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肾盂输尿管连接梗阻的影像学诊断(论文文献综述)
颜冰,孙毅海,付杰新,邓洪辉,谢光宇,黄恒前[1](2020)在《腹膜后腹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效果比较》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比较腹膜后腹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16例UPJO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13例接受腹膜后腹腔镜手术(A组),103例接受开放手术(B组),术式均为离断肾盂成形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所需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所需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疗效。结果 A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所需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所需时间、住院天数均少于或短于B组(均P<0.05);但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开放手术相比,经腹膜后腹腔镜手术治疗UPJO具有出血少、损伤小、疼痛少、术后康复快等优点,且安全性相当。
李瑞晓,李雪莲,王磊,王娟英,唐启胜[2](2019)在《腹腔镜下悬吊治疗血管外压所致的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血管外压致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患者行腹腔镜下血管悬吊不离断肾盂的可行性及疗效分析。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至2017年经影像学诊断为UPJO的患者,并筛选出因血管外压所致UPJO患者13例;对上述患者行腹腔镜下外压血管悬吊法治疗;术中严格进行利尿实验,确保无输尿管腔内狭窄,对该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手术时间约65~125 min,平均95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40 ml,手术的成功率为100%,术中均行利尿实验,排除管腔内狭窄后行腹腔镜下外压血管悬吊术,13例均未转开放。7例伴有腰腹部疼痛患者在术后3个月内不适均消失;术后3个月行肾脏CT检查发现13例患者肾积水较前均出现不同程度缓解;术后6个月复查CT肾积水较前缓解;并且进行利尿试验,患肾积水无加重。结论对于血管外压所致UPJO的患者,术中明确无管腔内狭窄后行腹腔镜下血管悬吊术,术后随访疗效确切。
陈周彤[3](2019)在《儿童单侧UPJO中超声关键指标对分肾功能预判价值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基于泌尿系超声关键指标的评分系统在预判分肾功能小于40%的肾积水中的作用目的通过建立肾积水患儿各项超声参数的联合评分系统,对患儿DRF是否<40%进行预测。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651例肾积水患儿的同位素肾图和相邻一周内的泌尿系超声资料,筛选出与DRF<40%相关的独立影响因素,建立评分系统,并对评分系统的效率进行验证。结果APD、上盏分离值和肾脏长径比是DRF<40%的独立危险因素。将四项独立影响因素转化为分类变量后,根据Logistic回归中各项参数的比值比重新赋值,再对每位患者打分,评分系统预测DRF<40%的AUC为0.842,灵敏度为80.2%,特异度为73.3%。结论本研究首次发现长径比在各项独立危险因素中具有最强的相关性。结合上述4项独立影响因素建立的评分系统较任意单个因素预测效率更高,可在随访中用于筛查高危患儿。第二部分间歇性肾积水的超声指标、临床特征及患肾功能影响因素分析目的间歇性肾积水具有发作时肾盂分离较缓解期明显增大的特点,但大多数患者DRF无明显受损。本研究试图总结间歇性肾积水的超声规律及临床表现,并找出影响患肾功能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回顾了150例因患侧腰腹部疼痛为主要症状就诊我科的单侧UPJO患儿。收集患者的临床特征,包括症状首次发作年龄,发作次数,单次发作最长持续时间以及患儿是否在产前发现肾积水。影像学资料包括发作时和发作间歇期的APD和术前DRF。结果128/150例患儿的母亲在怀孕期间接受正规产前超声检查,其中50名(39.06%)患儿在产前即检出肾盂分离。产前肾积水组第一次疼痛发作的平均年龄早于生后发现组(4.58岁vs 5.87岁,p=0.002)。较DRF≥40%的患者而言,DRF<40%的患儿单次最长发作时长更长,且无论在发作时还是发作间歇都拥有更大的APD。而发作次数、首次发作距手术前的等待时间和首次发病的年龄与术前分肾功能无关。结论产前发现肾积水的患儿在较小年龄就可能出现间歇性腰腹部疼痛的症状。在间歇性肾积水患儿中,单次发作时长和发作时APD超过40mm与手术前DRF受损有关。
王一地[4](2019)在《腹腔镜肾盂成形术后再梗阻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背景目的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定义为由于各种先天性因素导致肾盂内尿液向输尿管排泄受阻,伴随肾集合系统扩张并继发肾损害的一类疾病。按病因大致可分为3类,管腔内狭窄,管腔外压迫,动力性梗阻,其中以管腔内狭窄最为常见。自Anderson和Hynes在1949年首次提出开放性肾盂成形术(open pyeloplasty,OP)以来,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的治疗获得了极大的发展,而后于20世纪90年代又首次施行了腹腔镜下肾盂成形术(laparoscopic pyeloplasty,LP),现已成为该疾病外科手术治疗的“金标准”。在此基础上,又出现了单孔腹腔镜肾盂成形术(laparoscopic single-site pyeloplasty,LESS-P)、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盂成形术(robot-assisted laparoscopic pyeloplasty,RALP)等一系列新进展。这是一代代临床外科大夫和相关研究人员对更好的治疗效果、更安全的治疗方式、更完美的治疗理念不断追求和钻研的成果。虽然现有数据表明腹腔镜肾盂成形术的成功率与开放性肾盂成形术相当,但仍有一部分患者在术后出现再次梗阻,而现有针对再梗阻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仍然较少见,为降低术后再梗阻的发生率及更好的预测术后,本研究对腹腔镜肾盂成形术后再梗阻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对象和方法按纳入标准将我院泌尿外科2013年9月至2018年8月420例实施腹腔镜肾盂成形术患者根据术后有无发生再梗阻分为两组,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相关资料。其中术后出现再梗阻患者36例为再梗阻组,男28例,女8例;年龄25.36±9.31岁;BMI指数23.58±3.06;术侧左侧30例,右侧6例;术前病变侧积水程度轻度4例,中度12例,重度20例;有息肉8例,无息肉28例;有异位血管15例,无异位血管21例;术中记录吻合口有张力23例,无张力13例;手术时间163.43±102.46min;术后引流量811.61±348.59ml;其余384例为未出现再梗阻组,男307例,女77例;年龄23.81±8.56岁;BMI指数24.16±3.56;术侧左侧293例,右侧91例;术前病变侧积水程度轻度12例,中度121例,重度251例;有息肉49例,无息肉335例;有异位血管149例,无异位血管235例;术中记录吻合口有张力68例,无张力316例;手术时间145.95±54.51min;术后引流量486.27±218.83ml。分析术后再梗阻与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420例纳入病例中,术后出现再梗阻组36例(占8.6%),未出现再梗阻组384例(占91.4%),两组在吻合口有无张力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再梗阻组的术后引流量为811.61±348.59ml,未发生再梗阻组为486.27±218.83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再梗阻组及未出现再梗阻组:年龄(25.36±9.31;23.81±8.56)岁,BMI指数(23.58±3.06;24.16±3.56),手术时间(163.43±102.46;145.95±54.51)min。两组相比,在年龄、性别、BMI、术侧、术前积水程度、有无息肉、有无异位血管和手术时间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04、0.757、0.349、0.186、0.113、0.183、0.736、0.069)。多因素分析表明,吻合口存在张力、术后引流量多可增加肾盂输尿管成形术后再梗阻的发生率,是术后发生再梗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结论吻合口是否存在张力及术后引流量是术后再梗阻的独立危险因素。
黄天浩[5](2019)在《腹腔镜肾盂成形术治疗小儿输尿管息肉致肾积水一例病例分析并文献复习》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从临床罕见病例入手,探讨输尿管息肉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诊断及治疗,指导临床。进一步丰富输尿管息肉的相关知识,增加对输尿管息肉这一特殊疾病的认识,为输尿管息肉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更多的临床建议。方法:对患者的症状、诊疗经过,做一概述,通过病例报道的方式结合相关文献,阐述并分析输尿管息肉的诊断及治疗,总结治疗经验,指导临床。结果:分析发现输尿管息肉有不同的分布及形态,诊断需结合相关病理,排除恶性肿瘤的可能性,主要以手术切除息肉为治疗方法。结论:输尿管息肉临床罕见,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并且需与恶性肿瘤区分开。影像学诊断可提供一定的帮助,但确定息肉,病理结果最为可靠。根据息肉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当患者表现为肾积水,输尿管呈“串珠样”或节段性改变时,要考虑多发性息肉的可能性。
刘晨,张涛,茹峰,王东文,杨晓峰[6](2018)在《V型肾静脉夹压致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附一例报告》文中研究说明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是引起儿童及青年人肾积水的常见原因。导致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肾盂输尿管管腔内狭窄、节段性无动力性功能失调、异位及纤维索条压迫、肾盂输尿管高位连接等是引起UPJO的常见原因[1]。近日,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收治1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患者,经术前影像学诊断及术中探查,考虑为V型异位肾静脉夹压致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现报
胡敬花[7](2018)在《个体化低剂量CTU在上尿路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可行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个体化低剂量CT尿路成像(CTU)在上尿路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可行性。方法对112例上尿路梗阻性疾病患者行个体化低剂量CTU检查,常规剂量(成人120 kV/300 mAs、儿童120 kV/85 mAs)平扫、皮髓质期及实质期扫描后,再根据患者年龄降低扫描预设参数(成人120 kV/150 mAs、儿童100 kV/50 mAs)行低剂量分泌期扫描,同时针对不同病因、不同梗阻部位上尿路梗阻性疾病患者行个体化选择重点扫描期相扫描,优化扫描序列。对所获容积数据进行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建、容积再现和曲面重建三维后处理,以手术病理及临床治疗证实结果为标准,比较CTU与静脉肾盂造影(IVP)、磁共振尿路造影(MRU)的诊断准确率。同时记录每例患者的剂量长度积(DLP)并求其平均值作为辐射剂量的观测指标。结果个体化低剂量CTU作为无创性检查技术,对尿路结石及其梗阻平面以及尿路畸形的诊断准确率可达100%,明显高于IVP的82.2%(尿路结石)、75.4%(尿路畸形)和MRU的84.6%(尿路结石)、95.4%(尿路畸形),P<0.05。低剂量CTU在图像合格率达97.3%的同时,较常规剂量CTU成人及儿童辐射剂量分别下降了53.5%、65.4%。结论个体化低剂量CTU在上尿路梗阻性疾病诊断中具有显着的优势,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明显减少了患者受辐射剂量,是较常规CTU扫描更为人性化的扫描方式,可作为上尿路梗阻性疾病患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
陈瑾瑜[8](2017)在《儿童单侧肾盂输尿管交界处梗阻性重度肾积水的诊断与处理方法》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对儿童单侧肾盂输尿管交界处梗阻性重度肾积水的诊断与处理方法进行探讨。方法 50例单侧肾盂输尿管交界处梗阻性重度肾积水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开放性肾盂输尿管成形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下离断性肾盂输尿管成形术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儿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15.25±3.33)min、(50.3±0.4)ml,观察组患儿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67.80±3.10)min、(10.1±0.3)ml,观察组患儿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儿童单侧肾盂输尿管交界处梗阻性重度肾积水患儿,使用腹腔镜下离断性肾盂输尿管成形术进行治疗,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和临床意义。
王浩,李健[9](2017)在《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血管压迫致输尿管梗阻7例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异位血管压迫可致输尿管梗阻,是输尿管和肾积水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根据梗阻部位不同,分别在后腹腔镜下采用切除异位血管、切除受压部分输尿管后行输尿管吻合,或肾盂整形术治疗异位血管压迫致输尿管梗阻7例。本组7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05160min,平均135min;术中出血量50200ml,平均125ml。术后未发生尿瘘、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后获随访7例,随访时间1.03.2年。超声检查显示,肾脏及输尿管积水显着减轻6例,积水有消退1例;CT增强成像检查均未见输尿管明显狭窄,其中肾功能不全完全恢复2例。后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的优点,是治疗异位血管压迫致输尿管梗阻的首选术式。
夏亮,范俊飞,刘健华[10](2017)在《尿外渗和尿瘤的病因及影像学诊断价值》文中认为目的 :探讨尿外渗和尿瘤的病因及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尿外渗和尿瘤的病因及影像学表现。结果:20例中,单纯尿外渗17例,尿外渗合并尿瘤1例,单纯尿瘤2例。超声表现为肾被膜下及输尿管周围无回声区或腹膜后囊性无回声区。CT平扫表现为肾被膜下及输尿管周围液体积聚或腹膜后囊性肿块。CT增强扫描延迟期可见对比剂外渗。尿外渗常伴肾周间隙桥隔增厚、肾周间隙内脂肪层斑片状影、肾筋膜增厚及肾旁间隙积液。结论:超声及CT可清楚显示病变及梗阻原因,结合病史可诊断尿外渗和尿瘤。
二、肾盂输尿管连接梗阻的影像学诊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肾盂输尿管连接梗阻的影像学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1)腹膜后腹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效果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手术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 果 |
2.1 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指标的比较 |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
2.3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的比较 |
3 讨 论 |
(2)腹腔镜下悬吊治疗血管外压所致的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一、临床资料 |
二、手术方法 |
结果 |
讨论 |
(3)儿童单侧UPJO中超声关键指标对分肾功能预判价值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部分 |
绪论 |
1.无症状肾积水的常用检查手段和功能评估现况 |
2.间歇性肾积水的超声及临床表现研究现况 |
第一部分 基于泌尿系超声关键指标的评分系统在诊断分肾功能小于40%的肾积水中的作用 |
1.研究背景 |
2.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观察指标 |
2.2.1 同位素肾图 |
2.2.2 泌尿系B超 |
2.3 统计分析 |
2.3.1 单因素分析 |
2.3.2 多因素分析 |
2.3.3 对超声参数重新赋值建立评分系统 |
2.3.4 生成ROC曲线评价评分系统的应用价值 |
3.结果 |
3.1 人口学特征与整体概况 |
3.4 基于超声参数的评分系统的建立 |
3.5 利用ROC曲线评价评分系统的预测效能 |
3.6 在一组新病人中验证打分系统的效果 |
4.讨论 |
4.1 泌尿系超声在肾积水随访中的价值 |
4.2 同位素肾图在诊断肾积水方面的价值和局限性 |
4.3 不同超声指标在预测肾积水结局中的应用 |
4.3.1 超声分级指标在预测肾积水结局中的应用 |
4.3.2 单项超声参数在预测肾积水结局中的应用 |
4.3.3 联合超声指标在预测肾积水结局中的应用 |
4.4 本研究不足之处 |
5.结论 |
第二部分 间歇性肾积水的超声指标、临床特征及患肾功能影响因素分析 |
1.研究背景 |
2.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观察指标 |
2.3 治疗及随访方案 |
2.4 随访情况 |
2.5 统计学方法 |
3.结果 |
3.1 人口学资料和产前数据 |
3.2 间歇性肾积水发作症状和术前DRF的关系 |
3.3 泌尿系超声参数与术前DRF的关系 |
3.4 梗阻原因与术前DRF的关系 |
3.5 术后随访结果 |
4.讨论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英文部分 |
Introduction |
1.Current status of commonly used examination and renal function assessment of asymptomatic hydronephrosis |
2. Current status of studies of ultrasound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intermittent hydronephrosis |
1. Background |
2. Materials and methods |
2.1 Patients |
2.2 Observation Indicators |
2.2.1 Dynamic Renogram |
2.2.2 Urinary Tract Ultrasound |
2.3 Statistical Analysis |
2.3.1 Single factor analysis |
2.3.2 Multivariate analysis |
2.3.3 Re-assign the ultrasonographic parameters to establish a scoring system |
2.3.4 Use ROC curve to evaluate the efficiency of the novel scoring system |
3. Results |
3.1 Over all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
3.4 Establishment of a novel scoring system based on key ultrasonographic parameters |
3.5 Evaluation the predicting efficiency of the scoring system |
4.Discussion |
4.1 The value of urinary ultrasound in follow-ups of hydronephrosis |
4.2 The value and limitations of renogram in the diagnosis of hydronephrosis |
4.3 Application of different ultrasonographic parameters in predicting the outcome of hydronephrosis |
4.3.1 Application of ultrasonic grading system in predicting the outcome of |
4.3.2 Application of single ultrasound parameter in predicting the outcome of hydronephrosis |
4.3.3 Application of combined ultrasound parameters in predicting the outcome of hydronephrosis |
4.4 Deficiencies of this study |
5.Conclusion |
Part two.The Analysis of Ultrasonographic And Clinical Features And Their Association With DRF In Children With Intermittent Hydronephrosis. |
1.Background |
2. Materials and Methods |
2.1 Patients |
2.2 Observation Items |
2.3 Treatment and Follow-up Procedure |
2.4 Follow-up Results |
2.5 Statistical Analysis |
3.Results |
3.1 Demographic and prenatal data |
3.2 Relationship Between Symptoms and Preoperative DRF |
3.3 Relationship Between Urinary Ultrasound Parameters and Preoperative DRF |
3.4 The Cause of Obstruction and Preoperative DRF |
3.5 Postoperative Follow-up Results |
4. Discussion |
5. Conclusion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和录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八年制学位论文要求 |
(4)腹腔镜肾盂成形术后再梗阻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一览表 |
1 前言 |
2 资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肾盂成形术术式的发展及手术新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文章 |
致谢 |
(5)腹腔镜肾盂成形术治疗小儿输尿管息肉致肾积水一例病例分析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前言 |
资料与诊疗经过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病因及诊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儿童单侧肾盂输尿管交界处梗阻性重度肾积水的诊断与处理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对照组 |
1.2.2 观察组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9)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血管压迫致输尿管梗阻7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情况 |
1.2 方法 |
1.3 结果 |
2 讨论 |
(10)尿外渗和尿瘤的病因及影像学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仪器与方法 |
2 结果 |
2.1 超声表现 |
2.2 CT表现 |
2.3 原发疾病的影像表现 |
3 讨论 |
3.1 病因、形成机制及临床表现 |
3.2 影像学表现 |
3.3 影像学诊断价值 |
3.4 鉴别诊断 |
四、肾盂输尿管连接梗阻的影像学诊断(论文参考文献)
- [1]腹膜后腹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效果比较[J]. 颜冰,孙毅海,付杰新,邓洪辉,谢光宇,黄恒前. 广西医学, 2020(17)
- [2]腹腔镜下悬吊治疗血管外压所致的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J]. 李瑞晓,李雪莲,王磊,王娟英,唐启胜.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03)
- [3]儿童单侧UPJO中超声关键指标对分肾功能预判价值的研究[D]. 陈周彤.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6)
- [4]腹腔镜肾盂成形术后再梗阻危险因素分析[D]. 王一地. 郑州大学, 2019(08)
- [5]腹腔镜肾盂成形术治疗小儿输尿管息肉致肾积水一例病例分析并文献复习[D]. 黄天浩. 河北医科大学, 2019(01)
- [6]V型肾静脉夹压致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附一例报告[J]. 刘晨,张涛,茹峰,王东文,杨晓峰.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8(04)
- [7]个体化低剂量CTU在上尿路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可行性研究[J]. 胡敬花. 中国实用医刊, 2018(09)
- [8]儿童单侧肾盂输尿管交界处梗阻性重度肾积水的诊断与处理方法[J]. 陈瑾瑜.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21)
- [9]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血管压迫致输尿管梗阻7例分析[J]. 王浩,李健. 人民军医, 2017(10)
- [10]尿外渗和尿瘤的病因及影像学诊断价值[J]. 夏亮,范俊飞,刘健华.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