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前应力状态对饱和砂体动力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

震前应力状态对饱和砂体动力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

一、震前应力状态对饱和砂土动力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许成顺,王冰,杜修力,岳冲,杨钰荣[1](2021)在《循环加载频率对砂土液化模式的影响试验研究》文中指出为了研究循环加载频率对饱和砂土的液化特性的影响,针对密实度为35%、50%、70%的福建标准砂进行了振动频率为0.05Hz、0.1Hz、0.5Hz、1Hz、2Hz的循环扭剪试验,并对密实度为50%的珊瑚砂和细砂进行了振动频率为0.1Hz和1Hz的循环扭剪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松砂还是密砂,其剪胀剪缩特性与加载频率密切相关,在低频荷载作用下表现出显着的剪胀特性,达到初始液化后孔隙水压力波动,土体仍具有抵抗液化能力,呈现"硬化型"液化模式;在高频荷载作用下表现出显着的剪缩特性,达到初始液化后孔隙水压力保持稳定,循环液化模式呈现"软化"特征,珊瑚砂和细砂的孔隙水压力特征和液化模式也同样受加载频率的影响,说明循环加载频率显着影响饱和砂土的剪胀剪缩特性,进而影响液化模式;液化阶段产生的流滑变形大小与加载频率密切相关,低频荷载作用下所产生的流滑变形显着大于高频荷载作用下的流滑变形。

马晓文,梁庆国,赵涛,周稳弟[2](2021)在《土动力学研究综述及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国家重大构筑物的不断建设实施,考虑土体具有较高的动力易损性和致灾特性,工程构筑物的工程地质灾害和岩土工程动力致灾特性研究需要愈显迫切。通过对当前土动力学与岩土地震工程方面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着重从土的动力强度、土的动本构关系、砂土的振动液化、铁路路基中的动应力、边坡地震永久变形和稳定性、挡土墙上的地震土压力等六个方面进行叙述,对其中涉及的各种研究方法进行比较和论述,最后提出了土动力学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若干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以期基于土动力学的发展而提升构筑物的抗震设防水平。

李兵,郭宏云,王新波,孙崇华[3](2021)在《某场区黏土质砂液化综合判别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通过室内试验对场区黏土质砂的物理力学性质进行详细分析,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剪切波速试验、扁铲侧胀试验及室内动三轴试验对黏土质砂进行液化判别,分析了各种液化判别方法液化判别结果差异性的原因,提出适用于黏土质砂液化判别的方法,并使用该方法对场区黏土质砂进行了综合液化判别。

邵帅[4](2021)在《原状黄土复杂应力条件的震陷机理与动力响应特性》文中认为黄土高原地处南北地震带,地震曾造成大量滑坡、震陷等地质灾害。黄土的动力响应特性、震陷机理与破坏特征研究是当前岩土工程的难点与焦点。本文综合利用复杂应力条件下原状黄土动扭剪试验和离心机振动台原状黄土模型试验等方法,分析了原状黄土的动力响应加速度、剪切变形、震陷变形、土体内裂隙发育、动力剪切破坏以及离心振动模型浅层黄土破坏变形规律、震陷变形特性和潜在裂缝滑移破坏模式。研究成果取得如下认识:(1)通过复杂应力条件下均压固结和偏压固结原状黄土动扭剪试验,测试分析了不同中主应力比情况下动模量、阻尼比的变化规律及动强度曲线。建立了最大动剪切模量、构度和固结围压三者的关系表达式。揭示了复杂应力条件下扭转剪切作用下黄土试样产生了两组相交剪切破坏面,且破坏状态与原黄土裂隙裂缝密切相关,破坏面之间的土单元保持了原状结构。(2)建立了黄土震陷与动应力、振次、固结围压、构度的关系,分析了三向主应力固结下黄土三维应变特征,得到了复杂应力条件下原状黄土动力特性变化规律。不同中主应力比条件下黄土的动剪切模量、阻尼比对动剪应变的变化规律相似,且在破坏标准条件下趋于一致。揭示了动剪切模量随动剪应变的衰减变化关系和动弹性剪切屈服强度与固结平均球应力之间的关系(3)系统研究复杂应力条件下原状黄土动扭剪特性,揭示不同中主应力比条件下黄土的动剪切屈服与破坏强度变化规律,分析了不同中主应力比固结条件下黄土的动剪切破坏强度与固结平均球应力关系。动力剪切作用下黄土剪切变形屈服状态和破坏状态在应力空间存在屈服面和破坏面且动力剪切破坏面位于静力剪切破坏面内。(4)原状黄土边坡模型试验揭示了黄土震陷和剪切的变形发展。相同激震作用下,不同含水率与坡比对黄土边坡不同土层的动力变形与动力放大系数影响不同。不断发育的张拉裂隙与裂缝形成了渗水通道和潜在滑移面。表明历史上强震作用下,裂缝发展为天然黄土边坡滑坡产生提供了滑动面条件。(5)揭示了原状黄土地基的地震动响应规律以及震陷特性。相同激震作用下,地基含水率越低,放大效应越明显;不同激震作用下地基模型均产生震陷变形累积发展。地震烈度、地层厚度、含水率是导致黄土地基产生震陷变形的主要原因。地震作用下剪切变形和震陷沉降相互作用引起土体裂缝动力响应发育,地基浅层剪切破坏严重,从内到外土结构破坏塌陷,内部贯通式裂缝扩展发育。

谭军[5](2021)在《基于非饱和剪切体变特征的渭河砂液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朱云江[6](2021)在《豫西黄土动力特性及地震荷载下深挖路堑黄土边坡稳定分析》文中研究说明

王佳玉[7](2021)在《成层性地基土冷却塔静动力特性研究》文中提出

戴俊豪[8](2021)在《地铁列车运营荷载作用下隧道周围粉土层动力响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周玮[9](2021)在《EPS颗粒混合轻量土动强度特性及离散元数值模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EPS颗粒(发泡聚苯乙烯)混合轻量土是将原料土、EPS颗粒、固化剂和水按照一定比例搅拌形成的新型材料,在一些特殊路段的路基工程中得到了初步应用。路基土在服役过程中受到动荷载作用,土的动强度特性对路基安全有着重要影响。动强度与一定的强度标准相关,不同的强度标准下土有不同的强度特性。以往对于轻量土动强度的研究集中于水泥掺量、EPS颗粒掺量、围压等因素对动强度的影响,缺乏轻量土在不同强度标准下的动强度特性横向比较,因此研究不同强度标准下的轻量土动强度特性,探究适宜的动强度标准显得尤为必要。本研究制备了不同配比的轻量土和重塑土进行固结不排水动三轴试验及常规三轴压缩试验,得到试样的滞回曲线、动应力时程曲线、动应变时程曲线和动孔压时程曲线以及有效抗剪强度参数。根据动三轴试验结果研究了轻量土和重塑土动应力、动应变、动孔压随振次的发展规律,分析孔压标准、极限平衡标准、屈服标准和应变标准对重塑土和轻量土的适用性,同时探讨了在轻量土和重塑土固结不排水三轴压缩试验中的应力-应变-孔压特性及其破坏模式。利用颗粒流软件PFC3D建立了EPS颗粒混合轻量土动三轴离散元数值模型,根据动三轴试验得到的滞回曲线对模型进行了细观参数标定,研究不同累积压应变下接触力、位移场、速度场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在固结不排水三轴压缩特性方面,随着水泥掺量的增高或者EPS颗粒体积比的减小,轻量土的应力-应变曲线由应变硬化型向应变软化型变化。应变软化型的轻量土试样有类似于超固结黏土的性质,在进行不排水剪切时孔压先增加后减少为负值。应变硬化型的轻量土试样和正常固结黏土性质类似,剪切时孔压有不断增高的趋势。重塑土呈现剪缩破坏形态,应变软化型轻量土试样破坏时形成约60°剪切带,呈现出脆性破坏性质。(2)在动应变累积特性方面,通过固结不排水动三轴试验发现,重塑土的动应变累积变化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振动密实阶段,第二阶段为振动变形阶段,第三阶段为振动破坏阶段。轻量土动应变累积有振动变形和振动破坏两个阶段,从振动变形向振动破坏段转变时动应变迅速增大。试验发现橡皮膜存在顺变效应,使得重塑土试样在受到荷载作用时局部排水,造成动孔压测量值偏低。(3)在动强度标准方面,对于黏性土和轻量土而言,颗粒被胶结物质所胶结,在动荷载作用过程中动孔压很难达到围压发生液化,孔压标准不适用于黏性土和轻量土。极限平衡标准只考虑试样的瞬时极限状态,且静力强度指标与动力强度指标并不相等,因此极限平衡标准也不适用于黏性土和轻量土。黏性土和轻量土动应变时程曲线均未出现转折点,因此适用应变标准。考虑循环荷载下土体的变形是土体动力失稳的因素,应该控制土体不发生较大塑性变形,其中轻量土以单幅压应变εd=5%作为强度标准,黏土的动应变以双幅动应变2εd=5%作为强度标准。(4)在离散元数值模拟方面,利用颗粒流程序对EPS颗粒混合轻量土进行了动三轴离散元数值建模。轻量土是一种多介质体系,颗粒主要有两种,分别是土颗粒和EPS颗粒,水泥在数值建模时被视为一种黏结强度。土颗粒按照级配放大法生成,采用平行黏结模型,按照土颗粒和EPS颗粒两种颗粒体系分组设置黏结参数,建立了轻量土动三轴离散元数值模型。(5)随着围压的增大,颗粒的接触力也变大,围压的增大限制了颗粒的位移,对颗粒体系的运动约束作用增强。当围压不变时,随着压应变的增大,EPS颗粒之间的接触力在减小,土颗粒之间的接触力无明显变化。EPS颗粒之间接触力的减弱,使得EPS颗粒在循环荷载作用下更容易发生位移,位移方向以沿竖向指向试样中心方向为主,在宏观上表现为压应变的累积,轻量土的变形主要是EPS颗粒的位移所造成。随着压应变的增大,颗粒体系的速度方向由随机分布转变为沿竖向指向试样中部,在压应变为5%时颗粒速度方向发生偏转的颗粒数目显着增多,说明试样竖向累积变形速率加快,动强度开始衰减,因此以5%的压应变作为轻量土的动强度标准是可行的。(6)EPS颗粒体积比不变时,颗粒的位移值随着应变的增大而增大,但是增幅很小,变化不大。在振动后期,土颗粒的黏结逐渐被破坏,位移值较小的土颗粒随着振动的进行位移值不断增大。试样两端颗粒速度方向沿径向分布,方向沿径向指向圆心和背离圆心的颗粒均存在,中部颗粒速度方向随着EPS颗粒体积比的增加由竖向指向试样中心方向变为沿径向背离圆心方向分布,两端颗粒速度大于中部颗粒速度。振幅的增大使得颗粒的位移值增大,土的变形累积速率加快。

耿飞[10](2021)在《循环荷载下吉林西部含砂粉土动力特性及不良地质堤防地震响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含砂粉土包含粉土颗粒和砂土颗粒,由河流冲刷和风化作用形成,广泛分布于河流中下游地基中。该类土体内部普遍分布有大量孔隙,且由于不含黏粒粘聚力一般偏小或不存在,动荷载下易液化。基于含砂粉土的成因其在江河沿岸广泛分布,不可避免地存在于堤防工程地基中。在渗流和地下水浸泡作用下,堤防地基长期处于饱和状态,地基中饱和状态的含砂粉土强度较低,同时满足液化破坏的必要条件,在地震荷载下极易发生液化破坏,引发堤防工程发生滑坡、决堤等各类灾害。为了研究含砂粉土的各类物理力学性质,探索其孔压增长规律和液化判别方法,揭示含砂粉土质堤防在地震荷载下的动力响应和破坏机理,本文以吉林西部松花江流域的典型含砂粉土为研究对象,以该地区某堤防工程为工程案例,开展了循环荷载下吉林西部含砂粉土动力特性及不良地质堤防地震响应研究。本文主要工作和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常规土工试验、静动三轴试验,测试了吉林西部典型含砂粉土物理力学特性,探索了其动力特性并揭示了其在循环荷载下的破坏机理。(2)基于动三轴试验结果,引入深度学习的方法,研究振次、围压对含砂粉土液化临界动应力的影响,建立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饱和含砂粉土孔压增长模型,并基于该模型对试验结果的仿真性能提出了相应的液化预测和安全区划分方法。经过验证,该模型精度高、泛化能力强,基于该模型提出的液化预测和安全区划分方法可靠、有效。(3)以吉林西部地区松花江流域某含砂粉土质堤防为工程案例,研究了其在地震荷载下的动力响应,揭示其深层液化机理和致灾原因。

二、震前应力状态对饱和砂土动力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震前应力状态对饱和砂土动力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循环加载频率对砂土液化模式的影响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 言
1 试验方案及试验条件
2 试验结果及分析
    2.1 循环加载频率对饱和砂土液化模式的影响
        2.1.1 福建标准砂液化模式特征(密实度为50%)
        2.1.2 密实度对福建标准砂液化模式特征的影响(密实度为35%、50%和70%)
        2.1.3 珊瑚砂液化模式特征(密实度为50%)
        2.1.4 细砂液化模式特征(密实度为50%)
    2.2 振动频率对不同密实度孔隙水压力的影响
3 结 论

(2)土动力学研究综述及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土的动力强度
    1.1 速率效应
    1.2 循环效应
    1.3 小结
2 土的动本构关系
    2.1 粘弹性模型
    2.2 弹塑性模型
    2.3 边界面模型
    2.4 结构性模型
    2.5 小结
3 砂土的振动液化
    3.1 液化的影响因素
    3.2 液化的判别
        (1)现场试验方法
        (2)室内试验方法
        (3) 经验对比
        (4)动力分析方法
    3.3 小结
4 铁路路基中的动应力
    4.1 研究方法
    4.2 基床中的应力分布
    4.3 小结
5 边坡地震永久变形和稳定性
    5.1 边坡地震稳定性分析方法
        (1)拟静力法
        (2)NEWMARK滑块分析法
        (3)动力有限元时程分析法
        (4)动力有限元法
        (5)试验法
    5.2 小结
6 挡土墙上的地震土压力
    6.1 地震土压力的计算方法
        (1)拟静力法
        (2)拟动力法
        (3)弹性波法
        (4)数值法
    6.2 小结
7 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方向
8 结语

(4)原状黄土复杂应力条件的震陷机理与动力响应特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黄土震陷破坏研究现状
        1.2.2 黄土动剪切特性研究现状
        1.2.3 动本构模型研究现状
        1.2.4 动力离心模型试验研究现状
        1.2.5 土体动力响应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1.3 .现存问题
    1.4 主要研究内容
        1.4.1 研究内容
        1.4.2 拟解决问题
2 原状结构性黄土动力特性分析
    2.1 概述
    2.2 试验简介
        2.2.1 设备简介
        2.2.2 试验材料
        2.2.3 试样制备
        2.2.5 试验方案及步骤
    2.3 结构性黄土的动应力应变特性
        2.3.1 骨干曲线
        2.3.2 动剪切模量
        2.3.3 阻尼比
        2.3.4 黄土循环动扭剪强度与破坏模式
    2.5 结构性黄土动强度特性
        2.5.1 概述
        2.5.2 循环扭剪作用下黄土的动强度特性
        2.5.3 黄土的动强度指标分析
    2.6 结构性黄土动扭剪震陷特性
        2.6.1 震陷特性
        2.6.2 动扭剪试验条件下原状黄土震陷特性
        2.6.3 循环振次对黄土震陷变形的影响
        2.6.4 含水率对黄土震陷变形的影响
        2.6.5 固结围压对黄土震陷变形的影响
    2.7 结构性黄土震陷系数经验公式
        2.7.1 黄土震陷系数经验公式的推导
        2.7.2 黄土震陷系数经验公式的验证
    2.8 本章小结
3 复杂应力条件下原状黄土的动剪切屈服和破坏强度研究
    3.1 概述
    3.2 复杂静应力条件下黄土的动剪切特性
        3.2.1 试样的应力状态
        3.2.2 试验介绍
    3.3 不同中主应力比黄土的动剪切特性
        3.3.1 动剪应力与动剪应变骨干曲线
        3.3.2 动剪切模量变化规律
        3.3.3 动阻尼比变化规律
        3.3.4 动强度变化规律
        3.3.5 动屈服条件变化规律
    3.4 固结应力条件、含水率对黄土动力特性的影响
        3.4.1 不同固结围压黄土的动应力应变骨干曲线
        3.4.2 固结应力对动模量、阻尼比的影响
        3.4.3 不同含水率下黄土的动应力应变骨干曲线
        3.4.4 含水率对动模量、阻尼比的影响
    3.5 应力空间中黄土的强度变化规律与动剪切的破坏模式
        3.5.1 应力空间中黄土的强度变化规律
        3.5.2 循环动剪切的破坏模式
    3.6 本章小结
4 原状黄土离心模型试验动力响应分析
    4.1 黄土动力离心机振动台模型试验设计
        4.1.1 离心机振动台试验原理
        4.1.2 模型试验材料
        4.1.3 离心机振动台模型试验相似关系设计
        4.1.4 离心机振动台试验模型制作
        4.1.5 离心机振动台试验模型箱的选择
        4.1.6 试验步骤
    4.2 离心模型试验黄土边坡动力响应特征
        4.2.1 加速度响应特征
        4.2.2 动力响应高程效应与趋表效应
        4.2.3 模型加速度反应谱
    4.3 数值模拟黄土边坡动力响应特征
        4.3.1 计算原理
        4.3.2 黄土边坡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动力响应对比分析
    4.4 黄土边坡的震陷变形破坏特征
    4.5 本章小结
5 原状黄土地基动力离心模型震陷变形研究
    5.1 试验概况介绍
    5.2 黄土地基离心动力响应特征
        5.2.1 黄土地基加速度响应
        5.2.2 黄土地基的加速度放大效应
        5.2.3 输入峰值加速度对模型动力响应的影响
        5.2.4 离心加速度对模型动力响应的影响
        5.2.5 含水率对模型动力响应的影响
        5.2.6 黄土地基模型加速度反应谱
    5.3 地基离心动力数值模型研究
        5.3.1 黄土地基数值建模及计算参数
        5.3.2 黄土地基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动力响应对比分析
        5.3.3 黄土震陷系数经验公式与黄土地基震陷量计算方法
        5.3.4 黄土地基震陷变形分布特征
    5.4 黄土地基的震陷变形破坏特征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9)EPS颗粒混合轻量土动强度特性及离散元数值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轻量土动变形特性研究现状
        1.2.2 轻量土动强度研究现状
        1.2.3 基于离散元的土体力学响应研究现状
    1.3 存在问题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试验内容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样制备
    2.3 试验方案
        2.3.1 固结不排水剪切三轴试验方案
        2.3.2 动三轴试验方案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EPS颗粒混合轻量土固结不排水剪切三轴特性试验研究
    3.1 应力-应变-孔压特性
        3.1.1 试验结果
        3.1.2 结果与讨论
    3.2 抗剪强度指标
        3.2.1 莫尔圆与包络线
        3.2.2 抗剪强度参数变化规律
    3.3 破坏形态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循环荷载下EPS颗粒混合轻量土动强度标准试验研究
    4.1 强度标准
    4.2 试验结果与分析
        4.2.1 滞回曲线
        4.2.2 动应力时程曲线
        4.2.3 动应变时程曲线
        4.2.4 动孔压时程曲线
    4.3 强度标准讨论
        4.3.1 孔压标准
        4.3.2 极限平衡标准
        4.3.3 屈服标准
        4.3.4 应变标准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循环荷载下EPS颗粒混合轻量土动强度失稳过程离散元模拟研究
    5.1 EPS颗粒混合轻量土离散元数值模型及参数标定
        5.1.1 颗粒流数值模拟理论简介
        5.1.2 三轴伺服机制原理与实现
        5.1.3 轻量土动三轴离散元数值建模
        5.1.4 轻量土动三轴试验细观参数标定
    5.2 轻量土动应变累积过程发展规律
    5.3 EPS颗粒体积比对轻量土动强度失稳过程的影响规律
    5.4 围压对动强度失稳过程的影响规律
    5.5 振幅对动强度失稳过程的影响规律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循环荷载下吉林西部含砂粉土动力特性及不良地质堤防地震响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0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 土体动力特性试验研究现状
        1.1.2 孔压增长模型研究现状
        1.1.3 液化机理及判别方法研究现状
        1.1.4 堤防地震响应研究现状
    1.2 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土体基本物理力学特性研究
    2.1 颗粒分析试验
    2.2 含水率试验
    2.3 密度试验
    2.4 液塑限试验
    2.5 易溶盐和有机物含量试验
    2.6 静三轴试验
        2.6.1 试验仪器介绍
        2.6.2 试验方法与过程
        2.6.3 试验结果分析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循环荷载下饱和含砂粉土的动力特性研究
    3.1 动三轴试验内容
        3.1.1 试验土样和仪器
        3.1.2 试验方案
    3.2 饱和含砂粉土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应变特性
    3.3 饱和含砂粉土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孔压发展规律
    3.4 饱和含砂粉土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应力路径发展规律
    3.5 饱和含砂粉土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动弹性模量和阻尼比发展规律
        3.5.1 动弹性模量发展规律
        3.5.2 阻尼比发展规律
    3.6 饱和含砂粉土抗液化强度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孔压增长模型
    4.1 传统孔压增长模型
    4.2 BP神经网络原理
    4.3 BP神经网络模型参数及训练过程
    4.4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孔压增长模型预测精度分析
    4.5 模型性能对比分析
    4.6 基于孔压增长模型的液化预测和安全区划分方法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含砂粉土质堤防地震响应分析
    5.1 有限元计算的关键问题
        5.1.1 有限元软件的选用
        5.1.2 土体本构模型
        5.1.3 工程概况
    5.2 静力响应分析
        5.2.1 静力分析有限元模型
        5.2.2 静力计算结果分析
    5.3 动力响应有限元分析
        5.3.1 动力分析有限元模型
        5.3.2 地震荷载的输入
    5.4 特征点加速度响应分析
    5.5 应力分布规律分析
    5.6 基于临界液化破坏面的堤防液化分析
        5.6.1 基于临界液化破坏面的液化判定方法
        5.6.2 液化区域分布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附录Ⅱ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四、震前应力状态对饱和砂土动力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循环加载频率对砂土液化模式的影响试验研究[J]. 许成顺,王冰,杜修力,岳冲,杨钰荣. 土木工程学报, 2021(11)
  • [2]土动力学研究综述及思考[J]. 马晓文,梁庆国,赵涛,周稳弟. 世界地震工程, 2021(04)
  • [3]某场区黏土质砂液化综合判别研究[J]. 李兵,郭宏云,王新波,孙崇华. 岩土工程技术, 2021(05)
  • [4]原状黄土复杂应力条件的震陷机理与动力响应特性[D]. 邵帅.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5]基于非饱和剪切体变特征的渭河砂液化研究[D]. 谭军. 长安大学, 2021
  • [6]豫西黄土动力特性及地震荷载下深挖路堑黄土边坡稳定分析[D]. 朱云江.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21
  • [7]成层性地基土冷却塔静动力特性研究[D]. 王佳玉. 沈阳建筑大学, 2021
  • [8]地铁列车运营荷载作用下隧道周围粉土层动力响应研究[D]. 戴俊豪.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9]EPS颗粒混合轻量土动强度特性及离散元数值模拟研究[D]. 周玮.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01)
  • [10]循环荷载下吉林西部含砂粉土动力特性及不良地质堤防地震响应研究[D]. 耿飞. 山东大学, 2021(12)

标签:;  ;  ;  ;  ;  

震前应力状态对饱和砂体动力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