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300MW模拟器技术特点及系统组成

山东300MW模拟器技术特点及系统组成

一、山东300MW仿真机技术特点和系统组成(论文文献综述)

鲁仲阳[1](2021)在《三轴燃气轮机性能分析及多目标优化》文中认为

戴赟[2](2021)在《基于APHC控制策略的火电厂烟气NOX浓度控制与优化》文中提出

庞惠中[3](2021)在《交直流混联电网系统保护策略校核软件架构设计与集成》文中研究指明由于我国的电力资源与负荷需求在地理位置上呈现逆向分布的特点,因此我国实施了“西电东送”工程,考虑到直流输电在进行远距离、大容量输电方面的诸多优势,直流输电成为西部与东部之间电能输送的主要形式。随着新能源发电与柔性负荷的接入以及送受端交直流强耦合的形成,电网运行方式的不确定性正在逐渐增大,当直流输电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发生直流闭锁故障时易导致全局风险。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进行三道防线与系统保护协同校核以根据电网的实际运行方式提出合理的稳控策略。本文首先对交直流混联电网中系统保护架构和控制策略进行研究,并基于以上研究开发用于交直流混联电网系统保护校核的“三道防线与系统保护协同校核”软件,对交直流混联电网中可能出现的各类直流闭锁故障进行校核分析和制定辅助决策方案。本文主要工作如下:首先,提出了考虑多资源协调控制的系统保护策略优化方法。根据系统保护架构及策略,针对电网中可能出现的直流闭锁场景构建相应的模型,根据粒子群优化算法对相应场景进行多直流紧急控制、受端切负荷以及抽蓄切泵等措施的优化求解,得到控制策略。最后通过电网算例的分析验证了相应算法的有效性。其次,开发了系统保护策略校核软件的应用模块和中间件接口。通过软件模块和接口的开发实现了软件的人机交互,电网发生直流闭锁故障时该软件可实现系统保护策略校核和辅助决策的制定。最后,基于国网新一代调控平台开发了系统保护策略校核软件。软件使用实际的西北-华东异步互联电网模型,在华东分析决策中心进行实地部署和现场试运行。软件可针对实际电力系统中可能出现的直流闭锁场景进行系统保护策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辅助决策方案,为调度人员提供参考。

赵小荷[4](2021)在《典型热带气旋对偏航风力机尾流及载荷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有丰富的海上风资源,发展海上风电技术能够有效缓解沿海地区的电力负荷大的问题。但因为地理位置原因,我国沿海会受频繁登陆的热带气旋影响,对该地区的风电场建设与运营产生影响。因此分析研究热带气旋下风力机的载荷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的工程价值。本文首先简化构建了可以用来表示热带气旋主流方向上的风场模型,然后开展了对典型热带气旋作用下单台NERL 5MW风力机偏航时的尾流特性和载荷变化特性的研究,分析不同偏航角时风力机尾流和载荷的变化规律。(1)以NREL 5MW风力机作为研究对象,基于Open FOAM软件,研究在20m/s均匀来流时,风力机未偏航、偏航15°、偏航30°、偏航45°时尾流的速度特性和湍流特性;以及在典型效益型热带气旋来流时,风力机未偏航、偏航15°、偏航30°、偏航45°时尾流的速度特性和湍流特性。通过研究发现,同一偏航角下,热带气旋对风力机尾流速度和湍流强度的影响远远小于热带气旋本身所携带的风速和湍流强度对其影响;同一来流下,风力机尾流速度和湍流强度变化量随偏航角的增大而减小,且未偏航时尾流速度和湍流强度沿风轮中心线对称分布,偏航时则非对称。(2)以NREL 5MW风力机作为研究对象,基于FAST软件,研究在均匀来流和典型效益型热带气旋来流时,风力机未偏航时的各个载荷;以及在典型破坏型热带气旋来流时,风力机顺桨停机状态时的各个载荷。通过研究发现,效益型热带气旋来流条件下的风力机的各载荷幅值波动都大幅增加。破坏型热带气旋来流条件下停机的风力机的俯仰力矩和挥舞力矩幅值波动更大,效益型热带气旋的摆振力矩幅值波动更大,风轮推力更大,风轮推力幅值波动基本相同。(3)研究在20m/s均匀来流和典型效益型热带气旋来流时,风力机未偏航到偏航45°各工况时的各个载荷;以及在典型破坏型热带气旋来流时,风力机未偏航到偏航40°不同停机状态时的各个载荷。通过研究发现,随着偏航角的增大,均匀来流下的各载荷周期和幅值都会增大;典型效益型热带气旋时,偏航角的增大对各载荷周期和幅值影响小,对叶根摆振力矩和低速轴转矩均值影响小,对挥舞力矩和偏航力矩均值影响大。典型破坏型热带气旋时偏航10°以内对风力机载荷的影响小,10°以上随着偏航角度的增大,各载荷均有大幅度提升。

张斌[5](2021)在《集中供热系统热惯性对供热机组调峰性能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目前我国的三北地区冬季供暖时间长,供热量需求大,以热电联产机组为热源的集中供热系统是保障三北地区正常生活需求的重要生命线,因此对集中供热系统的研究更要精细化,供热管网作为集中供热系统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管网规模庞大,用户群体众多,一定程度上充当了集中供热系统的储能设备,不需要额外的投资来保证用户供热质量和热舒适度,因此研究集中供热系统的热惯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打破热电联产机组的强热电耦合特性。本文以此为出发点研究了供热系统热惯性对供热机组调峰性能的影响。在系统建模方面,本文根据热电联产机组运行特性建立了热电联产机组电热运行特性方程,基于热力学原理和基尔霍夫定律,以图论方法建立了供热管网水力和热力模型。基于建筑导热特性建立了用户侧室内温度变化模型,同时建立了热源-管网-建筑的能量传递模型。为了研究集中供热系统的热惯性,本文以供热管网出口参数和建筑侧的室内温度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动态特性,对于供热管网,经过仿真模型和实际运行数据对比,结果表明,影响管网出口温度的主要因素是管段长度和管内流体流速,滞后时间和管段长度成正比,和流速成反比,且入口温度变化时,出口温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对于建筑,主要研究了供暖期提高和降低供水温度对室内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围护结构的储热能力会显着影响室内温度变化,供水温度越低,室内温度变化会受到室外温度和围护结构的双重影响。为了研究供热系统热惯性对供热机组调峰性能的影响,本文提出了热电联产机组,纯凝火电机组和风电机组联合运行模型,在保证室内温度在16~20℃的前提下利用集中供热系统热惯性打破热电联产机组强耦合特性,经过对比传统以热定电模式下系统模型和考虑供热系统热惯性的运行模型,结果表明,考虑集中供热系统热惯性能显着提升供热机组调峰性能,在典型日运行期间,在风电消纳方面后者要比前者多消纳30%的风电量。

王耀[6](2021)在《支撑电网频率的风电机组主动控制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政策的提出,我国风电装机容量不断增大,风电渗透率逐步提高,火电等常规机组所占比例逐渐减小,且风电机组通常采用最大功率追踪控制以实现风力资源的最大利用,没有预留一定的有功备用对系统进行频率支撑,需要其余机组分担更多的扰动功率。此外,随着大量电力电子设备的接入,系统中的惯性逐渐减小,短时间尺度上的频率支撑能力变差,进一步威胁了系统的频率安全。因此,逐步优化风电机组变流器的控制方式,通过控制技术将其转化为“电网友好型”的可再生能源,既是电网侧对风电机组的要求,也是风电发展的必然趋势。采用合适的控制方式提高风电机组的惯量支撑水平与频率响应能力,增强电力系统的频率稳定性,是本文的研究重点。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首先,建立了基于虚拟同步控制的直驱风力发电系统的模型,对该控制模型支撑系统频率的机理进行了详细说明,其中主要包括机侧变流器的直流端恒压控制以及网侧变流器的频率电压控制。分析了风电机组的转子动能对于频率惯量支撑的影响,之后介绍了风机传统有功功率控制策略。为后文中对于风电机组惯量支撑和一次调频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其次,为解决风电机组惯量支撑过程中,风机转子转速的控制问题以及虚拟同步控制中惯量参数的整定问题,分析了风机转子运动状态和虚拟惯量参数对机组有功功率输出的影响,提出了 一种基于自适应控制的风机转速恢复方法以及虚拟惯量控制方法,提高了机组的暂态稳定性。同时,在有功控制环节的阻尼回路中附加积分控制,利用积分反馈环节的控制器可以减小频率的控制误差,加快系统频率的恢复,并通过时域仿真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最后,为解决长时间尺度下风电机组频率支撑能力不足的问题,分析了风电机组的一次调频控制,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层架构的风电并网频率控制策略。研究了机组备用容量的配置以及不同发电单元之间功率分配问题,并根据实际风速的差异,利用风机超速控制与变桨控制,改进了风电机组参与一次调频的调节过程,并实现了与风机惯量支撑的有机结合。使得风电场在不同时间尺度下,对电网侧不平衡功率的扰动都具有较为完备的有功调节能力。之后,对不同风速区间下的风场进行不平衡功率干扰仿真。仿真实验表明,在不同风速工况下,该控制策略均可为系统频率提供一定的有功支撑。

许传龙[7](2021)在《电力市场环境下的发电调度优化模型及结算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15年3月我国开启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以来,电力中长期交易在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普遍开展,其中8个省已实现电力现货市场结算试运行。由于交易和调度管理体制、市场模式及市场发展路径等与国外已有电力市场差异很大,如何因地制宜的设计与我国电力市场各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发电调度优化模型及结算机制,是我国电力市场建设需要解决的关键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本文针对我国电力市场不同发展阶段的发电调度优化模型及市场结算机制,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1)针对仅开展电力中长期交易的市场发展阶段,研究和提出了一种基于中长期电量合同的多周期发电调度优化模型。针对现货市场建立前的中长期电量交易市场,提出了一种预招标月度偏差电量平衡机制;在此基础上,考虑负荷需求预测偏差、机组运行约束和电网运行约束等因素,构建了涵盖月度预发电计划滚动修正、日前电量分解及发电计划优化、日内发电计划调整的多周期发电调度优化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机制及模型可以在保障电网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实现月度偏差电量调整成本的最小化,同时实现低成本机组对高成本机组的替代发电,提高系统运行的经济性。(2)中长期实物合同对现货市场出清价格影响的建模分析。首先,应用基于MADDPG算法的多智能体深度强化学习研究电力市场环境下多发电商的博弈问题,搭建了电力现货市场出清模型和发电商报价决策模型相结合的市场仿真模型;然后,通过市场完全竞争和因阻塞产生市场力两种场景下的仿真结果分析,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有效性;最后,应用该模型分析了发电侧高市场集中度环境下中长期实物合同比例对发电商现货市场报价行为和市场出清价格的影响。(3)针对我国电力体制和分散式电力市场日前交易出清机制,研究和提出了一种兼容中长期实物合同的日前市场出清模型。考虑到在我国分散式电力市场中,电力中长期实物交易和日前现货交易都需要进行电能量实物交割,提出了一种在电力中长期交易合同基础上,考虑电网安全约束的日前现货市场出清模型。模型允许机组自主决定启停机计划,通过反向交易报价机制实现对中长期实物合同发用电计划的阻塞管理和帕累托改进,引入需求侧灵活资源报价满足可调节负荷参与目前市场的需要,设置供需平衡松弛变量满足极端供需情况下的模型求解问题。多场景的仿真算例表明,模型能够适应不同市场场景的运行需要,并提高日前市场和实时平衡两阶段的整体社会福利。(4)研究和提出了一种适应分布式能源参与的日前市场出清模型。基于两部制输配电价,构建了电力现货市场机制下统一电力批发市场与分布式交易市场协同优化的日前市场出清模型,采用广义主从分裂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并基于激励相容的原则设计了分布式交易市场的定价和结算机制。仿真结果表明,模型能够充分反映分布式交易市场对统一电力批发市场的价格弹性,促进分布式能源的就近消纳,降低分布式交易用户的购电成本。(5)研究和提出了一种电能量市场解耦结算机制。针对我国各地区以及同一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的电力市场模式不同,电力市场结算机制缺乏普适性、难以统一规范、结算软件系统需要重复开发等问题,在系统地研究各类电力交易与电力调度、电力交割和结算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各类电力市场模式的偏差电量结算公式和电能量交易解耦结算机制,可指导我国电力市场结算机制设计和规则制定,有助于降低电力市场结算系统的建设成本。论文的上述研究成果可以为我国不同市场发展阶段的发电调度优化模型和结算机制设计提供理论模型和方法,在未来电力市场的优化设计运行中具有应用的前景。

李轶凡[8](2021)在《基于换相序技术的电力系统紧急控制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已经建成世界上输送容量最大、输电电压等级最高、多区域电网交直流混联的电力系统,随着电力系统运行工况及环境愈加复杂,稳定性的问题日益严峻。当发生严重故障时,紧急控制可以以较小的代价维持系统安全稳定。目前针对交流系统送端功率过剩、功角稳定被破坏的情况,紧急切机是最常用的解决办法。而随着电网格局与电源结构深刻变化,紧急切机的负效应日渐显露,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紧急控制的新方法——“换相序技术”。论文的主要创新工作与成果如下:(1)提出了一种电力系统紧急控制的新方法——换相序技术。当发电机加速失步功角逐渐增大时,利用具有快速开断特性的电力电子装置将发电机侧的A、B、C三相快速断开,然后依次连接到系统C、A、B三相,实现功角瞬时减小120°,达到保持系统结构完整性同时抑制失稳的目的。基于单机-无穷大系统模型,利用等面积定则和能量函数理论,阐明了换相序技术提高系统稳定性的机理。明确了发电机的转速差减小是换相序有效的判据,确定了单机-无穷大系统换相序的有效条件,并验证了在功角达到150°时换相序可以获得最优控制效果。(2)研发了实现换相序操作的电力电子装置。换相序装置由3个机械断路器和9个固态断路器组成。系统正常运行时,电流流经机械式断路器,当发电机失步时,机械式断路器断开,固态断路器投入。当功角摆开达到阈值时,通过控制9组固态断路器的通断实现换相序。制定了换相序装置的选件标准,搭建了 2.4kV 50 A的换相序装置样机,基于PSPICE和RTDS平台,开展了仿真测试和动模试验。结果表明换相序装置开断电流的速度可以达到换相序技术要求,所设计的样机可以实现换相序操作,有效抑制系统的失步。(3)研究了系统能够承受换相序冲击的条件。计算了换相序的冲击电流和转矩,基于单机-无穷大系统模型,明确了当联络线电抗不小于0.71倍的发电机直轴次暂态电抗时,系统可以承受换相序产生的冲击电流,当系统联络线电抗大于1.1591倍的发电机直轴次暂态电抗时,换相序的冲击转矩小于发电机出口三相短路的冲击转矩,轴系损耗处于“可忽略”的等级,不符合上述条件时,危险截面的扭应力在单次换相序产生冲击下仍在强度极限范围内,但会产生疲劳寿命损伤。为了减小换相序冲击,设计了一种“电流过零分闸、电压相等合闸”的分相分合闸控制方法。在判定发电机失步后开始对三相电流和电压采样,利用快速傅里叶算法计算得到三相电流和电压的基波幅值和相角,生成电流过零脉冲和电压相等脉冲。收到换相序信号后,在电流过零时分相断开,在两侧电压相等时分相合闸。基于RTDS平台,利用换相序样机开展了冲击试验,在选取的两个算例中,换相序后冲击电流的第一个周波最大值分别减小了 47.49%、33.28%,冲击电压的第一个周波最大值分别减小了 14.89%、44.10%。(4)设计了一种基于拓展等面积定则理论的换相序控制方法。在多机系统中,提出将换相序装置预先安装在发电机出口处或区域电网联络线上,并验证了在相同的故障情况和控制条件下,两种安装方式下对系统稳定性的控制效果相同。设计了换相序的控制流程,从扰动开始到结束后,利用同步相量测量装置实测的各发电机信息量进行暂态稳定的快速预测和判断,以功角差为依据将发电机分为临界机群和剩余机群,进而等值为单机-无穷大系统。在单机映像中,利用等面积定则评估系统的稳定性,利用最小二乘法反推电磁功率曲线和机械功率曲线,以增加的减速面积最大为换相序控制目标,求取各临界机组的换相序功角阈值,当功角摆开到阈值时同时换相序。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控制方法可以有效抑制系统失步,而相比于紧急切机,换相序不降低系统惯量水平,且留给集控中心的决策时间更长。(5)设计了一种基于能量函数的换相序紧急控制方法。构建了网络简化型能量函数,明确了换相序不改变系统的平衡点。设计了一种换相序临界机组的搜索方法,以换相序消减系统最大不平衡能量为搜索目标,避免了以发电机状态量作为辨识依据带来的分群误差。通过对整个动态过程进行搜索,以达到最优的控制效果。设置最近不稳定平衡点处的能量为换相序的临界能量阈值,虽然具有一定的保守性,有可能在系统未失稳的情况下换相序,但可以抑制系统后续的振荡,仍有利于系统的稳定,且避免了每次换相序都需搜索主导不稳定平衡点的复杂过程。通过三个算例仿真验证了所提出控制方法的效果。

苏禹泽[9](2021)在《风电/光伏电站参与电力系统频率调节控制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推进能源低碳化转型和应对环境变化的国家战略的必要手段,新能源发电联网是实现清洁能源高效利用的有效途径。新能源大规模联网带来了功率大幅波动的风险,加剧了电力系统频率调整负担,给电力系统运行调控带来了严峻挑战,新能源发电主动参与电力系统频率调节成为必然需求。本文围绕送端电网中的风电与光伏发电参与电力系统频率调节策略展开研究,在双馈风电机组/光伏发电单元参与电力系统频率调节策略的基础上提出风电/光伏电站主动参与电力系统调频的调频策略,主要工作如下。在含风电/光伏电力系统元件基本运行原理中,研究了同步发电机组、光伏发电单元、双馈风电机组、直流输电的运行原理,基于光伏发电单元与双馈风电机组的全阶数学模型,构建了光伏发电和双馈风电机组的机电暂态模型。基于PSCAD/EMTDC仿真平台验证了等值仿真模型的准确性,为第三章风电/光伏发电单元发电调频控制策略的提出奠定了模型基础。在风电机组/光伏发电单元调频控制策略中,基于电力系统的频率响应模型,分析了含高比例风力/光伏发电的送端电网中风电机组/光伏发电参与电力系统的调频的技术需求,基于虚拟惯量控制策略和有功功率-下垂控制策略,研究了风电机组/光伏发电单元主动参与电网调频控制策略。基于PSCAD/EMTDC仿真平台验证了控制策略的可行性,为第四章风电场/光伏电站参与电力系统频率调节策略的提出奠定了策略基础。在风电/光伏电站主动参与电力系统频率调节的调频策略中,提出了一种基于等可调比例的风电/光伏电站主动参与电网的调频控制策略和一种风电/光伏电站与AGC协调控制策略。最后,在PSCAD/EMTDC中搭建仿真模型,验证了控制策略的可行性。

李浩宇[10](2021)在《基于蓄能系统的燃煤机组灵活性提升方法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受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和间歇性等特点影响,新能源电力面临着难以消纳的问题。火力发电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将长期处于主导地位,提高火电机组的灵活性是我国目前能源结构下的最佳选择。虽然现有机炉协调控制系统具备一定的变负荷能力,但受锅炉侧大迟延特性的限制,传统的机炉协调控制系统无法解决新能源电力难以消纳的问题。为保证电网在新能源电力大规模并网后可以安全稳定地运行,本文对配置储热罐的热电联产机组的灵活性提升方法进行了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采用集总参数法,根据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建立了燃煤系统、锅炉汽-水系统、热网加热器、斜温层式储热罐、汽轮机、给水加热器以及除氧器的机理模型。利用某电厂配置斜温层式储热罐的330MW热电联产机组的现场数据对机理数学模型进行了验证。仿真结果与现场数据间的误差较小,模型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可用于配置储热罐的热电联产机组的动态特性研究。其次,在系统机理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仿真实验。分别研究了斜温层式储热罐在储能和释能状态下储热罐斜温层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给煤量、汽轮机调汽阀、供热抽汽蝶阀以及储热罐热水口流量等输入的阶跃扰动实验。研究了在不同输入阶跃扰动下对机组负荷、主蒸汽压力、供热负荷等关键参数的影响。根据仿真结果,确定机组控制模型的输入、输出及传递函数的结构,通过粒子群算法对传递函数中的未知参数进行辨识,建立了“4入4出”结构的配置储热罐的热电联产机组控制模型。为机组灵活性提升方法的研究提供了模型基础。最后,为提高机组的灵活性,设计了一套适用于配置储热罐的热电联产机组的新型协调控制系统。以某330MW热电联产机组为例,进行了负荷指令阶跃扰动和斜坡扰动下的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新型协调控制系统的控制效果优于传统协调控制系统。为了减小机组在频繁变负荷过程中所造成的供热负荷波动,在新型协调控制系统中加入热补偿系统,并进行了仿真实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热补偿系统可以有效地降低机组在变负荷的过程中造成的供热负荷波动。

二、山东300MW仿真机技术特点和系统组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山东300MW仿真机技术特点和系统组成(论文提纲范文)

(3)交直流混联电网系统保护策略校核软件架构设计与集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系统保护策略优化算法研究现状
        1.2.2 电网调度控制系统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2 多资源协调的直流受端电网系统保护策略优化方法研究
    2.1 系统保护概述
    2.2 系统保护方案优化建模与决策算法
        2.2.1 优化模型构建
        2.2.2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受端电网多资源协调控制策略优化求解
    2.3 算例分析
        2.3.1 含8直流线路的交直流混联电网算例
        2.3.2 南方电网算例
    2.4 本章小结
3 系统保护策略校核软件架构设计与接口开发
    3.1 系统保护策略校核软件体系架构
        3.1.1 软件需求分析
        3.1.2 软件功能设计及模块划分
        3.1.3 开发环境搭建
    3.2 软件功能模块的实现
        3.2.1 BPA模块
        3.2.2 优化决策模块
        3.2.3 界面模块
    3.3 软件模块间的接口开发
        3.3.1 界面模块与优化决策模块的接口
        3.3.2 界面模块与BPA模块的接口
    3.4 软件测试
    3.5 本章小结
4 交直流混联电网系统保护策略校核软件示范工程
    4.1 示范工程现场情况及示范软件整体设计
        4.1.1 示范现场情况及开发环境
        4.1.2 示范软件整体结构与模块功能划分
    4.2 示范工程软件界面设计
        4.2.1 界面设计工具
        4.2.2 各级界面设计与功能划分
    4.3 仿真软件的集成与使用
    4.4 数据与界面的关联
        4.4.1 数据库中电网数据的获取及处理
        4.4.2 界面各组件与数据库和图片的关联
    4.5 示范工程现场运行与功能验证
        4.5.1 示范工程现场运行内容
        4.5.2 示范工程现场运行效果
    4.6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内容总结
    5.2 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4)典型热带气旋对偏航风力机尾流及载荷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外海上风力机发展现状
        1.3.2 热带气旋及风力机载荷的研究现状
        1.3.3 风力机偏航运行的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基础理论与数值模拟方法
    2.1 风力机气动理论
        2.1.1 叶素-动量理论
        2.1.2 偏航损失修正
    2.2 载荷计算坐标系
    2.3 数值计算方法
        2.3.1 大涡模拟方法
        2.3.2 致动线模型
    2.4 FAST程序介绍
第3章 研究对象与数值计算方法验证
    3.1 典型热带气旋风场建模
        3.1.1 热带气旋大气边界层
        3.1.2 热带气旋大气边界层数学建模
    3.2 研究对象
    3.3 计算域模型
        3.3.1 风廓线与湍流廓线验证
        3.3.2 网格无关性验证
        3.3.3 数值模拟方法验证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典型热带气旋对偏航风力机尾流影响
    4.1 尾流速度特性分析
        4.1.1 均匀来流偏航对尾流速度影响
        4.1.2 效益型热带气旋时偏航对尾流速度影响
    4.2 尾流湍流特性分析
        4.2.1 均匀来流时偏航对尾流湍流强度影响
        4.2.2 效益型热带气旋时偏航对尾流湍流强度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典型热带气旋对偏航风力机载荷影响
    5.1 数值模拟方法验证
    5.2 不同来流下偏航对风力机载荷影响
        5.2.1 载荷时程分析
        5.2.2 方位角与载荷的关系
        5.2.3 不同偏航角时载荷平均值
        5.2.4 不同偏航角时的载荷统计分析
        5.2.5 低速轴转矩概率分布分析
    5.3 破坏型热带气旋时不同停机状态对载荷的影响
        5.3.1 载荷均值分析
        5.3.2 载荷统计分析
    5.4 湍流强度对风力机载荷的影响
        5.4.1 载荷时程分析
        5.4.2 载荷均值分析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集中供热系统热惯性对供热机组调峰性能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管网热动态特性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热电联产机组调峰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目的
第2章 集中供热系统建模
    2.1 集中供热系统简述
    2.2 热电联产机组建模
        2.2.1 抽凝式机组电热运行特性
        2.2.2 机组电热运行特性数学描述
    2.3 供热管网建模
        2.3.1 单一管道建模
        2.3.2 集中供热管网建模
    2.4 供热用户侧建模
        2.4.1 建筑动态导热过程建模
        2.4.2 室内温度变化规律模型
    2.5 能量传递模型
        2.5.1 热源向一次管网能量传递模型
        2.5.2 一次管网向二次管网能量传递模型
        2.5.3 二次管网向用户侧能量传递模型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集中供热系统热惯性分析
    3.1 管网热惯性分析
        3.1.1 供热管段热惯性分析
        3.1.2 测试数据分析方法
        3.1.3 供热管网热力工况仿真与验证
    3.2 建筑热动态特性分析
        3.2.1 前期降低供热温度对室内温度的影响
        3.2.2 前期增加供热量对室内温度的影响
        3.2.3 后期提高供热温度对室内温度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供热机组调峰性能研究
    4.1 供热管网消纳风电分析
    4.2 建筑物消纳风电分析
        4.2.1 建筑物储能原理
        4.2.2 建筑物储能分析
    4.3 联合运行系统
    4.4 模型目标函数
    4.5 约束条件
        4.5.1 系统电功率约束
        4.5.2 机组功率约束
        4.5.3 系统热力约束
        4.5.4 集中供热系统约束
    4.6 仿真算例及结果分析
        4.6.1 机组及管段参数
        4.6.2 实际运行参数
        4.6.3 情形设置及结果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6)支撑电网频率的风电机组主动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风电机组惯量响应研究
        1.2.2 风电机组参与系统一次调频研究
    1.3 本文主要工作
第2章 风电机组建模及主动支撑特性分析
    2.1 引言
    2.2 风机虚拟同步机控制策略
        2.2.1 虚拟同步机基本原理
        2.2.2 风机控制环节分析
    2.3 基于虚拟同步控制的直驱风电机组模型
        2.3.1 永磁同步发电机模型
        2.3.2 机侧变流器控制模型
        2.3.3 网侧变流器控制模型
        2.3.4 网侧变流器的频率电压控制
    2.4 风机传统有功功率控制策略
        2.4.1 最大功率追踪控制
        2.4.2 桨距角控制
        2.4.3 超速减载控制
    2.5 风机惯量响应与一次调频辨析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风电机组惯量响应自适应控制策略
    3.1 引言
    3.2 惯量响应过程对机组运行特性的影响
    3.3 惯量响应自适应控制策略
        3.3.1 转子恢复过程控制
        3.3.2 虚拟惯量参数控制
        3.3.3 阻尼反馈回路积分控制
    3.4 仿真验证
        3.4.1 等效系统模型
        3.4.2 模型仿真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分层架构的风电机组一次调频控制策略
    4.1 引言
    4.2 风电场频率分层控制整体框架
    4.3 风电场层控制策略
    4.4 风电机组层控制策略
        4.4.1 风机一次调频控制分析
        4.4.2 高风速区变桨调节策略
        4.4.3 低风速区变速调节策略
        4.4.4 频率综合控制方法
    4.5 仿真验证
        4.5.1 等效系统模型
        4.5.2 模型仿真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7)电力市场环境下的发电调度优化模型及结算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电力市场模式
        1.2.2 电力市场环境下的发电调度优化模型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
第2章 基于中长期电量合同的发电调度优化模型研究
    2.1 引言
    2.2 预招标偏差电量平衡机制及其多周期发电调度优化模型
        2.2.1 预招标月度偏差电量平衡机制
        2.2.2 月度预发电计划修正模型
        2.2.3 日前发电计划优化模型
        2.2.4 日内发电计划调整模型
    2.3 算例分析
        2.3.1 IEEE30节点系统仿真
        2.3.2 大规模电力系统仿真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长期实物合同对现货市场出清价格影响的建模分析
    3.1 引言
    3.2 多智能体深度强化学习
        3.2.1 强化学习及深度强化学习
        3.2.2 多智能体深度强化学习
    3.3 基于MADDPG算法的电力现货市场仿真
        3.3.1 市场仿真模型
        3.3.2 仿真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兼容中长期实物合同的日前市场出清模型研究
    4.1 引言
    4.2 电力交易调度管理体制与中长期实物合同交割
    4.3 兼容中长期实物电力合同的日前市场出清模型
    4.4 算例分析
        4.4.1 IEEE30节点系统仿真
        4.4.2 大规模电力系统仿真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适应分布式能源参与的日前市场出清模型研究
    5.1 引言
    5.2 日前市场协同优化模型
        5.2.1 批发市场日前市场出清模型
        5.2.2 配网分布式交易日前市场出清模型
        5.2.3 模型求解流程
        5.2.4 价格机制及结算机制
    5.3 算例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电能量市场解耦结算机制研究
    6.1 引言
    6.2 电力市场结算机制的国际经验
    6.3 电力市场结算原理
    6.4 电力市场普适性结算机制设计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作者简介

(8)基于换相序技术的电力系统紧急控制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近年来大停电事故及其原因简析
        1.2.2 电力系统紧急控制发展研究现状
        1.2.3 紧急切机控制负效应研究现状
    1.3 总体研究思路
    1.4 本文主要工作
第2章 换相序技术
    2.1 引言
    2.2 换相序提高系统稳定性的理论分析
        2.2.1 基于等面积定则的换相序稳定控制原理分析
        2.2.2 基于能量函数的换相序稳定控制原理分析
        2.2.3 基于球-碗模型的换相序提高系统稳定性机理阐述
    2.3 单机-无穷大系统换相序的有效条件及最优控制策略
        2.3.1 单机-无穷大系统换相序的有效条件
        2.3.2 单机-无穷大系统换相序的最优控制策略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换相序装置的设计与试验
    3.1 引言
    3.2 换相序装置的结构设计
    3.3 固态断路器的结构设计和选件标准
        3.3.1 固态断路器的结构设计
        3.3.2 固态断路器的选件标准
    3.4 换相序装置的工作过程及可行性分析
        3.4.1 换流过程分析
        3.4.2 换相过程分析
    3.5 换相序装置的样机测试与动模试验
        3.5.1 换相序装置仿真测试
        3.5.2 低压换等级相序装置样机设计
        3.5.3 单机-无穷大系统动模测试平台搭建
        3.5.4 动模试验与结果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换相序冲击分析及对策
    4.1 引言
    4.2 换相序的冲击计算
        4.2.1 换相序的冲击电流计算
        4.2.2 换相序的冲击转矩计算
        4.2.3 系统承受换相序冲击电流的条件
        4.2.4 系统承受换相序冲击转矩的条件
    4.3 减小换相序冲击的控制方法
        4.3.1 换相序分合闸时机选择
        4.3.2 分相分合闸动作时序设计
        4.3.3 基于快速傅里叶算法的动作时序计算
    4.4 仿真测试与动模试验
        4.4.1 动模试验平台简介
        4.4.2 分相分合闸控制冲击测试
        4.4.3 实验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EEAC理论的换相序紧急控制方法研究
    5.1 引言
    5.2 EEAC基本理论
    5.3 多机系统中换相序装置安装位置的分析
    5.4 基于EEAC法的换相序紧急控制方法
        5.4.1 故障轨迹求取与换相序机组辨识
        5.4.2 系统稳定性判别与换相序机组最优功角阈值计算
    5.5 仿真验证
        5.5.1 不同算例下控制效果验证
        5.5.2 与紧急切机的控制效果对比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能量函数的换相序紧急控制方法研究
    6.1 引言
    6.2 换相序对系统暂态能量的影响分析
        6.2.1 基于网络简化型模型的电力系统能量函数
        6.2.2 换相序对平衡点的影响分析
        6.2.3 换相序提高系统稳定性的判据
    6.3 基于能量函数的换相序紧急控制方法
        6.3.1 换相序机组搜索方法
        6.3.2 换相序临界能量计算
        6.3.3 基于能量函数的换相序紧急控制方法
    6.4 仿真验证
        6.4.1 两区四机系统算例
        6.4.2 IEEE-10机39节点系统算例
        6.4.3 IEEE-118节点系统算例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论文工作总结
    7.2 未来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作者简介

(9)风电/光伏电站参与电力系统频率调节控制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风电/光伏调频控制策略研究现状
        1.2.1 风电调频控制策略研究现状
        1.2.2 光伏调频控制策略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含风电/光伏电力系统元件基本运行原理
    2.1 多样化设备的基本运行原理
        2.1.1 光伏发电运行原理
        2.1.2 双馈风电机组运行原理
        2.1.3 同步发电机组运行原理
        2.1.4 直流输电运行原理
    2.2 仿真算例验证
        2.2.1 光伏发电等值仿真模型验证
        2.2.2 双馈风电机组等值仿真模型验证
        2.2.3 光伏发电/双馈风电机组并网仿真验证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风电/光伏发电单元调频控制策略
    3.1 调频的技术需求分析
    3.2 风力发电主动参与电网频率调节控制策略
        3.2.1 虚拟惯量控制策略
        3.2.2 有功功率-下垂控制策略
    3.3 光伏发电主动参与电网频率调节控制策略
        3.3.1 有功功率-下垂控制策略
        3.3.2 虚拟惯量控制策略
    3.4 仿真算例验证
        3.4.1 风力发电调频控制策略验证
        3.4.2 光伏发电调频控制策略验证
        3.4.3 风电/光伏联合系统调频控制策略验证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风电/光伏电站调频控制策略
    4.1 风电/光伏电站结构
    4.2 风电/光伏电站调频控制策略
        4.2.1 基于等可调比例的风电/光伏电站调频控制策略
        4.2.2 风电场调频仿真控制策略验证
        4.2.3 光伏电站调频仿真控制策略验证
    4.3 风电/光伏电站与AGC协调控制策略
        4.3.1 控制策略设计
        4.3.2 控制策略验证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10)基于蓄能系统的燃煤机组灵活性提升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物理量名称及符号表
第1章 绪论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的简析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配置储热罐的燃煤供热机组建模
    2.1 研究对象
    2.2 机组机理模型的建立
        2.2.1 燃煤系统数学模型
        2.2.2 锅炉汽-水系统数学模型
        2.2.3 给水加热器数学模型
        2.2.4 除氧器数学模型
        2.2.5 供暖系统数学模型
        2.2.6 汽轮机数学模型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模型验证与动态特性分析
    3.1 机理模型验证
    3.2 储热罐仿真实验
        3.2.1 储热罐蓄能仿真实验
        3.2.2 储热罐释能仿真实验
    3.3 机组仿真实验
        3.3.1 给煤量阶跃扰动仿真实验
        3.3.2 汽轮机调节阀门阶跃扰动仿真实验
        3.3.3 供热抽汽阀门阶跃扰动仿真实验
        3.3.4 储热罐热水流量阶跃扰动仿真实验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火电机组控制模型的建立
    4.1 系统控制模型
    4.2 参数辨识
        4.2.1 粒子群算法
        4.2.2 辨识流程
    4.3 辨识结果
        4.3.1 给煤量扰动特性曲线参数辨识
        4.3.2 汽轮机调节阀阶跃扰动特性曲线参数辨识
        4.3.3 供热抽汽蝶阀扰动特性曲线参数辨识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储能的燃煤机组协调控制方法
    5.1 传统控制系统
    5.2 新型协调控制系统的设计
    5.3 新型协调控制系统仿真实验
        5.3.1 阶跃扰动仿真
        5.3.2 斜坡扰动仿真
    5.4 热补偿系统
        5.4.1 负荷指令阶跃扰动仿真实验
        5.4.2 负荷指令斜坡扰动仿真实验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四、山东300MW仿真机技术特点和系统组成(论文参考文献)

  • [1]三轴燃气轮机性能分析及多目标优化[D]. 鲁仲阳.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1
  • [2]基于APHC控制策略的火电厂烟气NOX浓度控制与优化[D]. 戴赟. 湖北工业大学, 2021
  • [3]交直流混联电网系统保护策略校核软件架构设计与集成[D]. 庞惠中. 北京交通大学, 2021
  • [4]典型热带气旋对偏航风力机尾流及载荷影响[D]. 赵小荷. 兰州理工大学, 2021
  • [5]集中供热系统热惯性对供热机组调峰性能的影响研究[D]. 张斌.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01)
  • [6]支撑电网频率的风电机组主动控制技术研究[D]. 王耀.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01)
  • [7]电力市场环境下的发电调度优化模型及结算机制研究[D]. 许传龙.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01)
  • [8]基于换相序技术的电力系统紧急控制方法研究[D]. 李轶凡.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
  • [9]风电/光伏电站参与电力系统频率调节控制策略研究[D]. 苏禹泽. 东北电力大学, 2021(09)
  • [10]基于蓄能系统的燃煤机组灵活性提升方法研究[D]. 李浩宇. 东北电力大学, 2021(09)

标签:;  ;  ;  ;  ;  

山东300MW模拟器技术特点及系统组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