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搞饲料生产 养猪大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焦帅帅[1](2019)在《民国至集体化时代山西畜牧业与乡村社会研究(1917-1976)》文中指出历史时期,整个山西畜牧业的发展经历了由传统时期自给自足的个体小农经济到民国时期的政府为主,民众被动参与再到集体化时期的政府主导,民众积极参与这一复杂发展过程。众所周知,传统社会发展时期,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提高,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从而形成了男耕女织的传统生活方式。在畜牧业发展上,亦是如此,并呈现出一家一户一头牛,自给自足的小农经营方式。民国时期,随着中国民众的衣食住行和审美观念发生变化,阎锡山政府开始注重畜牧业的发展。在政策方面,实行“六政三事”,建立模范畜牧场,颁布有关牲畜管理的法令制度和税收政策;在教育方面,创办畜牧农业学校,注重畜牧人才的培养;在改良方面,引进西方的优良品种,与本地品种进行杂交。然而,在这一具体发展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培养畜牧人才还是畜牧改良方面,都是“自上而下”推行的,主要是依靠强大的行政权力支持发挥作用,多停留在宣传或示范层面,各项政策并没有真正的传达于民众,影响于民众。即政府与民众之间并没有建立起完备的信息交流机制和信息监督机制,政府与民间的呈现着一种单向化的关系。集体化时期,山西畜牧业的发展既注重发挥政府行政力量的作用,也注重发挥民众、模范、饲养员等民间力量的作用。在关注畜牧政策变化的同时,更多关注牲畜发展背后“人”的变化。即饲养员群体构成变化、社会活动、政府如何塑造的问题,试图将牲畜的命运与人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直白一点的讲,民国时期山西畜牧的发展更多重视“牲畜”的变化,而集体化时代的畜牧业更多注重与牲畜相关的“人”作用,实现“由物及人”的变化。因此,通过研究饲养员的群体特征、车把式地位的变化及将牲畜作为一种话语权等方面的内容,刻画出模范饲养员爱畜如子,一心为集体的形象及车把式对于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谁掌握赶马车的鞭子,谁就掌握整个公社发展的命脉,掌握了整个公社发展的走向。从侧面反映出牲畜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换言之,国家是非常重视牲畜的发展,在这个时期的牲畜是非常幸福的。更进一步的讲,就是集体化时期的人和牲畜都是非常幸福的。之所以产生这样的原因,主要归功于集体化时代畜牧发展过程中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助关系。所以,本研究以民国至集体化时代山西地区的畜牧业为研究对象,站在社会史的角度,通过搜集资料和整理资料,更多地去考察观念、制度、政策、人为因素等对中国乡村社会的影响。初步探讨畜牧业背后政府与社会的复杂关系,即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呈现着一种由一家一户的传统经营到国家与社会的单向化再到国家与社会的互动化的关系。对如何正确认识民国至集体化时期的时代特征及国家如何调动群众积极性,如何实现国家与民众的互动提出思考。
赵雅鑫[2](2019)在《集体化时期石家庄家畜养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世纪30、40年代,战争破坏、资源匮乏等因素导致了农村家畜数量的减少与缺乏。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家畜养殖形势严峻,为恢复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国家着重发展农村家畜养殖以助推工农业生产。石家庄政府响应国家号召,建立完善畜牧组织,改善家畜繁殖、防疫等条件,推动农村家畜养殖的发展。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等一系列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影响了家畜养殖的发展路径与模式。家畜养殖集体化的要求与农村资源匮乏以及饲养经验不足之间的矛盾,基层执行中的冒进情绪及强迫命令与农民利益之间的矛盾,造成了石家庄家畜养殖的“非正常化发展”,出现基层家畜养殖实践与国家治理逻辑不同步的现象。基于此,国家不断调整并落实家畜养殖政策,促使其进入良性发展。70年代,家畜养殖发展逐渐回稳,但深受革命化社会环境的影响,呈现出发展不平衡的阶段特征。在石家庄家畜养殖曲折的发展历程中,农民基于对自身利益的维护而产生了不同于上层制度安排的家畜养殖实践,当其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推动了国家农村经济治理政策及方式的调整与优化,从而促进家畜饲养、使役制度的不断完善与畜牧技术的发展,这推动了家畜养殖自身结构化的转变。同时,国家借助农民家畜养殖这一日常生活场景,在农村中建构并传播国家意志,一定程度上整合了农民的思想及行为,增强其政治认同感。在这“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互相调适的过程中,农村经济革新得以实现。
赵书广[3](2010)在《忆全国猪育种科研协作组——优异的科研组织形式》文中指出前言全国猪育种科研协作组,建立于1972年9月,结束于1992年10月,前后经历了整整20年。协作组有极强的生命力,全国养猪界志士仁人,在猪育种科研协作中团结一致、共同奋斗、不求名不求利,一心为了养猪事业的发展,奉献着自己的力量,辛甘回味,意犹未尽。以当时的"气候"环境,采取民间大协作的形式,组织全国同行业的科技人员,从事育种科研协作,促进养猪生产的发展,确是最佳的组织形式。实践证明:猪的育种协作组,不仅很快恢复了养猪生产秩序,广泛动员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促进了养猪生产的发展;更为以后的科研与生产的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白宗桂,张文玲[4](2002)在《带领村民奔富裕的好书记——杜宝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原房山县南尚乐乡惠南庄村有一位不平凡的村党支部书记,他就是着名的全国劳动模范——杜宝珍。在他的带领下,惠南庄村集体经济事业的发展,曾有过一段不平凡的历史。
谌灵[5](1995)在《宜丰县规模化养猪崭露头角》文中认为宜丰县规模化养猪崭露头角谌灵(江西省宜丰县畜牧水产局336300)宜丰县是赣西北1个只有18.7万人口的山区小县,养猪业是该县的传统产业,过去由农户少量饲养,作为一种副业存在。近2年来,随着该县对养猪业领导的加强和配套服务的完善,该县生猪生产迅速发展...
李柱才,陈季泰[6](1994)在《养猪大发展 致富奔小康──泰和县澄江镇南门村二组养猪致富调查》文中指出养猪大发展致富奔小康──泰和县澄江镇南门村二组养猪致富调查李柱才,陈季泰(泰和县畜牧兽医站)1992年,泰和县澄江镇南门村二组共出栏生猪4896头,全部运往广东,每头按产值357元(体重85kg,售价4.20元/kg)计算,一年内从广东赚回174.7...
孙经文[7](1979)在《对长城沿线风沙区农林牧发展的意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风沙区位于榆林地区北部。包括7个县43个公社,农业人口约40万。沙区总面积2,862万亩,东西长约1,300华里,南北宽约24—232华里。按治理情况分为四类:流沙区、固定和半固定沙地、河谷阶地和湖盆滩地、盖沙黄土地。另还有149个沙海子,一般水深0.5~5米。境内有四河四
肖贻茂[8](1979)在《发展农业要种植业与畜牧业并重》文中研究指明 发展农业应该采取什么方针呢?毛主席一九五九年在发展养猪的信中提出了"美国的种植业与畜牧业并重,我国也一定要走这条路线,"一九六二年又提出"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强调粮食生产是必要的,但有些同志把"以粮为纲"作为整个社会主义时期农业发展的根本方针,把以粮为纲与发展畜牧业对立起来,认为要发展畜牧业必然会破坏以粮为纲,说什么"粮食不过关,生猪不能大发展",所以种植业与畜牧业都不能得到迅速发展。我认为毛主席的指示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我们应该走种植业与畜牧业并重的路线,实践也证明了农与牧的关系是辩证的统一关系,是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关系。饲料是发展畜牧业的物
东莞县袁山贝大队党支部[9](1978)在《坚持农牧结合 实行科学养猪 促进粮猪大发展》文中研究说明 我们大队在公社党委的直接领导下,在省农科院驻点工作组的帮助下,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提高科学管养水平,为大办农业大力发展集体养猪业,收到了显着的效果.1977年饲养量和上市量在过去连续两年超历史的基础上再超历史水平.全大队集体生猪饲养量达2447头,平均每人0.84头,集体上市886头,平均每百人30.4头,集体肉猪出栏率99.2%.1978年又有新的提高,至8月底止,集体饲养量达2542头,比1977年同期增加14.2%,集体上市量773头,比1977年同期增加48.65%.
孙明经[10](1978)在《谈谈养猪生产的几个关系》文中指出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国养猪事业发展很快,现在全国猪的存栏头数比解放初期增长三倍半,比文比大革命前的1965年增长51%,占世界养猪总数的1╱3以上,居于首位。全国已有1╱3的县达到了《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规定的平均每户养猪头数的指标。一些地区和县的生猪饲养量达到一人一猪或一亩一猪。不少县、社和生产队做到了平均每个农户每年向国家交售一头或几头肥猪,这对发展农业生产、巩固集体经济、改善城乡人民生活、支援社会主义建设和世界各国人民斗争起了重要作用。但也还应看到,由于刘少奇、林彪、特别是“四人帮”、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
二、大搞饲料生产 养猪大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搞饲料生产 养猪大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民国至集体化时代山西畜牧业与乡村社会研究(1917-1976)(论文提纲范文)
附图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 |
二、相关学术史回顾 |
三、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
四、论文的主要框架 |
第一章 因地制宜:山西畜牧业的发展概况及条件 |
一、山西畜牧业的发展状况 |
(一)民国之前山西畜牧业的发展状况 |
(二)民初山西畜牧业的发展状况 |
二、山西畜牧业发展条件 |
(一)山西畜牧业发展的自然地理条件 |
(二)山西畜牧业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区域、环境与畜牧:山西畜牧的空间分布格局 |
一、山西的畜牧种类 |
(一)使用与役用 |
(二)食用与毛用 |
二、主要畜牧品种的地域分布特征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政策、教育与改良:民国时期的山西畜牧业 |
一、民国山西畜牧政策的制定及实施 |
(一)阎锡山与六政三事 |
(二)民国山西牲畜管理的法令制度 |
(三)税收政策 |
二、民国山西畜牧教育的发展及影响 |
(一)学有所用:畜牧教育思想的提出 |
(二)创办农学校,培养畜牧人才 |
(三)认识与反思 |
三、民国山西畜牧引进及改良 |
(一)马的引进与改良 |
(二)牛的引进与改良 |
(三)猪的引进与改良 |
四、畜牧改良的典范—美利奴羊入山西 |
(一)六政三事:美利奴羊的引进 |
(二)政府主导:美利奴羊的推广 |
(三)水土不服:美利奴羊的引进与改良过程 |
(四)亡羊补牢:寻求土办法弥补损失 |
(五)认识与反思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模范、话语与牲畜:集体化时代山西畜牧业的新变化 |
一、牲畜与话语:作为政治话语的牲畜 |
(一)举足轻重:中央文件报道中的牲畜 |
(二)由物及人:新闻报纸报道中的牲畜 |
(三)利益博弈:影视小说报道中的牲畜 |
二、牲畜与模范:山西地区畜牧模范研究 |
(一)畜牧模范产生的时代背景 |
(二)畜牧模范的群体特征 |
(三)畜牧模范群体的社会活动 |
(四)畜牧模范群体的社会影响 |
(五)认识与反思 |
本章小结 |
结论与思考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2)集体化时期石家庄家畜养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缘起及意义 |
1.2 相关范围界定 |
1.3 学术研究述评 |
1.4 研究主题及目标 |
第二章 石家庄家畜养殖的恢复与发展(1949-1957) |
2.1 家畜养殖的发展背景 |
2.1.1 严峻的家畜养殖形势 |
2.1.2 石家庄家畜养殖的历史概况 |
2.2 新中国成立初期家畜养殖的制约因素与政策支持 |
2.2.1 家畜养殖的制约因素 |
2.2.2 国家政策的支持引导 |
2.3 农业生产合作社下家畜养殖形式及保畜措施 |
2.3.1 家畜饲养使役形式的概况 |
2.3.2 农民及干部的顾虑与行为 |
2.3.3 家畜饲养使役的调整措施 |
小结 |
第三章 石家庄家畜养殖的挫折与调整(1958-1965) |
3.1 政策导向下家畜养殖的挫折 |
3.1.1 家畜养殖的“跃进”与挫折 |
3.1.2 家畜养殖出现挫折的原因 |
3.2 政策调整下家畜养殖的转折 |
3.2.1 调整饲养方针与落实奖励政策 |
3.2.2 整顿饲养队伍与加强防疫训练 |
3.2.3 提高配种技术与建立繁殖基地 |
3.2.4 广辟饲料来源与建立家畜三院 |
小结 |
第四章 石家庄家畜养殖的转变与提升(1966-1978) |
4.1 家畜养殖的发展样态 |
4.1.1 基层牲畜养殖实态 |
4.1.2 基层猪只养殖实态 |
4.2 家畜养殖的阶段特征 |
4.2.1 家畜养殖的不平衡性 |
4.2.2 家畜养殖的新转向 |
小结 |
第五章 家畜养殖视域下的国家与农民 |
5.1 家畜养殖中国家的策略与表达 |
5.1.1 家畜养殖中的动员方式 |
5.1.2 家畜养殖中的政治伦理 |
5.2 家畜养殖中基层的选择与应对 |
5.2.1 家畜养殖中的基层干部 |
5.2.2 家畜养殖中的乡村民众 |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四、大搞饲料生产 养猪大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民国至集体化时代山西畜牧业与乡村社会研究(1917-1976)[D]. 焦帅帅. 山西大学, 2019(02)
- [2]集体化时期石家庄家畜养殖研究[D]. 赵雅鑫. 河北大学, 2019(08)
- [3]忆全国猪育种科研协作组——优异的科研组织形式[A]. 赵书广. 养猪三十年记——纪念中国改革开放养猪30年文集(1978-2007), 2010
- [4]带领村民奔富裕的好书记——杜宝珍[J]. 白宗桂,张文玲. 北京党史, 2002(06)
- [5]宜丰县规模化养猪崭露头角[J]. 谌灵. 中国畜牧杂志, 1995(04)
- [6]养猪大发展 致富奔小康──泰和县澄江镇南门村二组养猪致富调查[J]. 李柱才,陈季泰. 江西畜牧兽医杂志, 1994(03)
- [7]对长城沿线风沙区农林牧发展的意见[J]. 孙经文. 陕西农业科学, 1979(09)
- [8]发展农业要种植业与畜牧业并重[J]. 肖贻茂. 华农科技, 1979(02)
- [9]坚持农牧结合 实行科学养猪 促进粮猪大发展[J]. 东莞县袁山贝大队党支部. 广东农业科学, 1978(06)
- [10]谈谈养猪生产的几个关系[J]. 孙明经. 畜牧兽医简讯, 197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