治术后出现吻合口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随机分组将瘘分为两组,观察组体温异常早期行消化道造影,发现瘘后如为胸内瘘即在CT下行吻合口周围引流,如为颈胃瘘即行颈部切口拆开负压引流,同时结合肠内外营养,对照组症状明显后常规造影,置胸管未在CT下,颈部引流未用负压,仅行肠外营养。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胸内吻合口瘘25例,经CT引导下引流、禁食、肠内外营养结合、抗感染等综合治疗,23例痊愈,死亡2例;颈部吻合口瘘6例,经及时拆开负压引流换药无1例死亡。对照组胸内瘘26例,经造影证实后行引流、禁食、肠外营养等综合治疗,死亡9例,颈部瘘5例,经拆开引流、营养支持等均愈合满意。观察组体温异常时间(1.84±1.79)d、确诊时间(3.60±2.58)d、瘘愈合时间(6.10±4.50)d及住院费用(3.10±0.82)万元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t=11.945 0、4.713 9、7.271 4、7.773 5,P<0.05)。结论吻合口瘘发生原因很多,及时使用有效的诊断治疗方法,对患者恢复能起到明显作用。

蒋锋[9](2018)在《经空肠逆行置胃管在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经空肠逆行置胃管在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常规经鼻置胃管组(经鼻组)和经空肠逆行置胃管组(经空肠组),比较两组间手术恢复情况及胃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129例患者纳入研究,经鼻组82例,经空肠组47例,经空肠组和经鼻组比较,经空肠组在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抗生素治疗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均优于经鼻组(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吻合口瘘、肠梗阻、围手术期病死率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经空肠组置管操作时间要长于经鼻组,但两组患者在术后的胃管堵塞率、胃排空障碍、肛门排气时间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经空肠组的非计划拔管率、胃管相关舒适度方面要明显优于经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空肠逆行置胃管虽然未能有效降低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但能显着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降低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后病人肺部感染率及非计划拔管率,并缩短抗生素使用时间,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陆超敬,陈和忠,杨立信[10](2017)在《食管贲门癌术后非计划二次手术37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非计划二次手术的原因及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胸外科实施食管贲门癌手术2 65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37例(1.4%)患者因严重并发症实施了非计划二次手术,其中男28例、女9例,年龄65(4879)岁,总结该37例患者的临床特征、二次手术的原因及治疗方法。结果吻合口瘘11例:1例行空肠造瘘,2例行胸壁切口清创+胸腔置管引流术,3例行颈部切口清创+上纵隔置管引流术,5例行胸腔探查术(其中3例行瘘口修补术),1例胸胃瘘行胸胃部分切除+食管颈部旷置+空肠造瘘术。乳糜胸13例,经胸行胸导管结扎术,其中1例右胸结扎失败后再次经腹腔缝扎胸导管。胸腔出血6例行开胸探查止血,腹腔出血2例,分别经左胸及腹正中探查止血。1例胸胃扭转,行吻合口切除+胃-食管端端再次吻合术。1例因双侧声带麻痹行气管切开;1例因肺大疱破裂气胸行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1例因肠梗阻行开腹探查粘连松解+空肠造瘘术。1例胸内瘘患者因二次术后肺部感染死亡,其余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食管贲门癌术后二次手术的主要原因为吻合口瘘、乳糜胸及出血,提高首次手术质量是预防二次手术发生的关键,对需要行二次手术治疗的严重并发症,及时果断的决定可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和提高二次手术的效果。

二、胸腔引流、空肠逆行置胃管及空肠造瘘治疗食管胃吻合口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胸腔引流、空肠逆行置胃管及空肠造瘘治疗食管胃吻合口瘘(论文提纲范文)

(1)鼻肠管喂养技术在婴幼儿食管瘘患儿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儿童鼻肠管的国内外应用研究现状
        1.2.1 应用于危重症患儿
        1.2.2 应用于急性胰腺炎(AP)患儿
        1.2.3 应用于消化道阻塞患儿
        1.2.4 应用于早产儿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1.3 剔除标准
    2.2 研究设计
        2.2.1 样本量
        2.2.2 分组方法
    2.3 研究工具
        2.3.1 患者基本情况调查表
        2.3.2 2015年中国九市3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测量值((?)±S)
        2.3.3 实验材料设备
    2.4 干预方法
        2.4.1 干预组(鼻肠管喂养)
        2.4.2 对照组(鼻胃管喂养)
        2.4.3 喂养程序
        2.4.4 鼻饲护理
        2.4.5 呼吸道管理
    2.5 观察指标及资料收集
    2.6 质量控制
    2.7 伦理学原则
    2.8 统计
第3章 结果
    3.1 两组研究对象一般情况
    3.2 两组患儿肠内营养实施情况的比较
    3.3 两组患儿肠内营养效果的比较
    3.4 两组患儿呼吸道护理情况比较
    3.5 两组患儿营养治疗费用比较
    3.6 两种喂养方式并发症的比较
第4章 讨论
    4.1 鼻肠管喂养技术帮助食管瘘患儿早期、全量、有效实施肠内营养
        4.1.1 鼻肠管喂养技术有利于食管瘘病人早期启动肠内营养
        4.1.2 鼻肠管喂养技术有利于食管瘘患儿早期到达全量肠内营养
        4.1.3 鼻肠管喂养技术减少食管瘘患儿肠外营养辅助应用
    4.2 鼻肠管喂养有利于改善食管瘘患儿营养状况
    4.3 鼻肠管的应用有助于食管瘘患儿保持呼吸道通畅
    4.4 鼻肠管喂养技术降低了食管瘘患儿的营养治疗费用
    4.5 两种肠内营养支持并发症的比较
第5章 结论
第6章 本研究创新与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B 鼻肠管置入术知情同意书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儿童鼻肠管的应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2)食管癌术后纵隔引流管嵌入吻合口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和入组标准
    2.2 手术方法
    2.3 纵隔管嵌入吻合口的诊断及分组
    2.4 观察指标
    2.5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纵隔引流管嵌入吻合口的临床特点
    3.2 潜在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
    3.3 改良吻合技术的统计分析结果
4. 讨论
    4.1 纵隔管嵌入吻合口与吻合口瘘的关系及临床特点
    4.2 纵隔引流管嵌入吻合口的影响因素分析
        4.2.1 血清白蛋白水平的影响
        4.2.2 术后呕吐的影响
        4.2.3 网膜包埋的影响
    4.3 改良吻合技术预防纵隔管嵌入吻合口的研究分析
        4.3.1 食管的解剖特点及粘膜延长对吻合口的影响
        4.3.2 改良吻合技术的预防效果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综述 食管癌手术治疗中各类引流管及营养管的应用现状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3)奈维与带蒂大网膜在食管癌颈部吻合口包埋中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食管癌颈部机械吻合术后吻合口并发症的诊疗现状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4)镜下荷包技术胸内吻合与颈部直视吻合在微创食管中、下段癌根治术中应用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5)经腹逆行胃管空肠营养管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2.2 排除标准
    1.3 研究工具和方法
        1.3.1 研究工具
        1.3.2 围术期治疗及手术方法
    1.4 资料收集和统计
        1.4.1 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
        1.4.2 术后24h胃管引流量和胃管留置时间
        1.4.3 生化及营养指标 (术后24h和术后1周白蛋白、术后24h和术后1周Hb)
        1.4.4 统计处理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比较
    2.2 术后指标比较
    2.3 术后并发症对比
3 讨论
    3.1 逆行胃管空肠营养管的设想和实现
    3.2 两组之间手术和住院指标的比较
    3.3 两组之间营养指标的比较
    3.4 两组之间引流指标的比较
    3.5 两组之间术后并发症的比较
    3.6 结论
        3.6.1 研究结论
        3.6.2 研究的不足之处
        3.6.3 研究的展望

(6)食管癌根治术后食管胃吻合口瘘危险因素分析及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以字母顺序排列)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不足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7)消化道瘘的内镜处理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消化道瘘的现状
        1 外科手术
        2. 支架置入方法
        3. 胃镜下钛夹治疗
        4. 生物蛋白胶封堵治疗
        5. 内镜下缝合
        6. 保守治疗
    二、消化内镜的进展
        1 消化道早癌的内镜治疗
        2 胆胰疾病的微创诊治
        3 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
        4 小肠的内镜诊疗
        5 消化系统疾病的内镜筛查
    三、内镜与消化道瘘
    参考文献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2.1 操作器械
        2.2 操作方法
    3. 辅助治疗及随访观察
    4. 统计学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食管瘘的临床诊治进展
    1、病因分类
    2、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致谢

(8)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62例诊疗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
        1.2.2 食管胃吻合口瘘的诊断与治疗
    1.3 统计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1 瘘的原因
    3.2 瘘的诊断与治疗
    3.3 瘘的预防

(9)经空肠逆行置胃管在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食管癌的围术期治疗现状
2.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3.研究对象与材料、方法
    3.1 研究对象与分组
    3.2 手术材料与方法
    3.3 观察指标
    3.4 统计学处理
4.结果分析
5.讨论
6.结论
7.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英文缩略词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四、胸腔引流、空肠逆行置胃管及空肠造瘘治疗食管胃吻合口瘘(论文参考文献)

  • [1]鼻肠管喂养技术在婴幼儿食管瘘患儿中的应用效果观察[D]. 候小芹. 南昌大学, 2020(01)
  • [2]食管癌术后纵隔引流管嵌入吻合口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方法的研究[D]. 周开国. 苏州大学, 2020(02)
  • [3]奈维与带蒂大网膜在食管癌颈部吻合口包埋中的对比研究[D]. 宋亚男. 郑州大学, 2020(02)
  • [4]镜下荷包技术胸内吻合与颈部直视吻合在微创食管中、下段癌根治术中应用的对比研究[D]. 康宁宁. 安徽医科大学, 2019(07)
  • [5]经腹逆行胃管空肠营养管的临床应用及研究[J]. 张翀,曹隆想,吕颖莹,王莺,汪路明,吕望,胡坚.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 2019(02)
  • [6]食管癌根治术后食管胃吻合口瘘危险因素分析及治疗[D]. 周庆峰. 昆明医科大学, 2019(06)
  • [7]消化道瘘的内镜处理的临床研究[D]. 周书成. 苏州大学, 2018(04)
  • [8]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62例诊疗探讨[J]. 赵龙. 中外医疗, 2018(30)
  • [9]经空肠逆行置胃管在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D]. 蒋锋. 南京医科大学, 2018(06)
  • [10]食管贲门癌术后非计划二次手术37例临床分析[J]. 陆超敬,陈和忠,杨立信.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17(12)

标签:;  ;  ;  ;  ;  

胸腔引流、空肠逆行胃管置入及空肠造口治疗食管胃吻合口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