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叶种茶树短穗扦插法(论文文献综述)
刘新永,陈志峰,吴学荣,吴荣标,陈国爱[1](2021)在《松溪县‘九龙大白茶’老枞树保护及其开发经营策略》文中研究指明‘九龙大白茶’是源于松溪县的一个适制白茶的优异茶树良种,具有发芽特早、芽头特长、毫色特白等特点。为了促进松溪县‘九龙大白茶’老茶树的保护与开发,本文提出了其提质复壮技术措施,并结合松溪县实际情况,提出‘九龙大白茶’开发经营策略。
肖文敏,吴焕焕,任志红,张虹,王俊杰,孙海伟[2](2021)在《抗寒优质茶树新品种——碧霞春》文中研究指明碧霞春是"南茶北引"时期泰山茶区引种的黄山群体种茶树通过抗寒优质单株筛选、培育而成的适制绿茶的茶树新品种。多年的品系比较与区域试验表明,该品种具有"抗寒性与适应性强,产量高,芽头壮实、饱满且持嫩性高,适制性好,综合性状优"的特点。其春茶一芽二叶干茶水浸出物含量46.68%、游离氨基酸含量4.05%、茶多酚含量17.53%、咖啡碱含量3.81%、酚氨比4.33。该品种制绿茶品质优,滋味鲜醇;夏秋适宜红茶、乌龙茶等多茶类加工。碧霞春与普通茶树品种对气候、土壤的要求基本相同,具有较强的抗寒性,适宜于山东省茶区种植。
晋文荣[3](2021)在《勐库大叶种茶无性系栽培技术》文中提出勐库大叶种属国家级良种,为云南省主要栽培品种之一,其在不断杂交与变异中演变成为一个个体多样、特征丰富的群体种。本文通过对母本甄选、短穗扦插、茶园建设、栽培管理等技术进行探究,结合大叶种茶无性系栽培技术的成功经验和典例,总结勐库大叶种茶树无性系栽培技术要点,旨在推广普及勐库大叶种茶树无性系栽培技术,提高茶园标准化建设水平,进一步加快双江县茶产业转型升级,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姚启萍,张正艳,郑文忠,罗朝光,崔廷宏,蒋勋,张军,赵明,王兴华[4](2021)在《大叶种茶树长穗与短穗扦插育苗对比试验》文中研究表明扦插是广泛应用的茶树无性繁殖方式,目前有长穗和短穗两种扦插方法.以矮丰、云瑰、普茶1号、普茶2号和紫娟5个云南大叶种茶树品种为材料,进行了长穗与短穗扦插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5个插穗品种的长穗扦插发根时间均短于短穗扦插;长穗扦插苗木超过2 cm的根数量、最大根条长度、着叶数、苗高、茎粗均高于短穗扦插.该试验中的长穗扦插(150.4 d)达到国家Ⅱ级苗木的生长时间少于短穗扦插(245.2 d),出圃率长穗扦插(82.8%)高于短穗扦插(65.7%).试验得出长穗比短穗扦插育苗更有快繁优势.
张子威,王贞红[5](2021)在《西藏林芝市高海拔地区茶树设施栽培必要性与技术要点》文中认为茶叶作为林芝市近年来大力发展的产业之一,越来越受到有关政府与企业的重视与支持。通过设施栽培可以减少自然灾害对茶树的侵扰,培育壮苗,改善茶叶品质,满足林芝茶产业发展需要。在设施栽培炼苗中要加强日常管理,满足茶苗的水肥需求规律,并重视虫害防治工作,达到使茶苗能在室外环境下生长的目的,促进林芝高海拔地区茶树种植规模的扩大。
江新凤,童忠飞,刘本英,贺望兴,李琛,李友勇,包云秀,孙雪梅,文新月[6](2021)在《紫娟在井冈山引种及井冈红茶在井冈山的适制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究紫娟在井冈山引种及井冈红茶在井冈山的适制性。方法参照《国家茶树品种区域实验实施细则》《品种区域试验茶树栽培管理和鉴定》,采用国家标准方法研究紫娟引种井冈山后的栽培特性、产量、品质等。结果紫娟引种井冈山后,采摘期较福鼎大白茶晚10 d以上,移栽成活率为91.67%;紫娟生长势显着优于福鼎大白茶,株高为74.33 cm、树幅为81.66 cm; 2020年采摘鲜叶微波制样后测定茶多酚含量为36.29%、花青素含量2.34%、水浸出物含量46.52%均显着高于福鼎大白茶;紫娟鲜叶制成红茶后,茶多酚含量29.15%、花青素含量1.92%、茶黄素含量0.46%,这3项指标均显着优于福鼎大白茶,经感官审评,紫娟制作的红茶得分高于对照样品,滋味、香气、叶底均高于福鼎大白茶。结论紫娟适宜在井冈山及周边红茶、特色茶生产基地推广种植。
冯廷佺[7](2021)在《中国水仙茶 香飘满天下》文中研究指明1中国茶产业与中国水仙茶概况2019年12月19日,第74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5月21日定为"国际茶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首个"国际茶日"指出:"茶起源于中国,流行于世界。联合国设立‘国际茶日’,体现了国际社会对茶叶价值的认可与重视,对振兴茶产业,弘扬茶文化很有意义。
方泽基[8](2019)在《茶苗短穗扦插繁殖技术试验研究》文中认为由于无性系茶园在生产上具有显着优势,短穗扦插现已成为了茶苗的主要繁殖方式。通过试验,比较了几种茶苗扦插繁殖技术对时节、成本、成活率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采取茶苗短穗扦插繁殖技术育苗,不受时节的限制,一年四季均可扦插,且扦插方法操作简便,成本低,发根速度快,成苗快,成活率高,可在黄山地区茶树育苗中推广应用。
张永利,王烨军,苏有健,罗毅,孙宇龙,廖珺,谢明之,桂利权,吴卫国[9](2019)在《茶树胚根倒接方法及不同砧穗品种的嫁接效果》文中认为为了研究茶树胚根倒接嫁接方法的优劣,筛选茶树胚根倒接方法的适宜根砧、接穗品种,通过田间试验,设置胚根顺接法与倒接法2种嫁接方法,祁门槠叶种、黄山大叶种、松萝种3种根砧,红旗1号与漕溪1号2种接穗,在不同时期取样观察嫁接苗愈合、成活及生长情况。结果表明:茶树胚根嫁接后40 d愈合率为93.93%,平均成活率为99.26%;80 d后嫁接口已完全愈合,平均成活率为90.50%;145 d后平均成活率为76.1%,平均株高为20.22 cm,叶片数为5.89,平均根粗为3.73 cm;倒接法早期(40 d)愈合稍慢,但后期(145 d)生长加速,甚至超过顺接法;漕溪1号接穗为半木质化新梢,叶面积大,成活率高(80.92%),前期(40 d)以根系发育为主,80 d以后地上、地下生长速度均大于红旗1号(为木质化留养枝);不同品种茶树根砧的嫁接效果无显着性差异,嫁接后5个月,黄山大叶种的地上部分表现最好,祁门槠叶种的主根长及主、侧根鲜重等地下部分表现最好;整体来看,祁门槠叶种根砧倒接漕溪1号接穗处理为最优选择。因此,茶树胚根倒接方法技术可行,嫁接时选择大叶种茶树的未木质化或半木质化新梢作为接穗,配合亲和性强的根系粗壮的根砧,更有利于嫁接苗的成活及后期的生长发育。
任恒泽[10](2018)在《茶树全光照弥雾嫩枝扦插育苗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茶树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扦插是其最主要的无性繁殖方法。为了进一步缩短茶树育苗周期,提高育苗质量,探究茶树嫩枝扦插适宜的材料,以及不同成熟度绿色嫩枝插穗根系和地上部生长适宜的内外源激素水平,该试验以台茶12号为材料,研究了茶树新梢不同部位茎叶生理生化特性,母树前处理、顶梢保留和摘除、功能叶数、生根剂不同浸泡时间处理以及内源激素水平对茶树绿色嫩枝插穗根系和地上部生长发育的影响。探讨茶树嫩枝扦插适宜的处理方法及影响因素,主要结果如下:1.随叶片成熟度增加,可溶性糖和叶绿素含量呈递增趋势。净光合速率也随叶片成熟度的增加呈递增趋势,但以第2片成熟功能叶最高。可溶性蛋白含量随叶片成熟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以顶部1芽1叶含量最高。茶树嫩枝叶片中IAA和ABA以第2片功能叶含量最高;ZR以第3片功能叶含量最高;GA3含量则随叶片成熟度增加而增大。茶树嫩枝第3片功能叶及以上茎段(S1S3)IAA含量显着高于S4,而ABA含量则为S1显着高于S2S4。2.茶树母树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DA-6和叶面肥有利于提高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在插穗扦插过程中有利于不定根的形成和地上部枝叶的生长发育。喷施30ppm DA-6更有利于茶树扦插苗地上部生长;喷施2030ppm DA-6有利于茶苗根系发育,配施一定量叶面肥有一定的辅助效果。3.带成熟功能叶插穗成活率和生根率均为100.00%,而不带成熟功能叶的1芽1叶插穗和1芽2叶插穗成活率和生根率仅为5.00%和23.33%。根系生长以带3片功能叶留梢插穗最好,生根早且根量大,10天内就有大量白色根点从茎段基部冒出,60%70%茶苗形成二次根仅需37天,而且地上部新形成的成熟功能叶数也最多,但是新梢高度增长值小于保留顶梢带1片成熟功能叶插穗,基部茎粗增长值小于带2片成熟功能叶插穗。成熟功能叶片数的增加有利于根系生长发育,提高成活率和生根率;保留顶梢插穗的根系和地上部的生长优于去梢插穗。4.浸泡生根剂会显着提高插穗茎基部IAA含量,并使IAA/ABA和(IAA+ZR+GA3)/ABA值增至1.0左右,从而有利于生根。其中,保留顶梢带1片和2片功能叶插穗(F1-1、F2-1)在浸泡生根剂前期1h内IAA含量快速增加,且IAA/ABA和(IAA+ZR+GA3)/ABA值可增至1.0以上,其他插穗则在浸泡生根剂4h后上述三个指标达到最大值。F1-1、F2-1浸泡生根剂0.51h,F1-2浸泡生根剂4h,F2-2、F3-1、F3-2浸泡生根剂34h,IAA含量达到较高水平,而且IAA/ABA和(IAA+ZR+GA3)/ABA值可增至1.0左右。出苗时,平均根系活力、平均生根条数和平均茎粗增加值的最大值出现在浸泡生根剂02h内,其他根系和地上部生长情况以浸泡生根剂4h表现较好。
二、大叶种茶树短穗扦插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叶种茶树短穗扦插法(论文提纲范文)
(1)松溪县‘九龙大白茶’老枞树保护及其开发经营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九龙大白茶性状及优势 |
2 ‘九龙大白茶’老枞母树保存现状 |
3 ‘九龙大白茶’老枞树提质复壮措施 |
3.1 提质复壮意义 |
3.2 技术措施 |
4 开发经营策略 |
4.1 政策扶持 |
4.2 制定行业标准、申请地理标志 |
4.3 市场推广 |
4.4 提升九龙大白质量品质 |
4.5 茶文旅融合发展 |
(2)抗寒优质茶树新品种——碧霞春(论文提纲范文)
一、选育过程 |
二、生物学与农艺性状 |
1. 植物学特征 |
2. 物候期 |
3. 制茶品质 |
4. 鲜叶产量 |
5. 抗逆性 |
三、主要优缺点 |
四、区域试验表现 |
1. 泰山区试点 |
2. 岱岳区试点 |
3. 肥城市试点 |
五、栽培技术要点 |
1. 繁殖方法 |
2. 栽培技术 |
(3)勐库大叶种茶无性系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双江县自然环境概况 |
1.1 气候特征 |
1.2 自然资源 |
2 勐库大叶种茶无性系繁育技术 |
2.1 良种的选择与培养 |
2.1.1 母本选择。 |
2.1.2 穗条培养。 |
2.2 短穗扦插育苗 |
2.2.1 苗圃选择与建设。 |
2.2.2 穗条采收与处理。 |
2.3 短穗扦插与管护 |
2.4 苗圃管理和出苗 |
2.4.1 茶圃管理。 |
2.4.2 茶苗出圃。 |
3 勐库大叶种茶树栽培管理 |
3.1 茶园建设 |
3.1.1 茶地选择。 |
3.1.2 茶园建设。 |
3.2 茶苗种植 |
3.3 苗期管理 |
3.3.1 浅耕除草。 |
3.3.2 科学施肥。 |
3.3.3 抗旱保苗。 |
3.3.4 病虫害防治。 |
4 结语 |
(4)大叶种茶树长穗与短穗扦插育苗对比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 料 |
1.2 方 法 |
1.2.1 试验设计 |
1.2.2 数据收集 |
1.3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长穗和短穗扦插苗木发根时间 |
2.2 扦插发根数量及根条长度 |
2.3 扦插苗木第240 d茎粗、 着叶数及苗高 |
2.4 扦插苗木达到国家Ⅱ级苗木生长时间、 成活率及出圃率 |
3 讨 论 |
(5)西藏林芝市高海拔地区茶树设施栽培必要性与技术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林芝市茶产业现状 |
林芝茶树设施栽培必要性 |
抵御自然灾害 |
培育足量壮苗 |
改善茶叶品质 |
设施栽培技术 |
栽培设施选择 |
设施栽培炼苗技术要点 |
移栽与定植 |
炼苗日常管理 |
水肥管理 |
病虫害防治 |
总结 |
(6)紫娟在井冈山引种及井冈红茶在井冈山的适制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实验设计 |
1.3 实验方法 |
1.3.1 成活率统计 |
1.3.2 春茶萌发期观察 |
1.3.3 品质鉴定 |
1.3.4 井冈红茶加工工艺流程 |
1.3.5 抗逆性鉴定 |
1.4 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紫娟”生物学特征和特性 |
2.1.1成活率比较 |
2.1.2春季物候期及芽梢性状 |
2.1.3产量分析 |
2.2 紫娟茶品质鉴定 |
3 结论与讨论 |
(7)中国水仙茶 香飘满天下(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国茶产业与中国水仙茶概况 |
2 中国水仙茶最早文字记载 |
2.1 清·郭柏苍的《闽产录异》1852~1861年成书卷一·货属中记载: |
2.2 民国十八年(1929年)《建瓯县志》卷二十五记载: |
2.3 张天福1939年发表的《水仙茶树志》记载: |
2.4 陈舜年(1944年)出版《武夷山的茶与风景》中记载: |
2.5 建瓯茶树品种优良自古传播四川、陕西、广东潮汕、海南、台湾及建州北苑。 |
3 中国水仙茶传播 |
3.1 建阳小湖镇是中国水仙茶发源地: |
3.2 建瓯水仙茶质美味醇厚: |
3.3 武夷水仙茶,品质冠天下: |
3.4 永春水仙茶,醉美茶香: |
3.5 漳平水仙茶饼百年传承: |
3.6 广东凤凰水仙茶: |
3.7 台湾水仙茶: |
4 中国水仙茶的形态特征、品质与产业优势 |
5 中国水仙茶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战略对策 |
5.1 当前面临问题: |
5.2 今后发展方向: |
5.3 改变发展理念: |
5.4 今后发展建议 |
(8)茶苗短穗扦插繁殖技术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地概况 |
1.2 试验材料 |
1.3 试验设计 |
1.3.1 茶苗短穗扦插繁殖 |
1.3.2 常规扦插育苗方式1 |
1.3.3 常规扦插育苗方式2 |
1.4调查内容及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扦插时节 |
2.2 人工及时间成本 |
2.3 成活率 |
3 结论与讨论 |
(9)茶树胚根倒接方法及不同砧穗品种的嫁接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2.1 试验设计 |
1.2.2嫁接 |
1.2.3 假植 |
1.2.4 观测方法 |
1.3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根部嫁接方法的茶树嫁接效果 |
2.2 不同品种接穗的茶树根部嫁接效果 |
2.3 不同品种根砧的茶树根部嫁接效果 |
2.4 胚根嫁接茶苗生长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3 讨论 |
(10)茶树全光照弥雾嫩枝扦插育苗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无性繁殖不定根的形成机理 |
1.2.2 不定根形成的内在影响因素 |
1.2.3 不定根形成的外在影响因素 |
1.2.4 茶树扦插育苗技术研究进展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供试材料 |
2.2 试验仪器与设备 |
2.3 育苗环境与管理 |
2.4 试验设计 |
2.4.1 茶树嫩枝不同部位茎叶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
2.4.2 母树前处理对茶树生理生化特性和嫩枝扦插快繁的影响 |
2.4.3 顶梢和功能叶对茶树嫩枝扦插快繁影响研究 |
2.4.4 内外源激素水平对茶树嫩枝扦插快繁的影响研究 |
2.5 测定项目与方法 |
2.5.1 扦插苗发育过程外观观测 |
2.5.2 根系指标测定 |
2.5.3 地上部生长指标测定 |
2.5.4 生理生化指标测定方法 |
2.6 数据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茶树不同部位茎叶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
3.1.1 茶树嫩枝不同部位叶片生理生化特性 |
3.1.2 茶树嫩枝不同部位内源激素含量 |
3.2 母树前处理对茶树生理生化特性和嫩枝扦插快繁的影响 |
3.2.1 母树前处理对茶树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
3.2.2 母树前处理对茶树扦插苗根系和地上部生长的影响 |
3.3 顶梢和功能叶片对茶树嫩枝扦插快繁影响研究 |
3.3.1 顶梢和功能叶对茶树扦插苗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 |
3.3.2 顶梢和功能叶对茶树扦插苗地上部生长发育的影响 |
3.4 浸泡生根剂后对插穗茎基部内源激素的影响 |
3.4.1 浸泡生根剂后对插穗茎基部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
3.4.2 浸泡生根剂后对插穗茎基部内源激素比值的影响 |
3.4.3 生根剂不同时间浸泡处理对茶树扦插苗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 |
3.4.4 不同材料对茶树扦插苗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 |
3.4.5 生根剂不同时间浸泡处理对茶树扦插苗地上部生长发育的影响 |
3.4.6 不同材料对茶树扦插苗地上部生长发育的影响 |
4 讨论 |
4.1 母树前处理对茶树叶片光合性能和扦插苗生长的影响 |
4.2 茶树全光照弥雾嫩枝扦插的适宜材料 |
4.3 内外源激素水平对茶树扦插苗生长的影响 |
4.4 生根剂浸泡时间对插穗茎基部激素含量和比值的影响 |
4.5 茶树全光照弥雾嫩枝扦插特点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四、大叶种茶树短穗扦插法(论文参考文献)
- [1]松溪县‘九龙大白茶’老枞树保护及其开发经营策略[J]. 刘新永,陈志峰,吴学荣,吴荣标,陈国爱. 茶叶, 2021(04)
- [2]抗寒优质茶树新品种——碧霞春[J]. 肖文敏,吴焕焕,任志红,张虹,王俊杰,孙海伟. 中国茶叶, 2021(08)
- [3]勐库大叶种茶无性系栽培技术[J]. 晋文荣. 乡村科技, 2021(20)
- [4]大叶种茶树长穗与短穗扦插育苗对比试验[J]. 姚启萍,张正艳,郑文忠,罗朝光,崔廷宏,蒋勋,张军,赵明,王兴华.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08)
- [5]西藏林芝市高海拔地区茶树设施栽培必要性与技术要点[J]. 张子威,王贞红. 农业工程技术, 2021(19)
- [6]紫娟在井冈山引种及井冈红茶在井冈山的适制性研究[J]. 江新凤,童忠飞,刘本英,贺望兴,李琛,李友勇,包云秀,孙雪梅,文新月.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1(07)
- [7]中国水仙茶 香飘满天下[J]. 冯廷佺. 福建茶叶, 2021(01)
- [8]茶苗短穗扦插繁殖技术试验研究[J]. 方泽基. 安徽农学通报, 2019(20)
- [9]茶树胚根倒接方法及不同砧穗品种的嫁接效果[J]. 张永利,王烨军,苏有健,罗毅,孙宇龙,廖珺,谢明之,桂利权,吴卫国. 热带作物学报, 2019(06)
- [10]茶树全光照弥雾嫩枝扦插育苗技术研究[D]. 任恒泽. 山东农业大学, 201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