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创造力是如何被扼杀的——两个案例引发的思考

学生的创造力是如何被扼杀的——两个案例引发的思考

一、学生的创造能力是怎样被扼杀掉的——由两个案例引发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盖晨晨[1](2021)在《核心素养视野下初中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文中指出

李佳芯[2](2020)在《扁平化图形设计原理在自闭症儿童辅助康复教具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全球自闭症发病率呈急速上升趋势,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研究自闭症这个特殊群体。这种伴随终身的精神疾病对于自闭症家庭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同时也为社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目前自闭症尚无药可治,但有研究表明,如果在2-4岁自闭症最佳康复期期间,能及时发现孩子有自闭症的症状或倾向,及时就医并采取干预治疗,那么就有极大的可能康复。虽然不能说完全和正常人毫无差异,但正常融入社会生活是没有问题的。自闭症教具,是构建自闭症儿童与外界交往的重要媒介,相对于儿童玩具其干预和治疗的目的更强,可以更好地辅助康复师和家长们改善自闭症儿童生理、心理等问题。我国自闭症研究工作比国外晚40多年,在教具设计上相对于国外成熟稳定的市场尚处于空白阶段,目前国内康复机构所使用的自闭症儿童辅助康复教具,多为国外进口的特殊玩具或儿童通用型玩具。随着国内自闭症儿童数量的逐渐递增,设计出符合我国自闭症儿童的生理、心理的原创教具呼声也越来越高。课题研究目的是基于自闭症儿童认知、心理和行为特点,结合目前国内外自闭症儿童常用康复干预手段,用最接近自闭症儿童图形语言的扁平化图形设计风格,设计一款针对国内大部分自闭症儿童认知障碍问题的康复辅助教具,为其他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工作者们提供有效的数据和实践资料,更好的解决这项科研难题。课题研究方法多样,包括前期的文献分析法、对自闭症儿童家庭、学习、生活习惯等长期跟踪调研的社会调查法、以数据为参考标准的问卷调查法、心理学常用的个案研究法和用户访谈法等来进行课题的研究。通过大量的资料分析和实验测试,研究发现自闭症儿童他们的图形语言具有简单、直接,有同类、异类的叠加,具有鲜明的视觉表现的特点,结合自闭症儿童的视觉偏向性展开教具设计探索。设计实践部分运用扁平化的图形设计风格,作为整个教具的设计基调进行教具设计。通过有目的地选择目标人群进行用户研究,包括目标被试的家庭环境、认知能力、感统能力以及教具喜好的偏向性等,总结自闭症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探讨自闭症儿童成长和智力发展过程中对教具的实际需求,提出教具设计方向。通过分析市场认知类教具产品优缺点,提出明确的教具设计定位、设计要素和设计构想、设计流程等完整的教具设计理论体系。设计并制作出立足于认知心理学和扁平化图形设计风格的《动物系列化立体拼图书》。课题研究工作主要在盐城市协和医院自闭症康复中心完成,设计完成后在该康复中心康复师的配合下,基于整合干预疗法对自闭症儿童进行了实验和评测。实验人群分为一个目标被试的长期跟踪测评和百人适用性短期测评两种。通过实验对测试数据进行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课题所研究设计的《动物系列化立体拼图书》,对自闭症儿童的认知能力、精细动作、手眼协调、感统能力、专注力、语言表达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提升效果,获得了康复师和家长们的一致认可与好评。

李元章[3](2020)在《社区商业的场所营造策略研究 ——以燕子矶G37地块社区商业为例》文中提出随着新零售时代的到来与消费模式的改变,社区商业不再仅仅满足社区生活服务需求,而是要同时满足社区居民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此时需要加强对社区商业模式的研究。而场所理论作为关注人与空间关系的一门学科,由于其自身特性,在社区商业设计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本文以社区商业的场所营造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和总结具体设计中的策略,为新时代下社区商业的建筑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依据。第一章为绪论,主要研究社区商业的发展背景与发展现状;第二章引入场所理论,以诺伯格·舒尔茨的“场所理论”图解为出发点,分析研究社区商业中的场所表现,推导论证社区商业的营造策略;第三章研究社区商业场所营造的具体策略,通过案列研究与总结,提出具体的策略方法与注意要点,为以后社区商业的建筑设计提供方法论上的支持;第四章分析笔者如何运用总结出的社区商业设计策略进行燕子矶G37地块社区商业项目的场所营造。

邱琳娜[4](2020)在《小学书法教学实践研究 ——以济宁市金乡县5所小学为例》文中提出书法是一种具有深厚历史积淀且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展开小学书法教学实践,既能够直接提升小学生的书法水平,还可增强其审美鉴赏素养,实现“德、智、美”的综合全面发展。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成为智慧校园的现实基础,智慧教室、交互式电子白板、云课堂等广泛应用标志着“无纸化”教育时代已经到来。由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应试体系并未对小学生书写能力设定明确考察目标,使得小学书法教学工作曾经一度遇阻。教育部关于《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出台,明确了书法教育对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并且对书写能力、审美素养、文化品质提出具体要求。然而,社会各界对小学书法教学重视度虽然有所提升,但受制于学校教育长期对书法教学的忽视,导致现实中存在诸如书法教学流于形式、学生学习书法兴趣不高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展开关于小学书法教学实践的研究。本文选择济宁市金乡县五所小学作为考察对象,探讨研究小学书法教学实践,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文献综述明确本文的研究切入点,分析多元智能理论和认知建构理论的基本内涵以及对本研究的理论应用价值,梳理并整合宋元明时期、清代及民国时期的儿童及青少年书法教育思想,指出书法教学有利于学生审美能力、心理健康水平、综合能力提升的重要性;(2)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调研法对小学书法教学实践的现状进行分析,分别编制了学校、学生、家长问卷,运用半结构访谈法掌握一手资料,得出教育部门监督机制、学校质量保障体系、书法教师教学能力、学生认知局限、家长配合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具体成因;(3)基于问卷与访谈调研结果,作为指导小学书法教学实践改进的理论支撑,进一步提出了小学书法教学实践探索并展开案例分析。基于上述所述,本文得出的结论为:(1)根据书法教案设计,能够通过调动学生内部因素以促进书法学习兴趣提升;(2)分别就书法教学环境、组织形式、课程类型、教学选择、内容设计方面提出改进策略,实现小学生书法学习效率与学习积极性的共同提高;(3)趣味性教学设计能够启发小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有利于帮助其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希望论文的研究对于促进小学书法教学实践工作的进一步完善能够有一些帮助。

王梦茹[5](2019)在《张祖庆语文教学思想研究》文中提出张祖庆作为新一代的语文名师,先后提出了“高效能语文课堂”与“牧养想象”理念,这些理念深深的渗透在他的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课堂中收获了体验与提高,并为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借鉴。目前学界研究大都停留在对他的课例赏析与思考上,对其教学思想系统化、理论化的研究还有待于深入,因此,本文试图从阅读与写作两个方面对其教学思想进行系统化的研究。本论文主要从张祖庆语文教学理念、阅读教学特点、写作教学特点、教学理念的实施等四个方面展开研究。在语文教学理念方面,笔者发现主要由“高效能语文课堂”与“牧养想象”理念构成,这两个理念是其教学思想的核心,也是笔者研究其阅读、写作教学的有力支撑。基于此,笔者从其经典课例中分别总结出阅读、写作教学的特点。在阅读教学方面,张祖庆在词语、典型手法和文本精神等教学内容上重视学生的体验,而在教学方法上常使用“创境”“多读”“补白”“诉说”等达到体验的目的。在写作教学方面,他重视写作过程的指导。写作前引导学生建构表象,写作中帮助学生唤起想象与体验,写作后组织交流赏评。在教学方法上,经常使用“视觉”“听觉”“头脑风暴”“想象诉说”等方法唤起学生想象。教学理念的实施是本研究的最后一部分。笔者从张祖庆的教学理念出发,结合提炼出的阅读、写作教学特点给出具体的实施建议与案例,以此证明张祖庆的教学理念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张丽丽[6](2018)在《“生本教育”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新课改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然而,在应试教育、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下,现今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的主体地位仍然不能受到重视。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既不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更不符合新课改的基本理念。而“生本教育”提倡以学生为中心,要求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是符合新课改的基本理念的。本文介绍了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生本教育的实施原则、策略及实施步骤。本文采用了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和访谈法。首先,笔者查阅大量国内外有关“生本教育”的文献资料,分析了国内外关于“生本教育”的研究,并对“生本教育”的概念进行界定。通过对高中生的思维特点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的分析,指出“生本教育”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的必要性及可行性。然后,选取两个初始水平差别不大的两个班级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一个作为实验班,另一个作为对照班。实验前,分别对两个班级做了问卷调查,旨在了解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情况。在实验过程中,采用课堂观察法,以了解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实验结束后,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否改变再次对两个班级进行问卷调查,并且对本校实施“生本教育”的学科教师进行访谈,旨在了解他们对“生本教育”的看法。通过分析整理调查问卷以及访谈内容的资料及相关数据,得出本文的结论:“生本教育”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施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提高了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得到了全面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实施“生本教育”的学科教师普遍支持这种教学理念,并且“生本教育”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使教师的教学方法得到改进。

耿茶芬[7](2017)在《趣味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教师课堂当中,教学趣味性往往会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这些方面都有良好的效果。因此在思想品德课程进行的过程中,中学生是否能够保持积极的求知欲望,往往是一项关键性因素。本研究结合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教师的教学技能及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特点,从引起中学生的学习兴致着手,运用案例教学法、文献研究法、归纳总结法、匿名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施趣味教学法进行了研究,旨在探究出适合初中学生的、具体实用、易于操作、富有趣味性的思品教学方法和技巧,以活跃思想品德课堂气氛,激发初中学生学习思想品德学科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学习更加积极和主动,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教学成效。笔者以自身的教学经验为切入口,尝试着探究趣味教学法的内涵、特点、原则,分析了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施趣味教学法的依据、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而更深入地研究思品课堂趣味教学对学校、教师、学生的要求,积极寻求思品教学过程和不同课型的趣味教学方法。期望通过本研究成果可以让一线教师从改变自我开始,使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蜕变、也是一种享受;希望学校真正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开始进行行动,并且在趣味性教学的过程中提供一定的支持性作用和帮助性效果;最终能为趣味教学法在初级中学的研究与应用贡献一点微薄之力。

郦妍[8](2017)在《教育对外开放背景下的全球性大学研究》文中指出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全球范围内大学的教师流动、学生流动、课程、学术项目交流等蓬勃发展。大学在全球建设多个跨国校区,其办学目的和行动彰显全球性,高等教育国际化呈现出一种新的发展形式,全球性大学正在悄然形成。全球性大学开设全球性课程,鼓励全球问题研究,促进师生全球流动,倡导全球学术交流和合作,将国际和多元文化体验与视角全方位地融合入教学、科研和服务之中。与此同时,我国大学在建设"双一流"和扩大教育对外开放过程中,积极探索和寻求发展之路,一些大学开始境外办学的尝试,期望在全球化环境中赢得发展,发展为全球性大学。然而可资借鉴的经验和相关研究却很有限,对于全球性大学的内涵特色、管理策略、问题挑战等相关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讨都较为缺乏,这是本研究开展的目的和基本动力。本文以全球性大学为研究对象,拟展现和分析全球性大学的基本特征、发展特色以及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对我国大学境外办学的发展和创建全球性大学提供建议。全球性大学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不同于一般大学的特色之处,也面临着诸多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及挑战。本研究基于全球性大学是全球公共商品,以及整体协同发展的一个有机系统的认识,借鉴全球一体化和本地反应理论作为观察线索,就全球性大学的学术和行政管理的特点、全球性大学发展特色与挑战等问题进行梳理。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对一些全球性大学进行观察和分析,并以访谈获得的一手资料作为观点的支撑与补充。从大学这一中观层面展开,主要从学生发展、师资开发、课程设置和科学研究等方面探讨全球性大学的学术发展特色;并重点从校长的领导力、组织架构、资产管理、风险管控等方面探讨全球性大学的行政管理创新。最后,通过提炼全球性大学发展特色与挑战,以全球性大学的视角,对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提出建议,尤其是中外合作大学的办学以及创建中国特色的全球性大学的发展进行探讨。通过研究得出,全球性大学的特征是办学目的和行动的全球性。全球性大学目前的发展在全球一体和本地化之间寻求某种平衡与结合。我国大学在境外办学时,需要考虑全球一体化与本地反应之间的平衡问题,以及大学各校区间的协同发展。大学的战略制定要符合和服务于国家战略,依托国家和地方支持,吸引全球资源,提升大学质量,创建中国特色的全球性大学。全球性大学是新生事物,仍处于不断发展和变化之中,短短二十多年的发展,尚不足以显现其全部特征要素,对于全球性大学的研究,需要持续观察。本篇论文试图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并融入观察者的观点和个人的判断。从而期望大家可以更深刻地了解全球性大学这一新生事物,并鼓励更多的人持续关注,参与对全球性大学的研究。

柯婧琼[9](2017)在《深度学习理论与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诗歌是一种表现现实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形式,诗歌教学在阅读教学中占有重要的意义,但是事实上,诗歌教学在整体阅读教学中的地位逐渐削弱,诗歌教学流程的程式化,导致产生师生文本解读不够深入,诗歌被肢解成一个个知识点、重复讲解知识点、一言堂等教学问题,学生对学习诗歌缺乏兴趣,对诗歌、诗人缺乏整体性的认识与思考,学生更多的是利用答题的思维模式来理解文本,学生处于浅层学习的状态,例如不知道用什么方法去鉴赏诗歌,不能够深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等等,最终导致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提高。本研究主要以深度学习理论为视角来研究高中语文诗歌教学,即主要研究内容就是针对语文学科当中的诗歌教学,思考在实际课堂实践中关于促进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笔者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叙述、比较深度学习与浅层学习的内涵、特点,概括出深度学习的主要特征。通过使用问卷调查法对一所高中的语文诗歌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发现高中语文诗歌教学存在一些浅层学习的现象,从两个方面分析其原因,一是必修课、选修课教学流程程式化;二是评价方式单一。从而导致学生对学习诗歌没有兴趣,教师在实际的诗歌教学过程中,主要重视培养学生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和诗歌鉴赏能力,忽视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笔者在调查诗歌教学现状、探寻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策略,主要表现为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注重整合教学资源、诗歌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强调建立反思性的评价方法,最后总结“深度学习”对语文诗歌教学的意义。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深度学习”的理念符合新课标教学的要求。二是“深度学习”有利于提高语文诗歌教学的效率,最终目的是希望对高中语文诗歌教学起到一定的的积极意义。

曹洋[10](2016)在《基于建筑伦理的中国建筑设计协作机制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建筑设计是建筑行业活动的核心环节,围绕其构建的制度体系是行业运转秩序的基础。建筑设计及其实现不仅是建筑设计从业者的主体工作,更是建筑工程各个利益相关方博弈的重要平台。当前,我国的建筑设计协作机制尚不完善,各利益主体的价值立场冲突严重,致使本应投入于工程的社会资源蒸发于行业内耗之中。因此,有必要客观审视建筑行业现行制度环境的问题,并对其改进方式提出建议,进而构建权责清晰、运转高效的行业新秩序。西方的经验证明,建筑师的职业天性决定了其作为建设项目的核心角色最有利于社会资源的高效利用。然而,由于历史因素的影响和现实环境的制约,中国建筑师的业务水平尚无法支撑其新的角色定位,普遍存在的激愤情绪也使其对其他利益主体的价值诉求存在偏见。中国建筑师必须拓展视野并提升自己,才能与新的制度环境相匹配。本文在客观还原中国建筑行业生态的基础上,探讨了行业新秩序的可能性及其概貌,以期增进建筑师对其他利益主体的理解,并正视自身的不足,进而在制度调整和自我提升的双重作用下,形成建筑行业基于伦理的价值共识和善意的协作氛围。全文分四部分。首先,文章从秩序的概念出发,重新勾勒了作为本文理论支撑的建筑伦理学的学术框架,简要介绍了其中与本课题密切相关的学术成果和理论工具,借此帮助读者建立起观察建筑行业现象的伦理视角。其次,基于大量的访谈调研,文章对建筑活动各相关群体(行政管理方、建设方、设计方、施工方、使用方)的建筑伦理观和职业困境进行了较详尽的阐述,由此呈现出建筑行业生态的现实场景。在第三部分,文章就行业内的一些焦点问题展开讨论,通过对各方真实态度的分析,揭示出建筑活动伦理判断的矛盾性与复杂性,并由此引发对问题背后制度根源的思考。在结论部分,文章以西方建筑师负责制为蓝本,结合中国现实提出了以建筑师为核心的行业新秩序的构想,讨论了其制度支撑,并从伦理学角度进行了合理性证明。最后,文章还对新机制环境下建筑师的自我调整提出了建议。

二、学生的创造能力是怎样被扼杀掉的——由两个案例引发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学生的创造能力是怎样被扼杀掉的——由两个案例引发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2)扁平化图形设计原理在自闭症儿童辅助康复教具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课题综述
    1.1 研究背景
        1.1.1 选题理由
        1.1.2 研究目的
    1.2 学术价值和意义
        1.2.1 研究价值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发展趋势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处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措施
        1.4.3 可行性分析
        1.4.4 研究思路
第2章自闭症概述
    2.1 自闭症简介
        2.1.1 自闭症儿童的心理行为特征
        2.1.2 自闭症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及其成因
        2.1.3 现代中国大众对自闭症认知度分析
        2.1.4 现代中国自闭症家庭调查
    2.2 自闭症儿童康复教育
        2.2.1 自闭症儿童康复教育干预手法
        2.2.2 自闭症儿童康复教育干预原则
        2.2.3 自闭症儿童辅助康复教具
    2.3 自闭症儿童目标被试评估
        2.3.1 自闭症儿童目标被试选择标准
        2.3.2 评估方法简介
        2.3.3 评估量表简介
第3章图形扁平化与自闭症儿童教具设计
    3.1 图形的概念和发展
        3.1.1 图形定义
        3.1.2 图形的起源与发展
    3.2 自闭症儿童的图形语言
        3.2.1 自闭症的“图像式思维”
        3.2.2 自闭症儿童的图形语言
    3.3 扁平化设计
        3.3.1 扁平化设计定义
        3.3.2 扁平化设计的起源与发展
        3.3.3 扁平化设计的艺术表现形式
        3.3.4 扁平化设计在儿童教育产品上的应用
第4章自闭症儿童教具偏及教具设计策略
    4.1 自闭症儿童教具偏向性
    4.2 教具设计定位
    4.3 自闭症儿童与拼图教具
        4.3.1 拼图教具类别
        4.3.2 自闭症儿童拼图教具认知发展
        4.3.3 自闭症儿童拼图教具小结
    4.4 教具设计原则
    4.5 教具设计流程
第5章自闭症儿童拼图教具设计
    5.1 自闭症儿童拼图教具设计构想
    5.2 自闭症儿童拼图教具设计草图
    5.3 自闭症儿童拼图教具设计方案
        5.3.1 设计方案介绍
        5.3.2 设计材质介绍
        5.3.3 人机尺寸说明
    5.4 自闭症儿童拼图教具设计创新
    5.5 自闭症儿童拼图教具设计方案及操作说明
第6章自闭症儿童目标被试教具实践成果评估
    6.1 教具评估实验方法
        6.1.1 实验方法简介
        6.1.2 实验流程
        6.1.3 数据分析
    6.2 教具设计测试评估
        6.2.1 目标被试教具实践评估分析
        6.2.2 多名被试对比教具评估测试分析
        6.2.3 教具测试评估分析小结
    6.3 教具设计优缺点
        6.3.1 教具设计优点
        6.3.2 教具设计缺点
第7章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教具实践意义和今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科研成果
    1.硕士期间学术论文成果
    2.硕士期间科研项目成果
    3.硕士期间参赛获奖成果
    4.硕士期间其他研究成果
附录
    附录A:自闭症儿童观察日志
    附录B:盐城协和医院自闭症康复中心分管主任采访大纲
    附录C:盐城协和医院自闭症康复中心分管主任采访稿
    附录D:盐城协和医院自闭症康复中心康复采访大纲
    附录E:盐城协和医院自闭症康复中心康复采访稿
    附录F:关于对自闭症儿童的问卷调查
    附录G:关于自闭症社会认知度调查报告分析
    附录H:自闭症儿童及家庭调查问卷
    附录I:自闭症儿童及家庭调查问卷报告分析
    附录J:拼图书选购问卷调查
    附录K:拼图书选购问卷调查分析
    附录L:关于自闭症儿童认知情况调查表(家长)
    附录M:关于自闭症儿童认知情况调查表(家长)分析
    附录N:动物系列化拼图书设计方案
    附录O:动物系列化拼图书配套绘本设计方案
    附录P:教具操作示范视频拍摄脚本
    附录Q:自闭症目标被试认知水平评估量表(一)
    附录R:自闭症目标被试认知水平评估计量(二)
    附录S:自闭症目标被试教具使用情况记录量表
    附录T:多名自闭症被试教具对比测试评估表(低阶组)
    附录U:多名自闭症被试教具对比测试评估表(高阶组)

(3)社区商业的场所营造策略研究 ——以燕子矶G37地块社区商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上篇 工程项目图纸-燕子矶G37 地块社区商业设计
下篇 工程研究报告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理论研究
        1.2.1 国外相关理论
        1.2.2 国内相关理论
        1.3 社区商业现状研究
        1.3.1 国外社区商业现状研究
        1.3.2 国内社区商业现状研究
        1.3.3 研究总结
        1.4 研究内容与范围界定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范围与重点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框架
    第二章 社区商业场所营造概述及要素解析
        2.1 社区商业概述
        2.1.1 概念
        2.1.2 基本特征
        2.1.3 社区商业的分类
        2.1.4 社区商业业态研究
        2.2 场所概念及营造要素
        2.2.1 场所的概念
        2.2.2 场所营造的三要素
        2.3 社区商业的场所概念及其营造
        2.3.1 社区商业场所概念
        2.3.2 社区商业场所营造要素解析
        2.3.3 小结
    第三章 社区商业场所营造策略
        3.1 精神塑造
        3.1.1 文化融合
        3.1.2 主题拓展
        3.2 空间形式组织
        3.2.1 空间组织类型
        3.2.2 形态与界面设计
        3.3 公共空间营造
        3.3.1 入口空间
        3.3.2 交通空间
        3.3.3 中庭空间
        3.4 小结
    第四章 社区商业实践项目分析
        4.1 项目概述
        4.1.1 地理区位
        4.1.2 区域规划
        4.1.3 基地周边概况
        4.1.4 布局规划
        4.2 场所营造
        4.2.1 精神塑造
        4.2.2 空间形式组织
        4.2.3 公共空间营造
    第五章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图片来源

(4)小学书法教学实践研究 ——以济宁市金乡县5所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1.研究方法
        2.创新之处
二、相关理论概述
    (一)相关理论基础
        1.多元智能理论
        2.认知建构主义理论
    (二)古代书法教育思想
        1.宋元明时期书法教育课程
        2.清代书法教育课程
        3.民国书法教育课程
    (三)加强小学书法教育的必要性
        1.提高小学生艺术审美能力
        2.促进小学生心理素质健康发展
        3.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4.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小学书法教学实践的现状调查分析
    (一)调查设计与过程
        1.调查设计
        2.调查过程
    (二)调查结果分析
        1.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2.访谈调研结果分析
四、小学书法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教育部门监督机制有待完善
    (二)学校质量保障体系有待完善
        1.书法课的形式化
        2.师资队伍建设不足
        3.教学要求不严格
        4.教学条件不足
    (三)教师自身的书法修养不足
        1.日常书写不够重视
        2.教师自身书写水平有限
        3.教学方法单一
    (四)小学生自身的认知局限
    (五)家庭方面的原因
        1.观念问题
        2.监督问题
五、小学书法教学实践探索与案例分析
    (一)小学书法教学实践探索
        1.小学书法课程设置
        2.小学书法教学目标
        3.小学书法教学组织与内容
        4.小学书法教学方法
        5.小学书法教学实践活动
    (二)小学书法教学实践的案例分析
        1.运用“体验式教学法”的《横折钩》教学案例
        2.运用“趣味教学法”的楷书摹写教学案例
        3.运用“两步五环节教学法”的“写春联”体验式主题活动教学案例
六、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展望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论着目录
致谢

(5)张祖庆语文教学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缘由
    二 研究意义
    三 研究综述
    四 研究方法
第一章 张祖庆语文教学理念
    第一节 高效能语文课堂理念
        一 核心——以生为本
        二 取向——简约丰满
    第二节 牧养想象理念
        一 牧养想象理念的内涵
        二 牧养想象理念的原则
第二章 张祖庆阅读教学特点
    第一节 阅读教学内容的特点
        一 在词语教学上重视沉入
        二 在典型手法教学上重视沉浸
        三 在文本精神教学上重视体验
    第二节 阅读教学方法的特点
        一 视听创“境”
        二 以“读”感悟
        三 以“补”促读
        四 以“说”入境
第三章 张祖庆写作教学特点
    第一节 写作教学过程的特点
        一 重视写作前的表象建构
        二 重视写作时的主体唤起
        三 重视写作后的交流赏评
    第二节 写作教学方法的特点
        一 以视觉化手段铺设阶梯
        二 以听觉化手段激起想象
        三 以头脑风暴碰撞想象
        四 以想象诉说进入角色
第四章 张祖庆教学理念的实施
    第一节 阅读教学的实施
        一 阅读教学的实施建议
        二 阅读教学的具体实施
    第二节 写作教学的实施
        一 写作教学的实施建议
        二 写作教学的具体实施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生本教育”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新课改的要求
        1.1.2 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
        1.2.1 国外相关研究
        1.2.2 国内相关研究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生本教育的理论概述
    2.1 生本教育的起源
    2.2 生本教育的定义与内涵
        2.2.1 生本教育的定义
        2.2.2 生本教育的内涵
    2.3 生本教育的理论基础
        2.3.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3.2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2.3.3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第三章 生本教育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3.1 生本教育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的必要性
        3.1.1 高中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3.1.2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3.2 生本教育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的可行性
        3.2.1 符合高中信息技术大纲要求
        3.2.2 符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特点
第四章 生本教育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的前期准备
    4.1 合理组建学习小组
        4.1.1 科学分组
        4.1.2 合理规划小组规模
        4.1.3 小组成员合理分工
    4.2 建立多元发展性教学评价体系
        4.2.1 确定多元综合的评价内容
        4.2.2 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方法
        4.2.3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4.3 教师对生本教育理念的内化
        4.3.1 教师通过多种途径学习生本教育理念
        4.3.2 教师对生本教育教学观的实践与思考
第五章 生本教育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施原则、策略及教学环节
    5.1 生本教育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施原则
        5.1.1 以生为本原则
        5.1.2 先学后教原则
    5.2 生本教育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5.2.1 导学方法多元化
        5.2.2 重视学生全面发展
        5.2.3 突出小组合作为主的学习方法
    5.3 “生本教育”理念应用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教学环节
        5.3.1 学生自主完成前置作业
        5.3.2 教师导入新课
        5.3.3 小组合作学习
        5.3.4 小组展示交流,教师点拨释疑
        5.3.5 师生总结评价
第六章 生本教育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6.1 实验设计
        6.1.1 实验对象
        6.1.2 实验时间
        6.1.3 实验假设
        6.1.4 实验变量
        6.1.5 实验过程
    6.2 实验结果
        6.2.1 课堂观察与分析
        6.2.2 学生学习能力数据统计与分析
        6.2.3 学生学习兴趣数据统计与分析
        6.2.4 教师访谈与结论
结束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趣味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归纳总结法
        (三)问卷调查法
    五、研究内容
    六、创新之处
第一章 趣味教学法的相关概述
    一、对趣味的理解
    二、趣味教学法的含义
    三、趣味教学法的特点
        (一)体验性
        (二)互动性
        (三)创造性
        (四)启发性
    四、趣味教学法的原则
        (一)创新性原则
        (二)积极性原则
        (三)贴近性原则
        (四)适时性原则
第二章 初中思想品德课引入趣味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及现实依据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引入趣味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教学最优化理论
        (三)多元智力理论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引入趣味教学法的现实依据
        (一)学业水平考试改革带来新挑战
        (二)素质教育的需要
        (三)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特点的需要
        (四)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的需要
第三章 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施趣味教学法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施趣味教学法时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存在的问题
        (二)教师存在的问题
        (三)学生存在的问题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趣味教学法实施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学校方面的原因
        (二)教师方面的原因
        (三)学生方面的原因
第四章 趣味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具体运用策略
    一、趣味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运用的新要求
        (一)对学校提出的新要求
        (二)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三)对学生提出的新要求
    二、趣味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的实施及运用
        (一)优化教学设计,用活导课,点燃上课激情
        (二)灵活丰富的教学形式
        (三)增进趣味教学的互动性,优化课堂氛围
        (四)寻找素材,丰富趣味课堂内容
        (五)布置趣味作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趣味教学法在不同课型中的实施及运用
        (一)体验课的趣味教学
        (二)练习课的趣味教学
        (三)复习课的趣味教学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学生调查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8)教育对外开放背景下的全球性大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全球性大学
        二、海外分校与门户校园
        三、全球本地性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关于全球性大学的研究
        二、关于海外分校的研究
    第四节 研究架构与方法
        一、论文的框架结构
        二、采用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全球性大学的形成与内涵
    第一节 全球性大学形成的背景
        一、全球化背景下大学面临的双重压力
        二、全球化背景下各国高等教育的变革
        三、从多元巨型大学到全球性大学
    第二节 全球性大学形成的契机
        一、天时:国家教育全球化时代的发展诉求
        二、地利:本地城市的全球化建设目标
        三、人和:大学校长的全球化战略视野
    第三节 全球性大学形成的阶段
        一、全球性大学的萌芽阶段
        二、全球性大学的培育阶段
        三、全球性大学的成形阶段
    第四节 全球性大学的内涵与特征
        一、全球性大学的概念内涵
        二、全球性大学的基本特征
第三章 全球性大学研究的理论视角
    第一节 全球公共物品理论视角
        一、公共物品与全球公共物品理论
        二、高等教育是全球公共物品
        三、全球性大学的定位
    第二节 系统论视角
        一、全球性大学系统的要素
        二、全球性大学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三、全球性大学系统的特色
    第三节 全球本地化理论视角
        一、全球性大学的全球维度表征
        二、全球性大学的国家维度特征
        三、全球性大学的地方维度特色
第四章 全球性大学的学术发展特色
    第一节 全球性大学的学生发展
        一、培养全球公民
        二、构建身份认同
        三、促进跨文化学习
    第二节 全球性大学的师资开发
        一、以课程为纽带的教学型教师
        二、以学术为纽带的科研型教师
        三、以服务为纽带的管理型教师
    第三节 全球性大学的学术管理
        一、全球性大学的课程资源
        二、全球性大学的学术研究
        三、全球性大学的学术质量
第五章 全球性大学的行政管理创新
    第一节 全球性大学的组织管理
        一、全球性大学的校长领导力
        二、全球性大学的组织架构
    第二节 全球性大学的资产管理
        一、全球性大学的资产权属
        二、全球性大学的品牌管理
    第三节 全球性大学的风险管控
        一、全球性大学的内部风险管理
        二、全球性大学的外部风险控制
第六章 全球性大学发展的特色与挑战
    第一节 全球性大学的发展特色
        一、全球-国家-地方协同发展
        二、整合多校区联动发展
        三、一座跨文化的桥梁
    第二节 全球性大学的问题与挑战
        一、需要取得本地制度合法性地位
        二、需要破除既有的认知观念障碍
        三、需要促进多方位的跨文化融合
        四、需要构建明晰的法人治理地位
第七章 全球性大学视角下我国高等教育的对外开放
    第一节 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现状
        一、中外合作大学的启示
        二、中外合作大学的走向
    第二节 构建中国高校主导的全球性大学
        一、中国大学境外办学的现实性分析
        二、中国特色全球性大学的可行性探讨
        三、中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未来发展的思考
结语:创建中国特色的全球性大学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9)深度学习理论与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一、中国传统诗论的主要特点
        二、高中课堂诗歌教学的主要特点
    第二节 国内外关于深度学习理论的研究综述
        一、理论认识研究
        二、技术支持研究
        三、实践应用研究
    第三节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第一章 深度学习的理论概述
    第一节 深度学习的概念界定
    第二节 深度学习的主要特征
        一、基本特征:信息整合
        二、核心特征:高阶思维
        三、重要特征:建构反思
        四、外部特征:技术支持作为教学工具
第二章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现状分析
    第一节 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第二节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高中语文诗歌教学呈现浅层学习的特点
        二、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浅层性的原因分析
第三章 促进深度学习的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策略探讨
    第一节 诗歌教学中合理整合教学资源
        一、合理整合教材资源与信息技术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诗歌阅读教学的整合
    第二节 诗歌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
        一、诗歌教学中的高阶思维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第三节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强调反思性评价方法
        一、教师诗歌教学中强调反思性
        二、学生学习诗歌强调反思性
        三、构建反思性的评价方法
第四章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案例分析
    第一节 《定风波》听课记录分析
        一、听课记录呈现
        二、听课记录分析
    第二节 《诗两首》教学案例述评
        一、案例呈现
        二、案例分析
第五章 深度学习对语文诗歌教学的意义
    第一节“深度学习”的理念符合新课标教学的要求
    第二节“深度学习”有利于提高语文诗歌教学的效率
结语
    第一节 关于本研究的小结
    第二节 关于本研究的局限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现状的调查问卷
    附录2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后记

(10)基于建筑伦理的中国建筑设计协作机制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缘起:从几个案例说起
    2 问题的提出:建筑设计协作进程如何从多方博弈走向共享共赢
    3 研究思路与方法
    4 论文框架
    5 论文创新点
第一章 建筑伦理视角的建立
    1.1 建筑伦理既有研究概述
        1.1.1 何为建筑伦理
        1.1.2 建筑伦理学的发展概况
        (1)西方建筑伦理学发展概况
        (2)中国建筑伦理学发展概况
    1.2 建筑伦理的秩序解读
        1.2.1 中国传统文化对伦理概念的解读
        1.2.2 建筑伦理的本质内涵:关于秩序的建筑学说
    1.3 建筑伦理视角对建筑设计机制优化研究的现实意义
        1.3.1 作为一门道德哲学的现实意义
        (1)西方规范伦理学对建筑设计机制优化研究的启示
        (2)中国传统伦理观对市场活动的影响
        1.3.2 作为一种秩序学说的现实意义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建筑设计协作利益相关方的建筑伦理观
    2.1 建筑行政管理方的建筑伦理观
        2.1.1 建筑行政管理方的内涵
        2.1.2 建筑行政管理方职业行为的基本逻辑
        (1)建筑行政管理方的市场角色
        (2)经济视角下建筑行政管理方的职业行为逻辑
        2.1.3 建筑行政管理方的建筑伦理观
        (1)建筑行政管理方的建筑价值观
        (2)建筑行政管理方的职业立场
        2.1.4 建筑行政管理方的难处
    2.2 建筑建设方的建筑伦理观
        2.2.1 建筑建设方的内涵
        2.2.2 建筑建设方职业行为的基本逻辑
        (1)不同类型建设方职业行为逻辑的共性
        (2)不同类型建设方职业行为逻辑的差异
        2.2.3 建筑建设方的建筑伦理观
        (1)建筑建设方的建筑价值观
        (2)建筑建设方的职业立场
        2.2.4 建筑建设方的难处
    2.3 建筑设计方的建筑伦理观
        2.3.1 建筑设计方的内涵
        2.3.2 建筑设计方职业行为的基本逻辑
        2.3.3 建筑设计方的建筑伦理观
        (1)建筑设计方的建筑价值观
        (2)建筑设计方的职业立场
        2.3.4 建筑设计方的难处
        2.3.5 小结:在市场规则与专业理想间徘徊的建筑设计方
    2.4 建筑施工方的建筑伦理观
        2.4.1 建筑施工方的内涵
        2.4.2 建筑施工方职业行为的基本逻辑
        2.4.3 建筑施工方的建筑伦理观
        (1)建筑施工方的建筑价值观
        (2)建筑施工方的职业立场
        2.4.4 建筑施工方的难处
    2.5 建筑使用方的建筑伦理观
        2.5.1 建筑使用方的内涵
        2.5.2 建筑使用方的建筑伦理观
        (1)业主的建筑伦理观
        (2)客户的建筑伦理观
        (3)一般使用者的建筑伦理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建筑设计协作进程中典型矛盾的伦理解读
    引论:忧郁的职业性
    3.1 认知层面的建筑伦理摩擦
        3.1.1 技术价值层面的建筑价值观摩擦:以“功能”为例
        (1)建筑相关群体对建筑功能的不同理解
        (2)与功能相关的建筑伦理摩擦
        3.1.2 社会文化价值层面的建筑价值观摩擦:以“文化态度”为例
        (1)投资与建筑文化价值观摩擦
        (2)纯利率与建筑文化价值观摩擦
        3.1.3 感性认知价值层面的建筑价值观摩擦:以“创新”为例
        (1)建筑师:创新的维度
        (2)工程师:创新的标准
        (3)施工方:创新的成本
        (4)行政管理方:创新的价值
        (5)开发商:创新的风险
    3.2 职业活动层面的建筑伦理摩擦
        3.2.1 策划与设计阶段的建筑职业伦理摩擦
        (1)关于“任务书”
        (2)关于“调研”
        (3)关于“专项设计前置”
        3.2.2 施工阶段的建筑职业伦理摩擦
        (1)关于“施工招投标”
        (2)关于“变更”
        (3)关于“监理”
        (4)关于“完成度”
        3.2.3 使用阶段的建筑职业伦理摩擦
        (1)关于“非法改造”
        (2)关于“使用”
        3.2.4 与“推进速度”相关的建筑职业伦理摩擦
        3.2.5 与“职业道德”相关的建筑职业伦理摩擦
        (1)行政干预是“合理的犯规”吗?
        (2)开发商的社会责任
        (3)公众能否为城市建设负责?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秩序重构:基于建筑伦理的建筑设计协作机制优化建议
    引论:市场经济环境下制度、契约与道德的统一
    4.1 中外建筑师职业权责的比较
        4.1.1 中外建筑师在建筑生产活动中职业权责的比较
        (1)中国建筑师执业制度的现状及其历史成因
        (2)西方建筑师的执业制度概貌
        (3)中国现行工程管理制度的问题
        4.1.2 中外建筑师在城市建设决策中职业权责的比较
    4.2 以建筑师为核心的行业秩序重建
        4.2.1 建筑行业新秩序概貌
        (1)参照系:西方建筑师与建设工程其他利益主体的关系
        (2)符合中国国情的中间路线
        4.2.2 建筑行业新秩序的伦理学支撑
        (1)道义论路径的辩护
        (2)目的论路径的辩护
        (3)契约论路径的辩护
        4.2.3 建筑行业新秩序的制度支撑
        (1)建筑师对建设工程的全程业务
        (2)支持咨询服务业的发展
        (3)建筑师的职业风险控制
        (4)城市建设决策中专业话语权的提升
        (5)建筑行业协会管理与监督职能的强化
    4.3 新的设计协作机制环境下建筑师的自我调整
        4.3.1 价值认知层面的调整:设计价值观的伦理回归
        (1)当代中国建筑创作价值观的迷失
        (2)建筑创作是否需要价值标准
        (3)基于建筑伦理的建筑创作价值观初探
        4.3.2 职业活动层面的调整:建筑师职业伦理准则的制定
        (1)自省:建筑师的社会责任
        (2)自治:建筑师职业伦理准则探索
        4.3.3 业务水平层面的调整:建筑师业务水平的提升
        (1)市场意识的提升
        (2)沟通能力的提升
        (3)图纸质量的提升
        (4)施工知识的补足
        (5)后期服务意识的加强
    本章小结
结语:制度与善意
参考文献
图片来源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一 调查问卷
附录二 采访记录
    建筑行政管理方采访
    建筑建设方采访
    建筑设计方采访
    建筑施工方采访
附录三 美国建筑师学会(AIA)伦理与职业行为准则
附录四 西方建筑学固有的伦理维度
附录五 规范伦理学主要分支概述
附录六 中国传统伦理观的基本内容及特征
致谢

四、学生的创造能力是怎样被扼杀掉的——由两个案例引发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核心素养视野下初中群文阅读教学策略[D]. 盖晨晨. 西南大学, 2021
  • [2]扁平化图形设计原理在自闭症儿童辅助康复教具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 李佳芯. 江苏大学, 2020(05)
  • [3]社区商业的场所营造策略研究 ——以燕子矶G37地块社区商业为例[D]. 李元章. 东南大学, 2020(01)
  • [4]小学书法教学实践研究 ——以济宁市金乡县5所小学为例[D]. 邱琳娜.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1)
  • [5]张祖庆语文教学思想研究[D]. 王梦茹. 上海师范大学, 2019(08)
  • [6]“生本教育”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 张丽丽. 山东师范大学, 2018(01)
  • [7]趣味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研究[D]. 耿茶芬. 云南师范大学, 2017(02)
  • [8]教育对外开放背景下的全球性大学研究[D]. 郦妍. 华东师范大学, 2017(01)
  • [9]深度学习理论与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研究[D]. 柯婧琼. 湖北师范大学, 2017(01)
  • [10]基于建筑伦理的中国建筑设计协作机制优化研究[D]. 曹洋. 天津大学, 2016(12)

标签:;  ;  ;  ;  ;  

学生的创造力是如何被扼杀的——两个案例引发的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