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内轨道交通系统如何设计

坑内轨道交通系统如何设计

一、怎样设计坑内轨道运输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李文光,邓尧增,李宇凯[1](2022)在《三山岛金矿西山矿区深部运输系统优化改造工程实践》文中研究指明为实现降本增效,对三山岛金矿西山矿区深部开拓的运输系统进行改造,改变原来无轨运输至地表(或-243 m水平)的运输系统,设计并施工-537 m转运系统。使生产、基建的矿(废)石全部转运至新立矿区-600 m水平,由14 t电机车牵引11辆6 m3矿车进行有轨运输,通过新立主混合井提至地表。优化改造后的运输系统平均运距减少2 950 m,掘进量运费减少9.18元/m3,每年可节约运输费用317.08万元,经济效益显着,可供同类型矿山参考借鉴。

廖正文[2](2021)在《基于资源的铁路运输能力理论与计算方法》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铁路运输网络特别是高速铁路网络的快速扩张,铁路运输供给和需求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铁路运输能力计算问题研究运输资源投入与运输产品产出的定量关系,贯穿铁路规划、设计和运营全过程,需要在日新月异的铁路供需形势下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既有的铁路运输能力计算方法考虑的因素不够全面且建模精度有限,在复杂的路网布局、运力资源配置和运输产品结构下,难以全面、准确地刻画铁路运输生产过程,能力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有待提高。因此,有必要从铁路运输能力的形成机理出发,研究铁路运输能力计算问题的基本特征,提出各类复杂条件下的铁路运输能力计算方法,以指导铁路运输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本文从铁路运输生产系统中运输资源投入与运输产品产出的定量出发,分析、抽象铁路运输能力的要素和影响因素,将铁路运输能力计算问题归结为在运输资源约束下求可实现的最大运输产出的组合优化问题。结合现实中铁路运输能力计算问题的复杂性,基于优化图解法铺画满表列车运行计划的能力计算原理,提出“多资源”“多粒度”“多类别列车共线运行”的铁路运输能力计算模型及求解算法,具体的研究工作如下。(1)基于资源的铁路运输能力理论分析。从运输资源投入与运输产出的关系出发,分析铁路运输能力的形成机理,梳理铁路运输能力的概念谱系,分析铁路运输能力的影响因素。结合铁路运输生产特点,指出铁路运输能力计算亟待研究的关键问题。进一步地,从运输资源运用角度出发,抽象铁路运输能力计算问题的共性特征,利用“移动”和“资源”要素构建基于资源的铁路运输能力计算特征模型,将铁路运输能力计算问题一般化为在运输资源约束下求最大运输产出的组合优化问题,并给出0-1规划实例。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铁路运输能力计算问题的复杂性,演绎特征模型中“资源”“移动”“运输产出”概念,分别提出“多资源”“多粒度”“多类别列车共线运行”3个具体的能力计算问题,形成具体的铁路运输能力计算框架。(2)考虑多种资源适配的铁路运输能力计算方法。梳理铁路运输资源利用的典型建模方式和大规模问题求解方法:将各类铁路运输资源建模方式归纳为基于资源请求冲突和基于资源时空状态两类,分别采用这两种建模方法对特征模型中的“资源”进行多类别演绎,以解决固定设备和活动设备资源适配下的铁路运输能力计算问题,以京津城际铁路为例验证。1)考虑区间、车站到发线、动车组资源约束,构建基于资源请求冲突的能力计算模型,采用时间域滚动算法求解;2)采用混杂时空网络描述区间和动车组资源适配,构建基于资源时空状态的铁路运输能力计算模型,采用拉格朗日松弛算法实现按资源类别分解的求解算法。(3)考虑多粒度资源运用协调的铁路运输能力计算方法。为了解决铁路点、线作业协调下的能力计算问题,在铁路点、线能力的影响因素及二者的关联性的基础上,对特征模型中的“移动”进行多粒度演绎,分别构建基于区间资源的宏观模型和基于车站轨道电路区段资源的微观模型。根据列车运行过程在宏观模型与微观模型中的一致性这一关键特征,构建基于多粒度时空网络的铁路运输能力计算模型,实现面向粒度自适应的行生成算法,根据宏观解中的微观冲突,有针对性地生成微观资源运用约束迭代求解,以实现能力计算精度与问题规模的平衡。以京津城际铁路及北京南站、天津站城际场为例验证。(4)面向多类别列车共线运行的铁路运输能力计算方法。采用列车数量表征运输能力难以表达不同类别列车在资源争用情况下数量“此消彼长”的关系。针对此问题,分析铁路运输能力在特征模型解空间中的意义,提出以“面”代“点”的铁路运输能力表征方式。在此基础上,演绎特征模型的目标函数,将能力计算的“最大化列车总数”的单目标扩展为“最大化各类列车数量”的多目标,并采用帕累托最优前沿表征铁路运输能力。构造与列车类别对应的多目标函数,分别设计基于列车流和基于列车运行图的多目标能力计算模型,采用约束法求解得到运输能力的帕累托最优前沿,并设计人机交互的帕累托最优解比选方法,为运营者分析比选符合运营偏好的能力利用方案提供支撑。以京津城际铁路为例验证。(5)实例分析。为了验证以上能力计算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适用性,以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管辖范围内的高速铁路和城际铁路网为例,在给定列车初始备选集的前提下,首先采用基于列车流的多目标能力计算模型计算不同径路列车竞争条件下的铁路网运输能力,得到各运行径路可以运行的最大列车数及列车备选集作为输入条件,综合运用“多资源”“多粒度”能力计算方法,铺画在区间、车站、动车组等资源约束下的满表运行图,计算铁路网运输能力,并分析动车组、关键枢纽车站等影响因素与运输能力的定量关系。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能力计算方法可以系统地解决大规模的、涵盖复杂资源投入与产出的铁路运输能力计算问题。图73幅,表23个,参考文献162篇。

周新富[3](2020)在《民国时期西北煤矿厂研究(1934-1949)》文中研究表明近代以来,山西各地兴起了开办煤矿的热潮。在20世纪初的争矿运动中,山西士绅、商人创办了保晋矿务公司,标志着山西近代煤矿业起步。辛亥革命后,随着一系列政府矿业法令的接连出台,全国掀起了振兴实业的热潮,各地官僚、商人纷纷来晋投资兴矿,山西煤矿业开始快速发展。其中,成立于1934年的西北煤矿厂是近代山西煤矿业的典型代表,作为自保晋矿务公司、晋北矿务局之后的又一大型煤矿企业,西北煤矿厂在山西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坏境下形成了其独具一帜的发展模式。西北煤矿厂在组织管理方面,实行厂长责任制,采取三层五级的垂直领导,责任落实到人,并设有专门的奖惩机制;在煤炭生产方面,整合小煤窑以扩大煤矿规模,引进先进机器设备积极进行技术改良,制定相应的生产奖励机制;在煤炭运输方面,引进轨道矿车、电绞车等机器设备,修建各类岔道、各铁路支线、煤库和煤炭贮藏处,并设立铁路运输管理处负责统筹调度;在煤炭销售方面,设立售煤机构,实行分产合销的销售策略,改善煤炭运输条件和销售网络。作为阎锡山创办的官办煤矿厂,其命运与当时的政治社会坏境、阎当局的发展规划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而形成了与其他近代煤矿所不同的办厂特点。当然,其发展也受到当时动乱的社会环境、经营管理上的种种弊端所影响。深入研究西北煤矿厂的管理经营,不仅对研究近代山西煤矿业的发展有着重要参考意义,而且对探索山西工业近代化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马威[4](2020)在《基于规划紧迫度的京津冀城市群城际铁路网规划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区域一体化大背景下,我国明确提出,以城市群发展推动国家重大区域战略融合,建立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城市群带动区域发展新模式,推动区域板块之间融合互动。构建全面高效的城市群综合运输体系,作为区域内和区域间的各种资源交换和交流的载体,显得尤为重要。城际铁路作为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运力大、速度快、可靠性强、密度高的特点具备相当突出的横向选择优势,其科学的线网规划布局能够促进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引导城市群要素重分布,对社会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首先,论文综合分析了城市群空间演化特征和城际铁路的功能作用、布局特点,并阐述了两者之间的联系,归纳总结了多种线网规划理论方法,分析了其适用性。在当前主流的以社会经济要素决定的节点重要度联合交通区位线布局的基础上,文章认为城市节点在当前区域既有混合铁路网的区位现状,也应被纳入城市群城际铁路网规划起点的考虑范围。因此,论文综合考虑区域混合铁路网下的城市群重要城市节点间的通达状况,以及基于社会经济要素的节点重要度,提出规划紧迫度的概念。其次,论文利用距离度量模型、引力模型、复杂网络理论、空间句法等模型和理论,重点研究了节点和线路的规划紧迫度量化方法,建立了规划紧迫度计算模型,确定了以规划紧迫度作为节点层次划分的原则,并将其作为本规划方法的规划起点。其后,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例,利用上述方法,计算了13个重要城市节点城际站点和节点间城际线路的规划紧迫度,并据此对节点的规划优先级进行了层次划分,结果显示:北京和天津由于其核心地位,重要度突出,处于第一规划紧迫等级,规划紧迫度量化值在1.5以上;保定、石家庄、邯郸处于第二等级,规划紧迫度量化值在1.2~1.5之间,表明其在当前铁路网下旅行通达性难以匹配其节点重要度;唐山、邢台、秦皇岛、张家口、承德五市规划紧迫度处于第三等级,规划紧迫度量化值在1.0~1.2之间,其节点重要度与旅行通达性能实现基本匹配,但仍体现出一定的铁路供需矛盾。廊坊、沧州、衡水的规划紧迫度等级处于末置位,量化值在1.0以下,呈现出一定的铁路区位优势,且重要度一般,可适当滞后规划。最后,论文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对传统线网规划思路进行了合理改进,提出了一种基于相关线网要素规划紧迫度的城市群城际铁路网规划方法。考虑城际铁路线网层次性特征,以所选择节点和线路的规划紧迫度为目标,依次建立了主骨架线网线路选择模型和初级线网规划模型,并设计了基于改进凝聚算法的相关模型计算方法。随后以京津冀城市群作为实例,在上述京津冀城市群节点和线路的规划紧迫度量化结果的基础上,利用本文基于规划紧迫度的城市群城际铁路线网规划模型,对京津冀城市群城际铁路线网进行了合理规划,并形成了最终规划方案。结果表明,基于规划紧迫度的京津冀城市群城际铁路网具备较强的网络化特征,围绕核心节点呈放射状,整体上与京津冀城市群城市空间结构和经济发展轴分布及既有混合铁路网现状相契合。规划结果证明,本文规划方法具备现实合理性,体现出相当程度的可行性及借鉴意义,相关模型及算法设计能够表现出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

廖继轩[5](2020)在《明挖地铁车站社会交通成本计算模型及评价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我国机动车拥有量不断提高,城市道路交通资源需求愈加旺盛,供求矛盾日益凸显;另一方面,作为解决城市交通供求矛盾,满足人民群众出行需求的“良药”——城市轨道交通蓬勃发展,其占道施工无疑又加剧了这一矛盾。造成施工工点交通拥挤,社会交通成本高企。因此,研究明挖施工对社会交通成本的影响并评估其影响程度,有助于判断明挖施工的交通影响效应能级,为施工工法的选取、施工期交通优化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本文首先就明挖地铁车站施工过程中对交通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在分析了地铁车站施工特点和常用的施工工法的基础上,重点就明挖法施工对车站施工区域交通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明确明挖施工对交通影响的表现形式,为明挖地铁车站社会交通成本计算模型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其次,基于外部性理论建立了明挖地铁车站社会交通成本计算模型。利用外部性理论将明挖地铁施工导致的社会交通成本进行界定,将明挖地铁车站社会交通成本限定在交通拥堵成本、交通事故成本、交通环境成本这三个方面,并就各个分项提出其计算方法,建立明挖地铁车站社会交通成本定量计算模型。再次,建立明挖地铁车站社会交通成本影响评价指标体系。以“成都轨道交通6号线兴盛站”为案例,采用上述模型计算施工期社会交通成本,明确明挖施工社会交通成本的主要组成成本,确定评估地铁车站明挖施工对社会交通成本影响的主要评价指标。最后,提出明挖地铁车站施工对社会交通成本影响的评价方法。在建立明挖地铁车站施工社会交通成本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仿真和理论计算等方法,对评价指标进行分级,提出明挖地铁车站施工社会交通成本影响评价参考标准。参考运行状态分类原理和优劣解距离法建立综合评价方法,确定影响程度阀值,对影响程度进行分级,并结合案例进行了应用。

王凤斌[6](2020)在《煤矿轨道运输矿车调度优化策略研究》文中指出轨道运输矿车的调度依托于对其运输过程及执行策略的规划管理,是井下生产运输体系的中枢组成部分。其复杂的运输结构与繁重的装卸过程使得矿车的运输任务不敏感于时间管理,而更偏重于通过制定调度策略来最大化的发挥有限运输资源的作用。其调度策略的研究涉及矿车定位、路线规划及资源调配等多个层面,对此本文以大量的文献研究为基础,依据煤矿项目的实际应用背景对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建立并求解调度优化模型,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轨道矿车调度策略,为企业的调度管理提供参考。由此,本文着重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首先,探讨了矿车的定位策略。经过分析井下巷道中非视距环境及多径传播对测距信道模型的影响,制定出以无源超高频射频识别技术(UHF RFID)与车载通信设备相结合的定位策略。针对此策略提出了两步式定位算法,先是基于接收信号强度(RSSI)指示法的测距原理,对适应于多标签模型的最小二乘定位算法引入自适应权值并加以改进。进而对定位的初步结果进行卡尔曼滤波处理,以优化矿车运行轨迹的跟踪状态。算法的仿真结果显示本策略能将矿车的定位误差控制在1m以内,能够满足调度系统的需求。其次,建立了轨道运输矿车的调度优化模型。详细描述了项目所在煤矿运输体系的结构特性,由此确定了相宜的轨道矿车调度策略,并以矿车承载量、矿车占用等实际需求作为约束条件,将调度策略具现为矿车遍历各任务点顺序的路径规划问题,构建出了以最小运输成本为目标的调度优化模型。再者,对粒子群算法进行了改进以求解优化模型。针对粒子群算法容易因过快收敛而陷于局部最优的问题,提出了以动态权重平衡其搜索能力,以多子种群提高其最优解质量的改进方式,并阐述了应用于轨道矿车调度的编解码方式。通过对实例的仿真求解,验证了改进算法的优越性及矿车调度策略的实际可行性。最后,扩展研究了矿车在多车场间的资源调度与机车的重复调用问题。针对矿车在各车场间时空分布不均和无管理流动的现状,以及过度调用机车导致启用成本过高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结合矿车调度优化模型建立了机车重复调用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并对原编码方式加以延展以适用于多车场的调度规划。同时,阐述了轨道矿车调度系统的硬件及软件设计。

龚志强,户曙明,严原定,张志高,高明拓[7](2020)在《智能化轨道小车物流传输系统在生产车间的应用及管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对现阶段的各行各业都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尤其随着人工成本不断提升,很多企业尤其是生产车间都在积极引入现代科技设备,力求通过现代机械代替重复性人工工作,从而大幅提升现代化工业生产的效率,降低成本、扩大收益。

彭丽宇[8](2019)在《铁路货运运营风险数据知识化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铁路运输业的不断创新和改革,技术复杂程度不断加强,既有的安全管理模式面临严峻挑战。采用传统铁路货运运营风险管理方式分析事故形成的原因一般是以单一线性关系为基础,即风险源与事故之间,对已发生事故的风险源进行有效识别和控制,而无法对潜在风险源进行辨识和关联,做不到精准的风险管理,无法满足铁路货运运营风险管理的智能化服务,也无法通过实时、动态的数据挖掘,实现信息化和知识化的增值的需求。因此,研究铁路货运运营风险数据的知识化方法,对进一步精准挖掘风险源,提高铁路货运运营风险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铁路货运运营风险事故特点,基于本体论、粗糙集和人工神经网络等方法探究了铁路货运运营风险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的知识化问题,建立风险数据知识化与情景集成知识库,为铁路货运运营风险数据知识化与管理提供了借鉴。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铁路货运运营风险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建立与关键影响因素筛选从人、装备、环境、管理角度建立铁路货运运营风险影响因素指标体系,选取危险源、故障与事故数据作为条件属性集,将相应的风险等级信息作为决策属性集,构建基于人、装备、环境、管理的铁路货运运营风险影响因素知识系统,运用粗糙集筛选影响铁路货运安全的关键风险因素,计算并对比分析各关键风险因素的权重差异。(2)铁路货运运营风险管理本体构建与关联模式识别以铁路事故案例非结构化数据为基础,对事故进行描述与解析,挖掘铁路货运运营风险源,解析致因机理,选取若干事故致因复杂、事故级别高的典型事故案例完成情景实例的知识提取,建立基于事故情景的事故-风险本体模型,并对铁路货运运营风险本体进行形式化表示,从而识别风险关联模式,提出了铁路非结构数据的知识化方法。(3)提出铁路货运设备风险管理数据知识化方法针对铁路设备状态检测结构化数据知识化现状,提出基于神经网络的铁路货运设备数据知识化方法,并以轨道不平顺为例,利用BP神经网络对其分周期进行预测,并运用轨距、左轨向、右轨向、左高低、右高低、三角坑、水平等七项检测数据对模型有效性进行了验证。(4)铁路货运运营风险数据知识化与情景知识集成将铁路的风险影响指标体系与事故-风险本体中的风险源相关概念相对应,完成铁路货运运营风险影响指标权重的知识化。确定铁路货运运营风险影响指标包括人员对应、管理对应、环境对应与装备对应4组映射规则。以轨道平顺测量数据的挖掘与计算过程为例,将风险-事故本体的概念部分进行相应更新,将新生本体概念对应到风险、设备、基础设备、固定设备、轨道与线路下,使用Protege工具,在风险-事故本体中建立新的概念,构建新生本体图。依据风险源的类型,将其分为人员、设备、环境、管理四类进行管理。对于关联关系的提取,依照事故情景要素和风险、事故成因,将风险源之间成组关联关系分析定义为:升级、影响、导致三种风险成组关联关系。通过分析事故风险源及对应事故情景中的参与行为,寻找二者对应关系,将二者关联起来,形成由参与行为到风险成组的动态推理链条,建立提取、产生、催化、处理异常行为-风险链的规则认定,形成推理映射逻辑表。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如下:(1)提出了铁路货运运营风险数据知识化方法。基于事故情景的致因机理解析,识别风险源并挖掘影响铁路货运运营安全风险因素之间的关联规则,基于风险关联知识构建事故-风险本体模型,研究铁路货运运营风险本体知识推理与更新机制。(2)构建了铁路货运运营风险本体模型。以基于本体的铁路货运运营风险模型结构化描述与推理方法为基础,挖掘并提出铁路货运运营风险关联知识推理机制,建立基于管理数据和设备数据的风险识别方法。运用铁路货运运营事故情景的本体描述,对不同类型铁路货运运营风险进行本体集成,实现了铁路货运运营风险数据的知识化。(3)提出了铁路货运运营风险数据的知识建模和推理研究方法。建立铁路货运运营风险影响因素指标体系,构建基于人、装备、环境、管理的铁路货运运营风险影响因素知识系统,运用粗糙集筛选了影响铁路货运安全的关键风险因素。通过铁路货运事故情景分析建模,分析、分解各个事故的成因链与事故链,探究非结构化铁路货运运营风险数据和事故数据间相互作用关系。

幸奠军[9](2019)在《煤矿综机设备安撤轨道运输安全技术管理模式探索研究》文中提出杨村煤矿针对工作面综机设备安装撤除期间的安全技术管理,从撤除前辅助运输系统设计入手,强化工程质量管理,严格管控运输全过程,形成工作面设备安撤安全技术管控流程,确保了工作面设备安装撤除运输安全。

戚建国[10](2019)在《铁路列车时刻表与停站方案协同优化研究》文中认为作为铁路运营过程中的重要组织环节,列车时刻表与停站方案的优化受到了铁路运营部门和相关学者的广泛关注。然而,由于铁路运输系统的复杂性,列车时刻表与停站方案通常被处理为两个独立的子问题进行研究。然而,在实际运营中,列车时刻表与列车停站方案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紧密联系,且二者的设计过程又紧密依赖于旅客需求。为此,本文基于系统优化的思想,针对铁路列车时刻表与停站方案的协同优化方法开展研究。从不同决策层面、旅客需求类型、鲁棒性等角度出发,构建基于不同决策准则的数学优化模型,以期生成系统最优且满足各类实际需求的铁路运营组织方案。本文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站点旅客需求的列车时刻表与停站方案协同优化。从宏观战略层面出发,分别分析了列车时刻表和停站方案决策变量之间以及目标函数之间内在关联,建立了列车时刻表与停站方案决策变量之间关联约束。以列车总停站时间和初始车站延误时间最小为目标,构建了满足旅客需求的列车时刻表与停站方案协同优化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并分析了模型的复杂性。以京沪高铁线路为例,设计数值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获得列车时刻表和列车停站方案的协同优化方案,因而提高了系统的运行效率。(2)基于列车时刻表的站点列车停靠能力优化。铁路沿线站点的列车停靠能力,通常由车站内部的轨道结构决定,是影响列车时刻表质量的重要因素。为降低不合理站内轨道结构对列车时刻表的影响,在考虑投资限制的条件下,研究了站点列车停靠能力优化问题,以提高线路的通过能力和运输效率。基于离散网络设计模型,分别利用时空网络表示方法和站内轨道选择表示方法构建了相应的单层和双层优化模型,并分别设计了GAMS优化代码和改进的局部搜索算法对上述模型进行有效求解。以武广高铁为例的数值实验表明,该方法可利用较少的建设成本增加线路站点的停靠能力,进而提高整条线路的通过能力,减少了列车总旅行时间。(3)基于旅客OD需求的列车时刻表与停站方案协同优化。考虑到不同OD间出行旅客对列车容量占用区间的差异,合理分配列车运行过程中的车厢座位利用,对提升线路运行效率和旅客出行舒适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此,本文面向微观角度,在基于站点旅客需求的列车时刻表与停站方案协同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了旅客OD需求,建立了列车时刻表、停站方案与旅客分配决策变量之间的关联约束,构建了以极小化列车和旅客总旅行时间为目标的数学优化模型。为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以武广高铁线路为例,进行了数值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协同优化列车时刻表和停站方案的同时,进一步得到了旅客在各列车上的分配情况,为铁路客票分配过程提供了有效参考。(4)基于不确定旅客需求的列车时刻表与停站方案鲁棒协同优化。由于天气、季节、节假日等因素对旅客出行的影响,旅客出行需求通常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为提高运营方案应对不确定旅客需求的能力,首先利用基于场景的数据表示方法刻画旅客需求的不确定性;进而,在基于旅客OD需求的列车时刻表与停站方案协同优化基础上,利用轻鲁棒(LR,Light Robustness)技术,采用不同的决策准则,分别构建了基于旅客需求(DRM,Demand based Robust Model)、基于确定性方案(NPRM,Nominal-Plan based Robust Model)、基于列车载客能力(TCRM,Train-Capacity based Robust Model)和基于旅客分配(PDRM,Passenger-Distribution based Robust Model)的列车时刻表与停站方案鲁棒优化模型,并分析和比较了不同鲁棒优化模型的特点与适用范围。以武广高铁为例的数值实验表明,与确定性优化方案相比,鲁棒优化模型生成的运营方案在不同程度上均能较好的应对旅客需求变化。(5)列车时刻表、停站方案和客票分配一体化优化。鉴于旅客出行目的多样性,旅客在起始车站的期望出发时刻通常存在一定的差异。为实现列车客票分配方案与旅客需求的一致性,减少旅客期望等待或提前时间,在基于OD需求的列车时刻表与停站方案协同优化基础上,进一步考虑了旅客的期望出发时刻,研究了列车时刻表、停站方案和客票分配一体化优化方法。通过引入表示旅客能否成功乘车的二元变量,并建立其与列车时刻表、客票分配之间的关联约束,进而构建了考虑旅客期望出发时刻的列车时刻表、停站方案和客票分配一体化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进一步,以武广高铁为例,设计了一系列数值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在考虑旅客需求的基础上,同时得到系统较优的列车时刻表、列车停站方案和客票分配方案。

二、怎样设计坑内轨道运输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怎样设计坑内轨道运输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三山岛金矿西山矿区深部运输系统优化改造工程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引 言
1 工程概况
2 运输系统改造方案
    1)改变了以前的运输系统。
    2)减少运距。
    3)通过-537
3 有轨运输系统工程施工及应用
    3.1 规划论证阶段
    3.2 施工方案选择
        3.2.1 -600 m上盘运输巷开拓方案
        3.2.2 -600 m下盘运输巷开拓方案
    3.3 运输系统施工
        3.3.1 断面尺寸选择及运输卸载方式布置
        3.3.2 有轨运输调度系统
        3.3.2.1 功 能
        3.3.2.2 系统组成
        3.3.3 溜井设置与通风
        3.3.4 掘进工程实施、卸载系统安装阶段
    3.4 应用及效果
4 结 论

(2)基于资源的铁路运输能力理论与计算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铁路运输能力的定义与影响因素研究
        1.3.2 铁路通过能力计算方法研究
        1.3.3 铁路输送能力计算方法研究
        1.3.4 研究现状总结
    1.4 研究内容和论文结构
2 基于资源的铁路运输能力理论
    2.1 铁路运输能力的内涵
        2.1.1 铁路运输能力的形成
        2.1.2 铁路运输能力的相关概念
        2.1.3 铁路运输能力计算的意义
    2.2 铁路运输能力的影响因素
        2.2.1 技术条件因素
        2.2.2 运输组织因素
    2.3 铁路运输能力计算的关键问题
        2.3.1 需求不均衡特征与资源均衡使用期望的矛盾
        2.3.2 铁路运输资源一般性与特殊性的矛盾
        2.3.3 铁路运输能力“大尺度”与“小尺度”的矛盾
        2.3.4 铁路运输能力复杂内涵与简单表征方式的矛盾
    2.4 基于资源的铁路运输能力计算特征模型
        2.4.1 铁路运输能力的抽象要素
        2.4.2 铁路运输能力计算特征模型
        2.4.3 特征模型的实例化
    2.5 铁路运输能力计算框架与研究边界
        2.5.1 铁路运输能力计算框架
        2.5.2 研究边界
    2.6 本章小结
3 考虑多种资源适配的铁路运输能力计算方法
    3.1 铁路运输资源利用的一般建模与求解方法分析
        3.1.1 基于资源请求冲突建模方法分析
        3.1.2 基于资源时空状态建模方法
        3.1.3 基于资源请求冲突与基于资源时空状态建模方法的关系
        3.1.4 大规模铁路运输资源利用问题求解方法分析
    3.2 按时间域分解的多资源铁路运输能力计算方法
        3.2.1 基于资源请求冲突的铁路运输能力计算模型
        3.2.2 时间域滚动算法
        3.2.3 案例分析
    3.3 按资源类别分解的多资源铁路运输能力计算方法
        3.3.1 基于资源时空状态的铁路运输能力计算模型
        3.3.2 按资源类别分解的拉格朗日松弛算法
        3.3.3 案例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考虑多粒度资源运用协调的铁路运输能力计算方法
    4.1 铁路点、线能力利用协调下的运输能力计算问题
        4.1.1 区间通过能力
        4.1.2 车站通过能力
        4.1.3 点、线能力利用协调
    4.2 不同粒度资源下列车运行过程建模
        4.2.1 不同资源粒度下列车运行过程表达方法
        4.2.2 多粒度列车运行过程建模思路
        4.2.3 宏观粒度列车运行过程建模
        4.2.4 微观粒度列车运行过程建模
        4.2.5 宏观—微观模型的一致性关系
    4.3 多粒度资源运用协调的铁路运输能力计算方法
        4.3.1 多粒度能力计算模型
        4.3.2 面向粒度自适应的行生成算法
    4.4 案例分析
        4.4.1 点、线能力利用协调下的铁路运输能力
        4.4.2 车站设备对运输能力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5 面向多类别列车共线运行的铁路运输能力计算方法
    5.1 多类别列车共线运行的铁路运输能力
        5.1.1 多类别列车共线运行的资源利用特点
        5.1.2 既有能力表征方法的局限性
        5.1.3 铁路运输能力的帕累托表征
    5.2 基于多目标优化的铁路运输能力计算方法
        5.2.1 计算思路
        5.2.2 基于列车类别的能力计算目标函数
        5.2.3 基于列车流的多目标优化模型
        5.2.4 基于运行图的多目标优化模型
        5.2.5 帕累托最优前沿求解方法
        5.2.6 人机交互帕累托解比选
    5.3 案例分析
        5.3.1 不同径路列车共线运行能力计算与分析
        5.3.2 不同停站方案列车共线运行能力计算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基于资源的铁路运输能力计算实例分析
    6.1 实例分析概述
        6.1.1 实例场景简介
        6.1.2 实例分析思路
        6.1.3 列车运行径路及停站方案备选集
    6.2 不同径路列车共线运行下的铁路运输能力计算
    6.3 铁路网运输能力计算与分析
        6.3.1 运输能力利用情况分析
        6.3.2 动车组资源对运输能力的影响
        6.3.3 关键枢纽车站对运输能力的影响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工作总结
    7.2 主要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附录 C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3)民国时期西北煤矿厂研究(1934-194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选题缘起和意义
    2 研究现状
    3 研究方法与写作思路
    4 创新点与难点
第一章 西北煤矿厂的创建过程
    1.1 西北煤矿厂创建的背景
        1.1.1 中国近代煤矿业的发展
        1.1.2 山西的自然条件及煤炭开发历史
        1.1.3 近代山西官僚资本的扩张与煤矿业的发展
    1.2 西北煤矿厂的创建及发展
        1.2.1 西北煤矿厂的建立
        1.2.2 西北煤矿厂的组织运行
第二章 西北煤矿厂的管理
    2.1 西北煤矿厂的职工管理
        2.1.1 职工任命与招募管理
        2.1.2 职工工作管理
    2.2 西北煤矿厂的矿区管理
        2.2.1 矿区安全管理
        2.2.2 矿区救助管理
        2.2.3 矿区生活管理
第三章 西北煤矿厂的经营
    3.1 西北煤矿厂的生产
        3.1.1 生产组织制度
        3.1.2 生产技术与设备
    3.2 西北煤矿厂的运输
        3.2.1 厂内的煤炭运输
        3.2.2 厂外的煤炭运输
    3.3 西北煤矿厂的销售
        3.3.1 阎锡山统治时期的销售状况
        3.3.2 日军统治时期的销售状况
第四章 西北煤矿厂的评价
    4.1 西北煤矿厂的影响及其发展的局限性
        4.1.1 西北煤矿厂的影响
        4.1.2 西北煤矿厂发展的制约因素
    4.2 从西北煤矿厂看山西近代煤矿业的发展
        4.2.1 山西近代煤矿业的发展历程
        4.2.2 山西近代煤矿业的发展困境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鼓励生产及其激励办法
    附录二 职员抚恤规则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4)基于规划紧迫度的京津冀城市群城际铁路网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问题提出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城市群空间演化特征研究现状
        1.3.2 城市群交通系统研究现状
        1.3.3 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研究现状
        1.3.4 规划紧迫度相关要素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图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基于规划紧迫度的城市群城际铁路网规划思路研究
    2.1 城际铁路相关概述
        2.1.1 城际铁路概念及布局特征
        2.1.2 城际铁路功能作用
    2.2 城际铁路规划与城市群空间演化互馈的阶段性规律研究
        2.2.1 城际铁路规划与城市群空间演化互馈阶段划分
        2.2.2 城市群城际铁路规划与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的阶段性规律总结
    2.3 城市群城际铁路网规划理论及方法研究
        2.3.1 城市群城际铁路网规划理论
        2.3.2 城市群城际铁路网规划方法研究
    2.4 基于规划紧迫度的城市群城际铁路线网规划思路
        2.4.1 城市群区域混合铁路网与城际铁路的联系
        2.4.2 基于规划紧迫度的城市群城际铁路线网规划思路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京津冀城市群城际线网要素规划紧迫度计算模型
    3.1 城市群节点旅行通达性计算模型
        3.1.1 旅行通达性分析思路
        3.1.2 混合铁路网下城市群重要节点通达性分析流程
        3.1.3 混合铁路网下城市群重要节点通达性计算模型
    3.2 城市群节点重要度计算模型
        3.2.1 节点重要度的计算模型
        3.2.2 主成因分析法求取指标权重系数
    3.3 规划紧迫度计算模型
        3.3.1 节点规划紧迫度计算模型
        3.3.2 线路规划紧迫度计算模型
    3.4 京津冀城市群城际铁路网相关要素规划紧迫度计算
        3.4.1 混合铁路网下京津冀城市群重要城市节点旅行通达性计算
        3.4.2 京津冀城市群重要城市节点重要度计算
        3.4.3 京津冀城市群城际铁路线网相关要素规划紧迫度计算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规划紧迫度的京津冀城市群城际铁路网规划模型
    4.1 基于规划紧迫度的城市群城际铁路网规划模型建立流程
    4.2 基于城市群节点规划紧迫度的社团凝聚算法设计
        4.2.1 社团结构特性
        4.2.2 基于城市节点规划紧迫度的凝聚算法
    4.3 城市群城际铁路线网主骨架线路选择模型
        4.3.1 变量及参数定义
        4.3.2 目标函数
        4.3.3 约束条件
        4.3.4 基于改进凝聚算法的主骨架线路选择模型算法设计
    4.4 城市群城际铁路初级线网规划模型
        4.4.1 变量及参数定义
        4.4.2 目标函数
        4.4.3 约束条件
        4.4.4 基于改进凝聚算法的初级线网规划模型算法设计
        4.4.5 城市群城际铁路最终线网调整与优化方法
    4.5 基于规划紧迫度的京津冀城市群城际铁路线网规划模型应用
        4.5.1 京津冀城市群城市节点空间社团结构划分
        4.5.2 京津冀城际铁路线网主骨架选择模型应用
        4.5.3 京津冀城际铁路初级线网规划模型应用
        4.5.4 京津冀城市群城际铁路线网调整优化及方案评价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5)明挖地铁车站社会交通成本计算模型及评价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现状
        1.1.2 地铁施工对交通的影响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2章 地铁车站施工工法特性及交通影响分析
    2.1 地铁车站施工特点
    2.2 地铁车站施工工法
        2.2.1 明挖法
        2.2.2 盖挖法
        2.2.3 暗挖法
    2.3 明挖法施工对道路交通影响分析
        2.3.1 明挖法施工对道路特性的影响
        2.3.2 明挖法施工对车辆运行特性的影响
        2.3.3 明挖法施工对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
        2.3.4 明挖法施工对道路服务水平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外部性理论的社会交通成本计算模型
    3.1 外部性理论
    3.2 道路交通的负外部性构成
    3.3 明挖施工对道路交通负外部性成本的影响
    3.4 外部性成本的分项计算方法
        3.4.1 交通拥堵成本计算方法
        3.4.2 交通事故成本计算方法
        3.4.3 交通环境成本计算方法
    3.5 外部性成本计算模型建立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明挖地铁车站社会交通成本关键指标研究
    4.1 研究对象的选取
    4.2 兴盛站施工期社会交通成本测算
        4.2.1 交通拥挤成本
        4.2.2 交通事故成本
        4.2.3 交通环境成本
        4.2.4 兴盛站施工期社会交通总成本
    4.3 明挖地铁车站社会交通成本关键指标
        4.3.1 车辆延误
        4.3.2 饱和度
        4.3.3 通行速度
        4.3.4 噪音值
        4.3.5 车流量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明挖地铁车站社会交通成本影响评价方法
    5.1 评价标准
    5.2 综合评价方法
        5.2.1 指标的预处理
        5.2.2 运行状态分类原理
        5.2.3 综合评价
    5.3 评价示例
    5.4 本章小结
结论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1 :兴盛站车流数据
附录2 :梁家巷站车流数据

(6)煤矿轨道运输矿车调度优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与发展状况
        1.2.1 井下定位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1.2.2 矿车调度策略的研究与发展
    1.3 煤矿轨道运输矿车调度面临的问题
        1.3.1 面临的主要问题
        1.3.2 本文的应对思路
    1.4 本文内容安排
2 煤矿轨道运输矿车定位研究
    2.1 定位技术及影响因素分析
        2.1.1 井下定位技术
        2.1.2 煤矿巷道的影响因素
    2.2 基于UHF RFID的矿车定位方法
        2.2.1 矿车定位的实现策略
        2.2.2 基于RSSI的测距原理
        2.2.3 误差模型
    2.3 矿车的初步定位方法
        2.3.1 矿车位置估算方法分析
        2.3.2 AWLS定位算法
        2.3.3 结合卡尔曼滤波改进的定位算法
    2.4 仿真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轨道运输矿车调度优化模型
    3.1 井下轨道运输系统分析
    3.2 矿车调度问题研究
        3.2.1 问题描述
        3.2.2 矿车调度策略
    3.3 矿车调度优化模型
        3.3.1 模型假设
        3.3.2 符号说明
        3.3.3 矿车调度模型
    3.4 本章小结
4 煤矿轨道运输矿车调度优化模型的求解
    4.1 粒子群优化算法
        4.1.1 算法概述
        4.1.2 算法的实现原理
    4.2 矿车调度优化模型的求解
        4.2.1 粒子群算法的应用思路
        4.2.2 粒子群算法的改进
        4.2.3 改进粒子群算法的实现步骤
    4.3 模型仿真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轨道运输机车与矿车资源调度协同优化
    5.1 问题描述
    5.2 矿车资源调度
        5.2.1 需求量分析
        5.2.2 调度策略
    5.3 协同优化模型
        5.3.1 多目标优化模型
        5.3.2 多车场优化模型的求解
    5.4 仿真及实现
        5.4.1 仿真分析
        5.4.2 设计实现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前景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7)智能化轨道小车物流传输系统在生产车间的应用及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引言
2智能化轨道小车物流传输系统应用现状
    2.1 应用范围
    2.2 气动式管道运输系统
    2.3 轨道式小车运输系统
3轨道小车物流系统在生产车间的应用
    3.1 中控系统
    3.2 轨道的构建
    3.3 运输小车
4智能化轨道小车物流传送系统的管理
    4.1 对于该系统予以足够的重视
    4.2 加强对于人才的培养
5结语

(8)铁路货运运营风险数据知识化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1.1.1 问题提出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铁路货运运营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1.2.2 铁路货运运营风险影响因素分析评价
        1.2.3 铁路货运运营风险数据知识化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1.3.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 基本理论
    2.1 风险管理理论
    2.2 情景分析
    2.3 本体及知识推理
        2.3.1 本体定义
        2.3.2 知识化与知识推理
        2.3.3 本体集成
    2.4 神经网络理论
        2.4.1 神经元基本概念
        2.4.2 递推合成BP网络模型
    2.5 本章小结
3 铁路货运运营风险管理的数字化体系
    3.1 铁路货运运营风险预控模式
        3.1.1 当前铁路货运运营风险控制模式
        3.1.2 铁路货运运营风险管理协同预控模式
    3.2 铁路货运运营风险相关信息系统
        3.2.1 铁路设备监测信息系统
        3.2.2 风险管理系统
    3.3 铁路货运运营风险数据特征分析
        3.3.1 铁路货运运营风险数据来源和分类
        3.3.2 铁路货运运营风险数据知识化处理方式
    3.4 本章小结
4 铁路货运运营风险全域影响因素分析
    4.1 铁路货运运营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4.1.1 人员因素分析
        4.1.2 装备因素分析
        4.1.3 环境因素分析
        4.1.4 管理因素分析
    4.2 铁路货运运营风险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建立
    4.3 基于粗糙集的铁路货运运营风险影响因素权重分析
        4.3.1 粗糙集理论
        4.3.2 铁路货运运营风险影响因素知识系统构建
        4.3.3 基于粗糙集的铁路货运运营风险关键影响因素筛选
        4.3.4 铁路货运运营风险关键影响因素权重计算
        4.3.5 铁路货运运营风险关键影响因素权重对比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事故情景文本数据的知识化
    5.1 风险事故情景描述与致因机理解析
        5.1.1 铁路事故情景描述与解析
        5.1.2 风险源挖掘与致因机理解析
    5.2 基于事故情景的风险形式化
        5.2.1 铁路货运运营风险本体构建方法与内容
        5.2.2 铁路货运运营风险本体构建过程
        5.2.3 铁路货运运营风险本体的形式化表示
        5.2.4 风险关联识别模式
    5.3 本章小结
6 运营设备检测数据的知识化
    6.1 铁路运输装备结构化数据现状分析
        6.1.1 基于物联网的铁路运输装备结构化数据特点
        6.1.2 铁路运输装备结构化数据处理方法
    6.2 基于结构化数据分析的神经网络模型
        6.2.1 BP神经网络模型
        6.2.2 结构化数据分析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6.3 铁路运输装备结构化数据分析
        6.3.1 铁路轨道几何不平顺理论分析
        6.3.2 铁路轨道结构化数据统计分析
    6.4 实证研究
        6.4.1 BP神经网络模型的构建
        6.4.2 网络的精度检测与预测
        6.4.3 线路不平顺状态预警
    6.5 本章小结
7 运营风险情景的知识再发现
    7.1 铁路货运运营风险情景分析
    7.2 事故-风险本体数据知识化扩展
        7.2.1 铁路货运运营风险影响因子知识化
        7.2.2 结构化风险数据知识的集成
    7.3 事故-风险本体的情景化扩展
        7.3.1 事故情景分析
        7.3.2 事故情景建模
        7.3.3 本体集成
        7.3.4 代码实现
    7.4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本文主要结论
    8.2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9)煤矿综机设备安撤轨道运输安全技术管理模式探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 严把“三关”抓辅助运输系统设计
3“两定、两严”抓施工质量
4 运输全过程管控
5“五严格”抓现场管理
6 分析总结积累经验
7 取得效果

(10)铁路列车时刻表与停站方案协同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序言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列车停站方案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列车时刻表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已有研究的不足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
    1.4 本章小结
2 基于站点旅客需求的列车时刻表与停站方案协同优化
    2.1 问题描述
    2.2 模型构建
        2.2.1 模型相关假设
        2.2.2 模型相关参数
        2.2.3 决策变量
        2.2.4 系统约束
        2.2.5 目标函数
        2.2.6 数学优化模型
    2.3 模型复杂性分析
    2.4 模型拓展说明
        2.4.1 小规模算例
        2.4.2 京沪高铁线路算例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列车时刻表的站点列车停靠能力优化
    3.1 问题描述
    3.2 模型构建
        3.2.1 模型相关假设
        3.2.2 站点列车停靠能力优化问题决策流程
        3.2.3 基于时空网络的单层线性规划模型
        3.2.4 基于站内轨道选择的双层规划模型
        3.2.5 模型拓展说明
    3.3 改进的局部搜索算法
    3.4 数值算例
        3.4.1 小规模算例
        3.4.2 武广高铁线路算例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旅客OD需求的列车时刻表与停站方案协同优化
    4.1 问题描述
    4.2 模型构建
        4.2.1 模型相关假设
        4.2.2 模型相关参数
        4.2.3 决策变量
        4.2.4 系统约束
        4.2.5 目标函数
    4.3 模型复杂性分析
    4.4 模型拓展说明
    4.5 数值算例
        4.5.1 小规模算例
        4.5.2 武广高铁线路算例
    4.6 本章小结
5 基于不确定旅客需求的列车时刻表与停站方案鲁棒协同优化
    5.1 问题描述
    5.2 数学优化模型
        5.2.1 确定性优化模型(NM)
        5.2.2 基于旅客需求的鲁棒优化模型(DRM)
        5.2.3 基于确定性方案的鲁棒优化模型(NPRM)
        5.2.4 基于列车载客能力的鲁棒优化模型(TCRM)
        5.2.5 基于旅客分配的鲁棒优化模型(PDRM)
    5.3 模型拓展说明
    5.4 数值算例
    5.5 本章小结
6 列车时刻表、停站方案和客票分配一体化优化
    6.1 问题描述
    6.2 模型构建
        6.2.1 模型相关假设
        6.2.2 模型相关参数
        6.2.3 决策变量
        6.2.4 系统约束
        6.2.5 目标函数
        6.2.6 数学优化模型
    6.3 模型拓展说明
    6.4 数值算例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
    7.1 研究总结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怎样设计坑内轨道运输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三山岛金矿西山矿区深部运输系统优化改造工程实践[J]. 李文光,邓尧增,李宇凯. 黄金, 2022(01)
  • [2]基于资源的铁路运输能力理论与计算方法[D]. 廖正文. 北京交通大学, 2021
  • [3]民国时期西北煤矿厂研究(1934-1949)[D]. 周新富. 河北大学, 2020(08)
  • [4]基于规划紧迫度的京津冀城市群城际铁路网规划研究[D]. 马威.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20(04)
  • [5]明挖地铁车站社会交通成本计算模型及评价方法研究[D]. 廖继轩.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 [6]煤矿轨道运输矿车调度优化策略研究[D]. 王凤斌. 青岛科技大学, 2020(01)
  • [7]智能化轨道小车物流传输系统在生产车间的应用及管理[J]. 龚志强,户曙明,严原定,张志高,高明拓. 信息记录材料, 2020(01)
  • [8]铁路货运运营风险数据知识化方法研究[D]. 彭丽宇.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9]煤矿综机设备安撤轨道运输安全技术管理模式探索研究[J]. 幸奠军. 山东煤炭科技, 2019(06)
  • [10]铁路列车时刻表与停站方案协同优化研究[D]. 戚建国.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坑内轨道交通系统如何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