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与前列腺素合用的争议

米非司酮与前列腺素合用的争议

一、米非司酮与前列腺素合用的争议(论文文献综述)

郭尊莉[1](2021)在《深刺八髎穴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以八髎穴为主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与常规选穴和针法的差异,总结归纳出在海外临床治疗中,八髎穴的精确及简便定位方法,针刺方向、角度及深度,以及在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方面,期望研究常规穴位配合八髎穴是否疗效显着,优于单纯常规穴位,是否更加适合海外中医治疗痛经。方法:1、理论研究:查阅《黄帝内经》等古代文献;以“知网”“Google Scholar”“PubMed”等中英文数据库查阅中文和英文相关文献,关键词包括:八髎、上髎、次髎、中髎、下髎、骶骨、骶后孔、骶神经;气滞血瘀、痛经、原发性痛经、继发性痛经、针灸治疗,以及Baliao,Ciliao,BL32,Acupuncture,sacrum,Posterior foramen,dysmenorrhea,primary,secondary,Qi Stagnation and Blood Stasis等。2、认知调查:结合课题研究的需要设计了《海外中医运用八髎穴治疗妇科病的问卷调查表》。首先约请几位不同教育和海外中医背景的中医针灸大夫进行了预测试,并邀请多位英国本土针灸医师和在国外从事针灸行业的华人中医进行讨论指导,最后形成了共有12个问题的调查表,之后通过在英国举办的多个中医针灸国际会议和培训班等途径进行调查。3、临床研究:在自己的诊所选择符合气滞血瘀型痛经的患者一共6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最后完成研究各3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穴位关元,三阴交,地机,气海,血海,肝俞,肾俞;治疗组在常规针刺穴位基础之上,再选取次髎穴、中髎穴和下髎穴(双侧),每次治疗时间为60分钟(仰卧位和俯卧位各30分钟),一周一次,15次治疗及三个月经周期后评定疗效。两组患者均以中医证候积分、疼痛VAS评分以及中医症状疗效为主要观察指标,并使用了在海外中医界普遍采用的医疗结果自我评价表(MYMOP),调研病人对治疗的满意程度及疾病的康复程度。结果:1、理论研究:中医运用八髎穴治疗妇科病症包括痛经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结合现代医学的技术手段,八髎穴的定位和针法越来越明确和精准。痛经是海外中医临床的常见病症之一,其中气滞血瘀型最多见,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痛经。目前没有发现海外运用八髎穴治疗痛经的临床研究报道。2、认知调查:海外中医运用八髎穴治疗妇科病的问卷调查表显示,从事临床针灸年份0-3年的海外中医师治疗妇科疾病的较少:从事临床针灸年份4-10年的海外中医师八髎穴使用率较低,对于八髎穴的进针深度、角度没有充分的了解;从事临床针灸年份11-20年的海外中医对于八髎穴是否可以用于治疗妇科疾病有分歧,且八髎穴的进针深度普遍较浅;从事临床针灸年份20年以上的海外中医大部分有自己的独立诊所,在平时治疗的疾病种类中,妇科病占24%-30%,但运用八髎穴治疗其他疾病的频率较低、普遍进针较浅,多数进针角度正确,且进针方向较其它组正确率更高,在针感方面更着重于局部针感,电针使用频率较高。3、临床研究:中医证候积分变化: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各自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的比较P值均<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VAS评分变化:对照组、治疗组内患者治疗前后均有显着性差异;对照组与治疗组之间在治疗后VAS的评分比较P<0.05,治疗组起效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中医证候疗效:15次治疗及三个月经周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对照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与治疗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自我评价表调查表(MYMOP),经过15次的治疗之后,患者的身体状况总体是趋于好转,尤其是治疗组病人自我选择的第二症状好转率最高。结论:海外中医运用八髎穴治疗妇科病的问卷调查表显示,海外中医对八髎穴以及八髎穴治疗妇科疾病的认知总体上偏低,有待进一步的提高。本研究运用八髎穴为主治疗痛经,参照西方妇女的体型选择适当的定位法和针法,与传统取穴比较,在改善痛经患者的临床症状、气滞血瘀证候、病人对治疗的满意程度及疾病的恢复程度等方面,都有显着差异,值得在海外中医推广,也丰富了八髎穴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奚婷[2](2021)在《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RSA的临床研究及基于内膜衰老的药物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 探究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黄体功能不足(LPD)型复发性流产(RS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2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学探讨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RSA的作用机制。3 探究孕酮诱导“种植窗期”子宫内膜急性衰老对胚胎着床的影响。4 以“种植窗期”子宫内膜急性衰老为切入点,探究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RSA的分子机制,并对上述网络药理学预测机制进行验证。方法1 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收集脾肾两虚型LPD型RSA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培元补肾安胎方和西药地屈孕酮片治疗,对照组予西药地屈孕酮片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孕12周妊娠结局、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清E2、P和β-HCG、盆腔B超,及治疗前后肝肾功、血常规等安全性指标。2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对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RSA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并运用分子对接学对结果进行初步验证,具体方法如下:通过检索TCM、TCMSP数据库得到培元补肾安胎方的化合物;通过TCMSP、Pubchem、CHEMBL得到化合物对应的靶点;利用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收集RSA相关基因;利用R语言得到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RSA的潜在靶点;string数据库构建PPI网络图;应用clusterProfiler包对共同靶点完成GO和KEGG富集分析;最后采用MOE软件分子对接评估培元补肾安胎方重要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的结合活性。3 采用体内和体外实验相结合方法,体内实验:将ICR雌鼠随机分为PD0-PD9组、除衰组、对照组①、米非司酮(RU486)组、对照组②。PD0-PD9组分别于PD0-9天下午取材,除衰组、对照组①、RU486组、对照组②分别于PD5和PD9下午取材,观察对比胚胎着床数目,应用SA-β-gal染色、IHC、WB检测子宫内膜组织衰老标志物(SA-β-gal活性、P16蛋白)的表达。体外实验:不同浓度、时间点的甲羟孕酮(MPA)对2BS细胞进行干预,应用WB检测各组2BS衰老标志蛋白P53、P21、P16表达量,SA-β-gal染色检测2BS SA-β-al活性,光学显微镜观察2BS形态的改变,EdU检测2BS增殖功能,RT-PCR检测2BS SASP、PRL mRNA表达量。收集MPA诱导2BS的衰老上清液与HTR-8/SVneo共培养,应用CCK8、EdU、划痕及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HTR-8/SVneo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功能。4采用Clark经典复发性流产模型鼠造模方法造模,将CBA/J雌鼠随机分为12组。正常组B、模型组B、西药组B、中药低剂量组B、中药中剂量组B、中药高剂量组B在PD14取材计算胚胎丢失率;正常组A、模型组A、西药组A、中药低剂量组A、中药中剂量组A、中药高剂量组A在PD5下午取材,应用HE染色观察小鼠卵巢黄体面积,Elisa检测血清P水平,SA-β-gal染色检测内膜的SA-β-gal活性,WB和RT-PCR检测子宫内膜P16、P53、P21蛋白和mRNA表达,IHC检测子宫P16蛋白定位分布及表达。结果1培元补肾安胎方对LPD型RSA临床疗效1.1保胎结局:治疗组保胎成功率93.33%高于对照组70%(p<0.05)。1.2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60.00%(p<0.01)。1.3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两组患者脾肾两虚型中医证候总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组改善LPD型RSA患者脾肾两虚型证候优于对照组(p<0.05)。1.4止血时间:治疗组平均止血时间4.29±0.46天短于对照组6.48±0.54天(p<0.05)。1.5腹痛消失时间:治疗组平均腹痛消失时间5.48±0.35天短于对照组8.63±0.84天(p<0.05)。1.6血清激素水平:治疗组在孕9、11、12周血清E2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孕6、7、9、11、12周血清P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孕8、9、10、11、12周血清β-HCG值高于对照组(p<0.01)。1.7 B超检查:治疗组胚胎发育与孕周相符22例,小于孕周6例,胎停育2例;对照组胚胎发育与孕周相符14例,小于孕周7例,停育9例。1.8不良反应:治疗组肝功异常1例,对照组肝功异常3例、皮疹1例,两组在安全性方面无差异(p>0.05)。2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作用机制2.1培元补肾安胎方潜在化合物及作用靶点:潜在化合物186个,作用靶点136个。2.2 RSA疾病靶点:经过筛选去重共得到RSA靶点1658个。2.3共同靶点筛选及互作网络构建:共同靶标65个,潜在靶点分别至少与两个化合物相连接。2.4 PPI网络的构建和关键靶点的提取:PPI网络中有65个节点,其中VEGFA、IL6、EGFR、MPAK8、ESR1等是关键靶点。2.5 GO和KEGG富集:GO主要涉及转录因子活性、单加氧酶活性等。KEGG主要涉及 PI3K-Akt、MPAK、P53 等。2.6分子对接:核心化合物和潜在靶点分子对接得分均≤-5.0 kcal/mol。3孕酮诱导“种植窗期”内膜细胞衰老在胚胎着床中的作用研究3.1“种植窗期”内膜存在急性衰老的生理表现:IHC结果显示,P16蛋白在子宫内膜间质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胞核呈阳性表达,PD0-PD5组随着怀孕天数的增加P16蛋白表达量逐渐增多,于PD5达到最大值,PD6-PD9组P16表达量逐渐减少。WB和β-gal染色也得出相同结果。3.2“种植窗期”内膜衰老有利于胚胎着床:清除衰老细胞后胚胎着床数目、SA-β-gal活性、内膜P16蛋白表达量少于对照组(p<0.01)。3.3孕酮可诱导成纤维细胞衰老:与空白组相比,各组MPA干预后2BS细胞SA-β-gal活性和衰老标志蛋白P16、P21、P53表达量增多(p<0.01),细胞形态不规则、细胞核增大,其中MPA(8μM)作用16天,各指标变化显着(p<0.01)。EDU结果显示MPA干预后2BS增殖减慢(;p<0.01)。RT-PCR实验结果显示,MPA组CXCL-2、CXCL-1 等 SASP、PRL mRNA 表达高于空白组(p<0.01)。3.4孕酮诱导细胞衰老是胚胎着床的重要条件:RU486阻断孕酮作用后胚胎着床数目、内膜P16蛋白表达量及SA-β-gal活性小于对照组(p<0.01)。3.5孕酮诱导形成的衰老微环境有利于滋养细胞功能:Senescent CM共培养的HTR-8/SVneo细胞水平和垂直迁移、侵袭功能强于Young CM组(p<0.01)。4基于“种植窗期”内膜衰老探讨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RSA的作用研究4.1胚胎丢失率:模型组胚胎丢失率高于正常组(p<0.01),提示造模成功。中药各剂量组和西药组均低于模型组(p<0.05)。4.2血清P水平:模型组血清P水平低于正常组(p<0.05)。中药中剂量组和西药组血清P水平高于模型组(p<0.05)。4.3卵巢黄体面积:模型组黄体面积少于正常组(p<0.05)。中药中剂量组和西药组卵巢黄体面积多于模型组(p<0.05)。4.4 SA-β-gal染色:模型组内膜SA-β-gal活性少于正常组(p<0.01)。中药中、高剂量组和西药组内膜组织SA-β-gal活性多于模型组(p<0.01)。4.5内膜组织P16、P53、P21蛋白和mRNA表达:模型组P16、P53、P21蛋白和mRNA表达低于正常组(p<0.05)。中药低、中剂量组、西药组P16、P53、P21蛋白和mRNA表达高于模型组(p<0.05)。4.6免疫组化:P16蛋白在内膜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的胞核中呈阳性表达,模型组内膜P16蛋白表达量低于正常组(p<0.01),中药低、中剂量组、西药组内膜P16蛋白表达量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1培元补肾安胎方能明显改善脾肾两虚证候,减轻阴道流血、腹痛症状,提高血清E2、P、β-HCG水平,促进胚胎发育,提高LPD型RSA的保胎成功率。2通过网络药理学初步明确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RSA的分子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P53信号通路,调节细胞衰老,从而治疗RSA。3“种植窗期”内膜急性衰老是胚胎着床的必要条件之一,其中足量足时间的孕酮是诱导内膜衰老的重要因素。4 P不足、“种植窗期”内膜急性衰老不足可能是LPD型RSA发病机制。培元补肾安胎方可能通过提高血清P和卵巢黄体面积,增加“种植窗期”内膜P53、P21、P16表达,促进“种植窗期”内膜衰老从而发挥保胎作用。

卢周彤[3](2021)在《除膜逐瘀汤提高药流完全流产率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课题旨在观察除膜逐瘀汤提高药流完全流产率的临床疗效,以期寻求临床提高药流完全流产率的方法,并总结导师的临床经验。方法:采取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把符合纳入标准的药物流产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治疗组予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进行药流,妊囊排出后予除膜逐瘀汤治疗,对照组予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进行药流。观察、随访患者的药流完全流产率、药流后阴道出血情况、月经复潮情况,以及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安全性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不同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66例患者,其中有64例病人完成了临床观察,试验总完成率为96.9%,其中治疗组脱落2例,对照组有2例患者未随访到药流后月经复潮情况,无患者因不耐受药物而脱落。2.药流完全流产率比较:治疗组为87.1%,对照组为63.6%,治疗组与对照组药流完全流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0.05),治疗组药流完全流产率高于对照组,故除膜逐瘀汤在提高药流完全流产率上有显着疗效。3.药流后阴道出血时间比较:治疗组药流后阴道出血时长平均为12.55±3.01天,对照组为14.94±2.84天,从研究结果得知,治疗组总体阴道出血时长较对照组短(P=0.002﹤0.05);说明除膜逐瘀汤可以有效缩短药流后阴道出血时间。4.药流后阴道出血量比较:阴道出血量根据阴道出血记录卡(根据PBAC法制定)计算阴道出血积分,治疗组阴道平均出血积分为45.35±3.352,对照组为47.67±4.329;除膜逐瘀汤可减少药流后阴道出血量(P=0.018﹤0.05)。5.药流后月经复潮时间对比:治疗组药流后月经复潮时长较对照组短(P=0.047<0.05);除膜逐瘀汤可缩短药流后月经复潮时间。6.药流后月经复潮量对比:复潮月经量少于平时经量者治疗组有8例,对照组有10例;相当于平时月经量者治疗组有20例,对照组有17例;多于平时月经量者治疗组有3例,对照组有4例;除膜逐瘀汤对药流后月经复潮量没有显着影响(χ2=0.608,P>0.05)。7.安全性分析:两组患者在用药期间,血、尿、粪常规、肝肾功及心电图检查等指标均处于正常范围,两组治疗方法均具有安全性。结论:除膜逐瘀汤能够有效提高药流完全流产率,缩短药流后阴道出血时间,减少阴道出血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临床安全有效。同时在缩短药流后患者月经复潮时间有显着疗效,对药流后复潮月经量没有显着影响。

李彦楠[4](2020)在《子宫腺肌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桂枝茯苓经方疗效系统评价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临床采集分析子宫腺肌病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2.选取妇科经典活血化瘀消症经方代表方剂桂枝茯苓丸,通过文献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探讨其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1.临床研究部分为横断面研究,制定子宫腺肌病临床观察记录表,收集子宫腺肌病患者四诊信息,联合运用因子分析、系统聚类分析及关联规则算法分析的数据挖掘方法,系统分析子宫腺肌病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2.全面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Sinomed、CNKI、VIP和万方数据库关于桂枝茯苓经方联合西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随机对照试验,对提取的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和质量评价。使用Stata 16进行Meta分析。结果:1.临床观察部分,共回收合格临床观察记录表121份。因子分析结果显示,血瘀是子宫腺肌病广泛分布的基础性证候要素,肾虚、气滞、气虚、阳虚相对多见,痰湿相对少见;基于因子分析的系统聚类分析分析得到的4个公因子群可归纳为类血瘀气虚证、类脾阳虚证、类肾虚肝郁证、类痰湿兼瘀证4个类证;采用Apriori算法进行的四诊信息关联规则挖掘所得子宫腺肌病核心四诊信息群,为阳虚、气滞、血瘀、肾虚、气虚5个证候要素特征的体现。2.系统评价部分,共纳入21项研究和2136例患者。Meta分析的结果表明,桂枝茯苓经方联合西药在缓解痛经程度、减少月经量、减小子宫体积、降低CA125水平、减小子宫内膜厚度方面具有更佳的效果,且不会增加头痛、恶心呕吐、月经紊乱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偏倚风险评估工具的评估结果显示,本系统评价纳入文献质量偏低。结论:1.子宫腺肌病核心病机由血瘀、阳虚、肾虚、气虚、气滞、痰湿共同构建,而血瘀、阳虚、肾虚、气虚、气滞在其中处于更重要的关键位置,应视为临床治疗的核心所在。相对应子宫腺肌病临床基本治疗策略方面,活血化瘀为治疗总则,温阳、补肾、调气(理气行滞、益气)相对重要,归纳为活血温阳,补肾调气。2.系统评价证据表明,桂枝茯苓经方联合西药疗法作为安全的治疗方案治疗子宫腺肌病有着更佳的治疗效果,论证了桂枝茯苓经方有效治疗子宫腺肌病的可行性。

谢宝珍[5](2020)在《刘雁峰教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经验总结及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1通过“人机结合,以人为主”的传承研究方法,阐述导师刘雁峰教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简称内异症)的病机认识及立论依据,总结导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组方思路、配伍规律及用药特点。2通过临床研究,围绕疼痛程度、中医证候积分、卵巢异位囊肿的大小、女性激素水平以及CA-125水平这5个主要方面,评价温肾暖肝散结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调取2010年01月至2019年09月就诊于刘雁峰教授门诊的内异症患者的病历资料,共480例患者,1172诊次。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最后筛选出104例患者,共207诊次。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2.1)”软件进行中药物频数及药物组合频数统计、中药属性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以及复杂网络分析,挖掘导师治疗内异症的核心用药、药物组合及药物属性,并将挖掘结果整理成文稿形式交由导师审阅。结合半结构化专家访谈的定性研究方法,邀请导师围绕对该病的病因病机认识、立法依据、组方思路、用药配伍及加减规律进行探讨。根据访谈的内容,补充完善挖掘的结果。2收集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刘雁峰教授门诊的内异症患者共42例,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对患者进行筛选,共纳入24例。给予温肾暖肝散结方中药口服治疗12周,方药组成包括:乌药、吴茱萸、肉桂、小茴香、元胡、郁金、没药、片姜黄等。采用自身对照的观察方法,以0、4、8、12周为观察时间点,动态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痛经视觉模拟评分、痛经症状量表及中医证候积分,并在治疗前后检测卵泡期女性激素6项、CA-125及月经干净后3-5天测量并计算异位囊肿最大横截面积,共6个项目。从缓解疼痛症状、改善中医证候、缩小病灶、调节激素水平以及降低CA-125共5个方面评价温肾暖肝散结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结果1基于“人机结合”方法的刘雁峰教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经验总结(1)数据挖掘本研究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对207张处方进行药物统计,共得162味中药,使用总频次为3394次。通过中药频数统计分析及复杂网络分析得出导师治疗内异症的核心药物包括:乌药、肉桂、葫芦巴、小茴香、红藤、元胡、没药、姜黄、郁金、丹参、巴戟天、忍冬藤、吴茱萸等。通过药物组合频数统计及关联规则分析得出常用药物组合包括:“乌药-吴茱萸”、“小茴香-肉桂”、“元胡-郁金”、“没药-姜黄”、“丹参-鳖甲”、“红藤-忍冬藤”等。通过聚类分析得出温补肾阳、暖肝行气及活血散结三个治疗方向的药物类群。其中,温补肾阳类群中的药物组成包括:葫芦巴、元胡、肉桂、小茴香、乌药、没药、姜黄等;暖肝行气类群中的药物组成包括:巴戟天、郁金、吴茱萸等;活血散结类群中的药物组成包括丹参、鳖甲、茯苓。通过药物属性分析得出导师所用药物的药性以温、平为主,味多辛、甘,主入肾、肝、脾经;药物功效以活血止痛、行气止痛及温通经脉为主。(2)专家采访通过半结构化的专家访谈,刘雁峰教授阐述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机为“肾阳虚损,寒滞肝脉,瘀结成症”,该病的关键病位在肾、肝。基于对病机的认识,导师提出温肾暖肝散结法作为内异症的治疗法则,以温肾暖肝为主,兼以活血散结,强调标本兼顾的治疗原则。导师的组方思路亦以该法为指导,方从法出,自拟“温肾暖肝散结方”,方药组成包括:乌药、吴茱萸、肉桂、小茴香、元胡、郁金、没药、姜黄、红藤、忍冬藤等。导师用药平和,一药多用,注重药物间同类相须、异类相使及相反相成的配伍特点。2温肾暖肝散结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1)痛经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根据VAS疗效判定,治疗12周后,治愈4人,显效6人,有效5人,无效9人,总有效率为62.50%,治愈率为16.67%。VAS评分随服药周期的延长而逐渐降低,治疗4周、治疗8周、治疗12周的视觉模拟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01,P<0.001)。(2)痛经症状量表(COX menstrual symptom scale,CMSS)治疗4周、治疗8周、治疗12周的痛经及其伴随症状的CMSS总体评分、症状发生频率及症状程度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根据该量表的结构条目,将该量表分为消化道症状、情绪症状、躯体症状及头面部症状进行分析。①消化道相关症状随服药周期的延长,消化道相关症状的发作频率及程度均逐渐下降。其中,治疗8周及治疗12周的消化道相关症状的总体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治疗8周、治疗12周消化道相关症状的频率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01);治疗4周、治疗8周、治疗12周的消化道症状程度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P=0.001,P<0.001)。②情绪相关症状随服药周期的延长,情绪相关症状的发作频率及程度均逐渐下降。其中,治疗8周、治疗12周的情绪症状总体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P=0.001);治疗8周、治疗12周的情绪症状频率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P=0.004);治疗4周、治疗8周、治疗12周的情绪症状程度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P=0.003,P<0.001)。③躯体相关症状治疗4周、治疗8周、治疗12周的躯体相关症状总体评分、频率评分及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头面部相关症状治疗4周、治疗8周、治疗12周的头面部症状总体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P=0.017,P=0.004);治疗8周、治疗12周的头面部症状频率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P=0.017);治疗4周、治疗8周、治疗12周的头面部症状程度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P=0.005,P=0.001)。(3)中医证候积分根据中医证候积分的疗效判定标准,治疗12周后,显效3人,显效率为12.50%,有效12人,有效率为50%,总有效率为62.50%。中医证候积分随服药周期的延长而逐渐下降,治疗4周、治疗8周、治疗12周患者的阳虚寒凝血瘀型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P<0.001)。(4)卵巢异位囊肿最大横截面积治疗前后异位囊肿最大横截面积不具有统计学差异(t=0.180,P=0.859)。(5)女性激素6项治疗前后E2、P、PRL、FSH、LH及T水平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6)CA-125治疗前后血清CA-125不具有统计学差异(Z=-0.052,P=0.959)。结论1刘雁峰教授对内异症的病机、病位有独到的认识,运用温阳散寒法以治病之本,活血消症法以治病之标。导师谨守病机,辨证施治,制方严谨,方证相应,随证加减。临证时,导师讲究用药平和,顾护阴血,并注重一药多用,配伍巧妙。2“人机结合,以人为主”的方法在总结导师学术经验的研究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定性的专家访谈方法能较好地补充并完善定量的挖掘的数据资料,使研究结果更全面、确切地反映导师的学术观点。3温肾暖肝散结方能有效缓解内异症相关性痛经及其伴随症状,缩短症状的持续时间及发作频率,改善阳虚寒凝血瘀证候,疗效持久且稳定。另外,温肾暖肝散结方在控制病灶大小的同时,并未抑制患者的卵巢内分泌功能。

黄林如[6](2020)在《“冲气上逆,瘀血阻络”新病机理论指导下针药联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课题通过观察“冲气上逆,瘀血阻络”新病机理论指导下针药联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疗效,以期为罹患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寻求一种更为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得到推广。方法:采用单盲、对照、随机的研究方法进行临床研究,将符合标准的56例气滞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试验组在“冲气上逆,瘀血阻络”新病机理论指导下拟方、选穴,采用平冲降逆化瘀通络方加针刺穴位治疗。经前1周至行经期:治疗以行气活血,化瘀通络为治疗大法,予以平冲降逆化瘀通络方,配合针刺穴位治疗:关元穴、气海穴、双侧太冲穴、双侧三阴交穴、双侧地机穴、双侧照海穴等十个穴位。经后期及经间期则根据患者当前症状,予以平冲降逆化瘀通络方为基础方随症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平冲降逆化瘀通络方加安慰针治疗,经前1周至行经期予以平冲降逆化瘀通络方配合安慰针,安慰针取背部的10个非穴位:第六胸椎棘突下旁开5寸(双侧)、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5寸(双侧)、第八胸椎棘突下旁开5寸(双侧)、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5寸(双侧)、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5寸(双侧)。经后期及经间期治疗同试验组。两组皆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治疗前后的VAS视觉模拟评分情况、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量表(EHP-5)评分情况、患者血清CA125水平,以及治疗后患者对于病情改善整体印象量表(PGIC)的评分情况。并于治疗结束后第3个月经周期随访患者疼痛情况,以观察患者的远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视觉模拟评分均有下降,两组治疗均有一定疗效,但是试验组下降幅度更大,疗效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治疗后VAS评分与随访VAS评分,试验组的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统计学结果有明显差异(P<0.05)。患者生存质量主要是通过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量表(EHP-5)评分情况来进行评估,统计学分析比较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EHP-5各条目评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两组治疗均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但是试验组各条目评分下降更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效果更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A125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两组治疗皆能降低患者血清CA125水平,且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统计学结果有明显差异(P<0.05)。患者满意度主要是通过患者对于病情改善得整体印象量表(PGIC)的评分情况来进行评估,结果显示,试验组总改善率为92.59%,对照组总改善率为85.19%,试验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冲气上逆,瘀血阻络”新病机理论指导下针药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能明显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生存质量,降低血清CA125水平,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刘子康[7](2020)在《温阳活血中药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腺肌病痛经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探讨温阳活血中药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腺肌病痛经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阳性药物GnRH-a对照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收集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门诊,符合子宫腺肌病西医诊断标准、中医寒凝血瘀证辨证标准及纳入标准的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中药组予温阳活血汤加减治疗,西药组予GnRH-a类药物治疗。再根据治疗疗程的不同分为中药组a、中药组b,西药组a、西药组b。中药组a、西药组a疗程3个月,中药组b、西药组b疗程6个月。停药后均随访6个月经周期。对纳入病例的一般情况资料、痛经、中医证候、子宫体积、血清CA125、E2、FSH、LH的变化情况,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研究结果:1.一般情况:本研究共收集108例患者,最终共纳入89例,其中中药组a25例,中药组b26例,西药组a24例,西药组b14例。对纳入病例进行一般资料统计分析,各组年龄、体重指数(BMI)、初潮年龄、职业、教育背景、子宫腺肌病病程、痛经病程、既往宫腔操作史及合并疾病情况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痛经程度均以重度为主。2.总有效率:中药组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腺肌病痛经的总有效率与西药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同疗程总有效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停药后痛经复发情况:中药组痛经复发率显着低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疗程痛经复发率差异不大(P>0.05)。中药组痛经复发时间与西药组无明显差异(P>0.05);西药组疗程6个月较疗程3个月复发时间更晚(p<0.05)。4.痛经VAS评分:中、西药组治疗前、后痛经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随访期间,中药组趋势平稳且均低于治疗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随访第1~4个月经周期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自随访第5个月经周期开始,西药组痛经VAS评分显着高于中药组(p<0.05)。不同疗程降低痛经VAS评分疗效相当(P>0.05)。5.痛经持续时间:中、西药组治疗前、后痛经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随访期间,中药组至随访第4个月经周期回复至治疗前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自第2个月经周期回复至治疗前水平(P>0.05)。不同疗程降低痛经持续时间疗效相当(P>0.05)。6.痛经COX评分:中、西药组治疗前、后痛经COX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随访期间,中药组趋势平稳且低于治疗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随访第1~4个月经周期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自随访第5个月经周期开始,西药组痛经COX评分显着高于中药组(P<0.05)。不同疗程降低痛经COX评分疗效相当(P>0.05)。7.合并应用止痛药情况:治疗前总共17例患者应用止痛药,治疗前后及随访期间,中、西药组及不同疗程组间应用止痛药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应用的止痛药种类均为非甾体类抗炎药,包括布洛芬、吲哚美辛、阿司匹林及对乙酰氨基酚。8.中医证候评分:(1)中药组改善寒凝血瘀型子宫腺肌病痛经患者中医证候的总有效率显着高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中、西药组治疗后经行腹痛、非经期腹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显着降低(P<0.05),但中、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中、西药组治疗后月经量评分较治疗前显着降低(P<0.05),且西药组显着低于中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在经色紫黯或有血块、形寒肢冷、大便溏泄方面,西药组改善不明显(P>0.05),中药组治疗后评分较治疗前显着降低,且低于西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西药组治疗后性欲下降评分较治疗前显着升高,且显着高于中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中、西药组在带下量多色白、小便清长方面,虽较治疗前均略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在疗程方面,不同疗程总有效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疗程6个月较疗程3个月能更有效地缓解形寒肢冷、大便溏泄症状(P<0.05),而西药疗程3个月和疗程6个月差异不显着(P>0.05)。9.停经及月经复潮情况:西药组平均在注射第1~2针时开始停经。西药组疗程6个月较疗程3个月月经复潮更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组均未出现停经情况。10.血清CA125水平:中、西药组血清CA125较治疗前均显着降低(P<0.05),西药组疗程6个月降低血清CA125疗效较中药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中药组随访第3个月经周期仍显着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至随访第6个月经周期仍低于治疗前水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随访第3个月经周期血清CA125略低于治疗前水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远高于中药组(P<0.05),至随访第6个月经周期,显着高于治疗前水平及中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疗程间降低血清CA125疗效相当(P>0.05)。11.子宫体积:中药组子宫体积较治疗前略有缩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子宫体积明显小于中药组(P<0.05),且较治疗前明显缩小(P<0.05)。随访期间,中药组子宫体积变化不明显(P>0.05),西药组至随访第6个月经周期,显着高于中药组及治疗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疗程间缩小子宫体积疗效相当(P>0.05)。12.卵巢功能E2、FSH、LH:西药组E2、FSH、LH激素水平较治疗前均显着降低(P<0.05),且低于中药组(P<0.05);中药组E2激素水平较治疗前亦显着降低(P<0.05),血清FSH、LH较治疗前虽略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疗程6个月降低FSH、LH激素水平程度高于疗程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安全性评价:各组在治疗前、后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及心电图检查,均未出现异常。中药组a治疗期间1例患者出现经间期出血,中药组b治疗期间2例患者出现轻微胃部烧灼感,调整组方后症状消失;西药组38例均出现轻微不良反应,潮热汗出发生频率最高,情绪异常、关节痛和失眠次之。研究结论:温阳活血中药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腺肌病痛经的临床疗效显着,可有效改善中医症状,降低痛经复发率,控制子宫体积,降调CA125表达,降低E2、FSH、LH表达,并且具有一定的远期疗效,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

李虹秀[8](2020)在《天葵颗粒对肾虚血瘀型子宫内膜容受性不良大鼠性激素、VEGF、ITG-β3及胚胎着床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天葵颗粒对肾虚血瘀型子宫内膜容受性不良模型大鼠(简称模型大鼠)血清性激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整合素-β3(integrin-β3,ITG-β3)及大鼠胚胎着床的影响,以探索天葵颗粒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SPF级性成熟雌性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空白组(A组)、模型组(B组)、天葵颗粒低剂量组(C1组)、天葵颗粒中剂量组(C2组)、天葵颗粒高剂量组(C3组)、补佳乐组(D组),16只/组,除A组外,其余每组大鼠均予以羟基脲(450mg/kg/d)灌胃10天,第4天起加用肾上腺素(0.3 mg/kg/d)皮下注射7天,建立肾虚血瘀型子宫内膜容受性不良大鼠模型,在造模的同时C1、C2及C3组分别给予3.125 g/kg、6.25 g/kg、12.5 g/kg天葵颗粒中药混悬液灌胃,D组给予补佳乐0.104 mg/kg/d灌胃,A组与B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造模完成后,将雌鼠和雄鼠按2:1比例合笼,次日取阴栓或阴道涂片,显微镜下发现精子者记为妊娠第1天,余未发现者继续合笼至发现精子。在妊娠第5天时,各组随机选取8只大鼠,麻醉后抽取腹主动脉血液并剥离子宫体,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血清雌激素(Estrogen,E2)、孕激素(Progesterone,PROG)水平,HE染色法观察及测定每组大鼠子宫内膜组织形态及血管数量,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子宫内膜组织中VEGF、ITG-β3的表达情况;在妊娠第8天时,各组取8只大鼠,麻醉及剥离子宫体,观察并计算各组孕鼠数及着床胚泡数。结果:与A组相比,在妊娠第5天时,B组大鼠血清E2、PROG水平降低,子宫内膜组织形态学变化显着,血管数量明显减少,大鼠子宫内膜组织中VEGF、ITG-β3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C2组、C3组和D组大鼠血清E2、PROG水平提升,子宫内膜组织形态学改善明显,血管数量明显增加,大鼠子宫内膜组织中VEGF、ITG-β3的表达水平均升高,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妊娠第8天时,各组大鼠妊娠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与A组相比,B组大鼠着床胚泡数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应用天葵颗粒和补佳乐的C1组、C2组、C3组和D组大鼠着床胚泡数均有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天葵颗粒能提高模型大鼠体内雌、孕激素水平,改善模型大鼠子宫内膜组织形态;2.天葵颗粒能提高模型大鼠子宫内膜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水平,增加子宫内膜血管数量,改善子宫内膜血供;3.天葵颗粒能提高模型大鼠子宫内膜中整合素-β3的表达水平,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有利于胚胎着床;4.天葵颗粒与补佳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伍嘉仪[9](2020)在《加味当归芍药散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内异症痛经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应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研究加味当归芍药散结合耳穴贴压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所致痛经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门诊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痛经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配为中药+耳穴组、中药组、西药组。中药组给予加味当归芍药散治疗,中药加耳穴组在中药组的基础上加耳穴贴压治疗(神门、交感、子宫、皮质下、卵巢、肾),西药组给予欣妈富隆治疗。治疗期间各组服药时间为月经来潮的第5天开始服用,连续服21天,连服三个月经周期,治疗后随访观察三个月经周期。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痛经VAS评分、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症状评分、中医证候评分等临床指标的变化状况。观察治疗前后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检查评估治疗的安全性。结果:1.基线资料(包括人口学和临床)方面,年龄、月经情况、治疗前痛经VAS评分、治疗前痛经症状评分、治疗前中医证候评分等基线情况,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着差异(P>0.05),组间各基线均衡,存在可比性。2.痛经程度及症状方面:(1)程度方面,①在治疗1个月时,中药加耳穴组、中药组、欣妈富隆组痛经VAS评分分别为5.34±2.57、5.00±2.19、6.09±2.37,中药加耳穴组、欣妈富隆组自身前后比较痛经症状得到缓解,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痛经症状缓解不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治疗3个月时,中药加耳穴组、中药组、欣妈富隆组痛经VAS评分分别为4.06±2.49、3.31±2.20、4.21±2.25,三组自身治疗前后对比,痛经情况均得到缓解,表明三组治疗方案都能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患者的痛经情况。组间比较,三组治疗前后痛经VAS评分差值经多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三种治疗方案在治疗前后降低痛经VAS评分差值方面无差异。(2)症状方面,①在治疗一个月时,中药加耳穴组、中药组、欣妈富隆组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症状评分分别为8.39±2.91、8.33±2.73、9.41±2.68,三组自身前后比较,其中中药组、欣妈富隆组组内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该两组在治疗一个月时,能降低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症状评分。②治疗3个月时,三组自身前后比较,痛经症状得到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三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症状评分差值,经多样本秩和检验,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三种治疗方案治疗前后在降低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症状评分差值方面无差异。3.中医证候评分方面,(1)在治疗前与治疗第1个月、治疗前与治疗第3个月时,对各组自身前后比较,三组资料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三组治疗方案均能降低中医证候评分。(2)组间比较,在治疗前治疗3月后中医证候评分差值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三种治疗方案在治疗前后降低中医证候评分差值方面无差异。4.三组患者VAS综合疗效评价,治疗3个月时,中药+耳穴组的VAS综合疗效评价提示有效率为77.4%,中药组的有效率为76.9%,西药组的有效率为78.8%。采用多样本秩和检验,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三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治疗3个月时,中药+耳穴组的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提示有效率为83.9%,中药组的有效率为80.8%,西药组的有效率为81.2%。采用多样本秩和检验,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当归芍药散联合耳穴贴压及加味当归芍药散在缓解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患者的痛经情况、改善中医证候方面的临床效果与欣妈富隆是相当的。研究过程中,中医药内外合治能有效改善肝脾不和、血虚血瘀型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综合症状,疗效确切且安全,值得临床深入探索和广泛应用。

汪小婷[10](2020)在《困难宫腔操作多种宫颈预处理方式效果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对预计进行宫腔操作困难者及初次宫腔操作失败者分别应用米索前列醇、间苯三酚及一次性宫颈扩张棒,分析预处理宫颈后的宫颈扩张效果、扩宫时间、出血量、发生的不良反应、人工流产综合反应(PAAS)及患者的视觉模拟疼痛评价(VAS)。提出具有较高性价比,且有针对性的宫颈预处理方式,有效减少宫腔操作风险及并发症。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0年1月就诊于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妇科需宫腔操作病例中符合困难宫腔操作者共计355例,以上病例依据宫颈是否需要扩张>7.5号和是否手术麻醉分为宫腔镜手术组和非宫腔镜手术组,两组均在术前给予米索前列醇、间苯三酚、一次性宫颈扩张棒预处理宫颈,分别观察每组的宫颈软化程度,扩宫时间,不良反应,出血量,人工流产综合反应以及疼痛评分等级。结果:(1)三种宫颈预处理方式宫颈软化有效率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进行两两比较,其中宫腔镜手术组中间苯三酚组与宫颈扩张棒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66);非宫腔镜手术组中间苯三酚组与米索前列醇组,以及宫颈扩张棒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66)。非宫腔镜手术组中绝经患者和未绝经患者均为间苯三酚组有效率最高,其中绝经患者中米索前列醇组有效率最低,未绝经患者中宫颈扩张棒组有效率最低,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次宫腔操作失败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操作,无再次失败者,绝经患者、未绝经患者分别应用米索前列醇、间苯三酚的宫颈软化有效率为57.14%、54.55%,71.43%、75.00%,两组间差异无显着性(P>0.05)。(2)宫腔镜手术组米索前列醇组用时及出血量最多;非宫腔镜手术组绝经患者中米索前列醇组用时及出血量最多,未绝经患者中宫颈扩张棒组用时及出血量最多,两者均为间苯三酚组用时及出血量最少,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显着性(P<0.05)。(3)米索前列醇组在宫腔镜手术组术前出现恶心、腹痛、阴道流血、寒战的概率为6.06%、9.09%、3.03%、3.03%,在非宫腔镜手术组术前出现恶心、腹痛、腹泻、阴道出血、寒战/发热的几率分别为7.53%、9.68%、2.15%、5.38%、3.23%。宫颈扩张棒组和间苯三酚组在宫腔镜手术组均在麻醉生效后处理宫颈,至术前未出现不良反应。非宫腔镜手术组中宫颈扩张棒组2例(2.67%)出现恶心;间苯三酚组1例(1.10%)出现寒战。三组均无术后感染发生。(4)非宫腔镜手术组绝经患者中米索前列醇组、间苯三酚组、宫颈扩张棒组PAAS发生率分别为14.00%、6.12%、11.63%,未绝经患者为13.95%、4.76%、15.63%,各组间差异不具有显着性(P>0.05)。绝经患者中米索前列醇组疼痛评分最高,未绝经患者中宫颈扩张棒组疼痛评分最高,两者均为间苯组疼痛评分最低,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三种不同方式在困难宫腔操作前进行宫颈预处理均能得到较好的宫颈处理效果,有效减少了扩宫几率,宫颈顺应性增加,需扩宫者其扩宫也相对容易,扩宫时间也相应缩短,有效减缓了患者疼痛,减少了不必要的损伤出血,减少了术中PAAS发生率。(2)间苯三酚有较突出的宫颈软化效果,疼痛刺激和不良反应率低,极少发生过敏,仅对有相关药物禁忌征患者不适用。间苯三酚组与米索前列醇组、宫颈扩张棒组宫颈软化效果比较具有显着差异,认为间苯三酚宫颈软化效果相对更佳,但米索前列醇与宫颈扩张棒宫颈软化效果比较差异均无显着性,认为两者宫颈软化效果相差不大,但也可能由于观察量少、观测误差未能得出相关结论。米索前列醇对前列腺素禁忌征者及心脑血管病者不可用,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观察发现其在绝经患者和未绝经患者中宫颈预处理效果相差不大,考虑阴道环境并非影响米索前列醇药效的主要因素,推测可能与其受体的表达量有关,有待进一步探索。新型注水式一次性宫颈扩张棒扩宫效果温和、快速、有效,安全性高,无毒副作用,对肝肾功能差者仍可用,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感染率低,对于部分患者置入较为困难,易引起患者手术疼痛和应激刺激。(3)初次宫腔操作失败者所有手术均成功进行,无再次失败者。随机给予米索前列醇、间苯三酚宫颈预处理后宫颈扩张有效率明显增加,证明充分地预处理宫颈可明显增加手术成功率,但两种方式宫颈软化效果无明显差异,考虑可能与观察量少有关,仍需进一步扩大观察量。在临床应用中应充分考虑患者情况,依据患者基础疾病情况及宫颈情况酌情选择适合患者的宫颈预处理方式,尽可能地创造良好的宫颈条件,为宫腔疾病诊治提供帮助。

二、米非司酮与前列腺素合用的争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米非司酮与前列腺素合用的争议(论文提纲范文)

(1)深刺八髎穴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古代医家对八髎穴的认识
        1.1 八髎穴的命名
        1.2 八髎穴的定位
        1.3 八髎穴的刺灸方法
        1.3.1 刺法
        1.3.2 灸法
        1.4 八髎穴的临床应用
    2、现代中医学对八髎穴的认识
        2.1 八髎穴的定位
        2.2 八髎穴的取穴方法
        2.2.1 简易定位取穴法
        2.2.2 髂后上棘与骶角取穴法
        2.2.3 骶正中脊取穴法
        2.2.4 简易模具取穴法
        2.2.5 骶骨变异类取穴法
        2.3 八髎穴的进针深度、角度及方向
        2.4 八髎穴的临床应用
    3、中医运用八髎穴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现状
        3.1 气血与妇科病的关系
        3.2 情志与妇科病的关系
        3.3 运用八髎穴治疗痛经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现状
        3.3.1 针灸法
        3.3.2 推拿法
        3.3.3 埋线法
    4、现代医学对痛经的认识与临床研究现状
        4.1 原发性痛经
        4.1.1 原发性痛经的定义
        4.1.2 原发性痛经的病理
        4.1.3 原发性痛经的治疗方法
        4.2 继发性痛经
        4.2.1 继发性痛经的定义
        4.2.2 继发性痛经的病理
        4.2.3 继发性痛经的治疗方法
        4.3 现代医学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认识
        4.4 现代医学对子宫腺肌症的认识与临床治疗
第二部分 海外中医使用八髎穴认知调查
    1 海外中医从事针灸临床的年份
    2 海外中医从事针灸临床的地点
    3 临床治疗妇科疾病的比例
    4 海外中医使用八髎穴治疗疾病的比例
    5 八髎穴是否可以治疗妇科疾病
    6 八髎穴的进针深度
    7 八髎穴的进针角度
    8 八髎穴的进针方向
    9 常用的八髎穴比例
    10 八髎穴主要治疗疾病的比例
    11 八髎穴针感
    12 八髎穴配合其他疗法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证型诊断标准
        1.3 病例标准
        1.3.1 纳入标准
        1.3.2 排除标准
        1.3.3 脱落标准
        1.4 分组及治疗方法
        1.4.1 分组
        1.4.2 治疗方法
        1.5 观察指标
        1.5.1 一般观察指标
        1.5.2 疗效性评价指标
        1.6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治疗前一般情况
        2.1.1 年龄、身高、体重的比较
        2.1.2 婚姻史、妊娠史、病程的比较
        2.2 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症状(气滞血瘀证)评分比较
        2.3 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
        2.4 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气滞血瘀证)评分比较
        2.4.1 两组组治疗前后评分比较
        2.4.2 两组治疗后评分比较
        2.5 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
        2.5.1 各组治疗前后评分比较
        2.5.2 两组治疗评分比较
        2.6 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疗效比较
        2.7 两组组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缓解人数及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2.8 MYMOP量表前后比较
        2.9 安全性评价结果
第四部分 讨论
    1、八髎穴是治疗痛经的特色要穴
        1.1 八髎穴的操作要点
        1.1.1 八髎穴的定位与取穴要点
        1.1.2 八髎穴的针刺深度与角度
        1.1.3 针刺手法
        1.2 气滞血瘀证在妇科疾病中的地位与意义
        1.3 中西医治疗痛经方面的特点
        1.3.1 中医治疗痛经
        1.3.2 西医治疗
        1.3.3 小结
    2、海外中医运用八髎穴认知调查表分析
        2.1 海外中医调查表分析
        2.1.1 海外中医从事针灸临床年份与地点
        2.1.2 临床治疗妇科病比例
        2.1.3 海外中医对八髎穴的整体认知
    3 临床研究的讨论
        3.1 气滞血瘀瘀症量表的运用及结果分析
        3.1.1 气滞血瘀瘀症调查表的特色及优势
        3.1.2 气滞血瘀瘀症调查表的结果分析及讨论
        3.2 针灸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疗效显着
        3.2.1 传统针灸治疗痛经的选穴依据
        3.2.2 八髎穴治疗痛经的临床操作
        3.2.3 疼痛量表的运用及结果分析
        3.2.4 MYMOP的运用及结果分析
        3.3 西方女性八髎穴的临床应用
        3.3.1 西方女性骶骨及髋部的体型特点
        3.3.2 使用八髎穴治疗西方女性的体会
结论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1.气滞血瘀证诊断标准记分方法
    2.视觉模拟评分量表(可精确到毫米)
    3.Measure Your Medical Outcome Profile(MYMOP)
    4.海外中医运用八髎穴治疗妇科病的问卷调查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致谢

(2)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RSA的临床研究及基于内膜衰老的药物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复发性流产的西医研究进展
        1 复发性流产的病因研究
        2 复发性流产的治疗现状
        3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药治疗复发性流产的研究进展
        1 中医病因病机
        2 复发性流产的中医证型分布状况
        3 复发性流产的中医治疗现状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三 子宫细胞衰老与女性生殖功能
        1 衰老细胞
        2 子宫的生理解剖及功能
        3 子宫衰老细胞对女性生殖功能的影响
        4 子宫衰老细胞的治疗现状
        5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黄体功能不足型复发性流产临床疗效观察
    前言
    1 研究材料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作用机制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孕酮诱导“种植窗期”子宫内膜细胞衰老在胚胎着床中的作用研究
    前言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基于“种植窗期”内膜衰老探讨培元补肾安胎方对复发性流产作用机制的研究
    前言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语
    1 研究总结
    2 创新点
    3 不足与展望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除膜逐瘀汤提高药流完全流产率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1 病例来源与诊断标准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和脱落标准
        1.6 伦理学要求的临床研究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统计学方法
第二章 研究结果
    1 病例分布及完成情况
    2 治疗前可比性分析
        2.1 64 例患者年龄比较
        2.2 64 例患者停经天数比较
        2.3 64 例患者孕次比较
        2.4 64 例患者产次比较
    3 64 例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3.1 药流完全流产率比较
        3.2 药流后阴道出血情况比较
        3.3 药流后月经复潮情况对比
    4 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
    5 安全性指标
第三章 分析与讨论
    1 西医对药流不全的认识
        1.1 药流后异常出血机制探讨
        1.2 药流不全的相关因素
        1.3 西医提高药流完全流产率的办法
    2 瘀血与药流不全的关系
    3 中医药提高药流流产完全率的方法
        3.1 联合验方
        3.2 联合自拟方
        3.3 联合外治法
    4 除膜逐瘀汤的组方原则及分析
    5 除膜逐瘀汤方药的现代药理分析
    6 除膜逐瘀汤提高药物流产完全率可能作用机理
    7 选择米索前列醇口服组作为对照组的依据
    8 临床疗效分析
        8.1 64 例患者临床疗效的分析
        8.2 64 例患者药流后阴道出血情况比较的分析
        8.3 药流后月经复潮情况比较
    9 安全评价及不良反应分析
    10 存在问题
    11 今后研究思路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提高药流完全流产率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4)子宫腺肌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桂枝茯苓经方疗效系统评价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子宫腺肌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
    一、临床资料
        (一) 病例来源
        (二) 诊断标准
        (三) 病例选择标准
    二、研究方法
        (一) 临床信息采集方法
        (二) 数据分析方法
    三、研究结果
        (一) 一般资料
        (二) 因子分析
        (三) 聚类分析
        (四) 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分析研究
    四、讨论
第二部分 桂枝茯苓经方治疗子宫腺肌病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一、纳入标准
        (一) 研究类型
        (二) 研究对象
        (三) 干预措施
        (四) 结局指标
    二、排除标准
    三、文献检索
    四、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五、纳入研究的风险偏倚评估
    六、统计分析
    七、结果
        (一) 文献筛选结果
        (二)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三)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结果
        (四) Meta分析结果
    八、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子宫腺肌病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论文着作

(5)刘雁峰教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经验总结及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1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 发病机制
        2 诊断
        3 临床病理分型
        4 临床分期
        5 治疗策略与方法
        6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2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研究进展
        1 中医学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病机的认识
        2 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概况
        3 小结
        参考文献
引言
第二部分 基于“人机结合”的刘雁峰教授治疗阳虚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经验总结
    1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研究内容
    3 研究资料
        3.1 数据来源
        3.2 诊断标准
        3.3 纳入标准
        3.4 排除标准
    4 研究方法
        4.1 数据清洗与筛选
        4.2 数据导入与核对
        4.3 中药处方数据规范化处理
        4.4 数据挖掘与分析
        4.5 专家访谈
        4.6 研究流程图
    5 研究结果
        5.1 数据录入情况
        5.2 药物频次分析
        5.3 药物组合频次分析
        5.4 药物四气统计
        5.5 药物五味统计
        5.6 药物归经统计
        5.7 药物功效统计
        5.8 关联规则分析
        5.9 聚类分析
        5.10 复杂网络分析
        5.11 专家访谈
    6 讨论
        6.1 导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立论依据
        6.2 温肾暖肝散结方的组方思路及配伍规律
        6.3 用药特点
        6.4 “人机结合”在学术经验传承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7 小结
第三部分 刘雁峰教授治疗阳虚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观察
    1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研究内容
    3 研究资料
        3.1 研究对象
        3.2 诊断标准
        3.3 纳入标准
        3.4 排除标准
        3.5 剔除标准
        3.6 脱落标准及脱落病例处理
        3.7 中止试验标准
    4 研究方法
        4.1 治疗药物
        4.2 疗程及观察时间
        4.3 合并用药记录
        4.4 观察指标
        4.5 疗效判定与评价标准
        4.6 统计分析方法
    5 研究结果
        5.1 纳入病例情况
        5.2 一般情况
        5.3 治疗结果
        5.4 不良反应记录情况
    6 讨论
        6.1 立法依据及方药分析
        6.2 疗效分析
    7 小结
结语
    1 研究结论
    2 研究创新
    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

(6)“冲气上逆,瘀血阻络”新病机理论指导下针药联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历史回顾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选择标准
        1.4 研究方法
        1.5 观测指标
        1.6 统计方法
        1.7 不良事件
        1.8 技术路线图
    2 研究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治疗结果
    3 脱落率及安全性分析
讨论
    1 对“冲气上逆,瘀血阻络”新病机理论的认识
        1.1 “冲气上逆,瘀血阻络”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关系
        1.2 导致冲气上逆的原因
        1.3 气滞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治法
    2 方药分析
    3 选穴分析
    4 疗效分析
    5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7)温阳活血中药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腺肌病痛经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子宫腺肌病痛经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 子宫腺肌病痛经发生机制
        2 子宫腺肌病痛经的西医治疗
        3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子宫腺肌病痛经的中医研究进展
        1 子宫腺肌病痛经的病因病机
        2 中医药治疗子宫腺肌病痛经的现代临床研究
        3 中医药治疗子宫腺肌病痛经的机制研究
        4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和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使用药物
        2.2 观察指标
        2.3 疗效判定标准
        2.4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比较
        3.2 结果
    4 讨论
        4.1 温阳活血法治疗子宫腺肌病痛经
        4.2 温阳活血药物的现代药理研究
        4.3 GnRH-a与子宫腺肌病
        4.4 研究结果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介

(8)天葵颗粒对肾虚血瘀型子宫内膜容受性不良大鼠性激素、VEGF、ITG-β3及胚胎着床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试剂及仪器
    2 实验方法
    3 检测项目及方法
    4 统计学方法
    5 实验技术路线图
结果
    1 一般情况观察结果
    2 造模前后体重差比较结果
    3 子宫脏器指数比较结果
    4 大鼠血清 E2比较结果
    5 大鼠血清 PROG 比较结果
    6 HE 染色法观察子宫内膜组织形态学变化
    7 血管计数比较结果
    8 大鼠子宫内膜组织中VEGF的表达比较结果
    9 大鼠子宫内膜组织中ITG-β_3的表达比较结果
    10 各组大鼠妊娠率及平均着床胚泡数比较结果
讨论
    1 中医对子宫内膜容受性不良的认识
    2 天葵颗粒的配伍意义、现代药理学机理及前期研究成果回顾
    3 肾虚血瘀型子宫内膜容受性不良模型的建立
    4 阳性对照组药物的选择
    5 对天葵颗粒作用机理的探讨
    6 天葵颗粒与补佳乐比较
    7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9)加味当归芍药散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内异症痛经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相关痛经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第一节 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相关痛经的西医研究及进展
        一、子宫内膜异位症
        二、子宫腺肌病
    第二节 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相关痛经的中医文献研究
        一、中医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的认识
        二、中医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三、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的中医治疗
    第三节 当归芍药散的研究概况
    第四节 耳穴贴压的应用现状
    第五节 前景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研究设计
        一、病例来源
        二、西医诊断标准
        三、中医诊断标准
        四、疾病严重程度分级标准
        五、纳入与排除标准
    第二节 实施方法
        一、样本含量估计及随机分组方法
        二、治疗方法
        三、观察指标与观察时点
        四、疗效评定标准
        五、不良事件、不良反应的记录和报告方法
        六、伦理学要求
        七、数据管理及统计方法
        八、质量控制
    第三节 技术路线
    第四节 患者筛选流程图
    第五节 结果分析
        一、基线资料
        二、结果分析
        三、总体疗效比较
        四、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观察
        五、安全性指标检测
        六、脱落病例记录
        七、患者依从性
        八、结论
    第六节 分析与讨论
        一、理论基础
        二、方药分析
        三、疗效评价
        四、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五、设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10)困难宫腔操作多种宫颈预处理方式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研究对象及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宫颈预处理评价标准
        2.3.1 宫腔镜手术组宫颈软化程度标准
        2.3.2 非宫腔镜手术组宫颈扩张程度标准
        2.3.3 扩宫时间
        2.3.4 不良反应
        2.3.5 出血量
        2.3.6 非宫腔镜手术组人工流产综合反应(PAAS)
        2.3.7 非宫腔镜手术组患者疼痛评分(VAS)
    2.4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宫腔镜手术组宫颈预处理效果
        3.1.1 宫颈软化效果
        3.1.2 扩宫时间
        3.1.3 出血量
        3.1.4 不良反应
    3.2 非宫腔镜手术组宫颈预处理效果
        3.2.1 宫颈软化效果
        3.2.2 扩宫时间
        3.2.3 出血量
        3.2.4 人工流产综合反应(PAAS)
        3.2.5 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
        3.2.6 不良反应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困难宫腔操作多种宫颈预处理方式效果分析进展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四、米非司酮与前列腺素合用的争议(论文参考文献)

  • [1]深刺八髎穴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研究[D]. 郭尊莉.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RSA的临床研究及基于内膜衰老的药物机制研究[D]. 奚婷.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除膜逐瘀汤提高药流完全流产率的临床观察[D]. 卢周彤.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子宫腺肌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桂枝茯苓经方疗效系统评价的研究[D]. 李彦楠.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5]刘雁峰教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经验总结及临床疗效观察[D]. 谢宝珍.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6]“冲气上逆,瘀血阻络”新病机理论指导下针药联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观察[D]. 黄林如.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0(05)
  • [7]温阳活血中药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腺肌病痛经的临床研究[D]. 刘子康.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8]天葵颗粒对肾虚血瘀型子宫内膜容受性不良大鼠性激素、VEGF、ITG-β3及胚胎着床的影响[D]. 李虹秀. 西南医科大学, 2020(12)
  • [9]加味当归芍药散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内异症痛经的临床研究[D]. 伍嘉仪.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10]困难宫腔操作多种宫颈预处理方式效果分析[D]. 汪小婷. 青海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米非司酮与前列腺素合用的争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