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AHP法在企业素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王春和,李林炫[1](2021)在《中小企业诚信评价体系构建》文中提出中小企业一直以来都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为解决我国就业和促进市场繁荣贡献了重要的力量。规范和完善中小企业的诚信评价体系直接影响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健康成长。根据中小企业实际情况和指标构建的原则,研究制定一套适用于中小企业的诚信评价体系已迫在眉睫。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企业诚信行为和能力两个维度的指标体系,通过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确定的综合评价模型丰富了中小企业诚信评价指标体系理论。
王梓伊[2](2021)在《建筑施工企业信用动态监测模型研究》文中认为
吴文彤[3](2021)在《基于平衡计分卡的GJ公司项目部绩效评价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兰兴良[4](2021)在《工程项目施工投标人综合信用评价研究》文中指出
倪锋[5](2021)在《基于胜任力的霍尔塞特基层管理人员素质模型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陈垚[6](2021)在《H影视传媒公司的财务风险识别及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张顺帆[7](2021)在《G公司供应链金融的信用风险评价及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供应链金融是指供应链条的上下游中小企业借助于核心企业的信用外溢来提高自身的信用,并由此获得银行或第三方金融机构的授信,其本质是一种融资模式。但传统的供应链金融审批流程较为复杂,融资效率低下,因此,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互联网平台下的新型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应运而生。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是传统的供应链金融与互联网金融平台进行有效结合而衍生出的一种全新的融资方式,为中小企业由于缺少抵押和担保等主客观约束而导致的融资问题提供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提高了融资效率。但是新的融资方式在为中小企业提供便利的同时,随之产生的诸多风险也值得关注,其中最为重要也最难把控的就是信用风险。因此,企业如何在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同时进行信用风险分析并加以控制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在信息不对称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选取了我国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中发展较快、问题较多的G公司为研究对象,对G公司供应链金融的信用风险进行探究。论文首先介绍了G公司供应链金融的背景、动因以及模式;其次研究了G公司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再次,本文对G公司供应链金融的信用风险来源进行识别后,在阅读前人文献的基础之上,选取G公司供应链金融的信用风险评价指标,构建G公司供应链金融的信用风险评价体系。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对G公司供应链金融的信用风险进行评价;最后,根据G公司供应链金融的信用风险评价结果,结合G公司目前信用风险控制的不足之处,提出了控制信用风险的具体对策。本文构建的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以及提出的信用风险控制措施,对基于互联网平台上进行操作的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管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同时,希望能为相关企业有效应对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提供指导和建议。
谢陈倩[8](2021)在《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研究 ——以Z银行为例》文中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已迅速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在提高生产力、增加就业机会、刺激消费增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商业银行是中小企业寻求融资最基本的通道,为企业发放贷款也是银行最基本的业务。然而目前中小企业普遍融资困难,陷入财务困境,这一现象已引起广泛关注。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中小企业自身基础薄弱,生产规模有限,信息披露不全面,存在信息孤岛现象,从而影响中小企业整体信用;二是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信用评级体系存在不完善、不健全的问题,特别是针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体系,造成中小企业得到的评级等级不高,从而影响商业银行发放的贷款规模。因此,研究我国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存在问题,并对其进行优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建立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科学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来解决中小企业信用评级问题,提高商业银行风险识别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并能够为银行业提供一定借鉴意义。本文以信用评级的概念为逻辑起点,从信用评级建立的理论依据、评级方法和相关模型等国内外研究成果入手,剖析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的发展现状,并选取Z银行为基本研究对象,提出其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中评级模型、评级指标等存在的问题。结合对现存问题的理论分析和实践结果,本文对Z银行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进行优化,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设计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YAAHP软件对指标权重进行重新赋值并通过一致性检验,以FJNF公司为例进行案例应用分析,对优化前后的评级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优化体系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本文提议商业银行从信用制度建设、信息资源共享、评级体系优化、专业人员培养等方面着手,提高评级结果的准确度和有效性;中小企业也要提高信用风险意识,加强财务数据披露,保障中小企业信用评级顺利实施。
李蒙[9](2021)在《汽车制造业供应商评价与选择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活质量,汽车渐渐走入每个家庭,成为必需品之一,汽车制造企业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不断提高产品竞争力。由于汽车行业的特殊性,汽车的生产制造过程中大部分原材料、零部件等均采用外部采购方式,这导致汽车制造企业对供应商的依赖程度很高,供应商的优劣与否将直接对汽车制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造成影响,甚至影响企业的生存发展。因此,科学合理的评价与选择供应商,与之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形成战略协同竞争优势,对汽车制造业至关重要。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供应商评价与选择相关文献,依据相关理论的思想指导,将汽车制造业近似看作一个生态系统,各个供应商是该生态系统中不同的生态单元,遵循系统全面性、稳定可比性、灵活可拓展性、简明科学性、可行与适用性、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原则,结合汽车制造业的特点,构建适合汽车制造业供应商初始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群组决策特征根法、问卷调查法和专家访谈法,识别和筛选初始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关键指标,将不合理的指标剔除,确定汽车制造业供应商最终评价指标体系,其包含了生态位生存力、发展力、竞争力3个准则层,并进一步细化为10个一级指标和33个二级指标,并对各评价指标进行量化与说明。运用熵值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对汽车制造业供应商进行生态位评价,在对包括生态位宽度、适宜度和重叠度在内的生态位发展指标测度结果的基础上,构建VIKOR供应商选择决策模型。以W汽车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分析,验证构建的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和选择模型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其对汽车制造业进行供应商评价与选择是适用的,决策结果科学合理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最后,提出了一些合理建议,对汽车制造企业评价与选择供应商有着一定的借鉴价值。
周茜[10](2021)在《网络融资模式下小微企业信用风险测度与管控模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创业富民的重要渠道,在扩大就业、增加收入、促进稳定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制约小微企业发展因素较多,其中融资困难是最为关键的因素。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出现了网络融资模式,相对于传统的融资模式,网络融资模式具有成本低,办理周期短等优势,能够有效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等问题。互联网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网络融资模式的发展突破了传统市场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发展形势较好,但目前发展还不够成熟。网络借贷平台、网上银行等网络平台还不够健全,金融机构风控管理和诚信体系尚未完善,存在着一定信用风险。网络融资模式下信用风险管理面临着信用风险因素的复杂性、量化难度大等挑战。目前主流的信用风险测度方法有KMV模型、CreditMetrics模型等,这些模型主要用来估计企业违约概率,在不确定环境下,很难有效判别出影响企业信用风险的关键因素及其权重,因此找到行之有效的信用风险测度方法和管控手段显得尤为必要。本文把小微企业网络融资模式分为银行介入与非银行介入的网络融资模式。银行介入与非银行介入的网络融资模式下信用风险指标特点、复杂程度、识别与度量难度有所不同,以致信用风险测度方法有所区别。银行介入的网络融资模式包括:银行在线借贷、电商网络融资等;非银行介入的网络融资模式包括:P2P网络借贷、网络众筹等。为了解决银行介入的网络融资模式下小微企业信用风险因素间评价仅限于实数域,较难客观体现评价者的主观意愿,信用风险的直接关联矩阵难以客观获得等难题,本文构建出适合银行介入下的信用风险测度模型。①针对银行在线借贷模式下小微企业信用风险测度问题,提出了基于改进的AHP—区间数DEMATEL法;②应用ANN方法对网络信用融资模式下信用风险各指标权重进行测度,利用GRA确定信用风险因素之间的直接关联矩阵;③针对电商供应链金融模式下信用风险测度问题,提出Borda序值、范数灰关联度、RS,并结合ITFN-DEMATEL方法构建信用风险测度模型。为了解决非银行介入的新型网络融资模式下信用风险指标非平稳、非线性,以及较难形象地描述专家判断过程等难题,本文构建出非银行介入下的信用风险测度模型。①关于P2P网络融资模式下的小微企业信用风险测度,首先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指标进行筛选,并利用F-AHP法与CRITIC法等组合赋权对指标进行权重测度,再利用软集合方法对测度结果进行验证;②关于网络众筹模式下小微企业信用风险测度,应用Rough方法对信用风险指标进行属性约简并删除冗余的信用风险指标,利用经验模态分解法、改进直觉模糊法等组合赋权法得出信用风险权重;③通过网络融资模式下信用风险测度模型应用举例分析,不仅对小微企业信用风险进行量化评价,也为贷款方提供了信贷策略。根据信用风险测度模型的结果构建适合网络融资模式下小微企业的信用风险管控模型。①提出了基于银行在线借贷模式下小微企业信用风险管控模型,健全信用风险评价体系,优化信用风险评价模型,增加“信用时间轴”;②设计了基于信用风险管理的电商网络融资模式下小微企业的免疫力提升模型,提高小微企业网络融资能力,降低其信用风险;③构建了 P2P网络借贷模式下小微企业信用风险管控模型,引导更多网络金融资源支持小微企业快速发展,提高小微企业风险管控能力,增强其信用风险防控的免疫力水平;④针对网络众筹模式下信用风险,构建了基于激励机制、监管力度、创新合作等的信用风险管控模型,在区块链思维下提出基于信用风险管控的小微企业免疫力提升路径。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①创建适用于银行介入的网络融资模式下基于GRA-DEMATEL、ITFN-DEMATEL等的小微企业信用风险测度模型,较客观地描述了各信用风险因素的综合重要程度;②构建适用于非银行介入的新型网络融资模式下基于主客观赋权的信用风险测度模型,有效解决传统信用风险测度模型对于信用风险指标间存在相互关联、相关影响等复杂关系而测度不够客观的问题;③利用区块链思维从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整体提升小微企业免疫力水平,建立可行规则制度,发展新型金融业态;④构建网络融资模式下小微企业信用风险管控模型,提出切实可行的信用风险管控策略,将实现网络融资模式下小微企业信用风险有效防控。
二、AHP法在企业素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AHP法在企业素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中小企业诚信评价体系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动态 |
1.诚信评级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
2.诚信评级的综合评价模型研究。 |
(二)国内研究动态 |
1.诚信评级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
2.诚信评级的综合评价模型研究。 |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
三、企业诚信评价方法 |
四、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诚信评价指标体系 |
(一)中小企业诚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1.中小企业诚信能力指标的选择。 |
2.中小企业诚信行为指标的选择。 |
(二)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指标权重确定 |
1.构建层次结构模型。 |
2.构建判断矩阵。 |
3.层次单排序。 |
4.一致性检验。 |
五、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综合评价 |
(一)中小企业诚信等级的确定 |
(二)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中小企业诚信评价模型的建立 |
1.确定中小企业诚信评价因素集。 |
2.确定中小企业诚信评价评语集。 |
3.确定中小企业诚信评价指标权重。 |
4.构造中小企业诚信评价隶属度矩阵。 |
5.确定综合评价集。 |
六、案例分析 |
七、结论 |
(7)G公司供应链金融的信用风险评价及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目的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供应链金融及其信用风险的概念 |
2.1.1 供应链金融的内涵及特征 |
2.1.2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参与主体及融资模式 |
2.1.3 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的概念 |
2.1.4 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的来源及特征 |
2.2 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 |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2 委托代理理论 |
2.2.3 交易成本理论 |
第三章 G公司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及其信用风险现状 |
3.1 G公司供应链金融概况 |
3.1.1 G公司简介 |
3.1.2 G公司供应链金融发展的背景 |
3.1.3 G公司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动因 |
3.2 G公司供应链金融业务运作模式 |
3.2.1 应收账款融资模式 |
3.2.2 存货质押融资模式 |
3.2.3 信用贷款融资模式 |
3.3 G公司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3.3.1 逾期金额不断增加且风险显现 |
3.3.2 不良贷款率持续上涨 |
第四章 G公司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识别与评价 |
4.1 G公司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识别 |
4.1.1 内部信用风险识别 |
4.1.2 外部信用风险识别 |
4.2 信用风险评价目的及方法的选择 |
4.2.1 评价的目的 |
4.2.2 评价方法的比较与选择 |
4.3 G公司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价指标的选取 |
4.3.1 评价指标的选择原则 |
4.3.2 评价指标选取依据 |
4.3.3 评价指标的确定 |
4.4 G公司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价的具体实施 |
4.4.1 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
4.4.2 评语集及隶属度的确定 |
4.4.3 模糊综合评价法运算分析 |
4.5 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
第五章 G公司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控制对策 |
5.1 加强融资企业审核,完善跟踪及管理机制 |
5.2 减少信用风险损失,加大失信惩罚力度 |
5.3 定期进行融资平台测试,提升融资平台安全系数 |
5.4 建立信用风险止损机制,完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关于 G 公司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指标的问卷调查表 |
附录二 G 公司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专家打分问卷调查表 |
附录三 G 公司供应链金融的信用风险评价调查问卷 |
附录四 4.3.3 模糊综合评价法详细运算过程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8)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研究 ——以Z银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中小企业信用风险 |
1.2.2 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存在问题 |
1.2.3 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模型 |
1.2.4 研究综评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1.3.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创新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信用评级基本概念 |
2.2 信用评级理论基础 |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2 交易费用理论 |
2.2.3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
2.3 信用评级方法 |
2.3.1 专家判断法 |
2.3.2 统计模型法 |
2.3.3 外部分析法 |
第三章 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现状及问题 |
3.1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发展现状 |
3.1.1 信用评级指标和方法 |
3.1.2 信用等级和标准划分 |
3.2 商业银行视角下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问题 |
3.2.1 生产经营方面——波动大 |
3.2.2 信息获取方面——难度大 |
3.2.3 信息披露方面——失真大 |
3.3 Z银行视角下的信用评级体系存在问题 |
3.3.1 Z银行现行评级体系概况 |
3.3.2 模型方法方面——不客观 |
3.3.3 指标选取方面——不合理 |
3.3.4 评级结果方面——不及时 |
3.3.5 评级人员方面——不专业 |
第四章 Z银行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构建与优化 |
4.1 评级体系优化方向 |
4.2 指标体系设置原则 |
4.3 评价指标筛选 |
4.3.1 信用评级模型的细化 |
4.3.2 信用评级指标的选取 |
4.4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指标权重设置 |
4.4.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
4.4.2 构造比较矩阵 |
4.4.3 一致性检验 |
4.4.4 各层次各指标权重计算 |
4.5 Z银行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优化分析 |
第五章 Z银行优化后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应用 |
5.1 公司概况 |
5.1.1 FJNF公司定量指标分析 |
5.1.2 FJNF公司定性指标分析 |
5.2 现行体系下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结果 |
5.3 优化体系下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结果 |
5.4 评级体系优化前后结果对比评价 |
第六章 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完善策略 |
6.1 商业银行方面的完善策略 |
6.1.1 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 |
6.1.2 设计适用于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体系 |
6.1.3 银行内部数据库及行业信息共享 |
6.1.4 引进与培养专业评级人员 |
6.2 中小企业方面的完善策略 |
6.2.1 加强中小企业自身建设 |
6.2.2 规范中小企业信息披露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9)汽车制造业供应商评价与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述评 |
1.3 研究方案及研究路径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路径 |
2 汽车制造业供应商评价与选择相关理论综述 |
2.1 供应商评价与选择概述 |
2.1.1 供应商评价概述 |
2.1.2 供应商选择概述 |
2.2 相关理论 |
2.2.1 生态位理论 |
2.2.2 战略合作关系理论 |
2.2.3 系统管理理论 |
2.2.4 三重底线理论 |
3 汽车制造业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3.1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与构建流程 |
3.1.1 设计原则 |
3.1.2 构建流程 |
3.2 供应商初始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3.2.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依据 |
3.2.2 初始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3.3 汽车制造业供应商最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3.3.1 关键指标识别与筛选 |
3.3.2 最终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
3.3.3 指标的量化与说明 |
4 汽车制造业供应商评价与选择模型构建 |
4.1 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 |
4.1.1 熵值法基本内容 |
4.1.2 指标权重确定 |
4.2 汽车制造业供应商生态位评价模型构建 |
4.2.1 生态位宽度模型 |
4.2.2 生态位适宜度模型 |
4.2.3 生态位重叠度模型 |
4.3 汽车制造业供应商VIKOR选择模型构建 |
4.3.1 VIKOR法的基本原理 |
4.3.2 基于VIKOR法的供应商选择模型 |
5 实证分析 |
5.1 W汽车制造企业概况 |
5.2 W汽车制造企业供应商评价与选择 |
5.2.1 熵值法确定W汽车制造企业供应商评价指标权重 |
5.2.2 W汽车制造企业供应商生态位评价 |
5.2.3 W汽车制造企业供应商选择 |
5.2.4 敏感性分析 |
5.3 对汽车制造业供应商评价与选择的建议 |
5.3.1 建立科学合理的供应商评价选择机制 |
5.3.2 加强高质量采购团队建设 |
5.3.3 提高信息化水平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10)网络融资模式下小微企业信用风险测度与管控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价值 |
1.3 研究目的与内容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路线 |
1.5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
2.1 小微企业信用风险的相关研究 |
2.2 网络融资模式的相关研究 |
2.3 区块链的相关研究 |
2.4 信用风险测度模型的相关研究 |
2.5 关于组织免疫理论的相关研究 |
2.6 文献评述 |
第三章 小微企业网络融资的模式、特点及渠道选择 |
3.1 小微企业网络融资的模式 |
3.1.1 小微企业的特征与信用风险产生原因 |
3.1.2 网络融资模式流程及分类 |
3.2 网络融资模式的特点及分析 |
3.2.1 银行介入的网络融资模式分析 |
3.2.2 非银行介入的新型网络融资模分析 |
3.2.3 网络融资模式下信用风险测度与管控难点 |
3.3 小微企业网络融资的渠道选择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银行介入的网络融资模式下信用风险测度模型 |
4.1 基于改进AHP-DEMATEL法的银行在线借贷下信用风险测度模型 |
4.1.1 基于改进的AHP法的信用风险测度模型构建 |
4.1.2 基于改进区间数-DEMATEL法的信用风险测度模型构建 |
4.1.3 区间数综合影响度计算 |
4.2 基于改进DEMATEL法的电商融资模式下信用风险测度模型 |
4.2.1 基于ANN-GRA-DEMATEL法的网络信用融资模式下信用风险测度模型 |
4.2.2 基于改进DEMATEL法的电商供应链金融模式下信用风险测度模型 |
4.2.3 基于ITFN-DEMATEL的综合影响矩阵计算 |
4.3 模型应用举例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非银行介入的新型网络融资下信用风险测度模型 |
5.1 基于组合赋权法的P2P网络借贷模式下信用风险测度模型 |
5.1.1 F-AHP法计算主观权重 |
5.1.2 CRITIC法计算客观权重 |
5.1.3 组合赋权的权重确定方法 |
5.1.4 基于软集合的小微企业信用风险测度模型的验证 |
5.2 基于组合赋权的网络众筹模式下信用风险测度模型 |
5.2.1 基于熵权法的信用风险测度模型 |
5.2.2 基于改进层次分析与经验模态分解的信用风险测度模型 |
5.2.3 基于改进直觉模糊法的网络众筹模式下信用风险测度模型 |
5.3 模型应用举例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网络融资模式下小微企业信用风险管控模型 |
6.1 银行在线借贷模式下小微企业信用风险管控模型 |
6.1.1 基于重复博弈的银行在线借贷模式下信用风险管控模型 |
6.1.2 基于政府监管力度的银行在线借贷模式下信用风险管控模型 |
6.1.3 基于收益共享的银行在线借贷模式下信用风险管控模型 |
6.1.4 基于网络联保交易的银行在线借贷模式下信用风险管控模型 |
6.1.5 基于免疫力提升的银行在线借贷模式下信用风险管控模型 |
6.2 电商网络融资模式下小微企业信用风险管控模型 |
6.2.1 网络信用融资模式下基于免疫理论的信用风险管控模型 |
6.2.2 电商供应链金融模式下信用风险管控模型 |
6.3 P2P网络借贷模式下小微企业信用风险管控模型 |
6.3.1 基于ESS的P2P网络借贷模式下信用风险管控模型 |
6.3.2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P2P网络借贷模式下信用风险管控模型 |
6.3.3 基于动态循环免疫力提升的P2P网络借贷模式下信用风险管控模型 |
6.4 网络众筹模式下小微企业信用风险管控模型 |
6.4.1 基于激励机制的信用风险管控模型 |
6.4.2 基于监管力度的信用风险管控模型 |
6.4.3 基于创新合作的信用风险管控模型 |
6.4.4 基于免疫力水平提升路径的信用风险管控模型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
7.1 结论 |
7.2 不足与展望 |
7.2.1 研究不足 |
7.2.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小微企业网络融资的信用风险调查问卷 |
附录2 影响网络融资模式下小微企业信用风险因素调查问卷 |
附录2-1 影响银行在线借贷模式下信用风险因素调查问卷 |
附录2-2 影响网络信用融资模式下信用风险因素调查问卷 |
附录2-3 影响电商供应链金融模式下信用风险因素调查问卷 |
附录2-4 影响P2P网络借贷模式下信用风险因素调查问卷 |
附录2-5 影响P2P网络借贷模式下信用风险因素第二轮调查问卷 |
附录2-6 影响网络众筹模式下信用风险因素调查问卷 |
附录3 网络信用融资模式下小微企业信用程度调查问卷 |
附录4 专家访谈大纲——关键因素结果验证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持或参加的科研项目、荣誉情况 |
四、AHP法在企业素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小企业诚信评价体系构建[J]. 王春和,李林炫. 经济与管理, 2021(06)
- [2]建筑施工企业信用动态监测模型研究[D]. 王梓伊.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
- [3]基于平衡计分卡的GJ公司项目部绩效评价优化研究[D]. 吴文彤. 重庆理工大学, 2021
- [4]工程项目施工投标人综合信用评价研究[D]. 兰兴良. 华北理工大学, 2021
- [5]基于胜任力的霍尔塞特基层管理人员素质模型构建研究[D]. 倪锋. 兰州理工大学, 2021
- [6]H影视传媒公司的财务风险识别及评价研究[D]. 陈垚. 南京邮电大学, 2021
- [7]G公司供应链金融的信用风险评价及控制研究[D]. 张顺帆. 西安石油大学, 2021(12)
- [8]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研究 ——以Z银行为例[D]. 谢陈倩. 闽江学院, 2021(08)
- [9]汽车制造业供应商评价与选择研究[D]. 李蒙. 西安科技大学, 2021
- [10]网络融资模式下小微企业信用风险测度与管控模型[D]. 周茜.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