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现行资本保值增值率指标的改进建议(论文文献综述)
钱哲祺[1](2021)在《政府性金融平台公司绩效评价体系优化研究》文中提出
朱英[2](2020)在《基于EVA-BSC的电力上市公司业绩评价研究 ——以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为例》文中认为业绩评价作为现代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是会计界和企业界研究的热点难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股东价值最大化的理念越来越获得认可,管理者和股东逐渐认同业绩评价对企业管理发挥的积极作用。传统的业绩评价方式主要依赖于会计数据,简单的用净利润来衡量企业经营成果,但该方式存在诸多弊端,例如只关注经济效益而无视环境效益;注重短期业绩成果而不顾企业长远发展;盲目扩大生产而忽视资本成本等问题。当今企业管理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外部和内部环境,目标单一的业绩评价方法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管理多元化的需求。由此可见,设计一套科学合理的业绩评价体系对当今现代企业管理体系具有深远影响。电力行业作为我国支柱性行业,对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电力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电力企业业绩评价体系已经难以满足电力企业发展需要,亟需设计新的业绩评价体系。本论文主要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论文首先归纳梳理了国内外业绩评价的众多方法,重点关注经济增加值和平衡计分卡的相关理论,比较分析了两种方法的优缺点以及探讨了将两种方法相结合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以华能国际作为研究对象,剖析华能国际当前的业绩评价体系,指出其存在指标不健全、过于重视财务指标而忽视非财务指标、评价体系与战略结合不紧密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以问题为导向,设计了以经济增加值为财务维度核心的平衡计分卡业绩评价方法,再结合电力行业发展特点,从众多评价指标中挑选出有针对性的更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涵盖财务层面和非财务层面,完善华能国际的业绩评价体系。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项指标在整体评价体系中所占权重,设计了相关的评分方法,并基于华能国际实际发展情况提出了基于EVA-BSC体系顺利实施的保障措施,构建了一套系统完善的业绩评价体系。在本文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和反思,指出研究过程中的不足以及对未来相关研究的展望。
李子建[3](2020)在《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评价体系的可靠性研究》文中指出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国家经济安全必须要求工业经济安全平稳健康发展。随着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等新型工业快速发展,标志着我国工业已经进入现代发展新阶段,工业经济效益评价体系也必须适应这个新阶段。本论文着眼于国家经济安全、立足工业发展新阶段,以现代安全经济学、国家新会计制度为指导,以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理论为基础,以黑龙江省工业发展实际为论据,选择了全省和不同产业结构的、有代表性的哈尔滨(综合性城市)、大庆(以石油为主的资源型城市)、鹤岗(以煤炭为主的资源型城市)、绥化(农业比重较大的城市)4个市的10年原始样本数据,创新地运用多元统计分析等技术,对我国沿用的现行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评价体系进行了深层次研究,揭露了评价体系存在的诸多问题和综合指数计算结果不真实不可靠,运用这样不可靠的评价结果指导实际工作,严重影响了工业经济安全、平稳、健康发展。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为国家建立适应工业现代化需要的工业经济效益评价新体系提供充分的实证论据和坚实的理论基础。通过对现行工业经济效益评价体系存在的指标设置问题;评价指标本身需要改进问题;综合指数计算式中指标权数和标准值分配不科学、不合理等问题进行研究,说明综合指数计算结果不真实不可靠。通过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技术,对全省和4个市7项指标数据统计图分析,表明指标波动幅度大小不一;对评价指标原始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一些指标处于高度相关状态;通过评价指标变异分析,表明4个经济结构不同市评价指标的集中度和离散度不同,指标总体均值、方差不等;通过4个不同市指标多重组合比较分析,表明不同组合指标总体均值差异性明显;以全省总计数据为实例进行主成分分析,得知全省7项评价指标只有3个独立综合变量主成分,说明评价指标并不是独立变量,非独立变量带有重复信息,造成信息量叠加,掩盖了工业经济效益的本质特征。研究结果证明,现行的综合指数评价体系在指标选取、结构安排、权数分配、标准值使用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产业结构不同市地评价指标对总体的贡献率不同、发挥作用的程度不一样;评价指标没有直接体现科技进步等创新方式在提高工业经济效益中发挥的作用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计算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还结合黑龙江省经济运行实际,说明综合指数计算结果与经济发展实际情况不相符合,使决策者不能正确地把握经济形势,没有及时做出正确决策,造成经济发展滞后、位次严重下滑,影响全省经济安全健康发展。这些研究,对于国家建立适应工业现代化需要的新的工业经济效益评价体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曹雨情[4](2019)在《大庆市J公司高层管理者绩效考核改进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绩效考核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部分,更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内容,与企业业绩持续增长、实现稳定发展密切相关。长期以来,绩效考核不完善不科学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国有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当前国有企业体制机制不活不优的重要成因。大庆市J公司作为成立多年的国有独资公司,虽然已经初步建立了绩效考评体系,但高层管理者绩效考评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到位仍是其较为突出的弱项短板。如何建立健全、执行保障高层管理者绩效考评体系,充分发挥激励约束作用,成为摆在国有企业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本文以大庆市J公司高层管理者为研究对象,基于国内外人力资源理论,阐述了当前公司高层管理者绩效考核现状,通过数据分析和归纳推理等方法查找出考核标准模糊、程序单薄、激励机制乏力、监督效用不足、结果运用不实等问题,分析得到了管理思想不解放、顶层设计不科学、配套机制不健全、改革阻力不间断等深层原因。接下来,以促进职能发挥、服务企业发展为导向原则,从经营业绩、客户满意度、管理流程、创新能力等维度出发,建立了以社会效益作为首要内容、以经济效益和素质能力作为组成内容、以负面清单突出一票否决,以联动、奖惩为保障机制的考评体系,实现从实体和程序上丰富内容指标、健全程序环节、强化结果运用。这样既为大庆市J公司高层管理者现有绩效考评体系提供参考借鉴,也激励市属国有企业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其高层管理者工作业绩与公司经营状况的“双提升”。
陈飞[5](2019)在《A研究所财务绩效评价研究》文中认为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国防科技工业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的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军工科研事业单位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主要面向国家拨款的事业单位逐渐转为面向市场、自主发展、实行企业化管理的市场主体,科研单位不仅需要完成国家任务,同时还肩负着创造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等任务。随着我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推进,军工科研院所成为我国事业单位和国防科技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军工科研院所的改革势在必行,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是推进科研院所分类改革和建立军民融合发展模式的前提。2006年5月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发布了《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将财务绩效评价作为中央企业绩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中央企业健康发展,该办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现行的办法中没有考虑到央企下属军工科研事业单位这一特殊群体,其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中没有反映军工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指标,而是将中央企业下属的军工科研事业单位财务报表按照企业报表的格式统一进行转换,再根据转换后企业报表中各指标值作为军工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绩效评价的依据。本文立足于央企下属军工科研事业单位这一特殊群体,结合军工科研事业单位财务报表转企这一独特视角,分析军工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绩效评价的现状,并通过案例A研究所进一步论证军工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几点建议:一是完善和补充财务绩效评价维度,丰富财务绩效评价的内容;二是改进事业单位报表转企规则,实现财务绩效评价结果的准确、可比;三是建立财务绩效评价的联动机制,保障财务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本文的不足主要表现在:首先,由于调研军工科研事业单位受外界环境影响,收集的数据资料较为有限,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本文的研究效果;其次,本文是在现状分析和案例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改进建议,本人受所学知识的局限,分析不够完善,提出的改进建议的普遍适用性仍有待检验。
陈樾[6](2019)在《财务绩效评价体系设计及运行 ——基于电网公司集体企业的研究》文中提出企业财务绩效考核是企业绩效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起点和终点。一套以企业战略为核心的科学合理的财务绩效考核体系,可以从营运能力、获利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四个维度对企业的资产状况、经营情况、盈利水平相对全面的进行反映,用以评价企业是否实现财务目标,进而大大加强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的发展能力。企业财务绩效考核体系与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是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相辅相成,在企业精细化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大型国有企业和一些上市公司,集体企业等中小型企业的财务绩效考核体系的研究未受到相当的重视。本文中针对我国电网集体企业的财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以福建电网为切入点,首先对已有的企业绩效评价理论进行梳理;其次对福建电网公司集体企业现行财务绩效考核指标的缺陷和局限性进行分析;第三在此基础上,以电网公司企业战略为核心,从福建电网公司集体企业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完善集体企业财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和保障其有效运行的构思,;最后,对本文中提出的福建电网公司集体企业财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进行测试,并反思其不足,进而提出集体企业财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未来的研究方向。
何子宜[7](2019)在《节能服务产业税收优惠政策效果研究 ——以W环保企业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绿色发展成为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助推器。绿色发展的关键就在于实现节约能源,降低能耗,才能让经济发展朝着更清洁高效的方向发展。而节能服务产业便是为全社会发展节约能源、降低能耗的主力军,为经济的绿色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正是因为节能服务产业的经营活动带来了显着的正外部效应,其发展便需要宏观调控政策工具予以助力。其中,税收优惠政策是最常用的产业扶持政策之一,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助益。我国现已出台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但其对产业发展的助推作用力度是否强劲?理论界和实务界均未有定论。因此,本文基于上述背景,对节能服务产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实际效用进行了分析:运用基于GLS随机效应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从产业整体角度对节能服务产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宏观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与测量;又从W环保企业这一实际案例入手,构建了评价其对政策使用效果的指标体系,深入分析了政策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微观效应。最后根据上述分析结果,梳理了政策实施及企业运用过程中的实际障碍,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政策改进建议,以期为未来相关政策的优化与改进提供参考。
黄雨恬[8](2019)在《B公司绩效管理改进研究》文中认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来,市场经济环境日趋完善,经济发展步伐逐渐加快,“一带一路”、“供给侧改革”等深化经济发展的政策也在大力推行中,各行业都面临着全新的机遇与挑战。烟草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财政及地方财政的重要保障和支柱。然而,随着国际市场环境日益变化,跨国烟草集团带来的挑战更为凸显,同时世界卫生组织的管控、履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产生的约束以及国家施行的限价限销政策也对烟草行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压力。在这一背景下,处于行业中流的烟草工业公司要谋求发展,更要高度重视公司内部的管理水平,充分发挥绩效管理的重要作用。本文以绩效管理相关理论为基础,以B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对其现有绩效管理体系展开分析,充分挖掘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本文结合PDCA循环理念,认为B公司在绩效管理的各环节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绩效计划环节缺乏战略导向、针对性和岗位分析;二是绩效实施与辅导环节存在认知较差且持续监督不足等问题;三是绩效考核环节形式化严重、考核指标设置不合理、360度考核法难以落实;四是绩效沟通与反馈环节不够主动且及时;五是绩效结果应用缺少协同机制,奖惩方式也不尽合理。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对应的改进措施:一是明确公司发展战略,逐级制定绩效计划及岗位评估手册;二是健全辅导机制并建立信息化的记录系统;三是完善绩效考核指标及其权重,完善360度考核方式;四是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并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建立内部社交网络和信息化分析工具;五是加大激励力度,扩展绩效结果的应用范围;最后,还应在企业文化、制度和信息技术等方面做好保障工作,使新的绩效管理体系能够得到有效推行。本文梳理了绩效管理相关的现有研究成果,并结合B公司现行的绩效管理体系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改进和优化建议,以期能够满足公司在未来高速发展的要求。同时,也希望本文的改进思路和研究成果能够为烟草行业乃至其他行业的公司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寇欢欢[9](2019)在《湖北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文中认为湖北省是我国的工业大省之一,工业门类齐全,在汽车、冶金和纺织等产业领域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为推动湖北省的城市化进程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近年来,湖北省工业经济发展迅速,2012-2017年五年间千亿产业由11个增至17个,2018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总额位次由上年的全国第七升至第六,全部工业增加值规模保持在全国第七名。但从整体上看,湖北省工业总规模与中部河南省相比差距仍然较大,同时也面临着效率水平不高、工业污染物处理能力不强等问题。推动湖北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湖北工业经济发展的新要求。本文借鉴以往学者评价工业经济发展选用的高频指标,从发展质量、运行效率和创新能力三个方面初步构建了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集对分析理论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相结合的平均影响值算法筛选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实现指标赋权,然后将筛选出的指标与相应的权重组合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湖北省2009-2017年的工业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纵向评价,从高质量发展的角度来看,综合指数并非逐年上升,尤其是运行效率自2012年起下降明显;对中部六省2017年的工业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横向比较,发现湖北省居中部六省第二位,其中发展质量居第二位、运行效率居第三位、创新能力居第二位。针对研究发现的问题,本文提出了湖北省政府相关部门应着力优化工业企业发展环境、工业企业要积极提升自身发展能力的具体建议。
白思莹[10](2019)在《发电集团子公司经营者相对绩效评价体系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电改9号文件的发布,标志着我国新一轮的电力体制改革已经拉开了帷幕。新一轮的电改提出有效放开发电侧市场,加强发电侧的竞争。对发电行业来说,这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已经从本质上改变了他们的商业模式、经营方针与发展前景,既是一种机遇,同样也是一种考验。变化莫测的外部市场环境,使发电行业现行的经营者绩效考核体系现出其弊端,仅与经营者的绝对绩效挂钩,而忽略了外部环境影响因素对经营者绩效产生的影响,影响到了绩效考核的公平性,严重挫伤了经营者的积极性。因此,发电行业急需考虑建立一套公平合理的子公司经营者绩效考核体系,既能快速适应新的电改环境,又能激励经营者提高其绩效水平。对比之下,相对绩效评价的优点便清晰展现出来。本文认真分析了我国发电集团子公司经营者现行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并结合行业实际情况指出其缺乏横向比较性、考核指标单一、缺乏激励性等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一套面向发电集团子公司经营者的相对绩效指标体系。在对发电集团子公司经营者现有指标体系进行分析与改进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相对绩效定量指标体系,并考虑发电企业实际情况对其合理赋权,增加其实用性与可操作性。在指标体系完成的基础上,本文利用功效系数法,建立了一套发电集团子公司经营者相对绩效评价体系。该体系通过有效选取可比企业,把可比企业各项考核指标按照一定标准计算并划分为多个档次,找到目标经营者定位,并通过功效函数转化为可以度量的评价分数,据以加总得到目标发电集团子公司经营者相对绩效分数,通过对分数进行等级划分与分数评定,能够综合得出发电集团子公司经营者在可比行业范围内的总体绩效等级。该绩效评价体系能够剔除行业因素影响,剔除系统风险,从而反映出经营者在行业内的真实绩效水平。最后,本文采用了实证分析法。结合所建立的绩效体系,收集了BD发电公司2017年相关数据并代入计算,由此得出其相对绩效总分,通过对其评级与验证,充分验证了建立的发电集团子公司相对绩效评价体系的有效性。
二、对现行资本保值增值率指标的改进建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现行资本保值增值率指标的改进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EVA-BSC的电力上市公司业绩评价研究 ——以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1.4 可能的创新 |
2 业绩评价及EVA、BSC相关概述 |
2.1 企业业绩评价概述 |
2.1.1 企业业绩评价概念 |
2.1.2 常用企业业绩评价方法 |
2.2 EVA概述 |
2.2.1 EVA理论基础 |
2.2.2 EVA优缺点 |
2.3 BSC概述 |
2.3.1 BSC理论基础 |
2.3.2 BSC优缺点 |
3 华能国际业绩评价体系现状分析 |
3.1 华能国际基本情况 |
3.1.1 所处行业分析 |
3.1.2 公司简况 |
3.2 华能国际现行业绩评价体系分析 |
3.2.1 国有企业业绩评价体系介绍 |
3.2.2 华能国际财务层面的业绩评价 |
3.2.3 华能国际非财务层面的业绩评价 |
3.3 华能国际现行业绩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
3.4 华能国际构建新业绩评价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4 华能国际EVA-BSC业绩评价体系构建 |
4.1 华能国际EVA-BSC业绩评价体系设计 |
4.1.1 华能国际EVA-BSC业绩评价体系设计原则 |
4.1.2 华能国际战略选择及战略地图绘制 |
4.2 华能国际EVA-BSC业绩评价体系关键指标的确立 |
4.2.1 财务维度 |
4.2.2 客户维度 |
4.2.3 内部流程 |
4.2.4 学习与成长 |
4.2.5 可持续发展 |
4.3 华能国际EVA-BSC业绩评价体系指标权重的设置 |
4.3.1 层次分析法的应用 |
4.3.2 各指标权重的确定 |
4.4 华能国际EVA-BSC业绩评级体系各指标得分的计算 |
4.4.1 各指标打分数值的收集 |
4.4.2 各指标及公司综合得分的计算 |
5 华能国际EVA-BSC业绩评价体系的实施运用 |
5.1 华能国际EVA-BSC业绩评价体系的实施准备 |
5.2 华能国际EVA-BSC业绩评价体系的实施流程 |
5.3 华能国际EVA-BSC业绩评价体系的实施障碍 |
5.4 华能国际EVA-BSC业绩评价体系的实施保障 |
6 结语 |
6.1 研究结论 |
6.2 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专家打分情况表及相关附件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3)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评价体系的可靠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本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情况 |
1.2.2 国内研究情况 |
1.3 存在的主要问题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评价体系的形成 |
2.1 加强反映经济效益的工业生产评价考核基础工作 |
2.2 落实工业生产评价考核指标统计相关任务 |
2.3 实施工业经济效益评价考核工作 |
2.4 国家确定的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评价体系规范 |
2.5 评价考核指标的修改情况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综合指数评价体系本身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3.1 评价考核指标设置需要改进 |
3.1.1 反映活劳动和物化劳动消耗指标少 |
3.1.2 体现工业生产环节效益指标少 |
3.1.3 没有直接反映由技术进步带来经济效益的指标 |
3.1.4 应当界定资产负债率等作为评价指标的使用范围 |
3.1.5 一些指标不具有现时意义 |
3.1.6 有的指标不能体现公平竞争的原则 |
3.2 综合指数评价体系涉及的指标需要完善 |
3.3 综合指数计算式中指标权数和标准值不合理 |
3.3.1 指标权数的合理性研究 |
3.3.2 指标标准值的合理性研究 |
3.4 现行评价体系对我省经济安全健康发展的影响 |
3.5 完善评价考核指标的参考建议 |
3.5.1 改革现行评价考核体系的依据 |
3.5.2 完善评价考核指标的参考建议 |
3.5.3 评价考核体系发展的未来展望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工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数据表现形式分析 |
4.1 选择评价指标原始数据样本 |
4.2 不同产业结构的评价指标统计图分析 |
4.3 评价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4.4 权数值反映指标对总体的贡献率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四个市指标多重比较分析 |
5.1 多重比较分析法 |
5.2 四个市评价指标同质测试分析 |
5.3 四个市评价指标变异分析 |
5.4 四个市评价指标的多重比较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综合指数评价体系考核指标的主成分分析 |
6.1 主成分分析概述 |
6.1.1 主成分分析原理 |
6.1.2 主成分分析步骤及功能实现 |
6.2 全省评价指标数据主成分分析实例 |
6.3 省、市不同地域评价指标主成分对比 |
6.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4)大庆市J公司高层管理者绩效考核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
1.1.1 课题来源 |
1.1.2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状况评述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公司高层管理者绩效考核现状及问题分析 |
2.1 大庆市J公司基本概况 |
2.2 大庆市J公司高层管理者构成情况 |
2.3 大庆市J公司高层管理者绩效考核情况 |
2.3.1 公司领导班子现有综合考核评价要点 |
2.3.2 公司领导人员现有综合考核评价要点 |
2.4 大庆市J公司高层管理者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
2.4.1 调查问卷基本情况 |
2.4.2 描述性分析 |
2.4.3 信度和效度分析 |
2.4.4 调研结论 |
2.5 大庆市J公司高层管理者绩效考核问题分析 |
2.5.1 考核标准模糊 |
2.5.2 考核程序单薄 |
2.5.3 激励机制乏力 |
2.5.4 监督效用不足 |
2.5.5 考核结果运用不实 |
2.6 大庆市J公司高层管理者绩效考核问题成因分析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改进公司高层管理者绩效考核的路径探索 |
3.1 清晰认识公司的类型特点 |
3.2 科学制定公司高层管理者绩效考核的基本原则 |
3.3 准确把握公司高层管理者绩效考核的主要标准 |
3.4 完善公司高层管理者绩效考核实体内容指标 |
3.4.1 社会效益的考核内容和指标 |
3.4.2 经济效益的考核内容和指标 |
3.4.3 素质能力的考核内容和指标 |
3.4.4 负面清单的考核内容和指标 |
3.4.5 绩效考核指标权重设置 |
3.5 科学设计绩效考核的程序方法 |
3.5.1 明确绩效考核环节 |
3.5.2 合理设置考核节点 |
3.5.3 强化政府监管职责 |
3.5.4 拓宽职工参与渠道 |
3.5.5 适度引入第三方评价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健全公司高层管理者绩效考核的保障机制 |
4.1 建立绩效考核联动机制 |
4.1.1 反馈机制 |
4.1.2 申诉机制 |
4.1.3 整改机制 |
4.2 完善绩效考核奖惩制度 |
4.2.1 薪酬制度 |
4.2.2 任用制度 |
4.2.3 问责制度 |
4.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个人简历 |
(5)A研究所财务绩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研究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研究综述 |
1.2.3 文献研究评述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与不足之处 |
1.4.1 本文创新点 |
1.4.2 本文不足之处 |
2 军工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绩效评价概念及现状 |
2.1 财务绩效评价相关概念 |
2.1.1 财务绩效 |
2.1.2 绩效评价 |
2.1.3 财务绩效评价 |
2.2 军工科研事业单位相关概念及特征 |
2.2.1 军工科研事业单位相关概念 |
2.2.2 军工科研事业单位相关特征 |
2.2.3 军工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特征 |
2.3 军工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绩效评价内容 |
2.3.1 财务绩效评价主体 |
2.3.2 财务绩效评价目的 |
2.3.3 财务绩效评价内容 |
2.3.4 财务绩效评价方法 |
2.4 军工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绩效评价的现状分析 |
3 A研究所财务绩效评价案例分析 |
3.1 A研究所基本情况 |
3.2 A研究所财务绩效评价的主体和目的 |
3.2.1 评价的主体 |
3.2.2 评价的目的 |
3.3 A研究所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
3.3.1 评价维度及选取财务指标 |
3.3.2 指标权重 |
3.3.3 A研究所财务绩效评价模型 |
3.4 A研究所财务绩效评价流程 |
3.4.1 基础工作阶段 |
3.4.2 评价实施阶段 |
3.4.3 评价结果分析阶段 |
3.4.4 管理改进建议 |
3.5 A研究所实施财务绩效评价效果分析 |
3.5.1 基础工作阶段分析 |
3.5.2 评价实施阶段分析 |
3.6 A研究所财务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分析 |
3.6.1 财务绩效评价体系不科学 |
3.6.2 财务绩效评价结果不准确 |
3.6.3 对财务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不足 |
4 改进A研究所财务绩效评价的建议 |
4.1 改进财务绩效评价体系 |
4.1.1 完善财务绩效评价维度 |
4.1.2 选取财务绩效评价指标 |
4.2 建议修改转表规则实现评价结果可比 |
4.3 加强财务绩效评价应用保障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财务绩效评价体系设计及运行 ——基于电网公司集体企业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方法和内容 |
1.3 主要创新和不足 |
1.3.1 主要创新 |
1.3.2 不足之处 |
第二章 财务绩效评价制度的发展了历程 |
2.1 国外财务绩效评价制度的发展历程 |
2.2 国内财务绩效评价制度的发展历程 |
2.3 对已有财务绩效评价制度的评价 |
第三章 电网公司集体企业现行绩效评价体系的分析 |
3.1 福建电网厂办大集体企业基本情况 |
3.2 福建电网厂办大集体企业现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
3.2.1 集体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体系 |
3.2.2 财务绩效考核指标 |
3.3 福建电网厂办大集体现行财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不足 |
第四章 电网公司集体企业财务绩效考核体系设计及运行研究 |
4.1 福建电网厂办大集体企业财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设计 |
4.1.1 公司战略分析与财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定位 |
4.1.2 财务绩效指标的选取 |
4.1.3 指标权重的确定 |
4.2 福建电网厂办大集体企业财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运行保障 |
4.2.1 完善组织架构,积极开创集体企业财务绩效考核工作新局面 |
4.2.2 完善标准制度管理体系,有力支撑集体企业财务绩效考核工作高效运转 |
4.2.3 完善信息化管理系统,强效保障集体企业财务绩效考核体系的长远发展 |
4.3 福建电网厂办大集体企业财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有效性测试 |
4.3.1 福建电网厂办大集体企业财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试算 |
4.3.2 福建电网厂办大集体财务绩效考核指标评价新、旧试算结果比较 |
4.3.3 福建电网厂办大集体财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不足 |
第五章 电网公司集体企业财务绩效考核体系的未来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节能服务产业税收优惠政策效果研究 ——以W环保企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研究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之处与不足 |
1.4.1 创新之处 |
1.4.2 不足之处 |
2 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基础 |
2.1 基本概念界定 |
2.1.1 节能服务产业相关概念 |
2.1.2 税收优惠政策的内涵及要素分析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外部性理论 |
2.2.2 税收杠杆理论 |
2.2.3 公共政策绩效评估理论 |
3 税收优惠政策对产业发展影响的宏观分析 |
3.1 节能服务产业税收优惠政策对产业发展的作用机制 |
3.1.1 直接税收优惠方式的作用机制 |
3.1.2 间接税收优惠方式的作用机制 |
3.2 节能服务产业税收优惠政策梳理 |
3.2.1 节能服务公司及项目合同认定条件 |
3.2.2 流转税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梳理 |
3.2.3 企业所得税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梳理 |
3.3 现行税收优惠政策效果分析 |
3.3.1 当前我国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现状 |
3.3.2 现行税收优惠政策对产业发展的实际效用测量 |
4 关于W环保企业的案例分析 |
4.1 W环保企业经营概况 |
4.1.1 W环保企业概况简介 |
4.1.2 W环保企业财务状况分析 |
4.2 W环保企业涉及的税种及适用的税收优惠政策梳理 |
4.2.1 W环保企业涉及的税种 |
4.2.2 W环保企业适用的税收优惠政策 |
4.3 W环保企业运用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的效果分析 |
4.3.1 评价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效果指标体系的设定 |
4.3.2 W环保企业总体税收负担指标分析 |
4.3.3 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相关投入指标分析 |
4.3.4 W环保企业税收优惠效应指标分析 |
4.4 指标体系分析结论 |
5 节能服务产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及运用障碍 |
5.1 节能服务产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障碍 |
5.1.1 政策适用主体认定较为复杂 |
5.1.2 政策适用业务的惠及面较为狭窄 |
5.1.3 政策优惠形式较为单一 |
5.2 节能服务产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实际运用障碍 |
5.2.1 政策具有一定的反向激励作用 |
5.2.2 政策对项目接续投资的拉动作用有限 |
5.2.3 实际运用效果受会计核算能力限制 |
6 提升节能服务产业税收优惠政策效果的建议 |
6.1 政策设计及优化层面的建议 |
6.1.1 降低政策适用主体认定门槛 |
6.1.2 拓宽税收优惠政策惠及面 |
6.1.3 适当增加多样化的政策优惠形式 |
6.2 政策实施层面的建议 |
6.2.1 提升政策对项目接续投资的拉动作用 |
6.2.2 纠正政策带来的反向作用 |
6.2.3 加强与其他相关政策的配合发力 |
6.3 企业实际运用层面的建议 |
6.3.1 设立企业内部专项管理部门 |
6.3.2 建立税收优惠专项管理规范 |
6.3.3 完善会计核算制度 |
6.3.4 扩大合同能源项目投资规模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B公司绩效管理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绩效管理研究现状 |
1.2.2 国有企业绩效管理研究 |
1.2.3 研究评述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
第2章 绩效管理理论基础 |
2.1 绩效管理流程 |
2.1.1 绩效计划 |
2.1.2 绩效实施与辅导 |
2.1.3 绩效考核 |
2.1.4 绩效沟通与反馈 |
2.1.5 绩效结果应用 |
2.2 绩效管理方法 |
2.2.1 目标管理法 |
2.2.2 平衡计分卡 |
2.2.3 360 度考核法 |
第3章 B公司基本情况及绩效管理体系现状 |
3.1 B公司基本情况 |
3.1.1 B公司简介 |
3.1.2 B公司组织结构 |
3.1.3 B公司人力资源状况 |
3.2 B公司现行绩效管理制度 |
3.2.1 绩效考核内容 |
3.2.2 绩效考核组织 |
3.2.3 绩效结果应用 |
3.3 B公司绩效管理满意度调查 |
3.3.1 调查范围及方法 |
3.3.2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第4章 B公司绩效管理现存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绩效计划环节 |
4.1.1 绩效目标缺乏战略导向 |
4.1.2 绩效目标缺乏针对性 |
4.1.3 绩效计划制定缺少岗位分析 |
4.2 绩效实施与辅导环节 |
4.2.1 绩效辅导认知较差 |
4.2.2 实施过程缺乏持续监督 |
4.3 绩效考核环节 |
4.3.1 绩效考核环节形式化严重 |
4.3.2 绩效考核指标设置不合理 |
4.3.3 360 度考核法难以推行 |
4.4 绩效沟通与反馈环节 |
4.4.1 缺乏主动的绩效沟通 |
4.4.2 缺乏及时的绩效反馈 |
4.5 绩效结果应用环节 |
4.5.1 考核结果应用缺少协同机制 |
4.5.2 绩效奖惩方式不合理 |
第5章 B公司绩效管理改进措施 |
5.1 绩效计划环节 |
5.1.1 明确发展战略 |
5.1.2 制定公司级绩效计划 |
5.1.3 制定部门级绩效计划 |
5.1.4 完善工作岗位评估手册 |
5.2 绩效实施与辅导环节 |
5.2.1 健全绩效辅导机制 |
5.2.2 建立信息化的记录统计系统 |
5.3 绩效考核环节 |
5.3.1 完善公司级绩效考核指标 |
5.3.2 完善部门级绩效考核指标 |
5.3.3 确定指标权重 |
5.3.4 建立完善的360 度考核方式 |
5.4 绩效沟通与反馈环节 |
5.4.1 营造良好的沟通反馈氛围 |
5.4.2 建立互联网+及大数据的沟通反馈模式 |
5.5 绩效结果应用环节 |
5.5.1 加大绩效结果的激励力度 |
5.5.2 扩展绩效结果应用范围 |
5.6 保障措施 |
5.6.1 企业文化保障 |
5.6.2 制度保障 |
5.6.3 信息化保障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 绩效管理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 B 公司绩效管理指标权重设计调查问卷 |
附录 C 财务部绩效管理指标权重设计调查问卷 |
(9)湖北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价值 |
一、实践价值 |
二、理论价值 |
第三节 研究目标、思路和内容 |
一、研究目标 |
二、研究思路 |
三、内容框架 |
第四节 主要研究方法 |
第五节 创新点与不足 |
一、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
二、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关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 |
第二节 关于工业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
一、关于工业经济运行效率的研究 |
二、关于工业经济运行效益的研究 |
三、关于工业企业创新能力的研究 |
第三章 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一节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一、典型性原则 |
二、相关性原则 |
三、可行性原则 |
四、客观性原则 |
第二节 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 |
一、指标体系构建思路 |
二、具体指标的构建 |
第三节 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的筛选方法 |
一、人工神经网络平均影响值指标筛选算法 |
二、集对分析理论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相结合的平均影响值算法 |
第四节 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
一、构造判断矩阵 |
二、一致性检验与权重w_i |
第五节 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综合指数计算 |
第四章 湖北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及中部六省比较分析 |
第一节 湖北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 |
一、原始数据 |
二、集对分析 |
三、SPA与 GRNN相结合的MIV算法筛选指标 |
四、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
五、湖北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
六、湖北省2009-2017 年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 |
第二节 中部六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比较分析 |
一、中部六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体系指标筛选 |
二、中部六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体系指标权重确定 |
三、中部六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
四、中部六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比较分析结果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一、发展质量 |
二、运行效率 |
三、创新能力 |
第二节 对策建议 |
一、切实优化营商环境,着力降低企业成本 |
二、践行生态文明理念,推进工业绿色发展 |
三、加快发展高端制造,培育经济新增长点 |
四、调整战略强化管理,提升自身发展能力 |
附表 |
主要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发电集团子公司经营者相对绩效评价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相对绩效评价的研究现状 |
1.2.2 经营者绩效的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3 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4 预期成果和论文创新点 |
1.4.1 预期成果 |
1.4.2 论文创新点 |
第2章 理论基础研究 |
2.1 经营者绩效评估的理论分析 |
2.1.1 经营者绩效 |
2.1.2 子公司经营者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 |
2.1.3 子公司经营者绩效评估的独特性与不足 |
2.2 相对绩效评价理论 |
2.2.1 相对绩效评价概念 |
2.2.2 相对绩效评价与绝对绩效评价对比 |
2.2.3 相对绩效评价体系构成要素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发电集团子公司经营者绩效评价现状分析 |
3.1 我国发电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
3.1.1 我国发电集团组建背景分析 |
3.1.2 国内发电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
3.2 发电集团经营影响因素分析 |
3.2.1 政治因素 |
3.2.2 经济因素 |
3.2.3 社会文化环境因素 |
3.2.4 技术环境因素 |
3.3 发电集团子公司经营者绩效评价现状分析 |
3.3.1 经营者绩效考核现状 |
3.3.2 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相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4.1 子公司经营者相对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
4.1.1 相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
4.1.2 相对绩效评价指标获取方法 |
4.2 各级指标体系的构建 |
4.2.1 一级指标的确立 |
4.2.2 二级指标的确立 |
4.2.3 三级指标的确立 |
4.3 子公司经营者相对绩效评价指标权重的设定 |
4.3.1 相对绩效指标权重确定的方法 |
4.3.2 子公司经营者相对绩效指标权重的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评价模型与实施 |
5.1 相对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方法及模型确立 |
5.1.1 研究方法 |
5.1.2 相对绩效评价体系模型 |
5.2 相对绩效评价体系的计算方法与步骤 |
5.3 评价结果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案例研究 |
6.1 BD发电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
6.2 相对绩效评价分析步骤 |
6.3 评价结果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研究成果及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四、对现行资本保值增值率指标的改进建议(论文参考文献)
- [1]政府性金融平台公司绩效评价体系优化研究[D]. 钱哲祺.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21
- [2]基于EVA-BSC的电力上市公司业绩评价研究 ——以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为例[D]. 朱英. 武汉轻工大学, 2020(06)
- [3]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评价体系的可靠性研究[D]. 李子建.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20(02)
- [4]大庆市J公司高层管理者绩效考核改进研究[D]. 曹雨情.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 [5]A研究所财务绩效评价研究[D]. 陈飞.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2019(07)
- [6]财务绩效评价体系设计及运行 ——基于电网公司集体企业的研究[D]. 陈樾. 厦门大学, 2019(02)
- [7]节能服务产业税收优惠政策效果研究 ——以W环保企业为例[D]. 何子宜. 广东财经大学, 2019(07)
- [8]B公司绩效管理改进研究[D]. 黄雨恬. 湖南大学, 2019(06)
- [9]湖北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D]. 寇欢欢.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2019(11)
- [10]发电集团子公司经营者相对绩效评价体系研究[D]. 白思莹.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