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子商务呼唤网络财务(论文文献综述)
肖梦黎[1](2019)在《交易平台自我规制的风险与问责分析》文中认为网络交易平台正经历着迅速崛起与超速发展,并且以席卷之势侵入每个个体的日常生活场景。这些交易平台兼具企业与市场的双重属性,具有用网络效应吸引交易量、以高效的搜索匹配能力降低交易成本等特点。交易平台需要符合交叉网络外部性、价格结构非中性、买卖双方在市场上直接进行交易,且交易双方退出平台的成本较高四个约束条件。对网络交易平台的考察应该放置在交易平台动态演进的视角中进行。网络交易平台是交易平台演进过程的最新阶段,既具有交易平台的共同属性,也有互联网环境下的新特点。交易平台采取自我规制的原因一是在于自我规制是最自然的规制形式,二是作为他者的“命令-控制型”规制在交易平台所处的行业异质性较强的新兴领域会遭遇巨大的规制难题。网络交易平台不受物理疆域的限制并具有技术上的架构优势,法律不完备与执法不足很难避免。自我规制具有信息优势,可以有效减缓风险认知中的二元对立,促进被规制者的服从。使政府既达到规制目的,又无需承担规制成本与规制责任。网络交易平台自我建构了一个规范闭环,对于进入平台交易的主体均有规制效力。这也就暗合了法律多元主义的一个命题:即一定条件下,在给定的场域内,是一些非国家法的规范秩序在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研究自我规制有助于了解社会自治的结构与机理,从而实现对回应型法的升级,使法律得以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交易平台进行自我规制的初衷在于降低规制成本、消弭风险带来的偏在性,以更好地回应功能分化社会下“去中心”的规制体系。但风险是弥散且难以消灭的,风险已经逐渐演变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背景辐射。交易平台不但可能产生科学技术视角下的风险,即包含技术故障导致的交易异常、系统漏洞带来的数据泄露在内的技术与系统风险,也可能产生社会科学取向下可归咎于决定的风险,包含歧视性定价、搜索排名、定向广告等算法的风险,以及交易平台的失察风险与自我规制制度被滥用的风险。交易平台的自我规制产生风险的主要原因在于交易平台在自我规制的过程中建构了各种“权力”,有传统社团的刚性处罚权,也有发展到网络交易平台才逐渐兴盛的柔性“数据权”。交易平台的权力多数时候不表示为传统意义上的“压制”与“审查”,而更像是一种以“同意”为前提的,使用代码、软件、架构与协议,渗透到“最微妙的个体行为中”的权力。公民权力与平台权力互相影响;国家权力既可能被平台权力所规避,也可能型塑甚至收编平台权力。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类型的平台会主动选择或被动接受不同的权力关系。交易平台利用权力建构出了“决定者”与“被决定影响者”,从而成为了各种风险产生的前提。交易平台在自我规制的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类型的风险,因此需要加强交易平台、平台用户与公众间的风险沟通。平台应就自律规则的创设、修改,自律规则本身,以及自律规则的执行等方面做出说明与解释,以尝试弥合兼具专家与规制者身份的平台与公众间风险意识的鸿沟。这种说明解释义务是非强制性的,不宜由政府直接进行干预,而应由各方共同形成一种强大的外部压力,迫使平台进行自我设限并完善其风险沟通机制。风险沟通需要从寻求“公开”逐渐变为追求“透明”,“公开”往往和客观的点状或块状信息相联系,“透明”则具有明显的价值导向,即希望通过民主理念的进入使得平台权利的运转变得清晰可见。若潜在风险演化成了实质性的损害,交易平台还需要承担强制性的“归因-课责”责任。对自我规制进行风险规制时需要考量无序成本与权力成本,继而在自我规制、司法介入与行政监管与国有化等规制方式中做出选择。具体归责要考虑到“规制总强度恒定”与不同类型交易平台中规制阶梯的存在。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交易平台应该综合风险控制与成本收益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外部介入模式,将预防原则与回复性原则的精神渗透到规制过程中,从而在尊重自我规制、保护用户权益与推动产业创新间达到一种平衡。
王岚[2](2019)在《高职院校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研究》文中认为服务经济时代呼唤现代服务业高技能人才。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随着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能够培养满足现代服务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显得尤为迫切。然而,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培养的高技能人才还不能胜任现代服务业领域的相关工作,学术界关于高职院校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研究尚不多见。因此,面对服务经济时代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挑战,如何培养满足现代服务业发展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已经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本研究旨在解决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现代服务业发展需求的问题。通过探寻现代服务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从人才培养目标、内容和方式三个关键要素探索高职院校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而提出满足现代服务业发展需求的高职院校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路径。研究主要包括三个子问题:第一,现代服务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是什么?第二,基于现代服务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内容和方式是什么?第三,高职院校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路径有哪些?围绕上述问题,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在高职院校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概念与研究框架中,首先界定了服务、服务业、现代服务业、高技能人才、人才培养模式等核心概念,明确了现代服务业的内涵、特点和分类,诠释了高职院校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基于此,对服务学和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内涵与指导意义进行阐释,构建出高职院校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框架。在高职院校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目标研究中,运用内容分析法,从宏观的现代服务业产业层面和微观的现代服务业用人单位层面,深入分析了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在此基础上,参照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体系,构建出以服务知识为基础、以服务能力为核心、以服务情感为关键的高职院校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三维目标体系。在高职院校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内容研究中,从服务知识、服务能力和服务情感三个方面分析了高职院校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内容。在服务知识的分析中,确定了专业知识是服务知识的主要内容,课程是服务知识的重要载体,并基于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视角对高职院校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课程设置的内容、组织方式、评价等要素进行了审视。在服务能力的分析中,通过构建3I型服务能力模型,对高职院校现代服务业人才创新服务能力、信息化服务能力和个性化服务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剖析。在服务情感的分析中,根据现代服务业特点和情绪劳动内涵,确定了现代服务业高技能人才对顾客的关怀品质是服务情感的关键内容,并对高职院校现代服务业人才关怀品质的培养进行了探索。在高职院校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方式研究中,根据服务体验理论和体验学习理论确定了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根据现代学徒制的内涵,现代服务业工作内容的确定性程度和生产方式的标准化程度,以及基于现代学徒制进行高职院校现代服务业校企合作的可行性分析,提出了现代学徒制是校企合作培养现代服务业人才的重要方式。在此基础上,探索了现代学徒制的运行机制,以及现代学徒制对于高职院校现代服务业人才服务知识、服务能力和服务情感形成的促进作用。此外,运用案例研究法,选取了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对深度嵌入工作岗位和技能大师工作室两种现代学徒制实践形式进行了案例分析。在高职院校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路径研究中,提出了基于人才培养目标、内容和方式三个关键要素的高职院校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路径,包括以需求为导向动态设置人才培养目标,以服务知识、能力、情感为核心优化设置人才培养内容,以现代学徒制为支撑完善人才培养方式等,进而培养出满足现代服务业发展需求的高技能人才,推动服务经济发展和服务创新,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张月[3](2014)在《浅谈电子商务与企业会计网络化》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会计的网络化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前提。笔者通过电子商务的发展给传统的手工和会计电算化带来的影响,并详细的描绘了企业会计网络化的优势和推广的必要性
沈海波[4](2013)在《How to Shop Safely Online翻译报告》文中研究指明文本分析十分重要,译者在翻译时一定要有文本意识。英国着名实践型翻译家,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理论把所有的文本划分为三大类型,表达型文本、信息型文本、和呼唤型文本。根据文本类型的不同他又提出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两个翻译策略,并认为表达型文本应该使用语义翻译策略,译文侧重照顾源文和作者;而信息型文本和呼唤型文本应该采用交际翻译策略,侧重于读者和译文。笔者运用该翻译理论用于自己对电子商务文本How to Shop Safely Online一文的英译汉的翻译实践。通过对源文文本的宏观分析,认为源文以信息型文本为主,但也混杂着一些表达型文本和呼唤型文本。依据文本类型理论,笔者首先从宏观方面研究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在三种不同类型的文本翻译的具体应用。然后笔者从微观方面探讨了直译和意译等不同翻译方法在不同文本类型翻译中的实际应用。本文认为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理论对于不同文本类型的翻译实践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为文本翻译过程提供了具体的、可操作的办法。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首先要认真细致地分析源文文本,了解文本的语言功能和目的,根据不同的文本类型选择恰当的选择翻译策略,并在不同翻译策略的指导下,译者要根据文本的具体情况,灵活选择不同的翻译方法,尽量使译文能够达到源文的功能与目的,提高译文质量。
李娜[5](2012)在《电子商务时代动态财务管理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电子商务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普及,让人不得小觑,其对企业管理也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财务管理,必须要适应形势,做出改变,否则给企业造成的伤害是无法估计的。财务管理工作应随着时代的步伐不断创新与进步,以此推动企业乃至全社会的经济发展。通过对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动态财务管理模式的系统研究,使得企业能够合理运用财务管理模式,在抓住机遇的同时带动自身发展。本文的研究意义展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电子商务对企业财务管理提出新的挑战,探寻适应这一新环境下的财务管理模式对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和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二,通过对财务管理模式的变迁,以及新环境下的创新,对财务理论的持续发展也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因而本文的研究成果在理论上具有前瞻性,在实践上具有可行性,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关于财务管理模式方面的文献进行文献综述,之后在对国内外的研究进行比较,发现国内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还是要落后于国外;而这方面的研究也都还局限于理论方面,对实践分析还是不多,并且理论框架也并未打好。因为是以电子商务为背景,在第二部分就先对电子商务进行理论概述,在此章节中有参考关于国外对电子商务的一些看法和改进,相信国内的电子商务在不久会有更快速的发展。之后介绍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分析其不适应性,从财务管理环境和财务管理内容的改变讲述电子商务对传统财务管理的影响。第三部分就电子商务下动态财务管理模式动态性进行讨论,以网络财务和企业资源规划这两种动态财务管理模式做主要介绍,接着描述在电子商务下财务管理的动态性,最后给出财务管理模式的转变策略。第四部分对电子商务下动态财务管理系统进行运用性研究,主要从会计业务流程再造和网络财务软件系统两个方面,其中运用了模糊层次分析法;最后通过案例分析点明当前企业应加强内部管理系统的实施。最后一个部分是对全文的总结,并对相关研究提出展望。
王路[6](2011)在《网络经济下的财务管理创新》文中研究表明网络经济的迅速发展,给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带来了新的机遇。利用网络技术进行财务管理活动,拓宽了企业财务管理的空间范围,实现了财务活动从事后到适时、从静态到动态的转变,使企业财务资源配置与业务运作协调同步,改变了财务活动与业务活动信息不对称的状况。同时,也使创新财务管理模式面临新的挑战。剖析了网络经济下传统财务管理的弊端,并就财务管理创新的内容和实现对策提出了见解。
蔡立新[7](2010)在《网络会计与电子商务的协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以因特网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和繁荣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会计行业从未像今天这样面临如此巨大的挑战,也从未像今天这样急需一场全方位的、根本性的变革。这场变革的核心就是从价值管理角度来诠释会计概念,构建基于Internet/Intranet协同环境的会计理论、会计结构体系以及会计实务运作模式,此举堪称会计发展史上的第四个里程碑。本文首先对网络会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主张将网络会计分为狭义概念和广义概念来理解。狭义概念的网络会计指的就是网络财务会计,它是指基于Internet/Intranet相互协同形成的开放式网络环境对企业所发生的各种交易和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披露报告的会计活动;而广义概念的网络会计则泛指一切建立在Internet/Intranet相互协同形成的开放式网络环境之中的包括财务会计、成本管理会计和审计等三大部分的会计。其次,本文分析了电子商务概念并对其流程进行了简要分析;然后,着重分析了电子商务环境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电子商务改变了会计信息系统所处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组织内部管理环境以及技术环境;另一方面,对会计信息的时效性和有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后,本文从七个方面研究分析了网络会计与电子商务的协同问题。本文认为,网络会计尽管不是电子商务的天然产物,但通过与电子商务的协同,可以获得"1+1>2"的协同效果。
蔡立新[8](2007)在《网络会计理论与实务相关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以因特网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和繁荣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会计行业从未像今天这样面临如此巨大的挑战,也从未像今天这样急需一场全方位的、根本性的变革。这场变革的核心就是从价值管理角度来诠释会计概念,构建基于Internet/Intranet协同环境的会计理论、会计结构体系以及会计实务运作模式,此举堪称会计发展史上的第四个里程碑。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在于:对网络会计的基本理论进行演绎与归纳,旨在构建一个初步的理论内容体系;进一步探明网络会计对传统会计的具体影响;旨在阐明应该如何做好会计准则制定、会计信息市场培育以及会计数据标准化等工作以推动网络会计的良性发展;从方法论上阐明如何确保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合规与合法;为网络会计的实务操作以及网络会计服务工作提供可供借鉴的方法、措施与政策建议;对网络会计与电子商务的协同关系进行初步研究,旨在探明两者的内在关系从而为如何相互促进提供理论支持与政策建议。本文的研究方法可概括为以下几点:其一,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为辅;其二,比较分析与理论分析相结合;其三,在充分占有科学文献的基础上采用规范分析方法;其四,在研究过程中始终贯穿一些思维方法或理念:革新理念、重构理念、集成理念以及信息价值观念。以上述研究目的为导向,以研究方法为手段,本文着重对以下内容进行了研究和探讨:首先,本文对网络会计的基本理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内容包括:网络会计的内涵与外延;网络会计的要素构成;网络会计的本质特征;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问题;网络会计对传统会计的影响问题。在这一部分,本文主张将网络会计分为狭义概念和广义概念来理解,认为网络会计的要素构成实际上指的就是基于Internet/Intranet协同应用环境的AIS的要素构成,并从网络会计的要素素质出发总结出了网络会计的五个基本特征。本文认为解决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问题的关键在于以公司语义理论为基础来构建网络会计信息系统,并设计出了基于事件驱动的会计信息系统体系结构的概念框架模型。其次,本文着重研究网络环境下的会计准则、会计信息市场与会计数据标准化等相关问题。在这一部分,本文认为,网络环境下会计数据标准化问题可按照会计数据加工处理的流程把会计数据和会计信息资源进行分类,并针对各类数据和信息提出相应的标准化思路。进一步探讨了基于XBRL实现网络财务报告编制与呈报的原理与实务问题,并设计出了基于XBRL的中国财务报告分类标准框架结构。第三,本文着重研究了如何保证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有效、合规以及合法等问题,主要涉及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控制理念、控制技术、风险识别与风险管理、安全评价技术与安全对策、运行规则以及与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验证与鉴证有关的技术与方法。第四,主要研究网络会计实务开展方面所涉及到的相关问题,内容包括:网络会计实施的前提条件、网络会计服务的主要方式及其内容、制约网络会计推广普及与发展的主要原因、身份识别与授权控制、会计ASP网站的主要权利与义务、原始电子凭证的鉴证问题、远程会计作业问题等。第五,简要研究分析了网络会计与电子商务的协同问题。本文认为,网络会计尽管不是电子商务的天然产物,但通过与电子商务的协同,可以获得“1+1>2”的协同效果。本文的重要创新点有:首次提出网络会计应该分为狭义概念和广义概念来理解;首次从信息系统的物理组成要素角度提出网络会计的要素构成,并进一步指出网络会计诸要素的素质(或质量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网络会计的能力与效果;对网络会计的特征提出了独到的看法;首次提出会计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应该从公司的价值活动过程出发,根据基于事件的新型循环关系来构建,并提出了基于事件驱动的会计信息系统体系结构的概念框架;提出并详细论证了网络信息时代内部控制的六大创新理念;对网络会计实施的前提条件进行了创新研究。
赵玉茹[9](2003)在《诌议虚拟企业与网络财务》文中研究表明 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催化下,世界范围内的网络经济时代已经到来,它不仅是信息传递的媒介,更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了新的场所,开创了全新的经济组织——虚拟企业。虚拟企业借助于网络技术应用将会变
刘祥,李庆敏,柳少芳[10](2001)在《电子商务呼唤数字化企业和网络财务管理》文中研究说明电子商务正在以势不可挡的发展势头动摇和丰富着千百年来形成的传统贸易方式,并将戌为21世纪人类信息社会的核心。面对热火朝天的电子商务大潮,我们要清醒,我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数字化企业)还处在落后的水平。当务之急,加快数字化企业的建设步伐,夯实企业数字化管理基础,务实地搞好即时、在线及财务业务协调的网络财务管理。
二、电子商务呼唤网络财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子商务呼唤网络财务(论文提纲范文)
(1)交易平台自我规制的风险与问责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选题意义 |
二、研究综述 |
三、研究思路与文章结构 |
四、创新点 |
第一章 在现实与理论之间:选择自我规制的交易平台 |
第一节 交易平台的含义与演变史 |
一、四重约束条件下的交易平台 |
二、交易平台的演变史 |
三、交易平台与网络交易平台 |
四、交易平台的功能与特点 |
第二节 自我规制的含义与分类 |
一、规制的概念与分析进路 |
二、自我规制的含义 |
三、交易平台的自我规制 |
第三节 交易平台自我规制的现实原因 |
一、法律真空与法律不完备 |
二、从资源竞争到规制竞争的需要 |
三、成本低廉与高参与度的优势 |
第四节 交易平台自我规制的正当性基础 |
一、自我规制可以消弭风险带来的偏在性 |
二、“去中心化”的规制发展为自我规制提供了可能 |
三、功能分化社会对于自我规制的尊重 |
第二章 交易平台自我规制的风险 |
第一节 风险的概念与分类 |
一、风险话语的流变 |
二、科学技术取向下的风险——概率的风险 |
三、社会科学视角下的风险——决定的风险 |
第二节 交易平台的自身风险 |
一、技术故障与系统故障的风险 |
二、定向算法引发的风险 |
三、平台垄断:真的风险还是被虚构的风险 |
第三节 交易平台的规制风险 |
一、审核不足导致的失察风险 |
二、自我规制目标未实现产生的制度风险 |
三、涉及与政府治安管理衔接的规制风险 |
第四节 交易平台自我规制产生风险的原因 |
一、双重角色带来的利益冲突 |
二、规制能力与规制责任的不匹配 |
第三章 交易平台自治与他治间的互动 |
第一节 自我规制的核心:平台权力 |
一、权力概念的变迁:从“统治”到“互动” |
二、权力的核心要素:不对称的控制能力与资源占有 |
三、权力主体的扩展:从国家到私主体 |
第二节 刚性权力:交易规则中的处罚权 |
一、交易平台处罚权的种类 |
二、交易平台处罚权的权力来源及性质 |
三、交易平台如何实现处罚权 |
第三节 柔性权力:隐微的数据“权” |
一、平台数据的类型变迁 |
二、关于数据的两个悖论:保护隐私和获得更完备的服务 |
三、交易平台建构的“数据权” |
第四节 平台权力与公民私权力的互动 |
一、消费者评价的设立初衷:降低事后交易成本 |
二、消费者评价的影响:塑造了“信誉”的价值 |
三、权力生成:对消费者评级的规范与操纵 |
第五节 平台权力与政府公权力的互动 |
一、平台规范对国家权力的排除 |
二、国家权力对平台权力的型塑 |
三、国家权力对平台权力的收编 |
第四章 风险沟通:实现公众对交易平台的问责 |
第一节 :风险、问责与公众参与 |
一、责任与问责 |
二、风险为问责提供了界定标准 |
三、依据风险的问责对公众参与的呼唤 |
第二节 公众对交易平台进行问责的内容与限度 |
一、区分公开与透明 |
二、风险沟通的具体要求 |
第三节 公众与交易平台间的风险沟通图谱 |
一、规则是否存在以及用户知晓规则的可能性 |
二、是真的知道还是仅仅点击了“同意”? |
三、用户如果明确知晓相关规则,是否参与了规制的制定与修改? |
四、对交易平台说明与解释“责任”履行的评述 |
第四节 交易平台主动进行的风险沟通及其效果 |
一、规则制定阶段的公众参与:规则众议院 |
二、规则执行阶段的公众参与:大众评审制度 |
三、交易平台主动沟通的效果及问题述评 |
第五章 划界与制裁:政府公权力对交易平台的问责 |
第一节 对自我规制的规制:迈向被规制之路? |
一、交易平台中的规制阶梯 |
二、从自我规制到规制自我规制:交易平台的制度推演 |
三、行政监管还是司法介入?对交易平台的规制选择 |
第二节 针对平台自身行为产生的风险进行归责 |
一、系统故障、交易异常等风险引发的归责问题 |
二、定向算法的风险引发的归责问题 |
三、风险规制路径:预防原则的修正性适用 |
第三节 对交易平台的规制行为进行的归责 |
一、规制过度引发的归责 |
二、规制不足引发的归责:“规制总强度恒定”理论 |
三、自我规制产生的新型风险引发的归责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2)高职院校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
一、研究背景 |
二、问题提出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三节 研究综述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三、研究评价 |
第四节 研究内容、方法与思路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思路 |
第五节 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高职院校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概念与研究框架 |
第一节 高职院校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概念界定 |
一、服务 |
二、服务业 |
三、现代服务业 |
四、高技能人才 |
五、人才培养模式 |
第二节 高职院校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框架 |
一、服务学的理论内涵及其指导意义 |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内涵及其指导意义 |
三、高职院校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框架 |
第三章 需求导向下的高职院校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目标研究 |
第一节 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分析 |
一、宏观层面:现代服务业产业的高技能人才需求分析 |
二、微观层面:现代服务业用人单位的高技能人才需求分析 |
第二节 基于现代服务业需求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三维目标构建 |
一、服务知识:高职院校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的基础 |
二、服务能力:高职院校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的核心 |
三、服务情感:高职院校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的关键 |
第四章 高职院校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内容研究 |
第一节 高职院校现代服务业人才服务知识培养 |
一、课程作为服务知识载体的重要性 |
二、高职院校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困境审视 |
第二节 高职院校现代服务业人才服务能力培养 |
一、高职院校现代服务业人才3I型服务能力模型构建 |
二、高职院校现代服务业人才服务能力培养问题剖析 |
第三节 高职院校现代服务业人才服务情感培养 |
一、情绪劳动的内涵 |
二、关怀品质是现代服务业人才服务情感培养的关键 |
三、现代服务业高技能人才关怀品质缺失的现实表征 |
第五章 高职院校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方式研究 |
第一节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 |
一、高职院校现代服务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
二、传统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式的弊端及其对新方式的需求 |
三、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培养现代服务业人才的重要方式 |
第二节 现代学徒制的运行机制及其对服务知识、能力、情感形成的促进作用 |
一、现代学徒制的运行机制 |
二、现代学徒制对服务知识、能力、情感形成的促进作用 |
第三节 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方式的实践——以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为案例 |
一、深度嵌入工作岗位的实践——以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为案例 |
二、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实践——以艺术设计类专业为案例 |
第六章 高职院校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路径 |
第一节 以需求为导向动态设置高职院校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目标 |
一、正确定位:追踪现代服务业特点和趋势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
二、建立维度:采用人才培养目标设置矩阵建立培养目标维度 |
三、精准设置: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精准设置人才培养目标 |
四、优化调整: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调整机制 |
第二节 以服务知识、能力、情感为核心优化设置人才培养内容 |
一、提高高职院校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课程质量 |
二、提升高职院校现代服务业人才核心服务能力 |
三、加强高职院校现代服务业人才关怀品质培养 |
第三节 以现代学徒制为支撑完善高职院校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方式 |
一、进一步完善现代学徒制制度设计 |
二、建立更加稳定和协调的师徒关系 |
三、加快制定现代学徒制的学徒框架 |
四、对现代学徒制效果实施评价反馈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3)浅谈电子商务与企业会计网络化(论文提纲范文)
一、电子商务对企业传统会计的影响 |
二、电子商务呼唤企业会计网络化 |
三、企业会计网络化的特点 |
四、实现企业会计网络化的可行性 |
(4)How to Shop Safely Online翻译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纽马克文本类型理论 |
2.1 文本类型分类 |
2.2 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 |
第3章 翻译过程 |
3.1 译前准备 |
3.2 源文翻译 |
3.3 审查译文 |
第4章 翻译策略应用 |
4.1 文本类型分析 |
4.1.1 表达型文本的翻译 |
4.1.2 信息型文本的翻译 |
4.1.3 呼唤型文本的翻译 |
第5章 翻译方法应用 |
5.1 直译与意译 |
5.2 合译与分译 |
5.3 增译与省译 |
5.4 顺译与倒译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How to Shop Safely Online 源语/译语对照文本 |
(5)电子商务时代动态财务管理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2章 电子商务对财务管理的影响 |
2.1 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 |
2.2 电子商务对传统财务管理的影响 |
2.3 电子商务下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不适应性分析 |
第3章 电子商务下动态财务管理模式 |
3.1 网络财务和企业资源规划 |
3.2 电子商务下财务管理的动态性 |
3.3 电子商务下财务管理模式的转变 |
第4章 电子商务下动态财务管理模式 |
4.1 网络财务下会计业务流程再造 |
4.2 电子商务下网络财务系统 |
4.3 动态网络财务系统管理软件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全文总结 |
5.2 创新点与局限性 |
5.3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网络经济下的财务管理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1 网络经济下传统财务管理的弊端 |
1.1 难以防避企业管理出现的新风险 |
1.2 难以满足电子商务要求 |
1.3 不能适应新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方式 |
2 财务管理创新的内容 |
2.1 财务管理目标的创新 |
2.2 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 |
2.2.1 网络财务拓展了财务管理的空间, 实现了远程处理和集中式管理。 |
2.2.2 网络财务使会计核算从事后到适时, 财务管理从静态走向动态, 实现在线管理。 |
2.3 财务工作方式的创新 |
3 实现财务管理创新的构想 |
3.1 转变企业理财观念 |
3.2 积极开展对知识资本的理论研究 |
3.3 加强网络技术培训 |
3.4 建立财务风险预测模型 |
3.5 采用集中式财务管理模式 |
3.6 创建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
3.7 建立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
(8)网络会计理论与实务相关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提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1.1 研究的目的 |
1.1.2 研究的理论及实际意义 |
1.2 研究的背景 |
1.2.1 电子商务的产生、发展呼唤网络会计的到来 |
1.2.2 网络会计的发展现状 |
1.2.3 以因特网技术为代表的现代 IT 为构建网络会计信息系统提供了技术支持与保障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1.3.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1.3.3 当前网络会计研究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
1.4 研究的框架、思路与技术路线 |
2 网络会计的基本理论 |
2.1 网络会计的内涵与外延 |
2.2 网络会计的要素构成 |
2.3 网络会计的特征分析 |
2.4 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分析 |
2.4.1 对传统会计系统体系结构的质疑 |
2.4.2 信息系统体系结构的演变 |
2.4.3 会计信息系统应用集成的层次 |
2.4.4 网络环境下构建事件驱动会计信息系统体系结构的基本思路 |
3 网络会计对传统会计的影响 |
3.1 网络会计对会计目标的影响 |
3.2 网络会计对会计职能的影响 |
3.3 网络会计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
3.4 网络会计对会计组织方式与组织结构的影响 |
3.5 网络会计对会计信息的披露与利用的影响 |
3.6 网络会计对内部控制体系的影响 |
4 网络环境下会计准则、会计信息市场与会计数据标准化相关问题分析 |
4.1 会计准则与会计信息市场 |
4.2 网络经济环境将大大加快国际会计准则协调的速度 |
4.3 网络环境下会计数据标准化下相关问题分析 |
4.3.1 原始会计数据的标准化采集和储存问题 |
4.3.2 中间形态的会计数据的标准化问题 |
4.3.3 最终呈报和发布的会计信息的标准化问题 |
4.4 构建基于XBRL的中国财务报告分类标准框架结构问题研究 |
4.4.1 网络财务报告的内涵及层次 |
4.4.2 基于XML的网络财务报告支持语言——XBRL |
4.4.3 网络财务报告应用XBRL的意义及其优势分析 |
4.4.4 构建基于XBRL的中国财务报告分类标准框架结构 |
5 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风险、控制与风险管理 |
5.1 信息系统的风险与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
5.1.1 信息系统的风险分析 |
5.1.2 信息系统安全的含义 |
5.1.3 影响信息系统安全性的主要因素及安全性评估应注意的问题 |
5.2 信息系统风险管理的方法与技术 |
5.2.1 信息系统的风险管理 |
5.2.2 信息系统的安全控制与安全系统的构建 |
5.2.3 安全控制方案的评价 |
5.3 网络信息时代内部控制理念与控制观点的创新研究 |
5.3.1 传统的内部控制理念与控制观点 |
5.3.2 网络信息时代内部控制创新理念 |
5.4 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及安全控制技术分析 |
5.4.1 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的具体表现 |
5.4.2 会计信息系统控制方法与技术 |
5.4.3 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对策 |
6 网络会计环境下的审计方法与技术探讨 |
6.1 并行审计技术的探讨 |
6.1.1 并行审计的概念、适用范围及其主要目标 |
6.1.2 运用并行审计技术实施并行审计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分析 |
6.1.3 并行审计可运用的有关方法与技术 |
6.1.4 运用并行审计技术的相关要求及注意事项 |
6.2 网络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的评价技术与测试方法 |
6.2.1 网络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的目标、主要内容 |
6.2.2 网络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的过程 |
6.2.3 网络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常用的技术与方法 |
6.2.4 审计专家系统的探讨 |
7 网络会计服务的内容细则与网络会计实务操作有关问题研究 |
7.1 网络会计实施的前提条件分析 |
7.2 网络会计服务的内容细则 |
7.3 网络会计实务操作有关问题 |
7.3.1 制约网络会计推广、普及与发展的主要原因 |
7.3.2 身份识别与授权控制问题 |
7.3.3 会计ASP服务网站的权利与义务 |
7.3.4 原始电子凭证的数字化鉴证问题 |
7.3.5 远程会计作业相关问题 |
8 网络会计与电子商务的协同研究 |
8.1 电子商务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 |
8.2 电子商务与网络会计的协同分析 |
9 结论 |
9.1 全文总结 |
9.2 本文的创新观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详细摘要 |
四、电子商务呼唤网络财务(论文参考文献)
- [1]交易平台自我规制的风险与问责分析[D]. 肖梦黎.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6)
- [2]高职院校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研究[D]. 王岚. 天津大学, 2019(06)
- [3]浅谈电子商务与企业会计网络化[J]. 张月. 现代经济信息, 2014(04)
- [4]How to Shop Safely Online翻译报告[D]. 沈海波. 河南科技大学, 2013(06)
- [5]电子商务时代动态财务管理模式研究[D]. 李娜. 武汉理工大学, 2012(04)
- [6]网络经济下的财务管理创新[J]. 王路. 铁路采购与物流, 2011(01)
- [7]网络会计与电子商务的协同研究[A]. 蔡立新. 第九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上), 2010
- [8]网络会计理论与实务相关问题研究[D]. 蔡立新.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7(08)
- [9]诌议虚拟企业与网络财务[J]. 赵玉茹. 中国轻工教育, 2003(03)
- [10]电子商务呼唤数字化企业和网络财务管理[J]. 刘祥,李庆敏,柳少芳. 广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