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后熟期细胞超微结构与乙烯合酶(EFE)活性关系的研究

番茄后熟期细胞超微结构与乙烯合酶(EFE)活性关系的研究

一、番茄后熟期细胞超微结构与乙烯合成酶(EFE)活性关系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张强[1](2020)在《钙与1-MCP调控甜瓜后熟软化机理及近冰温贮藏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甜瓜(Cucumis melo L.)由于营养丰富、口感和风味具佳,因而深受消费者青睐。新疆是我国甜瓜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地区。然而,甜瓜果实釆后容易发生后熟衰老、品质劣变以及腐烂变质等,严重限制了甜瓜的贮藏期和货架寿命。冷藏是有效的贮藏保鲜方法,但低温胁迫易导致甜瓜果实发生冷害,进而诱发病原微生物侵染和果实腐烂。因此,研究延缓甜瓜果实采后成熟衰老的调控技术,改善贮藏品质、防止冷害、延长贮藏期与货架期,是长期以来甜瓜产业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本文根据甜瓜贮藏保鲜生产实践中面临的困难与存在的问题,以‘西州蜜17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钙与1-甲基环丙烯(1-MCP)延缓甜瓜果实采后衰老劣变的生理机制,同时,针对低温贮藏过程中果实的冷害生理,探索增强甜瓜果实耐受低温的方法,并引入近冰温贮藏技术。通过分析对比不同贮藏方法对甜瓜果实品质与货架寿命的影响,初步建立了一套涉及采收、贮藏前处理、贮藏及货架期的易操作、实用性强的的甜瓜贮藏保鲜方法,为运用钙与1-MCP调控甜瓜果实采后生理与近冰温冷藏相结合的甜瓜贮藏保鲜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了不同浓度的CaCl2与1-MCP处理甜瓜果实,对果实呼吸代谢、乙烯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用2%的CaCl2与1μL·L-1的1-MCP处理甜瓜果实较为适宜。钙与1-MCP处理均能够降低甜瓜果实的呼吸速率与乙烯释放量,果实的呼吸与乙烯释放跃变均有所推迟,并有效延缓了果实硬度的下降,同时,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的变化幅度也较小,可滴定酸与Vc的含量也保持较好。此外,CaCl2与1-MCP联用对甜瓜果实的贮藏保鲜效果优于CaCl2与1-MCP单独使用的情况。2、甜瓜果实后熟软化过程中,ACC与可溶性果胶含量有所增加,ACS、ACO、PG、PME、β-gal活性均显着升高,Ca2+-ATPase活性与CaM含量与果实软化密切相关,并随乙烯释放的增加而降低。钙处理能够使果实Ca2+-ATPase活性与CaM含量升高,并使PG、PME、β-gal活性显着降低。1-MCP处理,果实的ACS、ACO活性显着降低,并且Ca2+-ATPase活性与CaM含量的下降以及PG、PME与β-gal活性的增加均有所延缓。由此可知,钙处理通过调节细胞能量代谢与钙信号转导,并抑制PG、PME、β-gal活性来降低果实细胞壁物质代谢,而1-MCP则作用于乙烯合成途径,降低乙烯的生成来延缓果实的后熟软化生理。3、甜瓜果实后熟软化阶段,Cm-ACS1、Cm-ACO1、Cm-PG、Cm-PME、Cm-β-gal的表达水平显着升高,Cm-CaM表达则下降。钙处理果实能够诱导Cm-CaM表达上调,Cm-ACS1、Cm-ACO1、Cm-PG、Cm-PME、Cm-β-gal的表达则受到抑制,1-MCP处理能够显着抑制Cm-ACS1、Cm-ACO1表达,延缓Cm-CaM表达的下调,Cm-PG、Cm-PME、Cm-β-gal的表达量也有所降低。这表明,Cm-ACS1、Cm-ACO1高表达能促进Cm-PG、Cm-PME、Cm-β-gal表达,加速果实的后熟软化,Cm-CaM高表达则对乙烯代谢与细胞壁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有抑制作用,进而延缓果实的后熟软化。CaCl2与1-MCP联用处理甜瓜果实,使两种作用机制形成互补,进一步增强了对果实后熟软化生理的抑制作用。4、甜瓜果实的成熟度对其耐低温性能有较大影响。研究发现,甜瓜的耐低温性能随果实成熟度的增加而提高。果实发生冷害后,易感染病原微生物并引发腐烂。甜瓜果实的果皮部分的冰点为-2℃,果肉部分为-4.5℃,果皮部分耐低温性能较果肉差。对甜瓜表皮进行干化脱水处理,果皮的冰点可降低至-3~-3.5℃,耐受低温性能显着增强。因此,可选择-1~-2℃为甜瓜的近冰温贮藏温度。研究表明,果皮经过干化处理后,果实可长时间耐受-1.5℃的低温。5、对比了甜瓜果实在3℃与近冰温(-1.5℃)下贮藏过程中果实的冷害生理、果实病害腐烂的情况,结果显示,与3℃下贮藏的甜瓜相比,果实在近冰温下贮藏,果实中SOD、POD、CAT及APX活性较高,而O2-·生成速率与H2O2含量则较低。钙与1-MCP处理能够延缓和减少果实冷害与病害的发生,在3℃下,对照组与处理组果实分别在第35 d与42 d时,果皮出现冷害病斑,第56 d时腐烂率分别达到73%和58%。而果实在近冰温下贮藏60d,仍未发生冷害与腐烂现象。6、研究分析了甜瓜果实在3℃与近冰温下的贮藏期与货架期间,果实的贮藏品质与后熟软化生理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近冰温下贮藏,果实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Vc含量等品质指标均优于在3℃下贮藏的果实。在3℃贮藏期间,对照组与处理组果实的后熟软化生理已发生,钙与1-MCP处理对果实的后熟软化的抑制作用主要集中在贮藏期。近冰温贮藏期间,对照组和处理组果实的后熟软化生理代谢均处于极低的水平,进入货架期后,两者的后熟软化与品质变化与各自在常温贮藏下的情况类似,且差异显着,这表明,在近冰温贮藏过程中,低温在贮藏期间对抑制果实的后熟软化生理方面起主要作用,而贮藏前的CaCl2与1-MCP处理则主要在货架期发挥延缓果实后熟软化的作用。7、甜瓜果实在3℃下贮藏后,在货架期常发生迅速的软化,对果实的细胞切片观察发现,在货架期软化的果实细胞中出现了许多线状的断裂痕迹。而近冰温贮藏后与常温下自然后熟软化的果实则没有此现象。对比果实中半纤维素、纤维素含量以及XET与Cx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果实迅速软化的同时,半纤维素含量快速减少,同时XET活性显着升高,而纤维素含量与Cx活性的变化与果实软化的相关性则较小。同时,发现在3℃下贮藏后的果实,β-gal酶活性显着提高,这可能加剧了细胞壁半纤维素的水解。此外,由于在3℃贮藏的果实中O2-·、H2O2、MDA含量以及细胞膜透性均较高,这也加速了果实在货架期的后熟与衰老,进而导致果实软化速度加快。

索江涛[2](2018)在《猕猴桃采后冷害木质化特点及其果实抗冷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猕猴桃果实在低温贮藏过程中普遍发生冷害,其主要症状为果肉水渍状和组织木质化,出现不均匀软化,继而导致出库后极易遭受病原菌入侵,最终腐烂变质,造成猕猴桃产业的巨大损失。本研究在课题组前期对猕猴桃不同品种冷敏性评价和冷害控制方法等研究的基础上,以中华系品种‘红阳’和美味系品种‘徐香’果实为试材,研究0℃条件下,不同品种和组织之间果实冷害木质化发生的特点,依据其症状差异、组织细胞显微和超微结构、相关生理生化变化与组织间广泛靶向代谢组分析,结合冷诱导转录因子CBF家族基因表达模式分析、关键基因筛选及其抗冷功能验证,系统揭示猕猴桃冷害发生的品种和组织差异性,以及果实抗冷的生理生化和分子机制,并探讨了1-甲基环丙烯(1-MCP)、茉莉酸甲酯(MeJA)和水杨酸甲酯(MeSA)在控制采后冷害方面的作用。主要结果如下:1、猕猴桃冷害在不同品种和组织之间的表现存在明显差异,‘红阳’的冷敏性显着高于‘徐香’,入库30d开始发病,主要症状为表皮褐变和皮下果肉木质化。‘徐香’入库60d发病,主要症状为皮下果肉呈水渍状和果心褐变及木质化。分析‘徐香’果肉和果心组织的冷敏性和抗冷性差异发现,果肉的冷敏性高于果心,其组织水渍状的形成可能与低温导致的细胞膜结构损伤和胞液外渗有关;果心组织的褐变和木质化是抗冷过程中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的结果。2、木质化是猕猴桃果实冷害的典型症状,其主要发生在皮下果肉,果心部和维管束及其周围组织中。木质化主要发生在果实的薄壁细胞中,是冷藏过程中木质素沿细胞壁逐渐积累,使次生壁加厚,最终木质素充填整个细胞形成木粒细胞的结果。1-MCP能够显着减轻‘红阳’和‘徐香’的冷害率和冷害指数,降低木质素合成关键酶的活性,显着减少果肉组织中木质素的积累,进而减轻皮下果肉组织木质化,但却加重了‘徐香’的果心褐变和木质化程度。3、参考‘红阳’猕猴桃基因组数据库,从‘徐香’果实中成功克隆到6个冷诱导转录因子CBF基因家族成员AcCBF1、AcCBF2、AcCBF3、AcCBF4、AcCBF5和AcCBF6。经序列比对,发现它们均具有CBF基因的结构特点和序列保守区;进化树聚类分析将其聚类为两类,其中AcCBF1和AcCBF2聚类为一个分枝,AcCBF3、AcCBF4、AcCBF5和AcCBF6聚类为一个分枝。4、通过分析6个CBF基因的表达特征,发现其在不同品种和组织间的表达模式存在显着差异。在抗冷性较强的‘徐香’中,AcCBF1、AcCBF2和AcCBF4的表达水平显着高于‘红阳’,且AcCBF2和AcCBF4在‘红阳’中的表达量极低;AcCBF3在‘红阳’中的相对表达量略高于‘徐香’;AcCBF5和AcCBF6在两个品种中的表达差异不显着;AcCBF1和AcCBF2在‘徐香’中的表达量显着高于其他CBF成员。分析CBF在‘徐香’果肉和果心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特征,发现除AcCBF4之外,其他5个CBF基因在果肉中的相对表达量显着高于果心,尤其是AcCBF2。由此认为,AcCBF1和AcCBF2可能是参与果实抗冷的关键基因。5、MeJA和MeSA处理均能够有效减轻‘徐香’猕猴桃果实冷害的发生,延缓果实硬度的下降和细胞膜透性的增加,但MeSA处理加重了果心组织的褐变,MeJA处理的效果优于MeSA,有利于提高果实贮藏品质。分析MeJA和MeSA作为信号分子对CBF基因的表达调控发现,二者对不同组织和不同基因的表达调控模式不同;MeJA提高了AcCBF1和AcCBF2在果肉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整体上下调了AcCBF1、AcCBF2、AcCBF4和AcCBF5在果心组织中的表达;MeSA提高了AcCBF1、AcCBF2和AcCBF5在果肉和果心组织中的表达,对AcCBF5的调控效果最显着,对AcCBF4的调控作用不明显。6、通过猕猴桃CBF基因家族成员的蛋白序列比对和不同品种和组织间表达模式的综合分析,认为AcCBF1和AcCBF2是响应冷诱导进而提高组织抗冷性的关键基因。通过分析AcCBF1和AcCBF2在抗冷和抵御其他非生物胁迫方面的功能发现,过表达AcCBF1和AcCBF2均导致拟南芥植株扁平化生长,延迟开花,叶色加深;二者显着提高了转基因植株抗冷和抗寒、抗旱、抗高盐胁迫的能力。AcCBF1和AcCBF2转基因株系间的抗寒性存在显着差异,AcCBF2转基因植株在-10℃下6h的致死率为100%,而同样条件下AcCBF1转基因植株则全部存活,认为AcCBF1对抗寒性的调控作用显着优于AcCBF2。

张冲[3](2016)在《甜瓜脂氧合酶基因家族成员鉴定、表达调控及CmLOX8在果实香气合成中的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薄皮甜瓜(Cucumis melo var. makuwa Makino)口感优良、香气独特,是中国重要的甜瓜品种资源。植物脂氧合酶(lipoxygenase, LOXs)是以多基因家族形式存在,不同基因家族成员在植物生长发育、成熟衰老、逆境调控以及香气物质合成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香气物质是衡量薄皮甜瓜果实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脂氧合酶可能在薄皮甜瓜果实挥发性物质合成中发挥重要作用。本试验以薄皮甜瓜“玉美人”(Cucumis melo var. makuwa Makino)为研究对象,鉴定了甜瓜LOX基因家族成员,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了LOX基因家族成员的时空表达特性;对不同类型的LOX基因家族成员进行克隆,并且研究了不同采后处理(乙烯、1-MCP、乙醇及低温)对LOX基因家族成员的表达调控;通过酵母真核表达系统对CmLOX18蛋白的生化特性进行研究;利用转基因技术将CmLOX18导入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植株中,探究了其在果实C6香气物质合成中的作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甜瓜基因组数据库,鉴定了18个LOXs基因家族成员,分别命名为CmLOX01-CmLOX18,其中有11个成员(CmLOX03-10, CmLOX12-13和CmLOX18)具有完整的或者接近完整的核苷酸编码区(ORF),其余7个成员(CmLOX01-02, CmLOX11和CmLOX14-17)不具有完整的编码区,但均具备典型LOX保守的38个氨基酸结构域(His-(X)4-His-(X)4-His-(X)17-His-(X)8-His);甜瓜LOX基因家族成员的序列同源性存在差异,CmLOX12和CmLOX13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最高约为80%,而CmLOX01与CmLOX16之间的同源性仅为14%;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甜瓜LOXs基因家族成员分别隶属于不同的类群,其中Ⅰ类LOX包含CmLOX01-07和CmLOX09,Ⅱ类LOX包含CmLOX08、CmLOX10-16和CmLOX18;根据特异性氧结合位点,发现仅有CmLOX07和CmLOX09具备9-LOX催化活性,而其余的除CmLOX17外均具备13-LOX催化活性。2.本试验通过半定量PCR技术(Sq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pcr),以薄皮甜瓜根、茎、幼叶、花、生长发育各个阶段的果实(花后5d至花后40d,每间隔5d,取一次样)、种子为试验材料,对甜瓜CmLOXs成员在长发育过程中的基因表达时空差异性进行了研究。甜瓜18个LOX基因家族成员中,其中17个家族成员广泛分布于不同的组织器官中,而CmLOX07在任何一个组织器官中均检测不到转录信号;CmLOX03、 CmLOX05和CmLOX06具有相同的组织表达模式,这3个基因家族成员在除幼叶外的器官中均存在;CmLOX09和CmLOX18在除雌花外的所有组织器官中均可以检测到转录信号;CmLOX15在营养器官中不表达,仅在生殖器官中表达;CmLOX11、 CmLOX12、CmLOX14、CmLOX16和CmLOX17在茎中均检测到转录信号,CmLOX12在雌花和雄花中均不表达,而CmLOX14和CmLOX17在幼叶中均不表达;CmLOX01、 CmLOX03和CmLOX18在果实生长发育各个时期表达水平相对稳定,在果实逐渐成熟过程中,基因表达水平逐渐增加;CmLOX06在花后5d到10d果实生长发育前期增加的水平相对缓慢;然而,《CmLOX02、CmLOX04、CmLOX08、CmLOX09、CmLOX10、 CmLOX11、CmLOX13、CmLOX14、CmLOX15和CmLOX16均在花后5d达到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而随后下降。这些结果暗示了LOX基因家族在甜瓜不同器官及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且存在成员之间的功能差异。3.为了研究不同采后处理对甜瓜脂氧合酶基因家族成员的影响,甜瓜中三种类型的LOXs基因家族成员(类型1 13-LOXs,类型1 9-LOXs和类型2 13-LOXs)CmLOX03、 CmLXO09和CmLOX18被选为候选基因并进行了克隆。在薄皮甜瓜花后28d采收果实,分别进行外源乙烯、(1-methylcyclopropene) 1-MCP、乙醇和低温处理,研究了采后处理对这三种不同类型的LOXs基因家族成员的表达调控。结果表明3个基因在甜瓜采后成熟衰老期间具有表达差异:CmLOX03和CmLOX18明显受乙烯的诱导,受1-MCP抑制;乙烯处理并没有影响CmLOX9在贮藏期间的转录水平,CmLOX9不受乙烯和1-MCP调控;乙醇和低温处理同样抑制了对乙烯敏感型LOX基因CmLOX03和CmLOX18成员的表达水平,但是对非乙烯敏感的CmLOX9并没有影响。这些结果表明CmLOX03和CmLOX18可能参与了果实的采后成熟衰老,且存在成员功能差异性,但是关于LOX与乙烯之间的相互调控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4.通过酿酒酵母真核表达系对CmLOX18重组蛋白进行异源表达,并将重组体蛋白进行纯化,测定纯化蛋白的酶学特性;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CmLOX18重组体蛋白的催化生成产物进行研究,确定CmLOX18蛋白的催化特性;通过聚乙二醇(PEG)介导法,CmLOX18转入拟南芥原生质体中,对CmLOX18进行亚细胞定位。研究表明:在pH 3.0-pH 9.0的缓冲液中,CmLOX18酶最高活性出现在pH 4.5;在20℃-45℃温度范围内检测该酶活性的变化,表明在30℃条件下,CmLOX18催化活性最高;重组蛋白CmLOX18的酶动力学参数,检测发现米氏常数Km值在以亚油酸(linoleic acid, LA)为底物时,显着高于亚麻酸(linolenic acid, LeA);两种底物比较,酶促反应最大速度Vmax值,亚油酸约是亚麻酸的4倍,因此,亚油酸是重组蛋白CmLOX18的最适底物;HPLC分析表明,CmLOX18酶促反应产物13S-HPOD,因此确定CmLOX18为13S-LOX类型;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CmLOX18定位于植物的非叶绿体细胞器中。5.通过Gateway技术将CmLOX18转入植物超表达载体中,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甜瓜CmLOX18转入“中蔬6号”番茄中;利用PCR、Southern blot、western blot以及活体荧光成像仪鉴定T0代转基因植株;通过实时荧光定量技术检测T1代转基因果实中CmLOX18、LeHPL和番茄LOXs基因家族成员的表达水平;利用气质联用仪(GC-MS)对T1代转基因果实挥发性物质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T1代转基因果实中,甜瓜CmLOX18转入引起了番茄LeHPL基因表达水平显着高于“中蔬6号”番茄,但是并未引起番茄内源LOX基因家族成员TomloxA、TomloxB、TomloxC、TomloxD、TomloxE和TomloxF基因表达水平的显着改变;转基因植株果实正己醛、反-3-己烯醛和反-3-己烯-1-醇等C6香气物质含量显着高于“中蔬6号”;C5化合物(1-戊醇和1-戊烯-3-酮)在“中蔬6号”和转基因果实中并没有显着差异。这些结果表明,转基因果实中C6挥发性物质的升高,是由于甜瓜CmLOX18导入和LeHPL基因表达水平升高引起的,CmLOX18可能通过hydroperoxide lyase (HPL)分支途径参与C6香气物质的合成。

马玄[4](2015)在《冷藏过程中杏果实絮败形成机理的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赛买提”杏为试验材料,从控制杏果实采后低温贮藏导致的絮败入手,研究不同采收成熟度杏果实冷藏品质、细胞壁物质代谢、乙烯生理代谢、组织结构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了不同采收成熟度杏果实采后抗冷性机制,为控制杏果实絮败提供一定理论依据。(1)根据转黄率将杏果实分为成熟度Ⅰ(着色面积﹤50%)、成熟度Ⅱ(着色面积50-80%)和成熟度Ⅲ(着色面积﹥80%)三种成熟度,按等量分成3份,分别置于25℃,4℃低温、0℃低温下90-95%RH的冷库贮藏。统计冷害指数和冷害发病率,定期测定硬度、可溶性固形物(TSS)、可滴定酸(TA)、叶绿素、抗坏血酸(ASA)、细胞膜透性、出汁率、失重率、呼吸强度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4℃的杏果实冷害以絮败为主,发生絮败的果实降低了果实硬度、TSS、叶绿素、ASA、出汁率,增加了冷害发病率、膜透性和MDA含量,且成熟度Ⅲ杏果实絮败发生的最早最严重。0℃贮藏期间的冷害症状则以木质化败坏为主,成熟度越高,木质化发生越迟越轻。由此得出,4℃低温贮藏的果实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杏果实会发生絮状败坏现象,以成熟度高的杏果实最为显着。(2)研究了杏果实在正常成熟软化、絮败和木质化过程中细胞壁物质代谢的变化。定期测定了可溶性果胶、CDTA溶解性果胶(CSF)、Na2CO3溶解性果胶(NSF1)、Na OH溶解性果胶(NSF2)、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和果胶甲酯酶(PME)活性。25℃下贮藏的果实成熟软化过程中,PG活性上升,PME活性下降,NSF1和CSF降解为水溶性果胶,使果实后熟软化。4℃贮藏的果实PG活性低于25℃贮藏条件下的果实,PME活性高于25℃贮藏期间的果实。CSF、NSF1含量高于正常成熟的果实,形成絮败。0℃贮藏时果实PG活性低于4℃下的果实,PME保持较高的活性,果胶物质不能正常降解。(3)研究不同成熟度杏果实三种贮藏温度下乙烯释放量、ACC含量、ACO活性及ACS活性的变化。25℃贮藏下,杏果实乙烯释放量、ACC含量、ACO活性及ACS活性均先上升至峰值后迅速下降,且成熟度Ⅲ杏果实最早出现高峰;4℃贮藏时果实的乙烯释放率增加,ACC含量和ACO活性上升,果实可以后熟,但形成絮败症状,与25℃贮藏期间相比其峰值均略小;0℃贮藏的果实贮藏后期乙烯释放率收到抑制,ACC含量和ACO活性下降,果实不能正常后熟,形成木质化症状。实验结果表明,絮败果实与25℃贮藏下果实乙烯代谢变化差距不大,说明乙烯生理代谢不是影响絮败形成的主要因素,成熟度Ⅲ杏果实始终最早出现冷害,成熟度Ⅱ次之,成熟度Ⅰ果实最不显着。(4)通过石蜡切片和透射电镜观察杏果实刚采收时、25℃贮藏第24h、72h和144h,低温贮藏时冷藏第7d、第21d和冷藏第35d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的变化。4℃贮藏时,在冷藏第7d,3种成熟度杏果实细胞排列整齐,细胞壁及各细胞器结构完整,与刚采收时无明显差异。从冷藏的第21d开始,杏果实组织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出现细胞变形及细胞器解体,细胞间隙大,细胞内含物减少等现象,以成熟度Ⅲ最为严重。与25℃贮藏下果实相比,4℃贮藏时果实的细胞结构破损程度稍轻。而0℃贮藏下,3种成熟度杏果实细胞壁、细胞器及膜系统的完整性更好。本试验结果表明4℃低温下成熟度越高的果实细胞的损伤程度越大,发生絮败的果实组织结构破坏也最严重。

吕静祎[5](2014)在《脂氧合酶及其相关基因与柿和苹果果实成熟衰老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采后果实的软化速度是影响保质期与货架寿命的关键,搞清楚其内部调控机制是创建采后保鲜新途径的基础和依据。脂氧合酶(LOX)不仅在果实质地软化和成熟衰老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参与合成的茉莉酸(JA)也与乙烯和果实的成熟衰老有关。近年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围绕其展开。柿和苹果均属呼吸跃变型果实,在消费市场上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目前尚未见到柿果实LOX基因序列的报道,在这两种果实上也没有LOX基因家族成员的系统研究。本论文以‘富平尖柿’和‘金冠’的果实为材料,围绕LOX与它们成熟衰老的关系进行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运用RACE技术,从柿果实成功克隆到两个LOX基因的cDNA序列,DkLOX1(基因登录号为JF436951)和DkLOX3(基因登录号为JF436950),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它们均属9-LOX型。构建了一个原核表达载体pET-DkLOX1,SDS-PAGE凝胶电泳后,该载体表达出1条接近118kDa的特异蛋白条带。2.用60mg L–1的GA3溶液和50mg L–1的ABA溶液处理采后柿果实,常温(2024℃)贮藏期间定期取样进行相关生理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GA3处理使果实保持了较高的硬度,较低的丙二醛(MDA)含量,乙烯释放高峰值和LOX活性降低,减缓了果实的成熟软化与衰老进程;而ABA处理则促进果实硬度下降和MDA含量上升,乙烯释放高峰和LOX活性高峰均被提前了3d,加速了这一进程。3.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检测柿果实在GA3和ABA处理后常温(2024℃)贮藏期间DkLOX1和DkLOX3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DkLOX1和DkLOX3的表达变化趋势与LOX活性以及乙烯释放量的变化趋势一致。具体表现为,GA3处理使DkLOX1和DkLOX3的表达水平降低,二者的表达高峰时间均与对照一致,出现在采后贮藏第15d;而ABA处理后这两个基因的表达均被上调,表达高峰提前了3d,其中DkLOX3对这两种处理反应更为敏感。4.以‘金冠’果实为试材,在商业采收前12周(07/17到10/02)进行相关生理指标的测定,发现果实硬度不断下降,直径不断上升,淀粉指数(SPI)在后期明显上升,内源乙烯仅在最后几周被明显检测到且浓度很低。运用常规PCR和QPCR技术对这期间果实中表达的13-LOX家族成员及其他与JA合成途径相关的基因进行筛选,确定了在果肉(含果皮)和果心中表达的13个基因,包括:4个LOX(MdLOX22、MdLOX23、MdLOX28和MdLOX39),3个AOS(MdAOS2、MdAOS3和MdAOS5),2个AOC(MdAOC2和MdAOC5),2个JMT(MdJMT2和MdJMT5)以及2个ERF(MdERF1和MdERF2)。5.以商业采收前12周的‘金冠’果实为试材,运用QPCR技术对上述13个基因以及乙烯合成酶基因MdACS3的表达模式进行检测,发现它们的转录本在果肉(含果皮)中呈现4种变化模式:Ⅰ“前期高”,有3个,包括:MdLOX28、MdAOC2和MdAOC5;Ⅱ“后期高”,一共7个,这些基因是:MdLOX22、MdLOX23、MdAOS2、MdERF1、MdERF2、MdJMT2和MdACS3;Ⅲ:“整体变化不明显”,有2个,包括:MdAOS3和MdJMT5;Ⅳ“一直下降”,有2个,它们是:MdLOX39与MdAOS5。MdLOX23和MdAOS2在果肉(含果皮)和果心部位有一致的表达趋势,表达量都在10/02显着增加。6.对商业采收前SPI达1.2、1.9和3.5的‘金冠’果实进行MeJA溶液喷洒处理,定期采样进行相关生理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除了极个别采样点外,处理果和对照果之间的硬度和SPI整体差异不明显,但对内源乙烯的产生有影响,表现为:在SPI=1.2处理的果实,内源乙烯浓度从09/18开始明显上升,且在最后一次采样时达到高峰;在SPI=1.9处理的果实,内源乙烯浓度在处理后不断上升,在09/18达到高峰而后降低;而在SPI=3.5处理的果实,内源乙烯浓度在采样前期上升而后期降低。7.以SPI达1.2、1.9和3.5时外源MeJA处理后的‘金冠’果肉(含果皮)为试材,运用QPCR技术对LOX和AOS家族成员的相对表达量进行检测,发现SPI=1.2时外源MeJA处理后,除了MdLOX39与MdAOS2,其他基因的表达量在处理后第1d上调;在SPI=1.9时外源MeJA处理后,除了MdAOS2,其他基因的表达量也在处理后第1d上调,其中MdLOX22、MdLOX23和MdLOX28的表达量在整个采样期间均高于对照;在SPI=3.5时外源MeJA处理后,除了MdAOS2与MdAOS3,其他基因的表达量均在处理后第1d明显上调,并且在整个采样期间高于对照。

崔波,冉冉,许义,石建新[6](2013)在《组学技术与果蔬采后质量和安全控制》文中研究说明果蔬可以提供营养,有利于人类健康,而果蔬的后熟及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会影响果蔬采后的质量和安全。对果蔬生物学过程的了解和掌握是减少果蔬采后损失和保障果蔬采后质量和安全的关键。在过去的10多年,基于组学技术的系统生物学在了解果蔬后熟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方面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本文对此做了细致的总结,指出了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张伟[7](2013)在《桃成熟过程中的活性物质变化及PG、ACO基因的克隆表达与遗传转化》文中研究表明桃(Prunus persica)原产于我国,属蔷薇科多年生落叶乔木果树,在全球南北纬45°间范围均有分布。桃果实鲜丽、清香多汁、酸甜适口、味美质细、极宜鲜食,其果肉中的生物活性组成成分有抗氧化、预防糖尿病、癌症等作用。桃从发育、成熟到软化经历了一系列复杂的过程,不仅包括生长,还包含色泽、质地、风味、香气及内含物等变化。桃是典型的呼吸跃变型水果,其果实成熟后会产生大量乙烯,诱发果实“呼吸”迅速升高,导致果实贮藏物质迅速水解而软化腐烂。这一过程涉及许多基因表达和多种水解酶活性变化,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的综合性结果。RNA干扰技术的创立与应用为有效缓解桃果实采后迅速软化和快速实现桃种质创新提供了新的重要途径,可望通过该技术的应用,封闭或降低果实成熟过程中果肉细胞壁原果胶分解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和催化乙烯合成前提物1-氨基丙烷-1-羧酸(ACC)氧化脱羧的氧化酶(ACO)活性,阻滞桃果实采后迅速软化和腐烂,大幅度延长果实的有效贮藏时间和降低贮运成本,增加桃的生产附加值。为此本研究以兰州地区果实成熟后极易软化的“白凤桃”为实验材料,测定和分析其成熟过程不同阶段,果实中活性物质和抗氧化能力的变化,以及与PG和ACO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并以白凤桃基因组DNA为模板,克隆了PG和ACO基因,构建其RNA干扰植物表达载体,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建立桃胚和番茄的遗传转化体系,获得了卡那霉素(km)抗性植株。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随着桃果实的逐渐成熟,果实硬度、可滴定酸度逐渐下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肉成熟指数、花青素和维生素C的含量则逐渐增加;总酚含量基本呈下降趋势,而总黄酮含量先升而后降。在果实成熟软化过程中,果肉芳香挥发物的总量显着增加,其中有7类主要的芳香挥发物变化明显:反式-2-己烯醛和顺式-3-己烯醇含量逐渐减少,γ-十二内酯、γ-癸内酯、δ-癸内酯含量则显着增加,而γ-己内酯和γ-辛内酯含量显着增加后略有回落,这些变化使得桃果实可食性增强。2.采用DPPH法和FRAP法进行桃果实抗氧化能力分析,发现果肉总抗氧化能力随着果实成熟整体呈上升趋势,达到完熟期开始下降。皮尔逊相关分析表明,果实抗氧化能力增强促进了芳香挥发物总量、γ-十二内酯、γ-己内酯、γ-辛内酯、γ-癸内酯、δ-癸内酯、花青素和维生素C的代谢,呈显着正相关性。其中DPPH法测得抗氧化能力与γ-己内酯相关系数达到0.973,而FRAP法得到与维生素C的相关系数达到0.981。3.桃果实成熟期间,随着果实硬度和可滴定酸度降低,可溶性固形物和果实成熟指数上升,ACO基因表达量不断增加,而且与芳香挥发物总量,γ-十二内酯,γ-癸内酯,δ-癸内酯,γ-己内酯,γ-辛内酯,花青素和维生素C呈正相关,而与反式-2-己烯醛,顺式-3-己烯醇和总酚类物质则呈显着负相关。PG基因的表达在桃果实在进入着色期后就显着增加,接近完熟期时下降并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其表达量的变化与可滴定酸度和反式-2-己烯醛、顺式-3-己烯醇、总酚类物质呈负相关(P<0.05和P <0.01),与γ-己内酯、类黄酮和花青素呈正相关(P <0.01)。果实成熟期抗氧化能力的降低与PG基因表达量的降低密切相关。而ACO基因的表达与桃抗氧化能力的关系却明显不同,不论桃“着色期”中ACO表达量降低或升高,果实的类黄酮含量和抗氧化能力均呈缓慢降低的态势,表明ACO的表达与果实成熟期抗氧化能力的变化无关。4.利用CTAB法提取了供试材料果实基因组DNA,以DNA为模板进行PG、ACO基因的克隆,并进行表达载体的构建,得到了PG和ACO的RNAi植物表达载体,同时进行PCR、酶切鉴定和测序,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pCAMBIA2300-PG和pCAMBIA2300-ACO植物表达载体。5.优化番茄再生体系,用携有ACO基因hpRNA片段和35S启动子的表达载体pCAMBIA2300,转化番茄。番茄暗预培养3d后,经OD600为0.6的根癌农杆菌菌液浸染8min后进行共培养(MS+IAA0.2mg/L+6-BA1.0mg/L+AS200μmol/L),3d后,用Cef进行洗涤脱菌,脱菌培养3d后,转去分化培养基MS+IAA0.2mg/L+6-BA1.0mg/L+Cef300mg/L+Km30mg/L诱导产生不定芽,将抗km的不定芽在生根培养基上继续选择,获得完整植株。经PCR和点杂交检测初步证明,ACO基因已导入番茄中。6.以白凤桃果实种胚为外植体,进行桃胚直接诱导不定芽再生体系的优化:种胚开花75d后能在MS+NAA0.05mg/L+6-BA0.5mg/L上直接诱导分化成苗,分化率可达91.5%。用携带有PG基因hpRNA片段和35S启动子的表达载体pCAMBIA2300,转化白粉桃幼胚。当幼胚预培养3d后,经OD600值为0.4的根癌农杆菌菌液浸染10min后共培养65h,转移去分化培养基MS+NAA0.5mg/L+6-BA1.0mg/L+Cef250mg/L+km50mg/L上诱导产生不定芽,将抗km的不定芽生根培养基上继续选择,获得完整植株。经PCR检测和Southern杂交检测初步证明,PG基因已导入桃中。

葛秋来[8](2013)在《树莓果实成熟软化机理的初步研究》文中提出树莓果实色泽鲜艳,味道清香,但果实硬度小,不耐贮藏,影响了树莓生产和商品流通。本研究以夏果型树莓“菲尔杜德”(Fertod Zamatos)和秋果型树莓“哈瑞太兹”(Heritage)为试材,分别于花后7天(绿果期)、花后14天(转白期)、花后21天(着色期)、花后24天(成熟期)、花后27天(过熟期)采摘果实,并将采摘的“哈瑞太兹”分别于采后12h、24h、30h、35h室温放置。通过研究果实生长发育期间和采后贮藏期间原果胶、可溶性果胶、纤维素、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甲酯酶、纤维素酶、β-半乳糖苷酶和相对电导率、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以及生长素、脱落酸、赤霉素、玉米素的动态变化,并观察了果实发育期间超显微结构变化,目的在于揭示树莓果实成熟软化的可能原因,为控制果实软化提供理论依据。通过试验得出结论如下:(1)果实发育过程中两品种原果胶含量、PG酶活性曲线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最大值分别出现在着色期和成熟期,可溶性果胶含量、PME酶活性、纤维素酶活性和β-Gal酶活性表现为持续增长,而纤维素含量表现为持续下降;哈瑞太兹在采后35h内,原果胶和纤维素含量仍持续下降,可溶性果胶持续增长,PG酶在30h达到最高值后下降,PME酶在12h达到最高值后下降,纤维素酶在24h达到最高值后下降,β-Gal酶在12h内显着下降,之后变化平稳。(2)随着果实成熟,两品种电导率和MDA基本表现为持续上升,SOD酶活性在着色期前菲尔杜德变化平缓,而哈瑞太兹略有降低,着色期后均快速上升,两品种POD酶活性在转白期降低到最小值,在果实成熟期达到最大值;采后35h内,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哈瑞太兹果实电导率先缓慢上升后持续下降,MDA表现为上升,SOD酶和POD酶活性表现为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3)两品种在果实生长发育期间,IAA含量均表现为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在转白期达到最大值,ABA含量在着色期前变化平缓,在成熟期升高到最大值,GA3含量表现为上升-下降-上升趋势,均在转白期达到最大值,ZT含量均从转白期到着色期迅速上升到最大值,从着色期到成熟期迅速下降;哈瑞太兹在采后35h内,IAA在12h和30h出现两次高峰值,ABA在12h内快速下降,之后变化平稳,GA3从12h到24h迅速上升到最大值,从24h到30h迅速下降,ZT在12h之内缓慢上升,之后持续下降。(4)果实发育初期,果皮和果肉细胞排列整齐,细胞间隙小,细胞壁厚度均匀,明-暗-明结构明显,细胞器结构完整。果实转白期,果肉细胞壁略微变形,开始质壁分离。着色期细胞壁薄厚不均,质壁分离严重,成熟期果肉细胞壁扭曲,细胞膜断裂,细胞内含物崩解。

宋君[9](2013)在《‘乔纳金’苹果及其脆肉株变果实软化机理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芽变选种可以优中选优以及对现有品种个别不良性状进行改良。在已报道的芽变苹果品种中,芽变品种占70%以上。芽变是体细胞遗传物质的突变,是果树品种改良的有效途径之一,庞大的元帅系及富士系苹果品种群的形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因此,通过芽变选种,有力推动了苹果品种的升级换代和优化调整。‘乔纳金’是以‘金帅’和‘红玉’为亲本杂交育成的三倍体苹果品种,果个大,品质优,特别是深受欧美市场的消费者欢迎,但贮藏性较差,果实容易软化变绵,影响了其产业发展;2004年在山东聊城某苹果园内发现一个‘乔纳金’脆肉株变,枝、叶、花、果的形态特征与‘乔纳金’基本一致,仅是变异株的果个变小,果肉变脆,很有可能是‘乔纳金’苹果的脆肉芽变。为了进一步明确变异的真伪,近几年从表型及分子两个层面对该株变进行了鉴定。硬脆多汁的苹果不仅是育种者、栽培者、贮运者、营销者及消费者共同追求的目标,而且质地品质也是苹果品质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几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的迅猛发展及基因功能鉴定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在苹果果实质地品质性状遗传变异、QTL分子标记筛选、QTL定位以及基因克隆鉴定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F. Costa,2008;Bart J Janssen,2008;Volkan Cevik,2010)。苹果果实质地发育和软化是一个复杂的生理生化过程,受多种因子的调节,且品种间差异显着,苹果质地品质发育的复杂性。目前对于芽变着色机理研究颇多(刘晓静2009,冯守千,2008),但对于硬肉芽变果实软化机理尚未报道。因此,本论文以‘乔纳金’及其脆肉株变为试材,比较分析了果实香气成分含量、果实发育后期硬度与脆度变化、果实软化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及其与果实脆度的关系,旨在为全面认识该脆肉芽变的机理及种质特异性提供科学依据,并为进一步丰富苹果果实质地品质发育的理论体系提供基本资料。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乔纳金’苹果与其脆肉株变果实与叶片形态基本一致,但成熟时期脆肉株变的平均单果重仅是‘乔纳金’苹果的83.4%,而果实硬度与脆度分别是‘乔纳金’苹果的1.5倍和1.2倍,具有果实变小、硬度及脆度变大的特点;2. AFLP分子标记聚类分析将‘乔纳金’及其脆肉株变聚为一类;3.‘乔纳金’及其脆肉株变果实发育后期的果实硬度与脆度整体均呈下降趋势,其中有个陡然下降过程,但脆肉株变的果实硬度与脆度均显着高于‘乔纳金’;4.‘乔纳金’苹果酯类成分种类多、含量高,而脆肉株变醇类和醛类成分种类多、含量高;5.在果实发育后期的50天内,‘乔纳金’苹果和脆肉株变果实软化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及其变化趋势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在前期(8月1-15日),‘乔纳金’苹果PG、β-Gal、β-xyl、XET、LOX、ACS和ACO等基因表达量的陡然上升是引起果实硬度与脆度陡然下降的主要原因,而脆肉株变各基因表达量均低于‘乔纳金’,随后呈上升趋势,从而导致脆肉株变果实脆度与各基因表达量均为极显着负相关;在后期(9月12-19日),脆肉株变PG、α-L-ALF、XET、AM、ACS和ACO基因表达量极显着地低于‘乔纳金’并呈下降趋势,从而导致脆肉芽变果实脆度与PE等6个基因表达量极显着正相关。6.‘乔纳金’苹果和脆肉株变果实发育后期整个发育过程中同源扩展蛋白EXP1、EXP2、EXP3、EXP4、EXP6、EXPA7、EXP8基因的表达与果实大小和软化都有一定的关系。

温明霞[10](2012)在《重庆柑橘钙素营养及调控研究》文中提出钙是柑橘(Citrus L.)生长的必需营养元素,是细胞壁及膜系统的构成成分,果实中钙含量的高低,决定着果实细胞的结构牢固性和膜系统的稳定性,与果实生理性病害的发生密切相关。重庆是柑橘生长的最适宜生态区之一,柑橘种植面积已达1.26×105hm2,柑橘产业已成为重庆三峡库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但是重庆市柑橘裂果、油胞下陷等生理性病害问题突出,果实采后不耐贮藏,严重阻碍了柑橘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这些生理性病害的发生是否与钙素营养有关目前尚不清楚,国内外对落叶果树(苹果、梨等)的钙素营养进行了大量研究,对柑橘钙素营养的研究相对较少,在柑橘对钙的吸收及分配规律等方面尚未见报道;在钙与果实品质及生理性病害发生的关系上,大多是通过采后补钙来进行研究,缺乏在果实生长期补钙对果实内在品质及贮藏性影响的相关报道。因此,调查重庆市柑橘园的钙素营养现状,研究柑橘对钙的吸收及分配规律,弄清钙调控果实品质及生理性病害的潜在机制,对于改善柑橘钙素营养,减少裂果等生理性病害的发生,延长果实贮藏寿命,制定柑橘钙素优化管理措施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调查研究、田间试验、贮藏试验和采样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重庆市主产区柑橘园为研究对象,开展柑橘园土壤、叶片钙营养现状的调查研究,分析土壤钙与叶片钙含量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品种间钙含量的差异,明确重庆市柑橘园钙素营养现状及影响因子,以期为重庆市柑橘园的钙素调控提供基础数据。以重庆市大面积栽培的鲜食品种锦橙(citrus sinensis Osbeck)为研究对象,通过在年生长周期内的不同发育阶段进行树体解析,来研究成龄柑橘树对钙的吸收及分配特征,明确柑橘对钙的需求规律,旨在为柑橘钙素的优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容易发生裂果的柑橘品种-锦橙为研究对象,开展正常果与裂果果实及营养母枝叶片养分含量的分析,明确影响柑橘裂果的关键因子;采用田间试验在花前及幼果期进行树体喷钙处理,研究钙对裂果、果皮结构物(果胶)及其水解酶类、活性氧清除酶类、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影响,明确钙调控柑橘果实裂果的生理机制。在柑橘生长的不同时期进行树体补钙,研究钙对果实生长、果实品质及贮藏性的影响,探讨钙影响果实品质及贮藏性的生理机制,为合理调控柑橘园钙素营养、有效防止果实裂果和延长果实的贮藏保鲜期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通过对重庆市218个柑橘园土壤和叶片的采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柑橘园土壤钙含量丰富,平均为3316.7mg/kg,其中49.5%的土壤有效钙含量较高(>3000mg/kg),缺钙的土壤(<1000mg/kg)仅占17.9%;但是柑橘叶片钙含量(<30g/kg)低量或缺乏的柑橘园占38.3%,叶片钙含量(>70g/kg)过高的仅占0.3%;叶片钙含量不足的样本数明显高于缺钙土壤,说明土壤中充足的钙并不能完全保障柑橘对钙素营养的需求。土壤钙含量与土壤pH呈极显着正相关,随着土壤pH的降低,土壤有效钙含量呈降低趋势。长期施肥等人为因素加剧了土壤pH的变化,进而明显影响钙素含量。与背景样相比,重庆市84.6%的柑橘园土壤pH值呈下降趋势,平均降幅为9.6%,土壤pH值小于5.5的柑橘园明显增加,占调查总数的32.7%,在柑橘生产中应防止土壤酸化等造成土壤缺钙进而影响树体的钙素营养。土壤钙与柑橘叶片钙含量的关系因土壤钙含量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当土壤有效钙含量低(<1000mg/kg)时,叶片钙含量也低(<30g/kg),在此范围内叶片钙含量随土壤有效钙的增加而升高,二者呈极显着的正相关:y=0.0151x+16.459(r=0.608**, n=39, r0.01=0.408);当土壤有效钙含量在高量或过量范围时,二者的相关关系不显着,叶片缺乏和过量现象并存。说明缺钙土壤必然造成叶片钙营养不足,而钙含量高的土壤上也可能发生叶片缺钙现象,土壤施钙对叶片钙含量的提高作用是有限的。不同种类柑橘叶片钙含量差异较大,其中以脐橙最高,锦橙最低,主要与树体本身的遗传特性及对养分的吸收利用不同有关;不同种植区柑橘园叶片钙含量平均为32.7g/kg,除永川和江津低于适宜范围外,其它各地均处于适宜范围;叶片钙含量与镁呈极显着正相关,与氮、磷、钾、铁、锰呈显着负相关,与其它养分不相关。柑橘对钙吸收和分配的研究结果表明,年生长周期内,7年生的北碚447锦橙(Citrus sinensis Osbeck cv. Jinchen)树每株从土壤中吸收了119.4g钙,其中81.0%用于地上部的生长和消耗,19.0%用于根系的生长需求。果实膨大期和萌芽抽梢期是柑橘需钙最多的时期,这两个时期吸收的钙分别占全年吸钙总量的66.3%和32.7%,因此在这两个时期是补充树体钙素营养的关键期。成熟期柑橘树体中钙含量为:叶片>枝>根>果实,柑橘树体吸收的钙大部分贮藏于枝梢和叶片,枝、叶、根、果实的钙素累积量分别占整株钙累积总量的50.7%、25.0%、21.2%和3.1%,在不同枝梢中,主干为钙素的主要贮藏场所,成熟期果实的钙含量和累积量均表现为最低,是果实容易发生生理性病害的原因之一柑橘不同器官钙含量大小表现为:叶片钙含量高于枝条,1年生枝条钙含量高于多年生枝条;随着新生器官的生长,成龄枝梢的钙含量降低,而幼嫩器官钙含量呈增加趋势;枝梢皮层的钙含量远高于其木质部的钙含量,随着枝条的加粗变老,皮层钙含量和累积量逐渐增加,而木质部的钙含量则与之相反。柑橘不同器官在不同生长期对钙素的需求量不同,果实的主要需钙期在幼果期和果实膨大生长期;新生枝梢和根系对钙的吸收需求主要发生在萌芽抽梢期和果实膨大生长期;成龄枝梢的主要需钙期为果实膨大生长期。由于果实蒸腾力弱,根系吸收的钙难以到达果实,因此在幼果期和果实膨大生长期喷施钙是调控果实缺钙的关键措施。通过对北碚447锦橙果园的调查研究和采样分析,研究了裂果和正常果功能叶片、果皮和果肉中N、P、K、Ca含量及相关酶的活性,探讨了钙与锦橙裂果的关系及其生理机制。结果表明,裂果植株叶片和裂果果皮、果肉的钙含量均显着低于正常果,裂果率与果皮中的钙呈极显着的负相关;裂果果皮中多酚氧化酶(PPO)、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纤维素酶(CX)的活性较高,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较低;果实的裂果率与果皮中的PPO活性成显着正相关,与CAT活性和原果胶(PP)含量呈极显着的负相关。果皮中钙含量不足导致细胞壁水解酶(PG、CX)和PPO活性提高、维持果皮强度和延展性的原果胶含量降低是锦橙裂果发生的主要原因。喷钙处理显着降低了果皮中MDA的含量和PPO、POD、PG、CX活性,提高了SOD、CAT活性,果皮中原果胶的含量显着增加,提高了果皮的弹性和抗裂能力,从而降低了果实膨大生长期的裂果率。因此,在果实生长期补充钙是减少锦橙裂果的有效措施。柑橘生长期喷钙能显着增加果实钙含量,提高果实成熟时的Vc含量,并抑制果实贮藏过程中Vc等物质的氧化分解,提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糖酸比,改善果实风味和品质。在柑橘生长的不同时期喷钙均能提高果皮和果肉中抗氧化酶(CAT、SOD)活性,降低细胞壁水解酶(PG、CX)、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减轻脂质过氧化程度,果胶的分解转化速度减慢,丙二醛、可溶性果胶的含量明显降低,从而维持果皮具有一定的强度,延缓了果实的衰老,降低烂果的发生率,延长了果实的贮藏保鲜期。其中以幼果期喷钙在提高果实钙含量、改善贮藏性等方面的效果最佳,其次是果实膨大生长期喷钙,成熟期喷钙效果最差。因此在幼果期和果实膨大生长期喷钙是改善柑橘钙素营养、减少柑橘果实裂果、提高果实品质、延长采后果实贮藏保鲜期的重要措施。

二、番茄后熟期细胞超微结构与乙烯合成酶(EFE)活性关系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番茄后熟期细胞超微结构与乙烯合成酶(EFE)活性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钙与1-MCP调控甜瓜后熟软化机理及近冰温贮藏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果实采后的生理变化
        1.1.1 果实的呼吸作用
        1.1.2 乙烯的产生与成熟作用
        1.1.3 果实营养物质及风味的变化
    1.2 果实的软化生理
        1.2.1 细胞壁结构
        1.2.2 果实细胞壁代谢相关酶
    1.3 钙与1-MCP对果实的生理作用
        1.3.1 钙对果实的生理作用
        1.3.2 1-MCP对果实的生理作用
    1.4 甜瓜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
        1.4.1 采收时期与果实成熟度对果实贮藏保鲜的影响
        1.4.2 甜瓜常采用的保鲜技术
        1.4.3 甜瓜贮藏保鲜存在的问题
    1.5 近冰温冷藏技术概述
        1.5.1 果蔬近冰温冷藏技术研究现状
        1.5.2 近冰温贮藏对果蔬中乙烯生成和呼吸强度的影响
        1.5.3 近冰温贮藏对果蔬中营养成分的影响
        1.5.4 近冰温贮藏对果蔬质地和软化进程的影响
        1.5.5 近冰温贮藏对果蔬中抗氧化体系和膜脂过氧化进程的影响
        1.5.6 近冰温贮藏对病原微生物的影响
    1.6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2章 钙与1-MCP对甜瓜果实采后生理与贮藏品质的影响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试验材料
        2.2.2 CaCl_2与1-MCP最佳处理浓度筛选
        2.2.3 贮藏过程中果实品质变化测定的试验设置
        2.2.4 果实呼吸强度和乙稀释放量测定
        2.2.5 果实硬度测定
        2.2.6 果实可溶性固形物(SSC)测定
        2.2.7 可滴定酸(TA)测定
        2.2.8 维生素c(Vc)含量测定
        2.2.9 数据统计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不同浓度的CaCl_2与1-MCP处理对甜瓜果实呼吸跃变的影响
        2.3.2 不同浓度的CaCl_2与1-MCP处理对甜瓜果实乙烯释放跃变的影响
        2.3.3 CaCl_2与1-MCP处理对甜瓜果实呼吸强度的影响
        2.3.4 CaCl_2与1-MCP处理对甜瓜果实硬度的影响
        2.3.5 CaCl_2与1-MCP处理对甜瓜果实可溶性固形物(SSC)的影响
        2.3.6 CaCl_2与1-MCP处理对甜瓜果实可滴定酸的影响
        2.3.7 CaCl_2与1-MCP处理对甜瓜果实维生素C(Vc)含量的影响
    2.4 讨论
第3章 钙与1-MCP对甜瓜果实乙烯与细胞壁代谢的影响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材料及试验设置
        3.2.2 果实乙稀释放量测定
        3.2.3 ACC含量的测定
        3.2.4 ACS活性的测定
        3.2.5 ACO活性的测定
        3.2.6 Ca~(2+)-ATPase活性
        3.2.7 CaM含量的测定
        3.2.8 可溶性果胶和原果胶含量的测定
        3.2.9 细胞壁主要水解酶活性的测定
    3.3 结果与分析
        3.3.1 CaCl_2与1-MCP对甜瓜果实乙烯释放量的影响
        3.3.2 CaCl_2与1-MCP对甜瓜果实原果胶与可溶性果胶含量变化的影响
        3.3.3 CaCl_2与1-MCP对甜瓜果实ACC含量变化的影响
        3.3.4 CaCl_2与1-MCP处理对甜瓜果实ACS活性的影响
        3.3.5 CaCl_2与1-MCP处理对甜瓜果实ACO活性的影响
        3.3.6 CaCl_2与1-MCP处理对甜瓜果实Ca~(2+)-ATPase活性的影响
        3.3.7 CaCl_2与1-MCP处理对甜瓜果实CaM的影响
        3.3.8 CaCl_2与1-MCP处理对甜瓜果实PG活性的影响
        3.3.9 CaCl_2与1-MCP处理对甜瓜果实PME活性的影响
        3.3.10 CaCl_2与1-MCP处理对甜瓜果实β-gal活性的影响
    3.4 讨论
第4章 钙与1-MCP对甜瓜果实乙烯与细胞壁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材料及试验设置
        4.2.2 总RNA提取
        4.2.3 cDNA合成
        4.2.4 实时荧光定量PCR
    4.3 结果与分析
        4.3.1 CaCl_2与1-MCP处理对甜瓜果实Cm-ACS1 表达的影响
        4.3.2 CaCl_2与1-MCP处理对甜瓜果实Cm-ACO1表达的影响
        4.3.3 CaCl_2与1-MCP处理对甜瓜果实Cm-CaM表达的影响
        4.3.4 CaCl_2与1-MCP处理对甜瓜果实Cm-PG表达的影响
        4.3.5 CaCl_2与1-MCP处理对甜瓜果实Cm-PME表达的影响
        4.3.6 CaCl_2与1-MCP处理对甜瓜果实Cm-β-gal表达的影响
    4.4 讨论
第5章 甜瓜果实近冰温贮藏技术方法研究与探索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试验材料及试验设置
        5.2.2 不同成熟度果实耐低温观测比较
        5.2.3 甜瓜果实冷害与病害腐烂关联性分析
        5.2.4 细胞切片分析
        5.2.5 甜瓜果实各部分冰点测定
        5.2.6 甜瓜果皮干化处理方法
    5.3 结果与分析
        5.3.1 不同成熟度果实耐低温性比较
        5.3.2 甜瓜果实冷害与病害腐烂
        5.3.3 甜瓜果实冷害与病原微生物侵染
        5.3.4 甜瓜果皮与果实部分的冰点
        5.3.5 干化处理果皮对冷害抗性的影响
    5.4 讨论
第6章 不同贮藏温度对甜瓜果实冷害与病害腐烂的影响
    6.1 引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试验材料及试验设置
        6.2.2 甜瓜果实抗氧化酶(SOD、POD、CAT及 APX)活性测定
        6.2.3 MDA含量的测定
        6.2.4 细胞膜透性
        6.2.5 超氧自由基阴离子O_2~(-·)生成速率和H_2O_2含量测定
        6.2.6 冷害指数(CII)的测定
        6.2.7 果实病害指数测定
    6.3 结果与分析
        6.3.1 不同贮藏温度对甜瓜果皮与果肉MDA含量变化的影响
        6.3.2 不同贮藏温度对甜瓜果实细胞膜渗透率的影响
        6.3.3 不同贮藏温度对甜瓜果实超氧自由基阴离子(O_2~(-·))生成速率的影响
        6.3.4 不同贮藏温度对甜瓜果实H_2O_2含量的影响
        6.3.5 不同贮藏温度对甜瓜果实POD活性的影响
        6.3.6 不同贮藏温度对甜瓜果实SOD活性的影响
        6.3.7 不同贮藏温度对甜瓜果实CAT活性的影响
        6.3.8 不同贮藏温度对甜瓜果实APX活性的影响
        6.3.9 不同贮藏温度对甜瓜果实冷害指数的影响
        6.3.10 不同贮藏温度对甜瓜果实病害指数的影响
    6.4 讨论
第7章 不同贮藏温度对贮藏期与货架期甜瓜果实品质及后熟软化生理的影响
    7.1 引言
    7.2 材料与方法
        7.2.1 试验材料及试验设置
        7.2.2 果实呼吸强度和乙稀释放测定
        7.2.3 果实贮藏品质指标的测定
        7.2.4 果实乙烯代谢酶活性测定
        7.2.5 果实细胞壁代谢酶活性测定
        7.2.6 半纤维素和纤维素含量测定
        7.2.7 细胞切片分析
    7.3 结果与分析
        7.3.1 不同贮藏温度对贮藏期与货架期甜瓜果实硬度的影响
        7.3.2 不同贮藏温度对贮藏期与货架期甜瓜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的影响
        7.3.3 不同贮藏温度对贮藏期与货架期甜瓜果实可滴定酸的影响
        7.3.4 不同贮藏温度对贮藏期与货架期甜瓜果实Vc含量的影响
        7.3.5 不同贮藏温度对贮藏期与货架期甜瓜果实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的影响
        7.3.6 不同贮藏温度对贮藏期与货架期甜瓜果实ACS活性的影响
        7.3.7 不同贮藏温度对贮藏期与货架期甜瓜果实ACO活性的影响
        7.3.8 不同贮藏温度对贮藏期与货架期甜瓜果实PG活性的影响
        7.3.9 不同贮藏温度对贮藏期与货架期甜瓜果实PME活性的影响
        7.3.10 不同贮藏温度对贮藏期与货架期甜瓜果实β-gal活性的影响
        7.3.11 不同温度贮藏的甜瓜果实软化后细胞形态的对比
        7.3.12 不同贮藏温度对货架期甜瓜果实半纤维素含量的影响
        7.3.13 不同贮藏温度对货架期甜瓜果实半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
        7.3.14 不同贮藏温度对货架期甜瓜果实纤维素含量的影响
        7.3.15 不同贮藏温度对货架期甜瓜果实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
        7.3.16 不同贮藏温度下钙与1-MCP处理对果实作用的差异分析
    7.4 讨论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实验药品与试剂
    附录2 实验所用仪器设备
    附录3 甜瓜果实冷害等级
    附录4 甜瓜果实病害等级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2)猕猴桃采后冷害木质化特点及其果实抗冷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果实采后冷害研究的进展
        1.1.1 果实采后冷害症状及发生特点
        1.1.2 果实冷害发生的生理生化机制
        1.1.3 果实采后冷害控制技术
    1.2 果实木质化研究进展
        1.2.1 果实组织木质化特点
        1.2.2 木质化发生的生理生化机制
        1.2.3 果实采后木质化控制技术
    1.3 冷诱导转录因子CBF基因研究进展
        1.3.1 植物抗冷的信号转导
        1.3.2 CBF基因的结构特征及克隆
        1.3.3 CBF基因的表达调控
        1.3.4 CBF基因功能研究
    1.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1.4.1 目的意义
        1.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猕猴桃果实冷害木质化发生特点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1-MCP处理
        2.1.3 冷害率与冷害指数
        2.1.4 果实硬度、乙烯释放速率
        2.1.5 木质化组织的染色、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观察
        2.1.6 木质素含量和PAL、CAD、POD酶活性的测定
        2.1.7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1-MCP对‘徐香’和‘红阳’冷害率与冷害指数的影响
        2.2.2 1-MCP对‘徐香’和‘红阳’果实硬度和乙烯释放速率的影响
        2.2.3 木质化组织的染色鉴定、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观察
        2.2.4 1-MCP对‘徐香’和‘红阳’果实木质素含量的影响
        2.2.5 1-MCP对‘徐香’和‘红阳’果实PAL、CAD和POD活性的影响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徐香’猕猴桃果肉和果心组织耐冷性差异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处理
        3.1.3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果肉和果心冷害发生分析
        3.2.2 果肉和果心冷害症状及显微、超微结构观察
        3.2.3 果肉和果心的硬度和相对电导率变化
        3.2.4 果肉和果心组织代谢物聚类分析
        3.2.5 果肉和果心组织差异代谢物分析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猕猴桃果实冷诱导转录因子DREB1/CBF家族基因序列分析及其表达特异性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剂与仪器
        4.1.3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猕猴桃果实总RNA提取和CBF家族基因的克隆
        4.2.2 猕猴桃果实CBF基因家族成员的序列特征及同源性分析
        4.2.3 猕猴桃CBF基因聚类分析
        4.2.4 AcCBF在不同冷敏性猕猴桃品种间的表达特征
        4.2.5 AcCBF基因在‘徐香’果肉和果心组织中的表达特征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茉莉酸甲酯(MeJA)和水杨酸甲酯(MeSA)对‘徐香’猕猴桃果实冷害及CBF基因表达的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MeJA和MeSA处理
        5.1.3 冷害率和冷害指数
        5.1.4 果实硬度和细胞膜透性的测定
        5.1.5 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速率
        5.1.6 CBFs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
        5.1.7 数据处理
    5.2 结果与分析
        5.2.1 MeJA和MeSA处理对果实冷害的影响
        5.2.2 MeJA和MeSA处理对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速率的影响
        5.2.3 MeJA和MeSA处理对果实硬度与电导率的影响
        5.2.4 MeJA和MeSA处理对冷诱导转录因子CBF基因在果肉组织中表达的影响
        5.2.5 MeJA和MeSA处理对冷诱导转录因子CBF在果心组织中表达的影响
    5.3 讨论
    5.4 小结
第六章 猕猴桃AcCBF1和AcCBF2基因功能分析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材料
        6.1.2 试验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2.1 过表达载体PBI121-AcCBF1和PBI121-AcCBF2的构建
        6.2.2 转基因拟南芥植株鉴定
        6.2.3 过表达AcCBF1和AcCBF2对拟南芥植株非生物胁迫的影响
    6.3 讨论
    6.4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
致谢
作者简介

(3)甜瓜脂氧合酶基因家族成员鉴定、表达调控及CmLOX8在果实香气合成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脂氧合酶(LOXs)的基本特性
        1.1.1 脂氧合酶的蛋白结构特征
        1.1.2 脂氧合酶的分布
    1.2 植物脂氧合酶的代谢途径
    1.3 脂氧合酶的进化分类
    1.4 LOX在植物成熟衰老过程中的作用
        1.4.1 乙烯和LOX的关系
        1.4.2 LOX与植物香气合成的关系
    1.5 LOX与逆境胁迫的关系
        1.5.1 LOX参与JA合成调控植物抗逆反应
        1.5.2 LOX参与GLVs的合成调控植物的抗逆反应
        1.5.3 LOX基因在其他途径中的逆境胁迫调控
    1.6 LOX重组蛋白的生化特性鉴定
    1.7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8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甜瓜脂氧合酶家族成员的鉴定、分类及在甜瓜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特性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1.3 统计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LOXs家族成员鉴定
        2.2.2 甜瓜LOXs基因家族的进化分析
        2.2.3 甜瓜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SSC)、果皮色度和内源乙烯的变化
        2.2.4 甜瓜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果实香气成分变化
        2.2.5 甜瓜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果实LOX酶活性变化
        2.2.6 LOXs基因家族成员在不同组织器官特异性表达分析
        2.2.7 CmLOXs基因家族成员在甜瓜种子萌发过程中的表达分析
        2.2.8 CmLOXs基因家族成员在甜瓜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分析
    2.3 讨论
        2.3.1 甜瓜脂氧合酶基因家族成员的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2.3.2 CmLOXs基因家族成员在不同组织器官中的表达特异性
        2.3.3 CmLOXs基因家族成员在果实发育及香气物质合成过程中的表达特异性
    2.4 小结
第三章 几种采后处理对甜瓜3个CmLOXs基因家族成员的表达调控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及处理
        3.1.2 试验方法
        3.1.3 统计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CmLOXs基因家族候选成员的克隆
        3.2.2 采后处理对薄皮甜瓜果实硬度、果皮色度、SSC及内源乙烯合成的影响
        3.2.3 采后贮藏期间薄皮甜瓜果实不同部位之间LOX酶活性和基因表达的差异
        3.2.4 采后乙烯和1-MCP对薄皮甜瓜果实LOX酶活性和基因表达的影响
        3.2.5 采后乙醇和低温对薄皮甜瓜果实LOX酶活性和基因表达的影响
    3.3 讨论
        3.3.1 采后甜瓜中LOX基因家族成员的表达特性及乙烯调控
        3.3.2 采后甜瓜中LOX基因家族成员对乙醇处理的应答模式
        3.3.3 采后甜瓜中LOX基因家族成员对低温处理的应答模式
    3.4 小结
第四章 CmLOX18在酿酒酵母中的异源蛋白表达、生化特性分析及亚细胞定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质粒与菌株
        4.1.2 主要试剂
        4.1.3 CmLOX18蛋白在酿酒酵母中的真核表达
        4.1.4 CmLOX18蛋白在酿酒酵母中的表达产物的分析
        4.1.5 CmLOX18真核表达酶活测定及产物鉴定
        4.1.6 CmLOX18的亚细胞定位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诱导时间CmLO18的真核表达
        4.2.2 酵母表达重组pYES 2.1-CmLOX18蛋白的鉴定
        4.2.3 CmLOX18真核表达蛋白的酶活力测定
        4.2.4 CmLOX18真核表达蛋白的酶动力学参数
        4.2.5 CmLOX18真核表达蛋白的产物鉴定
        4.2.6 CmLOX18的亚细胞定位
    4.3 讨论
        4.3.1 CmLOX18蛋白的催化产物特异性
        4.3.2 CmLOX18酶学特征与功能分析
        4.3.3 CmLOX18蛋白的亚细胞定位与功能相关性
    4.4 小结
第五章 CmLOX18在番茄中的遗传转化及在果实C6挥发性物质合成中的作用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35::CmLOX18超表达载体构建及农杆菌介导番茄的遗传转化
        5.1.3 转基因植株的PCR鉴定
        5.1.4 转基因植株的Southern blot鉴定
        5.1.5 转基因植株的Western blot鉴定
        5.1.6 转基因植株的实时荧光定量检测
        5.1.7 转基因番茄果实香气成分的分析
        5.1.8 统计方法和图像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T0代转基因番茄植株的鉴定
        5.2.2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成熟的T1代转基因和野生型番茄果实中的LOX和HPL基因表达
        5.2.3 C5和C6挥发性物质在转基因和野生型番茄果实中的含量
    5.3 讨论
        5.3.1 应用转基因技术对甜瓜基因功能的验证
        5.3.2 甜瓜CmLOX18在香气物质合成中的作用
    5.4 小结
全文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冷藏过程中杏果实絮败形成机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及中英文对照表
第1章 绪论
    1.1 杏果实的资源现状
    1.2 果蔬贮藏中的冷害现象
    1.3 冷害的发生机制
        1.3.1 细胞膜的相变
        1.3.2 活性氧代谢的失调
        1.3.3 细胞壁物质代谢异常
    1.4 冷害对乙烯代谢的影响
    1.5 冷害对果蔬组织结构的影响
    1.6 核果类果实的絮败现象及影响因素
        1.6.1 核果类的絮败现象
        1.6.2 影响因素
    1.7 研究目的和意义
    1.8 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采收成熟度对杏果实冷藏品质的影响
    2.1 试验材料和方法
        2.1.1 材料处理
        2.1.2 测定项目及方法
        2.1.3 数据处理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采收成熟度对杏果实腐烂指数及冷害指数的影响
        2.2.2 采收成熟度对杏果实腐烂率及冷害发病率的影响
        2.2.3 采收成熟度对杏果实硬度的影响
        2.2.4 采收成熟度对杏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
        2.2.5 采收成熟度对杏果实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
        2.2.6 采收成熟度对杏果实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2.2.7 采收成熟度对杏果实抗坏血酸含量的影响
        2.2.8 采收成熟度对杏果实出汁率的影响
        2.2.9 采收成熟度对杏果实失重率的影响
        2.2.10 采收成熟度对杏果实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2.2.11 采收成熟度对杏果实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2.2.12 采收成熟度对杏果实呼吸强度的影响
    2.3 讨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采收成熟度对杏果实细胞壁物质代谢的影响
    3.1 试验材料和方法
        3.1.1 材料处理
        3.1.2 测定项目及方法
        3.1.3 数据处理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采收成熟度对杏果实可溶性果胶(WSF)含量的影响
        3.2.2 采收成熟度对杏果实CDTA溶解性果胶(CSF)含量的影响
        3.2.3 采收成熟度对杏果实Na2CO3溶解性果胶(NSF1)含量的影响
        3.2.4 采收成熟度对杏果实Na OH溶解性果胶(NSF2)含量的影响
        3.2.5 采收成熟度对杏果实PG活性的影响
        3.2.6 采收成熟度对杏果实PME活性的影响
    3.3 讨论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采收成熟度对杏果实乙烯生理代谢的影响
    4.1 试验材料和方法
        4.1.1 材料处理
        4.1.2 测定项目及方法
        4.1.3 数据处理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采收成熟度对杏果实贮藏期间乙烯释放量的影响
        4.2.2 采收成熟度对杏果实贮藏期间ACC含量的影响
        4.2.3 采收成熟度对杏果实贮藏期间ACS活性的影响
        4.2.4 采收成熟度对杏果实贮藏期间ACO活性的影响
    4.3 讨论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采收成熟度杏果实显微结构变化与絮败关系的影响
    5.1 试验材料与方法
        5.1.1 材料处理
        5.1.2 石蜡切片制作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采收成熟度对杏果实 25℃贮藏期间组织的显微结构变化的影响
        5.2.2 采收成熟度对杏果实 4℃贮藏期间组织的显微结构变化的影响
        5.2.3 采收成熟度对杏果实 0℃贮藏期间组织的显微结构变化的影响
    5.3 讨论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采收成熟度对杏果实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与絮败关系的影响
    6.1 试验材料和方法
        6.1.1 材料处理
        6.1.2 电镜样品制备
    6.2 结果与分析
        6.2.1 采收成熟度对杏果实 25℃贮藏期间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的影响
        6.2.2 采收成熟度对杏果实 4℃贮藏期间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的影响
        6.2.3 采收成熟度对杏果实 0℃贮藏期间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的影响
    6.3 讨论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1.1 采收成熟度对杏果实品质的影响
        7.1.2 采收成熟度对杏果实细胞壁物质代谢的影响
        7.1.3 采收成熟度对杏果实乙烯代谢的影响
        7.1.4 采收成熟度对杏果实组织结构的影响
        7.1.5 采收成熟度对杏果实超微结构的影响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脂氧合酶及其相关基因与柿和苹果果实成熟衰老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综述
    1.1 脂氧合酶的基本特性
        1.1.1 植物脂氧合酶的结构与分布
        1.1.2 植物脂氧合酶的代谢途径
        1.1.3 植物脂氧合酶基因家族成员的分类
    1.2 脂氧合酶参与茉莉酸的生物合成
    1.3 脂氧合酶与脱落酸的合成
    1.4 脂氧合酶与果实成熟衰老的关系
        1.4.1 脂氧合酶与乙烯
        1.4.2 脂氧合酶与果实的软化
        1.4.3 脂氧合酶与果实香气物质的形成
    1.5 脂氧合酶与植物的逆境胁迫
        1.5.1 脂氧合酶参与植物的低温应答
        1.5.2 脂氧合酶参与植物的盐胁迫
        1.5.3 脂氧合酶参与植物抵抗病虫害的防御反应
    1.6 脂氧合酶各基因家族成员功能的多样性及研究进展
        1.6.1 脂氧合酶基因家族成员在植物生长发育和果实成熟衰老进程中的不同功能
        1.6.2 脂氧合酶基因家族成员在植物抗逆反应过程中的不同功能
    1.7 目前需要研究明确的问题
    1.8 研究的目的意义以及技术路线
        1.8.1 研究的目的意义
        1.8.2 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柿果实脂氧合酶基因的克隆以及原核表达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柿果实总 RNA 的提取及检测
        2.1.3 cDNA 第一链的合成
        2.1.4 脂氧合酶保守序列的扩增
        2.1.5 PCR 扩增产物的检验及回收纯化
        2.1.6 序列测定
        2.1.7 脂氧合酶全长序列的扩增
        2.1.8 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2.1.9 融合蛋白的诱导表达
        2.1.10 序列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脂氧合酶基因 cDNA 全长的扩增
        2.2.2 序列分析
        2.2.3 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 IPTG 诱导表达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GA_3和 ABA 处理对柿果实采后生理及成熟软化过程中 LOX 基因表达的影响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与处理方法
        3.1.2 果实硬度和乙烯释放量的测定
        3.1.3 丙二醛含量的测定
        3.1.4 脂氧合酶活性的测定
        3.1.5 柿果实总 RNA 的提取及 cDNA 第一链的合成
        3.1.6 实时荧光定量 PCR 的检测
        3.1.7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处理对采后柿果实硬度的影响
        3.2.2 不同处理对采后柿果实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3.2.3 不同处理对采后柿果实脂氧合酶活性的影响
        3.2.4 不同处理对采后柿果实乙烯释放量的影响
        3.2.5 不同处理对采后柿果实 DkLOX1 和 DkLOX3 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脂氧合酶及其参与的茉莉酸合成途径与苹果果实成熟关系研究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生理指标的测定
        4.1.3 苹果 RNA 的提取及检测
        4.1.4 DNase I 处理及 RNA 的纯化
        4.1.5 基因的初步筛选及特异引物的设计
        4.1.6 苹果果实上表达的基因成员的筛选
        4.1.7 实时荧光定量 PCR 的检测
        4.1.8 数据处理及基因序列的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生理指标的分析
        4.2.2 LOX 及其他 JA 合成途径相关基因成员的筛选和序列分析
        4.2.3 苹果果肉(含果皮)LOX 基因的表达情况
        4.2.4 苹果果肉(含果皮)与 JA 合成途径相关的其他基因成员的表达情况
        4.2.5 苹果果肉(含果皮)ACS 基因和 ERF 基因的表达情况
        4.2.6 苹果果心 LOX 基因和 AOS 基因的表达情况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采前苹果果实 LOX 基因和 AOS 基因对外源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的应答
    5.1 试验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生理指标的测定
        5.1.3 RNA 的提取和纯化
        5.1.4 实时荧光定量 PCR 的检测
        5.1.5 数据处理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外源 MeJA 处理对苹果果实相关生理的影响
        5.2.2 外源 MeJA 处理对 LOX 基因和 AOS 基因表达的影响
    5.3 讨论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创新点
    6.1 结论
    6.2 本研究的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
致谢
作者简介

(6)组学技术与果蔬采后质量和安全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 果蔬采后的质量与安全
2 果蔬采后质量与安全的生物学基础
3 组学技术与果蔬采后质量和安全
    3.1 组学技术
    3.2 组学技术和果蔬采后的质量
        3.2.1 基因组学
        3.2.2 转录组学
        3.2.3 蛋白组学
        3.2.4 代谢组学
4 组学技术和果蔬采后的安全
    4.1 采后果蔬和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4.2 果蔬异味物质以及有毒有害物质(次生代谢物)的生成条件和代谢途径
5 未来发展趋势

(7)桃成熟过程中的活性物质变化及PG、ACO基因的克隆表达与遗传转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引言
    2. 果实成熟过程中生理的研究进展
        2.1 果实成熟过程中物质的变化
        2.1.1 果实成熟过程中的质地变化
        2.1.2 果实成熟过程中细胞壁结构的变化
        2.1.3 果实成熟过程中细胞及细胞壁主要成分的降解
        2.2 主要细胞壁水解酶与果实成熟软化的关系
        2.2.1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
        2.2.2 果胶果酯酶(PE)的变化
        2.2.3 纤维素酶(Cx-cellulase)
        2.2.4 淀粉酶、糖苷酶的变化
        2.3 乙烯与果实成熟软化的关系
        2.3.1 乙烯的生物合成及其调控
        2.3.2 乙烯生物合成中的关键酶
    3. 调控果实成熟老化的基因工程技术
        3.1 反义基因技术
        3.2 RNA 干扰技术
    4. 桃组织培养及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4.1 桃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4.1.1茎尖培养
        4.1.2 胚培养
        4.1.3 其它类型的外植体培养
        4.2 桃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4.2.1 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桃
        4.2.2 基因枪轰击法转化桃
    5. 立题依据、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第二章 桃果实成熟过程中果实物质变化与 ACO 和 PG 基因表达
    1 材料与试剂
        1.1 植物材料
        1.2 试剂
        1.3 主要仪器
    2 试验方法
        2.1 果实品质评估
        2.2 植物化学分析
        2.2.1 提取物的制备
        2.2.2 总酚含量分析
        2.2.3 类黄铜含量分析
        2.2.4 花青素含量分析
        2.2.5 维生素 C 含量分析
        2.2.6 芳香挥发性物质的分离和分析
        2.2.7 抗氧化能力的分析
        2.3 基因表达分析
        2.3.1 桃果实 RNA 的提取
        2.3.2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2.3.3 qPCR 分析
        2.4 数据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果实品质的变化
        3.2 不同发育时期桃果肉中总酚、类黄酮、花青素和维生素 C 的变化
        3.3 果肉芳香挥发物结构的变化
        3.4 果肉的抗氧化能力的变化
        3.5 桃不同发育阶段中 ACO 和 PG 基因表达变化
        3.6 基因表达和果实品质、代谢成分和抗氧化能力的关系
    4 讨论
第三章 桃 PG 基因的克隆与其 hpRNA 表达载体的构建
    1 材料与试剂
        1.1 植物材料
        1.2 试剂
        1.3 载体及菌株
        1.4 主要仪器
        1.5 主要试剂溶液的配制
        1.6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2 试验方法
        2.1 桃 PG 基因的克隆
        2.1.1 桃基因组 DNA 的提取
        2.1.2 基因组 DNA 的 PCR 扩增
        2.1.3 目的片段的回收
        2.1.4 目的片段与 T 载体的连接
        2.1.5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2.1.6 连接产物的转化
        2.1.7 阳性克隆的筛选和鉴定
        2.1.8 目的 DNA 片段的测序与序列分析
        2.2 hpRNA 表达载体的构建
        2.2.1 技术路线
        2.2.2 方法
        2.2.2.1 含 pCAMBIA2300 质粒的菌株复苏与质粒 DNA 提取
        2.2.2.2 中间载体 pCAMBIA2300-PG1 的构建
        2.2.2.3 RNAi 表达载体 pCAMBIA2300-PG 的构建
        2.2.2.4 构建好的植物表达载体向农杆菌中的转化
    3 结果与分析
        3.1 桃基因组 DNA 的提取
        3.2 电泳检查 PCR 扩增产物
        3.3 PCR 产物的回收与鉴定
        3.4 阳性克隆的测序及分析
        3.5 反义基因 pCAMBIA2300-PG1 的鉴定
        3.6 载体 pCAMBIA2300-PG 的构建
    4. 讨论
第四章 桃 ACO 基因的克隆与其 hpRNA 表达载体的构建
    1 材料与试剂
        1.1 植物材料
        1.2 试剂、载体、菌株及主要仪器
        1.3 主要试剂溶液的配制
        1.4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2 试验方法
        2.1 桃 ACO 基因的克隆
        2.1.1 桃基因组 DNA 的提取
        2.1.2 基因组 DNA 的 PCR 扩增
        2.1.3 目的片段的回收
        2.1.4 目的片段与 T 载体的连接
        2.1.5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2.1.6 连接产物的转化
        2.1.7 阳性克隆的筛选和鉴定
        2.1.8 目的 DNA 片段的测序与序列分析
        2.2 hpRNA 表达载体的构建
        2.2.1 技术路线
        2.2.2 方法
        2.2.2.1 含 pCAMBIA2300 质粒的菌株复苏与质粒 DNA 提取
        2.2.2.2 中间载体 pCAMBIA2300-ACO1 的构建
        2.2.2.3 RNAi 表达载体 pCAMBIA2300-ACO 的构建
        2.2.2.4 构建好的植物表达载体向农杆菌中的转化
    3 结果与分析
        3.1 电泳检查 PCR 扩增产物
        3.2 阳性克隆的测序及分析
        3.3 ACO 干扰载体的构建
    4. 讨论
第五章 根癌农杆菌介导 ACO 基因 hpRNA 表达载体对番茄的遗传转化
    1 材料与方法
        1.1 番茄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
        1.1.1 种子的消毒与接种
        1.1.2 不同外植体对番茄愈伤组织和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1.1.3 不同激素配比对番茄愈伤组织和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1.1.4 不定芽的生根培养
        1.1.5 计算公式
        1.2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 ACO 基因 hpRNA 表达载体对番茄的转化
        1.2.1 材料
        1.2.2 试验方法
        1.2.2.1 农杆菌工程菌液制备
        1.2.2.2 抗生素敏感性试验
        1.2.2.3 遗传转化系统的试验
        1.2.3 转基因植株的 PCR 检测
    2 结果与分析
        2.1 番茄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
        2.1.1 浸泡、不同消毒方式对番茄种子灭菌及萌发的影响
        2.1.2 不同激素配比对番茄愈伤组织和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2.1.3 不同激素浓度对番茄外植体生根的影响
        2.2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 ACO 基因 hpRNA 表达载体对番茄的转化
        2.2.1 抗生素敏感性试验
        2.2.1.1 头孢霉素对组培苗生长的抑制效果
        2.2.1.2 头孢霉素对农杆菌的抑制效果
        2.2.1.3 卡那霉素对番茄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2.2.1.4 卡那霉素对番茄叶片再生的影响
        2.2.1.5 暗预培养过的叶片在含卡那 30 mg/L 的再生培养基上的再生情况
        2.2.2 遗传转化条件的优化
        2.2.2.1 预培养时间对遗传转化的影响
        2.2.2.2 AS(乙酰丁香酮)浓度对遗传转化的影响
        2.2.2.3 菌液浓度对遗传转化的影响
        2.2.2.4 侵染时间对遗传转化的影响
        2.2.2.5 不同共培养时间对遗传转化的影响
        2.2.2.6 不同脱菌方式对抑菌效果的影响
        2.2.3 转化植株的检测
    3 讨论
第六章 桃胚直接诱导不定芽再生体系的建立及遗传转化
    1 材料与试剂
        1.1 植物材料
        1.2 试剂
        1.3 菌株与质粒
        1.4 实验仪器
        1.5 培养基
        1.5.1 基本培养基
        1.5.2 培养基类型
        1.5.3 农杆菌培养基
    2. 实验方法
        2.1 桃胚直接诱导不定芽再生体系的建立
        2.1.1 果实的选取
        2.1.2 种胚的处理
        2.1.3 培养基
        2.1.4 种胚的培养
        2.2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桃胚遗传转化
        2.2.1 抗生素敏感性试验
        2.2.2 农杆菌的活化培养
        2.2.3 遗传转化
        2.3 转基因植株检测
        2.3.1 转化植株与非转化植株 DNA 的提取
        2.3.2 PCR 扩增
        2.3.3 Southern 印记杂交检测
    3. 结果与分析
        3.1 桃胚直接诱导不定芽再生体系的建立
        3.1.1 幼胚发育天数对种胚萌发率的影响
        3.1.2 不同消毒时间对种胚萌发率的影响
        3.1.3 不同激素配比对种胚直接诱导分化的影响
        3.2 遗传转化
        3.2.1 卡那霉素敏感性试验
        3.2.2 预培养时间对转化的影响
        3.2.3 农杆菌菌液浓度和侵染时间对转化的影响
        3.2.4 共培养时间对转化的影响
        3.3 转化植株的检测
        3.3.1 PCR 检测
        3.3.2 Southern 杂交检测
    4. 讨论
第七章 讨论
    7.1 桃果实成熟过程中 PG 基因与 ACO 基因的表达的关系
    7.2 PG 基因和 ACO 基因的表达与桃成熟过程中物质转化的关系
    7.3 PG 基因和 ACO 基因的表达与桃抗氧化能力的关系
参考文献
致谢
导师简介

(8)树莓果实成熟软化机理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国内外的研究动态
        1.1.1 细胞壁物质以及相关酶的变化
        1.1.2 与膜透性相关生理指标变化
        1.1.3 植物激素变化
        1.1.4 果实成熟软化的分子学机理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采样与样品保存
        2.2.2 果实硬度的测定
        2.2.3 细胞壁物质以及相关酶测定
        2.2.4 与膜透性相关生理指标测定
        2.2.5 激素含量的变化
        2.2.6 果实超显微结构观察
        2.2.7 数据处理和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果实外观及硬度变化
    3.2 细胞壁物质及相关酶的变化
        3.2.1 原果胶含量变化
        3.2.2 可溶性果胶含量变化
        3.2.3 纤维素含量变化
        3.2.4 PG 酶活性的变化
        3.2.5 PME 酶活性的变化
        3.2.6 纤维素酶活性的变化
        3.2.7 β-Gal 酶活性的变化
    3.3 与膜透性相关的生理指标的变化
        3.3.1 相对电导率的变化
        3.3.2 MDA 含量的变化
        3.3.3 SOD 酶活性的变化
        3.3.4 POD 酶活性的变化
    3.4 激素含量的变化
        3.4.1 IAA 的含量变化
        3.4.2 ABA 的含量变化
        3.4.3 GA3 的含量变化
        3.4.4 ZT 的含量变化
    3.5 细胞超显微结构的变化
4 讨论
    4.1 关于树莓果实硬度的测定
    4.2 细胞壁成分及相关酶对树莓果实成熟软化的影响
    4.3 活性氧清除酶系统对树莓成熟软化的影响
    4.4 植物内源激素对果实成熟软化的影响
    4.5 树莓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细胞结构的变化
    4.6 树莓果实成熟软化机理的初步探讨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乔纳金’苹果及其脆肉株变果实软化机理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前人研究进展
        1.2.1 果树果实芽变研究进展
        1.2.2 果实香气组成研究进展
        1.2.3 果实成熟软化研究进展
        1.2.4 乙烯合成相关酶和果实软化研究进展
    1.3 本研究的内容及目标
2 材料与方法
    2.1 乔纳金与其脆肉株变果实与叶片形态指标的测定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2 乔纳金脆肉株变果实芽变 AFLP 分子标记鉴定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方法
    2.3 乔纳金与其脆肉株变果实香气成分测定
        2.3.1 试验材料
        2.3.2 试验方法
    2.4 乔纳金及其株变果实发育期硬度脆度及其软化相关基因表达量的测定
        2.4.1 试验材料
        2.4.2 试验方法
    2.5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乔纳金’苹果及其脆肉株变成熟果实硬度脆度及果实与叶片形态的比较
    3.2 ‘乔纳金’苹果脆肉株变的 AFLP 分子标记鉴定
    3.3 ‘乔纳金’苹果及其脆肉株变果实香气成分的比较
    3.4 ‘乔纳金’苹果及其脆肉株变果实发育后期硬度和脆度及软化相关酶基因表达变化
    3.5 ‘乔纳金’苹果及脆肉株变果实发育后期果实脆度与软化相关基因表达量的相关性分析
    3.6 ‘乔纳金’苹果及脆肉株变果实发育后期扩展蛋白基因表达量的变化
4 讨论
    4.1 关于乔纳金脆肉株变果实脆肉芽变鉴定
    4.2 关于乔纳金苹果品种香气物质变化趋势问题
    4.3 关于乔纳金苹果品种果实硬度和脆度的变化趋势问题
    4.4 关于乔纳金苹果果实质地品质发育机理问题
    4.5 关于乙烯合成相关酶与乔纳金与其脆肉株变果实硬脆度的关系问题
    4.6 关于扩展蛋白与与乔纳金与其脆肉株变果实硬脆度的关系问题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10)重庆柑橘钙素营养及调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柑橘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2 钙在果树生产中的作用
        1.2.1 钙的营养功能及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1.2.2 缺钙症状及潜在原因
        1.2.3 钙对植物体其它营养元素的影响
        1.2.4 合理的补钙措施
    1.3 果树对钙的吸收、转运及分配
        1.3.1 果树对钙的吸收及影响因素
        1.3.2 钙在果树体内的运输及分配
    1.4 钙在果树生理代谢中的作用
        1.4.1 钙与裂果等生理性病害
        1.4.2 钙与相关酶类
        1.4.3 钙与植物激素和生长调节剂
    1.5 钙对果实贮藏性能的影响
        1.5.1 钙与果实的呼吸作用
        1.5.2 钙与果实的硬度
        1.5.3 钙与果皮的电导率
        1.5.4 钙延缓果实衰老的可能性机理
    1.6 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第2章 前言
    2.1 选题背景
    2.2 研究目标
    2.3 研究内容
        2.3.1 重庆市柑橘园钙素营养现状调查与分析
        2.3.2 柑橘树体对钙的吸收及分配研究
        2.3.3 柑橘裂果的钙素营养生理及施钙效果研究
        2.3.4 钙对柑橘果实品质及贮藏性的影响
    2.4 技术路线
第3章 重庆市柑橘园钙素营养现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重庆市柑橘栽培区域概况
        3.1.2 样品采集方法
        3.1.3 样品的分析测定方法
        3.1.4 柑橘园钙素含量分级标准
        3.1.5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重庆市柑橘园土壤钙含量现状
        3.2.2 柑橘园土壤酸碱度与钙含量的关系
        3.2.3 重庆市柑橘叶片钙含量现状
        3.2.4 影响柑橘叶片钙含量的因素
    3.3 讨论
    3.4 小结
第4章 柑橘树体对钙的吸收及分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地概况
        4.1.2 样品的采集方法
        4.1.3 样品的测定方法
        4.1.4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年生长周期内柑橘树干物质累积与钙吸收动态变化
        4.2.2 年生长周期内钙在柑橘树体的分配
        4.2.3 柑橘树体不同器官钙含量及累积量的动态变化
        4.2.4 年生长周期内皮层和木质部钙含量及累积量的动态变化
    4.3 讨论
    4.4 小结
第5章 柑橘裂果的钙素营养生理及施钙效果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柑橘裂果的调查研究
        5.1.2 喷钙试验
        5.1.3 测定方法
        5.1.4 数据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柑橘裂果与正常果中N、P、K、Ca含量的差异
        5.2.2 柑橘裂果及正常果果皮中果胶、丙二醛含量及酶活性的差异
        5.2.3 钙对裂果率及果皮各项生理指标的影响
    5.3 讨论
    5.4 小结
第6章 钙对果实品质及贮藏性能的影响
    6.1 材料与方法
        6.1.1 田间试验设计
        6.1.2 样品采集及采后处理
        6.1.3 样品的测定方法
        6.1.4 数据分析
    6.2 结果与分析
        6.2.1 不同时期喷钙对成熟期叶片和果实中养分含量的影响
        6.2.2 不同时期喷钙对果实品质及贮藏性能的影响
        6.2.3 不同喷钙处理贮藏期间果实品质的动态变化
        6.2.4 不同处理贮藏期间果实中酶类的变化
        6.2.5 不同处理贮藏期间果实中果胶及丙二醛含量的变化
    6.3 讨论
    6.4 小结
第7章 主要结论、创新点和研究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特色与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与建议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致谢
学习期间发表的专业论文及参加的课题

四、番茄后熟期细胞超微结构与乙烯合成酶(EFE)活性关系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钙与1-MCP调控甜瓜后熟软化机理及近冰温贮藏技术研究[D]. 张强. 新疆大学, 2020(01)
  • [2]猕猴桃采后冷害木质化特点及其果实抗冷机制研究[D]. 索江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8(01)
  • [3]甜瓜脂氧合酶基因家族成员鉴定、表达调控及CmLOX8在果实香气合成中的作用[D]. 张冲. 沈阳农业大学, 2016(01)
  • [4]冷藏过程中杏果实絮败形成机理的研究[D]. 马玄. 新疆农业大学, 2015(06)
  • [5]脂氧合酶及其相关基因与柿和苹果果实成熟衰老关系研究[D]. 吕静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03)
  • [6]组学技术与果蔬采后质量和安全控制[J]. 崔波,冉冉,许义,石建新.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3(06)
  • [7]桃成熟过程中的活性物质变化及PG、ACO基因的克隆表达与遗传转化[D]. 张伟. 甘肃农业大学, 2013(05)
  • [8]树莓果实成熟软化机理的初步研究[D]. 葛秋来. 东北农业大学, 2013(10)
  • [9]‘乔纳金’苹果及其脆肉株变果实软化机理的初步研究[D]. 宋君. 山东农业大学, 2013(05)
  • [10]重庆柑橘钙素营养及调控研究[D]. 温明霞. 西南大学, 2012(11)

标签:;  ;  ;  ;  ;  

番茄后熟期细胞超微结构与乙烯合酶(EFE)活性关系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