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桃颜色与类胡萝卜素的研究

黄桃颜色与类胡萝卜素的研究

一、黄桃的颜色与类胡萝卜素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马宁原,马博文,姚凌云,宋诗清,王化田,孙敏,侯飞娜,冯涛[1](2021)在《模糊综合评判结合响应面优化黄桃酒发酵工艺》文中认为以奉贤"锦绣"黄桃为原料进行发酵制备黄桃酒,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黄桃果皮处理方式、酵母接种量、初始pH值为影响因素,以黄桃酒感官评分为响应值,采用模糊综合评判结合响应面法优化黄桃酒发酵工艺。结果表明,黄桃酒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黄桃采用酶法去皮处理,以柠檬酸调节黄桃汁初始pH值至3.5,酵母接种量为5%,于28℃下发酵7 d。在此优化条件下,黄桃酒感官评分为89.0分。黄桃酒色泽诱人、金黄透亮、澄清度较高、口感清爽、酸甜适中、果香浓郁。

王凤昭,吕健,毕金峰,辛广,章印,于笑颜[2](2021)在《去皮方式对黄桃渗透脱水组合干燥特性及理化品质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探究去皮方式对黄桃渗透脱水组合干燥特性及理化品质的影响,以金童8号黄桃为原料,分别采用手工去皮、碱液去皮、超声-碱液去皮和过热蒸汽去皮处理样品,测定其果肉得率。系统分析渗透脱水过程中黄桃果肉水分损失量(WL)、固形物增加量(SG)以及热泵干燥过程中水分和干燥速率变化情况,测定黄桃果干的类胡萝卜素含量、色泽、质构、微观结构和果胶溶出率。结果表明:渗透脱水组合干燥过程中,WL和SG随时间呈非线性增加的趋势,水分比和干燥速率随时间的延长均降低,Peleg模型可较好地(R2>0.95)模拟渗透脱水过程中的WL。经超声-碱液去皮处理的黄桃果肉得率(0.96 g/g)最高,果干的类胡萝卜素含量(71.14μg/g)和果胶溶出率(0.23 g/g)均高于其它组,色泽保持最好,即ΔE值(2.42)最小,b*最高(42.82),且硬度(2 019.54 g)和咀嚼性(1 087.72)适中。研究表明超声-碱液是一种有效的桃去皮技术。

再吐娜·买买提,许建,姚军,沙勇龙,孙玉萍[3](2021)在《甜瓜果实发育过程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文中认为果肉颜色是评价甜瓜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为探究甜瓜发育过程中色素类物质变化规律,以白肉型(Z)、绿肉型(F)、浅橘红肉型(C)、橘红肉型(X)等4个不同果肉颜色的网纹甜瓜品种为材料,研究甜瓜果实发育过程中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不同果肉颜色类型的甜瓜在发育过程中类胡萝卜素与叶绿素含量各有不同。C型、X型甜瓜的类胡萝卜素含量随果实生长发育均呈上升趋势,网纹形成期、糖分累积期为类胡萝卜素含量快速合成阶段,X型甜瓜则多以果肉中、下部含量较高。C型、X型甜瓜果肉中叶绿素a多呈下降趋势,叶绿素b有所升高;Z型甜瓜果肉中叶绿素a呈下降趋势;F型甜瓜在糖分累积期叶绿素a快速积累,达到6.66μg·g-1。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形成了不同类型甜瓜的果肉颜色。

樊淼淼[4](2021)在《‘瑞雪’苹果套袋栽培关键技术优化》文中指出

黄余年,张维,张群,李高阳,单杨,苏东林,朱向荣[5](2021)在《采前套袋与未套袋处理对黄桃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文中指出以黄桃为材料,研究采前套袋和未套袋处理对其采后贮藏期间果肉褐变指数、硬度、总糖、可溶性固形物(SSC)、可滴定酸(TA)、维生素C(VC)、总酚、总黄酮和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未套袋组黄桃果实的腐烂和褐变程度较套袋组轻,贮藏8 d时,腐烂率分别达90%(套袋组)和80%(未套袋组),褐变指数分别达78.3%(套袋)和67.5%(未套袋)。品质分析表明,采前未套袋处理延缓了黄桃果肉硬度、TA、总糖、SSC、总酚和总黄酮含量的降低。抗氧化分析表明,采前未套袋处理可保持PPO、POD、SOD和CAT活力,且在贮藏后期具有更高的抗氧化能力。相关性分析表明,腐烂率与抗氧化剂含量、抗氧化酶活力呈显着正相关(P<0.05或P<0.01),但分别与营养组分、总抗氧化活性呈高度负相关。抗氧化剂(VC,总酚和总黄酮)与抗氧化酶活性(PPO,POD和SOD)呈显着正相关(P<0.05)。分层聚类分析将17种生理生化指标分为2大类,该聚类分析结果与主成分分析结果一致,可反映黄桃果实生理、生化指标间的相似与差异。结论:采前未套袋处理的黄桃果实贮藏品质优于采前套袋处理的黄桃果实。

张颖[6](2021)在《四个桃品种生物学特性及果实生长发育规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探究湖南衡阳桃品种生物学特性与果实生长发育规律,本研究以衡阳四个主栽桃品种为试材,分别为菁香桃、脆蜜桃、大久保、锦绣黄桃,通过测定桃品种物候期、植物学特征及果实生长发育动态变化及配套栽培技术等内容,比较分析桃品种生长发育阶段品质指标变化,为提升桃品种品质和产量提供理论参考。结果如下:(1)四个桃品种生物学特性分析表明,菁香桃生长规律与其他三个桃品种呈显着差异。菁香桃与其他品种物候期呈显着差异,3月初萌芽,开花始于3月中旬,盛花期为3月下旬,花期为4月初,开花期持续9-10天,果实成熟期为8月中下旬,落叶期为11月中旬,之后进入休眠状态。大久保叶片长、宽,株高与地径长势及坐果率较为显着,数值分别为 17.06±0.38d、4.21±0.12a、42.12±3.13aA、42.12±3.13aA、4.66±0.48 cm;桃品种生长发育习性中,菁香桃萌芽率及成枝率较高,为93.80%,脆蜜桃短果枝率较高,为57.3%;脆蜜桃和菁香桃花粉生活力较高,分别为70.1%、61.3%,菁香桃和大久保花粉萌发率较高,分别为60.7%、49.6%。从果实品质来看,成熟期菁香桃果实横纵径、果形指标突出,大久保果实各项指标最低。(2)四个品种光合特性呈显着差异。菁香桃比叶重数值较高,大久保较低,品种均值相差165.43 mg/dm2;脆蜜桃叶绿素a+b值较高,为3.29 mg/g,菁香桃的叶绿素a/b值较高,为2.15 mg/g。光合速率日变化中,不同桃品种的净光合速率呈“双S”型,脆蜜桃Pn值在10:00 a.m呈最大值,比炎陵黄桃提前2h,光合午休现象不明显;气孔导度变化呈“双峰型”,而大久保呈“W型”,锦绣黄桃Ci日变化均值最大,脆蜜桃Ci日变化均值最小。(3)从不同桃品种果实综合特性比较来看,菁香桃果实综合性状最好,色泽青翠,着色全面,青、脆、甜。桃果实生长发育阶段,菁香桃单果重与其他三个品种呈显着差异性,其果实纵横径较低,而大久保果实横纵径显着高于其他品种。四种桃品种的果实发育变化规律一致,桃品种发育过程中营养物质变化趋势均为“增长-下降-增长-下降”。成熟期时,菁香桃可溶性固形物、蔗糖含量较高,分别为11.63 mg/g、21.54 mg·g-1FW;锦绣黄桃果糖、VC 含量较高,分别为 51.31 mg/g、24.87 mg/g;锦绣黄桃可滴定酸含量与总糖含量较高,分别为0.69 mmol/100g、55.04 mg/g;脆蜜桃总糖含量较高,为0.65mg/g。在花后25d-45d,菁香桃果肉叶绿素含量表现较为活跃,其花青素及类胡萝卜素在发育后期表现活跃,且其花青苷与类胡萝卜素之间呈正相关,有利果实色素积累。(4)针对衡阳主栽品种菁香桃进行不同栽培技术管理,以改善桃品种果实的品质与产量,研究结果表明:CPPU对果实纵、横径及单果重均有显着的增大作用,并且GA3+CPPU组合处理(200mg/L+15 mg/L)对果实营养物质剂有提高作用。在疏花疏果方式中,二次疏果和报纸套袋较为合适。在不同配比施肥中,N2P1K2处理表现较为良好,2018-2019年单果重、挂果重和产量分别提升11.9%、33.9%及27.7%。综上所述,在四个不同桃品种中,晚熟菁香桃果实品质优良,抗逆性良好,结合适配的栽植管理措施适宜在南方地区推广种植。

李明瑕[7](2021)在《黄桃果酒酿酒酵母的筛选及其工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黄桃属蔷薇科李属核果,营养价值丰富,但存在不耐储存、酸度较高等问题。将黄桃榨汁后发酵成黄桃果酒,既能很好地保留黄桃果实中的营养成分,提升水果的附加值,解决黄桃果实季节性过剩的问题,又能丰富果酒市场的多样性,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论文首先筛选得到一株适合黄桃果酒酿造的酿酒酵母菌株,进而优化了黄桃果酒发酵工艺参数,分析了优化工艺下发酵的黄桃果酒与市售产品理化指标的差异。论文取得主要研究结果如下:首先从实验室保藏菌株和黄桃自然发酵液中筛选获得400余株野生菌株。基于菌株主要的酿酒特性和发酵黄桃果酒的相关理化指标,最终确定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WT-21为优选菌株。与商品菌D254相比,其发酵黄桃果酒中糖含量降低33.04%,挥发酸含量降低16.36%,醇类化合物含量提高73.1%,酯类化合物含量提高17.4%,且感官品评表明该菌株发酵的黄桃果酒果香最突出,口感丰满度最好。接着通过单因素实验分析了酵母接种量、主发酵温度、初始糖度、pH和氮添加量对黄桃果酒品质的影响,通过感官品评确定了黄桃果酒开发的最适产品类型。进一步以感官品评得分为响应值,对黄桃果酒发酵工艺进行了优化。最终得到黄桃果酒最佳发酵工艺参数为:初始糖度195 g×L-1、外加氮含量200 mg×L-1、主发酵温度23℃、初始p H3.4、酵母接种量9.3′106 CFU×m L-1。在S.cerevisiae WT-21单独发酵的基础上,研究了酿酒酵母和非酿酒酵母混合发酵过程中的生长和发酵动力学及对最终黄桃果酒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Metschnikowia pulcherrima#30/S.cerevisiae WT-21混合发酵能够显着提高黄桃果酒中甘油(+57.52%)(P<0.01)、山梨糖醇(+19.44%)(P<0.01)和乙酸酯类化合物(P<0.01)的含量。进一步以#30/WT-21混合发酵液中甘油、山梨醇和挥发性化合物含量为指标,确定黄桃果酒的混菌接种工艺为:M.pulcherrima#30接种后48h接种S.cerevisiae WT-21,接种比例为M.pulcherrima#30:S.cerevisiae WT-21=10:1,其他发酵参数同单菌发酵。将本实验所获得的黄桃果酒与3款市售产品(彼时之酿、苏芈娘、玫瑰至尊)的理化特性和抗氧化能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实验室发酵黄桃酒的所有指标均在国家标准规定的范围之内,其含糖量最低为23.45 g×L-1、挥发酸含量低至0.39 g×L-1、有机酸组成丰富、氨基酸含量高达342.16 mg×L-1、3种体外抗氧化能力均显着高于其它产品、多种重要的香气化合物(OAV>1)含量高,符合人们对健康食品的追求,是一款具有潜力的黄桃深加工产品。

柳帆红[8](2021)在《番茄果实多酚类物质检测方法的优化与品质综合评价》文中研究指明为探究番茄不同发育阶段品质差异,以9个番茄品种为试材,分别为大果形‘汉姆091’和‘汉姆九号’,中果形‘原味一号’、‘181’、‘抗病191’、‘184’、‘粉贝儿2号’、‘草莓味番茄’和‘抗病184’,于2019年10月-2020年4月在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城关镇李家庄栖云山国家田园综合体六区日光温室中进行试验,研究番茄果实不同发育阶段Ⅰ(绿熟期)、Ⅱ(白熟期)、Ⅲ(转色期)、Ⅳ(成熟期)、Ⅴ(完熟期)和不同部位(果皮、果肉)的外观、营养和风味物质的差异,并选取成熟期果实品质相关的40个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9个番茄品种进行综合评价。同时试验建立了番茄果实多酚类物质组分及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并通过线性关系、回收率、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等方法学考察此方法是否具有可行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建立了一种同时检测番茄果实16种多酚类物质的HPLC法,该方法在60分钟内快速分离16种多酚类物质,各多酚R2范围为0.9989-0.9998,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在83%-103.41%之间,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的各多酚峰面积变异系数在10%以下,表明该方法快捷、准确、精密度高、稳定性好。色谱条件如下: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Waters Symmetry),以甲醇和1%乙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1.1 m L·min-1,进样量10μL,检测波长:240 nm处检测对羟基苯甲酸、原儿茶酸、槲皮素、绿原酸、芦丁;280nm处检测肉桂酸、4-香豆酸、没食子酸、柚皮素、苯甲酸、阿魏酸;322 nm处检测芥子酸、咖啡酸、洋蓟素、山萘酚、龙胆酸。优化的番茄果实前处理方法为称取0.1 g干粉,加入2 m L甲醇,置于室温1 h,在4℃、8000 rpm下离心10 min后取上清液用0.22μm滤膜过滤后测定。2、参试9个品种番茄果实不同发育阶段中营养与风味物质(可溶性糖、有机酸及类胡萝卜素)组分构成相同,可溶性糖主要由果糖、葡萄糖及少量的蔗糖构成,不同品种番茄果实各发育阶段可溶性糖组分总体变化趋势为先增加后下降,柠檬酸含量整体呈现下降趋势,苹果酸含量逐渐降低,番茄红素、β-胡萝卜素含量和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3、参试9个番茄品种中,果实均为扁圆形。不同基因型间番茄果实风味物质差异较大,其中大果型的‘汉姆091号’和‘汉姆9号’可溶性糖含量、总类黄酮和总酚酸含量最低,有机酸含量、类胡萝卜素较低,中果型的‘粉贝儿2号’总可溶性糖含量最高,‘草莓味番茄’番茄总可溶性糖含量次之,‘草莓味番茄’总类胡萝卜素含量、总类黄酮及总酚酸含量最高。4、参试9个番茄品种中,成熟期番茄不同部位果皮糖酸比、番茄红素较高于果肉,类黄酮及酚酸组分含量存在差异。槲皮素和芦丁为番茄类黄酮主要组分,柚皮素和山萘酚含量在总类黄酮中占比低于10%,可忽略不计。番茄果皮中总类黄酮是果肉的0.86-2.2倍,果皮中总酚酸含量是果肉的0.5-2.2倍。果皮中主要含有的酚酸组分为没食子酸、苯甲酸、龙胆酸,及较少的绿原酸和咖啡酸。而果肉中主要的酚酸组分为绿原酸、没食子酸、龙胆酸、及较少的咖啡酸和苯甲酸,其它组分含量各在总酚酸中占比低于10%,可忽略不计。5、参试9个番茄品种选取外观、营养、风味等40个品质性状相关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共提取了6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90.57%,表明前6个主成分反映了番茄果肉40个品质指标90.57%的原始信息。第一主成分贡献率较大,贡献率为32.44%,主要综合了可溶性固形物、a*、纵横径比、果糖、葡萄糖、可溶性总糖、柠檬酸、总有机酸、对羟基苯甲酸共9个品质指标的信息。参试9个番茄品种综合排名为:‘草莓味番茄’、‘粉贝儿2号’、‘184’、‘181’、‘抗病184’、‘抗病191’、‘原味一号’、‘汉姆9’、‘汉姆091’。采用聚类分析依据品种间品质的相似性,可将9个番茄品种划分为3类:第Ⅰ类综合品质好,包括‘草莓味番茄’、‘粉贝儿2号’;第Ⅱ类包括‘181’和‘184’综合品质较好;第Ⅲ类包括‘原味一号’、‘抗病191’、‘汉姆091’、‘抗病184’、‘汉姆9号’,综合品质次之。

蔡亚明[9](2021)在《桃重瓣及雄性不育性状形成的机理研究》文中指出桃起源于中国,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栽培历史。桃树先开花后长叶,花朵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其中花瓣数量是决定桃花观赏性状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关于桃花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花期及着色机理,而对重瓣性状形成机理的研究较少;同时雄性不育与杂交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密切相关,但桃雄性不育机理不清。为此,本论文开展了桃重瓣及雄性不育性状形成机理的研究,主要结果如下:首先,研究了ABCE模型基因对重瓣性状的调控作用。在桃基因组中鉴定了9个ABCE模型基因(PpAP1、PpAP2、PpAP3、PpPI、PpAG、PpSEP1、PpSEP2、PpSEP3、PpSEP4),其中PpAP2属于AP2转录因子家族,其基因结构包含10个外显子;其它8个基因均属于MADS-box转录因子家族,具有7或8个外显子。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这9个ABCE基因编码的蛋白均位于细胞核。发现PpAP1、PpAP3、PpPI和PpSEP3不仅在桃单瓣品种和重瓣品种的花芽中差异表达,而且在花瓣、瓣化器官中高表达。同时,PpAP1、PpAP3、PpPI和PpSEP3转化拟南芥结果表明,35S::PpAP1转基因拟南芥植株莲座叶减少,开花时间提前;35S::PpAP3和35S::PpSEP3转基因拟南芥植株在花器官性状方面与野生型相比无明显变化;但35S::PpPI转基因拟南芥植株的花器官结构发生了变异,具体表现为:雄蕊瓣化、花瓣数量增加。此外,酵母双杂交实验结果表明桃ABCE蛋白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对于重瓣性状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以上结果表明,桃PpPI基因参与重瓣性状形成的调控。其次,挖掘了位于第2号染色体决定桃隐性重瓣性状形成的候选基因。通过单瓣和重瓣桃品种的花器官转录组测序比较以及全基因组序列差异分析,发现了13个候选基因,它们在重瓣品种中的表达量低于单瓣品种,且在重瓣品种基因组中发生了变异。最后,解析了‘锦香’桃雄性不育发生的细胞学和生理学原因以及潜在的遗传机理。‘锦香’花药开裂时间延迟,且无花粉粒释放。通过对‘锦香’花药横切面的观察,发现其单核期的小孢子形态不规则,挤压成带状,最终在花药腔中消失。同时,绒毡层细胞肿胀增生,细胞内含有大量的过氧化物酶体,且降解延迟。活性氧含量检测结果表明,‘锦香’花药内活性氧含量显着高于育性正常的对照品种。比较转录组分析发现活性氧清除通路中的基因在‘锦香’和育性正常的对照品种中差异表达,且‘锦香’花药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和类胡萝卜素等主要抗氧化物质含量显着低于育性正常的对照品种。这些结果表明:花药活性氧稳态的失衡导致绒毡层和小孢子发育受阻,是‘锦香’花粉败育的生理原因。此外,‘锦香’花药的细胞学以及小孢子发育期的活性氧爆发等生理特征,类似于水稻‘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且‘锦香’线粒体中相关基因的表达不同于育性正常的对照品种,推测‘锦香’雄性不育性状可能受线粒体基因控制。综上所述,本研究揭示了PpPI基因调控桃重瓣性状形成,挖掘了隐性重瓣性状候选基因,为进一步解析重瓣性状形成的遗传机理奠定了基础。此外,揭示了‘锦香’桃雄性不育发生的细胞学、生理学及潜在的遗传学机制,为桃雄性不育性状的利用提供理论支撑。

姜佳惠[10](2021)在《草莓微波冻干过程及品质调控研究》文中指出草莓是极具营养价值和农业价值的特色园艺农产品,其时令性强,果实娇嫩,易腐烂变质,易受机械损伤,不利于运输及贮藏。冷冻干燥(FD)技术用于这种高营养、短保质期的果实加工,可以很好地保留其热敏性营养成分,提升产品的经济附加值。如何解决传统冻干耗时长、耗能高的问题,同时保证产品质量,是冻干生产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采用一种新型的微波高效冻干技术,通过将传统加热板替换成微波加热源,并使用脉冲喷动床系统提升干燥均匀性,实现冻干成本与产品品质的协调。此外,讨论了不同预处理方法对冻干过程及产品品质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理,旨在生产出营养及感官品质更优秀的冻干草莓休闲食品。首先,对脉冲喷动床微波冻干(PSMFD)技术开展工艺优化研究。以高频(2450 MHz)微波源及脉冲喷动床为核心,研究了微波功率、喷动间隔时间、上限温度三个单因素对冻干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PSMFD过程主要受微波功率及加热上限温度的影响。微波功率增加,上限温度升高,干燥时间缩减,最优参数为:微波功密度1 W/g~2 W/g,喷动间隔5 min,加热板上限温度55℃。无论脉冲喷动床是否开启,MFD较FD最多可缩短45%干燥时间,节约超42%干燥能耗,而脉冲喷动床大幅提升了MFD的干燥均匀性,水分RSD降低17.72%,温度RSD降低18.87%,同时提升了样品营养成分保留率。为了更合理地利用微波能量,基于草莓介电特性的规律,设计了四阶段的变功率微波输入方案,产品的营养(TPC、TFC)及色泽较采用恒定微波输入的PSMFD样品更优。Midilli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MFD及PSMFD过程。其次,探究了对冻结态的草莓进行预处理的可行性。分析了超声(US)、冻融(FT)及冻融-超声(FUS)预处理对PSMFD过程及产品品质的影响,发现实现有效的空穴效应需要足够强度的超声作用,最优的超声参数为15 min、240 W。经历冻融的样品具有更低的WL及更高的SL。US、FT、FUS分别使物料的共晶点温度降低3.16℃、7.67℃、7.83℃,分别使物料共融点温度升高0.67℃、0.92℃、2.08℃。三种预处理对介电特性无显着影响,对水分分布状态中的T22峰具有差异性影响。综合而言,FUS对细胞结构及物料特性的影响最大,处理后干燥速率最快,时间较对照组缩减15.38%,干燥均匀性最佳,RSD较对照组下降1.30%(温度)及3.79%(水分),干制品的复水能力最好、吸湿性最低。最后,为了改善草莓的糖酸比,选取了蔗糖、海藻糖、甘露糖醇、低聚异麦芽糖对冻结态草莓进行超声辅助渗透脱水(USOD)处理。发现USOD处理增加了草莓的WL和SG,提升了物料ε″,T2曲线不同程度右移,T22峰面积减小,这些影响与渗透液种类有关。处理后干燥时间进一步缩短,较对照组可减少8.33%(蔗糖)~16.67%(甘露糖醇)。此外,提升了产品的a*值与硬度,获得了更好的TPC及TFC保留率,感官及营养品质更优秀,但是产品的花色苷含量、体积密度及复水比有所下降。产品的吸湿性顺序为蔗糖>低聚异麦芽糖>对照组>海藻糖>甘露糖醇,表明使用低吸湿性的渗透质部分替换物料中的易吸湿糖,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产品吸潮,提升干制品贮藏稳定性。总体而言,海藻糖、甘露糖醇及低聚异麦芽糖皆可替代蔗糖,进一步提升冻干速率,生产出营养感官品质更优秀,贮藏稳定性更好的冻干草莓休闲食品。

二、黄桃的颜色与类胡萝卜素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黄桃的颜色与类胡萝卜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模糊综合评判结合响应面优化黄桃酒发酵工艺(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1.2 仪器与设备
    1.3 试验方法
        1.3.1 黄桃酒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1.3.2 理化指标测定
        1.3.3 感官评定
        1.3.4 响应面试验设计[23]
        1.3.5 黄桃酒模糊数学评价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响应面优化试验结果
    2.2 模糊数学评价法分析
    2.3 黄桃酒的理化指标检测结果
3 结论

(2)去皮方式对黄桃渗透脱水组合干燥特性及理化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1.2 仪器与设备
    1.3 方法
        1.3.1 去皮方法基于前期预试验结果,采用以下去皮方式。
        1.3.1. 1 手工去皮
        1.3.1. 2 碱液去皮
        1.3.1. 3 超声-碱液去皮
        1.3.1. 4 过热蒸汽去皮
        1.3.2 渗透脱水方式
        1.3.3 热泵干燥
        1.3.4 渗透脱水特性评价
        1.3.5 干燥特性评价
    1.4 黄桃理化品质的测定
        1.4.1 果肉得率的测定
        1.4.2 色泽的测定
        1.4.3 类胡萝卜素含量的测定
        1.4.4 质构的测定
        1.4.5 微观结构
        1.4.6 果胶溶出率的测定
    1.5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去皮方式对果肉得率的影响
    2.2 去皮方式对黄桃渗透脱水特性的影响
    2.3 去皮方式对黄桃果干干燥特性的影响
    2.4 去皮方式对黄桃类胡萝卜素含量和色泽的影响
    2.5 去皮方式对黄桃果干微观结构的影响
    2.6 去皮方式对黄桃果干质构的影响
    2.7 去皮方式对黄桃果干果胶溶出率的影响
3 结论

(3)甜瓜果实发育过程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1.2 试验设计
    1.3 试验检测方法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规律
    2.2 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规律
3 讨论与结论

(5)采前套袋与未套袋处理对黄桃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1.2 仪器与设备
    1.3 方法
        1.3.1 腐烂率和褐变指数的测定
        1.3.2 生理参数的测定
        1.3.3 总酚和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1.3.4 抗氧化酶活力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
        1.3.5 非酶抗氧化活性的测定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采前套袋与未套袋处理对黄桃果实腐烂率和果肉褐变指数的影响
    2.2 采前套袋与未套袋处理对黄桃果实生理品质的影响
    2.3 采前套袋与未套袋处理对黄桃果实总酚和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2.4 采前套袋与未套袋处理对黄桃果实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2.5 采前套袋与未套袋处理对黄桃果实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2.6 采前套袋与未套袋处理对黄桃果实总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3 相关性分析
4 讨论与结论

(6)四个桃品种生物学特性及果实生长发育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概述
    1.1 我国桃文化
    1.2 我国桃的栽培历史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水平
        1.3.1 国外桃品种发展现状
        1.3.2 国内桃品种研究现状
    1.4 桃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果实发育规律研究
        1.4.1 桃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1.4.2 桃的果实发育规律研究
    1.5 研究目的、意义
    1.6 研究内容
    1.7 技术路线
2 生物学特性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地及实验材料
        2.1.2 物候期观测
        2.1.3 植物学特征研究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物候期研究
        2.2.2 植物学特征
3 光合特性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比叶重测定
        3.1.3 叶绿素测定
        3.1.4 光合日变化规律
        3.1.5 数据处理与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比叶重
        3.2.2 叶绿素含量比较
        3.2.3 光合特性
4 果实生长发育规律研究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果实外观品质研究
        4.1.3 果实营养物质研究
        4.1.4 果实色素类物质变化研究
        4.1.5 数据处理与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果实外观品质研究
        4.2.2 果实营养物质研究
        4.2.3 果实色素类物质变化研究
5 栽培技术措施对菁香桃生长发育的影响
    5.1 试验材料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地概况
        5.1.3 试验药品与仪器
    5.2 试验内容与方法
        5.2.1 试验内容
        5.2.2 试验内容
    5.3 数据分析
    5.4 结果与分析
        5.4.1 GA_3与CPPU对果实品质影响
        5.4.2 疏果套袋对桃果实品质的影响
        5.4.3 施肥处理对桃果实品质的影响
    5.5 小结
6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6.2.1 物候期
        6.2.2 植物学特征
        6.2.3 光合特性
        6.2.4 果实生长发育规律研究
        6.2.5 栽培技术措施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7)黄桃果酒酿酒酵母的筛选及其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黄桃及黄桃产业概述
        1.1.1 黄桃的营养价值及种类
        1.1.2 黄桃产业开发研究现状
    1.2 果酒概述
        1.2.1 果酒的营养价值
        1.2.2 果酒品质的影响因素
        1.2.3 果酒的行业现状
    1.3 立题背景、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1.3.1 立题背景与意义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3.3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与试剂
        2.1.1 商业菌株、培养基及主要试剂
        2.1.2 实验仪器
    2.2 主要实验方法
        2.2.1 菌株的分离与纯化
        2.2.2 酵母菌株性能筛选
        2.2.3 菌株18S rDNA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
        2.2.4 黄桃果酒的发酵
        2.2.5 黄桃果酒的化学分析
        2.2.6 感官分析
        2.2.7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3.1 黄桃果酒酿酒酵母的筛选
        3.1.1 菌株初筛
        3.1.2 菌株耐受性复筛
        3.1.3 菌株鉴定
        3.1.4 黄桃果酒发酵实验
        3.1.5 小结
    3.2 单菌发酵黄桃果酒的工艺研究
        3.2.1 发酵条件单因素实验
        3.2.2 黄桃果酒的最适产品类型
        3.2.3 Box-Behnken响应面优化试验
        3.2.4 小结
    3.3 混菌发酵黄桃果酒工艺研究
        3.3.1 非酿酒酵母菌株的生长和发酵性能比较
        3.3.2 接种方式对混菌发酵的影响
        3.3.3 接种比例对混菌发酵的影响
        3.3.4 小结
    3.4 黄桃果酒的评价
        3.4.1 黄桃果酒理化指标比较
        3.4.2 抗氧化能力比较
        3.4.3 非挥发性化合物比较
        3.4.4 挥发性化合物比较
        3.4.5 小结
主要结论及展望
    主要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8)番茄果实多酚类物质检测方法的优化与品质综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多酚类物质提取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1.1.1 多酚类物质简介
        1.1.2 多酚类物质的提取工艺
        1.1.3 多酚类物质的检测方法
    1.2 番茄果实品质性状研究进展
        1.2.1 外观品质
        1.2.2 风味及营养品质
        1.2.3 贮藏品质
        1.2.4 安全品质
    1.3 综合评价方法研究概况
        1.3.1 层次分析法
        1.3.2 灰色关联度法
        1.3.3 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结合法
        1.3.4 多元价值理论体系与合理满意度结合法
    1.4 本研究的内容与意义
        1.4.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番茄果实多酚类物质检测方法的优化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仪器与试剂
        2.1.2 标准溶液的配制
        2.1.3 色谱条件
        2.1.4 样品前处理
        2.1.5 方法学验证
    2.2 结果与分析
        2.2.1 色谱条件的确定
        2.2.2 样品前处理方法的确定
        2.2.3 方法学验证结果
第三章 不同品种番茄果实品质和产量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设计
        3.1.3 外观品质的测定
        3.1.4 营养与风味品质的测定
        3.1.5 产量的调查与统计
        3.1.6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品种番茄外观品质变化
        3.2.2 不同品种番茄营养与风味品质比较
        3.2.3 不同品种番茄产量比较
第四章 基于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番茄品质综合评价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番茄果实品质指标主成分分析
        4.2.2 不同品种番茄果实品质综合评价
        4.2.3 参试品种番茄果实品质等级分类
第五章 讨论与结论
    5.1 讨论
        5.1.1 番茄果实多酚类物质检测方法
        5.1.2 番茄果实品质
        5.1.3 番茄品质综合评价
    5.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研究成果等
导师简介

(9)桃重瓣及雄性不育性状形成的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花器官起源
        1.1.2 花器官的组成及发生
        1.1.3 花器官发生的分子机制
        1.1.4 花粉粒发育进程
    1.2 重瓣花形成机制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重瓣花的起源
        1.2.2 重瓣花形成的分子机制
        1.2.3 其他因子影响花器官发育的研究进展
        1.2.4 桃重瓣花形成机理研究现状与趋势
    1.3 雄性不育发生机理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绒毡层发育异常与雄性不育
        1.3.2 花粉壁发育异常与雄性不育
        1.3.3 活性氧稳态与雄性不育
        1.3.4 细胞质雄性不育发生机理
        1.3.5 桃雄性不育发生机理研究现状与趋势
    1.4 研究内容及意义
        1.4.1 技术路线
        1.4.2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2章 桃ABCE基因对重瓣性状的调控作用
    2.1 研究背景
    2.2 材料和方法
        2.2.1 实验材料
        2.2.2 桃ABCE基因的鉴定
        2.2.3 基因结构分析、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
        2.2.4 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分析
        2.2.5 桃ABCE基因的亚细胞定位检测
        2.2.6 拟南芥转化
        2.2.7 酵母双杂交(Y2H)实验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桃单瓣品种和重瓣品种花器官形态观察
        2.3.2 桃ABCE基因的分子特征及系统发育分析
        2.3.3 桃ABCE蛋白的烟草亚细胞定位分析
        2.3.4 桃ABCE基因在单瓣花和重瓣花中的时空表达模式分析
        2.3.5 转基因拟南芥表型分析
        2.3.6 酵母双杂交分析桃ABCE蛋白互作关系
    2.4 讨论
        2.4.1 桃PpPI基因参与调控瓣化雄蕊形成
        2.4.2 PpSEP3 可能负调控桃花瓣数目
第3章 桃重瓣性状候选基因的鉴定
    3.1 研究背景
    3.2 材料和方法
        3.2.1 实验材料
        3.2.2 转录组测序(RNA-seq)分析
        3.2.3 拟南芥转化
        3.2.4 第三代基因组测序
    3.3 结果与分析
        3.3.1 位于第6 号染色体候选基因Prupe.6G242400 在桃重瓣花品种中的变异检测
        3.3.2 比较转录组测序技术筛选差异表达转录因子
        3.3.3 转录组测序与第三代基因组测序技术挖掘桃隐性重瓣性状候选基因
    3.4 讨论
第4章 ‘锦香’雄性不育机理解析
    4.1 研究背景
    4.2 材料与方法
        4.2.1 植物材料
        4.2.2 花药结构分析
        4.2.3 花粉活力检测
        4.2.4 花药活性氧和抗氧化物质含量检测
        4.2.5 RNA-seq分析
        4.2.6 q RT-PCR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JX’花药形态异常且不能释放花粉粒
        4.3.2 ‘JX’小孢子挤压成带状后消失
        4.3.3 ‘ZH’和‘JX’小孢子和绒毡层的超微结构特征
        4.3.4 ‘JX’花药活性氧含量高于‘ZH’
        4.3.5 ‘ZH’和‘JX’花药的比较转录组学研究
        4.3.6 ‘JX’花药中主要的抗氧化物含量低于‘ZH’
    4.4 讨论
        4.4.1 桃花粉败育与小孢子和绒毡层发育异常有关
        4.4.2 花药中的活性氧稳态失衡可能阻碍花粉发育,从而导致桃雄性不育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10)草莓微波冻干过程及品质调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语对照
第一章 绪论
    1.1 微波高效冻干技术概述
        1.1.1 果蔬冻干技术研究进展
        1.1.2 微波冻干的原理及特点
        1.1.3 介电特性在微波干燥研究中的进展
    1.2 脉冲喷动床微波干燥技术研究进展
    1.3 果蔬冻干预处理方法概述
        1.3.1 超声预处理
        1.3.2 冻融预处理
        1.3.3 渗透脱水预处理
    1.4 干制品抗吸湿研究进展
    1.5 本课题研究背景、意义及主要内容
        1.5.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5.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5.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基于脉冲喷动床的草莓微波冻干工艺优化研究
    2.1 前言
    2.2 材料与设备
        2.2.1 试验原料
        2.2.2 主要试剂
        2.2.3 仪器与设备
    2.3 试验方法
        2.3.1 工艺流程
        2.3.2 干燥实验方案
        2.3.3 包装方法
        2.3.4 指标测定方法
        2.3.5 数据分析
    2.4 结果与讨论
        2.4.1 草莓的共晶点及共熔点
        2.4.2 微波功率对干燥特性及干制品品质的影响
        2.4.3 喷动间隔时间对干燥特性及干制品品质的影响
        2.4.4 加热温度对干燥特性及干制品品质的影响
        2.4.5 变功率微波冷冻干燥工艺研究
        2.4.6 不同干燥模式对草莓干燥特性及品质的影响
        2.4.7 微波冻干的动力学模型研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预处理对草莓微波冻干特性及品质影响研究
    3.1 前言
    3.2 材料与设备
        3.2.1 试验原料
        3.2.2 主要试剂
        3.2.3 仪器与设备
    3.3 试验方法
        3.3.1 工艺流程
        3.3.2 预处理
        3.3.3 干燥试验
        3.3.4 包装方法
        3.3.5 指标测定方法
        3.3.6 数据分析
    3.4 结果与讨论
        3.4.1 超声参数单因素实验
        3.4.2 不同预处理对草莓特性的影响
        3.4.3 不同预处理对草莓干燥特性及品质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超声辅助渗透处理对微波冻干草莓品质影响及调控研究
    4.1 前言
    4.2 材料与设备
        4.2.1 试验原料
        4.2.2 主要试剂
        4.2.3 仪器与设备
    4.3 试验方法
        4.3.1 工艺流程
        4.3.2 超声辅助渗透脱水预处理
        4.3.3 干燥试验
        4.3.4 包装方法
        4.3.5 指标测定方法
        4.3.6 数据分析
    4.4 结果与讨论
        4.4.1 USOD处理对草莓特性的影响
        4.4.2 USOD处理对干燥特性的影响
        4.4.3 USOD处理对产品品质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主要结论与展望
    主要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B:主要仪器设备图

四、黄桃的颜色与类胡萝卜素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模糊综合评判结合响应面优化黄桃酒发酵工艺[J]. 马宁原,马博文,姚凌云,宋诗清,王化田,孙敏,侯飞娜,冯涛. 中国酿造, 2021(10)
  • [2]去皮方式对黄桃渗透脱水组合干燥特性及理化品质的影响[J]. 王凤昭,吕健,毕金峰,辛广,章印,于笑颜. 中国食品学报, 2021(09)
  • [3]甜瓜果实发育过程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J]. 再吐娜·买买提,许建,姚军,沙勇龙,孙玉萍. 中国瓜菜, 2021(08)
  • [4]‘瑞雪’苹果套袋栽培关键技术优化[D]. 樊淼淼.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
  • [5]采前套袋与未套袋处理对黄桃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J]. 黄余年,张维,张群,李高阳,单杨,苏东林,朱向荣. 中国食品学报, 2021(06)
  • [6]四个桃品种生物学特性及果实生长发育规律研究[D]. 张颖.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1(01)
  • [7]黄桃果酒酿酒酵母的筛选及其工艺研究[D]. 李明瑕. 江南大学, 2021(01)
  • [8]番茄果实多酚类物质检测方法的优化与品质综合评价[D]. 柳帆红. 甘肃农业大学, 2021(09)
  • [9]桃重瓣及雄性不育性状形成的机理研究[D]. 蔡亚明.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2021
  • [10]草莓微波冻干过程及品质调控研究[D]. 姜佳惠. 江南大学, 2021(01)

标签:;  ;  ;  ;  ;  

黄桃颜色与类胡萝卜素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