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植物凝集素的快速检测

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植物凝集素的快速检测

一、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植物凝集素的快速检测(论文文献综述)

梁洪慧,谭会泽,赵江涛,董莹,何鑫,张瑜,王凤麟,杨露,区美怡[1](2022)在《饲料原料中抗营养因子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抗营养因子几乎存在于所有的植物性饲料原料中,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影响营养物质在动物体内消化利用,同时诱发动物营养代谢性疾病。介绍了抗营养因子的定义及分类、理化性质、含量及分布,阐述了其抗营养作用机制,归纳了其检测方法以及消除方法,同时展望了抗营养因子未来的研究方向。

李俊峰[2](2021)在《盐碱地苜蓿营养品质评价及抗营养因子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在我国耕地资源紧张和优质饲草短缺的背景下,利用盐碱地发展苜蓿产业既符合国家草牧业发展战略又能改变优质饲草缺乏的局面。试验地位于内蒙古河套地区包头市九原区,以“中苜三号”苜蓿为研究对象,以盐碱化程度及茬次作为切入点,开展盐碱化程度对苜蓿农艺性状、营养品质、抗营养因子等指标的动态规律及相关性研究,为盐碱地优质苜蓿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结合方差分析和因子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盐碱化程度对苜蓿农艺性状有显着性影响,轻度盐碱地各茬次苜蓿鲜草产量和株高最高,分别为2567.95kg/hm2和79.50cm显着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第一茬苜蓿产量、株高均显着高于第二、三茬次(P<0.05),叶片数、叶长、叶宽各茬次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2)盐碱化程度及茬次对苜蓿营养物质的积累有影响,粗蛋白质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与盐碱程度呈正向关系,重度盐碱程度比对照组平均增加了9.60%和42.31%;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降低,分别下降10.90%和15.34%。(3)随盐碱化程度的增加苜蓿Na+、K+含量逐渐增加,重度盐碱地苜蓿Na+、K+含量显着高于其他处理组,较对照组分别增加87.50%和30.83%。(4)盐碱化程度及茬次对苜蓿抗营养因子的积累有影响,重度盐碱地苜蓿植酸和总多酚含量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分别降低了13.4%和30.3%,皂苷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增加30.36%;轻度盐碱地苜蓿各茬次苜蓿草酸含量最高,单宁在各处理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

孙飞[3](2020)在《日粮豆粕含量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生长和健康的损伤以及二种添加剂对其修复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选择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为试验对象,在室外池塘网箱中养殖70d,研究日粮豆粕含量对生长性能、生理健康的损伤及两种添加剂对其修复作用的影响。同时,试验选择合适的组别(样本),探究两种添加剂和豆粕水平对黄颡鱼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本文研究主要内容和结果如下:第一部分:饲料中不同豆粕水平对黄颡鱼生长、健康的影响为探究日粮豆粕含量对黄颡鱼生长、生理、组织结构等方面的影响。试验共设计4种不同水平豆粕日粮(20%、30%、40%、50%)(C2、C3、C4、C5),即4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网箱),每个网箱40尾鱼,初始体重为(17.60±0.12)g的黄颡鱼在池塘网箱中养殖70d。结果显示:以C2组为对照,C5组存活率(SR)显着降低(P<0.05);雌、雄黄颡鱼特定生长率(SGR)均降低(P>0.05);各组网箱中雌雄比例差异不显着,且对黄颡鱼SGR没有产生显着性影响(P>0.05);各组雄性黄颡鱼SGR显着大于雌性黄颡鱼SGR(P<0.05)。随着豆粕水平增加,各组饲料系数(FCR)无显着差异(P>0.05)。C5组较C2组粗脂肪显着降低(P<0.05);随着豆粕水平增加,粗蛋白有降低趋势(P>0.05);各组水分、灰分无显着性差异(P>0.05)。各组雄鱼各项形体指标无显着差异,C4、C5组雌鱼肥满度(CF)显着降低(P<0.05)。同时,性别显着影响了黄颡鱼的形态指标。C3组血清球蛋白含量和甘油三酯均为最小值(P<0.05),其余各项指标差异不显着。各组抗氧化指标有一定差异(P>0.05)。血清D-乳酸含量和二胺氧化酶活力均有先降低后增高的趋势,C4组为最小值。切片结果显示,C4组肝、肠、胃组织结构开始出现轻度炎症或损伤,C5组组织结构出现严重损伤。综上所述,日粮豆粕含量的增加显着影响了黄颡鱼的存活率、生长性能,并且降低了鱼体粗脂肪含量;同时严重损伤了黄颡鱼肝脏、肠道以及胃组织结构的完整性和通透性。依据雄鱼的生长速度,根据豆粕剂量-SGR回归方程,建议黄颡鱼日粮豆粕最高添加量为22.33%。第二部分:酵母培养物对黄颡鱼生长健康以及豆粕损伤修复的影响本试验旨在研究酵母培养物对黄颡鱼生长健康以及豆粕损伤修复作用的影响。日粮配方在试验一的基础上,每组添加1%酵母培养物(YC)(YC2、YC3、YC4、YC5),共4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网箱),每个网箱40尾鱼,初始体重为(17.60±0.20)g的黄颡鱼在池塘网箱中共养殖70 d。结果显示:各组黄颡鱼存活率差异不显着(P>0.05);各组雄鱼SGR差异不显着(P>0.05),雌鱼YC5组显着低于YC2组(P<0.05);各组网箱中黄颡鱼雌雄比例差异不显着,且对黄颡鱼SGR的影响不显着(P>0.05),而各组雄性黄颡鱼SGR显着大于雌性黄颡鱼SGR(P<0.05)。各组FCR差异不显着(P>0.05)。各组黄颡鱼体成分差异不显着(P>0.05)。YC3组雄鱼CF显着高于其他3组(P<0.05),雄鱼VSI先升高后降低,其中YC5组差异显着(P<0.05);各组雌鱼内脏团指数(VSI)逐渐降低,其中YC4、YC5组差异显着(P<0.05),同时性别显着影响了黄颡鱼的肥满度。YC4、YC5组血清胆固醇显着上升(P<0.05);YC5组甘油三酯含量和密度脂蛋白含量最高。抗氧化体系指标中,YC5组丙二醛和过氧化氢含量仍处于较高水平。各组与胃肠组织通透性相关的酶活性差异不显着(P>0.05)。切片结果显示,YC5组肝脏细胞的细胞核变大,且出现聚集;肠道绒毛稀疏、固有层增厚;胃部结构也出现轻度损伤。综上所述,日粮添加1%酵母培养物后,提高了黄颡鱼的生长性能和存活率;改善了 YC4、YC5组黄颡鱼粗脂肪、粗蛋白的降低;但YC5组黄颡鱼各项指标仍没有得到改善。根据豆粕剂量-SGR回归方程,建议黄颡鱼日粮中豆粕最适添加量可达到27.5%,较试验一增加了 5.17个百分点。第三部分:天然植物复合物对黄颡鱼生长健康以及豆粕损伤修复的影响本试验旨在研究中草药复合物对黄颡鱼生长健康以及豆粕损伤修复作用的影响。日粮配方在试验一的基础上,每组添加600mg/kg中草药复合物(RC2、RC3、RC4、RC5),即共4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网箱),每个网箱40尾鱼,初始体重为(17.58±0.17)g的黄颡鱼在池塘网箱中养殖70 d。结果显示:各组黄颡鱼存活率无显着差异(P>0.05);雌、雄黄颡鱼SGR均在RC4组最高,各组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采样时RC3组雄/雌鱼比例显着高于其他组(P<0.05),而各组黄颡鱼雄雌比例差异对黄颡鱼SGR影响不显着(P>0.05);雄鱼SGR显着高于雌鱼SGR(P<0.05)。各组黄颡鱼体成分差异不显着(P>0.05),RC5组雄鱼肝胰脏指数(HIS)显着低于RC2组(P<0.05)。与RC2组比较,RC4组总蛋白含量和甘油三酯含量均处于较低水平(P<0.05)。各组抗氧化指标发生了一些变化。各组间二胺氧化酶差异不显着(P>0.05),与RC2组比较,RC3、RC4、RC5组D乳酸含量均降低,其中RC3、RC4组差异显着(P<0.05)。切片结果显示:RC5组肝脏细胞出现空泡,细胞核发生聚集;部分肠道皱襞前端出现空隙,胃部部分柱状上皮细胞出现糜散。综上所述,日粮添加0.06%中草药复合物后,提高了黄颡鱼存活率和生长性能;有效缓解了 RC4、RC5组体脂肪、体蛋白的降低;缓解了日粮豆粕引起的氧化应激;并改善了肝肠胃组织结构,但RC5组仍有炎症情况出现。根据回归方程,建议黄颡鱼日粮豆粕最高添加量为42.25%,较试验一增加了 17.92个百分点。第四部分:不同豆粕水平及两种添加剂对黄颡鱼肠道菌群的影响基于试验一、二、三得出的初步结论,本试验挑选C2组、C5组、YC5组以及RC5组共计4组,进行日粮豆粕含量和两种添加剂对黄颡鱼肠道菌群结构影响的研究。结果显示:高豆粕组(C5)黄颡鱼肠道菌群结构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高于低豆粕组(C2);添加酵母培养物和中草药复合物后(YC5、RC5),黄颡鱼肠道菌群结构多样性和丰度高于高豆粕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梭杆菌门(Fusobacteria)、厚壁杆菌门(Firmicutes)为C2组和C5组的优势菌群,YC5组优势菌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梭杆菌门(Fusobacteria)、厚壁杆菌门(Firmicutes)、蓝藻菌门(Cyanobacteria),RC5组优势菌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杆菌门(Firmicutes)、蓝藻菌门(Cyan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C5组较C2组变形菌门占比增加35.67%,梭杆菌门占比减少37.86%,鲸杆菌属占比降低了 37.86%,邻单胞菌属占比增加了 26.87%;与C5组结果比较,YC5组变形菌门占比增加26.05%,梭杆菌门占比减少33.36%,鲸杆菌属占比降低了 33.36%,邻单胞菌属占比降低了 22.37%;相似地,RC5组变形菌门占比增加33.85%,梭杆菌门占比减少48.44%,鲸杆菌属占比减少了 48.44%,邻单胞菌属占比降低了 28.65%。基于属水平进行的组间显着性差异分析结果显示,与C2组比较,C5组有6种菌属存在显着性差异,其中,梭菌属下调、邻单胞菌属上调(P<0.05);与C5组比较,YC5组有16种菌属存在显着性差异,其中芽孢杆菌显着上调(P<0.05);与C5组比较,RC5组有56种菌属存在显着性差异,其中邻单胞菌属显着下调(P<0.05)。结果表明,豆粕组黄颡鱼肠道菌群结构较为单一,优势菌群为变形菌门、梭杆菌门、厚壁杆菌门;日粮豆粕含量增加使变形菌门数量增加,梭杆菌门数量降低;两种添加剂有效改善了黄颡鱼肠道菌群的单一化,均促进黄颡鱼有益菌的繁殖,抑制有害菌的数量,对维护肠道菌群动态平衡具有积极的作用。

张寄香[4](2019)在《生氰糖苷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肉品质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抗营养因子一直是阻碍饲料开发和利用的重要原因之一,生氰糖苷是非常规饲粮中较为常见的一类抗营养因子。本试验通过在饲粮中添加已知生氰糖苷含量的苦杏仁,以探究其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肉品质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为含有生氰糖苷类植物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生长状况良好的生长杂交猪(杜x长x大)45头,随机分为3组,各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总饲喂期长为60天,分为A、B两个阶段,在试验期A阶段,对照组、试验组1和试验组2在饲喂基础日粮的基础上添加已知生氰糖苷含量的苦杏仁,使各组饲粮中生氰糖苷含量(以HCN计,下同)分别约为0mg/kg、3mg/kg和6mg/kg;在试验期B阶段,试验组1和试验组2的生氰糖苷含量逐步增加,直至该阶段的第16天,对照组、试验组1和试验组2的饲粮中的生氰糖苷含量分别达到0mg/kg、7mg/kg和14mg/kg。饲养过程中记录生长性能相关指标,饲喂结束后空腹采血检测生化指标,各组重复组均随机屠宰1头猪进行肉品质及肌肉营养等相关指标的检测。结果:(1)生氰糖苷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在饲喂期A阶段,与对照组相比较,试验组1料肉比较低,各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在饲喂期B阶段,试验组1的料肉比仍低于对照组,试验组2料肉比偏高,各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2)生氰糖苷对猪肉品质的影响:对照组与试验组的肉色水平均良好,各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1、2的pH45min相对较低,无显着差异(p>0.05),各组pH24h和pH48h均无显着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1的剪切力值显着降低(p<0.05);试验组1、试验组2的滴水损失率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1、试验组2的挥发性盐基氮含量均低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1与试验组2的SOD、GSH-Px及CAT活力均有所提高(p>0.05),试验组2的SOD及CAT活力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1与试验组2的MDA含量均低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p>0.05)。(3)生氰糖苷对猪肉营养成分的影响:各组间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及肌肉内16种氨基酸含量均无显着差异(p>0.05)。(4)生氰糖苷对生长育肥猪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各组间TP、ALB、A/G、Urea、Crea、TG、HDL-C、LDL-C、LDH及Glu水平均无显着差异(p>0.05)。在饲喂期A阶段,与对照组相比较,试验组1的AST浓度显着降低(p<0.05);在饲喂期B阶段,与对照组相比较,试验组1的ALT浓度显着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试验组2的CHOL浓度显着升高(p<0.05),CK浓度则显着降低(p<0.05)。结论:(1)当饲粮中生氰糖苷含量为6mg/kg或更低时,对试验动物的生长性能未表现出不利影响,且当饲粮中生氰糖苷含量为3mg/kg时饲料利用率有所提升;(2)在饲喂期全阶段,试验组1和试验组2的饲粮中的生氰糖苷水平均未见对猪肉品质和肌肉营养水平产生显着影响;(3)在饲喂期全阶段,试验组1和试验组2饲粮中的生氰糖苷水平未见影响生长育肥猪的血糖稳定和蛋白质代谢,但随着饲粮中生氰糖苷含量的升高,可能对动物机体的脂肪吸收和肾脏的基本代谢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赵一诺[5](2017)在《麻疯树饼粕生物发酵脱毒及其饲用效果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麻疯树种仁含油率高达60%,榨油后的饼粕含有很高的蛋白质含量,是潜在的植物蛋白饲料资源,但是由于含有生物毒性物质——佛波酯,限制了麻疯树饼粕在动物饲料中的应用。微生物发酵麻疯树饼粕,不仅可以使饼粕中的佛波酯得到降解,各类抗营养因子得以去除,同时还能将麻疯树饼粕的营养价值得到提高。本论文在筛选出有效降解佛波酯菌株的基础上,研究了固态发酵法降解麻疯树饼粕中佛波酯的工艺,并评定了发酵麻疯树饼粕替代豆粕的效果。1.麻疯树饼粕佛波酯降解菌株的筛选从自然环境中筛选能降解佛波酯的菌株,首先建立了用HPLC测定麻疯树中佛波醇酯的方法。采用Agilent Extend-C18(4.6mm×250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水:乙腈=20:80,添加0.3%甲酸,流速为1.OmL/min,柱温为25℃,检测波长为280 nm。在3~500μg/mL范围内佛波醇浓度(Y)与峰面积(X)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1523X-22.79,r=0.997。以麻疯树种油为唯一碳源,从攀枝花麻疯树种植园土壤中初筛得到28株菌,通过摇瓶复筛选出降解佛波酯效果最好的Z11菌株,对该菌株进行了生理生化特性鉴定、16SrDNA序列测定及GenBank序列相似性分析,最终鉴定结果为肠杆菌属阴沟肠杆菌(Enterobac cloacae),编号MF102129。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该菌株的生长活力,结果表明该菌株生长的最适条件是温度30℃,pH7.8,最佳碳源和氮源分别是蔗糖和蛋白胨。2.Z11菌株固态发酵麻疯树饼粕工艺研究用Z11菌株固态发酵麻疯树饼粕,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法对发酵降解佛波酯进行了系统优化。结果发现,Z11发酵麻疯树饼粕最适条件是温度30℃、初始pH值7.8、接种量20%、初始含水量50%,发酵时间为5d。验证试验最高佛波酯降解率为50.7%。发酵后麻疯树饼粕中粗蛋白含量较发酵前提高29.8%,总必需氨基酸含量提高了 16.4%,其中赖氨酸、蛋氨酸和苏氨酸含量较发酵前分别提高了 14.9%、50%和38.2%。发酵后麻疯树饼粕中的其他抗营养因子含量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植酸、单宁、胰蛋白酶抑制剂和植物凝集素的含量分别下降72.0%、37.8%、98.2%和88.9%。3.发酵麻疯树饼粕替代豆粕的效果研究采用大鼠评定发酵麻疯树饼粕的生物学效价。试验分为空白对照组和3个试验组,分别用5%、8%、10%(干物质计)的发酵麻疯树饼粕替代豆粕(FJSC5,FJSC8,FJSC10)。试验期28天,测定了大鼠的采食量、体增重、血液生化指标及脏器系数等。结果发现,随着饲料中发酵麻疯树饼粕的替代量增加,大鼠的采食量和体增重都显着下降(P<0.05);对照组和FJSC5组的饲料效率显着高于FJSC8和FJSC10组(P<0.05)。血清生化指标结果,FJSC10组的碱性磷酸酶(ALP)、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总蛋白(TP)显着低于其他三个组(P<0.05),其它组大鼠的ALP、尿素(UREA)和白蛋白(ALB)指标无显着差异(P>0.05)。大鼠的肝脏、肾脏、脾脏和肺的脏器系数结果分析,没有发现四个组间大鼠肝脏和脾脏系数的显着差异(P>0.05)。对器官进行切片染色观察发现,高用量组的大鼠与对照组相比,肾脏和肺有轻度炎症表现,肝脏和脾脏无显着变化。综上所述,本文建立了麻疯树饼粕中佛波酯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从麻疯树种植园土壤中筛选到一株高效降解佛波酯的阴沟肠杆菌Z11,该菌株在优化条件下对麻疯树饼粕中佛波酯降解率达到最大值51.6%。使用发酵后饼粕低水平替代部分豆粕饲喂大鼠后,对饲料转化率和大鼠部分血液生化指标无显着影响。

王洁,朱艳菲[6](2017)在《饲料原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及其消除方法》文中指出饲料原料品种很多,有着不同的营养价值,有些原料中存在抗营养因子,会阻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而且影响畜禽的生长性能和产品品质。分析了饲料原料中的抗营养因子的抗营养作用,并提出通过物理学和生物学方法消除抗营养因子。

梁叶星,张玲,高飞虎,张雪梅,李雪[7](2016)在《杂粮中的抗营养因子检测技术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杂粮营养成分丰富,符合人体摄入的比例,可以调节人类的膳食平衡,故在食品开发中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然而,杂粮中存在的蛋白酶抑制因子、低聚糖、植酸以及单宁等多种抗营养因子(ANF)极大地限制了其推广应用。对杂粮中的主要抗营养因子的分类、作用机理和检测技术进行综述,重点介绍了对蛋白酶抑制因子、皂甙、植物凝集素、低聚糖、植酸、抗原蛋白、单宁、非淀粉多糖等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佟荟全,张珈榕,胡文元,刘羽,李琦华[8](2015)在《大豆抗营养因子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饲料作为畜禽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能量来源,是畜禽业重要的组成部分。饲料中所含有的营养因子是保证畜禽健康快速成长的必要条件,抗营养因子是与营养因子相对立存在于植物中的另一种物质,会对畜禽的生产性能和健康造成不利影响。文章就大豆抗营养因子的作用及钝化和消除方法作以综述。

葛兴华,邱静,胡志和,杨曙明[9](2012)在《饲料中抗营养因子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ANF)作为饲料本身固有的化学成分,是影响饲料营养价值充分发挥的主要因素。不同的抗营养因子在产生来源、作用机理、对饲料质量安全的影响程度等方面各有不同。本文对饲料中抗营养因子的分类、作用机理和检测方法现状等进行了概述,旨在为ANF的监测和控制研究提供参考。

陶忠海,夏先林[10](2012)在《饲料中抗营养因子的危害作用及消除方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抗营养因子是存在于饲料中,阻碍饲料营养成分在体内消化吸收、代谢,导致动物体病变,影响动物生长、繁殖性能的物质。消除抗营养因子是保证饲料营养成分的有效利用、保证动物正常生长发育与健康,降低养殖生产成本的重要措施。为了深入探索饲料抗营养因子消除方法,文章对抗营养因子的抗营养机理和影响后果、消除方法进行了概述。

二、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植物凝集素的快速检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植物凝集素的快速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1)饲料原料中抗营养因子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抗营养因子的定义及分类
    1.1 抗营养因子的定义
    1.2 抗营养因子的分类
2 主要抗营养因子的理化性质以及在植物原料中的分布和含量
    2.1 蛋白酶抑制因子
    2.2 植物凝集素
    2.3 植酸
    2.4 单宁
    2.5 非淀粉多糖
3 抗营养因子的作用机制及其产生的影响
    3.1 胰蛋白酶抑制因子
    3.2 植物凝集素
    3.3 植酸
    3.4 单宁
    3.5 非淀粉多糖
4 主要抗营养因子的检测方法
    4.1 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检测
    4.2 植物凝集素的检测
    4.3 植酸的检测
    4.4 单宁的检测
    4.5 非淀粉多糖的检测
5 抗营养因子的消除方法
    5.1 物理方法
    5.2 化学方法
    5.3 生物方法
    5.4 电子束辐照法
6 小结与展望

(2)盐碱地苜蓿营养品质评价及抗营养因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苜蓿产业发展及展望
        1.2.1 国内苜蓿产业发展现状
        1.2.2 国外苜蓿产业发展现状
    1.3 土壤盐碱化对苜蓿的影响
    1.4 苜蓿营养品质和农艺性状的研究
    1.5 抗营养因子的研究进展
        1.5.1 抗营养因子的概念
        1.5.2 抗营养因子的分类
        1.5.3 饲料中抗营养养因子对动物的影响及生理学反应
        1.5.4 抗营养因子作用
    1.6 论文的目的及意义
    1.7 论文的整体思路及研究技术路线图
        1.7.1 论文的整体思路
        1.7.2 研究技术路线图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材料
    2.3 试验设计
        2.3.1 盐碱化程度对各茬次苜蓿农艺性状的影响研究
        2.3.2 盐碱化程度对各茬次苜蓿营养品质的影响研究
        2.3.3 盐碱化程度对各茬次苜蓿Na~+、K~+的影响研究
        2.3.4 盐碱化程度对各茬次苜蓿抗营养因子的影响研究
    2.4 测定指标及方法
        2.4.1 生产性能及常规营养指标
        2.4.2 抗营养因子的测定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盐碱化程度对各茬次苜蓿农艺性状的影响研究
        3.1.1 盐碱化程度对各茬次初花期苜蓿农艺性状的影响研究
        3.1.2 盐碱化程度对各茬次盛花期苜蓿农艺性状的影响研究
    3.2 盐碱化程度对各茬次苜蓿营养品质的影响研究
        3.2.1 盐碱化程度对各茬次初花期苜蓿营养品质的影响研究
        3.2.2 盐碱化程度对各茬次盛花期苜蓿营养品质的影响研究
    3.3 盐碱化程度对各茬次苜蓿Na~+、K~+的影响研究
        3.3.1 盐碱化程度对各茬次初花期苜蓿Na+、K+的影响研究
        3.3.2 盐碱化程度对各茬次盛花期苜蓿Na+、K+的影响研究
    3.4 盐碱化程度对各茬次苜蓿抗营养因子的影响研究
        3.4.1 盐碱化程度对各茬次初花期苜蓿抗营养因子的影响研究
        3.4.2 盐碱化程度对各茬次盛花期苜蓿抗营养因子的影响研究
    3.5 盐碱化程度对苜蓿农艺性状、营养物质、盐碱离子及抗营养因子的综合分析
4 讨论
    4.1 土壤盐碱化程度和刈割次数对苜蓿农艺性状影响研究
    4.2 土壤盐碱化程度和刈割次数对苜蓿营养品质的影响研究
    4.3 盐碱化程度对各茬次苜蓿Na+、K+的影响研究
    4.4 土壤盐碱化程度和刈割次数对苜蓿抗营养因子的影响研究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3)日粮豆粕含量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生长和健康的损伤以及二种添加剂对其修复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前言
    2 黄颡鱼生物学特征
        2.1 形态特征
        2.2 雌雄鉴别
        2.3 生活习性和食性
        2.4 繁殖习性与生长特征
        2.5 营养需求
    3 黄颡鱼消化系统结构和功能
        3.1 黄颡鱼胃肠道形态结构
        3.2 黄颡鱼胃肠道功能
    4 鱼类肠道菌群及其功能研究进展
        4.1 鱼类肠道菌群的形成过程
        4.2 淡水鱼类肠道菌群的特点
        4.3 鱼类肠道菌群的作用
    5 豆粕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
        5.1 豆粕中存在摄食抑制因子
        5.2 饲料中高水平豆粕会降低鱼类对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和利用率
        5.3 豆粕中抗营养因子ANFs会对组织结构及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5.4 相关应对措施
    6 酵母培养物和天然植物复合物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价值
        6.1 酵母培养物
        6.2 天然植物复合物
    7 本试验研究内容
第二章 日粮豆粕含量对黄颡鱼生长性能和健康的影响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与饲料
        2.2 实验鱼与养殖管理
        2.3 样品采集
        2.4 分析方法
        2.5 数据统计与分析
    3 结果
        3.2 对体成分和形态指标的影响
        3.3 对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3.4 对氧化体系指标的影响
        3.5 对肝脏组织结构的影响
        3.6 对胃肠组织结构以及肠道通透性相关酶活的影响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章 不同豆粕水平饲料中添加适量酵母培养物对黄颡鱼生长性能和健康的影响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饲料
        2.3 试验鱼和养殖管理
        2.4 样品采集
        2.5 样本分析
        2.6 数据统计与分析
    3 结果
        3.1 对生长性能与饲料效率的影响
        3.2 对体成分与形态指标的影响
        3.3 对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3.4 对抗氧化体系指标的影响
        3.5 对肝脏组织结构的影响
        3.6 对胃肠组织结构和与肠道通透性相关两种酶酶活的影响
    4 讨论
    5 小结
第四章 不同豆粕水平饲料中添加天然植物复合物对黄颡鱼生长性能和健康的影响
    1 前言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饲料
        2.3 试验鱼与养殖管理
        2.4 样品采集
        2.5 理化分析
        2.6 数据统计与分析
    3 结果
        3.1 对生长性能与饲料效率的影响
        3.2 对体成分与形态指标的影响
        3.3 对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3.4 对氧化体系指标的影响
        3.5 对肝脏组织结构的影响
        3.6 对胃肠组织结构以及肠道通透性相关酶活的影响
    4 讨论
    5 小结
第五章 日粮豆粕含量及两种添加剂对黄颡鱼肠道菌群的影响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3 生物信息学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有效数据统计
        3.2 feature特征序列
        3.3 菌群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
        3.4 不同组别黄颡鱼肠道菌群的组成和群落结构
        3.5 4组黄颡鱼肠道菌群样本群落Heatmap图
        3.6 显着性差异分析
    4 讨论
    5 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发表的论着、论文
致谢

(4)生氰糖苷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肉品质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抗营养因子概述
        1.2.1 抗营养因子的抗营养作用
        1.2.2 抗营养因子的价值应用研究现状
    1.3 抗营养因子生氰糖苷研究进展
        1.3.1 生氰糖苷的自然来源与生物合成
        1.3.2 生氰糖苷的代谢
        1.3.3 生氰糖苷的毒性
        1.3.4 生氰糖苷的生物学意义
    1.4 猪肉品质的评价及研究现状
    1.5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2章 试验设计与方法
    2.1 试验动物
    2.2 试验分组和日粮配方
    2.3 饲养管理
    2.4 样本采集与保存
        2.4.1 肉样本的采集与保存
        2.4.2 血液样本的采集与保存
    2.5 实验仪器及试剂
        2.5.1 主要实验仪器
        2.5.2 主要实验试剂
    2.6 生长性能相关指标及实验方法
    2.7 肉品质相关指标及实验方法
        2.7.1 肉色
        2.7.2 pH值
        2.7.3 剪切力
        2.7.4 滴水损失
        2.7.5 挥发性盐基氮
        2.7.6 抗氧化能力
    2.8 肌肉营养成分相关指标及检测方法
        2.8.1 粗白质含量测定
        2.8.2 粗脂肪含量测定
        2.8.3 氨基酸含量测定
    2.9 血清生化指标及检测方法
    2.10 数据统计分析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3.1 饲粮中添加生氰糖苷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3.2 饲粮中添加生氰糖苷对生长育肥猪肉品质的影响
        3.2.1 生氰糖苷对生长育肥猪肉色的影响
        3.2.2 生氰糖苷对生长育肥猪肌肉pH值的影响
        3.2.3 生氰糖苷对生长育肥猪肌肉剪切力、滴水损失及挥发性盐基氮的影响
        3.2.4 生氰糖苷对生长育肥猪肉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3.3 饲粮中添加生氰糖苷对生长育肥猪肉基本营养成分的影响
        3.3.1 生氰糖苷对生长育肥猪肉粗蛋白、粗脂肪含量的影响
        3.3.2 生氰糖苷对生长育肥猪肉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3.4 饲粮中添加生氰糖苷对生长育肥猪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第4章 讨论
    4.1 饲粮中生氰糖苷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4.2 饲粮中生氰糖苷对生长育肥猪肉品质的影响
    4.3 饲粮中生氰糖苷对生长育肥猪猪肉营养成分的影响
    4.4 饲粮中生氰糖苷对生长育肥猪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麻疯树饼粕生物发酵脱毒及其饲用效果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缩略语与符号一览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麻疯树及麻疯树饼粕研究概况
        1 麻疯树简介
        2 麻疯树种子制备生物柴油
        3 麻疯树种子的主要成分
        4 麻疯树饼粕抗营养因子的研究概况
    第二节 佛波酯研究概况
        1 佛波醇酯的结构
        2 佛波醇酯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3 佛波酯的提取、分离和检测方法
    第三节 麻疯树饼粕的脱毒方法
        1 物理化学方法
        2 生物方法
    第四节 响应面法研究简介
    第五节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1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高效降解佛波酯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培养条件研究
    引言
    第一节 佛波酯提取分离及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1 材料
        2 试验方法
        3 结果与讨论
        4 小结
    第二节 高效降解佛波酯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培养条件研究
        1 材料
        2 试验方法
        3 结果与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Z11发酵麻疯树饼粕工艺条件的研究
    引言
    第一节 麻疯树饼粕固态发酵条件优化
        1 材料
        2 试验方法
        3 结果与讨论
        4 小结
    第二节 麻疯树饼粕发酵前后营养成分及抗营养因子含量测定
        1 材料
        2 试验方法
        3 结果与讨论
        4 小结
第四章 发酵麻疯树饼粕替代豆粕的效果评定
    前言
    1 材料
    2 试验方法
    3 结果与讨论
    4 小结
全文总结、创新点与后续研究展望
    一、小结
    二、创新点
    三、后续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饲料原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及其消除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几种主要抗营养因子
    1.1 非淀粉多糖
    1.2 植酸
    1.3 单宁
    1.4 糖苷
    1.5 植物凝集素
2 抗营养因子的抗营养作用
    2.1 非淀粉多糖的抗营养作用
    2.2 植酸的抗营养作用
    2.3 单宁的抗营养作用
    2.4 糖苷的抗营养作用
    2.5 植物凝集素的抗营养作用
3 抗营养因子的消除方法
    3.1 物理方法
        3.1.1 加热法
        3.1.2 扒皮加工方法
        3.1.3 水浸法
    3.2 生物学方法
        3.2.1 酶处理法
        3.2.2 发酵法
        3.2.3 发芽法
        3.2.4 育种法
4 结语

(7)杂粮中的抗营养因子检测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杂粮中ANF的分类
2 杂粮中ANF的抗营养作用及其机制
3 杂粮中ANF的检测技术
    3.1 蛋白酶抑制因子的检测
    3.2 皂甙的检测
    3.3 植物凝集素的检测
    3.4 低聚糖的检测
    3.5 植酸的检测
    3.6 抗原蛋白的检测
    3.7 单宁的检测
    3.8 非淀粉多糖的检测
4 小结

(8)大豆抗营养因子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大豆抗营养因子的抗营养作用
    1.1 胰蛋白酶抑制剂的抗营养作用
    1.2 植物凝集素的抗营养作用
2 大豆抗营养因子的抗营养作用的钝化和消除
    2.1 加热法
    2.2 膨化法
    2.3 发酵法
    2.4 育种法
    2.5 添加剂法
3 小结

(9)饲料中抗营养因子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ANF的分类
    (一) 根据不同抗营养作用分类
    (二) 根据不同来源分类
        1. 植物中的ANF。
        2. 动物副产品中的抗营养因子。
二、ANF的抗营养作用及其机制
三、ANF的检测方法
    (一) 物理化学分析法
    (二) 光谱分析法
        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2. 近红外光谱法 (near infrared reflectancespectroscopy, NIRS) 。
    (三) 色谱分析法
        1. 薄层色谱法。
        2. 气相色谱法。
        3. 高效液相色谱法。
    (四) 色谱质谱联用法
        1.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GC-MSn) 。
        2.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LC-MSn) 。
    (五) 酶联免疫分析法 (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 ELISA)
    (六) 电泳分析法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CE) 和荧光分析法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FS)
    (七) 其他分析方法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法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NMR)
四、结束语

(10)饲料中抗营养因子的危害作用及消除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常见抗营养因子及其危害作用
    1.1 蛋白酶抑制因子
    1.2 植物凝集素
    1.3 糖甙
    1.4 植酸
    1.5 非淀粉多糖
    1.6 抗维生素因子
    1.7 单宁
    1.8 游离棉酚
2 抗营养因子的消除方法
    2.1 物理消除法
        2.1.1 加热法:
        2.1.2 机械加工法:
        2.1.3 水泡法:
        2.1.4 挤压处理:
    2.2 化学方法
        2.2.1 碱处理 :
        2.2.2 化学钝化 :
        2.2.3 盐处理:
    2.3 生物学方法
        2.3.1 添加酶制剂法 :
        2.3.2 微生物发酵法:
        2.3.3 育种方法:
3 小结

四、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植物凝集素的快速检测(论文参考文献)

  • [1]饲料原料中抗营养因子的研究进展[J]. 梁洪慧,谭会泽,赵江涛,董莹,何鑫,张瑜,王凤麟,杨露,区美怡. 粮食与饲料工业, 2022(01)
  • [2]盐碱地苜蓿营养品质评价及抗营养因子研究[D]. 李俊峰.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02)
  • [3]日粮豆粕含量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生长和健康的损伤以及二种添加剂对其修复作用的研究[D]. 孙飞. 苏州大学, 2020(02)
  • [4]生氰糖苷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肉品质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D]. 张寄香. 湖南农业大学, 2019(08)
  • [5]麻疯树饼粕生物发酵脱毒及其饲用效果评价研究[D]. 赵一诺. 浙江大学, 2017(12)
  • [6]饲料原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及其消除方法[J]. 王洁,朱艳菲. 畜禽业, 2017(09)
  • [7]杂粮中的抗营养因子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 梁叶星,张玲,高飞虎,张雪梅,李雪. 南方农业, 2016(34)
  • [8]大豆抗营养因子研究进展[J]. 佟荟全,张珈榕,胡文元,刘羽,李琦华. 饲料博览, 2015(05)
  • [9]饲料中抗营养因子的研究进展[J]. 葛兴华,邱静,胡志和,杨曙明.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12(S1)
  • [10]饲料中抗营养因子的危害作用及消除方法[J]. 陶忠海,夏先林. 贵州畜牧兽医, 2012(04)

标签:;  ;  ;  

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植物凝集素的快速检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