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硫磷超低量大面积喷洒灭蚊效果初探

马拉硫磷超低量大面积喷洒灭蚊效果初探

一、大面积马拉硫磷超低容量喷洒灭蚊效果的初步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李杨思琪[1](2021)在《2019年云南耿马县登革热临床特征、血清型及基因型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 的]探讨云南临沧市耿马县登革热流行趋势、临床特征、血清型及基因型特点,为当地制定有效的登革热防控和诊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19年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县登革热患者急性血清,采用BHK细胞培养法分离登革病毒及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鉴定登革病毒血清型;采用RT-PCR法获取登革病毒E基因序列,在GenBank中搜索并下载同源性较高的参考序列,采用Chromas 2、SeqMan、Mega5.0、MAFFT online 和 Megalign 等生物学软件开展登革病毒系统进化树及其氨基酸同源性(核苷酸相似性)分析;收集2019年上述登革热患者临床资料,采用Exce12017和SPSS20.0分析上述DF流行病学基本特征、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生化指标特征。[结 果]共采集登革热患者急性期血清样本141份,分离4种登革病毒血清型,其中33 株 DENV-1(23.40%)、43 株 DENV-2(30.50%)、64 株 DENV-3(45.40%)和1株DENV-4(0.71%);共扩增出DENV-1、DENV-2和DENV-3三种登革病毒血清型30份E基因目标片段,包括DENV-1型14株(2株缅甸输入株、12株耿马本地株),均为G-Ⅰ型,其中1株缅甸输入株E基因序列与4株耿马本地株基因序列处于同一进化分支(氨基酸同源性为99.2%~99.6%,核苷酸相似性为99.1%),1株缅甸输入株与8株耿马本地株的E基因序列处于同一分支上(氨基酸同源性为99.4%~100%、核苷酸相似性为99.7%~100%);DENV-2型6株,其中2株缅甸输入株属G-Ⅰ型(Asian Ⅰ型),且与2019年缅甸流行株(MT705604)亲缘关系最近(氨基酸同源性为97.2%~100%、核苷酸相似性为97.6%~99.8%),4株耿马本地株为G-Ⅳ(Cosmopolitan型),与2016年的广州株(MK564477)亲缘关系最近(氨基酸同源性为99.6%、核苷酸相似性为99.4%);DENV-3型10株,均为G-Ⅲ型(5株缅甸输入株、5株耿马本地株),其中缅甸输入株与本地株E基因氨基酸同源性99.2%~100%较高(核苷酸相似性99.1%~100%),均与2019年缅甸流行株(MW320451)关系最密切(氨基酸同源性为99.0%~100%、核苷酸相似性为99.0%~99.6%)。共对140份3种DENV血清型(DENV-1、DENV-2、DENV-3)病例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在临床症状方面,DENV-1主要表现为发热(96.97%)、肌肉酸痛(81.81%)、畏寒(84.85%)、乏力(87.88%),DENV-2 主要为发热(84.44%)、畏寒(83.72%)、乏力(86.05%),DENV-3 以发热(87.50%)、肌肉酸痛(81.25%)、畏寒(92.19%)、乏力(87.50%)为主,该三种DENV在发热、肌肉酸痛、畏寒、乏力等方面均无显着差异(P>0.05);在临床体征方面,DENV-1出现皮疹6例(18.18%)、DENV-2 10 例(23.26%)、DENV-3 32 例(50.00%),三种 DENV 在皮疹方面有统计学差异,尤其以DENV-3的皮疹率显着较高(P<0.05);在血常规指标方面,DENV-1主要表现为白细胞(96.97%)、血小板(90.91%)、中性粒细胞(96.97%)、淋巴细胞(90.91%)降低,DENV-2、DENV-3 均以白细胞(86.05%、85.94%)、中性粒细胞(86.05%、82.81%)降低为主,三种DENV在白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降低上无显着差异(P>0.05),但与DENV-2、DENV-3的红细胞降低率(46.51%、32.81%)相比,DENV-1的红细胞降低率(69.70%)显着较高(P<0.05);在肝功能指标方面,DENV-1和DENV-3均主要表现为谷草转氨酶升高(42.42%、34.38%),DENV-2以谷丙转氨酶升高(20.93%)为主,三种DENV在上述肝功能指标上无显着差异(P<0.05);在心功能指标方面,DENV-1主要为乳酸脱氢酶(51.52%)、肌酸激酶同工酶(51.52%)升高,DENV-2和DENV-3主要表现为肌酸激酶同工酶升高(32.56%、48.44%),三种DENV在上述心功能指标中的乳酸脱氢酶上变化有统计学差异,其中以DENV-1的乳酸脱氢酶升高较为显着(P<0.05);在血脂指标方面,DENV-1低密度脂蛋白降低率(72.73%)明显高于DENV-2、DENV-3(62.79%、46.51%),DENV-3高密度脂蛋白降低率(97.67%)也显着高于DENV-1、DENV-2(36.36%、65.12%)(P<0.05);在电解质方面,DENV-2患者以钾降低(44.19%)较为显着,DENV-1以钙降低(33.33%)较为显着(P<0.05)。[结 论]2019年云南省耿马县存在4种DENV血清型,并分离出4种基因型(DENV-1 G-Ⅰ 型、DENV-2 Asian Ⅰ 型、DENV-2 Cosmopolitan 型和 DENV-3 G-Ⅲ型),本地DENV-1和DENV-3株均来自对应缅甸边境地区的输入株,本地DENV-2来源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耿马县DF患者临床特征较典型,其中DENV-1以红细胞降低、乳酸脱氢酶升高、血钙浓度降低以及低密度脂蛋白降低为主要特征(P<0.05),DENV-2以血钾浓度降低为主(P<0.05),DENV-3以皮疹和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较为显着(P<0.05)。建议当地相关卫生部门加强临床医师培训,以防止重症DF或死亡病例的发生。

徐超民,王加亭,李霜,刘路路,姚贵敏,伟军,王坤芳,王文成,涂雄兵,张泽华[2](2021)在《蝗虫综合防控技术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蝗灾是世界性生物灾害,给农牧业生产造成巨大经济损失。2020年初沙漠蝗Schistocerca gregaria再次暴发,严重影响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蝗虫防治的新技术和新策略不断发展。本文概述了我国蝗虫主要成灾种类、分布及其危害,总结了近年来蝗虫监测预警及防控技术相关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以生物防治为主,化学农药应急防控和生态调控为辅的蝗虫绿色可持续防控技术体系,并从不同方面对未来草原蝗虫综合防控技术体系的构建进行展望,以期为蝗灾科学治理提供理论支撑。

韦昆[3](2020)在《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噻苯隆·敌草隆超低容量喷雾油剂的制备与应用评价》文中认为植保无人机是一种高工效的现代化施药器械,近年来在中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在农业领域应用广泛。目前市场上植保无人机的有效载荷在5-15 kg,但水分散粒剂、悬浮剂等农药制剂需要大量兑水稀释施用,会限制植保无人机的作业效率,无法发挥其高工效的优势。当作业窗口期较短,如喷施棉花脱叶剂用于机械采棉,或防控草地贪夜蛾这种迁飞能力极强的害虫时,不能短时间内大面积的喷施农药,将病虫害控制在较小范围内。因此,开发适合植保无人机低量喷施的农药制剂是非常必要的。超低容量喷雾剂在使用时不兑水稀释,使用专用设备直接喷施,是一种适合植保无人机使用的农药制剂。本文从溶剂和助剂的筛选着手,制备了两种适合植保无人机喷施的超低容量喷雾油剂。初步评价了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超低容量喷雾油剂在玉米叶片上的润湿铺展性能、耐雨水冲刷性能、渗透性能,及其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防治效果。初步评价了噻苯隆·敌草隆超低容量喷雾油剂的雾化性能、沉积效果和脱叶、吐絮效果。本论文的工作概述如下:1.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超低容量喷雾油剂(1)制备了5种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超低容量喷雾油剂。在有效成分质量分数为1%氯虫苯甲酰胺+1%噻虫嗪时,最优溶剂组合为1%二甲基亚砜(DMSO)+5%N-甲基-2-吡咯烷酮(NMP)+8%环己酮(Cyc);最佳助剂为磺酸盐类与脂肪酸酯醚类助剂组合物。(2)测试了制备的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超低容量喷雾油剂的应用性能,与商品药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做了对比。结果表明:油剂的润湿时间更短,初始接触角和静止接触角更小,铺展速度更快,能够更好的润湿玉米叶片。油剂的最大滞留量远大于对照药剂,挥发率低,耐雨水冲刷性能更优,并且能够更多的渗透进靶标叶片中。(3)优选出含TW-60的样品,以草地贪夜蛾幼虫为防治对象,测试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施药7天后,油剂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虫口减退率为81.31%,防效可达83.01%,均优于商品药(虫口减退率67.39%,防效70.35%)。2.噻苯隆·敌草隆超低容量喷雾油剂(1)制备了5种噻苯隆·敌草隆超低容量喷雾油剂,在有效成分质量分数为2%噻苯隆+1%敌草隆+10%乙烯利时,最优溶剂组合为1%二甲基亚砜(DMSO)+5%N-甲基-2-吡咯烷酮(NMP)+10%环己酮(Cyc);最佳助剂为磺酸盐类与脂肪酸酯醚类助剂组合物。(2)测试了制备的噻苯隆·敌草隆超低容量喷雾油剂的应用性能,与商品药54%噻苯隆·敌草隆水悬浮剂做了对比。结果表明:相对于市售药剂,油剂的表面张力小,在棉花叶片上的初始接触角和静止接触角更小,铺展速度更快,润湿时间更短,说明油剂具有良好的润湿铺展性能。同时,油剂在棉花叶片上的最大滞留量也优于对照药剂,能够更多的保留在叶片上。(3)筛选了离心雾化喷头最佳工作条件,使用室内喷淋装置测试了制剂的雾化性能。测试结果显示5种超低容量喷雾油剂的累积体积粒径均大于对照药剂,雾滴分布更加均匀。并且雾滴粒径随粘度的增大而增大,雾滴粒径的跨度随着粘度的增大而减小,说明增大制剂粘度能够得到分布更加均匀的雾滴。(4)在田间药效试验中,测试了制剂的沉积效果,以及对棉花的脱叶率和吐絮率。结果表明,加大施药量会增大雾滴粒径、覆盖率和沉积密度。相同施药量下,超低容量喷雾油剂的雾滴粒径略大于对照药剂,覆盖率和沉积密度均大于对照药剂。药后15天施用量0.60 L/亩的超低容量喷雾油剂表现出最佳脱叶效果,脱叶率可达77.84%,吐絮率达到100%。对照药剂的脱叶率为54.58%,吐絮率仅为44.68%。

王辉[4](2020)在《飞机喷雾防治松褐天牛短期效果与持续效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松材线虫病(又称松萎蔫病,Pine wilt disease,PWD)是造成多种松树死亡的致命因素,其主要传播媒介松褐(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广布东亚(我国21省区),成为驱使松材线虫病快速传播、扩散、暴发的主要因子。因此,通过控制松褐天牛数量来降低松材线虫病发生程度,成为防控重要途径之一。然而,如何有效压低松褐天牛种群数量,仍面临诸多挑战。当前,天敌释放、死树清理、成虫诱捕等措施已用于天牛防治一线,而林区飞机喷雾防治(简称“飞防”)松褐天牛近些年也迅速兴起,现已在我国12个省27个市开展。与传统方法相比,“飞防”在大面积作业与作业效率上优势明显,但仍面临许多问题与挑战:(1)飞防效果评价各地做法不一,缺少规范;(2)“飞防”受到多种因素限制,当前一些标准仍沿用农业飞防领域,于林区飞防相差较大;(3)商用“飞防”只关注短期效果,但当年效果能否持续到次年或来年或更长时间(持续效果),仍备受质疑。为此,本研究通过松褐天牛“飞防”作业案例分析方法,结合无人机喷雾模拟试验的作业因素对雾滴沉降的影响与检测分析,同时采用“飞防”当年的短期效果(直接致死、间接致死作用等)评价与来年持续跟踪的持续效果(天牛种群动态监测、马尾松死树调查)评价方法,以样线、样方野外调查法采集天牛、马尾松死树等数据,用配对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等数学分析方法,研究影响松褐天牛“飞防”雾滴沉降因子、短期效果与持续效果关系及其反馈的信息与启示。主要结论包括以下几点:(1)林区“飞防”作业的雾滴分布不均、变差大。南昌作业区微滴(<0.1 mm)、小滴(0.1~1 mm)相比中滴(1~3 mm)、大滴(>3 mm)占比更高,单张检测卡雾滴承接量差异大。单位面积(每平方厘米)雾滴量第一次飞防平均5.17滴,第二次飞防平均3.27滴。乐安作业区雾滴覆盖率>5%,单位雾滴量>5滴,平均雾滴大小为0.8-1.5cm2;第二次飞防的树冠雾滴覆盖率与单位雾滴量均高于主干与树下,而第一次飞防树冠的数值却低于主干和树下;在东南西北4个方向样线上,药剂雾滴分布上有一定起伏,雾滴频次分布各异,非参数检验结果显示:第一次飞防的东向样线与其他方向样线雾滴数差异显着,而其他方向间差异不显着;第二次飞防东向与南向样线间差异显着、与西、北向样线差异不显着,南向样线与西、北向差异显着,西向样线与北向也差异显着,此外第一次和第二次飞防相同方向样线间差异不显着。(2)雾滴沉降受飞行高度、速度、郁闭度等多种因素影响,而风速在影响其他因素的基础上发挥作用。风速下,雾滴易漂移出既定喷幅区,导致目标区雾滴承接量明显下降。飞行高度上,7 m高度组较11 m、15 m高度组雾滴承接量最多;飞行速度上,4 m/s与5 m/s两个低速组明显较6.5 m/s与8 m/s中高速组沉降多;林区郁闭度上,低郁闭度0.3组明显优于0.7组,但与0.5组差异不显着;尿素沉降剂添加与否,影响整体的雾滴沉降效果。(3)“飞防”对松褐天牛成虫致死作用显着。检测直接致死作用,南昌作业区“飞防”后1~2 d成虫死亡率达70%以上,2~4 d则全部死亡,明显快于对照组;检测间接致死作用效果上,乐安作业区“飞防”区松枝饲喂松褐天牛成虫,1 d内全部死亡,显着快于对照组。(4)“飞防”显着降低当年松褐天牛种群大小。“飞防”前调查处理区与对照区松褐天牛种群数量无差异,但“飞防”后马尾松林整体或分区(林外区、林缘区、林中区)检测均发现成虫诱捕数量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其防效达50%~80%。(5)“飞防”当年的种群下降趋势不能延续到来年,即“短期效果不等于持续效果”,且马尾松死树量在“停飞”后回升快。调查“一年飞防区”发现松褐天牛成虫种群在总的发生量、发生高峰、发生时间跨度、结束时间等均与对照区不同,前者更大或更晚,且林外、林缘、林中各区调查结果也与此类似。“多年飞防区”也呈现类似情况,但与对照组总体上更相似。以2018年“飞防”年为时间界线,发现马尾松死树量2016-2018年呈下降趋势,但2019年较2018年回升趋势明显,较对照组更高。

马晓,杨思嘉,王桂安,马敏[5](2020)在《浙江省宁波市登革热暴发疫情媒介伊蚊控制措施效果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对宁波市城区登革热暴发疫情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比较3种媒介控制方法对伊蚊成蚊密度及布雷图指数(BI)的控制效果,为制定当地登革热应急处置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超低容量喷雾、热烟雾剂、滞留喷洒、缓释剂及环境整治联合防制方法控制蚊虫,其中措施1为超低容量喷雾、热烟雾剂、缓释剂及环境整治联合防制方法,措施2为超低容量喷雾、滞留喷洒、缓释剂及环境整治联合防制方法,措施3为超低容量喷雾、热烟雾剂、滞留喷洒、缓释剂及环境整治联合防制方法,比较3种控制措施伊蚊帐诱指数下降率及其BI控制效果。帐诱指数下降率采用方差分析或秩和检验分析;BI控制效果采用曲线拟合分析。结果 3种控制措施帐诱指数第1天、第2天下降率依次分别为0.24±0.41、0.20±0.64、0.47±0.17和0.27±0.27、0.55±0.27、0.47±0.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659,P=0.206;F=2.236,P=0.123),第3天下降率分别为0.31±0.57、0.44±0.46和0.77±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97,P=0.046),以措施3帐诱指数下降率最高(0.77±0.27);3种控制措施下BI下降到安全阈值(BI<5)所用时间分别为3.58、3.36和2.62 d,BI下降到5以措施3所用时间最短。结论超低容量喷雾、热烟雾剂、滞留喷洒、缓释剂及环境整治联合防制在本次登革热应急控制中效果较好。

王辉,仇慧娟,徐俊,肖斌,张扬,曾菊平[6](2019)在《噻虫啉飞机喷雾防治松褐天牛现状与应用展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松褐天牛是促使松材线虫病广泛传播的主要媒介,如何压低林间种群是当前防控的主要挑战之一。近年来,林区飞机喷雾防治(飞防)松褐天牛兴起,覆盖我国12个省份27个市,以喷施噻虫啉为主。飞防速度快、覆盖面大,较常规方法优势明显。然而,噻虫啉飞防效果与风险仍备受关注。文中简要回顾国内外林区飞防发展历程;基于前期噻虫啉药效、残留实验结果,结合飞防自身问题与我国噻虫啉飞防现状,及松褐天牛与美国白蛾等林业害虫飞防案例对比,综述噻虫啉飞防松褐天牛所面临的挑战与问题,提出后续研究中需结合林区飞防实际,在剂型选用、种群长期压制、生物多样性风险等方面深入研究,以出台专门技术规程,促使噻虫啉飞防技术改进,实现科学飞防。

聂晨辉[7](2019)在《秦皇岛口岸截获外来昆虫调查》文中研究表明本文旨在为秦皇岛口岸的外来船舶携带昆虫防控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对2017年秦皇岛口岸截获外来昆虫种类进行统计与分析,经梳理后发现2017年截获昆虫565种次,涉及7个昆虫目,其中截获频率较高的前三种分别为鞘翅目、双翅目、半翅目昆虫。为更好的掌握了解外来船舶携带昆虫生存特点,通过对近几年往返于秦皇岛口岸2000余艘外来船舶所携带的部分双翅目昆虫作为具体研究对象,结合查阅资料、文献、走访等工作,发现主要有蚊、蝇、蠓、蚋四类双翅目昆虫,其中蚊类发现1科4亚科19种,蝇类发现4科18属46种,蠓类发现1科3属11种,蚋类发现1科1属7种,共计83种。针对蚊类和蝇类在入境船舶上分布特点和随季节变化的种群消长规律展开调查,发现蚊类主要栖息于船舶生活区外特定的开放型场所,且随着温度和湿度的上升,种群密度明显增加并达到最高峰;而不同蝇类对船舶上的停留栖息场所选择各不相同,例如家蝇和巨尾阿丽蝇常以垃圾桶周围为主要活动场所,花蝇科蝇类常以缆绳堆为主要活动场所,后甲板栏杆等处常可发现大头金蝇在此处休息等,通过对蝇类种群消长规律展开调查,发现随着温度上升种群密度逐渐上升,但湿度在增大时种群密度显着下降,与湿度呈反比关系。对被截获的双翅目昆虫来源国家和地区进行分类,发现涉及国家和地区共有14个,其中携带双翅目昆虫种类最多的前5个国家分别为:韩国29种、澳大利亚13种、日本11种、中国台湾地区10种、东南亚地区共携带9种。对秦皇岛口岸港区内部蝇类和蚊类种群构成、种群密度变化规律和分布情况等进行深入调查。基本掌握了港区内蚊蝇种群构成、栖息地分布和随季节变化的种群消长规律。发现蚊类和蝇类成虫种群消长规律基本与船舶调查结果一致,蚊类幼虫种群密度与孳生地水温呈正比关系,当水温达到20℃时,可在孳生地水体中发现幼虫活动,在水温达到28℃时,幼虫活跃度最高,种群密度同时达到最高峰,之后随着温度逐渐下降,幼虫种群密度降低直至消失。

彭丽兰,解锐历,言慧,苏兴华,李君,何佩清,王向东,陈晓光,李华[8](2018)在《2017年广州市白纹伊蚊对5种杀虫剂的抗药性调查》文中研究表明为了解广州市白纹伊蚊的抗药性水平及变化,本研究于2017年在广州市10个行政区的11个采样点采集幼虫和蛹,带回实验室饲养(F1~F3代),采用WHO推荐的成蚊滤纸接触筒法对白纹伊蚊的抗药性进行监测。羽化3 d的雌性成蚊分别接触0.05%溴氰菊酯、0.75%氯菊酯、5%马拉硫磷、0.1%恶虫威和4%DDT药膜,分别计算KDT50、KRR50和24 h死亡率。结果显示,监测点白纹伊蚊对溴氰菊酯的KDT50为34~62 min,KRR50为1.79~3.26,死亡率为46%~77%;对氯菊酯的KDT50为36~77 min,KRR50为1.33~2.85,死亡率为60%~87%;对马拉硫磷的KDT50为29~65 min,KRR50为0.97~2.17,死亡率为99%~100%;对恶虫威的KDT50为45~166 min,KRR50为1.67~6.15,死亡率为9%~86%;对DDT的死亡率为7%~54%。实验结果显示广州市区范围内白纹伊蚊除对马拉硫磷敏感外,对溴氰菊酯、氯菊酯、恶虫威和DDT均存在抗性;与2014年调查结果相比,白纹伊蚊对溴氰菊酯和氯菊酯抗性程度升高,对DDT的抗性水平仍在继续升高。

肖纬坤[9](2017)在《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园林植物主要害虫调查与防治分析》文中提出园林植物,是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景观的浓缩。杭州作为旅游城市,园林植物与杭州的发展紧密相连。随着绿化率的不断上升,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对植物的多样性要求也不断加强,外来植物物种呈现直线上升趋势,加上植保工作的滞后,直接导致了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加重,给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景观和谐带来极大的威胁。为了更加有效控制这一情况,本文结合浙江省林业有害生物普查,以调查害虫为重点,对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的园林植物的害虫种类进行调查,对害虫优势种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进行初步研究。于2015年1月-2016年6月间,对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园林植物害虫进行调查,通过整理,发现害虫165种,隶属8目58科,其中食叶类害虫隶属30科74种,刺吸害虫隶属20科64种,蛀干害虫隶属5科20种,地下害虫隶属3科5种。并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资料。此次调查发现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害虫优势种有25种,并对其进行形态、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制定防治措施。经过研究,本论文总结出简单易行的防治对策,对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园林植物害虫防治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孙俊,陈志龙[10](2000)在《江苏省主要媒介昆虫防制概述》文中研究指明 江苏省对主要媒介昆虫蚊、蝇、蟑螂、臭虫和蜱等曾开展过多次调查.基本摸清了种类分布、生态和季节消长等情况,为科学、有效地进行媒介昆虫防制打下基础。多年来,我省一直重视媒介昆虫防制的研究.采取环境治理、化学防制、物理防制和

二、大面积马拉硫磷超低容量喷洒灭蚊效果的初步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面积马拉硫磷超低容量喷洒灭蚊效果的初步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2019年云南耿马县登革热临床特征、血清型及基因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1.1 登革热患者临床资料
        1.2 登革热患者急性期血清样本来源
        1.3 主要实验试剂
        1.4 主要实验仪器及设备
    2 研究方法
        2.1 检测方法
        2.2 分析方法
结果
    1 病毒分离
    2 DENV基因型鉴定
        2.1 E基因序列
    3 登革热流行病学特征
        3.1 性别分布
        3.2 年龄分布
        3.3 职业分布
        3.4 时间分布
        3.5 病例性质
        3.6 基础疾病
        3.7 病程
    4 不同DENY血清型病例临床症状及体征
        4.1 发热
        4.2 肌肉酸痛
        4.3 皮疹
        4.4 其它主要症状
    5 实验室生化指标
        5.1 血常规
        5.2 肝功能
        5.3 心功能
        5.4 肾功能
        5.5 血脂
        5.6 电解质
        5.7 凝血功能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云南埃及伊蚊重要生态习性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2)蝗虫综合防控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蝗虫为害现状
    1.1 蝗虫的危害性
    1.2 我国蝗灾的防治史
    1.3 主要成灾蝗虫的种类与分布
2 蝗虫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2.1 蝗虫监测技术的历史
    2.2 昆虫雷达的研究进展
3 蝗虫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3.1 化学防治
        3.1.1 化学防治进展
        3.1.2 目前国内应用的主要防治药剂
    3.2 生物防治
        3.2.1 防蝗真菌
        3.2.2 防蝗细菌
        3.2.3 防蝗病毒
        3.2.4 蝗虫微孢子虫(原生动物)
        3.2.5 植物源农药
    3.3 生态调控
        3.3.1 生态治理
        3.3.2 蝗虫天敌
        3.3.3 牧鸡牧鸭、食虫鸟类
    3.4 施药技术
        3.4.1 大、中、小型机械
        3.4.2 飞机和无人机
    3.5 蝗虫绿色可持续防控技术体系
4 展望

(3)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噻苯隆·敌草隆超低容量喷雾油剂的制备与应用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列表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植保无人机
        1.1.1 植保无人机简介
        1.1.2 植保无人机的种类
        1.1.3 植保无人机的应用
    1.2 超低容量喷雾剂与超低容量喷雾技术简介
        1.2.1 超低容量喷雾剂
        1.2.2 超低容量喷雾技术
    1.3 草地贪夜蛾及防治简介
        1.3.1 转基因技术防治
        1.3.2 生物农药防治
        1.3.3 化学农药防治
    1.4 棉花脱叶剂简介
    1.5 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噻苯隆与敌草隆简介
    1.6 农药制剂对靶行为简介
    1.7 文献总结
第二章 论文立题依据及设计思想
    2.1 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2.2 论文设计思想
    2.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2.3.1 开发植保无人机专用超低容量喷雾油剂
        2.3.2 解释专用制剂在离心喷头上的雾化分散规律
        2.3.3 开展制剂的对靶润湿、铺展、沉积等研究
第三章 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超低容量喷雾油剂的制备及应用评价
    3.1 实验设备及试剂
        3.1.1 主要仪器设备
        3.1.2 主要化学试剂
    3.2 实验方法
        3.2.1 超低容量喷雾油剂的开发与制备
        3.2.2 超低容量喷雾油剂质量指标的测定
        3.2.3 超低容量喷雾油剂的性能测试
        3.2.4 田间药效试验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构建稳定贮药体系
        3.3.2 超低容量喷雾油剂质量指标
        3.3.3 超低容量喷雾油剂对靶性能评价
        3.3.4 田间药效试验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噻苯隆·敌草隆超低容量喷雾油剂的制备与应用评价
    4.1 实验设备及试剂
        4.1.1 主要仪器设备
        4.1.2 主要化学试剂
    4.2 实验方法
        4.2.1 超低容量喷雾油剂的开发与制备
        4.2.2 超低容量喷雾油剂质量指标的测定
        4.2.3 超低容量喷雾油剂的性能测试
        4.2.4 田间药效试验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构建稳定贮药体系
        4.3.2 超低容量喷雾油剂质量指标
        4.3.3 超低容量喷雾油剂对靶性能评价
        4.3.4 雾化性能分析
        4.3.5 田间药效试验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5.1 本文所取得的结论
    5.2 本文的创新点
    5.3 本文的不足之处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 课题来源
    2 论文发表及专利申请情况

(4)飞机喷雾防治松褐天牛短期效果与持续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1.1 选题来源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松材线虫-松褐天牛”发生现状
        1.2.1 国外发生现状
        1.2.2 国内发生现状
    1.3 飞机喷雾防治松褐天牛等林业害虫研究概述
        1.3.1 飞机喷雾防治林业害虫发展历程
        1.3.1.1 国外发展历程
        1.3.1.2 国内发展历程
        1.3.1.3 飞机喷雾防治存在的问题
        1.3.2 国内外飞机喷雾防治松褐天牛研究概述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思路
        1.4.2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4.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域与方法
    2.1 飞机喷雾防治(“飞防”)林区概况
        2.1.1 江西省马尾松林分布与松材线虫病(PWD)发生
        2.1.2 南昌西山大岭(NCXS)马尾松林区“飞防”
        2.1.3 庐山(LS)马尾松林区“飞防”
        2.1.4 乐安县(LA)马尾松林区“飞防”
    2.2 研究材料与方法
        2.2.1 “飞防”作业机型与喷雾药剂
        2.2.2 “飞防”作业雾滴检测
        2.2.2.1 雾滴测试卡林区放置方法
        2.2.2.2 雾滴计数方法
        2.2.3 基于无人机“飞防”模拟的雾滴沉降影响因子分析
        2.2.3.1 无人机型号
        2.2.3.2 模拟试验地点
        2.2.3.3 雾滴沉降影响因子与检测方法
        2.2.4 “飞防”短期效果评价方法
        2.2.5 “飞防”持续效果评价方法
    2.3 数据处理
第三章 林区松褐天牛“飞防”雾滴沉降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3.1 前言
    3.2 “飞防”作业区雾滴沉降效果检测
        3.2.1 南昌作业区
        3.2.2 乐安作业区
    3.3 影响雾滴沉降效果的模拟试验分析
        3.3.1 飞行高度对雾滴沉降的影响
        3.3.2 飞行速度对雾滴沉降的影响
        3.3.3 风速对雾滴沉降的影响
        3.3.4 林间郁闭度对雾滴沉降的影响
        3.3.5 沉降剂对雾滴沉降的影响
    3.4 讨论与小结
第四章 松褐天牛“飞防”短期效果评价研究
    4.1 前言
    4.2 “飞防”对松褐天牛成虫的直接致死作用
    4.3 “飞防”对松褐天牛成虫的间接致死作用
    4.4 “飞防”前后林间松褐天牛成虫种群动态
    4.5 讨论与小结
第五章 松褐天牛“飞防”持续效果评价研究
    5.1 前言
    5.2 当年“飞防”对来年松褐天牛成虫种群动态的影响
        5.2.1 “一年飞防区”来年松褐天牛成虫种群动态
        5.2.2 “一年飞防区”持续效果评价
        5.2.3 “一年飞防区”马尾松死数调查与年际变化
    5.3 多年“飞防”对来年松褐天牛成虫种群动态的影响
        5.3.1 “多年飞防区”来年松褐天牛成虫种群动态
        5.3.2 “多年飞防区”马尾松死数调查与年际变化
    5.4 讨论与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图
附录
    一、个人简介
    二、发表文章
    三、参与项目
    四、参加学术会议
致谢

(5)浙江省宁波市登革热暴发疫情媒介伊蚊控制措施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杀虫剂
    1.2登革热媒介伊蚊控制区域的划分
    1.3 伊蚊成蚊控制方法
    1.4 媒介控制评价指标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帐诱指数
    2.2 BI
3 讨论

(6)噻虫啉飞机喷雾防治松褐天牛现状与应用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松褐天牛飞机喷雾防治现状
2 噻虫啉及其在我国松褐天牛防治中的应用
    2.1 噻虫啉及其在害虫防控中的应用
    2.2 噻虫啉防治松褐天牛的效果与评价
    2.3 噻虫啉药剂残留与风险
3 存在的问题与研究展望

(7)秦皇岛口岸截获外来昆虫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 国外研究现状
        1.1.2 国内研究现状
    1.2 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二章 秦皇岛口岸历年截获的外来昆虫统计与分析
    2.1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1 研究地概况
        2.1.2 调查方法
    2.2 数据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入境船舶携带外来昆虫种类
        2.3.2 入境船舶携带部分外来双翅目昆虫种类分布情况
        2.3.3 船舶上微小气候对蚊类分布的影响
        2.3.4 船舶上微小气候对蝇类分布的影响
    2.4 结论
        2.4.1 入境船舶携带外来昆虫情况
第三章 秦皇岛口岸港区双翅目昆虫调查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调查对象与采集工具材料
        3.1.2 秦皇岛口岸港区内蝇类调查方法
        3.1.3 秦皇岛口岸港区内蚊类调查方法
        3.1.4 环境因子调查方法
    3.2 数据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秦皇岛口岸港区内蝇类调查情况
        3.3.2 秦皇岛口岸港区内蚊类调查情况
        3.3.3 秦皇岛口岸港区蚊、蝇种群密度与环境因子关系
    3.4 结论
        3.4.1 秦皇岛口岸港区蝇类的种群动态变化规律
        3.4.2 秦皇岛口岸港区蚊类的种群动态变化规律
第四章 秦皇岛口岸外来昆虫风险管理策略
    4.1 船舶防治措施
        4.1.1 人工防治措施
        4.1.2 物理防治措施
        4.1.3 化学防治措施
    4.2 港口防治措施
        4.2.1 环境防治措施
        4.2.2 物理防治措施
        4.2.3 化学防治措施
    4.3 立法措施
参考文献
附录 港口常见有害生物孳生地及处置办法图片示例
致谢

(8)2017年广州市白纹伊蚊对5种杀虫剂的抗药性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白纹伊蚊采集
    1.2 药膜来源
    1.3 蚊虫抗药性检测方法
    1.4 蚊虫抗性评价
    1.5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白纹伊蚊采集点的特征
    2.2 KDT50和KRR50
    2.3 2017年广州地区白纹伊蚊抗药性水平与2014年调查结果比较
3 讨论

(9)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园林植物主要害虫调查与防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研究背景
    1.1 园林植物害虫调查的重要性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 园林植物害虫调查的重要性
        1.1.2 园林植物害虫调查现状
    1.2 我国园林植物害虫防治的措施与存在的问题
        1.2.1 我国害虫防治措施研究现状
        1.2.2 我国害虫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1.3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基本概况
    1.4 研究的意义与目地
2 研究方法
    2.1 调查工具
    2.2 调查范围
    2.3 调查对象
    2.4 调查内容
    2.5 调查方法
        2.5.1 基本思路
        2.5.2 基本方法
    2.6 标本采集和影像拍摄
        2.6.1 标本采集
        2.6.2 影像拍摄
    2.7 内业整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害虫种类
    3.2 害虫类别
    3.3 数据分析
        3.3.1 半翅目红蜡蚧调查分析
        3.3.2 鞘翅目光肩星天牛调查分析
        3.3.3 鳞翅目黄刺蛾调查分析
    3.4 主要害虫发生规律分析
4 园林植物综合防治措施
    4.1 害虫防治的综合防控技术
        4.1.1 营林措施
        4.1.2 植物检疫技术
        4.1.3 物理防治技术
        4.1.4 生物防治技术
        4.1.5 化学防治技术
    4.2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害虫优势种防治分析
        4.2.1 食叶害虫
        4.2.2 刺吸害虫
        4.2.3 蛀干害虫
        4.2.4 地下害虫
5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图
附表
个人简介
致谢

四、大面积马拉硫磷超低容量喷洒灭蚊效果的初步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2019年云南耿马县登革热临床特征、血清型及基因型分析[D]. 李杨思琪. 昆明医科大学, 2021
  • [2]蝗虫综合防控技术研究进展[J]. 徐超民,王加亭,李霜,刘路路,姚贵敏,伟军,王坤芳,王文成,涂雄兵,张泽华. 植物保护学报, 2021(01)
  • [3]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噻苯隆·敌草隆超低容量喷雾油剂的制备与应用评价[D]. 韦昆. 贵州大学, 2020(04)
  • [4]飞机喷雾防治松褐天牛短期效果与持续效果研究[D]. 王辉. 江西农业大学, 2020(07)
  • [5]浙江省宁波市登革热暴发疫情媒介伊蚊控制措施效果分析[J]. 马晓,杨思嘉,王桂安,马敏.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20(02)
  • [6]噻虫啉飞机喷雾防治松褐天牛现状与应用展望[J]. 王辉,仇慧娟,徐俊,肖斌,张扬,曾菊平. 世界林业研究, 2019(05)
  • [7]秦皇岛口岸截获外来昆虫调查[D]. 聂晨辉.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19(08)
  • [8]2017年广州市白纹伊蚊对5种杀虫剂的抗药性调查[J]. 彭丽兰,解锐历,言慧,苏兴华,李君,何佩清,王向东,陈晓光,李华.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2018(04)
  • [9]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园林植物主要害虫调查与防治分析[D]. 肖纬坤. 浙江农林大学, 2017(04)
  • [10]江苏省主要媒介昆虫防制概述[A]. 孙俊,陈志龙. 纪念六足学会创建八十周年、江苏省昆虫学会四十周年论文集粹, 2000

标签:;  ;  ;  ;  ;  

马拉硫磷超低量大面积喷洒灭蚊效果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