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浅谈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一、談談培养学生的空間想象力(论文文献综述)

荀洪梅[1](2013)在《中小学艺术课程实施现状研究》文中认为自教育部2000年提出艺术课程以来,从新课程的制定到教材的编写,从课程的推广到课程的实施,历经困难曲折,艺术课程已走过了13年的时间。正如新事物一定要经历曲折反复一样,艺术课程率先迈出了艰难的一步,它需要用宽容的态度、广阔的胸襟去支持和鼓励它,在探索改革的道路上不断的完善、前进,为中国的基础教育发展贡献力量。本文通过对艺术课程实施现状的调查研究,通过对部分实施艺术课程地区学校的校长、教师、学生、教研员,以及对退出实验地区的部分教师、教研员进行的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目前艺术课程实施的现状,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什么样的问题,以及是哪些因素阻碍了艺术课程实施的进程,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从而进一步完善艺术课程,突出艺术课程的优势,加快课程实施的步伐。论文共由七部分构成:首先是绪论部分,这里面阐述了选题缘由、研究问题、研究现状、研究目的、研究路径、研究意义。在研究现状中主要从国内、国外及港台两个维度阐述研究现状。在国内角度对艺术课程标准及教学的研究,对艺术课程实施现状调查研究,对艺术课程改革探讨的相关研究,质疑艺术课程的“综合性”特征研究进行阐述;在国外及港台角度阐述了国外艺术教育的综合性特征研究,国外艺术课程标准的综合性特征研究,台湾地区艺术与人文课程,香港地区艺术综合课程,港台地区艺术综合课程特征。最后对于本课题研究给予理论基础的构建,给出架构并做出阐述。第二章艺术课程实施的理论基础。本部分首先探寻了艺术课程的哲学理论依据,从三个视角揭示艺术教育的价值意义及必要性。其次,介绍了艺术课程理念解析,其中包括后现代主义的综合性课程观念,以及艺术课程的综合化的理念。第三章研究设计与方法。首先,介绍了研究方法的确立。其次,介绍了研究对象的选取。再次,对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研究信度、效度的检测过程,都一一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更清晰的展示出本研究的历程。第四章艺术课程实施的背景。关于艺术课程实施背景,有关研究者从世界艺术教育的发展趋势,及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进行了阐述。同时笔者对于艺术课程标准的特征做了分析;同样还对艺术课程实施中教材建设状况进行了分析,为艺术课程实施寻找到了理论根源。第五章艺术课程实施现状及分析。作为论文研究的核心重点部分,从四个方面对当前艺术课程的实施状况做出论述。关于校长在艺术课程实施中的状况分析,分别调查了校长对艺术课程及实施的认同状况,校长对艺术课程实施的执行状况。关于教师在艺术课程实施中的状况分述为教师的观念状况、教师的素质状况、教师的教学行为状况。关于学生在艺术课程实施中的状况分述为学生对艺术课程的认同状况、学生对艺术课程的投入情况、艺术课程实施在学生身上的价值体现。关于艺术课程教材状况分述为教材编写理念、教材编写内容和教材呈现形式。关于艺术课程实施的保障机制状况分述为艺术课程实施的政策制度保障状况,艺术课程实施的人力资源保障状况,艺术课程实施的其他资源保障状况。第六章中小学艺术课程实施存在的问题。本部分着重从校长、教师和实施保障的角度探寻原因。校长在艺术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校长角色发挥不佳,校长对艺术课程及其实施认知不足,校长对艺术课程及其实施的执行力不够。教师在艺术课程实施中呈现出专业素养欠缺,其中包括教师对艺术课程及其实施的认知不足,教师的知识结构不能满足艺术课程实施的要求,教师的艺术能力综合性不强。艺术课程实施的保障不力方面,包括艺术课程实施的保障机制不完善,艺术课程实施缺乏规划,艺术课程实施管理不严,艺术课程实施资源配备不足。第七章结论与建议。根据艺术课程实施的状况和对于实施困难的因素分析笔者尝试从四个维度给出总结性观点:第一是作为艺术课程起点的课程本身存在一定的问题;其次,艺术课程专任教师培养的途径及培养模式不够科学完善;再次作为艺术课程实施的外部条件没有给予充分的配合与支持,而最终导致艺术课程实施困难重重,举步为艰。针对上述结论,笔者尝试从四个大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性策略。包括:一、完善艺术课程体系,提高艺术课程的可行性。细化为加强对艺术课程体系合理化的研究,加强对艺术课程实施可行性的研究,加强对艺术课程的教学研究。二、为艺术课程的实施提供充足的师资力量。细化为建立健全艺术课程师资的培养机制,加强和完善艺术课程教师的职后培训,对艺术课程教师实施新课程理念的专项培训。三、实现校长在艺术课程实施中的角色定位,校长应成为艺术课程实施的引领者,校长应成为艺术课程资源的协调者,校长应成为艺术课程开发的管理者。四、强化艺术课程实施管理机制细化为合理规划,建立健全课程实施保障机制。严格管理,优化课程实施的资源配置。概括讲,本课题从问题引出开始分化处理,研究相关文献和课程理论,查找问题,明确现状并探寻问题症结,找寻解决方案借以为相应问题解决开启先路。

王萍萍[2](2018)在《基于任务设计的发展初中生数学创造性思维的课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目前,有关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研究按照关注层面的不同,可以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宏观层面关注数学学科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中观层面关注具体学科分支(代数、几何、统计与概率)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微观层面关注具体一堂课的创造性思维教学。已有文献显示,研究者围绕数学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宏观层面,得到的研究结果大多具有学科一般性,而针对中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关注中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研究。研究者指出培养高层次数学能力需要相应的教学任务和相应的教学策略(Stein,2001;鲍建生,周超,2009)。基于这一观点,本研究立足于创造性思维培养的中观层面,即代数、几何、统计与概率三个数学分支,分别探讨如下三个问题:(1)初中生数学创造性思维有哪些行为表现?(2)为发展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有哪些有效的任务设计策略?(3)为发展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有哪些有效的教学策略?其中,第一个问题的回答是解决后两个问题的基础。本研究立足于中观层面,综合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展开质性研究。首先以数学宏观层面为切入点,结合不同数学分支特征,形成中观层面初步的创造性思维行为分析框架。接着以此行为分析框架为基础,初步形成中观层面创造性任务设计策略框架和教学策略框架,再根据中观层面的三个框架进行微观层面的课例研究。课例研究有两个作用,一方面展示怎样应用中观层面三个框架于具体一节课的教学;另一方面,在研究过程中反过来修正和完善中观层面的三个框架。由于本研究具有特殊的发展目标(发展创造性思维),设计课例从研究角度和教学角度同时展开,根据中观层面的三个框架,通过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结合一线教师的意见,在一节课中选择若干创造性教学干预点进行创造性任务的设计和整节课的设计,依据框架实施教学。在课例研究过程中,修正和丰富三个框架,得出研究结果。通过“数与代数”的两个课例(《算24点》和《字母表示数》)、“图形与几何”的两个课例(《圆周角》和《一分为二》)、“统计与概率”的一个课例(《方差》)研究,得到三个数学分支以思维流畅性、灵活性、新颖性和精致性为主要特征维度的进一步细化完善的创造性思维行为分析框架(见7.1节),三个数学分支以背景、结构和认知为主要任务设计维度且兼顾创造性思维四个维度发展侧重的进一步细化完善的创造性任务设计框架(见7.2节),以及三个数学分支以氛围营造和方法引导为主要教学维度且兼顾创造性思维四个维度发展侧重的进一步细化完善的创造性任务教学框架(见7.3节)。上述研究结果是在数学中观层面和微观层面首轮课例研究下得到的,可进一步修正完善。

黄淑仪[3](2019)在《教育戏剧运用于小学中段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行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新课程改革与小学语文深化改革的教育背景下,语文阅读成为教育的热点问题,课堂的教学理念与育人理念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语文阅读课堂存在的教学问题也层出不穷,如何有效解决语文阅读存在的教学问题成为众多研究者关注的焦点。教育戏剧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其性质、特点与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很契合,缘于此将教育戏剧运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中,“探索教育戏剧能否改善小学语文课堂的阅读教学现状、教育戏剧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怎样的学习效果”是本论文的研究重点以及研究问题。本研究属于应用研究类型,采用行动研究作为主要的研究方法,课堂观察法、访谈法、文献研究法作为行动研究的辅助研究方法。首先,根据文献研究、教师访谈总结出小学语文一线阅读教学存在的教学问题,将教育戏剧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运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并制定相应的解决策略尝试改善阅读教学现状。其次,选择从做中学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接受美学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作为教育戏剧运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理论探讨。再次,根据研究需要,设计行动研究模式及教育戏剧阅读教学模式。最后,将教育戏剧教学习式融入到阅读教学设计中,并根据行动研究的模式及阅读教学模式开展两轮的阅读教学活动。通过两轮的教学实践研究得出结论:一方面,教育戏剧运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地改善了阅读课堂存在教学理念守旧、教学模式常规化、教学方式较单一化、学生主体地位不明确、教学重知识轻能力等问题。另一方面,教育戏剧教学方法运用于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机会、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增长学生的语文知识、习得阅读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技能与综合能力等。因此,教育戏剧运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不仅改善阅读教学现状,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伍雪莲[4](2020)在《基于网络画板的初中数学探究教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是当今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动态软件在中学数学课堂当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本文研究基于网络画板的初中数学探究教学。相较于传统的几何画板,网络画板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动态性,多平台操作等特点,尤其适合中学数学探究性教学。借助网络画板的优势,本文就初中数学探究教学中如何合理应用网络画板,展开了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研究。首先,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梳理了初中数学探究教学的相关理论、现状及问题,进一步熟悉并研究了动态软件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现状。其次,进行了与课题相关的理论探索:基于网络画板的初中数学探究教学的必要性和价值分析;初中数学探究教学模式的特点;开展探究教学的选材原则(探究内容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探究内容要具有可操作性;探究内容要有探究的价值;探究内容要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探究内容要具备适度原则);系统地整理出适用于网络画板进行教学的初中数学内容;基于网络画板的探究教学模式的设计原则、框架设计、教学策略(落实基础,掌握探究技能;构建设施,保障硬件环境;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动机;引导学生,正确提出问题;自主探究,营造探究氛围;相互点评,丰富交互方式;协作交流,学会合作共享的策略),等等。最后,呈现了两个教学案例:一个图形与几何(截一个几何体),一个初中函数(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即与前面理论研究匹配的实践研究。进行了基于网络画板探究教学的课例研究,分析了基于网络画板探究教学的教学效果。

曾小旋[5](2020)在《小学低段语文阅读教学中插图运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统编教材中插图数量的增多,解决阅读教学中插图运用问题已是迫在眉睫。合理运用插图资源既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明确要求,又是阅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在低段语文阅读教学中加强图文联系,构建图文双重编码形式,既满足了低段学生的学习需求,增强教材内容的趣味性;又在逐步显现插图的教学价值,保障阅读教学效率的稳步提升。由此可见,在低段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插图必不可少,需及时转变教师对插图运用的固守观念,丰富插图运用的方式方法,从根本上确立低段阅读教学中插图运用的重要性。通过对成都、内江和重庆市内244名小学语文教师在低段阅读教学中插图运用的具体情况展开问卷、访谈调查后得知,教师们虽已意识到运用插图对低段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颇有助益。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教学过程未能凸显插图的助读价值、教师对配文图画运用频次偏低且运用较为随意、教师留予学生自主学图时间短以及图文结合教学效果不佳等。以上问题的产生受社会、学校、学生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但就阅读教学而言,教学问题的形成与教师的教学活动密不可分。为进一步明确生成问题的主要原因,从教师角度出发进行归因较为合理。通过分析后可知,上述问题主要由于教师对插图教学作用的认识存有局限、缺少对教学资源使用的合理规划、有效运用插图的教学方式较为欠缺和缺乏在课堂中适时留白的观念以及在阅读教学中未能厘清插图与文本的关联特征等原因造成。鉴于此,结合双重编码理论的编码特性和实际调研数据,可以构建小学低段语文阅读教学中插图运用的具体策略。首先,教师需要主动挖掘图画中蕴含的教学功能;其次,教师在教学中有效整合运用各类教学资源;再次,教师积极采用多元教学方式组织教材教法;同时,师生共同创设低段插图教学合理留白时机;最后,教师遵循双重编码应用特点建立图文交集。为进一步凸显所提策略的可行性,将其代入低段语文阅读教学实例分析之中,围绕阅读教学现存问题,以图文结合方式进行教学设计,从而促进低段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提升。

魏晓娟[6](2019)在《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美术是一门培养学生鉴赏美丽、感受美丽的艺术学科,是人类文化不断丰富、传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通过艺术可以展示生活丰富多彩的内涵,通过生活又将艺术对社会做出的贡献表达出来。美术作品都是遵循着“从生活中来回生活中去”将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与快乐静静地融合在一起展现在我们眼前。新课改是美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回归生活的美术才能更加拥有活力与气质。美术教师需要不断地在生活中、教学中实践、探索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同时激发学生神奇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新课改后美术教育逐渐受到重视,学生在学校学习到的不仅是课本中的美术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教学过程中探究、总结小学生喜欢的生活化教学形式。通过生活化教学使学生逐渐认识到了美术的重要性,美术不仅可以装点我们的生活,而且还可以服务于我们的生活。但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了美术生活化教学策略运用不灵活、不生动。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教师、学生对美术的传统认识,学会与美术培养更加亲密的关系,促进教与学的进一步发展。艺术源于生活,离开了生活艺术也失去了生命。美术生活化教学融入农村学生的生活之中,培养学生拥有一双在生活中能够观察美、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的眼睛。培养学生学会走向生活,走入生活,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丽的生活。本人认为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一定要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美术有多大作用呢?笔者选取L市S县F小学四个平行班的学生作为实验对象,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进行美术教学,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运用生活化教学来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升学生动手、动脑能力。本论文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导论主要介绍了选题的依据及其他学者对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研究的状况。第二部分阐述了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的内涵、特殊性、基础理论及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三部分通过现实考察和收集整理有关生活化教学融入美术中的生动过程及数据分析。第四部分分析了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第五部分为更好的开展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提出的几点建议。新课改中更加重视美术教育,美术教育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美术生活化教学适应新课改的多样性和灵活性,美术学科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中所起到的作用也是任何学科所替代不了的。

安娴[7](2020)在《基于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初中古诗词教学研究》文中认为2017年新出台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其中最为重要的也是其他三大核心素养基础的是语言建构与运用。这一素养是语文学科所独有的,因为语文学科是以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为核心,从而提高学生语言文化素养与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做准备。因此,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发展的重要阶段,处于认知发展和情绪发展的高峰期,学生的好奇心和接受能力也比较强,因此在初中阶段为学生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尤为重要,学生只有不断积累、掌握母语语言规律,才能在现实情境中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形成良好的语言能力。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古诗词一直以来都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初中生正处于心理和生理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必须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恰好初中语文课本中精心选编的古诗词包含了丰富而正确的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形成正确的思想和良好的心态具有重要意义。除此之外,古诗词语言具有言简义丰、含蓄跳跃、富有音乐美感等特点,这些语言特点对于学生了解古诗词独特的语言规律、丰富语言积累、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本文基于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这一核心素养,对古诗词教学进行研究。本文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绪论部分主要说明目前的研究背景、研究价值、研究方法、文献综述及本论文的创新点和写作思路。第一章理论基础及相关概念界定本章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介绍支撑本篇论文的理论基础,即《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皮亚杰的认知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二部分是对语言、语言建构、语言运用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第二章古诗词之于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意义本章主要介绍古诗词教学之于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意义。即古诗词的词汇能够丰富学生的语言文字积累;声韵可以提高学生表达的韵律美;古诗词中所蕴含的文化可以增强表达的厚重感;意象意境可以提升学生的想象力。第三章初中古诗词教学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本章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即缺少对审美性语言的关注与品味;不注重用意象和意境调动想象力;缺乏对丰富情感的理解与内化;缺少对深层文化的认知与挖掘。第二部分主要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即对古诗词语言的特殊性理解不够;习惯于对古诗词进行知识性分析;对古诗词情感的解读不深刻具体;时代久远造成认知和理解的隔膜。第四章基于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初中古诗词教学的实施策略本章基于古诗词教学中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方面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四个有效策略。即念诵与记忆诗句,扩大诗词语言的积累量;想象与解读意象,感受诗词语言的意境美;深味与品读思想,感受诗词语言的情感美;追溯与探寻人文,深谙诗词语言的文化美。本论文主要通过分析初中古诗词教学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教学实践探索,希望能够为一线教师的古诗词教学提供有力的参考价值。

刘伟[8](2020)在《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新课程改革以来,随着数学建模进入数学课程标准和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建模能力成为初中生必须掌握的关键能力,数学建模能力培养成为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和改革方向。然而,调查研究表明,当前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存在着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数学建模“教什么”“怎么教”“如何培养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仍然困扰着一线教师。究其原因,归根结底是因为当前初中数学建模教学缺乏行之有效的理论指导,也缺乏可供参考的教学策略,初中生的数学建模学习也缺少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因此,创建一种具有通用性和统摄性的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理论,提出具体可行的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策略,帮助和指导一线教师有效地进行初中数学建模教学成为当务之急。基于此认识,本研究以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研究为切入点,希望通过全面系统地分析初中数学建模教学内容,探查初中数学建模教学内容的局限性;又希望通过详细的课堂考察和教师深度访谈,全面调查初中生数学建模的过程,总结初中生数学建模的方式及规律,以期研究并得到初中生数学建模的一般过程及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结构;然后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现状进行详细分析和梳理,分析和研判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中的困境,透视和了解初中生数学建模学习的障碍;最后,为了有针对性地探查和寻找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策略,本研究从提升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和为初中生数学建模学习提供系统性支持的视角,提出了初中数学建模教学内容选择策略、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和初中生数学建模学习策略。由此可见,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研究,通过探究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的规律,解答了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究竟“教什么”“怎么教”和“怎么学”的问题,构建了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的教学理论雏形,可以有效改善初中数学建模教学,为培养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提供一种新的可供选择的教学模式,此项研究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本文共分为六大部分,各部分的理路分别是:第一部分是导论,简要介绍本文研究的缘起与意义、核心概念、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并对已有的研究文献做了研究综述;第二部分梳理了数学建模教育的背景、发展历程及理论基础,为制定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的策略奠定理论基础;第三部分重点对初中数学建模教学内容做了文本分析,讨论了初中数学教材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初步分析了教材中数学建模内容的不足;第四部分通过课堂考察和教师深度访谈,详细调查了初中生数学建模的过程,构建了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结构,透视了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的现状;第五部分分析了初中数学建模教学内容存在的局限性、初中数学建模教学的困境以及初中生数学建模学习的障碍,意在为探寻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的策略奠定基础;第六部分主要探讨怎样培养初中生的数学建模能力,从数学建模教学内容选择、初中数学建模教学和初中生数学建模学习三个方面提出了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的策略。

教育部[9](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袁文婷[10](2019)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视角下的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互联网发展的过程中,信息传播的内容呈现出多模态化的特点,课堂学习资源也出现了由单一的文本模态逐渐转变为多模态符号资源并存的状况,大量的多模态符号资源涌入课堂教学环境之中。童话作为儿童文学中的一种重要题材,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中将把童话放在了儿童阅读的首位,体现了童话对小学生阅读的重要性。因此,必须通过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研究小学童话教学,分析在多模态环境下童话教学能否充分发挥童话的功能,这是当前要重点研究的问题。本研究通过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模态”、“多元识读能力”、“童话教学”等概念进行梳理,以系统功能语言学、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等为指导,分析童话教学中的媒体系统和童话教学中模态的类型,通过案例分析法分析多模态环境下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影响因素、教学目标、教学程序、教学模态协同情况,发现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针对童话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为了改进童话教学程序中的不足,丰富模态资源的利用方式,研究者与Q市D小学的教师进行合作,将多元识读能力的设计学习模式应用到小学童话课堂教学之中。通过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对学生作业进行分析,认为多元识读能力的设计学习模式可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能够帮助学生阅读和理解童话,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最后,研究者对整个教学实践环节进行思考,提出要提升教师童话理论素养、建立教师的多模态教学资源管理平台、提升教师的媒介素养、合理选择模态资源、培养学生的多元识读能力五个方面的建议。

二、談談培养学生的空間想象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談談培养学生的空間想象力(论文提纲范文)

(1)中小学艺术课程实施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问题
    三、研究现状
        (一)概念界定
        (二)国内的研究现状
        (三)国外及港台的研究现状
    四、研究目的
    五、研究路径
    六、研究意义
        (一)推动艺术课程改革的进程
        (二)为艺术课程的全面推广与实施提出建议
        (三)完善教材建设
第二章 艺术课程的理论基础
    一、艺术教育的哲学探源
        (一)艺术教育的逻辑起点——审美生活
        (二)艺术教育的认知过程——主客互融
        (三)艺术教育的实践终点——人文精神
    二、艺术课程的理念解析
        (一)后现代主义的综合课程理念
        (二)艺术课程综合化理念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一、研究方法的确定
        (一)采用文献法研究艺术课程的文本材料
        (二)采用将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课程实施
    二、研究对象的选择
        (一)调查对象的选取
        (二)访谈对象的选取
    三、资料搜集的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问卷法
        (三)访谈法
    四、资料整理与分析
        (一)录音的转换整理
        (二)资料的编码
        (三)资料分析
    五、研究的信度与效度
第四章 艺术课程实施背景
    一、艺术课程改革背景分析
        (一)世界艺术教育的发展趋势
        (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
    二、艺术课程标准特点分析
        (一)重视艺术学科间融合
        (二)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生活
        (三)注重学生艺术能力的综合发展
        (四)活动建议体现了艺术通感的培养
    三、艺术课程实施中的教材状况分析
        (一)教材的理念特征
        (二)教材内容的特征
        (三)教材的呈现形式特征
第五章 当前中小学艺术课程实施现状
    一、校长在艺术课程实施中的状况
        (一)校长对艺术课程的认同状况
        (二)校长对艺术课程实施的执行状况
    二、教师在艺术课程实施中的状况
        (一)教师对艺术课程的认同状况
        (二)教师的观念状况
        (三)教师的素质状况
        (四)教师教学行为状况
    三、学生在艺术课程实施中的状况
        (一)学生对艺术课程的认同态度
        (二)学生对艺术课程的投入情况
        (三)艺术课程实施在学生身上的价值体现
    四、课程实施中的保障因素状况
        (一)艺术课程实施的政策制度保障状况
        (二)艺术课程实施的人力资源保障状况
        (三)艺术课程实施的其他资源保障状况
第六章 中小学艺术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校长的角色发挥不佳
        (一)校长对艺术课程及其实施的认知不足
        (二)校长对艺术课程实施的执行力不够
    二、教师专业素养欠缺
        (一)教师对艺术课程及其实施的认知不足
        (二)教师的知识结构不能满足艺术课程实施的要求
        (三)教师的艺术能力综合性不强
    三、艺术课程实施运行机制不健全
        (一)艺术课程实施的保障不完善
        (二)艺术课程实施规划不合理
        (三)课程实施组织管理乏力
    四、艺术课程实施资源配备不足
        (一)保障艺术课程实施的硬件设备缺乏
        (二)辅助艺术课程实施的配套资源匮乏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一)艺术课程设计有待完善
        (二)教师培养机制不完善
        (三)艺术课程保障机制不健全
    二、建议
        (一)完善艺术课程体系,提高艺术课程的可行性
        (二)为艺术课程的实施提供充足的师资力量
        (三)实现艺术课程实施中校长的角色定位
        (四)强化艺术课程实施管理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2)基于任务设计的发展初中生数学创造性思维的课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发展创造性思维是人的发展赋予教育的必然使命
        1.1.2 发展创造性思维是数学教育的本质属性
        1.1.3 发展数学创造性思维需要落实于课堂教学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意义
    1.4 概念界定
        1.4.1 数学创造性思维
        1.4.2 教学任务
    1.5 论文结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创造力领域的相关研究
        2.1.1 创造力研究的基本理念
        2.1.2 创造力的聚合理论
        2.1.3 创造性思维研究
        2.1.4 创造力教学研究
        2.1.5 创造性思维评价研究
        2.1.6 小结
    2.2 数学中的创造性思维研究
        2.2.1 思维、数学思维与数学创造性思维
        2.2.2 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多角度理解
        2.2.3 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影响因素研究
        2.2.4 数学创造性思维教学研究
        2.2.5 数学创造性思维评价研究
        2.2.6 初中学生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特点研究
        2.2.7 小结
第3章 研究方法
    3.1 研究思路
    3.2 研究过程
        3.2.1 总体研究阶段
        3.2.2 创造性思维行为分析框架的初步构建
        3.2.3 创造性任务设计策略及教学策略框架的初步构建
        3.2.4 课例研究的过程
    3.3 研究工具
        3.3.1 学生测试卷和访谈工具
        3.3.2 教师的问卷和访谈工具
        3.3.3 课堂观察记录表
    3.4 数据收集
第4章 “数与代数”课例研究
    4.1 “数与代数”学习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4.1.1 “数与运算”学习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4.1.2 “代数”学习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4.2 本章研究思路
        4.2.1 研究思路
        4.2.2 初步构建的“数与代数”创造性思维分析框架
        4.2.3 初步的“数与代数”创造性任务设计策略框架和教学策略框架
        4.2.4 课例的选择
    4.3 课例一:《算24 点》
        4.3.1 设计前的调研
        4.3.2 第一次教学设计及教学简析
        4.3.3 第二次教学设计及教学分析
        4.3.4 课例小结
    4.4 课例二:《字母表示数》
        4.4.1 设计前的调研
        4.4.2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4.4.3 第一课时教学分析及反馈
        4.4.4 第二课时教学情况简述
        4.4.5 课例小结
    4.5 “数与代数”课例研究小结
        4.5.1 修正的“数与代数”创造性任务设计策略框架
        4.5.2 修正的“数与代数”创造性任务教学策略框架
        4.5.3 修正的“数与代数”创造性思维行为分析框架
第5章 “图形与几何”课例分析
    5.1 “图形与几何”学习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5.2 本章研究思路
        5.2.1 研究思路
        5.2.2 初步构建的“图形与几何”创造性思维分析框架
        5.2.3 初步的“图形与几何”创造性任务设计策略框架和教学策略框架
        5.2.4 课例的选择
    5.3 课例(一):《圆周角》
        5.3.1 设计前的调研
        5.3.2 教学设计
        5.3.3 教学分析
        5.3.4 课后访谈及调查分析
        5.3.5 课例小结
    5.4 课例(二):《一分为二》
        5.4.1 设计前的调研
        5.4.2 教学设计
        5.4.3 教学分析及反馈
        5.4.4 课例小结
    5.5 “图形与几何”课例研究小结
        5.5.1 修正的“图形与几何”创造性任务设计策略框架
        5.5.2 修正的“图形与几何”创造性任务教学策略框架
        5.5.3 修正的“图形与几何”创造性思维行为分析框架
第6章 “统计与概率”课例分析
    6.1 “统计与概率”学习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6.2 本章研究思路
        6.2.1 研究思路
        6.2.2 初步构建的“统计与概率”创造性思维分析框架
        6.2.3 初步的“统计与概率”创造性任务设计策略框架和教学策略框架
        6.2.4 课例的选择
    6.3 课例:《方差》
        6.3.1 设计前的调研
        6.3.2 教学设计
        6.3.3 教学分析及反馈
        6.3.4 课例小结
    6.4 “统计与概率”课例小结
        6.4.1 修正的“统计与概率”创造性任务设计策略框架
        6.4.2 修正的“统计与概率”创造性任务教学策略框架
        6.4.3 修正的“统计与概率”创造性思维行为分析框架
第7章 研究结果与讨论
    7.1 初中生数学创造性思维的行为表现框架
        7.1.1 基于课例的研究结果
        7.1.2 行为分析框架的共性提炼
    7.2 初中生数学创造性任务设计策略框架
    7.3 初中生数学创造性任务教学策略框架
    7.4 研究的反思
        7.4.1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7.4.2 本研究的不足
        7.4.3 后继研究展望
参考资料
    中文文献
    英文文献
附录
    附录1 第一阶段参与设计与讨论的部分课例简表
    附录2 培养中小学生数学创造性思维的调查问卷
    附录3 《圆周角》前测卷
    附录4 《圆周角》后测卷
    附录5 《算24 点》课后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6 课堂观察记录表
后记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3)教育戏剧运用于小学中段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一、教育教学改革之需要
        二、阅读教学改革之需要
        三、基于笔者的实践体验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教育戏剧在国内外的发展历程
        二、教育戏剧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的相关研究
        三、评述与启发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教育戏剧运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理论探讨
    一、概念界定
        (一)教育戏剧
        (二)阅读教学
        (三)行动研究
    二、教育戏剧运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理论依据
        (一)从做中学理论
        (二)建构主义理论
        (三)接受美学理论
        (四)多元智能理论
    三、教育戏剧运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优势
        (一)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以生为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对话互动,获得个性化及多元化解读
        (四)身临其境,增强学生的阅读感受能力
第三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说明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内容
        四、行动计划
        五、研究的范围与限制
    第二节 行动研究模式及阅读教学模式设计
        一、行动研究模式设计
        二、教育戏剧运用于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模式设计
    第三节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一、资料收集
        二、资料分析
        三、资料之信效度
第四章 研究过程
    第一节 第一轮教育戏剧运用于语文阅读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一、明确问题
        二、提出假设
        三、教学行动
        四、省思
    第二节 第二轮教育戏剧运用于语文阅读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一、明确问题
        二、提出假设
        三、教学行动
        四、省思
    第三节 教育戏剧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的应用小结
        一、暖身活动,愉悦身心
        二、文本分析,掌握内容
        三、表演呈现,寓教于乐
        四、分享交流,启发自省
第五章 研究结果与反思
    一、教育戏剧运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善了阅读教学现状
        (一)理念创新,颠覆传统
        (二)习式多元,生动激趣
        (三)师生互动,课堂活跃
        (四)以生为本,知能合一
    二、教育戏剧运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获取了语文知识,提高了语文能力
        (二)建构了学习思维,习得了学习方法
        (三)培养了阅读兴趣,丰富了情感体验
    三、研究反思
        (一)研究者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
        (二)行动研究方法存在的局限性
        (三)教育戏剧教学方法存在的局限性
第六章 研究建议与未来展望
    一、研究建议
        (一)教学设计的建议
        (二)教学实施的建议
        (三)对后续研究的建议
    二、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基于网络画板的初中数学探究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1.1.2 探究式教学的必要性
        1.1.3 信息技术的发展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2 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2 “探究教学”概念的界定
    2.3 数学探究教学的研究现状
    2.4 动态软件在中学数学中应用的研究现状
        2.4.1 国外研究现状
        2.4.2 国内研究现状
3 基于网络画板的初中数学探究教学研究的必要性和价值分析
    3.1 网络画板简介
    3.2 开展以网络画板为平台的探究教学的必要性
    3.3 网络画板在初中数学探究教学的应用价值
        3.3.1 为探究教学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探究环境
        3.3.2 为探究教学提供了一个交互的平台
        3.3.3 为探究教学提供了一个共享的平台
        3.3.4 为探究教学提供了创设动态情境的工具
        3.3.5 为探究教学提供了揭示几何规律的工具
        3.3.6 为探究教学提供了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的工具
        3.3.7 为探究教学提供了数学实验室
4 基于网络画板的初中数学探究教学理论研究
    4.1 探究内容选择原则的依据
        4.1.1 探究教学模式的特点
        4.1.2 教科书的特点
        4.1.3 《课程标准》对探究的阐述
    4.2 基于网络画板探究教学内容的选择原则
        4.2.1 探究内容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4.2.2 探究内容要具有可操作性
        4.2.3 探究内容要具有探究的价值
        4.2.4 探究内容要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4.2.5 探究内容要具备适度原则
    4.3 适合应用网络画板进行初中数学探究的内容
    4.4 基于网络画板的探究教学模式的设计原则
        4.4.1 主体性原则
        4.4.2 实事求是原则
        4.4.3 逐层抽象原则
        4.4.4 情境性原则
        4.4.5 差异性原则
        4.4.6 开放性原则
    4.5 基于网络画板的探究教学模式框架设计
    4.6 基于网络画板的数学探究教学的策略
        4.6.1 落实基础,掌握探究技能
        4.6.2 构建设施,保障硬件环境
        4.6.3 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动机
        4.6.4 引导学生,正确提出问题
        4.6.5 自主探究,营造探究氛围
        4.6.6 相互点评,丰富交互方式
        4.6.7 协作交流,学会合作共享
5 基于网络画板的初中数学探究教学课例研究
    5.1 课例研究(一):网络画板与图形几何
        5.1.1 网络画板在图形与几何探究教学中的优势分析
        5.1.2 《截一个几何体》教学设计
        5.1.3 《截一个几何体》教学实录
        5.1.4 《截一个几何体》教学反思
    5.2 课例研究(二):网络画板与初中函数
        5.2.1 网络画板在初中函数探究教学中的优势分析
        5.2.2 《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教学设计
        5.2.3 《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教学实录
        5.2.4 《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教学反思
    5.3 教学实践的效果分析
        5.3.1 学生对数学学科学习兴趣的变化情况
        5.3.2 学生对初中几何知识理解能力的变化情况
        5.3.3 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变化情况
        5.3.4 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方面的情况
        5.3.5 学生几何学习方式的变化情况
        5.3.6 学生学习结果方面的情况
6 研究结论和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小学低段语文阅读教学中插图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提出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四)研究重难点
    (五)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小学低段语文阅读教学中插图运用的内涵及价值
    (一)核心概念界定
    (二)小学低段语文阅读教学中插图运用的价值
二、小学低段语文阅读教学中插图运用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双重编码理论的基本概述
    (二)双重编码理论的可行性分析
三、小学低段语文阅读教学中插图运用的现状调查
    (一)调查设计
    (二)结果分析
四、小学低段语文阅读教学中插图运用的问题及归因分析
    (一)主要问题
    (二)成因分析
五、小学低段语文阅读教学中插图运用策略
    (一)教师需要主动挖掘图画中蕴含的教学功能
    (二)教师在教学中有效整合运用各类教学资源
    (三)教师积极采用多元教学方式组织教材教法
    (四)师生共同创设低段插图教学合理留白时机
    (五)教师遵循双重编码应用特点建立图文交集
六、不同文体中运用插图开展阅读教学的实例分析
    (一)叙事性作品
    (二)诗歌类文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致谢

(6)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五)研究创新及不足
一、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实践中的基础理论分析
    (一)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的本真阐释
    (二)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的理论基础
    (三)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
二、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的现实考察
    (一)考察方案设计
    (二)数据整理与分析
三、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中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四、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的实施建议
    (一)教师应将生活化思维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
    (二)学生应积极进行美术生活化教学思维训练
    (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编排美术教材
    (四)让我们用双手创造生活化的教学环境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基于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初中古诗词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价值
    (三)研究方法
    (四)文献综述
    (五)本论文的创新点及写作思路
一、理论基础及相关概念界定
    (一)理论基础
    (二)相关概念界定
二、古诗词之于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意义
    (一)古诗词中整齐和谐的声韵能提高学生表达的韵律美
    (二)古诗词中精准凝练的词汇能丰富学生语言文字积累
    (三)古诗词中唯美的意象意境能提升学生思维的想象力
    (四)古诗词中精深悠久的文化能增强学生表达的厚重感
三、初中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调查工作的基本情况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三)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
        1.缺少对审美性语言的关注与品味
        2.缺少对意象和意境的想象与体会
        3.缺乏对多元化情感的理解与内化
        4.缺少对深层文化的认知与挖掘
    (四)原因分析
        1.对古诗词语言的特殊性理解不够
        2.重知识分析轻意象和意境的感悟
        3.对古诗词情感的解读不深刻具体
        4.对中华悠久文化的理解存在隔膜
四、基于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初中古诗词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念诵与记忆诗句,扩大诗词语言的积累量
        1.诗词新唱,感受语言
        2.多元诵读,积累语言
        3.分析手法,品读语言
        4.诗句勾连,拓展语言
        5.训练写作,创新语言
    (二)想象与解读意象,感受诗词语言的意境美
        1.宣之于口,感受意象
        2.借鉴典型,梳理意象
        3.填补空白,营造意境
        4.融诗于画,再现意境
        5.身临其中,体验意境
    (三)深味与品读主题,品鉴诗词语言的情感美
        1.解读诗歌题目,体会情感
        2.推敲全文诗眼,捕捉情感
        3.寻找诗歌景物,推测情感
        4.品味抒情词句,解读情感
        5.关注隐晦表达,挖掘情感
    (四)追溯与探寻人文,深谙诗词语言的文化美
        1.了解时代背景,领略文化
        2.明晰创作经历,感受文化
        3.理解典故内涵,传承文化
        4.通晓文化常识,认识文化
        5.探寻民族精神,弘扬文化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的缘起和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核心概念及论题说明
    四、研究思路
    五、研究方法
第一章 数学建模教育的背景、发展历程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数学建模教育的背景
        一、数学建模的兴起
        二、数学建模教育的育人价值
    第二节 数学建模教育的发展历程
        一、数学建模教育的萌芽起步阶段
        二、数学建模教育的初步发展阶段
        三、数学建模教育的稳步发展阶段
    第三节 数学建模教育的理论基础
        一、问题解决理论
        二、知识迁移理论
        三、深度学习理论
第二章 初中数学建模教学内容的文本分析
    第一节 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的要求
        一、对课程设计思路的要求
        二、对课程目标的要求
        三、对课程实施的建议
        四、对教材编写的建议
    第二节 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学建模内容的呈现与编排
        一、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学建模内容的呈现
        二、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学建模内容的编排
    第三节 初中数学教材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
        一、初中数学教材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分析
        二、初中数学教材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总结
第三章 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的现状调查
    第一节 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的课堂考察
        一、课堂考察与分析
        二、教师访谈与分析
    第二节 初中生数学建模的方式及规律
        一、七年级学生数学建模的方式及规律
        二、八年级学生数学建模的方式及规律
        三、九年级学生数学建模的方式及规律
    第三节 初中生数学建模的过程及数学建模能力结构
        一、初中生数学建模的一般过程
        二、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结构
第四章 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的困境分析
    第一节 初中数学建模教学内容的局限性分析
        一、数学建模教学内容与学生现实脱节
        二、教学内容缺少真正意义的数学建模问题
        三、教学内容与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不适切
        四、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忽视了对教学资源的开发
    第二节 初中数学建模教学的困境分析
        一、学校和教师对数学建模教学不够重视
        二、数学建模教学方式有待改进
        三、数学建模教育理念不适应数学建模能力培养
        四、数学建模教学缺乏培训和理论指导
    第三节 初中生数学建模学习困难分析
        一、数学建模学习方式需要转变
        二、尚未掌握数学建模的学习路径
        三、学习进阶过渡中遇到障碍
第五章 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策略
    第一节 制定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策略的依据
        一、依据对初中数学建模教学内容的分析
        二、依据初中数学建模教学现状
        三、依据初中生数学建模学习现状
    第二节 初中数学建模教学内容选择策略
        一、反映数学本质,突出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二、贴近学生现实,体现数学建模的真实性
        三、注重数学建模过程性,体现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的阶段性
        四、注重选择变式问题,促进问题解决能力的迁移
        五、增加开放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全面提升数学建模能力
        六、面向学生的长远发展选择数学建模内容
    第三节 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
        一、由平铺直叙转变为创建有利于数学建模的真实问题情境
        二、由教碎片化知识转变为教完整的建模知识
        三、由教会做题转变为教会解决问题
        四、由强调记忆转变为致力于知识迁移
        五、由重结果性评价转向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并重
        六、由单项能力训练转变为数学建模能力综合提升
    第四节 初中生数学建模学习策略
        一、学习完整的数学建模知识
        二、学会条件化地储存知识
        三、学会深度加工知识
        四、掌握提取知识的路径
        五、改善数学建模的程序与方法
        六、学会类比与联想
        七、学会知识迁移
结语
附录一 七年级数学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二 八年级数学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三 九年级数学建模教师访谈提纲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致谢

(10)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视角下的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现状
        (一)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研究现状
        (二)童话教学研究现状
    三、研究目的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思路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依据
    一、概念界定
        (一)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相关概念界定
        (二)童话教学
    二、理论依据
        (一)系统功能语言学和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
        (二)心理学相关理论
    三、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用于童话教学的可行性
        (一)童话文本的多模态特征
        (二)课堂教学话语的多模态特征
第三章 童话教学中的媒体系统与多模态符号资源
    一、童话教学的媒体系统
    二、童话教学的多模态符号资源
        (一)多模态符号资源在教学中的分类
        (二)多模态符号资源的功能
        (三)多模态符号资源中模态协同关系
第四章 童话课堂多模态教学现状分析
    一、多模态教学设计的影响因素
        (一)教学内容
        (二)师生情况
        (三)教学条件
    二、教学目标
    三、多模态教学实施过程
        (一)童话课堂多模态教学程序
        (二)教学程序中模态的相互协同
    四、多模态环境下童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定位偏颇
        (二)课堂教学方法使用单一
        (三)多媒体课件制作缺乏艺术性和控制性
        (四)模态资源利用不彻底
第五章 多模态环境下童话教学的改进建议
    一、利用多元识读能力的设计学习模式改进童话教学程序
        (一)多元识读能力的设计学习模式能够提高童话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多元识读能力的设计学习模式改进童话教学程序的不足
        (三)丰富童话课堂教学程序的模态转化方式
    二、教学课例设计与实施过程分析
        (一)前期分析
        (二)教学模态选择
        (三)教学实施过程分析
        (四)教学实施效果分析
    三、改进建议
        (一)提升教师的童话理论素养
        (二)建立多模态教学资源管理平台
        (三)教师要根据模态选择原则和教学内容合理选择多模态符号资源
        (四)利用多元识读能力的设计学习模式改进教学过程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致谢

四、談談培养学生的空間想象力(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小学艺术课程实施现状研究[D]. 荀洪梅. 东北师范大学, 2013(05)
  • [2]基于任务设计的发展初中生数学创造性思维的课例研究[D]. 王萍萍. 华东师范大学, 2018(02)
  • [3]教育戏剧运用于小学中段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行动研究[D]. 黄淑仪. 闽南师范大学, 2019(04)
  • [4]基于网络画板的初中数学探究教学研究[D]. 伍雪莲. 四川师范大学, 2020(08)
  • [5]小学低段语文阅读教学中插图运用研究[D]. 曾小旋. 西南大学, 2020(01)
  • [6]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魏晓娟. 贵州师范大学, 2019(02)
  • [7]基于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初中古诗词教学研究[D]. 安娴.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7)
  • [8]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研究[D]. 刘伟.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1)
  • [9]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10]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视角下的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研究[D]. 袁文婷. 青岛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浅谈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