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龟龄集治疗男性高脂血症68例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史静超[1](2021)在《龟龄集的化学分析和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选题依据龟龄集是我国传统中药名方,始于明清皇室,延用至今,其使用历史达四百多年之久。龟龄集组方庞大,属典型的中药大复方,制作技艺独特,功能主治多样,202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龟龄集具有强身补脑、固肾补气、增进食欲之功效,可用于肾亏阳弱、记忆减退、夜梦精溢、腰酸腿软、气虚咳嗽、五更溏泻、食欲不振。然而,龟龄集的功能主治虽多,但临床定位不明确,研究工作严重滞后,影响了这一传统名优中成药的市场占有率和服务人民健康的需求,因此,开展龟龄集现代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龟龄集的多种功效源于其复杂的化学物质基础,但其化学物质组成研究仅停留在基于单味药材化学成分的推测上,实验性研究尚未见报道。其次,龟龄集是现存唯一采用“升炼”工艺制作的中药复方,“升炼”的科学内涵未知。第三,龟龄集组方庞大,制作技艺复杂,其产品质量一致性如何,目前尚未见相关评价。第四,龟龄集说明书明确表示其可用于“记忆减退”,本课题组前期研究也证明龟龄集可显着改善衰老大鼠的学习记忆障碍,那么龟龄集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否具有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如何?本课题针对上述龟龄集研究存在的问题展开工作,为传承好、发展好、利用好这一名优中成药奠定研究基础。目的(1)从有机成分和无机元素两个层面探明龟龄集的化学物质组成。(2)从化学物质层面探讨龟龄集特有升炼工艺的科学内涵,并建立龟龄集有机成分和无机元素指纹图谱,评价现有产品质量一致性和生产工艺的稳定性,为临床用药提供保障。(3)明确龟龄集改善MCI的药效,并进一步探索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采用不同极性溶剂萃取的方法,结合LC-MS和1H NMR技术,并通过诊断离子过滤、中性丢失过滤和数据库匹配的方法快速鉴定了龟龄集中有机成分。同时,还采用ICP-MS技术测定了龟龄集中无机元素。(2)采用LC-MS和ICP-MS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比较了龟龄集升炼前后的有机成分和无机元素差异,从化学物质基础上解释升炼的科学内涵。采用UPLC法建立龟龄集有机成分指纹图谱,采用ICP-MS法建立龟龄集无机元素指纹图谱,从有机和无机两个层面评价龟龄集产品质量一致性和生产工艺稳定性。(3)采用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50 mg/kg)合并半高脂饲料复制MCI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多奈哌齐、银杏叶片)组、龟龄集低剂量组(75 mg/kg)和高剂量组(150 mg/kg),连续给药30天。通过体重、外观、行为学(Morris水迷宫)、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脏器指数、胃蛋白酶、肝、肾功(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尿素氮)、海马组织病理等指标评价龟龄集对MCI的药效作用;通过氧化应激、炎症因子、胆碱能、细胞凋亡、神经营养等指标探究龟龄集改善MCI可能的分子药理机制;通过LC-MS血清和海马组织代谢组学的方法研究了龟龄集对MCI大鼠代谢轮廓的的影响,从代谢物角度探讨龟龄集对MCI大鼠的改善作用。结果(1)共鉴定了龟龄集中166个有机成分,包括氨基酸、有机酸、酚酸和皂苷、香豆素、黄酮、三萜和三萜皂苷、脂肪酸、有机碱和糖类等。发现龟龄集中所含无机元素达70余种,涵盖了几乎所有主族元素、过渡金属元素以及镧系、锕系元素。还依据元素的相对含量和龟龄集功能主治筛选出14种人体必需微量和常量元素作为构建元素指纹图谱的代表元素。(2)采用LC-MS和ICP-MS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发现龟龄集经升炼后有机成分包括:紫罗兰酮、查尔酮类、酰胺、脂肪酸类化合物含量升高;黄酮、异黄酮、二氢黄酮、黄酮苷、香豆素类化合物含量降低;无机元素B、Si含量降低,Mg、K、Cr、Ni含量升高。建立了龟龄集UPLC指纹图谱,确定了19个共有峰,并计算了15批龟龄集产品的相似度,结果表明各批次样品相似度良好(>0.93)。采用ICP-MS法测定了14种代表元素(Na、Mg、K、Ca、Cr、Mn、Fe、Co、Ni、Cu、Zn、Se、Mo、Sn)的含量,并以元素类型为横坐标,相对含量为纵坐标建立了无机元素指纹图谱,计算了10批次产品的相似度,结果表明各批样品相似度良好(>0.97)。(3)药效作用:MCI大鼠呈现出衰老的特征,如毛色晦暗、皮肤松弛;Morris水迷宫结果显示MCI大鼠定位航行实验逃逸潜伏期显着延长;目标象限滞留时间显着缩短;穿越平台次数显着减少;MCI大鼠肝和脾脏指数显着降低,胃蛋白酶水平显着降低;血脂指标、肝功和肾功指标发生显着变化,出现高血脂、肝功肾功损伤;并出现海马组织病理损伤。给予龟龄集后,MCI大鼠体重无明显变化,学习记忆功能明显得到改善;肝、脾脏指数、胃蛋白酶水平接近空白对照组水平。龟龄集还能调节部分血脂和肝功相关指标,改善海马组织病理损伤,可回调指标较两阳性药银杏叶片和多奈哌齐多。分子药理机制:龟龄集可显着降低MCI大鼠血清MDA水平,提高SOD、GSH-Px活性,显着降低TNF-α、IL-6、IL-1β水平;可显着提高海马Ach水平、降低Ach E活性;显着提高Bcl-2水平、降低Bax水平;提高BDNF水平。龟龄集较两阳性药对MCI的调节更为全面,可通过调节氧化应激、炎症反应、胆碱能、细胞凋亡和神经营养改善MCI。代谢组学:血清代谢组学鉴定了25个与MCI相关的生物标志物,主要包括不饱和脂肪酸类如溶血卵磷脂、花生四烯酸、亚油酸、亚麻酸等;胆汁酸类如甘氨胆酸、脱氧胆酸等;鞘脂类。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MCI涉及的主要代谢通路为亚油酸代谢、亚麻酸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初级胆汁酸生物合成。海马代谢组学鉴定了19个与MCI相关的生物标志物,主要包括氨基酸类如缬氨酸、天门冬氨酸、亮氨酸、谷氨酸、焦谷氨酸、色氨酸和蛋氨酸;脂肪酸类如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硬脂酸;有机酸类如乌头酸、柠檬酸;还有烟酰胺、嘌呤、腺苷等。涉及的主要代谢通路包括亚油酸代谢、烟酸和烟酰胺代谢、三羧酸循环、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上述结果提示MCI大鼠出现能量代谢和脂质代谢紊乱。龟龄集可显着调节血清中17个生物标志物,海马中15个生物标志物,并可调节上述各条代谢通路,较两阳性药对各差异代谢物和通路的调节能力更优。结论(1)龟龄集化学物质基础的阐明为其药理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建立的分析方法亦可用于其他中药大复方的化学物质基础研究;研究结果也为从化学物质组成方面阐明龟龄集“升炼”的科学性提供了研究基础。(2)龟龄集经升炼后,其有机成分和无机元素的含量变化一方面可改善药物的吸收作用,另一方面可改变复方作用于机体的药性——升炼使龟龄集燥性降低,药性由热转温、平。建立了龟龄集UPLC指纹图谱和无机元素指纹图谱,方法简便、稳定、结果可靠,可从有机和无机两个层面评价龟龄集生产工艺稳定性和的产品质量一致性,有利于龟龄集质量控制标准的全面提升。(3)龟龄集可通过改善MCI大鼠脾胃失和、肝肾亏虚之症,使气血化生、髓海充盈而减轻MCI相关症状;其可能的机制是通过调节氧化应激、炎症反应、胆碱能、细胞凋亡和神经营养;影响机体脂质代谢、氨基酸代谢和能量代谢等发挥药效作用。
吕健[2](2021)在《芪龙胶囊治疗气虚血瘀证缺血性中风病的临床评价与疗效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芪龙胶囊(国药准字Z20000097,医保乙类)以“益气活血”立法,补气与活血并重,主要用于气虚血瘀证缺血性中风病。但芪龙胶囊在真实世界临床实践中的临床疗效尚未有过评价,且疗效机制尚不清楚。中药复方具有成分复杂、靶点通路多样等特点。为解决芪龙胶囊在真实世界中临床疗效不明确的临床问题,及其疗效机制不清楚的科学问题,本研究通过前瞻性队列研究证明了芪龙胶囊在真实临床实践中的临床疗效,并采用 RNA 测序(RNA-sequencing,RNA-Seq)技术与实时荧光定量 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验证技术,筛选出芪龙胶囊发挥疗效所调控的关键基因以及信号通路与生物过程。本研究为芪龙胶囊临床精准定位于气虚血瘀证缺血性中风病提供了真实世界证据,并从转录组学层面揭示了芪龙胶囊“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疗效机制,为临床精准定位于气虚血瘀证缺血性中风病提供了生物学客观依据。目的通过前瞻性队列研究,评价芪龙胶囊在真实临床实践中治疗气虚血瘀证缺血性中风病的临床疗效,并采用RNA-Seq高通量测序与RT-qPCR验证技术,筛选芪龙胶囊调控的关键基因以及信号通路与生物过程,阐释其疗效机制。方法1.芪龙胶囊治疗气虚血瘀证缺血性中风病的前瞻性队列研究:研究对象为气虚血瘀证缺血性中风患者,以服用芪龙胶囊为暴露因素,形成暴露组与非暴露组,所有入组患者均进行基础治疗;总样本量不少于2249例;主要结局指标为Rankin评分量表(mR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和Barthel指数量表(BI评分),次要结局指标包括中医证候(气虚证评分、血瘀证评分)、心理指标(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血脂指标、凝血指标、同型半胱氨酸;分别于治疗结束后第12周、24周对患者进行现场随访以评估疗效。使用插补法处理缺失数据,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处理混杂因素,通过差值检验法、对齐秩转换方差分析(Aligned Ranks Transformation ANOVA,ART ANOVA)、广义线性混合模型(Generalized Linear Mixed Model,GLMM)评价临床疗效。研究结果遵循STROBE-cohort study规范进行报告。2.基于RNA-Seq高通量测序的芪龙胶囊干预后差异表达mRNA研究:(1)血样为临床试验中分别于基线与芪龙胶囊治疗12周后所取患者的全血,采血管为2.5ml Paxgene Blood RNA tube,依据患者12周治疗后NIHSS评分、mRS评分降低数值最大且BI评分提高数值最大筛选原则,选取了 20名患者治疗前后的全血,共计40个血样。(2)治疗前分组为20名患者治疗前血样(20个生物样本重复),治疗后分组为此20名患者服用芪龙胶囊治疗12周后血样(20个生物样本重复)。除主分析组外,还依据患者临床特征进行了亚组的设置,包括性别(男、女)、年龄(年龄≤60岁、年龄>60岁)、初发与复发。(3)实验方法主要为样本总RNA提取、总RNA质控、文库构建与测序、测序数据的过滤与质控、差异基因检测、差异基因富集分析6个过程。(4)差异基因筛选使用DEGseq方法,为了提高筛选的准确性,我们定义log2 Fold Change≥1并且Q-value≤0.001的基因,筛选为芪龙胶囊干预后显着差异表达基因。(5)对差异基因进行GO功能与KEGG Pathway富集分析,计算得到的P-value分别通过Bonferroni与FDR校正后,以P-value或Q-value(corrected P-value)<0.05为阈值,满足此条件的GO term和Pathway定义为在候选基因中显着富集的GO term与KEGG Pathway,通过GO功能与KEGG Pathway显着性富集分析能确定差异基因行使的主要信号转导途径与生物学功能。3.基于RT-qPCR的芪龙胶囊干预后关键基因与调控机制研究:(1)选取测序结果中差异表达显着性大且基因表达量较高的基因AREG、CAV2、PEDS1-UBE2V1、MYL9、ITGA2B、CXCL8、LY96、GNG10、CXCL10进行验证,以β肌动蛋白(β-actin)为内参基因。(2)选取RNA-Seq高通量测序部分同一批患者血样RNA进行验证实验,共10名患者(女性3例、男性7例;年龄≤60岁5例、年龄>60岁5例;初发6例、复发4例),20个血样RNA进行验证(治疗前、治疗后)。(3)实验方法包括样本总RNA质检、mRNA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序列与引物设计、PCR反应体系)。(4)使用2⊿⊿Ct法分析实时定量PCR实验中目标基因干预后表达相对变化,将治疗前和治疗后各10个样本的三次重复平均Ct与平均内参Ct统一计算为两组的均值,然后以治疗前为对照(2-⊿⊿Ct=1),计算每个目标基因在治疗后与治疗前中表达量比值2-⊿⊿Ct,若比值>1,则干预后此基因表达量上调;若比值<1,则表达量下调。以此判断验证的目标基因与转录组测序上下调趋势是否一致。同时结合转录组测序富集结果,阐释关键基因调控的主要信号通路与生物过程。结果1.芪龙胶囊治疗气虚血瘀证缺血性中风病的前瞻性队列研究:(1)从2016年11月3日~2019年1月16日,共筛选了 2468例患者,基线入组时因不符合入组标准排除97例,共2371例患者进入研究队列,第12周、24周随访共剔除与失访69例,最终纳入分析合格病例2302例(暴露组1260例、非暴露组1042例)。(2)2302例全数据集治疗前后差值组间比较:①在治疗后第24周,芪龙胶囊联合基础治疗在降低mRS评分、NIHSS评分、气虚证评分、血瘀证评分、SDS评分、SAS评分和提高BI评分方面优于单用基础治疗(P<0.05);②在治疗后第12周,芪龙胶囊联合基础治疗在降低总胆固醇含量方面优于单用基础治疗(P<0.05)。(3)PSM 600例子数据集治疗前后差值组间比较:①在治疗后第24周,芪龙胶囊联合基础治疗在降低mRS评分、NIHSS评分、气虚证评分、血瘀证评分、SAS评分和提高BI评分方面优于单用基础治疗(P<0.05);②在治疗后第12周,芪龙胶囊联合基础治疗在降低甘油三酯含量方面优于单用基础治疗(P<0.05)。(4)600例子数据集对齐秩转换方差分析模型:三次测量的主要结局指标分析结果显示,mRS评分和BI评分在分组的P值小于0.05,说明mRS评分和BI评分各组的数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分组和测量次数交互作用的P值大于0.05,说明测量次数和分组无交互作用;NIHSS评分在测量次数的P值小于0.05,则说明NIHSS评分在各个测量时间的数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分组和测量交互作用的P值大于0.05,说明测量次数和分组无交互作用。(5)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分析:分别在2302例全数据与600例子数据集进行mRS评分、NIHSS评分、BI评分建模,结果显示:①在mRS评分方面,600例子数据集中暴露组受试者mRS评分的odds ratio的估计随时间每次下降99.83%,非暴露组的受试者mRS评分的odds ratio的估计随时间每次下降95.8%,暴露组患者的mRS评分下降速度快于非暴露组,且差异显着(P<0.05);2302例全数据集结果显示,暴露组受试者mRS评分的odds ratio的估计随时间每次下降99.82%,非暴露组受试者mRS评分的odds ratio的估计随时间每次下降97%,暴露组患者的mRS评分下降速度快于非暴露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NIHSS评分方面,600例子数据集结果显示,暴露组受试者NIHSS评分的odds ratio的估计随时间每次下降99.98%,非暴露组受试者NIHSS评分的odds ratio的估计随时间每次下降99.77%,暴露组受试者的NIHSS评分下降速度快于非暴露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02例全数据集结果显示,暴露组受试者NIHSS评分的odds ratio的估计随时间每次下降99.99%,非暴露组受试者NIHSS评分的odds ratio的估计随时间每次下降99.97%,暴露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下降速度快于非暴露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在BI评分方面,600例子数据集结果显示,暴露组患者的BI评分上升速度快于非暴露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基于RNA-Seq高通量测序的芪龙胶囊干预后差异表达mRNA研究:(1)40个样本总RNA平均浓度为282.08 ng/μL,平均总量为5.61μg;RIN值除了两个样本为6.6和5.1,其余均高于7,28S/18S在1.3~2.9之间,表明40个总RNA纯度和完整度较高,符合后续建库与测序的要求。(2)使用DNBSEQ平台进行测序,40个样品共产出1869.27Mb原始数据,原始数据经过过滤后,共有1619.21Mb(86.62%)的原始数据作为高质量读段(Cleanreads)被保留下来,说明测序数据结果较好,大部分读段被保留下来,且样本间Clean reads差异较小,可用于后续分析。(3)显着差异基因检测结果显示,主分析组干预后检测到的差异基因有39个;男性亚组检测到的差异基因有40个;女性亚组检测到的差异基因有151个;年龄≤60岁亚组检测到的差异基因有61个;年龄>60岁亚组检测到的差异基因有84个;初发亚组检测到的差异基因有52个;复发亚组检测到的差异基因有102个。(4)富集分析显示,芪龙胶囊主要通过调控以下5个方面信号通路与生物功能改善患者炎症与动脉粥样硬化情况,修复神经功能缺损。分别为:①免疫反应(LY96、CXCL8、CXCL10等参与免疫反应调节,LY96、HP、HLA-DRB5等参与免疫系统过程);②炎症反应相关信号通路(LY96、CXCL8、CXCL10等参与炎症反应调控,AREG、ITGA2B、FN1等参与PI3K-AKT信号通路调控,ITGA2B、FN1、GP1BB等参与ECM-受体相互作用调控,AREG、CAV2参与MAPK级联反应的正调控,GNG10、CXCL10、CXCL8等参与趋化因子信号通路调控,PEDS1-UBE2V1、CXCL8、CXCL1等参与IL-17信号通路调控,LY96、CXCL8、CCL4L1等参与NF-κB信号通路调控,LY96、CXCL8、CAV1等参与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调控,CXCL8、CXCL1、CCL4L1等参与到细胞因子受体的相互作用,FN1、ARG1、CAV1等参与到TGF-β信号通路,DAAM2、CAV1、BAMBI等参与Wnt信号通路调控);③动脉粥样硬化调控(CAV2、ITGA2B、GSTT1等参与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调控);④细胞相关功能调控(AREG、CAV2、IGFBP2等参与到细胞增殖与分化调控,CXCL8、E2F1、KIR2DL1等参与到细胞衰老,HBA1、HBB、HP等参与到细胞凋亡及清除,CAV2、ITGA2B、CAV1等参与细胞粘附调控,ITGA2B、MYL9、FN1等参与白细胞迁移调控);⑤血压调节(AREG、KLK1、HBB等参与到血压调节)。3.基于RT-qPCR的芪龙胶囊干预后关键基因与调控机制研究:(1)20个样本浓度在200-700 ng/μl之间,纯度在2.0-2.3之间,浓度与纯度符合下一步反转录和扩增实验要求,且电泳检测所有样本RNA质量显示良好。(2)PCR扩增后,扩增曲线图显示目的基因和内参的扩增效率基本一致;熔解曲线是单峰,说明产物只有一条,特异性较好,PCR扩增结果较好。(3)RT-qPCR结果显示,基因AREG、CAV2、ITGA2B、PEDS1-UBE2V1、MYL9在治疗后的表达量比值2-⊿⊿Ct均大于1,即相对于治疗前在干预后的表达量上调;基因LY96、GNG10在治疗后的表达量比值2-⊿⊿Ct均小于1,即相对于治疗前在干预后的表达量下调。(4)基因AREG、CAV2、PEDS1-UBE2V1、MYL9、ITGA2B、LY96、GNG10的表达水平与RNA-Seq高通量测序相应基因的上下调趋势一致,一方面说明 AREG、CAV2、PEDS1-UBE2V1、MYL9、ITGA2B、LY96、GNG10可能是芪龙胶囊调控的关键基因;另一方面说明RT-qPCR验证结果与RNA-Seq高通量测序结果整体一致性较高,测序结果比较可靠。依据转录组测序富集分析结果发现,芪龙胶囊通过以上关键基因参与到免疫反应、炎症反应相关信号通路、动脉粥样硬化、细胞相关功能、血压调节等关键信号通路与生物过程调控。结论1.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芪龙胶囊治疗气虚血瘀证缺血性中风患者可显着降低mRS评分、NIHSS评分、气虚证评分、血瘀证评分、SDS评分、SAS评分、总胆固醇含量、甘油三酯含量并提高BI评分,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气虚血瘀与抑郁焦虑情况,降低患者血脂,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且安全性较好。真实世界临床实践中,芪龙胶囊临床精准定位于气虚血瘀证缺血性中风病疗效显着。2.芪龙胶囊治疗气虚血瘀证缺血性中风患者主要通过调控AREG、CAV2、PEDS1-UBE2V1、MYL9、ITGA2B、LY96、GNG10等关键基因的表达,参与免疫反应、炎症反应相关信号通路(炎症反应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ECM-受体相互作用、MAPK级联反应的正调控、趋化因子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动脉粥样硬化调控、细胞相关功能(细胞增殖与分化、细胞粘附、白细胞迁移)、血压调节等关键信号通路与生物过程,改善患者的炎症与动脉粥样硬化情况,促进神经细胞与组织再生,恢复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其中君药黄芪与免疫反应、炎症反应相关信号通路与动脉粥样硬化调控相关,君药地龙与动脉粥样硬化调控、细胞相关功能、血压调节相关,臣药丹参、当归、赤芍、川芎、红花、桃仁与炎症反应相关信号通路、动脉粥样硬化调控、细胞相关功能、血压调节相关。芪龙胶囊在以上药物配伍作用下,以益气活血、化瘀通络立法,共同参与到以上5个关键信号通路与生物过程。本研究从转录组水平阐释了芪龙胶囊临床精准定位于气虚血瘀证缺血性中风病的疗效机制。创新点1.将倾向性评分匹配法与对齐秩变换方差分析、广义线性混合模型相结合,通过前瞻性队列研究证实了真实临床实践中芪龙胶囊治疗气虚血瘀证缺血性中风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精准定位于气虚血瘀证提供了真实世界证据;2.采用RNA-Seq高通量测序技术与RT-qPCR验证技术,发现芪龙胶囊主要通过调控 AREG、CAV2、PEDS1-UBE2V1、MYL9、ITGA2B、LY96、GNG10 等关键基因的表达,参与免疫反应、炎症反应相关信号通路、动脉粥样硬化、细胞相关功能、血压调节等关键通路与生物过程,初步阐释了芪龙胶囊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疗效机制,为临床精准定位提供了生物学客观依据。
温雅璐,陈一凡,张清怡[3](2020)在《清代宫廷食疗特色初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析清代宫廷食疗的特色,进而探讨其对当代饮食养生方式的借鉴意义。[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通过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a Biology Medicine disc,CBMdisc)、读秀学术搜索数据库、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等平台,检索从建库至2020年1月31日与清代宫廷食疗方式及饮食文化习俗有关的文献,较为系统地总结清代宫廷食疗特色,并结合现代研究成果深入分析。[结果]经筛选共纳入35篇文献、9部书籍,发现清代宫廷食疗的特色主要包括选材广泛善用肉类、乳品彰显满族特色、常用茶饮化浊降脂、药酒重视温阳补肾、药糕粥食蕴含长寿之道等。现代基础实验及临床研究也对清宫仙药茶和龟龄集等清代宫廷食疗方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制展开了初步探索,发现清宫仙药茶可防治高脂血症,龟龄集可通过调节能量平衡、肠道稳态及免疫功能等机制延缓衰老。[结论]清代宫廷食疗经过长期改良与发展,具有良好的预防保健作用,应充分利用现代工艺技术,促进此类膳食方的科学研究及相关保健食品的研发,助力中医"医养结合"的科学发展。
杜珂[4](2020)在《龟龄集改善肾阳虚证模型大鼠的药理作用与代谢组学机制研究》文中指出选题依据:在中医的诸多证型中,肾阳虚证较为常见,最早收录于《黄帝内经》。肾阳虚证是虚寒症候,临床多表现为畏寒怕冷、夜尿频多、性欲衰减等。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肾阳虚证被认为与下丘脑-垂体-靶腺轴(肾上腺、甲状腺、性腺)密切相关。龟龄集起源于明代,包含二十余味药材,采用升炼技艺,是我国的着名养生名方,有强身补脑、固肾补气、增进食欲的功效。查阅相关文献,关于龟龄集的研究多集中于勃起功能障碍、衰老等,关于肾阳虚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临床应用,而相应的药理研究却较少。因此,为了龟龄集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本研究对龟龄集改善肾阳虚证模型大鼠的药理作用和基于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的代谢组学机制进行探讨,分析其对代谢物和代谢通路的调控作用。目的:明确龟龄集对肾阳虚证模型大鼠的药理作用,并结合LC-MS代谢组学技术探讨其对代谢物和代谢通路的调控作用,以期为龟龄集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以大剂量注射氢化可的松复制大鼠肾阳虚证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龟龄集低剂量组(37.5 mg/kg)、中剂量组(75 mg/kg)、高剂量组(150 mg/kg)和阳性药(金匮肾气丸)组,连续给药30天。利用行为学、病理切片、生化指标评价龟龄集对肾阳虚证模型大鼠的药理作用。2、基于LC-MS代谢组学技术,研究龟龄集对肾阳虚证模型大鼠的血清、肾上腺、睾丸的代谢轮廓的的影响,分析龟龄集对肾阳虚证模型大鼠血清和靶组织(肾上腺、睾丸)的相关生物标志物的调节水平,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从代谢物角度探讨龟龄集对肾阳虚证模型大鼠的改善作用。3、分析龟龄集调节的生物标志物的相关代谢通路,探讨龟龄集对肾阳虚证相关代谢通路的改善作用。结果:1、药理作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呈现出消瘦、竖毛、毛色暗淡、躬背等现象,其体重、穿越格数、直立次数、血清激素水平均显着下降(P<0.05),表明大鼠肾阳虚证模型造模成功。龟龄集干预后能显着增加肾阳虚证模型大鼠的体重、旷场穿越格数、血清激素的水平。2、血清代谢组学结果:多元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与肾阳虚证模型组、龟龄集各给药组与肾阳虚证模型组均呈现清楚可见的分开趋势,表明龟龄集可以调控肾阳虚证模型大鼠的血清代谢轮廓。血清代谢组学共鉴定了 22个与肾阳虚证相关的血清生物标志物,龟龄集干预后对21个代谢物有回调作用,其中7个代谢物可显着回调(P<0.05),分别为 LPC(20:4)、PC(0:0/18:1)、LPC(18:2)、LPC(20:0)、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L-leucine、Oleamide。推测龟龄集可调节由肾阳虚证引起的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醚酯代谢、初级胆汁酸的生物合成等代谢途径的紊乱。3、肾上腺代谢组学结果:多元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与肾阳虚证模型组、龟龄集各给药组与肾阳虚证模型组均呈现清楚可见的分离趋势,表明龟龄集可以调控肾阳虚模型大鼠肾上腺代谢轮廓。肾上腺代谢组学鉴定了 19个与肾阳虚证相关的肾上腺组织生物标志物,龟龄集干预后对15个代谢物有显着回调作用(P<0.05),分别为脂质、核苷酸、维生素类化合物,推测其可能通过调节鞘脂代谢、嘌呤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和烟酸和烟酰胺代谢等通路发挥对肾阳虚证模型大鼠的改善作用。4、睾丸代谢组学结果:多元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与肾阳虚证模型组、龟龄集各给药组与肾阳虚证模型组均呈现清楚可见的分开趋势,表明龟龄集可以调节肾阳虚证模型大鼠睾丸代谢轮廓。睾丸代谢组学鉴定了 31个与肾阳虚证相关的睾丸组织生物标志物,龟龄集干预后对26个代谢物有显着回调作用(P<0.05),分别为脂质、核苷酸、维生素、氨基酸类化合物,推测其可能通过调节谷胱甘肽代谢、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TCA循环、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醚脂代谢、鞘脂代谢等代谢通路发挥对肾阳虚证模型大鼠的改善作用。结论:龟龄集对肾阳虚证模型大鼠有改善作用,血清代谢组学与靶组织代谢组学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并相互补充、佐证,结果显示其可能通过调节脂质代谢、氨基酸代谢、维生素代谢、核苷酸代谢等发挥作用,涉及改善激素合成、能量稳定和氧化平衡发挥作用。
李俊珂[5](2020)在《敦煌医学延年类医方的文献研究与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对敦煌医学卷子中的延年类医方进行收集整理,在此基础之上,对其方义进行阐释并采用数据分析法研究其方药配伍规律,从方药角度探讨其中蕴含的延年养生理念,以期能释译医家的延年思想和益寿方法,从导师李应存教授的应用中汲取医方的智慧,体现古为今用,为后人延年益寿有所助益。方法:以敦煌古医书原卷子图片(从国际敦煌项目网站下载)为研究资料。并参考:《中国出土古医书考释与研究》、《敦煌中医药全书》、《敦煌古医方研究》、《敦煌医药文献真迹释录》、《实用敦煌医学》、《敦煌佛儒道相关医书释要》等敦煌古医籍现代研究书籍。采用文献研究法、统计分析法挖掘、归纳、整理上述文献资料中记载的具有延缓衰老,增加寿命功效的医方,阐释其方义,分析其用药特色。结果:1.敦煌延年类医方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智慧结晶,其旨在于调气以养神、固精以壮形、食药以延年。本文从气血并调,五脏调补,润形养神,固本葆贞四个方面进行分类,通过对48首敦煌延年方的配伍分析可知,敦煌延年类医方根据人之体质以虚为本,湿痰瘀为标。其药味配伍当以补益之法为主,同时遵循动静结合、补中有泻、平调寒温、主次相辅的配伍法度,利用药物的之间的有机配合,协调应用,以补脏腑之虚损,调阴阳之失衡,促气血之条畅,最终达到平衡阴阳、调补五脏、预防在先、辨证施补、用药缓图之作用。2.敦煌延年类医方的方药归经首冠肾经(136味),其余脏腑次之(肺93味、心91味、脾89味、肝87味)无大差异;敦煌延年类医方之药性以温性(98频次)为主,平性(67频次)次之,寒性(60频次)再次之,热性凉性药物运用率最低,其频次分别为5和2;药物多以甘味(159频次)为主,苦味(88频次)次之,辛味(73频次)再次之,咸味、酸味、涩味药物运用率最低,其频次分别为23、19和7;敦煌延年类医方共使用中药136味,其中高频次使用药物为补气药、补血药、补阳药、补阴药等补益之品。结论:敦煌延年类医方以补虚为主,首重于肾,兼及他脏,促五脏坚固,筑长寿之基,从方药角度验证“五脏虚损致衰”理论。以补益之品疗虚损之本的同时,兼用利湿泄浊、涤痰开窍、活血祛瘀、理气行滞之属,祛除因气血亏虚、阴阳失衡导致的气涩血阻、痰浊内生、水湿泛溢等邪实之标,以恢复气血运行、津液输布,达阴阳和合之目的,亦体现敦煌延年类医方审证求因,重视整体,辨证论治的延年养生特色;敦煌延年类医方集众家(儒家、释家、道家、医家)之所长,对延年遐龄有超前的主观意识,丰富了治未病和延年益寿的内容。可将其应用于临床,发挥其药效和缓、适应性广、低毒副性等优势,以防治老年疾病,延缓衰老进程,提高生活质量,保持健康状态,达“健康老龄化”之目标。导师李应存教授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敦煌医学学科带头人,长期从事敦煌医学临床与应用研究,善于化裁敦煌延年类医方治疗各种虚损、早衰类疾病,有丰富的治疗验案,为敦煌延年类医方的应用拓展了新的思路,为本论文的研究丰富了临床应用的内容。
卢佳伟[6](2020)在《基于“少阳主枢”理论指导从少阳论治IgA肾病CKD1-3期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IgA肾病是我国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其特征是肾活检免疫病理显示以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系膜区沉积。目前IgA肾病缺少特异性的治疗措施,中医药在治疗此病时显示出一定优势。目前国内中医治疗IgA肾病的辨证方法大多为八纲辨证,常用分型施治、分期论治等辨证思路,但临床疗效有待进一步提高。马济佩教授据多年治疗肾病的临床经验,结合IgA肾病的临床表现、发病特点及其病因病机,以及《伤寒论》中“少阳主枢”、“少阳主半表半里”等理论思想,认为少阳枢机不利为其病机关键,治以和解少阳、疏通表里,以达到阴阳平衡状态。从少阳论治——“和解少阳”法属中医经典《伤寒论》的六经辨证方法之一。所谓“六经统百病”。《伤寒论》作为中医外感学、中医内科学等临床医学的基础之作,创立了六经辨证体系,长期以来有效地指导着历代医家的临床实践,并产生重要影响。“和解少阳”法的立足点在于调畅气机,平衡阴阳,从整体出发,如此正气得以恢复,邪气得以去除。本研究将评价从少阳论治IgA肾病(CKD1-3期)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理,为辨证论治IgA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研究目的:评价从少阳论治IgA肾病(CKD1-3期)的有效性,从临床角度分析其疗效,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理。同时观察患者肝肾功能及不良反应情况,评价少阳方的安全性。研究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IgA肾病(CKD1-3期)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他们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西医基础治疗的同时口服厄贝沙坦片(0.15g/片,1片/日);试验组在西医基础治疗上加厄贝沙坦片,同时服用少阳方(每次200ml,早晚各一次),疗程12周,观察并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计数、血肌酐、血尿素氮、血尿酸、血脂类(包括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等指标以及中医证候积分及临床疗效判定。研究结果:纳入有效分析病例共60例,包括试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在病程、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无统计学差异,两组的基线指标无明显差异。(1)试验组治疗后总有效率80%,显着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33.33%(P<0.01),提示试验组对IgA肾病少阳证(CKD1-3期)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治疗3月后,两组进行组间比较,试验组在降低蛋白尿、血尿、升高白蛋白、改善中医症候等方面均比对照组治疗有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改善中医症候量化积分、降低血尿、升高白蛋白方面优势显着(P<0.01)。试验组比对照组可降低血肌酐、血尿素氮、血尿酸、血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但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基线比较,试验组治疗后蛋白尿、血尿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与基线比较,试验组治疗后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与基线比较,试验组治疗后血肌酐、血尿素氮、血尿酸、血脂水平(包括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6)在改善中医症候方面,试验组对中医症候综合疗效改善总有效率为90%,其中对单个中医症候的改善以口苦、咽干、头晕目眩、胸胁苦闷、往来寒热、心烦、疲倦乏力、腰脊酸痛等方面为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口苦、咽干、胸胁苦闷、心烦、不欲饮食、疲倦乏力方面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1)基于“少阳主枢”理论指导从少阳论治IgA肾病CKD1-3期患者具有较好效果,临床能改善患者的中医症状,降低患者尿蛋白定量、血尿水平,升高血清白蛋白水平。(2)基于“少阳主枢”理论指导从少阳论治IgA肾病CKD1-3期的治疗有效且安全无副作用的。
范慧君[7](2019)在《龟龄集对果蝇寿命的影响及其延长寿命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提出选题依据:衰老是机体组织和器官功能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退行性变化的过程。随着社会与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均寿命得到增长,但随之而来的是日渐严重的老龄化与老年人口健康及疾病问题。抗衰老药物的研发成为国内外学者积极探索的课题。龟龄集是我国经典传统中药名方,是经过四百余年临床验证的现存复方制剂。该复方由鹿茸、红参、海马、雀脑、杜仲、石燕、天冬、大青盐等二十八味药组成。同时龟龄集也是着名的抗衰老处方[1],具有延缓衰老的作用[2]。然而目前龟龄集抗衰老研究较少,且机制不清楚。近年来,果蝇成为抗衰老药物研究广泛应用的模型动物。因此,本课题以果蝇为受试模型,研究龟龄集对果蝇寿命的影响和对行为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目的:确证龟龄集的抗衰老活性;初步阐释龟龄集的延长寿命作用机制,对后续深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龟龄集对果蝇寿命的影响。以果蝇为模式生物,进行寿命实验。以不同浓度的龟龄集(0.5 mg/mL、1 mg/mL、2 mg/mL、4 mg/mL和8 mg/mL)、不同的给药时期(青年:1日龄果蝇和老年:30日龄果蝇、45日龄果蝇)、不同的给药方式((1)龟龄集给药组在果蝇寿命为30天时给药:(A)连续给药到45天时停药不再给药;(B)给1天停1天,直至果蝇自然衰老死亡;(2)龟龄集给药组在果蝇寿命为45天时给药:(C)连续给药,直至果蝇自然衰老死亡。)饲喂果蝇,并以空白为对照,考察其对自然衰老果蝇寿命的影响。2.龟龄集对自然衰老果蝇行为能力的影响与机制研究。采用上述实验得出的时期、剂量及方式进行给药。通过测果蝇性活力、运动活动、抗应激能力(冷、热、饥饿)来评价龟龄集对果蝇行为能力的影响;通过检测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评价龟龄集的抗氧化活性;通过UPLC-MS/MS代谢组学技术研究龟龄集干预衰老的作用机制。结果:1.青年开始给药的果蝇,龟龄集组较对照组生存率降低,且平均寿命和最高寿命均较对照组降低,对果蝇的寿命没有改善。龟龄集饲喂30日龄果蝇的最佳剂量是4mg/mL。A、C两种给药方式均可改善果蝇的寿命情况,显着提高了果蝇的平均寿命、中位生存时间和最高寿命。龟龄集能够延长老年果蝇的寿命,具有抗衰老的作用。2.龟龄集对果蝇的活动能力有显着提高,即龟龄集对果蝇的攀爬能力有明显提高,健康状况有所改善,提高了生活质量。但龟龄集对果蝇的生殖和抗应激能力的改善作用,尚未观测到。3.龟龄集对果蝇体内CAT和SOD的活性没有显着提高。对不同组果蝇的代谢轮廓进行分析,共找到龟龄集回调的15个与衰老相关的差异代谢物,包括:L-谷氨酰胺、焦谷氨酸、胆碱、L-棕榈酰肉碱、L-乙酰肉碱、腺苷5’-磷酸、L-谷氨酸、亚油酰肉碱、脯氨酸、溶血磷脂酰乙醇胺LysoPE(16:1)、溶血磷脂酰胆碱LysoPC(18:3)、LysoPC(16:1)、LysoPC(16:0)、腺苷和反油酸肉碱。这15个潜在的生物标志物主要是参与氨基酸代谢(谷胱甘肽代谢、D-谷氨酰胺和D-谷氨酸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龟龄集能够通过调节衰老过程中的氨基酸代谢紊乱,从而达到延缓衰老的效果。结论:龟龄集能够显着延长老龄期果蝇的寿命,提高运动活力,改善果蝇的健康状况,其作用机制与调控氨基酸代谢途径进而改善机体代谢紊乱密切相关;但该药不适宜青年期果蝇服用;对果蝇性活力和抗应激的影响尚需调整研究方法以进一步研究明确;抗氧化酶的活力并非与寿命呈正相关。
刘玥[8](2019)在《补肾益智汤治疗肾精亏虚型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补肾益智汤治疗肾精亏虚型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材料与方法:将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病科门诊或住院部的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根据纳入标准、排除标准,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予控制血压、降血糖、调整血脂、改善脑循环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试验组予补肾益智汤(熟地黄15g、枸杞子15g、山茱萸10g、肉苁蓉10g、黄精25g、独活10g、杜仲15g、牛膝15g、丹参15g、石菖蒲15g、远志10g、天麻10g、茯苓10g、鸡血藤25g、葛根25g、当归15g),对照组予补肾益脑丸,观察4周。治疗前后分别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中医证候积分量表对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评定。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P<0.05提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MMSE评分、BI评分、中医证候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29)0.05),提示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2.治疗后,两组患者MMSE评分、BI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提示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改善,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提示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均有改善,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3.两组患者认知功能临床疗效比较,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中医证候临床疗效比较,试验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1.补肾益智汤能有效改善患者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中医证候,提高中医症候疗效,且作用优于补肾益脑丸。2.补肾益智汤能有效提高患者认知功能疗效,作用略优于补肾益脑丸,效优于补肾益脑丸,但统计学上差异不显着。3.补肾益智汤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更为安全可靠,更具优越性和临床实用价值。
张会芹[9](2019)在《参麻益智方联合银杏叶片治疗血管性痴呆(虚瘀肝阳证)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指由于脑血管疾病引起的缺血性脑组织缺氧和出血性脑损害所导致的以认知功能缺损为主的,并伴有神经功能缺损的获得性临床综合症。因其高发病率及神经功能缺损致其高致残率,逐渐引起医学者的关注。血管性痴呆的发病机制复杂,且目前尚无满意的治疗药物,中医学者试图从中医药多靶点、多途径、不良反应少的特点出发,积极探索更有效的防治方法。研究目的:1.客观评价参麻益智方联合银杏叶片对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气虚血瘀,肝阳上亢证)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方面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2.探讨参麻益智方联合银杏叶片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可能性机制。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双盲单模拟的临床试验方法,选取北京市延庆区井庄镇和沈家营镇符合纳排标准的轻中度VD患者196例,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98例。试验组给予参麻益智方(1袋/次,一日2次,冲服)联合银杏叶片(1片/次,一日3次),对照组予银杏叶片和参麻益智方颗粒模拟剂,共服3个月。试验前后检测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um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神经精神量表(Neuropsychiatric Inventory,NPI)、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中医证候量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同时检测入组患者的血、尿常规、肝肾功及心电图等安全性指标。研究结果1.治疗前均衡性比较:治疗前,两组的脑CT、既往病史、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人口学特征各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干预前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MMSE、NPI、ADL、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linical Dementia Rating,CDR)、HIS、NIH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中医证候量表总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前后量表测评对比:2.1神经功能方面:组内比较,治疗后NIHSS、NPI积分较治疗前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两组NIHSS积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NPI积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NIHSS的疗效评估方面,两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9.41%、64.37%,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NPI积分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2.2在认知功能方面:组内比较,两组MMSE总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升高(P<0.01)。在MMSE的单项积分比较中,试验组的时间定向力、即刻记忆、延迟记忆、语言理解力、视空间知觉、复述及书写积分、计算与注意力、阅读积分较治疗前均升高(P<0.01或P<0.05);而对照组的即刻记忆、延迟记忆、语言理解力、视空间知觉、复述积分较治疗前升高(P<0.01)。组间比较,疗后两组MMSE总积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项比较中,两组语言理解力、复述、阅读积分、延迟记忆、书写积分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治疗后,两组MMSE的有效率分别为49.4%、34.5%,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3日常生活能力评价:组内比较,两组的ADL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两组ADL积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疗效评估方面,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24.7%、28.7%,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4中医证候评价:(1)中医证候量表总积分比较:组内比较,两组的中医证候量表的主症、证候总分以及试验组的次症总分较治疗前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两组中医证候主症总分及证候总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中医证候量表主症单项评分比较:组内比较,试验组的主症“智能减退”、“腰膝酸软”以及“烦躁不安”的积分较治疗前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的主症“智能减退”、“腰膝酸软”以及“神情呆板、沉默少言”积分较治疗前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治疗后两组“智能减退”和“烦躁不安”积分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3)中医证候量表次症单项评分比较:组内比较,试验组“喜怒不定”“口唇紫绀”、“心悸”、“夜尿”积分较治疗前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对照组的“四肢拘急少麻”、“心悸”、“耳鸣”积分较治疗前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两组“喜怒不定”、“口唇紫绀”积分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4)中医证候各项总分疗效评比:两组的证候总分的有效率分别为67.1%、46.0%,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主症总分有效率分别为74.12%、55.17%,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血清学指标比较:(1)NSE:组内比较,两组NSE蛋白表达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组间比较,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BDNF:组内比较,两组BDNF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Hcy:组内比较,两组Hcy蛋白表达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组间比较,治疗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安全性评价: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生命体征无明显改变,干预前后安全性检测,即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无明显变化,改变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1.中药复方参麻益智方联合银杏叶片可有效改善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具有营养神经,保护神经元的作用,有利于受损神经的修复。2.中药复方参麻益智方联合银杏叶片可以改善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VD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中医证候。3.参麻益智方联合银杏叶片安全性良好。
姚泽宇[10](2019)在《李海松教授治疗阳痿学术思想初探及临证经验浅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阳痿,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男性勃起功能障碍”的概念,是最常见的男性性功能障碍之一。临床主要上以阴茎不能持续勃起,或勃起不坚,或坚硬而不能持久,以至于不能完成甚至进行满意的性活动,病程一般持续三个月以上为特征和表现。研究表明,男性勃起功能障碍的总发病率可达到52%以上,且随着老龄化的进程逐年升高,预计到2025年,世界范围内男性的勃起功能障碍患者数量将超过3.2亿。目前西医的治疗主要以口服PDE-5抑制剂为主,虽有一定疗效,但不能改善患者整体健康状态,且由于鼻腔黏膜和胃黏膜等部位的血管都有扩张,所以仍会出现鼻塞、消化不良等副作用。李海松教授在治疗阳痿——即“男性勃起功能障碍”方面提出了独到的学术理念,且在大量门诊患者中有较为显着的疗效,故为笔者提供了进一步整理挖掘和总结学习李海松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机会。目的: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李海松教授治疗阳痿的临证处方数据挖掘和分析,再结合对于李海松教授治疗阳痿的学术思想的全面总结及梳理,以期理论和临床的相互印证,寻找“阳痿”更为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为男科治疗阳痿的临床用药提供一定参考。方法: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对李海松教授治疗阳痿的临床数据进行挖掘和整理,并进一步总结和分析。收集2017年08月至2018年03月期间在李海松教授特需门诊就诊的被诊断为“阳痿”患者的病历资料。学习并梳理李海松教授治疗“阳痿”的病因病机认识、辨证方法、遣方用药的特点等理论特色,将李海松教授治疗阳痿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相互印证、参考并总结,探索更为切合临床使用的学术理论和治疗方案。结果:收集李海松教授治疗阳痿的医案共计315人次,统计出处方中出现的药物141味,以黄芪、茯苓、白芍、水蛭、当归、巴戟天、柴胡、青皮、五味子、川牛膝、蜈蚣、郁金、白蒺藜、黄芩等药物使用频率最高。分析出最常用药对共8对,处方用药规则22条以及24组核心药物组合以及12组用药参考,从药物四气归类分析,李海松教授使用温性、平性以及寒性药物比例高,从药物五味归类分析,李海松教授治疗阳痿甘苦辛并用,咸味的药物使用比例较低,从药物归经角度来看,李海松教授临床使用入肾经的药物只位列第三,并不占据最为重要的地位。综合四气五味以及药物归经的分析,数据挖掘结果与李海松教授提出的阳痿“从气论治”“从络论治”以及“从风论治”等理论相契合,综合李海松教授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笔者总结出治疗阳痿的新用方:柴胡10g,当归15g,白芍20g,青皮10g,郁金10g,白蒺藜20g,巴戟天15g,淫羊藿12g,川牛膝15g,蜈蚣3g,烫水蛭6g,黄芪30g,茯苓15g,黄芩12g,但该处方仍需进一步的临床与实验验证。结论:通过对李海松教授学术思想的挖掘和临床经验的学习,笔者认为李海松教授“阴茎中风”理论确实和中医内科学中“脑中风”以及“心脏中风”的理论研究进展有一定的相似性,在诊断和治疗上可以互相参考为用,也与总结李海松教授学术思想后得出的“阴茎中风”理论相一致,即阳痿与心、脑中风的基本病机相一致,因此都属于慢性的全身性疾病,可将其总结为“阴茎中风”,血瘀是贯穿阳痿整个疾病过程的核心病机;而肝郁是现代阳痿的病机特点,湿热常常作为阳痿的启动病机兼夹出现,而肾虚只是阳痿的病机趋势。在临床上都可将“活血通络、化瘀熄风”作为治疗的基本方法,从而改变了阳痿往往“只补肾壮阳、不活血通络”的思维定式。从中医学整体观念和现代医学研究进展来看,阳痿也许男性全身整体状态的先兆反应,或可作为脑中风或“心脏中风”的先兆症状出现。李海松教授在临床治疗中也依此理论遣方用药,临证灵活加减,以活血化瘀、熄风通络为主的特色处方对“阳痿”的诊治有一定指导和参考意义,可为广大医学同道今后在“阳痿”的临床诊治中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参考。
二、龟龄集治疗男性高脂血症68例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龟龄集治疗男性高脂血症68例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龟龄集的化学分析和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龟龄集研究概述 |
1.1 龟龄集方剂组成及方解 |
1.2 龟龄集特有“升炼”工艺的历史沿革 |
1.3 龟龄集组方药味与炮制 |
1.4 龟龄集质量研究现状 |
1.5 龟龄集临床及药理研究进展 |
1.5.1 龟龄集临床研究进展 |
1.5.2 龟龄集药理研究进展 |
2 中药大复方物质基础研究现状 |
2.1 中药大复方化学物质基础研究的意义 |
2.2 中药大复方化学物质基础研究的方法 |
2.2.1 LC-HRMS技术 |
2.2.2 GC-MS技术 |
2.2.3 NMR技术 |
3 中药复方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研究进展 |
3.1 MCI概述 |
3.1.1 MCI的分型与转归 |
3.1.2 MCI的诊断标准 |
3.1.3 MCI的西药治疗研究现状 |
3.2 中药复方治疗MCI研究现状 |
3.2.1 MCI中医证候分析 |
3.2.2 中药复方治疗MCI的临床药效研究 |
3.2.3 中药复方治疗MCI的药理学研究 |
3.3 中药复方治疗MCI前景展望 |
4 课题设计 |
4.1 研究目的 |
4.2 研究思路 |
4.3 技术路线 |
4.4 研究内容 |
4.5 创新点 |
第二章 龟龄集化学物质基础研究 |
第一节 基于UPLC-MS龟龄集化学成分鉴定和表征 |
1 引言 |
2 材料与仪器 |
2.1 药品与试剂 |
2.2 仪器 |
3 实验方法 |
3.1 样品溶液制备 |
3.2 色谱条件 |
3.3 质谱条件 |
3.4 数据分析 |
4 实验结果 |
4.1 建立内部化合物库 |
4.2 裂解规律分析 |
4.3 UHPLC-QE HRMS分析和鉴定龟龄集中化学成分 |
4.4 龟龄集各提取部位鉴定化合物比较分析 |
5 讨论和小结 |
5.1 讨论 |
5.2 小结 |
第二节 基于~1H NMR龟龄集化学成分表征与鉴定 |
1 引言 |
2 材料与仪器 |
2.1 药品与试剂 |
2.2 仪器 |
3 实验方法 |
3.1 样品溶液制备 |
3.2 核磁测试条件 |
4 实验结果 |
4.1 龟龄集氯仿相化学成分鉴定 |
4.2 龟龄集甲醇/水相化学成分鉴定 |
第三节 基于ICP-MS龟龄集无机元素组成分析 |
第三章 基于化学物质组成的龟龄集升炼科学性和产品一致性评价研究 |
第一节 基于化学物质组成的升炼工艺科学性研究 |
1 引言 |
2 材料与仪器 |
2.1 药品和试剂 |
2.2 仪器 |
3 实验方法 |
3.1 供试品溶液制备 |
3.2 测试条件 |
3.3 数据处理 |
4 实验结果 |
4.1 方法评价 |
4.1.1 龟龄集提取条件选择 |
4.1.2 UHPLC-Q Exactive Orbitrap-MS/MS仪器系统稳定性评价 |
4.2 龟龄集升炼前后色差分析 |
4.3 龟龄集升炼前后有机成分分析 |
4.4 龟龄集升炼前后无机成分分析 |
5 讨论与小结 |
5.1 讨论 |
5.1.1 有机成分变化对药性的影响 |
5.1.2 有机成分变化对药物组分理化性质的影响 |
5.1.3 无机成分变化对药性的影响 |
5.2 小结 |
第二节 龟龄集UPLC指纹图谱构建及产品一致性评价 |
1 引言 |
2 材料与仪器 |
2.1 药品与试剂 |
2.2 仪器 |
3 实验方法 |
3.1 样品溶液的制备 |
3.2 UPLC测试条件 |
4 实验结果 |
4.1 实验条件优化 |
4.2 方法学考察 |
4.3 龟龄集UPLC指纹图谱的建立及相似度评价 |
5 讨论与小结 |
第三节 龟龄集元素指纹图谱构建及产品一致性评价 |
1 引言 |
2 材料与仪器 |
2.1 药品与试剂 |
2.2 仪器 |
3 实验方法 |
3.1 龟龄集ICP-MS元素分析 |
3.2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4 实验结果 |
4.1 龟龄集中14种元素含量测定结果 |
4.2 无机元素指纹图谱的建立与相似度评价 |
4.3 无机元素主成分分析 |
5 讨论与小结 |
第四章 龟龄集改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研究 |
第一节 龟龄集改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药效学研究 |
1 引言 |
2 材料与仪器 |
2.1 动物 |
2.2 材料 |
2.3 仪器 |
3 实验方法 |
3.1 动物分组及给药 |
3.2 Morris水迷宫实验 |
3.3 组织病理学测定 |
3.4 血清生化指标测定 |
3.5 数据统计 |
4 实验结果 |
4.1 外观及体重 |
4.2 Morris水迷宫测试 |
4.3 脏器指数 |
4.4 胃蛋白酶指标 |
4.5 血清生化指标 |
4.6 海马组织形态观察 |
5 讨论与小结 |
5.1 讨论 |
5.1.1 建立的MCI模型与其他衰老模型对比 |
5.1.2 龟龄集对MCI大鼠的改善作用 |
5.2 小结 |
第二节 龟龄集改善MCI大鼠的分子药理机制研究 |
1 引言 |
2 材料与仪器 |
2.1 试剂 |
2.2 仪器 |
3 实验方法 |
3.1 样本制备 |
3.2 数据处理 |
4 实验结果 |
4.1 血清生化指标 |
4.2 海马组织生化指标 |
5 讨论与小结 |
5.1 讨论 |
5.2 小结 |
第三节 基于代谢组学的龟龄集改善MCI作用机制研究 |
1 引言 |
2 材料与仪器 |
2.1 试剂 |
2.2 仪器 |
3 实验方法 |
3.1 样本制备 |
3.2 LC-MS测试条件 |
3.3 数据处理 |
3.4 统计分析 |
3.5 代谢物鉴定 |
4 实验结果 |
4.1 血清LC-MS代谢组学分析 |
4.1.1 仪器稳定性监测 |
4.1.2 龟龄集对MCI大鼠血清代谢轮廓的调节作用 |
4.1.3 龟龄集对MCI大鼠血清代谢通路的调节 |
4.2 海马组织LC-MS代谢组学分析 |
4.2.1 仪器稳定性评价 |
4.2.2 龟龄集对MCI大鼠海马代谢轮廓的调节作用 |
4.2.3 龟龄集对MCI大鼠海马代谢通路的调节 |
5 龟龄集对MCI大鼠血清和海马差异代谢物及差异代谢通路比较分析 |
6 讨论和小结 |
6.1 讨论 |
6.1.1 龟龄集对MCI大鼠血清代谢物及代谢通路分析 |
6.1.2 龟龄集对MCI大鼠海马代谢物及代谢通路分析 |
6.1.3 龟龄集对不同衰老模型血清差异代谢物及代谢通路综合分析 |
6.2 小结 |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
1 研究工作总结 |
2 不足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2)芪龙胶囊治疗气虚血瘀证缺血性中风病的临床评价与疗效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1 芪龙胶囊的研究进展 |
1.1 芪龙胶囊组成与功效 |
1.2 芪龙胶囊药理与毒理 |
1.3 芪龙胶囊的临床研究 |
2 缺血性中风病的研究进展 |
2.1 缺血性中风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 |
2.2 动脉粥样硬化及其相关信号通路与生物过程 |
2.3 西医对缺血性中风的治疗现状 |
2.4 中医对缺血性中风的认识与治疗 |
3 队列研究与混杂因素的处理方法 |
3.1 前瞻性队列研究与混杂控制 |
3.2 差值检验法与倾向性评分匹配法 |
4 重复测量数据的分析方法 |
4.1 重复测量数据定义与常见分析模型 |
4.2 对齐秩转换方差分析与广义线性混合模型 |
5 转录组测序与RT-qPCR技术 |
5.1 转录组学与常见研究方法 |
5.2 RNA-Seq与RT-qPCR技术 |
5.3 基于RNA-Seq与RT-qPCR技术的中药复方疗效机制研究探索 |
参考文献 |
前言 |
技术路线 |
第二部分 芪龙胶囊治疗气虚血瘀证缺血性中风病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方法 |
2.1 研究设计 |
2.2 研究人群 |
2.3 受试者来源 |
2.4 暴露因素 |
2.5 随访内容与随访时点 |
2.6 结局指标 |
2.7 样本量计算 |
2.8 生物样本采集 |
2.9 知情同意、伦理与国际注册 |
2.10 质量控制与数据管理 |
2.11 数据预处理与统计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队列建立流程图 |
3.2 招募与纳入分析情况 |
3.3 全数据集基线特征 |
3.4 基础治疗情况 |
3.5 全数据集差值检验分析结果 |
3.6 PSM子数据集基线特征 |
3.7 子数据集差值检验分析结果 |
3.8 子数据集对齐秩转换方差分析结果 |
3.9 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分析结果 |
3.10 安全性分析 |
4 讨论 |
4.1 研究的主要发现 |
4.2 研究的优势与不足 |
4.3 临床应用与未来研究的指导意义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基于RNA-Seq高通量测序的芪龙胶囊干预后差异表达mRNA研究 |
1 实验目的 |
2 实验材料 |
2.1 实验血样 |
2.2 实验试剂 |
2.3 实验仪器 |
3 实验方法 |
3.1 实验分组 |
3.2 总RNA提取 |
3.3 总RNA质控 |
3.4 文库构建与测序 |
3.5 测序数据的过滤和质控 |
3.6 数据分析与统计 |
4 结果 |
4.1 总RNA纯度和完整性测定结果 |
4.2 测序数据结果 |
4.3 基因表达量分析结果 |
4.4 差异基因分析结果 |
4.5 差异基因功能富集结果 |
5 讨论 |
5.1 转录组测序技术在中药复方作用机制研究中的适用性 |
5.2 实验血样总RNA质量与测序数据质量 |
5.3 实验各组显着差异基因与功能富集 |
5.4 芪龙胶囊调控的主要差异基因及信号通路与生物过程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基于RT-qPCR的芪龙胶囊干预后关键基因与调控机制研究 |
1 实验目的 |
2 实验分组 |
3 实验材料 |
3.1 实验试剂 |
3.2 实验仪器 |
4 实验方法 |
4.1 样本总RNA提取 |
4.2 样本总RNA质检 |
4.3 mRNA逆转录 |
4.4 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 |
4.5 统计分析 |
5 实验结果 |
5.1 总RNA质量检测结果 |
5.2 扩增曲线及溶解曲线 |
5.3 两组间目标基因相对表达量比较 |
6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论 |
创新点 |
展望 |
致谢 |
个人简历 |
查新报告 |
附件 |
(3)清代宫廷食疗特色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 选材广泛善用肉类 |
2 乳品彰显满族特色 |
3 茶饮常可化浊降脂 |
4 药酒重视温阳补肾 |
5 药糕粥食蕴含长寿之道 |
6 小结与展望 |
(4)龟龄集改善肾阳虚证模型大鼠的药理作用与代谢组学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立题背景和意义 |
1.2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图及创新点 |
1.2.1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图 |
1.2.2 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龟龄集研究概况 |
2.1.1 龟龄集的临床研究概况 |
2.1.2 龟龄集的药理研究概况 |
2.1.3 龟龄集的化学成分研究概况 |
2.2 肾阳虚证的研究进展 |
2.2.1 肾阳虚证的现代研究进展 |
2.2.2 肾阳虚证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
2.3 代谢组学及其在肾阳虚证研究中的应用 |
2.3.1 代谢组学简介 |
2.3.2 代谢组学在肾阳虚证研究中的应用 |
第三章 龟龄集对肾阳虚证模型大鼠的药理作用评价 |
3.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3.1.1 动物 |
3.1.2 仪器 |
3.1.3 药品和试剂 |
3.2 实验方法 |
3.2.1 实验动物分组及样品采集 |
3.2.2 行为学实验 |
3.2.3 组织病理学测定 |
3.2.4 血清激素水平的测定 |
3.2.5 数据处理 |
3.3 实验结果 |
3.3.1 龟龄集对肾阳虚证模型大鼠外观和体重的影响 |
3.3.2 龟龄集对肾阳虚证模型大鼠自主活动的影响 |
3.3.3 龟龄集对肾阳虚证模型大鼠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
3.3.4 龟龄集对肾阳虚证模型大鼠血清激素水平的影响 |
3.4 小结与讨论 |
第四章 基于血清代谢组学的龟龄集改善肾阳虚证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研究 |
4.1 实验材料 |
4.1.1 仪器 |
4.1.2 试剂 |
4.2 实验方法 |
4.2.1 血清样本的处理方法 |
4.2.2 LC-MS分析条件 |
4.2.3 数据处理 |
4.3 实验结果 |
4.3.1 仪器稳定性考察结果 |
4.3.2 龟龄集对肾阳虚证模型大鼠血清代谢轮廓的改善作用 |
4.3.3 基于血清代谢组学的龟龄集对肾阳虚证模型大鼠代谢通路的影响 |
4.4 小结与讨论 |
第五章 基于肾上腺代谢组学的龟龄集改善肾阳虚证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研究 |
5.1 实验材料 |
5.1.1 仪器 |
5.1.2 试剂 |
5.2 实验方法 |
5.2.1 肾上腺组织样本的处理方法 |
5.2.2 LC-MS分析条件 |
5.2.3 数据处理 |
5.3 实验结果 |
5.3.1 仪器稳定性考察结果 |
5.3.2 龟龄集对肾阳虚证模型大鼠肾上腺组织代谢轮廓的改善作用 |
5.3.3 基于肾上腺代谢组学的龟龄集对肾阳虚证模型大鼠的代谢通路的影响 |
5.4 小结与讨论 |
第六章 基于睾丸代谢组学的龟龄集改善大鼠肾阳虚证的作用机制研究 |
6.1 实验材料 |
6.1.1 仪器 |
6.1.2 试剂 |
6.2 实验方法 |
6.2.1 睾丸组织样本的处理方法 |
6.2.2 LC-MS分析条件 |
6.2.3 数据处理 |
6.3 实验结果 |
6.3.1 仪器稳定性考察结果 |
6.3.2 龟龄集对肾阳虚证模型大鼠睾丸组织代谢轮廓的改善作用 |
6.3.3 基于睾丸代谢组学的龟龄集对肾阳虚证模型大鼠代谢通路的影响 |
6.4 小结与讨论 |
6.4.1 睾丸组织代谢组学小结与讨论 |
6.4.2 血清、肾上腺、睾丸差异代谢物和代谢通路的比较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研究工作总结 |
7.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5)敦煌医学延年类医方的文献研究与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凡例 |
前言 |
第一部分 延年类医方的研究进展 |
1.1 相关概念 |
1.1.1 衰老的定义 |
1.1.2 延年类医方 |
1.1.3 延年类医方分类 |
1.2 衰老的机制 |
1.3 衰老的现代认识 |
1.4 衰老的表现 |
第二部分 延年类医方发展简史 |
2.1 延年类的医方的起源(先秦至魏晋) |
2.2 延年类医方的初始发展时期(唐) |
2.3 延年类医方发展的成熟时期(宋金元) |
2.4 延年类医方发展的鼎盛时期(明) |
2.5 延年类医方发展的缓慢时期(清) |
2.6 延年类医方发展的复兴时期(现代) |
第三部分 敦煌延年类医方释义 |
3.1 五脏调补 |
3.1.1 绝谷仙方 |
3.1.2 养生方(服楮实法) |
3.1.3 车前方 |
3.1.4 毗沙门天王神妙补心丸 |
3.1.5 服黄莲法 |
3.1.6 四时常服方 |
3.1.7 地黄丸 |
3.1.8 肾虚滑精方 |
3.1.9 残辟谷方 |
3.1.10 养生方 |
3.1.11 不饥方 |
3.1.12 养生方 |
3.1.13 石龙芮丸 |
3.1.14 定志丸 |
3.1.15 五芝方 |
3.1.16 绝谷仙方(茯苓饼法) |
3.1.17 绝谷仙方(服胡麻法) |
3.1.18 绝谷仙方(服章陆法) |
3.1.19 妙香丸子方 |
3.1.20 长生涌泉汞方 |
3.1.21 吃草方 |
3.1.22 休粮方 |
3.1.23 八公神散 |
3.1.24 道家合和金丹 |
3.1.25 内药方 |
3.1.26 服食养生方 |
3.1.27 三等丸 |
3.1.28 风劳冷病方 |
3.1.29 绝谷仙方(服麻子法) |
3.1.30 绝谷仙方(采黄精方) |
3.1.31 涌泉方 |
3.1.32 绝谷仙方(大豆饼) |
3.1.33 绝谷不饥方 |
3.1.34 常服补益方 |
3.2 气血并调 |
3.2.1 临川何诠二十四处传得方 |
3.2.2 羌活补髓丸 |
3.2.3 又吃草方 |
3.3 润形养神(阴) |
3.3.1 松笋变白方 |
3.3.2 养生方(服槐子法) |
3.3.3 绝谷仙方(去三尸方) |
3.3.4 养生方 |
3.3.5 服天冬法 |
3.3.6 神仙定年方 |
3.3.7 韦侍郎变白方 |
3.4 固本葆贞(阳) |
3.4.1 丈夫不及少年方 |
3.4.2 钟乳丸 |
3.4.3 秘泄精液方 |
3.4.4 苁蓉黄芪羊肾汤 |
3.5 小结 |
第四部分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的敦煌延年类医方用药规律研究 |
4.1 资料搜集 |
4.1.1 中医延年类医方的界定 |
4.1.2 敦煌延年类医方的界定 |
4.1.3 敦煌延年类医方的来源 |
4.1.4 敦煌延年类医方的选取 |
4.2 资料整理与数据分析 |
4.2.1 资料整理 |
4.2.2 数据准备 |
4.2.3 数据分析 |
4.3 研究结果 |
4.3.1 药物频次 |
4.3.2 药物的归经及性味 |
4.3.3 组方规律分析 |
4.3.4 熵层次聚类潜在组方分析 |
4.4 讨论 |
4.4.1 敦煌延年类医方药物归经 |
4.4.2 敦煌延年医方中药之性 |
4.4.3 敦煌延年医方中药之味 |
4.4.4 敦煌延年类医方高频药物 |
4.4.5 敦煌延年医方常用药对 |
第五部分 敦煌延年类医方临床应用 |
5.1 五脏调补 |
5.1.1 三等丸方 |
5.2 气血并调 |
5.2.1 羌活补髓丸 |
5.3 润形养神(阴) |
5.3.1 韦侍郎变白方 |
5.4 固本葆贞(阳) |
5.4.1 丈夫不及少年方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6)基于“少阳主枢”理论指导从少阳论治IgA肾病CKD1-3期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西医研究IGA肾病的进展 |
1. 流行病学 |
2. 病因及发病机制 |
3. 诊断及病理研究进展 |
4. 治疗 |
综述二 中医对IGA肾病的研究现状 |
1. 中医病名 |
2. 病因病机认识 |
3. 辨证论治 |
综述三 从“少阳主枢”谈和解少阳法 |
1. 少阳主枢理论 |
2. 少阳之为病 |
3. 和解少阳法 |
4. 临床研究 |
5. 少阳病之见于IgAN |
6. 小结 |
第二章 基于“少阳主枢”理论指导从少阳论治IGA肾病CKD1-3期的临床研究 |
1. 治疗思路导图 |
2. 资料与方法 |
3. 研究结果分析 |
第三章 讨论 |
1. 立法思路 |
2. 少阳方之组方、机理探讨 |
3. 研究结果分析 |
4.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7)龟龄集对果蝇寿命的影响及其延长寿命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立题背景和意义 |
1.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技术流程图及创新点 |
1.2.1 研究内容 |
1.2.2 技术流程图 |
1.2.3 创新点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龟龄集的研究进展 |
2.1.1 龟龄集简介 |
2.1.2 龟龄集的现代研究概述 |
2.2 果蝇在抗衰老研究中的应用 |
2.3 果蝇代谢组学研究 |
2.3.1 前处理 |
2.3.2 分析 |
第三章 龟龄集对果蝇的寿命影响研究 |
3.1 实验材料 |
3.2 实验方法 |
3.2.1 果蝇培养基的配制 |
3.2.2 给药起始时期的筛选 |
3.2.3 老龄期果蝇给药剂量的筛选 |
3.2.4 老龄期果蝇给药方式的筛选 |
3.2.5 数据处理 |
3.3 实验结果 |
3.3.1 给药起始时期的筛选 |
3.3.2 老龄期果蝇给药剂量的筛选 |
3.3.3 老龄期果蝇给药方式的筛选 |
3.4 小结与讨论 |
第四章 龟龄集对果蝇行为能力的影响 |
4.1 实验材料 |
4.2 实验方法 |
4.2.1 果蝇培养基的配制 |
4.2.2 龟龄集对果蝇性活力的影响 |
4.2.3 龟龄集对果蝇运动能力的影响 |
4.2.4 龟龄集对果蝇应激能力的影响 |
4.2.5 数据处理 |
4.3 实验结果 |
4.3.1 龟龄集对果蝇性活力的影响 |
4.3.2 龟龄集对果蝇运动能力的影响 |
4.3.3 龟龄集对果蝇应激能力的影响 |
4.4 小结与讨论 |
第五章 龟龄集延长果蝇寿命机制初步研究 |
5.1 实验材料 |
5.2 基于LC-MS/MS代谢组学延长果蝇寿命的机制研究 |
5.2.1 果蝇分组及给药 |
5.2.2 果蝇样本的收集与处理 |
5.2.3 液质联用测试条件 |
5.2.4 谱图指认及数据处理 |
5.3 龟龄集对果蝇体内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5.3.1 果蝇样本收集 |
5.3.2 抗氧化酶的测定方法 |
5.3.3 数据处理 |
5.4 实验结果 |
5.4.1 代谢物的指认 |
5.4.2 多元统计分析 |
5.4.3 代谢通路分析 |
5.4.4 龟龄集对果蝇体内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5.5 小结与讨论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工作总结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8)补肾益智汤治疗肾精亏虚型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试验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自我创新性评价 |
参考文献 |
附表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9)参麻益智方联合银杏叶片治疗血管性痴呆(虚瘀肝阳证)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重要的英文缩略语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从中医五脏探讨血管性痴呆的病因病机 |
1. 血管性痴呆病位在脑,虚于五脏 |
2. 血管性痴呆实于瘀血、痰饮、浊毒,不离脏腑功能失调 |
3. 脑为元神之府与五脏神密切相关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血管性痴呆神经功能缺损预测因子的研究进展 |
1. 血清学相关指标对血管性痴呆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 |
2. 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代谢性疾病对血管性痴呆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 |
3. 从影像学上分析脑梗死与血管性痴呆神经功能缺损的相关性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前言 |
1. 研究内容与目的 |
2. 研究对象 |
3. 试验方法 |
4. 依从性的调控 |
5. 统计方法 |
6. 临床试验流程 |
7. 临床研究结果 |
8. 安全性评价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中医对血管性痴呆证型及病因病机的认识 |
2. 参麻益智方组方特点 |
3. 参麻益智方药物有效成分及其药理研究 |
4. 参麻益智方联合银杏叶片在改善VD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方面的影响 |
5. 参麻益智方联合银杏叶片对VD患者认知方面的影响 |
6. 参麻益智方联合银杏叶片在改善VD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方面的影响 |
7. 参麻益智方联合银杏叶片在改善VD患者中医证候方面的作用 |
8. 参麻益智方联合银杏叶片对VD患者血清Hcy水平的影响 |
9. 参麻益智方联合银杏叶片对VD患者血清NSE、BDNF水平的影响 |
10.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李海松教授治疗阳痿学术思想初探及临证经验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1.“壮阳”简史 |
1.1 汉唐时期 |
1.2 两宋时期 |
1.3 明清时期 |
2.阳痿的食补与药补 |
2.1 旧常的“壮阳”食材 |
2.2 稀有保护动物 |
2.3 贵细中药材 |
2.4 常用中药材 |
3.西方医学论“阳痿” |
4.讨论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李海松教授治疗阳痿临证经验浅析 |
1.数据挖掘的背景 |
2.研究方法 |
2.1 资料收集 |
2.2 数据规范 |
3.数据挖掘步骤 |
4.结果 |
4.1 频次频率分布 |
4.2 药物组合 |
4.3 核心药物组合及用药参考 |
4.4 四气五味及归经 |
5.经验总结及讨论 |
6.不足与期望 |
第三部分李海松教授治疗阳痿学术思想初探 |
1.阳痿病因病机的重新认识 |
2.慢性惊恐伤肾与阳痿从气论治 |
3.阳痿从络论治 |
4.阳痿从风论治 |
5.“阴茎中风”理论 |
6.衷中参西巧论治 |
6.1 计划疗程 |
6.2 标本同治 |
6.3 中西合璧 |
6.4 身心同治 |
6.5 性命兼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成果 |
四、龟龄集治疗男性高脂血症68例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龟龄集的化学分析和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研究[D]. 史静超. 山西大学, 2021
- [2]芪龙胶囊治疗气虚血瘀证缺血性中风病的临床评价与疗效机制研究[D]. 吕健.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
- [3]清代宫廷食疗特色初探[J]. 温雅璐,陈一凡,张清怡.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07)
- [4]龟龄集改善肾阳虚证模型大鼠的药理作用与代谢组学机制研究[D]. 杜珂. 山西大学, 2020(01)
- [5]敦煌医学延年类医方的文献研究与临床应用[D]. 李俊珂.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0(11)
- [6]基于“少阳主枢”理论指导从少阳论治IgA肾病CKD1-3期的临床研究[D]. 卢佳伟.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7]龟龄集对果蝇寿命的影响及其延长寿命作用机制研究[D]. 范慧君. 山西大学, 2019(01)
- [8]补肾益智汤治疗肾精亏虚型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观察[D]. 刘玥.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9(02)
- [9]参麻益智方联合银杏叶片治疗血管性痴呆(虚瘀肝阳证)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D]. 张会芹.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9(01)
- [10]李海松教授治疗阳痿学术思想初探及临证经验浅析[D]. 姚泽宇.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