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腐植酸共聚物土壤改良剂对土壤化学性能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李玉晨[1](2021)在《不同类型黄腐酸对土壤性质及生菜生长特征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将生化黄腐酸(BFA)及矿源黄腐酸(MFA)作为土壤改良剂应用于陕西省长武县黄土区耕地土壤,研究不同类型黄腐酸对土壤性质的改良作用与机理,分析BFA与MFA对生菜生长、光合作用的影响,探究BFA与MFA对缓解含有重金属土壤下生菜生长的作用,为提高黄土区土壤质量与作物产量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盆栽试验、理论分析与数学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分析BFA与MFA对土壤理化性质、水分运移以及不同土壤环境下意大利生菜生长的变化影响,明确不同类型黄腐酸对黄土区耕地土壤性质与生菜生长指标及光合作用的影响,为黄土区黄腐酸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撑,得出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生化黄腐酸与矿源黄腐酸均可以提高土壤的pH值及电导率,在相同施加比例下的MFA较BFA对土壤pH与电导率作用更明显。向土壤中施加BFA与MFA还可以提高土壤中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及稳定性,降低土壤分形维数。在相同施加比例下,MFA的作用优于BFA。BFA与MFA能够显着提高土壤Zeta电位的绝对值,土壤细微颗粒不易聚沉,使土壤胶体更稳定,且MFA较BFA对土壤Zeta电位的影响更大。说明MFA可以更好的提高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改良土壤结构。(2)相同施加比例下的BFA与MFA对土壤水分运动特性存在差异。BFA可以提高土壤水分入渗能力、导水能力,增大土壤饱和含水量,土壤累积入渗量、入渗率、缩短湿润锋运移所需的时间,MFA则恰好相反。3种模型拟均可较好的模拟土壤水分下渗过程,其中修正的Kostiakov模型拟合效果最好。BFA可以增强土壤的入渗能力,而MFA则会减弱土壤的入渗能力,因此BFA更适用于黄土地区的干旱土壤。(3)适量BFA与MFA对种子萌发过程起促进作用,过量的黄腐酸BFA与MFA则会抑制种子萌发,MFA处理下的种子萌发各指标均优于BFA。BFA与MFA还可以促进意大利生菜的生长,增强其光合作用,有效缓解铅、镉重金属污染对生菜生长的影响,BFA更容易被作物吸收利用,对作物生长的调节能力优于MFA。4种模型均能很好地模拟意大利生菜的光响应曲线,其中,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为本文中意大利生菜的最适宜模型。
王晓纯[2](2020)在《腐殖酸和EDTA对土壤理化性质和白菜生长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黑龙江省黑土区白菜根肿病常发,施用生石灰是常用的防治白菜根肿病的方法,施用石灰导致土壤钙和磷有效性降低,如何提高钙和磷养分有效性具有一定意义。通过培养试验、盆栽试验和田间对比试验的方法,研究腐殖酸和EDTA对土壤理化性质及白菜生长的影响,以期为提高白菜产量提供理论依据。培养和盆栽试验均设10个处理:在施用生石灰条件下应用两种螯合剂,分别为腐殖酸(F)和EDTA(E),分别设置0(不施)、1(低量)、2(高量)各3个水平,其中腐殖酸的低量为150kg·hm2、高量为300kg·hm2,EDTA的低量为75kg·hm2、高量为150kg·hm2,以不施用生石灰和螯合剂为对照,每个处理3次重复。田间试验:共4个处理,处理1-种植非抗根肿病种子(北京新三号)+不施用生石灰和螯合剂(T1);2-种植非抗根肿病种子+施用生石灰和螯合剂(T2);3-种植抗根肿病种子(黄心白菜)+不施用生石灰和螯合剂(T3);4-种植抗根肿病种子+施用生石灰和螯合剂(T4),每个处理3个重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腐殖酸与EDTA配合施用对土壤pH值和速效磷含量的影响均达到差异极显着水平(P<0.01),单施腐殖酸(钠)对土壤pH值和有效钙含量的影响达到差异显着水平(P<0.05);单施EDTA对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影响达到差异极显着水平(P<0.01),对土壤pH值、有效镁含量和速效钾含量的影响达到差异显着水平(P<0.05)。其中,施用腐殖酸与EDTA可显着提高土壤pH值、土壤速效钾、有效钙和有效镁含量,培养12天时,F1E1处理的pH值较CK处理提高2.40%,但第12天后各处理pH逐渐降低并趋于一致,差异不显着;培养36天时,F2E1处理的土壤速效钾含量较CK处理提高9.11%,培养48天时,F2E2处理的土壤速效钾含量较CK处理提高6.37%;第24天F1E1处理土壤速效磷和F0E1处理土壤有效钙含量均达到最高值;培养至第48天,各处理间土壤pH值、有效钙和有效镁含量差异不显着。施用腐殖酸与EDTA可显着降低土壤电导率,培养12天时各处理电导率最低。腐殖酸与EDTA配合施用对土壤孔隙度和最大持水量的影响达到差异显着水平(P<0.05);单施腐殖酸对土壤孔隙度和最大持水量的影响达到差异极显着水平(P<0.01);单施EDTA对土壤比重、土壤孔隙度和最大持水量的影响均达到差异显着水平(P<0.05)。其中,腐殖酸与EDTA配合施用的处理与对照相比,均可显着降低土壤比重(P<0.05),增加土壤孔隙度(P<0.05)。单施腐殖酸可提高土壤最大持水量,但与对照未达到差异显着水平。腐殖酸和EDTA配合施用或者单施腐殖酸或单施EDTA对白菜植株氮、磷、钾、钙、镁积累量以及植株生物量的影响均达到差异极显着(P<0.01)或显着水平(P<0.05)。植株生物量以及植株氮、磷、钾、钙、镁积累量两两之间均呈极显着正相关关系。施用腐殖酸和EDTA可显着增加白菜植株氮、磷、钾、钙、镁积累量以及植株生物量。F2E2处理的白菜植株养分含量及生物量最高,与CK处理相比盆栽白菜生物量增加183.43%、氮积累量增加224.16%、磷积累量增加98.07%、钾积累量增加192.44%、钙积累量增加98.33%、镁积累量增加97.98%。腐殖酸和EDTA配合施用可显着提高大田白菜产量、单株重和养分积累量,可显着降低大田白菜病死率。种植非抗根肿病种子(北京新三号)且施用生石灰、腐殖酸和EDTA(T2)处理的大田白菜产量和单株重最高、病死率最低,较不施用生石灰、腐殖酸和EDTA(对照T1)处理的大田白菜产量和单株重分别提高14.16%和5.60%、病死率降低70.53%。种植非抗根肿病种子(北京新三号)且施用生石灰、腐殖酸和EDTA(T2)处理的大田白菜的氮、磷、钾、钙和镁积累量最高,较不施用生石灰、腐殖酸和EDTA(T1)处理相比分别高出10.22%、48.46%、20.99%、32.66%和13.31%。
唐乐[3](2020)在《缓解白术连作障碍的适宜土壤改良剂筛选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试验于2018-2019年在贵州省大方县以连作白术1a的土地上,选择生石灰、腐植酸颗粒肥和松土精作为土壤改良剂,分析在连作土壤上施用不同土壤改良剂对白术株高、茎粗、叶片SPAD值、土壤酶活性、土壤化学性质、土壤微生物、白绢病和根腐病的发病率、干物质积累和养分积累、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探讨施用3种土壤改良剂对白术连作障碍的缓解效果,并筛选出缓解白术连作障碍的适宜土壤改良剂,得出以下主要结果:(1)施用土壤改良剂能增加连作白术根部土壤S-ACP活性,且单施生石灰或腐植酸颗粒肥均能使土壤S-UE活性先降低后增加。单施生石灰、腐植酸颗粒肥或松土精均能增加连作白术根部土壤全磷、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单施生石灰或腐植酸颗粒肥还能增加土壤p H值;3种土壤改良剂配施能增加土壤全磷含量。白术连作后,其根部土壤真菌数量显着增加,放线菌和细菌的数量均下降,而施用土壤改良剂能显着降低连作白术根部土壤真菌的数量,增加土壤放线菌和细菌的数量,对白术连作障碍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单施生石灰或腐植酸颗粒肥均以施用量为300 kg/hm2时缓解白术连作障碍的效果较好,土壤改良剂配施以A2B2C3组合(生石灰300 kg/hm2,腐植酸颗粒肥300 kg/hm2,松土精18 kg/hm2)的缓解效果较好。(2)单施松土精能提高连作白术茎粗,其中,在白术移栽后60d,T3处理(18 kg/hm2)连作白术茎粗较CK显着提高了29.80%;单施生石灰或腐植酸颗粒肥均能提高连作白术株高;3种土壤改良剂配施能提高连作白术茎粗。(3)连作白术白绢病的发病率随移栽后时间延长有增加的趋势,而根腐病的发病率随移栽后时间延长先升高后降低;施用土壤改良剂能显着降低连作白术白绢病和根腐病的发病率。单施条件下,松土精对连作白术白绢病和根腐病发生的影响效果均以T2处理(9kg/hm2)较好,生石灰或腐植酸颗粒肥均以施用量为300kg/hm2较好;生石灰和腐植酸颗粒肥配施以A2B2处理(生石灰300 kg/hm2,腐植酸颗粒肥300 kg/hm2)较好,在移栽后120、150d,其白绢病较CK分别降低46.42%、61.97%,根腐病较CK分别降低97.62%、91.67%。生石灰、腐植酸颗粒肥和松土精配施条件下,在移栽后180、210d,A2B2C3组合(生石灰300kg/hm2,腐植酸颗粒肥300 kg/hm2,松土精18 kg/hm2)对白绢病和根腐病发生的影响效果较好,其白绢病较CK分别降低46.56%、49.57%,根腐病较CK分别降低61.33%、50.72%。(4)施用土壤改良剂能显着增加连作白术干物质的积累量,还能增加连作白术养分的积累量。单施条件下,松土精以施用量为9 kg/hm2时连作白术干物质积累量最高,较CK显着提高了19.95%;而腐植酸颗粒肥施用量为600 kg/hm2时连作白术干物质积累量最高,较CK显着提高了30.88%,但对连作白术养分的积累无显着影响;生石灰以施用量为600 kg/hm2的连作白术养分积累量最高。3种土壤改良剂配施条件下,A3B1C3组合(生石灰600 kg/hm2,腐植酸颗粒肥0kg/hm2,松土精18 kg/hm2)连作白术干物质积累量显着最高,较CK提高了44.80%;氮磷钾总积累量最高为A3B2C1组合(生石灰600 kg/hm2,腐植酸颗粒肥300 kg/hm2,松土精0 kg/hm2),值为0.334 g/株,较CK显着提高了72.16%。(5)单施生石灰或松土精均能显着提高连作白术单株鲜重、存苗率和产量,单施腐植酸颗粒肥能显着提高白术药材存苗率和产量;且生石灰和腐植酸颗粒肥均以施用量为300 kg/hm2的产量最高,分别较CK显着提高了291.04%、96.39%,松土精则以施用量为9 kg/hm2的产量最高,较CK显着提高了128.93%。生石灰和腐植酸颗粒肥配施以A2B2处理产量显着最高,较CK提高了361.33%;而生石灰、腐植酸颗粒肥和松土精配施时,则以A2B2C3组合(生石灰300 kg/hm2,腐植酸颗粒肥300 kg/hm2,松土精18 kg/hm2)的产量最高,较CK显着提高了124.31%。单施生石灰、腐植酸颗粒肥、松土精均能增加连作白术浸出物的含量,生石灰、腐植酸颗粒肥和松土精配施可以降低连作白术水分的含量、增加连作白术浸出物的含量;无论是单施还是配施,生石灰和腐植酸颗粒肥均以施用量为300 kg/hm2的药材质量最好。(6)综上结果表明,在本试验区域,单施土壤改良剂条件下,缓解白术连作障碍最适土壤改良剂为生石灰,其适宜施用量为300 kg/hm2;生石灰和腐植酸颗粒肥配施条件下,以A2B2处理(生石灰300 kg/hm2,腐植酸颗粒肥300 kg/hm2)缓解白术连作障碍的效果最佳;而3种土壤改良剂配施则以A2B2C3组合(生石灰300 kg/hm2,腐植酸颗粒肥300 kg/hm2,松土精18 kg/hm2)的缓解效果最佳。
李慧[4](2020)在《碱性改良剂对设施连作黄瓜生长及枯萎病抑制效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设施栽培中,长期连作会导致土传真菌病害的发生,这与土壤理化性状变化密切相关。设施土壤酸化会促使病原菌繁殖速度加快,抑制部分有益微生物活性,增加发病率。如何通过调节土壤p H、改善土壤环境条件来缓解连作引起的土壤真菌型病害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研究发现施用碱性的土壤改良剂可能通过调理土壤酸碱性来减轻设施土传病害的危害。本试验以黄瓜为供试材料,结合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两种试验方法,研究了腐植酸钾、硅钙钾镁肥和活性污泥对设施连作土壤中黄瓜的生长、产量、土壤环境以及黄瓜枯萎病的发病情况的影响,为土壤改良剂在设施蔬菜中的应用提供实践依据。本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施用碱性改良剂对黄瓜植株生长和田间黄瓜产量影响显着。在盆栽试验一中,硅钙钾镁肥促生效果高于腐植酸钾;在盆栽试验二中,硅钙钾镁肥、活性污泥单独施用及组合均能促进黄瓜苗期生长,其中单独施用对盆栽黄瓜苗期的促生比组合效果好;田间试验中,施用硅钙钾镁肥以及硅钙钾镁肥和活性污泥配合施用均显着促进了苗期黄瓜的生长,提高黄瓜总产量。2.施用土壤改良剂能够有效的预防黄瓜枯萎病的发生。在盆栽试验中,施用硅钙钾镁肥显着降低了黄瓜枯萎病的发病率,施用腐植酸钾、硅钙钾镁肥、活性污泥以及泥联合施用硅钙钾镁肥和活性污泥显着降低了黄瓜枯萎病的病情指数。3.施用土壤改良剂后,设施连作土壤的p H升高,土壤EC值降低。盆栽试验中,施用土壤改良剂的处理,土壤中碱解氮和有效磷的含量降低,速效钾含量升高。田间试验中,土壤中碱解氮和有效磷的含量在苗期、盛果期和拉秧期均降低,土壤中速效钾的含量在苗期升高,在盛果期和拉秧期降低。在盆栽试验中,施用腐植酸钾和硅钙钾镁肥后,土壤中的脲酶、中性磷酸酶和转化酶的活性降低,施用含活性污泥的处理土壤中脲酶、中性磷酸酶的活性降低,转化酶的活性升高;在田间试验中,苗期和拉秧期施用土壤改良剂后,土壤中的脲酶和中性磷酸酶的活性均降低,但转化酶的活性在苗期降低但在拉秧期显着提高。综上所述,施用土壤改良剂能够促进黄瓜幼苗生长,提高黄瓜产量,有效降低黄瓜枯萎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对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差异显着。通过盆栽和田间试验对比结果显示,硅钙钾镁肥以及硅钙钾镁肥和活性污泥联合施用在设施蔬菜生产中具有推广价值。
李赟[5](2019)在《秸秆型改良剂对黄泛冲积区贫瘠土壤改良效果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针对黄河故道粮食主产区(滨海县)典型的贫瘠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土壤结构差),本研究应用正交试验,以作物秸秆与尿素、泥炭、生物有机肥、黄腐酸、聚丙烯酰胺(PAM)和促腐剂等为主要原料复合而成的秸秆型土壤改良剂,研究各种配比的最优处理,并在黄河故道粮食主产区黄泛冲积贫瘠土壤上设置小区试验,研究秸秆型土壤改良剂对土壤改良的效果。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进行秸秆材料与尿素、泥炭、生物有机肥、黄腐酸、聚丙烯酰胺和促腐剂配比的正交小麦盆栽试验,分析了作物生长以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筛选出秸秆型土壤改良剂的最佳配比。试验结果显示:与其它组相比,配方4(秸秆41.38 g·kg-1+有机肥 4.78 g·kg-1+PAM1.03 g·kg-1+石膏 4.25 g·kg-1+腐熟剂 0.18 g·kg-1+尿素 0.32 g-kg-1+黄腐酸 31.03 g·kg-1)和配方 7(秸秆 41.38 g·kg-1+有机肥 2.39 g·kg-1+PAM 3.1 g.kg-1+石膏 8.49 g·kg-1+腐熟剂 0.18 g·kg-1+尿素 0.32 g·kg-1+黄腐酸 10.34 g·kg-1)是秸秆型土壤改良剂的较佳配比;在小麦收获时,配方4和配方7与对照组相比,土壤容重分别降低了 13.7%和14.5%;土壤有机质分别提高了 11%和25.6%;大团聚体(>0.25mm)含量分别增加了22.18%和24.04%;小麦产量分别提高了 14.86%和15.17%。因此,配方4和配方7土壤改良剂配比可有效改善土壤性状,并提高作物产量。2)在黄河故道粮食主产区(滨海县)典型的沙质贫瘠土壤玉米-小麦旱作体系下,设置玉米小区试验,研究秸秆型土壤改良剂对土壤的改良效果。以未施用土壤改良剂为对照组,小区施用不同配比的秸秆型土壤改良剂并进行对比研究。小区试验结果如下:处理 3(秸秆3001.5 kg·hm-2+黄腐酸90.0 kg·hm-2+泥炭 4002.0kg·hm-2+有机肥6003.0 kg·hm-2+PAM 19.5 kg·hm-2+尿素 19.5 kg·hm-2+腐熟剂 10005.0 kg·hm-2)和处理6(秸秆 3001.5 kg·hm2+黄腐酸 135.0 kg·hm-2+泥炭 4002.0 kg·hm-2+有机肥 6003.0 kg·hm-2+PAM 19.5 kg·hm-2+尿素 19.5 kg·hm-2+腐熟剂 10005.0 kg·hm-2)是土壤改良剂的较佳配比。在玉米收获时,处理3和处理6与对照组比较,土壤田间持水量增加了5.21%和5.46%;有机质含量分别是9.88 g·kg-1和9.94 g·kg-1,比对照组分别增加了11.03%和11.57%;全氮含量比对照组土壤全氮含量分别增加了 25.27%和25.68%;土壤全磷含量分别增加了18.52%和17.58%;土壤粒级水稳定性团聚体百分含量中,大团聚体含量分别增加了5.54%和4.67%;土壤碱性磷酸酶和土壤脲酶含量分别增加了28.86%,29.00%和13.59%,14.56%;作物产量分别是 5936kg·hm-2和 6014 kg·hm-2,对照组作物产量是4572kg·hm-2,玉米产量分别提高了23%和31%。因此,处理3和处理6配比的秸秆型改良剂可有效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生长活动,提高土壤肥力。综上所述,所研发的配方3和6秸秆型土壤改良剂可以改善黄泛冲积区贫瘠土壤理化性质,提高酶的活性,提高土壤肥力,从而达到增加作物产量的效果。
李晨昱[6](2019)在《冬小麦、夏玉米复种下土壤调理剂对土壤理化性状及作物生长影响研究》文中提出我国北方地区夏玉米-冬小麦复种下农田土壤存在的质地结构不良、养分失衡、盐化、酸化、板结等问题日益突出。本论文基于天津武清区农田,设置不同调理剂施用处理的田间定位试验。通过土壤理化性状、氮磷运移、作物生长产量养分吸收等方面研究,探究其对土壤理化性状及作物生长的影响,以达到提升土壤质量、改善作物生长环境、提高作物产量和促进种植生产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目标。研究结果如下:生物炭施用处理改善土壤容重状况良好,容重从试验开始时的1.39g/cm3,降至试验三茬后的1.20 g/cm3。生物炭、生物炭+明矾等处理较空白处理土壤团粒结构含量分别增加5.36%和5.85%。各调理剂处理持水能力均有所增强,生物炭+明矾处理和生物炭处理分别较空白处理提高1.58%、0.33%。生物炭处理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改善效果最好,在第三茬冬小麦收获时达到25.83 cmol(+)/kg。生物炭、生物炭+明矾处理经过三茬种植后土壤表层有机碳含量为13.29g/kg和14.24g/kg,土壤C/N为9.59和10.59。腐植酸、生物炭、硅钙材料处理改善土壤硝态氮、有效磷、水溶性磷状况效果较好。生物炭+明矾处理提高土壤磷酸酶、脲酶活性效果较好。综合来看,生物炭、生物炭+明矾处理对土壤物理、化学和酶性状改善效果相对较好。生物炭、硅钙材料、生物炭+明矾处理均可促进作物生长。其中生物炭和明矾处理有利于作物叶绿素合成,生物炭、生物炭+明矾处理籽粒产量最大,第一茬夏玉米达到11.34×103 kg/hm2和10.61×103 kg/hm2,第二茬冬小麦为9.20×103 kg/hm2和10.28×103 kg/hm2,第三茬夏玉米为7.21×103 kg/hm2和7.20×103 kg/hm2。生物炭+明矾处理有利于生物量的增加和N、P、K素吸收。综合三茬数据分析,生物炭和生物炭+明矾处理对作物生长及养分吸收的改善效果较好。在氮磷运移环境效应与经济效益方面,生物炭、生物炭+明矾处理可降低硝态氮运移。腐植酸、生物炭、明矾、硅钙材料、生物炭+明矾处理降低有效磷和水溶性磷运移效果较好。明矾和硅钙材料处理经过三茬作物种植的总产出效益好,生物炭、生物炭+明矾处理增加效益趋势好。从经济效益来看,经过三茬作物种植后,腐植酸和硅钙材料处理较好,投入产出效益分别为2.82万元/hm2和2.91万元/hm2。就长期来看,生物炭、生物炭+明矾处理可能会超过前面两个处理,有待长期定位试验进一步研究。通过对土壤调理剂一年半的定位试验表明,生物炭、生物炭+明矾处理对土壤理化和酶性状、作物生长及养分吸收、氮磷运移环境效应、经济效益的提高改善效果好。
于兵[7](2019)在《施加木本泥炭对土壤质量及谷子产量影响研究》文中认为土地整治中存在“占优补劣”,新垦“补充”耕地的自然禀赋远不如“占用”的优质耕地,为解决“占优补劣”问题,落实“占优补优”,亟需一种工程技术措施在短期内提高土壤质量。因此,阜平通过添加木本泥炭快速构建优质耕作层,短期内快速提升土壤质量是对“占优补优”这一国家政策的落实,也是县域内用好国土政策通过荒山开发盘活土地资源进行脱贫攻坚的有利推手。本文针对新整治后旱地农田土壤养分及有机质含量低、作物产量低等问题,以冀谷38号为供试品种,添加木本泥炭构建优质耕作层在河北阜平试点开展大田试验。设置试验组(FD-A1:木本泥炭+腐熟秸秆+生物激发调节剂I+常规施肥;FD-A2:木本泥炭+腐熟秸秆+生物激发调节剂II+常规施肥;FD-B1:木本泥炭+腐熟秸秆+常规施肥;FD-B2:木本泥炭(减量)+腐熟秸秆+常规施肥)和对照组(FD-C1:常规施肥)。研究施用木本泥炭对土壤质量及谷子产量的影响,探究最佳施肥模式,将优质耕作层快速构建技术与扶贫开发挂钩有效提升贫瘠山区耕地质量,落实国家“占优补优”政策,增产增收,惠民利民。研究表明:(1)与常规施肥模式相比,施用木本泥炭能降低土壤耕作层盐分累积,提高土壤碱解氮,有效磷,有机质,微生物量碳、氮含量;木本泥炭添加生物激发调节剂还能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且不会造成重金属污染。(2)与常规施肥模式相比,施用木本泥炭能提升谷子株高、茎粗、叶片数、穗位、穗长等农艺指标,木本泥炭减量后还能促进谷子地上生物量及根生物量干物质量积累,木本泥炭添加生物激发调节剂后还能增加样方内成穗数、株籽粒数、株千粒重及平均亩产,添加生物激发调节剂II和生物激发调节剂I较常规施肥模式分别增产15.72%和14.18%。(3)与常规施肥模式相比,施用木本泥炭提高谷子籽粒蛋白质含量,木本泥炭添加生物激发调节剂后还能提高谷子籽粒淀粉含量。(4)综上河北阜平扶贫开发背景下探究出最佳施肥模式:木本泥炭+生物激发调节剂II+腐熟秸秆+常规施肥,短期内提高土壤质量和谷子产量,一定程度上解决河北阜平传统土地整治项目只重耕地数量忽视质量问题,与扶贫开发挂钩也有效提升贫瘠山区耕地质量,落实国家“占优补优”政策,增产增收,惠民利民。
陈士更,张民,丁方军,郭新送,孟庆羽,王焕喜[8](2019)在《腐植酸土壤调理剂对酸化果园土壤理化性状及苹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文中提出为研究不同类型土壤调理剂对酸化果园土壤的改良效果,本试验采用普通土壤调理剂和腐植酸土壤调理剂,设置普通土壤调理剂+常规施肥、腐植酸土壤调理剂+常规施肥、腐植酸土壤调理剂减量15%+常规施肥和等养分肥料+常规施肥4个处理,在胶东酸化果园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施用2种土壤调理剂均能改善酸化土壤的理化性状。在土壤物理性状方面,与普通土壤调理剂相比,施用腐植酸土壤调理剂的土壤容重降低2.72%~4.76%,粉粒含量增加3.12%~5.28%,孔隙度提高1.74%~3.54%;在土壤化学性状方面,施用腐植酸土壤调理剂的土壤速效钾含量增加3.74%~10.57%,pH提高0.07~0.45个单位。施用2种土壤调理剂均能提高苹果产量,相比于普通土壤调理剂,施用全量腐植酸土壤调理剂可增产4.84%,减量15%施用仍增产2.87%,而二者间差异未达显着性水平。此外,连续两年施用腐植酸土壤调理剂可以改善苹果的品质,其中总糖含量提高9.35%~15.46%,糖酸比提高21.84%~46.58%。综上,胶东酸化果园(pH<4.5)在常规施肥下配施腐植酸土壤调理剂1 275 kg/hm2可作为短期内改良酸化土壤、提高苹果产量和品质的有效途径。
苏雪萍[9](2014)在《沙质土壤改良剂对玉米抗旱保苗与土壤改良效应研究》文中指出针对内蒙古黄土高原地区春早严重,作物出苗难、保苗难、产量低等问题,本文通过对玉米苗期生长动态监测及土壤理化与生物学性状对比分析,研究了沙质土壤改良剂不同施用量(6000kg/hm2(D1)、12000kg/hm2(D2)、18000kg/hm2(D3)、24000kg/hm2(D4)、30000kg/hm2(D5))对玉米抗旱保苗与土壤改良效果,以及沙质土壤改良剂年际效果。研究结果如下:1.沙质土壤改良剂具有抗旱保苗的效果,其中出苗率提高1.22%-8.83%,幼苗株高日增量提高0-23.46%,幼苗干物质增长速率提高1.36%-34.55%;沙质土壤改良剂提高了玉米苗期土壤抗旱性,土壤贮水量提高1.26%-17.81%。2.沙质土壤改良剂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状,对10-20cm土层影响较大,其中土壤水分含量提高1.20mm-13.92mm,土壤团聚体提高4.26%-32.46%,土壤容重降低0-0.11g·cm-3,土壤孔隙度增加0-3.63%;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0.29%-9.79%,土壤碱解氮含量提高3.36%-12.70%,土壤速效磷含量提高1.24%-11.97%,土壤速效钾含量提高3.76%-10.01%。3.沙质土壤改良剂改善了土壤生物学性状,对10-20cm土层影响较大,其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提高1.87%-21.27%,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提高0.98%-30.71%,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含量提高0.71%-22.17%,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2.08%-19.09%,土壤蔗糖酶活性提高0-18.21%,土壤脲酶活性提高1.45%-28.99%。4.沙质土壤改良剂提高了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单产提高1.00%-13.92%,水分产出率提高2.97%-21.12%,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02%-31.28%,产值提高1.25%-14.12%,D3、D4较对照增收1323.1元·hm-2、237.4元.hm-2。5.沙质土壤改良剂施用后的三年内,均具有抗旱保苗与提高出苗率及改良土壤理化性状、生物学特性的效果,且随着施用年限增加而增强,并以D3、D4处理的施肥量效果为好。
董稳军,徐培智,张仁陟,黄旭,郑华平,解开治[10](2013)在《土壤改良剂对冷浸田土壤特性和水稻群体质量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以南方典型冷浸田为研究对象,在明沟排水的基础上,通过田间定位试验,以不施土壤改良剂为对照,研究了施用不同土壤改良剂(自研的脱硫灰改良剂、生物活性炭,市售的土壤改良剂石灰、硅钙肥、腐植酸)对冷浸田氧化还原电位、土壤呼吸强度、土壤微生物数量、水稻群体构建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改良剂能够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升土壤速效养分和pH,但除脱硫灰处理外,其他改良剂处理对土壤Eh未产生显着影响。施用不同土壤改良剂在水稻各生育期均能有效增强土壤微生物呼吸强度和放线菌数量,并且放线菌数量达到差异性显着水平(P<0.05),生物活性炭处理下土壤呼吸强度和放线菌数量分别较对照增加67.6%和127.6%。各土壤改良剂处理与CK相比较均有助于提高叶片SPAD、茎蘖数、水稻干物质积累量、成穗数、穗粒数、产量结实率和根系伤流速率。其中以脱硫灰和生物活性炭处理改良效果最佳,抽穗后29 d时,根系伤流速率较CK分别提高45.4%和39.1%,叶片SPAD分别增加27.4%和22.5%;成熟期水稻成穗数较对照提高12.1%和10.7%,干物质积累量增加68.8%和50.5%,产量分别增加12.8%和10.3%。综上所述,土壤改良剂可有效改善冷浸田土壤特性及水稻群体质量,脱硫灰和生物活性炭处理的改良效果最明显,增产幅度最大。
二、腐植酸共聚物土壤改良剂对土壤化学性能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腐植酸共聚物土壤改良剂对土壤化学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类型黄腐酸对土壤性质及生菜生长特征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土壤改良剂的研究 |
1.2.2 黄腐酸的性质 |
1.2.3 黄腐酸在改良土壤方面的应用 |
1.2.4 黄腐酸在农业生产方面的应用 |
1.3 目前存在的问题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1.4.1 不同类型黄腐酸对土壤性质与水分运移特性的影响研究 |
1.4.2 不同类型黄腐酸对不同土壤环境下生菜生长特征的影响研究 |
1.5 技术路线图 |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供试土样 |
2.1.2 供试材料 |
2.2 室内试验 |
2.2.1 试验设计 |
2.2.2 室内试验 |
2.3 生菜种植试验 |
2.3.1 盆栽试验设计 |
2.3.2 试验方法与步骤 |
3 不同类型黄腐酸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 |
3.1 不同类型黄腐酸对土壤pH与电导率的影响 |
3.1.1 不同类型黄腐酸对土壤pH的影响 |
3.1.2 不同类型黄腐酸对土壤电导率的影响 |
3.2 不同类型黄腐酸对水稳性团聚体的影响 |
3.2.1 基本理论与指标计算 |
3.2.2 不同类型黄腐酸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分布特征的影响 |
3.2.3 不同类型黄腐酸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的影响 |
3.2.4 不同类型黄腐酸对土壤平均重量直径的影响 |
3.2.5 不同类型黄腐酸对土壤几何平均直径的影响 |
3.2.6 不同类型黄腐酸对土壤分形维数的影响 |
3.3 不同类型黄腐酸对土壤胶体稳定性的影响 |
3.3.1 不同温度下不同类型黄腐酸对土壤胶体Zeta电位的影响 |
3.3.2 不同pH下不同类型黄腐酸对土壤胶体Zeta电位的影响 |
3.3.3 不同培养时间下不同类型黄腐酸对土壤胶体Zeta电位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4 BFA与MFA对土壤水分运动特性的影响研究 |
4.1 入渗模型及基本理论 |
4.2 BFA对土壤入渗特性的影响 |
4.2.1 施加BFA对累积入渗量的影响 |
4.2.2 施加BFA对入渗率的影响 |
4.2.3 施加BFA对湿润锋运移的影响 |
4.2.4 施加BFA对入渗模型参数的影响 |
4.3 MFA对土壤入渗特性的影响 |
4.3.1 施加MFA对累积入渗量的影响 |
4.3.2 施加MFA对入渗率的影响 |
4.3.3 施加MFA对湿润锋运移的影响 |
4.3.4 施加MFA对入渗模型参数的影响 |
4.4 不同类型黄腐酸对土壤水力特性的影响 |
4.4.1 不同类型黄腐酸对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变化分析 |
4.4.2 不同类型黄腐酸对土壤饱和含水量的变化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不同类型黄腐酸对生菜生长特征的影响研究 |
5.1 不同类型黄腐酸对生菜种子萌发的影响 |
5.1.1 不同类型黄腐酸对生菜种子发芽势的影响 |
5.1.2 不同类型黄腐酸对生菜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
5.1.3 不同类型黄腐酸对生菜种子发芽指数的影响 |
5.1.4 不同类型黄腐酸对生菜种子活力指数的影响 |
5.2 不同类型黄腐酸对生菜生长形态特征的影响 |
5.2.1 不同类型黄腐酸对生菜株高的影响 |
5.2.2 不同类型黄腐酸对生菜叶面积的影响 |
5.2.3 不同类型黄腐酸对生菜根长的影响 |
5.2.4 不同类型黄腐酸对生菜根粗的影响 |
5.2.5 不同类型黄腐酸对生菜生物量的影响 |
5.3 不同类型黄腐酸对生菜光合作用的影响 |
5.3.1 不同类型黄腐酸对生菜叶绿素的影响 |
5.3.2 不同类型黄腐酸对生菜光合参数的影响 |
5.3.3 光响应模型及基本理论 |
5.3.4 不同类型黄腐酸对生菜光响应曲线的影响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1.1 不同类型黄腐酸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
6.1.2 不同类型黄腐酸对土壤水分运动特性的影响 |
6.1.3 不同类型黄腐酸对生菜生长特性的影响 |
6.2 主要创新点 |
6.3 存在问题及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2)腐殖酸和EDTA对土壤理化性质和白菜生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1.2.1 黑龙江省蔬菜地土壤酸化现状 |
1.2.2 提高Ca-P生物有效性的方法 |
1.2.3 腐殖酸和EDTA在土壤改良中的研究进展 |
1.2.4 腐殖酸和EDTA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
1.2.5 腐殖酸和EDTA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
1.2.6 腐殖酸和EDTA对植株生长的影响 |
1.3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 技术路线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1.1 培养试验材料 |
2.1.2 白菜盆栽试验材料 |
2.1.3 田间对比试验材料 |
2.2 试验设计 |
2.2.1 土壤培养试验设计 |
2.2.2 白菜盆栽试验设计 |
2.2.3 田间对比试验设计 |
2.3 样品采集与测定 |
2.3.1 土壤培养试验取样方法 |
2.3.2 白菜盆栽试验取样方法 |
2.3.3 田间对比试验取样及测产 |
2.3.4 土壤培养试验测定项目及方法 |
2.3.5 白菜盆栽试验测定项目及方法 |
2.3.6 田间对比试验测定项目及方法 |
2.4 数据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腐殖酸和EDTA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
3.1.1 腐殖酸与EDTA双因素对土壤理化指标影响分析 |
3.1.2 腐殖酸和EDTA对土壤p H的影响 |
3.1.3 腐殖酸和EDTA对土壤电导率的影响 |
3.1.4 腐殖酸和EDTA对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影响 |
3.1.5 腐殖酸和EDTA对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影响 |
3.1.6 腐殖酸和EDTA对土壤有效钙含量的影响 |
3.1.7 腐殖酸和EDTA对土壤有效镁含量的影响 |
3.1.8 腐殖酸和EDTA对土壤比重的影响 |
3.1.9 腐殖酸和EDTA对土壤孔隙度的影响 |
3.1.10 腐殖酸和EDTA对土壤最大持水量的影响 |
3.2 腐殖酸和EDTA对盆栽白菜养分积累量的影响 |
3.2.1 腐殖酸与EDTA双因素对白菜植株养分积累指标的影响分析 |
3.2.2 腐殖酸和EDTA对白菜植株氮素积累量的影响 |
3.2.3 腐殖酸和EDTA对白菜植株磷素积累量的影响 |
3.2.4 腐殖酸和EDTA对白菜植株钾素积累量的影响 |
3.2.5 腐殖酸和EDTA对白菜植株钙素积累量的影响 |
3.2.6 腐殖酸和EDTA对白菜植株镁素积累量的影响 |
3.3 腐殖酸和EDTA对盆栽白菜生物量,大田白菜产量、单株重、病死率及养分积累量的影响 |
3.3.1 腐殖酸和EDTA对白菜植株生物量的影响 |
3.3.2 腐殖酸和EDTA对大田白菜产量、单株重和病死率的影响 |
3.3.3 腐殖酸和EDTA对大田白菜养分积累量的影响 |
3.4 土壤理化指标与白菜植株养分积累和生物量之间的Spearman相关性分析 |
3.4.1 土壤理化指标与白菜植株养分积累和生物量之间的Spearman相关性分析 |
3.4.2 白菜植株养分积累和生物量之间的Spearman相关性分析 |
4 讨论 |
4.1 腐殖酸和EDTA提高土壤磷和钙的有效性的作用 |
4.2 腐殖酸和EDTA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
4.3 腐殖酸和EDTA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
4.4 腐殖酸和EDTA对白菜生长的影响 |
5 结论 |
5.1 腐殖酸和EDTA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
5.2 腐殖酸和EDTA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
5.3 腐殖酸和EDTA对白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3)缓解白术连作障碍的适宜土壤改良剂筛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白术研究概况 |
1.1.1 白术植物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 |
1.1.2 白术栽培技术 |
1.2 连作障碍 |
1.2.1 连作障碍的危害 |
1.2.2 连作障碍的原因 |
1.3 缓解连作障碍的措施 |
1.3.1 合理轮作或间套作 |
1.3.2 土壤消毒 |
1.3.3 合理施肥 |
1.4 土壤改良剂的作用 |
1.4.1 生石灰对土壤和植物的作用 |
1.4.2 腐植酸对土壤和植物的作用 |
1.4.3 松土精对土壤和植物的作用 |
1.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地概况 |
2.3 试验设计 |
2.3.1 田间试验方案 |
2.3.2 试验方法 |
2.3.3 连作白术根部土壤的测定方法 |
2.3.4 连作白术株高、茎粗和叶片SPAD值测定方法 |
2.3.5 连作白术病害调查方法 |
2.3.6 连作白术干物质和养分积累量的测定方法 |
2.3.7 连作白术产量和质量的测定方法 |
2.4 数据处理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土壤改良剂对连作白术根部土壤的影响 |
3.1.1 土壤改良剂对连作白术根部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
3.1.2 土壤改良剂对连作白术根部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
3.1.3 土壤改良剂对连作白术根部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
3.2 土壤改良剂对连作白术株高、茎粗和SPAD值变化的影响 |
3.2.1 土壤改良剂对连作白术株高变化的影响 |
3.2.2 土壤改良剂对连作白术茎粗变化的影响 |
3.2.3 土壤改良剂对连作白术叶片SPAD值变化的影响 |
3.3 土壤改良剂对连作白术白绢病和根腐病发生的影响 |
3.3.1 土壤改良剂对连作白术白绢病发病率变化的影响 |
3.3.2 土壤改良剂对连作白术根腐病发病率变化的影响 |
3.4 土壤改良剂对连作白术干物质和养分积累的影响 |
3.5 土壤改良剂对连作白术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
3.5.1 土壤改良剂对连作白术产量的影响 |
3.5.2 土壤改良剂对连作白术质量的影响 |
4 讨论 |
4.1 土壤改良剂对连作白术根部土壤的影响 |
4.1.1 土壤改良剂对连作白术根部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
4.1.2 土壤改良剂对连作白术根部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
4.1.3 土壤改良剂对连作白术根部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
4.2 土壤改良剂对连作白术株高、茎粗和SPAD值变化的影响 |
4.3 土壤改良剂对连作白术白绢病和根腐病发生的影响 |
4.4 土壤改良剂对连作白术干物质和养分积累的影响 |
4.5 土壤改良剂对连作白术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
4.5.1 土壤改良剂对连作白术产量的影响 |
4.5.2 土壤改良剂对连作白术质量的影响 |
5 结论 |
5.1 土壤改良剂对连作白术根部土壤的影响 |
5.2 土壤改良剂对连作白术株高、茎粗和SPAD值变化的影响 |
5.3 土壤改良剂对连作白术白绢病和根腐病发生的影响 |
5.4 土壤改良剂对连作白术干物质和养分积累的影响 |
5.5 土壤改良剂对连作白术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4)碱性改良剂对设施连作黄瓜生长及枯萎病抑制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设施土壤连作障碍的成因及危害 |
1.2.2 缓解设施土壤连作障碍的对策 |
1.3 技术路线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1.1 供试材料 |
2.1.2 设备仪器 |
2.1.3 化学试剂 |
2.2 试验设计 |
2.2.1 试验设计与方法 |
2.2.2 项目测定及方法 |
2.3 数据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碱性改良剂对盆栽黄瓜生长、枯萎病及连作土壤的改良效果 |
3.1.1 施用碱性改良剂对黄瓜植株生长的影响 |
3.1.2 施用碱性改良剂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 |
3.1.3 施用碱性改良剂对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
3.2 碱性改良剂及组合对盆栽黄瓜生长、枯萎病及连作土壤的改良效果 |
3.2.1 碱性改良剂及其组合对黄瓜生长的影响 |
3.2.2 碱性改良剂及其组合对黄瓜枯萎病的影响 |
3.2.3 碱性改良剂及其组合对连作土壤的改良效果 |
3.3 碱性改良剂及其组合对黄瓜生长、产量及土壤的改良效果 |
3.3.1 碱性改良剂及其组合对设施内黄瓜生长的影响 |
3.3.2 碱性改良剂及其组合对不同时期设施土壤的改良效果 |
3.3.3 碱性改良剂及其组合对设施内黄瓜产量的影响 |
4 讨论 |
4.1 碱性改良剂对连作黄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
4.2 碱性改良剂对连作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 |
4.3 碱性改良剂对黄瓜连作土壤环境的影响 |
4.3.1 碱性改良剂对黄瓜连作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
4.3.2 碱性改良剂对黄瓜连作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5)秸秆型改良剂对黄泛冲积区贫瘠土壤改良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土壤改良剂的原料及种类 |
1.2.2 土壤改良剂作用机理 |
1.2.3 土壤改良剂对土壤性状的影响 |
1.2.4 土壤改良剂对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
1.2.5 存在问题以及发展趋势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秸秆型土壤改良剂配方的筛选 |
引言 |
2.1 材料和方法 |
2.1.1 供试材料 |
2.1.2 实验设计 |
2.1.3 土壤指标测定方法 |
2.1.4 数据处理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土壤改良剂对土壤性状的影响 |
2.2.2 土壤改良剂对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
2.3 本章讨论 |
2.3.1 土壤改良剂对土壤性状的影响 |
2.3.2 土壤改良剂对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秸秆型土壤改良剂大田应用研究 |
引言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供试地点 |
3.1.2 供试材料 |
3.1.3 试验设计 |
3.1.4 土壤样品采集方法 |
3.1.5 土壤指标测定方法 |
3.1.6 数据处理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土壤改良剂对土壤性状的影响 |
3.2.2 土壤改良剂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
3.3 本章讨论 |
3.3.1 土壤改良剂对土壤性状的影响 |
3.3.2 土壤改良剂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
4.1 全文总结 |
4.2 研究展望 |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术成果 |
(6)冬小麦、夏玉米复种下土壤调理剂对土壤理化性状及作物生长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土壤调理剂定义、种类 |
1.2.2 土壤调理剂改善农田土壤性状研究 |
1.2.3 土壤调理剂在改善作物生长方面研究 |
1.2.4 土壤调理剂在农田土壤环境质量方面研究 |
1.2.5 土壤调理剂当前存在的问题 |
1.3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
2.1 研究内容 |
2.2 技术路线 |
2.3 方案设计 |
2.3.1 试验区概况 |
2.3.2 试验设计 |
2.3.3 实施方案 |
2.3.4 测定项目和方法 |
2.3.5 数据分析 |
第三章 冬小麦、夏玉米复种下土壤调理剂对土壤性状影响研究 |
3.1 不同土壤调理剂施用处理农田物理性状分析 |
3.1.1 土壤容重 |
3.1.2 土壤团粒结构 |
3.1.3 土壤田间持水量 |
3.2 不同土壤调理剂施用处理农田土壤化学性状分析 |
3.2.1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 |
3.2.2 土壤有机碳 |
3.2.3 土壤全氮 |
3.2.4 土壤硝态氮 |
3.2.5 不同调理剂施用处理对试验土壤C/N状况影响 |
3.2.6 土壤有效磷 |
3.2.7 土壤水溶性磷 |
3.2.8 土壤pH值与含盐量 |
3.3 不同土壤调理剂施用处理农田土壤酶性状分析 |
3.3.1 不同调理剂施用处理对试验土壤磷酸酶活性影响分析 |
3.3.2 不同调理剂施用处理对试验土壤脲酶活性影响分析 |
3.4 讨论与小结 |
3.4.1 讨论 |
3.4.2 小结 |
第四章 冬小麦、夏玉米复种下土壤调理剂对作物生长及养分吸收影响研究 |
4.1 不同调理剂施用处理对作物生长性状的影响 |
4.1.1 不同调理剂施用处理对作物株高、茎粗影响分析 |
4.1.2 不同调理剂施用对作物叶色的影响分析 |
4.2 不同调理剂施用处理对作物籽粒产量和生物量的影响 |
4.2.1 不同调理剂施用处理对作物籽粒产量影响分析 |
4.2.2 不同调理剂施用处理对作物生物量影响分析 |
4.3 不同调理剂施用处理对作物养分吸收状况的影响 |
4.3.1 不同调理剂施用对作物氮素养分吸收状况影响分析 |
4.3.2 不同调理剂施用对作物磷素养分吸收的影响分析 |
4.3.3 不同调理剂施用对作物钾素养分吸收的影响分析 |
4.4 讨论与小结 |
4.4.1 讨论 |
4.4.2 小结 |
第五章 冬小麦、夏玉米复种下土壤调理剂施用土壤氮磷运移环境效应与经济效益分析 |
5.1 土壤调理剂施用处理对土壤氮素运移环境效应影响 |
5.2 土壤调理剂施用处理对土壤磷素运移环境效应影响 |
5.2.1 不同调理剂施用处理土壤有效磷运移状况 |
5.2.2 不同调理剂施用处理土壤水溶性磷运移状况 |
5.3 经济效益分析 |
5.4 讨论与小结 |
5.4.1 讨论 |
5.4.2 小结 |
第六章 全文结论和研究展望 |
6.1 全文结论 |
6.2 论文研究创新点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着作 |
(7)施加木本泥炭对土壤质量及谷子产量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国家战略需求 |
1.1.2 行业需求 |
1.1.3 农用地开发的扶贫政策支持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进展 |
1.3.1 土壤改良剂研究进展 |
1.3.2 木本泥炭研究进展 |
1.3.3 木本泥炭对土壤质量影响研究进展 |
1.3.4 木本泥炭对作物生长及产量影响研究进展 |
1.3.5 研究评述 |
1.4 研究方案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目标 |
1.4.3 技术路线 |
2 优质耕作层构建技术研究 |
2.1 优质耕作层构建项目区土地整治概况 |
2.2 优质耕作层构建核心材料选择 |
2.3 优质耕作层构建遵循原则 |
2.3.1 长效性 |
2.3.2 生态环境安全性 |
2.3.3 可操作性 |
2.3.4 可靠性 |
2.3.5 市场竞争性 |
2.4 优质耕作层构建原理 |
2.5 优质耕作层构建技术路线 |
2.6 优质耕作层构建作业工序 |
3 材料与方法 |
3.1 试验区概况 |
3.2 试验材料 |
3.2.1 土壤样品采集及测定 |
3.2.2 供试物料 |
3.2.3 供试作物 |
3.3 试验设计 |
3.4 项目测定及方法 |
3.4.1 生育期调查 |
3.4.2 农艺性状调查 |
3.4.3 谷子干物质测定 |
3.4.4 谷子产量统计 |
3.4.5 谷子品质指标测定 |
3.5 数据处理与分析 |
4 木本泥炭对土壤质量影响研究 |
4.1 结果与分析 |
4.1.1 木本泥炭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研究 |
4.1.2 木本泥炭对土壤生物性质影响研究 |
4.2 结论与讨论 |
4.3 小结 |
5 木本泥炭对谷子产量及构成要素影响研究 |
5.1 结果与分析 |
5.1.1 木本泥炭对谷子生育期影响研究 |
5.1.2 木本泥炭对谷子农艺性状影响研究 |
5.1.3 木本泥炭对谷子干物质量积累影响研究 |
5.1.4 木本泥炭对谷子产量影响研究 |
5.2 结论与讨论 |
5.3 小结 |
6 木本泥炭对谷子品质影响研究 |
6.1 结果与分析 |
6.1.1 木本泥炭对谷子蛋白质含量影响研究 |
6.1.2 木本泥炭对谷子淀粉含量影响研究 |
6.2 结论与讨论 |
6.3 小结 |
7 结语 |
7.1 结论 |
7.2 可能的创新点 |
7.3 不足与展望 |
7.3.1 研究不足 |
7.3.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8)腐植酸土壤调理剂对酸化果园土壤理化性状及苹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供试土壤 |
1.2 供试作物与肥料 |
1.3 试验设计 |
1.4 样品采集与测定 |
2 结果分析 |
2.1 腐植酸土壤调理剂对酸化果园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
2.2 腐植酸土壤调理剂对酸化果园土壤化学性状的影响 |
2.3 腐植酸土壤调理剂对酸化果园苹果产量的影响 |
2.4 腐植酸土壤调理剂对酸化果园苹果品质的影响 |
2.5 土壤理化性状与苹果产量及品质的相关性分析 |
3 讨论 |
3.1 腐植酸土壤调理剂对酸化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
3.2 腐植酸土壤调理剂对苹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
4 结论 |
(9)沙质土壤改良剂对玉米抗旱保苗与土壤改良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2.1 沙质土壤改良剂的主要成分与性质 |
1.2.2 沙质土壤改良剂在农业中的应用 |
1.2.3 沙质土壤改良剂抗旱保苗效应研究进展 |
1.2.4 沙质土壤改良剂土壤改良效应研究现状 |
1.2.5 沙质土壤改良剂对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 技术路线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区域概况 |
2.2 研究内容 |
2.3 试验材料 |
2.4 试验设计 |
2.5 测定指标及方法 |
2.5.1 玉米苗期观测指标及测定方法 |
2.5.2 土壤物理性状指标及测定方法 |
2.5.3 土壤化学性状指标及测定方法 |
2.5.4 土壤生物学性状指标及测定方法 |
2.5.5 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指标测定 |
2.6 数据统计与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沙质土壤改良剂对玉米苗期性状的影响 |
3.1.1 沙质土壤改良剂对玉米出苗率的影响 |
3.1.2 沙质土壤改良剂对玉米苗期株高的影响 |
3.1.3 沙质土壤改良剂对玉米苗期幼苗鲜干重的影响 |
3.1.4 沙质土壤改良剂对玉米苗期土壤水分的影响 |
3.1.5 沙质土壤改良剂施用下0-20 cm土壤水分与苗期性状指标的相关性 |
3.2 沙质土壤改良剂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
3.2.1 沙质土壤改良剂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
3.2.1.1 沙质土壤改良剂施用土壤水分垂直变化 |
3.2.1.2 沙质土壤改良剂施用土壤水分生育时期变化 |
3.2.1.3 沙质土壤改良剂对0-100 cm 土层土壤水量的影响 |
3.2.2 沙质土壤改良剂对土壤结构的影响 |
3.2.2.1 沙质土壤改良剂对土壤粒径组成的影响 |
0.25mm土壤团聚体的影响'>3.2.2.2 沙质土壤改良剂对>0.25mm土壤团聚体的影响 |
3.2.2.3 沙质土壤改良剂对土壤容重和孔隙度的影响 |
3.3 沙质土壤改良剂对土壤化学性状的影响 |
3.3.1 沙质土壤改良剂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
3.3.2 沙质土壤改良剂对土壤碱解氮含量的影响 |
3.3.3 沙质土壤改良剂对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影响 |
3.3.4 沙质土壤改良剂对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影响 |
3.4 沙质土壤改良剂对土壤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
3.4.1 沙质土壤改良剂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 |
3.4.1.1 沙质土壤改良剂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影响 |
3.4.1.2 沙质土壤改良剂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的影响 |
3.4.1.3 沙质土壤改良剂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的影响 |
3.4.2 沙质土壤改良剂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
3.4.2.1 沙质土壤改良剂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
3.4.2.2 沙质土壤改良剂对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影响 |
3.4.2.3 沙质土壤改良剂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 |
3.5 沙质土壤改良剂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
3.5.1 沙质土壤改良剂对玉米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
3.5.2 沙质土壤改良剂对玉米水分利用的影响 |
3.5.3 沙质土壤改良剂施用下玉米产量与出苗率、土壤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
3.5.3.1 沙质土壤改良剂施用下玉米出苗率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
3.5.3.2 沙质土壤改良剂施用下玉米产量与土壤物理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
3.5.3.3 沙质土壤改良剂施用下玉米产量与土壤化学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
3.5.3.4 沙质土壤改良剂施用下玉米产量与土壤微生物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
3.5.4 沙质土壤改良剂施用下农田投入状况分析 |
3.5.5 沙质土壤改良剂施用下玉米产值及经济效益分析 |
4 结论与讨论 |
4.1 讨论 |
4.2 结论 |
4.2.1 沙质土壤改良剂实现玉米抗旱保苗 |
4.2.2 沙质土壤改良剂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 |
4.2.3 沙质土壤改良剂改善土壤生物学性状 |
4.2.4 沙质土壤改良剂提高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 |
4.2.5 施用沙质土壤改良剂的综合效应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10)土壤改良剂对冷浸田土壤特性和水稻群体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设计 |
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
1.2.1 群体生长动态和测产 |
1.2.2 叶绿素含量 |
1.2.3 根系伤流量 |
1.2.4 土壤肥力 |
1.2.5 土壤p H和氧化还原电位 |
1.2.6 土壤微生物数量 |
1.2.7 土壤基础呼吸 |
1.3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土壤改良剂对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
2.2 土壤改良剂对水稻群体发展的影响 |
2.3 土壤改良剂对水稻群体衰老的影响 |
2.4 土壤改良剂对土壤p H和氧化还原电位的影响 |
2.5 土壤改良剂对土壤呼吸强度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
3 讨论与结论 |
四、腐植酸共聚物土壤改良剂对土壤化学性能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类型黄腐酸对土壤性质及生菜生长特征的影响研究[D]. 李玉晨.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2]腐殖酸和EDTA对土壤理化性质和白菜生长的影响[D]. 王晓纯. 东北农业大学, 2020(07)
- [3]缓解白术连作障碍的适宜土壤改良剂筛选研究[D]. 唐乐. 贵州大学, 2020
- [4]碱性改良剂对设施连作黄瓜生长及枯萎病抑制效果研究[D]. 李慧. 东北农业大学, 2020(04)
- [5]秸秆型改良剂对黄泛冲积区贫瘠土壤改良效果的研究[D]. 李赟.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6]冬小麦、夏玉米复种下土壤调理剂对土壤理化性状及作物生长影响研究[D]. 李晨昱. 天津农学院, 2019(08)
- [7]施加木本泥炭对土壤质量及谷子产量影响研究[D]. 于兵.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2)
- [8]腐植酸土壤调理剂对酸化果园土壤理化性状及苹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陈士更,张民,丁方军,郭新送,孟庆羽,王焕喜. 土壤, 2019(01)
- [9]沙质土壤改良剂对玉米抗旱保苗与土壤改良效应研究[D]. 苏雪萍.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4(01)
- [10]土壤改良剂对冷浸田土壤特性和水稻群体质量的影响[J]. 董稳军,徐培智,张仁陟,黄旭,郑华平,解开治.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