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毛泽东千里来寻故地(论文文献综述)
胡水生[1](2021)在《红土蕴育立初心 星火传承担使命》文中提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回眸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我们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而说到回眸历史,在中国革命的史册上,井冈山素以"天下第一山""中国革命的摇篮"着称于世。"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
汪建新[2](2020)在《诗人毛泽东的井冈情结》文中研究指明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原本名不见经传,自从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在此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之后,井冈山才声名鹊起。毛泽东在井冈山战斗、生活仅一年零三个月,但他对井冈山情有独钟,先后为其赋词《西江月·井冈山》《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和《念奴娇·井冈山》。三首词均以"井冈山"为题,又都提到"黄洋界"":黄洋界上炮声隆""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
谭汨丹[3](2020)在《王嘉实三首《水调歌头》的音乐特征与演唱艺术研究》文中认为《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传世名篇,是一首咏月怀人的流传千古之作。《水调歌头·游泳》是伟人毛泽东所作的词,抒发了毛泽东伟大的共产主义理想,歌颂了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是一首新时代的赞歌。《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也为毛泽东所作,是他对故地的思念和赞美,更是对革命历程的经验性总结,词的最后两句更是广为传诵的警句。三首《水调歌头》虽然有着相同的词牌结构,但作曲家王嘉实通过独到的创作思维和艺术手法,将三首文学作品进行了音乐作品的再创作,呈现出风格迥异、长短不一的音乐面貌,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王嘉实谱曲的这三首《水调歌头》在旋律的创作上借鉴了重复、模进、“鱼咬尾”等中国民歌的旋律发展手法;在歌曲伴奏上常运用歌曲主题乐思进行发展,以和弦搭配使用和长音处加花等伴奏形式为主要手段;在调式运用上则以中国民族调式为基础,借鉴了西洋大小调体系。演唱三首《水调歌头》时,演唱技巧的运用上需要从气息、咬字、共鸣三个方面来把控。演唱情感的把握上则需要在深入了解歌词背景、挖掘歌曲内涵并熟知作曲家谱面标记的含义及作用的同时,歌者还应建立一个良好的歌唱心理,如此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歌唱效果。
冯诗淇[4](2020)在《毛泽东诗词蕴含的共产党人之初心研究》文中提出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在指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始终贯彻共产党人的初心。探寻毛泽东诗词中蕴含的共产党人之初心,对于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激发新时期奋斗动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追溯渊源——回顾形成历程——总结特色——发掘历史价值和当代启示为主要框架,对毛泽东诗词蕴含的深刻含义与启迪做出新视角的挖掘,对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做出理念追溯和较新颖的剖析。文章以毛泽东诗词为研究的切入点,遵循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观察和体会诗歌中蕴含的共产党人之初心。全文共六章。第一章是全文的绪论部分,介绍论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创新与不足之处,并解读了本文的相关概念,说明本文研究的对象范围和时间界限。第二章通过对毛泽东诗词的赏析和注解,回顾共产党一路走来的历史风霜,分析毛泽东诗词中共产党人初心的渊源,分别归纳总结了中国传统文化、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对毛泽东的影响。第三章追溯毛泽东诗词中共产党人初心的形成历程,按照时间顺序,结合具体诗词作品分析不同时期毛泽东诗词中共产党人初心的成长过程。第四章,结合诗词与历史背景分析毛泽东诗词中共产党人初心的特色。第五章思考毛泽东诗词中共产党人初心的历史价值和当代价值。第六章是全文总结。本篇论文主要结论大致可概括如下:(1)毛泽东诗词蕴含的共产党人初心和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初心”一脉相承。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2)毛泽东诗词蕴含的共产党人初心有着鲜明的特色,包括内容的丰富性、信念的坚定性与革命的乐观性、始终如一的人民性。(3)新时代,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决胜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发挥共产党人的初心力量,培养初心精神。
罗军生[5](2020)在《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26次莅临江西》文中研究说明毛泽东的一生与江西结下了深厚情缘。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在江西战斗、生活了7年多时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革命实践和理论探索,创造了辉煌的革命业绩,写下了绚丽夺目的人生篇章。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依然惦记着为中国革命作出巨大牺牲的江西人民,关心着江西的发展与进步。1951年8月,毛泽东派遣中央人民政府南方革命根据地访问团来到江西,赠送他亲笔题写的"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锦旗。这一题词,一直成为鼓励江西人民建设新江西的不竭动力。
张文木[6](2017)在《毛泽东诗词中的战略思想》文中研究表明毛泽东评价杜甫的诗是"政治诗",其实,从"政治诗"这一视角解读毛泽东的诗词最恰当不过。毛泽东诗词与他的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密切相关,诗词中的一些概念、范畴与其战略思想——比如"环球同此凉热"与不称霸的思想——就紧密联系在一起。从"政治诗"而不是仅从文学的视角发掘毛泽东诗词,才能更深入理解诗词的思想内涵,同时也有助于了解毛泽东的战略思想。通过对毛泽东诗词的解读,可发现其中贯穿着毛泽东的历史唯物主义人生观和审美观、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对中国地缘政治的思考及其运用、中国崛起的战略与策略,以及关于中国统一、新中国的教育方针、外交原则、继续革命等思想的脉络。可以说,革命和斗争是贯穿毛泽东诗词中的主题,唯物主义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念是毛泽东诗词的底色。
王刚[7](2017)在《毛泽东是这样修改诗词的》文中指出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也是当代最杰出的诗人。他对中国文学终生都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文学素养极高的他曾创作了大量"空前绝后"的诗词。他之所以能创作出为世人交口赞颂千古流芳的诗词,与他字斟句酌反复修改是不无关系的。写成初稿后自己反复吟咏反复修改后再定稿1935年10月7日,长征途中毛泽东与张闻天、王稼祥等一起饱览了六盘山雄姿,此时,天空雨后放晴,蓝天白云,秋高气爽。毛泽东居高远眺,目穷千里,看到大雁南飞,想到红
卢洁[8](2016)在《毛泽东回茶陵:犹记当时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文中研究指明"不‘思故乡’‘思井冈’"1965年5月21日,72岁的毛泽东乘汽车离开长沙,由张平化、汪东兴陪同重上井冈山。他上午11时从长沙乘专列,下午1时到达醴陵,换乘汽车,经攸县渡过洣水河,下午4点40分到达茶陵。毛泽东来到茶陵县委办公室,工作人员装上自带的简易木板床,吃了简单的晚餐,他和陪同人员在县委大院散步。那天刚好是农历小满,他
夏远生[9](2013)在《毛泽东诗词凝聚中国梦》文中研究表明毛泽东诗词,是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融会贯通、交相辉映的史诗杰作。其凝聚了革命的理想和战斗的奇迹,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牺牲奋斗、探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追求和实现"中国梦"的艺术结晶,深刻展示了"中国梦"的理想境界、精神特质、赤子之心和前进正道。
冯都[10](2013)在《毛泽东重上井冈山的故事》文中指出千里寻故地1965年5月中旬,毛泽东在长沙结束会见前来请求中国援越抗美的越南胡志明主席的外事活动后,对胡志明说:"我要驱车千里,带上我的竹拐杖,重访井冈山,看望老区人民。"胡志明当时也带着一根精致的高级木拐杖,提出与毛泽东交换。毛泽东说:"不换,你的太漂亮了,我还是用我的‘讨饭棍’好。"
二、毛泽东千里来寻故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毛泽东千里来寻故地(论文提纲范文)
(2)诗人毛泽东的井冈情结(论文提纲范文)
黄洋界上炮声隆 |
重上井冈反复吟 |
故地重来何所见 |
(3)王嘉实三首《水调歌头》的音乐特征与演唱艺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标 |
1.4 研究方法 |
第2章 三首《水调歌头》的文本诠释 |
2.1 思想内容 |
2.2 艺术特色 |
第3章 王嘉实三首《水调歌头》的音乐特征 |
3.1 旋律手法 |
3.1.1 重复 |
3.1.2 模进 |
3.1.3 “鱼咬尾” |
3.2 伴奏织体 |
3.3 调式调性 |
第4章 王嘉实三首《水调歌头》的演唱艺术 |
4.1 演唱技巧的运用 |
4.1.1 气息的运用 |
4.1.2 咬字吐字的运用 |
4.1.3 共鸣的运用 |
4.2 演唱情感的把握 |
4.2.1 深入挖掘作品内涵 |
4.2.2 建立良好的歌唱心理 |
第5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A:王嘉实三首《水调歌头》的完整曲谱 |
附录 B: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清单 |
致谢 |
(4)毛泽东诗词蕴含的共产党人之初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的思路 |
1.3.2 研究的方法 |
1.4 创新与不足之处 |
1.4.1 创新之处 |
1.4.2 不足之处 |
1.5 概念解读 |
1.5.1 毛泽东诗词 |
1.5.2 初心 |
1.5.3 共产党人之初心 |
2 毛泽东诗词中的初心的渊源 |
2.1 中国传统文化对毛泽东的影响 |
2.1.1 中国传统文化是构建毛泽东思维结构的基石 |
2.1.2 中国传统文化是毛泽东思想成长的土壤 |
2.1.3 传统文化影响了毛泽东的语言风格 |
2.2 新文化运动对毛泽东的影响 |
2.2.1 新文化运动是毛泽东初心成长的催化剂 |
2.2.2 新文化运动产生了毛泽东走向人民革命的契机 |
2.3 马克思主义对毛泽东的影响 |
2.3.1 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引领了毛泽东的人民观 |
2.3.2 马克思主义引领毛泽东走上了正确的革命道路 |
3 毛泽东诗词中的共产党人之初心的形成历程 |
3.1 建党前后毛泽东诗词中蕴含的共产党人之初心基本形成 |
3.1.1 心系民众踏上革命征途——《五言诗·咏指甲花》《杂言诗·耕田乐》《祭母文》 |
3.1.2 深入实践体察民生——《明耻篇》题志《四言诗·露宿》《游学即景》 |
3.1.3 满怀激情投身革命——《沁园春·长沙》《菩萨蛮·黄鹤楼》 |
3.2 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诗词中蕴含的共产党人之初心持续发展 |
3.2.1 夺取革命胜利的豪迈气概——《西江月·井冈山》《西江月·秋收起义》 |
3.2.2 谋求人民幸福的热血豪情——《清平乐·蒋桂战争》 |
3.2.3 不惧艰难困苦的昂扬斗志——《采桑子·重阳》《如梦令·元旦》 |
3.2.4 依靠民众取得胜利的坚定信念——《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 |
3.3 延安时期毛泽东诗词中蕴含的共产党人初心不断完善 |
3.3.1 救国救民的超常勇气——《忆秦娥·娄山关》《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七律·长征》 |
3.3.2 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的群众史观——《沁园春·雪》 |
3.3.3 团结起来拯救民族危亡的责任担当——《四言诗·懦夫奋臂》《五言·悼戴安澜将军》 |
3.4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诗词中蕴含的共产党人之初心走向成熟 |
3.4.1 建设新中国的美好期盼——《七律·到韶山》《七律·登庐山》 |
3.4.2 人民幸福安康的不懈追求——《七律二首·送瘟神》 |
3.4.3 革命事业成功的理论自信——《贺新郎·读史》 |
4 毛泽东诗词中共产党人初心的特色 |
4.1 初心内容的丰富性 |
4.1.1 追求人民富裕,社会民主 |
4.1.2 为民族谋解放,不忘民族复兴 |
4.1.3 夺取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胜利 |
4.2 信念的坚定性与革命的乐观性 |
4.2.1 信念的坚定性 |
4.2.2 革命的乐观性 |
4.3 始终如一的人民性 |
4.3.1 以民为本的创作思路 |
4.3.2 以人民为主角的诗词意象 |
4.3.3 针对性的运用诗词联系团结各界群众 |
5 毛泽东诗词蕴含的共产党人之初心的价值与启示 |
5.1 毛泽东诗词中初心的价值 |
5.1.1 深刻体现人民意义 |
5.1.2 重塑了中国人民的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 |
5.1.3 歌颂人民力量,对人民充满热情礼赞 |
5.1.4 激发调动人民感情,增强民族凝聚力 |
5.2 毛泽东诗词中初心的启示 |
5.2.1 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
5.2.2 助力共产党人精神境界和品格的保持与提升 |
5.2.3 激励人民的奋斗热情 |
6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6)毛泽东诗词中的战略思想(论文提纲范文)
“风展红旗如画”:历史唯物主义人生观和审美观 |
“茫茫九派流中国”: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 |
“苍山如海”:中国地缘政治及其运用 |
“横空出世, 莽昆仑”:新中国将要崛起, 战略与策略 |
“人间正道是沧桑”:在周边国家分裂之时, 中国基本统一 |
“诗人兴会更无前”:用和平方法解决西北问题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
“大雨落幽燕”:守住了三八线, 这是很重要的 |
“僧是愚氓犹可训”: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
“梅花欢喜漫天雪”:在两个超级大国之间可以利用矛盾, 就是我们的政策 |
“千里来寻故地”:不忘初心, 继续革命, 坚守“唯物主义大道理” |
(9)毛泽东诗词凝聚中国梦(论文提纲范文)
一、改造旧世界的中国梦 |
二、创建新中国的中国梦 |
三、建设新生活的中国梦 |
四、实现环球同此凉热的中国梦 |
(10)毛泽东重上井冈山的故事(论文提纲范文)
5 月21日上午, 毛泽东离开湖 |
5 月25日下午2时, 汪东兴、刘 |
5 月26日, 雨过天晴。毛泽东在 |
5 月28日下午, 毛泽东找汪东 |
5 月29日早晨, 毛泽东的生活 |
四、毛泽东千里来寻故地(论文参考文献)
- [1]红土蕴育立初心 星火传承担使命[J]. 胡水生.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1(Z2)
- [2]诗人毛泽东的井冈情结[J]. 汪建新. 党史文苑, 2020(06)
- [3]王嘉实三首《水调歌头》的音乐特征与演唱艺术研究[D]. 谭汨丹. 湖南科技大学, 2020(06)
- [4]毛泽东诗词蕴含的共产党人之初心研究[D]. 冯诗淇. 陕西科技大学, 2020(02)
- [5]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26次莅临江西[J]. 罗军生. 党史文苑, 2020(05)
- [6]毛泽东诗词中的战略思想[J]. 张文木.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7(15)
- [7]毛泽东是这样修改诗词的[J]. 王刚. 党史博采(纪实), 2017(02)
- [8]毛泽东回茶陵:犹记当时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J]. 卢洁. 湘潮(上半月), 2016(03)
- [9]毛泽东诗词凝聚中国梦[J]. 夏远生. 党史文汇, 2013(12)
- [10]毛泽东重上井冈山的故事[J]. 冯都. 福建党史月刊, 2013(01)