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传染性水疱病免疫血清的研究

猪传染性水疱病免疫血清的研究

一、抗猪传染性水泡病免疫血清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黑龙江省哈尔滨兽医研究所[1](1977)在《抗猪传染性水泡病免疫血清的研究》文中认为 猪传染性水泡病是近年来在我国新发生的猪的一种传染病。对我国养猪事业的发展和肉食供应以及出口援外都有很大影响。我们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本着科学研究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工农兵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勤俭办科学,多快好省地将科研成果应用于生产实际。1973年来,在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发扬了敢想敢干的革命精神,团结一致地研制了安全有效的抗猪传染性水泡病免疫血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兹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伍春平[2](2021)在《A型塞内卡病毒结构蛋白B细胞抗原表位的鉴定》文中认为A型塞内卡病毒(Senecavirua A,SVA)属于小RNA病毒科、塞内卡病毒属,能引起各日龄的猪群出现类似口蹄疫等水泡性疾病样临床症状,并造成新生仔猪急性死亡,严重危害我国养猪业的发展。由于塞内卡病毒病是一种新发的传染病,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生物学特性上,而关于SVA疫苗、侵入机制和免疫机理等方面的研究甚少。VP1、VP2和VP3是SVA表面的结构蛋白,其既包含介导病毒入侵宿主细胞的受体结合域,也包含激发机体免疫应答产生中和抗体的抗原表位。因此,本研究对SVA这3个结构蛋白的B细胞抗原表位进行了筛选与鉴定,为SVA的病原学、诊断方法、抗原结构和新型表位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本实验室前期利用分离获得的SVA田间流行毒株CH-FJ-2017制备了SVA灭活疫苗,并以此免疫猪群,获得免疫血清SOW6-1、PC6-2和PC4-3。本研究首先对3个免疫血清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分析鉴定。间接ELISA试验结果表明这些免疫血清与SVA的结构蛋白均具有良好的亲和性,Western Blotting(WB)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IFA)结果表明这些血清与SVA及其结构蛋白均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病毒中和试验(Virus Neutralization Test,VNT)结果表明这些血清对SVA流行毒株的中和效价大于1024。然后结合生物信息学预测法和交叠多肽生物合成法,并利用免疫血清对SVA 3种结构蛋白的B细胞抗原表位进行了筛选与鉴定。通过Protparam和PSIPRED在线软件对这3种结构蛋白的理化特性和二级结构进行分析。利用Bcepred、ABCpred、Bepipred、IEDB、SVMpred、Ellipro和SEPPA2.0等7种生物信息预测软件,对各结构蛋白的B细胞抗原表位进行综合分析。合成预测的抗原表位,并通过ELISA试验进行验证。最终在VP1、VP2和VP3蛋白上分别鉴定出3、6和3个B细胞抗原表位。为进一步提高鉴定的准确性,基于这3种结构蛋白的氨基酸序列,构建96个带GST188标签的交叠16肽,相邻交叠多肽之间重叠8个氨基酸残基,并将这些肽段克隆至pXXGST-1原核表达载体,进行大肠杆菌表达。通过WB试验分析这些交叠多肽与血清的免疫反应性,最终在VP1、VP2和VP3蛋白上分别鉴定出7、13和5个阳性片段。最后对筛选的B细胞抗原表位进行了免疫原性分析。根据以上两种方法的筛选结果,选择并合成两种方法鉴定一致性较好的抗原表位,将这些抗原表位分别与钥孔血蓝蛋白(KLH)偶联,并通过豚鼠免疫试验制备血清。这些免疫血清与SVA结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和较高的亲和力,且能特异性识别IBRS-2细胞中感染的SVA。综上所述,本研究鉴定出SVA VP1蛋白2个线性B细胞抗原表位VP1-1(6-21 aa)和VP1-2(221-233 aa),VP2蛋白4个线性B细胞表位VP2-1(5-16 aa)、VP2-2(35-57 aa)、VP2-3(175-187aa)和VP2-4(267-282 aa),VP3蛋白1个线性B细胞抗原表位VP3-1(135-153 aa),并且这些表位都具有能激发机体免疫应答的能力,为进一步研究VP1、VP2和VP3蛋白的功能、诊断方法和新型SVA表位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刘伟[3](2020)在《O型口蹄疫病毒抗体及3ABC抗体快速检测化学发光法的建立》文中提出口蹄疫(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传染性的动物疫病,对养殖业和畜产品贸易造成严重的影响。在发展中国家,控制和根除口蹄疫主要是依赖疫苗。尽管在灭活疫苗制备过程中,一系列纯化方法被用于去除病毒的非结构蛋白(NSPs)组分,但有报道表明灭活疫苗多次免疫牛后,仍能够检出NSPs抗体,这对区分FMDV感染与疫苗免疫动物造成很大的干扰,因此,开发一种定量检测疫苗中NSPs残留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也需开发一种敏感、快速的检测方法用于区分FMDV感染与疫苗免疫动物。此外,建立区分口蹄疫血清型的检测方法对评价口蹄疫疫苗免疫效果、指导防控与建立科学的免疫程序具有重要意义。1.FMDV NSPs 3ABC三个线性B细胞表位的鉴定本研究对获得的FMDV NSPs 3ABC三株单克隆抗体(2G5、9E2和1E10)所识别的表位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2G5、9E2和1E10识别的最小表位分别是“92EYIEKA97”,“23EGPYAGPLE31”和“209EPHH212”。丙氨酸突变确定了三个表位中的关键氨基酸位点。序列比对结果表明2G5识别的表位相对保守,9E2识别的表位在3B2中是高度保守的,1E10识别仅由4个氨基酸组成的表位。对单抗特性的研究,为将其应用于区分感染与免疫以及评估疫苗中NSPs残留奠定了理论基础。2.检测FMDV NSPs抗体的单抗竞争化学发光方法(3A+3B CLIA)的建立利用兔抗3ABC抗体捕获3ABC蛋白建立了检测FMDV NSPs抗体的单抗竞争化学发光法。通过检测背景清楚的猪、牛、羊血清确定了该方法检测猪、牛、羊血清的Cut-off值(分别为40%、40%、50%),诊断敏感性(98.13%、95.71%、96.15%)和诊断特异性(99.51%、99.43%、98.36%),仅需15 min出结果。该方法不受动物种属的限制,口蹄疫易感动物通用,且快速、简便(只洗涤一次)。3.口蹄疫灭活抗原及灭活疫苗中NSPs残留检测方法的建立将兔抗3ABC抗体作为固相捕获抗体,9E2-HRP作为检测抗体,建立了一种定量检测口蹄疫灭活抗原和灭活疫苗中NSPs的化学发光法,并筛选出能用于该检测方法的最佳破乳法。此外,通过WB确定了灭活抗原和灭活疫苗中3B蛋白主要以3AB、3ABB和3ABBB三种形式存在。4.猪FMDV O型抗体间接化学发光检测方法的建立利用重组多表位蛋白建立了一种检测猪FMDV O型抗体的间接化学发光法(M2-CLIA)。通过检测背景清楚的血清确定了该方法的Cut-off值,诊断敏感性和诊断特异性。当PP≥3.5%,判定为口蹄疫O型抗体阳性;2.2%≤PP<3.5%,判定为可疑;PP<2.2%,判定为口蹄疫O型抗体阴性。该方法灵敏度高,型内广谱性好,特异性好。通过O-LPBE的抗体效价间接判定出M2-CLIA检测灭活疫苗的免疫保护值,通过用表位苗免疫后攻毒的临床症状判定出M2-CLIA检测表位苗的免疫保护值。

王永坤,周阳生,李德明[4](1980)在《猪口蹄疫与猪水疱病鉴别诊断》文中研究表明 有一种临床症状十分相似的猪水疱性疾病,但病情比猪水疱病严重。病猪四蹄常呈严重的水疱、溃烂和蹄壳脱落,伏地不起和尖叫,并伴有体温升高,尤其是鼻端出现较多水疱,大而透明,一般约占30%左右。水牛也感病,但同舍黄牛未见发病。猪水疱病康复猪和注射猪水疱病免疫血清猪仍对此病有高度易感性。为了鉴定此病的性质,进行了研究。

湖北省畜牧特产科学研究所[5](1977)在《猪传染性水泡病免疫血清和恢复期血清的被动免疫研究》文中认为 猪传染性水泡病传染快,发病率高,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政治影响是巨大的。目前,各地都在积极探索防制本病的方法和途径,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几年的生产实践,使我们对猪水泡病有了初步认识,这种由小核糖核酸类肠道病毒引起的疫病,除具有一般病毒性传染病发生、发展、流行和停息的共同规律外,还有其自身的某些特点:

河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6](1977)在《猪传染性水泡病弱毒疫苗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的继续革命,坚持科研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工农兵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向,在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我所从1972年冬季至1975年冬,进行猪传染性水泡病防治方法的研究,取得结果扼要总结如下。

周建国[7](2013)在《口蹄疫、猪瘟和蓝耳病三种疫苗同步分点免疫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采用猪口蹄疫(FMD)灭活疫苗和合成肽疫苗、猪瘟(CSF)脾淋活疫苗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HPPRRS)舌疫苗同步分点(三点、两点)免疫技术,对被免疫猪只分别进行了小组试验、攻毒保护、免疫持续期观察、扩大应用和临床免疫等试验研究,并用ELISA方法定期对各阶段血清抗体进行检测,旨在探索一种适合基层应用的FMD, CSF. HPPRRS三种疫苗同步分点注射免疫技术,提高免疫密度和免疫效果,降低基层防疫人员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破解基层强制免疫工作难题。本研究得出下列结论。1.建立了口蹄疫、猪瘟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三种疫苗同步分点(三点、两点)免疫技术方法并证明了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与科学性。2.口蹄疫、猪瘟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三种疫苗同步分点(三点、两点)免疫证明了三种疫苗同步分点免疫相互间未出现免疫干扰现象。同时,对应用三种疫苗同步两点免疫技术中各病种免疫效果的同步评估需在免疫后35-40天期间进行监测为佳。种公猪采用三种疫苗同步两点免疫技术免疫,免疫后需停止供精7-10天采集一次精液无害化处理后可正常供精。3.应用口蹄疫三种疫苗同步两点攻毒保护率猪瘟、口蹄疫合成肽疫苗、口蹄疫灭活疫苗、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与其单苗免疫攻毒保护率相一致。4.三种疫苗同步两点免疫技术列入云南省2013年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方案,2013年上半年全省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共免疫生猪3206.31万头,抗体转阳率口蹄疫为77.85%,猪瘟为83.15%,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为93.92%,均达到并高于国家要求。免疫应激反应102004头,反应率为0.32%,免疫应激反应死亡7926头,死亡率为0.25%o,较传统免疫方式下降45%左右。本研究证明了三种疫苗同步分点注射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并将三种疫苗同步两点免疫技术大面积应用于免疫工作,解决了困扰基层临床免疫的难点问题,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在生产实际的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长沙肉类联合加工厂[8](1977)在《猪传染性水泡病免疫血清的研制》文中研究指明 一、种毒 制造猪水泡病血清抗原的种毒对血清质量有很大关系,种毒毒力强,才能获得较好的免疫性能。我们所使用的种毒系我厂猪水泡病爆发高潮中,采取数头典型病状猪之水泡皮材料,经过乳鼠继代培育而成。通过近几年来实践证明,种毒毒力强(毒价在10-9~10-10),抗原性能好,乳鼠反应规律而稳定,完全合乎制造血清抗原的种毒要求和标准。

洪琦[9](2005)在《口蹄疫—伪狂犬病二价与口蹄疫—猪细小—伪狂犬病三价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文中指出口蹄疫、猪细小病毒病与伪狂犬病是危害全球养猪业的三种重要传染病,分别由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当前猪细小病毒病和伪狂犬病等猪繁殖障碍性传染病在我国很多猪场流行,造成大量死胎、流产及猪生产能力下降,危害严重。口蹄疫则是人畜共患的急性、烈性传染病,由于其传染性极强,而传统灭活疫苗在生产使用过程中有灭活不彻底导致病毒逃逸工厂而发生口蹄疫的风险,因此口蹄疫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受到高度重视。 伪狂犬病病毒具有不感染人、基因组容量大、重组病毒遗传稳定等特点,适合改造成表达外源基因的活病毒表达载体,以伪狂犬病病毒基因缺失株为表达载体构建基因工程疫苗,将其它病原的保护性抗原基因插入PRV基因缺失疫苗株中,就可构建成二价或多价基因工程疫苗,从而在猪场疫病免疫中起到一针防多病的作用。 1.口蹄疫与伪狂犬病二价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 将口蹄疫病毒衣壳蛋白前体P1-2A基因和蛋白酶3C基因共同插入到重组载体pIECMV中,构建重组伪狂犬病病毒转移载体pIEP1-2A-3C。采用脂质体介导法将pIEP1-2A-3C与伪狂犬病病毒基因缺失标志疫苗株PRV TK-/gE-/LacZ+基因组共转染,构建了表达口蹄疫病毒P1-2A和3C基因的重组伪狂犬病病毒TK/gE-/P1-2A-3C,并用空斑筛选与PCR鉴定的方法纯化重组病毒。进行Western blot鉴定和测定重组病毒在不同细胞上的增殖滴度,结果表明重组病毒构建正确且外源基因获得有效表达,其增殖滴度与亲本株相比差异不明显。遗传稳定性和安全性检测表明重组病毒稳定性、安全性良好,重组病毒免疫BALB/c小鼠后用ELISA检测血清中FMDV抗体,并测定FMDV中和抗体效价,结果表明重组病毒可诱导小鼠产生明显的免疫反应,从而为伪狂犬病与口蹄疫二价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应用打下基础。 2.口蹄疫—猪细小—伪狂犬病三价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 将口蹄疫病毒衣壳蛋白前体P1-2A基因和猪细小病毒VP2基因共同插入到重组载体pIECMV中,构建重组伪狂犬病病毒转移载体pIEPI-2A-VP2,经PCR和酶切鉴定证实质粒构建正确且两个表达框为反向插入。采用脂质体介导法将pIEP1-2A-VP2与伪狂犬病病毒基因缺失标志疫苗株PRV TK-/gE-/LacZ+基因组共转染,构建了共表达口蹄疫病毒P1-2A基因和细小病毒VP2基因的重组伪狂犬病病毒PRV TK-/gE-/P1-2A-VP2,并

李树春[10](1977)在《猪传染性水泡病国内科研动态》文中研究说明 猪传染性水泡病(简称猪水泡病),于1965年春在我国个别地方已有发现。因其临床症状与猪口蹄疫颇为相似,曾一度称之为“猪疑似口蹄疫”。经有关单位多方面的试验证明,本病与口蹄疫、猪水泡疹、水泡性口炎不同。1972年9月农林、外贸、商业、交通四部在北京召开的猪病防治座谈会上定名为猪传染性水泡病。

二、抗猪传染性水泡病免疫血清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抗猪传染性水泡病免疫血清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2)A型塞内卡病毒结构蛋白B细胞抗原表位的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A型塞内卡病毒研究概况
        1.1.1 A型塞内卡病毒的分子特征
        1.1.2 A型塞内卡病毒流行病学
        1.1.3 A型塞内卡病毒病临床症状及病理特征
        1.1.4 A型塞内卡病毒诊断与防控
    1.2 抗原表位研究进展
        1.2.1 抗原表位的概述
        1.2.2 抗原表位的研究方法
        1.2.3 表位的应用
        1.2.4 A型塞内卡病毒抗原表位研究进展
    1.3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表位预测法鉴定A型塞内卡病毒B细胞抗原表位
    2.1 材料
        2.1.1 仪器
        2.1.2 试剂
        2.1.3 主要溶液配制
    2.2 方法
        2.2.1 SVA灭活疫苗免疫血清的鉴定
        2.2.2 SVA结构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
        2.2.3 潜在表位的合成及纯度分析
        2.2.4 潜在表位间接ELISA分析
    2.3 结果
        2.3.1 SVA灭活疫苗免疫血清的鉴定结果
        2.3.2 VP1、VP2和VP3 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2.3.3 ELISA分析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交叠多肽生物合成法鉴定A型塞内卡病毒B细胞抗原表位
    3.1 材料
        3.1.1 仪器
        3.1.2 试剂
        3.1.3 主要溶液配制
    3.2 方法
        3.2.1 交叠多肽原核表达质粒构建
        3.2.2 重组质粒的鉴定与交叠多肽的表达
        3.2.3 WB分析
    3.3 结果
        3.3.1 交叠多肽的表达与鉴定
        3.3.2 抗原表位WB鉴定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A型塞内卡病毒抗原表位免疫原性分析
    4.1 材料
        4.1.1 仪器
        4.1.2 试剂
    4.2 方法
        4.2.1 抗原表位肽的KLH偶联
        4.2.2 KLH偶联表位多肽免疫豚鼠
        4.2.3 免疫血清ELISA分析
        4.2.4 免疫血清的WB分析
        4.2.5 免疫血清的IFA分析
    4.3 结果
        4.3.1 免疫血清的抗体水平检测和抗体亲和力分析
        4.3.2 免疫血清的免疫反应性分析
    4.4 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GST-188 蛋白的核苷酸序列
附录B SVACH-FJ-2017(ID: KY747510)核苷酸序列
附录C SVA结构蛋白的核苷酸序列
附录D SVA结构蛋白的核苷酸序列
致谢
作者简历

(3)O型口蹄疫病毒抗体及3ABC抗体快速检测化学发光法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附件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口蹄疫诊断现状
        1.2.1 临床诊断
        1.2.2 病原诊断
        1.2.3 抗体诊断
    1.3 口蹄疫灭活疫苗中146S和NSPs的检测
        1.3.1 146S的检测
        1.3.2 NSPs的检测
    1.4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用于体外检测
        1.4.1 化学发光原理
        1.4.2 化学发光分类
        1.4.3 化学发光结合其他纳米材料用于体外检测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FMDV非结构蛋白3ABC三个线性B细胞表位的鉴定
    2.1 材料
        2.1.1 FMDV毒株、细胞、质粒及宿主菌株
        2.1.2 实验试剂
        2.1.3 常用试剂配制
        2.1.4 实验仪器
        2.1.5 血清样本
        2.1.6 实验动物
    2.2 方法
        2.2.1 单克隆抗体(MAb)的制备
        2.2.2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
        2.2.3 重组质粒的构建、鉴定及重组蛋白的表达
        2.2.4 SDS-PAGE
        2.2.5 WB
        2.2.6 影响单抗与表位结合的关键氨基酸
        2.2.7 序列比对
        2.2.8 三株单抗的结合能力
    2.3 结果
        2.3.1 单抗的鉴定和特征
        2.3.2 三株单抗的特异性
        2.3.3 单抗2G5、9E2和1E10识别表位的绘制
        2.3.4 影响单抗与表位结合的关键氨基酸
        2.3.5 FMDV NSPs3ABC和识别的表位分别与血清和单抗的反应性
        2.3.6 这三个表位在不同口蹄疫病毒株中的保守性
        2.3.7 三株单抗的N/P值
    2.4 讨论
第三章 检测口蹄疫非结构蛋白抗体的单抗竞争化学发光法的建立
    3.1 材料
        3.1.1 实验试剂
        3.1.2 主要耗材和仪器
        3.1.3 血清样本
    3.2 方法
        3.2.1 单抗的制备
        3.2.2 兔抗3ABC抗体的制备
        3.2.3 3A+3B CLIA的优化
        3.2.4 3A+3B CLIA的建立
        3.2.5 3A+3B CLIA Cut-off值的确定
        3.2.6 3A+3B CLIA与商品化试剂盒的比对
        3.2.7 3A+3B CLIA与商品化试剂盒检测疫苗免疫猪、牛、羊血清和田间样品(猪血清),比较其检测性能
        3.2.8 3A+3B CLIA的早期检测能力
    3.3 结果
        3.3.1 3A+3B CLIA最佳检测条件的确定
        3.3.2 3A+3B CLIA Cut-off值、诊断敏感性和诊断特异性
        3.3.3 3A+3B CLIA与商品化试剂盒的符合率
        3.3.4 比较3A+3B CLIA与商品化试剂盒的检测性能
        3.3.5 3A+3B CLIA与两种商品化试剂盒的早期检测能力
        3.3.6 重复性试验
    3.4 讨论
第四章 一种定量检测口蹄疫灭活抗原和灭活疫苗中NSPs的化学发光法
    4.1 材料
        4.1.1 实验试剂
        4.1.2 主要耗材和仪器
        4.1.3 灭活抗原与灭活疫苗
    4.2 方法
        4.2.1 检测FMDV NSPs CLIA法的优化及标准曲线的建立
        4.2.2 检测口蹄疫灭活抗原中NSPs
        4.2.3 检测口蹄疫灭活疫苗中NSPs
        4.2.4 口蹄疫灭活抗原和灭活疫苗中3B蛋白存在形式的确定
    4.3 结果
        4.3.1 检测FMDV NSPs CLIA法的最佳检测条件和标准曲线
        4.3.2 检测口蹄疫灭活抗原中NSPs
        4.3.3 检测口蹄疫灭活疫苗中NSPs
        4.3.4 灭活抗原和灭活疫苗中3B蛋白的存在形式
    4.4 讨论
第五章 利用重组多表位蛋白检测猪FMDVO型抗体化学发光法的建立
    5.1 材料
        5.1.1 实验试剂
        5.1.2 主要耗材和仪器
        5.1.3 血清样本
    5.2 方法
        5.2.1 口蹄疫O型鉴别型表位的筛选及串联多表位基因的构建、表达与纯化
        5.2.2 利用重组多表位蛋白检测猪口蹄疫O型抗体化学发光法的优化
        5.2.3 M2-CLIA的建立
        5.2.4 M2-CLIA Cut-off值的确定
        5.2.5 M2-CLIA与商品化试剂盒的比对
        5.2.6 比较M2-CLIA和法国的ID Screen~?FMD Type O Competition的检测能力
        5.2.7 M2-CLIA检测灭活疫苗的免疫保护值
        5.2.8 M2-CLIA检测表位苗的免疫保护值
        5.2.9 比较M2-CLIA与三种商品化试剂盒的分析敏感性
        5.2.10 M2-CLIA的稳定性
    5.3 结果
        5.3.1 鉴别型表位的确定及重组多表位蛋白的表达与纯化
        5.3.2 最佳检测条件的确定
        5.3.3 M2-CLIA Cut-off值、诊断敏感性和诊断特异性
        5.3.4 M2-CLIA与商品化试剂盒的的符合率
        5.3.5 M2-CLIA和 ID Screen~?FMD Type O Competition的检测能力
        5.3.6 M2-CLIA对灭活疫苗免疫保护的初步判定
        5.3.7 M2-CLIA对表位苗免疫保护的初步判定
        5.3.8 M2-CLIA与三种商品化试剂盒的分析敏感性
        5.3.9 M2-CLIA的稳定性
        5.3.10 重复性试验
    5.4 讨论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致谢
作者简历

(7)口蹄疫、猪瘟和蓝耳病三种疫苗同步分点免疫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3 本研究解决的问题
第二章 口蹄疫、猪瘟和蓝耳病三种疫苗同步三点免疫技术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口蹄疫、猪瘟和蓝耳病三种疫苗同步两点免疫技术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口蹄疫、猪瘟和蓝耳病同步分点免疫技术推广应用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介

(9)口蹄疫—伪狂犬病二价与口蹄疫—猪细小—伪狂犬病三价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口蹄疫病毒的研究进展
        1.1.1 口蹄疫的危害与研究回顾
        1.1.2 口蹄疫病毒的结构与分子生物学
        1.1.3 口蹄疫流行病学与诊断
        1.1.4 口蹄疫病毒的免疫与疫苗研究进展
    1.2 伪狂犬病病毒的研究进展
        1.2.1 伪狂犬病的危害与特性
        1.2.2 伪狂犬病病毒的分子生物学
        1.2.3 伪狂犬病病毒基因缺失疫苗的研究进展
        1.2.4 伪狂犬病根除计划及其血清学诊断
    1.3 猪细小病毒的研究进展
        1.3.1 猪细小病毒的危害与特性
        1.3.2 猪细小病毒病的流行病学
        1.3.3 猪细小病毒的分子生物学
        1.3.4 猪细小病毒的免疫与疫苗研究进展
    1.4 病毒活载体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进展
        1.4.1 病毒活载体疫苗的研究概述
        1.4.2 伪狂犬病病毒活载体疫苗的研究进展
第2章 口蹄疫—伪狂犬病二价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
    2.1 研究目的和意义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载体pIECMVP1-2A-3C的构建
        2.3.2 重组病毒PRV TK~-/gE~-/P1-2A-3C的构建与筛选
        2.3.3 重组病毒的Western blot鉴定
        2.3.4 重组病毒的增殖滴度测定
        2.3.5 重组病毒的稳定性检测
        2.3.6 重组病毒的小鼠动物试验
    2.4 讨论
        2.4.1 伪狂犬病病毒载体的选择
        2.4.2 重组伪狂犬病病毒的构建
        2.4.3 外源基因在伪狂犬病病毒载体中的表达
        2.4.4 外源基因的插入对伪狂犬病病毒增殖和毒力的影响
        2.4.5 重组病毒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2.4.6 口蹄疫—伪狂犬二价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与应用
第3章 口蹄疫—猪细小—伪狂犬病三价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
    3.1 研究目的和意义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载体pIEP1-2A-VP2的构建
        3.3.2 重组病毒PRV TK/gE~-/P1-2A-VP2的构建与筛选
        3.3.3 重组病毒表达外源蛋白的Western blot检测
        3.3.4 重组病毒的增殖滴度测定
        3.3.5 重组病毒的小鼠动物试验
    3.4 讨论
        3.4.1 三价重组伪狂犬病病毒的构建
        3.4.2 重组病毒PRV TK~-/gE~-/P1-2A-VP2的生物学特性
第4章 总结与展望
    4.1 总结
    4.2 展望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致谢

四、抗猪传染性水泡病免疫血清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抗猪传染性水泡病免疫血清的研究[J]. 黑龙江省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兽医科技资料, 1977(S1)
  • [2]A型塞内卡病毒结构蛋白B细胞抗原表位的鉴定[D]. 伍春平.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09)
  • [3]O型口蹄疫病毒抗体及3ABC抗体快速检测化学发光法的建立[D]. 刘伟.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0(01)
  • [4]猪口蹄疫与猪水疱病鉴别诊断[J]. 王永坤,周阳生,李德明. 江苏农学院学报, 1980(01)
  • [5]猪传染性水泡病免疫血清和恢复期血清的被动免疫研究[J]. 湖北省畜牧特产科学研究所. 兽医科技资料, 1977(S1)
  • [6]猪传染性水泡病弱毒疫苗的研究[J]. 河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 兽医科技资料, 1977(S1)
  • [7]口蹄疫、猪瘟和蓝耳病三种疫苗同步分点免疫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D]. 周建国. 中国农业大学, 2013(04)
  • [8]猪传染性水泡病免疫血清的研制[J]. 长沙肉类联合加工厂. 兽医科技资料, 1977(S1)
  • [9]口蹄疫—伪狂犬病二价与口蹄疫—猪细小—伪狂犬病三价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D]. 洪琦. 华中农业大学, 2005(03)
  • [10]猪传染性水泡病国内科研动态[J]. 李树春. 兽医科技资料, 1977(S1)

标签:;  ;  ;  ;  ;  

猪传染性水疱病免疫血清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